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變種
」 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 英國 確診 變種輕症風險被低估!研究揭罹「靜脈血栓」機率大增…死亡風險高10倍
儘管「新冠流感化」是目前各國的主流預測,卻不代表威脅跟著消失。英國倫敦瑪莉女王大學(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最新研究指出,無論重症或輕症患者,其罹患血栓風險都比未染疫者高,出現心血管疾病、心臟衰竭及中風機率也將明顯增加。綜合外媒報導,研究團隊在觀察約54,000名受測者過程中發現,即使是輕症的未住院確診者,其罹患靜脈血栓栓塞風險仍比未染疫者高出2.7倍,死亡風險更高達10倍以上。而重症患者靜脈血栓栓塞風險則高出未染疫者28倍,心臟衰竭風險高出22倍、中風約18倍,死亡機率甚至高出118倍,研究團隊指出,相關疾病「在染疫的頭30天風險最高」,且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儘管其持續時間有多長仍是未知數,但此研究已表明「確診者血管遭破壞並導致危及生命的凝塊產生」的證據存在,應盡快找出切斷傳播及應對未來病毒變種的策略,「否則我們無法真正擺脫這個疾病」。
男子在柬埔寨紅燈區無套染「超級淋病」 病毒變種具抗藥性恐無藥可醫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約有7800萬人罹患淋病,這種病菌會讓生殖器官、直腸、喉嚨等受到感染,或者導致骨盆腔發炎、子宮外孕、不孕或是提高罹患愛滋風險,WHO更警告,在最近新冠大流行的環境中,人們過度使用抗生素,導致超級淋病(SuperGonorrhoea)的發病率正在上升,據《每日郵報》報導,一名奧地利男子在柬埔寨度假期間就感染了「超級淋病」,專家警告,這種耐藥性的性病恐釀成「重大的全球公共衛生威脅」。50多歲的奧地利男子,今年4月在柬埔寨旅遊時與當地的女性性工作者在未採取安全措施的情況下發生關係,竟染上「史上最嚴重超級淋病」。根據報導,這名50多歲的奧地利男子,今年4月在柬埔寨旅遊時與當地的女性性工作者在未採取安全措施的情況下發生關係,5天後,他發現自己小便時疼痛難忍,並且有其他分泌物流出。報導指出,該男子感染的菌株對「阿奇黴素」(azithromycin)具有高度耐藥性,而阿奇黴素是最早用於治療淋病的抗生素之一。此外,該菌株對其他抗生素也有耐藥性,包括「頭孢曲松」(ceftriaxone)等,雖然這名患者服用了抗生素,症狀得到了緩解,但更多的檢測仍然顯示出陽性結果。超級淋病可能構成「重大的全球公共健康威脅」。歐洲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ECDC)上週發佈的一份報告就警告,超級淋病可能構成「重大的全球公共健康威脅」,由於這名男子在當地的紅燈區尋芳,擔心這波超級淋病恐怕在當地開始蔓延。報導也引述知名的妙佑醫療國際(Mayo Clinic)說法,超級淋病是由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引起,經由陰道、口腔和肛門性行為傳染,若不進行治療,淋病可導致男女不育,增加愛滋病毒和愛滋病的風險,或可傳播到關節和身體其他部位。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稱,淋病是美國最常見的性傳播感染之一。WHO警告,在最近新冠大流行的環境中,人們過度使用抗生素,導致超級淋病的病毒得到了理想的生存環境,它們有可能因此變種,進而產生更強的抗藥性,甚至在未來無藥可治。2018年時,英國一名男子也曾在東南亞流連花叢中與當地女子大玩一夜情,孰料男子返國後身體立即出現異常,經就醫檢查後,確診罹患極難治癒的「超級淋病」,根據台灣疾管署統計,國內淋病疫情逐年攀升,近幾年來每年感染率平均增加18%,主要感染族群為20到39歲的男性為主;創下淋病自1999年被列為法定傳染病後的新高。此外,WHO也警告,在最近新冠大流行的環境中,人們過度使用抗生素,導致超級淋病的病毒得到了理想的生存環境,它們有可能因此變種,進而產生更強的抗藥性,甚至在未來無藥可治。
