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嚼慢嚥
」 營養師 魚刺 胃食道逆流 減重 粽子誤吞魚刺竟「穿胃扎肝」 中國主持人緊急住院手術「消失5天」
中國上海知名主持人百克力近日自曝,自己日前到武漢工作,午餐吃了一道江水魚,結果下午化妝時開始腹痛,起初誤以為是普通腸胃不適,直到當晚腹痛加劇,才在朋友建議下前往武漢協和醫院急診。結果發現自己誤吞魚刺,魚刺穿刺胃部、扎到肝臟而緊急手術。百克力也提到,自己因腹痛住院五天,推掉所有工作,並提醒大家吃飯時要細嚼慢嚥,避免發生類似情況。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在經過CT檢查後,醫生發現百克力的腹部內有一根長約4.4公分的魚刺已刺穿胃部,並扎到肝臟。也因為如此,百克力後來在急診外科接受腹腔鏡微創手術。好在手術過程順利,魚刺最終順利取出。武漢協和醫院急診外科主任趙剛指出,魚刺穿透胃部十分危險,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可能引發腹腔感染和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幸運的是,百克力這根魚刺滑入胃中,未卡在食道,否則風險更高。如果魚刺刺破食道或主動脈,將直接造成致命的大出血。趙剛提醒,魚刺卡喉嚨的後,許多人會採取催吐、喝醋或吞飯等「土方法」來應急。但這些方法不僅無效,反而可能使魚刺刺得更深,甚至可能因此引發嚴重感染或穿孔。趙剛表示,喝醋無法軟化魚刺,反而可能灼傷食道黏膜;大口吞飯團或青菜,可能將魚刺推入更深的位置,加大取出的難度,甚至損傷消化道或引發大出血。趙剛建議,遇到魚刺卡喉時應停止吞咽,先輕咳嘗試將魚刺排出。如果魚刺較淺,有時可隨唾液排出;但若有持續吞嚥疼痛,應儘快前往醫院,由專業醫生根據異物的位置和大小決定取出方式。趙剛特別強調,尤其是卡在食道深處的魚刺,必須借助喉內鏡或其他專業工具取出,以免造成更大損傷。
吃飯太快壞處多 專業醫示警:脂肪肝風險會增加
在精緻飲食的現代社會中,許多人或多或少都有脂肪肝的問題。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黃軒醫師也提到,自己曾遇到一些患者體重明明不重,但是卻有明顯脂肪肝,其中有位年輕的媒體記者也問他,為什麼自己不胖卻會有脂肪肝。而這背後,有可能是吃飯速度太快所造成的。黃軒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根據研究顯示,每週進行兩次以上快速進食(每餐少於五分鐘)可能會將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風險提高81%,特別是那些BMI低於25的人群,儘管他們看起來不胖,但脂肪肝的問題卻相當明顯。黃軒醫師提到,快速進食會減少飽腹感信號的傳遞,導致大腦未能及時接收到「吃飽」的信號,因此容易過量攝入熱量,這些多餘的熱量便轉化為肝臟中的脂肪儲存。除此之外,快速進食還會導致血糖迅速升高,引起胰島素頻繁波動,長期下來增加胰島素抵抗的風險,這也是脂肪肝的重要成因。此外,進食過快可能破壞脂質的正常代謝,使脂肪在肝臟中堆積,同時影響腸道消化,導致菌群失衡,進一步損害肝臟健康。為了降低快速進食對健康的危害,黃軒醫師建議應延長進餐時間,每餐至少用15到20分鐘,細嚼慢嚥,以增加飽腹感,減少過量攝取。此外,進餐時應避免看電視、滑手機或進行其他工作,提高對食物的專注度,這有助於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選擇高纖維食物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可以延緩胃排空速度,幫助控制食量,同時儘量安排固定的進餐時間,減少因時間緊迫而快速進食的情況。研究還發現,細嚼慢嚥有助於降低脂肪肝的風險,男性風險可降低22%,女性則可降低36%。除了調整進食速度,其他脂肪肝風險管理措施也同樣重要,如維持健康體重、增加運動量以及定期檢查肝功能等。減輕5%到10%的體重即可顯著改善肝臟脂肪沈積,每週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也有助於促進脂肪代謝。黃軒醫師強調,吃太快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生活習慣,但它對健康的影響可能深遠。透過改善進食行為和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我們不僅能降低脂肪肝的風險,還能提升整體生活品質。
蔬菜吃出病1/「當季養生食材」竟致甲狀腺低下? 抗氧化青菜也藏地雷
