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患者
」 確診 新冠肺炎 猴痘 清冠一號 Paxlovid小薰完美詮釋護理師縮影 葛蕾助胡宇威走出混沌重拾信心
大愛劇《打怪任務》上週播出的第五集主題是「怪物」,一開場黃瀞怡(小薰)面對失智的阿媽確診患者,得配合演出、安撫阿媽的心,儘管她才剛束手無策目送一位確診患者離世,心情已盪到谷底,還是硬撐著,直到走出病房獨處的瞬間,情緒才開始崩解,脫下防護衣時已分不清是汗水還是淚水,這是疫情當時護理師的縮影。李杏在劇中遇到一對確診的父子,兒子不擅於照顧父親與言詞表達,面對兒子的輕率與言語挑釁,他說:「我是護理師,不是你請的看護。」滿懷的委屈與挫折只能一言以蔽之,還好在無數的臨床訓練與經驗累積沉穩、對護理的初衷與承諾,培養出他專業的自信與從容,足以應對各種不同的狀況。李杏在劇中遇到患者的輕率與言語挑釁。(圖/大愛電視)林子熙的患者是一個吸毒犯,輕挑的口吻、無所不用其極的想逃出隔離病房,她冷靜、不被輕易挑動情緒的回應。還有一家三口確診,媽媽插管、爸爸在臺中檢疫所,女兒還不滿五歲,是確診重症。胡宇威(右)在劇中因為葛蕾(左)的一席話走出混沌、不再懷疑自己,對感染管制重拾信心。(圖/大愛電視)胡宇威飾演的兒科醫師在疫情來襲時,站在感染管制的角度上,究竟是要堅持理性的醫病,還是接受感性的醫心,不斷在兩者之間來回游移。飾演院長的温昇豪給胡宇威上了一堂寫實的「醫學素養課」,葛蕾的一席話也讓胡宇威走出混沌、不再懷疑自己,對感染管制重拾信心,懂得醫病更能醫心。《打怪任務》沒有退路,在後疫情時代帶觀眾回到戰疫時最暖心的戰場,看見前線醫護戰士是如何成為全民後盾,再從護理師處理各種挑戰製造反轉,同時也向觀眾拋出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如何面對人事物的心態才是最大的怪物。
梁正群拚命跟死神搶病人 常被誤認「真醫師」笑稱專業戶
《打怪任務》是大愛劇轉型後第一部全新風格的醫療紀實劇。温昇豪、胡宇威跟梁正群在劇中分別飾演院長及醫生,三個人當中只有梁正群有拍過大愛劇,而且剛好也是出演醫生的角色,他笑說自己是「醫生專業戶」,「可能就是我一戴上眼鏡就是有一種看起來很認真讀書、苦熬了很多很多年。」梁正群的醫生扮相是經過民眾認證的,因為在北慈醫院拍戲,一切以不打擾民眾為主,但就只有梁正群常被誤認為「真醫師」,許多醫院的民眾都很喜歡找他詢問事情。梁正群在劇中飾演內科加護病房的主任蘇文麟醫師,看盡各種不同的生離死別,拚盡全力要跟死神搶病人,他透露第一天在北慈的急診室外拍戲時,一幕幕往事湧上心頭,因為他的爺爺奶奶都是在北慈往生,拍戲的環境留給梁正群很多記憶,而且拍戲地點就是當初爺爺奶奶急救時的等候區,當下的內在情緒,加上扮演蘇醫師要承受的外在壓力,讓他回想起來覺得:「整個過程對我來說是一種釋放,也是一種無形的助力,更能感同身受、更能體會到蘇醫師面對痛苦與內心的掙扎,很快就能進入蘇醫師的角色。」梁正群在《打怪任務》飾演內科加護病房的主任蘇文麟醫師。(圖/大愛)蘇文麟醫師在醫治確診病患的過程中,因為病患家屬選擇不浪費醫療資源,讓給更需要的人,蘇醫師為此痛哭一場。梁正群在詮釋蘇醫師的橋段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戲就是蘇醫師滿懷悔恨在家中崩潰,因為不管他怎麼努力,還是有人沒有辦法搶救回來。梁正群希望透過戲劇、重新複習收看,體會醫護人員的辛勞,「這段歷史重新回顧起來真是臺灣大家集體的特殊記憶。」梁正群拍戲前也在網路上收集很多蘇文麟醫師的資料,讓他相當震撼的是跟蘇文麟醫師本人相見時,他表示蘇醫師趁還沒用餐的吃飯時間趕來見面,「很明顯的看到他臉上滿滿的防護衣勒痕、流汗,可以感覺他非常非常的疲累。」最令梁正群感動的是蘇文麟醫師在分享疫情期間沉重壓力時,「他都帶一種微笑,就好像有一種雲淡風輕。」梁正群認為這是內心需要非常強大的力量才能撐過來的,「而且還一直保持優雅的姿態,真的很佩服他。」劇情講述2021年新冠肺炎全國疫情警戒進入第三級,台北慈濟醫院收治全臺最多確診病患,醫護人員在有限人力下,身心承受到極大壓力,如何面對九百多位確診患者的真實故事。《打怪任務》將於1月20日晚上八點在大愛電視台首播。
