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免疫
」 疫苗 疫情 流感 陳時中 確診![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4/395824/sm-2971e129e2a063c8eb2eff8132a755ce.jpg)
流感高峰期 醫揭「減少辦公室感染」10方法:傳播率降低至60%
每年流感高峰期,辦公室內的病毒傳播風險大幅上升,不僅影響員工健康,還可能衝擊企業正常營運。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就提醒,減少辦公室內流感傳播的十大方法,透過系統性防護策略,可將辦公室內的流感傳播率降低60%至90%,同時維持正常的工作效率。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撰文表示,每日定期清潔與消毒是預防流感傳播的第一道防線。企業應要求清潔人員在上班前,徹底消毒門把、電梯按鈕、影印機及茶水間設備等「多人接觸熱點」,並每兩小時以含75%酒精或稀釋漂白水擦拭。個人設備如鍵盤、滑鼠,也建議員工自行使用消毒濕紙巾清潔,以降低病毒殘留風險。黃軒提到,辦公室的空氣流通管理同樣重要。研究顯示,開窗通風可降低82%的氣溶膠病毒濃度,建議每小時打開窗戶10至15分鐘,特別適用於20人以下的中小型辦公室,透過分區輪流通風,減少冷空氣對員工的不適。此外,中央空調應加裝HEPA濾網,並定期清潔與更換,以確保空氣品質。黃軒說明,在密閉空間,如會議室或茶水間,員工應全程佩戴口罩,若有咳嗽症狀,建議使用防護力較強的N95口罩,同時避免觸摸口罩外層,並在取下口罩後立即洗手,以降低交叉感染風險;手部衛生更是預防感染的重要環節。專家建議,員工在接觸公共物品後、進食前,應使用七步洗手法清潔雙手至少20秒。若無法及時用水洗手,可使用含酒精的乾洗手液,確保手部潔淨。此外,為減少辦公室人數密度,企業可採取分流上班制度,如「AB班輪流到崗」或彈性工時安排,減少人員聚集的風險。重要會議則可改為視訊方式進行,若必須進行實體會議,則應將時間控制在30分鐘內,並要求所有與會者佩戴口罩,以降低飛沫傳播的機率。企業也可以在相鄰座位間加裝透明防疫隔板,阻擋飛沫直接傳播,並鼓勵員工使用個人文具,避免共用原子筆、訂書機等文具,以減少接觸傳染的機會。黃軒認為,企業應建立每日健康監測機制,要求員工進入辦公室前量測體溫,若出現發燒(37.5°C以上)或咳嗽等症狀,應立即返家休息,避免病毒進一步擴散,同時可提供流感快篩試劑,讓有疑似症狀的員工能即時檢測,確保辦公環境的安全性。疫苗接種也是降低流感傳播的有效手段。黃軒指出,企業可於每年秋季補助員工施打流感疫苗,提升職場內的群體免疫力。研究顯示,當疫苗接種率達70%以上,可有效降低流感爆發的風險,進而維持正常的工作運作;當辦公室內單日出現超過三名確診者時,企業應立即啟動消毒程序,並實施全員遠距辦公至少三天,同時追蹤確診員工在發病前48小時內的接觸史,通知相關人員進行自主健康管理,以防止病毒進一步擴散。黃軒表示,企業還應備妥「緊急防疫箱」,內含備用口罩、血氧機、退熱貼等物資,並定期檢查效期,以確保在疫情發生時能迅速應對。流感防治不只是個人責任,更需要企業與團隊的共同配合。透過環境清潔、空氣流通管理、個人防護措施、辦公模式調整、疫苗接種與應變機制的建立,可有效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並維持企業正常運作。系統性防護策略可將流感傳播率降低60%至90%,並確保工作效率不受影響。企業應將防疫視為長期職場健康管理的一部分,為員工打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而非病毒溫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5/394525/sm-f722c8f00692b7c9d9b0b7830d807c5a.jpg)
大S猝逝國人恐慌旅日!林氏璧強調:日本流感大流行已過高峰
女星大S春節與家人到日本旅遊,不幸染上流感併發肺炎猝逝,享年48歲。大S的噩耗曝光後,掀起國人搶打疫苗的風潮,對於旅日也會感到恐懼。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旅日達人林氏璧(本名孔祥琪)表示,日本流感大流行已過高峰,東京、大阪確診案例都已降至10例以下,請後續要去日本旅遊的國人不必太驚慌。林氏璧在粉專上指出,日本流感高峰期已過,大流行是在去年12月24日。雖然這次流感嚴重,但相比於去年流感季,這次來得快去得也快,「日本去年整個冬天幾乎都有一定程度的流行,但今年很快地衝上去,在一個月左右就下來了。」林氏璧指出,流感大流行來得快去得也快的關鍵在於「群體免疫」,只要一定的人數有打過疫苗或得過了,流行就會下降。以流感來說,這個數字從R0估算出來大概是30%上下。以新冠肺炎舉例,部分國家選擇採取嚴格防疫措施,來壓低確診人數,但整個流行期時間就會拖長;另一種作法則是,一口氣大流行的國家就會比較快過去,「這也可說是一種長痛不如短痛,但前提是,你的醫療體系要能撐住。」近日寒流來襲,林氏璧指出日本短期內呼吸道疾病可能會略有反彈,可以確定的是,往年大概到4月櫻花開氣候回暖之後,日本的流感確診人數就會趨近於零。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5/394515/sm-ec564ce143ef73785575c8061c6a391e.jpg)
大S猝逝/大家搶打流感疫苗?醫曝老人施打率不高 建議選「這款」抗體較高
大S(徐熙媛)因流感併發肺炎過世,享年48歲,也造成國內流感疫苗打氣增加。疾管署5日表示,公費疫苗剩9萬劑,自費疫苗剩40萬劑。台大醫院前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說,其實只要總人口3成接種或染疫,可達群體免疫,65歲年長者記得打有佐劑的流感疫苗,抗體較高比較持久。林氏璧在臉書發文,「之前有和大家講過流感的R0值其實沒有這麼高,只要全人口打過跟得過的人大概有30%左右就可以達到群體免疫了,這也是台灣為何採購人口數大概28%公費流感疫苗的原因。」林氏璧建議,「有重症高風險因子的朋友再去施打,台灣65歲以上的老人家其實打的沒有很好喔,很多縣市甚至不到一半,台北市只有四成!他們才是最需要受到保護的人。」林氏璧表示,通常過完年會有一波流行,有人出國有人回來,大家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如果公費流感疫苗打完也不用擔心,自費流感疫苗也有好幾種能選,「有一種這個有佐劑的、自費的流感疫苗,理論上年長者65歲以上的人,打有佐劑的這個效果比較好,產生的抗體比較高、比較持久」。疾管署指出,流感為具有明顯季節性特徵之流行疾病,疫情的發生通常具有週期性,而臺灣位處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雖然一年四季均有病例發生,但仍以秋、冬季較容易發生流行,流行高峰期多自12月至隔年3月。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1/394341/sm-d3b8174fe61d878851380933ce6aad68.jpg)
