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
」 細菌 抗生素 醫師 糖尿病 腸病毒10歲女童全身莫名起疹竟是「腸病毒」 專業醫提醒:非典型手足口病誤診率較高
先前一名10歲的女孩因發燒和全身皮疹被母親帶到兒科急診就診。據女童母親描述,孩子從3天前開始出現間歇性發燒,伴隨喉嚨痛和食慾不佳。而送醫前一日,女童身上的皮疹從手部、足部及頸部開始蔓延,進一步影響到背部和腿部。而女童的姐姐也有類似症狀。而因為診所醫師根據女童口腔內發現的潰瘍,初步診斷為腸病毒感染,但由於疹子過多,母親選擇轉至急診。兒科醫師吳昌騰在FB粉絲專頁分享這起特殊的病例,吳昌騰醫師提到,經過詳細檢查後,確認女童感染的是克沙奇病毒A6型的腸病毒,這是一種非典型手足口病的病原體,症狀相較於典型手足口病更為複雜。吳昌騰醫師解釋,典型手足口病的皮疹多集中於手掌、腳掌和口腔黏膜,而非典型手足口病的皮疹則可能出現在四肢、臉部及軀幹,表現為多型性皮疹,包括濕疹樣、水疱性或瘀點紫斑樣皮疹。吳昌騰醫師也提到,這類非典型手足口病誤診率較高。吳昌騰醫師也說明,克沙奇病毒A6型自2008年起,已逐漸成為全球手足口病暴發的主要病毒株。與典型的A16型和腸病毒A71型相比,A6型病毒因基因重組和演化,導致更廣泛的人群受影響,症狀也更為嚴重。其引起的非典型手足口病,病程平均持續約10天,常見的臨床表現包括:Gianotti-Crosti類似皮疹:丘疹對稱分佈於面部、手臂和腿部。濕疹樣皮疹:如患兒的情況,疹子集中於手臂和腿部的皺褶處,皮疹容易繼發細菌感染。瘀點或紫斑樣皮疹。大疱性皮疹。此外,這種感染常伴隨指甲異常,如指甲剝落症(onychomadesis)及博氏線(Beau's lines)。而治療主要以支持性療法為主,絕大多數病患在7至14天內可自癒。由於非典型手足口病的誤診率高,臨床醫師需對其多樣化的症狀保持高度警覺,結合實驗室檢查進行鑑別診斷,確保患者能及時獲得正確診治。吳昌騰醫師也提醒,克沙奇病毒A6型手足口病的症狀可能超出傳統範疇,家長應注意觀察孩子的皮膚及整體健康狀況,必要時及早就醫,避免病情延誤。
今迎小寒!節氣禁忌、開運法一次看 「4生肖」注意健康
2025年1月5日10點35分節氣來到「小寒」,天氣寒冷,大冷還未到達極點,所以稱為「小寒」。小寒時節,民間忌諱天暖,有諺語「小寒天氣熱,大寒冷莫說」的說法。意思是,「小寒」本是天氣嚴酷的時節,如果不冷,到了大寒,天氣就會極為嚴寒,冷到用語言都無法形容的地步。相關諺語“小寒不寒寒大寒”。“小寒凍土,大寒凍河”。這段時間,《黃帝內經》中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季萬物斂藏,養生應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滋補內臟。當以收斂、封藏為主,以保護人體陽氣,使其閉藏、內養而不被打擾,神氣不外露,以養精蓄銳。所以要保持心情舒暢,勿過喜過悲,心境平和。《黃帝內經》上說寒冷冬天的養生首重「去寒就溫」,如何做到「去寒就溫」防體寒、維護身心健康呢?以去寒就溫養腎養元氣為主。“寒為陰邪,易傷陽氣”,人體陽氣源於腎,數九寒冬,禦寒保暖,首當養腎。另外,天氣寒涼,容易導致腸胃功能紊亂,所以小寒養生要注重養腎、保胃。2025年「小寒」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鼠、牛、蛇、羊,腸胃方面容易出毛病,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而且不可暴飲暴食。要慎防心臟、及血管方面的疾病,平時要多做檢查,杜絕後患;不宜參加刺激性或危險性的運動,容易從高處摔倒,導致頭部流血受傷。以下提供食、衣、住、行、育、樂的「小寒」養生開運養生與禁忌:一、食的開運大法:1.飲食原則是「健脾胃、養肺腎。」養生原則是斂藏精氣,固本扶元,以“防寒補腎”為主,進補食物可選擇栗子、大棗、桂圓肉、淮山、蓮子、枸杞等。但體質偏熱、偏實及容易上火者,則要注意涼熱的合理搭配。2.冬天宜養腎陽,可食入腎鹹味食物,如海帶、紫菜和海蜇等,但不宜過多,否則腎水更寒而擾心陽。腎主水,宜吃溫熱及黑色食物,如羊肉登溫腎壯陽、熱量高的肉類,而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等黑色食物及杏仁、核桃、大蒜、栗子、桂圓等食物,均有補腎益腎作用。3.飲食上要注意多吃溫散風寒的食物,如生薑、大蔥、花椒、桂皮、羊肉等,羊肉是溫熱食物,如果用羊肉加點當歸、山藥、胡蘿蔔一起煮,加上大蔥和生薑調味,適量食用,勿過度進補,建議每週吃一次,不會上火。4.一般人可多吃蛋白質含量高食物,如果食用太過油膩、辛辣的食物,容易上火,引發青春痘,必須節制。5.切忌各種生冷瓜果、霜淇淋、冰凍飲料等。二、衣的開運大法:1.“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人的頭部是平衡整個身體熱量的最主要部位,若頭部受寒,極易引起感冒。2.出門時,最好穿上寬鬆、保暖、防滑的棉鞋、運動鞋,鞋底最好粗糙一些,紋理要寬、深,女士最好不要穿高跟鞋。3.冬季時,大多數人的腳部溫度偏低,腳底有很多穴位,受涼後會可能引起人體上呼吸道毛細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慢,抵抗力下降。4.衣物以深色、質輕、保暖為宜。選用重量輕、膨鬆、保暖性強的羊毛、絲棉、羽絨等製品。三、住的開運大法:1.應經常打開門窗換氣,將室內濁氣加速散去,讓陽光充盈室內,可保持乾燥。注意室內通風及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天氣寒冷,高血壓及心臟病、氣喘等患者更應注重保暖。2.天氣漸冷,很多人喜歡緊閉門窗,這樣房間裡面才暖和,但是門窗緊閉,密不透風,不到3小時,室內二氧化碳量就會增加3倍以上,細菌、塵埃等有害物質也會成倍增長,應每天開窗數次,以便空氣流通。