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
」 減重 減肥 糖尿病 血糖 瘦身入閣職災!葉丙成「重度脂肪肝」回來了 醫:趁早減重可再次逆轉
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日前自曝曾有重度脂肪肝,經過2年飲食控制與運動,減重6公斤,脂肪肝也改善為中度,但到教育部服務才4個月,又變回重度。醫師指出,脂肪肝能逆轉!但要趁早,若已形成脂肪性肝炎,就必須積極介入治療。51歲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今(2024)年5月被延攬入閣,出任教育部次長。日前葉丙成在出席肝基會執行長粘曉菁新書發表會時,自曝任職政次的另類「職災」是「重度脂肪肝」回來了。葉丙成2022年去了台大醫院與好心肝診所做檢查。在好心肝做完檢查後,粘曉菁醫師看他的數據報,然後很直接地說:「葉教授,你的數據看起來就跟產婦差不多喔!」葉丙成說自己當場愣住,「跟產婦差不多」這6個字在他腦中一直不斷迴盪著,這對他太震撼了!後來粘醫師還對他說,他的脂肪肝很嚴重,建議他把握肝臟還沒開始纖維化、還可逆轉的時候趕快減脂保肝。也因為這句話,讓他在那天下定決心一定要動起來減重減脂。當時經過半年左右的飲食與運動調整,葉丙成體重從75.6公斤減到67.7公斤,內臟脂肪數值則從9.5的重度脂肪肝,降到7,還首度出現身體年齡43的漂亮數字。本來脂肪肝控制良好,以為「已經快畢業」的葉丙成,到教育部服務以後,沒時間運動,忙碌又會想把便當吃光光,最近被粘曉菁醫師叫回去檢查,發現打回原形,又變成2年前的狀態。粘曉菁醫師表示,隨著飲食及生活型態轉變,國人脂肪肝和代謝綜合症的患者數量持續增加,為消滅國病,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至2021年起推動「你今年超了沒?」全民腹部超音波總動員,從2021到2024年,連續4年已幫全台、包括離島的金門、馬祖、澎湖超過1萬5000位民眾做免費腹部超音波檢查,結果發現有超過50%的人有程度不一的脂肪肝問題。一般來說,男性脂肪肝比例是女性的2倍,推測應是愛吃肉、重口味飲食習慣所致,由於脂肪肝患者年齡逐漸降低,呼籲40歲後就要提高警覺。粘曉菁表示,脂肪肝並非指肝臟外面包覆一層油脂,而是肝細胞塞滿小油滴,猶如脂肪泡泡,可能導致肝炎與肝硬化,造成肝臟傷害。大部分的脂肪肝沒有症狀,也無立即性危險,然而脂肪肝一旦進入肝炎階段,仍可能步入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肝病三部曲」進程,實在不可輕忽。肝基會鼓勵,40歲以上民眾每年自費腹部超音波檢查。脂肪肝沒有特效藥,但所幸脂肪肝可以逆轉!研究顯示,透過飲食、運動等方法,只要減少現有體重5%~10%,脂肪肝程度就會改善,可以說,脂肪肝的解藥就握在自己手中。
努力甩肉又肥回去!科學家曝殘酷事實:細胞有「肥胖記憶」
社會主流價值觀總是灌輸女性「瘦才是美」,減肥之路對不少愛美女性而言無疑就是天堂路,好不容易瘦下來卻又不知不覺復胖,讓人身心飽受煎熬,究竟為何減重成功後「又會肥回去」?對此,科學家表示,很有可能是脂肪細胞的「肥胖記憶」在作祟。根據英國《衛報》報導,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Zurich)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人們之所以總是減肥失敗,體重像是溜溜球般上下移動,背後可能參雜許多原因,但導致反覆復胖的始作俑者恐是「肥胖組織」。科學家發現,人體的脂肪細胞似乎「存在記憶」,當人們長期處在肥胖的情況下,這些細胞就會自動阻饒有助於瘦身的生理機制,使減重者更容易發胖,「記憶似乎可以讓細胞對糖或脂肪酸做出更快的反應,甚至以不健康的方式進行」,而這也是為什麼剛開始減肥時很難維持體重的一項原因。科學家指出,因為脂肪的「生物記憶」讓不少人胖得很冤枉,其實以演化角度來看是有跡可循的,從古至今對於生物而言,食物短缺問題一直都是歷史上的常見挑戰,為了能夠活下去,人類與動物早已演化成囤積脂肪的生理機制,減少熱量吸收與生物本能原先就是背道而馳。對此,科學家也透露,儘管脂肪細胞的記憶會不停干擾甩肉計畫,但透過「長時間維持較低或健康的體重,就能抹去肥胖細胞的記憶」,不過換言之若肥胖的時間越長,也意味著記憶越難消除,復胖機率將大幅增加。
陳涵瑜自嘲戀愛腦 勇往直前不顧後果
23歲歌壇新人陳涵瑜曾為韓團EXID的師妹,推出個人首張寫真EP《Eyes On Me》,同名主打描述現代人愛情觀就像是一場不斷變換風景的冒險。在現實生活中,陳涵瑜坦言自己是以前是百分百的戀愛腦,一談戀愛就把戀人擺第一,所以常在感情中受傷,笑說:「以前什麼都不懂,青春期勇猛直衝不想後果的付出,到現在做事情之前會為彼此多想一些,這是我看到自己的改變,有變聰明一點了啦!」MV由街舞名師為陳涵瑜量身打造全新舞蹈,還特別到廈門取景,運用特殊鏡頭技巧和剪輯手法,營造出高張力場景轉換,加強視覺吸引力。拍攝前陳涵瑜和舞者密集排練1個月,正式拍攝狂操48小時,她兩天只闔眼2小時,讓對舞蹈熱愛的她也大呼「真的超級累」,為呈現視覺最佳效果,她和舞者在MV中變換多種造型,笑說:「每一次拍攝喊卡,我的汗水幾乎都要把妝容卸乾淨了,真要謝謝造型師不斷幫我補妝。」問到為何想追夢成為歌手?陳涵瑜坦言自己國中時曾是小胖妹,最胖的時候達78公斤,還被同學譏笑醜八怪,青少年的她覺得很受傷,決定要雪恥,她說:「當時因為很喜歡五月天,為了有一天可以遇見他們,才立志要當藝人,開始減肥之路。」後來憑著毅力減重成功,高中時成為校花,她還說:「直到現在只要意志力動搖,就會聽聽他們的歌,告訴自己不要放棄。」透露是五月天的動力促使她不斷往夢想前進。為了拍攝首張寫真EP《Eyes On Me》,陳涵瑜也在事前做足準備,除了平常進行不碰澱粉,只吃原型食物的飲食控制外,為了讓身材更加勻稱,今年也努力學習皮拉提斯,甚至愛上皮拉提斯,打算在新家買一張練習的機械床。拍照前為求美美入鏡,她坦言有去打了消脂針,慶幸醫生技術好沒有想像中的痛。陳涵瑜為了拍MV狂操48小時。(圖/無限志娛樂提供)
