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
」 胃食道逆流 消化不良 端午節 中醫 養生這週六就是冬至!吃湯圓怕不消化?專業藥師建議可搭配「這3種水果」來補充酵素、加強消化力
2024年冬至時間為12月21日星期六,這時節大家都會來碗湯圓,也有不少人開始進補以增強體力和抵禦嚴寒。屈臣氏專業藥師提醒冬令進補固然重要,但若方法不當可能適得其反,也特別針對「冬至養生」提出三大法則,幫助民眾在寒冬中維持健康。吃湯圓前後不妨多攝取鳳梨、木瓜或奇異果等含「酵素」類的水果嚴冬來臨,許多人會趁著冬至時節進補,補充養分應根據個人體質和健康狀況調整,為了補身子就狂吃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吃下高油脂、高熱量的食物,導致越補越上火、消化不良或體重上升。以中醫的觀點來說,冬至適合「平補」、「清補」,可以食用如蘿蔔、山藥、薑片、大棗、枸杞、杜仲等溫補食材,並多吃蔬果,攝取膳食纖維,促進身體正常循環。此外,冬至難免跟著習俗應景來碗熱呼呼的湯圓,但湯圓由糯米製作而成,不容易消化,尤其對於家中長者與孩童來說更需注意,專業藥師建議吃湯圓前後不妨多攝取鳳梨、木瓜或奇異果等含「酵素」類的水果,也可藉由補充益生菌,維持消化道機能健康。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和緩運動減少身體劇烈溫差避免「耗陽氣」冬天氣溫較低容易讓人發懶,但仍應規律運動才能維持身體機能與促進循環,冬天運動需要更有技巧,建議減少進行揮汗如雨的運動,改以緩和的運動為主,例如散步、健走,或室內的瑜珈或伸展操等,避免「耗陽氣」也減少身體劇烈溫差。而天冷時運動務必注意做好活動前的暖身與關鍵保健以防受傷。屈臣氏專業藥師建議可將暖身時間拉長比夏天時多5-10分鐘之外,也可透過日常補充關鍵保健品,如軟骨素、葡萄糖胺、非變形二型膠原蛋白等,此外,更可以藉由攝取高濃度EPA的魚油產品,加強運動後恢復,讓冬天的運動事半功倍!活沛多 超悅EPA魚油軟膠囊60粒/屈臣氏特價899元(圖/品牌提供)冬天養身可遵循《內經》主張的「早臥晚起」除了食補和保持運動之外,日常作息也是冬至養生的一大重點。冬至是一整年裡黑夜最長、日照最短的日子,中醫認為此時應順應自然,起居可遵循《內經》主張的「早臥晚起」,確保擁有充足睡眠時間、少熬夜。此外,冬季氣候濕冷加上日照不足,不僅身體循環容易受影響,也容易較沒精神、情緒低弱,甚至容易失眠,因此除了確保有充足睡眠,也建議多到戶外曬太陽、洗熱水澡,或透過攝取GABA或芝麻素等營養,也是不錯的選擇。比例學院 好好入眠膠囊30顆/屈臣氏特價980元、活沛多 GABA好享睡膠囊60粒/屈臣氏特價699元(圖/品牌提供)養生講究的是適度與平衡,除了適當的食補、進補之外,更要注重日常的作息與運動,才能在冬至時節真正滋養身心,迎接健康的來年。
30歲男瘋狂腹瀉2週!糞便驚見「鬼臉」在蠕動 竟和家中1成員有關
大陸男子小舟(化名)今年30歲,2週前開始出現反覆腹瀉,糞便呈現異樣的黃綠色糊狀乃至水樣,還時不時伴隨著一陣陣令人難耐的噁心感,讓他苦不堪言。為了緩解症狀,小舟嘗試了吃藥及網路上的各種偏方,卻未病情帶來任何實質性的改善,最終只好到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就診,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福建衛生報》報導,孟超肝膽醫院感染二科副主任醫師劉路接診後,詳細詢問了小舟的病史,從中發現了一個重要線索,就是患者家中飼養了寵物,初步判斷小舟可能感染了某種寄生蟲病,於是安排了糞便寄生蟲檢查。不出所料,在小舟的糞便樣本中,醫生驚見有「鬼臉」在蠕動,證實患者感染「藍氏賈第鞭毛蟲」。醫生說明,藍氏賈第鞭毛蟲是一種全球性分布的寄生性腸道原蟲,主要寄生於人和多種動物的小腸、膽囊或膽道系統中。牠引起的藍氏賈第鞭毛蟲病(也稱賈第蟲病),以腹瀉和消化不良為主要症狀,嚴重時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和體重減輕。醫師進一步解釋,貓、狗等常見家庭寵物,常常是藍氏賈第鞭毛蟲的攜帶者。該病是全世界危害人類健康的10種主要寄生蟲病之一,旅遊者很容易被感染導致腹瀉,因此也稱「旅遊者腹瀉」。在確診病情後,劉路迅速為小舟制定了治療方案。經過對症治療,小舟的腹瀉症狀得到了明顯緩解,再也沒有復發。報導指出,藍氏賈第鞭毛蟲的蟲體宿主包括家畜(如牛、羊、豬、兔等)、寵物(如貓、狗)和野生動物(如河貍)。水源傳播是感染藍氏賈第鞭毛蟲的重要途徑,水源污染主要來自人和動物的糞便,同時也可以通過糞口傳播。任何年齡段的人群對藍氏賈第鞭毛蟲均易感,尤其是兒童、年老體弱者和免疫功能缺陷者。感染藍氏賈第鞭毛蟲後多為無症狀帶蟲者,但部分感染者會出現臨床症狀。急性期症狀主要表現為爆發性惡臭水樣性腹瀉、腹痛、腹脹、偶有嘔吐、發熱、厭食等。若治療不及時,可發展為亞急性期和慢性期,其主要症狀為周期性惡臭稀便,可伴腹脹、腹痛、噁心、厭食、頭痛、體重減輕、營養不良等。此外,藍氏賈第鞭毛蟲可侵入膽道系統,引起膽囊炎或膽管炎。
連日噁心嘔吐以為消化不良 男子就醫驚見「矽膠手套」卡胃裡
