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B12
」 營養師 程涵宇 貧血 失智 營養素長者健忘不一定是失智! 醫示警「6原因」恐釀認知障礙
失智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失智症的特點是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及日常生活功能逐漸的退化,然而認知障礙並不等於失智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劉建良指出,認知障礙症涵蓋範圍廣泛,除了失智症外,還可能來自於憂鬱症、焦慮症、睡眠障礙等因素,並非只有老年人會面臨這樣的挑戰。台北市政府於官網分享一起案例,78歲的王先生是一位退休教師,過去生活規律且充實,然而近兩年來,他發現自己的記憶力逐漸下降,對日常活動也越來越提不起興趣,甚至過去熱愛的散步與聚會活動也漸漸停止。他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往醫院檢查,儘管身體健康狀況良好,但醫生診斷他患有輕微的憂鬱症,並說明這是導致他認知功能退化的原因。所幸在家人的細心關懷下,王先生的生活逐漸有了轉機。尤其是當家中迎來一位新成員小孫女的誕生,這讓他重新找回生活的熱情。每天與孫女的相處,讓他充滿了活力,記憶問題也隨之改善。幾個月後,醫生檢查發現王先生的認知功能已恢復正常,他的生活不再空虛,而是充滿了與孫女相伴的美好時光。劉建良醫師也呼籲,認知障礙並非無可挽回,早期診斷和適當的治療至關重要劉建良醫師指出,患者如果能在初期發現認知功能減退的跡象,通過適當的醫療和生活方式調整,將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甚至逆轉某些症狀的進展。及早診斷的好處包括了,及早診斷認知障礙,尤其是在疾病初期,能夠讓患者有更多的時間接受適當的治療。某些可逆性認知障礙症,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維生素B12缺乏、憂鬱症、水腦症、藥物副作用等,通過適當的介入治療能夠顯著改善。此外,及早診斷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即使透過完整評估工具,在早期就確診退化型的阿茲海默症,早期診斷也能幫助患者和家屬更好地應對生活變化,及早規劃財務與醫療照護選項,強化支持系統,維持生活功能,延緩症狀惡化;而在確定病因後,可提供妥善診斷後支持,讓失智症家庭能夠逐漸理解疾病,減少焦慮與不確定感。家屬也能在早期建立應對機制,減輕日後的照護壓力。劉建良醫師表示,提高認知障礙認知的社會責任,除了醫療機構的支持外,社會大眾對認知障礙的認識和接納也至關重要。家庭、工作場所及社區應共同合作,創造一個失智友善環境,幫助認知障礙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尊嚴與獨立,早期支持和介入更顯得至關重要。
近2成孕婦貧血 妊娠高血壓風險增1.5倍
依據統計,我國懷孕婦女在孕期第24-28週的貧血檢驗,結果異常的比率為17.6%(以第二孕期血紅素<10.5g/dL判斷),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孕期貧血可能增加妊娠併發症風險,影響胎兒未來發展與健康,應善用公費產檢,及注意孕期鐵、葉酸、維生素B12及蛋白質四大關鍵營養素的補充。孕期貧血可能造成胎兒過小、發生早產、發展遲緩、注意力不足、智力障礙及兒童時期罹患癌症的風險上升,甚至增加周產期死亡率等,貧血也會讓孕產婦心肺負擔加重,增加子宮收縮不良、難產、周產期憂鬱等發生機率。根據國外文獻指出,孕期診斷為貧血的孕婦,發生妊娠高血壓風險為孕期未患貧血孕婦的1.5倍、發生妊娠糖尿病風險為1.2倍。懷孕期間攝取足夠的鐵、葉酸、維生素B12、蛋白質等4大營養素,可預防貧血的發生。國民健康署提供營養攝取4招,幫助孕媽咪在日常飲食中攝取關鍵營養素,預防因營養素缺乏而發生貧血:1.深綠蔬菜補葉酸:孕媽咪們可以透過每日攝取1至2碗的深綠色蔬菜(如:菠菜、紅莧菜、空心菜等),來達到懷孕期間每日需攝取600微克(μg)葉酸的建議量,其他包括肝臟、豆類(如:黃豆、黑豆)、芭樂等,也是補充葉酸的選擇。有懷孕計畫的婦女,可以在懷孕前3個月就開始留意葉酸的補充,不僅有助於預防貧血,還能幫助胎兒正常發育與成長及神經系統的發展。2.