減重飲食攻略! 營養師解析麵食與米飯的熱量真相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許多人愛吃的麵食主要來源是小麥,但市售的純白麵粉是在小麥去了麩皮,甚至連胚芽都被輾掉之後的產物,留下來的只剩下澱粉和蛋白質。其中,澱粉是屬於醣類,約占70%;而蛋白質占的比例依高低不同,由高至低可分為特高筋、高筋、中筋、低筋麵粉,麵粉中蛋白質所占比例不同,也會影響到烹飪後的口感與彈性。麵食、白米飯 營養價值差異不大營養師黃淑惠指出,平常吃的白米飯,沒有保留胚芽和麩皮的營養價值。嚴格說起來,吃麵食和白米飯所攝取的營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都只是醣類(澱粉)與蛋白質。若站在營養的角度,建議選擇全麥麵粉製成的麵食,這跟吃糙米及胚芽米的意義是相同的,因為比較高的營養價值,大多存在胚芽與麩皮中。但不建議餐餐都吃麵食,因為大多市售的麵食製品多是精製白麵粉所製成,小麥胚芽、小麥麩皮都不存在,都不含維生素B群、纖維質也極少。所以,一天三餐 中,一餐吃麵食就好。愛麵族避免發胖 可從清湯麵下手吃麵容易胖嗎?黃淑惠說,會有這樣的說法,全是因為麵食容易吞嚥的緣故。通常吃飯咀嚼的時間會比較久,相對地,吃麵的速度比較快,咀嚼不會很久,一旦吃麵食的速度變快時,無形中就容易吃過量而發胖。值得提醒的是,白米中所含的澱粉和麵粉中的澱粉相較,麵粉中的澱粉在腸道被 消化吸收的速度比較快,若真的很喜歡吃麵食,建議把大量的蔬菜加入一起吃, 蔬菜的纖維質可以干擾麵粉中的澱粉被吸收。減重的人若想吃麵食,最好吃湯麵而不要吃乾麵。因為乾麵一定會用油下去拌, 所以,吃麵除了吃進麵粉中的澱粉外,還把油吃進肚,這樣熱量就更高,更容易發胖;反之,如果吃的是清湯麵,不要加油蔥,多加一點青菜,就可以多攝取纖維質,一方面能幫助體重管理,同時也增加飽足感。全麥麵食最健康 考慮烹調方式 想要健康吃麵食,黃淑惠建議,選擇全麥製品的麵食,市面上可以買得到用全麥做成的麵條,或是全麥麵包、雜糧饅頭等,這些麵食中都含有一些纖維質,可以抑制血糖跑得太快,相對的,熱量也不會攝取過量。餅乾、蛋糕等高溫烘焙的麵食,也建議少吃,因為經過200~220℃以上高溫烘焙的環境,會讓麵粉中的澱粉進烤箱時先起了「糊化作用」,使澱粉的結構改變, 更容易被身體消化吸收。而這類高溫烘焙的麵食,通常都會加入糖和油,這些都是造成肥胖的幫手。若是吃一般的滾水煮過的麵食,如麵條、麵疙瘩或刀削麵等,沒有經過高溫烘焙的過程,這些麵食的糊化程度就沒有那麼強,進入腸道後停留的時間就會久一點,不僅消化吸收的速度較慢,同時也會比較有飽足感,所攝取的熱量就相對減少。黃淑惠強調,選擇麵食同時要考慮它的烹調方式,不要太高溫的烹調,最好是一般水煮的麵食對身體比較好。因此,吃乾麵或炒麵都沒有湯麵來得好,炒麵會將油也炒進去,吃清湯麵則可以避開油脂的攝取,喝湯可以增加飽足感。高筋麵粉 蛋白質含量越高麵粉分特高筋、高筋、中筋、低筋,差別在於蛋白質的比例越高,就越高筋,相對地,蛋白質含量越高,澱粉的含量就越少,所以,若是吃高筋麵粉所製成的麵 食,澱粉的攝取相對就少。麵食中的蛋白質含量越高,吃起來就越有嚼勁、Q勁,有硬硬的口感。特高筋的 麵食,蛋白質含量14%以上;高筋麵食的蛋白質含量是11~14%;中筋麵食的蛋白 質含量是9~11%;低筋麵食的蛋白質含量是6~9%。麵粉中的筋,主要由麥穀蛋白與醇溶蛋白構造出麵筋的彈性,其中麥穀蛋白會吸水膨漲,醇溶蛋白則具有延展性。黃淑惠最後提醒,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應該選擇澱粉比例較低的高筋澱粉,像是義大利麵、通心麵、餃子皮,澱粉含量越少,血糖上升速度越慢。(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男大生超重想減肥!驗血竟得糖尿病 醫曝「4無痛症狀」:視力模糊也要小心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全台灣糖尿病患者已突破250萬人大關,且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顯示,全台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高達11%。初日診所新陳代謝專科醫師周建安就指出,若開始出現皮膚變黑、體重不正常減輕、多吃多喝多尿、視力模糊的「4大無痛症狀」,就要注意自身是否罹患糖尿病了周建安醫師在「初日診所」的YouTube頻道中分享,他曾收治一名年約18、19歲弟弟,原先對方是為減重求診,怎料一抽血後竟發現,他的糖化血色素、血糖平均值高達9.2%(正常值上限為5.6%),是為糖尿病患者,且肝功能、尿酸及血脂肪全部都爆表。