四、行的開運大法:1.「冬應腎而養藏」,腎主冬,冬萬物閉藏,作息宜早睡晚起,待日光出現再起,若反道而行會傷腎氣。2.小寒時期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晚起可以養身體的陰氣,使身體內的陰陽平衡滋養臟腑,增加身體的強壯程度。寒冷低溫天氣裡,為避風寒,應適當早睡、晚起。3.不建議早起洗頭,因為早上時間緊迫,很多人沒等頭髮乾透就外出,很容易受風寒,輕者會頭痛,嚴重的還可能導致大小關節疼痛,甚至肌肉麻痹。4.很多人早起後,匆忙中光著腳在地板上走路,這樣不利於健康。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做好保暖工作十分重要。早晨剛從被子裡出來,腳部還沒有適應外界的溫度,踩在地上很容易著涼,引起腹痛、腹瀉,長此以往,會影響腸胃健康。因此,早起應穿一雙柔軟的平底拖鞋,冬天起床後,最好立刻穿上襪子。五、育的開運大法:1.小寒是鍛鍊身體,改變體質的大好時機,這就是所謂的「冬煉」。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不少人因為冬天天冷,就不願運動,其實冬天運動對身體有益,有助於增加免疫力,能夠預防感冒、肺炎、支氣管炎等疾病。2.在寒冷的冬天,早睡可保護人體陽氣,待日出後再起床,可躲避嚴寒,求其溫暖,但晨起運動要避免邪寒入侵,惡劣天候時不要到室外練身。3.很多人都有早鍛鍊習慣,天太冷最好把鍛鍊身體安排在下午,因為心血管病的發病高峰一般是在一天中交感神經活動最強的一段時間,集中在上午6時至12時。特別是冬季雪天寒冷的氣候,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誘發血管痙攣、收縮,容易出現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心臟急症。4.常曬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在冬季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狀態,而人應乎自然也不例外。冬天常曬太陽,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功效,對調節情緒、改善人體狀態有很好的作用,有益身心健康。六、樂的開運大法: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要注意保持情緒的穩定、平和,起居和運動有規律。走出戶外,讓可愛的冬陽照射,溫暖身心,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反應能力。
水壺重複用細菌量「馬桶蓋40000倍」 醫師教正確清洗法:2天1次
環保意識抬頭,現代有越來越多人外出會攜帶水壺,不過有專家指出,就算只有裝水飲用,沒有以正確步驟清洗,恐喝下一堆細菌,早有研究指出重複使用的水壺細菌量是馬桶蓋的40000倍。美國一名家庭科醫師指出,清洗水壺的頻率應該是每2天1次,且清洗後一定要徹底晾乾。根據外媒《紐約郵報》報導,美國維吉尼亞州一名家庭科醫師強森辛格(Dr. JasonSingh)在TikTok分享一段影片引發熱議,內容是問大家「多久清洗一次水壺?」點出許多人不常清洗使用過的水壺,或是簡單用清水沖洗就當作清潔。強森辛格表示,水壺沒正確清洗,喝下的每一口水都是在喝細菌,水壺內的微生物將與口腔中的鏈球菌和其他革蘭氏陽性微生物「交流」。強森辛格說明,水壺裡的微生物會在48小時內分泌成菌膜,細菌會製造出保護層且增生,附著於水壺內側表面上,因此細菌就會在水壺內擴散,在肉眼看不到的情形下,飲用後就將細菌吞下肚。報導中提到,人體感染有65%至80%都歸因於菌膜感染。早在2022年國外有一項研究,發現重複使用的水壺內,平均含有的細菌數量是馬桶蓋的40000倍。因此強森辛格也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建議大家水壺要定期清洗」,他說最好每2天清洗1次水壺,使用皂液以熱水清洗,還要搭配水壺刷,最後放置到完全晾乾,才能徹底破壞細菌。但報導中有提到,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的生物學家則認為,水壺每天使用就應該每天用熱水清洗,才能把細菌殺掉,同樣強調水壺洗後要等到完全乾燥再使用。台灣無毒教母譚敦慈針對清洗保溫瓶也給過建議,最理想的狀況是「每次喝完都要刷洗」,尤其是瓶蓋;此外,每個禮拜最好能用「過碳酸納」徹底清洗一次:只要拿一個鍋子裝溫水,加入過碳酸鈉粉,在將保溫杯浸泡在裡面,一下就能洗乾淨了。
腸病毒2重症!新生兒「併發腦膜炎」險死 40歲女染流感呼吸衰竭亡
疾病管制署今(31日)表示,國內新增2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分別為北部未滿1個月新生兒及南部10多歲男童。新增病例中未滿1個月新生兒,於今年12月18日出現新生兒黃疸、發燒、發紺及血氧下降情形,經檢驗發現白血球及血小板偏低,肝指數升高,疑似腸病毒併發腦膜炎,隨即收治新生兒中重度病房並通報,住院期間發生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病變,轉收治兒童加護病房,檢驗後確認為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疾管署表示,另名10多歲男童於今年12月5日出現發燒、咳嗽及流鼻水等症狀就醫,12月11日出現肢體無力症狀,12月14日再度就醫並收治住院,經通報檢驗確認為感染腸病毒D68型併發重症。2名個案目前皆已出院。