肝臟海鮮富含鐵:肝臟類(如:豬肝)、海鮮類(如:文蛤、章魚)和紅肉類等富含鐵質,懷孕期間建議每日需攝取15毫克(mg)的鐵質,若在第三孕期(29週以後)及哺乳中的媽咪,則需要增加鐵質的攝取至每日45毫克(mg)。此外,在飯後2小時內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橘子、小番茄、芭樂等)也可以幫助鐵質的吸收。3.充足攝取B12:懷孕時每日攝取2.6微克(μg)維生素B12能增進胎兒的神經系統健康。可以透過攝取動物性蛋白質(如:肉類、海鮮類、蛋、乳品)或是紫菜等食物補充。4.豆魚蛋肉幫造血:豆魚蛋肉所提供的蛋白質為身體提供足夠的造血元素。懷孕期間孕媽咪應注意蛋白質的補充,比平時額外攝取10公克(g)的蛋白質,也要注意蛋白質的來源一半以上應來自優質蛋白質,如:黃豆、毛豆、黑豆與相關製品,或乳製品、魚、蛋、肉等。國民健康署提供14次公費產檢,其中包括在懷孕第24-28週補助的貧血檢驗,詳細的檢查項目和期程可以參閱「孕媽咪健康手冊」和「孕媽咪衛教手冊。
皮膚變黑未必是曬的? 醫示警「4健康問題」:注意腎功能異常
皮膚顏色改變,不僅曬太陽有關,也可能有潛在的健康問題。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吳明穎就列出4種皮膚變黑的特殊情況,包括荷爾蒙失調、營養缺乏、慢性腎功能不全、藥物影響,若皮膚異常變色,應特別注意。吳明穎日前於臉書粉專發文表示,皮膚變黑的原因眾多,但可以注意以下幾個特殊的情況:1. 荷爾蒙失調:某些內分泌系統失調,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功能不全,或愛迪生氏症(腎上腺皮質功能不足),都可能導致皮膚變黑。2. 營養缺乏:素食者若缺乏維生素B12,可能出現皮膚變黑的情況。若維生素B12缺乏,會影響黑色素代謝,導致皮膚色素加深。3. 慢性腎功能不全:腎臟功能異常會導致黑色素刺激荷爾蒙(MSH)無法排除,進而刺激黑色素分泌,特別是在陽光曝曬部位,皮膚會顯得更黝黑。4. 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如四環黴素、抗瘧疾藥物、心律不整藥物和化療藥物,都可能引起皮膚色素沉澱,使皮膚顏色變深。另外,吳明穎也提到,如果皮膚異常變黃,通常與肝臟或飲食有關,像是黃疸,係由血液中膽紅素積累引起,通常是肝臟疾病(如肝炎、肝硬化)或膽道阻塞的結果,會使皮膚和眼白變黃,可能伴隨尿液顏色加深;而當過量攝取富含胡蘿蔔素的食物(如胡蘿蔔、南瓜),會導致皮膚呈現黃色,引起胡蘿蔔素血症。
疲憊就補充維生素B12? 醫示警:恐增癌症風險
有些人可能因為飲食習慣、食物偏好、或健康狀況等原因,無法從日常飲食中獲取足夠的營養素,因此就會購買保健品來補充,像是許多人精神不濟時會吃維生素B12。然而神經內科醫師方識欽就示警,現代人普遍並不缺乏B12,若長期大量補充,可能會增加癌症風險。神經內科醫師方識欽在《小宇宙大爆發》節目中提到,根據衛福部2011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台灣人普遍不缺乏B12,且有研究指出,一些接受乳癌或肺癌化療的患者,在因感到虛弱而服用B12後,發現B12反而可能為癌細胞提供能量,進一步增加復發風險。方識欽指出,自己每次在門診抽血時,發現缺乏B12的人極少,反而有許多人B12濃度超過正常上限。他說明,B12是一種大分子,因此吸收相當困難,主要在細胞內參與DNA合成和增加粒腺體能量。如果過量補充,可能會在高能量和大量DNA生成的情況下,增加癌症風險。方識欽提到,過去英國基層醫療系統的一項研究對75萬人進行統計,結果發現血液中B12濃度高於1000的人,與正常低濃度的人相比,癌症發生率高達4.7倍,尤其是肝癌和肺癌等實體腫瘤的風險顯著增加。此外,方識欽解釋,B12需透過胃吸收,因此多餘的部分沒辦法排出,且B12可以儲存在肝臟中,並可持續使用長達10年,這意味著B12會在體內積存。方識欽強調,目前沒有任何研究顯示,B12濃度過高會帶來更多健康益處,反而研究表明,B12過高與癌症風險增加有關。而一般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為2微克,但市面上一些補充劑的劑量就高達1000微克,因此應避免過度補充。
颱風天後菜價齊聲上漲 專家教你「多樣化烹調術」聰明採買
