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
」 稀土 川普 美國 中國 關稅![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396543/sm-084423e4428dfaa7ca9c3c24e1948a0e.jpg)
大陸新一輪找礦行動 整體有重大突破
大陸央視14日報導,中國大陸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指出,大陸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成效顯著:新發現10個億噸級油田、19個千億方級氣田;探獲10個大型以上鈾礦床,鈾礦資源量大幅增加;銅、金、鎵、鍺、銦等12種礦產資源量顯著增加;鋰、鋯、鉿、氦氣、稀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礦產取得重大突破。 陸新一輪找礦行動有重大突破。(圖/大陸央視)據報導,大陸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新發現很多大型礦,特別是銅、鋁、鋰等礦產的新增資源量大幅度增加。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菊興指出,新一輪找礦突破行動,36個礦種採取一礦一策。既有石油、天然氣、煤炭、鐵、錳等大宗礦產,也有鋰、稀土等戰略新興礦產。「銅礦是工業最重要的『糧食』。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全國新增3000多萬噸銅,等同於以前10年期間總和。」此外,鋰、鋯、鉿、氦氣、稀土等戰略新興礦產勘查的重大突破,為大陸新能源、新材料、航太航空等新興行業的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提供有力資源保障。「在四川甲基卡到新疆的阿爾金,我們建立了一條3000公里長的鋰礦帶,資源量可能到2000萬噸至3000萬噸,能夠保證我們鋰的價格不受西方礦業公司的控制。」唐菊興說。能源礦產方面,大陸在鄂爾多斯盆地探明3個千億方級深層煤層氣大氣田,探明地質儲量突破5000億立方米;發現全球首個超深水超淺層大型氣田,新增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超1000億立方米,大陸清潔能源自給能力顯著提升。2011年至2020年,大陸啟動了找礦突破行動。相關數據統計,這一輪突破行動,石油、天然氣新增資源量分別為101億噸、6.85兆立方米,發現17個億噸級大油田和21個千億立方米級大氣田;新增煤炭資源量5268億噸、鎳資源量349萬噸,新形成32處非油氣礦產資源基地。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0/396330/sm-ea438ead9f1cbb94e9162b52a550e5d7.jpg)
徐巧芯大姑夫妻倆協助詐團洗錢!大打悲情牌無效 延長羈押禁見2月
國民黨籍立委徐巧芯的大姑劉向婕、大姑丈夫杜秉澄被控成立後端水房,以虛擬貨幣「回幣」交易為假象,協助詐騙集團洗錢,造成53人受害,財損2289萬元;台北地院一審判劉、杜徒刑10年、15年。劉、杜日前大打悲情牌,聲請交保停止羈押,北院召開延押庭,認為2人有反覆實施犯罪、勾串證人及共犯之虞,有羈押必要,裁定2人自2月17日起延長羈押禁見2個月。杜秉澄指稱,本案是他先前遭幫派成員控制、使用他帳戶、逼簽本票的延續,檢警先前均未深入調查此部分,導致還未能查出真正詐欺集團,請法院讓他重回社會,他家中情況很差,聲請具停停止羈押。杜秉澄的律師則指稱,杜在一審已詳實交代案情,而無勾串、湮滅之羈押原因,且杜家人願提供經濟資助,使杜在停止羈押後得以繼續經營稀土事業及協助經營63年之家族事業,杜並無反覆實行同一犯罪之虞,亦可藉由限制住居及電子監控設備預防杜再犯,並無羈押必要。劉向婕的律師稱,本案客觀證據調查完整,所有通訊紀錄在卷,相關證人均交互詰問完畢,一審已為判決,且本案手機均遭查扣,她已失去與境外共犯聯繫方式,斷無勾串可能,願受電子監控、定期至警察單位簽到,聲請具保停止羈押及解除禁止接見、通信或使劉得以接見至親。但合議庭認為,劉、杜涉洗錢、組織犯罪共53罪,各被判刑10年、15年,足認2人犯罪嫌疑重大,加上2人在偵辦中,劉女父母藉由為共犯林于倫委任律師方式,企圖與林勾串,杜偵查中的游姓律師,亦假旁聽之名,不當接觸證人,顯示2人歷經偵、審程序,仍有透過家屬、律師嘗試勾串情形,由於本案訴訟階段既未確定,尚有因上訴,隨訴訟進行而提出新證據方法或聲請調查其他證據之浮動情形,認為2人仍有勾串共犯或證人,進而影響上訴審就2人所涉罪名、犯罪事實認定之高度可能性,而有羈押原因。合議庭認為,2人指揮詐欺集團後端水房,並招募他人加入犯罪組織,短時間內共同實行3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犯行之頻率極高,2人有反覆實行犯罪之虞。至於杜秉澄指稱在監罹患疾病、急症,合議庭認為,監所已多次予以戒護外醫,難認杜有任何非保外治療顯難痊癒情形,因此裁定2人自17日起延長羈押禁見2個月。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395309/sm-6146e76756c5ca245a214ea13a8ba199.jpg)
川普稱與普丁對話取得「重大進展」 澤倫斯基:美歐提供安全保障就和談