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52週(12月22日至12月28日)門急診就診計14,434人次,較前一週(16,137人次)下降10.6%,疫情呈下降趨勢,惟仍處流行期;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腸病毒D68型,社區仍持續具其他腸病毒型別活動。今年累計10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克沙奇A16型、克沙奇B3型、克沙奇B4型、伊科病毒11型及腸病毒D68型各1例,其中年齡未滿1歲幼童計7例,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疾管署提醒,腸病毒D68型症狀以發燒、流鼻水、咳嗽為主,與典型腸病毒常見的疱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病等症狀較為不同,少數病患可能會發生肺炎、腦炎、肢體麻痺等併發症,目前尚無疫苗或藥物可供預防及治療,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為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減少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落實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降低腸病毒傳播風險。流感疫情方面,第52週(12/22-12/28)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0萬9千人次,近期呈上升趨勢,且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達11.2%,超過流行閾值)11.0%),進入流行期。近四週合約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流行流感病毒以A型H1N1為主。國內上週(12/24-12/30)新增19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本流感季自今年10月1日起截至12月30日累計369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8%),另死亡病例累積85例,死亡數為近十個流感季最高;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均有9成以上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死亡個案中,最年輕為40多歲北部女性,未接種流感疫苗,感染H1N1型流感後病情迅速惡化,12月上旬再度赴急診時,已出現右側肺炎、敗血性休克等,收治加護病房後又併發細菌感染,住院3週不幸病逝,死因為流感併發肺炎、呼吸衰竭。
天冷「腸」受寒 醫曝3腸胃保暖小技巧:照顧好它
天氣變冷小心「腸」常受寒,林口長庚醫院發炎性腸道疾病中心主任李柏賢直言,天氣冷不只手腳需要保暖,腸胃也需要,而冬天是腸胃病的高峰期,因為冷天氣會給我們的腸胃帶來3大挑戰。李柏賢在臉書粉專《Dr.Le 李柏賢》表示,天氣一冷,血液會優先供應到重要的器官(心臟、大腦),導致腸胃的血流減少,消化功能跟著變差,就算吃得很少,卻有可能感覺腸胃仍然得像個氣球,或者老是胃食道逆流、打嗝不止,因此避免吃太油膩不好消化的食物,多喝溫湯或溫水,像是一碗暖呼呼的薑湯,就能幫助胃腸暖身,提升消化能力,但IBD患者不建議吃太多溫補的食物,像是薑母鴨、羊肉爐、十全大補湯,因為可能造成急性發作。李柏賢指出,冬季病毒很「狡猾」,冬季是腸胃炎病毒(如諾羅病毒)的大好時機,常透過未煮熟的食物、未洗手的手或共用的餐具偷偷進入體內,對於發炎性腸道疾病病友,冬季病毒和細菌感染(如流感)更常見,感染可能誘發免疫系統反應,導致IBD症狀惡化或急性發作。他建議,吃火鍋或聚餐時,筷子別直接伸進共用鍋裡「搶菜」,養成公筷母匙的習慣,飯前便後勤洗手,徹底打擊病毒,IBD病友記得要維持用藥,若有不適症狀,記得隨時聯絡各館師,提早回診就醫,至診所看診時,記得要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和非類固醇性止痛藥使用。第三,李柏賢提到,年底忙碌加上節慶應酬喝酒,身心壓力直線飆升,這對胃腸來說就像雪上加霜,壓力會讓胃酸分泌增加,導致胃痛或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更嚴重;除了減少高油、高糖的應酬食物和適量飲酒,容易胃食道逆流和胃炎的患者,可以與醫師討論是否準備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有症狀時或時應酬前服用,然後記得保持良好的紓壓管道,泡泡溫泉,甚至散步一下,都是冬天不錯的好方法。李柏賢也提出3個腸胃保暖小技巧,包括吃慢一點、保暖腹部、避開冰品。李柏賢說,「天氣冷的時候,腸胃也變得更敏感,照顧好它,不僅讓你吃得更安心,也讓你的身體更健康。」
名嘴王瑞玲才狂燒144萬保命 健檢結果驚呆醫護
