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痙攣
」 中暑 席琳狄翁 脫水 罕見疾病 高溫連恩佩恩墜樓前「房間一片狼藉」!物品全砸爛 桌上還有白色粉末、打火機
英國天團「一世代」(One Direction)前成員連恩佩恩(Liam Payne),17日被證實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一間飯店墜樓身亡,享年31歲。據悉,他所住的飯店房間畫面在網上曝光,現場一片狼藉,各種物品被砸壞,桌上還放著錫箔紙、不明白色粉末和打火機,浴缸內更有可疑的蠟燭。對此,檢察官認為,經過初步搜索,墜樓的原因可能是濫用藥物。根據外媒《路透社》、《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連恩佩恩與女友凱特(Kate Cassidy)在9月30日抵達阿根廷度假,凱特於10月12日一度在TikTok發影片稱「我只想回家」,並正式在14日離開阿根廷,連恩佩恩則繼續留下來,入住卡薩蘇爾巴勒莫飯店(Casa Sur hotel);不久後,他就從3樓的房間墜樓死亡。警方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們進行現場搜查時,發現連恩佩恩的房間「完全混亂」,各種物品被砸碎,藥物也散落各處,桌上有個發黑的鋁罐似乎被加熱過,架上的電視螢幕遭重擊裂開。警方還發現了「氯硝西泮」(Clonazepam,又稱Klonopin)等藥物,該藥物用於控制癲癇、不自主肌肉痙攣和恐慌症。連恩佩恩所住的飯店房間裡發現不明白色粉末。(圖/翻攝自X/@GabiSantapaola)浴缸裡有燒過的鋁箔紙。(圖/翻攝自X/@GabiSantapaola)第一份屍檢報告顯示,連恩佩恩受到致命的頭部損傷,並伴有內部和外部出血,與高處墜落所造成的傷勢相符,檢察官辦公室也稱,沒有跡象表明有第3方參與其中,「這位音樂家在摔倒時是獨自一人,並且是由於濫用藥物而經歷了某種發作」。據悉,連恩佩恩曾公開談論過,他仍是團員進行巡演時,為了應對名譽帶來的壓力,一度酒精成癮與藥物成癮,更有過嚴重想輕生的念頭。報導指出,布宜諾斯艾利斯安全部獲得的相關音訊得知,連恩佩恩去世前,曾有一名飯店員工撥打911電話,請求警方幫助一名客人處理他的房間,該客人似乎受到了毒品或酒精的影響,「我們有一位客人吸毒和酗酒,當他有意識時,他崩潰了,他破壞了整個房間,我們需要你派人來……因為我不知道客人的生命是否有危險,房間有陽台,我們擔心他可能會做什麼」。另據《America TV》公開的照片,連恩佩恩穿著一件白色無袖上衣,刺青清晰可見,而這也是他搭電梯回房間前的生前最後身影。隨著連恩佩恩去世的消息傳出,粉絲們陸續抵達飯店門口,在外面舉行燭光守夜活動,並開始收集鮮花和留言。
感冒流汗好更快? 醫示警:小心脫水「變更嚴重」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或是相信「感冒流汗好得快」的說法,會在感冒時選擇去運動,甚至在大熱天裡,蓋厚棉被試圖逼汗。對此,輔大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胡皓淳醫師則表示,流汗並不能消滅病毒,且多流汗還要小心脫水感冒變更嚴重。胡皓淳解釋,流汗是人體調節體溫的一種方式,當我們的體溫升高時,身體會通過出汗來散熱。此外,流汗還能排出體內的一些代謝廢物和毒素。然而,流汗並不是治療感冒的直接方法。感冒的根本原因是病毒感染,流汗並不能消滅病毒。胡皓淳說感冒時,身體可能會出現發熱的症狀,這是身體對抗感染的一種方式。發熱時,人體透過提高體溫來創造一個不利於病毒繁殖的環境。此時,身體也會自然地出汗來調節體溫。然而,故意讓自己多流汗並不會直接加速感冒的康復,反而可能導致脫水和電解質失衡。胡皓淳表示,多流汗會導致體內水分流失,特別是在沒有適當補充水分的情況下。脫水會使人感到虛弱,並加重感冒症狀。因此,保持體內的水分平衡非常重要,感冒期間應該多喝水,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這有助於稀釋黏液,減少鼻塞和咳嗽。而流汗不僅會帶走水分,還會使體內的電解質(如鈉、鉀等)流失。電解質對於維持身體正常功能至關重要,如果電解質失衡,可能會出現肌肉痙攣、頭暈等不適症狀。因此,在感冒期間,除了補充水分外,也應注意補充適量的電解質,可以喝一些電解質飲料。至於正確治療感冒的方法,當然就是多休息、多喝水、就醫等等。
飯後30分鐘才能游泳? 美專家解釋「沒必要」但要先做「這事情」
許多人都曾被長輩父母告誡過,用餐後要過30分鐘才能運動,游泳。目前美國一名就表示,其實不需要等待30分鐘就可以下水游泳,但是必須注意,在下水前務必要補充水分,以免因為「缺水」而引發肌肉痙攣。根據《美聯社》報導指出,克利夫蘭診所的巴傑特醫生(Dr. Matthew Badgett)表示,雖然民間普遍認為,在用餐後寫意大多都是流向消化系統,所以這時候去游泳的話會無力,結果發生溺水的事情。巴傑特醫生解釋,實際人體在飯後還是有大量血液流向肌肉,所以肌肉不會因為缺血的關係而無力。但巴傑特醫生特別提醒,與其說要飯後30分鐘才能下水游泳,還不如提醒自己要在下水前「補充充足水分」。巴傑特醫生表示,許多人都沒有注意到,其實就算你在游泳,你的身體還是會出汗,在水中游泳的時候,真的不太會意識到自己身體缺水的情況,尤其如果游泳的地方是在一個艷陽高照的水池、海邊的話。而巴傑特醫生也示警,如果在游泳過程中發生脫水情況的話,身體有可能因此發生肌肉痙攣,最後造成溺水意外。但巴傑特醫生明確表示,千萬不要飲酒後游泳,因為酒精會讓身體的協調性變差,而且在判斷事情的時候容易失誤,尤其是在面對夏天海邊的浪頭時,人體會因為酒精的關係反應變慢。
