油炸物
」 營養師 中醫 飲食 治療炎夏肌膚出油好困擾,如何戰痘 遠離出油肌?
油性肌膚即使沒有長痘,也會伴隨許多肌膚困擾。分泌過多油脂的肌膚,隨之而來的毛孔堵塞、粗大、發炎……尤其天氣漸熱,更是容易影響肌膚,油性肌膚該如何正確的清潔保養,成為重中之重。肌膚出油原因多,出油降低能減少許多問題面對諸多肌膚油膩問題,醫美診所翁子騰醫師表示,導致肌膚出油量大的原因有許多。先天較不能控制的,例如賀爾蒙變化、遺傳因素等;後天原因如作息不正常,愛吃油炸、辛辣、含糖量高的食物等,都會影響肌膚出油量。少數人本身內分泌失調,或長期服用類固醇,都會導致出油量異常增加。天氣炎熱出油量增加,帶來社交影響不容小覷春夏季天氣越來越熱,翁子騰醫師說,根據研究顯示,氣溫每上升攝氏一度,出油量就會增加百分之十;出油量變大,面部與頭皮都會有相應的問題出現。頭皮出油,容易產生頭皮屑,甚至頭皮毛囊炎的產生,頭皮也會因而出現油耗味;臉部出油,則是容易有痘痘、粉刺、毛孔粗大的問題。不論是頭皮的油耗味,或是臉部出現的外觀瑕疵,都讓人困擾,有些人因此社交上出現問題,更遑論需要與人見面互動的職業,影響更巨大。錯誤清潔方式要小心,適合出油肌關鍵字大公開許多人面對炎熱夏日,有自己的應對方法,但清潔方式不見得正確,一些錯誤作法,反而會給肌膚帶來傷害。翁子騰醫師舉例,有人洗臉時,覺得自己出油量大,選擇清潔力強的洗面乳,若為求乾淨,使力過度,反而會刺激肌膚,導致皮膚損傷。翁子騰醫師提醒,如果洗臉後,臉部有刺激、搔癢、泛紅的狀況,都是清潔力太過頭的表現。翁子騰醫師建議,出油量大的人,在保養和清潔用品的選擇上,要避免酒精、油性品,同時可選用含有“non-comedogenic”非致痘性關鍵字的物品,防曬可選擇含有氧化鋅(zinc oxide)和二氧化鈦( titanium dioxide)的成分,比較不會刺激皮膚。▲翁子騰醫師出油肌 青春痘怎解?服藥外的其他解方從頭皮帶來的油耗味、毛囊炎,到臉部肌膚的各式痤瘡、青春痘,只要能從根源上改善──即異常出油──都有助減緩問題產生。除了市售控油保養品,較為常見的就是口服A酸之類的療法,然而這類藥物有其使用限制:如孕婦,或者備孕中的人不適合;服藥後也有容易口乾舌燥、流鼻血、影響肝功能的副作用。如果不適合服藥,或者對藥物有疑慮的人,翁子騰醫師說明,不妨選擇其他科技,例如藍雷射進行治療。藍雷射能控油的原理,主要是用1450nm的雷射波長,針對皮脂腺做抑制,選擇性的破壞皮脂腺,讓全臉的皮脂腺分泌降低,達到控油去痘的作用,也能使用在頭皮,讓油耗味和因出油導致的頭皮毛囊發炎問題,得到妥善控制。還你好臉色!藍雷射戰痘油擊!翁子騰醫師以藍雷射為例,約十五分鐘的治療,第一步主要是控油,利用溫和的1450nm雷射掃全臉,讓全臉的皮脂腺做抑制;第二步是針對發炎的痘痘,或是出油、粉刺比較嚴重的地方加強;第三步則用450nm的藍光將全臉消毒殺菌。透過減少出油加殺菌,減輕發炎問題。通常在第一次治療一個禮拜後,能感受頭皮或臉部的出油量下降,粉刺、發炎痘痘也有所改善。一般來說,三個月後能感受到發炎程度下降,痘痘與出油量減少。遠離出油肌 日常生活從根本做起翁子騰醫師表示,容易出油的肌膚,需要比平常人更注意,對生活方式也要更加控制,例如減少熬夜、少吃油炸物,只要能減少肌膚不正常出油,就能減緩後續引發的各類問題,讓出油導致的頭皮毛囊炎,臉部青春痘、粉刺等問題,都得到良好緩解,從根本做起,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Melody 45歲零修圖素顏照也太正! 原來每天必喝「這一杯」打底,難怪有好氣色又有好身材!