資深媒體人兼醫藥名嘴王瑞玲因遺傳性紅斑性狼瘡與二型糖尿病家族史,長期處於發炎體質,近期更是因健康亮紅燈頻頻就醫,而在經歷一連串嚴重病痛後,王瑞玲的健康檢查也讓醫護人員驚訝不已。王瑞玲先前才因喉嚨痛、嘴破等症狀,最終發展成左側扁桃腺潰瘍,病情迅速惡化為蜂窩性組織炎,甚至引發左膝關節腔內積水。她自述某日早晨感到左臉從顴骨到下顎紅腫、發熱與劇痛,觸感堅硬且腫脹到嘴唇像「安潔莉娜裘莉」,同時放置6年多的左側人工膝關節突然卡住,無法彎曲,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意識到情況危急,她緊急就醫。王瑞玲經一系列檢查,包括抽血、X光、CT及內視鏡檢查,確認扁桃腺潰瘍化膿並引發鼻翼旁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波及左眼,腫脹疼痛蔓延至眼窩,同時左膝關節積水22cc,醫生警告細菌可能攻擊人工膝關節,情況十分危險,為此甚至狂燒144萬續命。在病痛折磨後,王瑞玲近日也進行了全面健康檢查,卻意外發現包括體重、腰圍、體脂肪、內臟脂肪在內的各項指標皆有大幅改善,不僅脂肪肝獲得好轉,身體年齡竟顯示比實際年齡年輕30歲。王瑞玲表示,醫護人員驚訝於她的健康狀況,甚至發現其乳腺仍保持年輕,「醫師有解釋,通常女性在停經和年紀超過55歲之後,乳腺會萎縮,形狀會像布袋」。王瑞玲的身體狀況與兩年前的數據形成巨大反差,她也以幽默回應醫護驚訝,「昨天到員榮醫院做健檢,嚇到一堆醫護人員和醫師朋友,真的很歹勢!」王瑞玲坦言,這些改變來自日常適當保養與健康意識的提升,她也感性表示,粉絲們的關心讓她深受感動,
科學家在木乃伊身上找到黑死病證據 古埃及3300年前已有死亡病例
人類文獻紀載曾有3次「黑死病」(BlackDeath)大流行,均發生在中世紀的歐亞大陸,不過最近有研究顯示,黑死病的起源有可能在埃及,原來專家在一具近3300年歷史的木乃伊身上發現證據,而這也是學界首度在歐亞大陸以外發現黑死病病例。有學者推測黑死病的發源地很可能是埃及,近日科學家在一具古埃及木乃伊身上發現黑死病的證據。(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每日鏡報》引述美國《大眾科學》(Popular Science)和《IFL科學網》(IFL Science)的報導,科學家最近分析在義大利都靈博物館(Turin)埃及博物館(Museo Egizio)館藏的一具3290 年前埃及木乃伊身上,發現了引發鼠疫的細菌「鼠疫桿菌」(Y. pestis)DNA。這項在2024年古病理學協會歐洲年會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科學家以放射性碳測得年代,約西元前1686年至西元前1449年,可追溯到古埃及第二中間時期(Second Intermediate Period)末期或者新王國時期(NewKingdom)初期,距今約3290年。科學家曾在開羅以南約300公里處的阿瑪納(Amarna)考古村落發現跳蚤遺跡。(示意圖/達志/美聯社)由於木乃伊骨組織和腸道內容物均含鼠疫桿菌 DNA 痕跡,推測這具木乃伊就是死於黑死病,這也是人類歷史上在歐亞大陸以外的地區首度發現鼠疫確診病例。不過在2004年,科學家曾在開羅以南約300公里處的阿瑪納(Amarna)考古村落發現跳蚤遺跡,這裡曾是圖坦卡門王陵墓建築工人居住地,由於跳蚤是鼠疫主要傳播媒介,研究人員懷疑,古埃及尼羅河沿岸可能有發生過鼠疫。另據史籍紀載,黑死病首次大流行在西元541年東羅馬帝國時期,並持續到西元750年才告終,估計造成1500萬人到1億人死亡,疫區包括地中海周邊國家為主。第二次大流行爆發於14世紀中葉,當時蒙古人稱霸歐亞大陸,這場黑死病大流行由亞洲向整個歐洲傳播,1347年至1351年,估計造成7500萬至2億人死亡。至於第三次黑死病爆發,則是發生在19世紀中葉,當時清朝統治的中國雲南開始蔓延,擴及蒙古、印度,估計約1000萬人喪命。鼠疫最初僅稱為瘟疫,16、17世紀時因未發現皮下出血發黑的症狀才被稱為「黑死病」,雖然現代科學家認為病原體可能已滅絕,但鼠疫桿菌仍舊活躍,依舊是國際公共衛生問題,鼠疫過去10年來在馬達加斯加再次現身,每年新增病例 500到2000 例,另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統計,每年全球有高達 3000例鼠疫病例發生。有學者推測黑死病的發源地很可能是埃及,近日科學家在一具古埃及木乃伊身上發現黑死病的證據。(圖/翻攝自X)
洗澡水變洗腳水!櫻花妹自揭1年半不換 她喊「帶黑雜質」能抑制細菌
洗澡水多久換一次正常?日本富士台美女主播山崎夕貴先前透露「兩天更換一次洗澡水」,已引發討論,未料一名自詡為「健康傳道師」的日本女網友,竟透露自家洗澡水已經使用「1年半」,水甚至發黑還充滿雜質,但她卻認為這是日本民間療法,能夠抑制細菌。日本女網友分享自家菰草浴不換水,引發日本網友議論。(圖/翻攝自IG)從這名女網友cos2mos2在IG分享自家洗澡水已有1年半未換過水,還宣傳它有抑制細菌等好處,從畫面可見,女網友家中洗澡水看起來發黑甚至充滿雜質,但她稱這是「發酵菰草浴療法」,用來洗澡具有抑制細菌功能!所謂的菰草浴,是日本民間療法說法,也就是將菰草粉倒入浴缸熱水用來洗澡,這種「菰草湯」不需要換水,民眾只要洗澡時再加熱就行了,如果洗澡時發現水量減少,可以再加添加菰草粉和熱水,這樣菰草浴就可持續用來沐浴。日本女網友分享自家菰草浴不換水,引發日本網友議論。(圖/翻攝自IG)不過對於這名女網友的說法,引發許多當地網友熱議,甚只有不少人質疑它的功效,認為這黑到一個不行的水,覺得「超不衛生」,目前菰草浴抑制細菌的論點完全未有科學佐證,反而是浴缸的水不換,會增加許多細菌微生物,引發更多健康問題。其實,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富士台美女主播山崎夕貴身上。這位美女主播去年在節目上表示「兩天才更換一次洗澡水」,引發日本網友兩極評價,有人認為,「水費太高,這麼節省情有可原」,也有網友表示,「髒了,還是該換吧,滋生細菌就不好了」。日本女網友分享自家菰草浴不換水,引發日本網友議論。(圖/翻攝自IG)
與家禽、未消毒的牛奶有關! 專家示警:2025年恐爆發H5N1禽流感疫情
