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效應
」 溫室效應 二氧化碳 全球暖化 氣候變遷 高溫中油七接環評過關 環團痛批審查草率!環境部回應了
中油計畫在高雄大林蒲興建占地37.4公頃「洲際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七接)」,11日在環境部環評大會審查,環團以大林蒲居民被重工業工廠包圍,長年承受汙染,前行政院長林全更曾到當地致歉並承諾改善空品,在審查會現場激動喊出「沒有遷村、就沒有七接」。環評委員要求空汙增量在地抵換、納入既有接收站實際空汙排放,強化空汙增量影響評估等,全案審議2小時後通過。由於七接案今年9月通過環評初審,不到3個月就通過環評大會,環團質疑審查草率、甚至有公權力介入。主持審議的環境部長彭啓明強調,他沒接到任何政治指導,環委嚴格要求、認真審查,「環評並不是時間久才代表詳細」,而是在一定的要求下,開發單位回答到該回答的內容,因此不是「快速」;該案考量大林蒲居民訴求,附帶建議寫明「大林蒲遷村前不得開發」意見,請高雄市政府及經濟部參酌。中油表示,該案排放各項空氣汙染物量未達一定規模,例如PM2.5一年排放不到1噸、接收站本身逸散最多5噸等,未來執行的空汙增量抵換方式,將優先汰換高雄市老舊車輛。中油強調,擇定大林蒲是因可就近供應臨海工業區、台電大林發電廠需求,也能配合高雄市脫煤脫碳目標,使用天然氣代替燃油、燃煤,能大幅降低高雄空汙。台灣要健康婆婆爸爸媽媽團協會理事長洪秀菊則痛批,中油竟用移動汙染源抵固定汙染源,根本沒有實質減量,如此不管怎麼抵,大林蒲環境只會更糟,居民已被周遭臨海工業區排汙折磨50年,只要大林蒲沒遷村就沒有七接。環委認為,七接在地排放空汙,中油應在大林蒲當地執行空汙增量抵換,民眾較能信服,建議中油將大林煉油廠內公務車全數汰換電動車。環委也要求中油入既有天然氣接收站及天然氣運送船舶實際空汙排放情形,以強化營運階段空汙增量影響評估說明。高雄市鳳興里長洪富賢說,居民持正反兩面意見,有人認為從燃煤發電改天然氣可減少空汙,也有民眾認為天然氣仍會造成溫室效應。龍鳳里長黃文裕則說,當地空氣品質不好,許多居民身體早已受到影響,空汙需改善,但最重要的是居民盼望盡早遷村,不要牛步,前提是遷村條件好一點,別讓大家負債搬家。
才6月房間像烤箱!他狂收「過熱警示」哀號:今年特別熱 3招手機快速降溫
台灣正式進入夏季,近幾天高溫伴隨午後大雷雨,讓民眾哀聲連連,就有一名網友透露,房間室內溫度動輒飆破33度,就連手機也熱到頻頻發出「過熱警告」,讓他忍不住好奇問,「不覺得今年比往年還要熱嗎?」一名網友在PTT發文表示,時序才剛進入初夏,天氣就已經熱到爆,「才6月而已房間溫度都33、34以上,風扇開了還是跟烤爐一樣,超可怕的」,甚至手機通知也一直跳出高溫警告,「應該不是我的錯覺吧,大家不覺得今年比往年都來得熱許多嗎?」讓他開始擔憂接下來的日子裡,炎熱天氣會讓人受不了。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爆共鳴,留言直呼「前幾年沒今年熱,今年特別熱」、「對啊!才6月而已就好熱了,9月怎麼辦?」、「溫室效應一年只會比一年更熱」、「我家這邊是東曬,6點直接被熱醒,而且還是有裝遮光窗簾的,真的很扯」、「我同事西曬加頂樓超慘,說冷氣開16度都不會冷」、「熱就算了還下雨,穿雨衣裡面也是濕。」事實上,據蘋果官網資訊顯示,若iPhone裝置的內部溫度過高,便會啟動「過熱警告」保護機制,若持續過熱手機恐會自動關機,甚至導致電池永久降低續航力,不過即便如此,iPhone仍可撥打緊急電話,若要盡快恢復使用裝置,可將「裝置關機」並移到「較涼爽的環境」中冷卻;另外,手機維修商分享,若手機出現過熱警示,也可將手機殼拆下幫助散熱。
全球最大「碳捕獲工廠」即將營運! 每噸「除碳成本」高達3萬元
全球最大的「直接空氣捕獲工廠」(Direct Air Capture Plant)即將於美東時間8日開始在冰島運行,該工廠可利用化學或物理製程直接從環境空氣中提取二氧化碳(CO 2),並將提取的CO 2進行長期安全封存,整個過程將消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實現所謂的「負排放技術」(Negative Emissions Technology,NET)。據CNN的報導,瑞士公司「Climeworks」在冰島開設的第2家商業直接空氣捕獲工廠「猛瑪」(Mammoth)即將在美東時間8日開始運行,據悉「猛瑪」比2021年開始營運的「虎鯨」(Orca)還大10倍,且2座工廠的營運過程都是透過冰島豐富且乾淨的地熱能(Geothermal energy)提供動力。「直接空氣碳捕獲和封存」(Direct Air Carbon Capture and Sequestration,DACCS)顧名思義就是1項利用化學或物理製程直接從環境空氣中提取CO 2,並將提取的CO 2進行長期安全封存的技術,碳最終會注入地下深處,並在那裡自然轉化為石頭,以此永久封存碳。目前「Climeworks」正計畫與冰島公司「Carbfix」合作進行封存過程。瑞士公司「Climeworks」。(圖/達志/美聯社)報導補充,「Climeworks」於2022年6月開始建造「猛瑪」,並聲稱這將是世界上最大的直接空氣捕獲工廠,其不僅採用模組化設計,還容納了72個用於從空氣中捕獲碳的「收集容器」(Collector Containers),這些容器可相互堆疊並輕鬆拆解,目前已有12個到位,未來幾個月將全數補齊。