彰化75歲老翁熱暈倒騎樓 體溫破40度昏迷送醫搶救
全台近日酷暑難耐,氣象署15縣市發布高溫燈號,高雄市旗津區更飆破40.8度成今日最高溫。4日彰化縣社頭鄉75歲老翁不敵高溫,中暑倒臥民宅騎樓下,救護人員當場後,發現老翁體溫破40度且意識不清昏迷,立刻將他送醫。救護人員將老翁送往員榮醫院急診搶救,該院急診室醫師王胤德表示,75歲老翁到院時意識模糊,體溫破40度,研判是中暑。立刻施打退燒針並補充水分,經治療休息後已恢復清醒。王胤德表示員林的溫度高達34度以上,呼籲民眾外出前後都要補充水分,避免攝取含糖飲料及酒精產品;盡量避免在上午10時到下午4時在外進行活動,可挑選清晨或傍晚進行戶外運動。王胤德指出老人、嬰幼兒、慢性病患者及孕婦較容易受到高溫影響,也提醒民眾若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口渴、肌肉痙攣等狀況,應立即至陰涼處休息並補充水分,尋求醫療幫助以保障自身安危。
留意腸病毒、諾羅肆虐中 專業醫:進入腦部恐導致腦炎
近期由於腸病毒、諾羅病毒嚴重肆虐中,已經有不少專業醫師提出警告,呼籲家長應當要注意兒童的身體情況。而現在兒科醫師傑登也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腸病毒與諾羅病毒可能入侵腦部,進而引發腦炎,最後有致死的可能,家長千萬不得不防。兒科醫師傑登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諾羅病毒和腸病毒都能全身趴趴走,有可能進入腦部導致腦炎,甚至有致死的風險喔。傑登醫師也在文章中解釋,腸病毒造成重症的前兆之一比較典型,被稱為「肌躍型抽搐」,是全身肢體突然的顫抖動作,類似受到驚嚇時的反應,在睡覺時特別頻繁發生。雖然在正常情況下偶爾會出現在兒童身上,但如果每小時發作數次,就屬於異常情況。此外「劇烈嘔吐」和「活力顯著下降」,也是常見的腸病毒重症前兆。而在諾羅病毒的部分,傑登醫師也提到,諾羅病毒造成的腦炎比較少見,但症狀比較多變,需要靠家長觀察。除此之外,傑登醫師也列出了腦炎常見的10種症狀,方便家長及時注意。而他也提醒,其實流感和新冠病毒等病症也有導致腦炎的風險,一定要多加留意:1. 頭痛:可以是輕微的不適感到劇烈的疼痛。2. 發燒:通常是持續性的,但溫度不一定很高。3. 意識狀態改變:包括混亂、嗜睡、昏迷等。4. 頭暈或眩暈:出現平衡問題,感到天旋地轉。5. 惡心和嘔吐:和腦壓增高有關,即使空腹或吃止吐藥也不會改善。6. 抽搐:可以是部分性或全身性的抽搐,具體表現形式因人而異。7. 肌肉痙攣或僵硬8. 感覺異常:麻木、刺痛、過敏反應等。9. 行為變化:易激怒、焦慮、煩躁等情緒變化,像變了一個人似的。10. 認知功能下降: 包括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48歲男胸悶口渴「看到水就怕」3天後身亡 多年前被狗咬竟是元凶
「杭州確診一例狂犬病死亡幾年前被狗咬」話題近日衝上微博熱搜。杭州電視台報道,杭州市一醫院感染科醫生許湘接受採訪時表示,有一名確診狂犬病死亡的病例,幾年前曾被狗咬過。許湘介紹,3月27日晚上,杭州市一醫院感染科接診了一位從嵊州趕來的男性患者,48歲。當時患者表現得非常煩躁、坐立不安,他告訴醫生自己低燒好幾天了,一吹風就會覺得胸悶、喉嚨發緊,感到很口渴,卻又害怕喝水。從症狀來看,醫生高度懷疑是感染了狂犬病毒,雖然病人當時否認自己被貓狗咬傷,但通過腦脊液NGS檢測,醫生找到了狂犬病毒。「三天之後打這個病人的電話回訪,詢問他妻子的時候 ,這個病人已經去世了 。再詢問他有沒有抓傷撓傷史,患者的妻子說他幾年前是被狗咬過 ,狂犬病一旦發病是沒有有效的治療的,死亡率將近百分之百。」許湘表示。醫生說明,狂犬病是一種人獸共患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很長 ,發病後會表現出高度恐懼、狂躁不安、恐水、怕風,並逐漸出現咽喉肌肉痙攣、癱瘓、呼吸中樞麻痺等症狀。目前,狂犬病屬於可防不可治的疾病。許湘指出,「目前狂犬病重在預防,一旦被貓或者狗咬傷後應盡早清洗傷口,用肥皂水或者清水沖洗。盡早到就近的醫院注射狂犬病疫苗,如果是被流浪的貓和狗抓傷或撓傷的話,除了注射狂犬病疫苗,還要注射狂犬病的免疫球蛋白。」醫生提醒,狂犬病疫苗注射應在被咬傷撓傷後24小時內進行,一般在注射疫苗的半年內,如果再被可疑動物咬傷,不需要再進行注射。如果超過半年,再被咬傷就需要加強注射。除了貓和狗,狐貍、獾、蝙蝠也是傳播狂犬病的高風險動物,家養的牛、羊、馬、豬等家畜,以及兔、鼠等嚙齒類動物也有可能傳播狂犬病。