離婚後的Melody可說是越來越美無誤!被許多粉絲稱為”時尚媽咪”的她,不只穿搭功力一級棒,身材維持得超好,就連膚況也跟年輕小妹妹一樣滑嫩澎彈又零瑕疵,關於她的美體美顏秘訣,原來她可是做得非常到位與充足,努力讓自己維持在最巔峰漂亮的moment!上工前必喝一杯”加料”精力湯最近愛上了精力湯的Melody說,像這種添加有滿滿纖維食材的蔬果汁,因為可以幫助降體脂肪、消水腫,除了是維持纖瘦體態的好幫手,每天把體內的毒素排乾淨,膚色當然也會跟著明亮,尤其是平日愛吃油炸物的女生更要喝喝看。不只是Melody,很多海內外名人都是精力湯的粉絲。(圖/取自Melody IG)Melody還透露自己在喝精力湯時,會加碼多倒一包蜜露珂娜的膠原蛋白粉在裏頭,可以順便攝取滿滿膠原蛋白,幫臉蛋偷補風>///<。(圖/吳雅鈴攝、品牌提供)如果想要快速達到跟Melody一樣的彈潤光澤肌,小編推薦除了蜜露珂娜的膠原蛋白粉,還可以在每天的補給清單中多一瓶麗芙緹的膠原精華飲,透過1+1>2的加乘效果,絕對會美顏更有感。(圖/吳雅鈴攝、品牌提供)靠皮拉提斯跟瑜珈來伸展身體說到運動,比起會大量消耗熱量訓練肌力的激烈型課程,Melody近年來更偏好可以幫助放鬆筋骨、舒展身體的瑜珈和皮拉提斯,也曾在IG上分享她的運動中照片,她勉勵女孩其實只要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持之以恆做下去就對了!跟小編一樣不喜歡滿頭大汗的人,不妨也從瑜珈跟皮拉提斯開始試試看。瑜珈跟皮拉提斯很適合不愛走大爆汗運動路線的女生。(圖/取自Melody IG)Melody也分享自己的瘦腿訣竅是多抬腿,和使用滾輪來滾腿幫助放鬆肌肉。(圖/取自Melody IG)
年紀輕輕忘東忘西?營養師點名「5種食物」少吃 起司、紅肉都NG
「我剛剛要幹嘛?」你也常常發生這種情形嗎?營養師透露,健忘和失智的一些差異可以提供初步簡單判別,像是「經他人提醒或經過一段間是否能想起來」、「是否意識到自己有健忘的現象」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否明顯退化」,而「麥得飲食」可以幫助護腦抗衰老,但有5種食物必須少吃,避免情形惡化。營養師顏瑜萱在臉書粉專表示,除了因老化造成的健忘,睡眠不足、壓力大、過度依賴3C產品、酗酒和缺乏飲食都會使年輕族群忘東忘西,只要改變生活習慣,就能明顯改善健忘的情形,像是充足的睡眠、適度運動調適心情、適量飲酒等,都可以減少因身心疲勞、缺乏腦部刺激造成的注意力不集中和記憶下降。顏瑜萱指出,想要預防因老化造成的健忘或失智,可以嘗試「麥得飲食」,該飲食法融合保護心血管的地中海飲食和控制血壓的得舒飲食,主要是透過調節心血管及增強抗氧化和抗發炎成分,來發揮保護神經的作用,是專門預防神經性退化疾病的飲食模式,研究顯示依循麥得飲食的評分結果,腦部相當於年輕7.5歲。營養師進一步說明,其他研究也發現,麥得飲食可降低阿茲海默症發病率,具體作法是多吃10種大腦健康食物,如綠葉蔬菜、其他蔬菜、堅果、莓果、豆類、全穀物、海鮮、禽肉、橄欖油和葡萄酒,同時少吃5種傷腦食物如紅肉、人造奶油、起司、糕點糖果以及油炸食物。詳細建議如下:全穀3份/天:糙米、黑米、燕麥、黎麥(1份=1/3碗)蔬菜≧2拳頭/天,其中1拳頭為綠葉蔬菜:山茼蒿、菠菜、地瓜葉等。莓果≧2份/週:草莓10-16顆/份、藍莓市售一小盒/份、桑葚20-30顆/份。豆類≧3份/週:豆腐、豆干、黑豆、毛豆。禽肉≧2次/週,魚≧1次/週:使用蒸、煮、燉、滷、炒或烤的烹調方式。堅果每天一湯匙(免洗湯匙大小),並使用特級初榨橄欖油烹調。每天可以喝1杯(約100-250ml)葡萄酒。紅肉(牛、羊、豬)<4次/週。油炸物或速食≦1次/週。起司≦1次/週。糕點、零食和糖果<5次/週。
大啖堅果害嘴破、脹氣還便秘 中醫教你「對症下藥」緩解腸胃失調
小美年節連假,大啖最愛的調味堅果、杏仁小魚,每天一大把一大把的抓來吃,幾天下來出現口乾舌燥、嘴破、便秘、脹氣等症狀,至傳統醫學科看診,經醫師問、望、聞診及把脈評估,診斷小美一下子食用大量燥熱油膩的食物,導致脾胃失調上火,以香砂六君子湯為主調劑治療,並衛教可適度按摩手腕第一條橫紋往手臂三指幅處的內關穴,消除脹氣不適感,在一周後回診,不適情況已大幅改善。中醫治療腸胃不適 這樣調理效果佳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醫師吳宗益表示,中醫在腸胃不適方面一直有良好的療效,中醫師通常以疏肝健脾的逍遙散、柴胡疏肝湯幫助患者通達肝氣,補強胃部功能,或用香砂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甘溫除熱增進腸胃消化功能,若有胃食道逆流症狀可用旋覆代赭石湯、半夏瀉心湯等來降逆和胃。依下肚食物看解方 穴道按摩也有幫助吳宗益說到,若吃了過多燥熱食物如油炸物、堅果,造成口破、口渴、胃脹氣,可適度喝茶葉或大麥茶緩解症狀;如果因吃了過量肉類造成便秘,可以泡具有疏理肝氣效果的牛蒡茶改善,也能降低血壓血糖;若因起居不慎,造成腸胃型感冒可選擇用薑、蔥煮水喝,並選擇按摩通條百病的足三里(位於小腿外側,膝蓋往下約四指幅寬處)、內關穴(手腕第一條橫線往手臂三指幅處)、合谷穴(拇指及食指連接虎口處)及三陰交穴(內側腳踝往上約四指幅寬),居家也能疏通經絡,緩和腸胃不適的感覺。中醫治療方式多元 盡快就醫莫輕忽中醫治療相當多元有效,吳宗益強調,除了水煎藥、科學中藥外,也有刮痧按摩、針灸、食療等,都可以依症情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達到簡單、方便、有效的目標,但保持正常作息並節制飲食才是強健身體的不二良方,如果腸胃不舒服持續多日,應盡速就醫,從個人體質下手調理治療。
看牙醫突昏倒!一檢查竟是「這疾病」 醫揭6招:遠離沉默殺手
