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轉型
」 碳中和 綠色轉型 電動車 永續 歐盟中租控股居道瓊永續世界指數第2、台灣25大國際品牌 展現全球競爭力
2024年,台灣25大國際品牌榜單揭曉,中租控股(中租-KY,5871)再度以耀眼成績連續第11年榮登榜單,排名第11位,品牌價值達5.65億美元,較去年成長13%。這一成就不僅展現了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更反映出品牌多年來持續深化經營與創新的成果。自2014年首次入榜以來,中租控股的品牌價值已翻升三倍,成為台灣企業中穩健發展與國際化的代表典範。2024年台灣25大國際品牌,中租控股位列第11名、品牌價值5.65億美元。由中租迪和副董事長侯明欽(左)代表受獎(圖/中租控股提供)。這項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辦、台灣經濟研究院執行的國際品牌價值調查,委由全球權威品牌鑑價機構Interbrand進行評估。評價機構指出,品牌價值的核心在於長期的穩定經營、創新的市場佈局,以及財務數據的真實反映。中租控股在這三方面的表現可圈可點。2023年,中租控股全年營收達975.3億元新台幣,年增13%,稅後純益突破250.3億元,每股盈餘(EPS)達15.15元,穩健的營運基礎使其品牌價值持續攀升。持續深化ESG 成為企業永續的領航者在品牌成長之外,中租控股在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方面的實踐也成為其脫穎而出的關鍵之一。2024年,中租控股榮獲包括經濟部能源署「優良太陽光電系統光鐸獎」、教育部體育署「體育推手獎」與「運動企業認證」、英國標準協會「ESG永續發展領航獎」、以及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的「企業永續報告書金融業白金獎」等多項榮譽,全面彰顯其在永續發展的承諾與成果。特別是在國際舞臺上,中租控股再次入選道瓊永續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ices, DJSI),並在多元金融服務與資本市場(FBN Diversified Financial Services and Capital Markets)類別中,世界排名第二。根據評估機構S&P Global的數據,全球僅有得分前10%的企業能入選DJSI,而中租控股在經濟、環境與社會三大面向中的表現均高於同業,其中21個評估項目中有10項居全組最高,包括透明度報導、企業倫理、政策影響力、去碳化策略、人力資本發展等,突顯其在多領域的綜合領導力。普惠金融與中小企業的永續成長自1977年創立以來,中租控股始終致力於推動普惠金融,將資金帶入中小企業與微型企業這些傳統金融體系下常被忽略的領域。多年來,公司透過靈活的融資租賃方案,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困難,支持其購置生財設備,促進業務發展。除了財務支援,中租控股更提供非財務性的資源,包括營運顧問服務與ESG實踐指導,協助中小企業提升競爭力與永續能力。中租控股還以行動帶動整體產業對永續議題的重視。例如,自2013年起連續舉辦中小企業策略論壇,後續更結合ESG議題,舉辦了兩屆中小企業ESG論壇,為企業提供從政策解讀到實務操作的全方位支持。此外,公司與台灣經濟研究院合作推出「ESG自評工具TEST」,幫助中小企業主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的永續現況,並為其提供改善路徑的建議。中租控股結合媒體與學術機構,舉辦中租中小企業策略論壇、ESG共學圈等活動,讓中小企業主瞭解綠色轉型實務,一同推動台灣產業向永續發展邁進 (圖/中租控股提供)。與產業合作推動ESG共好 讓實踐與倡議並進中租控股不僅在內部落實ESG,更積極推動外部倡議行動。透過與《商業週刊》、《天下雜誌》等媒體合作,公司推出了一系列ESG共學圈課程及研究報導,讓更多中小企業在學習過程中汲取實踐經驗,共同邁向綠色轉型。這些努力不僅提升了整體產業的ESG意識,也為政府及相關單位提供了具體參考,促進政策與產業實務的雙向對接。中租控股的「MAGIC」計畫,涵蓋亞太儲備幹部、東協實習等方案,培育具國際競爭力的關鍵人才,為全球佈局注入新活力 (圖/中租控股提供)。開創人才永續力 推行以人為本的MAGIC計畫除了在業務與永續方面的亮眼表現,中租控股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培養與發展。自2013年以來,公司推出了以「MAGIC」為核心的系列人才計畫,包括「亞太儲備幹部計畫」(ManagementAssociate Program)、「大東協實習就業計畫」(Greater ASEAN Internshipand Employment Program)、「矩陣人才計畫」(International TalentProgram),以及「關鍵人才計畫」(Chailease Talent DevelopmentProgram)。這些計畫為企業內部培育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團隊。展望未來,中租控股持續以穩健的經營策略與創新的市場佈局,迎接新的挑戰與機遇。
富邦董座11度挑戰台北馬 蔡明忠:今年GDP保4明年也不會太差
「2024台北馬拉松」今(15)日於台北市政府前市民廣場登場,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今年第11度參賽,持續以行動力挺台北馬。賽後接受媒體聯訪時談及台灣經濟,認為台灣作為全球AI重鎮,無論地緣政治如何發展,台灣企業界經營者仍能帶領台灣經濟勇往前進。富邦金控自2009年起贊助台北馬,並自2021年起推動Run For Green計畫,積極共促賽事綠色轉型。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表示,今年台北馬升格為世界田徑總會(WA)「金標籤」賽事,是目前台灣唯一獲得金標認證的市區路線賽事,富邦金控今年也延續提撥贊助金作為獎勵金,希望鼓勵台灣選手參賽、突破台灣馬拉松賽事紀錄。針對明年台灣經濟展望,蔡明忠侃侃而談,看好我國經濟,認為台灣是全球AI ecosystem(生態系統)的中心,無論地緣政治如何發展,台灣仍有辦法靠著企業界的經營者,帶領台灣經濟勇往前進,「 今年大家預估經濟成長率可到4%,明年即使沒有4%,也不會太差。」再者,川普重返美國白宮後,外界普遍認為美國經濟會變好,企業界樂觀看待。此外,富邦金控推動的Run For Green倡議計畫,結合體育活動和永續,只要跑者累積跑滿40公里,就會獲得一棵富邦種下的樹,計畫推出至今已與全台8縣市、12個區域合作植樹,並邀請縣市首長及植樹團體共同響應。富邦金控推出全台最大馬拉松「富邦全民線上跑」,民眾只要透過穿戴式裝置或跑步紀錄APP綁定上傳跑步資料,就能參與領樹計畫,讓日常生活中的跑步也能累積響應植樹。在今日台北馬賽後,富邦Run For Green倡議計畫參與跑者已累積29.3萬人次,總計領樹超過10萬棵,提前達成計畫目標。
邁向新型態經濟模式:EBC金融集團解析碳定價為何成新石油
