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床率
」 陳時中 確診 羅一鈞 新冠肺炎 空床率趙少康不捨護理師辛勞出走承諾「護理師加薪1萬」 就職後三個月內定實現
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今(5)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宣布當選後將提高「急性病床」和「特殊病床」護理人員薪資每月1萬元,一旦侯康配當選,將從政院預算中支應,保證就職後三個月內就會實現該政見。趙少康並支持將護理人員不斷公開陳情的三班護病比入法,並加強住院整合照顧計畫、擴大智慧護理,擴大智慧護理,很多事情不用人工,護理師每天填表搞死他們,無謂地浪費時間,並加強整合入院照護計畫。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也說,他代表國民黨團全力支持侯康配的承諾實現,侯康就職三個月內,一定讓所有醫護領到該有的薪資。大選投票進入倒數,雖然傳統醫界都被視為綠營鐵票倉,但今年因為綠營提名不分區不見醫界大老,已在醫界內部引發議論,而全台取得證照的護理人員雖有30萬人,但過去一年,護理師常走上街頭抗議工作環境與條件的惡劣,甚至紛紛出走條件、待遇更好的外國,引發社會重視,由於護理師不像醫師養成環境那麼綠,趙少康今天的出手,是否能夠爭取到護理人員挺侯康配,引發外界好奇。趙少康今天到立法院,與護理師公會全聯會紀淑靜理事長、醫師公會全聯會前秘書長兼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蔡明忠、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曾銘宗、立委費鴻泰、賴士葆委員等人召開「護理加薪、侯康實現」記者會。趙少康說,2023年第三季醫院佔床率、空床率顯示 ,醫學中心佔床71%,等於29%空的,病房沒用到,區域醫院佔床率57%、地區醫院52%,合計佔床率59%,等於是有差不多41%的病床是空的。趙少康說,病床空,凸顯病人想住院卻住不進去,民意代表更常接到選民拜託,結果有需要住院的病患都得塞在急診室排隊,無法住院,問題關鍵不是沒病床,而是缺乏護理人員。趙少康說,攸關民眾健康,尤其是急重症,醫院收不了病人,沒有護理師照顧,需住院病人卻愈來愈多,都在急診室裡面等床,這當然應該要視為「國安問題」處理。他指出,台灣有30萬護理人員拿到執照,但是執業的只有19萬,顯示台灣的護理工作環境的問題,反觀香港、新加坡、日本的護理人員,薪水都比台灣高,不應這樣苛刻護理人員。針對護理師的種種訴求,他已經與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討論過,也都同意這是嚴重問題,侯友宜過去也承諾當選後會將醫療費用提升到GDP的8%。趙少康說,醫院中「急性病床」和「特殊病床」護理師,約12萬人,只要侯康配當選,就會直接補助這些護理師1萬元,而且直接從行政院預算付錢,不然一味要求醫院配合,結果還是要被院方東扣西扣,最後護理師實得多少不知道。趙少康強調,他挺三班護病比應入法,並承諾,會將健保點值逐年提高,「一點就是一元」,不要打折,會透過通盤檢討解決,眼下當務之急,就是護理師待遇必須先提高,不能再坐視病人多、病床卻不滿的資源分配不處理。至於醫院還有檢驗師、藥劑師、醫生等工作環境與待遇也要一併檢討,讓病患、醫院工作者得到雙贏。當選後會先從急性病床、特殊病床護理師改革做起,如果侯康當選,520就職,到時候立院也支持,「就職後請給我們三個月,希望能做到。」趙少康說,他的父母都相繼因肺腺癌過世,死前都在醫院,他親眼目睹醫護人員有多辛苦,應該得到合理待遇,而不該被苛刻剝削對待,因為政府、院方若剝削醫護人員,要她們當成做功德,最後她們還是會走,「我不做了總可以吧」。但辛苦培育30萬有執照的,結果只有18萬人真正到醫院服務,也顯示應該有11、12萬人都離線,不論去哪,對台灣都是很可惜的事,看看大醫院急診室現在都是人滿為患,如果提供護理人員1萬元就能減輕這個問題,薪資的付出根本微不足道。
口罩解封疫情反撲 羅一鈞:第四波疫情估一路到6月底
