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感染
」 新冠肺炎 疫苗 確診 Omicron 突破性感染新冠疫情 專家:10月JN.1疫苗視為追加劑接種
新冠肺炎夏季流行趨緩,主要反映JN.1、KP.2疫情,但新冠病毒不斷變異,未來仍可能受LB.1、KP.3.1.1變種病毒影響而出現新一波疫情。公衛學者提醒,如今的病毒已不同於Alpha、Delta時代,感染後的保護力無法維持半年~1年之久,2~3個月就會衰退,今年7、8月雖有大量民眾染疫,但到了9、10月,恐有再感染的風險,民眾應將10月開打的JN.1疫苗視為追加劑接種,而脆弱族群在等待新疫苗的同時,應先接種XBB疫苗,提高自身保護力。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國際間受KP、LB.1變種病毒影響,各大洲夏季疫情持續嚴峻,然而美國近期變種病毒分布顯示,除KP.2、KP.3、LB.1,更出現KP.3.1.1新型變種病毒,其占比迅速上升至17.7%,整體KP.3 (包含KP.3 &KP.3.1.1)已超過50%,成為主要流行株,未來是否造成新一波流行值得關注。陳秀熙分析,國內JN.1的佔比雖有下降,但JN.1仍是主流病毒株,占39%,而KP.2/KP.3的比例和6月相比,卻有上升,目前達到30%,LB.1則達到20%。未來LB.1、KP.3.1.1會不會上升,仍需要高度注意。最新研究推論指出,KP.3.1.1具高傳播力,其有效再生數約為3.8,與LB.1同屬近期新型變種病毒中傳播力最高者,原因在於,這兩種變異株都皆有未曾出現在JN.1及KP.3的變異點S:S31del。陳秀熙表示,KP.3.1.1具免疫逃脫的優勢,使過去的病毒株中和抗體反應降低,促使突破性感染機率增加。過去曾在社區感染者所產生的血清也有相同情況,這表示保護力隨著時間、新的變種病毒株產生而衰弱。今年這波夏季流行在5月開始,並在7、8月達到高峰,產生群體免疫的保護力。然而陳秀熙提醒,如今的病毒已不同於Alpha、Delta時代,染疫後的保護力無法維持半年~1年之久,2~3個月就會衰退。10月開始,社區的族群免疫保護力也逐漸下降,民眾應施打JN.1疫苗,作為免疫追加劑,強化族群免疫保護力,預防下一次的大流行。在等待期間,脆弱族群應接種XBB疫苗,減少重症死亡風險。出入人多的場所時,務必配戴口罩。
罕見跨世代群聚!5口之家4人染腸病毒 50歲老爸也遭殃
腸病毒疫情升溫,疾管署LINE「疾管家」日前PO出1張「開學不可怕、腸病毒更可怕」宣傳圖,引發醫界和家長關注,台中市連續3周腸病毒門急診就醫人次約為去年同期3.5倍,小兒科醫師施勝桓近日更收治1家5口有4人得腸病毒的跨世代群聚個案,除了7歲至17歲的3名子女,連50歲父親也中獎。疾管家在19日PO出1張宣傳圖,圖中有3名學童背著書包上學的背影,配上斗大的標題寫著「開學不可怕、腸病毒更可怕」,下面更搭配文字「學生含淚、家長比YA…,今年入春震撼大作已經開幕…」引發注意,有家長說,是把腸病毒比喻成恐怖片嗎?有醫師質疑,應該是疾管署監測發現什麼?依疾管署資料顯示,台中市近3周(1月28日至2月17日)腸病毒門診就診人次分別為808、889及561人次,均高於去年同期的241、251及397人次。另腸病毒急診就診人次分別為17、53及46人次,也高於去年同期的11、8及14人次;門急診就診人次約為去年同期3.5倍。施勝桓指出,他從醫超過30年,首次收治50歲腸病毒患者,病患1家5口有4人罹患腸病毒手足口症,最早是大年初一就讀國中二年級的14歲女兒發病,接著初二是17歲大兒子、初三是7歲小兒子陸續出現嚴重的手足口症,初六變成50歲爸爸被感染,口腔潰瘍及手掌、腳掌長水泡。施勝桓說,過去以為腸病毒是小朋友專利,但去年開始陸續出現不少成人感染腸病毒手足口症,他從沒有遇過超過30歲的腸病毒患者,這次竟出現50歲病患,懷疑病毒變異造成突破性感染。
只要10隻…孩子秒感染!醫示警「2病毒」傳染力強:得了很不舒服
自從口罩解封後,家中的孩童是否常常生病呢?小兒科「柚子醫師」陳木榮提醒家長們,要特別注意2種高傳染力的病毒,分別是「水痘病毒」與「輪狀病毒」,其中輪狀病毒「只要10隻」就能感染孩童,不得不謹慎防範。陳木榮在臉書粉專「柚子醫師的育兒診療室 - Dr.陳木榮醫師」分享,近日有許多家長擔憂,口罩解封後孩子返校上課,容易被同學傳染各種病毒,回家又將病毒傳染給年幼弟妹,導致孩子輪流生病,提醒家長們,水痘病毒與輪狀病毒具高度傳染力,最好讓孩子們施打疫苗提升保護力,「針對這些會造成嚴重症狀的病毒,盡量讓孩子打疫苗來預防。」陳木榮指出,水痘病毒除了透過校園群聚傳染外,也可能因家中長輩得到帶狀疱疹(皮蛇)遭到感染,即使大部分孩童已經接種過第1劑公費水痘疫苗,但還是可能出現突破性感染,「研究顯示接種1劑水痘疫苗的保護力僅有81%,接種2劑水痘疫苗則可達到約92%的保護力」,因此衛福部建議4至6歲入小學前孩童,可以接種第2劑水痘疫苗。此外,陳木榮透露,5歲以下幼兒感染腸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輪狀病毒」,同樣具有高度傳染力,「只要10隻病毒就能感染你我的孩子,更誇張的是,受感染兒童每公克的糞便可排出1000億隻病毒」,更可怕的是,目前尚未研發出有效對抗輪狀病毒的藥物,只能補充水分讓孩子自行康復,「孩子得了輪狀病毒,身體真的很不舒服!」建議家長們及早帶孩子接種口服輪狀病毒疫苗,降低感染病毒的發生率。