面對全球永續發展和經濟轉型的迫切需求,EBC金融集團(英國)CEO David Barrett 接受專訪深入探討了碳定價的深遠影響。在減少排放與維持經濟成長的雙重挑戰下,David分析了創新、政策與經濟韌性在綠色經濟轉型中的協同作用,為市場指明方向。理解碳定價:全球演變碳定價常被誤解為一種稅收,實際上是一種市場化機制,透過賦予溫室氣體排放一定的貨幣價值,來應對氣候變遷。 David解釋道,碳定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當時美國在修訂《清潔空氣法案》後,開始推行排放抵銷政策。這些初步的措施,鼓勵工業透過在監管框架內交易排放許可證來減排。到了1990年代,國際碳信用市場在《京都議定書》下逐步發展,儘管進展因美國和中國等主要經濟體未參與,受到一定限制。直到2015年《巴黎協定》的達成,全球在碳定價方面同步,碳市場才得以快速成長。 David補充說:「一個碳信用額度代表從大氣中移除約一噸二氧化碳或其他溫室氣體。產生溫室氣體的企業可以購買這些碳信用額度,以抵消它們的排放,從而有效地平衡其碳足跡。「碳信用是基石,企業透過購買這些信用,支持碳減排項目,從而抵消自身的排放,推動全球轉型為永續發展。經濟的連鎖反應:成本、去工業化還是永續成長?碳定價的經濟影響複雜且深遠。儘管有些人擔心,生產成本的上升可能導致已開發經濟體的去工業化,David強調,碳定價的目標是推動永續發展,而非抑制經濟成長。談到台灣的做法,David表示:「台灣碳權交易所(TCX)透過購買國際碳信用,並將其出售給從事高排放項目的本地企業。這種模式不僅促進了行業的綠色轉型,同時減輕了企業的即時財政負擔,鼓勵了永續發展。綠色科技:成長的催化劑碳定價有望推動創新,尤其是在依賴高排放產業的經濟體。 David表示:「鑑於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半導體和電子產業,推動綠色技術的發展可能促使本地創新,推動行業增長,並創造就業機會。經濟理論表明,監管變革能激發創新,進而推動增長。」儘管對於碳定價直接推動創新仍存疑慮,但David認為其中邏輯很清晰:合規需求可以刺激創新和技術進步。長遠來看,這些創新將推動產業轉型,在確保永續性的同時提升競爭力。ESG與綠色科技投資:謹慎的樂觀態度David對碳定價與綠色科技投資間的關係持審慎態度。他表示:「人們應從長遠角度權衡成本與收益。這並非一個立竿見影的成長或獲利的靈丹妙藥,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ESG市場可以作為一個警示案例,展示金融市場如何將一個好的理念,轉變為一個創造費用的產業,最終讓它們受益多於市場本身。保護中小企業在碳經濟中的地位碳定價的一個潛在擔憂是其可能對中小企業(SMEs)造成的影響,因為這些企業往往缺乏資源來採用綠色技術。 David表示,大多數碳定價機制都是為了避免對中小企業造成過重負擔。他指出:「為了確保重點關注大型項目,台灣的框架最初將排放量超過25,000噸的項目作為目標。這讓中小企業免受即期壓力,有時間和空間去適應綠色實踐。」這種方法確保了財政責任由那些最有能力應對的企業承擔,同時讓中小企業更好地應對綠色經濟。邁向綠色未來:政治與經濟的共識與分歧儘管碳定價已成必然趨勢,全球綠色經濟轉型仍沒有同步。 David指出:「最近歐洲和美國的選舉反映了選民對雄心勃勃的綠色政策持謹慎態度。大多數人原則上支持環境變化,但實現這些目標的經濟成本和可行性使其更難以推行。」以歐洲汽車產業為例,David闡述了平衡環保目標與經濟現實的挑戰。更嚴格的排放標準和綠色政策對製造商及其供應鏈造成巨大壓力,導致裁員和經濟成長放緩。這些挑戰突顯了務實政策的重要性,在確保所有利害關係人平穩永續轉型的同時,協調環保目標與經濟韌性。
諾華、TAISE攜各界共創永續 合力舉辦GCSF「健康永續實踐論壇」
氣候變遷不僅對環境構成嚴重威脅,還對我們的健康和醫療系統造成重大影響。與此同時醫療系統也是氣候變遷成因之一,貢獻全球排放量約4.6% 溫室氣體排放當量。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醫院協會與跨國製藥業龍頭的諾華藥廠,今年再度攜手合作於11月19日舉辦GCSF「全球企業永續論壇」之分場「健康永續實踐論壇」,為產官學界提供多方對話的平台,從國際標準到在地實踐,促進對永續健康醫療模式的探討、學習與交流。衛福部劉玉娟主任秘書、衛福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周慶明理事長、台灣醫院協會李飛鵬理事長皆到場響應,而台灣多所重量級醫院代表,包括臺中榮總陳適安院長、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臺北榮總李偉強副院長、台大醫院品管中心陳世英主任等亦出席該論壇分享經驗,從政策方向到醫院營運管理與社會責任,對永續工作的推動進行交流,帶來許多啟發,在現場獲得熱烈回響。永續行動勢在必行產官學齊心推動醫療永續產業鏈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伴隨疫情、人口老化和慢性病的增加,推動全球醫療需求上升,估計為醫療保健系統帶來高達1.1兆美元的財務負擔。衛福部劉玉娟主任秘書表示,衛福部根據國家政策永續指引,希冀2050年能實現醫療永續及淨零排放。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也指出,基金會自2023年起積極與全台醫院合作,目前已有98家醫療院所簽署永續發展倡議書。期盼能透過群體的力量,帶動台灣醫療體系邁向永續發展與淨零轉型。氣候變遷對健康的衝擊與醫療體系的負擔愈來愈顯著,因此醫療體系不僅有照護病患的角色,同時也必須從自身展開環境永續行動。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在會中指出,根據2023年調查,台灣已有81%的醫院曾執行有節能效果之改造或新建工程,衛福部除了已規劃明確的醫療體系永續行動框架,也開始協助國內醫療機構啟動溫室氣體盤查、人員培訓和減碳策略行動,加速醫療體系各層級一同邁向淨零。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周慶明理事長呼籲醫療各界攜手合作,在政府的帶動下推動淨零。台灣醫院協會李飛鵬理事長則站在醫院管理角度提出醫療機構經營上的衝擊與因應對策。根據數據顯示有98%的醫院同意醫療永續為重要議題,他進一步建議政府從健保財務面協助醫界建立健全體質,才能有良好的基礎,一同跟隨衛福部的規劃實踐永續淨零。此外,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周麗芳秘書長在會中解析世衛組織(WHO)對醫療機構在氣候韌性與環境永續方面的重要指引,並介紹詳細的檢查清單供醫院自我檢核,為大家提供具體的實踐工具。她指出面對氣候變遷,醫療機構是第一道,也是最後一道防線!引起與會者的共鳴。「GCSF健康永續實踐論壇」集結產官學各界到場交流永續健康醫療模式。(圖/台灣諾華提供)諾華持續深耕永續擴大與供應鏈共同實踐目標共同舉辦本論壇的諾華藥廠秉持「重新創想醫藥未來,以改善和延長人類生命」的企業宗旨,持續深耕永續。諾華永續發展與ESG辦公室負責人Carrie Scott分享,創新與藥品近用、環境永續、人力資本和良好的治理為諾華的四大ESG主軸;而諾華作為全球醫療科技領導者,積極投入醫療產業的大型淨零排放計畫。藉由創新研發及醫療技術的應用,致力降低碳足跡,並推動全產業鏈的綠色轉型,以實現醫療淨零的永續目標。此外,全球諾華產品包裝已不再使用PVC;從研發、製造到行銷全面採用永續設計原則;且在歐洲和美國實現100%使用再生能源,並計劃在2025年實現自身營運碳中和、2040年達到全供應鏈淨零排放。全球諾華在ESG作為得到多重肯定,例如於2024年藥物可近性指數(Access to Medicine Index)名列第一,在2023碳揭露專案(CDP)再次榮獲氣候與水資源雙A佳績雙A的領導級別,並被Time時代雜誌評選為2024最佳永續公司。台灣諾華為台灣第一大外商藥廠,也是第一例完成2023年溫室氣體盤查報告書,並榮獲2024「淨零標章」綠級認證之外商藥廠,期望攜手產業鏈夥伴共同實現永續目標。
碳費開徵動起來!臻鼎合作東元推PCB低碳節能 拚年減5000噸
機電大廠東元電機(1504)與PCB大廠臻鼎科技(4958)今(24)日共同宣佈,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首波將在「智慧能源管理」項目展開全方位合作,充分發揮各自的技術優勢和創新能力,並透過技術交流與經驗分享,共同推進PCB產業的低碳節能和綠色轉型。據悉,東元的廠房節能「減碳包」,已於2023年在臻鼎科技集團深圳園區和秦皇島園區順利完工,實現了相當於15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683萬)一年的電費節約,年減少碳排放約1800噸,效果顯著。東元電機董事長利明献表示,本合作案不但符合東元三年發展策略中的節能減碳項目,更進一步攜手建構PCB產業的低碳生態,雙方將以每年減碳5000噸以上為目標,持續優化升級。臻鼎科技集團董事長沈慶芳指出,期望利用東元的智慧化管理技術,協助臻鼎建立設備健康管理平台,利用最新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和行動通訊等技術,對設備運行狀態進行全生命週期服務,並提供節能、創能及儲能等綠色能源整合方案。雙方合作範圍也涵蓋東元電機為臻鼎提供各種工況的技改服務,與各種動力能源系統的整體解決方案,包括電機驅動系統、迴圈水系統、風機系統、空調系統、空壓系統、和餘熱利用等;在能源管理合作方面,雙方將優先試行太陽能、儲能系統建設與運維;同時對設備智慧健康運行的監測、預警、診斷、趨勢分析也將陸續展開深入合作。