食物中毒恐致脫水、急性腎衰竭 醫曝「5症狀」務必趕緊就醫
北市信義區A13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出多人食物中毒,目前已釀2人因急性腎衰竭身亡,共累計10個中毒案例,食藥署也已主動前往稽查。對此,小兒科醫師林筱琪就指出,嚴重的食物中毒症狀將導致脫水甚至休克,進而引發急性腎衰竭,如果出現嚴重腹痛、1天內6次以上腹瀉等5症狀,則要盡速就醫治療。林筱琪今(27)日上午在臉書粉專「林筱琪醫師快樂育兒」發文分享,天氣一熱起來,腸胃炎也都跟著出現了,近2天更有百貨美食街食物中毒案例,因此提醒民眾多加注意,一般細菌性的食物中毒與未煮熟的肉蛋沙拉、罐頭配菜相關,特殊毒素如「蕈菇毒素」則會導致急速的肝腎衰竭。林筱琪提醒,當遇上食物中毒時,出現以下5症狀時就要趕緊就醫,包括:24小時內有6次以上腹瀉、嘔吐物或大便中有血絲、持續發燒超過1天、嚴重的腹痛以及脫水的徵兆。而關於「脫水的徵兆」,林筱琪解釋,諸如大量水便腹瀉、一直想睡覺或非常累、口渴或舌頭嘴唇很乾燥、肌肉痙攣或意識混亂、尿很黃或超過5個小時沒有排尿,若有以上症狀合併70歲以上或本身有免疫不全者,務必盡速至醫療院所報到。如果想避免食物中毒,林筱琪說明,洗手、煮熟食物別放太久是基本,也要避免飲用未經巴斯德消毒的牛奶或乳製品,肉和海鮮切記要煮到全熟,蛋盡量煮到蛋黃變硬。另外,生、熟食別放在一起,碰到生食後的餐具、手都要充分清洗,不購買有破損、蓋子凸起的罐頭食物,食物也別放於室溫超過2小時,若是32°C以上則不要超過1小時。
Janet自曝近視高達1450度! 授5妙招守護孩子視力
女星Janet(謝怡芬)5日出席台灣近視病醫學會新版兒童近視衛教手冊記者會,擔任形象大使宣導保護視力,笑說:「我跟別人打賭誰的近視度數比較深,輸的要請吃飯,從來沒輸過,因為我的近視1450度!」她自幼飽受高度近視之苦,擔心兩個兒子會遺傳到近視,不讓孩子過多接觸3C用品,也盡量安排戶外活動、鼓勵吃胡蘿蔔跟枸杞等,守護孩子視力健康。近視是病 高度近視恐產生多種病變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近視列為全球「流行病」,根據統計,預估到2025年,全球將有50%的人罹患近視。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幼兒園小班近視盛行率為6.9%,小一時達到19.8%,小六更大幅增加到70.6%[i]!台灣近視病醫學會執行長吳佩昌表示,近視的成因是由於眼睛肌肉痙攣,無法對焦造成眼軸拉長,因而形成近視。目前醫學研究認為,近視無法自行恢復,只能控制度數增加,年紀越輕罹患近視,度數增加會越快速。尤其近視度數超過500就屬於「高度近視」,會增加罹患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部病變,甚至有失明風險。呼籲家長定期帶孩子檢查視力,多到戶外走動,遵守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的原則,對於視力保健都有幫助。「什麼都看不到」 自幼眼鏡不離身 Janet分享自己從小就飽受高度近視之苦,從5、6歲開始就因為800度的高度近視要戴厚重的眼鏡,練習小提琴或是日常活動都很不方便,甚至無法參加最喜歡的游泳比賽。後來8歲時改用硬式隱形眼鏡,戴一整天讓人又硬又痛。由於平常工作都戴隱形眼鏡,外界不知道Janet的近視高達1450度。遺傳是近視的成因之一,她感嘆:「跟很會念書的姊姊比起來,我算蠻愛到外面玩的小孩,居然也變成大近視。我早上起來就是那種,如果沒戴眼鏡,真的是什麼都看不到,我只看得到顏色,輪廓都看不清楚,好像殘障一樣。」避免影響孩子 Janet分享守護視力Janet和丈夫George育有6歲和3歲的兒子,身為二寶媽的她特別注重孩子的視力健康,前陣子聽到6歲的老大說視線濛濛有點看不清楚,立刻到眼科請醫師檢查,所幸目前小朋友視力正常。Janet也笑說,要是自己在家帶小孩,一聽到他們的叫聲,還得先「摸到」眼鏡才能過去查看究竟,好在George視力非常好,比她更能勝任「1打2」的工作。Janet分享:「我很擔心我的小孩,會不會跟我一樣高度近視,所以我們真的是會定期讓他們在外面跑來跑去,當然也不是擔心近視就不能看電視,我們也是會大家一起看電視,看最久只能看一部電影的時間。在看電視的過程,我們會一直提醒說,不要離太近。」從小就定期讓孩子給眼科醫師檢查在家中會適時提醒看電視要保持適當距離目前還不讓小朋友使用接觸電腦平日鼓勵小朋友到戶外玩耍,有空的時候更主動帶小朋友到戶外活動,去海邊、爬山,看綠色風景。飲食部分鼓勵小朋友多吃對眼睛好的食物,例如胡蘿蔔跟枸杞等。國民健康署副署長魏璽倫呼籲家長重視近視是一種疾病的觀念,從孩子幼兒期開始就應該建立正確護眼123習慣,定期就醫掌握及控制度數,打造孩子的好視力,讓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能降低近視病之威脅,奠定國家未來發展之競爭力。[i] 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45
29歲美女作家「瞎書」驚傳逝世! 生前罹罕病體重不足40kg 曾嘆:一定要吃三餐