周建安曾在專欄中提及,這名男大生從小到大一直超重,身高173公分,體重達到110公斤,經詢問後才知,對方每天吃速食,份量是常人的2倍,每天喝全糖飲料、不喝水,再加上課業繁重、壓力大、幾乎不運動,最終導致糖尿病。當被問到「是不是都不會發現自己有糖尿病?」周建安說,其實糖尿病是有跡可循的,若出現以下4種症狀,不需要太過焦慮,因為糖尿病的診斷仍要靠抽血才準確,也建議要盡快就醫確認治療:1、皮膚變黑:常見於皮膚的皺褶處如脖子、腋下,因為糖尿病導致角質的變化,讓皮膚產生黑色素沉澱。2、體重不正常下降:糖尿病會造成患者身體大量脫水、體重驟降。3、吃多喝多尿多:人體出現血糖問題後,這些糖分都無法被身體吸收進去,讓人不斷地跑廁所,身體也因為脫水狀況而有口渴的狀況。4、視力模糊:高血糖會導致眼角膜水腫,若突然出現視力模糊,經檢查也不是老花眼、近視,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
《八犬傳》日本上映首週票房破億 磯村勇斗下月將來台
日本奇幻史詩電影《八犬傳》集結跨世代黃金卡司,由役所廣司、內野聖陽、土屋太鳳等人共演,於日本上映首週即創下破億日幣票房佳績。上映頭三日蟬聯冠軍時,役所廣司開玩笑說:「沒演過太多票房第一的作品,因此很感動,請求觀眾協助繼續支持,免得這三天後變成『票房災難』!」片中飾演其兒子、以《極度不妥!》走紅的男星磯村勇斗,也將與導演曾利文彥首度訪台,於12月7日舉辦見面會邀請粉絲搶先觀影。此次《八犬傳》在製作上同時借鑑了18世紀作家曲亭馬琴原著《南總里見八犬傳》,以及19世紀山田風太郎改編小說《八犬傳》。電影在「虛構」部分描繪八名年輕的劍士,為了打破見家族的詛咒而被命運吸引,而「真實」部分則描繪曲亭馬琴(役所廣司飾)以及浮世繪畫家好友葛飾北齋(內野聖陽飾),縱橫28年小說創作始末的動人故事。磯村勇斗則扮演曲亭馬琴瘦弱的兒子;當提到為角色所作出的犧牲,磯村勇斗苦笑著說:「為減重在片場我們幾乎不討論食物,而當殺青的那一刻我只想吃拉麵,美味的拉麵!」電影「虛構」故事中,八名戰士受命運牽連而相聚。(圖/原創娛樂提供)導演曾利文彥以其卓越的視覺特效和動畫導演背景聞名,早年曾參與《鐵達尼號》特效工作,並憑藉《乒乓》獲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等殊榮。此次《八犬傳》的改編,他運用過往精湛動畫技術打造震撼特效以及仿真歷史場景,再現日本古代傳奇風華。而憶起《八犬傳》的創作動機,曾利文彥興奮地表示:「我從小就為《八犬傳》的世界所著迷,當我偶然間讀到山田風太郎的改編小說時,這個想法浮出了水面,一個『真實』與『虛幻』交錯的世界線!」《八犬傳》影人見面場將搶先於12月7日舉辦,與導演曾利文彥及演員磯村勇斗一同走進《八犬傳》的世界見證歷史磅礡,片商也備妥了精美的周邊商品等著粉絲帶回家。更多資訊請上原創娛樂臉書粉絲專頁查詢。電影「現實」故事中主演的兩大卡司,內野聖陽(左)以及役所廣司(右)。(圖/原創娛樂提供)
體重破百工程師吃3種藥仍控不住血糖 「代謝手術」成功減重、減藥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40歲的陳先生是一名電機工程師,身高190公分,體重123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34,罹患糖尿病三年,並伴有高血壓及高血脂,一直都以藥物控制,但因工作時間不正常及不良飲食習慣,糖尿病控制不佳。經過仔細評估後,接受「腹腔鏡袖狀胃切除手術」(縮胃手術)。術後兩年追蹤,體重降至96公斤,身體質量指數也降到27。最重要的是,術前使用三種藥物無法控制的糖尿病,在術後僅需使用單一藥物,醣化血色素降為6.3%,且血脂無需服藥控制,也無身體不適情形。減重手術治療糖尿病 控制血壓及血脂效果顯著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2012年至2020年研究分析,推估約有22萬人不知道自己已經罹患糖尿病,且約有20%民眾空腹血糖異常而不自知。肥胖則是另一個健康危機,依據國民健康署公布之健康促進統計年報資料顯示,2016年至2019年成人過重及肥胖率為47.9%,而到了2017年至2020年為50.3%,顯示目前國人肥胖率已超過五成。奇美醫院代謝減重中心醫師林逸峯表示,臨床上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減重手術在糖尿病的治療上,有著相當大的角色。在美國糖尿病學會的治療建議當中,也把減重手術列為建議治療方式之一。研究指出,經過減重手術治療後,除體重明顯減輕之外,糖尿病的緩解率也超過七成,對於血壓及血脂等控制也都有明顯的改善。有效控制代謝疾病、減少用藥 提升生活品質減重手術目前也被稱之為「代謝手術」,讓曾被認為是無法治癒的慢性病,藉由減重手術都可以獲得明顯的改善。隨著糖尿病病友年齡層下降,加上肥胖問題加劇,減重手術正逐步成為代謝性疾病治療的重要選項。林逸峯強調,減重手術的目的並非在於減輕體重,而是有效控制代謝疾病及肥胖引發的併發症風險。對於患有第二型糖尿病且伴隨病態性肥胖的病人而言,不僅能減少或完全擺脫藥物的依賴,也能讓生活質量大幅提升,擁有更健康的未來。
《影后》曾菀婷戲裡金句「等你們到50歲的時候,再來看看有沒有老娘的身材!」太寫實!戲外也認真瘦身,體重永遠維持在4字頭超強!
