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濕度
」 中央氣象局 吳德榮 高溫 中暑 天氣一進冷氣房「莫名頭痛」小心中暑!營養師教戰:多吃6食物助散熱
不少民眾有感今年夏天特別炎熱,中暑意外也不時傳出,營養師余朱青提醒,若進到冷氣房卻突然感到頭暈、頭痛,小心可能是中暑跡象,建議可食用「6食材」幫助體內散熱消暑。余朱青在臉書發文表示,由於台灣環境相對濕度偏高,也會影響身體的排汗能力,因此只要氣溫高於攝氏32度,中暑機率就會大幅增加,而常見的中暑症狀除了體溫上升、皮膚乾躁發紅、心跳過快、呼吸急促、低血壓之外,還可能因為情況惡化讓體溫調節機能失效,導致體溫飆高、頭昏、噁心、嘔吐、視力障礙、抽筋甚至昏迷。對此,余朱青也分享「預防中暑3方法」,第一、補充足量水分、避免電解質不平衡:每日至少喝1500-2000c.c.水分,選擇冷開水協助降溫,且需分次小口慢慢喝,若在戶外每小時則建議補充至少500c.c.水分;若大量流汗也可適度飲用運動飲料,補充流失的電解質。第二、選擇利尿排汗食材:像是紅豆、綠豆、薏仁、西瓜、香蕉、奇異果等食物都是高含鉀量食材,多吃可幫助身體排水、排濕氣,藉此達到散熱的效果。第三、避免高溫時段外出:一天當中陽光最猛烈的時間點落在上午10時至下午2時,若要進行戶外活動,應避開紫外線最強烈的時段,並適時選擇陰涼處休息,才能預防高溫帶來的熱傷害。
3天逾百人次熱傷害就醫!預防熱中暑 學「3招2步」保平安
近期,全台各地連日受到高溫肆虐,據衛福部資料,2024年6月因熱傷害就診飆破700人次,遠超過2023年同期的517人次;7月1日至3日更已累計百人次就醫。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發布公告,分享「3招」預防熱中暑,同時也傳授「2步驟」協助熱中暑患者,讓民眾夏日保平安。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熱中暑是一種嚴重的高溫相關疾病,當人體無法通過正常的散熱機制來調節體溫時就會發生。熱中暑不僅危及生命,而且在夏季相當常見。隨著全球氣候變遷,極端高溫天氣越來越頻繁,了解熱中暑的風險、預防措施和應對方法變得尤為重要。熱中暑的發生原因有許多種,環境是主要誘因,如長時間暴露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當環境氣溫超過35°C、且相對濕度較高時,人體難以通過出汗降溫,就增加了發生熱中暑的風險;當中,自身生理因素也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當人體的體溫調節機制失調時,某些群體更容易受到影響,包括老年人、嬰幼兒、慢性病患者,以及需要長時間在戶外工作或運動的人。此外,某些藥物也可能影響體溫調節,增加熱中暑的風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急診科主治醫師鍾稟彥表示,識別熱中暑的症狀至關重要,早期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皮膚發紅發熱且乾燥、心跳加快和呼吸急促,如果不及時處理,症狀往往會迅速惡化,出現高燒(體溫超過40°C)、意識混亂、抽搐、甚至昏迷。值得注意的是,熱中暑與熱損傷的主要區別在於,熱中暑患者往往皮膚乾燥無汗,這是因為體溫調節機制已經完全失效。預防熱中暑的關鍵在於採取適當措施,首先應盡量避免在最熱的時段(通常是中午到下午3點)外出或進行戶外活動,如必須外出,要確保充分補水,每15至20分鐘喝一次水,即使不口渴也要主動飲水;穿著寬鬆、淺色、透氣的衣物有助於散熱。在室內時,使用空調或風扇來保持涼爽。對於必須在高溫環境工作的人,應調整作息,增加休息頻率,並在陰涼處休息。特別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更要注意避免暴露在高溫環境中,並保持室內涼爽。如果疑似熱中暑,立即採取緊急施救措施,首要任務是將患者移到陰涼處,脫去多餘的衣物;可以用冷水淋浴、冰敷或用濕毛巾擦拭身體來迅速降溫,如果患者意識清醒,應給予水份或運動飲料補充體液和電解質,但不要讓其大量飲水。如果症狀嚴重或患者出現意識不清的情況,必須立即撥打急救電話請求協助就醫。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持續監測患者的體溫和意識狀態非常重要。鍾稟彥強調,熱中暑是一種可以預防與治療的嚴重疾病。通過了解其熱損傷的風險因素、及時辨別症狀,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發生熱中暑的機率。在炎熱的季節,個人都應該多留意自身和周遭的狀態,避免熱中暑產生不可預期的後果。
浴室水垢太頑固! 譚敦慈曝「自製去水垢神器」:檸檬酸能搞定
台灣許多地區一年有一半時間都在下雨,各地相對濕度動輒就超過70至80%,而家中的浴室就容易滋生黴菌、產生水垢。對此,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就分享2種方法,簡單不費力就能自製「去水垢神器」。譚敦慈在節目《健康2.0》說道,家裡浴室的水垢總是讓人頭痛,淋浴拉門的玻璃上也會布滿水垢,尤其水龍頭用久了也會「霧霧的」,此時可以準備檸檬酸和水,用1:10的比例進行調製,在產生水垢的地方噴一噴,再用魔術海棉擦拭,接著拿刮刀刮乾淨,就能輕鬆去除污漬。譚敦慈也提到,若是家裡沒有檸檬酸,也能拿出一般的食用醋來替代,先用廚房紙巾浸滿醋,將它貼在想要清潔之處一晚,隔天再用乾淨的布擦拭,也能夠將頑固的水垢清掉。另外,若想要刷掉水龍頭上的水垢,可以拿出用過的舊牙刷,上面擠上一點牙膏後再沾檸檬酸,接著去清潔水龍頭,就能讓水龍頭恢復亮晶晶的狀態。最後,譚敦慈提醒,若想要預防水垢產生,建議在每次洗完澡後,都先拿刮刀把浴室的玻璃表面刮一遍,並拿出魔術海棉進行擦拭,擦完再拿刮刀刮過,以讓水痕在第一時間就被去除;如果擔心皂垢出現,則可以在海綿上沾點潤絲精,得降低卡皂垢的機率。