口罩解封後,疫情反撲,疾管署公布,國內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微升,中重症併發症較上一周新增154例,比起7天前增加33%,死亡持平;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各項指標都顯示COVID-19疫情有在上升,這波第四波疫情預估將一路到6月底,都還是會處於上升階段。疾管署今(16)日公布近7日每日平均新增154例COVID-19本土中重症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7日的每日平均新增116例上升,增幅達到33%。死亡較前一周每日死亡平均數15例持平。另外,住宿式機構陽性率從0.9%增加到1.3%,國內自3月20日實施輕症免通報、免隔離新制之後,5月起本土併發症累計2022例,其中1010例(約50%)未打滿3劑疫苗,703例(約35%)未曾接種任何一劑疫苗。羅一鈞表示,從各項指標來看,疫情都是在上升中,本土疫情處於第四波上升階段,預估一路到六月底前,本土疫情都會持續上升,最擔心可能影響醫療照護量能,目前全國負壓空床率約5成,探陪病措施,目前不會鬆綁維持現況。至於口罩部分維持5月31日後,機構、救護車口罩令會以建議與指引方式,不配戴不處罰,至於醫院、診所、藥局,還在討論是要鬆綁或維持。另有「大角星」之稱的XBB,本土新增11例,占比已達54%,躍升本土主流病毒株。根據近4周監測,目前本土流行的病毒株多為BA.2.75(54%),其次為XBB(37%)及BQ.1(5%),XBB占比已有穩定增加趨勢;但若單看上周新增檢出,XBB早已超過BA.2.75,躍居主流病毒株,其中傳播力強的「大角星」XBB.1.16就有11例之多。
確診0+N、輕症免通報 上路時間點曝光
昨本土疫情新增1萬6477例個案,連續13天下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告,若國內疫情穩定,將在3月調整確診者隔離措施,從「5+N」改為「0+N」,同時會修正通報條件,輕症將不需通報;另外,疫情記者會將改為每周1次。根據指揮中心統計,國內昨新增本土個案,以新北市3117例居多,其次依序為桃園市2059例、高雄市1987例等,另增270例境外移入個案,61例死亡。疫情監測組長周志浩表示,昨日本土新增個案數較上周四下降19.9%,這是連續第13天下降,預期會以此趨勢持續發展。目前國內累計987萬8848例確診,其中1萬7319例死亡。指揮官王必勝表示,由於疫情持續下降,指揮中心記者會的時間將調整朝向於1周1次,細節預計下周一對外宣布。外界關切新冠肺炎何時會從第5類改到第4類?他表示,在這之前要先處理確診者隔離的方式調整、改變通報定義,目前指揮中心正積極擬訂計畫,和專家討論後盡快實施,應是3月才有可能上路。對於確診者隔離的方式調整,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屆時確診者的隔離將從「5+N」改為「0+N」,另也會只通報重症,輕症個案不再需要通報。由於疫情明顯下降,目前全國各醫療區專責及負壓病床共5878床,空床率為54.2%,各區空床率介於50.3%到61.7%。羅一鈞表示,過去專責病房設置都是只有「地板」,但沒有「天花板」,因此有部分醫院開設比例較高,達到9%到10%,因此決定設置專責病床上限,以便其他非新冠的病人入住。羅一鈞指出,台北區及北區非應變醫院,專責病床開設比率由「至少4%」調整為「4-8%」;中區非應變醫院開設比率由「至少4%」調整為「3-7%」;高屏區非應變醫院開設比率由「至少5%」調整為「5-8%」;南區和東區因原本開設的病床數較少,目前尚有調度需求,因此本次未調整。
第三波疫情高峰要來了 指揮中心估平均單日確診達3萬
國內今天新增1萬4162例本土個案,較上周一增加37.3%,處於快速增加階段,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最近幾天上升百分比都在20%、30%,增加速度有加快趨勢,預計將有第三波疫情發生,初步估計高峰落在明年2月初,平均單日確診人數約3萬例上下。王必勝表示,自己近兩天到台北市各區域發現,因為耶誕節關係,很多地方都人潮洶湧,大家參與活動和聚會都非常踴躍,當然在疾病傳播上會加速;因應本土疫情上升,希望接下來跨年或其他活動,如果是在戶外,建議人潮洶湧、不能保持適當距離時,應自主配戴口罩,盡量不要飲食。王必勝也提醒,有些對象不建議參加大型活動,如發燒、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異常等,不要去參加,以免把疾病傳染給別人;未接種疫苗、長者、幼兒等脆弱族群,都不建議參加大型活動;依照現行防疫規定,自主防疫和自主健康管理的民眾,需要快篩陰性才能參加。本土疫情升溫,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目前全國專責病房共開設5200多床,隨著疫情上升,空床率有稍微減少,但仍有6成以上,預期本周會看到北部地區住院情形增加 ,將隨時針對病床情形做調整。