胡宇威自豪「會逗小孩」 演小兒科醫生裝可愛:會痛痛哦
胡宇威在大愛劇《打怪任務》中飾演小兒科醫師吳智凱,他自豪「我本來就還滿會逗小孩」,他更在演出前就先研究要如何跟小朋友互動的小訣竅,發現要講很多「疊字」,但自己本身是「不喜歡裝可愛」,演戲時卻要說很多「開開、咬咬、會痛痛哦」還好克服了這個關卡,因為接了角色就要全力以赴。劇中他是一個非常喜歡小孩、對病人有極大的責任感跟耐心,被院長評價為醫院棟梁人材,也是大家眼中很適合當主管的人但他自己卻不想,內心一直在究竟要當好醫師還是好主管的天秤兩端拉扯。胡宇威碰到真的角色本人「吳醫師」時就開始觀察他講話的手勢跟走路姿態的細節,在診間也會有一些「撇步」像是糖果、貼紙、甚至是折氣球,不過遇到疫情時,給任何東西都要消毒、貼紙要小朋友自取、不能提供吃的,很多細節都要注意,一個動作不對就要重拍。胡宇威受訪時自豪說自己「滿會逗小孩」。(圖/大愛提供)而胡宇威跟真實的吳醫生兩個人都是高材生、愛跑步,最讓胡宇威認同的就是兩個人的眼神都沒有殺傷力,相當和善,胡宇威說就算幾乎都戴口罩演戲「只用眼神演出也要認真帶微笑」,看了播出的畫面之後,胡宇威說自己都被自己說服了「我的兒子或者我的女兒,以後都可以給他們,我覺得我還滿不錯的」,感謝有機會可以演出吳智凱醫師這個角色。胡宇威也分享,他認為不論演出好的角色或反派角色,都希望是有故事性的,在大家都經歷過新冠肺炎後,更適合把當初大家防疫抗疫期間的感受用戲劇方式呈現出來。大愛劇《打怪任務》1月20日起,每週六晚間八點在大愛電視頻道及大愛劇場Youtube播出。該劇是一部醫療紀實劇,描述2021年初臺灣和國際疫情相比猶如平行世界,隨後本土疫情爆發進入三級警戒,台北慈濟醫院收治全臺最多確診患者,九百多位病患當中,有醫生面臨跟死神搶人的內心掙扎,還有年輕護理師銜天命在家人與病人之間承受極大雙重壓力等,一樁樁醫護團隊齊心對抗病毒這隻「怪獸」的真實故事。
温昇豪《打怪任務》重回疫情三級警戒 演出醫院院長攜手本人暢談
温昇豪在《打怪任務》中特別演出臺北慈濟醫院長趙有誠,日前他與院長本人在大愛電視台接受影評人膝關節訪問時表示,他一直認為演員是公共財,温昇豪說如果救人是醫生的天職「演員的天職應該傳達一個社會的價值」,在演出《打怪任務》時,温昇豪秉則持相同的精神態度,要把院長的精神跟當時第一線醫護人員面臨最嚴峻時刻的心情,忠實的呈現出來。趙有誠(左)與劇中飾演他自己的温昇豪接受影評人膝關節專訪。(圖/大愛提供)唸書時攻讀傳播的温昇豪第一志願其實是走「政治跟公共領域」,他認為演員是公共財,而自己過去跟著市場脈動拍了很多偶像劇,近年來臺灣戲劇在轉型,開始拍很多職人劇、關注公共議題,讓觀眾能有些想法「以前大家覺得看戲只是娛樂,現在希望寓教於樂」在劇中可以得到一些資訊。該劇描述新冠肺炎疫情三級警戒時,臺北慈濟醫院收全臺最多確診患者達九百多人的真實故事,趙有誠說醫護人員搶救生命是天職,感覺像是「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温昇豪立刻說:「這句話是非常軍人的用語。」原來是他在拍戲前就有先做功課,發現趙院長是軍醫出身,個性特質兼具溫柔與剛強,他的演出就必須要在威嚴跟溫柔之間做轉換。趙有誠也分享,在疫情當下的心情就是要凝聚大家共識,希望在最快的時間集結最多的力量搶救數多的人,「感覺很像森林失火,但我們像小鳥只能把翅膀沾濕,盡量帶一點滅火的水過去」,不曉得燎原的大火到底什麼時候可以撲滅,但醫護人員可以盡自己最大的本分。此外,大愛為《打怪任務》打造前導節目「戲說真人生」,找來膝關節主持,膝關節說大愛電視開臺前,他就曾經利用大一的暑假當工讀生,讀了傳播系、當了記者、成為影評人,如今再回到大愛電視主持節目,他笑稱自己是大愛電視「骨灰級的員工」。大愛劇《打怪任務》1月20日起將於每週六晚間8點,在大愛電視頻道、大愛劇場 YouTube播出。
清冠一號配派拉維是「毋湯」! 台大急診醫曝後果:真的出事了