在《影后》裡飾演有點傲嬌性格女演員「潘茵茵」的曾菀婷,雖然本人個性完全不是這種需要時時被捧在手心的小公主,但得隨時努力才能維持好身材這件事,可是戲裡戲外都一樣!今年已經42歲的曾菀婷,身高168公分體重卻從來沒有超過5字頭,修長纖細的好比例怎麼養成的?讓我們一起看看她的瘦身秘訣吧!1.瘦手臂小運動:手打圈+手臂抬起曾莞婷提到,手打圈是她在家最常做的動作之一。雙手平舉、掌心朝外,轉動手臂畫圈,再將雙手併攏在胸前、手肘貼著手肘向上抬,每天重複50次,就能有效鍛鍊手臂肌肉,消除蝴蝶袖。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2.瘦腰運動:踮腳尖走路對於「腰間肉」,曾莞婷也分享了她的居家瘦腰秘訣。她會保持站姿,雙手往上延伸,踮起腳尖在家中來回走動,這個簡單的動作不僅能訓練腰側肌肉,還能幫助塑造馬甲線。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3.簡單減肥餐:豆漿+水煮蛋+香蕉運動之外,飲食管理同樣重要!曾莞婷的早餐食譜非常簡單:一杯溫豆漿、兩顆水煮蛋和一根香蕉。豆漿和水煮蛋中的蛋白質能增強飽足感,促進肌肉生長;而香蕉中的膳食纖維有助於腸道健康,維持血糖穩定,讓你一天元氣滿滿!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4.靠牆罰站減重法上班族或學生總是沒時間運動?曾莞婷推薦「靠牆站立」,只需每天花5分鐘靠牆站,保持肩胛骨和臀部緊貼牆面,不僅能幫助減輕水腫,還能有效改善體態。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5.再忙也要抬腿!曾莞婷透露她的美腿秘訣就是「每天泡腳和抬腿」。睡前靠牆抬腿30分鐘,能幫助血液循環,改善腿部浮腫,即使再累,也要記得堅持,這就是她逆天美腿的關鍵。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受困外太空「滯留5個月」 NASA女太空人親揭暴瘦真相
美國太空人蘇尼塔威廉絲(Sunita Williams)和巴里威爾莫爾(Barry Wilmore)因波音Starliner太空船技術故障,被迫延長在國際太空站(ISS)的任務,原計劃僅為期8天的任務,現已持續超過5個月,兩人預計要到2025年2月才能返回地球。然而近期威廉絲體重驟減的照片引發外界對她健康的擔憂,對此,她也透過影片回應此事。根據外媒《每日郵報》的報導,59歲的威廉絲自6月以來一直在國際太空站執行任務,9月發布的照片顯示她的臉頰凹陷、身形憔悴,令外界擔心她的健康狀況惡化。一些健康專家和NASA內部人士指出,她可能因未能攝取足夠熱量而導致體重減輕。報導指出,有醫生告訴《每日郵報》,威廉絲的照片顯示她的面部凹陷,這通常是快速減重的跡象。另一位未具名的NASA消息人士對《紐約郵報》表示,NASA正在努力「穩定她的體重,並期望能扭轉這一情況」,暗示威廉絲在太空站期間未能跟上太空人所需的高熱量飲食。對此,近日威廉絲在NASA發布的影片中駁斥了外界對她健康的謠言,聲稱自己實際上「增強了肌肉」,並表示她的體重與出發時相同。她解釋這是太空中的液體轉移現象,這會導致人的頭部看起來腫脹、身體下部變瘦。這是失重狀態下常見的生理現象,並非體重驟減所致,「我的大腿和臀部變大了,因為我們做了很多深蹲鍛鍊」,威廉絲強調,照片中所見的身體變化是由於液體重新分佈,而非健康問題。研究顯示女性在太空中面臨的生理挑戰往往比男性更為嚴峻。NASA的研究發現,女性在太空中的血漿量減少比男性更顯著,這可能影響她們的卡路里消耗和體重控制。此外,微重力環境下的肌肉流失問題也使女性更容易出現體重變化。西雅圖的肺科醫生古普塔博士指出,長時間暴露在太空環境中的壓力會影響體重,尤其是在加壓艙內,氧氣含量低、營養攝入不足、鍛鍊受限等因素都會對太空人的健康造成挑戰。他認為威廉絲的體重變化可能是長期在太空中生活的自然結果,而非健康惡化的徵兆。目前NASA仍然密切關注威廉絲的健康情況,並強調正在採取措施幫助她保持健康,直到返回地球。
年輕上班族3餐不正常「全身發黃」 醫生檢查驚:膽管全是結石!