國內打氣爆增 台大醫院公費流感疫苗沒了
藝人大S因流感併發肺炎過世,讓國內流感疫苗打氣爆增。台大醫院5日表示,獲配之成人與兒童公費流感疫苗已用罄。台大醫院指出,本院獲配之成人與兒童公費流感疫苗已用罄,即日起暫停接種服務,欲接種公費流感疫苗之民眾請注意,為避免您白跑一趟,建議您:先查詢您居住所在地區之下列地點是否還有疫苗可供接種服務,包括:1. 臺北市各區健康服務中心。2. 全國各縣市鄉鎮市區衛生所。3. 全國各縣市政府衛生局之流感疫苗合約醫療院所。據疾管署統計,3日一天接種4萬多劑,創2個月以來單日新高,公費疫苗約剩16.2萬劑。疾管署表示,目前各場牌自費疫苗約有40萬劑,民眾可洽詢醫療院所。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說,國內總共採購678萬劑公費流感疫苗,其中疾管署的658萬劑已用642.5萬劑(使用率97.5%),自費流感疫苗至少15萬劑,這段期間群體免疫超過30%,民眾不用太恐慌。至於會不會加購流感疫苗?曾淑慧說,要看國內疫情趨勢,評估下下周疫情會反轉,呼籲高風險者要打疫苗,有類流感症狀盡早就醫。疾管署指出,一般而言,流感疫苗的保護力約6個月後會逐漸下降,必須每年接種1次。完整接種後至少約需2星期的時間可產生保護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7/394157/sm-d6861372488fdc4a410e534a19e8fd42.jpg)
公費流感疫苗昨「1天打掉4萬劑」 疾管署:整體覆蓋率已逾30%
藝人大S(徐熙媛)因流感併發重症肺炎猝逝,引起國內流感疫苗搶打潮。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僅昨(3)日一天,公費流感疫苗接種便達到4萬多劑,是2個多月以來的單日新高。疾管署指出,目前公費流感疫苗剩餘16.2萬劑。不過各廠牌自費流感疫苗仍有40萬劑,民眾有需要可以向醫療院所洽詢。疾管署還喊話,只要疫苗整體覆蓋率達到23%,就可以避免社區大流行,目前全國流感覆蓋率已達30%,民眾不必太過擔憂。疾管署今(4)日表示,根據監測數據,春節前一週(1月19日至25日)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竄升至16.2萬人次,創下近10個流感季最高。上週(1月26日至2月1日)適逢春節連假,部分門診休診,就診人次降至9.1萬人次,但預期連假結束後將回升1至2週,直到下下週才有望反轉。另依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流感病毒以A型H1N1為主,與本季接種流感疫苗株相符。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國內總計採購公費流感疫苗678萬劑,使用已達642.5萬劑,使用率達97.5%;尚餘公費疫苗16.2萬劑,其中國光、高端已經打完,剩下的品牌為賽諾菲、東洋、GSK。曾淑慧表示,根據研究,疫苗接種只要到達23%覆蓋率 便可避免社區爆發大流行,以目前公費流感疫苗施打642.5萬劑,加上民眾自費疫苗接種至少15萬劑,另有民眾在這段期間曾感染流感與各項防疫措施並行推動,整體算起來群體免疫已經超過30%,呼籲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只要注意手部衛生、呼吸道禮節,就可避免重症死亡。大S流感猝逝消息傳出,催出民眾搶打疫苗熱潮,疾管署統計僅是昨(3)日1天就接種了近4萬劑公費流感疫苗,創下2個多月來的單日新高。曾淑慧表示,自費市場目前各個疫苗廠約有40萬劑,民眾有需要可以洽詢醫療院所。至於是否還會加購流感疫苗,曾淑慧說,還要看國內疫情趨勢,現階段評估下下週疫情就會反轉,會持續監測。但她也呼籲,高風險者仍因儘速接種疫苗,有類流感症狀也要儘早就醫,依照醫囑使用抗病毒藥物。此外,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本流感季總使用量為22.3萬盒,上週使用量為2萬人次,目前尚有儲備量278.2萬人份(約占全人口數11.9%),其中35.6萬人份已鋪貨至各衛生局/所、合約醫療院所。有醫師建議民眾自費購買流感特效藥,也就是克流感抗病毒藥物。曾淑慧表示,克流感等口服抗病毒藥物是處方用藥,是否開立給民眾,需由醫師判斷。而疾管署官網指出,不建議民眾自行準備流感抗病毒藥劑,需經醫師評估後使用,「若毫無節制使用抗病毒藥劑,有可能產生抗藥性的病毒株。」此外,外傳日本A型流感疫情已經下降,但是B流意情上升,「打疫苗還有用嗎?」曾淑慧對此強調,B流病毒株和本季疫苗株仍吻合,接種本季疫苗對於B流也會有保護力。不過包括台灣和日本等亞洲相關國家,目前仍以A流H1N1為主。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94101/sm-693453a5c50f87ce6f2cf88a1b447916.jpg)
大S猝逝/年輕人「免疫力較強」反成高危險群 醫:「1情況」致死率飆200倍