口服抗病毒藥物方面,羅一鈞指出,過去幾周開立情形有逐漸下降,但隨著第三波疫情可能升溫,目前倍拉維(Paxlovid)存量為29萬人份,預計可使用152天,莫納皮拉韋庫存是8.1萬人份,預計可使用232天;兩種藥物數量相當充足,請醫師和民眾不用擔心,如有需要時可能再添購。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日前在臉書發文表示「2022是台灣瘟疫年」,是一個由Omicron大流行所驅動的台灣瘟疫年。王必勝表示,詹教授可能都是注意台灣,其實Omiron是從去年11月開始影響全世界,「2022是整個世界的瘟疫年」,如果廣義去看,2020或2021何嘗不是瘟疫年?指揮中心統計,今年以來本土累計死亡1萬4244例。詹長權認為,新冠肺炎很可能晉升為台灣第三大死因,僅次於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王必勝認為,只要死亡診斷書的甲乙丙丁死因有出現新冠肺炎,就認定是新冠肺炎死亡;但在歸類十大死因時,死亡主因是什麼,還需要統計處相關統計,目前還沒有資料。
疫情趨緩「空床率達67.6%」!指揮中心:專責病床開設率調降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目前整體專責病房空床率高達67.6%,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再調降開設比例,應變醫院除東區外,均調整開設比例至5~10%,盼讓其他急性病人的住院需求更被滿足。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上周專責病房開設持續調降,不過空床率仍偏高,高達67.7%,特別在北區、高屏區都比較高,南區總床數較少,空床率也不高,昨日醫療應變組開會,提出新一波調降比例建議。台北區、北區、中區、南區及高屏區應變醫院均調整至5~10%,東區則從10~15床改為6~10床。全國住宿式機構定期篩檢陽性率趨勢。(圖/指揮中心提供)而非應變醫院中的500床以上醫院,台北區、北區、高屏區開設從至少5%降至3%;中區、南區、台南則從至少5%降至4%;200~499床的非應變醫院中,除了中區、南區調整為至少3%外,其餘都調整下限至2%。針對住宿式機構,羅一鈞表示,目前工作人員、住民的陽性率持平,工作人員為0.4%、住民為0.5%,與前一周相同。投藥率方面,各類型機構都落在83%~100%不等。
中信產「防疫保單確診住院」從嚴認定 須提抗病毒藥證明…新規「即刻生效」
繼國泰產險理賠從嚴規定要政府用藥後,中信產今(3日)宣布跟進調整防疫險理賠門檻,未來要有抗病毒藥物才可以理賠。國泰產發布公告,指出自今年10月1日起,確診者居家照護提出申請住院日額,須提出醫療行為證明文件,如:公費抗病毒藥物,才能給付住院日額。另對相關事項發布三點說明。第一,依確診者提出的醫療行為證明文件,如用藥內容(是否為抗病毒藥物),由本公司依照申請內容審核判斷是否比照住院日額來融通給付(僅融通給付一次,第二次再確診者住院日額給付依條款約定辦理)。第二,在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施行隔離治療者,需有醫師開立之診斷書為依據,並提供44條之確診者隔離治療通知書、解除隔離通知書。(事故日:係以居家照顧,或隔離治療期間之起隔日為準。)第三,若屬於確診後三個月被匡列隔離者,隔離費用將不予理賠。但取得第48條居家隔離通知書者,不在此限。此外,三種專制新冠肺炎藥物分別是倍拉維(Paxlovid)、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台灣清冠一號;四種非專制新冠病毒的抗病毒藥物為:瑞德希韋(Remdesivir)、安挺樂(Actemra)、烴氯奎寧(Hydreoxychloroquine)、阿奇黴素(Azithrocin)。舉例來說,包括輝瑞的「倍拉維」(Paxlovid)以及默沙東的「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以及公費清冠一號等,才有比照住院日額融通給付,而自費清冠一號就沒有理賠。而國泰則在1日的公告中就指出,確診者須有公費抗病毒藥物證明,才會提供給住院日額理賠。以及發布三大說明。一、 有關「防疫險」確診居家照護期間比照住院,融通給付住院日額措施(實際依照條款,須有住院事實才符合住院日額理賠),是在前段疫情嚴峻時刻,考量病床醫療量能侷促,為共體時艱,對於確診僅能採居家照護接受診療與用藥者,視診療內容採取從寬融通理賠審核方式處理。