台中31歲劉姓男子是上班族,因工作忙碌,3餐時間不正常,有時工作太忙還會整天不吃,最後直接跟同事一起吃火鍋、宵夜大餐。某天他發現自己「全身發黃」,嚇得直接就醫,檢查時發現他的黃疸指數飆升至27,卻查不出原因,經醫師詳細檢查才發現,劉男肝內膽管滿結石,還有2顆非常大的結石阻塞,經配合治療後總算恢復健康。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光田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許本麟指出,劉姓男子就醫後,院方以膽胰管內視鏡技術,並搭配新一代導管式膽道內視鏡檢測,發現其總膽管內不但布滿結石,還有2顆大結石,因此引起阻塞、發炎。許本麟進一步解釋,膽結石是因為膽汁分泌淤滯成石,一般較常見於肥胖、高血脂的中高齡女性身上,但劉先生因為年輕,又是男性,各項數據檢查也很正常,因此一開始在他院就醫時,忽略了結石的可能。許本麟指出,劉先生肝內膽管的2顆結石大小都約0.9公分大,且由膽固醇組成,因位置在肝臟內部膽管中,位置較高,電腦斷層掃瞄難以發現,才會反覆就醫2個月,甚至住進加護病房,卻找不出造成嚴重黃疸的原因。由於劉先生反覆就醫已經2個月,嚴重影響工作,想早日回到正常生活的他希望能在不開刀的狀況下處理結石問題,因此選擇膽胰管內視鏡技術,並搭配新一代的導管式膽道內視鏡深入肝臟檢測,才找到病灶。許本麟說,新一代的導管式膽道內視鏡可深入肝臟內部,且為3D影像,視野角度較佳,確認肝臟結石位置也較為容易。此外,導管式膽道內視鏡可在檢查時立即採用「電震碎石」的方式,將大結石分裂成小結石再取出,使原本要動刀休養近2週的手術,可以大幅縮短至3天出院,不到一週就能解決結石引起的黃疸問題。許醫師提醒,膽結石過去雖好發於中高齡的女性身上,但近年因為工作型態關係,不少上班族3餐不正常,加上暴飲暴食,臨床上不僅常見40歲以下的膽結石患者,就連男性患者也較過去增加。他呼籲民眾「即使減重,3餐還是要規律,尤其早餐還是要多少吃一些。」此外,許醫師還提醒,應該盡量避免整天禁食,晚上卻用高油、高熱量大餐抵1天的飲食習慣,這都會讓膽汁變得濃稠。唯有三餐規律、清淡飲食、並養成運動好習慣,才能避免年紀輕輕就養出膽結石。
禾馨女醫師手術意外「害病患喪命」 醫爆夭壽內幕:低胸很行
台北市禾馨新生婦幼診所一名劉姓女醫師,去年為女病患做子宮鏡手術,沒想到因為疏忽,器具刺穿子宮和右側髂動脈,造成大出血不治。對此,眼科醫師黃宥嘉驚爆,劉姓女醫師大學念的專業科目是保健營養學系,還曾去過波蘭念醫科,怒嗆:「自稱睡美人?結果不是讓自己在家躺平,卻是讓病人一輩子睡著」。黃宥嘉在臉書PO出劉姓女醫師的資料,大學就讀保健營養學系,之後到波蘭留學,是全國唯一擁有婦產科專科醫師執照的營養師,也是全國少數擁有減重和睡眠專科的婦產科醫師。黃宥嘉好奇,劉姓女醫師會不會其實只對減肥有興趣?卻在開子宮鏡手術,直呼:「真的夭壽」,甚至自稱睡美人,「結果不是讓自己在家躺平,卻是讓病人一輩子睡著」。黃宥嘉砲轟劉姓女醫師很夭壽。(圖/翻攝自黃宥嘉臉書)黃宥嘉指出,婦產科學非常難,像她才考了81分,「這個科就是外科系,如果是婦癌組,那會變成內外科大宗師」,不禁質疑所謂的波波西西醫師、牙醫師,是否有受到足夠的醫學與臨床教育?還是只是每天打扮成美女醫師,再遞上家世背景證明,就可以爽當主治醫師。黃宥嘉感嘆,活到這把年紀看到白色巨塔崩壞,第一次聽到開子宮鏡也出人命了,痛批政府是否有在關心民眾未來20年的健康生命代價,「如果有,絕不會開放海量的波波西西牙醫師,也不至於對公告醫師牙醫師學歷的訴求置若罔聞!」黃宥嘉怒嗆,波波議題相關掌權者,20年後就沒有掌權了,可是卻將不良的制度紮根台灣,砲轟劉姓女醫師,在生命的面前卻強調美女帥哥,簡直崩壞可悲,「文章不行、講話不行、醫術不行、低胸很行!」
「假性飢餓」作祟!工程師一天6餐過胖又中風 醫教「3撇步」不再喊餓
雖然「飢餓感」是身體向我們發出「需要進食」的訊號,不過減重醫師楊智雯指出,其實有很多飢餓感是來自於我們大腦創造的騙局,也就是「假性飢餓」害我們過度進食。楊智雯分享,1名46歲工程師雖然沒有糖尿病,但是體重、血壓過高、甚至一度中風,偏偏一天要吃到6餐。追究其原因,正是高壓力生活導致的假性飢餓。減重醫師楊智雯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其實我們每天感受到的飢餓感中,有許多來自於大腦創造的騙局,即「假性飢餓」,常見原因包括血糖波動、腸胃激素分泌、情緒壓力或社交情境等,會讓人不自覺進食更多。研究指出,血糖在「用餐後急速下降」時,大腦會啟動飢餓訊號,即便此時身體並不需要食物。楊智雯分享,曾遇過一位46歲工程師患者,身高169公分、體重95公斤,血壓長期200mmHg以上,甚至在疫情期間一度輕微中風。當他開始擔心健康,積極減重,但減重過程頻頻卡關。她詢問男子日常飲食後得知,男子三餐正常吃,但一天差不多要吃5、6餐,正餐雖有吃飽,但飢餓感很快來襲,因此會吃點心或消夜,患者原本擔心吃多與糖尿病有關,因家族有糖尿病史,他個人體重也過重。但經檢測發現,她空腹血糖數值、當天抽血檢驗糖化血色素都正常,沒有糖尿病。