女星大S(徐熙媛)在春節期間與家人赴日旅遊,卻因流感併發肺炎離世,從身體不適到病逝僅5天時間,享年48歲。對此,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指出,流感這種看似普通的病毒,能在短時間內奪走一條生命,有時健康的年輕人反而比年長者病得更嚴重,這其實與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有關,當「免疫風暴」失控,強壯的身體反而成了高風險族群。張家銘在臉書粉專「基因醫師張家銘」撰文道,流感病毒每年來襲,多數人經歷發燒、喉嚨痛、全身痠痛後慢慢痊癒,而當病毒擴散,免疫系統立刻啟動防禦機制,「然而,免疫系統並不總是能精準控制攻勢,當反應過度時,就會帶來致命風險」。張家銘表示,年輕人免疫力較強,當身體發現病毒入侵,會立即釋放大量細胞激素(如 IL-6、TNF-α、IL-1β)來對抗病毒,但當這些發炎物質過量時,免疫系統就會陷入「自我攻擊」的狀態,不只針對病毒,就連健康的肺泡細胞也一起摧毀,「這就是所謂的免疫風暴,導致肺泡水腫、血管滲漏,肺部開始充滿發炎液體,使氧氣交換困難,最後發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張家銘接著說明,此時病人的症狀不只是高燒,更會出現喘不過氣、血氧快速下降的危險情況,可能在24至48小時內從輕微咳嗽,進展到嚴重呼吸衰竭,「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年輕人得流感後,病情會突然惡化,甚至需要插管、葉克膜搶救」。張家銘提到,當免疫風暴摧毀肺部的屏障,細菌便趁機入侵,而流感病毒不只是直接攻擊肺泡細胞,還會破壞氣道的天然防禦機制,例如影響纖毛運動,使得原本應該被清除的細菌滯留在肺部,增加繼發細菌感染的風險。其中最常見的併發細菌是肺炎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這些細菌原本可能只是潛伏在鼻腔或喉嚨,但當身體的防線被破壞後,它們就能輕易進入下呼吸道,迅速繁殖並引發嚴重細菌性肺炎,「這類併發症通常會讓病人二度發燒、咳黃痰,甚至出現敗血症,進一步加重病情」。張家銘也示警,每年因流感併發症住院甚至死亡的人數比想像中多,當病毒引發免疫風暴、肺部發炎失控,再加上細菌感染,短短幾天內就可能讓人從健康的狀態轉變為危及生命的重症患者,「流感不是『撐一撐就好』的疾病,年輕人也不是天生免疫。這次的事件是一個警訊,提醒所有人,預防流感、及早治療,才是保護自己的關鍵」。另據《三立新聞網》報導,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助理教授、醫師方耀凡受訪表示,大S年僅48歲,又無慢性病史,若如媒體所稱曾出現白肺現象,因敗血症而病逝,可能是「免疫力過強」,引發免疫風暴後,讓免疫系統整個潰堤,導致最後喪命。想避免「免疫力過強」及後續情況發生,「作息正常、適當飲食」是最重要的。而《中時新聞網》報導指出,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陳信均說,一般來說,整體流感的致死率約千分之一,高危險群包括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孕婦,或是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免疫不全的病人,併發重症的機率才會比較高,但年輕族群一旦併發重症,致死率就會大幅提高,由原來的千分之一激增為20%。陳信均提醒,預防流感最重要的還是直接施打疫苗,事後的就醫、用藥,仍然是亡羊補牢;雖然即使施打疫苗,還是可能感染流感,甚至變成重症,但依臨床經驗,只要有接種疫苗,得到流感後的症狀仍會輕微一些,「按照流行病學公式計算,整個族群裡面幾乎要9成以上的人都去施打疫苗,才會產生群體免疫的效應。所以其實打流感疫苗是一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概念,夠健康的族群去打疫苗,能夠保護不能夠施打疫苗的族群,這是利人利己的事情」。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8/393848/sm-f851534760b5f62e037f9349fd746053.jpg)
大S猝逝/大S赴日染流感引肺炎猝逝 林氏璧籲潛伏期「4天內仍需警覺」
藝人大S過年期間到日本旅遊感染流感引發肺炎,最終不敵病魔離世。NOWnews今日新聞的《NOW生活攻略》主持人也是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自己本身也是日本旅遊達人,林氏璧表示根據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的資料顯示日本流感高峰已過,但過年期間有去日本旅遊的人還是要注意,林氏璧說:「從日本回來後4天內都是流感的潛伏期,要超過4天才能確認在日本沒有得到流感。」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呼籲打疫苗。(圖/《NOW生活攻略》提供)林氏璧建議流行性感冒病毒絕對不能視為小感冒而輕忽!流感的傳染力高而且會連帶引起併發症,普通的感冒病毒是幾乎不會有併發症產生。林氏璧也訪問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兩人都建議,流感疫苗應該每年都要打,因為它的抗體只存在幾個月,而且不分年齡段,最好每個人都要打。林璧氏說: 「流感疫苗有群體免疫的問題,青壯年人也建議要打是因為,我們可能會帶病毒回家,需要保護家中老小。」林氏璧表示,總體來說,流感的致死率約是千分之一,主要的重症風險因子是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孕婦,以及患有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免疫力低下等)者,「大S 48歲實在太年輕,不是很確定有無其他慢性病的風險因子」。此外,出外旅遊最怕遇到需要緊急醫療的狀況,因此林氏璧建議大家還是要把旅平險保好保滿,以備不時之需。身為日本旅遊達人他分享台灣保險公司大部分把法定傳染病的醫療保險給付排除,但國人最愛的日本其實可以在當地保險,林氏璧說: 「在日本觀光廳的網頁中有一頁中文網頁提供外國人在落地31天內都可以投保醫療保險給付,當中包含就醫、住院甚至醫療專機都在內,最高可以給付到一千萬日幣(約兩百萬台幣)。」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6/389026/sm-fec5d01f44d3ed66627df0e75a1221fb.jpg)
麻疹醫院群聚再增3例 疾管署喊話勿恐慌「疫情沒擴大」