歐盟對陸電動車加徵關稅 福斯CEO:「不如用投資代替懲罰」
歐盟週五(4日)表決通過對中國反補貼稅提案,引發歐洲汽車製造商的擔憂。根據路透今(6)日報導,德國福斯汽車集團執行長布魯姆當天對德媒表示:「歐盟應該考慮調整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與其徵收懲罰性關稅,不如推動中企在歐洲投資。」布魯姆認為,歐盟應該重新考慮關稅政策,允許中國汽車製造商通過投資來避免關稅。他表示:「與其徵收懲罰性關稅,不如積極考慮為投資提供補貼。那些在歐洲投資、創造就業機會且與當地公司合作的企業,應該在關稅方面受益。」歐盟成員國4日以10票贊成、5票反對、12票棄權的結果,表決通過了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反補貼關稅的提案。目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10%的關稅,歐盟擬對自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疊加收取17%至36.3%的關稅。歐委會貿易防禦司司長馬丁·盧卡斯9月底曾表示,即使在表決通過、關稅上路後,歐委會仍願繼續與中方談判,以達成避免徵收關稅的潛在協議。美國彭博社也指出,在此次投票中,棄權票數量之高反映了歐盟成員國內部的疑慮,這表明許多成員國對此舉可能挑起對華貿易戰的不安。歐盟對於中國電動車的保護主義做法可能嚴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干擾了正常的國際貿易秩序,不僅阻礙中歐貿易投資合作,延緩歐盟自身綠色轉型進程,甚至可能影響全球應對氣變的共同努力。
國泰金登紐約氣候週分享生物多樣性前瞻趨勢 展現國際影響力
2023世界經濟論壇提到「生物多樣性流失與生態系統失衡」名列未來十年重大風險。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昨(26)日於2024紐約氣候週期間舉辦之「世界生物多樣性高峰會」(World Biodiversity Summit)擔任「自然資本價值評估:為自然創造市場」之與談人,暢談引領企業帶動自然正成長的投融資觀點、前瞻趨勢、與行動作為。此行程淑芬同時應水資源倡議單位Ceres (Ceres Valuing Water Finance Initiative )邀請,分享「水資源管理建構企業氣候韌性」為台灣唯一代表人。國泰金三度參與紐約氣候週,展現國際影響力,讓世界看見台灣金融業對自然正成長的投入。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參與2024紐約氣候週期間舉辦之「世界生物多樣性高峰會」之與談人,暢談引領企業帶動自然正成長的前瞻趨勢與行動作為(圖/國泰金控提供)。程淑芬於氣候週會中首先發表對全球自然投資觀察表示,達成自然正成長是全球共同的目標,迫切需要更多資金,根據彭博研究,每年約有 1,660 億美元的資金流入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恢復,距離2030 年所需約 9,960 億美元仍有五倍缺口。程淑芬同時呼籲「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投入永續供應鏈、影響力投資、建構自然生態系,以擴大自然生物多樣性市場;全球來自51個國家的416個組織採用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其中45%來自亞洲,顯示亞洲企業有意願在自然行動積極響應,待國際框架作法更明確就能看到進展。」生物多樣性與自然相關領域很廣泛也複雜,程淑芬建議,若要打造完善自然生物多樣性的市場,應建立全球統一的自然生物多樣性專案平台、媒合多元資金與不同風險屬性的自然專案,建構一致性標準,如發展自然或生物多樣性額度的市場規則,以提升市場效率與穩定性。同時,要讓更多市場參與者看見成功的案例,如世界銀行推行的犀牛債券,將復育犀牛的成果與債券收益產生連結,目前已成功復育黑犀牛成長近8%,創造自然生物多樣性與投資人的多重效益。會中,程淑芬擔憂大多數人對生物多樣性喪失關注度低,與談人皆有同感,也站在鼓勵聽眾的角度,表達對生物多樣性前景的肯定與樂觀,而能力越強責任越大,擁有資源的公私領域,應該共同建構一個更大的、更有意義且重視生物多樣性的市場,成為本場最大共識。與談的最後,程淑芬呼籲「每個人都影響一個利害關係人,自然投資就會越成功。」在Ceres水資源論壇當中,程淑芬強調水資源、水品質、水穩定都攸關人類及地球生物生存,也分享國泰金控及子公司除自身營運提升用水效益之外,也分析投融資部位高水資源風險企業,針對半導體產業、電力、食品相關產業水治理表現納入水資源投資管理與議合領域,席中分享台灣高科技產業積極因應水資源風險,鼓勵企業在綠色轉型相關作為,從亮點專案擴大到更全面的水資源治理,避免漂綠風險。國泰持續關注對自然有益的創新金融模式,旗下子公司已積極領先展開多項自然行動;國泰作為台灣唯一簽署「重視水資源金融倡議」(Valuing Water Finance Initiative)的金融業,於水資源領域進行投資、放款,包含水處理、水供應、汙水處理等產業範疇;國泰人壽作為台灣金融業首位加入「Nature Action 100」,2023年與190家國際機構投資人共同對「自然棲息地的退化及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有重大影響的100家來自食品、化學、林業與製藥等產業的公司議合,影響其採取積極行動保護及恢復自然生態系統。目前國泰觀察,市場已經出現自然議題的資產管理商品、保險商品,也有非常值得效法的混合金融模式,賦予生態系統服務應有的價值以吸引資金;期待公私部門在達成自然目標上持續合作,降低資金投入的障礙。
展現氣候韌性 國泰金三子公司首屆TCFD報告書評鑑優異
國泰善盡永續金融先行者責任,以最高標準主動遵循國際永續框架,加速實踐淨零轉型。國內首屆「銀行與保險業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報告書評鑑」結果出爐,國泰人壽、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皆榮獲績優單位,本次評鑑由政大企業永續管理研究中心辦理,強調與過往績效評鑑偏重量化數據成果不同,而在降低資訊不對稱,讓大眾了解金融業者在氣候變遷宏觀布局的作為及優劣。國泰於TCFD報告書展現氣候韌性,透明客觀揭露氣候與自然相關財務風險,引領利害關係人超前面對氣候危機。國泰人壽設立「零碳營運轉型」與「低碳投資配置」的氣候雙軌策略, 定期驗證策略韌性,將營運碳排減量率及綠電使用比例等氣候目標連結至高管績效;至2023年綠電使用量逾627萬度,綠電使用比例占11.7%,成功超越10%的目標。設定不同升溫路徑的多種情境,全面進行投資、營運與保險端的情境分析,應用MSCI(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技術與資料庫,分析各項投資標的面臨減碳要求、氣候災害的損失幅度,模擬不同溫度情境下,各企業碳排放減量以及碳費課徵等要求力度,以估計未來至2050年各年度碳費支出的氣候轉型損失。將氣候風險結合既有風險管理架構,設立氣候風險質化胃納聲明,並以敏感產業限額管理,另一方面則實施ESG風險審核流程,用心守護來自保戶的每一份資金。國泰世華銀行促進正向循環,佈局氣候至更全面的自然領域,將氣候與自然元素融入自身營運與投融資部位的風險管理與轉型策略。自主精進並遵循國際框架TNFD(自然相關財務揭露)、IFRS-S2(氣候相關揭露),從自然、客戶、社會共好角度,整合氣候暨自然風險的辨識流程,發展相應行動方案強化風險管理的效度。舉例來說,國泰世華透過聯徵中心「金融業氣候實體風險資訊整合平台」,發展水資源乾旱的自擬情境分析,以評估特定產業中的企金授信戶,因水資源不足所導致的營運衝擊,會對國泰世華帶來何種影響;透過此分析,能更加明確化損失,有助國泰世華提前布局降低氣候自然風險。國泰產險發揮「保險保障、損害防阻」核心職能,將氣候議題納入產品生命週期,積極研發再生能源保險、農業保險及環境責任保險等永續保險商品。舉例而言,國泰產險運用碳會計金融合作夥伴關係( PCAF) 方法學進行車險與商業險碳強度計算,並據此推動承保控管措施,持續發揮保險力量邁向產品綠色轉型。於自身營運導入溫室氣體盤查作業,針對碳排放量來源進行檢視,辨識出營運能耗熱點,主要來自辦公室能源使用,因此推動職場改造,發展低碳高效能的混合辦公模式,去(2023)年營運碳排減碳成效達11.4%,其中總部大樓及敦南信義大樓已達綠電使用100%。
