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感染
」 BA.5 確診 新冠肺炎 BA.4 Omicron新冠疫情 專家:10月JN.1疫苗視為追加劑接種
新冠肺炎夏季流行趨緩,主要反映JN.1、KP.2疫情,但新冠病毒不斷變異,未來仍可能受LB.1、KP.3.1.1變種病毒影響而出現新一波疫情。公衛學者提醒,如今的病毒已不同於Alpha、Delta時代,感染後的保護力無法維持半年~1年之久,2~3個月就會衰退,今年7、8月雖有大量民眾染疫,但到了9、10月,恐有再感染的風險,民眾應將10月開打的JN.1疫苗視為追加劑接種,而脆弱族群在等待新疫苗的同時,應先接種XBB疫苗,提高自身保護力。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國際間受KP、LB.1變種病毒影響,各大洲夏季疫情持續嚴峻,然而美國近期變種病毒分布顯示,除KP.2、KP.3、LB.1,更出現KP.3.1.1新型變種病毒,其占比迅速上升至17.7%,整體KP.3 (包含KP.3 &KP.3.1.1)已超過50%,成為主要流行株,未來是否造成新一波流行值得關注。陳秀熙分析,國內JN.1的佔比雖有下降,但JN.1仍是主流病毒株,占39%,而KP.2/KP.3的比例和6月相比,卻有上升,目前達到30%,LB.1則達到20%。未來LB.1、KP.3.1.1會不會上升,仍需要高度注意。最新研究推論指出,KP.3.1.1具高傳播力,其有效再生數約為3.8,與LB.1同屬近期新型變種病毒中傳播力最高者,原因在於,這兩種變異株都皆有未曾出現在JN.1及KP.3的變異點S:S31del。陳秀熙表示,KP.3.1.1具免疫逃脫的優勢,使過去的病毒株中和抗體反應降低,促使突破性感染機率增加。過去曾在社區感染者所產生的血清也有相同情況,這表示保護力隨著時間、新的變種病毒株產生而衰弱。今年這波夏季流行在5月開始,並在7、8月達到高峰,產生群體免疫的保護力。然而陳秀熙提醒,如今的病毒已不同於Alpha、Delta時代,染疫後的保護力無法維持半年~1年之久,2~3個月就會衰退。10月開始,社區的族群免疫保護力也逐漸下降,民眾應施打JN.1疫苗,作為免疫追加劑,強化族群免疫保護力,預防下一次的大流行。在等待期間,脆弱族群應接種XBB疫苗,減少重症死亡風險。出入人多的場所時,務必配戴口罩。
慎防流感週期大變異 接種疫苗保護自己跟家人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流感成病毒主流 慎防春節感染高峰期!流感流行高峰即將來臨!冬天氣候明顯降溫,全球陸續出現呼吸道感染潮,並以中國大陸近期的肺炎黴漿菌感染最引人矚目。不過醫師提醒,儘管台灣黴漿菌目前只有社區感染,但仍要留意流感正進入高峰期,尤其是跨年人擠人與農曆春節闔家團聚跟交通往返,亦成流感病毒散佈的溫床。建議一般民眾與三高慢性病族群主動施打流感疫苗增加保護力,即便不符合公費疫苗資格者也可自費接種,讓自己及免疫力較低的家人獲得保護。流感變異速度不亞於新冠 高風險族群莫輕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整合醫學照護科醫師姜冠宇表示,「高燒、喉嚨痛、嚴重咳嗽與全身酸痛」為流感經典四大症狀,若感冒變得特別嚴重,別懷疑,很有可能就是A流!而其他呼吸道疾病中,有的症狀可能會發燒,但不一定完全符合四症狀。「流感其實變異速度不亞於新冠變異株!」姜冠宇醫師說,流感具明顯季節性特徵,一般約於11月開始流感疫情就會緩慢上升,至隔年農曆春節前後達到高峰,3月後逐漸下降。近幾年因為新冠病毒的預防,打亂了流感的季節週期,讓流感的爆發難以預測。且根據臨床觀察,在所有呼吸道疾病裡面,流感是有辦法從小孩到年長者,甚至全年齡侵入上下呼吸道的一種感染症,嚴重恐變成肺炎,民眾仍需提高警覺。重覆染流感 當心慢性疲勞症候群纏身姜冠宇醫師提醒,流感對慢性病族群的威脅也不能低估!根據國健署109年調查發現,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達26%,40歲以上更高達38%,且20歲以上民眾有三成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年輕慢性病患若感染流感,除了提高重症機率外,病毒感染頻率太高也會出現長期後遺症,尤其是與疲勞、憂鬱及體力衰弱有關的「慢性疲勞症候群」,反而會對一般大眾或年輕慢性病族群造成最直接的健康及生活威脅。慎防流感週期大變異 接種疫苗保護自己跟家人姜冠宇醫師就公衛角度指出,流感常常四年就有一次大變異,如2015至2016年間,流感曾大流行到重症病人的葉克膜都不夠用,「明年可能又是一次大變異或流行年度,民眾更應警惕!」每年的流感疫苗都會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更新病毒株,目前市面上的的流感疫苗,皆符合食藥署查驗登記規定並取得許可證照,且今年的疫苗抗原選株皆有符合目前社區流行的毒株。近年一項流感疫苗與心肌梗塞的研究,就證實接種流感疫苗可降低28%心血管事件風險、41%死亡率 。若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年輕族群,流感疫苗也能保障感染時巨噬細胞不會減少;另外,感染流感所引發發炎反應,會增加血液的凝固程度、造成血管收縮,接種疫苗可減低這類風險、避免引發併發症。因此鼓勵民眾應提前在跨年、春節等疫情高峰來臨前,主動接種流感疫苗,達到最佳防護效果,來保護自己跟家人。
三伏貼可改善長新冠 這兩狀況不適用