新冠疫情(COVID-19)自2019年12月底首度被發現後,隨後在2020年初迅速擴散至全球多國,造成全球至少700萬人死亡,是人類歷史上大規模流行病之一。就有傳染病專家示警,H5N1禽流感疫情已逐漸升溫,該病毒已導致美國10個州至少66人感染,而這些病例是由於患者接觸了受感染的家禽、牛隻,或飲用了未經高溫消毒的牛奶所造成的,目前尚未出現人際間傳播。根據外媒《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的教授米漢(Conor Meehan),主要研究細菌如何傳播和演化,並專注於微生物群落的基因組成。他指出,前2年美國僅發生2例H5N1禽流感病例,但人類感染有30% 的死亡率,這將快速成為公共衛生官員應該優先考慮的問題。報導指出,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在本月18日宣布,全美境內出現第1起人類感染H5N1禽流感的重症病例,同時也是首例因接觸後院雞群而感染的案例。而在本週,加州已出現36例H5N1禽流感確診病例,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因此宣布全州進入緊急狀態。米漢表示,目前來看,H5N1禽流感似乎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這大大降低了它在人類中引起大流行的可能性」。然而,他補充說,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流感基因組中的單一突變,可能使H5N1病毒變得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從而可能引發大流行。據了解,在此之前,感染H5N1的人類患者,主要症狀為發燒、肌肉疼痛、結膜炎、咳嗽、喉嚨痛、腹瀉和嘔吐等輕微症狀。調查人員則說,上週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名患者因病毒住院,很可能是在處理後院家禽群中的病禽和死禽後感染了這種疾病。世界著名綜合性醫學研究及教育機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一名科學家在本月稍早透露,在乳牛中傳播的禽流感病毒株中,只要有一個基因突變,就能使其附著在人體細胞上。該研究團隊從德州一名因接觸受感染牛隻而患上禽流感的人身上,提取了病毒基因中產生的病毒蛋白,研究人員隨即對血凝素進行了不同的突變實驗,發現H5N1基因只需要一個微小變化,就能使其從感染鳥類細胞,轉變為感染上呼吸道的人類細胞。米漢示警,雖然目前H5N1人際間傳播的風險很低,但禽流感可能在2025年對動物健康產生更大的影響,隨著病毒在動物之間傳播,將使得更多人開始患病,「透過了解和預防我們的環境和周圍動物的疾病狀況,就能更好地準備和對抗那些可能進入人類的疾病。同樣,透過調查和阻止人類傳染病,我們也可以保護動物和環境的健康」。為此,英國已經購買了500萬劑H5疫苗,以預防禽流感擴大;美國政府則購買了疫苗,並委託莫德納(Moderna)製造mRNA禽流感疫苗;而在今年6月,芬蘭成為第1個提供人類禽流感疫苗接種的國家,為1萬人提供了2次注射,特別是曾接觸過動物的工人,都接種了疫苗。
保溫瓶只裝水「隨便沖就好?」 醫生搖頭曝「清潔2重點」
冷氣團連番來襲,全台冷颼颼,保溫瓶裝熱水,一杯下肚,全身都暖和了起來。不過你知道保溫瓶該怎麼清洗嗎?有民眾認為,保溫瓶只是拿來裝開水,稍微沖洗一下就行。對此,家醫科醫師陳崇賢搖頭表示,長期使用且沒有清洗乾淨的保溫瓶,會長出一層由很多微生物構成、滑滑的「生物膜」,若有致病細菌在裡面就會影響健康。因此,即使只是裝熱水的保溫瓶,也務必要定期刷洗並晾乾。此前,家醫科醫師陳崇賢就曾在臉書上發文,提醒民眾「一定要定期刷洗保溫瓶、水瓶等杯具」,以防止形成「生物膜」危害健康。陳崇賢指出,「生物膜」是由微生物所分泌的黏液,聚集在生物或非生物的表面所形成,如牙菌斑,就是一種生物膜的呈現;非生物的話,像是除濕機水箱裡面那層滑滑黏黏的東西;總之,只要潮濕表面都可能會長出生物膜,和水壺、水壺、杯子的材質沒有關係,畢竟飲用水不可能完全無菌,更別提每天會接觸瓶口的嘴巴,更是帶有細菌,有些小朋友甚至會把食物殘渣掉進瓶子裡,全都是滋生細菌的可能來源。因此,日常使用的保溫瓶,一定要記得定期刷洗並晾乾,避免飲用水受到汙染,特別是生物膜往往由很多微生物構成,要是有致病菌在裡面,就會影響到身體健康。無毒教母譚敦慈也曾表示,千萬不要以為保溫瓶只裝水就隨便洗兩下,檢驗發現,隨便沖洗的保溫瓶裡面「都是細菌」。譚敦慈建議,最理想的狀況是「每次喝完都要刷洗」,尤其是瓶蓋;此外,每個禮拜最好能用「過碳酸納」徹底清洗一次:只要拿一個鍋子裝溫水,加入過碳酸鈉粉,在將保溫杯浸泡在裡面,一下就能洗乾淨了。
廚房排水管常堵塞「熱水能解」?8大魔王食物別再倒進水槽 譚敦慈曝正確去汙法
廚房水槽是家裡最容易堵塞的管線,根據國外新聞網站引述排水溝清潔和水淨化公司專家說法,廚房排水管線通常採彎曲設計,物品或菜渣掉入、堆積後,很容易卡在水管某個轉彎處,造成水管阻塞及孳生細菌。對此,無毒教母譚敦慈也建議8類食物要注意,不要丟水槽,特別要注意油脂類,是通水管中的「超級魔王」。根據譚敦慈曾在談話性節目「健康零距離」分享,要如何清潔廚房水管,她表示,由於軟管不耐熱,因此酸性或鹼性的清潔劑都不要泡熱水,也不要把熱水倒進酸性及鹼性的清潔劑,因為這樣很危險,她以漂白水為例,若加入熱水會產生有毒氣體,造成呼吸道損傷。另外,漂白水若是倒入水管,恐會破壞環境裡的益菌生物,譚敦慈建議,可以用過碳酸鈉加溫水倒入水管,不僅可溶解排水孔周遭和水管壁的油汙髒垢,避免發出異味及吸引蚊蟲,且不會導致水管受損。專家也強調,水管阻塞時千萬不要以熱水沖,若水管是塑膠軟管,長期下來會破壞管壁、導致變薄,最好的方式是選購市面上的水管疏通劑。包括美國食品和營養新聞網站《EatingWell》,引述了排水溝清潔和水淨化公司Roto-Rooter的管線專家說法,由於廚房排水管線採彎曲設計,若是有物品或菜渣掉入甚至堆積後,很容易卡在水管的某個轉彎處,就會造成水管阻塞及孳生細菌。除此之外,管線專家也點名8類食物要注意,像是蛋殼、油脂、澱粉類食物、果皮、纖維食物、咖啡渣、果子或堅果和寵物食物等,其中油脂類,因為凝固後容易塞住水管,不僅難以疏通,甚至會變成「脂肪山」,成了水管中的「超級魔王」;還有寵物食物不管是乾食或濕食,都含有微油脂和黏稠物,也很容易造成水管堵塞。管線專家因此建議,食物菜渣要妥善處理,最好使用廚餘機,若是家中沒有廚餘機,建議把廚餘集中處理,千萬不要隨手沖入水槽水管,就會造成堵塞。
