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湖
」 食腦變形蟲 鄱陽湖 疾管署 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 高溫鄱陽湖跌破12米枯水線 陸「鳥中國寶」東方白鸛入秋首現身
受近期持續高溫影響,大陸境內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水位快速下降,其標誌性水文站星子站今(10日)跌破12米枯水線。隨著水位下降,保護區內能觀測到的鳥類明顯增多,吳城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展開鳥類同步調查,發現3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在湖區棲息,是鄱陽湖範圍內入秋以來首次監測到東方白鸛。《湖南日報》報導,今年入汛後,鄱陽湖水位快速上漲,在7月4日達到今年最高水位21.55米後開始下降,分別在8月3日跌破19米警戒線、8月26日跌破16米。在9月4日跌破14米後,鄱陽湖水位下降速度進一步加快。江西省水文監測中心數據顯示,今日上午8時,鄱陽湖湖口站水位下降至11.76米,星子站水位下降至11.92米,較昨日下降0.39米。隨著鄱陽湖水位持續下降,保護區內能觀測到的鳥類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多。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8月份調查記錄顯示,在保護區內的各個監測點,大白鷺、蒼鷺等鳥類頻頻出現,還記錄到了小鴉鵑、白胸翡翠、水雉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吳城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展開鳥類同步調查,發現3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在湖區棲息。(圖/翻攝自《湖南日報》)此外,早在1週前,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吳城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入秋以來,首次監測到「鳥中國寶」、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東方白鸛在湖區活動。東方白鸛屬大型涉禽,牠們的嘴部呈黑色,長而粗厚,腳呈暗紅色,眼周裸露皮膚呈粉紅色,身體上的羽毛主要為純白色,尾部黑色。據了解,東方白鸛冬季主要棲息於開闊的大型湖泊和沼澤地帶,大陸國內繁殖於東北東南部,越冬於長江以南各省,在江西分布於鄱陽湖區域,屬冬候鳥,極少部分為留鳥。目前,全球80%以上的東方白鸛都在鄱陽湖越冬。
陸半鹹水湖8噸魚暴斃!臭氣熏天 當局曝主因:並非第一次發生
大陸當地一座半鹹水湖,近日湖中的魚突然暴斃,導致大量魚屍浮在水面上,後續經過工作人員7小時的打撈後,共撈起了8噸重的魚屍體。對此,當地水務局局長解釋,因為近期該地區出現強降雨,導致湖中含鹽量下降,改變了魚的生活環境,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根據陸媒綜合報導,大陸海南省海口市的紅城湖,在12日當天湖面出現大量魚屍,現場環境臭氣熏天。事發後,當地的環衛工作人員立刻出動清理,經過7小時的打撈後,共撈起了8噸重的魚屍體。對此,當地水務局局長周金表示,紅城湖的水屬於半鹽水水質,但因為當地日前受到強降雨影響,導致湖中的湖中含鹽量下降,改變了魚的生活環境,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而周金也指出,「鹽度等水環境變化加上氣溫偏高,一定程度缺氧,綜合這些因素才導致魚類死亡。」目前已安排紅城湖進一步從南渡江補水,以爭取盡快恢復原來鹽度的水環境。另外,根據《直播海南》透露,紅城湖內的死魚並非湖內原有的羅非魚,而是青鱗魚。青鱗魚是一種海水魚,主要生長在濱海河口,牠經由漲潮進入南渡江,之後進入紅城湖內。海水魚進入淡水湖後,環境的不適應導致了牠的死亡。據悉,紅城湖近幾年來發生過多次魚類死亡的事件。為了預防和避免類似事情的再次發生,當地水務局將考慮在取水處增欄加密,避免青鱗魚等海水進到湖中,加大源頭管控的同時,還會進一步加強事中監管和事後處置。
拜託別來!2024年全球「9大避訪景點」曝 日本富士山也上榜
2023年已經接近尾聲,許多民眾開始針對明年規劃出國旅遊。美國知名旅遊雜誌《福多旅遊》(Fodor’s Travel)日前公布了2024年全球「9大避訪景點」,呼籲遊客考量環境保護、水汙染及垃圾超量等問題,避開這些熱門的旅遊勝地,選擇去其他地方旅遊,其中就包括義大利威尼斯、印度恆河、希臘雅典等地,受到不少台灣人喜愛的日本富士山也在榜上。據外媒《太陽報》報導,《福多旅遊》日前在官網列出2024年「9大避訪景點」,其中有4處位於亞洲,其餘則在歐美地區,該評比開頭就強調,列清單的初衷並非是以偏概全、刻意打壓,而是以尊敬為出發點,清單上的9個知名旅遊勝地,因大量遊客的到來,已造成景點與依存的當地社區難以永續的傷害,《福多旅遊》的避訪清單,也圍繞「旅遊超載」、「過度垃圾製造量」、「影響水資源」這3大方向。文章中指出,日本富士山的登山客人數近年爆增,但許多人沒有理解攀爬富士山的風險,導致山頂人滿為患,也讓自己置於危險當中,此外還有不少人不願支付1千日圓(約新台幣2百元)的安全、維護環境費用,甚至在爬山過程中留下大量垃圾,以及裝著尿液的寶特瓶,讓當地清潔的志工相當困擾。至於義大利威尼斯,《福多旅遊》表示,威尼斯長期受地層下陷影響,加上大幅增加的遊客數量,已經對當地環境及居民造成不利影響,雖然當地政府為了減少遊客到訪,已規定每名遊客需收取5歐元(約新台幣172元)的旅遊稅,但許多威尼斯人仍認為此措施不太可能改善問題。