春節疫情少變化 李秉穎:建議再追加1劑新冠疫苗
明(20)起就是農曆春節連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日前表示,預計春節後宣布第二階段防疫鬆綁措施。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認為,春節後疫情不會有很大的變化,可以進一步解除防疫措施,以及今年應會建議民眾再追加1劑新冠疫苗,目前還在討論中。李秉穎今天接受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專訪表示,很多人看到變異病毒就異常興奮,其實沒什麼好緊張,這些病毒變異會導致感染人數上升,可預期輕症變多,重症人數會持續下降,「至於誰感染後會出現重症?尤其是目前沒打疫苗,或只打一兩劑的人!」指揮中心多次呼籲民眾追加接種莫德納次世代疫苗,但李秉穎觀察到,過去接種次蛋白疫苗(如高端)的人,不太會願意追加mRNA疫苗(如莫德納)。他提醒,如果擔心mRNA疫苗的副作用較多,也可選擇Novavax疫苗,雖然是原始株疫苗,但仍可減少突破性感染引起的輕症,指揮中心今年會持續進口Novavax疫苗。李秉穎亦指出,目前沒有實際數據支持「不需再追加疫苗」,因為抗體會隨時間下降,為了保險起見,今年應會找一個時間請民眾再追加一劑疫苗,但目前尚未定案。今年春節假期長達10天,許多民眾安排國內外旅遊,但新興變異株在各國流行,是否會影響本土疫情?李秉穎認為,應不會有很大變化,預估維持在每日1萬多到2萬例左右,可於春節後進一步判斷並解除防疫措施。不過,他仍提醒民眾注意個人衛生習慣,不要隨便觸摸眼鼻口部位,尤其出國旅遊的人,在國外生病會比較辛苦,不像台灣健保如此便利,因此更要保護好自己,避免病毒威脅。
XBB.1.5變異株傳播力極強 美國再度延長公衛緊急狀態
美國總統拜登已將Covid-19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延長至4月,因為一種高度傳染性的Omicron亞型變異株XBB.1.5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美國今年冬天可能會面臨另一波因該病住院的浪潮。根據CNBC報導,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發言人指出,COVID-19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仍然有效,正如HHS早些時候承諾的那樣,將在任何可能終止或到期之前向各州發出60天通知。Omicron亞型變異株XBB.1.5在美國迅速成為當地主要流行病毒株,科學家認為它具有生長優勢,因為它更擅於與人體細胞結合,也擅於逃避免疫力。世界衛生組織將其描述為迄今為止傳播性最強的亞型變異株,但目前尚無數據表明它會使人患病。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在12月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發現,Omicron亞型變異株的BQ和XBB家族對Covid疫苗構成最大威脅,並可能導致突破性感染激增,這些亞型變異株也對所有用於保護免疫系統較弱人群的授權抗體治療具有抗性。白宮新冠特別工作組負責人Ashish Jha上周在推特表示,對XBB.1.5的快速崛起感到擔憂,但不認為該子變體代表著巨大的挫折,「現在大多數因新冠肺炎住院和死亡的人都在70歲以上,他們要嘛沒有及時接種疫苗,要嘛在出現突破性感染時沒有得到治療。」
台灣BA.5疫情大爆發 重症醫點名「3族群」:最好打疫苗保命
台灣BA.5本土疫情來勢洶洶,昨天(13日)本土單日確診數新增飆到4萬6795例,創下近83天來新高,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今天發文提醒,國外研究發現,2022年BA.5病毒的死亡率開始出現飆升,已慢慢超過2020、2021年;他並點名了包括小孩、靑少年,壯年等3族群,整體死亡率較高,呼籲在BA.5病毒疫情下,上述的「3族群」,最好至少要打3劑以上疫苗,以降低重症死亡的威脅。黃軒在臉書指出,最近外國研究人員開始統計分析歐盟39個國家疫情發現,2022年的BA.5病毒的死亡率,似乎逐漸超過2020、2021年。儘管感染者9成看似都是輕微或無症狀的Omicron病毒感染者,但累積死亡人數,其實是升高的。黃軒並引述相關研究資料指出,歐洲2022年0至14歲的死亡人數,是去年同期(第35周)的10倍左右;而在青壯年(15至44歲)的死亡率,也是增加了30%左右。顯示在小孩、靑少年,壯年時期的人,染上BA.5死亡率,是比較高的,值得關注。至於在疫苗方面,黃軒從美國CDC最近的加強劑研究觀察,和未接疫苗者相比,接種滿二劑疫苗加強劑者,可降低14倍新冠病毒感染死亡機率;和只接種一劑基礎疫苗比較,二劑疫苗加強劑者,可明顯降低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率約3倍左右。黃軒指出,疫苗接種加強劑,基本上降低重症死亡機率是沒問題的,但要避免被傳染,得靠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距離等健康習慣,因為任何疫苗都會有少數突破性感染,如果不想重症死亡,最少要打三劑疫苗以上,他並直接點名小孩、靑少年,壯年的三大族群,在BA.5病毒肆虐下,更需要接種疫苗。