二、 目前隨疫情演變且仍然輕症居多(無症狀、輕症達99.5%以上),且醫療量能已恢復常態水準(專責+負壓病床的空床率有53.3%),政府政策也日趨開放,同時參酌各家同業融通措施,故本公司自111年10月1日起受理之賠案,依確診者提出的醫療行為證明文件,如用藥內容(是否為抗病毒藥物),由本公司依照申請內容審核判斷是否比照住院日額來融通給付。三、 未來本項融通措施仍會視疫情發展狀況,動態檢視與調整。據國泰產保單條款,其法定傳染病綜合保險住院日額一天2,000到3,000元,7天下來約1.4萬到2.1萬元,國泰產險表示,公司至今僅居家照護視同住院部分就理賠近20億元,預期到明年4、5月保單結束,可能還需要承擔15億至16億元,合計約35億元,且防疫險到8月底累計已理賠124.9億元。
亞太區僅剩中港台要入境隔離 王必勝:邊境鬆綁10月初有機會
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昨日本土確診新增4萬6673例,與上周同期相比,連續2天下降。指揮官王必勝坦言,10月初邊境鬆綁,「看起來有機會」。公衛學者呼籲,如今亞太區僅港中台入境要隔離,「居家檢疫」應該退場,邊境唾液PCR也應改成快篩,疫情監控改以中重症為重點,「時間已經到了」。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將舉行擴大防疫會議,據了解,將就邊境檢疫措施做討論,有可能在行政院會後宣布。蘇貞昌昨表示,防疫工作正在最後完成階段,但須斟酌情況,討論確定後,會提前宣布,讓各行各業有足夠時間準備。指揮中心原預估本波BA.5疫情將在昨天達到高峰,但昨天新增4萬6673例,比上周三下降6%。王必勝說,連2天降低,可能上周就是高峰,為求謹慎,仍須再觀察幾天。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亞太區只剩「中國、香港、台灣」須接受入境篩檢與後續隔離,台灣與香港隔離時間為3+4,中國大陸隔離時間為7+3,日本、泰國、菲律賓等只要採檢為陰性就免隔離,他呼籲「居家檢疫」應退場,自主防疫進場,邊境唾液PCR也改成快篩,改以監測中重症為重點。陳秀熙說,境外解封後,應配合全世界的動向,不必增加居家檢疫時間,防疫人員與旅客的負擔才能減輕,才是病毒走向輕症化的趨勢。台北醫學大學教授嚴明芳指出,以目前空床率及中重症率推估,除非北區中重症成長逾5成,其他地區成長2倍,醫療量能才會緊繃,若推估疫情在10月中下旬達到高峰,中重症率僅會比現在高4成,約每天重症60人、中症100人,醫療量能仍可負荷。民眾關心,若疫情降溫何時邊境檢疫措施可由現行「3+4」改為「0+7」?王必勝表示,只要確定趨勢往下,開放時間提早是有可能的,但是否將直接實施「0+7」?或是先從「3+4」都改為一人一室?他表示,都有列入考慮,接下來觀察至少1周,但也鬆口,「10月上旬開放也有可能。」
0+7「時間已經到了」 台大學者:亞太區僅剩陸港台仍須隔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估,十月國門即將開放,從現行「3+4」鬆綁為「0+7」,但實施時間未定。台大學者指出,如今亞太區只剩大陸、香港、台灣入境要隔離,其他包含日本、泰國、菲律賓等國家,採檢陰性就免隔離,呼籲「居家檢疫」應走向退場,以監測中重症為重點,「時間已經到了」。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團隊今天舉辦線上防疫科學直播記者會,台北醫學大學教授嚴明芳指出,以目前空床率及中重症率推估,除非北區中重症成長逾5成、其他地區2倍,醫療量能才會緊繃,以目前台灣10月中下旬的疫情達高峰時來推估,中重症率僅會比現在高4成(約每天重症60人、中症100人),醫療量能可負荷。陳秀熙團隊成員林庭瑀指出,全球疫情趨緩下,各國對「中重症及醫療量能」的關注,已經高於對確診數的關注,最近的BA.5疫情重症死亡沒有明顯上升,歐洲、大洋洲、亞洲國家醫療量能都可負荷。因此,陳秀熙表示,整體防疫政策應改為監測中重症的「時間已經到了」,呼籲「居家檢疫」應走向退場,讓「自主防疫」上場,邊境唾液PCR也應考慮改成快篩。團隊成員蔡芳均並比較國際間現行邊境檢疫措施,目前旅客入境時已經不用接受檢測與隔離的亞太區國家包含,日本、泰國、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紐西蘭、澳洲,至於韓國則是規定入境24小時內接受PCR採檢,陰性者不用進行後續隔離。北美地區加拿大只要完整接種疫苗,也不必隔離,美國則要求完整接種兩劑疫苗者仍須隔離3到5天。亞太區旅客仍須接受入境時篩檢與後續隔離,目前則僅有台灣、中國大陸、香港,台灣與香港隔離時間為3+4,大陸隔離時間為7+3,不過台灣仍有開放深喉唾液採檢。陳秀熙強調,台灣慢慢應走向居家檢疫退場,自主防疫進場,鬆綁境外解封後應配合全世界的動向,不必要繼續增加居家檢疫時,防疫人員與旅客的負擔,才是真正病毒走向輕症化的趨勢。他也表示,雖然美國與韓國雖然持續維持隔離措施,但會隨著次世代疫苗的來臨,會慢慢恢復新常態生活。