台灣新冠疫情近日出現反撲情況,預估端午節前後達到疫情高峰,7月中旬才會緩降。對此,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指出,最近有確診患者同時服用「清冠一號」與抗病毒藥物「派拉維」,竟出現嚴重腹瀉症狀,甚至因此引發急性腎衰竭,讓他無奈直呼「真的出事了!」李建璋今(16日)在臉書發文表示,近2周是疫情高峰,家中長輩、親戚等大小孩全都確診,第一線醫護也是遍地烽火,而抗病毒藥物「派拉維」(Paxlovid)對於高風險的長者而言十分有效,「一定要早期服用,除了會顯著改善症狀,也可以避免重症。」李建璋透露,「派拉維」有很多交互作用,不能與清冠一號同時服用,不過最近臨床發現幾例個案,在服用「派拉維」後出現劇烈腹瀉、電解質紊亂,甚至急性腎衰竭等症狀,經明查暗訪才得知,原來病患同時服用了清冠一號,「清冠一號原本就會腹瀉,再加上派拉維(Paxlovid)會加重腹瀉效果,老人不耐拉,幾回之後就會急性腎衰竭。」李建璋提醒,急性腎衰竭不一定完全可逆,嚴重可能造成永久傷害,呼籲民眾切勿將2種藥物混合服用,「清冠加派拉維,不是大力湯是『毋湯』!」
護理師殺害「20名新冠確診者」 崩潰曝原因:不想再看他們受苦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奪走全球超過660萬人生命。而一名本該拯救性命的荷蘭護理師,卻坦承在疫情高峰期間至少殺害20位確診患者,理由是「不想再看到他們受苦」。據《每日郵報》報導,30歲胸腔科護理師西奧多五世(Theodoor V)上月在一間精神科診所接受治療時,坦承自己在威廉明娜醫院(Wilhelmina Hospital)殺害20名新冠患者,由於事涉重大,診所經過內部討論後,決定打破保密義務通報此事。檢察官指出,西奧多涉嫌於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期間,私自「對他認為處於絕症和痛苦的病人進行『療程』」,目前正與專家調閱醫療紀錄,確認死者人數是否與西奧多的陳述相符。威廉明娜醫院則在4月20日的聲明中,證實西奧多已被停職,院方會積極配合調查。一名該醫院的職員代表透露,這消息像炸彈一樣引爆每個人情緒,「除了震驚,你可以看到他們流露出許多感受」,但與此同時,也能感覺到護理師們表現出「必須繼續走下去」的心情。另有律師引述受害家屬說法,指實際受害人數達到24人;西奧多目前被判在監獄拘留30天,並視情況延長。
重視細菌感染 嚴重恐致器官衰竭
一名60歲張小姐,平時茹素且生活規律,也很少感冒,但今年一月中,身體突然出現喉嚨多痰且吞嚥有異物感的現象,原本以為是小感冒,但至診所就醫後卻未見改善,甚至還開始出現高燒等症狀,抽血檢驗後發現女子白血球等各項數值異常,因此轉至臺中醫院急診室,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張小姐多處器官都遭細菌感染,導致咽喉、頸部、胸腔各處都有膿瘍,在緊急處置後,張小姐住院近一個月,讓她驚呼細菌感染使她從鬼門關前繞了一圈。以為感冒症狀 差點要了小命平時擔任義工的張小姐,生活作息正常且茹素多年,一直以來都非常健康。談到這次遭細菌感染的經歷,她相當意外會如此嚴重。張小姐表示在開刀前幾天,就跟一般的感冒很像,且因當時新冠症狀大流行,她還被當作確診患者,幸好診所見她症狀多日未好轉,謹慎起見為張小姐抽血檢查,才發現她恐有細菌感染的危險,建議她盡速至醫院急診。臺中醫院副院長兼胸腔外科醫師的葉周明表示,張小姐是因為咽喉黏膜穿孔,導致細菌從穿孔進入頸部、縱隔腔、右側肋膜腔等部位,並引起發炎膿瘍。患者的感染非常嚴重,除使用抗生素治療外,更緊急施行膿瘍清除手術,才讓患者重拾健康。葉周明副院長表示,細菌感染最常見的就是異物刺穿食道,例如魚刺或骨頭導致破損穿孔,不過也可能因為牙齒疾患、扁桃腺感染等原因使黏膜破損。重視細菌感染 及早就醫治療談到當時治療的經過,張小姐說完全意想不到小小的喉嚨痛會導致如此嚴重的後果。自從住院開刀後,幾乎人都在昏沉中度過,住院近一個月後才好轉,而且人還瘦了一大圈。由於這次感染元氣大傷,目前她仍持續調養身體中,也希望藉由這次的案例,提醒民眾留意細菌感染的問題與危險。葉周明副院長也呼籲,細菌感染是非常致命的疾病,以張小姐為例,若當時再晚一點入院,恐引發全身性的敗血症而導致器官衰竭。他也特別在此提醒民眾,若發燒多日或吞嚥異常,建議至醫院檢查診斷,不要輕忽症狀。
胡宇威《打怪任務》挑戰演醫生 小薰、魏蔓扛護理師角色