高端公告新冠疫苗效益評估 當作第3針「保護力和mRNA相當」
高端疫苗今(5日)公布「有關高端新冠疫苗保護效益評估報告知說明」,表示以高端疫苗疫苗作為第3針追加劑,突破性感染率與其他2款mRNA疫苗並無顯著差異,保護力相當。高端疫苗生物製劑股份有限公司今日公布「有關高端新冠疫苗保護效益評估報告知說明」,指出公司於EUA上市後,每月定期提交安全性監測報告,並於核准後一年內檢送疫苗保護效益(effectiveness)評估報告。公告指出,本項研究以國內醫院員工為樣本,進行定群分析,觀察對象均已完成三針疫苗接種。評估指標為「突破感染率」及「感染風險比值」。報告指出,在2022年4月至7月這波流行期中,全國突破感染率為18.3%;而2.1萬個分析樣本中,以2款不同的mRNA疫苗及高端疫苗作為第3針,的突破感染率分別為「mRNA疫苗1」(17.5%)、「mRNA疫苗2」(15.8%)、「高端疫苗」(15.6%)。在感染風險比值部分,經統計變項校正分析後,不管是任何一種疫苗組合,風險比值沒有統計學之顯著差異,顯示三種疫苗之效益相當。《高端新冠肺炎保護效益評估報告》摘要:本研究以國內醫院共計21,729名員工(含醫護及行政人員)為樣本,分析疫苗接種史、新冠肺炎核酸檢驗確診日等數據,進行定群分析(cohort study)。自2022年4月Omicron疫情爆發至7月15日止,研究對象中共計3,672人PCR陽性確認。由於各醫院根據指揮中心之規範,全員於分析時皆已施打三劑,惟施打不同品牌疫苗之排列組合共計有四十五種。研究團隊取最多人施打的不同組合進行以下分析:分析組合一基礎劑施打兩劑AZ者,共計13,978人,以「mRNA疫苗1」、「mRNA疫苗2」或「高端」三種疫苗追加,三者突破性感染風險無統計學差異,惟施打高端組發生風險之點估計值較「mRNA疫苗1」組別小12%。分析組合二礎劑施打AZ+莫德納者,共計2,120人,以「mRNA疫苗1」、「mRNA疫苗2」或「高端」三種疫苗追加,三者突破性感染風險無統計學差異。分析組合三礎劑施打兩劑莫德納者,共計4,772人,以「mRNA疫苗1」、「mRNA疫苗2」或「高端」三種疫苗追加,三者突破性感染風險無統計學差異。分析組合四將全部群體分為施打0, 1, 2,或3劑高端疫苗者,各組突破性感染風險無統計學差異,惟施打2或3劑高端組發生風險之點估計值較施打0或1劑高端者小22%。單以國內醫院之粗觀察值而言,第三針採用高端疫苗作為追加劑,其突破感染率與兩種mRNA疫苗相比並無顯著差異,但以此三種疫苗任何一者作為追加免疫施打,其效益皆優於全國發生率之背景值。納入變項進行統計校正後,其分析結果依然與粗觀察值一致。不管是任何一種疫苗組合,再以「mRNA疫苗1」、「mRNA疫苗2」或「高端」進行第三劑追加免疫施打,保護力皆相當,未有顯著差異。此外,施打二劑或三劑高端疫苗的組別,對比沒有施打或只施打一劑高端的組別,雖未有統計學差異,但就點估計值而言確診相對風險少約22%,其確診比例有相對低風險之趨勢,亦證實施打高端疫苗可對防範新冠病毒感染產生良好的保護效益。
中西醫治療「新冠死亡率降至15%」 關鍵是抑制病毒複製
一名65歲女性,去年6月到基隆長庚急診,當時發燒至38度,X光顯示雙側肺浸潤,血氧濃度為92%,COVID-19快速檢測結果呈陽性,因此被接受隔離和進一步評估。入院後,給予類固醇、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瑞德西韋以及單株抗體,但因為呼吸困難的進展,發生心搏過速和低氧血症,轉到重症加護病房,使用高流量濕化氧氣經鼻導管系統(HFNC),同時也開始進行中醫介入治療,之後總體情況明顯好轉,4天後血氧濃度改善,生命體徵穩定,轉出加護病房繼續治療,持續搭配中醫治療,肺部X光顯示浸潤消退。7月初的核酸檢測CT值為33,順利解隔離出院。另一名62歲男性,去年5月因全身不適到基隆長庚急診,有發熱伴乾咳,隨後病情惡化,出現呼吸困難,血氧濃度為90%,快篩檢測呈現陽性。由於懷疑是COVID-19肺炎合併缺氧性呼吸衰竭,送至加護病房進一步治療。因血氧濃度未改善,使用高流量濕化氧氣經鼻導管系統,同步使用抗生素。但持續發燒和食慾不振,開始添加瑞德西韋,此時也開始進行中西整合治療模式。病患右大腿腫脹,不能排除深靜脈血栓形成,開始使用抗凝血劑。數日後肺部X光顯示肺炎改善,但卻導致肺纖維化,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疾(COPD),持續搭配中醫治療。6月下旬核酸檢測陰性,轉普通病房繼續治療,並安排心肺復健計劃。因懷疑有深靜脈血栓形成,安排都普勒超音波顯示右腿有深靜脈血栓形成,因此,安排了肺栓塞的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結果為陰性,仍然繼續中醫治療,最後病況穩定於7月中旬出院。