「Climeworks」還誇口稱,「猛瑪」每年可從大氣中捕獲36000噸的碳,這相當於全球1年內減少約7800輛燃油車。雖然該家瑞士公司並未提供消除每噸碳所需的確切成本,但其聲稱的金額高達近1000美元(約合新台幣3.2萬元),這遠高於該技術被視為實際可行的關鍵門檻「每噸100美元」。隨著人類持續燃燒化石燃料,2023年的CO 2濃度再度創下歷史新高,溫室效應和氣候變遷也為人類和大自然帶來毀滅性後果,許多科學家因此大聲疾呼,各國除了應迅速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之外,還需要找到從大氣中消除碳的方法。於是DACCS等新一代氣候問題解決方案近年來越來越受到政府和私人企業的關注,但相關除碳技術仍相當具有爭議,它們不但被批評過於昂貴且耗能,其負排放效果更是未經大規模驗證。一些氣候倡議者也憂心,碳捕獲技術的出現,可能會降低全球對削減化石燃料政策的興趣。國際環境法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CIEL)化石經濟計畫(Fossil Economy Program)主任福爾(Lili Fuhr)更在提及碳捕獲技術時也示警,這項技術「充滿了不確定性和生態風險」。
拒當人體空氣清淨機 藍委要賴政府立改錯誤能源政策
台中市立委黃健豪、羅廷瑋等人今天在國民黨中央召開記者會,抗議台中火力發電廠的「碳排放」已經位居全球第一,是世界第一髒燃煤電廠,但台電仍規劃在台中港增建四部燃氣儲存槽。立委也呼應台中市長盧秀燕的要求,指中火「如果要增氣,就得先減煤」,要求台電先承諾拆掉燃煤機組,因為中部民眾不是台電或民進黨政府的「空氣清淨機」,更不願成為錯誤能源政策的犧牲者。國民黨副發言人鄧凱勛也質疑綠營能源政策是「前途茫茫的能源政策」,他提出三問,要求賴清德清楚交代。一、賴清德敢不敢保證,接下來這四年台灣不會發生大規模停電?二、綠智庫副董童子賢都公開支持核能,請問未來台灣的能源配比到底是什麼?2025非核家園會不會跳票?三、贊成台電無止盡的把中部人的肺,當成錯誤政策的提款機嗎?羅廷瑋說,2017年前台中市市長林佳龍曾對於防制空污發文,任內通過《生煤管制條例》,管制中火相關煤碳量能逐步減少,但林佳龍離開後,「換了位置換了腦袋」,在野黨只能為台中空污問題努力的爭取,完完全全看不到林佳龍有任何發言。他說,2018年台中市長盧秀燕曾發起逐年降低火力發電廠用電量的公投,當時將近800萬的民眾投下同意票,結果2019年火力占比79.2%、2020年佔比80.2%、2021年81.6%、2022年81%、2023年81.9%,民進黨政府不僅不甩公投要求,還逐年提高燃煤發電比例。羅廷瑋表示,現在台電居然還說要在台中再建四部燃氣機組及儲存槽,但煤碳明明是最骯髒的化石燃料,政府卻讓「中火」繼續燒煤。在全球8545家化石燃料電廠中,台中中火2022年的溫室效應排放量已經是「第一名」,當其他國家化石燃料電廠不斷地減煤,但中火卻明顯落後,他嚴正呼籲政府,重視中部五縣市國人的健康,不要一昧地在台中不斷再增加火力發電廠,國民黨支持「用燃氣換燃煤」,但重擔全部都加在台中,公平嗎?他呼應台中市長盧秀燕的喊話,「如果要燃氣換燃煤,燃煤一定要廢除,才可以換燃氣」。黃健豪強調,台中非全世界第一大城市,台灣不是全世界第一大國家,台灣與台中的用電量也不是全球第一名,卻擁有全世界8000多個火力電廠中,碳排量第一名的電廠,真的是標標準準的台灣「Number One」。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成立的氣候追蹤基金會公佈2023年的數據顯示,中市在盡力減碳後仍是全球碳排量第一名的城市,這與全球正推動的碳排減量的問題上完全背道而馳。他說,根據全球能源總署的淨零路徑顯示,希望2050年時,全世界的石油跟燃煤能夠降到10%以下,剩下部分由再生能源與核能取代,反觀台灣規劃,2020到2050的佔比,光電、風電、水力等再生能源的比例雖與全球比例一致的,但奇怪的是,全球能源總署規劃未來在發電量上大概10%的核電廠,台灣卻是零。氫能部分,全球能源總署規劃的比例是1.4%,但台灣規劃高達9%到12%。他要問民進黨政府,台灣究竟有什麼先進黑科技,可以與全世界的能源規劃背道而馳?黃健豪呼籲,賴政府應懸崖勒馬,別繼續將所有發電的能源壓在燃氣、燃煤。台中可以接受燃氣換燃煤,但前提就是「要增氣,就要先減煤」,先承諾拆掉中火燃煤機組,因為中部人不是台電或民進黨政府的空氣清淨機,民進黨政府應該檢討現行能源政策,不要再讓台中火力發電廠繼續連霸、蟬聯全世界火力發電碳排第一的電廠。
玩團小子拚充電4/陶百群:「我不是富二代」 自爆遠赴冰島求學前進新能源借錢創業歷程
今年41歲的陶百群,看準新能源市場,十一年前成立「陽光花園」,成為太陽能系統建置商,五年前再創「源點科技」,搖身為充電樁營運商,不但進軍百億千億集團才玩得起的賽局,創業夥伴還有太電創辦家族鄭家第三代鄭旭捷,以及環泥第三代李韋德,業界不禁好奇,莫非陶百群也是富二代?「我真的不是富二代,我是白手起家的,第一次創業時很辛苦,也是借錢成立公司。」陶百群日前接受CTWANT記者專訪時說,對於常被問及此事,讓他有些哭笑不得,「我爸媽都在中鋼工作,小時候作業要寫家庭狀況有沒有?我都寫小康,最多就是這樣啦,真的不是富二代。」那麼要創業做太陽能建置系統商、充電樁營運商,父母同意嗎?「我媽媽早就放棄我!」已是一個孩子新手爸的陶百群,身穿帽T牛仔褲、腳踏球鞋,一副大男孩模樣哈哈大笑地說,「我媽知道,她說什麼我也不會聽。」以過來人經驗分享,陶百群認為一個創業者須具備判斷能力,且一定要有主見。