加拿大停止接種疫苗強制令 國內、出境旅客和公務員可免打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於全球部分地區日漸趨緩,不少國家逐步開放防疫措施,加拿大本週二(14日)正式對外宣布,將從20日開始暫停國內旅行與出境旅客的新冠疫苗接種要求,同時公務機關員工的疫苗接種要求也跟著取消。根據「路透社」報導,有鑑於加拿大的疫苗接種率以及新冠病毒確診個案減少,該國近幾個月來已經逐步減少大部分的防疫措施,14日更進一步暫停國內、出境旅客的新冠疫苗接種要求;衛生部長杜克洛斯(Jean-YvesDuclos)發表聲明「雖然暫停疫苗接種工作反映了加拿大公共衛生狀況的改善,但COVID-19病毒仍繼續在加拿大和全球發展」,因此未來如果又爆發新冠病毒變種疫情,防疫措施仍然可能恢復,而目前要前往加拿大的旅客仍要出示疫苗接種證明文件。報導指出,自2021年10月30日起,加拿大開始推動國內旅遊與公務員接種疫苗制度,在此項防疫措施下,目前已經有95%的公務員施打2劑新冠疫苗;今年夏天隨著染疫人數下降,加上疫苗施打普遍,該國大多數省份開始放棄戴口的要求,中央政府也感受到工商團體復工壓力,因此逐步放寬防疫限制。如今隨著中央政府停止公務機關員工的疫苗接種要求,過去因防疫措施被迫放無薪假、未接種疫苗的員工,將能重返工作崗位。不過加拿大全國航空公司委員會(NACC)表示,雖然政府14日的聲明是里程碑,但放寬力道還不夠,希望能撤銷所有疫苗接種的要求。
沒二度染疫是因有「無敵星星」?醫點出1關鍵:全部都是幻想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已確診解隔者,有如獲得無敵星星三個月,未來三個月內若有接觸確診者無須再次匡列,3個月內具有一定程度免疫力。不過有醫師指出,沒有二次染疫的人,其實是因為自己的免疫力,「無敵小星星全部都是幻想的。」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臉書發文,開頭先是提到「為何有人會反覆地染疫?」他指出雖然病毒變種扮演了一定的免疫逃脫角色,不過還是有很多人沒有二次染疫,目前只有4.3%的人重複染疫,他表示「最終還是要決定於您自己的免疫力,無敵小星星全部都是幻想的。」指揮中心指出,曾確診個案,距當次確診發病日(無症狀者,以確診採檢日計算),後3個月內,再次接觸到確診個案,如於暴露後無症狀或未出現COVID-19相關症狀,無須匡列為接觸者。此外,曾確診個案,再次接觸到確診個案,如於暴露後出現COVID-19相關症狀,經過醫師研判不是其他病因所致,則建議進行快篩或PCR探檢,如檢驗為陰性,則無須需匡列為接觸者。不過羅一鈞也表示,並非要鼓勵民眾涉險二度染疫,若是有慢性病病患,一旦染疫都更容易併發中重症;至於容易二度染疫的族群目前雖無特定對象,但常接觸不特定人士、易暴露病毒風險下的人,染疫風險本就會較高,不過無論是Delta或Omicron,通常二度染疫症狀,會很輕微或者無症狀。師江守山指出,是否二度染疫其實取決於自身免疫力。(圖/翻攝江守山醫師臉書)
染疫兒童併發腦炎多 專家籲即刻測病毒序列對症下藥
近日多起兒童染疫後誘發重症腦炎甚至死亡,引發家長恐慌,指揮官陳時中也坦言「確實沒有想到」,引發外界譁然。對此,中華民國預防醫學會理事長陳宜民指出,國外研究顯示,兒童感染新冠肺炎會出現併發腦炎的案例,但觀察台灣這波疫情,染疫兒童併發腦炎比例似乎比周邊國家更高,指揮中心除「驚訝」呼籲急打疫苗外,也應立即針對台灣流行的新冠病毒檢測病毒基因序列,查明是否病毒的氨基酸已經突變,才可能對症下藥。國內新冠肺炎確診數上升,據指揮中心統計,15名重症兒童多達7人併發腦炎,另有4人肺炎、2人敗血症、1人於住家死亡,1人哮吼(急性咽喉氣管炎),共累計5人死亡。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日受訪時斬釘截鐵的說,兒童猛爆性腦炎幾乎無法預防,唯一辦法就是儘速施打兒童疫苗。不過,中華民國預防醫學會理事長陳宜民建議,全球新冠病毒不斷突變,以美國最新流行的Omicron BA2.12.1病毒,就與這波台灣流行的Omicron BA2病毒不同,而且應還沒有進入台灣,由於病毒不斷突變,學理上也還沒有學術研究報告顯示,得到Omicron BA2病毒後就不會再度感染Omicron BA2.12.1病毒,疫苗雖然可預防中重症,但是因為突破感染的案例持續增加,也在醫界引發不少討論,包括「群體免疫」是否真會出現,也是見仁見智。他解釋,當初有學者研究表示「可能會有群體免疫」,主要是針對同一隻新冠肺炎病毒才會有免疫力,但現在新冠病毒已經不斷突變,除了美國目前流行的Omicron BA2.12.1病毒,南非也出現Omicron BA4和Omicron BA5病毒,都已經傳出感染過Omicron病毒者再次感染情況,雖然多數再度染疫者症狀相對比較不嚴重,但非完全免疫,也有部分患者感染症狀仍相當嚴重,因此他認為若要提「群體免疫」,一定要非常謹慎小心,才不會誤導民眾輕忽防疫的重要。他並以這波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後併發腦炎為例指出,與其爭辯併發腦炎的個案持續增加的原因究竟為何,指揮中心應該立即針對國內流行的新冠病毒進行基因序列檢測,釐清是否在台灣流行的新冠病毒氨基酸產生突變,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必須更小心應對。陳宜民說,國外研究文獻曾記載,新冠病毒會穿透人體的血腦屏障,病毒有可能會直接侵襲人體的腦部,是否在台灣流行的新冠病毒也出現類似狀況,應儘速從病毒學的角度予以釐清,才能針對患者即時對症投藥,預防難以挽回的後遺症。他也說,儘管病毒變種過快,導致去年曾一度被視為新冠解方的「單株抗體」幾乎已經無用武之地,但若確定台灣流行的新冠病毒會攻擊兒童腦部,以台灣的生技實力,也有機會找出可對抗特定變種病毒的單株抗體,就有機會防患於未然,避免染疫兒童併發腦炎的問題持續擴大。