疾管署今(10)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麻疹確定病例,皆與中部醫院群聚事件相關,分別為30多歲女性(案1)、20多歲男性(案2)和40多歲男性(案3),於1月1日至6日間發病,1月3日至7日間出疹。其中案1、案2為醫院護理人員,案3為確診個案同病房陪病家屬,均為之前已匡列的接觸者。中部醫院群聚事件迄今共計確診19例。疾管署表示,雖然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但我國幼兒常規疫苗接種已提供出生滿12 個月、滿5 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1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MMR)疫苗,接種2劑疫苗預防效果可達95%以上,近年2劑接種完成率持續高達97%以上,群體免疫高於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疾管署署長莊人祥說明,目前確診病例侷限在前2波傳染,疫情沒有擴大狀況,呼籲民眾不用恐慌。對於此次境外移入造成群聚,莊人祥說明,是因為個案在去年12月1日發燒,2日至急診就醫、住進病房,5日才開始出疹,6日麻疹檢驗出爐並轉隔離病房,期間從1日至6日都住在一般病房。莊人祥指出,因此導致急診室與病房內接觸到的醫護人員、陪病者與病人共9例確診,此外,也因有住院病人橫跨不同病房,造成另一病室共7名接觸者感染。這些確診者都是被匡列個案,且目前疫情集中在醫院2個主要病房。至於為什麼在醫院發生群聚,莊人祥說,因為麻疹出疹前4天、後4天都有傳染力,但多數是出疹後,才會想到是麻疹,而在這之前有傳染力的期間,就可能造成疫情傳播。國內麻疹血清學調查顯示,1981年以前出生者,大多因為感染而有麻疹抗體,而國外針對接種疫苗世代研究顯示,雖少數個案可能因接種疫苗產生的抗體衰退而有感染風險,但感染後症狀較輕且傳染力明顯低於未曾接種疫苗者,我國近幾年發生之麻疹群聚事件均為有限制傳播,即與前述調查及相關研究結果相符。因此,此次麻疹疫情國內發生大規模疫情及社區傳播之風險低,民眾不需過度恐慌,但為保護自身健康,進出醫療院所或出入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仍應做好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並依醫療院所建議佩戴口罩,以降低麻疹等呼吸道疾病感染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0/388910/sm-7ef767cb5176c6e517226bb04207e97f.jpg)
麻疹再+3例!2護理師、陪病家屬中鏢 醫院群聚累計19人染病
疾管署今(10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麻疹確定病例,皆與中部醫院群聚事件相關,分別為30多歲女性(案1)、20多歲男性(案2)和40多歲男性(案3),於1月1日至6日間發病,1月3日至7日間出疹。其中案1、案2為醫院護理人員,案3為確診個案同病房陪病家屬,均為之前已匡列的接觸者。中部醫院群聚事件迄今共計確診19例,包含2024年12月10日公布之指標個案、同班機確診者1例,以及後續醫院相關確診者17例,目前新增病例仍限該醫院接觸者,並無疫情擴大之情形,全案將持續監測至2025年1月29日。 疾管署統計,我國今年截至1月9日,累計4例麻疹病例,均為國內感染病例且皆屬中部某醫院相關麻疹群聚個案;去年累計32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其中20例為國內感染病例(含4起群聚),另12例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為越南3例、馬來西亞及柬埔寨各2例、泰國及印度各1例,另航空器感染3例。去年國內感染及境外移入病例數高於2020-2023年,惟低於2019年。疾管署說明,雖然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但我國幼兒常規疫苗接種已提供出生滿12 個月、滿5 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1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MMR)疫苗,接種2劑疫苗預防效果可達95%以上,近年2劑接種完成率持續高達97%以上,群體免疫高於歐、美、日等先進國家;且國內麻疹血清學調查顯示,1981年以前出生者,大多因為感染而有麻疹抗體,而國外針對接種疫苗世代研究顯示,雖少數個案可能因接種疫苗產生的抗體衰退而有感染風險,但感染後症狀較輕且傳染力明顯低於未曾接種疫苗者,我國近幾年發生之麻疹群聚事件均為有限制傳播,即與前述調查及相關研究結果相符。因此,此次麻疹疫情國內發生大規模疫情及社區傳播之風險低,民眾不需過度恐慌,但為保護自身健康,進出醫療院所或出入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仍應做好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並依醫療院所建議佩戴口罩,以降低麻疹等呼吸道疾病感染風險。疾管署再次呼籲,目前幼兒公費MMR疫苗充足,家中有年滿1歲幼兒,請按接種時程儘速攜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另為使疫苗資源發揮最大防疫效果,建議以「1981年(含)以後出生,經檢驗麻疹抗體陰性,且15年內未曾接種MMR疫苗之醫護人員」及「1981年(含)以後出生之成人,需前往麻疹流行區(如越南、印度、柬埔寨等;國人常旅遊之日本、韓國非屬麻疹流行區),且經醫師評估後(如抗體檢驗陰性)需接種之民眾」為自費接種對象,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洽詢。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5/388725/sm-4738c0cb9aebf2aa7a9dc014308b33d1.jpg)
麻疹疫情升溫!病患得皰疹竟「鬆口氣」 醫:大部分民眾終身免疫