胡宇威、小薰跟魏蔓首次接拍大愛新戲《打怪任務》,胡宇威透露,戲劇生涯中最抗拒的兩種角色就是醫師跟律師,因為太多專業名詞,這次接拍《打怪任務》首次挑戰飾演小兒科醫師,專業名詞少不了,不過很多都是英文,對在美國成長的他來說信手拈來,讓他動心的是醫生使命必達的個性跟他自己很像。在劇中醫生用心跟患者家屬溝通,全力搶救拼盡全力,特別是劇中經常要全身包得密不透風,只露出眼睛,用眼神傳遞內心戲,是這次最大的挑戰。小薰跟魏蔓在戲裡飾演的是新冠肺炎專責病房的護理師同時兼具媽媽的角色,照顧病人就得跟孩子暫時分離,編織出媽媽去「打怪」的童話故事,是劇本發想的初衷。小薰雖然是學護理,不過已經不記得,隨著劇組安排認真的上醫護專業課,也跟北慈的護理師見面,發現兩人在講話的速度跟語調上都不同,受訪時小薰一反平常高音頻快人快語的個性,特別用劇中護理師講話很慢、聲線壓低的模樣,相當沉穩。小薰自己染疫過,加上母親是肺炎去世,很能掌握重症患者及家屬的心態,倒是穿上層層的防護衣呼吸都很困難,戴上防護面罩打針抽血都不容易,更特別的是跟患者之間如親友般細腻的互動,都是抗疫期間不為人知的一面。胡宇威、小薰、魏蔓主演大愛新戲《打怪任務》日前開鏡。(圖/大愛提供)《打怪任務》15日開鏡,第一天主要是魏蔓的戲,劇中魏蔓有兩個小孩,一下戲全都黏著魏蔓又摟又抱,就像親生的一樣。魏蔓不是第一次演醫護人員,卻是第一次見到要飾演的角色本人,特別到醫院跟著一起巡房,聊聊疫情當時的心情,魏蔓相當感性,在跟角色本人相處過程中,了解她要詮釋的是一個天生樂觀,喜歡照顧人的護理師,突然覺得護理師是「人間天使」,無私付出且滿心歡喜,為患者提供可能連家人都做不到的事,聊天全程都忍住感動不落淚,因為飾演的角色本人是不哭的。大愛醫療職人劇《打怪任務》描述的是2021年初台灣和國際疫情相比猶如平行世界,隨後本土疫情爆發進入三級警戒,台北慈濟醫院在趙有誠院長的帶領下,收治全台最多確診患者,九百多位病患當中,一個個媒體新聞沒有報導的恐懼、悲傷的人性面,有醫生面臨跟死神搶人的內心掙扎,還有年輕護理師銜天命在家人與病人之間承受極大的雙重壓力等,一樁樁醫護團隊齊心對抗病毒這隻「怪獸」的真實故事。
新冠疫情何時停止? WHO預計27日開會討論是否降低警戒
自從2020年年初發現新冠肺炎的存在之後,新冠肺炎一直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國際公衛緊急事件(PHEIC)」。而目前有消息指出,WHO計畫在27日開會討論,決定是否要將新冠肺炎移出「「國際公衛緊急事件」。根據《cbc》報導指出,WHO即將於27日召開第14次會議,屆時突發事件委員會(IHR Emergency Committee)將會重新審查新冠肺炎是否還要為列於「「國際公衛緊急事件」狀態中,目前預定在30日會有最終結果出爐。WHO秘書長譚德塞先前曾表示,自2022年12月開始,全球因為感染新冠肺炎而死亡的人數不斷攀升,單是過去8周內,全球死亡人數就突破17萬人。譚德塞表示,就目前而言,許多國家確診患者不斷死亡的情況,是令人感到十分憂心的。但他也強調,不會在委員會有決議之前搶先表態。而另外有媒體報導指出,WHO突發事件委員會有意將新冠肺炎移出PHEIC狀態,主要是因為在過去3年內,新冠肺炎的疫苗、治療藥物、醫療方式均有突破性的成長,而疫苗的普及雖然沒有達到預期,但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至少有接種過一劑疫苗,這些情形都有望降低新冠肺炎的警示等級。
2大名校團隊合作解析 證實清冠一號有效治療「長新冠」
台灣師範大學與台灣大學組成跨領域研究團隊,以生物資訊學、藥理學與藥效學分析「清冠一號」藥理機制,確定採用的古老中藥方劑,可有效對抗新冠病毒活性,並緩解「長新冠」症狀。論文已刊登於知名期刊《國際分子科學雜誌》。「清冠一號」的主要是根據500年前,由明代官員張時徹編著的醫學著作《攝生眾妙方》,其中提到可用於治療風寒濕邪或流感的處方,加以設計改良所研發。這帖藥方自2020年4月上市以來,經大批民眾使用,發現能有效治療確診症狀。為了解「清冠一號」藥理機制,台師大生命科學專業學院副教授沈林琥與研究團隊,解析其化學物成分、配方藥物與基因組作用,發現當中的中草藥複方方劑含有複雜化學成分,具有多途徑、多靶點整合調節作用的藥理特性,因而能緩解與治療「長新冠」。