「我從小就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小孩,國小一年級我就會提出我的看法,會說怎樣才是對的、老師講錯了。」他說。「我18歲後一直在玩團,是一個吉他手,大學生畢業後,同學大多去讀研究所,我先去當兵,當兵完就在台北繼續玩團、做音響,算是又混了2年。」他酷酷地說。陶百群在18歲以後就熱愛玩團,是樂團裡面的吉他手。(圖/源點科技提供)酷愛玩樂團的大男孩,怎收起玩心,走上新能源創業之路?陶百群給的答案讓人驚呆了,因親人遇上困難,「我那時覺得,還是要扛起一些責任,要有一定的能力,才能照顧身邊的人。」陶百群想起,2005年讀成大地球科學系時,《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正式生效,全球熱議如何降低溫室效應及減少碳排放,對地熱能源有興趣的他,也想對環境做些實質改變,因此他找到地熱能源技術最先進的冰島大學,「我去冰島讀書是拿獎學金的,而且我還有在冰島電廠實習,1個月可以拿4萬多生活費。」等到學成回國進入太陽能板大廠,陶百群第一份正式的工作其實是30歲才開始。「每一項工作我都覺得是在學習,遇到所有事情,我都舉手第一個報名去做,包含採購、品保甚至福委會。」陶百群說,當時他對產業及公司運作通通都有興趣,因此只要有機會能做,就會盡力做到好。冰島的地熱奇觀讓對地熱能源有興趣的陶百群,決定前往攻讀碩士。(圖/新華社)這位從小就很有主見的大男孩,在太陽能板大廠工作三年後,觀察到台廠只有做出口,國內卻沒有太陽能光電系統建置,就辭了工作,拿出存款加上借錢,湊足一百萬創業,2013年成立陽光花園。六年後,身為電動車主的他看到台灣充電網的沙漠旱象,2019年再度創業,花了兩年打造出充電樁軟硬體,以第三方充電營運商進軍市場,如今台灣已有七成電動車主是源點科技EVOASIS會員,成了業界領頭羊。問起他創業一路走來,如何確定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近日剛讀完《馬斯克傳記》的陶百群很有同感地說,「就是做自己喜歡的做的事,因為大家都說『一定會失敗』,所以你一定要有主見,錯了就承認錯誤,然後趕快重來。」「風險不可能完全閃避啦,但是我覺得要做一個創業家,要很敢做決定,才有辦法做很多的事情,就是要先收集以及了解足夠的資訊,才能做出判斷。」陶百群也信任團隊,十分授權,雖然曾遇過主管出走,但他仍然信任團隊,「唯有在信任的基礎上,團隊才能運作。」至於創業最苦惱的事,「就是遇上銀行放款延期。」陶百群不諱言,「做大型電站的專案融資,金額要好幾千萬,甚至上億,有時可能改個方案,銀行資金就會延誤,幾千萬、幾億這樣延3個月,資金週轉就有難度。」所幸,陶百群進軍充電營運商是第二次創業。「成立源點科技時,已經有太陽能事業非常大的基礎,所以才有辦法挑戰充電樁這塊。」如今,他也放眼海外市場,去年觀察泰國、越南市場,也評估到日本發展的可能,「拓展海外,不只市場本身要成熟,也要有好的切入點,適合的夥伴跟機會。」源點科技從最初的3人至今已成為一個大團隊,未來也有機會往海外市場邁進。(圖/源點科技提供)
歷史貴重畫作又遭毒手 激進環團成員對莫內名畫「潑湯汁」
在1月28日,法國環保團體「Riposte Alimentaire」2名成員闖入羅浮宮,對世界名畫《蒙娜麗莎》潑湯破壞。而如今有消息指出,該團體又有2名成員闖入法國第戎(Dijon)的「藝術美術館」(Musee des Beaux-Arts),對著印象派畫家莫內(Claude Monet)的畫作潑灑湯汁破壞。根據外媒報導指出,整起事件發生於10日下午3點30分,2名環保團體「Riposte Alimentaire」的成員闖入第戎藝術美術館內,對正在展出的莫內名畫《Le Printemps》潑灑湯汁。之後2名成員身穿寫有組織名稱的白色T恤,留在現場高呼「如果我們不採取行動,這個春天將是我們剩下的最後春天。我們未來的藝術家將會繪畫什麼?如果再也沒有春天,我們將夢想什麼?」而「Riposte Alimentaire」的官方推特也在事發之後,在社群網站X上發文表示「因為溫室效應與氣候變遷等因素,再加上土壤遭受大量汙染,這間接讓大自然在生物多樣性與土壤貧瘠的情況變得惡劣,這也使農民收穫處於不穩定狀態,而消費者獲得健康豐富食物的機會越來越少」。該組織呼籲,應當將食物納入社會保障的制度一部分。博物館也在事後發表聲明,表示這幅源自1872年的油畫,其實外層是有玻璃保護,但還是必須要對整體畫作受損的情況進行重新評估與修復,博物館方面也堅決對2名實施破壞行為的環團成員提出訴訟。而目前2名實施破壞行動的成員也遭到警方逮捕。
全球暖化加劇北極永凍層「上古病毒」問世 專家:擔憂引爆大流行
目前有科學家提出警告,如果沒法阻止全球暖化的腳步加快,在北極永凍層中暗藏的上古病毒「瑪土撒拉微生物菌株」(Methuselah microbes,外號殭屍病毒)有可能會因為溶解的關係而被釋放出來。除此之外,其實在永凍土深層,恐怕還有100萬年前的病毒。根據《衛報》報導指出,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遺傳學家克拉維里(Jean-Michel Claverie)表示,目前全球對於大流行的威脅分析,主要是從南方地區往北方傳播的疾病上研究,但相對的,對那些遠北地區出現、恐向南方傳遞的病毒關注較少。克拉維里認為,這是一種疏忽,因為在北方的永凍層中,其實也有可能出現引發新疾病爆發的病毒。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暖化,影響深遠。