自然染疫當成打疫苗?醫給2點危險關鍵 提醒:千萬三思
指揮中心20日宣布,曾經確診後解隔者,接下來3個月再接觸確診者不需要再次被匡列;也有專家指出,已經先打疫苗後的確診者康復後,會產生「綜合免疫力」,抗體會比較高也較持久。不少人因此產生「自然感染就康復,就等同於打了一劑疫苗」的想法,對此重症醫學專科醫師黃軒提醒,一劑疫苗都沒打的人千萬別想著用自然感染的方式代替打疫苗。重症醫學專科醫師黃軒今(21日)在臉書發文,提醒「未接種疫苗者,即便Omicorn病毒康復後,仍然有危險」,貼文表示他不同意未打疫苗者,透過自然感染代替打疫苗的想法,指出自然感染產生的抗體不夠高、不夠持久,3個月後有些只剩不到18%到20%而已,「這時只要遇到新的變種病毒,身體很快又會被入侵了」。貼文也提醒「單純靠Omicron病毒自然感染後產生抗體,太不可靠」,因為Omicron病毒有2大特色,包括99%為無症狀或輕症,以及病毒變異太快,容易產生重複感染情況。黃軒醫師指出,這些容易發生重複感染的高風險族群,卻又是這些無症狀或輕症的患者們,其體內所激發的免疫力本來就不高,也不持久,只要病毒稍有突變,就很容易再度被攻破、再次受到感染。「所以不行!請不要想嘗試重複感染COVID-19,來增加自己的免疫力。這是錯誤又傷害身體健康的行為」,黃軒更舉國際期刊佐證,指出未打疫苗者,中和抗體對其他變種病毒時,免疫水準較低,相對於有接種疫苗者,其中和抗體在抗其他變種病毒時,仍然可以有效抵抗病毒感染。黃軒醫師最後提醒「快點接種第3劑疫苗加強劑」,加強針不僅可以免重症、免死亡,也會產生綜合保護力,可以讓接種者抵擋其他病毒變種,「如果你要單靠,而不去接種疫苗,又一味靠著自然感染,想得到免疫能力,再次提醒,千萬不要把身體傷害到了」。
防疫險風暴3/柯文哲拋「快篩陽視同確診」嚇壞產險界 理賠大虧減壓恐有一解方
深陷防疫保單理賠海嘯的國內產險業者,要如何集體脫困?「每家產險的大股東大老闆都被告知,要有增資的心理準備,接下來,就等疫情中心政策變化。」一名金融界人士告訴CTWANT記者,譬如說像國外宣布COVID-19不再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範圍內。另一名法界人士觀察,「現在確診機率比買樂透中獎率還高,應已違反風險移轉機制,促使道德逆選擇」,「保險的本質在於風險的分散與博奕不同,博奕的心態是保險學所講的道德風險」。「試問近來民眾瘋狂搶賭防疫保單,到底是分散風險抑是博奕?這是值得嚴肅思考的問題。」確實,有民眾一次買了六家產險公司的防疫險,也有人因為接到業務員的推銷礙於人情而買了兩三張防疫險。衛福部於2020年1月15 日公告,新增「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而據CDC公告,去年2021年確診者中有高達5%之死亡率,但至今年2022年4月24日已改變為99%以上患者只是輕症或無症狀,隨新冠病毒變種,單日確診人數也已破萬例。台灣單日確診例從破千到破萬,疫情愈加嚴峻。(圖/翻攝自疫情指揮中心網站)產險業者分析,「現在疫情狀況,已與先前保障重症商品設計不同,當前防疫險亂象(下架、不續保),非大多數消費者所盼,業者若非生死存亡關頭,也不會輕易冒著品牌形象毀於一夕的風險。」CTWANT記者進一步調查,若亂象持續衝擊保險業營運,恐陷入「消費者權益」、「產業」以及「政府信任感」三輸局面,動搖保險產業安全網。CTWANT詢問產險界、學界等看法,再觀察國際趨勢,對照已停售的防疫險保單的設計架構來看,「5~6月是非常重要關鍵期,一旦政策有所調整改變,或許產險界的財務壓力可以適度解緩」一名專家提出看法說,「防疫思維需跟著滾動調整改變」。這位專家說,隨疫苗施打普及防護力擴大,Omicron病毒造成的重症率減少,世界各地已開始重新定義現行新冠肺炎的法定傳染病等級。例如,今年2月9日,瑞典為全球第一個宣布肺炎病毒疫情已結束大流行的國家,不但解除所有防疫措施,入境者不需接受隔離及醫療觀察、撤銷疫苗通行證、酒吧可凌晨營業,並於4月1日起調整COVID風險層級將其降級為「對社會、公衛不構成威脅的疾病」。韓國政府也在4月25日將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病等級,從最高的甲類下調至乙類,全面推進防疫和醫療體系復常工作。