美國總統川普於美東時間8日宣布,他已經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進行了對話。川普對《紐約郵報》表示:「我希望人們不再死亡。」對此,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9日向川普喊話,表示解決烏克蘭問題的計畫不僅必須停止戰爭,還要確保俄羅斯不再有任何侵略行為。川普在8日接受《紐約郵報》採訪時聲稱,他「最好不要透露」與普丁通話幾次,他還吹噓自己與俄羅斯總統「關係良好」,「我希望能快點談判,因為每天都有人死去,這場戰爭太慘烈了,我想結束這該死的事。」川普本週稍早表示,結束戰爭的談判「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他告訴記者,自己「很可能」會在下週會見澤倫斯基,並暗示他也計劃與普丁進行會談。此前,他希望確保烏克蘭供應稀土礦物,以換取美國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援助。對此,川普的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茲9日透露,美國高級外交官本週將訪問歐洲「討論如何結束這場戰爭的細節,這意味著迫使雙方坐到談判桌前。」 目前尚不清楚美俄2國領導人何時進行溝通,也不清楚川普自1月20日上任以來是否有與普丁展開對話。CNN為此已聯繫國家安全會議尋求澄清。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則向CNN透露,他「既不能否認也不能證實該消息」。他補充,隨著川普政府的活動越來越多,華盛頓和莫斯科正在「透過不同的管道」進行談判,「所以……可能有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而澤倫斯基則在9日播出的採訪中表示,川普迅速解決烏克蘭問題的計畫,不僅必須停止戰爭,還要確保俄羅斯不再有任何侵略行為。他表示,烏克蘭不希望再次遭遇2022年2月莫斯科全面侵烏之前,簽署和平協議及談判,但未能取得實際進展的經歷。澤倫斯基補充,這意味著和平協議要落實安全保障,「凍結的衝突將導致一次又一次的侵略。那麼,誰將作為勝利者被載入史冊呢?沒有!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次徹底的失敗,對我們和川普來說都是如此,」澤連斯基告訴英國ITV電視網,「如果我認定美國和歐洲不會拋棄我們,且會提供安全保障,我就願意接受任何形式的談判。」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9/394989/sm-f03921e0f47dd2f75e93370ecd07ac6f.jpg)
川普不給面子! 下周恐掀新關稅戰美股收黑道瓊跌444點
下一波川普關稅戰又要來了,讓美股7日周五全數收黑,也把本周累計的漲幅抹去。投顧表示,現階段除了關注川普再度出招,也要靜待美股對關稅利空鈍化,才有機會帶動行情反轉。台股本周除開工日大跌後,已經連續四天漲回來,主要就是關稅戰稍微降溫,7日加權指數終場上漲161.67點,收在23478.27點,重新站回23400點,漲幅0.69%,成交量3517.2億元。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戰,針對中國大陸進口商品的10%關稅已於4日生效,墨西哥、加拿大進口產品徵收25%的關稅則延後1個月實施。但川普周五與來訪的日本首相石破茂會面時宣布,他計劃下周起對多個國家宣布對等關稅措施,但沒有透露具體是哪些國家。川普甚至表示,對日本加徵關稅是一種選項,也一直反對日本製鐵收購美國鋼鐵,而汽車關稅也一直都是選項。川普也透露可能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 (Volodymyr Zelenskyy) 見面,希望烏克蘭向美國提供稀土和其他礦產,作為對美國的回報。數據顯示,美國2月份消費者信心下降至67.8,因為預期會通膨。1月非農就業新增14.3萬人,創3個月新低,遠低市場預期,當月失業率降至4.0%,可能讓美國聯準會至少在6月前按兵不動。美股7日主要指數表現,道瓊指數下跌444.23點,或0.99%,收在44303.4點。那斯達克指數下跌268.59點,或1.36%,收在19523.4點。S&P 500指數下跌57.58點,或0.95%,收在6025.99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83.25點,或1.63%,收在5009.34點。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1/394161/sm-55ba49f9a9dcfc0a9b28c5931b2d5135.jpg)
中國反擊!美商品課稅15%+管制稀有金屬出口 拿「這家大咖」祭旗
新一波美中貿易戰4日啟動!在墨西哥與加拿大陸續與美國政府交涉後,25%的關稅已獲得延後一個月的寬限,但同樣被多課稅的中國似乎還沒屈服,不但在4日下午也宣布對美國部分商品課徵15%的關稅反制,更宣布要調查Google違反反壟斷法,商務部則對鎢、碲、鉍、鉬、銦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美國對中國的新關稅措施於4日下午1點生效,中國政府的各部門則在下午陸續啟動反制,像是Google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市場監管總局將對谷歌公司開展立案調查。中國財政部宣布,對美國的煤炭、液化天然氣加徵15%關稅,對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皮卡加徵10%關稅。中國商務部發言人表示,已將美國徵稅措施投訴至WTO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中國商務部則對25種稀有金屬產品及其技術實施出口管制,但也提到「出口符合相關規定的,將予以許可」,顯示這就是談判籌碼之一。以鎢來說,可用於航空航天和軍事工業,碲主要用於製造太陽能電池、熱電材料和半導體材料,鉬合金在航空航天和核工業中有重要應用,銦主要用於製造液晶顯示器、觸控銀幕和太陽能電池。去年10月開始,中國官方就開始強化對外國公司和晶片製造商購買稀有金屬的限制,要求出口商詳細說明這些稀有金屬在西方供應鏈中的具體用途。《紐約時報》曾報導,全球製造半導體等先進技術產品所需的關鍵礦產幾乎全部來自中國,2010年就在中日領土爭端期間,對日本實施為期兩個月的稀土金屬出口禁令,最後日本讓步。但美國的化工廠已經很少,也沒有開採,大多從中國以外的國家購買半成品材料,先前受到的影響較少。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5/393575/sm-d63a2fbe2480f6dd6783f35f5e997b83.jpg)