蔬菜一向被視為健康的代表,但若不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有時反而會吃出毛病!一名36歲女性吃下大量白蘿蔔後,竟被診斷出甲狀腺功能低下,專家告訴CTWANT記者,擁有「抗癌青菜」美名的青花菜同樣也會影響甲狀腺功能。為何這些養生食材會致病?關鍵正是碘攝取量不足。36歲的陳小姐(化名)近日突感精神不濟、整天疲憊不堪,就醫後檢查出甲狀腺功能低下,原來陳小姐平時食用不含碘的玫瑰鹽,長期碘攝取不足導致甲狀腺濃度下降,再加上最近親友贈送醃漬的白蘿蔔,陳小姐短時間內吃下大量生蘿蔔,因此才導致甲狀腺功能低下。「十字花科類蔬菜如白蘿蔔、花椰菜、大白菜和甘藍是國人常吃的食材,一向被認為有益健康,但實際上,也可能帶來不良影響。」營養師程涵宇說,十字花科蔬菜含有葡萄糖苷,吃下肚後經過酶解會產生異硫氰酸鹽,具有抗氧化、抗癌功效;但其他成分如吲哚類葡萄糖苷則會分解為致甲狀腺腫物質、硫氰酸鹽,可能抑制甲狀腺素的生成。程涵宇說,如果平時碘攝取量不足,例如不吃碘鹽或海藻類食物,並且又大量生食這類十字花科蔬菜,例如生白蘿蔔,就可能影響甲狀腺功能。「但十字花科蔬菜中,還是有風險高低的差別。研究顯示,194 μmol(微莫耳)的致甲狀腺腫物質會讓阻止甲狀腺吸收碘,但77 μmol則無此影響。」舉例來說,羽衣甘藍、球芽甘藍含有較高的致甲狀腺腫物質,而大白菜、花椰菜、青江菜含量較低。程涵宇強調,在一般情況下,食用十字花科蔬菜病不會有健康疑慮,「首先要生食才有風險,例如醃蘿蔔、泡菜;其次要吃下極大份量,例如一天吃下1公斤的羽衣甘藍,且持續數個月;不只如此,還要身體點攝取不足才會致病。」青花菜含有極佳的抗氧化力,但較容易引發脹氣,建議細嚼慢嚥,同時勿搭配碳酸飲料。(圖/123RF)不過,若是消化系統較為敏感,十字花科蔬菜的確容易造成脹氣。程涵宇解釋,因為十字花科蔬菜含有較高的纖維和低聚糖(發酵性寡糖、雙糖、單糖和多元醇),這些非可溶性纖維不易消化,會在大腸中發酵產生氣體,進而導致脹氣:十字花科蔬菜富含非可溶性纖維,這些纖維在腸道中不易消化,會在大腸中發酵,產生氣體,導致脹氣。程涵宇建議少量吃、慢慢吃,同時避免搭配碳酸飲料,就能減少脹氣機率。另外,蒸煮的烹調方式可抑制十字花科蔬菜產生的酵素芥子酶,也能減少引發脹氣的可能性。如果脹氣情形嚴重,也可改吃其他類型的深綠色蔬菜如菠菜,一樣可攝取豐富纖維。
21秒吃一碗!名醫批大胃王比賽「侮辱爌肉飯」 彰化縣府回應了
彰化爌肉飯大胃王快閃挑戰賽12日開跑,150人一同較勁,而網紅吃飯兄弟周羿廷1分48秒46吃5碗奪冠。不過,彰基名醫陳守棟在臉書發文批,政府這活動很不應該,是很不健康的方式,「狼吞虎嚥侮辱彰化的爌肉飯。」據悉,大胃王網紅蝦土豆、小慧、傑克開吃、吃飯兄弟等人也參與比賽,最後第一名周羿廷以1分48秒46吃完5碗爌肉飯奪得大胃王寶座,第二名為小慧,2分8秒72,第三名傑克開吃2分12秒88,第一名平均21.6秒吃一碗,讓人震驚。陳守棟表示,「大胃王比賽,拚短時間內食量最大的比賽,或是5碗最快吃完的比賽,非常不健康,甚至聽過撐死人或噎死人的例子。政府帶頭辦這種活動非常不應該,推動彰化爌肉飯最不健康最粗魯的方式。」陳守棟說,「我當員生醫院院長期間就遇過一位員林20幾歲的小姐,參加這種活動,胃穿孔又延誤來就醫喪命的實際例子。」好食物要細細品味,要吃得有氣質,「狼吞虎嚥實在侮辱彰化人、侮辱彰化的爌肉飯!」網紅吃飯兄弟1分48秒46吃5碗奪冠。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陳守棟說,爌肉飯是彰化特色美食,而飲食是一種文化,要怎麼文雅很重要,如果好好推動可以受到民眾的重視,不過他希望外界不要大肆批評,主辦可以搭配營養師辦活動,加上民眾票選小菜更健康。陳守棟指出,或是吃爌肉飯搭什麼湯和飲料,都能吸引大家關注,也可以學茶道想法,改用「爌肉道」。營養師廖英如也認為,如果8分鐘內吃5碗爌肉飯,可能會胃溶肌或是胃破裂,甚至是胃出血死亡,也可能會嗆到或是得吸入性肺炎,大胃王比賽有危險,民眾要細嚼慢嚥。對此,縣府城觀處回應,該活動是希望以活潑方式推廣爌肉飯,這是趣味競賽,賽前也有提醒選手量力而為,吃不完可以打包,現場也有醫護人員待命,也有保保險。城觀處說,謝謝各界指教,未來會審慎思考活動模式,也希望大家能到彰化吃爌肉飯。
大餐後肚子好脹! 營養師揭6大NG飲食習慣「用吸管喝飲料」也上榜
中秋佳節剛過,在跟親朋好友共享大餐過後,難免肚子的脹感仍舊存在,對此,好食課營養師Anna李宜樺分享造成脹氣的6大NG飲食、行為,以及4個解脹氣的撇步,讓大餐過後的肚子大大減少負擔。臉書粉專「好食課」近日發布貼文,李宜樺表示,中秋節已過,雖然大家應該收心上班了,但即便心回來了,肚子的脹感仍舊存在,營養師分享6大NG飲食、行為,以及4個解脹氣的撇步報你知。盡量避免的6大NG飲食、行為:1.高寡糖食物:如地瓜、十字花科蔬菜(包含青花菜、花椰菜、高麗菜)、洋蔥等皆為高寡糖類食材,不易被完整消化,便會至腸道給腸道菌利用發酵產氣,造成脹氣2.高果糖食物:如蘋果、芒果、蜂蜜、或添加果糖的手搖飲也因富含果糖,腸胃消化不完全便會給腸道菌利用3.油炸食品:高油脂食物容易延緩胃排空,使得食物消化速度慢,亦有腹脹感4.碳酸飲料:喝汽水、氣泡水帶氣的飲品等同喝進一群氣體,增加腹脹感5.用吸管喝飲品:天氣熱許多人會購買手搖飲來喝,用吸管大口大口吸飲料雖然很開心,但在吸進飲料前,反而先吸進一群氣體!6.嚼口香糖:咀嚼口香糖也跟用吸管喝飲料一樣,容易吞入額外的氣體進胃4個解脹氣建議:1.細嚼慢嚥:培養細嚼慢嚥跟吃飯少聊天的習慣,每口多咬個10下,除了促進消化外,也可以延長進食時間,增加飽足感,而避免過度進食2.選低乳糖食品:乳糖不耐的人可選擇起司、優格等發酵食品來取代牛奶,減少吃到乳糖的量3.起身走走運動:飯後稍微出門走走,可刺激腸胃蠕動,緩解飯後飽脹感,但也千萬不要飯後立即做激烈運動,避免消化不良引不適,建議以慢走為佳4.食用消化酵素:如果腸胃酵素不給力,也可藉由保健食品或一些食物酵素幫助腸道消化食物,減少食物堆積於腸胃
中秋險生悲!高雄婦「吃月餅噎到」昏迷 消防採喉頭鏡嗆命送醫