南投一名約40歲男子連續多日腹脹、噁心、嘔吐,起初家人以為是消化不良,自行服用胃藥仍未見效,到醫院檢查才驚見胃內卡著一雙矽膠手套;另外還有一名約32歲男子誤吞4顆電池,被緊急送醫取出,所幸2人經手術將異物取出後,均無大礙。南投醫院表示,近日一名年約40歲男子連續多日腹脹、噁心、嘔吐,起初以為是消化不良,但到醫院經內視鏡檢查後,赫然發現男子胃部有一雙矽膠手套。由於手套在胃內停留過久,無法被胃酸分解,最後變硬發黑卡在十二指腸。外科醫師許家榮為他進行腹腔鏡微創手術,成功取出手套。術後男子症狀緩解,不到一週就順利出院。另一名32歲男子則因吞下4顆3號電池被送至急診,肝膽腸胃科醫師黃耀光透過X光檢查,確認電池分別卡在胃部及十二指腸,隨即進行內視鏡手術成功取出,男子於術後隔日康復出院。許家榮指出,誤食異物的處理方式需視病患個別情況而定。異物若停留於食道或胃,通常可透過內視鏡取出,但如果異物過大或已進入腸道,就要透過手術取出。他提醒,民眾能會不小心吞入一些體積較小的異物,部分非尖銳異物可以等待身體自然排出,但別針、鈕扣電池或巴克球等危險物品,建議民眾若誤食務必盡早就醫處理,否則嚴重可能引發胃腸破裂、腹膜炎或敗血症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常見吞食異物的項目中,鈕扣電池最為致命,因其在人體內潮濕環境很可能短路,導致產生熱能,對黏膜或組織造成傷害,而電池的強鹼性也會腐蝕人體內組織器官,造成組織壞死、食道灼傷,腸穿孔或胃穿孔,並引發大量出血,危險性極高,必須在誤食後的幾小時內迅速取出,晚了會有生命危險。
長期依賴胃藥恐罹癌! 醫教「3招」改善胃食道逆流
胃痛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許多人會依賴胃藥或止痛藥緩解胃痛。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指出,長期服用此類藥物可能帶來多重健康風險,反而加重身體負擔。他強調,真正改善胃痛及胃食道逆流的關鍵在於調整生活與飲食習慣,如少喝酒抽菸、多運動、減重等。李思賢日前在臉書發文表示,不少人認為胃酸過多是導致胃痛與胃食道逆流的主因,但胃酸其實是人體消化與防禦系統的重要角色,負責分解食物、吸收營養,還有殺菌的功能,幫助我們對抗細菌、病毒等病原體,但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多數器官功能會逐漸退化,胃酸分泌亦可能減少。李思賢指出,許多胃痛與胃食道逆流的案例其實源於胃酸分泌不足。他解釋,胃酸分泌不足會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包括影響碘、甜菜鹼、鋅和維生素B群的吸收,導致營養不良、骨質疏鬆、免疫力下降,甚至提高胃癌風險。有研究指出,60歲以上人群中,約有30%患有萎縮性胃炎,胃酸幾乎無法分泌。胃酸不足還可能導致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干擾消化功能,出現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症狀,還可能在糞便中發現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李思賢提醒,常用的胃藥酸阻滯劑(如質子泵抑制劑,PPIs)雖然短期能緩解症狀,但長期依賴可能會引發貧血、維生素B12缺乏、胃內和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甚至增加食物過敏的風險。胃酸不足還可能導致胃內食物長時間停滯,發酵後產生酸氣,加重胃食道逆流,讓人感覺喉嚨「酸酸的」。至於如何改善胃酸逆流的症狀,李思賢建議用以下方法改善:1.調整飲食:調整飲食與習慣:避免可能引發敏感的食物,尤其是睡前不要吃大餐。同時,嘗試抗發炎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VLCD),這對緩解胃食道逆流非常有幫助。減少飲酒、吸煙,並避免過量攝取會放鬆食道括約肌的物質(如咖啡因和巧克力)。對於一些人來說,添加少量蘋果醋(無糖,稀釋20倍)有助於改善消化。2.支持消化功能:可以考慮補充鹽酸(HCL)、甜菜鹼和消化酶,幫助胃部有效分解食物;鋅(如鋅胺基酸螯合物)和益生菌則有助於修復消化道健康。此外,像洋甘菊茶、生薑和鎂這類天然補充品也能緩解消化不良的症狀。3.生活方式調整:減重(如果有輕中度肥胖)、增加日常運動,並在睡覺時將床頭稍微抬高,都可以有效減少夜間胃酸逆流的情況。胃藥主要用來解決急性問題。李思賢呼籲,要改善胃痛和胃食道逆流,應從根本改變生活習慣,維持健康的消化功能,才是長遠之道。
謎樣症狀2/胸痛不一定是心臟病! 已躺手術台上「才知竟是胃病」