在凱米颱風過境後,由於中南部受到重創的關係,近期全台菜價居高不下,甚至創下5年新高的紀錄。為此,北農於日前配合農糧署、北市府推出平價蔬菜措施,釋出11種平價蔬菜,希冀以此來滿足民眾日常需求。而營養師李婉萍也分享推薦的蔬菜組合,讓民眾聰明購物、多樣化烹調。營養師李婉萍在FB粉絲專頁發文指出,有些蔬菜類的價格相較不會那麼浮動,不像葉菜類保存不易容易爛,營養價值也很高,譬如根莖類的紅蘿蔔、白蘿蔔、洋蔥,或是瓜類、海帶、紫菜、木耳、菇類等等。李婉萍也提到,瓜類中的冬瓜、扁蒲含水量高,現代人容易缺水,除了多喝水,吃含水量高的蔬果也有幫助。菇類和牛蒡是膳食纖維富人,能助排便,強化排毒就能增強免疫力。海帶、紫菜類除了膳食纖維還含碘,能維持甲狀腺功能,對於刺激排便也很有幫助,更有維生素B12可以補充活力,還是素食者預防貧血的好食材。洋蔥草酸低讓高鈣好吸收能幫助照護骨骼,同時像天然抗組織胺有助抗發炎,對過敏的人來說是很好的食療食材。而這些食材該如何搭配進行烹調呢?李婉萍也分享十分便捷的菜單,像是冬瓜、海帶配排骨煮個湯,在天涼的夜晚是暖身子的好選擇。牛蒡想泡成牛蒡茶、煮湯都很不錯,或像海帶也可以做成涼拌菜,當作小點、晚餐配菜也是CP值很高的做法,加上白芝麻、淋點油,就攝取到油脂與堅果種子類。除此之外,木耳來炒個豬肉片,肉片不論在市場或超市買都算方便,木耳口感軟Q和豬肉搭起來,會更有層次,同時又能攝取到蛋白質和纖維。扁蒲可以和蝦米炒在一起,蝦米本身是乾貨,相對可以放久,除了有豐富鈣質還有蝦青素能抗氧化。李婉萍表示,最後還有最終極的作法,就是煮成火鍋,洋蔥、菇類(金針菇、鴻禧菇、美白菇等)可都是火鍋的常客。李婉萍推薦的組合菜單:冬瓜:冬瓜排骨湯牛蒡:芝麻牛蒡絲木耳:木耳炒肉片海帶:涼拌海帶扁蒲:扁蒲炒蝦米金針菇、鴻禧菇:火鍋洋蔥:洋蔥炒蛋
台灣未來40年「失智人口恐增50萬」 醫師示警多補充2營養素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先前衛福部公布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調查,失智症協會表示,雖然盛行率約8%改變不大,但人數仍隨人口高齡化持續上升,根據衛福部的統計,未來40年內,台灣的失智症人口將從目前的35萬人增至85萬人。對此,就有醫生提醒,營養不良和體重快速下降會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尤其長期缺乏維生素B12和葉酸,容易引發早期失智症。根據《中時新聞網》的報導,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部失智症科醫師暨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表示,目前國內65歲以上的失智症人口佔所有長者的約8%,但失智症是可以預防甚至改善的,只要有好的生活規劃,包括控制三高、正常飲食和良好的睡眠等。徐文俊的臨床研究發現,失智症早期患者常發生體重過度減輕的問題,這可能是由於大腦中與食欲和飲食行為相關區域的損傷或萎縮有關。因此徐文俊也提醒,如果三個月內體重無故減輕5%到10%,例如50公斤的體重突然減少2.5至5公斤,導致BMI快速下降和肌肉量減少就要注意,徐文俊強調,一般性營養不良,特別是長期缺乏維生素B12和葉酸,會導致認知功能下降並引發失智症,甚至加速疾病進程。事實上,衛福部先前公布了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的「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調查顯示全台65歲以上長者的失智症盛行率為7.99%,與2011年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的8.04%相近,其中各類型失智症中,以阿茲海默型最多,佔56.88%。調查結果還指出,失智症在女性中的盛行率為9.36%,高於男性的6.35%。徐文俊分析,這主要是因為女性壽命較長,另外也有研究顯示,女性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高於男性,因此女性失智症的比例自然高於男性。衛福部說明,失智症是緩慢進行且目前仍無法治癒的疾病,然而早期發現與治療可有效延緩疾病的進行、維持病人的功能與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壓力等,透過提早使用失智症照護服務,還是有機會維持生活品質,因此衛福部提醒,若有失智個案需要諮詢或安排轉介服務資源,可逕洽詢全國各縣市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或以手機或市話直撥1966,將有縣市照顧管理中心專人提供申請長照相關服務資訊。
「一分鐘」簡單自我檢查 7種表現說明你蔬菜沒吃夠!