最近國內麻疹疫情升高,中部群聚感染事件擴大,累計確診病例為16例,已掌握接觸者共3,123人,引發部分民眾恐慌,紛紛搶打疫苗。對此,醫師呼籲民眾不需要像3、4年前那樣恐慌,因1981年以前出生的民眾絕大部分都有終身免疫,之後出生的人也絕大部分有打過疫苗,群體免疫下的保護還是很夠的。有急診醫師在臉書粉絲專頁「安東尼蘇的救命救急暗黑閒話」發文表示,最近麻疹疫情升高,來看診懷疑自己麻疹的病人也變多了,近日有位中年男性到診,見面第一句話就說自己得了麻疹,翻開衣服一看,胸前、腋下、背後一團團叢聚性水泡,醫師跟他說這叫帶狀皰疹,沒想到,男子似乎「鬆了一口氣」。急診醫師表示,這跟以前的經驗不一樣,通常他一說是帶狀皰疹,病人多半緊張的問怎麼辦,「看來帶狀皰疹就跟科目三一樣,已是昨日黃花退流行了。現在流行的是麻疹。」對此,他則表示麻疹雖然傳染力強,但別忘了,1981年以前出生的民眾絕大部分都有終身免疫,之後出生的人也絕大部分有打過疫苗,群體免疫下的保護還是很夠的,「不需要像3、4年前那樣恐慌。」目前國內麻疹疫情,確診者足跡遍布台北、台中及高雄,活動範圍大到無法匡列,大批民眾都因此恐慌,搶打疫苗。然而,據疾管署2021年公布台灣國民免疫力長期調查研究,我國麻疹抗體陽性率約70%,最低族群為15~19歲,僅37%,最高為55~59歲族群,為97%,其次為3~4歲族群及50~54歲族群,均為93%。對此,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1981年之後出生的醫療人員已無抗體的」和「1981年之後出生的人要去麻疹流行區的」,這兩者才是需要評估接種麻疹疫苗的人,1981年之前出生的,多數都得過麻疹已有免疫力,林靜儀強調,接種疫苗的順序時間和對象,都有流行病學評估,拜託大家聽疾管署的建議,接種時好好接種,沒建議的族群先不用一頭熱。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7/376867/sm-155142fc9b4b6d60c206a771986c1656.jpg)
全球麻疹疫情激增!全因疫苗接種率不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最新報告,2023年全球麻疹病例達1,030萬例,較2022年增加20%。全球疫苗接種覆蓋率不足被視為病例激增的主要原因。世衛指出,麻疹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但可透過接種兩劑疫苗有效預防。然而,2023年有超過2200萬名兒童錯過第一劑麻疹疫苗的接種。報告顯示,全球有83%兒童完成了第一劑疫苗接種,但僅有74%兒童接種建議的第二劑疫苗,遠低於達成群體免疫所需的95%以上接種率。2023年,全球有57個國家爆發大規模或具嚴重影響的麻疹疫情,波及非洲、東地中海、歐洲、東南亞和西太平洋等地區,與去年36個國家相比,增幅接近60%。其中,近一半的破壞性疫情發生在非洲,該地區疫苗接種覆蓋率最低。儘管2023年因麻疹死亡的人數下降至約10萬人,較去年減少8%,但大部分死亡病例仍為5歲以下的兒童。世衛指出,死亡人數下降主要是因疫情集中於醫療服務相對完善、兒童營養狀況較好的國家和地區。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有82個國家成功消除麻疹或維持無麻疹病例。然而,隨著麻疹病例的激增,實現《2030年免疫議程》中全球消除麻疹的目標面臨嚴峻挑戰。儘管巴西今年再次被確認為已消除麻疹的國家,並使美洲成為全球唯一消除麻疹流行的世衛組織區域,但非洲和東地中海地區疫情依然嚴重。世衛組織呼籲各國政府和合作夥伴,特別是在非洲和東地中海地區,以及脆弱、受衝突影響的國家,緊急採取行動,確保所有兒童都能完成兩劑麻疹疫苗的接種。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2/360552/sm-ea0a64bbe31fef794fec2b1f8126f216.jpg)
公費流感、新冠疫苗10月開打!疾管署推電子系統 入校施打「不能選廠牌」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3日)表示,今年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將於10月1日同步開打,接種疫苗為預防流感及新冠最好的方法,尤其流感及新冠病毒變異快速,每年流行病毒株有所不同,且去年或過去曾接種的疫苗保護力也已衰退,必須接種當年度新型疫苗才可獲得最佳的免疫保護。為配合2種疫苗校園接種作業,並使家長更方便簽署接種意願書,疾管署推出「疫苗接種行政電子化系統(NIAS)」,家長僅需掃描學校提供之流感及新冠疫苗QR code,即可進入個別疫苗簽署頁面填寫相關資料與簽署意願。該系統橘色表單為流感疫苗,紅色表單為新冠疫苗,透過不同顏色輔助家長簽署時更易辨識;此外,電子化系統亦減少傳統紙本作業之不便及減輕學校行政負擔,家長更安心讓孩子在校園接種疫苗。如家長不於線上簽署,也可選擇紙本方式。疾管署說明,今年提供之公費四價流感疫苗依世界衛生組織選株結果,使用更換H3N2疫苗株為泰國株之新一季疫苗,與目前漸增且預期今年秋冬流行的H3N2病毒相吻合;另新冠疫情依目前監測資料,預估今年流行變異株將持續為JN.1系列(包括KP及LB等變異株系列),新一季公費新冠疫苗採JN.1疫苗株,可有效預防秋冬流行變異株之中重症威脅;2種公費疫苗均可針對流行流感及新冠病毒株提供最新的免疫保護,呼籲家長在接到校方通知後踴躍填寫兩種疫苗意願書,讓孩子在學校完成接種,提高校園接種率達到群體免疫,避免學生感染後造成的身體不適可能影響學習,或傳播至家庭、社區,保障學生健康。疾管署進一步指出,電子化系統(NIAS)相較傳統紙本簽署方式,提供4大優勢,節省學校與家長的時間,讓校園接種更加簡便與精確,大幅提升接種作業效率:一、 兩種疫苗同時簽署,孩子可以在學校接種流感疫苗及新冠疫苗:除了每年定期接種的流感疫苗,今年也能在學校接種新冠疫苗。孩子可以在校園接種疫苗,為忙碌的家長節省帶孩子外出接種的時間,大幅提升疫苗接種的效率與便利性。二、 簽署方式更簡單,QR code線上簽署好方便:家長只需掃描學校提供的QR code,就能輕鬆完成子女的2項疫苗在校接種的線上簽署,免去繁瑣的紙本程序。另不方便使用線上簽署的家長,仍可以選擇傳統的紙本簽署方式。三、 增加顏色輔助,流感疫苗是橘色、新冠疫苗是紅色:流感疫苗、新冠疫苗的接種意願書顏色不同,QR code也各自對應不同的簽署連結。家長只需認明表單顏色,橘色對應流感疫苗,紅色對應新冠疫苗。四、 大幅提升便利性,全程電子化管理更省時:透過NIAS系統,所有家長意願書簽署與學生資料管理都可以在線上完成,提升接種意願調查作業效率。家長不需擔心遺失文件,且在意願書簽署期限截止前,隨時都可以修改接種意願。針對外界好奇入校接種流感疫苗是否能選擇廠牌?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入校接種包含5種廠牌,但同一學校應該會指定一種廠牌,這部分會由地方衛生局安排,基本上家長不能指定,否則會引發混亂;倘若臨時改變心意不想在校接種,家長可以提供補接種單,後續自行前往診所施打,但掛號費可能須自行負擔。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7/351747/sm-fcc2df09d406f37e4233ba6d27ce9f99.jpg)