桃園市日前一名56歲男子在看牙醫時,突然昏倒在地,送醫救治後診斷為心肌梗塞,醫師緊急替男子施作心導管治療,事後詢問家屬才得知,原來男子牙痛的症狀已好幾天了。對此,醫護也提醒,民眾平時可以做好6大預防,避免心肌梗塞找上門。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吳學明表示,心肌梗塞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是急性心臟問題,通常因心臟冠狀動脈阻塞造成,吳學明指出,心肌梗塞容易發生在冷天氣、凌晨、情緒起伏大或飽餐過後,其中有心臟病史的人需更加注意。此外,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為胸痛,但也可能轉移到下巴、背部等處,因此經常有病患會主訴「上腹痛」、「胸口有東西壓著」、「牙齒痛」等。吳學明進一步說明,由於現代人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改變,罹患心肌梗塞的年齡層逐漸下降,其中有高血壓、心臟病家族史、缺乏運動、抽菸、肥胖、高脂血症等患者,都屬於高風險族群。據衛生署統計,2022年十大死因排名中,心臟疾病為第2名,統計結果顯示,十大死因死亡人數合計15萬7267人,占總死亡人數75.5%,其中心臟病死亡人數為2萬3668人,相較於2021年增加8.3%。那要如何預防心肌梗塞找上門呢?桃園醫院護理師陳香綾建議,民眾可從日常生活的「6大預防措施」開始著手,第1點為飲食方面,平日可多選擇健康的食物,採取低熱量及低鈉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及魚類,避免食用油炸物、動物皮、內臟類及醃漬食物,也切記勿暴飲暴食。第2點為遠離菸品,陳香綾指出,菸中含有菸焦油,容易導致血管阻塞,建議吸菸者立即戒菸或前往醫療機關協助戒菸,沒有吸菸者也要盡量遠離二手菸。再來第3點要良好控制慢性病,如患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人,需要定期測量,並遵照醫生指示規律服藥。第4點則為多運動,陳香綾指出,平時應維持每周3至5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習慣,可以採用漸進式開始,但若在運動期間出現上述心肌梗塞症狀時,必須立即停止運動。第5點為減重,可以透過計算BMI,確認自己是否需要體重控制,計算公式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成人最佳建議是介於18至24之間,若指數大於或等於24時,就應該要特別注意。最後第6點為定期健康檢查,陳香綾表示,定期去做健康檢查,可以提早發現異常現象及早治療,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
掉髮好苦惱,居然是甲狀腺失調 名中醫周宗翰公開解方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小美最近一兩年頭髮掉得很兇,而且頭髮明顯變很細,髮際線也越來越高,總是以為是雄性禿造成了掉髮,擦生髮水了一陣子沒變好,效果也不佳,而且開始覺得疲勞,容易疲倦,氣色也不像以前一樣神清氣爽。這其實在臨床上非常常見,只要異常掉髮通常都會有原因,是一大警訊。中醫師周宗翰認為,通常是新陳代謝及循環出問題,其中又以甲狀腺的代謝調節出問題為大宗,建議去新陳代謝科檢查,很有可能是甲狀腺問題,不管是亢進或是低下都有可能產生異常掉髮。由中醫調整甲狀腺與新陳代謝的穩定,2、3個月後,頭髮都可以明顯變粗、變健康。甲狀腺低下、亢進都可能異常落髮甲狀腺亢進一般症狀是失眠、心悸、怕熱,體重減輕、手抖、大便頻繁,頭髮細等,容易增加掉髮的速度;而甲狀腺低下則無法合成頭髮所需的材料,長頭髮的速度比不上掉髮的速度,周宗翰中醫師表示,在中醫來看調整甲狀腺,就是在調整免疫系統,免疫系統錯亂,與內分泌失調及過敏有關,治療甲狀腺低下都會以補益氣血為主,甲狀腺亢進則以疏肝理氣為主,多數經過治療,頭髮會再長回來。避免高溫吹整頭髮 飲食多攝取含膠原蛋白食物甲狀腺機能低下症和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患者必須面對脆弱、乾燥和易斷裂的頭髮問題,然而,掉髮問題造成的壓力會讓甲狀腺問題的症狀惡化。周宗翰中醫師說明,情緒不穩與壓力,會讓狀況變得更糟糕,如此惡性循環,所以及早治療,荷爾蒙活動與頭髮健康之間存在必要的關聯。首先要適當調適自己的情緒,平時吹頭髮時避免高溫以及接觸熱源,如電棒、離子燙板、以及其他的加熱設備是頭髮健康的頭號敵人,尤其是已經因甲狀腺問題而弱化的頭髮。周宗翰中醫師建議,多攝取含有膠原蛋白的食物,含氨基酸的蛋白質能夠強化頭髮和增加彈性,是保持良好狀態所必須的營養素,通常建議木耳,動物的膠質為佳,飲食上不宜過食肥甘厚味,如肥肉、火腿、鹹魚、臘肉、香腸、胡椒等,以免助熱、助濕、生痰化熱。也應避免菸酒、咖啡、油炸物、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和海帶、海苔、紫菜、海鮮等含碘較高的海產品,青菜中如果含碘只要不吃多就沒有關係。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溫補中藥,甚至當歸鴨、羊肉爐、麻油雞、薑母鴨等熱性食補,食用前應先經由中醫師評估體質證型,切勿自行進補。本身有內分泌失調的問題,不宜作太劇烈的運動,當甲狀腺亢進發作時會大量消耗心臟功能,心跳快又紊亂,打出血液量也可能不夠,一旦心臟無法負荷,容易喘並引發心律不整,甲狀腺疾病患者若要運動應適量即可,另外,應食用不含碘的食鹽;服用綜合維他命時,也要注意維他命是否含碘。而如照X光要打顯影劑時,也應提醒醫檢師自己有甲狀腺亢進的問題。