菲律賓體感溫度飆破50度! 政府緊急宣布停課2天
受到聖嬰現象影響,東南亞迎來異常高溫,讓原本就相當炎熱的天氣氣溫加高,菲律賓當地許多地方的體感溫度也都飆破50度。而因為菲律賓當地許多學校並沒有裝設冷氣,導致學生必須在擁擠、炎熱的教室內學習,效率下降,因此當局也緊急宣布停課2天,在家實施遠距上課。根據《路透社》等外媒綜合報導,菲律賓受到受到聖嬰現象影響,當地許多地方的體感溫度也都飆破50度。這樣極端的天氣不只影響當地農業生產、水力發電供應,連學生的學習狀況都被嚴重影響。對此,菲律賓教育部在28日也緊急宣布,29、30日兩天,全國學生停課2天,在家實施遠距上課,影響超過360萬名學生。當地氣象機構也透露,菲律賓的炎熱指數(人體感受到的實際溫度,包括相對濕度)預計將維持在45度,在該範圍內被列為「危險」條件,會引發中暑。而「拯救菲律賓孩童」(Save the Children Philippines)的基礎教育顧問薛西斯(Xerxes Castro)表示「我們預計5月會因為熱浪造成更多停課,預期平均(體感)溫度會超過攝氏52度,可以想像這對學生而言壓力會有多大。」該機構也透露,在當局宣布實施遠距教學後,當地學生和老師對遠距離教學的困難表示擔憂,特別是在較貧困地區。在這些地區,家中學習環境不佳,網路連線可能也不好。
北台灣底層今好濕!冷氣團達標 專家曝周日再變天「低溫恐探10℃」
今、明(23日、24日)兩天大陸冷氣團影響,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天氣偏冷,其他地區早晚亦偏冷,中南部日夜溫差大,基隆北海岸、台灣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雨,桃園以北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雨。天氣職人吳聖宇分析,今(23日)北台灣底層好濕,台北站觀測相對濕度有近90%,清晨的最低溫14.3度也出現在該時間。氣象署預報,周六(24日)、下周日(25日)大陸冷氣團影響,北台灣天氣整日偏冷,其他地區早晚亦冷,中南部日夜溫差大;天氣方面,迎風面的基隆北海岸、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雨,桃園以北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氣象署指出,下周一(26日)另一波大陸冷氣團南下,北台灣天氣比前一波冷氣團更為涼冷,其他地區氣溫也會再下降,下周二(27日)受大陸冷氣團影響,北台灣天氣偏冷,其他地區早晚亦偏冷;這波冷空氣帶來的水氣較多,迎風面的北部、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雨,中南部山區亦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吳聖宇表示,今(23日)北台灣底層好濕,台北站觀測相對濕度有近90%。(圖/翻攝自臉書/天氣職人-吳聖宇)天氣職人吳聖宇在臉書表示,北台灣底層好濕,台北站觀測相對濕度有近90%,今(23日)清晨的最低溫14.3度也出現在那段時間,冷氣團達標,預報的露點溫度差不多就是14.0度,氣溫非常接近露點溫,但是再往上看到1500公尺高度卻是吹南風,冷空氣厚度很淺高度很低,相當春季的特徵。吳聖宇提到,周日(25日)至下周二(27日)冷空氣厚度增加,溫度可能會更低一些,中北部、東北部空曠地區有機會來到10-12度低溫。
外送員寒流「猛噴鼻涕」導致自撞分隔島 醫揭真相:別小看鼻子過敏
寒流今(24)日持續影響,不過水氣相較昨日來說是明顯減少,中央氣象署表示,今晚到明晨在北部仍會出現8度以下低溫,苗栗部分地區更可能有6度以下低溫發生,中南部低溫約10度,根據耳鼻喉科診所院長吳昭寬醫師透露,曾有一名30歲的外送員求助醫師救救他的鼻子,原來寒流報到時,他仍騎車外送,沒想到連環猛噴鼻涕,甚至還黏在安全帽擋風鏡上,導致他下秒自撞分隔島。男子鼻涕連環噴止不住,安全帽擋風鏡上全都是。(圖/翻攝自醫師好辣 YouTube)吳昭寬醫師近日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眼看男子一跛一跛走進診間,還以為是掛錯科,不過這名外送員表示,「他的腳(傷)都是他鼻子害的」,才得知身為外送員的他,本身對於冷熱溫差非常敏感,當天遇到超低溫急凍,戴著全罩式安全帽出門,突然一陣冷風強襲,開始連環猛噴鼻涕,炸得整片擋風鏡都是,最後因視線不良自撞分隔島,全身擦挫傷,整台機車還半毀,讓他忍不住哀嚎「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男子因鼻過敏出車禍已經不是第一次,為此所苦,因此求診想解決過敏,吳昭寬醫師先替他抽血但未找到過敏原,研判是對冷熱溫差極度敏感的「血管運動性鼻炎」,因人體大腦有個生理機制,為了吸入冷空氣時能感到舒服一點,黏膜會腫脹,讓鼻腔加溫、加濕,未料這機制在這名外送員身上錯亂、太過敏感,造成血管太腫、分泌過多鼻涕而大爆炸。為了降低男子的神經敏感度,吳昭寬與患者溝通後,安排「翼管神經截除手術」,這是管控過敏的神經,雖然截除手術結束後,幾年內可能會有其他神經稍微代償,但藉由開刀截除,該神經敏感度已大幅降低,之後出門只要噴噴鼻噴劑、洗洗鼻子,症況就能改善許多。根據研究,只要室內外溫差超過7°C、相對濕度大於70%,就很容易誘發過敏反應,吳昭寬呼籲,千萬別輕忽過敏,一旦發作,鼻腔內黏膜會腫脹、鼻涕爆量,而鼻竇就是一個「大蓄水池」,但因為開口小,當黏膜腫脹後裡頭分泌物排不出來,「死水」就會發臭,病菌也會繼續堆積,因此嚴重鼻過敏若置之不理,常與鼻竇炎畫上等號。吳昭寬強調,過敏仍須留意,當處於冷熱溫差大的環境可以透過毛帽、圍巾和口罩等方式保暖,剛起床時,也不要立刻從被窩裡起床,可以先戴口罩、拿出暖暖包加上喝杯熱茶,藉此暖身並蒸蒸鼻子,有效抑制過敏發作。