大陸知名的美女作家「瞎書」因罹患罕見疾病「脊髓空洞症」,於近日驚傳逝世,享年29歲。「瞎書」曾向網友透露,因工作忙碌常常熬夜,三餐不正常,工作時一天甚至只吃一餐,即便病得很嚴重,高燒39度還熬夜工作,瞎書還曾寫道「大家一定不要學我啊!一定要認真,健康吃三餐,好好睡覺,多鍛鍊!」而患病後的她暴瘦,一度不到40公斤,她近年頻繁進出醫院與病魔抗爭,如今還是不幸離世,令人不勝唏噓。據《星島頭條》報導,「瞎書」在生前創作多部暢銷作品,包括《我不會喜歡你》、《楞次定律》、《一顆青蘋果》、《巴洛克複調》、《時止之年》等,她擅長以女性視角,宣揚男女平等、獨立又互相扶持的愛情觀。創作中,則以2019年發表的《我不會喜歡你》最受推崇。「瞎書」曾向網友透露,她工作時一天只吃一餐飯,又常吃外賣,加上經常熬夜寫文,即便病得很嚴重,高燒39度她還熬夜工作, 瞎書還曾寫道「大家一定不要學我啊!一定要認真,健康吃三餐,好好睡覺,多鍛鍊!」到了2021年5月她在通宵寫作後發高燒,之後病情惡化,出現心絞痛、胃痛等問題,最後被確認罹患基因缺憾,所引起的脊髓空洞症罕見疾病。發病後,「瞎書」的體重一度由50公斤暴跌至39.55公斤,暴瘦如柴,去年6月「瞎書」肺炎高燒不退,至9月因肺部感染嚴重,醫院第2次下達病危通知,經搶救後情況慢慢好轉,「瞎書」還曾發文向讀者報平安,不過,到了今年2月,還是不幸離世,令人不勝唏噓。「瞎書」罹患罕見疾病「脊髓空洞症」。(圖/微博)「瞎書」生前的生活習慣,引起熱議,網友紛紛留言指,年輕時也要維持健康的作息習慣,外賣雖然方便,但不能依賴。脊髓空洞症是種非常罕見且不易診斷的疾病,可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後天性多因外傷、發炎、腫瘤和脊椎側彎引起。其症狀包括頭痛、四肢和背痛、肌肉萎縮、肌肉痙攣、感覺喪失、平衡感變差和脊椎側彎等,接著會出現感覺喪失、大小便失禁,該疾病無法根治,大多只能防止病情持續惡化。
男大生小睡醒來右手無力 衝急診驚「子彈卡大腦」…醫:只差幾公釐就癱瘓
以為被石頭打到,竟是子彈卡在大腦內。巴西去年底發生離奇槍擊案,21歲男大生法西奧(Meteus Facio)在里約熱內盧準備跨年時,突然感覺頭頂被石頭砸到,並在成功止血後繼續狂歡,未料他4天後因右手無力、肌肉痙攣就醫,才驚覺腦袋裡卡了顆子彈。據《鏡報》報導,法西奧當時與友人們到沙灘準備參加跨年派對,卻突然「聽到」腦袋裡傳出爆炸聲,接著鮮血就從頭頂不斷流出。法西奧在其中一名醫師朋友的幫助下成功止血,並在沖澡洗去血跡後繼續參加派對。但法西奧4天後在一場小睡醒來時,感到右手臂「重重笨笨」的,無力卻又不太照他想法運作,甚至會自主移動,趕緊到醫院檢查,未料掃描結果讓他無比驚訝,醫師則直呼他幸運。神經外科醫師指出,子彈已經穿透法西奧的部分大腦,這也是他手臂不自主移動的原因,且子彈只要再偏差幾公釐,法醫奧就會出現手臂甚至一側身體癱瘓的嚴重結果。法西奧經過手術取出子彈及近1個月休養後,目前已幾乎康復。警方則在分析9mm口徑子彈並調查是誰向他開槍。法醫奧的母親露西雅娜(Luciana Facio)除震驚攻讀醫科的兒子頭部中彈,也慶幸孩子中彈4天卻能沒後遺症的活下來。
幼貓體內發現「罕見狂犬病」還咬傷人 恐危害逾700萬人性命
美國內布拉斯加州一對夫妻在今(2023)年9月收養了隻5周大的流浪乳牛貓(又稱燕尾服貓),卻發現其有兩眼瞳孔大小不一、無法進食、癲癇發作的問題,即使至獸醫求診仍回天乏術,而經過基因檢測才知,這隻幼貓是患上了狂犬病。令人擔憂的是,狂犬病毒會經咬傷、抓傷等方式感染其他動物甚至人類,當局也正緊急追蹤可能與該幼貓接觸過的人,以便及時完成疫苗接種,避免病毒持續傳播。根據外媒《每日郵報》(Daily Mail)的報導,當地衛生官員指出,這類型的狂犬病變種通常與美國東部阿巴拉契亞以東的浣熊有關,而那隻幼年乳牛貓是近20年來第1隻在內布拉斯加州(中西部)出現的相關病例,這種病毒對人類來說更是100%致命,而當局已經緊急為浣熊、臭鼬、野貓和紅狐狸等千隻動物接種疫苗,防止病毒滾雪球式向外擴散。衛生官員也提到,人類感染狂犬病的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痙攣、癱瘓和精神錯亂等等,並沒有具體的治療方式,而絕大多數人類擁有狂犬病病例是由於被患狂犬病的動物咬傷,雖然對人類危害極大,但並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只是該病毒若在寵物族群間蔓延,將可能對美國中部700萬人口構成威脅。另外,當地衛生局目前正在進行緊急檢測追蹤,以確定那隻幼年乳牛貓是否已經感染了其他動物或人類,包括被咬傷的飼主、飼主親友和獸醫工作人員等等共10人,讓接觸者能夠及時接種4劑狂犬病疫苗和1劑人類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來中和病毒。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狂犬病流行病學小組警示,狂犬病的潛伏期為1周至3個月,意味著可能得等到明年初才能確認是否能阻止疫情蔓延,而當局也已經在方圓5英里內投放了1萬8000個疫苗包,讓野生動物自主去啃食疫苗,以達到注射的效果。