睡覺喉嚨甜甜的 確診者一看竟然「咳出大量鮮血」
疫情近期趨近平穩,但還是有許多民眾確診康復後得長新冠。有位醫師近日分享個案,一位確診患者有腎臟病史,晚上睡覺竟然覺得喉嚨甜甜的,竟然咳出大量鮮血,而去醫院沒空床只好回家自我觀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4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新北市中年婦女有輕微腎臟病史6月初感染確診,晚上睡覺時突然喉頭一甜,咳出大量鮮血。」之後患者去2家醫院,都沒有空床最後她只好回家,所幸沒有生命危險。蘇一峰說,長新冠的症狀除了咳嗽還會喘,而大量咳血算是內科急症,「大量咳血最好是住院觀察治療比較安全,咳血有時會突然呼吸衰竭要插管,所以大咳血一般都住院觀察比較安全。」蘇一峰強調,現在的醫療量沒有崩潰,「空床率充足啦」!此文曝光後,網友紛紛回應「唉,真可怕」、「病毒好可怕」、「好可憐」、「腸胃部分有檢查嗎」、「跟政府PO的空床率,說法怎麼差異這麼大」、「佛祖保祐」、「可惜還是有一堆造神民眾說這防疫髮夾彎過的好棒棒,彎過的藤原拓海,彎不過去的,願大夥都是天選之人」、「所以空床率是假的嗎」、「謝謝總是鉅細靡遺的分享,大家多保重」。
研究發現Paxlovid可降低住院、死亡風險88% 醫生提醒不建議清冠一號同時用
高市1日新增4451名新冠肺炎確診個案,衛生局表示,高市疫情已有4波緩降,盛行率來到15.78%,送藥到府件數全國最多。高雄長庚感染醫學科主任李允志提醒,抗病毒藥物Paxlovid會和許多藥物交互作用、影響療效,不建議和清冠一號同時服用。暑假已開始,教育局表示,今日校園疫情受假期影響,有258人確診,逐漸下降中。針對醫療量能,衛生局統計負壓及專責病房空床率仍有58%,將陸續降低醫療量能,但仍會保持20%的備用率。「得來速」發關懷包的機制暫不會改變,仍會持續為民服務。高雄長庚感染醫學科主任李允志解釋Paxlovid抗病毒藥物的治療及服用注意事項,李允志表示,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指出,該藥物針對60歲以上、有慢性病的患者分組研究,研究發現,發病3天內服用該藥物者,可降低住院及死亡風險88.9%;發病5天內服用該藥物者,可降低住院及死亡風險87.8%。李允志強調,Paxlovid副作用很輕微,多為味覺異常、腹瀉、頭痛、噁心、嘔吐等。Paxlovid藥盒內有5片,白天吃黃色片,晚上吃藍色片。每片打開後會有兩顆粉紅色藥錠,一顆白色藥錠,必須整顆吃,不可以撥開或磨粉,空腹或飯後都能吃,但需按時服用完畢,忘記服藥必須要在8小時內補吃,超過8小時就要跳至下一次服用時間。Paxlovid會和許多藥物交互作用,影響療效,民眾應主動告知醫師,不建議和清冠一號同時服用。開立的條件為,65歲以上快篩陽、醫師評估具有風險因子者。根據高市送藥到府服務統計數據,截至1日止,高雄送出2萬1449份藥物,數量全國最多。(圖/高市衛生局提供)
專責病房收治「首次低於6000床」 羅一鈞曝趨勢:全國脫離高峰期
本土疫情有趨緩跡象,今(29日)新增42112例本土,以及85例死亡個案,死亡數創6月以來新低。對此,指揮中心坦言,全國專責病房的收治人數慢慢減少,首次降到6000床以下,代表目前確診數已經脫離高原期,收治的部分也脫離收治高峰。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透露,5月31日至6月29日專責病房和專責ICU收治人數的趨勢,最上面棕色線是全國的專責病房收治人數,今天首次降到6000人以下,先前最高點落在6月6日,全國的收治數是7592位,經過這幾個禮拜,一路從7000多降到6000多,這個禮拜第一次降到6000床以下。收治人數首次降到6000床以下。(圖/指揮中心提供)羅一鈞說明,全國都已經脫離收治高峰,北部很早就脫離,中南部的部分也同樣脫離收治高峰期。專責ICU部分,目前收治數是743位,也是這一個月來的最低點,6區目前的ICU收治人數,也都是穩定在下降。羅一鈞指出,專責病房和負壓隔離病房空床率,目前全國是46%,會持續針對6區收治數持續下降再進行檢討。關於急救責任醫院以及應變醫院,開設的專責病房和個離病房數,近日內會再做檢討予以下修。全國收治人數都在穩定下降。(圖/指揮中心提供)事實上,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28日)曾表示,疫情降溫速度沒有想像中那麼快,但死亡人數有在下降,透過加強診斷和治療,希望可以降低死亡人數和致死率。