「若政府單位因應未來新冠肺炎發展,比照國外做法而修訂法定傳染病之分類等級,產險業者也應將配合研擬退場機制」一名法界專家分析說,「因為防疫險理賠的對象即是包括感染COVID-19等法定傳染病患者,一旦疫情降級非屬於法定傳染病,防疫險也就要跟著改變,無需理賠。」瑞典開出全球第一槍宣布疫情結束,全面解除防疫措施。圖為斯德哥爾摩市中心舉辦中世紀集市。(圖/新華社)至於台北市長柯文哲拋出「快篩陽,視同確診」議題,引起防疫險保戶關注「在家裡快篩陽性的話,可以獲得理賠嗎?」這議題不僅讓產險界再次受到驚嚇,政治大學法學院、開課保險法、金融消費者保護的教授葉啟洲,就在粉專說「當然不會」。葉啟洲表示,某市長的提議是針對防疫政策和防疫措施的處理所說的,跟保險理賠無關。防疫保單的理賠,還是要依照保單條款來決定,而不是依照防疫政策或措施,更不是依照某市長的說法。葉啟洲遂拿起身旁某公司防疫保單的條款,裡面寫說「...經醫院醫師診斷確定罹患第三條約定之法定傳染病者...」,這個約定,不會因為防疫政策而受影響,更不會因為某市長幾句話就改變。所以要獲得理賠,不能只靠快篩,還是要經過醫院醫師診斷,確定罹患新冠肺炎,才能申請保險理賠。
解封無期民眾躁動…上海社區「搶菜比買阿妹門票難」 作家:大家已打算送人頭
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升溫,不少地區民眾皆被隔離。居住在上海市的作家柳飄飄昨(24日)在臉書發文表示,自己的社區已被隔離13天,另一棟因有確診,住戶遭隔離時間更長,連想買菜都無法,柳飄飄坦言,不少人已經開始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居民群組裡大家已經要暴動了。」柳飄飄表示,大家為了買菜,特意在早上六點和半夜12點兩個時段設定鬧鐘,就是要準時搶菜,「但往往都是徒勞無功,因為搶菜的人太多,比訂張惠妹的演唱會門票還難。」她說道,自己居住的地方是疫情重災區,不少社區都被封鎖,但也有地方陸續在解封,只是雖然政府派了不少專家前來坐鎮,制度卻仍讓人感到並無好轉,「封多久?什麼時候解封?解封依據是什麼?都完全沒有一個說明,也難怪這些居民會暴動。」柳飄飄直言,疫情雖然嚴重,但生活還是要過,「畢竟大家都要養家活口,車貸、房貸、小孩學費都不會因為封控隔離而給予什麼補償,再加上沒個明確說法跟作法,大家開始慢慢心態崩了,一個個都打算要出去送人頭,寧願讓敵人(病毒)把水晶推掉也想要去上班。」隨後,柳飄飄也在文中感嘆,目前歐美各國已經開始解封並恢復經濟活動,學習和病毒共存,但中國卻依然堅持清零,並發明一個「動態清零」,但面對病毒變種的速度,讓她感到很難有真正清零的一天,「再這樣內耗下去,三年來已經精神緊繃、經濟崩塌到極致的人民、醫療前線等等,都已經受不了這樣的折磨了。」
新變種毒株Nu襲亞洲「或從愛滋患者體內進化」 6國列高風險國家
非洲內陸國家波劄那(位於辛巴威西南)發現新冠肺炎新型變種病毒「B.1.1.529」(Nu),英國專家也針對這種新變種發出警訊,而根據香港媒體報導,香港首次發現南非出現的新變種病毒,一共有2人確診,有病毒學專家出面警告,該變種病毒株有可能比此前所有新冠變異毒株都還要可怕,或許有可能是從愛滋病患者體內,所進化而來。指揮中心分析南非病毒株特徵。(圖/指揮中心提供)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表示,根據香港大學進行的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結果,確認在香港所發現的2名病例個案,其基因排序十分相似,並帶有新出現的病毒株譜系B.1.1.529。據了解這兩個病例,有一名是36從歲南非抵達香港的印度男子,另一名病例,則是其酒店房間對面的62歲加拿大返港男子。據了解,這名36歲男性病例,10月23日曾離開香港到南非,早前他曾於10月22日在香港進行檢測,當時結果為陰性。後來他於11月11日返抵香港,抵港時於機場檢測結果呈陰性,不過於指定檢疫酒店時,於檢疫期間的檢測結果是陽性,並帶有變異病毒株。新變異株「B.1.1.529」在南非攀升。(圖/指揮中心提供)而南非國家傳染病研究所(NICD)於當地時間11月25日發表聲明表示,已在南非檢測到一種新型新冠病毒變種B.1.1.529。從基因測序來看,這個新變異毒株出現了32處刺突蛋白突變,且其中的一些突變,有助病毒逃避免疫。針對有新的變種病毒株出現,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南非目前已檢出77例感染該變異株,且當地在本周末會再繼續檢測基因定序,預計病例數會再增加。衛福部長陳時中則表示,從本月29日起,包括南非、波札那、納米比亞、賴索托、史瓦帝尼、辛巴威等六國,列為高風險國家,抵台前14天,含轉機曾去過上述國家者,一律公費入住集中檢疫所14天。
青少年優先施打BNT! 前台大醫不贊成:根本是假公平