此外,希臘首都雅典也是遊客超載問題,由於過多遊客到訪,導致衛城周遭的傳統文化逐漸消失,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也遭破壞,帕德嫩神殿等知名景點的遊客人數也不斷創新高,每天平均約1.7萬人次造訪,對此當地政府城已實施人數管制,每日遊客上限從過去每天2.3萬名遊客,縮減為2萬人。美國加州的聖蓋博山國家紀念區也因遊客人數太多,當地又缺乏環保意識及相關監管機構,如今紀念區被垃圾覆蓋,到處都是遊客的塗鴉;而位於智利的阿塔卡瑪沙漠,擁有智利境內最好的自然資源之一,當地自然環境卻受到「快時尚」的汙染,如今已成垃圾掩埋場,堆積大量的紡織類廢物。水資源遭受汙染的部分,《福多旅遊》則列出4個地區,其中越南下龍灣因發展水上活動,大批遊客前來浮潛、釣魚等,導致水汙染嚴重,水中充滿許多垃圾與柴油;位在美國與加拿大邊境、全球的最大淡水湖「蘇必略湖」,如今生態也面臨魚類濫捕、外來物種入侵、藻類繁殖過剩等生態威脅。另外,被印度人稱為聖河的恆河,也因工業排放廢水等原因受到嚴重汙染,加上當地發展豪華遊輪產業,更加導致汙染加劇;泰國蘇梅島則面臨淡水短缺的危機,隨著大量遊客湧入,消耗掉當地近70%的淡水水資源。最後《福多旅遊》呼籲遊客,在規劃2024年旅遊時,請避開這些將被破壞殆盡的熱門旅遊勝地,若前往這些地方旅遊,也要注意保護當地的環境及文化。
10歲女童泳池嗆水感染「食腦變形蟲」3周逝世 死亡率高達95%
哥倫比亞一名10歲女孩於度假期間至泳池戲水,沒想到在2天過後,她開始發燒、耳朵疼痛,並於2周後全身異常抽搐,緊急送醫卻回天乏術。經過診斷後,才發現她感染了「福氏內格里蟲」(Naegleria fowleri,俗稱食腦變形蟲)。根據英國《鏡報》(The Mirror)的報導,夢想成為體操運動員的史蒂芬妮亞(Stefanía Villamizar González)在6月與家人們一同至聖瑪爾塔度假,而她於泳池不小心嗆到水後,在2天後更開始有了生病症狀,當時去看了醫生,僅被診斷出疑似是耳朵感染,旅途結束後返家,疼痛情形也已減輕許多。沒想到的是,僅僅兩周過後,史蒂芬妮亞的身體變得時常抽搐,更難以下床。後來,即使家人趕緊將史蒂芬妮亞送往醫院治療,卻還是不幸逝世,經過深入調查後才確定,其死因是由「福氏內格里蟲」引起的腦炎,而這種生物會攻擊生命體的中樞神經系統,死亡機率高達95%。另外,原先涉事的酒店則承諾會加強泳池安全標準,以避免憾事再度發生。報導指出,「福氏內格里蟲」通常生活在土壤和溫暖的淡水湖泊、河流、池塘、溫泉中,也可能出現於沒有適當維護的水池裡,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稱,當含有這種細菌的水通過鼻子進入人體時,就會感染人類,並開始食用人類的腦部組織。受到感染的患者,其症狀約在5天後出現,包括嚴重頭痛、發燒、噁心嘔吐等,並快速引起頸部僵硬、癲癇發作、幻覺甚至昏迷。雖然感染的病例很少見,卻是相當致命,存活率僅有3%而已。對此,當地衛生官員提醒,若在溫暖的淡水中游泳時,應該避免運用鼻子吸吐,或是直接使用鼻夾、將頭部保持在水面上,以降低感染的風險。
巴拿馬運河陷乾旱恐「大排長龍」 當局擬祭出1年限航令
由於長期乾旱,全球重要貿易航道巴拿馬運河(Panama Canal)正面臨更大的困境。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副局長埃斯皮諾(Ilya Espino)表示,除非未來3個月降下大雨,否則管理部門考慮採取為期1年的限制通行,而在這段時期也讓客戶規劃該如何調適。據法新社報導,由於巴拿馬運河降雨不足,目前僅能依賴臨近的兩個淡水湖為其提供船閘驅動所需的水,但這些湖泊還要為巴拿馬大約420萬人口的半數提供飲用水。當局不得不開始限制交通,目前平均每天有32艘船隻通過運河,而去年日均過境船隻數量在40艘左右,造成供應鏈再次承壓。運河相關人士上周表示,巴拿馬運河預計將每日船舶限量過境,和最大吃水限制維持至少十個月。這一措施也導致運河口航道上出現擁堵,該航道主要由美國、中國和日本的客戶使用,是東亞出口至美國東海岸的重要路線。上周四(24日),大約有130艘船在排隊等待,而等待時間約為11天,較往常的3到5天大大延長。機構Everstream Analytics首席氣象學家Jon Davis表示,現在本該是巴拿馬最潮濕的季節,但巴拿馬今年春、夏兩季的降雨量是本世紀以來最低。他還警告,隨著聖嬰現象(El Nino)的加劇,下半年和明年年初,巴拿馬運河的水位將不會有任何改善,甚至進一步下降。Davis還指出,截至8月中旬,運河兩端約有135艘船舶等待,而一個月前為29艘。他補充稱,等待的船舶通常是天然氣油輪或散貨船。目前為止,美國的供應鏈還沒有出現明顯的擾動。但他擔憂,如果集裝箱班輪公司繼續被迫減少負載,那麼今年年底,特別是聖誕節期間,美國將出現備貨不足的問題,從聖誕裝飾到家具等都會出現短缺。海運和空運營銷分析公司Xeneta首席分析師Peter Sand也警告,美國零售商們可能會被這種形勢嚇到。更糟糕的是,貨品不足意味著美國的商品價格可能再次上漲。保險經紀和風險諮詢公司Marsh的北美物流負責人Janelle Griffith則表示,巴拿馬運河的堵塞會產生全球性的影響,供應鏈的某一環出現問題,其他部分會自動受到影響。
來自加拿大的頂級食材 台菜餐廳端出「野生北極參」饗宴 涼拌、爆炒還做成酒家菜