基隆長庚醫院中醫科黃澤宏醫師表示,自2019年底全球各地遭受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導致患者肺部功能受損和免疫系統失調,嚴重者甚至引發劇烈的發炎反應,也就是醫學上所說的「細胞激素風暴」,導致致命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是屬於較嚴重的肺部傷害,可能在感染後72小時內出現急性肺水腫症狀,並在隨後的2~5天出現瀰漫性肺泡損傷,造成呼吸急促、全身無力、低血壓、發紺、乾咳、發燒、神智錯亂等嚴重後遺症導致危及生命。黃澤宏醫師說,基隆長庚醫院運用中西醫整合治療模式並進行研究,研究團隊針對2021年5月至2021年7月共93位COVID-19住院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其中29位施以中西醫整合治療,對照64位病人以西醫常規治療。研究結果顯示,同時接受中西醫整合治療的病人,死亡率為15.4%、痊癒率為84.6%,而對照組則分別為40%和60%,顯示中西醫整合治療模式是相當有潛力的治療方向。黃澤宏醫師解釋,為了降低新型肺炎染疫造成重症之機率,便開始探討導致患者肺部功能受損和免疫系統失調的機制。研究人員在基礎研究及動物實驗發現,傳統中藥配方可以逆轉新型肺炎感染特徵,降低發炎反應並阻止細胞因素風暴的發生,進而抑制ARDS的產生。他說,很多研究證實,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s)的表現跟病毒的感染有關。研究顯示,中藥黃耆複方YQ1可藉由調控小分子核糖核酸來抑制病毒複製,促進巨噬細胞的抗病毒作用,並同時控制細胞內氧化壓力,調節細胞激素風暴。在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大鼠肺損傷模型中也展現出其有效性,實驗大鼠的動脈血氧濃度、呼吸頻率、肺部形態得到顯著改善,並且提高抗病毒的能力。這項研究的部分成果也獲得第18屆國家新創獎的肯定。國內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從2021年5月爆發主因是Omicron,傳播力較強、突破性感染機會高,傳染力又更高。但隨著病毒的不斷變異,BA4、BA5已經開始出現,可能造成另一波住院病患,黃澤宏醫師希望能運用中西醫整合治療,以有效減少重症之死亡率。隨著疫情逐漸趨緩及民眾疫苗接種普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患減少,但卻有不少感染新冠病毒病患在確診一年後,仍出現疲勞感、呼吸困難、睡眠障礙等長新冠症狀(Long-Covid)。黃澤宏醫師表示,目前對於感染後造成長新冠症狀的機轉仍不明確,有研究亦懷疑與細胞激素暴所導致的肺部傷害有關,中西醫整合治療模式將成為今後重要的治療手段,提供病患改善的希望。
疫苗險因「突破性感染」推升理賠破百億! 今全面下架停賣僅二產險收續保件
疫苗險理賠金從今年初累計至本周已達103.2億元,已過百億大關,給付保險金額持續攀升主因,根據CTWANT調查,主要是受到「突破性感染」的確診案為主,因此而推升賠付款金額,目前各產壽險公司皆已停賣架上全部的疫苗險,僅有兩家產險承做續保件及接受兒童、青少年的新投保件。金管會原本統計至8月15日止,全業界剩下4家保險公司銷售5張疫苗險,其中3家產險銷售4張疫苗險、1家壽險銷售1張疫苗險,不過根據今天最新彙整資料皆已下架,僅有第一、南山產險還受理舊保戶期滿的續保件,部分還接受兒童、青少年投保。根據CTWANT調查,南山產險還在架上銷售的是單純的疫苗險,並非包含防疫保險的組合型保單,僅理賠接種疫苗後的不良事件住院日額、關懷金與死亡殯葬費用,無額外理賠染疫確診、隔離的醫療金,目前業務通路的「金疫苗」專案,除了還有接受6歲至80歲的續保件,並承作「首次投保者」以6-18歲為限;網路投保「愛注疫」專案,則是接受20至80歲的續保件。由於「防疫雙險」防疫保單、疫苗險的理賠金額,隨著國內確診人數累計至17日的495.26萬人,逼近500萬人大關,給付保險金也持續攀升逾578.48億元,其中的「疫苗險」給付保險金也破百億元,主要是該險除了理賠接種疫苗不良反應事件之外,有的還額外給付「隔離」、「確診染疫住院」保險金,也連帶推升疫苗險的賠付款增加。以金管會統計疫苗接種相關保險商品,今年1月1日累計至8月16日為止的承保件數為234萬3,958件,保費收入為9.93億,理賠件數24.14萬件約占總承保件一成,理賠金額為103.21億元,相較一周前的86.77億元,單周增加16.44億元。進一步分析疫苗險保障內容,屬一年期的個人健康險暨傷害險保險單,保戶接種疫苗後若出現疫苗不良事件或不良反應,導致必需住院治療或死亡,可獲理賠住院日額、疫苗不良事件住院保險金、關懷保險金、殯葬費用等。由於有的產險還額外理賠「隔離」、「確診染疫住院」保險金,就保戶在疫苗險有效期間內接受隔離處置,或接種疫苗後180日內仍確診住院治療,便會獲賠實支實付的住院醫療保險金,這也就是保險界所稱的「突破性感染」,初判應是推升疫苗險理賠金增加主因。
單日確診「這個月」有望萬例以下 專家曝BA.4、BA.5「二度染疫」機率