高雄市12日下午5時許發生一起驚險意外,1名婦人疑吃月餅噎到,隨即在家中昏迷不醒,家屬見狀嚇得趕緊撥打119求助,救護員獲報現場,發現婦人胸口有些微呼吸起伏,再加上家屬表示婦人疑噎到,立即使用喉頭鏡打開患者嘴巴,並用異物夾移除阻塞物,隨後供給氧氣送醫治療,所幸生命跡象穩定。消防局表示,大昌分隊12日下午5時45分獲報,1名婦人在家中昏迷不醒,隊員張証壹與劉彥俊到場後,家屬表示婦人疑似剛剛吃東西時噎到,高級救護技術員張員立馬使用喉頭鏡將患者嘴巴打開,結果發現婦人呼吸道被糊狀物阻塞,趕緊用異物夾取出,並給予氧氣提高血氧濃度,接著迅速送往醫院急救。消防局說明,婦人在送醫途中逐漸恢復意識,並向救護員表示在家中食用月餅時不慎噎到,幸虧家屬及時發現通報,才讓救護員能在第一時間實施適當的急救措施,事後婦人到院前生命徵象已穩定,後續則交由醫務人員接手處理,同時呼籲民眾適逢中秋佳節期間,食用月餅時應細嚼慢嚥避免阻塞,造成呼吸衰竭、敗血症甚至死亡的風險。大昌分隊隊員張証壹表示,2024年初本分隊被配發1台影像式喉頭鏡,相較於傳統式喉頭鏡,它能直接透過影像畫面找到患者的咽喉位置,不僅能降低接觸患者的傳染風險,還能迅速處理呼吸道問題。
吃飯「這壞習慣」恐增肥胖、糖尿病風險 醫:每餐至少進食15至20分鐘
現代人因生活節奏快速,進食時常常狼吞虎嚥。對此,家醫科醫師魏士航也提醒,長期進食過快其實會對身體帶來諸多危害,包括易造成胃脹氣、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提高肥胖風險;引發胰島素阻抗並導致第2型糖尿病。因此建議每餐至少花15至20分鐘進食,用餐時避免使用手機或電腦。魏士航昨(12日)晚在臉書粉專「魏士航醫師|航向健康減重新體質」發文表示,口水(唾液)不僅是幫助吞嚥的液體,它還在我們的消化和抗菌防護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沒有讓它好好發揮功能時,對健康也會有極大影響。魏士航表示,自己曾遇到1個個案,她是43歲急診護理師,長期受到胃食道逆流和腹脹的困擾,動不動就感覺腹部脹氣,隨身都攜帶制酸劑,一有不舒服就馬上服用,但她對這樣的頻繁用藥感到非常無奈,擔心這樣下去會引發慢性疾病,常常嘆氣說:「每次都得靠藥物,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魏士航發現她的消化系統已經因長期進食過快而增加了許多的負擔,並且有代謝問題的早期徵兆,建議她也許可以從「放慢進食」開始,細嚼慢嚥慢慢吃,一頓飯至少要吃15至20分鐘,「在這樣微小習慣的調整下,她也開始逐漸甩開那些藥物了。」現代人因為工作忙碌,多數人用餐習慣都是囫圇吞棗,沒能夠好好在用餐時刻品嘗食物帶給我們的美味。魏士航對此也提醒,「雖然吃太快並不會直接引發糖尿病,但這樣的飲食習慣會讓我們更容易肥胖,進而提高糖尿病的風險。」魏士航補充,肥胖本身就是引發第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進食速度過快的習慣,可能加速這個過程,對我們的代謝健康造成長期危害,「長期進食過快會影響胰島素的敏感性,尤其是在原本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中,更容易加速糖尿病的發展。」魏士航還列舉了吃太快對健康的危害:影響血糖調控:吃太快可能導致餐後血糖急速上升,增加胰島素負擔,久而久之可能引發胰島素阻抗,導致第2型糖尿病。肥胖風險提高:吃太快會讓我們不自覺地攝取過多熱量,這些多餘的熱量難以消耗,導致脂肪堆積,逐漸引發體重增加。消化系統負擔:快速進食使食物在口腔內沒有得到充分咀嚼,食物分子過大,進入胃部後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胃脹氣、消化不良等問題。飲食失控:吃飯吃太快通常會忽視食物的品質與均衡攝取,增加了不健康飲食習慣的風險。魏士航也示警,其實不要小看狼吞虎嚥這件事,若唾液(口水)中的澱粉沒有辦法幫助食物好好做澱粉消化,當這些不完全消化的澱粉進到胃時,就會加重胃的負擔,延長胃排空的時間,這時候很容易發生胃食道逆流、胃脹情形,沒有被良好消化的澱粉到了腸道,也會加重腸道負擔,讓細菌發酵,進而引發脹氣或排氣增多。千萬別忽略唾液的重要性,魏士航解釋,它是維護消化、抗菌和保護口腔健康的好幫手,要從生活面著手,靜靜生活、好好睡覺、「慢慢吃飯」,除了避免進食過快,培養細嚼慢嚥的習慣外,也可以設定用餐時間,每餐至少花15至20分鐘進食;用餐時避免使用手機或電腦,專心享受每一口食物;學會在感到7、8分飽時停下來,不要等到完全飽足才結束用餐。
想減肥!33歲女「狂吃蛋料理」半年暴增7公斤 求診才知「吃錯了」
許多人會透過自己煮健康餐來減重,家醫科醫師楊智雯就分享自己經手的一個案例,一名33歲女子自煮少油、少鹽的健康餐,三餐都吃蛋料理,然而體重卻半年暴增了7公斤,這也讓女子相當苦惱,求助醫生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吃錯了」。小宙初日診所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楊智雯在臉書粉專發布一部影片,標題為「慢性過敏讓你難瘦又疲累?醫師傳授5做法逆轉體質」。楊智雯說明,自己遇過一名33歲女子想要減重,因為她是藥師助理,對健康保健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所以決定自己煮健康餐,不僅少油少鹽,三餐還都吃蛋料理,包括水煮蛋、蒸蛋、茶葉蛋等,然而體重卻一直沒有下降,反而半年暴增了7公斤。不僅如此,楊智雯還提到,女子感覺到自己越來越疲憊,經常全身痠痛,但無法具體說明不適的部位。