曾寶儀5分鐘刷卡下訂千萬豪宅 曝曾志偉開刀後身體最近狀況
曾寶儀今(14日)出席保健品代言活動,提到曾志偉9月曾來台為動脈瘤住院動刀,曾寶儀透露爸爸曾志偉現在非常健康,只有在冬天會有點咳嗽,「他經此一役,就知道酒要喝少一點,他現在工作也都很開心,那就好了」。至於寶媽12日下午在社群分享新家「私人養老院」照片,文中還特別感謝女兒曾寶儀阿莎力的不到5分鐘就刷卡付訂金,購入千萬豪宅一事,曾寶儀說好不容易看到寶媽有滿意的房子,生活機能好、交通又便捷,附近還有兩間醫院,而寶媽也比較喜歡一個人住,妹妹偶爾放假也會回國陪媽媽小住。不過問到房貸,曾寶儀低調不透露總房價及每月貸款金額,僅以表示「買房要緣分,重點是媽媽喜歡,而且我媽挺知分寸,不會太過分」,至於每月的貸款數字?她僅說還要繳上20、30年。曾志偉9月曾來台為動脈瘤住院動刀,曾寶儀透露現在爸爸現在非常健康。(圖/趙文彬攝)今代言活動上曾寶儀大方分享年過50的「凍齡」秘方,認為要精選吃進身體的食物跟早睡早起,都很重要。曾寶儀直言自己不會極端地忌口,還是會吃冰冷、油炸物,「我覺得依照時令季節吃東西很重要,像最近天氣變化像跳恰恰,身體無法適應,這時候就需要一些幫助來平衡」。她也鼓勵大家用自己的身體做實驗,培養身體敏感度,「像我中醫師就跟我說夏天不是要吃冰,而是要吃辣排濕氣,我冬天去日本時還叫我要喝冰啤酒,因為天氣冷室內還有暖氣,所以說用自己身體做實驗真的很好玩」。CTWANT提醒您: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午睡可助腦力恢復、提升工作效率! 醫公開小睡前多做「這1事」效果明顯
不少人都會有睡午覺的習慣,但如何在醒來時不會昏昏沈沈,還能提高工作效率則需掌握訣竅,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指出,要將午睡「睡得好」也是門學問,他也分享了在小睡前的多種好習慣,其中因為咖啡因的作用時間為20至45分鐘,所以在睡午覺前喝咖啡,剛好可以在睡醒時讓腦袋保持清楚。李思賢在臉書發文指出,睡眠分成「淺眠的N1和N2」和「深眠的N3」3個階段,注意在睡午覺時,應維持在N1和N2的淺眠階段,盡量不要進到N3的階段,因為進入到N3腦中的腺苷adenosine會增加,睡醒的時候會昏昏沈沈的,避免進入N3的方法則為讓午睡的時間不要超過20分鐘。至於想要補眠或是增加工作的效率,睡眠的時間則最好能夠涵蓋一整個睡眠週期,也就是90分鐘,雖然這對大部分的上班族而言不太可能,但即使有少量的補眠,也是能夠稍微改善記憶力和緩解一整個早上的疲勞感。李思賢也提醒民眾,如果常常想要午睡,可能要注意午餐吃了哪些東西,因為不只是高GI食物,速食油炸物也會傷害我們的粒腺體,讓人想睡覺。他說,在睡午覺前喝咖啡,或許聽起來很矛盾,但是因為咖啡因要作用需要20至45分鐘,這剛好可以在你睡醒時讓腦袋保持清楚,另外,戴個眼罩和耳塞也有額外幫助。
孩童性早熟恐還會長不高! 醫曝6食物少碰降低誘發情況
在醫學定義上,性早熟為男生9歲前睪丸變大、陰莖變長、變聲;女生則是8歲前胸部發育、陰毛與腋毛發育、初經來潮。對此小兒科醫師巫漢盟表示,誘發性早熟的成因包括高油糖飲食、環境荷爾蒙等,當然遺傳也是重要因素,雖然遺傳不易改變,但可靠飲食和生活習慣降低性早熟,並列出6大類食物提醒家長。小兒科醫師巫漢盟在自己的Facebook粉專「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小兒科巫漢盟醫師」中發文指出,生活中常見性早熟的原因有三種,遺傳、飲食和環境荷爾蒙。其中環境荷爾蒙指的是塑化劑、殺蟲劑、雙酚A、重金屬等內分泌干擾物。巫漢盟醫師還透露,性早熟不僅會出現第二性徵提早出現與發育,更會提早骨齡,讓生長板提早閉合,有性早熟的孩子大多長不高,因此避免性早熟相當重要。巫漢盟醫師也列出6大「毋湯」食物,呼籲家長這些食物必須讓孩童少碰。首先是「高油脂食物」包括巧克力、蛋糕、油炸物等,這些食物偶爾吃就好,第2樣是「高糖食物」包括糖果、蛋糕、含糖飲等,還有可能造成肥胖,第3樣是「塑膠容器食物」,容器遇熱會產生釋放塑化劑影響內分泌。第4樣及第5樣是「高荷爾蒙食物」和「高蛋白食物」最後一樣則是「包括蜂王乳、胎盤萃取物等,會產生類雌激素的不飽和脂肪酸,誘發性早熟」。最後巫漢盟醫師叮嚀,除了應避免這6大類食物,攝取過多紅肉及加工製品(如牛豬羊肉、火腿、香腸、熱狗)也可能引起性早熟「因此平時應均衡飲食,避免集中攝取某類食物,才能健康發育喔!」
專家研究「先吃蔬菜再吃碳水」 飯放最後吃有助穩定血糖
一般來說,傳統的進食習慣通常是先吃飯,再吃菜和肉,但目前有研究表示,如果調整進食的順序,先吃低升糖指數的食物,有助於讓血糖波動較小,以食物消化速度來說,「蔬菜類、豆魚蛋肉類」比「全穀雜糧類、水果類」升糖的速度慢,所以可以嘗試改變進食習慣,讓飯後血糖更穩定,但仍要注意食物攝取量,僅改變進食順序,沒有控制攝取量,血糖仍會飆升!《Diabetes Care》書中一項美國臨床研究,針對體重過重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以組內交叉研究的方式進行,同一餐吃同樣的食物,但吃的順序不同,第一週先讓糖友吃「全穀雜糧類、水果類」食物,過十五分鐘後,再吃「蔬菜類、豆魚蛋肉類」食物,經過一週後將吃飯順序倒過來,先吃「蔬菜類、豆魚蛋肉類」食物,十五分鐘後再吃「全穀雜糧類、水果類」,測量餐前血糖和餐後三十、六十、一百二十分鐘的血糖變化,還有分析葡萄糖與胰島素的濃度,結果發現,先吃「蔬菜類、豆魚蛋肉類」,再吃「全穀雜糧類、水果類」,餐後血糖上升的幅度較小、胰島素的分泌也較平穩。