心臟病症狀千變萬化,但最典型的莫過於胸悶、胸痛,多數人一感到胸痛就相當緊張。不過,「胸痛不一定是心臟病!但民眾過於恐懼,以至於會執著地反覆檢查,曾有患者直到進行心導管檢查,才知道胸痛竟是胃食道逆流引起的。」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副院長劉俊廷告訴CTWANT記者。 劉俊廷說,大眾十分恐懼心臟病,一胸痛就擔心,其實胸痛原因相當多,建議先檢視自己的風險值。「例如是年輕人,心臟病風險不高,如果出現胸痛,大約3~4成是胃食道逆流所引起的,因為內臟發炎而引起類似心臟病的症狀,通常運動會舒緩、靜態活動時反而不舒服。」劉俊廷透露,曾有患者胸痛懷疑是心臟病,雖然做了心電圖等檢查都顯示正常,但患者依舊不放心,最後甚至進行心導管檢查,這時才終於說服患者胸痛與心臟無關,檢查其他可能的原因後,確定是胃食道逆流引起胸痛。「但我卻有患者認為自己是胃食道逆流,結果竟是心臟病;也有患者突然牙痛,跑到牙科後連拔了6顆牙,最後才知是心臟病引發的轉移性疼痛。」鄒瑋倫中醫師說,甚至有患者一直為「50肩」所苦,後來也證實原因是心臟病。劉俊廷說,心臟病會出現轉移性疼痛,當胸口不適延伸到左手臂、下巴、肩膀、耳朵、牙齦、頸部等部位,並產生劇痛且痠麻時,極可能是心臟病發作徵兆。心臟病會產生轉移性疼痛,從牙齒、下巴、肩膀到背部都有可能,有患者拔了6顆牙後才知原因在心臟。(示意圖/報系資料照)有些心臟病患者會感到上腹疼痛,這是因為病灶部位比較靠近橫膈膜,所以疼痛感會往下轉移擴散。其他病症從輕微的腹脹、消化不良到噁心及嘔吐都有可能,當然一般人不會去聯想到是心臟出問題,常常是去治療腸胃卻沒找到病灶,後來才發現是心臟問題。如果想確認症狀是否與心臟病有關,劉俊廷建議可循序漸進檢查。「第一,先檢視自身風險,例如是否有三高、吸菸等,如果年輕又沒有危險因子,可做一般心電圖檢查;如果有危險因子、且40歲以上,可進一步做運動心電圖。」劉俊廷認為,運動心電圖的檢查結果很值得參考,若無異常通常就可放心,若有異常,可配戴24小時心電圖檢查是否有心律不整的問題;接下來依序可做超音波、電腦斷層、核子醫學檢查、心導管檢查等,從心臟結構到血管都一目瞭然,就能解開心臟病的症狀之謎。
謎樣症狀3/秋冬心臟病發增5成 「這3類人」恐無預兆就倒地
時序進入秋冬,醫院急診室開始擠滿各種心臟病患,心臟內科醫師劉俊廷透露患者至少比夏天增加5成以上,心臟病治療分秒必爭,因此及早發現症狀極為重要,但老年人、女性、糖尿病患三類人卻幾乎感受不到症狀,很容易錯失急救時機。劉俊廷說,心臟病典型症狀是胸悶,但也有許多非典型的症狀,例如轉移性疼痛導致背痛、下巴痛等,無論是何種,最重要的是及時發現、趕緊就醫,卻有3類人幾乎難以察覺症狀,恐猝不及防爆發心臟病!「首先是老人家、糖尿病患,他們對症狀的感受不明顯,甚至沒有感覺,而且有些原本高血壓的老人家,此時會突然低血壓、冒冷汗,並不會有典型胸悶、胸痛的症狀。」劉俊廷還點出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族群,就是女性。美國阿肯色大學醫學院2017年曾研究515名發生過急性心肌梗塞的女性,結果發現,在發病前1個月或更久之前,曾有胸痛或胸口不舒服的人竟不到3成,卻有高達7成左右感覺疲倦、5成睡不好、4成覺得喘,還有類似消化不良、焦慮等症狀。就算是爆發急性心肌梗塞發作的當下,4成多女性沒有胸痛,反倒是約6成出現呼吸急促、過半的人虛弱無力、4成嚴重倦怠。這項研究發表在心臟醫學期刊《循環(Circulation)》,大大顛覆過去對心臟病發病前兆的認知。失眠也是心臟衰竭的症狀之一,因為心臟衰竭會導致肺積水,讓患者一躺下就猛咳嗽,因而睡不好。(圖/報系資料照)劉俊廷說,目前不清楚為何女性心臟病發前不會胸痛,推測或許是女性大多從事靜態活動,再加上對疼痛反應耐受性大;而男性活動量大、耗氧多,因此心臟症狀更加明顯。「無論是老人家、糖尿病患或女性,建議先檢視自身的心血管風險,如果肥胖、血壓高、有家族病史或吸菸習慣,就要多提高警覺。」劉俊廷也建議定期健檢了解心血管的健康狀態。由於秋冬溫差較大,劉俊廷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按時服藥,同時記錄血壓、心跳變化,戶外活動時要注意保暖,建議採洋蔥式穿法;室內溫度也要控制好,一旦寒流來襲就避免外出,減少血壓劇烈波動的風險。
立冬來了進補時間到! 中醫師揭3大注意事項:不是每個人都適合
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立冬」於11月17日正式到來,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天氣一冷許多民眾都想開始進補,但每個人體質不同,所以其實進補也有許多眉角需要注意。對此,中醫師楊佩鈺整理了進補的3大注意事項供民眾參考。楊佩鈺6日在臉書粉專「楊佩鈺中醫師の療癒小故事」發文分享,溫陽的食物記得是要慢慢補,立冬是表示「可以開始補」,冬天還很長,所以不要一次吃太多太燥熱的食物,而最熱門的食物莫過於羊肉爐、麻油雞、薑母鴨、藥燉排骨等,但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以下是進補的注意事項:1根據體質調整:每個人體質不同,進補方式也需量身訂做,陰虛者可選擇滋陰潤燥的食材,陽虛者則適合溫補陽氣。2不要過於燥熱:進補不等於大補特補,過於燥熱反而引發口渴難解、便祕、睡臥不安等上火不適症狀,適當的溫補才更能讓身體舒適應季。3適量進食:保持適度進補,不宜過量,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或其他負擔。
日喝2000cc開水「竟取出六顆膽結石」 醫曝原因是這個!