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解封,各流行病因免疫負債開始在社區感染開,包括腸病毒、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輪番上陣,現在時序入夏,不少人趁此機會貼三伏貼來提升免疫力,也可改善長新冠,不過中醫師提醒,若有發燒、感冒等先暫時不要貼,另外出現皮膚紅疹過敏者,可先撕除,避免過度刺激皮膚。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洪崚育表示,「三伏貼」療法,能幫助體質虛寒的人,提升免疫力、改善虛寒長新冠症狀,預防呼吸道疾病,國內門診就發現,許多人在確診後仍很容易有咳嗽帶白痰、胸悶、喘等呼吸道症狀,這類型長新冠在中醫屬於肺氣虛弱,可透過三伏貼內熱性中藥,引出深伏體內濁氣,改善長新冠症狀。三伏貼使用藥材包括甘遂、白芥子、細辛、延胡索、丁香、薑汁等辛溫、逐痰、溫陽、通絡的藥物,每年夏季三伏日共要貼3次,每次貼在大椎、風門、定喘等穴位,依照各家診所藥物濃淡,貼2~8小時不等。中醫師陳潮宗表示,藥物中的甘遂、白芥子是以「發泡療法」,較為刺激,敏感者容易過敏出現紅、熱,返家後若覺得刺激或發紅疹的話即可撕除藥膏,「有感覺表示刺激量已經到了,民眾不必擔心沒效」。另外,陳潮宗也提醒,三伏貼對長新冠、流感等也有效,但若確診且正處於發燒,應等燒退後再執行,避免火「越燒越旺」,因為三伏貼是為身體「加熱」,因此其他常見副作用還包括引起口乾舌燥、甚至是發燒,此時多多補充水分與水果即可。其餘禁忌部分,需忌食生冷、寒涼、辛辣、菸酒等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海鮮和蝦蟹等,也要避免肥甘厚膩、生痰助濕的食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同時應避免陽光曝曬、游泳和劇烈運動,在洗浴時則應使用溫水淋浴,避免進入冰室或浸泡在冷水中。
猴痘在台病例創新高 超過2萬人預約接種疫苗「4大預防重點公開」
猴痘(Mpox)病例開始在台灣升高,衛福部今(15)日也公布,新增了15例新增病例,當中有13人是本土個案,2例為境外移入,社區感染風險持續提高,病情也走向關鍵期,「台灣事實查核中心(TFC)」也公布猴痘症狀、傳染途徑、傳染風險、治療方法、預防方式,正確傳導疾病觀念,也讓民眾可以提前防範。猴痘的主傳染途徑是透過接觸感染。(圖/翻攝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疾管署表示,台灣自去年6月23日將猴痘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至今已累計40例病例(31例本土及9例境外移入),目前患病皆為男性,但也超過7千人完成了猴痘疫苗接種,另外10日開放第二階段疫苗接種意願登記,至今也有2萬5163人登記。衛生單位也認為目前無需大量接種,多數患者約2-4週就會自己好。TFC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也針對猴痘採訪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陳柏齡、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部教授紀景琪、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陳貞志,分享猴痘的前期症狀包括發燒、肌肉痠痛、淋巴結腫大,後期的皮膚症狀則從感染前期1、2天的皮膚斑疹,一路發展到丘疹、囊泡與膿皰,到最後感染7到14天結痂。猴痘目前有疫苗預防,並有抗病毒藥物輔助治療。(圖/翻攝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猴痘主要傳染途徑為接觸傳染,包括接觸已感染動物的體液、血液、皮膚、傷口,中間宿主動物包括齧齒類、靈長類,以及接觸感染者的皮膚黏膜、傷口濃液等,TFC提醒,雖然呼吸道飛沫傳播也有可能傳染猴痘,但是此方法感染機率較低,需要長時間的面對面接觸。民眾預防猴痘有4大重點,勤洗手和勿亂摸口鼻等基本衛生措施外,降低親密皮膚接觸行為(做好安全措施)、勿隨意購買和接觸來路不明的動物、食用熟食等,都是預防猴痘的基本。
監院疫情調查報告出爐 監委要求衛福部「公開完整疫苗決策資訊」
監察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於2月22日通過監察委員林郁容、王麗珍、蘇麗瓊、蕭自佑所提調查報告,要求行政院督促衛生福利部對於新冠肺炎疫苗的整備與採購決策及作業程序未臻周妥之處,進行檢討改善。4位監察委員表示,國內於2021年5月中旬爆發本土疫情,社會瀰漫恐慌不安,國人對於疫苗之施打有急切需求,部分輿論認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對於疫苗整備及採購政策似有不周,且決策過程未見完備。為究明實情,調查過程諮詢國內專家學者及約詢時任衛福部陳時中部長、疾管署周志浩署長及食藥署吳秀梅署長等人後提出調查報告。監委指出,全球COVID-19疫情爆發後,國內尚未發生大規模社區感染前,即開始整備COVID-19疫苗。因臺灣管制措施得宜,疫情發展慢於其他國家,但當時全球疫情擴展迅速,其他國家一開始就進入社區感染,死亡病例遽增,因此先進國家較早於疫苗尚未研發成功或取得EUA時,即投入大量資金,以投資方式超額採購疫苗,疫苗初期產能有限,供不應求,採購條件由賣方主導,加以國內疫情平穩,民眾接種疫苗意願不高,故我國向國際疫苗廠採購及簽約之當時,時程較其他國家為晚,而且採購數量相對較少,致非屬國際疫苗廠優先供貨之國家,包括COVAX平台在內;另2021年5月疫情艱難時刻,疫苗到貨數量僅87萬餘劑,迄同年7月底前,到貨數量約951萬餘劑,其中586萬餘劑係國際友人捐贈。