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症狀感染
」 確診 指揮中心 疫情 本土 新冠肺炎開學季腸病毒恐迎第二波高峰 醫師曝「4重症前兆」速送醫
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延燒,各級學校於今(30)日開學,不少家長在為孩子準備上課用品的同時也正擔心會不會被這波疫情「燒到」;衛福部金門醫院急診科主任戴克穎透露,前陣子地區有部分幼兒園確實偶有出現腸病毒群聚的現象,如今又遇到開學,很有可能會迎來第二波高峰,如患者出現「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請務必立即送醫診斷。戴克穎指出,「腸病毒」屬於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為一群病毒的總稱,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全年都有感染的個案發生;國內腸病毒疫情每年約自3月下旬開始上升,於5月底至6月中達到高峰,而後於9月份開學後再度出現一波新流行。以年齡層分析,患者以5歲以下幼童居多,其中重症比例也較高。戴克穎說明,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及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在發病前數天,喉嚨部位與糞便就可發現病毒,此時即有傳染力;感染後潛伏期約2-10天,平均3-5天會開始出現症狀,通常以發病後一周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會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可長達8到12周之久。戴克穎表示,腸病毒有很多是無症狀感染,或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症狀,也最常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及泡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患者於口腔、咽峽及四肢出現小水泡,或僅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疼痛得難以下嚥,而有時會引起較特殊的表現如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戴克穎說,腸病毒感染症目前並沒有特效藥,只能採取支持療法,如退燒、止咳、打點滴等,絕大多數患者會在發病後7到10天內自行痊癒,僅有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併發症;但在幼兒感染腸病毒後的5天內,家長與其他照顧者要特別注意病情變化,如果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請務必立即送到醫院兒科門診或急診室由醫師進行判斷,如有符合重症跡象就必須要安排住院治療。戴克穎最後提醒,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但可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包括指導孩童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昇免疫力;兒童玩具,尤其是帶有絨毛的玩具要經常清洗、消毒;生病時應盡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以降低感染的機會。
待冷氣房助長新冠! 專家示警「感染數上看150萬人」:8、9月恐又有一波
疾病管制署2日指出,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上升,上週(6/25-7/1)新增932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1週(6/18-6/24)新增815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64例死亡病例,較前1週新增40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對此,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也示警,由於今年夏天特別炎熱,因此民眾都躲在冷氣房內,而這可能會使疫情惡化,他也預估這一波感染人數恐上看150萬人。疾管署指出,目前全球主要流行變異株JN.1、KP.2及KP.3及近期快速增加的LB.1,皆因具免疫逃脫特性,具較佳傳播力,目前研究顯示無觀察到疾病嚴重度差異性;現有快篩與PCR等檢測方法仍能有效偵測,已核准抗病毒藥物亦持續有效。美國CDC評估接種XBB疫苗對青壯年與高齡者,皆具有效疫苗保護力,建議高風險者補接種疫苗,以得到更佳的保護力。疾管署進一步說明,國內新冠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評估近期仍呈上升趨勢,7月中旬後可能進入高原期。