沈林琥表示,由於不同病患的個體差異,對藥物相互作用也不一樣,導致科學界對「清冠一號」在人體反應的了解不足,因此構成治療障礙。不過,藥物基因組學分析能克服這一項困境,即針對基因或蛋白質與「清冠一號」內含的化學物質和患者相關疾病,提供相互作用的詳細和個別化資訊。沈林琥指出,這次研究有助於理解基因與化學物質的交互作用,從而改善藥物的個體化治療,並確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可以從長遠角度為確診患者的個人化治療提供見解。甚至還可以了解「長新冠」患者各種症狀作用,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案。
夢家中留錢財會有災禍 她竟丟48萬現金
還好有找回來!近日大陸一位憂鬱症女子,作夢夢到家中如果留錢財,會帶來災禍,所以她把11萬現金(約新台幣48.3萬)丟掉,老公知道後馬上報警,所幸警方幫她把錢全數找回。據陸媒《西部決策》報導,近日遼寧一位張先生報警稱,老婆出門後人就消失了,警方尋獲他的妻子後,張男才知道,她把家中的11萬現金(約新台幣48.3萬)丟了,因為昨晚夢到家中留財會帶來災禍,所幸警方最後在舊衣回收箱把錢找了回來。據了解,張男的老婆患有憂鬱症。此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別和錢過不去姐姐」、「這個病情有點嚴重」、「不是憂鬱症了,已經是精神分裂了」、「真要感謝警察」、「把錢藏好」、「陪妻子先把病情穩住,憂鬱症後期是有點不可理喻的先看病」、「確診患者康復後很多得憂鬱症!而專家當他們完全康復」。對於憂鬱症治療,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指出,藥物治療可服用百憂解(Prozac)、千憂解(Cymbalta)、立普能(Lexapo)等藥物,或是進行心理治療,而運動可以讓心情放鬆,對憂鬱病人效果很好,若使用藥物治療,須持續半年到1年的時間,若多次發作或病情嚴重,則需要更長時間的治療。看影片請點我。
「長新冠」到底會持續多長? 蘇格蘭研究:62%患者染疫18個月後仍有症狀
許多人都知道,新冠肺炎麻煩的地方並不是容易感染,而是即便康復,仍有機率得到未解的後遺症,這些被統稱為「常新冠」的後遺症,深深地影響著每個患者。目前也有科學家追蹤研究發現,有62%的患者在染疫18個月後,自己仍然受到長新冠的後遺症所苦。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蘇格蘭一項新冠肺炎後遺症的研究調查,研究人員針對3萬3281位確診病患、6萬2957位健康的民眾展開調查。其中發現「長新冠」常見的後遺症多達24種,其中包含了嗅覺異常、味覺異常、呼吸困難、機送痠痛、心悸、胸痛,以及腦霧。而且研究人員發現,當時確診症狀越嚴重的患者,其後遺症也會跟著嚴重。這項調查主要是透過長期且連續性的問卷方式來調查,而這些有症狀的確診患者中,有42%的患者在「最近一次」的調查中表示自己只是部分康復。甚至在調查持續12個月後,有11%認為尚未康復、51%認為部分康復,只有39%的人是完全恢復。而在調查持續到18個月後,研究人員發現,先前的調查數據「毫無變化」,這也顯示有62%的患者在確診1年半之後,仍然飽受長新冠之苦。目前這項研究已經刊登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負責領導這項研究的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公共衛生學教授佩爾(Jill Pell)表示,這項研究了長新冠對於人們的影響,「除了健康之外,還有更多不同的影響,像是生活質量、就業、教育與自我照顧能力都有影響」。
班上有確診者「小孩連篩3天都陰」媽掛保證 醫一篩「臉上三條線」