因此指揮中心雖緊急應變,透過外交部協助爭取國際捐贈,確為不得不然之舉,允應確實檢討此次新冠疫苗無法滿足國人接種需求之各項因素,作為日後因應新興傳染病流行之疫苗政策決策及執行採購時程之參考。監委指出,行政院於2020年7月確定我國疫苗來源包括「自研自製」的管道,食藥署即規劃視疫情急迫情形及緊急公衛需求,必要時給予EUA,並曾邀集高端、國光及聯亞等3家研發COVID-19疫苗業者參與,同年10月14日召開專家討論會議決議「COVID-19疫苗申請EUA所需的療效資料,得以免疫原性做科學上合理的連結或推估」;2021年5月28日之專家會議同意以「比較國產疫苗與AZ疫苗之免疫原性(不劣性比較)」,作為國產疫苗緊急使用授權之療效評估標準,以及食藥署於2021年7月18日及8月15日分別召開會議審查高端疫苗及聯亞疫苗申請EUA案,將中和抗體效價作為替代性療效指標與決定是否發給高端及聯亞EUA所為之決定,有其決策依據。惟迄今國際間承認高端疫苗之國家僅有10國,主要原因應係未有傳統第三期臨床試驗之結果證明其療效,國際認證之進展相當有限,部分國人因此對其保護力有所質疑,已不利國內疫苗產業之發展。未來倘有類似情況,衛福部應以本次疫情經驗為鑑,研酌於契約中擬訂業者取得相關國際認證等適當條件,以促使國內業者盡最大努力,提升民眾信心。監委另表示,政府採購法第105條第1項第2款規定雖授權公務員應依專業判斷進行緊急採購,但執行者在實務上因授權範圍未具體明確,仍可能多所顧慮。此次疾管署以預採購方式向COVAX平台、AstraZenca公司、Moderna公司採購未完成第三期臨床實驗之疫苗,各界並未質疑其合法性,但於高端及聯亞尚未取得EUA即簽訂採購合約,卻使辦理採購之疾管署迭遭責難;又2021年發生社區感染時,迭有批評購買數量太少,甚至認為第一要務是取得疫苗,即使價格再貴,亦應於國際間不計成本,搶購疫苗。惟疫情難以預料,指揮中心增加採購之數量,來不及在效期前全數接種,部分疫苗必須銷毀,再被質疑購買數量過多;再以COVID-19疫苗之交易為賣方市場,各廠商於合約中約定雙方權利義務有利於賣方,而採購數量、時機,以及各國國民之所得情形,均可能影響疫苗採購之單價,且廠商並未公布其訂價依據之成本分析,疾管署亦難以取得各國購買之價格進行比價。因此衛福部及工程會允應就此次COVID-19疫苗之採購經驗,通盤檢討緊急採購之相關規範,其授權範圍應具體明確,採購程序及機制容許相當之彈性,完備緊急採購之法令規範及辦理程序,俾使公務員不致進退失據,得及時依專業判斷為適當之採購;另衛福部允應培養國內具備國際採購專業之人員,研酌如何結合各部門專業人力,共同協助處理,提升緊急採購之專業能力。監委表示,指揮中心為規劃疫苗接種部署,在民間企業及慈善團體申請輸入疫苗時,要求需檢附原廠授權書,有其確保疫苗安全有效及供應數量穩定之考量;鴻海及永齡基金會於2021年6月1日委託台康公司檢附相關文件向食藥署申請500萬劑BNT疫苗專案輸入, 6月10日補件,當時並未取得BioNTech公司同意供貨之證明文件,但食藥署仍於6月12日許可有條件專案進口,其但書包括BioNTech公司出具同意供貨之證明書等,永齡提供疾管署擬向疫苗廠表達國家願意支持之草案資料;台積電亦於2021年6月10日主動至疾管署拜會,表達捐贈疫苗意願,並將申請之文件提供疾管署之律師進行檢視與修改。疾管署即持續與相關企業檢視及研修採購前置作業所需法律文件,俾使捐贈單位能進行後續疫苗採購事宜。惟在當時國人對疫苗有急切需求之氛圍下,衛福部於2021年7月11日晚間完成簽署程序,與國人對加速取得疫苗之期待有所落差,甚至引起外界之質疑與抨擊。衛福部允應檢討此次民間企業、團體捐贈疫苗之行政流程及證明疫苗來源及品質之相關文件,建立捐贈疫苗與藥品之處理機制。除此之外,監委另提出下列調查意見,並請行政院督促所屬檢討改進:一、我國與國際間疫苗受害救濟之審查制度相較,民眾申請時無須付費及負舉證責任,且由中央協助資料蒐集,申請之門檻較低,相對審理所需行政負擔較重。惟新冠疫苗多採用緊急授權方式上市,在安全性及有效性存有風險,民眾於接種疫苗後發生不良反應,因有時序上之關聯,難免懷疑與接種疫苗有關,疾管署允應加速新冠疫苗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查進度,釐清個案傷病或死亡與施打疫苗之關聯性,使受害民眾迅速獲得合理之補償,維持對接種疫苗之信心,以利防疫政策之推動。二、指揮中心依據ACIP專家會議結論,依職業、年齡、疾病等風險別排定優先順序,但公布之相關會議記錄,對於疫苗接種政策之討論,僅記錄討論後之決議,民眾難以瞭解接種順序之考量,引發各種疑慮,應予檢討以作為未來疫苗接種政策之參考。三、部分縣市對於預約接種疫苗方式及場地動線規劃不周,甚至發生非高風險者未依接種順位提早接種疫苗之情事,衛福部允應通盤檢討此次縣市政府規劃及執行疫苗接種所發生之各項問題,作為日後進行大規模疫苗接種計畫之參考,避免類此情事之發生。四、疫苗政策為攸關全體國民重要權益之事項,衛福部已公開部分疫苗採購、核予高端疫苗EUA、通過高端疫苗效益評估報告等重要決策之內容,相關政策亦經專家會議討論形成政策決定,但公布之資訊尚不足以使民眾對疫苗政策之諸多質疑獲得釐清,允應公開更完整之疫苗決策資訊,對民眾疑慮事項善加說明澄清,並檢討目前將相關簽稿文書之機密等級設定「密」等之必要性,適當開放予各界檢視,保障人民知的權利,增進對公共事務之瞭解、信賴及監督,並促進民主參與。本案在111年12月21日經本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進行審查,經與會委員嚴謹討論,認有再予補充論述之需要。為確保調查報告之周全,爰斟酌會中委員提出之各項意見,修正調查報告內容之部分文字後,再行送會審查。至本案之處理進度,符合「監察院辦理調查案件注意事項」相關規定,併予敘明。
中國解封邊境 醫師:提高全體免疫覆蓋就無礙!