另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47%及38%,仍為國內主流株;KP.2的占比略升,分別為20%及25%,其餘重點變異株分別為LB.1占比為14%及9%,KP.3占比為9%及15%,XDV.1占比為8%及9%,將持續監測疫情變化及變異株流行趨勢。陳秀熙昨(3日)也指出,這波疫情各地發展沒有明顯差異,其中北北基屬於都會區,密集交流會加速病毒傳播,因此感染率相對高,且50至64歲,以及65歲以上這2大族群的致死率也會提升,尤其觀察最近1周,65歲感染後的死亡率是50至64歲的20倍。陳秀熙也點出關鍵,由於今年夏天天氣炎熱,因此民眾都待在冷氣房內,然而這種現象恐助長疫情。他也預估,台灣這一波流行的總感染數將上看150萬人,包括輕症、無症狀感染者。陳秀熙提醒,民眾可戴口罩、施打新冠疫苗,來加強防疫、預防感染,若有疑似症狀可使用家用快篩,並到醫療院所就醫。他也強調,台灣疫情發展和歐美相比,慢1個半月至2個月,目前歐美正流行新變異株LB.1,傳染力及免疫逃脫力不亞於KP系列病毒,若LB.1在台灣的病例占比持續上升,8、9月可能會再發展新一波疫情。疾管署則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可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呼籲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及免疫低下民眾等高風險族群,如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則可再接種第2劑以增進保護力,不僅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之健康。接種院所資訊可至疾管署官網「新冠/肺鏈疫苗專區」(https://gov.tw/eU4)查閱。
腸病毒已進入流行期! 醫叮嚀「這樣做」防感染、避免重症
據疾病管制署近期資料指出,國內腸病毒已進入流行期,且疫情快速上升。由於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一旦感染,可能引發重症,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不能輕忽腸病毒的威力。腸病毒種類多 嬰幼兒易感染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小兒感染科丁佩如醫師指出,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當中小兒麻痺病毒、腸病毒71型、D68型克沙奇病毒及伊科病毒皆可導致重症。腸病毒適合在溼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而台灣地處亞熱帶,以4-9月為流行期。腸病毒主要經由腸胃道或呼吸道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分泌物或皮膚水泡的液體受到感染。發病前即具有傳染力 成人症狀類似感冒丁佩如醫師提醒,腸病毒在發病之前幾天即具有傳染力,而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強。大部分民眾是無症狀感染或只有發燒等類似一般感冒症狀,但5歲以下的嬰幼兒免疫系統不如成人完備,抵抗力較弱,若遭到感染的相對危險程度很高。注射預防疫苗 注意個人衛生丁佩如醫師建議,應勤洗手,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可定期清潔消毒幼兒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家中嬰幼兒如果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嬰幼兒接觸,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當發現重症前兆病徵,例如嗜睡、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意識改變、肢體無力等病徵時,應盡速轉診到大醫院接受治療,掌握黃金時間。目前市面上有幾款針對腸病毒71型的自費疫苗,依廠牌及嬰幼兒年紀施打2或3劑,預防腸病毒71型感染所引起的疾病,滿2個月即可施打,有需求的家長可以在門診與醫師進行討論。
「天選之人」是你嗎?最新研究:特定基因變異不怕染新冠
最新研究指出,體內有特定基因變異的人,新冠確診卻未發病的機率,確實會比他人高出數倍。這對新冠疫情期間所謂「天選之人」的疑惑,提供了第一份可能的科學解釋。《華盛頓郵報》20日報導,為什麼新冠病毒長期困擾某些人而不是其他人?新研究表明,部分答案在於扮演人體內識別、對抗病原能力關鍵角色的人類白血球抗原(HLA)基因發生突變。科學期刊《自然》(Nature)19日刊出一份由任職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神經與流行病學部門教授霍倫巴赫(Jill Hollenbach)所率團隊的研究。研究團隊召募了2萬9947名已有優質遺傳數據可用的骨髓捐贈者,他們若確診新冠,要每天以APP追蹤病情及症狀,包括流鼻涕、喉嚨癢、發燒等。受試者每周還要記錄有無快篩、每月記錄有無住院。在為期9個月研究期間,有1428名未接種疫苗者通報驗出病毒陽性,其中136人沒有任何症狀。無症狀者裡有20%的人,體內有一種名為「HLA-B*15:01」的常見HLA變異,有雙份「HLA-B*15:01」者(各從父、母親遺傳到一份),無症狀的機率比別人高8倍以上。研究團隊稱,有HLA變異而無症狀者的T細胞,遇到新冠病毒時會當成以往所遇過的冠狀病毒而啟動對抗機制,從而更易對抗新冠病毒。換言之,擁有這種基因突變的人在普通感冒後,就能擁有「超能力」,可以控制自己的新冠病毒感染至沒有症狀。不過這項研究的樣本群體高度同質化,所有參與者均為白人,且其中81%是女性或自認屬於女性;目前研究團隊正研究為什麼有些人不僅是無症狀感染者,且從未被感染?正在分析上述群體中約2000個的基因組,試圖找出負責的基因。