川普2.0關稅戰再起!專家分析:北京這次沒在怕
美國總統川普於美東時間1日履行了他競選時的承諾,宣布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以阻止非法移民和毒品從這些國家進入美國。根據川普簽署的行政命令顯示,關稅將於美東時間2月4日凌晨12:01之後生效。不過香港《南華早報》也指出,中國其實「沒在怕」川普2.0的新關稅戰爭,北京也已經準備好堅決反擊。此外,這2個地緣政治對手未來可能還有迴旋妥協的空間。據《南華早報》的報導,川普的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日前解釋,向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是對「中國採購並允許非法芬太尼流入我國、造成數千萬美國人死亡」所做出的必要回應。白宮也補充,針對加墨中3國的關稅將持續實施,直到阻止非法毒品和移民流入美國的行動取得重大進展。對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公共政策與全球事務課程助理教授駱明輝(Dylan Loh)指出,華府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的措施,與川普先前威脅要課徵60%的關稅相比,已大幅縮減。考慮到川普多次透露60%關稅是美中最大限度的談判底線,北京「肯定」會制定應對川普關稅戰的方案,包括對美國進口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但駱明輝補充,中國可能不會全面對美國產品加稅,「我相信這將是經過衡量且精心設計的,以免招致川普採取進一步的懲罰措施。單憑這一點,不會對中美關係產生太大影響。大多數市場已將關稅因素考慮在內,北京方面也已經預料到關稅戰的到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則分析,中國對川普的關稅「早已做好準備」,並稱「這只是時間問題」。他認為,川普1.0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時,關注的是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但現在的美國領導人似乎正利用關稅,作為讓製造業回流美國的工具,而且川普2.0似乎「權力更大,也更加成熟」。「但中國也不再是8年前的中國,」王義桅表示,美國無法撼動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領先地位,且「中方一定會堅決回應。」他補充,中國將制定應急計劃,將稀土等美國高度依賴中國的產業納入潛在的報復項目。儘管美國已試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這需要時間和高昂的成本,因此可被視為中國應對關稅戰的戰略手段之一。另一個北京「不怕」川普關稅戰的原因,是中國比起其它經濟體,經濟相對自給自足,從而減少了關稅戰的影響。王義桅進一步解釋,關稅戰還會加劇美國的通膨危機,影響國內消費和美國整體經濟。然而,話鋒一轉,王義桅也觀察到,中美關係已出現了改善的跡象,並表示「短期內看起來不會那麼糟」。尤其中美2國有相似的國家利益,北京可以與華府在某些領域合作,例如俄烏戰爭,「從長遠來看,中美關係存在結構性挑戰……但川普重返白宮實際上正為2國談判提供了空間。」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2/389712/sm-271836447dc80a8cfaf77541394defd8.jpg)
共和黨推法案幫川普收購想法鋪路 格陵蘭總理改口「願與美國進行國防合作」
在川普宣布想要買下、取得格陵蘭、加拿大、巴拿馬運河等地後,議院共和黨籍議員目前正積極推動「讓格陵蘭再次偉大法案」(Make Greenland Great Again Act)。該法案授權川普可以與丹麥政府就購買格陵蘭進行談判。而格陵蘭總理埃格德(Mute Egede)近期也鬆口表示,可以與美國進行國防合作。綜合外媒報導指出,這份法案是由田納西州共和黨眾議員奧格爾斯(Andy Ogles)所提出,法案也獲得多名共和黨議員支持,其中包含紐約州勞勒(Mike Lawler)及德州克倫肖(Dan Crenshaw)。其實川普會有購買格陵蘭的想法並非是近期的事情,早在2019年時,川普就曾提出類似的想法。而近期川普再次將此議題納入其施政重點。共和黨議員則認為,格陵蘭的地理位置接近俄羅斯,對美國國家安全有重要戰略價值。此外,該地區擁有豐富的稀土礦藏,對於製造電池及高科技設備至關重要。法案中還要求,在川普與丹麥達成協議後五日內,必須向國會提交所有協議相關資料。儘管丹麥首相早已表示格陵蘭「不行也永遠不會出售」,但共和黨議員仍強調該計劃的重要性,並暗示可能使用經濟或軍事手段來達成目標。而在面對川普打算購買格陵蘭的想法,格陵蘭總理埃格德表示,願意與美國在國防及礦產資源開發方面合作。但埃格德同時也強調,格陵蘭土地的決定權是屬於格陵蘭本身。丹麥外交部長拉斯穆森(Lars Lokke Rasmussen)則對川普的提議謹慎看待,表示丹麥與格陵蘭會繼續溝通,以此確保美國的合法利益。報導中也提到,除了格陵蘭外,川普也希望收購巴拿馬運河及加拿大等地。川普甚至曾直言考慮使用「經濟力量」來實現這些計劃。南達科他州眾議員約翰遜(Dusty Johnson)也提出相關法案,支持川普以1美元收購巴拿馬運河。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2/388272/sm-f4a747d188d3151ea8ec7181016a1898.jpg)