一名58歲的王姓病患,在工作中突然上腹疼痛直冒冷汗,痛在地上打滾,緊急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就診,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在有六顆膽結石,一般外科醫師李博彰立刻進行3D立體腹腔鏡微創手術,經過約半小時,取出六顆膽結石,最大顆大約1.5公分,病患隔天即出院。李博彰醫師表示,該名病患膽道異常,左右肝管外露於肝臟門脈區,膽囊管連接到右側肝管,而一般正常是連接到總膽管處,讓手術的風險增加不少,因為手術最怕膽道損傷,所以選擇執行3D立體腹腔鏡微創手術,在視野清楚情況下,安全將膽囊管及右肝管分開並切除膽囊,並未造成後續的併發症。李博彰指出,病患之前完全沒症狀,也無疼痛狀況,每天力行喝2000cc的開水,但是因為病患膽道系統異常,膽汁排泄不好,造成膽汁很容易滯留,長期以來,容易造成膽結石,塞在膽囊管出口,造成急性疼痛。李博彰醫師表示,病患屬於先天膽道異常,造成後天膽結石產生,只能透過高階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掃描膽道,才能檢查出來,總膽管和膽囊管是否有異常。李博彰強調,該名病患膽發炎嚴重已經切除,成為無膽之人,但對營養吸收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由於消化脂肪,必須靠膽汁來協助消化,現在膽汁直接排到十二指腸,如果吃了大量脂肪或太油膩,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刺激腸胃道,造成腸胃蠕動過快,容易拉肚子,因此,飲食建議吃清淡一點。另外,雖然是微創手術,傷口大約一公分,但是傷口癒合及縫線吸收需要60到90天左右,如果腹部用力造成腹壓增加,在傷口還沒完全癒合,容易造成傷口撕裂,長久會產生切口性疝氣,可能又要再一次手術處理疝氣,因此,術後建議一個月到一個半月,千萬不要提重物或重訓。
嘴破要吃水果補充維C? 醫示警戒吃2水果:會更嚴重
嘴破是許多人常見的困擾,有些人認為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奇異果,可以加速癒合。然而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警告,嘴破時千萬不要吃奇異果或鳳梨,因為這些水果中的酵素可能導致黏膜破損加重,進而影響傷口癒合。許多人都有嘴破的經驗,嘴破可能性是物理性傷害,如咬傷,尖銳齒緣或假牙;或是對食物或牙膏、漱口水的某種成分過免,營養素缺乏(如B、葉酸等),月經或懷孕期間賀爾蒙變化、情緒壓力等。劉博仁在臉書粉專表示,「當嘴巴有破洞潰瘍的時候,鳳梨以及奇異果就先暫時不要吃喔」,他說明,雖然奇異果和鳳梨富含膳食纖維、酵素及維生素C對一般健康有益,但在出現口腔潰瘍、消化不良、放射治療或化療引起的口腔潰瘍等情況下,應避免食用這兩種水果,「因為這裡面富含的酵素,也可能導致黏膜破損更嚴重,引發後續的黏膜癒合不良或者是腸漏症的問題」。此外,衛生福利部也曾在提醒,如果嘴破超過兩週未癒,可能涉及自體免疫疾病或是口腔癌的風險,應儘早就醫檢查。衛福部說明,口腔癌是最容易預防的癌症,呼籲國人要拒絕檳菸酒,定期篩檢、及早戒除。口腔黏膜檢查的目的,是要找出癌前病變,加以治療阻斷癌症發生的機會。衛福部提醒,30歲以上有菸檳行為的民眾,每2年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牙科、耳鼻喉科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若自己發現有「破、斑、硬、突、腫」其中一項症狀,要盡速就醫接受治療,就可預防口腔癌。
山藥5大功效潤肺止咳又提升免疫力 醫:2種人不能吃
入秋後天氣變化大,有不少民眾會透過食補保養身體。師大昌盛堂中醫診所中醫師林北溟指出,山藥是很棒的養生食材,具有5大功效,其中潤肺止咳在乾燥的秋天有極大幫助,又能提升免疫力。山藥雖然益處多,林北溟也提醒急性胃食道逆流和火燒心患者不建議食用。師大昌盛堂中醫診所中醫師林北溟說明,山藥有滋養肺部的作用,有效緩解秋燥引起的喉嚨不適和乾咳,食用山藥入菜的料理後,潤肺效果顯著,還能改善秋天的呼吸道問題。另外山藥富含消化酶,能夠幫助促進食物的分解,改善脾胃功能,針對食慾不振或消化不良的人,可以適量食用山藥。除此之外山藥中的多醣體有助於調節血糖,針對預防糖尿病和控制膽固醇水平有良好作用,但林北溟叮嚀,山藥雖然有穩定血糖功效,糖尿病會者仍須在醫師指導下適量食用。山藥富含抗氧化成分,可以增強人體免疫系統,抵禦秋冬季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因此在換季時多攝取一些山藥,能有效提升身體的抵抗力,不易生病。不僅如此,山藥具有補益腎臟功能,有助緩解腰膝痠軟、頻尿的狀況,相當適合體質虛弱或腎氣不足的人群,林北溟指出,山藥的滋補作用溫和持久,長期食用可以強身健體。林北溟特別提醒,山藥有許多健康益處,急性胃食道逆流和火燒心患者不建議食用,且山藥屬於澱粉類,過量攝取也可能導致體重增加,宜適量食用。林北溟也提到,山藥挑選以外觀完整、鬚根少且較重的,黏液越多代表越新鮮。不過山藥皮含有植物鹼,容易引起皮膚過敏,處理時可以戴上手套。
到底怎麼溜出去的!新北今年32起寵物蛇走失 動保處開講座教飼養秘訣