腸病毒71型高死亡率 疫苗開打減少感染風險
全國腸病毒疫情持續升溫,門急診數自四月底已連續兩周突破萬人,疾管署更指出近期腸病毒就診人次是2017年以來同期最高。腸病毒為幼兒常見傳染病,國內首次腸病毒71型大流行爆發於1998年,根據疾管署統計,當年有405例重症病例,其中78例死亡,重症致死率達19.3%,家長無不聞聲色變。臺灣流行疾病學專家何美鄉博士指出,最近一次腸病毒流行已是新冠疫情之前;依照腸病毒每2-3 年流行的特性,加上防疫解封,今年恐怕是腸病毒重新流行的一年,因此提前預防更加重要。所幸,本土腸病毒疫苗歷經十多年研發,最快今年七月可供自費接種,預防最易引起重症和死亡的腸病毒71型,為嬰幼兒家長一大福音。腸病毒71型死亡第一名型別 出現四大前兆立即就醫腸病毒在全球呈大規模、週期性流行,各國流行型別也不盡相同。何美鄉博士指出,腸病毒其實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每種病毒還可以再分為多種型別,共達一百多種。為什麼「腸病毒71型」值得關注?何美鄉博士表示,腸病毒71型為國內歷年腸病毒流行之主要病毒株,也是亞太國家最常見引發重症的型別,其可怕之處在於會侵犯中樞神經系統造成腦幹腦炎、肺水腫與肺出血等重症,致死率更超過三成,直接致死原因多為心肌炎與腦幹腦炎。茂盛醫院副院長簡佳裕醫師進一步表示,九成的腸病毒71型重症皆為5歲以下嬰幼兒,除了發燒外,幼兒大多會出現手足口病或單純口腔潰瘍的疱疹性咽峽炎,但高達八成的新生兒均為無症狀感染;而且腸病毒病程進展快速,平均發病三天內便可併發重症。何美鄉博士強調,新生兒免疫力較低,加上其血腦屏障尚未發育完全,腸病毒更容易鑽過血腦屏障、侵犯腦部造成重症。新生兒於產前、生產中或產後階段皆有可能感染腸病毒,因此家長務必留意嬰幼兒重症4大徵兆,若發生須立即送醫。嗜睡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呼吸心跳急促腸病毒恐釀神經性後遺症 肢體不協調恐影響終生腸病毒全年皆可感染,簡佳裕醫師觀察,由於前幾年新冠疫情高度防疫,少有腸病毒疫情傳出,導致許多家長警覺性降低,甚至有許多錯誤認知,簡佳裕醫師也一一解釋:腸病毒傳染力不高。錯,腸病毒傳染力強,超過五成來自家庭成員傳染(大孩子傳給小寶寶),且糞便內潛藏病毒傳染力可達12週。腸病毒只會得一次。錯,腸病毒型別多,得過一種也可能感染其他種。不知道腸病毒也有後遺症。研究發現,腸病毒71型併發腦炎或心肌炎等重症的幼兒,康復後仍可能留下神經性或心臟疾病後遺症,例如注意力不集中、肢體不協調,也可能有過敏性疾病與社會心理問題等長期影響。以為腸病毒就是腸胃炎,殊不知腸胃炎表現多以吐、拉、肚子痛為主,腸病毒則以口腔潰瘍或手腳水泡為主,較少出現腸胃症狀。本土首支腸病毒71型疫苗 呼籲爸媽主動出擊,制伏腸病毒「目前腸病毒沒有特效藥,重症患者多只能採取支持療法,因此具備完整認知、及早預防才是保護孩子的作法。」何美鄉博士指出,預防腸病毒須靠多方面介入,由於過去無疫苗可接種,家長大多只能透過勤洗手、注意環境衛生等方式降低病毒傳播機會。「所幸現在腸病毒71型疫苗上市,可提供孩子主動免疫的防範措施、降低重症發生風險。」簡佳裕醫師補充,本土首支腸病毒71型疫苗歷經十多年研發,以台灣流行之B4亞基因型病毒株,配合高產能細胞培養生物反應器製程,保護率高達98%,對亞洲流行的腸病毒71型主要亞型病毒具優異交叉保護力,適用於2個月至6歲以下的高危險族群,而且只須接種兩劑並間隔28天,是嬰幼兒與家長的一大福音。何美鄉博士與簡佳裕醫師提醒,新冠疫情讓民眾防疫意識抬頭,但可能忽視其他傳染病預防,尤其本月已進入腸病毒高峰期,腸病毒疫情逐漸升溫,鼓勵家長可與醫師討論接種腸病毒71型疫苗、建構孩子保護力。
新冠改類有望在5月實施 專家籲同時鬆綁醫院口罩令
後疫情時代來臨,世界衛生組織(WHO)4月底召開委員會後,極可能解除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這將成為新冠走向地方流行的標誌性里程碑。世界走向正常生活之際,台灣也在時隔867天後,於明日解除大眾運輸口罩令,專家估計,下一步的新冠改類很可能在5月實施,專家呼籲醫療機構口罩令可同時解除。新冠肺炎列為PHEIC迄今已3年多,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認為,WHO極可能在委員會後解除PHEIC,這對世界將是標誌性的里程碑。除WHO,日本、美國先前已預告在5月8日、11日解除緊急狀態,這意味著新冠走向地方性疾病,雖疾病存在,但已不是大流行狀態。目前台灣個案數,加上未通報的感染數約7成以上,洪子仁表示,從自然感染加上疫苗覆蓋率來看,再掀起大規模感染的可能性很低。另每日中重症數平均85例,如以過去輕症及無症狀感染者占9成以上的數據回推,每日總感染數應為1萬多人,代表社區正處於低度流行。洪子仁認為,依現有情況,台灣可將新冠肺炎從第5類法定傳染病降為第4類,推估5月就能實施,在改類之際,可一併將醫療機構的口罩令從強制改為建議,回歸正常生活。由於新冠仍是無法預期的新興傳染病,他呼籲在改類後,中重症的醫療申報費用仍應照特別條例支應,且至少實施到年底,別推給健保吸收,以免醫療點值被稀釋。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則表示,防疫期間,台灣出現免疫債務問題,尤其這3年出生的新生兒,面對流感、腺病毒、腸病毒的威脅都沒有抵抗力,醫療機構口罩令仍應繼續維持,民眾也要落實勤洗手等防疫措施。洪子仁則提醒民眾,至少都應打滿3劑疫苗,做好防疫基本功。