直到女子向醫生求助,進行了食物過敏檢測,這才發現自己對雞蛋過敏。楊智雯指出,大多數人對「過敏」的理解通常與IgE引起的急性過敏反應有關,例如吃蝦子導致眼皮腫脹、喝堅果飲料後呼吸急促,或吃水蜜桃引發蕁麻疹等,這類急性過敏只需避開過敏原即可改善。然而還有一種是慢性過敏,就像是這位患者的情況,由於她並不知道自己對雞蛋過敏,因此每天可能吃下4到5顆茶葉蛋。而長期攝取過敏食物可能會引發疲勞、關節疼痛和腸道敏感等慢性過敏症狀,並且因為身體處於發炎狀態,可能導致下視丘食慾調節中樞失調和胰島素阻抗,最終導致脂肪堆積,這也是她為什麼越吃雞蛋,身體反而變得越來越不健康。楊智雯也建議三個保護腸道健康的方法,第一是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糖和高加工食品,以免損害腸道健康;其次吃飯時應該細嚼慢嚥,每口食物至少咀嚼20至30次,當胃部不適時,避免自行服用制酸劑,以免影響消化和免疫功能;最後應多補充膳食纖維,以保持腸道菌群平衡。楊智雯示警,如果患者已經注意飲食並規律運動,但體重仍然持續增加,並伴隨失眠、濕疹、身體痠痛和疲勞等症狀,建議透過腸道檢測或食物過敏檢測來進一步了解自己的體質,找出問題所在。
「10大習慣」恐讓你莫名其妙變胖 水喝太少、吃太快都上榜
不少人都是等到明顯變胖後,才赫然發現自己體重增加,其實細節藏在魔鬼中。營養師高敏敏在粉專列出10大項莫名其妙變胖原因,包括久坐、愛沾醬都是原因之一。●吃太快吃太快的話,大腦來不及接收「飽」的資訊,會不小心吃下更多熱量,建議細嚼慢嚥,吃七分飽就好。●水喝太少水喝不夠會覺得口渴,身體會誤認為是飢餓或渴望食物。●吃宵夜夜間吃宵夜影響身體的代謝,使身體無法有效消化食物,如果配上泡麵、炸物這種高熱量的食物,熱量當然就很可觀。●久坐久坐時,大部分的肌肉都是放鬆的狀態,導致脂肪堆積,且罹患慢性病的風險更高,建議上班一段間就起來動一動。●睡眠不足睡眠不足會影響荷爾蒙平衡,使飢餓素、瘦體素失調,導致大腦對高糖、高油脂的食物特別渴望。●生活壓力除了睡眠以外,生活壓力大也會影響荷爾蒙,使皮質醇上升,導致想吃高熱量食物和甜食,甚至容易暴飲暴食、情緒不穩。●蛋白質不足蛋白質是我們人體能源的重要營養素,蛋白質比碳水、脂肪有更高的飽足感,食物熱效應也較高,可以提高基礎代謝率,在減脂期間也可以維持肌肉量,減少肌肉流失的速度,因此長期缺乏蛋白質容易導致肌少症。●膳食纖維不足膳食纖維可以延長消化時間、增加飽足感,有助於穩定血糖、幫助嗯嗯順暢,尤其吃飯前先來一碗蔬菜,還可以幫助墊墊胃。●愛沾醬無論是火鍋沾醬、沙拉沾醬都是多餘攝取的油脂,像是一份30g的凱薩醬大約就130~180大卡,建議可以換成無糖優格,或是天然水果醋。●吃飯時間不規律血糖和荷爾蒙水平不穩定會影響食慾,增加對高熱量食物的渴望,也會影響到新陳代謝和消化能力。
陸男高燒3週不退 醫師傻眼:你肝臟裡插了支牙籤
近日,中國杭州一名男子因為高燒多日不退就醫,檢查後發現肝臟裡有顆膿腫,害他得了膿毒血症。醫生深入追查下發現,這顆長在男子肝臟上的膿腫,竟然是因為一支牙籤「插」進了他的肝臟所造成。最終透過手術取出男子體內的牙籤,他才終於恢復了健康。據中國杭州《每日商報》報導,一名家住杭州的高姓男子日前突然發起了高燒,而且一燒就長達3個禮拜,體溫更是飆高到39度,還時常伴隨著上腹部疼痛。高男到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就診,檢查後發現他的狀況是「膿毒血症」。進一步的檢查後發現,他的肝臟上竟然有一個8x6公分的膿腫。醫生替他做了肝膿腫穿刺引流術,將膿液放掉後,才發現在他肝臟膿腫處插了一根牙籤。經過醫療團隊的詳細詢問,高姓男子才回想起來,此前某次飯局上喝得大醉,醒來後就感覺肚子不適。可能是那次喝醉後,習慣性拿牙籤剔牙,卻神智不清的牙籤吞下。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的醫師推斷,可能是那次高姓男子誤吞了牙籤,牙籤進入了胃後又穿透了胃壁,插進肝臟從而形成了肝膿腫。當膿腫消退後,被膿液包裹著的牙籤自然就顯現出來了。之後,高姓男子接受了腹腔鏡下肝部分切除術加異物去除術,終於把體內的牙籤取出,在經過幾天的護理,終於順利出院。肝膿腫是細菌、溶組織阿米巴原蟲、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肝臟化膿性病變,若不積極治療,死亡率可高達10%至30%。高先生吞入的牙籤刺破胃壁,導致消化道細菌的移位,從而導致肝臟膿腫。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醫療團隊提醒:在進食時要細嚼慢嚥,特別是在飲酒後也要注意,有些人喜歡叼著東西或用牙籤清理牙齒,這些尖銳的物體一旦掉進肚子,如果不能順利排除,就會造成胃腸道穿孔,甚至危及生命。此外,若意外吞服異物,應保持冷靜,盡速就醫,以免因為延誤治療對身體造成更大傷害。
才剛爆懷孕 …歐陽妮妮跟張書豪登記結婚 這天剛好傅娟生日