月經容易經痛、痔瘡、屁股抽筋? 醫曝主因
女生月經來的時候,特別容易有痔瘡及經痛,甚至偶爾還會有瞬間的抽筋刺痛感。對此,台北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也解釋,月經期間「前列腺素」升高,會造成經痛,或肛管附近肌肉痙攣,導致屁股抽筋。而「黃體素」的升高,也會增加肛門口痔瘡靜脈組織回流不佳,造成腫脹,容易誘發痔瘡。黃郁純近日在臉書粉專《痔零姊姊 黃郁純醫師 良好生活 I 大腸直腸肛門外科女醫 痔瘡手術》發文指出,「有沒有發現月經來的時候,特別容易有痔瘡,同時又有經痛、偶爾還會有瞬間的抽筋刺痛感,為什麼會這樣,又該如何解決,女性朋友不要錯過,男性友人也不妨多了解~」黃郁純表示,首先月經週期描述了女孩身體為可能懷孕做準備時發生的變化。子宮內膜變厚,以便受精卵著床。這些變化是由卵巢和大腦中的激素控制的。如果沒有懷孕,增厚的子宮內膜就會脫落,並通過陰道離開身體——這稱為月經期。月經液含有血液、子宮內膜細胞和粘液。除了這些之外,女性生理期間身體也會悄悄地發生些變化,其中雌激素、動情激素跟黃體素也會在此時大量分泌,但黃郁純解釋「真正讓您疼痛的,卻是前列腺激素」。不只男生,女生也會有少量前列腺素,當內膜準備脫落時,前列腺素會上升,幫助子宮收縮,加速經血排除,變相可能造成疼痛,也就是「原發性經痛」的原因。黃郁純補充,前列腺素分泌增加時,會造成肛管旁邊肌肉收縮,引起肌肉痙攣與疼痛,造成月經來屁股抽筋現象,不過都是短暫的,或是經期結束就會緩解。建議可試試泡熱水澡,放鬆肛門和直腸肌肉;使用熱敷墊;服用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但這個方法有傷腸胃地可能,須經醫師指示使用。此外,月經期間,子宮為增厚、著床,身體所產的黃體素,即助孕素,可為胚胎製造良好環境。同時,還會幫助骨盆腔肌放鬆,但也會因此增加肛門口痔瘡靜脈組織回流不佳,而有壓力腫脹。而懷孕時,黃體素也高,同樣靜脈血流也不好,所以就容易誘發痔瘡。
腳趾毛超重要!全掉光恐是罹患這疾病 醫揭6重點從腳看健康
腳趾與腳背上的毛髮也能看出健康狀態,美國足踝外科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Foot and Ankle Surgeons)指出,如果發現腳上毛髮消失,可能是罹患外周動脈疾病(PAD)徵兆,外媒《太陽報》也整理出從腳看出健康狀態的6大重點,讓人一看就懂。一、 心臟病除了腳上沒毛可能是罹患導致心臟病的外周動脈疾病,若感到小腿或腳部冰冷、腿部麻木、臀部或腿部有痙攣疼痛感,以及腿部皮膚發亮,都可能是外周動脈疾病徵兆。二、 糖尿病如果發現腳上傷口難癒合,就可能是糖尿病信號,且由於其引發的神經病變通常從腿部開始,在美國就有多達5%患者出現足部潰瘍,其中有百分之一不得不截肢。此外,體重莫名減輕、口渴、疲倦、視力模糊及小便次數比平常多,都是糖尿病徵兆。三、 甲狀腺功能衰退英國國民保健署(NHS)指出,若甲狀腺無法產生足夠激素,「腳就會發冷」,而甲狀腺問題除可能導致高膽固醇及動脈阻塞,還會引發心絞痛或其他嚴重心臟疾病。另便祕、疲憊、憂鬱、肌肉痙攣和體重增加,都是甲狀腺功能衰退表現四、 真菌感染腳指甲變黃且厚,就可能是香港腳。保持雙腳通風、避免腳出汗太多能降低罹患香港腳機率。五、 痛風如果大拇指看起來特別大且持續很長時間,就可能是痛風,若不及時治療,痛風會導致腎結石、永久性關節損傷。六、 貧血若腳趾甲有凹陷,或末端向上突起如湯匙狀,就可能是貧血。另疲倦、虛弱、呼吸急促、皮膚蒼白或發黃,都可能是貧血的病徵。
天氣太熱她20分鐘喝下近2000C.C的水 美國女子水中毒送醫不治
1名美國印第安納州的35歲婦女艾希莉薩默斯(AshleySummers),7月4日與家人在湖邊遊玩,口渴的她在20分鐘內,灌下近2公升的水。回到家後艾希莉在車庫暈倒,家人緊急將她送醫急救,仍舊回天乏術。經醫師診斷,判定艾希莉在短時間內喝下太多的水,導致她體內的鈉不足,也就是所謂的「水中毒」,而艾希莉的家人對這一意外都感到相當震驚。若短時間內飲下太多水,會造成體內鈉含量不足,導致水中毒,嚴重恐會致死。(示意圖/pexels)7月1日,來自美國印第安納州的35歲婦女艾希莉薩默斯(Ashley Summers)和丈夫帶著2個女兒到蒙蒂塞洛附近的弗里曼湖邊(Lake Freeman)遊玩,一家人在湖邊待了4天。然而7月4日時,炎熱的天氣使艾希莉非常口渴,她在20分鐘內,灌下4瓶水,共約1893毫升。艾希莉的家人表示她疑似脫水,無論喝多少水都感覺不夠,艾希莉也因此覺得頭暈目眩、頭痛。當一家人回到家後,艾希莉卻在車庫裡昏倒,家人將她緊急送往印第安納大學醫療機構阿內特醫院,但艾希莉經過救治仍未恢復意識,經過醫師診斷後,確認艾希莉死於水中毒。艾希莉的弟弟戴文米勒(Devon Miller),回想當時艾希莉緊急送醫的情況表示:「我的姐姐荷莉(Holly)打電話給我,她在電話中崩潰表示艾希莉在醫院,她的腦部腫脹,但他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印第安納大學醫療機構阿內特醫院的毒理學家布萊克弗羅伯格博士(Blake Froberg)表示:「某些因素,可能使人面臨比缺水更大的危機,若短時間內喝下太多水,會造成體內的鈉含量不足。」布萊克表示,水中毒的情況很少見,但在夏季時,或是當民眾在戶外工作、運動,就要制定補水計畫,「確保攝取的水分中,含有電解質、鈉和一些鉀」。布萊克進一步解釋,水中毒的患者會有全身不適、肌肉痙攣、痠痛、噁心和頭痛等症狀。艾希莉的孩子設立了1個Venmo帳戶募款,籌到的錢將用於支付醫療費用,而艾希莉先前就曾簽下器官捐贈同意書,因此當她過世之後,她的心臟、肝臟、肺、腎臟以及一些長骨組織,被捐給需要的人,艾希莉也因此讓5名病人重獲新生。