(圖/達志/美聯社)鹿特丹伊拉斯姆斯醫學中心的病毒學家庫普曼斯(Marion Koopmans)也支持克拉維里的論點,他表示,我們無法知道北極永凍層中到底隱藏了那些古老的病毒,但當中無法排除有的病毒恐引發全球蔓延,比如像是最古老型態的小兒麻痺症,這是我們身為病毒學家必須要能夠假設的事情。永凍層若溶解,許多科學家擔心其中的冰封千萬年的病毒會隨之被釋放造成災難。(圖/達志/美聯社)報導中也提到,克拉維里曾於2014年領導團隊,將西伯利亞的樣本中分離出活病毒,這項實驗足以證明這些病毒即便被掩埋在永凍土中數千萬年,但還是具有感染能力。而在2023年他們進一步的在西伯利亞七個地點取得不同樣本的病毒株,當這些病毒株放入實驗室後,還是可以感染培養細胞,其中一個病毒的樣本年份甚至長達4.85萬年之久。北極圈許多生物已經深受全球暖化影響,家園遭到破壞。(圖/達志/美聯社)克拉維里表示,目前研究團隊分離出來的病毒只能感染變形蟲,對人類沒有風險。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他目前被凍結在永凍土中的病毒無法引發人類疾病。例如,目前已經識別出天花病毒和皰疹病毒的基因組痕跡,這些都是眾所周知的病毒。報導中也指出,這些被科學家所分析出來的微生物、病毒,均統稱為「瑪土撒拉微生物菌株」(Methuselah microbes,殭屍病毒),但科學家也認為,在永凍層底下,有可能會出現百萬年前的病毒,這種病毒一定遠比人類等所有物種還要古老。克拉維里表示,我們的免疫系統過去從未與這種微生物接觸過,是否有抗體足夠對付也是會讓人擔憂。暖化後的北極永凍土解凍,除了造成交通上障礙,更可能讓原本被冰封的病毒重現。也因為這個原因,克拉維里目前正與北極地區的一個國際教育網絡北極大學(UArctic)建立合作,雙方計畫要建立起一個監視網路、隔離設施,並且從中提供專業的醫療資源與知識,以便早期發現特殊病例,同時也計畫在當地就遏止這種上古病毒的感染。
傳統燒香增中風機率 中研院研究顯示「影響胎兒腦部發育」
「有燒香有保庇」華人傳統信仰相信透過虔誠祭拜,將期望寄託於裊裊香煙上達神明,就能獲得保佑,然而過程中卻會吸入對人體健康與環境危害的因子。臺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指出,燒香產生的懸浮微粒(PM2.5)含有甲醛、乙醛等重金屬物質,高機率可能誘發心血管疾病、氣喘甚至加速惡化慢性呼吸道疾病,對人體危害甚遠,而燒香時額外增加的二氧化碳,也助長了溫室效應危害,社會上因而出現新型態的「無火淨香」,其最大優點為可取代傳統煙香,讓宗教信仰也能用更時尚的方式體現。根據「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指出,相較於不燒香的族群,長期暴露於煙香環境中的人群,中風死亡風險增加19%,在心血管疾病方面更有10%以上的致死風險,台灣「中央研究院」論文也提及,研究孕期燒香對嬰兒的影響,發現若婦女懷孕期間高度暴露在線香環境中,嬰兒出生的頭圍可能較平均值小,影響腦部正常發育。臺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醫師指出:「室內燒香對身體造成較大的危害,不但沒有達到安神效果,反而會因為懸浮微粒甚至是多環芳香烴等致癌物造成身體損傷。以電子香或是雙手祭拜等方式取代傳統煙香,可能是較妥適的一種方式。」事實上,包括台灣知名廟宇如「龍山寺」及「行天宮」都帶頭減少燒香,顯示只要誠心,信仰不需拘泥於傳統形式,符合現代人健康需求,環保、無汙染、不用點火等優點更為重要。環保供香品牌就推出「淨香明燈」,有別於傳統燒香,藉由水霧化的方式,利用健康無汙染的煙霧向神明祈福,此外更能搭配純天然精油成分,達到「純淨、便利、有心」特點,讓宗教用品也能充滿為觀賞和實用的質感設計。除了沒有室內燒香衍生的嗆鼻味、燻眼不適感,造型也很有特色,例如獨特的「白沙屯媽祖粉紅超跑」款式,媽祖粉絲更不能錯過。
氣候變遷導致鮭魚北遷 未來恐怕吃不到
講到鮭魚,在台灣人腦中,想到的無非就是牠逆流而上的習性、美味的鮭魚料理,或是前陣子的鮭魚之亂,然而美味的鮭魚,未來可能會越來越吃不到了。近兩年,氣候變遷導致溫室效應,科學家發現鮭魚群大量游往北極產卵,棲息地往北遷移,恐影響未來鮭魚原產區的捕獲量。研究人員認為,氣候變遷是導致各類物種向更高緯度遷徙的主因,因為加州和華盛頓等地的鮭魚數量減少。今年,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育空河的鮭魚數量也比歷史上少,但是在更北方的美國阿拉斯加北坡(North Slope)原住民,近年卻越來越頻繁捕獲到鮭魚。科學家在位於阿拉斯加北部的阿納克圖武克河(Anaktuvuk)和多尼斯河(Itkillik)發現約100條鮭魚在產卵,其中部分魚已死亡。UAF進化生態學家彼得韋斯特利(Peter Westley)表示,這證明氣候變遷正在改變北極生態系統,迫使物種向極地遷徙。然而目前研究人員仍無法確定,鮭魚卵是否能在北極存活,僅知道這個現象正在發生。為了知道答案,研究人員留下了溫度感測器,檢測河流在冬天是否結冰。韋斯特利表示,如果河流結凍,那幾乎就沒辦法了,鮭魚卵如果遭冷凍便無法成功孵化。此外,北坡社區居民也開始擔心,鮭魚的數量急劇增加,將引來各地蜂擁前往的漁船,但另一方面,鮭魚卵也可能成為本地物種的新食物來源。
釣魚驚見「貪吃蛇神秘生物」 她曝「能蟲」非常凶殘…網笑翻