COVID-19疫情已持續三年,而中國為了防堵疫情,進行嚴格的邊境管制將近3年之久,如今在12月26日宣布,2023年1月8日起將正式解封國境,這也代表中國將轉向「與病毒共存」。然而目前中國確診數持續創新高,突然宣布解除邊境管制,許多人便擔心會加重疫情,而台灣鄰近中國,春節又有許多台商、國人返台,相較其他國家更受其影響。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醫師姜冠宇表示,只要將該做的「免疫覆蓋」做好,其實對台灣影響不大,並提醒民眾「且戰且走,做好自己的事」。1月8日起入境中國不須隔離 入境核酸檢測也取消中國在26日宣布,明年1月8日COVID-19將降為「乙類乙管」,取消入境核酸檢測,出示入境前48小時核酸檢測結果,陰性者就可入境中國,也無須向中國駐外使領館申請健康碼。此外,入境中國也不再需要強制集中隔離,健康申報正常且海關常規檢疫無異常者就可入境。而對於新冠確診者,也同樣不再需要隔離,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也不用劃定高低風險區,中國形同正式進入「與病毒共存」的新階段,也準備開放中國民眾出境旅遊,嚴格的邊境防疫,即將要走入歷史。民眾憂心疫情影響台灣 醫師籲做好「免疫覆蓋」然而面對明年1月8日中國解封,許多民眾相當憂心,在中國每日確診數逐漸攀升之際解封,可能會使未來疫情更趨嚴重,甚至影響周邊鄰近國家,其中台灣更是首當其衝。對於民眾的擔心,姜冠宇醫師表示,且戰且走做好自己的事,該做的都做了,自然就不用擔心了,套用新加坡疫情模式,本來就預估明年1月6日會有新一波疫情高峰,民眾1月起本來就應該要開始有戒心。姜冠宇也指出,根據新加坡的情形來看,新一波疫情的住院率只有上一波疫情的三分之一,所以只要有接種二價次世代疫苗,將該做的「免疫覆蓋」做好,其實對台灣影響不大。中國更名「新冠感染」 醫師:對脆弱族群威脅不變此外,中國國家衛健委也公告,「新冠肺炎」4個字將從此消失,往後一律稱為「新冠感染」。對於中國更名一事,姜冠宇醫師表示沒有意見,不過他指出,無論怎麼命名,對脆弱族群的危險都不會改變。姜冠宇提到,雖然現在新冠重症率的確下降,但對於許多身體較為脆弱的年長者,其上呼吸道黏膜防禦較弱、T細胞反應較差,一般感冒都有可能致命,就算急性期當下沒有重症,後續在後遺症上也會進入相當麻煩的狀況。他提醒,這類族群不只需要接種疫苗預防,還需要抗病毒藥物雙重保護,更是要減少其遭感染的機會,應該做好境外移入階段性觀察,控制好社區感染母數,保護脆弱族群。資料來源:姜冠宇醫師 Pro'spect
香港明起毋須掃安心出行、取消黃碼! 港媒:中港通關可能落在「這天」
歷經近3年的新冠疫情,香港終於開始逐步走向解封之路,從9月26日香港宣布入境管制從3+4放寬到0+3,再到11月海外人士入境香港的核酸檢測次數由4次減少到2次。目前也傳出廣東省衞健委有意在明年1月開始實施香港和內地的免檢疫通關。對此,香港特首李家超更在13日召開記者會宣布,14日起市民毋須掃「安心出行」,同時也會取消黃碼,包括入境人士在內的所有市民,只有確診時才會轉為紅碼,其餘一律維持「無確診」狀態的藍碼。據《香港01》的報導,廣東省衞健委有關部門向媒體透露,香港市民期盼己久的通關已有具體時間表,最快可能在明年1月初實施,屆時將採取「0+3」模式,意味著入境人士只須3天的居家檢疫。報導稱,今年3月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接見港區人大代表時曾主動透露,中央原有意在今年1月9日或10日與香港通關,可惜香港當時隨即爆發第5波疫情,因此目前可能實施的日期是明年1月9日,能否如期開放,一切只還需觀察疫情的發展。此外,《香港01》稱,李家超今日(13日)按慣例召開記者會並宣布,14日起只會保留食肆等指定處所的「疫苗通行證」安排,除此之外,市民毋須再使用「安心出行」,同時當局也取消了黃碼,意味著所有香港市民和入境旅客,只要沒有確診新冠病毒都將維持藍碼,平時可進行正常活動,只有染疫後才會轉成紅碼。李家超強調,港府按照香港實際情況推出新的政策,充分考慮香港的數據及風險,並以科學為本精準調整措施。他還補充,由於目前輸入個案的風險比社區感染風險更低,因此取消黃碼也不會增加社區感染的風險。此外,跨境貨運12日起也恢復「點對點」提貨交貨,業界對此也相當歡迎,相信有望平穩物價。至於何時與內地通關的問題,李家超則回應,當局的目標是盡快可以正常通關,但要按實際情況推進,並指出內地必須考慮疫情、確診數字及配套設施。
校園防疫新制12日起兩階段實施 教部:「不強制」快篩陽教職員工生提供診斷書
校園防疫新制9月12日起實施,教育部表示,疫情在「零星社區感染」和「發生社區傳播」的不同階段,學校應有不同因應措施,且學校要調整請假規定,不強制要求篩陽性教職員工生提供醫師診斷證書以確認病情或復工復學,並得自主應變調整授課方式,保障學生受教權。9月12日起實施校園防疫新制,學生若確診或快篩陽性,要進行7天居家照護,期滿無症狀可入校上課;確診者的同班同學及教師,學校提供1劑快篩試劑,快篩陰性無症狀可上課,如有症狀應盡速送醫。校園防疫新制將實施,但國內ba.5的新變種疫情卻爆發中,學校要怎麼辦?對此,教育部提出「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營運計畫」,告訴學校在面對「零星社區感染」或「發生社區傳播」不同疫情階段的應對方法。在「零星社區感染」階段,教育部要求學校調整請假規定,不強制要求罹患急性呼吸道及疾病或快篩陽性的教職員工提供醫師診斷書以確認病情或復工復學,因為醫療院所可能極度忙碌,無法即時提供此類證明文件,此外,如果是輕症,也應該盡量避免出入醫院,以降低感染的風險。教育部也建議學校,如非必要,應避免指派教職員工前往國內、外疫區或嚴重疫情的縣市或國家,可改採視訊或電傳等其他方式來維持營運,或與教職員工協商彈性調整工作地點及工作內容。至於教學方面,學校推動的課程及活動,採「固定成員」實施,並落實課堂點名;對於請防疫假的學生,授課教師應提供他們於請假期間的課程進度、課程內容及教材,學生依課程進度進行同步或非同步學習。若疫情「發生社區傳播」,教育部表示,學校應訂有行政人員及教師代理機制,並隨時更新、擴充代理代課教師名冊,以因應教師被列為確診個案或密切接觸者,但因身體狀況無法進行遠距教學時,導致教學人力不足,影響學生學習進度。教育部進一步指出,學校如因確診或快篩陽性及居家隔離人數急遽增加,造成學校在課務運作上發生困難,可以調整授課方式,得與教育部校園疫情應變小組研商後施行。
中小學停課標準將修改…「開學第4週實施新制」 王必勝回應了