日常生活中,「多吃水果和蔬菜」的道理幾乎人人都知道,但真正吃夠蔬菜的人卻不多!近日中國網路上一篇熱文「7種表現說明蔬菜沒吃夠!」廣為流傳,教民眾自我檢視蔬菜攝取量是否足夠。第一項沒蔬菜吃夠的表現,是「容易發胖」。由於蔬果中纖維和水含量很高,且熱量較低,可以讓人保持飽腹狀態而不提供過多的熱量。有研究指出,在飲食中增加蔬菜和水果與體重減輕有關。第二項表現,是「皮膚易出油」。研究發現,水果和蔬菜攝入少的女性患脂溢性皮炎的風險增加了47%,隨著飲食中水果攝入的增加,風險降低了25%。第三項表現,是「經常會便秘」。纖維是植物性食物中的一種碳水化合物,有助於促進腸道有益細菌的生長。蔬菜攝入不足的人,更容易出現便秘。第四項表現,「視力易下降」。無論男女老少,每個人的眼睛都離不開一種「葉黃素」。葉黃素的主要來源是蔬菜,尤其是深綠色蔬菜。第五項表現,是「血糖易升高」。研究發現,體內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人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最低。而蔬菜往往富含維生素C,有助於調節血糖。第六項表現,是「情緒易低落」。研究資料發現,有12種與抑鬱症狀的預防和治療有關的營養素,其中包含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B12、鐵、鋅、鎂、鉀、維生素A、維生素C、葉酸、硒等。我們常見的蔬果,包含上述絕大多數營養素,充足攝入水果蔬菜對抵抗抑鬱情緒很有價值。第七項表現,是「身體易發炎」。常見的抗氧化劑有維生素E、維生素A、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番茄紅素、葉黃素、硒等,這些廣泛存在於蔬菜和水果中。蔬果攝入不足的人,身體更容易出現炎症反應。文章另外指出,有些人會通過吃水果來代替蔬菜,或者直接吃各種營養素片(如維生素C、膳食纖維)補充營養。但這兩種方法並非長久之計,尤其是水果中糖分較高,想要通過吃水果來補充足夠的營養素,糖分就容易超標,一方面會導致肥胖,另一方面還可能對血糖產生不利影響。那麼,蔬菜怎麼吃才算「夠」?每人每天推薦攝入蔬菜約在300至500克,其中深色蔬菜占1/2。雖然聽起來很多,但每100克生的蔬菜做熟後,也就相當於一個網球大小的量,把每日所需的蔬菜分配在一日三餐中,中晚餐時每餐至少有2個蔬菜的菜肴,把適合生吃的蔬菜作為加餐,不知不覺就能滿足攝入需求。此外,新鮮的應季蔬菜顏色鮮亮,水分含量高、營養豐富,食用這樣的新鮮蔬菜水果對人體健康益處多。蔬菜發生腐爛時,會導致亞硝酸鹽含量增加,對人體健康不利。而根據顏色深淺,可分為深色蔬菜和淺色蔬菜。深色蔬菜指深綠色、紅色、橘紅色和紫紅色蔬菜,這類蔬菜普遍富含β胡蘿蔔素,是維生素A的主要來源,應特別注意多多攝入。文章另外提醒,挑選和購買蔬菜時,種類要多變換,每天最好能攝取5種以上不同種類的蔬菜,葉菜、鮮豆、菌菇類蔬菜最好都要包含在內,才能確保營養均衡。另外,如果選擇蔬果包含土豆、山藥、南瓜等根莖類蔬菜,就\要適當減少主食量,以免澱粉攝取過多。
寶林茶室中毒2死 醫推測「出血性大腸桿菌」釀憾事:歐洲吃豆芽致命
「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發生疑似大規模食物中毒事件,截至今(27日)下午已造成2死3命危。毒物專家推測患者可能食用遭米酵菌酸感染的食物,另有醫師懷疑可能是「出血性大腸桿菌」引發憾事。彰化秀傳急診小兒科醫師黃士倫在臉書粉專「黑倫醫師x健康諮詢」指出,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是由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引起的疾病。而俗稱大腸桿菌的「一般腸道大腸桿菌」為分布於腸道,主要存在於大腸內的正常菌群,可提供人體所需維生素B12及K,也有幫助人體抵抗病原菌入侵作用。在正常情況下不會使人發病。但「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屬於可產生類志賀氏毒素的細菌,目前已知血清型約100多種,較常見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是O157:H7。黃士倫表示,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會釋放出毒素並引起腹痛、嘔吐、腹瀉及血便等症狀,甚至引發嚴重合併症及死亡。他指出,歐洲2011年5月至6月曾發生大規模O104型大腸桿菌感染事件,大多數病例均有德國旅遊史,調查後確認是患者食用受污染豆芽引起的流行疫情。不過,黃士倫雖高度懷疑是「非普通細菌」、「致命引發敗血症」的出血性大腸桿菌釀禍,但也強調,這起大規模食物中毒案件的真正原因,仍要等衛生局的正式報告出爐。