首批93.3萬劑BNT疫苗在2日抵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將優先給12至17歲青少年接種,其餘則開放給18至22歲年輕族群預約,預定23日開打。然而,前台大醫師林氏璧則表示,不贊成青少年先接種疫苗,因為其他族群的染疫重症比率比較高。林氏璧今(6日)上電台節目接受資深媒體人黃暐瀚專訪,他直言不贊成青少年優先施打BNT疫苗,提到指揮中心要衝高第一劑覆蓋率,「根本是假公平」,認為年長者染疫後重症、死亡機率更高,「與其先讓青少年打第一劑,不然先讓高齡族群打第2劑」。林氏璧不贊成青少年優先施打BNT。(圖/達志/美聯社)林氏璧解釋,他贊成先追第一劑的想法,但台灣還相對缺疫苗的時候,目前75歲以上第一劑約有3成的人還沒打,65至74歲民眾第一劑則施打到8成,其他第九類(18歲以上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第十類(50至64歲民眾)第一劑施打率也偏低,他認為這些族群應該優先,「因為他們重症比率遠遠超過青少年」,不過他也強調是現階段不贊成,未來若長者普遍完成接種,年輕人還是可以打。林氏璧也補充,疫苗不是一輩子打一次就結束的事,可能未來會因為疫苗效力失去、病毒變種等原因,還要追加補打不同廠牌的疫苗,他呼籲「不要像挑車子一樣挑疫苗」,現階段不要太執著於挑廠牌。值得注意的是,家長團體透露,有愈來愈多家長持觀望態度,不同意讓小孩施打BNT疫苗,因此有醫界人士憂心,若政府不開放混打,青少年接種意願又不高,好不容易到手的BNT要放到什麼時候?
病毒一變再變!南韓發現「Delta Plus」 當局憂病毒已深入社區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仍嚴峻,其病毒變種能力讓各國傷透腦筋,南韓昨(3日)證實,境內出現2起「Delta Plus變種病毒」感染個案,2人都已經完成2劑AZ疫苗接種,且其中一人近期沒有出國史,讓人擔心「DeltaPlus」是否可能帶來新一波的疫情大流行。南韓中央防疫對策本部昨日公布,該國境內發現2例Delta Plus變種病毒感染案例,2名病患都已經完整接種2劑AZ新冠疫苗,其中1例是於境外感染,但另一40多歲男性近期沒有出國,或是海外旅遊史,因此南韓當局相當擔心,這可能代表Delta Plus已經進入南韓社區;這名病患的同住家人也被發現確診,雖然目前病毒檢測結果還未出爐,但當局推測應該也是感染Delta Plus。事實上,「Delta Plus變種病毒」是由英國最先提出研究告,該國在今年4月26日對病毒做基因定序的時候發現,它是由Delta印度變種病毒進一步突變而成,也被稱為「B.1.617.2.1」或「AY.1」,雖然目前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確認該病毒的各種特性,但是推測Delta Plus的傳播力可能更強、更易影響肺部細胞,也更能抵抗目前的新冠疫苗。目前「Delta Plus變種病毒」已經在許多國家有發現病例,不只韓國昨日發現確診病例,上月土耳其也出現3例Delta Plus確診個案,加拿大、印度、日本、尼泊爾、美國及中國等11個國家,也都有確診個案報告。
疫苗存在導致病毒加速變異 專家憂出現致死率35%的變種病毒株
歷經新冠肺炎一年多的摧殘,目前部分藥廠已經推出疫苗來與之對抗,但新冠變種病毒株卻不斷出現,其中Delta變種病毒株甚至憑藉著超高傳染力入侵全球132個國家。英國緊急情況科學諮詢小組 (SAGE) 就在30日發表一份研究報告,指稱未來可能會出現死亡率高達35%的變種病毒株,更表示民眾高接種率的環境,很有可能就是加速新冠肺炎變種病毒株誕生的原因。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指出,英國緊急情況科學諮詢小組 (SAGE)於30日發表一份研究報告,內容中指出,新冠肺炎病毒很有可能會因為疫苗的存在,加速自身的變異。SAGE的專家們擔憂未來可能會出現一種類似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35%致死率的變種病毒株。報告中表示,在現行的新冠肺炎變種病毒株中,Beta變種病毒株擁有對疫苗較強的抗藥性,而Delta變種病毒株則擁有超乎常理的傳播性,如果這兩種變種病毒發生「重組」(recombination)現象,這可能會產生一種擁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的變種病毒株。報告中也提到,目前現行的疫苗的確對疫情有效,除非出現一種能夠降低疫苗「避免重症」效果的變種病毒。但大部分的專家學者,認為不太可能會出現這樣的變種病毒株。報告中指出,未來的變種病毒株有可能還是會拉高染疫患者的死亡率,因為目前的疫苗沒有辦法做到「消除性免疫(sterilizing immunity)」。