北部疫情趨緩 專責病房比例將調整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表示,考量北部地區疫情漸緩,專責病床空床率偏高,為利病床之妥善運用,即日起彈性調整臺北區及北區專責病床開設比例。指揮中心也將持續監測醫療量能,滾動調整各地區專責病床開設比例。(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說明,自今(2022)年6月24日起,臺北區(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連江縣、金門縣)及北區(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急性一般病床500床以上急救責任醫院開設專責病床,得從原來的20%至30%彈性調整為10%至15%;200-499床之急救責任醫院專責病床開設比例從10%至20%彈性調整為5%至10%;另臺北區及北區之(準)醫學中心專責ICU開設數調整為15至20床。惟前述專責病床開設比例仍須依傳染病防治網網區指揮官指示調整。
羅一鈞:北、中部明顯已過高峰 預期南部未來一周呈現下降趨勢
羅一鈞表示醫療量能部分,全國的空床率是45%,各區還是南區空床率比較低是27%,目前還有480多張空床,整體病床情形北部跟中部大概是比較有明顯的已經過高峰,中部這邊大概持平,已經有在下降的趨勢,主要還是南部這邊的佔床情形,大概已經到了接近最高點的情況,預期可能在未來一周會呈現下降趨勢,後續還需要再觀察。
北、中部明顯已過高峰 羅一鈞:預期南部未來一周呈現下降趨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公布國內新增6618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6119例本土個案及70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23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南部佔床情形預期可能在未來一周會呈現下降趨勢。醫療量能部分,羅一鈞表示,全國的空床率是45%,各區還是南區空床率比較低,是27%,目前還有480多張空床,整體病床情形北部跟中部大概是比較有明顯的已經過高峰,中部這邊大概持平,已經有在下降的趨勢,主要還是南部這邊的佔床情形,大概已經到了接近最高點的情況,預期可能在未來一周會呈現下降趨勢,後續還需要再觀察。口服藥使用部分,羅一鈞說明,每個星期二通常都會回補周末、星期一的使用狀況,所以會出現比較高的數字,莫納皮拉韋2720人份、Paxlovid使用了9881人份,合計12601人份,目前沒有看到波動太多的狀況。他也提醒,口服抗病毒藥物與清冠一號可能會有一些藥物特性交互作用問題,因此不建議一起並用。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柯文哲指「高雄將來黑數會更多」 陳其邁:防疫工作做了最充足準備
台北市長柯文哲2日在議會總質詢時指出,「高雄將來黑數會更多,因為高雄PCR量能不可能贏過台北」,對此,高雄市長上午受訪表示,高雄市在整個防疫工作,做了最充足的準備,就是希望提早發現、提早治療,輕重症分流,這是高雄市的做法,從1月就開始這樣做。陳其邁表示,現在判定確診是以快篩陽為基準,我們高雄有最綿密的診所,還有30個社區快篩陽判診及小兒科和成人的特別門診,所以可說是最便利的地方來方便民眾就醫,另外,高雄28個社區採檢站,在過去要做PCR的採檢,從來都沒有排隊過,也不用預約,隨到就隨採,在篩檢的部分可說最便利、最便民。另外,高雄市也是從1月23日開始,在高雄1111家的診所,免費發放快篩試劑,在診所如果快篩陽性,就做PCR或者做直接判定,所以在整個防疫的工作做得最充足的準備。針對高雄空床率5成以上如何做到?陳其邁說,高雄市超前部署,且每天的專家會議從他擔任市長就天天開至現在,固定及準時開,所以4家醫學中心及醫療量能較大的醫院,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就開始把高雄市專責的病房控制在1800床以上,到今天已經有2241床。陳其邁強調,因為高雄市的超前部署,在醫療量能的配置,一方面跟隨疫情做調整,所以已經從1800床調整到2200床,所以空床率現在是53.2%,高雄加強型的防疫旅館,在一些屬於中症或需要密切觀察的部分,也有540床,現在空床率是78床。陳其邁說,每天都盤點病床及醫療配置的能量,所以藉由診所的輕重症分流,把輕症留給診所照顧,中重症留給醫院做治療,對醫療量能高雄市掌握的非常精準,要謝謝所有醫護同仁辛苦的付出。