無症狀感染代表免疫力好? 醫打臉揭真相:病毒殘留身體更久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3年多,各國已邁向和病毒共存「後新冠時代」,一般人通常認為,無症狀感染可能是身體免疫力比較好,不過醫師打臉指出,這類感染者身體的發炎時間更長,傳播病毒的時間也更長。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在臉書分享國外研究「無症狀感染者的免疫情況」,病毒排出的時間需要19天,相較於有症狀感染者,還要多5天,代表病毒殘留在身體內較久,傳播的風險也越多,而且無症狀感染者,IgG抗體濃度比較低。至於出院康復後8周的恢復期,無症狀感染者不像有症狀感染者快速會下降,因為仍然在發炎反應中。而無症狀感染者,對新冠的免疫力,在感染2~3個月內,可能還反覆不斷發炎,使其IgG抗體持續上升。新冠病毒有40~60%是由無症狀感染者引起。(示意圖/翻攝自pexels)這些結果就解釋了,病毒擴散40~60%是由無症狀感染者引起,無症狀不一定是代表免疫力很好,反而是免疫系統釋放太少激素(cytokines),使得發炎反應悶在體內持續好幾個,病毒清除率較久,能傳播的機會也越久;雖然無症狀感染者的抗體上升較慢、IgG抗體存在較久,但是預後通常也比有症狀患者要好,因為當有症狀中重度患者,釋放大量激素,也會使很多器官損傷。
感染新冠肺炎當心類思覺失調 醫師:會出現明顯呆僵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至今已三年,後疫情時代的現在,全世界開始面對確診新冠肺炎所留下的後遺症,其中頗受重視的即為病毒對人體神經系統的破壞,造成一系列精神方面的問題。嚴重精神疾病 出現簡單妄想臨床上很類似思覺失調症的患者,這群個案過去均沒有精神疾病,功能也相當良好,基本上就是隨處可見的正常人,但在確診新冠肺炎後數天到數週不等的時間內,就出現了極其明顯的呆僵(catatonia)與妄想(delusion)。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鄭勝允指出,呆僵的表現主要為沉默不說話或反覆做出沒意義的行為,是一種嚴重精神疾病常會出現的代表症狀;而在妄想方面,每位個案的妄想內容都不一樣,但特徵是其內容都相當豐富,有別於會在失智或譫妄中出現的那種較為簡單的妄想。小心慢性惡化 把握黃金治療鄭勝允主治醫師表示,通常妄想的成形需要經年累月的累積,乃是慢性惡化的過程。但這幾位個案從正常到發病,時間之短暫只能用匪夷所思來形容。目前醫學期刊中對於感染新冠肺炎後導致精神病的報告並不多,但大多數也跟醫師觀察到的一樣,九成以上會以妄想為主要表現。鄭勝允主治醫師說,目前收治過的個案中,有的是覺得被他人監聽監視,所以把手機鏡頭用貼紙遮住(關係妄想)、有的則是沒考全班第一名就覺得自己對不起學校的栽培(罪惡妄想)、也有的個案是出現了典型的宗教與誇大妄想,覺得自己在確診後被「醍醐灌頂」,可以跟神明溝通。出現類似症狀 應盡快就醫據信致病機轉為病毒入侵神經造成一連串發炎反應所致,但可怕的是,似乎在無症狀感染者身上也會出現,意即並不是確診時感冒症狀不嚴重就高枕無憂了。鄭勝允主治醫師呼籲,若親朋好友有出現類似症狀,務必把握黃金時期盡早接受治療,避免腦部受傷慢性化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確診後「妄想能跟神明溝通」 新冠恐釀思覺失調症「發病速度超快」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至今已三年,後疫情時代的現在,全世界開始面對確診新冠肺炎所留下的後遺症,其中頗受重視的即為病毒對人體神經系統的破壞,造成一系列精神方面的問題。近半年來,出現一些臨床上很類似思覺失調症的患者,這群個案過去均沒有精神疾病,功能也相當良好,基本上就是隨處可見的正常人,但在確診新冠肺炎後數天到數週不等的時間內,就出現了極其明顯的呆僵(catatonia)與妄想(delusion)。呆僵的表現主要為沉默不說話或反覆做出沒意義的行為,是一種嚴重精神疾病常會出現的代表症狀。而在妄想方面,每位個案的妄想內容都不一樣,但特徵是其內容都相當豐富,有別於會在失智或譫妄中出現的那種較為簡單的妄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鄭勝允指出,目前收治過的個案中,有的是覺得被他人監聽監視,所以把手機鏡頭用貼紙遮住(關係妄想)、有的則是沒考全班第一名就覺得自己對不起學校的栽培(罪惡妄想)、也有的個案是出現了典型的宗教與誇大妄想,覺得自己在確診後被「醍醐灌頂」,可以跟神明溝通。鄭勝允表示,通常妄想的成形需要經年累月的累積,乃是慢性惡化的過程。但這幾位個案從正常到發病,時間之短暫只能用匪夷所思來形容。目前醫學期刊中對於感染新冠肺炎後導致精神病的報告並不多,但大多數也跟醫師觀察到的一樣,9成以上會以妄想為主要表現。據信致病機轉為病毒入侵神經造成一連串發炎反應所致,但可怕的是,似乎在無症狀感染者身上也會出現。另外,令人遺憾的是,目前似乎也沒有這種疾病預後的相關報告,但在臨床上,鄭勝允指出,上述幾位個案在經過藥物治療後,都得到相當不錯的改善。也因此在此呼籲,若親朋好友有出現類似症狀,務必把握黃金時期盡早接受治療,避免腦部受傷慢性化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上海落實《優化防疫措施》 9日起密閉娛樂餐飲服務場所取消核酸檢測