尤努斯會陸大使 爭取中國太陽能板產線遷移孟加拉
孟加拉經過7月一連串示威動盪,總理哈希娜8月5日逃亡印度,而軍方與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達成共識,8月8日起由尤努斯主持臨時政府。為使孟加拉盡快恢復政局穩定、經濟復甦,尤努斯近期向中國大陸表達,希望將部分太陽能板生產廠遷往孟加拉,以支持該國實現綠色轉型。現年84歲的尤努斯為孟加拉經濟學家,因其發展了「小額貸款」和「微型金融」,創建孟加拉鄉村銀行,幫助貧窮而無法獲得傳統銀行貸款的創業者能貸款創業,於2006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哈希娜出逃印度後,軍方組織了臨時政府,並邀請尤努斯於8月8日在孟加拉宣誓就職成為該國臨時政府首席顧問。孟加拉翻開了民主新頁,但前方是國內政局不穩及國際地緣政治的巨大挑戰,西方國家、中國、印度等都在關注尤努斯能不能成功帶領孟加拉迎向新時代。中國大陸過剩的太陽能板產能,也成為孟加拉振興經濟的希望。根據孟加拉媒體報導,大陸駐孟加拉大使姚文25日拜會尤努斯,尤努斯正以多種途徑確保孟加拉的經濟發展,在與姚文會談期間提到盼中方將部分太陽能板生產廠遷往孟加拉,以支持該國實現綠色轉型,並增加出口的多樣性。中國大陸駐孟加拉大使姚文(左)日前拜會孟加拉臨時政府首席顧問尤努斯,提及希望部分太陽能板生產廠能遷往孟加拉。(圖/取自大陸駐孟加拉大使館官網)中媒《觀察者網》綜合孟加拉與印度媒體報導稱,尤努斯表示,中國已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太陽能板製造大國之一,但在全球出口市場正遇到愈來愈大的挑戰和限制下,他建議將製造業轉移到孟加拉,作為一種戰略對策,使兩國都從中受益。此外,尤努斯還呼籲兩國開展有關技術轉讓的活動,並加強雙邊在災害管理、教育和農業等領域的合作。根據大陸外交部官網消息,中國是孟加拉第一大貿易夥伴,孟加拉則是中國在南亞第二大貿易夥伴。2023年,兩國貿易額為239.7億美元。其中,中國對孟加拉出口229.5億美元,自孟加拉進口10.2億美元。中國從孟加拉進口的商品主要有皮革、棉紡織制品和魚類食品等原料性商品;出口商品主要有紡織品、機電產品、水泥、化肥、輪胎、生絲、玉米等。尤努斯希望中國從孟加拉進口更多商品,以增加兩國之間的經貿合作。孟媒《達卡論壇報》就指出,孟加拉正處於巨大變革,目前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其他國際夥伴的鼎力相助,其中就包括綠色能源轉型領域。尤努斯希望中方同意將部分太陽能廠遷往孟加拉是明智選擇,這不僅能極大地幫助孟加拉解決經濟困境,也能推進孟加拉實現在綠色轉型方面的遠大目標。近日,台灣尤努斯基金會董事長蔡慧玲在接受惜食共享平台Tasteme製播《Coffee, Tea, or Tasteme》Podcast專訪時,也談論尤努斯的社會影響力,並提到創立尤努斯基金會的歷程與近幾年推動的社會創新概念。蔡慧玲表示,日前尤努斯已被推舉孟加拉臨時最高領導人,台灣尤努斯基金會祝福尤努斯領導孟加拉民主改革成功,基金會透過各種活動推動社會型企業,目前全球有109所大學設有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YSBC),基金會已在台推動14所大學成立尤努斯中心、每月台北及高雄舉辦創新交流平台,以及舉辦尤努斯創新獎鼓勵青年社會創新創業行動,希望更多青年打造社會型企業,如同創立一個個解決社會問題的社會引擎,邁向三零世界。台灣尤努斯基金會於2006年由尤努斯授權成立,尤努斯亦為基金會創始人暨首席顧問,基金會旨在推動社會型企業與三零願景「零淨碳排放、零貧窮、零失業」。Tasteme創辦人葉柏軍專訪蔡慧玲,期盼呈現多元的永續內容,透過國際視野與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的角度,放眼台灣的社會行動。
加拿大對陸電動車課100%關稅 中方:損人不利己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26日指出,加拿大也要對陸製電動車課100%關稅,新稅率10月起生效。對此,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發言人說,中方強烈表達不滿,此舉損害中加正常經貿合作,損人不利己。據Deccan Herald報導,杜魯道說,加拿大將對陸進口電動車課100%關稅,對鋼鐵和鋁也要徵收25%關稅,新措施10月起實施。杜魯道指出,加拿大要確保跟世界其他經濟體一致。據CBC報導,杜魯道說,要替加拿大工人製造公平競爭環境,允許加國電動車業能在國內和全球競爭。據了解,加拿大的此舉跟進美國,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近日訪加國後和杜魯道會面,而蘇利文27日要訪問北京。據了解,新稅率適用於電動車和部分混合動力客車、卡車等,而上海製造賣給加拿大的特斯拉也要課稅。加拿大前駐華大使聖雅克(Guy Saint-Jacques)說,加拿大要支持美國的立場,他們75%的出口產品銷往美國,這也反映出大家對下任美國總統可能是川普的擔憂,加國要在這時表達立場。對此,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發言人回應,加拿大政府不顧中方一再反對,一意孤行加徵關稅,中方表達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此舉破壞中加正常經貿合作,也不利於綠色轉型,損人不利己。
氣候通膨民眾有感!農產價格最高漲4倍
氣候通膨民眾有感!據綠色和平調查指出,90.8%民眾憂心氣候變遷進一步推升物價,綠色和平呼籲,除應公布氣候通膨指數讓各界瞭解氣候通膨的潛在衝擊外,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更應討論「氣候通膨補償金」及「擴大綠色轉型投資」等解決氣候通膨的問題。綠色和平調查2021年至2023年間,受高溫乾旱影響,以椪柑、玉米、冬瓜、柿子的影響最為嚴重,柿子的漲幅最高達3.4倍;極端強降雨則使青蔥、茄子、芭樂、洋蔥在2021至2023年間上漲幅度最高,青蔥價格更達到4倍。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方君維表示,調查反映民眾已認知氣候變遷會加劇通膨現象且擔憂未來會更加惡化,政府除了需要從源頭加強減碳進度才能減緩並控制衝擊外,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更應意識到治理氣候變遷也是在解決通膨問題,必須盡速協調環境、經濟、農業、財政等跨部會合作提出有效加速減碳的氣候能源政策,平緩物價。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榮達表示,除農糧產品外,氣候衝擊國外糧食價格、抬高飼料成本,使畜牧產業成本上升,如2021年7月豬肉平均價格為84.11元,2023年7月已漲到102.94元,導致常見的排骨飯價格也隨之漲價。中央研究院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表示,隨著氣候變遷,未來冬天可能會變得更溫暖,會影響如荔枝等果樹結果,且海水溫度上升,也衝擊魚類生存。他提及,近日有媒體調查IPCC作者意見,有75%作者認為世紀末溫升超過2.5度C,台灣要如何調適因此帶來的高溫、大雨、乾旱等極端氣候?他呼籲,氣候變遷不只有氣候問題,還會帶來經濟、農林漁牧等挑戰,應要跨平台才能提供解方。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表示,為調適氣候變遷,行政院2023年核定4116億元「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其中確保農業生產及維護生物多樣性,由農業部主責,已有機制應對,行政院也有穩定物價小組,穩定民生物價,因應國科會2024年發布的最新報告,行政院永續會也在檢討調適的內容。
「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認中國崛起體現在「奧運成績」:成美國全方位競爭者!