「包含黑數」台灣染疫率估2~3成 再10天!疫情走向更明確
今天新增本土76,967例、境外移入19例,死亡個案則有144起,陳時中表示,近期已經連續3天入院比出院的少,空床數目持續增加中,其中雙北使用量略往下降,其他地方略往上升,全國空床率43.2%,雙北36.9%上下,北區則是49.9%,中區46.3%,南區32.4%,高屏區52.6%,東區55.9%。另外,陳時中也說明目前台灣的確診率,他表示觀察鄰近國家數據,韓國最高點累計個案數是16%,香港是8.7%,新加坡11%,日本2%多,且曲線非常平穩,陳時中認為以曲線幅度來說,台灣跟新加坡較為類似,時間也差不多,都呈現丘陵的形式。陳時中說,觀察雙北、桃園、基隆等縣市,確診率約略到10%,應該就開始會出現反轉情況,陳時中強調「確診率」跟「染疫率」的意義不同,確診率是被診斷出來,染疫率則是實際的感染狀況,包含沒有被檢驗出來、無症狀者,也可以說就是黑數,兩者比例上可能是1:2或1:3,例如確診率是10%,那實際染毅率應該是20~30%,但這些比例都是參考。陳時中補充,目前台灣的疫情呈現北部略降、中南部略升的情況,整體來說處於高原期,相信未來10天內情況就會更清楚。
每班8小時薪水5000元 指揮中心推專責病房照護輔佐員制度
本土醫療量能持續緊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即日起推動照護輔佐人員可進入專責病房給予協助,院方要先進行感染控制相關訓練,護佐津貼為每班8小時5000元,採3班制。陳時中表示「專責病房與負壓隔離病房的空床率,全國仍維持有5909床,空床率42.5%,基本上變化不大」,陳時中指出,專責病房壓力較大,要照顧病人還要穿脫防護衣,所以開放在專責病房提供Skill-mixed照護。
每班8小時薪水5000元 指揮中心推專責病房照護輔佐員制度
本土醫療量能持續緊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即日起推動照護輔佐人員可進入專責病房給予協助,院方要先進行感染控制相關訓練,護佐津貼為每班8小時5000元,採3班制。陳時中說「專責病房與負壓隔離病房的空床率,全國仍維持有5909床,空床率42.5%,基本上變化不大」,陳時中說指出,專責病方壓力較大,要照顧病人還要穿脫防護衣,所以開放在專責病房提供Skill-mixed照護。陳時中說「因為病人要陪病比較不方便,都是要由護理人員來執行相關照護的工作,但是在護理照顧已經非常辛苦、非常花時間,還要做生活相關的照顧。」因此照護輔佐人員能在專責病房,給予病患生活上的協助,「提供餵食、翻身更衣跟身體清潔的工作」,減輕醫護的負擔。在護佐薪資方面,陳時中說「每人每班上班是8小時,津貼是5000元,採3班制,每人平均照顧6床位」,照顧對象為長輩病患或是罹患較嚴重疾病為主,即日起實施,新北市在昨日(31)已開始招募,希望各大醫院能多利用。
醫護人員忙翻!高雄今確診破萬例創新高 專責醫護每人每日加碼千元補貼
高雄市31日新增10347名確診個案 ,創有史以來新高。市長陳其邁強調高市進入流行高原期,但病房空床率還有55%,防疫旅館還有80.2%,量能充足。針對專責病房醫護也祭出補貼新政策,醫師、護理師、醫事放射人員、感染管制人員,除了每日中央津貼之外,高市再加千元。衛生局表示,19歲以下族群確診率下降,但50歲以上、高齡化族群確診比例攀升,「全家」確診的比例也越來越多。長者若確診,請家人協助迅速就醫,降低重症風險。快篩發放政策,0至6歲中央發放5支,高市加碼2支(幼稚園或里長發放)。65歲以上長者,中央發給每人2支,高市加碼2支。針對原鄉民眾,市府提供每人2支免費快篩。針對防疫、維持生命線的人員,如警察、消防、環保、大眾運輸工具等單位,快篩數量絕對充足、加倍供應。疫情衝擊經濟,經發局對接中央補助,祭出振興輔導方案。(圖/高市經發局提供)疫情衝擊經濟,經發局表示,5月份內用銷售額下降30%,整體營收下降11%。經發局為了對接中央36億餐飲補助輔導方案成立專案小組,針對不同店家提供客製化輔導,6月起至9月30日,每天12小時,提供行銷企劃、核銷請款等輔導。有發票的商家最高可補助10萬元,無發票店家最高可補助2萬元。陳其邁表示,租金、規費都有減免方案。娛樂、房屋、牌照稅、3大地方稅等都有減稅、分期、或退稅等措施。第一階段(5至7月)高市府斥資8.6億元,推出五大紓困措施,解決民生問題。針對專責病房醫護,高市也祭出補貼新政策,醫師除每日中央津貼1萬元之外,高市再加碼1000元。護理師除每班中央津貼1萬元之外,高市再加碼1000元。醫事放射人員除每月中央津貼1萬元之外,高市再加碼1000元。感染管制人員除每月中央津貼1萬元之外,高市再加碼1000元。高市第一階段紓困計畫。(圖/高市府提供)