川普加大威脅 公開表示「不排除武力奪取」巴拿馬運河、格陵蘭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Trump)在佛羅里達州的馬阿拉戈(Mar-a-Lago)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公開表示,他希望美國能控制格陵蘭(Greenland)與巴拿馬運河(Panama Canal),並強調這兩個地區對美國的國家安全與經濟利益至關重要。他直言「無法保證」不採取軍事或經濟手段達成這些目標。根據《BBC》報導指出,川普表示格陵蘭在美國追蹤中國、俄羅斯軍事活動這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當地蘊含豐富的稀土礦藏,對高科技設備和電池製造至關重要。川普表示「我談的是保護自由世界。」川普也提到,格陵蘭位於北美與歐洲間的戰略航線上,美國必須加強對此地的影響力。而川普此番言論也引發丹麥政府的強烈反應。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強調「格陵蘭島屬於格陵蘭人。」表示丹麥絕對不會出售格陵蘭,但願意與美國加強合作。而在提到巴拿馬運河時,川普批評美國政府當年將運河歸還巴拿馬的決定。川普也聲稱,目前中國已滲透八麻馬運河,並指控巴拿馬政府對美國船隻收取過高費用。但先前巴拿馬總統穆利諾(José Raúl Mulino)就曾反駁,運河完全由巴拿馬控制,並不存在中國干預。香港的長江和記實業(CK Hutchison Holdings)僅管理運河入口處的港口,並未涉及運河運營。在新聞發布會上,川普還提出「美國與加拿大合併」的可能性,稱美加邊界是「人為劃定的線」,並批評加拿大的進口商品政策。川普也提到,美國為了保護加拿大,結果投入巨額資金,認為加拿大「應該成為美國的一個州」。而川普這番言論也讓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回應「(合併)絕對不可能」。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2/387982/sm-d79d28102ca5156fd2544853838a8fb8.jpg)
川普怒批假新聞!否認調整關稅政策
華盛頓郵報稍早報導,美國候任總統川普的助手正在探索適用於每個國家、但僅針對關鍵進口商品的關稅計劃。川普隨即發文否認,直指是假新聞。川普在社群平台上表示,「『華盛頓郵報』的報導援引了不存在的所謂匿名消息來源,錯誤地指出我的關稅政策將被削減。那是錯誤的。『華盛頓郵報』知道這是錯的。這只是假新聞的另一個例子。」美元指數短線拉升逾50點,現報108.42。歐元兌美元漲幅縮小至0.5%,英鎊兌美元漲幅收窄至0.46%,先前均一度漲逾1%。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漲幅收窄至0.26%,先前一度漲0.5%。歐股漲幅收窄,歐洲斯托克50指數漲幅收窄至1.1%,此前一度漲2%;法國CAC 40指數漲幅收窄至不足1%,此前一度漲逾2%。華盛頓郵報引述消息人士指出,距離川普上任還有兩週,其助手仍在討論對來自所有國家的商品徵收進口關稅,但與其涵蓋所有進口商品,當前的討論僅針對對於美國國家或經濟安全至關重要的特定產業採取關稅行動,進而捨棄川普競選承諾中的關鍵內容,「至少暫且是如此」。川普競選期間曾呼籲對美國進口的所有商品徵收高達10%或20%的「普遍」關稅,具體是哪些進口商品或產業將面臨關稅暫不清楚。消息表示,初步討論基本上針對川普團隊想要帶回美國的幾個關鍵產業,其中包括國防工業供應鏈(透過對鋼、鐵、鋁和銅實施關稅),關鍵醫療設備(注射器、針頭、藥瓶和醫藥材料),以及能源生產(電池、稀土礦,甚至太陽能面板)。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3/322853/sm-178f94b8e0f98a5216ea73f696e7ea80.jpg)
增資88億 全球規模最大稀土原料生產基地建設中
澎湃新聞9日報導,中國最大的稀土供應商中國北方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方稀土)披露,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節能環保的稀土原料生產基地一期工程,正在建設中。結合北方稀土、華美公司及專案建設實際,擬以現金方式增資2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88億元),為其提供項目建設所需資金支持,保障專案建設按計畫推進。報導稱,1年前,北方稀土宣布,擬斥資近80億元(約合新台幣352億元)建設北方稀土冶煉分公司與華美公司原廠址及附近接壤區域綠色冶煉升級改造專案。北方稀土最新披露,華美公司(包頭華美稀土高科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係北方稀土全資子公司。財務狀況顯示,2023年前三季,華美公司未經審計的營收為20.60億元,淨利潤1.20億元。去年3月,北方稀土公告,擬以全資子公司華美公司為實施主體,投資不超過77億9928.98萬元建設「中國北方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冶煉分公司與華美公司原廠址及附近接壤區域綠色冶煉升級改造專案」。該專案此前已獲得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和資訊化廳核准,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昆都侖區內蒙古包頭鋼鐵冶金開發區金屬深加工產業園區公司冶煉分公司及華美公司原廠址及附近接壤區域,建設期約18個月。北方稀土當時稱,公司投資實施該項目的資金投入較大,或將增加公司有息負債,增加財務成本,提高資產負債率。專案達產後,預計所得稅後專案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約25.31%,預計投資回收期約5.56年(含建設期)。具體來看,該專案採用「焙燒-水浸-轉型-聯動萃取分離-沉澱-煆燒」冶煉工藝技術,生產單一或混合稀土氧化物(碳酸鹽、氯化物)。項目建成後,具備處理58.09%REO(稀土氧化物總量)混合稀土精礦能力198000噸/年,以REO計115018噸/年;萃取分離能力106661.6噸/年(以REO計),沉澱和結晶能力141070噸/年(以REO計),灼燒能力39600噸/年(以REO計)。