海洋生物總是無奇不有,近日有網友在臉書社團PO出影片,只見畫面中有形似青蛙下蛋的生物在水中優游,於是好奇這是什麼東西?貼文一出也引發網友熱議,直呼「有想拿吸管的衝動。」有網友近日在臉書粉專《路上觀察學院》PO出影片詢問,「現實版貪食蛇?有人知道這是什麼海洋生物嗎?這是在海邊釣魚時,無意間撈到的!」貼文一出也引發網友熱議,「我比較好奇這樣他們能活嗎?」「有想拿吸管的衝動」、「始祖巨人」、「貪吃蛇?」「蟾蜍卵」。另有網友歪樓表示,「能蟲,能蟲屬於昆蟲綱鞘翅目,雜食非常凶殘,體內經常有很多病毒。在唐朝就已經出現,被詩人李白一劍殺死。有文獻記載:要是能蟲來,我要選李白。」不過也有內行的網友指出,影片中的生物是「樽海鞘(海樽),而且不要看牠們像水母,牠們其實歸類在脊索動物門~」(圖/翻攝自Facebook/路上觀察學院 )根據臉書粉專《動物星球頻道(台灣)》在2020年的介紹,樽海鞘(Salp)中文名又被稱為海樽,牠們屬於脊椎動物門,不但外觀短小,全身還呈現透明狀,因此有「果凍魚」的外號,特色是會群聚成一個帶狀或環狀。海樽不是水母,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特別的是,牠們透過進食與排泄,將可以有效減緩溫室效應,原因是牠們體內獨一無二的生理構造,能大出有富含碳的糞便,並快速沈入海底,這很可能是底棲生物的潛在長期食物來源,而過去並不知道來源。牠們同時也是超過200種物種的食物,在食物鏈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撿到他們的時候不要以為是寶特瓶哈!」也讓網友恍然大悟,「難怪海中生物會誤食塑膠。」
王宥忻親曝恢單後感情生活 「結識不少單身企業家」
財富女神王宥忻日前受邀出席新竹文化局「邁向財富自由」講座,面對現場提問目前身邊是否有追求者?王宥忻表示恢單之後結識不少單身企業家,大家都是生意上的好朋友,但目前沒有急著想找尋另一半,也享受現在單身的自由,如果碰到情人節這種特殊節日就邀姐妹們一起度過。講座上王宥忻分享很多人都覺得成為億萬富翁遙不可及,但要成為億萬富翁首先要建立信念、相信自己可以辦得到。她直言很多成功的人跟大家一樣都曾經是平凡人,甚至處境比我們更慘。王宥忻日前受邀出席新竹文化局「邁向財富自由」講座。(圖/固力狗提供)王宥忻說:「大家可能覺得成為巨富需要很多運氣,但事實上看別人獲得財富是結果,去探究為何會造就這個結果的『因』才是我們應該要去學習的。」她以自己為例,在20幾歲時就開公司,結識企業家的老闆和他們取經經營之道,並開始各地演講分享財富新知,「在那個時期建立廣大的人脈資源,累積各種能量在29歲時機遇來了順應趨勢成就財富」。王宥忻也分享自己的下一步,目前最重要的課題是如何奉獻自己將自己所學回饋社會,展望明年將關注全球氣候變遷,帶來的嚴重問題,如溫室效應、極地冰川融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已讓地球處於危險之中,生為地球人更應該愛護我們的地球。推廣氫能源的使用將成為下一個清潔能源,有可能解決很多污染問題。
溫室效應全球沸騰,環境永續從「己」做起! 德事商務中心號召企業夥伴舉辦公益市集及論壇
服務全球五百大企業的共享辦公空間公司「德事商務中心」,即日起至10月26日於台北南山廣場大樓3F(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100號),舉辦免費永續公益市集及ESG講座,邀請大家蒞臨參加。今天開始至10月26日的活動,只要到這裡都可以一起無痛響應年度世界地球日活動「百萬綠行動」的3項行動,義買時尚服裝和飾品、家電及家具、生活用品;預約參加環境講座,即可享有環境友善耕作、在地食材健康餐盒。德事商務中心所舉辦的公益永續市集結台北南山廣場辦公大樓租戶與友好單位力量,一起將自己珍惜的物品捐出來擺攤義賣,現場陳列的物品包羅萬象,有潮牌服飾、精品包、童書、樂高、台灣特調山嵐香氛、未來沙拉,甚至還有履歷健檢服務,極適合信義商辦區的上班族來逛逛,用責任消費為未來投下有力的一票,全場義賣所得將全數捐贈給非營利組織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公益永續系列講座以「迎向綠色消費浪潮」、「你我都在DEI共榮圈」及「加入永續環境行列」三大主題,邀請到11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業界領袖親臨分享,倡議「永續」不必犧牲品質、品味,與舒適便利,一樣享有豐富美好的體驗。從生活中的微小日常,像是一日三餐食物的選擇,讓生活更方便的通訊設備,或住辦裝潢選用回收漁網再製的地毯;從今年度在台延燒的Me too 事件學習如何自我保護,到尊重多元價值,鼓勵女性參與科技領域,一起達成拯救地球的任務;最後,進一步帶領民眾了解必須面對極端氣候問題,從發展再生能源,到運用AI科技打造綠建築減少碳排放。即日起至10月26日中午12點,台北南山廣場大樓3F藝文空間歡迎你一起參與! 【關於德事商務中心】德事商務中心(TEC)在亞太地區和中東地區共34個城市,設有超過200個以上的商辦中心,幫助四萬七千名以上的企業會員,找到並為其量身打造適合的私有靈活工作空間。在台灣共有4個具有指標意義的商務中心,分別在台北101金融大樓、南山廣場大樓,以及大安區的遠企中心辦公大樓、和內湖新世紀大樓,以及因企業用戶指定而前往開設於竹北的全客製化辦公室。德事商務中心深知強大的合作夥伴尋找的不僅是辦公空間,更是能夠幫助他們成就事業的地方,致力於提供一致性的支援及無可媲美的貼心服務,為企業打造一個為成功而生的辦公環境。 官網:https://www.executivecentre.com/zh-tw/about-us/
日研究驚爆雲層中有「塑膠微粒」 遇紫外線將產生溫室氣體