國內確診數近期又攀升,但大家的警戒度似乎比之前低。一名小兒科醫師黎博彥說,有一位媽媽帶小孩來看診,說小孩在班上接觸確診同學都還是快篩一條,連篩3天都是陰性,但他一篩完臉上瞬間三條線。黎博彥近日在臉書發文說,現在不管是上學還是上班,很多地方都會要求要快篩陰才能參加,「包括傻傻的我,快篩陰性才能就診,圖的是心安,圖的是希望確診患者不要便宜行事而影響到他人。」但現在快篩陰或陽,好像變得沒意義。醫師幫小孩一篩,結果兩條線。(圖/翻攝黎博彥診所臉書)黎博彥表示,有位媽媽早晚都有幫小孩快篩,還連續篩了3天,就算小孩班上有確診同學,他還是沒事,「媽媽拍胸口保證絕對沒有便宜行事,篩的有夠深,篩的有夠實在。」黎博彥幫小孩一篩後,馬上出現兩條,「不是我懷疑妳,因為連我都懷疑我自己到底在哪個空間。」黎博彥在標記中寫道,他看了臉上都三條線,「讓專業的來就是不一樣,但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此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現在看到棉花棒都自動『張鼻』了」、「小孩用口水的會不會好一點」、「黎醫師找病毒的著床點很準,要加開病毒婦產科」、「其實有些時候真的是有症狀久了病毒量夠才篩得到」,也有網友問說那位媽媽是哪個環節出錯,黎博彥回覆說「應該是戳的位置不對,沒有照影片戳」。
馬偕動員17名醫護「為確診患者換肝」 全套防護衣「拚搏8小時」順利完成
因酒精性肝硬化而等待換肝的64歲潘姓男子,過去2年多來曾經3次與肝移植手術失之交臂,今年5月底接到有肝移植的機會說什麼都不願放棄,無奈於手術當天獲知COVID-19確診,一度以為又是空歡喜一場,所幸經淡水馬偕紀念醫院肝臟移植團隊評估,病人已接種三劑疫苗且症狀輕微,決定全力以赴,終讓病人重獲彩色人生,順利出院返家。收治個案的淡水馬偕紀念醫院肝臟醫學中心主任林俊昌表示,病人多年來深受酒精性肝硬化及併發症之苦,4年前評估肝功能已達肝硬化最嚴重的C級,唯一積極性治療的方式只有接受肝臟移植,但在等待換肝的過程中好事多磨,今年3月還曾一度病危,所幸經團隊及時搶救,才能度過難關。5月下旬正逢COVID-19疫情最嚴峻的時候,淡水馬偕紀念醫院肝臟醫學中心接獲善心人士捐贈肝臟,符合受贈條件的潘姓男子,接到電話通知後喜出望外,不過就在手術當天的PCR報告呈現陽性,差點以為又要再度失去肝臟移植的機會。林俊昌醫師表示,國人肝臟移植平均等待時間約687天,若這次又再錯過,真的不知道要等到何時,由於病人已接種3劑疫苗,Ct值超過30,當時也只有輕微咳嗽並無其他不適且態度積極,經與病人及家屬再次討論後,決定在顧及捐贈器官的移植時效性與團隊防疫的多重考量下,仍為病人如期在淡水馬偕樓獨立手術區域執行肝臟移植手術。這次手術共動員團隊17人,全員穿著全套防護衣與遵守所有防疫規範,歷時8小時順利完成,病人轉至負壓隔離加護病房給予抗排斥藥物,治療期間並會同感染科醫師搭配抗病毒藥物治療,手術後第7天恢復良好且符合自主管理期滿,後續轉至一般單人病房,肝功能及其他抽血數值均正常,腹水及黃疸也消失,並在一般病房住院一周後出院返家。林俊昌醫師表示,手術順利是集所有團隊成員的力量,肝臟移植團隊過去有非常多的合作經驗,與麻醉部、手術室等單位也有很好的默契,首次在疫情下進行的移植手術,全員「戒慎但不恐懼」,彼此都很清楚知道要在有限的時間內,順利且安全的完成這項艱難的任務,過程中,夥伴互相支持,最後看到病人健康順利平安出院重回家人懷抱,對團隊來說就是莫大的鼓勵,一切的辛苦都值得。病人返家後仍由社工師進行追蹤關懷,了解病人於家中的自主復健活動與練習進度與可行性評估,同時給予正向的心理支持;日前,病人於術後一個半月的回診時,精神狀態良好,面帶微笑的走進診間,目前各項檢查報告也正常。一直陪伴父親手術的潘小姐充滿感謝地說:「這段路,過程很辛苦,又碰上疫情攪局,一度真的快要放棄,幸好家人互相支持且有良好的醫療團隊,才讓父親勇於接受治療。」林俊昌醫師提醒,接受肝臟移植的病人需遵從醫囑按時服用抗排斥藥物,為降低感染風險,應避免出入人多場合、勿生食、勿養寵物、注意睡眠、保持正常生活作息,並定期返院門診追蹤,才能與「新肝寶貝」長久相伴。
BA.5傳播力比Omicron強 醫師籲6種戶外「NG行為」須注意