春天犯睏懶得動? 營養師授5招:喝「此茶」振精神又醒腦
春天犯睏?整個人變得懶洋洋,起床困難、有氣無力、精神渙散沒辦法工作啦!營養師王證瑋分享5招,包括:防寒保暖且定時量血壓、喝綠茶、養出健康紅血球、優質蛋白與Omega-3脂肪酸、規律運動。王證瑋在臉書粉專指出,春睏是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因生理機能會隨著氣候的變化而感變,越暖越會加速新陳代謝,使得耗氧速度變快,導致腦部的供氧量不足,抑制大腦的興奮感,才會覺得懶洋洋。他也指出,氣溫變化快速,春天更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期,最易發生腦中風,對於心腦血管病者,都有著血管硬化的現象,血液循環不佳下也會造成疲勞睏倦感,一旦控制不好更可能產生中風的風險。防寒保暖且定時量血壓:春天別過早脫衣服,特別是清晨與夜晚,因溫差大務必做好保暖措施(背心、圍巾、帽子、手套等);心血管疾病者,最重要的是要早晚都要量血壓,做好血壓監測。一杯清茶解春睏,抗氧提神也護心:精神不好,綠茶含有豐富的多酚類及兒茶素,研究發現,兒茶素抗氧化能力優異,不僅可以保護心血管外,綠茶中的茶胺酸與咖啡因兩者協同可提振精神,讓思緒清晰。養出健康紅血球:打哈欠、懶洋洋是缺氧的表現之一,其中紅血球不健康也是一大原因,紅血球的營養包含蛋白質、銅、鈷、鐵。維生素B12與葉酸,這類營養素可從深綠色蔬菜、蛋豆魚肉類中取得,因B12源自動物食品,建議全素者額外補充B12。優質蛋白與Omega-3脂肪酸:照顧心血管計畫中,魚是選擇之一,不僅有優質蛋白讓身體修復補充體力,魚肉中含有DHA、EPA豐富Omega-3脂肪酸能幫助降低膽固醇,讓血循通暢。可透過在餐中選擇鮭魚、鯖魚、秋刀魚或鮪魚罐頭,增加Omega-3脂肪酸攝取的量。規律運動:運動可促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對中樞神經系統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增加大腦含氧量,透過運動找回活力,也能讓心血管更加健康。
26歲女患多囊性卵巢 喝湯減肥變更胖醫師曝關鍵原因
婦產科郭安妮醫師日前應邀參與知名健康節目「健康好生活」的拍攝,節目中深入探討女性健康議題。郭安妮醫師分享了一位年僅26歲的患者莉莉(化名)的故事。莉莉主訴月經長期不規則,臉部容易冒油、長痘痘,還長出了小鬍鬚,而且體重也有些肥胖,她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患病。經過抽血檢查後,發現她的雄性荷爾蒙水平異常升高,並進一步的超音波檢查確診罹患了「多囊性卵巢」。經過醫師專業治療和患者積極控制體重的雙重努力,讓她的病情有所改善。然而,半年後的回診追蹤中,郭安妮醫師發現莉莉的體重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增加了,這也讓莉莉感到相當沮喪。莉莉困惑地表示:「我已經改變了三餐,除了喝湯外,進食量也大幅減少,為什麼我還是瘦不下來呢?」。經進一步了解後,醫師發現,莉莉偏好高熱量的玉米濃湯或酸辣湯,這正是她無法瘦身的主要原因。最終,經過飲食調整和藥物治療,莉莉的月經已恢復正常規律,也成功減重,甚至皮膚狀況也有了明顯改善。小心湯品高熱量陷阱 BMI易影響荷爾蒙郭安妮醫師特別提醒,濃湯或羹湯通常都是高熱量的食物,雖然它們富含蔬菜,但澱粉含量也較高,因此不適合用來減重。在飲食時,應盡量選擇低熱量但高營養價值的食物,這有助於更好地控制體重。另外,多囊性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統中常見的問題之一,其主要症狀包括月經不規則、臉部長痘痘以及體重增加等。此外,BMI(身體質量指數)和體脂肪的過高或過低也會影響女性的荷爾蒙水平。輕忽多囊性卵巢 當心不孕及子宮病變郭安妮醫師進一步補充,多囊性卵巢可能與基因有關,而且容易復發。即使透過腹腔鏡手術清除了卵巢內的異常濾泡,也不能保證永久解決問題。因此,對於多囊性卵巢患者來說,除了專業醫師的治療外,平時的營養素攝取和調整生活習慣也同樣重要。如果長期忽略不理會,除了可能導致不孕外,還會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或子宮病變的風險。此外,一些臨床研究還發現,多囊性卵巢患者也容易伴隨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等三高健康問題。生理期補給攻略 經前症候群掰掰最後,郭安妮醫師提醒女性在生理期間應該加強補充必要的營養素,以平衡荷爾蒙,及減少經前症候群症狀,同時也有助於減重。建議應多攝取富含鐵質的食物,如牛肉和海藻,以及含有葉酸的食物,如鮭魚和黃豆,以及富含維生素B12的食物,如雞蛋和酵母。最後,她呼籲女性朋友應提高自己的身體健康意識,身體若有異常應盡快到婦產科門診檢查,有助於預防並早期發現潛在的婦科問題,以避免不必要的困擾。