新冠BA.4、BA.5變異病毒株來勢洶洶,引起各界高度關注。對此,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若疫情控制得宜,9月底本土單日確診數有望降到萬例以下,但若有突破性、二度感染,則每日仍可能有2至3萬人染疫。陳秀熙在「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直播中表示,BA.4、BA.5將是未來台灣醫療量能的挑戰,若控制得宜,就有機會在9月底單日確診數低於1萬人;如BA.4、BA.5造成二度感染或突破性感染,則確診數仍可能在2到3萬人。陳秀熙指出,其對台灣最大的影響是「死亡」,應對未來如何控制中重症和死亡的衝擊提前部署。陳秀熙表示,在死亡這一方面必須小心,因為國內戰後嬰兒潮的高年齡人口很多,不能輕忽大意。團隊成員林庭瑀則表示,目前住院的重症死亡已逐漸控制,另據國外研究,曾感染過Alpha、Delta病毒的人,面對BA.5保護力較低,但若是感染過Omicron者,則BA.5的保護力最高。林廷瑀以打滿3劑的18歲以上丹麥民眾數據指出,預防BA.2的感染保護力,染過Alpha者為74.5%、Delta77.2%、Omicron96.3%;預防BA.5感染保護力,感染過Alpha者65.4%、Delta46.9%、Omicron93.6%。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則表示,各縣市一直以PCR、病毒基因定序來監測、提早預警BA.5在社區的傳播狀況,不過他也坦言,「疫情高低的影響因素非常大」,現階段很難判定,目前除繼續推動年長者、高風險工作者與幼兒等族群施打疫苗外,也會檢視各項防疫物資存量,同時採靈活運用策略,以在疫情再起時快速應對,將傷害降到最低。
打3劑疫苗25天內再次確診 醫師問:無敵星星存在嗎?
兒科急診室醫師吳昌騰於臉書分享,他的朋友已施打三劑疫苗(AZ+AZ+Moderna),卻在25天內確診了兩次,且第二次的症狀比第一次還要嚴重,令他驚嘆「哇!什麼?怎麼會這樣快呢?」吳昌騰聽朋友說第二次確診的CT值是18,病毒量是算多的,但朋友是個喜歡戶外活動,沒有慢性疾病,也無免疫缺陷疾病,沒有吸菸,只有偶而會喝酒的人,怎麼會在這麼短的間隔內確診了兩次,讓人不禁懷疑無敵星星到底存不存在。吳昌騰也提到,朋友第二次確診時有無法點開「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的困擾,雖然健保快易通上顯示是確診的狀態,卻無法回報狀況,經過吳昌騰的努力才解決問題。吳昌騰表示,當再度確診可能會遇到兩種問題,首先是COVID-19重複感染之定義及個案處置原則是否需要滾動式調整?第二是對於二次確診個案,新冠一號是否可以第二次公費治療呢?最後吳昌騰也提醒大家,隨著時間過去,疫苗產生的免疫力會下降,所以「突破性感染」和「再次感染」是有可能會發生的,但目前接種原始病毒株疫苗所產生的免疫力,在面對BA.4、BA.5時,依然能夠對重症、住院和死亡提供有效保護。
BA.4、BA.5已入侵 莊人祥稱恐再造一波流行
本土疫情昨日新增5萬2213例,並未降至指揮中心先前預測的4字頭,死亡新增171例,包含1名4歲腦炎重症女童,從發病到死亡僅4天,全國致死率攀升至萬分之14。中央流行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對疫情走向「感到樂觀」,不過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和BA.5已入侵國內,兩大新型變異株恐再造成一波流行,他參考其他國家疫情,預測7~8月可能有一波會上升。昨個案新增以台中7909例最多,其餘依序為高雄6992例、新北6444例。莊人祥表示,除新竹、宜蘭、連江,其他縣市皆在下降,且個案較前一天下降7.3%,打破過去周三都是最高趨勢,今應會降到5萬例以下。另外,中重症新增281例、171人死亡,且又添兒童死亡個案,為1名4歲女童,無慢性病史,6月14日發燒、抽搐,後因腦炎入住加護病房,17日突發性肺出血,當天病逝,從發病到死亡僅短短4天。為國內第19例兒童重症死亡案,腦炎死亡第6例。截至目前,國內共累計343萬9279例確診、5651例死亡。今年以來的本土重症個案中4798人死亡,致死率為萬分之14。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說,台灣整體流行曲線下降,20~49歲年輕族群流行下降速度最快,依自然感染、突破性感染以及疫苗保護計算,該年齡層「免疫防火牆」達72%,保護中老年族群,是疫情下降最大原動力。他也預估,6月底北北基將達成單日個案少於萬例,逐步進入「地方流行平原期」,台灣每日新增個案將控制在全人口的0.2%,即約單日約4.6萬例,走入地方流行。莊人祥回應,月底能否降到單日確診1萬例需持續關注,但「對疫情走向樂觀」。不過,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已經入侵國內,專家也紛紛預警兩大新型變異株恐再造成一波流行。莊人祥指出,國內整體疫情都在下降,針對變異株,參考其他國家疫情,大概7~8月後才可能有一波上升,指揮中心也正在關注。
疫情流行曲線下降 公衛學者:估轉為地方流行