歐陽妮妮與張書豪交往5年,張書豪6月求婚成功,本月24日被本刊爆料疑似懷孕,而媽媽傅娟也證實喜訊,2人在19日登記結婚,那天剛好也是自己的62歲生日,讓傅娟直呼是最特別生日。19日當天剛好也是傅娟生日。據悉,近日歐陽妮妮與張書豪到火鍋店用餐,而從歐陽妮妮走路姿勢和肚子形狀,看出來已切換成孕婦模式,懷孕消息不假,歐陽妮妮用餐細嚼慢嚥,約一個小時飽餐,取車時難得和張書豪牽手。張書豪6月跟歐陽妮妮求婚,張感性的跟媽媽說,「這輩子我只跪過妳和爸爸,而接下來我要跪的人,她會陪我走完這一生。妳是帶我來這個世界的人,而她將會帶我離開這個世界。我希望你們知道,她以後就會成為你們的女兒,你們可以不一定要很疼我,但希望你們可以很疼她,因為她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傅娟也在群公開戶政事務所影片,歐陽妮妮說,「我選在媽媽生日這天,跟我另外一半登記結婚。這樣以後永遠不會忘記,就可以一起慶祝,不用分開慶祝」,從影片中可見,女婿張書豪也有參加生日宴,看起來和大家相處融洽,成為一家人。針對雙喜臨門,老公張書豪說,「謝謝關心,有好消息會跟大家分享」,沒承認也沒否認,而日前歐接受張求婚,爸爸歐陽龍被問到女兒是否「帶球嫁」,他回,「如果是,當然也祝福啊!」妮妮身形或走路方式飄孕味。(圖/本刊攝影組)
妮豪寶寶1/張書豪剛求婚成功…歐陽妮妮飄孕味 大方讓友人摸三月肚
歐陽妮妮與張書豪交往5年,兩人越愛越大方,6月時一同在社群網站PO出張書豪求婚成功的喜訊,歐陽妮妮及妹妹歐陽娜娜也都在YouTube分享求婚的過程,引發熱烈討論。而在張書豪向歐陽妮妮求婚後,妮妮父親歐陽龍被問及愛女是否「帶球嫁」時大方表示:「如果是,當然也祝福啊!」接著張書豪又宣布因「想陪愛的人久一點」而戒煙,讓外界好奇是否真的「喜上加喜」?經過時報周刊CTWANT接獲線報並連日觀察,發現歐陽妮妮應該已經懷孕近三個月,小倆口近期也正在忙著搞定「房事問題」。7月18日下午2點47分,張書豪與歐陽妮妮驅車到了新北市林口區一家室內設計公司,和設計師討論新家的設計細節,從設計師準備的方案可以看出,客廳、餐廳、廚房、書房、浴室的空間相當寬敞,另設有更衣區。此外,新家還有專為寵物規劃的空間,幾人討論時,張書豪特別站起來指出並詢問設計師,看來對於這個規劃相當重視。即將結婚的張書豪及歐陽妮妮至設計公司討論新家細節,張書豪還站起來指著畫面與設計師討論,看得出相當重視。(圖/本刊攝影組)經過近3個小時的討論,傍晚5點21分小倆口離開設計公司,不知是否因孕婦特別愛睏,上車前歐陽妮妮忍不住打了個大哈欠,途中買了飲料便返回台北市。6點45分,歐陽妮妮在西門町下車,簡單在路邊買了一份雞蛋糕便走進一家商業大樓,疑似是去按摩會館放鬆身體。2個小時後,張書豪準時開車來接未婚妻上車,走下樓梯時,歐陽妮妮的姿勢已經飄著「孕味」,儘管衣著寬鬆,但隱約可見約兩、三個月大的孕肚。離開設計公司後,歐陽妮妮看起來有些睏。(圖/本刊攝影組)歐陽妮妮買了飲料,側面可見微微隆起的孕肚。(圖/本刊攝影組)晚間9點11分,車子停在市民大道後,兩人走到火鍋店用餐,而這短短的一段路,同樣從走路姿勢和肚子形狀,可以看出歐陽妮妮已經切換成孕婦模式,看來懷孕消息不假。用餐過程中,歐陽妮妮細嚼慢嚥,大約一個小時便飽餐,晚間10點多,兩人走回取車時,歐陽妮妮難得與張書豪牽著對方的手。按摩結束後,張書豪接歐陽妮妮去吃火鍋,妮妮不管是身形或走路方式都已飄孕味。(圖/本刊攝影組)用餐完畢後歐陽妮妮與張書豪手牽手牽車返家,看得出感情極好。(圖/本刊攝影組)此外,本刊在前一晚也直擊兩人與友人聚餐,從與友人的互動中透露出更多歐陽妮妮已懷孕的證據,7月17日傍晚5點56分,張書豪駕車返回歐陽妮妮住家的停車場,1個小時後將車開出,直奔台北市松山區某大樓停車場停車。停好車後,兩人一狗出現在大廳,揹著愛犬的張書豪不停回頭張望,走出大樓兩人各自掃視周邊,十分小心翼翼。隨後,小倆口走進附近的鐵板燒餐廳,巧的是5年前的同一天,本刊也拍到他們到此用餐。前一天本刊也直擊歐陽妮妮及張書豪與友人聚餐,兩人東張西望相當小心翼翼。(圖/本刊攝影組)巧的是五年前的同一天本刊也曾直擊張書豪與歐陽妮妮也是跟友人去吃這家餐廳。(圖/本刊攝影組)晚間9點23分,一行10餘人走出餐廳,還有兩名男性長輩,其中一名傍晚時曾搭車到歐陽家,幾人在門口聊天,兩名長輩先搭車離去,張書豪和歐陽妮妮並沒有到車邊送行,張書豪也只是往車子的方向揮手。長者搭車離開後,年輕人在餐廳門口繼續聊天,過程中一名女性友人伸手摸向歐陽妮妮微微隆起的肚皮,接著歐陽妮妮在友人面前練習下蹲運動,可見已經懷孕的事情在好友之間已經不是秘密。一群人在餐廳外面聊天,歐陽妮妮大方讓友人摸肚子,看來懷孕在朋友之間已經不是秘密。(圖/本刊攝影組)歐陽妮妮忽然在友人面前練習下蹲運動,緊身褲讓孕肚形狀更加明顯。(圖/本刊攝影組)大家聊了一會兒往張書豪停車的大樓走去,幾人又聊了一下,歐陽妮妮又已經開始打哈欠,於是眾人才趕緊分手道別讓她早點回家休息,其中一名女性友人搭了他們順風車,半路讓友人下車後,小倆口直接驅車回家。關於歐陽妮妮懷孕一事,本刊向爸爸歐陽龍求證,但至截稿前電話未接,訊息未回,未能取得回應。在歐陽妮妮又開始打哈欠之後,眾人才趕緊分手道別讓她回家休息。(圖/本刊攝影組)※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吸菸害人害己。
不只香菇!醫曝最常造成腸阻塞的6種食物 柿子、肉乾都在其中