而對於病毒變種的時間,報告直指「病毒蔓延最多時,最容易發生變異」,這也是目前英國的現況,由於國內超高的疫苗接種率,反而導致Delta變種病毒株入侵時,再度掀起第三波的疫情,由於多數民眾體內有新冠病毒的抗體,這也給新冠病毒提供了良好的變異機會與環境。為此,SAGE的專家建議英國政府應該在冬季時,為民眾提供第三劑疫苗來加強保護力,並且加強防堵來自國外的變種病毒株,同時也要撲殺可能帶原病毒的動物,比如狗、貓、老鼠、雪貂或水貂。之前丹麥就曾因為水貂身上發現變種病毒株,進行過一次全國大撲殺。這份報告出爐之後,英國不少專家與政治人物都提出警告,這份堪稱是「詛咒」的研究報告,正在告訴英國政府不能驕傲自滿,尤其目前英國當地正在順利地結束第三波的大規模疫情。英國議會新冠肺炎問題跨黨派小組副主席韋特福(Philippa Whitford)也表示,這份報告原本應該要給英國政府帶來衝擊,但是卻因為報告遞送時間是在議會休會期間,結果不小心遺漏了這份報告。韋特福也對這份報告作出一個結論「SAGE的專家陳述了一個簡單的事實,我們尚未『完全打敗』新冠病毒」。
全球26國遭殃!又爆變種病毒株 哥倫比亞「B.1.621」入侵英國
在哥倫比亞於1月通報全球首起新冠病毒變種病毒株「B.1.621」的確診案例後,英國公共衛生部於23日宣布境內出現首例「B.1.621」的感染案例,目前為止,美國、西班牙、荷蘭、日本等國家也有相關案例,目前推測「B.1.621」已經入侵全球26個國家。根據英國公衛部的聲明指出,目前英國境內有16起變種病毒株「B.1.621」的確診案例,多數與海外旅行有關,目前為止沒有社區傳播的證據。其中有10例發生在倫敦,有6例感染者是20多歲的年輕人,其中有2人曾接種完整2劑疫苗。聲明中也指出,目前尚無證據變種病毒株「B.1.621」有著更高的致命性或是重病率,目前也尚不清楚疫苗的保護性是否會對變種病毒株「B.1.621」有所降低,目前公衛部正在進行實驗,以便更加理解變種病毒株「B.1.621」。根據《富比世》報導指出,英國公衛部曾在一次簡報中表示,目前變種病毒株「B.1.621」在美國有592起病例、葡萄牙56例、日本47例、瑞士41例、印度23例。而報導中也指出,自哥倫比亞於1月通報之後,全球目前已經有26個國家有通報相關病例,大多數國家都是從6、7月開始通報,其中有一半病例均來自美國。
超越印度成新冠肺炎新震央 印尼當局:疫苗是危機復甦希望
印尼當局14日表示,印尼出現了54517例新的Covid-19病例、死亡人數991人,這破了印尼單日全國記錄,這對於身為世界上第4大人口大國的印尼而言,是一個可怕警訊,該國更取代印度成為亞洲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根據《CNN》報導,擁有約2.7億人口的印尼,現在每天報告的病例比原先遭受重創的印度還多,使印尼成為亞洲新冠大流行病的新震央。專家們指出,如果疫情傳播勢頭不減,它可能將印尼的衛生醫療保健系統推向災難的邊緣。一些人擔心情況可能比數字顯示的還要糟糕,因為沒有足夠的人接受病毒檢測。10日公佈的一項調查發現,光是雅加達1060萬居民中,就有近一半人數可能感染了新冠肺炎。專家們表示,印尼現在正在為沒有實施嚴格的禁閉措施,和沒有對有效的接觸者追蹤系統進行足夠的投資而付出代價。衛生部長布迪(Budi Gunadi Sadikin)坦承,起初當局並沒有意識到Delta變種病毒在這一最新浪潮中的傳播速度如此快速。官員們擔心,醫院可能無法應對逐漸增生而需要住院治療的病人數量,特別是隨著傳染性更強的Delta病毒變種的傳播。14日還報告了另外991例新冠死亡病例,使總死亡人數達到69210人。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IFRC)印尼國家集群支持小組負責人格爾凡(Jan Gelfand),在6月底病例數首次開始增加時表示,「我們每天都看到這種Delta變種病毒使印尼更接近新冠肺炎災難的邊緣。從那時起,情況就開始惡化了。」根據印尼安塔拉通訊社(Antara News)報導,印尼的12萬張醫院病床位中,有9萬張現在已被病患使用。氧氣的價格在6月下旬飆升,現在一些醫院似乎已經耗盡。7月初時,在爪哇島的一家醫院幾乎耗盡了氧氣供應後,有60多人因此死於這家醫院,但醫院發言人無法確認所有死者是否都感染了新冠肺炎。目前峇厘島和爪哇島在上週被緊急封鎖了。印尼當局也正在努力讓足夠的人民接種疫苗,但印尼只有5.5%的人口已接種了疫苗。根據印尼衛生部的數據顯示,在雅加達約有200萬人,約占該市人口的18%已完全接種疫苗。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14日說,疫苗是印尼「從這場全球健康危機中恢復的希望,必須保證民眾能公平地獲得疫苗,因為我們看到全國各地在獲得疫苗方面仍有很大差距。」《CNN》指出,13日作為全球疫苗共用計劃COVAX的一部分,近350萬劑AZ疫苗已抵達印尼,12目前印尼已經通過該計劃獲得了超過1400萬劑疫苗。