新北市截至今年9月,已發生32起寵物蛇走失案件,從小型玉米蛇到大型緬甸蟒皆有入所紀錄。為教育飼主善盡管理責任,新北市動保處於10月15日及10月21日舉辦兩場爬行類寵物飼養管理及疾病預防講座,提醒飼主確保為蛇類提供足夠空間及密封妥善的飼養環境,以避免蛇類逃逸。台灣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輔導專員黃建宸表示,爬行動物往往是動物福利最容易被忽視的類群。許多飼主在未充分了解這些動物習性及生態需求情況下開始飼養,導致動物長期處於低福利狀態。飼主應學習辨識動物異常行為及改善飼養環境,從而提升爬行動物的福利。 飼主應隨時注意飼養箱是否緊閉,以避免蛇類意外逃脫。(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亞馬森特寵專科醫院獸醫師王映竹也指出,蛇類為純肉食性動物,常見寵物蛇主要以鼠類為食。飼主應在飼養前確認是否能穩定取得食物來源,並避免過度餵食。幼蛇建議每5至7天進食1次,成蛇則每1至2周餵食1次,避免因餵食過多導致消化不良或肥胖,同時也不宜餵食間隔過長。動保處表示,在動保處官網已公布鳥類、兔子、蛇類、龜類及鼠類飼養指引,提醒飼主依據不同動物的需求提供適當環境。以蛇類為例,飼養空間應寬敞,讓蛇自由活動,且飼養容器應具備堅固材質,防止蛇逃脫。飼養容器內應設置遮蔽物與水盆,並配置加溫設備,為蛇類提供溫度變化區,讓牠們能自行選擇舒適的環境。
23歲男逛完夜市胃劇痛 醫一查「肚藏3公分活蟑螂」…揭恐怖後果
夜市好吃的東西多,但食安問題往往很嚴重!日前印度有一名23歲男子在逛夜市後,出現消化不良、嚴重胃痛的狀況,就醫一照發現他的腸胃裡有一隻3公分大的活蟑螂,立即動手術取出。有專家揭露若蟑螂死在人體內,經消化後恐導致人體得到傳染病。根據《印度快報》報導,印度德里當地醫院近期出現一起驚悚病例,有一名23歲男患者因嚴重胃痛、消化不良來求診,表示自己進食後有腹脹的狀況,主治醫師替男病患進行內視鏡檢查,竟然在他的小腸裡發現一隻3公分的活蟑螂,連從醫多年的醫師都很震驚。醫師立即替男病患動手術,火速取出體內的活蟑螂,手術僅耗時10分鐘;事後男病患透露,他不敢相信體內有一隻活蟑螂,推測應該是日前逛夜市時,不慎把蟑螂吃下肚卻沒發現。當地精通腸胃病學的高級顧問舒巴姆(Shubham Vatsya)博士聽聞此病例後指出,萬一活蟑螂在人體內死亡,又經過人體消化後,恐怕會導致宿主得到傳染病,影響健康狀況。過去日本70年代的節目上,曾爆出有男子吃蟑螂後死掉,主因是蟑螂在胃裡繁殖,咬破胃和內臟,但這個說法至今沒有被證實。日本一名昆蟲料理研究家內山昭一則表示,人類胃酸很強,活蟑螂吃下肚不會在胃裡繁殖,但吃蟑螂死亡的可能性不是沒有,要一次大量吃下或是蟑螂引發過敏,才可能導致休克死亡。
中國抖音爆紅零食「蠟瓶糖」糖分超高! 醫曝危險性:恐會窒息
蠟瓶糖近期在大陸爆紅,台灣也有網路平台進行販售,不過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蠟瓶糖多數未清楚標示成分、製造商資訊,也沒有無進口許可,因此在台灣是違法販售。對此,耳鼻喉科醫師柯仁弘也在社群平台上發文,指出蠟瓶糖具有很高危險性,兒童食用恐會發生蠟瓶糖掉進氣管,造成窒息的情況,呼籲少吃為妙。耳鼻喉科醫師柯仁弘日前在自己的Facebook粉專「鬍子醫生診間生活」上發文,指出蠟瓶糖雖然看似無害,但其實有不少食安疑慮需要多注意。柯仁弘表示,如果蠟是食品級的,實際上並不容易消化,建議咬一咬就吐掉,不要吞下去,否則很容易消化不良。且有些店家可能會用工業蠟取代食用蠟,或者使用低品質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蠟,裡面都很可能含有有害的化學物質。另外,蠟瓶糖的糖分含量非常高,可能會增加蛀牙和肥胖風險,還有血糖問題。有些蠟瓶糖裡面可能還會添加色素和香料,敏感體質的小孩或成人吃太多,恐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影響。最後,柯仁弘警示,蠟瓶糖對小孩來說有相當高的危險性,因為蠟瓶形狀對小朋友來說有潛在窒息危險,小孩也太知道吃進去的蠟要吐掉。蠟瓶隨著咀嚼變形,會成為一坨蠟膏,卡住牙齒或者掉到氣管都有可能,因此呼籲大家少吃為妙。
超思進口蛋陳吉仲決定的?郭正亮指「這人」一定知道
針對超思進口蛋涉不法爭議,北檢24日指揮調查局台北市調查處機動站兵分14路搜索超思、亮采2家公司、農業部、中央畜產會等地,約談前中央畜產會執行長、現為農業部官員陳中興、時任畜產會家禽組組長龔隆太、吳姓專員、超思負責人秦語喬共計9名被告,9人分別涉嫌圖利、加重詐欺等罪。前立委蔡正元直言,這是前農業部長陳吉仲決定的事情,他自己先蓋章了。前立委郭正亮則指出,時任次長的陳駿季一定知情。「明顯地,你是拿政府的錢來搞這個...這是有政府的損失唷!」蔡正元24日在《張雅婷辣晚報》節目表示,你今天打高端在身上有效果,我們也就認了,日本政府就打你臉:這是沒有效果的疫苗,白打了!而且打了第一天,就有一個支持蔡英文的陸姓作家過世了,這麼嚴重的事情,要不要查?郭正亮說,蔡英文有美國保護,賴清德不敢辦,你要辦到底,我們都給你掌聲!蔡正元強調,你就不要辦那些不知名的、阿薩布魯的案子,你這幾個大案子辦下來,我們就相信台南光電案你會辦!這幾個案子這麼明顯都不敢辦?旁邊前立委郭正亮直呼: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不然會消化不良!