天熱難耐送醫!中年打石工熱衰竭 常見5大熱危害一次看
王先生45歲,從事戶外重度工作、打石已有10年,近兩週從事連續磚舖地工程,包括剷沙與舖磚等作業。個案於室外工作,當日溫度約28~36度,相對濕度83%~85%,經連續性工作4~5小時後,感到胸悶、呼吸困難、肢體無力、全身不適,由消防局救護車送至區域醫院急診就醫,當時體溫昇高38.6度,無肌肉痙攣或中樞神經症狀,檢驗值顯示除鈉離子與CPK輕微昇高外,其它檢驗值無明顯異常,診斷為熱衰竭。熱急症5大分類 嚴重恐造成永久性神經傷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游文茹說明,熱急症按症狀嚴重程度區分為輕微症狀(例如熱暈厥、熱筋攣、熱衰竭)與嚴重症狀(熱中暑),節錄鄭天浚醫師等人所著之「熱危害引起之職業疾病認定參考指引」分類順序如下:1. 熱壓力症:熱壓力症是因外界的高溫使得個體感到不適和疲倦,但是個體本身的體溫卻極少有上升的情形。但如果病人本身有脫水的情形和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或服用一些會導致血管收縮的藥物與乙型阻斷劑,則身體本身的散熱功能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加重熱症嚴重程度,最後可能演變至熱衰竭或中暑。2. 熱筋攣:熱筋攣的發生是因為大量流汗導致身體肌肉鈉離子、鉀離子等電解質缺乏所造成,顧名思義,症狀為骨骼肌不自主收縮所造成的肌肉疼痛,常發生於大腿與肩部。通常發生於活動當中,或長時間活動後休息時,在大量流汗後補充開水或低張溶液未同步補充電解質時發生。3. 熱暈厥:在熱暴露下,身體會出現相對性的體容積下降、週邊血管舒張與血管張力下降,且可能導致姿勢性低血壓。熱暈厥即是此類姿勢性低血壓的一種表現,好發在老年人的族群,不需嚴重的脫水即可導致個體出現熱暈厥的症狀,患者通常在移離熱源和適當地補充體液後,都能恢復到正常的狀態。4. 熱衰竭:發生熱衰竭可能是暴露在高溫的環境中或是過度運動後造成身體過度產熱,或暴露於高溫環境或劇烈運動會導致身體水分或鹽分喪失,患者體溫可能正常或輕微上升,症狀包括,嚴重的不適感、口渴、噁心與嘔吐,熱衰竭一般會有輕微的脫水,熱衰竭的患者一般不會有嚴重的神經系統症狀,神經系統症狀的有無可用來區分熱衰竭和中暑。5. 熱中暑:熱中暑是高危險性的熱危害,中暑患者預後較差,儘管患者通常可以從肝臟與腎臟的損害中復原,但常有永久性的神經傷害,患者體溫常會超過 40.6℃且合併中樞神經症狀,如譫妄、抽搐或昏迷。法規保障勞工健康 工作場所應設置休息、飲食設備游文茹表示,全球氣溫逐年顯著上升,暖化現象肆虐,勞工因戶外工作導致中暑的案例層出不窮,例如營建工程。因此勞動部遂於民國103年7月1日修訂「高溫作業勞工作息時間標準」以及「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規定雇主對於具有顯著之濕熱、寒冷、多濕暨發散有害氣體、蒸氣、粉塵及其他有害勞工健康之工作場所,應於各該工作場所外,設置供勞工休息、飲食等設備。
戶外工作炎熱不堪! 醫授「9方法」預防熱疾病
高溫作業之雇主有依據法令保護勞工的責任,勞工工作日時量平均綜合溫度熱指數(WBGT)在中央主管機關規定值以上時,應每三個月測定綜合溫度熱指數一次以上,從事高溫作業之勞工與雇主可參考「高氣溫勞工熱危害預防指引」。未曾在高氣溫環境工作,為增加勞工對熱的忍耐能力,規劃其熱適應時間至少六天,第一天作業時間可安排為全部工作時間之50%,而後逐日增加 10%之工作量。九大預防措施 預防高溫引起熱疾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游文茹表示,雇主使勞工於夏季期間從事戶外作業,為防範高氣溫環境引起之熱疾病,應視天候狀況採取下列危害預防措施:一、降低作業場所之溫度。二、提供陰涼之休息場所。三、提供適當之飲料或食鹽水。四、調整作業時間。五、增加作業場所巡視之頻率。六、實施健康管理及適當安排工作。七、留意勞工作業前及作業中之健康狀況。八、實施勞工熱疾病預防相關教育宣導。九、建立緊急醫療、通報及應變處理機制。電風扇、低溫細水霧降溫 團隊作業著排汗衣游文茹建議,高氣溫作業環境下,可使用電風扇與低溫細水霧,降低環境溫度,需注意的是,若環境溫度高於人體皮膚溫度時,不可將電風扇吹向勞工,而是將電風扇吹向熱源,操作電扇時,需掌握利用增加空氣濕度與利用低溫空氣吹向人體的原則進行操作。作業現場應採團隊作業,並提供淺色、透氣與易排汗之工作服以及運動飲料、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膠質之冷飲,作業期間亦須注意氣溫變化與紫外線,紫外線指數很高時須著長袖工作。加強勞工熱危害教育訓練 熱急症應補充水分、儘速就醫游文茹提醒,平時亦應加強勞工熱危害教育訓練,倘若發生熱急症,現場處理包括迅速移離熱環境至陰涼處、鬆脫衣物、冷水擦拭、補充水份並儘速送醫,過程需注意若有嘔吐則要讓患者側躺,若有肌肉痙攣不可強力按摩或拉扯痙攣的肌肉,以避免肌肉傷害。