如果說起辦桌常見的名貴食材或滋補享用的海味乾貨,「海參」必定榜上有名,最近欣葉國際餐飲集結旗下欣葉台菜、鐘菜和欣葉小聚共3個品牌聯手出擊,以來自加拿大東岸海域的「野生北極參」為主食材,加上經典的台式風味與創新手法,設計出一系列當代手路台菜,7道海參菜色於即日起至年底共分兩階段限量推出。「北極紅參涼拌時蔬」帶有脆彈口感,沙茶香氣更是神來一筆。(480元/2~3人份,圖/欣葉提供)「福菜醬悶北極紅參」把福菜連同香蒜、絞肉快炒爆香,加入水、米酒、胡椒粉、糖等調味後煮勻收汁,為爽脆的海參增添甘酸滋味。(480元/2~3人份,圖/魏妤靜攝)橫跨台菜、日本料理、馬來西亞風味、粵菜等不同菜系的欣葉國際餐飲,原本就選用過加拿大龍蝦、甜蝦與牛肉等入菜,以及農產品類的加拿大野米,而7年前開始獨家代理的加拿大野生藍莓汁,更成為不少熟客的愛用好物。本身熱愛烹飪也重視養生的欣葉創辦人李秀英,在友人推薦下接觸到加拿大野生北極參,其來自擁有全世界最長海岸線的加拿大,加拿大三面為太平洋、大西洋、北極海所環繞,境內遍佈淡水湖泊,孕育了160餘種魚類及海鮮。李秀英董事長看中野生北極參生長在寒冷潔淨海域,造就出獨特口感與好品質,因此決定引進,由欣葉廚師團隊經過半年研發測試,最終推出7道菜色,活動期間在欣葉台菜、鐘菜和欣葉小聚都可嘗到。在這些菜色中,記者認為有兩道菜特別有意思,其一為罕見以涼拌手法料理的「北極紅參涼拌時蔬」,結合藤椒油的麻與沙茶香氣,微辣風味讓人停不了口;還有取台灣在地發酵食「福菜」、醃製剝皮辣椒引味的「福菜醬悶北極紅參」,鹹甘香氣讓人想再叫一碗地瓜粥來配。濃縮食材精華的「頂湯鮮燒北極紅參」搭配蠔油、醬油調出的濃醇湯醬,入口盡享滿滿的濃醇鮮。(180元/1人份,圖/魏妤靜攝)「北極紅參燉燒白菜」。(280元/1人份,圖/魏妤靜攝)當然也少不了傳統台菜中以宴客菜樣貌呈現、講究製程細節的菜色,例如「頂湯鮮燒北極紅參」便考驗主廚烹調技法,甘美醇厚的「頂湯」是這道料理的靈魂,精選豬後腿、老母雞、雞爪等食材熬煮10小時,讓食材的精華及膠質都融入湯中;而欣葉台菜的白菜煲向來深受客人喜愛,此次也特別推出升級版的「北極紅參燉燒白菜」,以清甜白菜結合香菇、肉絲、扁魚酥、蛋酥等食材,再加入北極紅參後,更是集甜味、鮮味、乾鮮海味為一體,上桌時加入少許烏醋更是美味;還有發想自酒家菜的「北極紅參鑲海鮮茸」,包覆於海參中的海鮮茸使用新鮮蝦漿、豬肉末、清脆荸薺等食材,反覆拍打出筋性後,鑲入北極紅參中蒸煮,再淋上少許蠔油醬汁,吃起來脆口且鮮味十足。此道菜在欣葉小聚採1份3條供應(540元),在欣葉台菜、鐘菜採1人份位上提供(180元)。「北極紅參鑲海鮮茸」以北極紅參取代傳統使用的刺參,吃來外彈內脆鮮。(圖/魏妤靜攝)另外還有結合台菜爆香手法的「雙椒辣炒北極紅參」,這道菜突破傳統框架,以川式宮保料理手法為基底,將乾辣椒結合台灣獨有的剝皮辣椒爆香,再連同北極紅參快炒,最後滴入藤椒油及花椒油提香,上桌後辛甘鮮香的味道撲鼻而來;而溫潤回甘的「北極紅參剝皮辣椒雞」,則是在微辣湯頭中,嘗得到土雞肉的鮮美、北極紅參特有的鮮美海味,融合剝皮辣椒獨有的鹹甜甘辣,帶來豐富味覺層次。「北極紅參剝皮辣椒雞」。(圖為1,500元/10人份,另供應180元/1人份,圖/魏妤靜攝)其實海參「泡發還原」的過程繁複且至關重要,欣葉廚師耗時4~6天將帶有濃郁鮮味的北極參乾,以水、手工逐步發製還原,直到脹發5至6倍大始完成。處理內臟時還要特別小心,保留可食用的部位並確保參體形貌完整,較往常更為耗時,清洗完成後也要用蔥、薑、酒等煨出味道,才算完成前置作業。「欣葉知味 野生北極參」分兩階段限時限量推出,第一波為即日起至10月22日,推出「北極紅參涼拌時蔬」、「福菜醬悶北極紅參」、「頂湯鮮燒北極紅參」;第二波10月23日至12月31日推出「北極紅參燉燒白菜」、「雙椒辣炒北極紅參」、「北極紅參鑲海鮮茸」,而「北極紅參剝皮辣椒雞」則是兩階段皆供應。
北部女染「食腦變形蟲」發病7天亡 疫調結果出爐…去過新北這親水設施
疾病管制署9日表示,國內發生俗稱「食腦變形蟲」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Naegleriafowleri)」感染個案,為北部30多歲女性,發病前曾前往室內親水設施遊憩,7月26日出現頭痛及肩頸僵硬症狀,於1日死亡。對此,北市衛生局今(13日)表示,已完成個案疫調,確認除了新北某室內親水設施遊憩外,個案沒去過其他地方戲水。疾管署表示,個案為北部一名30多歲女性,近期無國外旅遊史,發病前曾前往室內親水設施遊憩,今年7月26日出現頭痛及肩頸僵硬症狀,後續出現發燒、畏寒、頭痛、頸部疼痛抽搐就醫,後續病程進展快速,於1日死亡;診療醫院通報不明原因腦炎,採集檢體送疾管署實驗室檢驗,確認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感染所導致的腦膜腦炎。台北市衛生局今天接受訪問表示,目前已完成個案疫調,確認她近期除了7月21日前往新北某室內親水設施遊憩外,沒有去過其他地方玩水。另一方面,新北市衛生局已要求該業者預防性暫停營業,並會同疾管署進行環境採檢以釐清感染源,預計近期會有初步結果,檢測報告則估1到3週後出爐。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澳洲於1965年發現首例人類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病例,國際間近5年於巴基斯坦(信德省)及美國持續有零星個案;其中巴基斯坦每年約10例;而美國每年約5例,以7至8月為多,自1962年至2022年累計157例;去年泰國及今年印度亦曾有零星感染案例;我國曾於2011年確診1例因接觸溫泉水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死亡病例。疾管署指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為淡水湖泊、河流中自然生存的單細胞寄生蟲,喜好溫暖環境,能生存於46℃的溫熱環境中,在更高的溫度下也可短暫存活。溫暖的淡水(如湖泊及河川)、溫泉水、工廠排出的溫水、含氯量不足的游泳池、熱水器及土壤中都可發現其蹤跡。人類可能在自然水域活動時,將病原體吸入鼻腔,並沿著嗅覺神經進入腦部而發病,但喝下遭病原體污染的水則不會被感染,也不會透過人與人接觸傳播,人類病例罕見。疾管署說明,該疾病潛伏期約1至7天,發病後病程進展快速,初期症狀為頭痛、發燒、噁心、嘔吐,之後出現頸部僵硬、抽搐、意識變化、譫妄、昏迷等腦炎症狀,發病後死亡率約99%。疾管署強調,地方衛生單位已對該室內親水設施進行環境採檢以釐清感染源,並依傳染病防治法第21條,請業者預防性停業及進行環境清消。疾管署提醒,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好發於夏季,籲請民眾於戲水或泡溫泉等活動時,應避免水進入鼻腔,或避免將頭部浸泡於水中,於自然水域戲水時,亦應避免攪動底部池水或淤泥;戲水或泡溫泉後出現發燒、頭痛、噁心或嘔吐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護人員相關接觸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 ://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北部女染食腦變形蟲亡 親水設施預行性停業!發聲明:員工、家屬都在館內游泳