「冬天與PM2.5濃度」增加心血管併發症 臺大研究登國際期刊
當前,全世界人類正面對極端氣候變遷所帶來對人體的影響,尤其是身處亞熱帶國家的台灣民眾,在季節性變化時該如何保養心血管健康,減少心血管疾病,顯得格外重要。臺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蘇大成主任以及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副研究員曹崇銘針對城市氣候溫度、相對濕度和PM2.5空氣污染的季節性變化對心血管健康效益進行相關研究,發現環境溫度與濕度可顯著影響血壓、心率、心搏輸出量、心臟輸出量。季節的效應顯示冬天是一個心臟血管負擔增加、好發心血管疾病的季節。而環境細懸浮微粒(PM2.5)空氣污染同樣對血壓有顯著影響,可能會增加城市上班族的心血管併發症。此研究成果已發表於《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期刊。對於生活在城市環境中的人來說,季節性變化對心血管功能的影響是一個重要的健康問題。臺大醫院及臺灣大學共招募了台北市86名上班族進行實驗,發現環境溫度每上升1度,人體手臂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下降0.66 和0.61 mmHg、中心動脈收縮壓及舒張壓則分別下降0.62 和0.59 mmHg、左心室最大負荷皆顯著下降。反之若冬天環境溫度下降,血壓及心臟負荷將顯著增加,冬天與其他季節相比,人體手臂收縮壓和舒張壓,中心動脈收縮壓及舒張壓顯著升高,但是心率、心搏輸出量、心臟輸出量是降低的。在相關研究中也發現,受測者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膽固醇濃度、白血球及紅血球細胞數量及發炎指標、人體收縮壓和舒張壓、以及中心動脈收縮壓及舒張壓在冬季顯著高於夏季。冬季主動脈血管硬度增加,血管阻力增加。冬季時人體的心率及心臟輸出量皆降低,表示人體必須減少心臟活動,以避免寒冷天氣下的能量消耗。在低溫環境,代謝率和心率降低是一種重要的心血管適應,是人體冬季減少活動和保存能量的自我保護機制。此外,在潮濕的天氣裡,汗水蒸發得較慢,會讓身體的核心溫度持續升高,導致血管舒張,血壓可能會降低。臺大的研究顯示,相對濕度每增加1%,手臂舒張壓會降低0.5mmHg,中心動脈舒張壓會降低0.58mmHg。當心臟仍在努力降低身體的核心溫度時,心臟必須提高心率及心臟輸出量,才能更快地將血液輸送到身體(例如皮膚周圍毛細血管),以控制身體的核心溫度平衡。研究發現,相對濕度每增加1%,心率增加 0.92次/分鐘,心臟輸出量增加70.02毫升/分鐘。而臺大的研究也發現,環境細懸浮微粒(PM2.5)空氣污染顯著影響血壓。每增加 1μg/m3,手臂舒張壓會增加 0.36 mmHg,中心動脈舒張壓會增加 0.45 mmHg,因此PM2.5的空氣污染可能會增加城市上班族的心血管併發症。從古至今祖先的智慧都教導我們寒冷的冬天,要避開寒冷,求取溫暖,食物要溫補。酷熱的夏天,要避開暑熱,求取清涼,食物要解熱。氣候季節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需要更多的研究以了解氣候變遷極端天氣下人體如何適應,以促進心血管健康。對於生活在亞熱帶城市的臺灣居民,要特別注意環境溫度和相對濕度對心血管功能的影響,如何減輕極端天氣和空氣污染對心臟血管造成的風險,是目前必須慎重面對的健康議題。
大金空調多重感恩回饋 現買現扣+連環抽頂級清淨機
和泰興業慶祝總代理日本大金DAIKIN空調30周年,舉辦「大金30感謝有您」多重感恩回饋活動,8月底前還有清淨機、除濕機優惠,買大金趁現在!和泰興業董事長蘇一仲表示:「在顧客面對市場景氣比較辛苦的時候,特別舉辦現買現扣優惠與大金頂級空氣清淨機連環抽的活動,希望能讓顧客省錢、省電買到好空調,並共同促進經濟活絡。」(圖/大金空調提供。)即日起至8月31日前,購買大金空氣清淨機全系列、大金強力乾衣除濕機,可現折1,000元。大金除濕機另外享有政府貨物稅退稅1200元/台。即日起至9月30日前,活動期間購買大金變頻空調一對一、一對多、VRV mini系列,即可參加抽獎。獎項:大金urusara頂級4合1空氣清淨機(MCZ70YSCT,售價39,800),60台連環抽。(圖/大金空調提供。)(圖/大金空調提供。)Hybrid Cooling 溫濕雙控 舒適又省電台灣的夏季濕熱,開冷氣仍感覺不舒適,關鍵在濕度。室內濕度越高,越感悶熱,也容易滋生細菌。在夏季電價持續上漲的時候,非常多顧客期望能夠舒適又省電的享受空調帶來的幸福感,大金空調獨家為台灣海島型氣候開發的「Hibrid Cooling溫濕雙控」,是非常特殊的獨家優勢。