楊智雯評估,血糖波動的2大因素來自「飲食」與「壓力」。每次進食都會刺激胰島素分泌,血糖因此經常上沖下洗好幾回。加上現代人多為高壓工作型態,若未調節壓力,讓大腦長期處於高耗能狀態,大腦就會釋放假餓訊號,使人吃進更多的食物。面對這種狀況,楊智雯建議這位工程師用以下3招來對抗「假性飢餓」:一、喝一杯水等待:感覺飢餓時,先喝一杯水並等待約10至15分鐘,因為缺水可能會被誤解為飢餓。二、多吃高纖維食物:選擇高纖食物如蔬菜、全穀類和豆類等,以延長飽足感,避免身體過快地發出飢餓訊號。高纖食物也能穩定血糖波動,進一步減少假性飢餓發生。三、調整作息與充足睡眠:睡眠不足會引起飢餓素分泌增加,抑制瘦素(Leptin)的分泌,容易讓人感到飢餓。她同時也建議民眾可以用以上三招去釐清自己感受到的飢餓感,是否是真正的飢餓,不要再讓大腦釋放飢餓的假訊號,學會正確飲食觀念,睡眠一定要夠,並試著為生活減壓,才能讓身心平衡,越來越健康。
國泰金控、國泰投信雙獲勞動部工作生活平衡獎 關懷員工職涯發展、支持人生階段需求 落實行動辦公、打造彈性工作
國泰金控、國泰投信今年首次參加勞動部「工作生活平衡獎」,初試啼聲即榮獲「員工關懷獎」及「彈性工作獎」兩項大獎。致力打造多元共融職場的國泰金控,透過「混合辦公模式」、「員工協助方案(EAP)」等多項彈性及友善職場措施,關懷員工職涯發展、支持人生階段不同需求;而國泰投信則以落實行動辦公、特殊假別及居家機制,打造「有溫度的未來辦公室」,雙雙獲得勞動部「工作生活平衡獎」的肯定。 勞動部為鼓勵企業提供員工工作與生活平衡措施,自2014年起推動「工作生活平衡獎」,其中又分為「彈性工作」、「友善家庭」及「員工關懷」三大獎項。初次參賽勞動部「工作生活平衡獎」的國泰金控表示,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核心資產,國泰重視員工期待多元與彈性的工作模式,並關注員工職涯及個人生涯不同階段的需求,提供多項友善職場措施,實踐工作生活平衡。國泰金控、國泰投信今年首次參加勞動部「工作生活平衡獎」,初試啼聲即榮獲「員工關懷獎」及「彈性工作獎」兩項大獎。(圖/國泰金控提供)國泰金控在疫情後積極建立彈性包容的工作文化,實施「實體+遠距混合辦公」,提供完善的遠距設備軟硬體需求,打造彈性、緊密協作的新行動辦公;打破職場固定座位的思維,設置「開放討論區」鼓勵交流討論,也有「專注辦公空間」讓員工專注發想創意、提升效率。另為倡議多元共融文化,以「DEI小鎮」象徵國泰職場縮影,以「Place for all」為核心理念,建立開放透明的溝通管道,讓同仁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形塑多元、公平、共融的職場。在促進員工健康方面,國泰定期舉辦「大腹翁小腹婆減重活動」,結合公益機制鼓勵久坐、缺乏運動的員工動起來,藉由舉辦衛教講座及課程,提升健康意識;在心理關懷方面,提供完善的員工協助方案(EAP),24小時提供心理、健康、管理、理財、法律等諮詢服務,舉辦多元身心舒壓與藝文講座,支持員工身心安適;並支持員工面臨人生不同階段的需求,以友善新手父母為例,國泰成立「好孕俱樂部」,提供準新手父母的員工有關嬰幼衛教與諮詢資源,並準備育嬰相關用品,透過寵愛媽咪禮、神隊友包、寶貝呵護禮等給予員工祝福。國泰投信重視同仁工作生活平衡,獲勞動部頒獎肯定。(圖/國泰金控提供)今年度初試啼聲即獲獎的國泰投信,以環保素材打造「有溫度的未來辦公室」,並於今年初盛大啟用全新落成的板橋辦公室,員工能依工作性質及通勤距離等任選辦公地點,除了法規限制必須有固定地點執勤的投研單位,其他部門已全面100%落實行動辦公,不只上班地點有彈性,出勤時間也更有彈性,甚至是中午的用餐時段都能自由選。此外,福利措施面向,國泰金控額外加碼「學習假」、「志工假」等措施,集團子公司包含國泰投信亦有優於勞基法的特殊假別;針對有家庭照顧需求,或有健康考量的員工,制定居家辦公機制。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表示,公司提供彈性辦公模式,讓必須顧老扶幼的同仁們更安心工作,創造高效,也鼓勵工作生活平衡,讓每一位同仁都愛待在大樹下。國泰投信擁有業界稱羨的百位專業投研團隊,如何留住人才,是企業經營一大重點。國泰時刻認真經營雇主品牌,透過多元社團、運動會、志工日及新人營隊,還有減重、節電減塑等各式各樣ESG活動的舉辦,再進一步從每年的薪資調整、個別訓練計畫以及員工滿意度調查等,提升員工向心力及認同度,鉅細靡遺真正做到將員工擺在第一位,才能獲得內外部肯定。
吃素更健康?「5種陷阱蔬菜」單吃恐害血糖飆高 醫推3類食物最佳