為省錢不開冷氣被熱暈!獨居老人熱痙攣「全身抽搐」咬斷2顆牙
盛夏來臨高溫難耐,近來中暑患者大暴增,大陸杭州一名79歲張姓獨居老婦,疑似想節省電費沒開空調、電扇,家中過於悶熱導致熱痙攣昏迷,緊急送醫救治。據陸媒報導,事發於本月2日下午4時許,杭州一名79歲張姓獨居老婦意識不清被送至急診室時,體溫不僅高達40.2度,且全身大量盜汗、抽搐不止,原來該名老婦在家中不捨開空調、電扇,處於過度悶熱的室內環境,導致熱痙攣昏迷,所幸被子女發現後,趕緊送往臨平區中西醫結合醫院治療。急診室醫護立即展開搶救,緊急替老婦降溫、施打抗癲癇藥物,為了防止呼吸道阻塞,還在老婦嘴裡放入口咽呼吸道維持暢通,但由於老婦不停地在抽搐,咬著管子的牙齒一直在用力,牙齒硬是被咬斷了兩顆。對此,臨平區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室醫師朱少傑表示,「熱痙攣」屬於重症中暑的一種類型,由於高溫環境下出汗過多,導致人體大量流失水份和鈉離子,進而引起肌肉痙攣、疼痛,若不及時治療恐引起熱衰竭、熱射病,嚴重甚至危及生命,提醒民眾夏天須做好防曬、補足水分,且日正當中應盡量避免外出或運動。
自然災害的頭號殺手 極端高溫致死難察覺
根據外國研究統計,在所有自然災害中,極端高溫是頭號殺手,造成的死亡人數比颶風和龍捲風死亡人數的總和更多!好在大多數高溫導致死亡和健康危害的問題是可以避免的,最常見的3種高溫造成的疾病為脫水、熱衰竭和中暑,嚴重度依次遞升。尤其中暑來的突然且容易迅速惡化,輕者器官受損,嚴重恐導致死亡,預防勝於治療才能將傷害降到最低。據《CNN 》報導,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環境流行病學家塔里克本馬尼亞(Tarik Benmarhnia)表示,酷熱最嚴重的問題在於「鬼鬼祟祟」,它不像颱風或其他自然災害引人注意,而是偷偷摸摸的奪走人命。2021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自1980 年以來,高溫致死的人數增加了74%。隨著氣候變遷,預計高溫將變得更加嚴重,熱浪將持續更長時間;另一項研究顯示,極端高溫與至少17種死亡原因有關,大多數與心臟和呼吸問題有關,令外還包括自殺、溺水和他殺。脫水:難以察覺缺水警報人體需要水和液體才能運作,當流失的水分大於攝取的水分時,人就會脫水。輕度或中度脫水可以透過多喝水來穩定健康狀況,但嚴重脫水則需要就醫治療。問題在於,身體無法及早讓你知道「缺水警報」,當人口渴時才喝水就已經遲了,而且老年人通常在脫水之前不易感到口渴。專家表示,當人不得已在炎熱的天氣外出時,出門前務必喝水,以確保提供身體所需。尤其在高溫下工作或運動時,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建議至少每15-20分鐘喝一杯水(8盎司,約227ml),但每小時的飲水量不要超過48盎司(約1360ml),否則會導致「低血鈉症」(俗稱水中毒),引起混亂、噁心、頭痛等症狀。從炙熱戶外進入室內後,民眾仍應保持水分,喝足夠的水分來補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以免慢性脫水增加罹患腎結石、尿路感染等機率。熱衰竭:嚴重恐失去知覺、變成中暑當身體出汗過多而流失大量的水分與鹽分時,就會發生熱衰竭。例如暴露在高溫且高濕的環境下,或者進行跑步或踢足球等激烈體力活動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熱衰竭的症狀包括皮膚濕冷、起雞皮疙瘩、大量出汗、感覺虛弱或疲倦、心跳異常、肌肉痙攣、頭痛或噁心。一旦發現自己或其他人中暑,建議到陰涼處或冷氣房休息一下並補充冷水。如果症狀沒有改善,務必及早就醫,「到那時就沒那麼舒服了」西北大學急診醫學助理教授史考特德雷斯頓(Scott Dresden)表示,急診室治療熱衰竭的方式為浸冰塊浴、濕敷床單和吹大風扇。中暑:損害大腦甚至造成癲癇與死亡根據美國CDC統計,與高溫相關的疾病是美國高中運動員死亡和殘廢的主要原因。德雷斯頓強調,極端高溫造成最嚴重的後果是「中暑」,會造成中樞神經系統散熱調節機制失靈。身體在正常溫度下,會透過流汗、呼吸和上廁所排出水分,但當濕度超過75%時,汗水無法排出就會增加中暑風險,只有當外界溫度低於體內溫度(約為攝氏37度)時,身體才能散發熱量。如果人體的溫度快速攀升,身體的自然冷卻機制「出汗」就會失效,體溫可能會在短短10-15分鐘內飆高至攝氏41度甚至更高,導致殘廢甚至死亡。中暑患者會大量出汗(也可能不出汗)、意志不清、昏倒,甚至發生癲癇。若無及時治療,中暑會迅速損害大腦,導致心臟跳動過快,造成身體停止運作。