北部一名30多歲女子日前感染俗稱「食腦變形蟲」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從發病到死亡只有短短7天。而在發病前,她曾2度前往新北市某室內親水設施遊憩。對此業者發出聲明表示,本場館已進行預行性停業,待衛生局檢測完成合格後,才會開放營業;業者強調,本場館全體員工、家屬也都每日在場館內活動、游泳,請大眾安心。疾管署10日表示,因應國內發生福氏內格里阿米巴感染個案,已請業者提供7月21日至8月9日曾至該場域遊憩之民眾名冊,由地方政府進行追蹤關懷至最後1次暴露日後14天;同時該親水設施業者已於8月9日預防性停業及進行環境清消,業者於完成環境澈底清消,且經地方主管機關同意後始可復業。疾管署指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為淡水湖泊、河流中自然生存的單細胞寄生蟲,雖常見於自然水體,但造成人類感染機率極低,地方衛生單位已對該室內親水設施進行環境採檢以釐清感染源,分別由地方衛生單位及疾管署進行檢測,預計約3-4日可有初步檢驗結果。疾管署呼籲,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好發於夏季,請民眾於戲水或泡溫泉等活動時,應避免水進入鼻腔,或避免將頭部浸泡於水中,於自然水域戲水時,亦應避免攪動底部池水或淤泥;戲水或泡溫泉後出現發燒、頭痛、噁心或嘔吐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護人員相關接觸史。至於業者則發出聲明表示,本場館已進行預行性停業,約為期一週,進行全館清潔與消毒作業,待衛生局檢測完成合格後,才會開放營業。業者強調,本場館有做每日的泳池消毒工作,也有泳池過濾系統,本場館全體員工、家屬也都每日在場館內活動、游泳,請大眾安心。
「食腦變形蟲」美國61年來僅4人倖存 關鍵在於「鼻腔接觸水源」
新北市一名30多歲女子,到室內親水設施玩水之後,感染俗稱「食腦變形蟲」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導致腦膜炎死亡,是台灣史上第2例,上一次發生是12年前,2011年11月,台中,一名75歲的男子在溫泉勝地沐浴後,因癲癇樣發作而失去知覺,後來發現是由食腦變形蟲引起的台灣首例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目前新北衛生局已要求業者預防性停業並進行清消,採檢結果將於一周後公布後。1965年澳洲發現首例人類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病例,近5年來,僅在巴基斯坦及美國持續出現零星個案,去年泰國、今年印度有零星感染案例,如今台灣也出現案例。「食腦變形蟲」引發腦膜腦炎致死率相當高,美國近61年來有154起,僅有4人倖存,死亡率高達97.4%,通常在出現症狀後5天內致死,關鍵就在於鼻腔接觸水源。綜合外電報導,今年2月一名佛州居民用自來水沖洗鼻子後感染俗稱食腦變形蟲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引發腦膜腦炎而死,7月內華達州一名2歲男孩疑似在天然溫泉感染喪命,同月底則有一名喬治亞州居民疑似在淡水湖或池塘游泳時感染而死,這種罕見的感染會破壞腦組織,造成腦腫脹致死。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引發腦膜腦炎,約有七天潛伏期,如在戲水或泡溫泉後出現發燒、頭痛、噁心或嘔吐等症狀,務必盡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接觸史。林口長庚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表示,食腦變形蟲是嗜熱變形蟲,在熱帶和亞熱帶氣候生長良好,並能耐受的溫度高達45℃。溫暖的淡水加上細菌性食物供應是變形蟲的理想棲息地。因此食腦變形蟲有可能在水療,溫泉,溫暖河流,池塘,湖泊,桑拿浴室和室內游泳池。但食腦變形蟲會被氯殺死,所以基本上消毒足夠的游泳池都不用擔心。吳昌騰表示,食腦變形蟲引起的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存活關鍵在於及早診斷及治療,一旦有人游泳甚至僅僅是在用水接觸臉部時,遭遇食腦變形蟲,這種致命生物就會順著鼻腔,迅速入侵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吞噬大腦的組織。感染者開始會出現頭痛、發熱、嘔吐等症狀,之後會迅速轉入頸部僵硬,癲癇發作,出現幻覺,甚至昏迷、癱瘓,最快可在一周之內死亡,而兒童、老人和免疫力下降的人特別容易受到傷害。吳昌騰提醒,一個人不會因為喝了受污染的水而感染食腦變形蟲,但當人的鼻腔接觸受污染的水後,就可能會感染到這種食腦變形蟲。最近台灣掀起一股野外露營、爬山風氣,建議大家若到野溪、野外溫泉玩水,除了注意安全,也應避免把頭部浸入水中,避免鼻子接觸野外的水。
女染食腦變形蟲亡!結果最快1周出爐 業者喊冤這樣說
