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功能衰竭
」 腎衰竭 大陸 中毒 昏迷
家人吃飯「1舉動」害她多重臟器衰竭住進ICU 醫生揭原因:恐致命
大陸一名44歲的李姓女子2年前因家庭變故,患上了「神經性厭食」,身高158公分的她體重僅剩32公斤,相當於8歲兒童體重。家人心疼其骨瘦如柴,在醫生建議下插胃管,鼻飼營養液後,每日加餵高湯、肉、蛋羹和米糊等「愛心營養餐」,不料李女乏力感明顯加重,出現心悸和呼吸困難,被緊急送往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重症醫學科救治。綜合陸媒報導,入院就醫時,李女的血鉀指數2.56mmol/L,比正常人低近40%,血磷指數只有0.43mmol/L,肝功能損傷,血小板、白細胞都在減少,並合併肺炎、胸腔、心包、盆腔等都有積液,多臟器衰竭。重症醫學醫護團隊及臨床營養科根據病史、症狀及體徵,明確診斷為「再餵養綜合症」。在進行抗感染、穩定生命徵、糾正電解質等治療後,重症醫學醫護團隊又在臨床營養科協助下,為李女制定限制性能量攝入、緩慢增加熱卡攝入的營養方案。經過1週的精心救護下,李女症狀好轉,肝功能正常,水腫消退,生命跡象穩定,順利出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黃水文表示,再餵養綜合症是在長期饑餓後提供再餵養(包括經口攝食、腸內或腸外營養)所引起、與代謝異常相關的表現。再餵養綜合症是一種潛在致命疾病,輕者無症狀,重者病情急遽惡化,甚至致死,如心臟衰竭、呼吸衰竭等,需警惕以下預警信號:早期:乏力、手腳麻、尿量減。緊急:呼吸困難、意識模糊、抽搐(立即就醫)。再餵養綜合征高危人群:神經性厭食者、精神障礙者、酒精與毒品濫用者、行減肥手術或腸切除術者、經歷饑荒者、腎功能衰竭或血液透析者、重症患者、惡性腫瘤患者等。針對此類患者,居家餵養牢記3個關鍵步驟:1、慢慢加量,別著急剛開始每天按體重補充10-20大卡/公斤(比如體重50公斤的人每天從500至1000大卡開始),逐漸加到25-30大卡/公斤。千萬別突然吃太多米飯、肉蛋。2、飲食分階段,從軟到硬初期(虛弱期):喝米湯、稀粥、菜泥等好消化的食物,少糖少鹽少油。恢復期:慢慢過渡到正常飯菜,但蛋糕、奶茶等甜食要忍住。

學齡前童流感併腦炎亡 「7症狀」快就醫!醫:恐嚴重併發症
疾管署18日表示,上週流感增122例重症,21例死亡,死亡個案多是A型H1N1,其中一人是學齡前六歲以下女童,流感併猛爆性腦炎,住院4天死亡,是去年10月以來,年齡最小的死亡個案。對此,兒科醫師吳昌騰表示,如果有7種狀況可能是「嚴重併發症」,要立即就醫。吳昌騰在臉書發文,「A型流感除了會引起肺炎、急性壞死性腦病變(ANE)、心肌炎外, A型流感還可能引起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US)、肌炎、橫紋肌溶解症、腎功能不全、心包膜炎、腦炎、格林-巴利綜合症、無菌性腦膜炎和橫貫性脊髓炎等肺外併發症。」至於「何時應懷疑兒童流感出現嚴重併發症?」吳昌騰指出,根據現有文獻資料,當兒童流感出現以下情況時,應懷疑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1.