Hibrid Cooling溫濕雙控在空調運轉的過程中可以同時控制溫度與濕度,當相對濕度低一些的時候可以很明顯的讓體感更舒適,所以溫度設定可以調高一點,不但可以達到同樣舒適的效果而且更省電。大金空調橫綱V系列/橫綱S系列/大關U系列搭載Hibrid Cooling溫濕雙控功能,較一般冷氣除濕力大幅提升75%,溫度調節1~2度,節能12%,舒適又省電。日本大金針對台灣悶濕氣候特別研發先進「Hybrid Cooling溫濕雙控科技」,橫綱V系列/橫綱S系列/大關U系列可同時控制溫度與濕度,較一般冷氣除濕力大幅提升75%,溫度調節1~2度,節能12%,舒適又省電。(圖/大金空調提供。)閃流放電 除菌抗病毒防霉運轉 清淨健康一對一家用空調旗艦機種-橫綱V系列,搭載日本最先進閃流放電技術,有效分解空氣中有害物質、細菌、病毒。開機防疫關機防霉,閃流放電功能可與冷氣、暖氣或送風、除濕模式同時運行;搭配防霉運轉,在關機後自動送風吹乾熱交換器,讓室內機內部自動乾燥以抑制發霉、降低室內機異味發生。健康空氣濾網-結合了除臭濾網和集塵濾網,可吸收清除懸浮微粒、家庭異味,過敏性物質,細菌和病毒減少99.9%。運用航太科技,創新研發全新康達效應導流板,廣域舒適氣流,分布均勻室溫平穩,不直吹人體。CSPF一級能效,好省電。室內機內建手機APP轉接器,可直接透過網路遙控,雲端智慧一指搞定。大金閃流放電空氣清淨機除菌抗病毒 守護家人健康日本大金日前與大阪大學研究發表,「閃流放電」空氣淨化技術,實驗證明對新冠病毒:Alpha株、Beta株、Gamma株等變異株,達到99.9%以上,Omicron株達到99.97%、Delta變異株達到99.8%以上的抑制活性效果。大金閃流空氣清淨機,全系列採用先進閃流放電技術,強力分解去除空氣中的六大漂浮物質:過敏物質、化學氣體、異味、灰塵及病菌、病毒。全系列三大清淨特色 (1)強大吸力:採用前吸入口及兩側,三方吸附灰塵至過濾網上。下吸入口,吸入接近地板的灰塵。(2)釋放主動離子到空氣中,破壞空氣中的病毒表面的蛋白質,使它沒有傳染力。(3)靜電HEPA濾網:有效補集灰塵和汙染物,可過濾99%的PM0.1~2.5,不易阻塞。TAFU長效濾網,可過濾99.97%的PM0.3,高度防潑水、防油,可防止髒汙堵塞。
天熱難耐送醫!中年打石工熱衰竭 常見5大熱危害一次看
王先生45歲,從事戶外重度工作、打石已有10年,近兩週從事連續磚舖地工程,包括剷沙與舖磚等作業。個案於室外工作,當日溫度約28~36度,相對濕度83%~85%,經連續性工作4~5小時後,感到胸悶、呼吸困難、肢體無力、全身不適,由消防局救護車送至區域醫院急診就醫,當時體溫昇高38.6度,無肌肉痙攣或中樞神經症狀,檢驗值顯示除鈉離子與CPK輕微昇高外,其它檢驗值無明顯異常,診斷為熱衰竭。熱急症5大分類 嚴重恐造成永久性神經傷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游文茹說明,熱急症按症狀嚴重程度區分為輕微症狀(例如熱暈厥、熱筋攣、熱衰竭)與嚴重症狀(熱中暑),節錄鄭天浚醫師等人所著之「熱危害引起之職業疾病認定參考指引」分類順序如下:1. 熱壓力症:熱壓力症是因外界的高溫使得個體感到不適和疲倦,但是個體本身的體溫卻極少有上升的情形。但如果病人本身有脫水的情形和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或服用一些會導致血管收縮的藥物與乙型阻斷劑,則身體本身的散熱功能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加重熱症嚴重程度,最後可能演變至熱衰竭或中暑。2. 熱筋攣:熱筋攣的發生是因為大量流汗導致身體肌肉鈉離子、鉀離子等電解質缺乏所造成,顧名思義,症狀為骨骼肌不自主收縮所造成的肌肉疼痛,常發生於大腿與肩部。通常發生於活動當中,或長時間活動後休息時,在大量流汗後補充開水或低張溶液未同步補充電解質時發生。3. 熱暈厥:在熱暴露下,身體會出現相對性的體容積下降、週邊血管舒張與血管張力下降,且可能導致姿勢性低血壓。熱暈厥即是此類姿勢性低血壓的一種表現,好發在老年人的族群,不需嚴重的脫水即可導致個體出現熱暈厥的症狀,患者通常在移離熱源和適當地補充體液後,都能恢復到正常的狀態。4. 熱衰竭:發生熱衰竭可能是暴露在高溫的環境中或是過度運動後造成身體過度產熱,或暴露於高溫環境或劇烈運動會導致身體水分或鹽分喪失,患者體溫可能正常或輕微上升,症狀包括,嚴重的不適感、口渴、噁心與嘔吐,熱衰竭一般會有輕微的脫水,熱衰竭的患者一般不會有嚴重的神經系統症狀,神經系統症狀的有無可用來區分熱衰竭和中暑。5. 熱中暑:熱中暑是高危險性的熱危害,中暑患者預後較差,儘管患者通常可以從肝臟與腎臟的損害中復原,但常有永久性的神經傷害,患者體溫常會超過 40.6℃且合併中樞神經症狀,如譫妄、抽搐或昏迷。法規保障勞工健康 工作場所應設置休息、飲食設備游文茹表示,全球氣溫逐年顯著上升,暖化現象肆虐,勞工因戶外工作導致中暑的案例層出不窮,例如營建工程。因此勞動部遂於民國103年7月1日修訂「高溫作業勞工作息時間標準」以及「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規定雇主對於具有顯著之濕熱、寒冷、多濕暨發散有害氣體、蒸氣、粉塵及其他有害勞工健康之工作場所,應於各該工作場所外,設置供勞工休息、飲食等設備。
太熱了!國中生傍晚爬山「橫紋肌溶解送加護」 醫:緊急降溫才能救命