9日疾管署表示,北部一名30多歲的女性因確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於8月1日死亡,在發病前曾2度前往室內親水設施遊憩。新北市衛生局於9日接獲通知後,已進行環境清消,並要求業者預防性停業,對此業者則無奈回應,每天都會投氯消毒,不了解這種情況為何還會發生。疾管署於10日表示,9日晚間已前往該設施採檢,結果最快1周出爐。疾管署9日發新聞稿表示,北部一名30多歲的女性近期無國外旅遊史,在發病前曾2度前往室內親水設施遊憩,後於7月26日開始出現頭痛、肩頸僵硬、發燒、頭痛、頸部疼痛抽搐等症狀,後續病情急轉直下,於8月1日不幸死亡。採集個案檢體後,送疾管署檢驗,確認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Naegleria fowleri)」感染所致的腦膜腦炎。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此個案為國內第2起確診病例,而上起確診病例已相隔12年。新北市衛生局於9日接獲中央通知後,已對該設施進行環境清消,並依傳染病防治法第21條,請業者預防性停業,疾病管制署10日表示,9日晚間已前往該設施採檢,結果最快1周出爐,慢的話須2至3周。業者則無奈表示,每天都會投氯消毒,不了解這種情況為何還會發生,而衛生局10日請他們預防性停業,並不代表設施的水質有問題,該設施的股東也說,新北市衛生局說他們僅是「足跡」之一,據他了解,採樣結果也符合標準。疾管署指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為淡水湖泊、河流中自然生存的單細胞寄生蟲,喜好溫暖環境,能生存於46℃的溫熱環境中,在更高的溫度下也可短暫存活。溫暖的淡水(如湖泊及河川)、溫泉水、工廠排出的溫水、含氯量不足的游泳池、熱水器及土壤中都可發現其蹤跡。人類可能在自然水域活動時,將病原體吸入鼻腔,並沿著嗅覺神經進入腦部而發病,但喝下遭病原體污染的水則不會被感染,也不會透過人與人接觸傳播,人類病例罕見。該疾病潛伏期約1-7天,發病後病程進展快速,初期症狀為頭痛、發燒、噁心、嘔吐,之後出現頸部僵硬、抽搐、意識變化、譫妄、昏迷等腦炎症狀,發病後死亡率約99%。疾管署提醒民眾,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好發於夏季,請民眾於戲水或泡溫泉等活動時,應避免水進入鼻腔,或避免將頭部浸泡於水中,於自然水域戲水時,亦應避免攪動底部池水或淤泥,戲水或泡溫泉後出現發燒、頭痛、噁心或嘔吐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護人員相關接觸史。
國內驚現12年來「食腦變形蟲」首例!30多歲女發病7天亡 死亡率99%
疾病管制署今(9日)表示,國內發生俗稱「食腦變形蟲」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Naegleriafowleri)」感染個案,為北部30多歲女性,發病前曾前往室內親水設施遊憩,7月26日出現頭痛及肩頸僵硬症狀,後續出現發燒、畏寒、頭痛、頸部疼痛抽搐就醫,確診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後續病程進展快速,於1日死亡。疾管署表示,個案為北部一名30多歲女性,近期無國外旅遊史,發病前曾前往室內親水設施遊憩,今年7月26日出現頭痛及肩頸僵硬症狀,後續出現發燒、畏寒、頭痛、頸部疼痛抽搐就醫,後續病程進展快速,於1日死亡;診療醫院通報不明原因腦炎,採集檢體送疾管署實驗室檢驗,確認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感染所導致的腦膜腦炎。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澳洲於1965年發現首例人類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病例,國際間近5年於巴基斯坦(信德省)及美國持續有零星個案;其中巴基斯坦每年約10例;而美國每年約5例,以7至8月為多,自1962年至2022年累計157例;去年泰國及今年印度亦曾有零星感染案例;我國曾於2011年確診1例因接觸溫泉水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死亡病例。疾管署指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為淡水湖泊、河流中自然生存的單細胞寄生蟲,喜好溫暖環境,能生存於46℃的溫熱環境中,在更高的溫度下也可短暫存活。溫暖的淡水(如湖泊及河川)、溫泉水、工廠排出的溫水、含氯量不足的游泳池、熱水器及土壤中都可發現其蹤跡。人類可能在自然水域活動時,將病原體吸入鼻腔,並沿著嗅覺神經進入腦部而發病,但喝下遭病原體污染的水則不會被感染,也不會透過人與人接觸傳播,人類病例罕見。疾管署說明,該疾病潛伏期約1至7天,發病後病程進展快速,初期症狀為頭痛、發燒、噁心、嘔吐,之後出現頸部僵硬、抽搐、意識變化、譫妄、昏迷等腦炎症狀,發病後死亡率約99%。疾管署強調,地方衛生單位已對該室內親水設施進行環境採檢以釐清感染源,並依傳染病防治法第21條,請業者預防性停業及進行環境清消。疾管署提醒,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好發於夏季,籲請民眾於戲水或泡溫泉等活動時,應避免水進入鼻腔,或避免將頭部浸泡於水中,於自然水域戲水時,亦應避免攪動底部池水或淤泥;戲水或泡溫泉後出現發燒、頭痛、噁心或嘔吐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護人員相關接觸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 ://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30多歲女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猝死 疾管署示警:泡溫泉或戲水當心