流感爆發期!公司50人同時因病請假 她嚇瘋急呼籲:快打疫苗
疾病管制署24日表示,國內上週12/17-12/23新增23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本流感季自今年10月1日起截至12月23日累計350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占57%,另死亡病例累積75例,死亡數為近10個流感季最高。有網友表示,公司有50多人在同天請假,得知是內部流感的大爆發,同時提醒大家趕快接種流感疫苗。一名網友24日在Threads上發文指出,公司23日共有50幾個人請假,原因都是感染流感,讓原PO直呼太恐怖,想不透公司內部怎麼會大爆發。最後,原PO提醒大家,趕緊接種流感疫苗,保護自己也保護身旁的家人。貼文一出後,引起網友熱議,「十月就自費打了!自費可以挑自己喜歡的廠牌打,我是打東洋!從日本回來完全沒事」、「肯定有從日本帶回來的,最近日本流感大爆發」、「流感疫苗真的必須打!」、「應該看看是不是有人去日本帶回來的」、「小朋友要多注意。」日本流感大爆發,12月9日開始短短1周,就有71萬人染病,蘋果病和黴漿菌也創下10年新高。另外,台灣的流感疫情也變嚴重。對此,姜冠宇醫師在臉書上指出,這次台灣和日本的流感這麼恐怖,主要是氣溫驟降後,又海島濕度高、偶爾陰雨綿綿,加上陽光減少,病毒在環境中存活期限會延長很多,以現在的天氣條件,打個噴嚏、咳一口痰,病毒有可能整整1個禮拜不消失。姜冠宇提到,流感是所有呼吸道感染中最不舒服的,咳嗽之外包含高燒、喉嚨痛、頭痛、全身痠痛,都是經典症狀,而且重點是對長者感染後2個禮拜,會明顯降低巨噬細胞在肺泡濃度,降低細菌性肺炎的免疫力,這對高齡社會尤其是威脅。
佐藤健身塗白扮「英勇白血球」 永野芽郁第一眼忍不住笑場
日片《工作細胞》改編自漫畫家清水茜暢銷突破千萬冊的同名人氣漫畫,佐藤健更為了演出英勇的白血球一角,每次開拍前都得花時間將全身塗白上陣,讓飾演紅血球的永野芽郁第一眼看到忍不住笑場,「我有好一陣子沒見到佐藤健先生了,第一天第一場戲開拍時,我轉過頭看到他完全是白色的,那明明是一場嚴肅的戲,我還是忍不住笑了出來」,然而她也補充,「打鬥戲時,佐藤健的動作依然非常俐落,白血球的角色必須一直保護我,而他盡力保護我的樣子真的讓我很感動」。該片由曾執導多部經典日劇《神啊!請多給我一點時間》、《電車男》、《交響情人夢》等作的知名導演武內英樹執導,這也是武內英樹繼《羅馬浴場》、《飛翔吧!埼玉》後最新電影作品。擅長建立獨特世界觀的他,此次也將再以特有的幽默視角,帶領觀眾一窺體內世界豐富無比的「細胞樂園」。演員方面則集結永野芽郁、佐藤健、蘆田愛菜、阿部貞夫、染谷將太、坂垣李光人、加藤諒、山本耕史、仲里依紗、松本若菜、深田恭子等豪華陣容,一同上演一場最華麗的「健康保衛戰」。佐藤健表示自己閱讀原作漫畫時,就直接愛上了這個繽紛有趣的體內世界,同時也在接獲演出邀約後,主動向劇組提議加重打鬥動作戲的設計,「我覺得既然是這樣的作品,如果動作能更真實一些會更有趣,於是就提議邀請曾和我合作過《神劍闖江湖》的大内貴仁擔任動作指導。」他笑稱自己要是不能拿出比《神劍闖江湖》更好的武打動作表現,拍這部作品就沒有意義了。佐藤健將全身塗白上陣,讓飾演紅血球的永野芽郁第一眼看到忍不住笑場。(圖/天馬行空提供)對於飾演的白血球一角,佐藤健表示,這可說是史上最小的英雄,「我認為《工作細胞》是一部英雄片,白血球的職責就是要擊敗入侵體內的邪惡病毒,他可說是人體內的大英雄」,因此他也鼓勵觀眾,「如果你感到心情低落,請將你的手輕輕放在胸口,想像現在有許許多多個英雄正在你的身體裡努力奮戰著」。 人類體內的細胞數有37兆個,運送氧氣的紅血球、與細菌作戰的白血球、以及其他無數細胞,其實正日夜不停地拼命工作,以保護你的健康與性命。高中生漆崎日胡(蘆田愛菜飾)與她的父親阿茂(阿部貞夫飾)過著相依為命的日子,日胡個性嚴謹,一直維持著健康的生活習慣,因此她體內的細胞們總是愉快地工作著,相反地,每日生活既不規律又不重視養生的阿茂,體內則是個黑心的勞動環境,他的細胞總是抱怨連連。這對感情融洽的父女,體內的世界也是如此熱鬧。然而,企圖入侵他們體內的病原體已開始蠢蠢欲動,一場攸關漆崎父女的未來,各個細胞之間的「體內史上最大戰爭」即將揭開序幕。《工作細胞》將於2025年1月24日在台上映。
台日流感大爆發「病毒恐存活1周」 醫籲1件事:比戴口罩更重要
近來流感疫情升溫,無論是台灣或日本都一樣,主要是氣溫驟降、海島濕度高、陽光減少等因素,醫生警告病毒可能1周都不會消失,因此比起戴口罩,有個步驟更是不可少。日本流感大爆發,12月9日開始短短1周,就有71萬染病,蘋果病和黴漿菌也創下10年新高。另外,台灣的流感疫情也變嚴重,疾管署預估本周就會進入流行期,就診人次恐上看10萬人。對此,姜冠宇醫師在臉書專頁指出,這次台灣和日本的流感這麼恐怖,主要是氣溫驟降後,又海島濕度高、偶爾陰雨綿綿,加上陽光減少,病毒在環境中存活期限會延長很多,以現在的天氣條件,打個噴嚏、咳一口痰,病毒有可能整整1個禮拜不消失。醫師提醒除了戴口罩,更要勤洗手。(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姜冠宇醫師呼籲,比起戴口罩,更重要的是多洗手,因為冬天會怕手凍、怕冰,而不自覺減少洗手。由於這些傳染病會有重症,基本上都是傳染的數量夠多,有些人原本免疫力就偏差,樣本擴大下常態分佈出現極端值,自然就會中鏢。姜冠宇醫師提到,流感是所有呼吸道感染中最不舒服的,咳嗽之外包含高燒、喉嚨痛、頭痛、全身痠痛,都是經典症狀,而且重點是對長者感染後2個禮拜,會明顯降低巨噬細胞在肺泡濃度,降低細菌性肺炎的免疫力,這對高齡社會尤其是威脅,所以高峰季節,體弱的人建議處於乾燥並陽光足夠的環境,在相對低緯度的地區非常重要,做好保護自己的措施,派對聚會之類活動的必須斟酌。