一名國中生7月8日傍晚4點和朋友相約爬山,傍晚6點多突然意識混亂、胡言亂語,就醫檢查肛溫已經41.4度,爆發急性腎衰竭、代謝性酸中毒以及橫紋肌溶解症,且肝指數也上升,立即降溫處理,目前國中生雖仍在加護病房,但狀況已好轉。雖然這名國中生已避開最熱的中午時段,選擇在下午4點爬山,但仍因中暑導致併發問題。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一起爬山的同學說患者在4點多就一直反應很累,一直到6點多開始行為怪異、手腳亂揮,就趕快通知父母,而且後來還只認識父母,不認識其他人。朱柏齡特別提到,雖然國中生爬山時是下午4點,但當時氣溫仍有36.3度,再以相對濕度50%和體感溫度42度來算,熱指數其實已經達到41.3度,一般超過40度就有中暑風險,而該國中生的背包也比較重,所以可能因此增加體力負荷。朱柏齡提醒,若遇到戶外型運動或運動型中暑的患者,可將患者泡在10~15度冰水中,每分鐘可降0.2度,若冰桶或帆布做成的水池僅足以容納軀幹,則可在四肢特別是鼠蹊部、腋窩、頸部敷冰毛巾,並透過不斷替換幫忙降溫。若手邊剛好沒有上述工具,也可先向患者噴水,再透過搧風、吹電扇等模擬排汗方法,讓水氣帶走體表溫度,旁人越早介入,患者活命機率就越大。根據衛福部統計,今年今年1月到6月已有956例熱傷害,創下3年來新高。截至今年6月30日,18歲以下族群因熱傷害就診89人次約為近3年就醫人次2.3倍。容易發生熱傷害的環境包括高溫悶熱的戶外,空氣不流通的室內,以及密閉的車廂裡。衛福部提醒,尤其幼兒因為身形小、新陳代謝速度快、體表水分蒸發速度較快,無形之間排汗量較大,再加上受限於語言能力與自理能力的關係,無法適時的攝取水分與休息擦汗;而較大的孩童則是在活動過程中,容易太投入而忽略高溫和身體缺水產生的不適,一旦發現身體或意識怪怪的,就可能出現熱傷害的症狀。除了儘量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2點的時段外出,穿著上以淺色與透氣材質的衣服為主;不論在室內或室外,適時適量的補充水分,避免瞬間大量的補充水分或冰水,且不以含糖飲料取代,保持人體所需的水分,避免脫水等症狀。
自然災害的頭號殺手 極端高溫致死難察覺
根據外國研究統計,在所有自然災害中,極端高溫是頭號殺手,造成的死亡人數比颶風和龍捲風死亡人數的總和更多!好在大多數高溫導致死亡和健康危害的問題是可以避免的,最常見的3種高溫造成的疾病為脫水、熱衰竭和中暑,嚴重度依次遞升。尤其中暑來的突然且容易迅速惡化,輕者器官受損,嚴重恐導致死亡,預防勝於治療才能將傷害降到最低。據《CNN 》報導,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環境流行病學家塔里克本馬尼亞(Tarik Benmarhnia)表示,酷熱最嚴重的問題在於「鬼鬼祟祟」,它不像颱風或其他自然災害引人注意,而是偷偷摸摸的奪走人命。2021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自1980 年以來,高溫致死的人數增加了74%。隨著氣候變遷,預計高溫將變得更加嚴重,熱浪將持續更長時間;另一項研究顯示,極端高溫與至少17種死亡原因有關,大多數與心臟和呼吸問題有關,令外還包括自殺、溺水和他殺。脫水:難以察覺缺水警報人體需要水和液體才能運作,當流失的水分大於攝取的水分時,人就會脫水。輕度或中度脫水可以透過多喝水來穩定健康狀況,但嚴重脫水則需要就醫治療。問題在於,身體無法及早讓你知道「缺水警報」,當人口渴時才喝水就已經遲了,而且老年人通常在脫水之前不易感到口渴。專家表示,當人不得已在炎熱的天氣外出時,出門前務必喝水,以確保提供身體所需。尤其在高溫下工作或運動時,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建議至少每15-20分鐘喝一杯水(8盎司,約227ml),但每小時的飲水量不要超過48盎司(約1360ml),否則會導致「低血鈉症」(俗稱水中毒),引起混亂、噁心、頭痛等症狀。從炙熱戶外進入室內後,民眾仍應保持水分,喝足夠的水分來補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以免慢性脫水增加罹患腎結石、尿路感染等機率。熱衰竭:嚴重恐失去知覺、變成中暑當身體出汗過多而流失大量的水分與鹽分時,就會發生熱衰竭。例如暴露在高溫且高濕的環境下,或者進行跑步或踢足球等激烈體力活動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熱衰竭的症狀包括皮膚濕冷、起雞皮疙瘩、大量出汗、感覺虛弱或疲倦、心跳異常、肌肉痙攣、頭痛或噁心。一旦發現自己或其他人中暑,建議到陰涼處或冷氣房休息一下並補充冷水。如果症狀沒有改善,務必及早就醫,「到那時就沒那麼舒服了」西北大學急診醫學助理教授史考特德雷斯頓(Scott Dresden)表示,急診室治療熱衰竭的方式為浸冰塊浴、濕敷床單和吹大風扇。中暑:損害大腦甚至造成癲癇與死亡根據美國CDC統計,與高溫相關的疾病是美國高中運動員死亡和殘廢的主要原因。德雷斯頓強調,極端高溫造成最嚴重的後果是「中暑」,會造成中樞神經系統散熱調節機制失靈。身體在正常溫度下,會透過流汗、呼吸和上廁所排出水分,但當濕度超過75%時,汗水無法排出就會增加中暑風險,只有當外界溫度低於體內溫度(約為攝氏37度)時,身體才能散發熱量。如果人體的溫度快速攀升,身體的自然冷卻機制「出汗」就會失效,體溫可能會在短短10-15分鐘內飆高至攝氏41度甚至更高,導致殘廢甚至死亡。中暑患者會大量出汗(也可能不出汗)、意志不清、昏倒,甚至發生癲癇。若無及時治療,中暑會迅速損害大腦,導致心臟跳動過快,造成身體停止運作。中暑高風險族群包括兒童、銀髮族、服用β受體阻滯劑和抗憂鬱症藥物。還有脫水、飲酒、穿太多、曬傷,也都會使身體難以調節體溫,進而中暑。