重症:當兒童在流感季節病情嚴重時,應懷疑是否為流感引起的嚴重併發症。2.呼吸道症狀惡化:出現呼吸窘迫、呼吸困難、下肺部出現囉音等症狀。3.血液系統異常:出現貧血(血紅素降低)、血小板減少等情況。4.腎臟問題:出現腎功能衰竭、血尿等症狀。5.神經系統症狀:出現嗜睡、意識水平下降、對疼痛刺激反應降低等情況。6.心血管症狀:出現低血壓、心跳過速、心臟衰竭等情況。7.腸胃道症狀:出現腹瀉、嘔吐、腹痛、肝脾腫大等情況。吳昌提醒,「1.提醒家長們,由於流感病毒不一定只引起自我侷限的流感,因此注意孩子的症狀非常重要。2.如果兒童出現高燒或上述任何症狀,應立即就醫治療。提醒醫護人員留意流感的嚴重性,並及早採取適當的治療措施。」

林秉樞父控北所延誤就醫且「施打不明藥物」 新北檢分案調查中
因暴打前立法委員高嘉瑜,目前正入監服刑的林秉樞傳出病重,其父出面指控兼辦台北監獄台北分監的台北看守所延誤就醫,更懷疑林秉樞被施打不明藥物,聲請新北地檢署調查,據了解新北檢已輪分他字案發交檢察官調查中,罪名為傷害等,北所則表示稍後將以新聞稿說明回應。林秉樞因施暴民進黨立委高嘉瑜,被定應執行2年徒刑,不得易科罰金,但近日傳出林因病被台北看守所送戒護就醫,台北看守所證實林秉樞在去年12月18日就住院至今,至於病情不方便透露。林秉樞被台灣高等法院裁定執行刑2年9月確定後,在2023年10月6日到新北地檢署執行科報到後就進入台北監獄台北分監服刑。他曾在庭上接受訊問時稱自己有高血壓、高血糖,甚至一度病危,每周要到醫院3、4次。其父今天出面指控,林秉樞入監前身體健碩,但因涉傷害等案收押禁見、交保後發現心臟不適,腎功能衰竭,並在入監後一年內會客時發現林秉樞眼神呆滯,動作遲緩,身體浮腫,並有心神耗弱、胡言亂語、體力不支的現象,還在去年16日會客有氣無力的向父親說「我很可能會比你早走,對不起!」趴在櫃檯不起,因會客時間到被戒護拖走,指控當時家屬曾向北所報告想送醫卻沒得到回應。之後林秉樞父親指林18日因病重送醫,指控北所「熟識林秉樞者,均知其身強體健,突然獄中病危」,指出難以理解為何「羈押近8個月,交保後卻發現腎臟功能欠佳(經醫治康復)」、「入監體檢身體健康正常且入監後未曾通知家屬病重送醫情況」、「去年12月16日會面發現病況嚴重請求送醫未果」、「所內傳言林秉樞於12月16日前即很虛弱精神恍惚每日昏睡20小時且大小便失禁顯然病情嚴重」,表示他已函請新北地檢查察是否為不明藥物所致抑或有其他因素介入造成、聲請證據保全。據了解新北檢已將林父所函指控事由輪分他案發交給檢察官調查,罪名為傷害等。

林秉樞「多重器官衰竭」裝葉克膜!父控北所未即時送醫
林秉樞因施暴前女友、民進黨立委高嘉瑜,而在2023年10月入獄服刑2年10月,不得易科罰金,但他近日卻驚傳因身體不適戒護就醫,還用上葉克膜搶救。台北看守所今(21日)證實林在去年12月18日就住院至今,但未透露更多病情。對此,林秉樞父親出面向媒體控訴,兒子已經「多重器官衰竭,99.9%以上難救活」,質疑北所未即時將兒子送醫。據悉,46歲的林秉樞日前曾在法庭上聲稱自己有高血壓、高血糖,甚至一度病危,每周要到醫院3、4次。沒想到他近日就傳出,已從去年12月18日住院至今,還裝上葉克膜。