近期有男童因為不喜歡香菇的味道,吃便當時不敢咀嚼而將整顆香菇吞下,結果造成腸阻塞送醫治療。但光田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陳俊欽指出,除了香菇等菇類之外,還有其他食物也容易造成腸道阻塞,提醒民眾在吃這些食物時應特別注意。6食物易腸阻塞 纖維多、咀嚼不易難消化的都應注意當腸道內容物無法正常通過消化道排出肛門,就有可能造成「腸阻塞」產生腹脹、腹痛、嘔吐、便祕等症狀。陳俊欽主任表示,最常造成腸阻塞的食物包括:菇類(纖維多不好消化)糯米類(不好消化)筍子、筍乾等(纖維多咀嚼不易、不好消化)帶梗、質地較硬的蔬菜(纖維多、較硬咀嚼不易)柿子、柿餅(柿子含有黏稠果膠,容易和其他食物黏成一坨,導致蠕動速度變慢,可能會越滾越大坨最後卡在腸道)肉乾(乾燥食物缺乏水分、較硬咀嚼不易、不好消化)陳俊欽主任分享,曾有位患者本身是菜農,每天都會吃很多自己種的菜,吃飯速度很快沒有好好咀嚼導致腸阻塞,就醫後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大腸內有蔬菜形成的糞石,大小超過5公分,造成大腸及小腸腫脹、缺血、潰瘍。避免腸阻塞細嚼慢嚥很重要 也要多喝水、適度運動因此,民眾在吃這些食物時一定要細嚼慢嚥,陳俊欽主任強調,細嚼慢嚥是最重要的,尤其腹部動過刀的民眾容易腸沾黏導致通道狹窄,飲食的部分更要特別注意。另外陳俊欽主任也提醒,平時要多喝水,因為食物如果又乾又不好消化很容易停頓在腸道,可能會和其他食物卡在一起,越積越大坨造成腸阻塞,而且還要適度運動,以免不好消化的食物在體內沉積時間更長,也要維持良好的排便習慣,至少2天排便1次。腸阻塞喝水疏通就好? 如何治療?一定要手術嗎?那很多民眾就很好奇了,如果是這樣的話,腸道阻塞是不是多喝水就能改善了呢?對此,陳俊欽主任表示,如果沒有阻塞得很厲害,確實就像排水孔堵住一樣,大量沖水會有幫助,但是如果已經塞住了,腸道腫脹、想吐,這時若喝大量的水只是壓倒它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反而會吐得稀哩嘩啦。所以陳俊欽主任提醒,如果已有明顯腹脹、想吐等情形,不要依靠自己的偏方,應盡早就醫,而且腸阻塞不一定要動手術,大約90%的患者打點滴、暫時空腹並透過促進腸胃蠕動消化的針劑或灌腸,3天內就能緩解,僅有1成的患者需要外科介入,但有些個案也可以透過內視鏡治療改善。
不是意外死亡!金鐘女星親揭「父親噎死真相」:家中長輩覺得丟臉
明天即將迎來端午3天連續假期,家家戶戶已準備好大啖美味粽子,但在過節前夕,曾獲廣播金鐘獎的31歲電台主持人陳思安卻憶起至親,發文透露父親就是因為吃粽子而不幸噎死,但家中長輩覺得丟臉,要求對外說法一律謊稱病逝,她也藉由親身經歷提醒大家,端午應景吃粽子時別忘了細嚼慢嚥。陳思安昨(6日)在社群平台Threads發文表示,逝世1年的父親其實並非意外死亡,而是吃粽子不小心噎死,「不過家中長輩可能覺得很丟臉,所以都叫我們要對外說是心肌梗塞」,但自己一點也不認為這是件丟臉的事,反倒覺得是「很嚴重的問題」值得被重視。馬上又要迎來端午佳節,陳思安提醒,粽子雖然軟糯但很黏,務必叮囑家中的長輩及爸媽,吃粽子時一定要慢慢吃,仔細咀嚼後再吞下,特別是牙口不好的人更應注意,「由我爸的死亡來警惕各位。」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回覆,「警惕+1,沒什麼好丟臉的」、「小朋友吃東西被噎掉是件很嚴重的事情對吧,為什麼換到成人卻變成丟臉的事情,這也是很嚴重的事情耶~謝謝妳的提醒」、「這為什麼會丟臉?!這是很常見且危險的事!老人家除了噎到危險,還有嗆到也可能會有嚴重後果」、「畢竟粽子是糯米,吞食對於年長者,真的很危險,大家真的要注意。」另外也有不少人分享類似憾事,「我阿嬤是吃藍莓噎死的」、「我朋友的阿公是元宵節吃完湯圓噎死,結果要對外宣稱是幸福的吃完湯圓去睡覺結果壽終正寢」、「這是我聽過第二個真的吃肉粽噎到過世的,第一個是我朋友的家人」、「不只粽子年糕也是,曾曾祖母和舅公都是吃年糕噎死的」、「我曾祖母是吃芭樂走的,被芭樂的籽噎到,真的要小心。」
生病幼貓變夜市攤位贈品攬客 她收編帶回家見「這睡姿」好心疼
夜市裡有些遊戲攤位會以動物作為贈品,吸引消費者消費,不過對小動物來說卻是種折磨,據動保團體指出,這些動物往往體弱多病,民眾帶回家飼養很容易會死亡,而類似狀況也發生在中國大陸,在北京有一名女網友逛當地夜市,發現一隻體弱多病的小橘貓被當成套圈獎品,她於是砸重金把貓咪帶回家,未料帶回家後更讓她心疼,原來這隻貓咪「永遠以蹲姿睡覺」。不肖商人把動物當成套圈圈獎品,小貓被迫待在狹小籠子裡。(圖/翻攝自五月麻麻的小可愛們小紅書)從小紅書的畫面可見,夜市攤位的獎品區有一隻橘色幼貓被關在狹小的籠內動彈不得,而且似乎生病了,據套圈圈攤位的老闆表示,這隻小橘貓在攤位待了好幾天,拍攝畫面的女網友擔心小貓樣子可能生病,決定買下超多圈圈,決心要將貓咪帶走。貓咪狀況非常不好,一上車馬上睡著。(圖/翻攝自五月麻麻的小可愛們小紅書)這名女子努力套了許多圈圈,終於把貓咪成功帶回家,小貓一上車後就放鬆下來、熟睡過去,似乎已經好幾天沒有好好休息,這名女子將小貓帶回家,看到滿滿的食物,小貓馬上狂吃,看起來好像餓了許久。這名女網友還細心幫小貓咪布置了一個寬敞與舒服的新家,但牠似乎還在恐懼中,仍然保持著夜市關在籠內的姿勢,蜷縮在一個地方靜靜地睡覺。女子將整個過程記錄成影片,分享到小紅書帳號「五月麻麻的小可愛們」,不少網友對小貓的遭遇表示同情,也對女子的救援行為表示讚賞,「看到牠吃凍乾的樣子心疼死了」、「回家了還是捲在那」、「攤位動物看起來都病懨懨的」。小貓過去都在籠子裡,導致牠睡覺都蹲著睡。(圖/翻攝自五月麻麻的小可愛們小紅書)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樣的行為實際上是助長不肖業者持續拿活體動物做生意,「可是你這樣子讓商家利用了你的善良,未來會有更多小貓的」,還有不少人表示,自己也曾在夜市見到不肖業者用活體動物當獎品,在套圈圈的時候,小動物們嚇得亂叫。對於網友的批評,這名女子表示可以理解,但她表示,當初若不這麼做,她會感到非常難過,而小貓咪在新家待了一陣子後狀況好轉,吃東西也會細嚼慢嚥,這名女網友承諾會好好照顧小貓咪。
細嚼慢嚥是減重秘訣? 醫曝:與「飽腹激素」直接相關!