新冠疫情 專家:10月JN.1疫苗視為追加劑接種
新冠肺炎夏季流行趨緩,主要反映JN.1、KP.2疫情,但新冠病毒不斷變異,未來仍可能受LB.1、KP.3.1.1變種病毒影響而出現新一波疫情。公衛學者提醒,如今的病毒已不同於Alpha、Delta時代,感染後的保護力無法維持半年~1年之久,2~3個月就會衰退,今年7、8月雖有大量民眾染疫,但到了9、10月,恐有再感染的風險,民眾應將10月開打的JN.1疫苗視為追加劑接種,而脆弱族群在等待新疫苗的同時,應先接種XBB疫苗,提高自身保護力。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國際間受KP、LB.1變種病毒影響,各大洲夏季疫情持續嚴峻,然而美國近期變種病毒分布顯示,除KP.2、KP.3、LB.1,更出現KP.3.1.1新型變種病毒,其占比迅速上升至17.7%,整體KP.3 (包含KP.3 &KP.3.1.1)已超過50%,成為主要流行株,未來是否造成新一波流行值得關注。陳秀熙分析,國內JN.1的佔比雖有下降,但JN.1仍是主流病毒株,占39%,而KP.2/KP.3的比例和6月相比,卻有上升,目前達到30%,LB.1則達到20%。未來LB.1、KP.3.1.1會不會上升,仍需要高度注意。最新研究推論指出,KP.3.1.1具高傳播力,其有效再生數約為3.8,與LB.1同屬近期新型變種病毒中傳播力最高者,原因在於,這兩種變異株都皆有未曾出現在JN.1及KP.3的變異點S:S31del。陳秀熙表示,KP.3.1.1具免疫逃脫的優勢,使過去的病毒株中和抗體反應降低,促使突破性感染機率增加。過去曾在社區感染者所產生的血清也有相同情況,這表示保護力隨著時間、新的變種病毒株產生而衰弱。今年這波夏季流行在5月開始,並在7、8月達到高峰,產生群體免疫的保護力。然而陳秀熙提醒,如今的病毒已不同於Alpha、Delta時代,染疫後的保護力無法維持半年~1年之久,2~3個月就會衰退。10月開始,社區的族群免疫保護力也逐漸下降,民眾應施打JN.1疫苗,作為免疫追加劑,強化族群免疫保護力,預防下一次的大流行。在等待期間,脆弱族群應接種XBB疫苗,減少重症死亡風險。出入人多的場所時,務必配戴口罩。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3/343473/sm-fbdc3321ad510aad6c12e8b65806e665.jpg)
5個月大嬰確診「咳嗽像狗吠」 專業醫提醒「2症狀」千萬別忽略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有明顯復甦的跡象,不僅有不少醫師出面示警,疾管署也表示目前疫情進入流行期,呼籲民眾不得不注意。而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也表示,近期就曾遭遇一名5個月大嬰兒個案,確診後出現宛如狗吠聲的咳嗽,送醫檢查後發現血氧濃度降到90%,最後收至兒童加護病房。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日前在FB粉絲專頁發文,內容中表示,最近一週新冠病毒疫情有增溫趨勢,再加上嬰幼兒免疫較脆弱又沒有施打疫苗,很容易被交互傳染,建議家人彼此施打新冠病毒疫苗,產生群體免疫,減少嬰幼兒被傳染的風險。除此之外,黃士倫醫師也提醒,疾管局臆測新冠病毒捲土重來8、9月將達此波高峰。黃士倫醫師也提到自己近期遭遇的案例,一個5個月大的嬰兒新冠病毒確診,引發哮吼出現了咳嗽嘶吼聲、聲音沙啞一天。媽媽帶來醫院時,血氧量測降到90%。後來與媽媽討論後,建議收至PICU兒童加護病房,但由於黃士倫醫師所在的院所沒有床位,黃士倫醫師還親自將小嬰兒轉院至彰濱秀傳。黃士倫醫師表示,兒童哮吼(croup)好發於6個月到3歲大之間,典型症狀包括接著有像狗吠聲的咳嗽 (barking cough)、吸氣性喘鳴(inspiratory stridor)、聲音沙啞(hoarse voice)及呼吸困難(mild to moderate respiratory distress)。兒童哮吼以往常見的病原體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於2020年新冠病毒爆發以來,國外已有不少案例是由於COVID-19導致兒童哮吼之發生。黃士倫醫師也提醒,最近新冠病毒似乎又蠢蠢欲動,提醒各位爸媽家中若有學齡前兒童,一定要隨時留意他進食的狀況,是不是容易嗆到溢奶,或者哭聲有所改變,並且隨時監測小孩的血氧。呼吸喘伴隨血氧下降,或者小孩的活動力胃口有變差的情形,則需要立即就醫。若延誤就醫時機,很容易造成嚴重的呼吸窘迫,甚至需要緊急插入氣管內管,因此不得不當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343206/sm-fc8fedac157eee3d12d9a8df467e31bd.jpg)
新冠疫情再流行 卓榮泰呼籲踴躍施打疫苗
衛福部疾管署示警,新冠疫情再度進入流行期,行政院長卓榮泰13日於行政院會表示,為避免新冠肺炎疫情再度肆虐,相關部會超前部署,做好防疫工作,同時也請衛生福利部準備充足的疫苗量能,呼籲國人踴躍施打疫苗,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衛福部也表示,已備妥抗病毒藥物及疫苗,並積極採購疫苗中。卓榮泰指出,近期國人十分關心新冠肺炎疫情再起的可能性,4年前疫情爆發時,對國人生命、健康、財產皆造成重大威脅,而因應目前環境,唯有政府再次超前部署,才能避免病毒再度肆虐。院長請衛福部準備充足的疫苗量能,呼籲國人踴躍施打疫苗,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同時也請相關部會務必做好各項防疫措施,為國人帶來足夠的保障。衛福部表示,該部以實證醫學為基礎,參考各國防治疫情經驗,並依據疫情發展趨勢,適時調整相關防治作為,包括:修訂病例定義以監測重症個案為主,同時掌握急重症醫療量能,適時調度;適時修訂診療指引及各類抗病毒藥物領用方案,目前Paxlovid儲備量20.8萬人份、瑞德西韋11.2萬劑;辦理民眾衛教宣導,有疑似症狀及前往高風險場所建議佩戴口罩。衛福部進一步表示,為提升疫苗接種效能,加速建立國人群體免疫力,該部已積極採購疫苗,並規劃疫苗接種計畫與相關獎勵措施。目前新冠XBB疫苗累計接種276.4萬人次,全國接種率11.36%,65歲以上第1劑及第2劑接種率分別為20.54%、1.55%;疫苗庫存莫德納291.7萬劑、Novavax 5.3萬劑,歡迎民眾踴躍施打疫苗,以增加保護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9/273699/sm-575f9ec52d622605d640f7e3226a9134.jpg)