要避免中暑,專家建議穿著寬鬆輕便的衣服、防曬、補充大量水分,並且避開在一天中最熱的時候在戶外工作或運動,若要在夏季跑馬拉松或從事其他戶外激烈運動,建議先讓身體適應高溫。當發現有人神智不清、皮膚潮紅、呼吸急促或頭痛,請協助將患者移至陰涼處或有冷氣的地方,並用冷水、冰袋或濕毛巾敷在脖子、頭部、腋下和腹股溝處以降溫,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如何在酷暑下保持健康?除了身體健康,研究顯示,暴露在極端高溫下可能會導致心理健康問題、孕婦健康問題和不良分娩結果。因此即使沒有在戶外工作或運動,在極端高溫下都應小心。維吉尼亞州洛磯山的急診室醫生史蒂芬妮拉羅(Stephanie Lareau)提醒,不僅要注意溫度,還要關注「酷熱指數」(heat index),是一種綜合空氣溫度和相對濕度的熱指標,這對於與極端高溫造成的疾病至關重要。專家呼籲民眾在計劃活動時,盡量讓大家遠離高溫,特別是小孩與老人較不能承受高溫,應確保每個人都有攝取足夠的水分。拉羅表示,不用攝取特別大量的水,重點是在口渴前與口渴時適度補充,就能夠預防高溫造成的疾病。 原文出處:How extreme heat can kill and how you can stay safe
梅雨季明天到 鄭明典吐壞消息:「今年更乾」仍無降雨跡象
全台水情嚴峻,雖然有下雨,但仍未替水庫解渴。而明(1日)開始進入5月,也正式進入梅雨季,不過氣象局長鄭明典坦言,受到副熱帶高壓影響,今年5月可能還是等不到降雨,目前看來還會持續一段「偏乾」的天氣。鄭明典在臉書指出,5月1日不僅是勞動節,也是梅雨季的開始,並PO出一張850百帕的流線和相對溼度的圖,通常4月底5月初,孟加拉灣(大箭頭)水氣會逐漸增多,這段時間通常會有氣旋發展,但是今年有很明顯的反氣旋,相對濕度非常低,發展的進度較以往落後。此外,南海(小箭頭)受副高影響,環境偏乾是正常現象,只是今年又更乾,偶爾沿副高邊緣北上的水氣都偏弱,所以目前看來,台灣仍看不到降雨跡象,預估還會持續一段偏乾的天氣。短時間看不到降雨跡象。(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天氣風險公司也提到,未來一周各大地至都是多雲到晴的天氣,下一波鋒面預估將在5月7日影響台灣,不過看起來水氣仍然不多,主要受影響的區域仍以北部、東半部為主,有出現短暫陣雨機會,中部、南部受影響程度有限。時序進入梅雨季,短時間卻沒有典型顯著梅雨要建立的跡象,今年梅雨開始的時間可能會延到5月下旬以後,詳細的時間點還要多觀察注意。
初春乍暖還寒 周日晚間變天溫驟降「平地清晨恐探8度」
初春時間日夜溫差大,早出晚歸的民眾注意了!中央氣象局表示,今、明(9日、10日)兩天台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為多雲到晴,西半部日夜溫差大,僅東半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雨,今日上午桃園以北地區有零星短暫雨。氣象專家吳德榮提醒,本周日晚間起,會有鋒面挾冷空氣南下,下周二、下周三清晨,可能會出現最低氣溫,部分平地清晨低溫,可能會下探剩下8度左右。氣象專家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中提到,根據最新歐洲模式模擬顯示,今天各地晴朗,白天各地微熱、早晚偏冷,日夜溫差很大,早出晚歸、應注意衣著調適;各地相對濕度偏低、要補充水分;天乾物燥、也要小心火燭。各地區平地氣溫:北部11至27度,中部11至28度,南部10至30度,東部12至30度。而明起至這個周日的白天,各地天氣持續晴朗,白天各地微熱,早晚則是偏涼微冷,日夜溫差很大,早出晚歸、應注意衣著調適;西半部晨間易起霧,應注意相關訊息及交通安全。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本周日的晚間起,會有鋒面抵達,並挾冷空氣南下,屆時北部、東部的天氣會有明顯轉變。而因為鋒面快速通過,下周一北、東將會有雨,氣溫遽降、天氣轉冷,不過下周一的下午後,雨就會漸停並轉乾冷。下周二、三天氣晴朗、清晨將出現最低氣溫,白天氣溫逐日漸升。不過吳德榮提醒,夜間因「強輻射冷卻」加持,部分平地清晨將下探8度左右,早出晚歸者要留意溫度變化。
輻射冷卻影響「日夜溫差大」 5縣市氣溫恐下探10度以下
7日、8日兩日臺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天氣為晴到多雲,僅8日東半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雨;而7日因為受到輻射冷卻影響,早晚天氣較冷,明天日夜溫差大;今馬祖易有低雲或局部霧影響能見度。除此之外,氣象局也針對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金門縣等5縣市發出低溫特報,當地氣溫恐下探10度以下。根據《三立準氣象· 老大洩天機》資料顯示,7日受乾燥、穩定的大氣影響,各地晴朗、無降雨。整夜的「強輻射冷卻」效應,最低氣溫反映在清晨。截至5點13分,各縣市平地最低氣溫前3依序為:新竹(關西鎮)7.9度,苗栗(頭屋鄉)8.3度,新北(雙溪區)8.8度,;其他各地區平地最低氣溫:中部(南投中寮鄉)10.7度,南部(台南後壁區)10.6度,東部(台東鹿野鄉)11.0度。而根據6日20點歐洲模式(ECMWF)模擬顯示,今(7)日白天氣溫升,北舒適、南微熱、晚微冷,日夜溫差很大,早出晚歸、應注意衣著調適;各地相對濕度偏低、多補充水分;天乾物燥、也要小心火燭。各地區平地氣溫:北部9至26度,中部11至28度,南部11至30度,東部11至27度。