巴黎奧運11日正式落幕,中國金牌數與美國打成平手!對此,提出「修昔底德陷阱」1詞的哈佛甘迺迪學院(HKS)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也在美國外交雜誌《國家利益》(The NationalInterest)撰文分析,中國從過往的無名小卒,竄升成為美國在奧運會上的主要競爭者,而這也反映出該國在經濟、科技、軍事,乃至於體育等,幾乎所有領域的崛起,成為21世紀美國的決定性地緣政治對手。不過,若美中2大強權最終進入「以全面戰爭為結局的修昔底德式競爭」,雙方都不可能獲勝。因此2國的政治菁英必須找到既競爭又合作的大國關係。曾擔任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國防特別顧問、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國防計畫助理部長的「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艾利森,9日在美國政治與外交雜誌《國家利益》上,以「中國vs.美國:地緣政治奧運會」(China vs. America: TheGeopolitical Olympics)為題撰文指出,就像當今世界上大多數領域的競爭一樣,本屆奧運會僅有2個超級大國斬獲了最多數量的金牌:中國和美國。艾利森感嘆,「中國從1個無名小卒,竄升成為美國在奧運會上的主要競爭者,而這也反映了中國在幾乎所有領域的崛起,該國也成為21世紀美國的決定性地緣政治對手。」直到40年前,中國還從未在現代奧運會上獲得過獎牌,中國的首面獎牌是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的。20多年後,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贏得了48面金牌,而美國則獲得了36面金牌。此外,在2021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上,美國隊奪得39面金牌,總獎牌數則為113面,而中國隊則拿下38面金牌,總獎牌數為89面。艾利森回憶,在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他曾和哈佛大學社會科學院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Vogel)所領導的哈佛學者小組,受命為新政府過渡團隊準備1系列報告。具體而言,他們的任務是「記錄過去20年中,美中1系列競爭的實際情況」,而這麽做的目標在於,提供1個客觀的數據庫,以便政策制定者重新評估應對中國挑戰的根本性戰略。上述報告深入探討了美國和中國在5個核心領域的競爭:經濟、科技、軍事、外交和意識形態。每項研究都確定了評估該領域競爭的標準和指標,以及每個主題可用的最佳資料來源。每份報告都對21世紀前20年發生的未來情境做了總結,並對每個國家2020年的國情做出了坦率的判斷。艾利森指出:「5份報告的結論都是相同的:1個本世紀初還看不到我們車尾燈的國家,未來將與我們並駕齊驅,在某些情境下,甚至超越了我們。」艾利森指出,雖然美國情報機構仍然心不甘情不願地堅稱中國「是日益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increasingly near-peer competitor),不過這是1個過時的錯誤認知。如今問問奧運賽場上的運動員,他們會告訴你,中國必須被視為1個「全方位齊平的競爭對手」( full-spectrum peercompetitor)。艾利森也分析:「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FBI)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所採用的衡量國民經濟的最佳單一標準,中國現在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根據FBI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為31.2萬億美元,而美國則為24.6萬億美元。許多美國人發現這與他們根深蒂固的認知完全相反,以至於他們根本拒絕相信。他們堅稱,根據市場匯率衡量經濟的傳統標準,美國仍然是第1。他們還反駁,中國的公民人數是美國的4倍,因此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然遠遠落後。但在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經濟體的過程中,中國已經取代了其競爭對手,成為世界第1大貿易國、世界最大的製造工廠,以及高科技產品出口國。艾利森表示,美國仍然位居先進科技的最前沿,而且隨著美國人工智能公司不斷發展,未來10年可能更為關鍵。雖然美國目前對先進半導體和製造設備的出口限制,阻礙了中國的發展。但在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等下一代綠色技術方面,中國已確立了主導地位,至少在未來10年,西方的綠色轉型發展將亮起紅燈。而在軍事競爭中,美國主導地位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艾利森認為,美國作為全球軍事超級大國的地位仍然獨霸全球,在幾乎每個大陸上也都有簽署共同防禦條約的盟友和基地網路。然而,中國現在是一個相當棘手的軍事對手。尤其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系統改變了中國周邊地區的軍事遊戲規則,包括台灣地區、南海和東海;在美國國防部對台海衝突的兵棋推演中,中國更以18比0取得勝利。艾利森還引用了前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利(Mark Alexander Milley)將軍的名言:當「『所有底牌都掀開』時,美國在國防開支上不再贏過中國。」艾利森進一步解釋,1996年,中國國防預算僅為美國的1/30。到2020年,以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的支出超過美國支出的一半,且有望與美國持平。此外,中國可以用更少的錢、做更多的事。中國每名現役士兵的開銷成本是美國的四分之一。儘管中國的核武庫比美國小得多,但其核武力量已確保能「相互保證毀滅」(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MAD)。因此艾利森以奧運會做比喻,提出5個值得進一步反思的要點。首先,艾利森認為正如傳統的奧林匹克宣言所說的那樣:「更快、更高、更強」。競爭促使對手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而且如同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所言,對於專注競爭優勢和貿易的國家來說,他們的競爭會創造出更大的蛋糕,讓每個國家都可以分到更大的一塊餅,「用習近平最喜歡的1個詞來說,就是『雙贏』。」其次,正如奧運會為人熟知的那樣,每個項目只有1個人能拿到金牌。大多數人永遠不會進入勝者的圈子。所以,從一方面看,任何有資格參加比賽的運動員都是奧運會選手,都可以說是贏家,但另一方面,這些贏家裏的大多數人,將成為獎牌競賽中的失敗者。在賽局理論中,雙贏的經典案例是獵鹿:兩個人只有通過合作才能捕獲到鹿。但此後,他們必須決定如何劃分所得,在一場零和遊戲中,一方的份額越大,另一方的份額就越少。同樣,在生產電動汽車或半導體等貿易產品時,如果一個國家能夠建立主導地位,它就擁有可以影響其他國家的權力。第三,中國外交官經常否認美國所謂美中2國是競爭對手的看法,但在體育領域,中國可以說是一個熱情而堅定的競爭者。儘管大陸前外交部長楊潔篪指出,中美「應該開展雙贏合作,而不是敵對競爭」;前外交部長秦剛還聲稱,美國所謂的「競爭」不過是全方位的遏制和打壓;現任駐美大使謝鋒也強調,中美競爭應該像馬場競賽,而非摔跤比賽。但艾利森認為,習近平本人就是拳擊手,而正如習近平所言,在拳擊運動中,「耐力、力量、場上的控制」是最重要的。第四,雖然奧運會本質上事關民族自豪感,但在核心地緣政治競爭中,GDP、技術領導地位、軍事力量和外交實力會影響國家安全,甚至生存覆滅。包括艾利森本人在內的美國人都認為,美國在第2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國際安全秩序,且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非凡的時代,並在此後幾十年間,一直是該秩序的維護者。這種前所未有的「長期和平」提供了穩定,讓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全球80多億人,在收入、健康和福祉方面,都比史上任何其他時代有了更大的增長。然而,中國的迅速崛起正在挑戰美國在各領域的霸權地位,這是典型的修昔底德式競爭,而艾利森也提醒,歷史上大多數的修昔底德式對抗最終都以「戰爭」畫下句點。第五,正如2021年東京奧運會口號說的那樣:「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非常類似,雖然美國和中國注定是有史以來競爭最激烈的對手,但雙方都無法逃避1個事實,那就是他們的競爭是由雙方面臨的生存挑戰所決定的,如果缺乏對方的合作,雙方都無法獲勝。如今,兩國都擁有核武庫,如果爆發全面戰爭,雙方都有能力將對方從地圖上抹去。艾利森也舉例:「這2個經濟體是如此緊密地糾纏在一起,若兩國當初都沒有采取協調一致的刺激措施,2008年的經濟大衰退就會演變成一場全球性蕭條。」,雖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美國和中國都並未面臨1場真正的經濟崩潰,但艾利森表示,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助長了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崛起,並最終點燃了第2次世界大戰,我們都不想再看到類似的悲劇重演。而且,預防流行病、全球恐怖主義等跨國威脅,以及核武器擴散的危機,也需要美中雙方的協調與合作。艾利森因此拋出疑問:「中美能否既是激烈的競爭對手,也是認真的合作夥伴?難到這些不是相互矛盾的要求嗎?」在一個非黑即白、非友即敵的二元對立世界中,似乎一定要有1個人戰勝另1個人。然而,商界領導者經常會選擇「合作性競爭」(co-optition)。例如,蘋果和三星在銷售高端智能手機方面是殘酷的競爭對手,但誰是蘋果手機零組件的主要供應商呢?答案正是三星。當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Timothy Donald Cook)被問及此事時,他回答:「生活是很複雜的。」美國和中國政治菁英能否找到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呢?艾利森表示,拜登政府認為,其「競爭共存」戰略是朝這個方向邁出的一大步。去年11月的中美元首峰會曾提到了競爭(competition)、溝通(communication)與合作(cooperation)的3C概念,在竭盡全力擊敗對方的同時,雙方還保持開放的管道,在最微妙和危險的問題上進行定期、坦誠的私下溝通。不僅包括2國元首及其信任的國家安全顧問之間的對話,還包括內閣官員和軍事領導人之間的類似會議。此外,2國還在台灣、氣候變遷、芬太尼、貿易等議題上,以符合各自國家利益的方式進行合作。艾利森文末也引用美國知名作家菲茨傑拉德(F. ScottFitzgerald)的名言:「衡量一流智力的標準是,能夠在頭腦中同時持有2種相反的觀點,並且仍然保持大腦的正常運轉。」艾利森補充:「我們必須希望,像政府這樣複雜的機構,能夠經得起住這項考驗——並且在未來幾十年中都能做到這一點。」