北方稀土最新表示,公司本次向華美公司增資的資金來源於公司自有資金。公司將根據專案建設進度及資金實際需求,以分期支付方式逐步完成增資實繳。增資款將全部用於專案建設。北方稀土強調,向華美公司增資為其提供項目建設所需資金,將增加其資產規模,在保障專案建設按計畫優質高效順利推進的同時,有利於提高華美公司融資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不過,一邊要做綠色冶煉升級改造的同時,北方稀土自身的業績卻在承壓。公司今年1月披露報告顯示,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23年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21.70億元到23.30億元,與上年同期(同比)相比,將減少36.50億元到38.10億元,同比減少61.00%到63.67%。對於業績預減,北方稀土在此前報告中稱,2023年,受稀土行業市場供求關係影響,以鐠釹產品為代表的主要稀土產品價格自年初以來持續震盪下行,全年均價同比降低。就2024年市場行情,北方稀土在近日的一次投資者關係活動中表示,從公司角度是希望市場行情大好,大陸國內市場稀土產品的供給端由工信部下達的總量計畫指標、廢料回收、國外進口礦三部分構成。大陸工信部下達的總量計畫指標公司占比較大,廢料回收方面公司一個子公司已經生產,還有一個在建的廢料回收項目。進口礦公司每年也從市場上採購一些。北方稀土稱,市場供求受此三方影響而起伏波動,但國家總量計畫指標為生產增加了確定性。在被問及對2024年稀土產品價格預期時,北方稀土稱,產品價格還是主要受供需影響,春節後稀土下游企業復工速度低於預期,需求端不及預期,產品價格下跌,近期產品價格出現走穩的趨勢。北方稀土同時補充道,面對當前的市場形勢,公司深入分析市場需求變化,並制定相應的銷售策略。同時,公司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特別是新型市場和高增長領域訂單,努力開拓銷售管道,持續鞏固提升公司產品市場競爭力和佔有率,擴大收入和利潤貢獻率。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6/283526/sm-63b926df8c3b6e2a072db3799ecfab59.jpg)
全新AirPods Pro跟上iPhone 15採USB-C接孔 3大功能新增一次看
蘋果秋季發表會在台灣時間13日凌晨1點登場,除了發表全新iPhone 15系列以外,還有同樣採用USB-C充電的第2代AirPods Pro,且新增3大功能,包含適應性音訊、對話感知、個人化音量,目前台灣開賣時間未定,售價7490元。全新AirPods Pro搭配USB-C連接器,也就是說未來只需一條連接線就能為Mac、iPad、AirPods與iPhone 15系列產品充電,更可以透過iPhone 15系列產品充電;而耳機與充電盒具備更進階的IP54防塵、防水等級,且也透過iOS 17帶來多項新功能:一、「適應性音訊」:結合「通透模式」和「主動式降噪」,可根據使用者所處環境調整噪音控制。這項體驗由先進的運算音訊技術驅動,讓使用者能在注意周遭環境的同時,降低令人分心的噪音,如辦公室閒聊聲、家中吸塵器,或咖啡廳的嘈雜聲響。二、「對話感知」:使用者只要開始跟身旁的人說話,無論是跟同事閒聊或在咖啡廳點午餐,「對話感知」都能降低耳機內的音量並增強使用者面前的聲音,同時降低背景噪音。三、「個人化音量」:運用機器學習判斷環境狀況和音量選擇,並能根據使用者的過往偏好,自動微調聆聽體驗。不僅如此,全新AirPods Pro的設計旨在降低對環境的衝擊,包括所有磁鐵配件中使用100%再生稀土元素、多層印刷電路板鍍層也採用100%再生金元素、充電盒主機板上焊料採用100%再生錫金屬、盒上的鉸鏈採用100%再生鋁金屬;且第2代AirPods Pro不含潛在有害物質,例如汞、溴化阻燃劑(BFR)、聚氯乙烯(PVC)和鈹,重新設計的包裝去除外層塑膠膜,90%以上的包裝耗材採纖維材質製造,讓Apple更接近在2025年前完全去除塑膠包裝的目標。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2/274072/sm-b2ed78d6f6402511bcc3aba750b809ba.jpg)
中國限鎵鍺1/中國8月限出口「一石三鳥之計」 爭取談判籌碼次次都見效
美中爭霸戰場來到半導體關鍵材料,中國限制鎵、鍺出口政策在8月1日正式生效,儘管中國對這兩個元素掌握度8成以上,專家與業者一致認為這招短期有效、長期影響有限,「中國意在爭取對手不要再次進逼、爭取談判籌碼」,至於美中科技戰火何時止息?「要等明年美國大選後才會明朗。」中國藉稀有元素或稀土爭取國際經貿情勢轉圜的作法,有前例可循,且國際次次都買單。中國對微量金屬及稀土的市占率有5成以上,中國「北方稀土」網站首頁跳出「中東石油,中國稀土」大字,足見大陸對手握關鍵材料籌碼的自信。2010年中日爆發釣魚台主權爭議,2017年起的美中貿易戰,中國祭出稀土配額限制或提高出口關稅,導致稀土價格震盪,令國際態度軟化。這次美中半導體大戰中,由於中國須自荷蘭、日本進口半導體先進製程所需設備,美國遂攜手荷、日共同圍堵中國矽晶圓發展、今年1月達成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協議,如今中國也開始反制,其商務部、海關總署8月1日起正式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鎵、鍺在元素週期表是三五族「非鐵金屬」,是稀有金屬元素、還稱不上稀土,但引發國際聯想中國會把禁令延伸到稀土。(圖/翻攝北方稀土公司官網、東方IC)前聯電先進技術開發處長、現為科技業顧問周孝邦表示,這次限制的鎵、鍺在元素週期表是三五族「非鐵金屬」,是稀有金屬元素、還稱不上稀土,不過「原物料對半導體製程非常重要,出這招甚至比限機台更兇悍,所以中國選擇用這個來卡脖子」。 