《Journal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and Nutrition》書中一項日本的臨床報告,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兩年半的隨機交叉觀察性研究,一組「先吃蔬菜再吃碳水化合物」,另一組進食順序相反「先吃碳水化合物再吃蔬菜」,測量餐前血糖和餐後三十、六十、一百二十分鐘的血糖變化,發現「先吃蔬菜再吃碳水化合物」這組有明顯較低的飯後血糖值,胰島素的分泌也較平穩,能改善飯後血糖的波動,對長期的血糖控制有益處。另外血糖值正常的一般人,同樣發現先吃蔬菜再吃碳水化合物,血糖的波動比較平穩。■先吃「蔬菜類、豆魚蛋肉類」的食物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類」,能增加飽足感、延緩胃排空的速度,有效減緩餐後血糖上升的速度。「豆魚蛋肉類」蛋白質的食物消化速度較慢,停留在胃的時間比較久,也有飽足感,提醒選擇這類食物時,要注意減少高油的油炸物、加工肉品等,高油脂食物也會影響血糖的波動。■再吃「全穀雜糧類、水果類」的食物「全穀雜糧類」(澱粉)升血糖的速度較蔬菜類、豆魚蛋肉類快,但又不能不吃澱粉,所以選擇好的澱粉很重要。以未精製的全榖雜糧類為主,最後再吃「水果類」,水果類含有果糖、蔗糖、葡萄糖升血糖速度相較快,所以放在最後吃,且有些水果有消化酵素可以促進消化。營養師小提醒分量控制比吃飯順序更重要,若改變進食順序,卻沒有控制吃的量,血糖也會飆升!本文摘選自《選食:營養師的一日三餐減醣餐盤》,時報文化出版。
52歲婦女頭長「15公分腫瘤」 醫震驚:像一袋彈珠
印度一名52歲婦女頭長15公分腫瘤,裡面脂肪狀的小球,醫師表示,就像是一袋彈珠。女子說,腫瘤從她小時候開始慢慢生長。據《每日郵報》報導,一名印度住在邦加羅爾的婦女,頭部切除了15公分腫瘤,裡面都是頭髮和脂肪狀小球。女子說,腫瘤從她小時候就有了,而她從來都沒想到要切掉它。醫師在醫學雜誌上公布腫瘤的照片,腫瘤大小不一,就像一袋彈珠。斯里沙迪亞賽高等醫學科學研究所的醫生表示,這種情況不常見。女子手術切除後,醫師發現腫瘤中有脂肪,和頭髮漂浮在液體中,經過檢查後,發現它是表皮囊腫,在醫學上稱為成熟囊性畸胎瘤。據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稱,表皮囊腫是非癌性的,由胚胎細胞發育而來,有毛髮、液體、牙齒等,這意味細胞可能會變成多種組織類型。報導稱,目前不清楚女子症狀發生原因。醫師說,成熟的囊性畸胎瘤經常出現在頭和頸部。國民醫療服務體系表示,如果囊腫沒有引起任何症狀,患者可能只需要定期掃描檢查就好。醫師說,在腫瘤切除後的6個月內,他們監測了婦女的狀況,腫瘤沒有復發。據了解,表皮囊腫在夏天容易發炎,也有可能是因為吃太多油炸物和刺激性食物,或是熬夜、壓力大等,都可能是發炎原因。
吃藥擔心副作用?療痘「心」選擇,擁有健康肌膚不是夢!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暑假來襲!許多民眾趁此時安排出國旅遊和戶外活動等行程,卻忘記替自己的臉蛋做規劃,碰上炎熱夏天陽光灼人,想要快速消除痘痘,但又害怕太陽曝曬反而刺激皮膚產生紅腫、反黑等現象,暑假想漂漂亮亮出遊,其實有更迅速方便的選擇!夏天防曬又怕毛孔阻塞 痘痘反覆發炎好困擾紫外線因地球暖化日趨嚴重,對皮膚屏障導致的傷害加劇,出門在外必定要做足防曬,但某些對防曬用品過敏、痘痘頻繁發炎、肌膚較敏感的民眾而言,塗抹厚重的防曬乳又可能引起毛孔阻塞,如此惡性循環,痘痘滿臉擴散,令人困擾。知名醫美診所蔡正浩院長表示,痘痘的問題可以很簡單,但放著不管易引發嚴重狀況,如鼻子周圍的痘痘若經常摳弄出現傷口感染,處理不當可能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因此建議皮膚有異狀時,首先還是尋求皮膚科醫師的幫助,找到根本原因處理。局部痘痘可塗抹酸類藥膏控制,若膚況較糟經醫師評估後通常會採用口服A酸的方式做治療。見證奇「肌」!安心治痘療程舒適零負擔如果是懷孕、備孕的女性,或是肝功能指數異常、不想吃藥擦藥的患者,以光養膚的心動光是一個新選擇,蔡正浩院長提到,這種不用藥物即能改善痘痘的療程,可以說是患者的救星。以往雷射在治療痘痘上,可能在一定程度便有所停滯,心動光很大的好處是:施打兩三次幾乎就能回到原先沒有長痘的樣子,嚴重發炎的痘痘,在心動光特定波長的治療下施打一次即能大幅度減少,再配合調整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少吃高油脂、甜食等高GI食品,通常持續三個月膚況就有明顯改變,想要效果更好在和醫師討論後也能搭配口服用藥,但若是臉部有傷口已經把痘痘摳破,則建議先服用抗生素穩定膚況後再進行療程。而心動光的術後保養非常簡單,只要保濕防曬就好,幾乎不會有傷口、無修復期,施做完皮膚會粉粉嫩嫩的。除此之外心動光也可以治療肝斑、色素不均勻、血管瘤等皮膚障礙,讓皮膚看起來光澤有彈性,運用範圍很廣泛,再加上AI人工智慧的導入,作用更精準,可說是未來儀器的標竿。想了解心動光的奧妙,可向專業醫師請教。找出痘痘成因 擺脫惱人危肌蔡正浩院長提醒,正在吃A酸、擦拭酸類或是藥膏的患者,切記做好防曬,善加利用帽子、遮陽傘等物理性防曬方式,否則因為光敏感而生成色素導致肌膚暗沉就本末倒置了。痘痘的成因很多種,包括經期賀爾蒙紊亂、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飲食偏愛吃油炸物、乳製品等或高熱量食品,加上高溫環境的影響,種種情況都可能造成痘痘產生,而除了靠藥物及療程幫助,更要找出根本原因做改善,向專業醫師諮詢,痘痘才不容易反覆發作甚至惡化!