蔡正元直言,我們對賴清德是站在監督的立場,我們對賴清德有批評,但是我們也有期待。你辦得好,我們會講公道話,給你掌聲。蔡正元質疑,這個證據都很齊全、很容易找的,舉個例子:超思蛋,錢是政府出來的;高端,錢是政府出來的;光電補助,錢也是從台電出來的;然後快篩劑,錢也是從政府出來的。那個京華城,跟政府一毛錢都沒有關係的、跟老百姓一毛錢都沒有關係的,你把他辦成這麼轟天大案?「你這些錢,不給我們一個交代,我們怎麼可能不整天抓著你的小辮子呢?」蔡正元指出,你以為陳吉仲好欺負是不是?蔡英文不好欺負是不是?還是說陳時中你不敢辦?我們不曉得到底哪一回事!你總要給大家一個交代。郭正亮說:這個沒有說要辦到陳吉仲,只有下面,只有抓到畜產會而已。蔡正元說「由下往上發展,因為這陳吉仲決定的嘛!說什麼柯文哲這個有蓋章、那個沒蓋章?我跟你說,陳吉仲自己就先蓋章了!」旁邊台大教授苑舉正笑:「他說的喔,我們沒有說!」蔡正元喊:「本來就是嘛,我說的啊!」郭正亮提到,陳駿季那時候是次長,「陳駿季一定知道!」
大餐後肚子好脹! 營養師揭6大NG飲食習慣「用吸管喝飲料」也上榜
中秋佳節剛過,在跟親朋好友共享大餐過後,難免肚子的脹感仍舊存在,對此,好食課營養師Anna李宜樺分享造成脹氣的6大NG飲食、行為,以及4個解脹氣的撇步,讓大餐過後的肚子大大減少負擔。臉書粉專「好食課」近日發布貼文,李宜樺表示,中秋節已過,雖然大家應該收心上班了,但即便心回來了,肚子的脹感仍舊存在,營養師分享6大NG飲食、行為,以及4個解脹氣的撇步報你知。盡量避免的6大NG飲食、行為:1.高寡糖食物:如地瓜、十字花科蔬菜(包含青花菜、花椰菜、高麗菜)、洋蔥等皆為高寡糖類食材,不易被完整消化,便會至腸道給腸道菌利用發酵產氣,造成脹氣2.高果糖食物:如蘋果、芒果、蜂蜜、或添加果糖的手搖飲也因富含果糖,腸胃消化不完全便會給腸道菌利用3.油炸食品:高油脂食物容易延緩胃排空,使得食物消化速度慢,亦有腹脹感4.碳酸飲料:喝汽水、氣泡水帶氣的飲品等同喝進一群氣體,增加腹脹感5.用吸管喝飲品:天氣熱許多人會購買手搖飲來喝,用吸管大口大口吸飲料雖然很開心,但在吸進飲料前,反而先吸進一群氣體!6.嚼口香糖:咀嚼口香糖也跟用吸管喝飲料一樣,容易吞入額外的氣體進胃4個解脹氣建議:1.細嚼慢嚥:培養細嚼慢嚥跟吃飯少聊天的習慣,每口多咬個10下,除了促進消化外,也可以延長進食時間,增加飽足感,而避免過度進食2.選低乳糖食品:乳糖不耐的人可選擇起司、優格等發酵食品來取代牛奶,減少吃到乳糖的量3.起身走走運動:飯後稍微出門走走,可刺激腸胃蠕動,緩解飯後飽脹感,但也千萬不要飯後立即做激烈運動,避免消化不良引不適,建議以慢走為佳4.食用消化酵素:如果腸胃酵素不給力,也可藉由保健食品或一些食物酵素幫助腸道消化食物,減少食物堆積於腸胃
早上起床8禁忌要注意!命理師示警:做了整天不順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上起床有很多事情要注意!塔羅牌老師艾菲爾在臉書分享,一些微不足道的習慣卻可能帶來厄運或倒楣事,透過了解這些風水和民間信仰的禁忌,有助於避免遇到不必要的麻煩,讓自己好運一整天。艾菲爾老師指出,避免犯8大禁忌,可以令自己一整天有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運勢,更能有機會在日常生活中創造更多好運和幸福,並表示「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每天都充滿好運!」艾菲爾老師點出的早上起床8禁忌:●別錯過早晨的第一道陽光早晨的第一道陽光被認為是一天中最重要的能量源,錯過它可能會影響你一天的運勢。風水學認為,陽光有助於清除負能量,帶來好運;最好在清晨就起床,迎接陽光的洗禮,避免因錯過而運勢低迷。●不要急於打掃衛生很多人習慣早晨一醒來就開始打掃衛生,但這其實是不利的,風水學認為,打掃可能會打破早晨的寧靜,擾亂了氣場,帶來厄運,最好將清潔工作安排在中午之後進行。●不要立刻看手機早上醒來時立刻查看手機,可能會讓你一整天都處於焦慮和壓力之中,風水上認為,手機螢幕的藍光會破壞早晨的平靜,影響你的心理狀態,進而影響一天的運勢。最好先做些放鬆的活動,例如冥想或做些伸展運動,再處理手機上的信息。●不要立即吃重口味食物早餐選擇重口味的食物,如辣味或鹹味重的食物,被認為對身體不好,早晨應以清淡食物為主,有助於調整體內能量,避免消化不良或身體不適。風水上認為,重口味的食物可能會對人的運勢產生負面影響,影響一整天的心情和能量。●不要馬上洗冷水澡早晨洗冷水澡可能會讓你感到不舒服,也可能影響身體的健康,風水上認為,冷水澡會破壞早晨的陽氣,讓你一整天都感到不順。最佳的方式是使用溫水洗澡,可以保持一天的舒適和好運。●不要隨意打電話早上打電話處理重要的事情,可能會讓你的心情受到干擾,風水學認為,早晨的時間應用於自我調整和準備,避免用電話或其他干擾因素打破寧靜;重要的事情安排在一天的後半段處理,更有利於保持良好的運勢。●不要穿著舊衣物早晨穿著舊衣物被認為會影響一天的運勢,風水學認為,新的衣物代表新的開始,舊衣物可能會帶來過去的負能量;換上新的衣物,可以提升你的運勢和精神狀態,讓人一整天都充滿活力和好運。●不要錯過早餐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它不僅對身體有益,也關係到一天的運勢,錯過早餐可能會影響人的能量水平,一整天感到疲憊。風水上認為,規律的飲食習慣有助於提升運勢,讓人充滿活力,迎接一天的挑戰。