本土疫情遭到Omicron變異株BA.5入侵,已有多起社區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預估8月底到9月初恐會再起一波疫情,外界也擔心屆時到了開學季,停課標準是否會修改或者延後開學?據悉,教育部已和各地教育局達成初步共識,前四周將維持一人確診全班停課3天防疫模式,之後將採取「個別快篩配套防疫假」方式。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目前相關方案已遞交指揮中心,正在討論相關細節,也將交由教育部下週公布。據悉,教育部和各地教育局昨初步達成共識,開學前四周會維持過去規定,只要班上一人確診,就全班停課三天,第四周後將採取「個別快篩配套防疫假」方式,快篩陰性就可到校,但實際實施標準仍以教育部下週公布為主。至於未來防疫假是否能對幼兒園與小學生祭出更嚴格措施?王必勝則表示,對於不同層級學校,教育部有不同考量,也許會有不同方式,現在則是希望可以在開學前及開學後幾週衝高幼童疫苗接種率,之後也才能更安心推行開放措施,這是指揮中心和教育部達成的初步共識。
BA.5入侵疫情將升溫 開學恐延後「修改停課標準」?莊人祥回應了
本土疫情遭到Omicron變異株BA.5入侵,已有多起社區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預估8月底到9月初恐會再起一波疫情,外界也擔心屆時到了開學季,停課標準是否會修改或者延後開學?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也做出回應。BA.5病毒來勢洶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估8月底到9月初,恐將爆發一波BA.5疫情,至於是否會影響到開學,或者停課標準是否修改,莊人祥表示教育部正提出計畫和各縣市的教育局討論,等到確定方案出爐會再跟外界說明。另外,莊人祥表示有衛生局在開學前提供小學、國中和高中相關疫苗施打狀況,但因為有部分學生確診,因此3個月內沒辦法接種,所以開學前會再努力宣導接種。先前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就提醒民眾,趁疫情平穩時準備好防疫物資,就像颱風來之前一樣要做防颱準備,尤其是快篩,目前實名制仍在運作中,還沒買過民眾可以趁現在趕快購買,避免屆時又要排隊。
醫警告「聲音沙啞」是BA.5前兆 羅一鈞揭數據:大概占3成
本土疫情遭到Omicron變異株BA.5入侵,已有多起社區感染。英國有研究發現,感染BA.5除了喉嚨痛,「聲音沙啞」也是常見的症狀之一。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也做出說明了。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今(17日)在臉書「黃軒醫師 Dr. Ooi Hean」指出,英國🇬🇧研究人員收集了63002例感染Omicron的病人,分析後發現除了喉嚨痛,聲音沙啞也是主要症狀,聽起來可能變得更加刺耳、更粗糙、更低沉、一時叫不出聲音、聲音一時之間變輕柔細語、無法大聲說話、大笑起來也一直没有什聲音發出來、高音分裂或唱不出歌、一直在用力發聲、忽不太説話了等,這些「任何音調行為,忽然改變了」,都是沙啞聲音的前兆或症狀。羅一鈞表示,聲音沙啞不是這一波疫情要注意的。(圖/翻攝自衛福部直播)針對此說法,羅一鈞解釋,該研究室從去年個案收集到今年1月,Delta和Omicron病毒株的症狀來做比較,得到的結果是Omicron個案聲音沙啞的比例高一點,5~6成會有喉嚨痛,4成左右會有咳嗽,聲音沙啞大概占3成多。羅一鈞提到,聲音沙啞是病毒有侵襲到喉嚨、咽喉,可能影響到聲帶等,就會引起聲音沙啞,有感冒過就會知道,咳嗽嚴重或喉嚨疼痛,就會伴隨聲音沙啞的症狀,所以通常不是主要病毒感染的症狀,而是衍生出來的,也不是這一波疫情特別需要注意的,因為英國後續症狀分析,所有Omicorn流行期間,沒有看到哪個症狀是因為BA.4或BA.5流行之後,有大量增加比例的情形,因此不會說4、5月流行疫情後,進入8、9月會突然出現更多聲音沙啞的病人。
BA.5變異株為全球主流株占7成 國內目前「廣泛社區流行」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15日)上午8時召開擴大防疫會議,全球疫情持平略降,但鄰近國家疫情嚴峻,BA.5變異株為全球主流株,占比約70%,國內疫情目前為「廣泛社區流行」。蘇貞昌表示,相關邊境管制措施政策調整,今日取消所有來台旅客搭機前2日內PCR報告的規定,請指揮中心確實執行相關配套措施。蘇貞昌表示,目前疫苗數量適足,請指揮中心持續宣導疫苗接種,並與地方政府合作,穩定增加疫苗施打率,藉此提升國人保護力;此外,半個月後即將開學,為確保學童健康與受教權益,請教育部與衛福部及地方政府於開學前做好教室清潔消毒等防疫準備,並與地方教育局、衛生局溝通合作,儘速完成學童開學後入校接種疫苗作業。蘇貞昌指出,自上月起迄今已逐漸調整相關邊境管制措施,包含上周開放轉機相關規定,轉機旅客可於出境區購物、飲食及自由活動,由於轉機作業效率以及旅客便利性有所提升,轉機人數也因此略有增加,請指揮中心加強防護出境層及從業人員之防疫措施,並要求確實執行。指揮中心表示,全球疫情持平略降,惟鄰近國家疫情嚴峻,各國因檢測量縮減而可能低估病例數,另值暑假旅遊期間,國際傳播風險升高,BA.5變異株為全球主流株,占比約70%,多國病例、住院及重症數增加,需持續追蹤並密切監測國際間變異株的演變。此外,國內疫情目前為廣泛社區流行,近一周新增本土病例數與上周持平,中重症病例呈緩降趨勢,此外,入境採陽性率下降,上周(8月8日至13日)整體採檢陽性率為3.69%,不過鑑於暑假期間人流活動增加、BA.5社區感染個案持續出現、境外移入病例數仍高且主要檢出BA.5等因素,故國內各項防疫措施仍有必要維持。指揮中心表示,自7月7日起調升入境總量管制為每周4萬人後,上周(8月8日至14日)入境總人數為3萬8316人次,桃園機場入境通關及交通作業尚屬順暢;自8月8日放寬轉機規定後,目前每日轉機旅客約4500至5000人次,整體執行順利;另自今日起取消所有來台旅客搭機前2日內PCR報告之規定,並持續要求境外篩檢陽性者,自採檢日起7日內應暫緩搭機。
美國BA.5兒童住院率「完全沒降」 醫籲:小朋友快來打疫苗
台灣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才稍見鬆綁曙光,但BA.5病毒來勢洶洶,昨天一口氣就增加9起病例,確定進入台灣本土社區,有醫師提出美國的現況警告,兒童BA.5感染率大量增加,住院率也完全沒降,呼籲家長快打小孩接種新冠疫苗,因應後續可能再掀一波的社區感染疫情。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到,最近在北部看到的,是不同源的BA.5病毒,這顯示社區感染病毒已經開始蔓延了;他並提到,美國的小朋友,在BA.5病毒肆虐社區下,病例大量增加,尤其小朋友住院率,完全沒有下降過,推判是因為美國在校學生,已經沒有強制戴囗罩,還有一個原因,是小朋友的疫苗接種率,尤其是加強劑,接種率非常低所造成的。黃軒並表示,台灣目前已累計84例兒童MIS-C個案,5歲以下兒童的MIS-C感染者亦超過60%,他強調:「小朋友,沒有接種疫苗,容易有MIS-C發生的」。他並推估,近期會進入MIS-C高峰期,呼籲家長注意孩子身體健康症狀。黃軒指出,台灣小朋友疫苗接種覆蓋率偏低,指揮中心也提到,要等嬰幼兒新冠疫苗覆蓋率達一定程度,才會進一步鬆綁邊境管制;他呼籲,家長應趕快帶小孩子接種新冠疫苗,因為沒有接種疫苗的小朋友,確診後容易引發MIS-C併發重症;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接種2劑疫苗,「可避免掉8到9成的MIS-C」。