中暑高風險族群包括兒童、銀髮族、服用β受體阻滯劑和抗憂鬱症藥物。還有脫水、飲酒、穿太多、曬傷,也都會使身體難以調節體溫,進而中暑。要避免中暑,專家建議穿著寬鬆輕便的衣服、防曬、補充大量水分,並且避開在一天中最熱的時候在戶外工作或運動,若要在夏季跑馬拉松或從事其他戶外激烈運動,建議先讓身體適應高溫。當發現有人神智不清、皮膚潮紅、呼吸急促或頭痛,請協助將患者移至陰涼處或有冷氣的地方,並用冷水、冰袋或濕毛巾敷在脖子、頭部、腋下和腹股溝處以降溫,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如何在酷暑下保持健康?除了身體健康,研究顯示,暴露在極端高溫下可能會導致心理健康問題、孕婦健康問題和不良分娩結果。因此即使沒有在戶外工作或運動,在極端高溫下都應小心。維吉尼亞州洛磯山的急診室醫生史蒂芬妮拉羅(Stephanie Lareau)提醒,不僅要注意溫度,還要關注「酷熱指數」(heat index),是一種綜合空氣溫度和相對濕度的熱指標,這對於與極端高溫造成的疾病至關重要。專家呼籲民眾在計劃活動時,盡量讓大家遠離高溫,特別是小孩與老人較不能承受高溫,應確保每個人都有攝取足夠的水分。拉羅表示,不用攝取特別大量的水,重點是在口渴前與口渴時適度補充,就能夠預防高溫造成的疾病。 原文出處:How extreme heat can kill and how you can stay safe
婚後遲遲未孕!夫妻就醫檢查無礙 醫驚:「不會房事」導致
越南清化省一對夫妻生殖功能皆屬正常,但女方結婚2年以來卻遲遲未孕。醫師發現,原來是他們「不知如何進行房事」,最終經由講解與問診,恢復了正常的夫妻生活。越南媒體《afamily》報導,性別醫學中心副主任范明玉(Pham Minh Ngoc),25日在河內市舉辦的「更新男性和女性性健康」研討會上,分享多起女性患有生殖功能障礙,經由醫治恢復健康的案例。至於最新的案例是清化省的一對夫妻,結婚2年以來遲遲生不出孩子,為此相當苦惱。范明玉見狀先是為2人做了一系列的檢查,確定夫妻倆的性功能和生殖器結構完全正常,仔細詢問後才發現,原來他們不知如何進行房事,最終經由一番講解與問診,恢復了正常的夫妻生活。另外,也有一起案例是一對結婚長達6年,卻從未發生親密關係的夫妻,原因是每當妻子被丈夫觸碰身體就會莫名肌肉痙攣,事後就醫得知,罹患一種稱為「陰道痙攣」的罕見女性性功能障礙,所幸藉由治療已獲改善。專家表示,生殖功能的障礙,多數情況需結合心理、物理和藥物治療。對此,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阮英圖(Nguyen Anh Tu)透露,女性出現生殖功能障礙的比例不亞於男性,但就診的女患者明顯低於男患者,推測是焦慮和害怕的心情所致,讓她們難以對外人及醫生提及此事,從而延誤對症下藥的時機。
夏日「這些戶外活動」要當心! 急診醫曝:恐加重病況
最近天氣屢破高溫,就在這個炎炎夏日的上午,劉男滿腔熱血地去參加遶境活動,並且擔任扛轎的重責大任,走著走著覺得頭暈不適,原以為是天熱造成的不舒服,下一秒他竟然失去意識,倒在地上臉色慘白。一旁的友人發現他怎麼突然倒地不醒,趕緊打119。結果這並不是一般的中暑頭暈,幸好病人倒下的地點就在田尾分隊前300公尺路口,119兩分鐘內即抵達現場。OHCA沒有心跳 CPR+AED救回一命高級救護技術員余尚諺表示,當天出勤到現場立即評估患者為OHCA沒有心跳,開始實施高品質CPR,並搭配AED電擊乙次,再建立進階呼吸道、使用自動心外復甦機及自動給氧機持續急救,建立輸液管路,就在急救5分鐘後恢復心跳。救護車監測生命跡象 到院立即心導管治療患者立即送往員林基督教醫院,救護車途中持續監測患者生命徵象,給氧並使用潮氣末二氧化碳濃度監測儀監測患者呼吸狀況,到院後由醫院接手後續急救治療;經過員基心臟內科李文成醫師的緊急心導管檢查,發現是心肌梗塞並順利打通血管。彰化縣消防局救護科科長周雍華表示,所屬救護車在108年全國首創全面配置12導程心電圖機,更在今年配置自動給氧機、潮氣末二氧化碳監測儀(ETCO2)及電動骨針機,加上早已全面配置的自動心肺復甦機,提供OHCA病患最完善的救護處置。夏天頻繁中暑案例 戶外活動須當心急診室主任李旭雲醫師表示,夏日繞境活動馬拉松、單車等戶外活動,對於平常有潛在危險的病人可能加重病情,除了要注意中暑的症狀,突發的心律不整、心肌梗塞也時有所聞。美國心臟醫學會研究曾發現,完成一場馬拉松比賽,有證據顯示會造成心臟受損,尤其是那些較少訓練的跑者。此外,夏天中暑案件頻繁,中暑是一種常見的夏季健康問題,特別在高溫天氣下容易發生;中暑可能表現為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肌肉痙攣、虛弱和意識喪失等。在高溫天氣中,盡量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特別是在中午時段;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避免過度體力活動,防曬措施要做好,穿著透氣性好的衣物和戴上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