先前才有科學家在全球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中發現塑膠微粒的存在,現在又有日本科學家發現,其實在雲層中也有塑膠微粒,而且更麻煩的是,這些塑膠微粒被紫外線照射到後,就會產生溫室氣體,加劇地球的溫室效應。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學術期刊「環境化學快報」(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日前刊登一篇論文,是由早稻田大學創造理工學院教授大河內博領軍的研究,他們從富士山、神奈川的高山上收集雲層的水氣,之後透過成像技術來確認這些水氣的物理與化學特性。結果研究團隊從中發現了塑膠微粒的存在,每公升的雲層水氣中含有6.7至13.9塊的塑膠微粒。而這些塑膠微粒中當中有9種不同的聚合物與1種橡膠,大小介於7.1至94.6微米。也由於部分聚合物具有親水性,這也代表著這些塑膠微粒有著快速形成雲層的作用,對於天氣影響甚巨。除此之外大河內博也提到,這些塑膠微粒被紫外線照射後,會分解並產生溫室氣體,對地球溫室效應影響頗大。大河內博表示,塑膠微粒汙染問題必須要積極解決,否則會在未來帶來不可逆的環境破壞,同時也會讓氣候變遷等問題真正的出現在人們眼前。
碳焦慮上身3/碳盤職缺400筆綠領新貴年薪上看百萬 14家顧問公司電話被打爆「排隊到明年」
「自前年起有碳交易議題、碳盤查需求出現,各家顧問公司電話被打爆了,要找人去公司稽核,現在排隊到明年」,節能科技公司顧問師林建志表示,他是北科大能源與冷凍空調系碩士,10年來專注能源議題,而他碳盤查顧問身分是時下最夯的綠領人才。打開求職網站,碳盤查、碳中和、低碳、淨零、負碳排、Net Zero、減碳等相關職缺高達400筆,「高級碳盤查顧問」年薪百萬以上,甚至沒有經驗也可以先從月薪超過3萬元助理做起。104人力銀行表示,環境永續已成顯學,外銷導向特別留意品牌要求碳排放量,加上歐盟將在10月試行碳關稅,法律/會計/顧問/研發/設計類都能協助企業推行永續相關政策,且因在新興階段,職務企業還在摸索人才樣貌需求,超過一半以上職缺不限科系,只要準備相關證照例如ISO 14064、ISO 14067、ISO 50001、ESG相關證照,或熟讀電力轉供方案、研究市場綠電用戶名單,就有機會成為綠領新貴。台灣去年鬧乾旱,今年又頻傳突降暴雨;太劇烈溫室效應造成極端氣候影響日常生活。(圖/爆料公社)「在這波碳盤查熱潮之前,對碳排的做法停留在統計、研究」,如今需求猛然上升,林建志已跑遍全台灣百家公司、對上百座工廠進行碳排稽核,半導體、鋼鐵、金融、紡織、食品等各行各業的工廠都去過。面對台灣上百萬家企業的碳焦慮,台灣目前有14家民間與法人查證稽核機構、預計今(2023)年底將有18家,碳盤查這塊業務大餅可說是嚴重供需失調。「由於預期使用者(客戶)都是要求1年1次碳盤查,每家工廠每年都要進行碳盤查,銀行分行、超商店面也是」,林建智透露碳盤查是一個需求成長穩定的市場,這方面稽核人才嚴重不足。他挑案子做,就連大型連鎖超商通路都婉拒,「時間有限,而且那多是數據整理」,儘管身為搶手的綠領人才,他更要空出時間儲備下階段成長能量。要能自行接案碳盤查,先要在查證公司取得「主導稽核員證書」、環保署「查證稽核員資格」,現在許多學校或機構開設碳盤查相關課程或講座,不過最重要是實務經驗,用做中學方式逐步考取執照,畢竟溫室氣體在各行各業作用大不同,林建志舉例,「溫室氣體在其他行業是碳排(廢棄物),但有些在鋼鐵業算是添加的原料、可以強化材料特性。」台灣碳交所成立,帶起碳權意識,更重要是培養節能、愛護環境作為。(圖/劉耿豪攝)能源管理專業出身的林建志表示,溫室氣體、溫室效應不是洪水猛獸,「溫室效應是地球大氣層的一個重要功能、幫助地球成為宜居的環境,若沒有溫室效應保溫,地球就會像火星一樣極冷極熱溫差大;但太劇烈的溫室效應,讓人類生活經濟活動常態被打破,像去年台中水庫最低只剩3%,不僅面臨沒水用的不便,染整廠沒有水、有單無法做。」「已有研究推測,明朝衰敗、馬雅文化、吳哥窟『高棉帝國』消失,原因可能出在氣候變遷」,「其實造成氣候變遷議題很多,不過現在關注焦點放在『碳』,林建志強調,碳盤查是了解我們生活環境的第一步,現在做的碳排減量行為可能百年後才會有成果,這代人或許看不到,但卻是讓地球與人關係更和諧所做的努力。
地球越變越熱!世界海洋表面溫度攝氏20.96度 創下歷史新高
極端氣候對地球的影響越來越大,你有發現地球氣溫越來越熱嗎?根據歐洲聯盟氣候觀測站所公布的最新數據,,海洋表面溫度,於上月30日測到攝氏20.96度的溫度,等於世界海洋溫度創下歷史新高,這也提高了人們對地球氣候、海洋生物所造成連鎖效應的憂心。法新社引用了「歐洲聯盟氣候觀測站」的數據,提到海洋表面溫度於7月30日,測得攝氏20.96度(華氏69.7度)的創新高溫度紀錄。而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opernicusClimate Change Service)發言人提到,根據前一次的高溫紀錄,是2016年3月測量到攝氏20.95度。使用不同數據資料庫的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總署(NOAA)也提到,最近這幾個月,其單位也記錄到類似的高溫趨勢。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則指出,海洋表面均溫在今年4月4日也量到了攝氏21.06度的新高紀錄,前高紀錄是2016年的攝氏21.01度。今年8月1日,海洋均溫也發現來到了攝氏21.03度。根據科學研究,海洋溫度之所以越來越高,是因為自工業革命以來,海洋吸收了人類活動所產生90%的過剩熱量,地球大氣中包括石油、天然氣等燃燒,都會讓溫室氣體持續累積,地球多餘的熱量,跟著也繼續增加。