低溫特報再度來襲 苗栗氣溫最低下探6度
氣象局表示,6日早晨因受輻射冷卻影響,各地氣溫明顯偏低,易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氣象局甚至點名苗栗,會有6度以下氣溫(橙色燈號)發生的機率,呼籲民眾應注意防範。根據氣象局資料顯示,6日、7日兩天因受輻射冷卻影響,早晚天氣較冷,西半部日夜溫差大;臺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為晴到多雲。明日馬祖易有低雲或局部霧影響能見度。而氣象局也發布低溫特報,6日上午,苗栗縣有6度以下氣溫(橙色燈號,非常寒冷)發生的機率。而在新北市、基隆市、臺北市、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金門縣有10度以下氣溫(黃色燈號,寒冷)發生的機率。而根據《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報導指出,根據最新歐洲模式(ECMWF)模擬顯示,未來一週(6至12日)天氣持續晴朗穩定,大氣逐日回暖;白天陽光加熱升溫,夜間有「輻射冷卻」降溫,日夜溫差很大,早出晚歸、應注意衣著調適;相對濕度偏低、多補充水分,天乾物燥、小心火燭。最新模擬顯示,今(6)日白天北舒適、南微熱,晚微冷;各地區平地氣溫:北部7至25度,中部9至27度,南部9至30度,東部9至28度。明(7日)晨仍有少部分縣市平地最低氣溫在10度左右;明日白天起至下週(12)日白天,氣溫逐日漸升,各地白天舒適微熱、早晚偏涼微冷,日夜溫差都很大。
連續降雨影響花穗授粉現「石頭葡萄」 受災面積共164公頃
今年3月下旬因連續下雨及低溫,巨峰葡萄花穗授粉受精不良,出現高比例的「石頭葡萄」,造成6至8月夏果無法採收或果品不佳,農民叫苦連天。台中市農業局表示,經會勘後初步統計,台中市葡萄受災面積共164公頃,平均損害程度37%,以爭取列入天然災害救助。台中市葡萄種植面積約451公頃,主要集中在新社、后里及外埔區。新社農友指出,今年因氣候異常,影響葡萄生長,種植的葡萄雖然結實纍纍,但卻遲遲無法長大,有人乾脆整串全部剪掉,只能等候冬果再來採收,損失相當慘重。台中市農業局指出,新社區巨峰葡萄主要於1月中、下旬進行催芽作業,約3月下旬開花,因3月下旬連續降雨,以及溫度低於16℃且相對濕度80-100%,不利巨峰葡萄的花冠脱落及花藥開裂,導致花穗授粉受精不良,而出現較高比例的單偽結果,又稱「無籽葡萄」、「石頭葡萄」。葡萄農古東喜表示,葡萄一年採收兩季,一般分為6至8月的夏果,以及10至12月的冬果,這次受災的是夏果,由於無籽葡萄不會長大,賣相不佳,也賣不到好價錢,只能等候冬果再來採收,損失相當慘重。農業局表示,4月底已邀農委會會勘,經初步統計,台中市葡萄受災面積共164公頃,平均損害程度37%,目前正提報農委會核定,以爭取列入天然災害救助,若核准通過,每公頃將可補助9萬元。
合歡山下雪了! 冰霰飛舞「台14甲線只出不進」
合歡山今(7)晚間7點左右突降冰霰夾雪,造成台14甲線18K至41.5K(翠峰至大禹嶺)路段路面結冰,公路總局養護單位為顧及用路人行車安全,已於晚間8點起實施預警性封閉管制,所有車輛只出不進。根據中央氣象局監測資料,合歡山頂氣溫在晚間8點為1.1度,相對濕度達100%,出現降霰夾雪情形;公路總局指出,視實際天候狀況,不排除擴大管制範圍至台8線,並將於8日清晨視天候及道路狀況再決定開放通行,或限加掛雪鏈車輛通行。
「梅雨滯留鋒」北移! 中南部明起5天防「大量降雨」
今(25日)鋒面逐漸北移,台灣西半部地區及金門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及澎湖、馬祖為多雲,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南部地區及午後各地山區仍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氣象專家吳德榮提醒,明(26日)至下周三(30日)迎風面中南部有不定時的降雨,且有「劇烈天氣」及「大量降雨」發生的條件。中央氣象局預報,今(25日)鋒面逐漸北移,天氣仍不穩定,西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東半部地區午後也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南部地區以及午後各地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留意短延時強降雨、雷擊及強陣風等劇烈天氣,連日降雨,山區也請留意坍方、落石;溫度方面感受較舒適,各地高溫約30、31度,低溫約24至26度。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 老大洩天機」專欄中指出,最新歐洲模式模擬顯示,明(26日)至下周三(30日)「梅雨滯留鋒」北移,但「太平洋高壓」偏弱,台灣處在「西南季風」環境,暖濕且不穩定的空氣,源源不絕,迎風面中南部有不定時的降雨,且有「劇烈天氣」及「大量降雨」發生的條件,仍應注意防汛;背風面的北部、東半部則炎熱高溫,午後亦有局部陣雨或雷雨的機率。最新(24日20時)歐洲(ECMWF)模式,模擬26日20時850百帕相對濕度及風場圖顯示,台灣處在「西南季風」環境,暖濕且不穩定的空氣,源源不絕(左)。模擬1日20時500百帕等高度圖顯示,「太平洋高壓」緩慢增強,台灣進入「夏季型」的天氣(右)。(圖/翻攝自「三立準氣象· 老大洩天機」專欄)最新歐洲模式模擬顯示,下周四至周日(7月1至4日)「太平洋高壓」緩慢增強,結束中南部多雨的型態,台灣進入「夏季型」的天氣。美國模式(GFS)模擬亦類似,只是時間稍微落後而已。由於是模式末期的模擬,因學理限制而存在「不確定性」,需持續觀察。