「會挑選鎵、鍺,中國經過一定思考」,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總監楊瑞臨介紹,矽、鍺是第一類半導體所用的材料,鎵則是第二、三、四類「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第一類半導體主要用於運算,製造邏輯晶片用於電腦手機、HPC甚至AI,就像人的大腦;二、三、四類半導體則用於加速傳導,如人的感官,應用在手機與電信基地台、雷達、衛星等協助功率放大,以及幫助提升能源轉換效率的電力控制系統」。中國對鎵、鍺兩個元素掌握度8成以上,也因化合物半導體製程與供應鏈相較矽晶圓簡單、向歐洲技轉不少技術,中國二、三類化合物半導體發展腳步在世界前段。周孝邦指出,除了稀土與微量金屬原料被中國把持,還有光阻、光阻清洗劑等世界只有日、德、美少數百年大型企業掌握,台灣也有這種技術,但因規模經濟不足,自製不具效益。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總監楊瑞臨認為,中國這次對鎵、鍺限制,希望在化合物半導體發展保持領先,以及對美方陣營的進逼表態。(圖/取自工研院官網、包頭鋼鐵網站)「中國禁鎵鍺,有『一石三鳥』之效,首先確保在現今產業高速成長階段足以自用,二在反制要對手不要更過分,三是進一步爭取與美國談判。」楊瑞臨分析。楊瑞臨表示,稀土礦源分散、開採過程造成環境負擔,鎵、鍺則是鋅、鋁冶煉過程的副產品,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各國因此十多年前停止生產、令中國獨大,但中國斷貨潛在疑慮出現後,美國、日本、歐盟都建立安全儲量意識,也蓄勢重啟稀土及微量元素生產,不過是用「新科技環保製造、同時發展回收技術」,歐盟更重新准許境內開發、美國川普當政時甚至正面鼓勵,他評估發展新稀土供應鏈約需要兩年,這時間足以讓美國與中國開啟協商。儘管8月1日起中國鎵、鍺出口採逐單審批非全面禁運,業內人士解讀這是「仍對好朋友放行。」此外,美國開始派重量級官員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長葉倫相繼赴中拜訪,ASML先進DUV被禁、但已出貨的DUV零件及設備維修仍可以賣中國,「美中雙方關係已見和緩」,楊瑞臨觀察;至於科技戰火何時止息,必須等到明年美國總統大選後才明朗。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5/274075/sm-ca000ec0f9bbd24100c5f06be17dff25.jpg)
中國限鎵鍺2/台廠高階產品轉嫁成本免擔心 兩大霸權較勁明年美總統選後才明朗
中國8月1日起正式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管制,被視為逼拜登政府坐上談判桌,科技戰可望稍歇,不過鎵、鍺國際報價自中國7月宣布限制以來上漲6%、15%,由於鍺幫助強化矽晶圓特性、鎵是化合物半導體所需關鍵材料,對台灣科技產業是否有影響?對此經濟部長王美花及業者認為,「短期對科技業影響不大」。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總監楊瑞臨進一步分析,鎵目前應用為砷化鎵功率放大器,在整個電子產品BOM表(零件及組件的材料清單)占比微量,就算漲到2、3倍,不至於因此造成手機等終端產品價格大幅波動。而烏俄戰爭爆發時,晶圓微影製程所需的氖氣價格上漲數十倍。半導體檢測大廠閎康(3587)董事長謝詠芬表示,中國這招「掌風至、拳未到位」,目前半導體還在庫存去化階段,庫存用完時才知道誰被限制到。鎵、鍺是金屬有機物化學氣相沉積(MOCVD)過程的重要材料,「中國不賣,還能向日、德商拿,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供應鏈自有彈性。」美國開始派重量級官員國務卿布林肯赴中拜訪,「美中雙方關係已見和緩」。圖為2023年6月19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圖/新華社)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表示,中國世界鎵、鍺市佔率分別為83%、68%,但鎵、鍺過去沒有嚴重缺貨,甚至鎵曾因為供過於求價格暴跌。中國加大管制力度讓鎵、鍺相關產品供應受限,已受中國廠商競爭之產品可能因為中國內外材料價差受影響,但對技術門檻較高產品,例如穩懋的5G功率放大器,應有機會充分轉嫁成本予客戶,反而有利獲利表現。以稀土來說,對每個製程的成本佔比都不同,概括來說「越先進製程,材料成本佔比越低」。「這招殺不死人,但顯示『材料』問題獲正視」,前聯電先進技術開發處長、現為科技業顧問周孝邦並觀察到6月29日到7月1日舉辦的Semicon China中國國際半導體展,能發現中國開始對材料奮起直追。中國限鎵鍺政策雖對台廠打擊不大,但更凸顯對稀金及特殊材料對半導體製程的重要性與珍貴,各廠積極研發再利用或減少用量。封測大廠日月光(2371)高雄廠日前環境技術研究成果發表會主軸之一,即為探討及盤查包含鎳、銅、金等金屬廢液低碳回收方案,建構回用於產業供應鏈,進一步導入半導體、印刷電路板等相關產業。同步評估鎳回收副產品轉製電池材料的可行性,目標實現關鍵金屬材料的循環再生。台積電(2330)先進製程機台供應商美商應用材料7月推出Vistara™晶圓製造平台,將在2030 年之前將同等能源減少50%、無塵室佔地面積減少30%,在良率優化情況下,能夠減少化學品用量。中國限鎵鍺政策雖對台廠打擊不大,但更凸顯半導體製程對稀金及特殊材料的需要。(圖/ASML)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8/267748/sm-da56ee804f592629eac1da3602b63cab.jpg)
美中緊張關係若無法緩解 北京恐再實施稀土出口管制