百貨第一、遠東SOGO獲獎數量冠全台 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4獎肯定
「百貨永續模範生」遠東SOGO百貨永續績效再獲肯定!由台灣企業永續學院舉辦的「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APSAA/TSAA)公布得獎名單,遠東SOGO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融入企業文化,擘劃永續策略與方案,獲得二金、一銀、一銅,獲獎數為全台百貨第一。遠東SOGO早自2015年便體驗到,沒有環境與社會永續,就沒有企業未來,故以聯合國同年提出的「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做為營運核心策略,持續依循國際準則,推動永續發展,累計獲國內外約200個ESG獎項。董事長黃晴雯表示,遠東SOGO締造無數百貨第一紀錄,希冀成為零售服務業綠色典範,攜手利害關係人邁向淨零。2023年遠東SOGO營業收入突破500億,是百貨唯一雙位數成長,亮麗營收的同時,積極地解決社會與環境問題。為調適與減緩日趨嚴重的氣候變遷問題,遠東SOGO制定「節能減排」、「永續消費」、「循環商模」三大策略,致力低碳營運模式,繼2022年創亞太零售百貨業先例,成為國際倡議組織EP100正式會員後,2023年成立國內百貨第一個「氣候變遷委員會」、第一個TCFD supporter,正視氣候風險與機會,今年更是第一個簽署SBT(科學減碳目標)承諾的百貨,預計兩年內將提出減碳目標,設定更明確的減碳路徑,且精準降低碳排放。各店也透過「打造一站式購足的綠色消費平台」,為消費者建立無痛轉型的永續消費習慣,綠色百貨策略及小農展培力社企,因緊扣「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獲得台灣兩項金級獎。因應氣候議題的整體綠色轉型作為,獲得亞太「SDG13氣候行動」銀級獎。面對後疫情時代服務業的缺工潮,遠東SOGO呼應「SDG8就業與經濟成長」,深化願景工程方案,持續推行各項人才照顧與培育措施,連續三年平均調薪4%為百貨之首;並推動DEI政策,去年頒布永續宣言與人權政策,加強母性照護、擁抱多元,獲台灣銅獎。未來,遠東SOGO將扣緊百貨日常營運,聚焦提供永續消費,透過公私部門與跨產業合作、擴大影響力,攜手利害關係人邁向淨零與安居未來。
法國政治大地震!總統馬克宏解散國會提前大選 歐元暴跌
第10屆歐洲議會選舉9日晚結束。初步選舉結果顯示,極右翼政黨快速崛起,席次大有斬獲,由於法國總統馬克宏所屬的復興黨慘敗,馬克宏9日出乎意料地宣布解散國民議會,提前大選。此一決定導致歐元10日暴跌,法國債券和股票也受重創。五年一度的歐洲議會選舉於6日至9日在歐盟27個成員國舉行,此次選舉將選出720位議員,投票率為51%,略高於2019年的50.66%。依初步結果,持疑歐立場的民族主義極右翼黨派取得最大進展。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獲得185席,保持第一大黨團地位。中間偏左「社民黨」獲137席,中間立場的「復興歐洲」獲79席。3個中間黨派合計仍拿下超過400席,超過半數。右翼的歐洲保守及改革黨團獲71席,極右翼「認同與民主黨」獲58席,綠黨/歐洲自由聯盟組成的黨團獲52席,左翼聯盟黨團獲36席。由於傳統的中右和中左力量在歐洲議會仍保持多數地位,歐盟大政方針料不會有急劇變化,但政治光譜向右移動,歐洲大國執政黨表現不佳,可能為歐盟在移民、援助烏克蘭、綠色轉型等議題上的政策推進,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值得注意的,是歐洲議會選舉結果造成法國政治地震,法國極右翼領袖瑪琳·雷朋(Marine Le Pen)所屬的國民聯盟,以超過32%得票率領先馬克宏的復興黨。眼見所屬政黨在歐洲議會選舉遭到極右翼擊敗,馬克宏9日宣布解散國民議會,並宣布6月30日舉行首輪選舉,並於7月7日舉行第2輪大選。馬克宏說,極右翼政黨在法國的歐洲議會選舉中拿下近4成選票,「是我無法接受的情況」。據分析,馬克宏希望他的中間派聯盟重新取得法國會絕對多數席位,並為他後續3年的總統任期注入新動力。法媒認為這是一場政治豪賭。馬克宏解散議會的消息令歐元和法國市場動蕩,歐元兌美元一度跌至1個月以來最低,法國政府公債下跌,CAC 40指數成為歐洲表現最差的指數,法國巴黎銀行等銀行股跌勢最大,市場擔心極右翼政黨勝選,馬克宏將失去國內事務發言權。貝倫貝格首席經濟學家施米丁(Holger Schmieding)表示,「這對市場來說是個壞消息,因為造成未預期的不確定因素。」
台灣形象展柏林登場 粗估帶5000萬美元商機
繼前兩年進入美日之後,台灣形象展也敲開歐洲大門。「2024年歐洲台灣形象展」今(10日)在德國柏林146年歷史德國電信大樓登場,110家台企展示最新技術與產品。外貿協會估計,首屆商機至少可有5000萬美元(15.8億台幣)。形象展同時在隔壁舉辦「台歐半導體論壇」,雙方科技大廠都到場交流,進一步商談科技合作。歐洲台灣形象展登場,台德政要與產業代表都出席力挺,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右)及歐盟成長總署網絡與治理署署長Jakub Boratynski(左),共同踢出共創共榮的一球。(圖/貿協提供)適逢四年一度的歐洲國家盃在柏林開打,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以踢出象徵台歐合作共創共榮的致勝球中,為展場揭開序幕,並請來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青少年「親愛愛樂」弦樂團,演奏特別編寫的台歐共創四部曲,為雙邊合作獻上祝福。現場除我國經濟部貿易署長江文若、駐德國台北代表大使處謝志偉到場外,德國國會議員暨德台協會主席 Dr.Marcus Faber、歐盟執委會成長總署網絡與治理署署長 Mr.Jakub Boratynski,德國經濟部次長 Dr. Franziska Brantner則以預錄方式祝賀,表示半導體製造能力 建立於生態系,會為台德關係建立更深厚基礎。黃志芳表示,歐洲是最重要經貿夥伴,也是最大經濟體,柏林則在創新、文藝有重要地位,又是歐洲心臟地帶。這次為切合歐洲數位轉型、綠色轉型兩大政策 ,從台灣帶來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110家台企國家隊。像是電動載具、無人機載具、充電、共享及車載產品, AI先進醫療科技產品。這次歐洲形象展不只是強調經濟,也強調文化藝術。現場布置蘭花牆,把27國國旗用奈米噴染在花朵上,讓外賓非常驚艷。並從故宮帶來到道具馬 ,配合18世紀著名的東方宮廷畫師郎世寧10駿馬圖投射,透過AR裝置,可觀賞百匹駿馬活躍掌上。對於首屆歐洲形象展可帶來的商機 ,黃志芳指出,以柏林展覽豐富度不下於東南亞形象展估算,商機不下於5000萬美元。展覽另一大亮點是辦理「台歐半導體合作論壇」,科技大廠台積電、聯發科、瑞昱都派高層前來,其他像輝達(NVIDIA)、電子材料供應大廠默克(Merck)、車用晶片大廠英飛凌(Infineon)等。GlobalFoundries(格羅芳德)、Linde(林德)、NXP(恩智浦)全到場。台歐雙方共同探討半導體供應鏈管理、車用電子領域的合作,同時也觸及半導體人才培育與技術創新。 看到台灣奈米噴染歐盟27國旗在蘭花花葉上,現場歐洲貴賓對此感到非常驚豔。(圖/貿協提供)
COMPUTEX明登場!6大AI主題出爐 「9科技巨擘尬場」亮點一次看