新冠肺炎疫情未歇,但已有下降趨勢。公衛學者表示,依照年齡層感染率動態曲線來看,台灣20~48歲年輕族群流行下降最快,逐漸形成「免疫防火牆」,保護年老族群,這代表台灣的疫情即將受到控制,預計疫情下降後,將進入平原期,6月轉為地方流行。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台灣整體流行曲線目前仍依紐西蘭軌跡逐漸下降,根據紐西蘭經驗,疫情下降後將產生平原期,開始會有地方性流行、流感化監測,台灣未來也可能如此。依年齡層感染率動態曲線來看,台灣20~49歲流行下降速度最快,很快達到高峰後下降,而0~19歲亦受20~49歲影響而下降,年輕族群已逐成「免疫防火牆」,進而保護年老族群,代表台灣的疫情即將受到控制。若依地區分析,陳秀熙表示,台灣的生活圈在東部靠的是普悠瑪、太魯閣,西部靠的是高鐵到達的各個城市。他將台灣分為北北基桃、竹竹苗宜花東、中南高、彰投雲嘉及離島5區進行分析,發現北北基桃在5月17日達到高峰後疫情下降,預估6月底每日個案數將小於1萬;竹竹苗宜花東,以及高鐵主要3大城市台中、台南高雄,這2區域的流行曲線也在下降,將在6月底達地方流行,再來則是彰投雲嘉。至於離島,曲線似乎還沒完全下降,但是解釋上要很小心,原因是有資料歸戶問題。整體而言,陳秀熙表示,台灣到了6月底,預估每日新增個案將控制在2%,疫情走入地方流行流感監測。由於20~49歲築起免疫防火牆,依自然感染、突破性感染以及疫苗保護計算,台灣這年齡層的整體「免疫防火牆」達72%,其中北北基桃、竹竹苗宜花東、中南高及彰投雲嘉分別為79%、72%、70%及66%,此族群所形成免疫防火牆是台灣目前疫情下降最大原動力。
BA.4、BA.5是無敵星星殺手 傳染性更強還會重複感染
BA.4、BA.5究竟是否容易增加重症機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重申,目前境外攔截到的個案都屬輕症或無症狀,尚未出現中重症個案,且國外統計也顯示,BA.4、BA.5僅傳播力較強,重症率沒有增加。指揮中心代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目前境外攔截的BA.4、BA.5都是屬於無症狀或輕症,沒有中重症個案。國外統計顯示,感染後的重症比例沒有增加,症狀和BA.1、BA.2相近,甚至有些研究指出更輕微一些,沒有往嚴重的方向的統計,不過主要是傳播力較強,比較會重複感染,會有重複、突破性感染的情況,重症率到不會增加。至於二次感染,羅一鈞表示,目前傾向將其定義為「重複感染」,目前的共識是用症狀、臨床上容易操作的檢驗條件來定義重複感染,主要是1~3個月內認定的話,需要具備有症狀惡化的情況,如果沒有則無法列入;第二個檢驗條件需要抗原快篩陽性、PCR陽性,且Ct值小於27;搭配這兩個條件就符合定義,不需要再進行基因定序,若有需要才送定序,釐清是否感染其他變異株。羅一鈞說,二次感染定義必須搭配通報系統、申報碼等方式進行一併修訂,日後完成會儘快對外公布。
BA.4、BA.5更強致病力 醫建議:打第四劑疫苗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放緩,各國也紛紛鬆綁入境管制措施,不過Omicron亞變種BA.4與BA.5也令人擔憂,北市聯合醫院醫師姜冠宇指出,對還沒進來的BA.4和BA.5有更強的「致病力」,未來BA.4和BA.5 的上升可能會導致更多的突破性感染,他原本認為一般人應該不用打到第四劑,但為了控制BA.4和BA.5,他建議,「打第四劑疫苗」。姜冠宇分析,研究發現,新冠病毒Omicron-BA.2.12.1和BA.4/5的傳播力比 BA.2更強外,致病力也更強,BA.4/BA.5在倉鼠會造成體重明顯下降、血氧降低、呼氣曲線比BA.2更差;他指出,BA.2.12.1、BA.4和BA.5在人類肺細胞中的複製能力比BA.2更強。針對疫苗的部分,姜冠宇表示,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團隊研究,都以打完三劑疫苗來做比較,與原始株相比,BA.2.12.1的「效價」降為1.8分之1、BA.4/BA.5降為4.2分之1,代表疫苗的抗體下降。姜冠宇也提出,截至6月4日美國CDC收集的數據,BA.5占美國病例的7.6%,BA.4估計占5.4%,BA.2.12.1仍然是美國的主要變體,估計占病例的62.2%,但是以目前的監測,BA.4/BA.5準備要去取代BA.2.12.1。姜冠宇表示,比較大的震撼還是有觀察到致病力提升,個人之前是認為一般人應該不用打到第四劑,這些也暗示為了要控制社區疫情,必須準備普遍開打第四劑,現在這已經不只是為長輩的安全,也是為了小朋友、小小孩的安全,也是為未來盡量減少長新冠負擔的努力。
5至11歲間隔12周縮短 兒童疫苗第2劑6月下旬開打
國內10日新增6萬8311例本土個案,雖連日下降,但高達213人染疫死亡,死亡人數連續3天創新高,且是連2天均破200例。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不排除數字往上增加,不過這都是短期現象,會加以注意。另為降低兒童重症死亡數,指揮中心宣布兒童疫苗兩劑間隔縮短為4周,最快6月下旬開打,醫事人員第4劑也拍板定案,最快下周開放接種。致死率千分之1.1 90歲長者5.31%根據指揮中心統計,今年1月以來,國內累計266萬5809例本土個案,其中2944人死亡,目前全年齡層致死率為千分之1.1。陳時中上月20日曾表示「希望致死率不超過千分之1」,如今已經突破當時所設定的防線,引發外界擔憂。陳時中說,當時也認為致死率到達千分之1是警戒值,現在的數字是相對高的情況,會多加注意,並鼓勵醫院盡量把病人照顧得更好。