呼籲確診者也要打疫苗 李秉穎曝「沒有無敵星星」:自然抗體會隨時間消失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表示,目前國內疫情雖然持平穩定,惟社區陸續出現Omicron變異株BA.4/BA.5個案,且邊境政策逐漸開放,未來社區感染風險提升,呼籲年齡滿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COVID-19疫苗之民眾儘速完成建議接種劑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ACIP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李秉穎也呼籲確診者也要打疫苗,因為自然感染的抗體,過了幾個月後仍會像打疫苗ㄧ樣慢慢消失,沒有所謂「無敵」這件事。李秉穎指出,一開始大家認為確診過新冠病毒者就獲得「無敵星星」,但其實只是免疫力會增強一點,第二次感染病毒依然有穿透力,且自然的抗體也會像疫苗一樣,隨著時間消失,因此呼籲確診者也要打疫苗。另外,李秉穎指出,建議長者接種四劑疫苗,是因為疫苗抗體效價會隨著時間逐漸下降,且病毒變異後,接種疫苗劑次較少者,保護力也會打折扣;以色列研究指出,雖然接種第4劑至第8週時,一般保護會消失,不過仍比僅接種第三劑在第六週的保護效果增加3~4倍左右,保護效果也有明顯的附加反應,在面對BA.4、BA.5病毒時,也會有附加效果。李秉穎表示,確診者打疫苗的好處在於「免疫系統可有效被激發到更高程度」,因此鼓勵確診者在確診後3個月接種疫苗,以延長疫苗保護力,而一般民眾打3劑,長者等高風險族群更要打到第4劑。指揮中心已開放50歲以上成人、機構住民、免疫力低下或不全者等對象接種第二次追加劑,尤其65歲以上長者感染後導致重症風險高,應儘速接種,以提升免疫保護力。此外,醫事人員、機場港埠、居家檢疫、航空機組員等相關工作人員,亦可評估自身染疫風險及意願接種。
65歲染疫重症風險高 指揮中心呼籲民眾接種疫苗提升群體免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表示,目前國內疫情雖然持平穩定,惟社區陸續出現Omicron變異株BA.4/BA.5個案,且邊境政策逐漸開放,未來社區感染風險提升,呼籲年齡滿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COVID-19疫苗之民眾儘速完成建議接種劑次。其中,指揮中心已開放50歲以上成人、機構住民、免疫力低下或不全者等對象接種第二次追加劑,尤其65歲以上長者感染後導致重症風險高,應儘速接種,以提升免疫保護力。此外,醫事人員、機場港埠、居家檢疫、航空機組員等相關工作人員,亦可評估自身染疫風險及意願接種。(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指出,截至目前約有280萬人尚未接種任一劑COVID-19疫苗,其中65歲以上長者約53萬人,佔未接種疫苗者將近19%。目前國內提供接種之COVID-19疫苗都是安全且有效的疫苗,均經過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緊急授權使用,並經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依臨床試驗與研究結果及參考各國疫苗政策推動情形後,始提出接種建議,請長者安心接種,擔心副作用者,可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疫苗接種,例次蛋白疫苗,包括 Novavax及高端疫苗。(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根據近兩年各國於COVID-19疫情流行期間進行之相關研究,相較於未接種疫苗者,接種疫苗後確實可有效預防感染、感染後重症、住院及死亡風險,符合接種資格之民眾應儘速接種。由於COVID-19病毒不斷變異,且疫苗保護力可能隨接種時間逐續衰退,故65歲以上長者、機構住民及免疫力低下或免疫不全者應依ACIP專家建議,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降低感染後住院及重症之風險。(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表示,目前各廠牌疫苗供應穩定,各地方政府亦持續推動疫苗接種,提供接種服務,以提升各年齡層接種涵蓋率。另外,為利醫事人員快速辨識就診病患是否已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鼓勵未完整接種民眾儘速接種,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亦於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各查詢管道之TOCC查詢視窗,顯示「個案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醫療院所可多加利用並鼓勵及安排就醫民眾接種。(圖/指揮中心提供)(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再次呼籲,疫苗接種為防疫工作重要一環,接種疫苗後可降低感染後重症及死亡的風險,尚未完成基礎劑及追加劑接種的民眾應儘速施打,高風險族群則應儘速完成第二次追加劑接種,並持續做好個人防護及配合防疫/檢疫規範,以維護國內社區安全。(圖/指揮中心提供)(圖/指揮中心提供)
BA.5連環爆「境外占84%」:威脅最大 指揮中心曝邊境鬆綁可能