冬季最強食補9國產水產品 這3種魚護心血管
昨(20日)迎來節氣大寒,代表冬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重要時機。農業部漁業署也整理出,適合冬季時節養生的國產水產品。漁業署指出,冬季日照較少,容易缺鈣,補鈣不只避免出現骨質問題,還能協助心血管與肌肉健康,冬季適合補鈣的食物,包括高鈣高鎂的「櫻花蝦」,連皮帶骨可食的「鰻魚」,以及鈣、鎂完美比例的「白蝦」,這些都是補鈣的好幫手。適合大寒時節養生的國產水產品。(圖/翻攝自臉書/農業部漁業署)至於大寒時期天氣較冷,容易讓腸胃功能失調,國產水產品中有誰可以幫忙呢?漁業署解答,富含維生素B12的「臺灣蜆」、「九孔」、「文蛤」,協助維持神經、腸胃系統完整運作超厲害。冬季氣溫低,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降低膽固醇對人體大有好處,漁業署提到,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虱目魚」、「秋刀魚」、「金鯧魚」都是好幫手。關於虱目魚,高齡醫學內科醫師傅裕翔先前曾指出,虱目魚全身都是寶,連魚皮也是好油脂,其肉本身富含多種營養素,包括維生素、酶類、礦物質、不飽和脂肪酸以及高品質的蛋白質。
吃B群提神抗疲勞? 少了這動作⋯營養師:吃再多也沒用
保健食品是許多人的生活必需品,其中又以B群最受歡迎。營養師陳心驊提醒,如果飲食中的營養素不足,沒有先提供身體足夠的能量來源,那吃再多B群也沒用。陳心驊在粉專《營養師菲菲・你的營養師好閨蜜》表示,提到B群,大部分人都會聯想到「提神」、「抗疲勞」、「晚上睡不著」等關鍵字,其實維生素B群是一個可以幫助代謝的輔酶,不是像咖啡因會引起神經興奮劑的作用,如果依建議攝取量補充,並不會有睡不著的問題。陳心驊提到,反而對於缺乏B群的族群,補充之後有助於安定神經、幫助入睡,不過凡事沒有一定,如果是吃完會睡不著的人,也可以改成早上補充。陳心驊指出,B群是8種維生素B的綜合名稱,可以幫助人體代謝三大營養素,如果缺乏維生素B群,身體卻無法好好代謝及利用飲食中攝取的營養素,就會容易感到疲憊、沒精神;反之,如果飲食中的營養素不足,沒有先提供身體足夠的能量來源,那吃再多B群也沒用。各個維生素B的食物來源:維生素B1(硫胺素):安定神經,維持肌肉協調,酗酒會降低B1吸收,如豬肉、內臟、全穀類、堅果種子類。維生素B2(核黃素):幫助鐵質吸收,避免口角炎,如乳製品、內臟類、酵母、雞蛋、蔬菜、全穀類。維生素B3(菸鹼素):安定神經、維持粘膜、皮膚健康,如魚類(鮪魚、大比目魚)、牛雞豬肉、全穀類、黃豆製品。維生素B5(泛酸):廣泛存在各種動物性植物性食物中,不太會缺乏。維生素B6(吡哆醇):神經傳遞重要營養素,可減輕經前不適、孕吐,如雞肉、魚類、全穀類、小麥胚芽、堅果種子類。維生素B7(生物素):防止落髮、皮膚炎,廣泛存在各種動物性植物性食物中,如雞蛋、堅果、全穀類、動物內臟。維生素B9(葉酸):維持胎兒神經管健康,如柑橘類、強化穀類、蘆筍、花椰菜、菠菜。維生素B12:為造血重要營養素,普遍存在動物性食物中,如蛋黃、牡蠣、肉類。
「走路」需三大系統完整 長輩走不穩原因多
隨著年紀增長,長者如何走穩每一步並預防跌倒,是年長者照護的一大關鍵。醫師建議,可就醫請神經內外科、家庭醫學科、老年醫學科、骨科、復健科及中醫傷科來協助全面評估。「走路」需三大系統完整 肢體運動、小腦平衡及感覺系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神經內科主任林志遠說明,一般而言,要能夠走路需要具備三要素,第一為肢體運動系統、第二為小腦平衡系統,以及第三部份為感覺系統的完整。身體結構性病變 中風、脊椎、神經病變與心臟疾病林志遠進一步說明,涉及走路的身體結構性病變的一些常見原因如下。1.在大腦方面,若病患有腦中風導致肢體乏力,腦脊髓液造成水腦症影響腳的運動神經元及運動皮質脊髓束,大腦因為長期高血壓、多次小中風、或一些大腦髓鞘因感染、營養維生素B12缺乏、甲狀線疾病代謝異常而白質病變,造成運動皮質脊髓束訊號傳導不佳。2.基底神經核退化所產生的巴金森氐症及相關症狀所導致的運動障礙。3.小腦中風或退化、甚至癌症引起的副腫瘤症候群(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產生抗體攻擊小腦等因素,導致平衡協調出現問題。4.脊椎部份常見的有頸部退化由外側壓迫到運動皮質脊髓束,脊椎嚴重側彎,脊椎狹窄及退化,另外因長期使用胃藥或吃素所引發的維生素B12缺乏,引發腳部無力或本體感覺不良,而走路不穩。5.骨骼肌肉相關的疾病則包括髖關節及膝關節等,另外肌少症或糖尿病所引起的肌肉肌萎縮。6.神經部份則有嚴重的本體感覺及周邊神經病變等,都可能造成走路不穩。