疾管署今(9)日表示,國內發生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死亡病例,為北部30多歲女性,近期無國外旅遊史,發病前曾前往室內親水設施遊憩,今(2023)年7月26日出現頭痛及肩頸僵硬症狀,後續出現發燒、畏寒、頭痛、頸部疼痛抽搐就醫,後續病程進展快速,於8月1日死亡;診療醫院通報不明原因腦炎,採集檢體送疾管署實驗室檢驗,確認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感染所導致的腦膜腦炎,地方衛生單位已對該室內親水設施進行環境採檢以釐清感染源,並依傳染病防治法第21條,請業者預防性停業及進行環境清消。依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於1965年在澳洲發現首例人類感染病例,國際間近5年於巴基斯坦(信德省)及美國持續有零星個案,巴基斯坦每年約10例,而美國每年約5例,以7-8月為多,美國自1962年至2022累計157例,去(2022)年泰國及今年印度亦曾有零星感染案例;我國曾於2011年確診1例因接觸溫泉水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死亡病例。疾管署指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為淡水湖泊、河流中自然生存的單細胞寄生蟲,喜好溫暖環境,能生存於46℃的溫熱環境中,在更高的溫度下也可短暫存活。溫暖的淡水(如湖泊及河川)、溫泉水、工廠排出的溫水、含氯量不足的游泳池、熱水器及土壤中都可發現其蹤跡。人類可能在自然水域活動時,將病原體吸入鼻腔,並沿著嗅覺神經進入腦部而發病,但喝下遭病原體污染的水則不會被感染,也不會透過人與人接觸傳播,人類病例罕見。該疾病潛伏期約1-7天,發病後病程進展快速,初期症狀為頭痛、發燒、噁心、嘔吐,之後出現頸部僵硬、抽搐、意識變化、譫妄、昏迷等腦炎症狀,發病後死亡率約99%。疾管署提醒,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好發於夏季,籲請民眾於戲水或泡溫泉等活動時,應避免水進入鼻腔,或避免將頭部浸泡於水中,於自然水域戲水時,亦應避免攪動底部池水或淤泥;戲水或泡溫泉後出現發燒、頭痛、噁心或嘔吐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護人員相關接觸史。
搜奇/有水怪?遊客目擊巨大黑影水面游動 不明生物掀白色水花
有遊客先前赴新疆喀納斯湖遊玩時,意外捕捉到湖面上有一巨大黑影掠過,這隻「不明生物」在水中游動,過程中還掀起大片白色水花。影片放上網路後,引起網友好奇討論,不過,景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沒有為此事件採取調查研究行動,「那是遊客隨便發的,沒有水怪」!遊客至新疆喀納斯湖遊玩時,意外拍到疑似「水怪」的不明生物。(圖/翻攝自微博) 從影片畫面可見,這隻巨大黑影在湖面游動,掀起大面積波浪。根據《新疆新聞》報導,這名遊客當時在新疆喀納斯湖一道彎水域,再次拍攝到疑似「湖怪」的不明生物。據悉,喀納斯湖一道彎由於處於淺水區,湖中大型魚類和「不明水生物」會頻繁出現在該水域進行取食。根據報導,西元1980年前後,當地民眾盛傳喀納斯湖裡有水怪,民眾聲稱,曾在湖面上見過「水怪」神秘的身影,長度約為遊船的2倍,脊背呈黑色,目擊者表示,湖中的「怪物」有時會突然掀起巨浪,然後迅速消失,周邊船隻會因波浪而劇烈顛簸,過去也有遊客以DV捕捉到「水怪」的身影,粗估身長最少至少有15公尺。民眾曾拍下喀納斯湖「水怪」身影。(圖/翻攝自微博)此後數年間,陸續有多名目擊者見到湖中的不明生物,包括景區工作人員、氣象專業人員及普通遊客等,據了解,喀納斯為蒙古語意指「峽谷中的湖」或「具魅力而神秘的湖」。喀納斯湖位於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深處,為高山淡水湖,其湖面海拔將近1400公尺,形狀宛如彎彎的月牙,平均寬度約為1.9公里,總長度約24公里,平均深度為120公尺,最深處將近190公尺。這次的目擊事件也跟以往相同,目擊者都是看到巨大黑影出現在水面上,泛起大片的波浪,持續一分半的時間,包括官媒《光明日報》及《央視》節目都有進行報導,報導稱,「新疆湖泊發現水怪,牛羊被拖進水裡,無人敢靠近」,也讓這座美麗的高山湖泊一度聲名大噪。據悉,喀納斯湖在每年5、6月時水量最豐沛,更是生物的繁殖期,而其中的一道灣為淺水區,因此常出現大型魚類在該水域覓食。報導也指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早在在1980年,就曾組成考察小組前往喀納斯地區,在湖面上撒下一條上百公尺長的大網,豈料隔日網子竟消失,3天後在撒網處上游2公里處,才發現魚網,網子還被咬出一個大洞,當時就認為湖裡應該有水怪,但經過數個月的考察並未發現水怪的身影。另外,在1985年,為了在喀納斯成立自然保護區,再度找來新疆大學考察隊前往勘查,團隊總指揮、生物系向禮陔教授回憶,有一日起床時,發現湖面上出現巨大水花,並露出一條長約10公尺的巨型紅魚影子,之後對湖裡最常見的8種魚進行比對,認為可能是哲羅鮭,不過新疆大學生物系黃人鑫教授則持不同看法,因為喀納斯湖中捕捉到的哲羅鮭長度從未超過3公尺,因此認為喀納斯水怪很可能是自然現象的誤判。
搜奇/湖底驚見大片「神秘圖騰」瘋猜是古城遺跡 官方1關鍵點出真相