疫情趨緩!8月15日起新冠自主管理天數縮至5天 支持性給假取消
新冠疫情趨緩,民眾也逐漸回歸日常生活,疾管署1日宣布,將自主管理天數,從10天縮短至5天,此外也將取消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給予的支持性給假措施,將回歸原本的病假規定,新制預計8月15日上路。疾管署指出,根據監測資料顯示,近期國內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趨緩,為使民眾回歸日常,經評估國內外疫情狀況、病毒變異情形,且推估國內民眾群體免疫超過八成,宣布自2023年8月15日起(以篩檢陽性日為準),COVID-19篩檢陽性輕症、無症狀民眾,自主健康管理天數由10天縮短至5天,同時軍職人員、公務人員、教師、學生等對象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無需給予支持性給假措施,而後續民眾若有請假需求,請依各類主管機關規定之假別辦理。疾管署表示,疫情雖已趨緩,但感染及傳播風險仍在,民眾於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如須前往醫院,仍需配合相關醫療或感染管制措施,另外也請落實衛生防護措施,並建議民眾接種疫苗,以提升自身及社區保護力,降低疾病傳播風險。此外,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若有出現症狀,也請在家休息,並儘量避免非必要的外出,若必須外出時,也請全程佩戴口罩。疾管署特別提醒,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具慢性病或免疫不全、免疫低下病史者等具「COVID-19重症高風險因子」之民眾於快篩陽性後,請儘速就醫,以利醫師及早診治並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降低感染後引發併發症之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4/254054/sm-beb20db497f66bf43b162eccd406a680.jpg)
習慣當「口愛」大師 恐讓你罹患咽喉癌比例高8.5倍
數據指出過去的20年,西方世界的咽喉癌發病率迅速上升,研究發現誘發咽喉癌的主因是人類乳突病毒(HPV),和子宮頸癌發生主因相當。這也被認為很有可能與性行為有關,性行為中若你習慣當個「口愛」大師,這樣咽喉癌的機率就會大增8.5倍。據外媒《科學警報(Science Alert)》報導,德國醫學家楚爾豪森(Harald zur Hausen)過去發現子宮頸癌與HPV病毒有關,且HPV病毒可通過親密行為傳播,而病毒也會進入口腔裡,因為咽喉的軟組織與子宮頸構造相同也一樣柔弱。過去20年咽喉癌的比例暴增,甚至在美國與英國咽喉癌比子宮頸癌還常見,尤其是一生有多重性伴侶並且習慣口交的人,罹患咽喉癌的比例比不口交的人多達8.5倍。而HPV病毒可透過疫苗接種來預防,在女孩疫苗接種率高(超過85%)的國家,男孩也受到「群體免疫」的保護。WHO世界衛生組織也曾發布《加速消除子宮頸癌全球戰略》,提高15歲女性HPV疫苗接種涵蓋率達90%,目標於2030年加速消除子宮頸癌,目前台灣與全球一樣核准3種HPV疫苗,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國中女生公費HPV疫苗接種服務,透過接種疫苗而獲得保護力,預防感染HPV及子宮頸癌發生,但男女都應該接種HPV疫苗,並且要完整打好三劑,才有完整的保護力,來避免相關子宮頸癌與咽喉癌等疾病。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2/252642/sm-2d865ecc3619e37be9fa4acda79cd255.jpg)
5/1指揮中心解編!新冠改第四類傳染病 4大調整措施曝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表示,鑒於COVID-19疾病嚴重度下降,國內疫情持續穩定且處於低點,且國際間亦朝向調降防疫等級,故宣布自5月1日起,「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調整為第四類傳染病。另,考量中央各部會及地方政府於指揮中心運作期間已強化聯繫合作與應變能力,經盤點國內醫療量能及防疫物資儲備情形,綜合評估疫情發展及病毒變異株變化趨勢,行政院同意指揮中心於同日一併解編,由衛福部成立跨單位防治聯繫會報持續COVID-19整備應變工作。5/1指揮中心解編,由衛福部成立跨單位防治聯繫會報持續防疫整備應變工作。(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說明,5月1日防疫降階後,調整措施及工作重點如下:5/1起新冠改第四類傳染病,4大調整措施曝。(圖/指揮中心提供)一、多元監測疫情,每週主動說明:疾管署持續以多元管道監測國內外疫情及變異株流行趨勢,於每週例行記者會向國人報告。二、公費疫苗持續,規劃年度接種:持續儲備及提供各年齡層公費COVID-19疫苗接種;隨時參考最新實證及各國接種建議,提報ACIP專家會議討論後續接種計畫。三、投藥照護延續,保護脆弱族群:持續提供符合條件之染疫民眾公費抗病毒藥物及清冠一號;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持續辦理;專責病房解除開設;維持陪探病管制納入常規管理;醫療院所及照護機構持續落實必要之感染管制措施,以保護脆弱族群。維持符合現行病例定義之COVID-19併發症(中重症)確診個案經醫師評估須住院隔離治療並通報,由公費支應隔離治療期間醫療相關費用(包含不具健保身分之非本國籍人士),解隔條件不變;輕症患者維持自主健康管理之建議,高風險族群以及出現警示症狀者儘速就醫。四、整備醫療物資,快速應變動員:為因應疫情快速變化,必要時將動員重啟專責病房及集中檢疫所(以國軍營區為主)之收治量能,即時調度醫療資源。