7.心臟血管方面則包括了喝水不夠,瓣膜性心臟病及心律不整,心跳長時間暫停停頓超過3秒,或頸動脈及椎基底動脈狹窄等因素導致心臟輸出及大腦灌流不足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走路不穩。步態不穩也恐與藥物相關 就醫務必攜帶藥單!除了身體結構性病變外,不適當的藥物使用如安眠藥,利尿劑、心血管肌肉放鬆的鈣通道阻滯劑,泌尿科攝護腺α受體拮抗劑可以放鬆血管和前列腺的平滑肌,進而導致姿勢性低血壓或頭暈,一些抗精神用藥也可能導致類巴金森氐症狀,進而引發步態不穩。林志遠建議,就醫務必平常使用的藥物實體或藥單、藥袋給醫師參考,雲端系統雖然也可以查到病人用藥,但這些資訊字體很小,缺乏劑量等訊息,若有實體藥物及清單,則可以加速醫師找出走路不穩的原因,並立即給予調整藥物建議及衛教。
「裸蛤」好吃又營養? 英大學設置「海洋害蟲」養殖場…看好成「替代食物」
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為了尋找一個能減少碳足跡,又持續供應人類蛋白質的新食物,將目光盯上了過去船員們聞之色變的「船蛆(shipworm)」,並且設置全球唯一的「船蛆養殖場」。科學家們認為,船蛆其實就是一種「裸蛤」,不僅養殖方便,又十分好吃,且能供應足夠的蛋白質,有成為替代食物的潛力。據了解,船蛆是海螂目之下的一科海洋雙殼綱軟體動物,該物種的外殼已退化,只餘下一小塊殻片在其又細長又軟的裸露身體的前端。而過往容易在木造船艦、碼頭等海水、淡水中的木頭中發現,因為船蛆會進入木頭內進行破壞,所以過往也有「水中白蟻」的稱號。根據《BBC》報導指出,普利茅斯大學的科學家在研究後發現,船蛆雖然過往會被視為是害蟲,但是他們卻在船蛆身上發現,其所富含的蛋白質相當的高,甚至就連維生素B12的含量也很高,幾乎是淡菜(藍貽貝,blue mussels)的兩倍之多。而且科學家們也發現,其實船蛆非常好飼養,只需要木頭與水就能存活。普利茅斯大學生物與海洋科學學院海洋生物學講師船威博士(Reuben Shipway)就表示,目前已經完成船蛆養殖場的設計,能在全球各地輕鬆設置,而且他們也認為船蛆的養殖,是一個減少食物碳足跡的絕妙方式。而且相較於傳統貝類的養殖,船蛆的生長速度十分得快,只要半年就可以出貨,一般的貝類、牡蠣可能要經由長達2年的養殖。而且船蛆的飼養對於水源乾淨程度的要求並不大。而且飼養船蛆的木頭,其實都是那些原本要被送往垃圾掩埋場的廢棄木柴。船威博士表示,目前人類迫切需要一個可以提供微量元素、但又足以替代傳統肉、魚,減少環境負擔的新食物,目前船蛆極有可能成為這個新替代品。船威博士也提到,其實在菲律賓當地就有食用船蛆的習慣,他們除了會生吃外,也會將船蛆搗碎後油炸食用。而船威博士認為,將船蛆用來替代白肉應用在加工食品中,會是個受到歡迎的處理方式。
健忘男「1個月發2次薪水」 竟是體內缺「這個」
長知識了!外科醫師陳榮堅表示,一名30歲左右的男患者曾患急性胰臟炎,最近來就醫,因為常忘東忘西,一個月發2次薪水,原來是缺乏維生素B群,補充B12後,就改善很多。陳榮堅在臉書粉專發文,「有一位30歲左右的男性,曾經有過急性胰臟炎,他被太太帶來我的門診檢查。」太太問,胰臟炎是否會對腦袋有影響,「之前每次先生要去樓下買東西時,會交代他順便買醬油或其他日用品,但是交代先生買的東西,他都會忘記。」太太說,除了日常小事,有次很嚴重,因為先生是建築工頭,他一次一個月發2次薪水給工人,而因為是發現金所以沒發現,直到她發現戶頭少很多錢才知情。陳榮堅談到,「我想說這麼年經,記憶卻嚴重喪失,在詳細瞭解他的習慣之後,得知他之前急性胰臟炎,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常常需要交際應酬,有蠻重的菸癮、酒癮。於是就幫他抽維生素B的檢查。正常人的B12值大概300-400pg/mL左右,而他的B12值竟然只有50pg/mL左右。」陳榮堅說,「B群本來就容易流失,尤其有熬夜、抽菸、喝酒等等行為,更容易造成B群的流失。幫他補充B12之後,再追蹤數值就回到300-400pg/mL正常值,觀察發現他的記憶力跟反應也都改善很多。」營養師高敏敏也曾指出,維生素B12有造血功能,也能修復受損神經,如果常感覺累或注意力不集中,可以吃肉類、牡蠣、蛤蜊和蛋黃等食物。
手術用食鹽水驚見「黑色異物」食藥署回收逾4.7萬袋 這款眼藥水也出包