新北3縣市大雨特報!周日起連4天「華南至台灣水氣很多」 下周四鋒面通過
今(22日)台灣東半部地區及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及馬祖為多雲到晴,午後中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東半部地區並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氣象專家吳德榮提醒,由於「舒力基」近中心平均風力仍有14級(45公尺/秒),激起的長浪不容小覷(蘭嶼、台東已有5至6米浪高)。中央氣象局表示,今(22日)東風帶來水氣,迎風面東半部及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雨,西半部地區大多還是晴到多雲,中南部山區有局部午後短暫雷陣雨;溫度和昨日相差不多,東半部高溫28度左右,西半部高溫31、32度,感受較暖熱,各地早晚低溫20至24度。偏東風影響中央氣象局今(22日)凌晨3時55分針對基隆市、新北市以及宜蘭縣發布大雨特報,提醒民眾基隆北海岸及新北市、宜蘭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請注意。(圖/中央氣象局)氣象專家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 老大洩天機」專欄中指出,中央氣象局(22日2時)「路徑潛勢預測圖」顯示,中颱「舒力基」在呂宋島東北東方海面,今(22日)距台灣最近,將轉向東北,明(23日)受「西風帶」導引轉向偏東北東,逐漸加快,對台無影響。4時觀測資料顯示,中颱「舒力基」持續呈現「大眼颱」特徵,減弱的速度緩慢,也符合理論。由於「舒力基」近中心平均風力仍有14級(45公尺/秒),激起的長浪不容小覷(蘭嶼、台東已有5至6米浪高),今、明兩天沿岸活動,應注意安全。22日4時真實色雲圖顯示,中颱「舒力基」持續呈現「大眼颱」特徵(左)。最新(21日20時)歐洲(ECMWF)模式,模擬下週(25)日20時700百帕相對濕度圖顯示,華南至台灣水氣很多(右)。(圖/翻攝自「三立準氣象· 老大洩天機」專欄)吳德榮分析,最新模式模擬顯示,周六(24日)西半部多雲時晴,東半部及中南部山區午後仍有局部短暫雨。下周日(25日)至周三(28日),華南至台灣水氣很多,大氣不穩定,易有「小尺度對流」(範圍小、壽命短)在其中消長;下周四、五(29、30日)鋒面通過、伴隨降雨。由於降雨已有對流性,會如何分布?又能帶來多少雨量?實已超過模式模擬的極限,需持續觀察。這波水氣似乎是進入「梅雨季」(5、6月)的前奏,但才一開始有跡象,就把「期望值」訂到「紓解旱象」這麼高的標準,這也太「一廂情願」了。
「舒力基」3天增強至強颱! 全台連6天穩定乾燥
今(16日)台灣北部、東半部地區、金門、馬祖及中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及澎湖為多雲到晴。氣象專家吳德榮表示,「舒力基」不但無侵台機率,反而給台灣帶來5、6天〔下周日(18日)至周四(22日)〕穩定乾燥(相對濕度較低)的大氣。中央氣象局指出,今(16日)台灣附近吹微弱的東北風,北部、東半部地區不定時會有局部降雨出現,中南部維持晴朗穩定的天氣,只有山區在午後有零星陣雨;溫度方面,各地夜晚清晨低溫約19至23度,白天高溫在北部及宜花約24至26度,中南部及台東約28至31度,中南部日夜溫差稍大。中央氣象局表示,位於菲律賓東南東方遠海的第2號颱風「舒力基」,清晨2時中心位於鵝鑾鼻東南方2150公里的海面上,朝西北西前進,來到菲律賓東方海面預估將逐漸北轉,隨後朝東北方向前進,對台灣沒有直接影響。氣象專家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 老大洩天機」專欄中指出,中央氣象局(16日2時)「路徑潛勢預測圖」顯示,「舒力基」前3天先受太平洋高壓西南側的東南東風導引,向西北西朝菲律賓接近,第4、5天進入鞍形場轉北緩慢前進。由於「舒力基」通過高海洋熱含量(OHC)海域,3天後將增強至「強烈颱風」(≧51米/秒)。中央氣象局(16日2時)「路徑潛勢預測圖」(左)顯示,「舒力基」前3天先受太平洋高壓西南側的偏東南東風導引,向西北西朝菲律賓接近,第4、5天進入鞍形場轉北緩慢前進。由於「舒力基」通過高海洋熱含量( OHC)海域(右),3天後將增強至「強烈颱風」(≧51米/秒)。(圖/中央氣象局網站、CWB& RAMMB)最新(15日20時)歐洲(ECMWF)模式模擬顯示,第6天起逐漸受到「西風帶」的導引,向東北東大迴轉,遠離台灣。「舒力基」不但無侵台機率,反而給台灣帶來5、6天〔下周日(18日)至周四(22日)〕穩定乾燥(相對濕度較低)的大氣,雖然偶爾有一些中高雲通過台灣上空。吳德榮分析,最新歐洲模式模擬顯示,明(17日)白天起大陸高壓逐漸南移,北台灣先好轉,花東仍有局部雨。下周日、一(18、19日)台灣附近轉乾、大氣穩定,中高空雖有層狀雲,各地仍為多雲時晴;北、東舒適微熱、中南部白天熱,各地早晚皆偏涼。下周二至周四(20至22日)、各地晴朗乾燥,白天熱、早晚略偏涼。天乾物燥,要多補充水分;山區活動注意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