日前知名韓星韓韶禧分享了她的瘦身秘訣,透露每口食物咀嚼達3到5分鐘,每口咀嚼約50次!有人瘋傳使用細嚼慢嚥的飲食方法可達到瘦身效果,究竟這是真的有效還是只是都市傳說呢?血糖水平可影響食慾營養師黃品瑄表示進食時緩慢且反覆地咀嚼可以顯著增加飽腹感,自然減少攝取食物的量。進食速度慢能延長用餐時間,讓大腦有足夠時間接收飽足訊號。此外,緩慢進食可使血糖在進食過量前就升高,減少因過度飢餓而短時間內暴食的情況。這種簡單的習慣改變不僅有助於控制體重,還可以預防過度進食帶來的健康問題。科學研究揭示咀嚼與飽腹激素的關聯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住院醫師江孟霖表示,咀嚼行為與「飽腹激素」直接相關。增加咀嚼次數會刺激身體釋放更多助於飽足的激素,如胰島素和膽囊收縮素。這些激素向大腦傳達「飽足感」和停止進食的訊號,有助控制飢餓感和食慾,進而降低整體熱量攝取。日常生活中,均衡飲食,多攝取蔬果、適量補充蛋白質和膳食纖維亦能促進飽腹激素的釋放。而細嚼慢嚥可提高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效率,減少消化不良和多餘脂肪積聚,有助保持健康體重。如何將細嚼慢嚥融入日常生活營養師黃品瑄指出,雖然多次咀嚼有助於控制體重,但不需過度咀嚼,每口咀嚼約20次即可。此外,在用餐時避免分心(如看電視或使用手機),有助於專注於食物的咀嚼和享受口感。這種做法不僅有助於減重,還能改善消化健康和生活品質。透過持之以恆的實踐,這種健康的飲食習慣將帶來長遠的益處。同時提醒大家,單靠這種方法無法達到減重目標,仍需搭配均衡飲食和適量運動才能有效控制體重。儘管這種飲食方式對減重有幫助,但不能單獨作為減重的絕對解決方案。
近期上市「這項食材」美味人人愛 中國男子連吃數天吐血休克
俗話說「嘗鮮無不道春筍」,竹筍雖然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筍最為鮮美。一般來說,清明前後是吃春筍的最佳時期。近日即將進入春筍旺季,中國就有一名男子連吃數天後消化道出血,甚至因此差點休克。醫師提醒,「不是每個人都有福消受這道大自然的饋贈。」據中國湖北媒體報導,一名32歲王姓男子日前趁周末上山,挖了幾大袋春筍回家,或烤、或炒、或醃,變著花樣連吃了4天。然而第5天起床後,王男感覺腹痛不已,大便後發現解出血便,立刻意識到問題嚴重,前往醫院就醫。經檢查,醫師判定王男血紅蛋白指數下降明顯,結合血便症狀判斷為胃出血,後經胃鏡檢查,發現十二指腸有巨大潰瘍,還有一根小動脈正在不停出血。另一名62歲邱姓男子,患有B型肝炎造成肝硬化多年,同樣在春筍上市後連吃數天,之後忽然大口嘔血,嚇壞的家屬連忙將他送醫。送抵急診時,醫師判斷邱男出血量超過800毫升,如不能及時止血,將引發心率加快、血壓下降,繼而引發休克危機生命。醫生解釋,肝硬化是肝病的中晚期階段,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是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具有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反復出血、不易止血等特點,是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死亡原因。筍有較多粗纖維,極易誘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康健》雜誌曾整理資料,提醒「這9種」朋友在食用筍時需特別注意:1.腸道疾病患者:患有嚴重的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出血、肝硬化、慢性腸炎、食道靜脈曲張等疾病的患者,吃太多竹筍容易出現腹瀉、腸胃絞痛等不適,因為竹筍含有豐富的粗纖維,難消化,不宜空腹或單吃竹筍,也要細嚼慢嚥。2.腎功能不全者:竹筍的鉀離子含量高,除了汆燙減少鉀離子,建議每餐不要吃超過100克,大約半根到一根即可。3.高血壓患者:部分經過醃製的竹筍加工品,如酸筍絲、酸筍片等,所含的鈉含量通常比較高,高血壓患者必須節制食用量。4.脾胃虛弱、手腳容易冰冷者:包括產後婦女、女性月經期間、體質寒涼的女性、老人腸胃功能較弱等,都不宜多食竹筍。5.服用補益類中藥期間:如果正在服用人參、黨參、黃耆、白朮、當歸、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等中藥,應避免同時食用竹筍、蘿蔔、空心菜等偏寒涼的食物,以免降低療效。服用這類中藥的人本身體質就比較虛弱,平常也不宜過量食用。6.容易筋骨痠痛或扭挫傷、骨折後正在復原的病人:這段期間如果食用竹筍,可能拖延復原時間,或使痠痛症狀反覆發作。7.自體免疫疾病、皮膚炎及過敏體質者:陳潮宗解釋,竹筍屬於「發物」,容易上火、生痰、發瘡、過敏、或令舊疾復發、新病加重,這類病人都不宜多吃。8.結石患者:如尿道結石、腎結石、膽結石者等,因為竹筍含有草酸鹽,容易與其他食物中的鈣質結合成難溶解的草酸鈣,讓結石更嚴重。9.發育期的兒童:如果兒童吃太多筍子,容易缺鈣,罹患軟骨病,還會缺鋅造成生長發育緩慢,這是因為筍中含的草酸會影響人體對鈣和鋅的吸收和利用,所以發育期間要特別注意不要多吃。
高油高糖美食宴,小心腸胃愛生氣!