目前醫用口罩、家用快篩試劑、抗病毒藥等防疫物資庫存量充足,若自由市場產生恐慌性搶購等供需失衡情形,將啟動實名制販售;相關防疫物資將定期檢視儲備量及品質,確保國內生產量能及建立國外專案進口機制,必要時可快速釋出防疫物資供醫療端及民眾使用,保障民眾健康。指揮中心指出,在解編後,將持續透過衛福部之「COVID-19防治聯繫會報」,強化相關單位溝通協調,定期盤點醫療及防疫物資整備情形,以利疫情變化或新興變異株出現時之即時應變。另,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將增設「COVID-19防治組」,聘請專家就COVID-19防治政策業務持續提供專業建議。此外,上述防疫降階調整措施相關資訊,將置於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防疫降階,應變持續」專區 (建置中),歡迎各界參閱。指揮中心成立運作迄今已1,192天,指揮中心特別感謝全國民眾三年多來的配合,以及醫事人員與投入防疫工作同仁的辛勞,在全球面臨疫情威脅以及經濟重大衝擊的時刻,使臺灣仍得以保有相對的安全與穩定。由於國際COVID-19疫情仍持續,世界衛生組織亦尚未解除「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指揮中心請民眾持續配合相關防疫措施,維持良好衛生習慣,並依照最新建議接種COVID-19疫苗,提升自身及群體免疫保護力,共同邁向疫後新生活。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4/250744/sm-523556b6c3fe82d891de08276f9fbc64.jpg)
腸病毒大流行3/免疫負債世代缺乏免疫力 別讓孩子玩「帶毛玩具」髒得不可思議
防疫政策鬆綁、疫情解封,讓各式各樣的病毒開始出現,而出生在疫情中的孩子,由於免疫力缺乏訓練,因此被稱為「免疫負債世代」,這些孩子感染病毒後症狀更嚴重,由於腸病毒疫情持續上升,醫師也特別提醒家長少讓孩子玩「帶毛的玩具」,因為難以清洗、消毒,病毒恐藏匿其中。5~6歲以下的孩童,由於一出生或出生沒多久就遇到疫情爆發,長時間處於防疫狀態,讓他們的免疫系統猶如一張白紙,沒機會受到訓練,所以當他們遇到病毒時,往往就會更加嚴重,這就是所謂的免疫負債。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醫師柯申表示,這些免疫負債的孩子缺乏群體免疫力,所以可能更容易感染腸病毒。柯申提醒,腸病毒傳染力強且無法使用酒精殺死,因此在生活中落實「濕、搓、沖、捧、擦」洗手5步驟非常重要。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強調,「因為酒精對腸病毒的毒殺效果有限,務必要以肥皂洗手!」張凱音說,許多家長有各式各樣的消毒措施,除了近年常用的酒精、次氯酸水等等,還包括紫外線燈等,但這些消毒方式的效果都有限,而且有些會有死角,例如紫外線燈就會有照不到的部位,所以建議還是多用肥皂洗水最好。家中若有人感染腸病毒,疾管署建議使用含氯漂白水消毒環境與患者排泄物,避免全家都遭到感染。(圖/報系資料庫)柯申提醒,由於腸病毒傳染力強,而5歲以下幼童容易變成重症,所以出入幼兒園、托嬰中心、親子館等場所,還有回家後、進食前,這些時間點都要用肥皂洗手,以免將病毒帶入家中或吃進嘴裡。為防範腸病毒大流行,疾管署也整體出許多預防重點,其中一項指出「避免接觸帶毛玩具」,張凱音說,這是因為毛茸茸的玩偶雖然可愛,但非常難清洗、消毒,有非常多的死角提供病毒藏匿,建議盡量不要接觸較好。若家中有人感染腸病毒,疾管署建議使用含氯漂白水進行環境消毒,調配時應穿戴防水手套、口罩及圍裙,並注意環境通風;一般環境消毒使用的消毒水濃度為500 ppm,即8瓶1,250 c.c.保特瓶清水加入100 c.c.漂白水。用於處理腸病毒患者分泌物或排泄物汙染的消毒水濃度則為1,000 ppm,即8瓶1,250 c.c.保特瓶清水加入200c.c.漂白水。環境、器具等於消毒水擦拭完畢後,靜待10分鐘再用清水擦拭一次,才算完成消毒步驟。另外,也要避免病患接觸其他幼兒或即將生產的孕婦,處理完病患的口鼻分泌物與糞便後,也要正確洗手才不會傳播病毒,如此才能避免「1人中獎、全家感染」。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2/249362/sm-3b44c3bd6786ae8e09e55c37ae54f5d9.jpg)
猴痘疫苗首次登記秒殺! 今下午2點開放預約「名額增至3萬人」
國內本土猴痘疫情持續延燒,全台北中南各地散發,至今累計23例確診病例。衛福部疾管署4月10日下午2點將開放第二階段疫苗預約登記,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猴痘疫苗接種合作醫院已增加為50家,其中也包括離島澎湖縣,考量接種量能提升,因此總登記名額從原本的2.5萬人,增加至3萬人。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猴痘(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確診23例病例,其中包括16例本土及7例境外移入,目前仍有3例住院隔離治療中,其餘20例已康復出院。疾管署統計,截至4月5日共計完成1416人Mpox疫苗接種服務,其中暴露後預防(PEP)接種25人及暴露前預防(PrEP)接種1391人;而符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行為者」計接種1343人。由於本土疫情目前仍是散發,日前第一階段猴痘疫苗登記平台一上線,就秒殺,因此疾管署再推出第二階段登記。羅一鈞說,針對民眾自我風險評估「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在4月10日下午2時起,可至疾管署「猴痘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平台」進行接種暴露前預防(PrEP)疫苗意願登記。羅一鈞表示,經持續協調更新,目前已有50家醫院投入接種量能,意願登記平台名額上限也提高為3萬人,縣市除本島各縣市外,澎湖縣也加入提供接種醫院(三總澎湖分院),因此目前共計20縣市提供接種服務。預約開放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時至下午5時(週末及例假日不開放),考量提升群體免疫力及疫苗涵蓋率等因素,現階段PrEP接種對象仍先以「皮內」注射方式接種1劑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