魏如萱樂當聖誕老公公 送「鼻涕」當禮物6歲兒超愛
金曲歌后魏如萱將推出新專輯 《珍珠刑》,今(23日)出席電台活動,聖誕節即將到來,但她沒有特別的規劃,當天會工作及陪6歲的兒子路易拆禮物,提到兒子現在還是相信有聖誕老公公的年紀,並說自己不打算告訴他真相,就算有同學告訴兒子聖誕老公公是假的,魏如萱也打算裝傻到底,笑說:「到真的不能騙了再說!」其實以前魏如萱不喜歡過節,認為生活的作息很容易被打亂,但兒子出生後她漸漸改變,「我不喜歡就算了,為什麼要害我的小孩!」因此每年都會訂聖誕樹,也因為兒子而開始有了儀式感。問及兒子想要什麼聖誕禮物?她笑說兒子喜歡的東西常常在變,最近她買了一個能製造鼻涕的鼻子模型,還有放細菌的培養皿,看起來很奇怪,但兒子非常喜歡。魏如萱因為兒子開始有了儀式感。(圖/楊澍攝)明年路易就要成為小學生,魏如萱表示兒子會認識越來越多朋友,這是在考驗小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她覺得既興奮又緊張。而兒子現在似乎還不懂媽媽「金曲歌后」的身分,常常因為媽媽練歌太吵而不耐煩,讓魏如萱大呼:「你知道人家聽媽媽唱歌要給錢欸!」不過兒子還是會唱她的歌,尤其是快歌,而新專輯也因為兒子,多了不少節奏較快的歌曲。目前單身的魏如萱因工作太忙,沒時間認識新對象,身旁也沒人追,苦笑說:「不管我去哪裡,我身邊都是工作人員,他們也不敢吧。」她對交往對象的年齡及工作都不設限,只要聊得來就好,好奇對方若是從兒子下手是否更容易成功?她笑說兒子的確是很大的考量,不過現在都只是預設,真的遇到心儀對象的話她也不敢保證會如何發展。魏如萱推出新專輯《珍珠刑》。(圖/楊澍攝)
陸火鍋店回收吃剩「口水油」!摻新油做鍋底賣給客人 官方回應了
大陸四川省南充市近日有消費者舉報當地一家火鍋店使用「口水油」。市場監管局調查結果顯示,該火鍋店為了提升火鍋的口感,在2023年10月就暗中授意廚師長,將顧客食用後剩餘的「口水油」進行回收、加工處理再次供顧客食用。目前南充順慶區市場監管局已通報了相關情節,該案已被移交公安機關處理。綜合陸媒報導,近日南充市順慶區市場監管局接到群眾舉報,某火鍋店在鍋底中添加了「口水油」,立即組織執法人員前往調查。執法人員抵達現場後,迅速進入火鍋店後廚區域,經過一番搜查,在廚房角落裡發現了一個塑料桶,桶內盛放著可疑的油脂,且上面還放著一個漏勺。面對執法人員的詢問,火鍋店工作人員支支吾吾,無法提供這些油脂的合法購進票據及資質證明。隨著調查深入,執法人員發現,該火鍋店為了提升火鍋的口感,竟在2023年10月就暗中授意廚師長將顧客食用後剩餘的「口水油」進行回收、加工處理,並摻入新油中製成火鍋鍋底,再次供顧客食用。大陸四川省南充市近日有消費者舉報當地一家火鍋店使用「口水油」。(圖/翻攝自微博)據了解,「口水油」具有嚴重危害,首先是可能造成A肝病毒、B肝病毒等傳染性病菌的交叉感染;再來,油水中的食物殘餘、唾液酶等物質,容易發生水解和氧化導致油脂酸敗、滋生細菌;此外,油脂經過反覆高溫,有害的反式脂肪酸會增加,產生多種慢性致癌物質,危害人體健康。根據大陸法律,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銷售明知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在充分調查取證後,順慶區市場監管局已依法將此案移交至南充市公安局順慶區分局進行進一步處理。
男子吃不熟豬肉罹患「這症」 竟永久聽損裝電子耳
豬肉還是要確定熟啊!近日大陸深圳一名53歲男子疑似吃了不熟的豬肉,罹患腦膜炎,造成聽力永久受損,最後只能裝人工電子耳。據《南方日報》報導,3個月前,53歲的詹姓男子把冰箱內的菜和豬肉拿出來一起燉來吃,怎料隔天發現頭痛又發燒,還出現肌肉痠痛、寒顫、聽力下降等,走路也變得不穩,甚至會嘔吐。檢查後,詹男因為被豬鏈球菌侵害,得了腦膜炎,醫師懷疑詹男吃了不熟的豬肉,雖然之後腦膜炎的情況好轉,不過詹男的聽力卻無法恢復,只能植入人工耳,現在還在康復中。醫生提醒,細菌性腦膜炎會對聽力造成永久傷害,在處理生肉一定要當心避免細菌感染。疾管局也曾提醒,民眾處理生豬肉時,應戴上手套慎防損傷,如有傷口須徹底治療及妥善包紮,處理時區分生肉及熟食區避免污染,處理後要徹底洗手;豬肉、豬內臟等需充分煮熟後食用。如出現豬鏈球菌感染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及時診斷及接受治療。
從沿海地區蔓延到第二大城 噬肉菌疫情肆虐澳洲中
目前有消息指出,澳洲當地食肉細菌布如里氏潰瘍(Buruli ulcer)的病例持續激增中,如今已引發維多利亞州(Victoria)衛生部門的高度警戒。該疾病過往主要集中於特定沿海地區,但如今已擴散至澳洲第二大城墨爾本(Melbourne)北部郊區。首席衛生官考伊教授(Prof Ben Cowie)也為此發出警告,呼籲民眾千萬別掉以輕心。根據《衛報》報導指出,截至2024年12月17日,維多利亞州報告344例布如里氏潰瘍病例,雖然較2023年同期的362例有所減少,但仍高於2022年的338例和2021年的286例,當地衛生局認為,如此情況證明疫情有持續增長的趨勢。據了解,布如里氏潰瘍的潛伏期從4週到9個月不等,最初症狀可能為無痛腫塊或傷口,常被誤認為蚊蟲叮咬。但隨著病程進展,病變會逐漸形成破壞性的皮膚潰瘍,而發病部位常見於四肢的暴露部位。考伊教授解釋,所有年齡層都有感染布如里氏潰瘍的風險,但60歲以上人群的通報率最高。如果患者能及時治療的話,可有效減少皮膚和組織損傷。