台灣均溫不斷創新高 氣溫上升速度比全球快
天氣愈來愈熱,中央氣象局統計台灣近100年均溫,每10年上升攝氏0.11度,近30年則每10年上升0.25度,相較全球均溫上升0.08度及0.21度,台灣增溫快速。專家預估,台灣未來極端降雨頻率將增加,乾旱的時候愈乾、溼的時候愈溼,旱澇不均情況將較全球更為嚴重。近10年台灣11站年平均氣溫比較表。(圖/林良齊製表)入夏後,台灣各地飆高溫,根據衛福部統計,今年7月上半月,因熱傷害就診累計達470人次,約為去年同期的1.6倍。高溫影響經濟活動,也影響健康。國家衛生研究院表示,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針對不同碳排情境,推估台灣在最壞情況下,約至2060年,中部及南部夏季日均溫幾乎都大於30度,六都中尤以台中及台南氣溫最高。根據氣象局歷年夏季6、7月高溫平均統計,台中分別為28.1度與28.9度,台南為28.9度與29.4度。氣象局以全台11處平地測站平均計算,台灣2020年均溫24.56度為史上新高,2019年為24.53度、第二高,都高出台灣百年均溫22.98度,尤其最近10年均溫已有7年排入史上前10高溫名次。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呂國臣表示,台灣增溫較快,除受到全球溫室效應外,都市化也是一大因素。台大大氣系教授羅明輝也說,台灣農地減少,影響散熱,都可能是台灣升溫較快的原因。國衛院群體健康研究所研究員陳主智指出,長者對環境變化比較敏感,持續上升的高溫不利長者健康。陳主智進一步指出,政府必須拿出相當力度,以免65歲以上長者早逝的情況加劇,這也考驗我們的社會。今年為反聖嬰轉換至聖嬰年,聖嬰現象導致海洋溫度升高,將提供更多熱源,學術界預估明年全球天氣將會更熱,赤道地區升溫會更明顯,台灣也會受到影響。羅明輝指出,以過去資料顯示,台灣總雨量變化不大,但變異度愈來愈大,乾旱的時候愈乾、溼的時候愈溼,推測是受到全球暖化影響、使大氣可含水量增加,強降雨將更為頻繁。呂國臣亦指出,高溫連續日數也會變多,寒流次數減少。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則說,雖然台灣溫度上升趨勢不會像高緯度或大陸地區國家那麼高,但推論暴雨頻率會較平均為高,旱澇更不均,並集中在特定季節。
北極海要沒冰了! 國外研究稱北極海的冰最快2030年全部融化
科學家6日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報告表示,北極海的冰最快在2030年9月會完全消失,就算人們從現在開始遵守《巴黎氣候協定》,將全球暖化限定在攝氏1.5度的範圍內,最晚在2050年,北極海的冰也將全部融化。根據《法新社》報導,漢堡海洋大學教授諾茲(Dirk Notz)表示,現在將北極海以景觀及棲息地的標準來保護已經為時已晚。隨著冰層的減少,天氣、人類、生態系統都將受到嚴重的影響。南韓浦項工科大學研究人員閔升基向法新社表示,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導致永凍土層融化,順勢加速全球暖化。厚達數公里的格陵蘭冰層若融化,其產生的海水量足已讓海平面升高6公尺之多。閔升基也指出,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最快在2030年9月北極海的冰會全部消失,這比先前的預測提早了10年。一般而言,若北極海冰層覆蓋面積小於100萬平方公里,科學家將此狀態稱為「無冰」狀態,2012年北極海海冰面積為340萬名方公里,創下冰層面積最小的紀錄。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發表1則報告指出,在21世紀中葉,北極海將出現至少1次幾乎無冰的狀態。
搜奇/南極竟有金字塔 科學家:史前文明證據可能和「這個文明有關」
環境相當惡劣的南極,98%的地方都被冰雪覆蓋,年平均氣溫只有零下攝氏25度,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低溫達到過零下攝氏89.2度,平均風速也超過了每秒17.8米,風力最大的時候可以達到每秒100米,可說是地球上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不過一組來自歐美的探險團隊聲稱,在南極洲發現至少3座古金字塔,形成冰封大地突起三角錐的景象。「南極金字塔」是古代人蓋的?(圖/翻攝自推特)探險團隊表示,他們在南極內陸約10英里的地方發現兩座金字塔,而第三座金字塔則非常接近海岸線,礙於環境惡劣,他們還無法確定這些金字塔究竟是人造或是天然形成。南極洲是地球上最為寒冷、乾燥、多風的大洲,氣候異常寒冷,終年覆蓋冰雪,為寒帶冰原氣候且沒有永久定居人口,僅有一些研究團隊和捕鯨人員,因此有「白色荒漠」之稱。在這樣一個沒有人煙的「白色荒漠」上竟然發現了金字塔,這真叫人感到震驚,因為按照現代理論根本沒法解釋的通。在古代時期,建造出雄偉的建築是人類文明的特徵,而在世界各地都不約同的出現金字塔建築,這顯示了人類對於這種金字塔造型的崇拜,但考慮到南極的氣候冰天雪地,根本不可能住人,這個「古文明說」似乎說不通。