大陸界面新聞報導,上海8日14時召開疫情防控工作第246場新聞發布會。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鄔驚雷介紹上海貫徹落實《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10條措施》有關情況指出,上海9日起密閉娛樂場所、餐飲服務場所不再查驗核酸陰性證明;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可選擇居家隔離,也可自願選擇集中隔離收治。同時,不得採取各種形式的臨時封控,不得隨意採取「靜默」管理。鄔驚雷表示,上海已明確,不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除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和高風險區外,其他人員原則上願檢盡檢;對7天內無核酸檢測記錄的人員不再賦黃碼。從今天起,上海市不再對來滬返滬人員實施「落地檢」「三天三檢」「五天四檢」等;來滬返滬人員抵滬不滿5天者,其「隨申碼」「場所碼」不再顯示「來滬返滬不滿5天」的標記提示,不再限制其進入相關公共場所。鄔驚雷表示,上海已優化調整部分場所防疫要求,除養老機構、兒童福利機構、醫療機構、學校(含托幼機構)等有特殊防疫要求的場所外,明天起密閉娛樂場所、餐飲服務場所也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上海將繼續保留常態化核酸檢測採樣點,提供免費檢測服務。相關發言人表示,優化調整隔離方式。對密切接觸者,已明確今天起,符合居家隔離條件的,由「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調整為「5天居家隔離」,也可自願選擇集中隔離。明天起,本市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可以選擇居家隔離,也可自願選擇集中隔離收治。已要求各區各單位加強居家隔離人員生活、就醫、用藥等服務保障,及時回應群眾關切、解決實際困難。鄔驚雷稱,關於科學精準畫分風險區域,目前,已經按樓棟、單元、樓層、住戶畫定高風險區,要求不得隨意擴大到社區、街鎮等區域,不得採取各種形式的臨時封控,不得隨意採取「靜默」管理。科學判定風險區域,盡量減少封控人員數量,無社區傳播風險情況下可不畫定高風險區。
陸防疫優化10條 輕症無症狀居家隔離
大陸對新冠防疫措施持續鬆綁,中共總書記習近平6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2023年經濟工作,提到防疫,新華社通稿對「清零」隻字未提。與此同時,大陸國務院昨再推防疫優化10條措施(新10條),最大的變化是除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等場所外,至餐廳、搭火車等公共場所與大眾運輸工具,不用再查驗核酸證明與健康碼;輕症與無症狀居家隔離,並且開始採用快篩。新10條主要內容,規定除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查驗健康碼。感染者要科學分類收治,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採取居家隔離,也可自願選擇集中隔離收治。居家隔離期間加強健康監測,隔離第6、7天連續2次核酸檢測Ct值大於或等於35解除隔離;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抵達外省市時要先驗核酸(落地檢)。新10條發布後,各省市跟進,上海昨日晚間宣布進一步優化調整疫情防控的相關措施,對於密切接觸者,由「5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3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調整為「5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可自願選擇集中隔離。至於台商最關心何時能放寬入境隔離管制措施,大陸國家衛健委發言人米鋒昨日表示,會依法依規逐步推進、加快推進。據了解,入境隔離可望近期內從原本5(集中)+3(居家),縮短成5天。衛健委昨也首度證實,黨和國家現職領導人都接種大陸國產疫苗。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6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3年經濟工作;針對明年的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在提到疫情時,並未再強調「清零」。此外,中華中醫藥學會感染分會5日召開專家共識會。據《北京日報》報導,大陸國務院新冠肺炎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專家谷曉紅表示,這次會議上,她和十幾名副主任委員達成共識:「經過這3年,新冠病毒已經變異成了另一種病,很少造成肺部感染,主要感染上呼吸道,但同時傳染性極強,我們就稱之為新冠病毒傳染病。」