吃飯「這壞習慣」恐增肥胖、糖尿病風險 醫:每餐至少進食15至20分鐘
現代人因生活節奏快速,進食時常常狼吞虎嚥。對此,家醫科醫師魏士航也提醒,長期進食過快其實會對身體帶來諸多危害,包括易造成胃脹氣、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提高肥胖風險;引發胰島素阻抗並導致第2型糖尿病。因此建議每餐至少花15至20分鐘進食,用餐時避免使用手機或電腦。魏士航昨(12日)晚在臉書粉專「魏士航醫師|航向健康減重新體質」發文表示,口水(唾液)不僅是幫助吞嚥的液體,它還在我們的消化和抗菌防護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沒有讓它好好發揮功能時,對健康也會有極大影響。魏士航表示,自己曾遇到1個個案,她是43歲急診護理師,長期受到胃食道逆流和腹脹的困擾,動不動就感覺腹部脹氣,隨身都攜帶制酸劑,一有不舒服就馬上服用,但她對這樣的頻繁用藥感到非常無奈,擔心這樣下去會引發慢性疾病,常常嘆氣說:「每次都得靠藥物,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魏士航發現她的消化系統已經因長期進食過快而增加了許多的負擔,並且有代謝問題的早期徵兆,建議她也許可以從「放慢進食」開始,細嚼慢嚥慢慢吃,一頓飯至少要吃15至20分鐘,「在這樣微小習慣的調整下,她也開始逐漸甩開那些藥物了。」現代人因為工作忙碌,多數人用餐習慣都是囫圇吞棗,沒能夠好好在用餐時刻品嘗食物帶給我們的美味。魏士航對此也提醒,「雖然吃太快並不會直接引發糖尿病,但這樣的飲食習慣會讓我們更容易肥胖,進而提高糖尿病的風險。」魏士航補充,肥胖本身就是引發第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進食速度過快的習慣,可能加速這個過程,對我們的代謝健康造成長期危害,「長期進食過快會影響胰島素的敏感性,尤其是在原本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中,更容易加速糖尿病的發展。」魏士航還列舉了吃太快對健康的危害:影響血糖調控:吃太快可能導致餐後血糖急速上升,增加胰島素負擔,久而久之可能引發胰島素阻抗,導致第2型糖尿病。肥胖風險提高:吃太快會讓我們不自覺地攝取過多熱量,這些多餘的熱量難以消耗,導致脂肪堆積,逐漸引發體重增加。消化系統負擔:快速進食使食物在口腔內沒有得到充分咀嚼,食物分子過大,進入胃部後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胃脹氣、消化不良等問題。飲食失控:吃飯吃太快通常會忽視食物的品質與均衡攝取,增加了不健康飲食習慣的風險。魏士航也示警,其實不要小看狼吞虎嚥這件事,若唾液(口水)中的澱粉沒有辦法幫助食物好好做澱粉消化,當這些不完全消化的澱粉進到胃時,就會加重胃的負擔,延長胃排空的時間,這時候很容易發生胃食道逆流、胃脹情形,沒有被良好消化的澱粉到了腸道,也會加重腸道負擔,讓細菌發酵,進而引發脹氣或排氣增多。千萬別忽略唾液的重要性,魏士航解釋,它是維護消化、抗菌和保護口腔健康的好幫手,要從生活面著手,靜靜生活、好好睡覺、「慢慢吃飯」,除了避免進食過快,培養細嚼慢嚥的習慣外,也可以設定用餐時間,每餐至少花15至20分鐘進食;用餐時避免使用手機或電腦,專心享受每一口食物;學會在感到7、8分飽時停下來,不要等到完全飽足才結束用餐。
早起嘴巴又臭又苦?醫曝需注意「5疾病」 糖尿病、肝炎都被點名
您有起床時的口氣困擾嗎?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提醒,若一早起床,嘴巴裡「又苦又臭」,可能是健康拉警報的前兆!除了有可能是胃酸逆流、口腔衛生不佳外,還有可能是因為肝炎、膽囊炎、乾燥症,甚至是因為罹患糖尿病所導致。黃軒在臉書粉專PO文發文指出,有些人有早上起床後,感覺自己嘴裡又苦又臭的經驗。這種情況雖然不少見,但也不應該被忽視,因為口腔苦臭的原因,很可能涉及下列5種健康問題。●胃酸逆流與消化不良:如果早上醒來時嘴裡常常有一股苦味,並伴隨著異常的酸臭味口氣,那麼你可能正經歷胃酸逆流。胃酸逆流會將胃酸或膽汁帶回到食道,甚至到達口腔上來,從而引發口腔苦味和臭味。這種情況通常與「晚餐吃得太飽或太晚」有關。建議睡前避免吃重口味或油膩的食物,且晚餐後2、3個小時後再上床休息。●肝膽功能異常:肝膽系統負責膽汁的生成與排泄,而膽汁的積累或排泄不暢,可能導致口腔中出現苦味,這種情況多見於肝炎、膽囊炎患者,他們早上起來常會有口苦,並伴隨著疲憊、食欲不振或右上腹疼痛等症狀。建議及時就醫檢查肝膽功能,以排除潛在的肝膽疾病的風險。●口腔衛生與牙齒健康不佳:口腔內的細菌容易在夜間滋生,特別是當有牙周病、蛀牙或口腔潰瘍等問題時,口腔異味更為嚴重,這些問題可能會加重口腔的苦味和臭味。建議每天早晚刷牙並使用牙線清潔牙縫,並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糖尿病與代謝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糖水平不穩定,可能會出現口乾、口苦以及口腔異味的症狀,這是由於體內的酮體增多,造成一種異常的甜味或苦味,除了口苦口臭,患者同時也會有頻繁的口渴、頻尿等症狀。建議進行血糖檢測,以了解血糖控制情況。●乾燥症:乾燥症是一種風濕免疫疾病,會導致唾液腺功能受損,進而引發口乾、口苦及口腔異味,這些病患除了口苦口臭,還會有早上醒來口腔異常乾燥,甚至感覺吞咽困難,且又伴隨眼睛乾澀或皮膚乾燥的症狀。建議考慮進行風濕免疫系統的檢查。黃軒總結,表示如果想改善晨起口苦口臭問題,應該要避免在晚上吃重口味或油膩的食物,並儘量在睡前避免進食。禁止晚餐吃到過飽,且因適量攝取富含纖維的食物,有助於促進消化;此外,每天早晚記得刷牙,並使用牙線,必要時可使用漱口水,以減少細菌滋生;保持身體水分充足,不僅能幫助清除口腔內的食物殘渣,還能促進唾液的分泌,減少口乾;若出現持續性的口苦口臭,應及時就醫檢查,查明原因並對症治療。