青春痘好發年齡延長逾30年 「新一代複方外用A酸」治療新選擇
青春痘是皮膚科最常見的疾病,因現代飲食西化、空氣汙染、壓力大等因素,趨勢顯示青春痘好發年齡下降由10歲開始、直到40多歲都還受青春痘之苦的也大有人在,算一算竟超過30年!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理事長邱品齊醫師表示,遇過最小的患者是小學3年級,他認為青春痘不單只是皮膚健康的問題,更會影響患者的自信與人際關係。「其實青春痘要獲得滿意的治療成果並沒有那麼困難,甚至是可以被根治的,關鍵就是要及早就醫!」邱品齊分析,滿臉痘痘的患者,很容易會被取戲謔、難聽的綽號,有時身邊家長或老師的『勸告』,如「你就是因為甜食、油炸物吃太多!」,反而讓已經嘗試過眾多努力的痘痘族本人更加受傷。其實,與痘痘族溝通時,身邊的人應謹記『1不2要3守護』口訣,包括『不責備/要同理/要就醫』,以及『家庭/老師/同儕』3方一起共同守護,提醒盡早就醫。青春痘治療已十分先進,醫師能使用的治療武器也相當多元,依據患者的狀況,包括外用藥膏、口服藥物、局部治療與光電治療等,4大治療方式可選擇搭配。長庚皮膚部醫師王芳穎表示,青春痘在不同階段最適合的治療方式也不一樣,依照不同膚質給予個人化的治療才能事半功倍。診間常碰到聽朋友說擦了什麼藥有效就拿來擦,卻越擦皮膚越糟的案例。其實,每個人致痘原因和痘痘型態都不同,唯有求診於皮膚專科醫師,才能針對每位患者不同的膚質和青春痘狀況,選擇相應機轉的藥物給予治療。王芳穎表示,外用藥膏是青春痘治療最常使用的治療方式,包含外用A酸、杜鵑花酸、外用抗生素、過氧化苯(BPO)藥膏等。因為每種藥膏效用不同,而過往成分上多為單方,所以臨床開藥時經常會將兩種單方搭配在一起使用。「此時不免可能出現兩種單方藥膏『打架』的狀況,因為每種藥膏在劑型、藥物釋放設計上是各別獨立的,同時塗抹可能影響藥物動力學外,副作用也可能增加。因此臨床上通常會請患者分成早晚個別使用,多少會造成不便、容易忘記,也有患者嫌麻煩就不擦。近期在台灣取得藥證上市的『新一代複方外用A酸』,結合0.3% Adapalene的外用A酸以及2.5%的過氧化苯,其中外用A酸Adapalene可代謝角質、粉刺、抗發炎與預防痘疤;而過氧化苯則是可透過釋放活性氧化物達到殺菌、消炎的效果。新一代複方外用A酸結合了兩種常用外用藥膏的成分優勢,且外用A酸Adapalene的濃度也較目前健保給付的0.1%,提升至0.3%,所以能更有效地調理角質、代謝粉刺,同時減少發炎和預防痘疤形成。醫師也建議,若已開始長痘痘,應儘早前往皮膚科求醫,依照痘痘的狀況接受相應的醫療,越早治療,留下痘疤的機率就越低。
夏天高溫皮膚出油 藍雷射治痘無負擔
夏日氣溫炎熱,悶熱且潮濕的環境加上戴口罩,讓痘痘困擾更難處理!想改掉促使長痘的壞習慣趁現在!假如臉部的油脂及髒污清潔不當,更可能因為細菌滋生進而形成青春痘等問題;而痘痘處理不當,也容易讓臉蛋留下痘疤。這個夏天想避免滿臉痘花,就得立即著手治痘計畫!治療方式百百種 破除青春痘迷思適逢六月剛結束的痤瘡宣傳月(Acne Awareness Month),即將迎來天氣更加炎熱難耐的夏季,根據研究顯示,溫度升高1度皮膚出油量會增加10%,更容易孳生痤瘡桿菌,引發嚴重的痘痘問題。皮膚科診所許哲豪院長表示,民眾普遍會認為青春痘是「期間限定」的痘痘,以為過了青春期,痘痘便能自然消退,此時如果沒有配合正確治痘方式,且誤信偏方像是擦拭牙膏、摳弄痘痘、塗抹不適合的保養品,皆可能導致痘痘發炎愈加嚴重,留下痘疤或永久性的傷害。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諮詢是治療痘痘最理想的方案,檢視讓痘痘惡化的因素,再根據個人體質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痘療程。一般皮膚科門診會採取如抗生素、過氧化苯等外用藥物;局部大顆的痘痘可施打痘痘針較快消除;口服賀爾蒙用藥或A酸也能有效治療痘痘,但須持續服用一段時間。許哲豪院長提醒,口服藥物使用上需要由醫師依患者病情使用並非每個人都適用,一般情況下抗生素應避免服用超過三個月,須注意可能有抗藥性、腸胃不適等症狀;口服A酸則易出現口乾舌燥、眼睛乾澀等問題,食用時需要嚴格避孕,且使用前必須先測試患者的肝指數、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等是否符合標準,而國外也有研究顯示約3%~6%的患者使用低劑量口服A酸可能有掉髮的困擾。治痘福音藍雷射 舒適療程低疼痛感除了傳統治痘方式,光電雷射技術亦為近期熱門選擇,它的好處即是不會對身體其他器官造成負擔。其中藍雷射相當適合不想服用藥物、害怕藥物副作用的民眾,治療過程不用敷上麻藥,皮膚僅有一些溫熱的感覺,疼痛感極低,單次治療時間約10~15分鐘,方便迅速。許哲豪院長以皮膚切片觀察,患者施打三次藍雷射後,在顯微鏡下皮脂腺的確被破壞,這也印證臨床上可以控油的現象而且藍雷射不會破壞表皮組織,幾乎沒有修護期。國外也有臨床文獻研究,藍雷射可有效改善控油與痘痘膚質,治療三次並追蹤十二周,發炎型痤瘡減少62.3%、皮脂分泌量減少50%,改善效果明顯。許哲豪院長建議,藍雷射初步可以施打三次為一個基礎療程,每1~2週施打一次,若出油旺盛者,可以根據狀況調整療程設計,間隔一個月後再做後續治療,初期也能搭配一些藥物控制,縮短療程時間。而藍雷射術後近乎無傷口、無修復期,能馬上回歸日常生活、正常上課上班,後續保養以清爽乳液及防曬為主,避開厚重或滋潤度過高的產品,局部痘痘則根據皮膚科醫師指示用藥,整個過程舒適無負擔。想要根除痘痘 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此外,防止痘痘惡化從調整日常行為做起,許哲豪院長叮嚀,平時應減少攝取高GI飲食和油炸物、乳製品,易造成第一型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上升,導致皮脂腺出油旺盛;降低熬夜晚睡的頻率、嘴巴周圍長痘痘會建議減少使用含氟牙膏;痘痘發炎期間盡量不要塗抹BB霜及CC霜、氣墊粉餅、護髮油等,化妝以淡妝為主;卸除妝容時選擇清爽的卸妝液或卸妝水,以上動作都能幫助肌膚獲得改善。而最重要的還是尋求皮膚科醫師的協助耐心治療,千萬別自行摳除痘痘、誤信偏方,反而留下更難消除的痘疤!