爭取莫德納疫苗授權「在台量產」 國衛院長證實:雖機會不一定高但全力以赴
新冠病毒疫情持續肆虐,疫苗成為人類最有力的抗疫武器,台灣除對外採購,國家衛生研究院也正規劃與莫德納(Moderna)洽談授權,如果順利簽約,估計6至9個月的產量可達到3到5億劑。指揮中心研發組組長梁賡義於今日(29日)防疫記者會時證實此消息,並表示「雖然授權量產全球機會不一定高但我們會努力」。對抗新冠肺炎,台灣採購疫苗到貨率不如預期,日前有媒體報導,政府正盤點國內疫苗廠量能,希望由國衛院負責整合洽談,希望取得莫德納的量產授權,目前已經和多家廠商開會討論,擬採多家廠商分工模式向莫德納取得授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發組組長、國衛院院長梁賡義於今日記者會時表示,政府為確保疫苗量能,向國外採購、授權量產與國產自製都是並行的策略,雖然授權量產的成功機會不見得高,但會繼續努力;而在與外國廠商聯絡前,必須先確保國內量產能量,食藥署與經濟部工業局日前聯手開會暸解國內量能,之後會向莫德納進行協商。至於外界關心目前洽談進度為何?已和莫德納接觸了嗎?梁賡義則說,這是一個過程,據了解,外交人員很努力在牽線,牽完線後,國內再來接手,這是一個往前走的程序。否代表已牽上線?梁表示,正在進行中。梁賡義補充,從過去國內疫情防疫進程來看,國內疫苗一廠的產能其實相當短缺,所以為了確保之後應對疫情的緊急量產需求,今年4月中國發會通過計畫,從現在開始規劃建設疫苗二廠,預計3年半時間完成建廠,1年半至2年時間取得GMP認證。梁賡義澄清,國衛院興建疫苗廠是任務導向,目前是因為國安問題而承接業務,之後在其他疫苗生產方面不會與民爭利。此外,今日稍早新興科技媒體中心召開線上記者會,邀請中研院院士陳建仁、馬偕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邱南昌、國家衛生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家齊、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教授施信如等專家,針對新冠病毒變種與疫苗EUA等議題說明。會中媒體詢問國衛院是否規劃代工莫德納疫苗?劉家齊透露,國衛院規劃設置「疫苗二廠」,以便擴大量能,本來就有規劃使用mRNA技術,此時向國外取經學習是必經之路,除了建設需要時間,也要設計產線、動線以符合GMP等規格,所以在規劃硬體設備同時,也要開始學習製作產品的技術。
今年才剛過半!全球染疫死亡總數就超2020總和 每日死亡數破7成來自亞、非州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世界各國肆虐,也凸顯各國間的貧富差距現象,《華爾街日報》近日分析數據指出,2021年至今因疫死亡人數已經超越2020整年總和,雖然美國、加拿大與歐盟國家因為大規模接種疫苗,大幅壓低確診與死亡人數,但亞洲、拉丁美洲等國家疫情仍持續加劇,推升全球死亡與確診數目,顯見世界各國離終結疫情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華爾街日報》報導,根據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搜集的數據,今年全球因新冠肺炎死亡人數至今累計超過188萬,已經超過2020年整年的死亡病例數,且自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已經累積超過370萬染疫死亡,同時專家警告,這只是有通報的數字,真實的死亡人數可能還會更高。報導也指出,雖然近來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等較富裕西方國家因為大規模接種疫苗,確診與死亡人數已經大幅下降,但仍有許多亞洲、拉丁美洲部分地區的疫情持續加劇,凸顯出各國間的貧富差距,以及疫情全球傳播的不平均現象。全球染疫人數持續推高,報導說明,目前世界各國施打疫苗的比率差距非常大,美國已經有超過半數人接種疫苗,歐盟與南美洲各國的施打率也達40%與22%左右;但同時,非洲與亞洲各國施打率僅平均分別為2%與6%,位於加勒比海的海地甚至連1劑疫苗都還沒得打,因此,目前南美、亞洲與非洲的確診數,就佔全球單日確診數8成以上,死亡人數也佔7.5成。學者指出,以上數據凸顯出全球各國間的不平等現象,較貧窮的國家往往在疫情爆發較後期才遭受侵襲,但受害程度卻特別嚴重,疫苗分配不均也凸顯已開發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的分歧。此外,學者也提醒,已開發國家雖然疫苗量較充足,但仍苦於對抗新冠病毒變種,全球抗疫之路還有很長一段距離要走。