吃素是健康的觀念,對於血糖控制也有一定幫助。不過,減重專科醫師吳榛槿透露,很多人以為只要吃素就能穩定血糖,事實上素食的選擇和搭配方式非常重要,否則很可能掉入「假蔬菜陷阱」,導致血糖控制失敗,越吃越不健康,其中5種常見蔬菜富含澱粉,對血糖影響大,若單吃或攝取過量會使血糖快速上升。吳榛槿醫師在臉書粉專表示,5種富含澱粉的蔬菜首先是馬鈴薯,若升糖指數高,吃多容易讓血糖劇烈波動;再來是地瓜,雖然營養素比白米飯還多,但現在地瓜都被改良得很甜,應適量攝取;第三是南瓜,雖然營養豐富,但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接著是芋頭,因含有不少澱粉,避免過量;最後是蓮藕,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特別是磨粉燉煮過後,更容易引起血糖上升。醫生提到,吃素的人在控制血糖時,建議可以選擇以下3類食物,這些食物有助於穩定血糖。1、綠葉蔬菜(如菠菜、空心菜、芥藍等)綠葉蔬菜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減少餐後血糖急劇上升,可以有效幫助維持血糖穩定。2、豆類及大豆製品(如毛豆、豆腐、豆漿)豆類食品含有高量的植物性蛋白質和膳食纖維,有助於延長飽足感並減緩糖分的吸收速度,還能提供蛋白質來穩定食慾。3、酪梨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抗氧化抗發炎,有益心血管健康。吳榛槿強調,吃素的確對健康有益,能幫助控制體重和血糖,但同時要注意飲食的搭配,選擇健康的食材和烹調方式,才能達到最佳效果,記得多攝取膳食纖維、蛋白質、好油脂以及適量的優質澱粉,讓血糖更穩定,身體更健康。
婦女3餐吃蘋果減肥!出現罕見耳鳴 就醫檢查竟是這1原因
有些人為了維持體態,會選擇很極端的方式減肥,而減重醫師陳威龍近日就在自己的社群平台上分享,過去他曾遇過一名女病患,3餐狂吃蘋果,短短2個月內減了20公斤。沒想到,卻發生低血糖、月經失調、失眠、掉髮的情況,還出現罕見的耳鳴,就醫檢查才發現,原來是因為患者短時間瘦身,導致其「耳咽管脂肪快速消失」,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減重醫師陳威龍在自己的Facebook粉專「陳威龍醫師|從急診到減重,走過慢病的體能大叔」中發文,表示臨床上的瘦身方式包羅萬象,不過有些方式比較特別,像是「單一食物減肥法」、「極低熱量飲食」、「代餐減肥法」及「間歇性斷食」。陳威龍建議,每個人都要在健康的原則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瘦身。以單一食物減肥法來說,前陣子流行的花椰菜減肥法、小黃瓜減肥法,甚至有蘋果減肥法等,都是攝取單一蔬菜或水果來取代三餐,就有可能出現副作用。陳威龍指出,過去他曾遇過一名40歲女性病患,體重100公斤,三餐只吃蘋果減重,短短2個月瘦了20公斤。但也引發很多副作用,不僅低血糖、月經失調,還掉髮、失眠,甚至出現罕見的耳鳴。後來經過看診才知道,原來因為患者短時間暴瘦,使得「耳咽管脂肪快速消失」,最終導致耳咽管兩側的壓力不平衡。除此之外,患者也因為蛋白質攝取不夠,出現憂鬱和極度疲憊的狀況。對此,陳威龍也呼籲,減重雖然是治療三高和代謝症候群最好的方法,也是避免心血管疾病的根本策略。但選擇正確的飲食方式,配合規律的運動、充足的睡眠和調適壓力才是減重及避免復胖的鐵律。
得了「喝水困難症」減肥好難! 醫揭補水5撇步綁橡皮筋也有用
現代人常常外食,其油膩及高鈉都需要由水帶出體外,此外減肥時期喝水更顯得重要,不僅可以提高新陳代謝,也能把體內的脂肪帶出體外。然而,卻有許多人都得了「喝水困難症」。對此,好日子診所的黃煜晏醫師整理了在喝水時常遇到的困難,以及破解方法,讓補充水分更容易。黃煜晏近日在臉書粉專「好日子診所」發文指,一般來說減重期間會建議患者,一天要喝到「體重的40倍」,所以以50公斤的人來算,一天建議要至少喝到50x40=2000cc 的水份。然而,常常有患者說,實在喝水喝不到量,他則整理了幾個在診間常遇到的困難,以及破解方法。不喜歡水的味道,解法為「讓水有味道」這點是滿常遇到的,沒有習慣喝水的人,忽然開始喝水,會覺得水有一個怪味道。破解的方法就是「讓水有味道」,加檸檬片、維他命C發泡錠、水果乾、梅子,或者是喝氣泡水,都會讓味道變得好喝一些。工作忙到沒時間喝水,解法為「準備吸管」大家有沒有發現,平常在喝手搖飲的時候,因為是吸管,所以拿起來吸一口,很快放下,喝的速度可以很快。但如果是用需要轉蓋子的水瓶,想喝水的時候,要先把水壺拿起來、轉開蓋子、仰頭喝水、鎖回蓋子、放回地上,步驟太多,又要雙手操作,效率太差,反而讓自己更難喝到水。所以準備一個有吸管的冰霸杯,是個不錯的方法喔!會忘記喝水,解法為「定鬧鐘」有些患者一忙起來就忘記喝水,這類患者建議可以「設定喝水鬧鐘」,每半個小時響一次,一次喝200cc,或者可以下載app,有些喝水app很可愛,會給你獎勵、讓你看到還差目標多少、甚至還有小遊戲,很有趣!視覺化提醒有一位患者跟我分享,他會在水壺上面綁橡皮筋。舉例來說,假設今天要喝3000cc,他就會在600cc的水壺上面綁5條橡皮筋,喝完一壺就拿下來一條,等到5條都拿下來,就喝到3000了!視覺化的提醒自己,且設計成遊戲化的挑戰,一路看到橡皮筋慢慢變少,也會很有成就感!啞鈴大水壺現在市面上有一種超大水壺,一壺3000cc那種,一天喝完一壺就達標,過程中還可以抱著他做深蹲,一舉兩得!