陸國務院公布防疫優化10條 特殊場所不需陰性證明、不查健康碼
據大陸國家衛健委網站今天(7日)公布「大陸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內容一共10條。在「防疫優化10條」規定中,根據防疫工作需要,可開展抗原檢測。除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查驗健康碼。重要機關、大型企業及一些特定場所可由屬地自行確定防控措施。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防疫優化10條」內容如下:一、科學精準劃分風險區域:按樓棟、單元、樓層、住戶畫定高風險區,不得隨意擴大到小區、社區和街道(鄉鎮)等區域。不得採取各種形式的臨時封控。二、進一步優化核酸檢測: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進一步縮小核酸檢測範圍、減少頻次。根據防疫工作需要,可開展抗原檢測。對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和高風險區人員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核酸檢測,其他人員願檢盡檢。除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查驗健康碼。重要機關、大型企業及一些特定場所可由屬地自行確定防控措施。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三、優化調整隔離方式:感染者要科學分類收治,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採取居家隔離,也可自願選擇集中隔離收治。居家隔離期間加強健康監測,隔離第6、7天連續2次核酸檢測Ct值≥35解除隔離,病情加重的及時轉定點醫院治療。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密切接觸者採取5天居家隔離,也可自願選擇集中隔離,第5天核酸檢測陰性後解除隔離。四、落實高風險區「快封快解」:連續5天沒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風險區,要及時解封。五、保障群眾基本購藥需求:各地藥店要正常運營,不得隨意關停。不得限制群眾線上線下購買退熱、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處方藥物。六、加快推進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各地要堅持應接盡接原則,聚焦提高60-79歲人群接種率、加快提升80歲及以上人群接種率,作出專項安排。通過設立老年人綠色通道、臨時接種點、流動接種車等措施,優化接種服務。要逐級開展接種禁忌判定的培訓,指導醫務人員科學判定接種禁忌。細化科普宣傳,發動全社會力量參與動員老年人接種,各地可採取激勵措施,調動老年人接種疫苗的積極性。七、加強重點人群健康情況摸底及分類管理: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網底」和家庭醫生健康「守門人」的作用,摸清轄區內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腎病、腫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推進實施分級分類管理。八、保障社會正常運轉和基本醫療服務:非高風險區不得限制人員流動,不得停工、停產、停業。將醫務人員、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電氣暖等保障基本醫療服務和社會正常運轉人員納入「白名單」管理,相關人員做好個人防護、疫苗接種和健康監測,保障正常醫療服務和基本生活物資、水電氣暖等供給,盡力維護正常生產工作秩序,及時解決群眾提出的急難愁盼問題,切實滿足疫情處置期間群眾基本生活需求。九、強化涉疫安全保障:嚴禁以各種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單元門、小區門,確保群眾看病就醫、緊急避險等外出管道通暢。推動建立社區與專門醫療機構的對接機制,為獨居老人、未成年人、孕產婦、殘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醫便利。強化對封控人員、患者和一線工作人員等的關心關愛和心理疏導。十、進一步優化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各地各校要堅決落實科學精準防控要求,沒有疫情的學校要開展正常的線下教學活動,校園內超市、食堂、體育場館、圖書館等要正常開放。有疫情的學校要精准劃定風險區域,風險區域外仍要保證正常的教學、生活等秩序。通知要求,大陸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共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實二十條優化措施、執行本通知要求,堅決糾正簡單化、「一刀切」、層層加碼等做法,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抓嚴抓實抓細各項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上海迪士尼樂園才開放4天 今又因防疫閉園