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分析說明,今年1月以來新增死亡病例當中,70歲以上長者致死率較高,尤其90歲以上致死率達5.31%;0到9歲兒童累計15例死亡,致死率為0.005%。另昨天新增553例中重症個案,包括一名6歲女童,確診後25天突然發燒,經診斷為多發性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指揮中心亦證實,此為高雄長庚醫院日前收治個案,為國內第3例MIS-C個案。目前國內12歲以下兒童重症個案累計44例,其中17人死亡;重症個案包括18例腦炎、9例肺炎、3例敗血症、4例哮吼、5例家中死亡、2例共病(腦腫瘤、癲癇重積)、3例MIS-C。全台感染11.69% 中南部處高原期至於新增確診病例部分,陳時中指出,全台本土個案累積感染百分比平均為11.69%,而台北、新北、桃園都在下降,分別為12.14%、17.67%、15.24%;台中、台南、高雄的累積感染百分比仍低,分別是9.73%、8.67%、10.09%,北部已度過高峰稍微在往下降,中南部還在高原期。民進黨籍高雄市議員陳致中昨晚在臉書發文指出,媽媽吳淑珍採檢PCR確診,祈求老天保佑平安,這是5月31日陳水扁確診隔離後扁家再次有人染疫。繼陳水扁隔離 吳淑珍PCR確診近來兒童MIS-C引發家長關注,新冠肺炎對兒童的威脅不容小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指出,疫苗確實對突破性感染的MIS-C具有保護作用,如果要敞開國門,BA.4、BA.5一定有進來的風險,必須考慮對4歲以下兒童施打疫苗。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昨召開會議,決議5到11歲兒童兩劑疫苗接種間隔由12周縮短為4到8周,並開放醫事人員接種第4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接種作業需要準備時間,兒童第2劑最快2周後開打,醫事人員第4劑最快1周後開放接種。ACIP委員、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謝育嘉表示,5到11歲兒童接種後的心肌炎發生率不如青少年高,目前澳洲、加拿大兒童莫德納接種建議間隔為8周,但疫情嚴重時可縮短至4周,美國建議輝瑞兒童版疫苗間隔3周可接種第2劑;為統一施打間隔,ACIP建議將莫德納及輝瑞疫苗間隔一併縮短為4周。
如果要敞開國門 醫:4歲以下兒童施打疫苗是必須考慮的
近來「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引發家長關注,新冠肺炎對兒童的威脅不容小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指出,對突破性感染的MIS-C,疫苗確實有保護作用,他也強調,如果要敞開國門,BA.4/BA.5勢必有進來的風險,所以4歲以下兒童施打疫苗是必須考慮的。新冠疫苗帶走許多兒童的小生命,甚至引發「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姜冠宇提到,丹麥收錄1月1日至2月1日確診兒童青少年95%以上是感染Omicron,而已接種疫苗感染MIS-C的風險明顯降低。不過,他也指出,MIS-C在Omicron時代,應該明顯降低才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指出,對突破性感染的MIS-C,疫苗確實有保護作用。(圖/摘自姜冠宇醫師 Pro'spect)姜冠宇表示,從研究分析來看,疫苗對於對突破性感染的MIS-C確實有保護作用,研究報告還分析,從Delta變異株來看就很明顯,疫苗誘導的「免疫調節」,讓兒童青少年在感染後不太容易引起過度炎症。姜冠宇強調,這個訊息蠻重要的,因為我們還有國門要開,讓BA.4/BA.5、後面變異株進來的風險,所以不止目前青少年、學齡兒童的施打,而文獻中4歲以下的施打,是必須考慮的。他也指出,台灣0-4歲的小朋友,看來勢必會被打到針,在美國以BNT來說,劑量是成人劑量的10分之1,由於接種被認為有免疫調節的效果,相信這對防止目前機制偏向是激素風暴論的兒童腦炎也應該有幫助。
第3劑打心酸的? 突破性感染竟跟2劑差不多
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最新統計數據,發現今年18歲以上完整打滿3劑仍確診者,有398,837人,追加劑突破性感染率為3.03%;今年12歲以上打滿2劑仍染疫者,則有145,621人,突破性感染率為3.36%,兩者比例差不多,顯示有沒有打追加劑,感染率相差不大。既然感染率沒有明顯差別,那還需要繼續打第4劑嗎?指揮中心已於宣佈5月16日開放3大類對象接種第4劑疫苗,也就是「第二次追加劑」,包括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穩定者,可以在第一次追加劑接種5個月後再次接種第4劑。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謝思民之前曾針對第4劑發表看法,他認為儘管打第4劑疫苗無法很有效預防Omicron的感染;但對於在65歲以上及免疫不全的民眾而言,減少重症還是相當有效果,所以對於65歲以上年長者及免疫不全者,可以考量3點,評估是否接種第4劑疫苗。首先是「平常生活是否常外出旅遊及餐廳用餐」,另外則是「會有機會常與高感染風險的人接觸或同住嗎?例如家中有醫護人員或有家人常在外趴趴走」。前三劑是否耐受良好,無明顯不良反應」。謝思民認為,若以上答案都是「是」,請儘量考慮接種第4劑。