考伊教授也提醒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採取預防措施,包括使用個人驅蟲劑、穿著淺色寬鬆的衣物,避免進入蚊蟲活躍的地區或在高風險時段外出。報導中也提到,近期有研究顯示,布如里氏潰瘍的發病地區正進一步擴大。在新南威爾士(New South Wales)的小鎮巴特曼斯灣(Batemans Bay),研究人員對該地區2021年和2023年報告的兩例病例進行調查,並分析27份來自負鼠的糞便樣本,發現該疾病在當地已成為地方性疾病。研究中表明,負鼠可能攜帶布如里氏潰瘍病菌並出現潰瘍,而蚊子被認為是將病菌從負鼠傳播至人類的重要媒介。自1940年代以來,布如里氏潰瘍在澳大利亞的記錄主要集中於維多利亞州、北領地(Northern Territory)及遠北昆士蘭(Far-North Queensland)。但近年來該病已顯現出更廣泛的地理擴散趨勢。維多利亞州衛生部門表示,未來將加強監測和研究,深入了解該疾病的傳播機制,為社區提供更有效的防護指導。
靜脈曲張併發症多?還會影響其他手術?醫籲小腿血管凸起勿輕忽!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在台灣,靜脈曲張已成為常見疾病,當腿部出現一條條蚯蚓狀的「浮腳筋」時,許多人誤以為是普通腿部不適,常選擇泡熱水或溫泉緩解。雙和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李紹榕醫師就表示,這種做法反倒將加劇靜脈曲張的病情!李紹榕醫師進一步說明,靜脈曲張的患者通常會感到腿部沉重,即便沒怎麼做運動,腿腳仍感到特別不舒服。對一般血液循環不良的人而言,熱敷、泡熱水可能有效,但靜脈曲張的問題就是血液回流不良,熱敷或泡熱水容易導致血液淤積在腳下,使症狀更加嚴重。靜脈曲張盛行率高 可能影響其他手術要先處理在台灣,女性靜脈曲張的盛行率約3至4成,但李紹榕醫師指出,患者多因症狀輕微而不以為意,推測整體盛行率可能高達7至8成。除了誤當一般腿腳不適外,許多患者也會忽略靜脈曲張可能連帶影響其他科別的治療效果。若忽視靜脈曲張,當患者達一定年齡、需要進行其他科別的手術時,反而會被醫師要求先行處理靜脈曲張的問題。李醫師舉例,在骨科手術方面,患者若有靜脈曲張,骨科醫師會擔心手術過程中會因血液循環不良或容易碰傷血管,而有出血風險,以及傷口癒合後可能出現後遺症,就有3至4成靜脈曲張患者會在進行如置換膝關節,或是腳踝、小腿部位的骨科手術前來就醫。靜脈曲張3大併發症 醫:「這條」血管凸起要注意李紹榕醫師指出,靜脈曲張的併發症主要有三種,最重大的當屬深部靜脈血栓,單純靜脈曲張引發的機率雖然只有1%,但若合併髂靜脈壓迫,風險將大幅提高。由於髂靜脈壓迫患者到後期一定會發生靜脈曲張,因此針對主訴靜脈曲張的患者,醫師也會同步檢查其是否患有靜脈壓迫,以便能夠及早介入治療。第二常見併發症是靜脈的血管炎,當靜脈曲張合併有腳部傷口時,細菌容易侵入,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多數患者正是因為腳部發炎、疼痛和紅腫發熱,才意識到需要就醫。第三則是接近體表的靜脈會發生靜脈潰瘍和靜脈出血,往往會引起大量出血,讓患者感到恐慌。李紹榕醫師特別提醒,當長隱靜脈(雙腳內側較淺的血管)凸起、撐大到一定程度,血管分支超過膝蓋、在小腿附近出現時,建議患者立即就醫,不要讓其長到腳踝,避免病情持續惡化。醫籲3級以上應手術治療 「靜脈膠水手術」恢復期短、風險低靜脈曲張根據嚴重程度可分為1至6級。李醫師建議,3級以上的患者應考慮手術治療。目前的手術治療主要分為熱能和非熱能兩大類。熱能治療以雷射或無線射頻燒灼血管時,患者會有明顯疼痛感;且醫師必須在血管周圍施打麻醉劑,由於扎的針數較多,患者易出現瘀青的狀況,成為患者害怕開刀的原因之一。非熱能的治療則是靜脈膠水閉合手術,即透過施打硬化劑,讓靜脈血管凝固,過程中患者幾乎不會感受到疼痛,只要局部麻醉,手術時間短;術後患者無須特別休息即可離開診間,也不用穿著悶熱的彈性襪。李紹榕醫師也分享,許多60至70歲的患者,因期待手術恢復期短,不易被親友發現曾進行過手術,而傾向選擇靜脈膠水閉合手術。此外,對於年長且身體虛弱的患者,靜脈膠水閉合手術所需麻醉劑量較小,也能降低手術風險。避免負重、久站 防靜脈曲張再現 頻繁復發可能是靜脈壓迫作祟!李紹榕醫師表示,少數患者會對膠水產生過敏反應,需要短期用藥控制。另外,膠水將終身存在血管中,過於纖瘦、血管較明顯的患者可能會摸到血管的硬塊,醫師則較不建議這類患者接受靜脈膠水閉合手術。要預防靜脈曲張復發,關鍵在於調整生活習慣和工作型態,要盡量避免負重、久站。醫師也指出,無論使用熱能或非熱能的治療,靜脈曲張復發率僅2至3%,若患者復發頻繁,醫師會懷疑是否有靜脈壓迫的狀況,需進行進一步的檢查。
校門口遇怪阿姨「傳教給巧克力」! 7學生分食噁心頭暈就醫
南韓仁川有7名小學生,日前在校門口遇到疑似正在傳教的40多歲女性,並收下對方給的巧克力。沒想到,小學生們吃完巧克力後,均出現噁心、頭暈的情況,在父母陪同下前往醫院檢查,所幸7人均無大礙。根據《韓聯社》等韓媒綜合報導,仁川論峴警察署16日指出,仁川廣域市南東區的某所小學外,出現一名約40多歲的女子,於上午8點左右,在校門口進行傳教活動。女子在傳教期間,還將巧克力分給該校7名小學生食用。當天早上約9點50分時,7名小學生陸續向老師反映,自己出現頭暈、噁心的症狀,老師因為起疑心,立刻向警方報案。而吃下巧克力的7名學生,也在家長的陪同下離開學校,前往醫院進行檢查,所幸所有人都並無大礙。根據警方調查,該名負責傳教的女子向警方透露「我在校門前進行傳教活動,為了宣傳教會,才會將巧克力分給學生吃,當作小小的一點心意。」而該份巧克力經過檢查,並沒有過期。因此警方預計將會將該份問題巧克力,送給國立科學搜查研究院,針對巧克力的成分進行檢測。相關衛生當局也正在檢查,該份巧克力中是否出現會引發食物中毒的細菌或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