越南驚現新變種病毒株!傳播力強又難免疫 還可藉空氣迅速傳播
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影響全球,雖然許多國家都開始施打疫苗,不過讓專家學者緊張的是,新冠病毒變異力驚人,目前不但已經有印度、英國、巴西等變種病毒株出現,越南近期更觀察到一種新的變異病毒,是印度與英國變種病毒株的混合體,還可以在空氣中迅速傳播。根據「路透社」報導,越南衛生部長阮清龍(Nguyen Thanh Long)29日表示,該國發現一種新的2019冠狀病毒變種,是由印度與英國變種病毒混合變異,越南將儘速對其進行研究,並將結果宣布給全世界。「越南快訊」報導則指出,這一新的病毒變種是在衛生單位對該國幾名covid-19患者進行檢測時發現,它同時擁有英國和印度變種病毒株的特徵,且自我複製的速度相當快;根據了解,英國變種病毒傳染力比普通病毒株更強,而印度變種除了傳播力強,還不容易受到人體免疫系統中和抗體影響,也因此,越南發現的這一變異病毒株具有更強大的傳播力,還會藉由空氣傳染,令人憂心。
宴請綠委曝「台灣無打疫苗迫切性」 蘇揆重申是與他國相比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22)晚邀請民進黨立委餐敘,針對目前疫苗採購進度,據與會立委轉述,蘇貞昌在餐敘中指出,台灣防疫有成,比起其他國家較無施打疫苗的迫切性。蘇貞昌今(23)日出席活動時再次重申,這是相對外國的疫情狀況,但政府仍一方面採購疫苗,一方面研發,希望給第一線的醫護與防疫人員做最好的保護。蘇貞昌強調,世界很多國家因為疫情嚴重,急著要搶打疫苗,希望能夠做到防止確診病例、能夠恢復正常生活,然而這兩點台灣都做到了,也都做得很好。「不過,我們對於疫苗還是很認真,一方面採購,一方面研發,希望給第一線的醫護人員、防疫人員做最好的保護。」此外,外界解讀蘇貞昌對外堅稱「武漢肺炎」一詞,是為角逐2024總統大選而刻意操作反中的意識型態,對此,蘇貞昌表示「這是歪樓歪得很遠」。他解釋,之所以稱「武漢肺炎」是因為起源於武漢,武漢也是第一個封城,這是有利於辨識;後來發生病毒變種,也稱英國變種病毒。「這就好像講德國麻疹、日本腦炎、香港腳是同一個道理,連經濟學都講荷蘭病,這不涉及到任何評價,只是有利於辨識」。他強調,勿為此進行政治操作。
對變種病毒無效?20幾萬劑AZ疫苗將來台 張上淳:有可能逐漸失效
南非變種病毒株來勢洶洶,近期更傳出AZ疫苗對變種病毒株無效,該國甚至已暫緩AZ疫苗施打,對已採購一千萬劑AZ疫苗的台灣來說,是否會造成衝擊?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對此坦言,隨著疫苗的出現,病毒變種的力道也會隨之加強,因此疫苗逐漸失效是有可能,會持續觀察各國的施打資料來思考未來該如何使用較為恰當。張上淳指出,從南非的資料可看出,接種AZ疫苗者和無接種者感染的差異並不大,但英國變異株的狀況看起來還好,AZ疫苗對其仍具一定效果,但隨著疫苗的出現,病毒產生變異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將來製造疫苗時不但可能要調整病毒S蛋白的基因序列,也要思考是否要生產二價、三價的疫苗。國內目前仍在研發疫苗,最快可能要到年中才會量產,屆時是否早已無法應付變異的病毒株?張上淳認為,病毒變異不是只有國內業者才遇到的問題,相信廠商已有調整與因應措施,指揮中心也將持續保持密切關注。
台股跌百點泡沫化? 證期局有説法
台股14日開盤重挫逾百點,讓人擔心泡沫化是否來臨。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蔡麗玲14日晚間分析,台股大盤下跌有兩因素,其一是川普彈劾案、其二是新冠肺炎病毒變種衝擊,但她強調,台股基本面仍穩健。蔡麗玲指出,受到川普彈劾案、新冠變種疫情影響,美股、亞股14日漲跌互見,台股指數一開始下跌118點,主要是權值股台積電、聯發科、台達電等下跌的緣故,但後來鴻海上漲帶動指數回升,最終收在15,707點。蔡麗玲強調,目前台股基本面穩健,儘管在疫情影響下,上市櫃2020年12月單月營收達3.55兆元,較上月增加3.04%,2020年全年營收累計達34.43兆元,較2019年度增加1.12%,基本面良好。蔡麗玲指出,總經面來看也相當穩健。主計總處2020年11月27日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台灣經濟成長率達3.92%,優於預期、2020年全年經濟成長率達2.54%,另外,國發會2020年11月景氣燈號維持「綠燈」,代表國內經濟呈現穩定成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