本土疫情近來有下降趨勢,但Omicron變異株來勢洶洶,恐在8月下旬釀另一波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公布新增54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和52例境外移入。由於目前境外移入有8成4都是BA.5,邊境暫時不會鬆綁,以免造成更多本土案例出現。今天新增16352例本土以及232例境外移入,另外有36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指出,這是從4月30日大概93天以來,病例數最少的一天,病例數減少的趨勢,仍以緩慢降低的方式進行,每個禮拜下降的幅度越來越少,因此整個疫情趨勢已經到了平穩,但是有相當程度的階段。今天新增2例的BA.5本土個案,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1例Omicron BA.4及51例Omicron BA.5,分別為27例男性、2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其中檢出BA.4個案為1例美國,BA.5個案分別自德國7例、美國5例、越南4例、西班牙、新加坡、義大利及韓國3例、馬來西亞、比利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加拿大、委內瑞拉、印尼、瑞士及日本各2例、澳大利亞、法國、希臘、荷蘭及土耳其各1例。變異株BA.5來勢洶洶,因此邊境暫不鬆綁。(圖/翻攝自衛福部YouTube)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透露,境外移入的檢測部分,上一周總共驗了62個病例,大概8成4,屬於BA.5,目前來講BA.5的威脅是最大的,新興變異株會持續嚴密關注。很多國內專家預期,BA.5在8月中下旬的占比會增加,可能會伴隨下一波疫情的攀升。羅一鈞說明,目前BA.5的社區感染事件,大概都是以家庭感染為主,還沒有看到明顯社區外擴的情形。有醫師認為,BA.5有「黑力量」,新增數沒有很明顯上升,但住院、重症、死亡有增加。根據國際上的研究,BA.5的致重症率和致死率並沒有比BA.4或BA.1、BA.2來得高,可能是通報確診病例數有偏低、低估的情形,因為很多國家進入疫情共存的時期,無症狀甚至輕症的人,不會去做篩檢,因此會有很多低報的情形,不是代表病毒株有暗黑力量,而是代表黑數偏多。羅一鈞表示,目前暫時不會鬆綁邊境管制措施,來減少境外移入再進一步導致更多本土個案的出現。至於BA.5若造成傳播,是否會影響9月份開學?指揮官王必勝透露,人流在暑假的時候都是增加的,是否會影響,必須先觀察8月狀況再來做滾動式檢討。
今日新增2本土變異株BA.4及BA.5確診病例 1例BA.2.75在入境檢疫攔截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本土個案,分別為北部30多歲男性及30多歲女性(以下稱案A及案B),研判均屬社區感染個案。案A已接種3劑疫苗,近半年無出入境紀錄,今(2022)年7月24日出現發燒等症狀,自行就醫進行PCR採檢陽性(Ct 21),後續定序結果為 BA.5。接觸者匡列家人2人, 1人陰性,1人陽性(Ct 32),基因定序中。案B已接種2劑疫苗,近半年無出入境紀錄,7月23日出現發燒等症狀,快篩為陰性,7月24日因症狀持續,進行PCR採檢陽性(Ct 19),後續定序結果為 Omicron BA.5。接觸者匡列家人6人,檢驗結果均為陰性;職場匡列3人,2人陰性,1人陽性(Ct <30),基因定序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75泰國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為40多歲男性,已接種2劑疫苗,今年7月20日入境,持有搭機前2日內PCR陰性報告,入境採檢後,於防疫旅館進行居家檢疫,7月23日出現頭痛等症狀,PCR採檢陽性,7月31日解除隔離。匡列入境同行者4人,採檢中。(圖/疾管署提供)指揮中心表示,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1株Omicron BA.4及51株Omicron BA.5,個案分別為27例男性、2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7月15日至7月24日。其中檢出Omicron BA.4個案為美國(1例);檢出Omicron BA.5個案分別自德國(7例)、美國(5例)、越南(4例)、西班牙、新加坡、義大利及韓國(各3例)、馬來西亞、比利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加拿大、委內瑞拉、印尼、瑞士及日本(各2例)、澳大利亞、法國、希臘、荷蘭及土耳其(各1例) 移入。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BA.2.75變異株最早於今年5月發現,已於印度快速傳播並成為該國主流株,目前全球已有英國、德國、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日本、韓國、新加坡、印尼、泰國等至少17國報告病例,其中日本估計BA.2.75變異株佔比增加至0.6%,並已於東京流行,惟因多國檢測量下降,實際傳播情形可能低估。(圖/疾管署提供)指揮中心強調,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增加,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BA.2.75傳染力及致重症機率均有待研究證實,因病毒突變處可能影響其抗原特性,亦須密切關注對疫情影響。指揮中心表示,為加強本土個案Omicron BA.4、BA.5等變異株病毒監測,指揮中心已增加本土個案變異株型別檢驗及定序比例,並著重於COVID-19兒童腦炎等重症及重複感染個案呼吸道樣本基因定序作業,另規劃以現行呼吸道病毒合約實驗室監測網絡加強社區中個案之監測。指揮中心呼籲,接種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民眾仍須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防疫措施,並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
澳門連續9天「無社區感染個案」 明起娛樂場所重啟、恢復內用
鑒於澳門已經連續9天沒有社區感染個案,且第十四輪全民核酸檢測結果皆為陰性,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風險大幅降低,澳門行政長官宣布,自明(2日)起解除關閉美容院、健身院、酒吧等場所以及餐飲場所不能堂食的措施。根據批示,電影院、劇院、室內遊樂場、遊戲機及電子遊戲室、網吧、桌球室、保齡球場、蒸汽浴室、按摩院、美容院、健身院、健康俱樂部、卡拉OK場所、酒吧、夜總會、的士高(迪斯可)、舞廳、歌舞廳、理髮店及向公眾開放的泳池,以及餐廳、飲料及飲食場所將重新開放。此外,餐廳、飲料及飲食場所也恢復內用。不過批示指出,所有人員外出時需佩戴口罩,以及餐飲、酒吧、美容、健身等場所在提供服務時須要求顧客出示3天內核酸採樣證明。澳門政府強調,感謝廣大市民自6月18日出現疫情後對各項防疫措施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維護好「動態清零」的防疫局面。