中國大陸5大淡水湖之一的「洞庭湖」,去年因為水位下降,乾涸的湖床出現大規模神秘圖案,在正方形方塊中,還有許多不規則的小方塊,乍看之下像是迷宮,也像古代圖騰或文字,有人猜測其可能是古墓或古城遺址,還有人稱是外星人的傑作,對此官方也給出正確答案。湖底的神奇圖案是什麼?(圖/翻攝自四川觀察微博)根據《極目新聞》、《四川觀察》報導,長江武漢一帶的水位在2022年一度創下有史以來同期最低紀錄,由於上游水源減少,造成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湖水下探見底,未料湖水乾涸竟露出大規模的神秘圖案,有如陸版的「麥田圈」。報導引述一名胡姓男子的說法,當時他聽到朋友說洞庭湖底有神奇的圖案露出來,於是前往空拍,沒想到真的發現這一大片深紅色的的長方形圖騰,畫面中可見,湖床上的黃沙中間有一塊被包圍起來的長方形區域,裡面有數塊大型正方形,裡面又像迷宮,散布著各種樣子的小方塊。影片曝光後引發熱議,有人猜測,這個看起來像QRcode的神奇符號,有可能就是古城遺址或是古墓群,還有人稱是外星人的傑作,不過官方人員原先到現場查看後,則是排除「古城、古墓」的可能性,認為是「垸子」的可能性較高,所謂的垸子,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指出,垸子為一種防水建築物,通常沿著湖地圍繞田地,建成類似堤防的建築物。不過後來官方給了正確答案,其實這些深紅色的方形圖騰是用來捕撈魚蝦的土堆,也就是所謂的「矮圍」所留下的痕跡,矮圍是一種用以捕撈魚蝦的建築,在湖底築起矮壩,湖水上漲時讓魚蝦進入,水退後魚蝦就會滯留其中,以便捕撈。根據岳陽縣東洞庭湖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該區域位於湖中央,歷年來都被湖水覆蓋,不可能是古墓群,2018年洞庭湖在整治時,將湖邊用來捕魚的矮圍全部挖掉,如今因為水位降低,湖中矮圍的痕跡才又重見天日。
南韓首例!民眾短居泰國4個月 感染變形蟲腦部慘遭啃噬身亡
南韓目前傳出首例感染福氏內格里變形蟲後,腦部遭到啃噬的死亡案例。據了解,該名病患曾短暫居住在泰國4個月,但是返回南韓後,卻開始出現頭痛等症狀,雖然及時送醫,但最後仍然於21日不幸身亡。根據《韓聯社》報導指出,韓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KDCA)證實,一名50多歲的男子因為感染福氏耐格里蟲(Naegleria fowleri)後不幸身亡。據了解,該男子曾在泰國居住4個月,之後於10日返回南韓,11日就因為頭疼而被送到醫院,但最後仍然不幸於21日身亡。報導中指出,福氏內格里變形蟲又稱食腦變形蟲,是一種常見於溫暖國家淡水湖、河水、運河與池塘的變形蟲,他會透過鼻子進入人體,最後進入大腦後開始破壞腦組織。KDCA表示,福氏內格里變形蟲很難造成人傳人情形,但建議不要在有相關疫情的地區游泳,避免感染。而報導中也提到,福氏內格里變形蟲最早是在1937年曝光在媒體上,而截至2018年,包含美國、印度、泰國,全球共出現381例福氏內格里變形蟲感染病例。
ABV主廚團隊精心復刻秘魯傳統菜餚、探尋安地斯印加神秘文化
看遍了綠色、藍色、白色的山,你知道世界上還有彩色的山嗎?想體驗身在海拔2,400公尺山脊上,俯瞰烏魯班巴河谷,並一覽印加文化遺蹟「失落之城」馬丘比丘嗎?讓ABV加勒比海餐酒館帶您前往南美洲西部,這次尋味之旅的目的地---秘魯。品味傳統安地斯印加料理,並挖掘秘魯的神秘文化與國家故事。以石頭建造的美麗城市,被評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有「印加失落之城」、「天空之城」之稱的馬丘比丘;被安地斯山脈環繞,古老印加帝國首都,城市中的古城更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庫斯科、南美洲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且大船可通航的高山湖泊:的的喀喀湖;南美三大奇景之一,不僅聚集上千海鳥翱翔,更有無數海獅、海豹棲息的帕拉卡斯鳥島等,都是每個到秘魯的旅行者不能錯過的絕佳景點。 (圖/ABV加勒比海餐酒館提供)說到秘魯料理就一定要提到雞肉,你知道秘魯是全南美洲最愛雞肉的國家嗎?這道Aguadito de pollo,也被稱為“ Aguadito” ,是秘魯美食中的一種傳統雞湯,由雞肉以及雞內臟、香菜和蔬菜組成。ABV主廚團隊精心復刻,比照傳統,用大塊雞肉和雞心、雞肝和雞胗加上青豆、馬鈴薯、其他蔬菜、大米、香料,燉煮而成這道秘魯雞肉小粥“Aguadito de Pollo” Peruvian Chicken Porridge。在秘魯,食用 aguadito de pollo的部分原因是理論上具有緩解或減輕宿醉之用,也有一種說法是在寒冷的天裡,用來暖身暖胃之用。(圖/ABV加勒比海餐酒館提供)以秘魯特產黃辣椒Ají調味,搭配起司、碎核桃、浸泡過牛奶的吐司與蒜頭熬煮成鮮黃微辣的濃稠醬汁,再與手撕雞肉(Gallina)一同燉煮,最後放上切片水煮蛋與橄欖。簡單、迷人,卻能輕易吸引目光的一道秘魯佳餚:秘式核桃燉雞“Aji de Gallina (Pollo)” Peruvian Chicken in Creamy Walnut Sauce with Yellow Chili,奶香濃郁、香辣帶勁,忍不住一口接一口的好味道。也適合搭配米飯或馬鈴薯一起享用。 炸木薯條佐辣乳酪醬(圖/ABV加勒比海餐酒館提供)層層堆疊,彷如手工蛋糕般精緻的鮪魚馬鈴薯塔“Causa de atún” Classic Peruvian Potato Cake with Tuna,ABV主廚團隊將馬鈴薯煮熟後壓成泥狀,混以秘魯黃辣椒醬Ají Amarillo調味,製作成似漢堡麵包般上下兩層,內餡以鮪魚拌入美乃滋,擺盤前再運用酪梨與刺芹(墨西哥香菜)加以妝點,最後再淋上些許檸檬汁。精緻手法創造的精緻口感,細膩與辛香在口中綻放!秘式檸汁生魚(圖/ABV加勒比海餐酒館提供)以及使用秘魯經典主食木薯製作,搭配獨特羊酪醬口感香辣濃郁!必吃的傳統小食:炸木薯條佐辣味羊酪醬“Yuca frita a la huancaína” Crispy Yuca Fritters with Huancaína Sauce;在秘魯有「湯類之王」的美稱!融合了多種食材的獨特雜燴湯充滿能量、豐盛的秘魯式鮮蝦濃湯“Chupe de camarones” Peruvian Shrimp Chowder等傳統佳餚,現在在ABV就能享用,不用出國也能輕鬆一品印加美饌!