80kg小六生只吃蒸煮食物竟罹「中度脂肪肝」 2食物最大禍首…一堆人常吃
脂肪肝算是多數國人最常見的肝臟疾病之一,高油、高糖、高熱量飲食,是釀成疾病的關鍵原因。一名就讀小學六年級,體重原本70公斤的男童,因為過胖戒了油炸物,過去這一年都改吃清蒸、水煮的食物,但飲食明明調整了,體重卻還是不減反增,一年後體重飆到80公斤,還被查出有中度脂肪肝。後來醫師仔細檢視這個男童的飲食,發現這孩子所謂的都吃「清蒸食物」,吃的都是熱量不低的湯包、水餃,導致脂肪肝問題始終沒有好轉。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醫師好辣》節目中提到,一名小六生因為體重過重,被媽媽帶來看診。男童媽媽在診間對醫師說,一年前她因為看到孩子體重重達70公斤,開始不准孩子吃油炸物,改吃清蒸水煮食物,但一年後孩子的體重居然更胖,來到80公斤的歷史高峰,媽媽擔心是腎臟出問題,趕快帶來看診。後來經過抽血與超音波,洪永祥醫師發現,這名小六男童肝功能異常,且患有中度脂肪肝。他便詢問男童日常的飲食內容,這才發現,原來這位小六弟弟戒掉油炸物不吃,但一天到晚常吃水餃、湯包等蒸煮食物,有時一餐吃20顆水餃,再搭配一碗有勾芡的酸辣湯,熱量超破表,難怪會罹患中度脂肪肝。後來洪永祥醫師建議他,將飲食調整為高纖低熱量,多吃蔬菜。半年後,這位小六弟弟的體重,總算從80公斤降到60公斤,脂肪肝也從中度轉為輕度。洪永祥醫師也提醒家長,若發現家裡小朋友有過胖問題,多數是飲食內容不良導致,調整後像是脂肪肝等問題,就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改善效果。
鏟肉還能防失智!營養師曝1飲食法「大腦年輕7.5歲」
以高齡96歲辭世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據傳養生長壽的秘訣就是「麥得飲食」(MIND Diet)。對此,營養師李婉萍透露,實踐麥得飲食能讓「大腦年輕7.5歲」,不僅有助瘦身、降三高,甚至能預防失智的發生。營養師李婉萍在臉書發文表示,目前已有許多研究證實,飲食會影響大腦的記憶力、思考和認知能力,更有學者發現,若能實施「麥得飲食」有助於預防或延緩癡呆症狀。李婉萍說明,其實麥得飲食是結合了「地中海飲食」、「得舒(DASH)飲食」的一種飲食模式,具體實施「8多吃5少碰」原則如下:1.每天至少3份全穀物2.每天至少吃2份蔬菜,其中1份應為綠葉蔬菜3.每周至少吃2份莓果4.每周吃雞鴨鵝等禽肉至少2次,吃魚至少1次(不可油炸)5.每周吃豆類至少3次6.料理用油以橄欖油為主7.攝取堅果,每周至少5次8.每天喝1杯葡萄酒或其他酒精飲料避免不健康飲食對大腦造成破壞,5種特定食物盡量少攝取:1.每周吃紅肉不超過4次2.油炸物或速食每周不超過1次3.少吃奶油或人造奶油,每天份量不超過1大匙4.每周吃起司不超過1次5.糕點或糖果每周應少於5次李婉萍透露,據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確實遵守「麥得飲食」的受試者與未堅持的人相比,大腦年輕了7.5歲,另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可降低53%,且有助於減緩認知能力下降的速度,不過此種飲食方式科學家們也還在進一步了解中。
她愛吃燒烤、油炸物多年被「此癌」找上門! 醫籲:及早檢查預後佳
38歲的游小姐平日嗜吃燒烤與油炸物,腹痛合併血便約一個月,一開始本以為是痔瘡不以為意,直到情況嚴重才到本院就診,經大腸鏡及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已經大腸癌第二期,開刀後定期追蹤無復發,經過這次事件,游小姐直言身體有不適真的不能輕忽!連續15年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 大腸癌年輕化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9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且大腸癌在近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1名,平均每31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研究也指出,近10年的加拿大、英國等高收入國家,50歲以下年輕人的大腸癌及直腸癌發生率,每年以4%的速度增長!樂生療養院生理檢查室主任趙珂漢指出,近年來常有年輕人因排便不順、少量血便而求診,也不乏完全沒有家族息肉史及大腸癌史的年輕人,於健康檢查意外發現腸道息肉。大腸癌十年養成 應定期糞便潛血檢查趙珂漢表示,民眾若能定期進行糞便潛血檢查,大腸癌多半可以在初期被診斷出來,只是目前此項檢查僅補助50-74歲,而台灣的外食族逐漸增加且肥胖人口年齡層逐漸下降。早期大腸癌幾乎無症狀,許多人對於排便改變、少量血便、腹部悶痛等症狀常不以為意。他強調,大腸癌從息肉進展為癌症,通常需十到十五年。仍有部分病患於情況較嚴重才進行大腸鏡檢查,相當可惜。無痛胃腸鏡 健檢順便除息肉趙珂漢提醒,早期發現且及時切除息肉,可預防息肉進展為大腸癌,減少癌症死亡率。平日多運動、多吃蔬果,少吃油炸食品和高熱量食物,可減少大腸癌發生率。此外,也鼓勵五十歲以下民眾提早做糞便潛血篩檢。若有做健康檢查,可加入胃鏡與大腸鏡檢查。無痛胃腸鏡已是健檢趨勢,除了可在病患舒適的情況下完整檢查腸胃道,檢查時發現息肉也可順便切除,可謂是一舉兩得。