中國宣布從8月1日起,對鎵和鍺相關產品實施出口管制,全球受影響企業正爭相確保這兩種稀有金屬供貨無虞。業界擔心,如果美、中緊張關係沒有緩解,中國可能隨後會限制「稀土」(rare earth)的出口。受此預期影響,澳洲萊納斯公司(Lynas)等稀土生產企業的股票開始飆漲。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稀土為包括17個元素的族群,稀土並不難找到,但製造過程複雜,對半導體生產很重要,鍺和鎵雖並不在17種元素之列,但是開採和生產成本也一樣高昂。中國前商務部長魏建國指出,本周的禁令只是開端,中方還有很多反制手段,若美國對中國實施更嚴格的高科技限制,中方的報復也會隨之升級。5月時北京禁止一些國內部門從美國記憶體製造商美光購買產品。投資銀行傑富瑞(Jefferies)分析指出,美中貿易關係緊張的快速升溫不容小覷,這次對鎵和鍺的出口控制,是中國繼美光禁令後的第二大反制措施,如果美中緊張關係無法緩解,預期接下來中國可能實施對稀土的出口管制。《美國之音》報導,一些金屬行業人士表示,稀土是可應用於電動汽車和軍事裝備的一組金屬,中國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出產國,北京早在12年前在與日本的爭端中就限制過稀土出貨量,他們擔心中國接下來可能會對稀土出口實施新的管制措施。中國國際礦業協會主席阿克爾(Peter Arkell)說,「中國此舉擊中了美國的貿易限制的痛處,鎵和鍺只是對科技產品非常重要稀少金屬的其中兩種,事實上中國是大多數這些金屬的主要生產國。」《路透》指出,中國商務部周四將與主要金屬生產商會面,討論出口管制問題。一家美國半導體晶圓製造商周二表示,正在申請出口許可證。一家中國鍺生產商的經理說,他們收到了歐洲、日本和美國買家的詢價,對方都希望在8月1日之前建立庫存,但這位經理預計可能需要長達2個月才能獲得出口許可。歐盟委員會4日對中國決定對鎵和鍺實施出口管制表達關切之意。根據歐盟委員會2020年的報告,中國生產的鎵和鍺占全球供應量的8成,歐盟有27%的鎵和17%的鍺需要從中國進口。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8/267468/sm-8e1a32ef167108df85abbd3733b2a970.jpg)
陸祭關鍵稀土出口管制 日韓反應曝光
中國商務部及海關總署於3日宣布以國家安全利益為由,對鎵、鍺等半導體關鍵稀土實施出口管制後,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4日表示,正在調查後續影響,若有不公正措施,日本將根據情況做出適當反應;韓國工業部4日則就此召開產業供應鏈緊急會議,研商因應措施,並尋求與中方諮商。日本經濟產業省3月時曾宣布,將對用於包括清洗、沉積、微影、蝕刻和測試等工序的23種半導體技術設備實施出口管制,而這些措施將在7月23日正式生效。日本放送協會(NHK)4日報導,由於日本企業從中國進口大量鎵,中國限制鎵、鍺出口,有反制美國和日本的目的。不過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4日在內閣會議後的記者會表示,日本不接受將此作為反制措施的理由,目前正在調查這會給日本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並將與中方確認其意圖和政策,如果(中方)採取不公正措施,日本將根據世貿組織(WTO)等機構的國際規則做出適當反應。韓聯社報導,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產業政策室室長朱泳俊4日就中國對鎵、鍺出口管制一事,在大韓商工會議所(大韓商會)與半導體、螢幕產業緊急召開產業供應鏈檢查會議,討論應對方案。朱泳俊表示,預計中方措施對供需格局帶來的短期影響將有限,但有關措施將持續多久尚不明確,且限制出口項目或進一步擴大。為避免半導體等主要產業生產受到拖累,韓國政府將尋找替代進口來源地、加大儲備,研發高度依賴特定國家項目的替代物和技術等。報導引述韓國工業部官員稱,韓國公司已經獲得可供約40天使用的鎵庫存,並且將能從中國以外的國家(如美國和加拿大)進口鍺。一位韓國商務部官員則表示,韓國將通過各種渠道與中方進行磋商,盡量減少此舉對韓國相關產業的潛在影響。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8/266128/sm-ea0af4c7c2993f04dd62c063073920cc.jpg)
NASA計畫10年內「大規模挖掘」月球資源 科學家揭背後目的
美國NASA主導的阿提米絲計畫(Artemis program)預計在2025年「重返月球」,屆時若登月成功,不只有利於未來的火星有人探索,月球蘊含的鐵礦及稀土,也是各大國與企業太空競爭的重點,一名科學家就透露,NASA已計畫在2032年對月球進行大規模挖掘。據《路透社》報導,在NASA轄下詹森太空中心(JSC)任職35年的火箭科學家桑德斯(Gerald Sanders)表示,該中心正在量化月球的潛在能源、水資源、土壤、礦物及稀土,與進行早期探勘挖掘的研究,並在7月前發射鑽探機,計畫在2032年對土壤及風化層大規模挖掘,與建立測試性質的加工廠。桑德斯指出,這些都是為了太空商業化所做的嘗試,開發月球資源帶來的成本及經濟效益,有助於外部投資,並促成更大規模的開發與生產,最終在月球建立可持續的基地,向更未來的火星探索跨出關鍵一步。桑德斯也透露,首批客戶是商業火箭公司,該公司預期會用月球資源,獲取太空探索寶貴的燃料與氧氣。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6/252376/sm-cf08eb93bd62f0b31d89abcb8f121747.jpg)
降低對中國製EV電池原料依賴 日本擬補貼企業50%開發成本