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將於明(4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1、2館隆重登場,集結全球1500家科技產業菁英參展,使用4500個攤位,預期將吸引5萬名海內外買主參與,規模更勝以往。主辦單位外貿協會與台北市電腦公會特於今(3日)舉辦全球記者會,向國際媒體展示科技創新能量,並暢談COMPUTEX引領的科技未來趨勢。記者會上,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表示,「算力是AI時代最重要的關鍵,台灣擁有完備的AI生態系統及豐富的人才資源,吸引全球客戶紛至沓來,尋覓理想合作夥伴。COMPUTEX致力於運算的創新,賦予人們前所未有的可能。」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將於明(4)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1、2館隆重登場,主辦單位外貿協會與台北市電腦公會特於今日舉辦全球記者會。(圖/貿協提供)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彭双浪指出,「台灣的資通訊產業供應鏈有40年的研發經驗和信任積累,已被國際買主認為是最有效率、可靠、值得信賴的夥伴,是全球建構生成式AI解決方案的最佳選擇。」COMPUTEX Keynote以「AI串聯、共創未來(Connecting AI)」為主軸,涵蓋人工智慧運算、前瞻通訊、未來移動、沉浸現實、綠能永續及創新等主題。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博士發表首場主題演講,為精彩周邊活動揭開序幕。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將於明(4)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1、2館隆重登場,主辦單位外貿協會與台北市電腦公會特於今日舉辦全球記者會。(圖/貿協提供)更多主講者包含Qualcomm總裁暨執行長Cristiano Amon、Intel執行長Pat Gelsinger、聯發科技副董事長暨執行長蔡力行博士、Supermicro創辦人、總裁暨執行長梁見後、NXP執行副總裁暨技術長Lars Reger、台達研究院院長闕志克博士等全球業界領袖共同分享AI領域之趨勢與洞察。COMPUTEX Forum以「Let’s Talk Generative AI(生成式AI新賽局)」為主題,科技巨擘如NVIDIA、Google、Synopsys、AWS 聚焦 AI 應用布局,並由Micron、Arm、Seagate、Ampere、PHISON等大廠共同分享如何以硬體創新支援AI技術,帶動產業整體發展。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將於明(4)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1、2館隆重登場,主辦單位外貿協會與台北市電腦公會特於今日舉辦全球記者會。(圖/貿協提供)另一方面,2024年創新與新創展區InnoVEX匯集超過30國400家新創企業,以人工智慧、綠色科技、智慧移動、半導體應用為主軸,展示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今年也有7個國家館參與,包含比利時法蘭德斯館、巴西館、法國館、澳洲新南威爾斯州館、日本館、印尼館、印度館等。新創育成加速器Garage+自全球47國共294件申請中精選出來自AI& Data、Digital Solution、Energy& Healthcare、IoT & Manufacturing四大領域的36家科技新創聯合參展。另外,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主題館則以「科技助力綠色生態,創新引領永續發展」為展館特色,邀請國內外傑出新創團隊參展,展示前瞻技術和創新解決方案,為綠色經濟發展注入永續新動能。ESG永續治理為全球產業刻不容緩的任務,COMPUTEX以實現展會綠色轉型為己任,致力推動永續環保理念,除了延續去年大獲好評的「攤位綠色插牌」與「Earth Mission APP」,今年更首度舉辦「展覽永續設計獎SustainableDesign Award」,鼓勵參展企業於攤位中融入3R(Reduce、Reuse、Recycle)精神,以行動響應綠色展會理念,串聯產業邁向低碳、低汙染、低耗能的永續未來。COMPUTEX演講日程如下:6月3日全球記者會暨 AMD 開幕主題演講AI正在掀起一場革命,迅速地重塑運算與科技產業的各個層面。蘇姿丰博士將探討AMD如何攜手合作夥伴在資料中心、邊緣及終端使用者設備突破AI與高效能運算領域的極限。高通主題演講PC產業正面臨一個空前的轉捩點,由足以定義時代的創新所推動,而時下的創新,將徹底改變我們未來與PC互動的方式。高通總裁暨執行長Cristiano Amon將剖析推動產業發展迄今的趨勢與技術,更進一步前瞻,這些趨勢和技術將如何在生產力、創造力和娛樂領域帶領人類前進。Amon同時將展示使用者可從新一代PC中獲得的AI加速體驗,及實現這些體驗所需的技術創新。6月4日英特爾主題演講英特爾CEO Pat Gelsinger將闡述AI如何在資料中心、雲端、PC,以及全球的網路和邊緣應用中開啟新的可能,並展示英特爾下一代資料中心和客戶端運算解決方案,將AI融入到開放式生態系當中,讓創新技術得以普及,實現AI無所不在。聯發科技主題演講聯發科副董事長暨執行長蔡力行將探討先進半導體技術和連接標準如何使AI人工智慧無所不在。現今的AI運算讓使用者體驗更加個人化且直覺,而生成式 AI 更將持續形塑智慧移動、交通運輸、智慧家居、企業以及工業等未來發展。6月5日美超微主題演講Supermicro創辦人、總裁暨執行長梁見後將介紹最新的人工智慧及領先的綠色運算技術系統,使客戶能建構應用優化的IT解決方案來管理任何基礎設施。恩智浦主題演講智慧互聯機器人的時代已經到來,與恩智浦半導體技術長Lars Reger一起探討未來世界的挑戰,以及一個堅實的技術框架如何為充滿活力的未來提供方向,並進一步加速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進步。了解能夠感知、思考、連接和行動的設備如何與非常完整的功能安全、資訊安全和最新的軟體定義開發相結合,從而改變生態系統。6月6日AI進化.開創自動化新局現代工業和樓宇自動化應用,已邁入先進分析與綜合能力的需求發展。人工智慧技術於此發揮關鍵作用,台達研究院院長闕志克博士將介紹如何應用AI開發新型自動化應用,滿足實用且經濟高效之追求。
中法歐盟領導人三方會談 習近平:合作的本質是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據新華社報導,當地時間5月6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在巴黎愛麗舍宮同法國總統馬克宏、歐盟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舉行中法歐領導人三方會晤。習近平強調,不論是從比較優勢還是全球市場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謂「中國產能過剩問題」。中歐合作的本質是優勢互補、互利共贏,雙方在綠色和數位轉型中有著廣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間,雙方應該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照顧雙方合理關切。習近平指出,中國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中歐關係,將歐洲作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方向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夥伴,希望中法關係、中歐關係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當今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中歐作為兩支重要力量,應該堅持夥伴定位,堅持對話合作,深化戰略溝通,增進戰略互信,凝聚戰略共識,開展戰略協作,推動中歐關係穩定健康發展,為世界和平和發展不斷作出新的貢獻。習近平強調,中歐關係有著強大內生動力和廣闊發展前景,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於第三方。希望歐盟機構樹立正確對華認知,制定積極對華政策。雙方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維護中歐關係政治基礎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雙方要籌辦好新一次中歐領導人會晤以及戰略、經貿、綠色、數位高層對話,打造穩定互信的產業鏈供應鏈夥伴關係。用好中國對歐洲國家免簽政策和外籍人員來華便利安排,鼓勵民間和地方交往、教育和科研合作,改善中歐關係的民意基礎和輿論氛圍。習近平指出,中國新能源產業在開放競爭中練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進產能,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膨壓力,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作出巨大貢獻。不論是從比較優勢還是全球市場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謂「中國產能過剩問題」。中歐合作的本質是優勢互補、互利共贏,雙方在綠色和數位轉型中有著廣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間,雙方應該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照顧雙方合理關切。馬克宏表示,今年是法中建交60週年,法中合作取得許多重要成果。很高興在習近平主席對法國進行第三次國事訪問期間舉行法中歐領導人三方會晤。這既是以往幾次法中歐領導人三方會晤的延續,也是應對各種國際挑戰的緊迫需要。當前世界面臨重大挑戰,國際局勢處於關鍵轉折點,法國和歐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同中國加強合作,這事關歐洲的未來。法方希望同中方加強對話合作,增進法中、歐中之間的互信和友誼。歐方不認同「脫鉤」,歡迎中國企業來歐投資合作,希望同中方加強合作,共同維護歐洲價值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法方希望同中方緊密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海洋多樣性等全球性挑戰。范德賴恩表示,歐中關係良好,明年是歐盟同中國建交50週年。中國在全球事務中地位作用舉足輕重,同中國保持良好關係對歐盟至關重要,也將決定能否更好應對氣候變化、烏克蘭危機等全球性挑戰。歐盟希望和中國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增進互信,避免誤解,共同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促進世界的和平、安全與繁榮。歐方贊賞中方在綠色轉型發展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認同中方在維護自身發展方面的正當權利,希望同中方持續坦誠對話,加強合作。關於烏克蘭危機,習近平指出,中方、法方和歐方都希望盡快停火止戰、歐洲恢復和平,都支持烏克蘭危機政治解決。我們要共同反對戰事外溢升級,共同為和談創造條件,共同維護國際能源糧食安全、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中方不是烏克蘭危機的製造者、當事方,一直為勸和奔走,為促談盡力。中方的客觀公正立場和建設性作用,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認同。中方願繼續同有關各方保持溝通。關於巴以衝突,習近平強調,當務之急是盡快實現全面停火止戰,重中之重是確保人道主義救援,根本出路是落實「兩國方案」。中方支持接受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中歐在巴以問題上有很多重要共識。中方願同歐方一道,支持盡快召開更大規模、更具權威、更有實效的國際和平會議,制定落實「兩國方案」的具體時間表和路線圖,推動巴勒斯坦問題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決。三位領導人認為,此次三方會晤增進了彼此瞭解,凝聚了合作共識,明確瞭解決問題的思路,願繼續共同努力,促進中歐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開發金控集團供應商大會 打造永續生態圈