雞都有打生長激素?營養師揭「4大關鍵」闢謠 性早熟真凶是它
因為飲食生活改變,性早熟現象愈來愈普遍,其中不少人都聽過長輩說雞隻有施打過生長激素,吃太多會導致提早發育等類似說法。不過,營養師出面闢謠,指替雞隻施打生長激素要價不菲,除了不符合成本,以目前國內成熟的養殖技術,也完全沒必要,而吃炸雞導致性早熟的真正原因,其實和「油炸」有關。營養師許育禎在臉書粉專發文,關於雞隻施打生長激素的說法一直廣為謠傳,然而雞隻其實不需要施打生長激素,首先打生長激素會使養殖成本提高,且雞農在飼養過程中,會依照各生長階段搭配不同營養成分配比的飼料來餵養,再搭配成熟的環境控制技術及育種,雞隻自然長得又快又好,根本沒必要多此一舉。許育禎強調,吃炸雞容易導致性早熟,是因為它是「油炸物」,因油脂會導致肥胖,進一步造成早熟,跟雞肉一點關係都沒有;營養師說明,性早熟的發生原因除了與兒童肥胖、環境荷爾蒙有關,不健康的零食、油炸物、甜食,甚至在兒童時期攝取過多紅肉,也會誘發性早熟,建議孩子多吃白肉、深海魚及纖維。至於近日蛋價高漲,營養師也建議,雖然雞蛋營養價值豐富,對人體健康真的很有貢獻,不過還是有其他的取代品,優質蛋白的來源很多,像是各種肉類、魚類、海鮮、乳製品、豆製品(黃豆、黑豆、毛豆),都可提供高品質的蛋白質供人體使用,非常時期民眾不必一窩蜂搶購雞蛋。(圖/翻攝自Ivy營養師的健康教室臉書)
醫師曬照點名「孩童早餐有問題」!搖頭嘆:門診3類人很多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固然也是相當重要,但若是醒胃的第一餐吃錯,小心肥胖、癌症找上門。腸胃科醫師周莒光分享,現代孩童的早餐往往出現香腸、培根、雞塊等食物,除了是加工類食品外,還是不健康油炸物,提醒家長們須多注意孩子的飲食習慣。腸胃科醫師周莒光近日在臉書上貼出一張大拼盤食物照,圖片中可見,早餐中包含香腸、培根、雞塊、薯條、蔬菜及水煮蛋,一旁還附上看似健康的牛奶麥片,並拋出疑問,「想想小孩的這個早餐有什麼問題?同時也想想我們小孩未來肥胖,癌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比我們這代更高還是更低?」周莒光表示,雖然這份早餐看似營養豐富,但其實香腸、培根等「加工類肉品」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的一級致癌物,恐增加肥胖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周莒光指出,像是雞塊、薯條則是「油炸物」,除了容易產生致癌物外,相同食物在經過油炸後,熱量有可能增加百卡;而看似健康的牛奶麥片,糖份全偷偷的躲在穀片裡面,不得不小心甜蜜陷阱;至於家長們最重視的蛋白質,則須同時注意「動物性脂肪」攝取過量,這也與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對此,周莒光感慨說道,看到越來越多孩童因肥胖問題前來求診,也有年紀輕輕就罹患糖尿病與脂肪肝的患者,提醒家長們良好的飲食會帶來健康的身體與更清晰的頭腦,「給小孩好飲食的重要性不亞於補習」。
吃太多胃食道逆流怎麼辦? 營養師揭「飲食禁忌」
過年期間民眾常常大魚大肉,甜食、餅乾不間斷,熬夜打麻將還與親友飲酒作樂,這樣的飲食模式很容易導致胃部不適,尤其是胃食道逆流。營養師何埻安統整了民眾胃食道逆流的主要原因以及緩解方法,呼籲民眾在過年期間也要保護胃部健康。過年飲食、作息要注意 胃食道逆流常見原因是「它」胃食道逆流不一定是胃酸過多造成的,最常見的原因其實是暴食造成的下食道括約肌鬆弛。營養師何埻安建議,過年期間還是盡量三餐定時定量、避免空腹攝取咖啡因、過量菸酒以及暫時避開高油高糖的飲食減少刺激我們的胃部。而腹壓過大,也會導致食物被推回食道,民眾最容易因衣、褲穿得太緊而發生這樣的情況,建議穿著合適寬鬆的衣物來降低腹壓,進而避免胃食道逆流發生。此外,過年作息日夜顛倒容易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影響胃酸分泌。營養師何埻安提到,胃部佈滿自律神經叢,尤其是迷走神經,當生理時鐘錯亂也容易使胃酸分泌異常,建議維持正常作息、避免睡前吃宵夜及過於亢奮、熬夜打牌。胃酸侵蝕食道有「這些」症狀 營養師提醒飲食禁忌而胃食道逆流有10%是由於胃酸不足造成的,胃酸分泌不足的情況會接二連三影響食物的消化(尤其蛋白質食物),造成胃部不適。營養師何埻安指出,平時過量服用制酸劑藥物,容易導致胃酸分泌不足,因為這類藥物會抑制胃酸分泌,若想避免胃酸過度減少,建議在醫療人員指示下停止服用這類藥物或替換其他藥物。營養師何埻安也特別提醒,胃酸逆流會侵蝕食道黏膜,民眾若是發現有喉嚨沙啞、有痰及灼熱感的情況,就有可能是因為胃酸已經侵蝕到食道,此時應避免刺激性食物,包含高油、高糖,以及難消化的食物,像是糕餅、油炸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