上海疫情加劇,剛恢復營運4天的上海迪士尼樂園今天(29日)又根據疫情防控要求暫時關閉。與此同時,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也在29日暫停對外開放。綜合《每日經濟新聞》、《網易》的報導,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發佈公眾號消息指出,根據疫情防控要求,上海迪士尼樂園將於2022年11月29日起暫時關閉,「恢復運營時間一旦明確,我們將及時告知」,而園方將為遊客提供門票退改服務。不過,迪士尼小鎮、星願公園和2座度假區主題酒店將繼續營運。(圖/翻攝自微博)疫情以來,上海迪士尼樂園數度閉園,上一次暫停營運好不容易到11月25日才重新開放,而且當天下午園區官方還宣佈要在2022年11月28日至2023年2月19日開啟「奇幻冰雪節」的一系列活動,結果4天之後,上海迪士尼再度關閉。另外,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今天也宣佈自29日起暫停對外營業。公告稱,「根據疫情防控要求,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將於2022年11月29日(週二)起暫時關閉,即刻生效。恢復開放時間另行通知,市民、遊客可留意東方明珠官方微博即時資訊。通過東方明珠官方及合作平臺網上購票的市民、遊客,可以通過原購票平臺申請相關退票事宜。給您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報導稱,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於28日下午召開會議,聽取近期疫情防控情況彙報,對疫情防控重點工作再研究再部署再落實。市委書記陳吉寧主持會議並講話。11月28日,上海社會面新增3例新冠病毒肺炎本土確診病例,以及3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
新冠病毒威脅降低 毒力弱化已趨穩定
張伯禮為中醫內科專家,主要從事心腦血管疾病防治和中醫藥現代化研究。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從病毒進化規律推測,新冠病毒趨於穩定、毒力趨弱的概率大。」張伯禮表示,新冠病毒的變異動態一直是防疫措施優化調整的重要前提基礎之一。「優化防疫20條的推出非常及時和必要。」他解讀,新冠疫情之初迄今,中國防控方案調整始終與疫情形勢相關,具體為四個方面,包括病毒變異、免疫屏障、防控能力、治療方案。張伯禮接受陸媒專訪表示,新冠病毒的特點一直是研判的重點之一。當前的臨床實踐表明新冠病毒造成的重症和死亡比例很低。這意味著病毒的致病力減弱。同時也不能忽視傳播更隱匿。他指出,連日來的感染者數據顯示,當前確診感染者中大部分為無症狀感染者。這一感染情況是新冠病毒在中國群體免疫屏障基本形成(全人群疫苗全程接種率超過90%,60歲以上基礎免疫全程接種率超過85%)前提下,受到免疫壓力選擇作用的結果。這樣的進化對於新冠病毒某一特定分支保持優勢有利,因此從病毒進化規律推測,新冠病毒趨於穩定、毒力趨弱的概率較大。他提到,基因測序、檢測試劑研產、疫苗研發、藥物研究等,加上3年來核酸檢測效率和準確度大幅提升。得以開展的混合檢測以及核酸檢測周期大幅縮短等,都使得對於新冠的追蹤更高效,從而大幅提升疫情監測敏感度。在中國最新優化防控工作20條措施中,賦碼管理一詞先後出現6次。張伯禮說,透過大數據的賦碼管理是科學精準防控。在減少集中隔離對象人數、縮短隔離時間的同時,還能保證隔離有效性。最後,他仍強調,應認識到疫情複雜性和反覆性,充分認識優化調整防控措施不是放鬆防控,更不是放開、躺平。只有進一步提升防控科學性、精準性,才能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間尋求最適合的平衡點。
陸江西飼主遭隔離 愛犬留家裡還被虐殺
大陸江西一名飼主因為被認為是無症狀感染者,而遭到隔離。沒想到竟有人闖入他的家中,將他養的邊境牧羊犬老六給活活勒死,還裝進袋子丟棄。而這段過程,也被該名飼主的網路攝影機,還有用手機拍攝的鄰居給錄下。
武漢宣布「靜默管理」 手機商扛4百萬驚慌逃
11月1號中國官方新增通報,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本土病例2755例(含確診與無症狀感染者),當地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政府堅持實行「動態清零」,而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突宣布,1號當天實施「靜默管理」5日。江岸區一名女手機商透露,當時他們原本打算要直播賣貨,因為她收到通知馬上就要封控,並將440萬台幣的貨打包上車,她表示準備前往鄰近的武昌區,而一名成員將過程拍下PO在抖音,值得注意的是他們還穿著睡衣,每個人看起來都相當驚慌。
武漢江岸下「靜默令」 民眾連夜上路湧車潮