國內疫情趨緩,但有專家擔憂BA.4、BA.5病毒會讓疫情再起。醫師表示,BA.5病毒具有高傳播力,還是要小心,他也揭露BA.5在戶外傳播的6種NG行為。重症醫師黃軒25日在臉書發文說,BA.5病毒比Omicron更容易傳播,「也就是說你我都有可能被傳染到BA.5病毒,尤其是傳染的症狀99%是輕症狀或無症狀的。」醫師揭露BA.5戶外傳播6NG行為。(圖/黃軒醫師臉書)黃軒表示,民眾在戶外要注意6種NG行為避免感染BA.5,有「沒有戴口罩」、「近距離面對面」、「長時間和確診患者説話」、「在下風處」、「進入擁擠的店家或公車」、「沒有接種疫苗」。黃軒補充說明第3點「在下風處」,「也就是說上風處,有人咳嗽、他的飛沫隨風流向你在下風處。」有研究指出,在戶外風向是病毒飛沫傳播的管道之一,「另一篇研究發現:除了風向,還有風速,溫度,濕度,這些都是增加戶外環境病毒傳播的媒介。」黃軒表示,有研究發現,在戶外演唱會被感染的確診者,有75%都沒打過疫苗。他呼籲民眾想防範BA.5病毒的戶外傳播,要打疫苗「加強劑」、戴口罩、勤洗手,更要保持社交距離。
睡覺喉嚨甜甜的 確診者一看竟然「咳出大量鮮血」
疫情近期趨近平穩,但還是有許多民眾確診康復後得長新冠。有位醫師近日分享個案,一位確診患者有腎臟病史,晚上睡覺竟然覺得喉嚨甜甜的,竟然咳出大量鮮血,而去醫院沒空床只好回家自我觀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4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新北市中年婦女有輕微腎臟病史6月初感染確診,晚上睡覺時突然喉頭一甜,咳出大量鮮血。」之後患者去2家醫院,都沒有空床最後她只好回家,所幸沒有生命危險。蘇一峰說,長新冠的症狀除了咳嗽還會喘,而大量咳血算是內科急症,「大量咳血最好是住院觀察治療比較安全,咳血有時會突然呼吸衰竭要插管,所以大咳血一般都住院觀察比較安全。」蘇一峰強調,現在的醫療量沒有崩潰,「空床率充足啦」!此文曝光後,網友紛紛回應「唉,真可怕」、「病毒好可怕」、「好可憐」、「腸胃部分有檢查嗎」、「跟政府PO的空床率,說法怎麼差異這麼大」、「佛祖保祐」、「可惜還是有一堆造神民眾說這防疫髮夾彎過的好棒棒,彎過的藤原拓海,彎不過去的,願大夥都是天選之人」、「所以空床率是假的嗎」、「謝謝總是鉅細靡遺的分享,大家多保重」。
南韓首例猴痘患者確診12天病況曝光 斑疹仍會「反覆出現」
猴痘的感染途徑與新冠肺炎不同,多半是透過密切的身體接觸,只要接種天花疫苗,就有高達85%的預防效果,先前南韓通報的首宗病例在被診斷確診12天後,目前逐漸恢復健康,而49名中低風險接觸者目未有人傳出確診。猴痘證實入侵南韓!全球猴痘確診患者超過5千例,引發世衛組織(WHO)密切關注,而南韓在6月22日通報首宗病例,這也是繼新加坡之後,第2個淪陷的亞洲國家,這名確診患者為從德國入境的南韓30多歲男性,據韓媒《News1》 引述南韓疾病管理廳的說法,這位猴痘確診者A某自確診後,在仁川醫療院隔離治療,經過12天,患者體溫皆維持在正常範圍內的36.5度,雖然身上斑疹反覆出現和消失,但病況呈現好轉趨勢。仁川國際機場恐成猴痘入境的大破口,南韓首例確診患者送往仁川醫療院隔離。報導指出,A某自6月18日起便開始頭痛,6月21日從德國入境後出現微微發燒(37度)、喉嚨痛、無力、疲倦和皮膚病變等全身性症狀,隨後主動通報疾病管理廳通報,在機場檢疫站被中央疫調官歸類為疑似患者,送往仁川醫療院治療,隔天確診。南韓目前保有可供3502萬人接種的天花疫苗,南韓政府更預計7月中旬購入500人份量的治療天花抗病毒口服用藥「Tecovirimat」。至於和A某接觸的49人皆為搭乘同架班機的乘客,其中坐在鄰近座位的8人被歸類為中度風險接觸者,其他41人則被歸類為低度風險接觸者,49人皆表示不願接種南韓國內持有的第2代天花疫苗。南韓目前保有可供3502萬人接種的天花疫苗,南韓政府更預計7月中旬購入500人份量的治療天花抗病毒口服用藥「Tecovirimat」。
電價調漲「醫療機構雪上加霜」 恐年增逾20億電費