社論/「很多孩子走了」政府不覺得慚愧 冷血指責是「假訊息」要查辦
這一波新冠疫情至今,已造成10歲以下兒童22例重症、10例死亡,確診死亡率10萬分之5,遠高於日本10萬分之0.55、南韓10萬分之0.86,新加坡則為0。眼見兒童確診死亡率如此之高,為人父母者莫不焦慮萬分,社會大眾也深感憂慮,行政院長蘇貞昌不但不覺得慚愧,反而指責網路「很多孩子走了」的貼文是「假訊息」,要求查辦,難怪引起社會強烈反彈,連蔡總統臉書都湧進上萬留言,一片批評聲。人命當數字 囂張冷血可能因為近年民進黨選舉屢屢創造奇蹟,國民黨黨產被清算後,只能趴在地上苟延殘喘,民眾黨還不成氣候,加上民意支持度多能維持高檔,即使去年疫情失控一度造成民怨,但疫情過後很快就恢復原狀,因而對政權穩定自信滿滿,蘇貞昌才會如此囂張冷血,認為死10個孩子「不算多」,說「很多孩子走了」是假訊息。在蘇院長或陳時中眼中,「10」可能只是一個數字,放在每天好幾萬人確診、上百人死亡數字下,並不特別重要,卻忽略了「10」背後代表每一個親人的眼淚與悲痛,無數父母的焦慮與憂愁。更嚴重的是,民眾對這一波疫情政府的表現,憤怒已瀕臨爆發點,「很多孩子走了」事件正好成為引爆點。這一波疫情台灣爆發最晚,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都歷經衝擊波,其中新加坡表現最好,確診率與死亡率最低,香港表現最糟,韓國和日本各有千秋,這些國家的經驗與教訓足為台灣的借鑑。民進黨高層早在2月就規畫在4、5月間放棄清零,改採與病毒共存政策,換句話說,指揮中心有充裕的時間,也有鄰近國家足夠的經驗與教訓,可以做好萬全準備,讓台灣疫情軟著陸。公共衛生背景的前副總統陳建仁在疫情剛剛爆發時就說,只要疫苗覆蓋率夠高、快篩試劑充分、抗病毒藥物充分,重症數及死亡數就可以大量減少。陳建仁意在安定人心,但也等於為指揮中心設下三道防線,只要守好防線就安全無虞,可以與病毒共存。陳建仁言猶在耳,三道防線卻全面崩潰,確診例與死亡數節節高攀,造成社會人心不安。指揮中心與行政院如何因應危機呢?不外幾個老招,第一,粉飾太平,製造專責病房高空床率假象,企圖把專責病房護病比由現行1:5調高為醫學中心1:9、區域醫院1:12、地區醫院1:15,卻引爆護理人員反彈聲浪,最後妥協以1:7為上限。更不可原諒的是提供假訊息,疫情剛爆發尚未出現太多死亡個案時,陳時中故意忽略台灣尚未出現死亡潮的事實,不斷騙民眾說台灣致死率比鄰近國家低很多。如今單日致死率達千分之1.2,依據《紐約時報》全球疫情軌跡,過去90天台灣致死率為萬分之5.1,隨著確診例在高原期擺盪,致死率勢必繼續提高,專家估計總死亡數將超過1萬人,絕非危言聳聽。忽視疫情傷害 民心翻轉第二招就是網軍出征,不准民眾說真話,Netflix宣傳新劇,用劇照配上「風吹日篩還是買不到」文字,卻被網軍指責「暗諷快篩劑缺貨」發動退訂,迫使Netflix道歉聲明,承諾「深自檢討」。藝人郭彥均分享醫護朋友「看到這麼多孩子就這樣走了」貼文,也被網軍出征,郭彥均只得刪文,但蘇貞昌不肯罷休,祭出「法辦假訊息」第三招。他的動機很明顯,不准妄議疫情,卻忘記人民有言論自由的權利。蘇貞昌是連戰1997年卸任閣揆後,25年來任期最長者,可能因而志得意滿,陳時中則活在民進黨為他精心打造的防疫英雄光環中,希望能為民進黨取得垂涎已久的首都市長職位,進而為2024年民進黨勝選奠定基礎,但他們都忽略了這一波疫情對民心所造成的傷害。台灣民意基金會5月調查,民眾對陳時中防疫表現評分平均59.53分,4月是70.22分,「鐵粉」流失14.8%,約286萬人。美麗島電子報即將公布最新調查,吳子嘉透露,陳時中全國滿意度從4月的63.9%跌到48.9%,不滿意度從33.0%上升到47.6%,台北市他的滿意度只有36%,不滿意度58.3%,蘇貞昌滿意度再度死亡交叉,不滿意度48.5%,比滿意度高5.5個百分點。看來蘇貞昌和陳時中都高估了自己的政治能量,低估了民眾對疫情的恐懼和對指揮中心失能的氣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