唐綺陽「臉凹尖下巴」激瘦近況曝! 網驚呼:整個人剩一半
星座專家唐綺陽靠著占星及運勢分享,獲得網友受封「國師」盛名,深受大批粉絲喜愛,不過有別於以往豐腴的形象,唐綺陽近期瘦身有成,足足暴減了15公斤,引起網友驚呼,「整個人剩一半!」唐綺陽近日在臉書開直播分析11月星座運勢時,不少網友發現她變超瘦,不僅雙頰明顯往內凹,下巴線條也變V字了,收到網友們的反饋,讓唐綺陽心情大好,臉上笑意止不住地表示「我瘦很多是不是?臉有一點凹。」畫面曝光後,網友在留言區刷一排,大讚「老師也太瘦,美翻了!」、「老師瘦翻了!」、「老師怎麼瘦的?」、「老師瘦好多~~~」、「瘦好多臉型很好看」、「老師好瘦好美啊!」、「老師不合邏輯,愈來愈漂亮」、「老師整個人剩一半!超美」、「老師變得好小隻」、「老師好美好瘦,下巴好尖」、「老師好漂亮~怎麼瘦的~」、「唐老師變瘦了(下次可以分享怎麼變瘦的嗎)。」事實上,唐綺陽先前曾透露,自己變瘦了15公斤,如今體重約維持在60公斤左右,至於被問及成功甩肉的秘訣,她也分享自己是靠著飲食控制、少吃多動,才讓體態變得更輕盈,她更幽默直呼,明年要穿比基尼登上金鐘,「開玩笑的,我只要能塞進牛仔褲就好。」
小心「胰島素阻抗」害你患上糖尿病!減重醫曝4招預防 「少滑手機」也有效
關注健康的朋友都知道,「胰島素」最主要的功能是調節我們體內的血糖,避免高血糖傷害我們的身體。但在健康檢查的時候,可能會聽到醫師說,「你有一點胰島素阻抗的狀況喔!最近要多注意血糖。」那麼,什麼是「胰島素阻抗」?我們又該如何避免這種狀況發生?「胰島素」是身體控制血糖的機制,正常情況下,胰島素會分泌適當分量讓血糖維持在穩定的狀態。而「胰島素阻抗」就是胰島素的訊號不良,身體對胰島素出現「阻抗」反應。當身體出現這樣的狀況,正常份量的胰島素就無法有效控制我們身體裡的血糖,必須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工作。而當細胞對胰島素敏感度降低,形成胰島素阻抗後,長期就會導致糖尿病。對此,減重醫師陳威龍在YT影片中提到4招可避免胰島素阻抗的方法,包括「減少餐間的零食」、「飯後運動」、「選擇低GI(升糖指數)的食物」、「避免長期暴露於藍光(手機、電腦)照射」。一、減少餐與餐之間的零食:陳威龍醫師指出,頻繁進食會讓胰島素一直分泌,久而久之,人體細胞就容易產生胰島素阻抗,因此應該避免過度頻繁進食,尤其是餐與餐之間的零食。二、記得飯後運動:陳威龍醫師提醒,即使是簡單的飯後散步,也可降低血糖波動,進而讓胰島素的分泌更為平穩。三、選擇低GI(升糖指數)的食物:陳威龍醫師表示,高GI食物容易使我們的血糖大幅波動,尤其是精緻澱粉、精製糖,如含糖飲料、麵包、蛋糕等,應該要少吃。四、避免長期暴露在藍光下:陳威龍醫師指出,根據研究,人造光害與體重增加、代謝功能異常、胰島素過度分泌等都呈現正相關關係。人體若長時間接受藍光照射,會產生胰島素阻抗與高血糖,因此生活中應減少手機、電視、電腦的使用,以降低藍光對身體的危害,進而避免胰島素阻抗。
婦吃辣減重!晚餐狂嗑麻辣鍋 2個月瘦8公斤「血壓飆高」下肢水腫
一名60歲婦人擔心肥胖引起健康問題,下定決心減重並調整飲食習慣,成功在2個月內減下8公斤。奇怪的是,醫生發現婦人雖然體重下降,血壓卻比過去更高,還合併下肢水腫,經詢問得知對方在網路上看到「吃辣有助減重」等資訊,加上近日天氣轉涼,所以經常把麻辣鍋當晚餐,導致鈉攝取過量,血壓也跟著爆表。《ETtoday新聞雲》報導,初日診所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透露,該位患者本身有高血壓問題,BMI為34,屬於中度肥胖,她擔心健康出狀況,決定尋求專業幫助。醫師建議婦人先減重,並調整飲食習慣,遵循「水、肉、菜、飯、果」的進食順序,同時增加運動量,以改善血壓、血糖、三酸甘油脂等問題。奇怪的是,患者按照醫生建議,成功在2個月內減重8公斤,血壓卻不斷上升,甚至高達160/90毫米汞柱(mmHg)。陳威龍表示,原來婦人看到網路資訊稱「吃辣有助減重」,加上近日天氣開始轉涼,便常常把麻辣鍋當晚餐吃,導致鈉攝取過量,血壓也跟著飆高。醫師提醒,辣椒素確實能促進代謝,但「吃辣」與「吃麻辣鍋」完全是兩回事,因麻辣鍋湯底含有大量油脂和調味料,鈉含量更是驚人,吃太多會增加心血管負擔,進而引發高血壓、中風、心臟病等疾病。陳威龍強調,冬天是吃鍋旺季,建議民眾盡量選擇蔬菜湯底及優質蛋白質、原型食物,避開火鍋料等加工食品。
曾國城颱風天出門嚇傻「好像侏羅紀」 走金馬紅毯不減肥自嘲:太浪費
曾國城本月將以電影《小雁與吳愛麗》角逐金馬男配角獎。他今(1日)與導演林書宇出席宣傳活動,透露昨天雖然是颱風假,還是冒著風雨去電視台主持,回家時看到街上都是斷掉的樹,「台北就像侏羅紀公園。」直言這是近年最強、最有感的颱風。導演林書宇(左)透露拍戲時,曾國城宛如現場人氣王。(圖/趙文彬攝)提到金馬入圍心情,曾國城笑說:「我朋友一直祝福我,先敲鐘再騎馬,但這鐘沒敲到,如果最後馬也找不著!那太糗了!」至於有沒有為了金馬紅毯做減重準備,曾國城幽默自嘲:「這絕對不可能!我都努力這麼久了,吃這麼胖了!減肥太浪費了。」曾國城表示多年前,王小棣就曾找他演出《波麗士大人》,這次演出《小雁》也是希望能替客家做點事,能夠入圍金馬讓他受到很大的激勵,「我那段裸露的鏡頭真的謝謝導演沒有停留太久。」他也表示舞台劇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未來可能也不用主持這麼多,今年到了頂峰有點太飽合了,戲劇可以換不同的樣子,讓大家認識我。」導演林書宇則笑說,曾國城在高雄人氣超旺,一到現場就聚集了10幾位觀眾,拍到入夜時超過50、60位群眾圍觀,曾國城笑說:「真的以為是什麼命案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