經濟部日前召開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針對用電大戶調漲電價。醫界人士指出,醫療業屬於高用電對象,漲幅15%以上,粗估全國2萬多家醫療機構,包含400多家醫院、20家醫學中心,1年增加電費將超過20億,這對於整體醫療機構經營無非是雪上加霜,也是非常沉重的打擊。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常務理事、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表示,這幾年醫療機構經營上,從前2年一例一休到周40工時、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醫療作業人事成本已大幅增加。洪子仁表示,此次若將醫療機構電價列在調漲範圍內,尤其醫療業屬於高用電對象,漲幅15%以上,粗估全國2萬多家醫療機構,包含400多家醫院、20家醫學中心,1年增加電費將超過20億,這對於整體醫療機構經營無非是雪上加霜,也是非常沉重的打擊。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常務理事、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與來賓交換意見。(圖/中國時報范揚光攝)醫療機構10年前就開始推動綠能環保等節電作為,洪子仁說,眾所皆知醫療機構本身是24小時不斷電場所,包含手術室、ICU等都必須保持24小時不能斷電,同時必須保有備援系統,以確保病患手術安全及醫療品質,在此次疫情期間,各大醫院為保持防疫感控要求必須加大電力在空調及24小時不斷電系統上的投入,要節省電力有相當極限,醫療機構本身屬於民生基礎設施場所,漲價可能造成醫療品質疑慮,呼籲經濟部慎重考量。洪子仁表示,醫療機構配合防疫政策投入高額防疫費用,諸如開設疫病門診、設立篩檢與疫苗接種站、醫療營運降載加開專責病房及分流收治確診患者外,醫護人力投入防疫第一線,醫院配合調度防疫物資如N95口罩衛耗材成本等經營成本大幅增加同受疫情嚴峻衝擊。因防疫作為、院內感染管制,醫療成本支出攀升,醫院面臨不利疫情所生因素,卻受限於《醫療法》、《全民健康保險法》等高度醫療服務費用監理,難以將成本外部化,僅能獨力承受損失與生存壓力,持續打擊醫療防疫體系韌性。他強調,醫療機構本身屬於24小時運作場域,包含院內貴重醫療設備,如MRI、CT、PET需長年維持低溫不斷電狀態,維持醫療埸域舒適空調及照明設備穩定並符合感控原則,就此次而言若電費調漲將造成全國醫療機構增加支出高達20億以上,無非是沉重打擊。大家都說疫情期間醫院是防疫的第一守,但在電價調漲的過程中卻遺忘了醫院,這是所有醫療機構非常遺憾的一件事。
已有50國爆猴痘病例 歐洲就占了86%
世界衛生組織(WHO)官網27日發布猴痘傳染最新情況,截至6月22日,全球已有50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3413例猴痘確診病例和1例死亡病例,其中大多數來自歐洲,且實際病例數可能被低估。疾管署24日公布國內首例猴痘個案,為德國返台20多歲本國籍男性。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昨表示,該個案生命徵象穩定、狀況良好,9名接觸者目前皆無症狀,將持續監測。世衛組織指出,自6月17日以來,收到1310個猴痘新病例報告,新增8國報告猴痘病例。3413個確診病例中,歐洲占86%、美洲地區占11%、非洲地區占2%、東地中海地區小於1%、西太平洋地區小於1%。這是全球五大地區首次同時報告猴痘病例和聚集性病例,全球總體風險被評估為「中等」。歐洲地區傳染風險被認為很高,其中多數病例為有男男性行為者。但世衛指出,猴痘傳染已不再僅限於男男性行為。不排除社區傳播的可能性,可能出現症狀前或無症狀感染,也可能在有多個性伴侶的人之間傳播。醫師江守山日前指出,猴痘病毒會「藉物傳染」,提醒共用洗衣機的人,洗衣時加入適量漂白劑。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昨釋疑,猴痘病毒環境抵抗力較頑強,消毒方面確實需要多考慮,但美國、英國、歐洲等公衛單位都沒有建議挑選特定洗衣劑或使用漂白劑,反而是強調不要將病人的衣服和其他人一起洗,以免交叉感染。不過羅一鈞提醒,猴痘病毒確實可能經由物品傳染,因此確診患者須單獨一室隔離,且最好不要和他人混用洗衣設備,如果無法避免混用,至少要確實包覆、不要抖動衣物,避免環境中帶有病毒碎屑。羅一鈞也引述英國健康防護局建議,不要使用洗衣機的經濟/省水模式,應充分洗滌,以免病毒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