據《日經新聞》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為了降低對中國在製造電動車(EV)電池所需的關鍵原料上的依賴,將提高開採與冶煉重要日企的補貼,幅度達成本的50%。旨在穩定電動車電池及發動機原物料的供應,例如鋰和稀土,降低依賴中國。中國是目前電動車關鍵原料生產與加工大國。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最新公布數據,用於電池正極材料的鋰和鈷加工,有6~7成必須仰賴中國,負極材料石墨的冶煉也有7成來自中國;稀土的冶煉更是幾乎全部由中國包辦。日本經濟產業省將透過日本金屬和能源安全組織(JOGMEC)成立的基金,來提供補貼資金。其中,鋰、鎳、鈷、錳、石墨與稀土為主要補貼對象,以協助減輕業者在開採與冶煉這些金屬時所需的龐大成本;除鋰離子電池外,這些礦物也被用於高性能馬達所需的永久磁鐵。報導指出,這項補貼措施是要確保鋰與稀土等原料能夠供應無虞,這些是製造EV電池與馬達所需的重要原料。該計劃亦涵蓋必要的地質調查、礦物開採與冶煉作業,獲補貼企業的開採及冶煉業務至少須持續5年,且必須供應日本特定數量的礦產,同時也鼓勵技術研發。日本目前多仰賴中國等特定國家進口,因此促使當局更致力擺脫對中國倚賴,希望能夠自行從事稀土與礦物的開採與冶煉。日本政府也把2030年的國內電池產能目標提高到每年150吉瓦時(GW·h),是目前的約7倍,不過關鍵在於所需原料能有足夠供應。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238307/sm-fa6bbd1aeef463c49c96c53fe634ef87.jpg)
美中競逐非洲稀土礦 8成精煉鋰被中國掌握
非洲礦業投資大會(Indaba Mining Conference)上周在南非首都開普敦舉行,與會專家認為美國正與中國競逐非洲稀土元素開採。美國國務院主管經濟成長、能源與環境的次卿費南德茲(Jose Fernandez)指出,電動車將在2030年占據全球市場一半,鋰的需求到了2040年預計增長42倍,然而世界有8成的精煉鋰被中國掌握。費南德茲呼籲擁有豐富稀土資源的非洲國家,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稀土之於現代文明不可或缺,不僅是生產智慧型手機、電動車和風力渦輪機的關鍵材料,對於快速發展的綠色能源領域也尤其重要。中國長年來在非洲稀土精煉與供應占主導地位,以美為首的西方國家試圖趕上。費南德茲在大會致詞時說:「我不需要提醒你們,當供應鏈中斷或過度依賴單一供應鏈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在新冠大流行期間已經歷過,這是我們需要共同根治的弱點。」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齊塞克迪(Felix Tshisekedi)說,政府數年來向中國要求更好的條件,仍未從「以礦產交換建設」中獲益。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最近訪問民主剛果時,譴責存在非洲的「經濟殖民主義」,也被視為對北京的抨擊。費南德茲則向與會非洲國家保證,美國重視環境、社會、管理等面向標準。投顧公司菖蒲資本(Acorus Capital)總監卡洛爾(Tony Carroll)就說,這次大會對西方而言恰逢其時。美國總統拜登政府去年組織「礦物安全夥伴關係」(MSP),民主剛果是出席首場會議的非夥伴國之一。隨後在拜登12月舉辦的美非峰會上,民主剛果與尚比亞都和美國簽署協議,共同發展電動車電池的供應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非洲研究項目兼任教授卡洛爾(Katarina Carroll)告訴美國之音,美國雖然晚一步加入戰局,如今「已經覺醒」,對於在採礦、加工領域「和志同道合的夥伴結盟雄心勃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7/232617/sm-23a329543561149ffe3660d0e0fb0094.jpg)
瑞典發現歐洲最大礦藏! 有望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瑞典國營礦業公司LKAB在12日,在基特納地區發現超過100萬噸稀土氧化的礦產資源,是發展再生能源和電動車的重要元素,也是目前歐洲已知最大的稀土礦床。瑞典國營礦業公司LKAB在瑞典北部小鎮基律納(Kiruna)擁有全球最大的地下鐵礦砂礦場,12日他們也對外宣布,在基律納發現超過100萬噸稀土氧化的礦產資源,屬歐洲目前已知最大的稀土礦床。而LKAB也表示,此次發現的礦物,對於許多高科技業來說至關重要,不論是電動汽車、風力渦輪機、便攜式電子產品以及麥克風和揚聲器,都需要使用到這類礦產。而瑞典工業部長(Ebba Busch)也表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好消息,由於歐盟正尋求方法降低對中國稀土的依賴,這無疑是一個新的希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5/213145/sm-6a128f35697f73645153ba3ff5d0e8bf.jpg)
力拚供應鏈「自給自足」!美財長葉倫:減少美企對台半導體依賴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於當地時間12日表示,美國正努力強化供應鏈,降低美企對台灣半導體和其他技術的「極度依賴」,同時還要防範中國、俄羅斯及其他國家的「地緣政治脅迫」。路透報導,葉倫出席「布列森林委員會」所舉行的活動時提出上述看法。葉倫說,全球經濟正面臨「強大阻礙」,而華府正在努力深化與歐盟及印度太平洋國家之間的整合。葉倫特別提出供應鏈「操之在我」重要性,尤其看到俄國以貿易作為武器,將其作為脅迫地緣政治的工具之後,葉倫指出,接下來要為供應鏈打造更多安全地帶,「減輕對中國等國家依賴造成的脆弱性」。葉倫還說,華府正試圖減少美國企業對來自台灣的半導體和其他技術的「高度依賴」。這些技術依賴也包括在中國等地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或電動車電池等關鍵零組件。她指出「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不一定只有少數國家,也不一定就是保護主義,重點在於取得的多樣性,方能獲得貿易的益處」。葉倫7月為「CHIP 4」(晶片四方聯盟)結盟前往韓國訪問時,就表達提高供應鏈彈性迫在眉睫。她當時表示,美方希望終止對中國稀土、太陽能電池板及其他關鍵商品的「過度依賴」,以避免供應鏈出現地緣政治的操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