日常生活中,您是否常在忙碌過後,找尋各種美食來犒賞自己?美食下肚後,胃腸就得開始工作,將食物進行消化、吸收,但如果暴飲暴食、攝取過多高油高糖的食物,可能會讓胃腸功能異常,導致脹氣、胃食道逆流等讓人不適的症狀,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會發生症狀持續或加劇的狀況。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提醒,這些症狀造成的原因、緩解的方法以及就醫時機,都是不可忽視的問題。造成脹氣原因人體的消化道中都會存在氣體,這些氣體來自於吞嚥時吞下空氣、受到食物種類的影響、或食物消化分解過程造成的氣體。當氣體在腸胃道中,身體會透過打嗝或放屁的方式適度排放,但若過於大量、無法正常排出,就會產生脹氣,讓人感到腹脹不適、噁心、嘔吐,甚至腹部痙攣、絞痛。改善脹氣,五種方法看過來造成腸胃脹氣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是因為疾病造成脹氣,就要諮詢專業醫生來獲得正確且有效的治療。但若排除病因性原因,可藉由最基本的飲食習慣來做緩解。1.避免吃入過量食物:每餐盡量不要吃太飽或過量,可以減少氣體產生。當脹氣不舒服時,也可以考慮適量減少進食的份量。2.避免食用產氣的食物:產氣性食物種類多,包含澱粉含量高的食物、不易消化的食物、或經發酵製成的食物,應依照自身體質,減少食用容易脹氣的食物。如果脹氣已經讓您感到不適,建議咖啡、酒、乳製品、碳酸飲料、高油高糖食物等,先暫停食用。3.避免吃東西時吃入過多空氣:用餐時盡量減少交談,而細嚼慢嚥也可減少脹氣產生。4.適度運動以促進腸胃蠕動:此處指的運動,並非飯後做激烈運動,這會得到反效果。建議飯後做伸展、瑜伽、散步等舒緩運動,以達到幫助消化、緩解脹氣的功效。5.養成規律排便習慣:肚子累積太多糞便時,會感到脹氣不適。養成固定時間排便,有助於腸胃蠕動。食藥署提醒,每個人腸胃道蠕動機能不同,對脹氣耐受度也不同,若不是其他疾病造成脹氣,除了嘗試緩解方法外,也可諮詢藥師使用緩解脹氣的非處方藥,這類緩解脹氣的成分如Dimethicone、Simethicone,其作用像界面活性劑,用來降低氣泡的表面張力,讓消化道中的氣泡張力改變,氣泡就會比較容易破裂,並藉由打嗝或放屁排出,進而減緩脹氣不適。文章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第967期
男子飽受胃食道逆流之苦!服藥不想開刀 進行「內視鏡燒灼術」順利改善症狀
任職電子廠的黃姓工程師因長年需12小時輪班,養成經常空腹、狼吞虎嚥和三餐不定等壞習慣,結果常為胃食道逆流所苦,幾乎都靠藥物硬撐,但藥效一過,胃酸倒流症狀立刻上身,由於本身排斥開刀,醫師評估後建議採用「內視鏡抗逆流燒灼術」,果然大幅改善症狀,幫助擺脫「藥」命人生。消化道疾病常見胃食道逆流 致病因一次看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曾晟恩指出,胃食道逆流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之一,也可說是現代人文明病象徵,典型的症狀包含胸口灼熱、胃酸倒流,也可能會以胸悶、夜咳、呼吸不順、喉嚨異物感等症狀來表現,較嚴重者還會引發氣喘、食道潰瘍及巴瑞氏食道病變相關,患者往往需要尋求醫療的協助。曾晟恩醫師表示,造成胃食道逆流的病因很多,例如不適當的飲食習慣、肥胖、生活壓力,也會與焦慮及敏感相互影響。抗胃食道逆流黏膜治療 不開刀安全又快速由於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患者會建議考慮手術治療,透過開刀將胃頂部進行摺疊並縫合,減少逆流頻率,然而侵入性較高且改變原有的器官構造,以至於多數患者望而卻步,所幸隨著胃內視鏡技術發展,「抗胃食道逆流黏膜治療」逐漸成為重要的治療選項,不僅侵入性較小且也是相對安全的治療手段。曾晟恩醫師解釋,該技術的原理是透過內視鏡伸入到胃與食道交界的賁門部位,再使用氬離子電凝燒灼部分黏膜,製造出一個小潰瘍,藉由黏膜結痂癒合的過程,將鬆弛的賁門「拉緊」,達到減少逆流的效果,處置治療時間約三十分鐘,恢復快,術後即可返家或工作。除了手術治療 日常飲食應避免這些事曾晟恩醫師強調,研究統計大約8成患者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甚至不再需要服藥,達到接近傳統手術的效果,但仍有1-2成的患者對治療的反應不佳例如吞嚥不順等併發症,可能與過度敏感、假逆流、賁門構造或癒合不良等原因相關,必須在術前安排胃鏡及24小時胃酸逆流測試等檢查評估,才能給合適建議。曾晟恩醫師也建議,患有胃食道逆流的民眾必須雙管齊下,首先要調整飲食,避免吃太多辛辣食物、甜食、酒、菸、咖啡及氣泡飲料等,其次則是改變生活習慣,除了減重之外,晚餐和睡前避免過度進食,吃東西時細嚼慢嚥,不吃完東西就躺下,減少胃部壓力,才能擺脫胃食道逆流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