按照瑪雅年曆、古希臘學者柏拉圖和古希臘詩人梭倫的記載,約在1萬2千至1萬3千年前,地球上有個具有高度文明的國家亞特蘭提斯存在。據傳說,亞特蘭提斯除了擁有高度文明的國度,還出產無數黃金和白銀,有著華麗的宮殿和神廟、祭祀用的巨大神壇,宮殿內牆壁也鑲滿黃金,金碧輝煌,但這個文明卻於一夜間沉沒於大海中。由於南極洲所發現的金字塔估計年代是1萬2千至1萬3千年前,和亞特蘭提斯的年代相若,有科學家大膽推測,南極金字塔可能是亞特蘭提斯人當時在南極留下的建築物。南極金字塔的發現引起科學界熱議,過去有專家曾發現,埃及的古雕像上有水力侵蝕的跡象,這也顯示如今是「沙漠氣候」的埃及,過去可能是「熱帶雨林氣候」,照這樣推斷,若氣候轉變速度這麽迅速,那麽數千年、數萬年前的南極,氣候是否也曾遭遇過巨大的轉變?若南極過去真有過人類古代先進文明,那其他的建築會不會就被埋藏在冰雪下面,直到溫室效應導致冰層溶解才逐漸浮出檯面?南極洲找到至少3座古金字塔和亞特蘭提斯的年代相若。(圖/翻攝自推特)
中華泛藍協會批「抗中保台」假議題 籲全民下架民進黨
中華泛藍協會今(15)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民進黨執政讓台灣社會悖離民主常規、亂象叢生,以及查水表頻傳,導致媒體噤聲,並稱「抗中保台」等假議題讓台灣成為美國棋子,陷台海於兵凶戰危,呼籲民眾一起團結,於月底選舉給民進黨一個教訓。中華泛藍協會副理事長林忠山、前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李明、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聶建中、中華民族團結協會秘書長薛引、新黨輿情中心主任季節和三民主義大同盟執行長韋大中等人,共同召開記者會。林忠山表示,民進黨主張的「抗中保台」是假議題,一旦台海發生不測,每個人可能會像烏克蘭人一樣上戰場,這是民進黨第一項罪狀;其次,民進黨無良、沒良心,以及阻擋疫苗、快篩和口罩,發國難財;第3個罪狀,民進黨口喊民主卻集權獨裁、貪污腐化,甚至關中天電視台,干預新聞自由、箝制言論自由,把台灣帶向所謂的綠色恐怖。「只要有人意見不一樣,隨時會面臨被查水表的恐懼,擁有第4權監督政府的媒體也一樣,也害怕被查水表。」林忠山說,綠色恐怖基本上已是獨裁狀態,更嚴重的是,民進黨用公帑、國家資源養網軍,操控黨政軍特系統,以及司法等5大系統。他認為,綠營為了消滅異己,殘害民主、公平、正義,已到非常嚴重惡劣的狀況,為了正本清源、向綠色恐怖說「不」,公開呼籲全民一起下架民進黨。李明也表示,民進黨第一個大罪狀,是搞一個8800億元前瞻計畫,其中銀行新南向政策,花了好多錢,結果都是有去無回、肉包打狗。針對防疫,他說,民進黨編列了8400億元預算,也是全民血汗錢、救命錢,還要擋疫苗,只為了要挺高端疫苗,而高端卻是扶不起的阿斗。聶建中則指出,民進黨能源政策前後失據,全世界能源評比單位把中華民國排倒數第7名,真的很難看。他說,全世界都在想減少碳排放量,挽救世界免於溫室效應跟極端氣候,只有民進黨死抱「無核家園」意識形態,拒絕以核養綠,傷害民眾健康,而且要求民眾以肺發電,這非常可惡!聶建中說,無論大小選舉,民進黨都要拉到藍綠對決,而綠營施政敗壞、施政無方,每次都是抗中保台,可這又是一個便宜的口號、空話,實際上是「抗中無方、保台也無方」。他說,抗中是都是假保台,也沒有任何意義,只是藉「芒果乾」欺騙民眾,然後匯集選票而已,這是全世界最可恥的一種選舉手法。
北溪管線估釋逾上億立方公尺甲烷!恐創史上最重大氣體外洩
俄羅斯向德國輸送天然氣的「北溪1號」與「北溪2號」管線日前傳出爆炸,儘管俄羅斯早已停止供氣,不過仍有大量的殘留甲烷被外洩。研究人員表示,估計2條管線的甲烷外洩量約在180至270千噸之間,將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天然氣外洩事件。據《ScienceAlert》報導,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造成溫室效應的威力大約是二氧化碳的28倍,所幸大約10年後就會被全部分解,但仍是相當嚴重的溫室氣體。亞利桑那大學行星研究所的科學家卡格爾(Jeffrey Kargel)表示,「雖然管線大量排出天然氣,但並不會釀成嚴重的氣候災難。」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保羅巴爾科(Paul Balcombe)指出,如果管線完全排空,那將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甲烷洩漏事件,「北溪1號管線中的甲烷量,估計在1.5億到3億立方公尺之間。」曼徹斯特大學的艾倫博士(Grant Allen)表示,北溪2號管線中仍有多達約1.77億立方公尺的殘留天然氣,這相當於英國12.4萬戶家庭一年的天然氣使用量。然而,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推估,2條管線的甲烷外洩量約在180至270千噸之間,但這可能僅佔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業務每年總甲烷排放量的1.5%。有專家表示,全球平均每2.5小時,就會出現相同規模的甲烷洩漏量,與全球各地天然氣開採、運輸的每日洩漏量相比,此次外洩仍是很小的事件。專家示警,甲烷外洩肯定會加劇氣候危機且帶來更糟的空氣品質,不過影響時間則較為短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