11月1號中國官方新增通報,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本土病例2755例(含確診與無症狀感染者),當地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多處實施防控政策,而湖北武漢江岸區宣布,1號當天實行「靜默管理」5日。畫面中大批民眾連夜駕車逃離,許多人一聽到消息瘋狂搶買物資,其實靜默管理就是「類封城」,若居民沒有必要就不要外出,嚴禁到公共場所才能切斷傳播鏈,並且有效阻止疫情擴散。
鄭州富士康員工傳為躲避疫情 徒步離廠
富士康鄭州園區疫情引發外界關注,日前官方雖闢謠網傳的「2萬人確診」為不實訊息,但仍陸續傳出廠區員工隔離條件不佳等消息,另有大批員工為躲避疫情,選擇徒步離廠。鄭州富士康已發布通知,稱尊重員工去留意願,並安排點對點閉環運輸車輛接駁返鄉;鴻海則聲明,指疫情已逐步控制,將協調其他園區產能備援。大陸網路日前傳出「富士康鄭州園區約2萬人確診」訊息,富士康26日出面闢謠,稱園區生產正常,廠區防疫工作穩步推展。然而官方的澄清敵不過網路上不斷由員工流出的影片,富士康再被推上輿論浪尖。從微信朋友圈與抖音流傳的許多畫面可見,有員工疑似確診之後遭到隔離,但環境與待遇並不理想。一位富士康員工於影片中自述,已被隔離在宿舍兩天,同區有發燒、咳嗽者,她自己收了2個麵包之後,再無人聞問,也沒人來做核酸檢測,打員工關愛電話也沒有用,「現在都不知道該咋辦(怎麼辦)了」。港媒稱,有確診者因此強行離開廠區。另有多段影片顯示,大批年輕男女穿著厚外套,手拖行李箱或提著袋子和衣物,在路邊徒步;據報一些鄭州富士康員工為了躲避疫情,選擇離開廠區、徒步回家;家鄉較遠者,甚至可能須徒步逾百公里,「最長走了四天」。據鄭州市委宣傳部官方微博「鄭州發布」昨(30)日消息,富士康已透過內網連發三條通知,對自願留在公司廠區的員工,以及有意返鄉的員工分別處理。第一條通知主要針對自願留廠員工,表示會保障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並確保員工健康安全、正當權益與工資收益;第二、三則通知則寫給欲返鄉之員工,表達將統一安排工作人員和車輛點對點接駁返鄉人員,並列出7個具體乘車地點。鄭州富士康28日曾於微信公眾號發文稱,公司絕對尊重員工個人離職或脫離閉環返鄉之意願,各事業群一定依規為員工辦理正常離職手續。陸媒第一財經昨日引述富士康一位行政人員說法,指當地政府已向富士康派駐駐廠工作組;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一位負責人則指出,港區正會同河南省有關部門,開會研究相應措施。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昨發出聲明,指照護員工是集團經營首要原則,園區疫情已逐步控制中、相關物資供應無虞,昨日起已開始進行員工點對點返鄉服務;集團會協調其他園區產能備援,以降低可能影響。據悉,鄭州富士康在當地有三個廠區,是為蘋果生產iPhone的主要製造基地,有超過90條生產線,約35萬名工人。鄭州29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6例、無症狀感染者26例。鄭州市委書記安偉表示,當地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要全市一盤棋,有力有序、堅決打好疫情防控殲滅戰。
何其無辜!飼主因疫情離家隔離獨留愛犬在家 志願者竟擅自闖入活活勒死「打包丟棄」
中國近期又因為疫情爆發的因素,部分地區城市遭到封鎖,不少民眾也必須離家接受隔離。而近日就傳出,一位飼養邊境牧羊犬「老六」的網友,因為疫情因素離家接受隔離。沒想到在隔離期間,竟然有志願者闖入飼主家中,將小狗活活勒死,甚至還將小狗的屍體裝袋丟棄。影片曝光後,引起不少網友的痛罵。但目前也有消息指出,該名網友疑似以與有關當局達成協議,刪除了相關的影片。抖音頻道「老六啊」平日是紀錄飼主「肥怡啊」與邊境牧羊犬「老六」相處日常的頻道。飼主曾在28日下午晚間發文,表示23日晚間因為被判斷成「無症狀感染者」,飼主從自家轉移到方艙進行隔離。由於丈夫也因為染疫而被隔離,所以飼主原本想打算將小狗帶到方艙,但遭到工作人員拒絕。一直到26日上午,飼主突然接到通知,表示志願者會前往他家進行消毒,飼主甚至還詢問志願者「會不會動到我的小狗」,待志願者回復不會後,這才讓飼主放下擔憂的心。之後在27日中午,鄰居通知飼主有人要進入他家抓狗,飼主便打開網路攝影機觀看情況。透過網路攝影機,飼主就看到身穿防護服的人員出現在小狗「老六」面前,單純的老六還以為是有人要帶牠出門,十分的興奮。但是工作人員卻是在鏡頭前討論著「直接勒死嗎?」、「直接勒死裝袋子裡」。最後老六就這樣慘死在志願者手中,而且志願者打包帶走老六屍體的畫面,也被飼主的鄰居拿手機拍攝下來。(點此觀看影片)(圖/翻攝自抖音)由於先前就曾發生過多起志願者私自虐殺動物的消息,所以在這次影片曝光後,引起不少網友的關注與控訴。其實早在2021年11月,江西上饒就曾發生有志願者闖入隔離者家中,將隔離者的飼養的柯基犬活活打死,當時就引發民怨,也逼得中國許多官媒針對此事進行批評。但即便如此,相同的事情還是不斷發生,這次就有網友點名各大官媒,直言「多地政府違背政策,多次發生以疫情為由,擅自殺害百姓寵物的案件,最後卻不了了之」。(圖/翻攝自抖音) 就在整起事件又快引發大規模民怨時,老六的飼主突然隱藏自己的抖音帳號、微博,網路上更開始流傳疑似為飼主的對話截圖,內容中指稱「我這邊已經得到相關部門的保證了,該有的處分、道歉、賠償,一個都跑不了。謝謝大家為我發生。等下我會抖音發一份聲明給大家,謝謝你們。」之後更表示「轉發的都刪了吧!已經變成不懷好意的外媒變成抨擊我們國家的言論了」。(圖/翻攝自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