這病折磨曾國城20年! 吃5種食物恐更加惡化
根據資料,全球大約有10%的人受腸躁症困擾,台灣推估盛行率為10到20%,這也代表全台每10人就有1人會需要一出門就找好廁所位置,免得發生慘劇。台灣的名人像是歌手林宥嘉與主持人曾國城,都曾公開表示自己有腸躁症。尤其是曾國城已有20多年病史,曾一天跑好幾次廁所,排練舞台劇時還「失去一條內褲」,只因為來不及衝進廁所。腸躁症代表腸道比較敏感或正處於發炎狀態,腸躁症有一個判定標準,也就是所謂的《羅馬標準》,其中對於腸躁症的國際診斷標準為,3個月內每周至少1次以上復發性腹痛,並且排便的頻率與糞便形狀都產生變化,雖然壓力常被視為是腸躁症原因之一,但因為很難量化,所以並沒有被列為指標。嘉義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張書豪醫師曾受訪表示,腸躁症患者應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包括:全麥食品、燕麥、糙米、香蕉和綠葉蔬菜,促進腸道蠕動,維持腸道健康,適量的堅果也可以提供健康脂肪,有助於腸道功能的正常運作。此外,想要避免腸躁症上身,以下5大飲食地雷要避免,包括:「高發酵性食物」(例如蘋果、水梨、洋蔥、大蒜、豆類和乳製品),以及「高糖分的食物」、「加工食品」、「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飲料」等。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內科主任陳健麟受訪表示目前被國際認同用來治療腸躁症的方式是金字塔療法,第一步就是飲食治療。採用低腹敏飲食(Low FODMAP Diet),減少飲食中可發酵性、寡糖、雙糖、單糖及多元醇等。避免食用容易產氣的食物,如:牛奶、洋蔥、大蒜…等,並減少吃加工類製品。第一步治療如同金字塔的最底層,屬於第一線的基礎治療,臨床上大多數患者透過飲食調整都能有效控制。第二步治療就是進一步的使用藥物,主要是幫助胃腸蠕動,還有的是針對改善便秘、止瀉;當腸躁症合併發生消化性問題,如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時,醫師也會針對患者的狀況給予個人化的藥物治療。而金字塔最頂層的第三步就是心理治療,陳健麟主任表示,在臺灣使用到第三步治療屬於少數,一來需要使用到的患者不多,二來也因為部分民眾對於心理治療的認知有限。針對腸躁症,目前尚無完全治癒的說法,只能治療控制症狀減少發作,其中大多會使用抗痙攣或幫助腸胃道蠕動的藥物來進行症狀治療,雖然臺灣使用的藥物還是幾十年前的產品,但是美國近十年已經研發出十種新藥。除了西藥之外,陳健麟也專門透過中醫草藥研究,尋找能控制腸躁症的適合方式。陳健麟引述中醫理論,腸躁症與肝、脾、腎、大腸等臟腑功能失調有密切相關,其中肝的疏泄功能是脾胃能否正常升降的關鍵,如果這些臟腑功能失調,就會影響腸胃蠕動功能,進而發生腹痛、腹瀉或便秘的症狀。陳健麟主任利用花蓮慈院中西醫團隊研發的草藥濃縮液進行研究,提供給腸躁症患者使用,研究中觀察到草藥濃縮液對約8成的腸躁症患者,呈現出緩解下腹痛症狀的潛力;其中患者在服用草藥濃縮液後,腸道內對身體有益的短鏈脂肪酸-丁酸的含量呈上升趨勢。臨床上發現腸躁症跟情緒、壓力有極大的關係,因此只能控制而無法治癒,好發年齡集中在30、40歲,陳健麟主任表示,這個年齡層可能因為工作、生活等壓力,導致相關症狀頻繁發作。陳健麟主任特別呼籲,醫病關係對人的心理影響很大,雖然還沒有完全治癒腸躁症的辦法,但是可以透過與醫師互相信任、共同討論,藉由飲食、藥物與心理的治療,盡可能地減緩發作的頻率,與腸躁症和平共處。
遛狗選飯前還是飯後?獸醫給正確時間 搞錯順序毛孩易患1疾病「致死率高」
現代社會越來越多人選擇飼養毛孩子取代生小孩,但照顧動物也有很多事情要注意。獸醫師平松育子透露,遛狗時間點很重要,倘若搞錯順序容易罹患1種疾病,有可能危害毛孩的性命。根據日本寵物網站《わんちゃんホンポ》,平松育子撰文分享遛狗的正確時間點,應該選在狗狗吃飯前,因為狗狗進食後馬上出門散步或跑跳,牠們腸胃道中的食物還未完全消化,恐有消化不良或胃擴張扭轉等症狀;其中胃擴張扭轉是一種會短時間內惡化的疾病,致死率非常高。平松育子說明,胃擴張扭轉以大型犬為好發族群,非常不建議在狗狗飯後就帶牠們去散步;有些飼主擔心狗狗已經養成飯後散步的習慣,是否有辦法改善?專家表示,可以確保狗狗進食後至少休息1至2小時再帶出門,因為腸胃裡的食物已差不多消化完全。平松育子也表示,雖然建議飼主讓狗狗先散步再吃飯,但遛狗完也不該立刻讓毛孩進食,因為外出回家後的狗狗情緒還很興奮,容易吃東西太快,可能會導致食物卡在喉嚨或消化不良等情形。獸醫師補充,飼主可以在遛狗後等待至少30分鐘,再觀察狗狗情緒,確定毛孩穩定後才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