產險跟進「拒重複投保」:只限一張 8大業者規定曝光
本土疫情暴增,造成「防疫險之亂」,有產險業者以「重複投保」為由陸續退件,不少業者跟進,引發軒然大波。對此,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做出回應,業者的相關做法也曝光了。繼富邦產險公告拒絕「重複投保」,不少業者也跟進,包括國泰世紀產險、和泰、明台、旺旺友聯等,基於風險控管,祭出只限投保一張的規定。據了解,和泰產、明台產等業者率先祭出「保戶只能投保一張」的規定,但當時並未引發巨大爭議,直到富邦產險宣布後,限保一張疫苗險,有賠到法定傳染病的醫療險也算,才讓風波愈演愈烈。多家保險業者紛紛跟進「拒絕重複投保」。(示意圖/報系資料照)目前國泰產、富邦產、泰豐產、和泰產、旺旺友聯、新光產,只限保一張;明台產及第一產(疫苗險)則是3張以上婉拒承保。其中,富邦產規定疫苗險、含法定傳染病的健康險,兆豐產、和泰產未將疫苗險列入計算,旺旺友聯則是,只要疫苗險商品含有施打後確診的理賠金,就會被篩入退保的標準。值得注意的是,兆豐產的疫苗險僅保障「施打疫苗之後的不良事件」及「喪葬費用」,但不含「突破性感染的確診」,因此退保篩選不包含疫苗險。和泰產解釋,純疫苗險和法定傳染病不同,不會合併考慮重複投保。施瓊華說明,許多民眾認為保險公司針對投保、續保有主張不能重複投保,是否牽涉到「複保險」問題,但產險公司防疫保單採定額給付,裡面有綜合險和健康險,人身保險不適用「複保險」,所以沒有複保險問題,「只要經核保通過,保險公司就應該就有效契約負保險責任」。然而,保險公司基於風險胃納量,做出「核保程序篩選」,不管是投保或續保,只要保險契約還沒成立前,保險公司都可以先做核保,這是商業保險常常在做的方式。
防疫險「核保可限一張」?保險局長施瓊華親上火線說明白
防疫險之亂成為全民焦點,不僅有網友拿產險公司作梗圖,數周來立委也猛烈砲轟,質疑「理賠、核保」等政策恐將損及保戶權益之外,金管會是否有做好監管督責也成議論焦點。保險局長施瓊華今天(19日)則再次親上火線,強調金管會維護保戶權益、監督保險業者履行保險契約的立場。保險局長施瓊華表示,對於富邦、兆豐等產險表明在防疫保單的「核保」政策僅限一張的「重複投保」爭議,首先說明就產險公司的防疫保單是定額給付,有健康險、綜合險等的人身保險,並不適用《保險法》的「複保險」規定。至於產險公司是否可以拒絕賣給已經買一張以上防疫保單的保戶?施瓊華指出,這即是牽涉到各家保險公司在同意賣保單給保戶前的「核保政策」,也就是說由各家保險公司所做的內部控管,了解可受理保單件數的風險胃納,這也非《保險法》所稱的「複保險」。因此,照施瓊華所說的,過去有民眾可以買到多家產險公司的防疫保單,應是當時保險業者採取較為寬鬆的核保政策;如今隨著隔離、確診人數遽增,部分保險業者則開始採取較明確、緊縮的核保政策。施瓊華也進一步說明,保險局本周一也已兩度了解富邦產險續保、核保爭議,富邦產險也透過聲明說明處理方式,解決民眾疑慮;至於有立委擔心兆豐產險也只限投保一張的核保政策,會擴及到疫苗險部分,施瓊華了解後說「兆豐產的防疫保單沒有包括疫苗險」。但施瓊華也提到,有的產險公司的防疫保單為綜合險,確實有包括疫苗險,除了理賠接種疫苗的不良事件,也擴及到突破性感染的確診治療費用的保險金,因此有部分保險公司有此核保政策,「只要在保險契約未成立之前,不論是投保、續保,保險公司都可以先做核保,這是商業保險常常在做的方式」施瓊華說。那麼,金管會又是如何監督產險公司所推的防疫保單?施瓊華指出,我國第一張相關防疫保單是在2020年4月核准制通過(富邦產險所推的),之後的相關防疫險則是採取備查制。保險局長施瓊華表示,今年1月初見到國外爆發Omicron時,保險局即重新檢視當時有上架共34張防疫險保單(皆為備查制)的14家業者,並從1月起至3月就多次去函上述保險公司,提醒要符合保險商品的「損害填補原則、額度的合理性、風險對稱性」三項要點,據了解此類「示警」公文多達二十張。施瓊華也提到,由於這一類防疫保單的隔離、確診的定額補償金相當高,14家產險公司扣掉未賣的臺產(即臺產的防疫神單,已於2022年1月到期終止合約,並非為續保保單)以及與星展銀合作的安達產險(並無隔離、確診等理賠金),因此有理賠隔離、確診的則為其餘12家產險公司所推出的防疫保單。而在這段公文往返期間,多家產險公司將高額理賠金的防疫保單下架,雖改為較低理賠金額的防疫保單,但仍抵擋不了「非清零」政策下的暴增隔離人數與確診率,讓多家產險公司也坦承到「與病毒共存」的疫情環境,非為防疫保單的計算費率基礎,也因此衍生此場「防疫險之亂」的風暴。國內產險界此次理賠金額是否會如外界所推測的上百億元?由於攸關金融秩序以及避免排擠到非防疫險保戶權益,保險局長施瓊華說,已請保險公司大股東召開董事會了解及研議增資等方案,各家董事會討論結果的資料還待5~6月的董事會召開後彙整中;至於各家理賠金額、壓力測試等統計結果,也還需時間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