衛福部食藥署今(1日)公布回收「健喬維生素B12眼藥水」和「永豐生理食鹽水注射液」,前者因維生素B12不足;後者則是接獲醫療院所不良品通報,指液中有黑色不明物質懸浮,因此分別啟動回收,總計回收眼藥水61,440瓶、食鹽水注射液47,256袋。食藥署指出,「健喬」維生素 B12 眼藥水 0.02% VITAMIN B12 EYE DROPS 0.02%(CYANOCOBALAMIN)「SYNMOSA」,批號ZR005、ZD005,廠商主動通報,案內藥品批號ZR005於持續安定性試驗時發現主成分含量檢測結果低於原核准規格,故啟動全面性回收。食藥署已要求廠商應於112年11月26日前完成回收作業,並應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永豐生理食鹽水注射液主成分為sodium chloride,主要用於大手術或創傷時之急性出血、心臟衰弱、虛脫、解毒、腹膜炎、炎傷、傳染病、大腸炎、尿毒症、中毒及其他病症所引起之失水狀況。食藥署接獲藥品不良品通報,案內批號藥品有軟袋物料管口異常之情形,故啟動回收,已要求廠商應於112年11月25日前完成回收作業,並應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
預防產前貧血不只補鐵! 4飲食技巧助準媽咪遠離貧血
在懷孕期間,生理會出現變化,需增加血量以供胎兒生長,此時若營養素攝取不足易產生「產前貧血」,影響孕婦、胎兒健康。因此,國健署提供4飲食技巧,提醒孕媽咪們攝取足夠營養素,預防、改善貧血症狀。育齡婦女貧血盛行率19.7% 與鐵、葉酸、B12等有關根據國健署107-111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我國20-49歲育齡婦女的貧血(血紅素<12g/dl)盛行率為19.7%。而血液的生成與鐵、葉酸、維生素B12等營養素有關,若在懷孕期間攝取足夠營養素可以預防貧血的發生。因此,國健署呼籲孕媽咪們應「攝取富含鐵質食物」、「葉酸補充不可少」、「維生素B12很重要」、「蛋白質攝取量須增加」,透過這4飲食技巧來預防貧血,也可幫助寶寶健康長大。預防貧血飲食技巧1 攝取富含鐵質食物懷孕期間鐵質攝取不足,對胎兒的腦部可能會造成不良影響。國健署建議,孕媽咪每日鐵質攝取量需達15毫克(mg),第3孕期之孕婦及哺乳中的媽咪更要增加每日鐵質攝取量至45毫克(mg)。在日常飲食中,可經由富含鐵質的內臟類(如:豬肝、鴨血)、紅肉類、海產類(如:文蛤、章魚)及豆類與其製品(如:黑豆、小方豆干)來補充。另外,在用餐中或餐後2小時內可以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當季水果(如:芭樂、柑橘、文旦、小番茄),促進鐵質吸收。預防貧血飲食技巧2 葉酸補充不可少葉酸若嚴重缺乏,可能會影響寶寶神經管發育、造成唇顎裂。若是神經管缺損位在脊柱的位置,就會產生脊柱裂。國健署表示,有懷孕計畫的婦女,建議孕前葉酸每日攝取量需達400微克,懷孕期間增加每日攝取量達600微克。而日常飲食,每日至少需攝取1-2碗深綠色蔬菜(如菠菜、紅莧菜、紅鳳菜等),並可搭配全榖雜糧,如:紅豆、綠豆、鷹嘴豆、燕麥、紅藜等一起入菜。另外,堅果類食物(如:葵瓜子、黑芝麻),以及蛋白質類食物中的海鮮類(如鯖魚、牡蠣)、雞肝、黃豆、黑豆等也富含葉酸,民眾可透過這些食物來補充。預防貧血飲食技巧3 維生素B12很重要維生素B12缺乏,可能也會導致胎兒的神經管缺陷。因此國健署建議,懷孕時維生素B12每日攝取量應達2.6微克。維生素B12主要食物來源為動物性蛋白質,包含海鮮類(如:蜆仔、文蛤、牡蠣)、肉類、蛋、乳製品等,植物性來源則可透過紫菜、海髮菜等食物來補充。另外,國健署表示,全素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維生素B12補充劑。預防貧血飲食技巧4 蛋白質攝取量須增加攝取充足的蛋白質,可提供足夠的造血元素。國健署提到,懷孕期間蛋白質每日攝取量需額外增加10 公克,且蛋白質來源中一半以上應來自優質蛋白質,如:黃豆、毛豆、黑豆與相關製品,或乳製品、魚、蛋、肉等。國健署提醒,若有任何飲食或補充營養素的問題,可洽詢營養師進行營養評估及飲食指導,或經醫師指示下使用營養補充劑,以改善貧血症狀。
雞蛋營養多 專家揭「降低過敏反應」撇步…寶寶安心吃
前陣子鬧蛋荒,政府因此進口雞蛋,沒想到卻頻頻爆發爭議,讓民眾人心惶惶。由於雞蛋容易引發過敏反應,營養師就分享如何讓寶寶吃雞蛋,以及寶寶副食品的烹調方式,讓過敏發生率有效降低。營養師楊斯涵在臉書專頁指出,近來傳出有過期、誤標效期、混雜國內蛋等情形,須銷毀達5000萬顆,呼籲重視雞蛋民生根本解決之道。她指出,雞蛋富含鐵質,可預防缺鐵性貧血、維生素A、A群(維生素B12、B6、葉酸等)、礦物質(鋅、硒)有助腦部發育。然而,雞蛋屬於高過敏食材,可能會產生過敏反應,建議讓寶寶從4~6個月,就可以少量嘗試,降低未來過敏發生率,不過因為蛋白分子較大,更易消化不全導致過敏,應該先從蛋黃嘗試,觀察有無過敏反應,一般會在半小時到2小時內出現,可能會有皮膚紅疹或腸胃道、呼吸道症狀等。至於如何利用雞蛋烹調寶寶的副食品?可以先將雞蛋水煮,將蛋黃和蛋白分開,把蛋黃攪打成泥,嘗試讓寶寶食用蛋白泥,可少量分次給予,若沒有過敏問題,6個月後可用蒸蛋,加入粥裡或手指食物,例如烘蛋、蒸蛋、水煮蛋等訓練自主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