下一波全球大流行來自冰川融化? 研究表明:「古老病毒」將溢出並感染新宿主
最新研究指出,下一波全球病毒大流行可能不是來自蝙蝠或鳥類,而是來自融冰中的物質。隨著氣候變遷導致全球氣溫上升,冰封在冰川和永凍土中的病毒和細菌更有可能被重新喚醒並感染當地的野生動物,尤其是這些動物的活動範圍因為溫度的上升而越來越靠近南北兩極時。據《衛報》的報導,一項針對世界最大北極淡水湖黑曾湖(LakeHazen)的土壤及湖泊沉積物進行的遺傳分析表明,在融化的冰川附近,病毒溢出並首次感染新宿主的風險正在增加。這項由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教授Stéphane Aris-Brosou和同事共同發表於《皇家學會報告生物科學版》(Proceedingsof the Royal Society B)的研究表明,隨著全球暖化情況加劇,冰封在冰川和永凍土中的病毒和細菌更有可能被重新喚醒並感染當地的野生動物。他們從黑曾湖收集土壤及沉積物樣本,並對樣本中的RNA及DNA進行測序,以確認與已知病毒及潛在動植物或真菌宿主密切相符的特徵,並以一種演算法評估這些病毒感染不相關生物群體的風險,發現在靠近大量冰川融水流入的地方,病毒感染新宿主的風險隨著氣候變暖正在加劇。例如,西伯利亞北部2016年爆發的炭疽疫情便感染至少7人,並導致1名兒童死亡,原因是一股熱浪融化永凍土,使一具受感染的馴鹿屍體外露,而當地上一次爆發疫情是在75年前的1941年。近期也有其他研究表明,未知的病毒確實可以且已經在冰川中遊蕩。比如說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2021年於中國青藏高原樣本中發現33種病毒遺傳物質,其中28種是新病毒。根據地點判斷,這些病毒估計有1.5萬年的歷史。法國國家科技研究中心(CNRS)科學家更在2014年成功喚醒一種從西伯利亞永凍土中分離出的巨型病毒(giant virus),使其3萬年來首次重新俱備傳染力。該研究的作者Jean-Michel Claverie當時便告訴BBC,讓這些冰層暴露可能是「災難的根源」。
大陸連日高溫⋯鄱陽湖創70年來最低水位 湖底魚類被曬成魚乾
大陸各省近期高溫頻傳,極端的氣候對民眾和自然環境而言並非好事。其中「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因當地連日突破攝氏40度的高溫,致其較往年提前100天進入枯水期,目前水位已降至9.99公尺,為1951年歷史記錄以來同期最低水位。綜合陸媒報導,大陸中央氣象台今(21日)已連續第10天發佈高溫紅色預警,而此前多地接連傳出攝氏40度以上氣溫,致各地多處河流、湖泊的水位明顯下降,甚至出現乾涸的情況。大陸水利部17日表示,長江及洞庭湖、鄱陽湖的水位較往年同期低4.85至6.13公尺,洞庭湖和鄱陽湖的水面面積更是比6月時縮小了近4分之3。據鄱陽湖星子水文監測站19日資料顯示,目前鄱陽湖水位已降至9.99公尺,創下1951年有記錄以來最早進入枯水期的紀錄。另據微博「媒荔枝風景線」影片顯示,在鄱陽湖入長江口,昔日寬闊的湖面上出現大片黃色泥灘,航道變得狹窄難行;更有大陸網友曬出,原本棲息在鄱陽湖的野生魚類因湖水大面積乾涸,而被曬成魚乾的影片。昔日寬闊的鄱陽湖因連日高溫而愈發乾涸,湖面上出現大片黃色泥灘。(圖/翻攝自微博/媒荔枝風景線)據大陸網友發佈的影片顯示,原先棲息在鄱陽湖的野生魚類因湖水大面積乾涸,而被曬成魚乾。(圖/翻攝自微博)
大陸今夏高溫頻創紀錄 四川限電波及特斯拉等汽車供應鏈
大陸今夏高溫頻創紀錄,電力拉警報,浙江、湖北及重慶3省市率先試行電動車錯峰充電,降低高峰時段充電功率,鼓勵車主深夜充電。同時,四川限電波及特斯拉等汽車供應鏈,特斯拉已發函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尋求支持。恒生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丹表示,毀滅性熱浪正席捲中國,這種可怕情況恐持續2至3個月。大陸國家電網負責人指出,首批試行浙江、湖北及重慶3省市約有電動車80萬輛、充電樁35個,將在下午3時至晚上10時用電高峰時段適度調整充電功率,並適當延長充電時間,最多延長5至6分鐘,以平抑用電負荷。同時,國網將透過手機充電App,發放充電服務費5折優惠券,引導電動車車主在夜間等低峰時段充電。該負責人解釋,如上述數量的電動車集中在高峰時段充電,將增加200萬千瓦的負荷,相當於30多萬戶家庭的用電,錯峰用電措施將更能保障民生用電需求上汽集團和特斯拉近日向上海市經信委反映,受四川省部分街鎮限電影響,重點汽車零件供應商無法足量生產,將導致上汽乘用車、特斯拉等主機廠出現零件短缺、影響整車下線,主要涉及成都銀利汽車零組件公司等16家零件企業。上海經信委表示,為保障兩地產業鏈供應穩定,特商請四川工信廳協調當地有關部門,為這些企業傾斜一定電力資源,減少白天限電時間,滿足企業連續足量生產需求。四川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版圖中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核心的動力電池領域。四川鋰系列產品產量居全大陸第一。此外,王丹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這波中國的熱浪是一個「非常可怕的狀況」,可能持續2到3個月。將影響大型能源密集型產業,並對整體經濟甚至全球供應鏈產生連鎖反應。目前已經看到鋼鐵、化工、化肥等行業生產放緩,這些對建築、農業和整個製造業都非常重要。她說,正如預估,去年缺電時期導致中國GDP成長率減少0.6%,今年影響恐更大,預期將減少1.5%。長江鄂州段水位突破157年最低。有700年歷史的「萬里長江第一閣」觀音閣,在江心巨石上破水矗立。大陸中央氣象台連續八天發布高溫紅色預警,八省市部分地區最高溫可達40℃以上。預計本輪高溫將持續到25日,26至27日南方地區高溫範圍將減小、強度減弱。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水位退至不到10米,創1951年有紀錄以來新低,也刷新最早進入低枯水期紀錄。
尼斯湖水怪是真的? 科學家找到「失落環節」水怪1億年前就存在
流傳上千年的尼斯湖水怪傳說終於找到新的「存在證據」,科學家在撒哈拉沙漠挖掘出「在淡水河系」生活的蛇頸龍化石,打破過去蛇頸龍只能在鹹水生存的認知。換言之,傳說形狀近似蛇頸龍的尼斯湖水怪,可能真的存在於淡水湖尼斯湖中。綜合外媒報導,由英國巴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ath)組成的考古團隊,在摩洛哥撒哈拉沙漠一處有1億年歷史的河系中,找到一種小型蛇頸龍化石,古生物學教授馬蒂爾(Dave Martill)表示,這2頭長約3公尺和1.5公尺的成年與幼年蛇頸龍,與鱷魚、烏龜和棘龍同居,且蛇頸龍與棘龍都有相似的牙齒磨損痕跡,代表兩者都以盾皮魚為食。也就是說,不論是地質年代或飲食證據,皆表明這種蛇頸龍已適應淡水且足以和棘龍等其他食肉物種競爭,馬蒂爾也直言:「古老的摩洛哥河流中有這麼多肉食動物並存,真的讓人大感驚訝」。這個發現也打破尼斯湖水怪懷疑論者的「蛇頸龍只生活在鹹水」理論,假如尼斯湖水怪真如傳說中是類似蛇頸龍的生物,那麼水怪極可能是存續超過1億年的活化石。此外,加拿大麝鼠湖的穆西(Mussie)、加拿大與美國交界的尚普蘭湖的尚普(Champ)水怪,皆是外型被描述近似蛇頸龍的未知生物,也都和尼斯一樣,因為發現地為淡水湖而被懷疑不可能存在或不會是蛇頸龍,不過隨著新的考古發現,讓尼斯、穆西和尚普的存在機率大增,當然,前提是牠們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