BA.5再爆社區感染!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揭流行時間點 單日病例恐破3萬
最近國內又出現了第2起本土社區感染的BA.5個案,目前已累積有12人陽性確診。對此,台大醫院今天(26日)上午舉辦了「面對新型亞變種病毒BA.4及BA.5威脅大流行後的新冠肺炎防疫新思維記者會」加以因應,台灣大學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也受邀參加並表示,BA.4、BA.5的流行時間點約在8月15日至8月底之間,且若發生大規模流行,單日病例可能會再度突破3萬例大關。台大醫院今天(26日)上午舉辦記者會,並邀請陳秀熙分析BA.4、BA.5可能帶給台灣防疫的衝擊。他在記者會指出,台灣的自然感染與追加劑接種,已經築起免疫防火牆,本來在沒有BA.4、BA.5侵襲的情況下,台灣病例應該可以在8月底降至萬例以下,但是BA.2與BA.4、BA.5目前都已侵入台灣,單日病例應該會繼續維持在1~2萬,且若發生大規模流行,單日病例可能再次突破3萬例大關。同時陳秀熙還以世界流行趨勢推估,以往BA.4、BA.5的病例占比從20%升至40%需要約26天,從40%升至60%則只需要11天,因此推算BA.4、BA.5在台灣的流行時間點約莫在8月15日到8月底之間。陳秀熙強調,台灣的自然感染、追加劑接種,已經築起新冠免疫防火牆,對台灣威脅不至於太大,雖然仍有少數群聚感染,但大多也會屬於無症狀、輕症個案,不會造成太多重症病例。不過國外研究發現,BA.5以及更新的亞變種BA.2.75擁有免疫逃脫能力,可能會出現更多重複感染的現象。至於邊境解封方面,新上任的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兒童疫苗覆蓋率需要達到一定程度才會進一步考慮出入境解封的問題。陳秀熙也指出,台灣對於兒童疫苗的施打、高危險族群的追加劑施打是有必要的,尤其是BA.4、BA.5在全球許多國家的染疫占比都超過了70%,感染人數若增加,自然免疫保護力也會形成,所以台灣其實可以效法國際的邊境解封,並盡快跟上腳步與其接軌。
BA.4及BA.5來勢洶洶 今日新增2例本土個案及44例境外移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公布國內新增46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個案及44例境外移入。截至目前國內累計檢出370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其中BA.4為54例及BA.5為316例;另累計7例本土確定病例,均為BA.5亞型。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例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本土個案,均為50多歲男性(以下稱案A及案B),均由家庭群聚感染。案A於今(2022)年6月27日至機場接送2名美國入境家人返家居家檢疫。2名家人均於機場採檢陽性確診(為7月11日及今日公布之 Omicron BA.5境外移入個案),案A因6月30日出現發燒、咳嗽症狀並快篩陽性確診,於自宅隔離。後續因1名入境確診家人7月6日定序結果為Omicron BA.5,經相關疫調及PCR採檢,同行家人及案A均為 Omicron BA.5,另1同住家人檢驗結果陰性。目前3名個案皆已隔離期滿,案A職場密切接觸者3人檢驗結果均為陰性。案B於今年7月1日與另1 家人至機場接送1名自義大利入境家人返家居家檢疫。該家人於機場採檢陽性確診(為7月11日公布之 Omicron BA.5境外移入個案),並於7月9日定序結果為Omicron BA.5。經安排案B及接機家人PCR採檢,案B陽性確診並檢出為Omicron BA.5,另1家人初次PCR陰性,於案B定序後再採陽性,基因定序中。目前案B及另1家人尚在隔離中;另匡列職場接觸者2人,檢驗結果均為陰性。指揮中心提醒,目前國內本土個案多於接送時感染可能性較高,請民眾接送入境親友時落實疫苗完整接種(打滿3劑者較佳)、戴口罩、保持車內通風、避免飲食或交談及清消等相關防疫措施,並建議接送者自我健康監測,有症狀即快篩,快篩陽性應主動告知醫師接觸史,以保護自己和家人。指揮中心表示,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6株Omicron BA.4及38株Omicron BA.5,個案分別為25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16日至7月11日。其中檢出Omicron BA.4個案分別自英國(2例),德國、匈牙利、美國及荷蘭(各1例)移入;檢出Omicron BA.5個案分別自美國(5例),德國(4例),法國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各(3例),巴拉圭、義大利、菲律賓、印度、丹麥及新加坡(各2例),印尼、奧地利、埃及、英國、荷蘭、泰國、波蘭、香港、希臘、馬來西亞及巴西(各1例)移入。指揮中心指出,國際上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分別於今年1月及2月首次於南非發現,研究顯示該二株病毒株均有傳染力較高及免疫逃脫特性,具社區傳播能力;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7月13日資料指出,目前全球BA.4 及BA.5變異株感染國家及病例數持續增加,其中BA.5快速增加,佔比約為50%,BA.4佔比則上升至14%。指揮中心進一步表示,迄今已至少89個國家通報 BA.5變異株感染病例,並已於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歐美多國成為主流株,造成疫情快速回升、住院數增加等情形,且於葡萄牙發現再次感染病例佔比增加,鄰近新加坡、日本、韓國、中國大陸、香港、紐西蘭、澳洲、泰國、印尼及越南等均報告社區感染病例,疫情亦漸升溫。指揮中心強調,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為加強本土個案Omicron BA.4、BA.5等變異株病毒監測,指揮中心已增加本土個案變異株型別檢驗及定序比例,並著重於COVID-19兒童腦炎等重症及重複感染個案呼吸道樣本基因定序作業,另規劃以現行呼吸道病毒合約實驗室監測網絡加強社區中個案之監測。另外,接種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指揮中心呼籲民眾仍須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防疫措施,並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