中華開發金控(以下稱「開發金控」)在4月22日國際世界地球日舉辦「2024開發金控集團供應商大會」,以「全球永續浪潮下台灣供應鏈的挑戰與機會」為題安排專題講座,與集團供應商攜手邁向淨零碳排的永續目標。開發金控特別於地球日舉辦供應商大會,總計逾百家廠商參與,會中分享開發金控力行企業永續的成果,發揮企業影響力,攜手供應商打造永續供應鏈。開發金控致力推動供應鏈永續管理,自2017年起攜手供應鏈推廣企業永續理念,定期宣導勞動人權、環境永續及誠信經營等關注議題。2017年至今,簽署「供應商永續責任承諾書」之供應商比例均維持100%,2018至2023年,共計辦理382次供應商評鑑。同時透過定期舉辦「供應商人權風險及ESG盡職調查」,鼓勵供應商取得環保標章或ISO認證,協助供應商綠色轉型及永續發展。除了永續管理,在綠色採購方面,開發金控2017至2023年綠色採購金額累計逾13億元,多次榮獲綠色採購獎項肯定。開發金控更積極參與首批碳權交易,購入3,000噸碳權,另也逐年增加綠電採買,實際行動實踐綠色採購。本次供應商大會同時邀請優樂地永續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全球永續浪潮下台灣供應鏈的挑戰與機會」為題進行專題演講,深入剖析,在淨零及低碳轉型的趨勢中,供應商如何掌握趨勢,成功轉型。開發金控從自身營運做起,推動綠色採購及採購流程優化,進一步擴大至供應商ESG資料檢核、供應商年度評鑑、供應商人權風險及ESG盡職調查、年度服務績優供應商表揚以及供應商ESG教育訓練宣導等,透過持續精進供應商永續管理,攜手供應商建構永續生態圈。
臺北淨零101計畫首發! 北市大建產官學協力平台,共同實現臺北淨零目標
「臺北淨零101 - 北市大1+101淨零協作平台USR計畫」4/16(二)於臺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隆重舉行啟動儀式。此次活動不僅標誌「臺北淨零101」三年計畫正式對外發布,也展示臺北市聯手產官學研各界打造創新的公私協力淨零平台,共同推動14大類場域綠色轉型,透過8大減碳方案,在三年內實現101個示範項目的決心。 臺北市立大學校長邱英浩表示,大學積極響應「臺北淨零101」計畫,特別發起「北市大1+101淨零協作平台USR計畫」。「1」代表北市大全力支持市府的淨零政策,並號召更多學府參與,打造一個大學及高中生重要市政參與平台。透過USR計畫建立永續人才培力機制,建設淨零智慧校園,帶動社區周邊轉型等,從而實現從校園、社區再到全市範圍的減碳行動。臺北市環保局局長徐世勲代表蔣萬安市長在發布會上強調,該計劃跨局處合作的重要市政計畫,旨在透過公私協力合作模式,動員全市共同努力,以實現2030年前減碳40%的階段性目標。產業局局長陳俊安指出,此計畫對於推動臺北市達成淨零排放目標,具有加速減碳的關鍵作用。同時,「北市大1+101淨零協作平台USR計畫」也正式啟動,得到了立法院洪孟楷委員、吳思瑤委員代表、臺北市議會張斯綱議員、經濟部能源署游振偉署長、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徐燕興副署長的支持,此外,民政局、體育局、都發局、資訊局的代表、聯盟大學校長、地方區公所、里長、商圈協會及企業夥伴等,也共同參與了這一計畫的啟動,展現了社會各界對該計畫的廣泛支持,以及臺北市在永續發展和減碳目標上的堅定決心與行動力。臺北市商業會柏幼林秘書長,以及臺北市商業會智慧城市新商業委員會副主委兼「臺北淨零101」計畫主持人都表示,臺北市商業會在吳發添理事長的帶領下會全力支持落實「臺北淨零101計畫」,推動產業積極參與減碳,也會持續整合企業資源,深化政府與產業的連結,成為推動公共政策與產業需求對接的關鍵民間力量。臺北市立大學與莫比集團曾冠智董事長簽署合作備忘錄。北市大邱英浩校長更推動「Taipei+聯盟」六校共同響應本計畫。(圖/莫比集團提供)本計畫在臺北市立大學校長邱英浩及計畫主持人曾冠智的帶領下,與中央及地方政府官員、聯盟大學校長,以及企業夥伴的參與下正式啟動。同時宣布與莫比集團、大同世界科技等夥伴,在臺北打造全球第一座「綠氫AI資料中心」,讓臺北市在建設智慧、淨零、轉型路上邁出重要一步。
響應世界地球日 富邦金控增訂2030年綠色金融目標2.9兆元
響應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富邦金控持續發揮金融本業影響力,透過投、融資引領企業客戶重視環境、低碳轉型,除2023年綠色金融成果已超過新台幣2.57兆元,並增訂通過2030年綠色金融目標為2.91兆元,攜手各產業奔向永續台灣願景;富邦金控也積極以身作則,響應政府淨零政策,已成為台灣碳權交易所首批國際碳權交易買家。富邦金控更宣布進一步推出「富邦Run For Green™全民線上跑」,擴大Run For Green™倡議計畫,未來民眾透過穿戴裝置或APP紀錄跑步資料,每累計跑40公里,就能兌換一棵樹。富邦期望讓更多民眾都能加入大Run For Green™行列,為個人健康和地球永續而跑!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表示,世界地球日源起已超過50年,目的在鼓勵所有人團結一致,無論是個人、組織或企業,發揮力量讓地球更美好,富邦金控身為綠色金融領跑者,將繼續以「低碳、數位、激勵、影響」ESG四大策略擴大正向影響,為淨零碳排目標努力奔跑。富邦人壽以母公司富邦金控四大永續策略為核心,持續運用金融專業,以永續、低碳為舵,在金融面,加速綠色金融發展,不再承作新燃煤比大於50%之電廠投融資,至2022年底,ESG主題性投資金額高達2.26兆元,綠色投資總金額逾1.8兆,2023年綠色採購金額達1.5億元,連續六年獲經濟部「Buying Power社會創新產品及服務採購獎勵機制」首獎、行政院環境部「綠色採購績優單位」認證等殊榮,充分落實責任投資;同時從本業出發,實踐綠色保險服務,運用MID身分認證推動行動投保及視訊投保,真正落實投保無紙化,並推動電子保單、電子通知單及行動保全等數位服務,相關作為一年可減少超過40萬公斤的碳排量,以保險科技落實環境永續理念。北富銀致力協助客戶永續轉型,透過永續金融投資、放款、商品與專業服務,協助客戶提升 ESG 績效,截至2023年已提供273檔永續相關基金與海外債,資金規模逾新台幣126億元,2023年全年綠色授信餘額更突破新台幣2,600億元。為建立ESG永續文化,北富銀每年均會舉辦員工活動,今年特別在世界地球日推出「富邦綠行動,永續一起拼」,設計食衣住行育樂的六大塊拼圖任務,鼓勵員工「拼出生活好習慣,天天都是世界地球日」!同時舉辦「綠行動市集」活動,邀請鮮乳坊、鄰鄉良食、勝利廚房等多家社企團體快閃擺攤,以行動支持在地農業及社會企業,推廣友善土地的永續理念。富邦金控致力領航永續金融,響應世界地球日,增訂2030年綠色金融目標為2.9兆元(圖/富邦金控提供)。富邦產險呼應全球、台灣淨零趨勢與政策,除了積極投入綠能保險,目前承保全台灣近四分之一太陽能光電案場、約半數陸上風電機組,並參與每一個離岸風電風場的保險計畫,為全台最大綠能保險業者外,亦率先提出「2050淨零承保」,並透過相關服務或作為,協助企業客戶低碳轉型。近年也力推電子保單,透過舉辦申辦電子保單的獎勵活動,持續推廣行動業務APP、遠距招攬、數位表單平台等電子化平台,統計2023年度已發出近940萬張電子保單,降低近77萬公斤的碳排放量。此外,也積極推廣企業險商品的「電子化保險契約條款保單」,客戶於收到紙本保單後掃描QR Code即可查看保險契約條款,至少可減少約75%紙張印製;2023年度申辦率近75%,不僅提升服務效率,也為節能減碳貢獻一份心力。富邦證券重注重永續發展,協助企業進行綠色轉型,積極與被投資公司互動,發揮機構投資人影響力,因此連續兩年獲頒「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資訊揭露優良券商」之肯定。此外,富邦證券更攜手投資人重視永續投資,2023年領先同業推出整合性「ESG專區」,提供包括台股、美股、海外債及基金等四大投資商品ESG評分,提供企業及投資人追求「投資」與「永續」共好的選項。除了上述作為,富邦證券積極建置太陽能發電設備及推動無紙化作業,以提升減碳成效。以使用綠電為例,2023年10月起,富邦證券嘉義分公司所建置的太陽能設施開始發電,竹東分公司也預計於今年建置再生能源設施,持續降低灰電使用量。針對非金融面,富邦金控自2021年起推動Run For Green™倡議,目標五年內為台灣種下10萬棵樹,更結合運動贊助力量,凡跑者累積跑四大馬等指定賽事滿40公里,就可兌領一棵樹,截至目前為止跑者累積近21.3萬人次,超過5.6萬人次獲得領樹資格。世界地球日富邦金控再進一步推出「富邦Run For Green™全民線上跑」,未來民眾無論在公園、操場跑步,透過Garmin等穿戴式裝置或Strava等常見的跑步紀錄APP綁定上傳資料,就能累積公里數兌換樹木。4月21日、22日,富邦金控則連續兩天舉行小型路跑活動,包含與Garmin合作在內湖復育園區舉行跑聚,讓參與者認識7種塑膠回收標誌;22日晚間舉辦「拯救地球功德一件」跑聚,邀請參與者攜帶已不再使用之賽事跑衣做回收,為奔向綠色貢獻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