對此,林父向媒體控訴,本來身強體壯的林秉樞,在拘押近8個月後發現心臟不適,腎功能衰竭,然而入監1年後家屬卻未接獲重病送醫的通知,直到送醫後才得知兒子已經在插管。林父回憶,據說兒子在戒護就醫之前,就已經虛弱無比,每天昏睡20小時以上,而且還大小便失禁,顯見病況已相當嚴重。沒想到,就在林秉樞住院前2天的12月16日,林父就在會客時發現兒子心神耗弱,胡言亂語,對方甚至告訴他,「我很可能會比你早走,對不起!」最終還因為有氣無力趴在櫃台不起,而被戒護拖走。然而家屬見狀隨即請求北所將林秉樞送醫卻沒有結果,於是林父隔天馬上寄限時掛號信,向法務部及監委陳情,請求將兒子送醫或保外就醫。但林秉樞直到18日下午1時23分才被送到台北醫院,且據醫師說明,當時的他已因為多處感染發炎引發敗血,呈現休克狀態,隨後同日下午2時39分又出現急性腎衰竭,2時59分失去呼吸心跳,經全力搶救後才恢復微弱生命跡象,但已經呈現多重器官衰竭,99.9%以上難以救活。林父還指控,北所未即時通知家屬,直到林秉樞送醫後的18日下午2時50分,才通知他們兒子已經在急診室插管救治,最後林父更是遲於20日,才接到北所電話,告知可以幫兒子申請保外就醫,讓他質疑一切都太不合理。

40歲男每天喝1瓶烈酒 血脂超標10倍「血液浮一層油」
不少民眾感受到近期連日低溫的威力,產生了身體不適進而求醫,千暘診所主治醫師王德生即分享一個案,一名40多歲男子進行健康檢查後發現三酸甘油脂大超標,甚至出現「乳糜血」,也就是血液中充滿脂質,不僅影響健康,更可能導致胰臟炎等嚴重疾病。王德生醫師表示,該名男子長期出入應酬場所,一天至少喝掉一瓶威士忌,加上作息不規律,導致健康亮起紅燈!40歲男子從來沒做過健檢,結果第一次做就發現三酸甘油脂高達3000多mg/dl,超過正常值範圍數十倍。除了血脂問題,還有尿酸偏高、肝功能不佳、慢性疲勞和睡眠品質不佳等健康困擾。經綜合評估後,醫師除了安排進一步的影像學檢查及相關傳統的藥物治療外,並提供血液淨化療程與客製化營養點滴治療,以幫助男子改善代謝問題並輔助身體修復。王德生醫師解釋,許多民眾會誤以為洗腎和血液淨化是同一件事。事實上,這兩種療法都是醫療上用來清除體內代謝廢物和毒素的技術,但原理、適用對象及治療目的有所不同:洗腎的主要目的是模擬腎臟的功能,幫助無法正常排出代謝廢物的腎臟病患者清除體內的廢物、水分及電解質。適用對象多數為慢性腎衰竭或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腎臟無法正常運作時需要進行洗腎來維持生命。患者的血液透過透析的儀器進行過濾,將廢物、過多的水分和毒素去除,然後將過濾後的血液返回體內。治療頻率,通常每週需進行2至3次,每次約4小時。血液淨化的主要目的是針對血液中的特定成分,如過高的膽固醇、三酸甘油脂或其他有害物質,進行分離和濾除。適用於高三酸甘油脂症、乳糜血、某些自體免疫疾病(如:重症肌無力)、代謝症候群,以及需要改善代謝功能的健康或亞健康人群。原理是將血液分離成血球和血漿兩部分,血球會直接回輸體內,而血漿經過多層濾芯過濾後,將脂質和特定代謝廢物去除。治療頻率通常不需要頻繁進行,每3到6個月進行一次即可,一次約1.5至2小時。王德生醫師補充,除了血液淨化,也可以搭配客製化營養點滴,補充電解質、微量元素及維生素,例如:高劑量維生素C,可增強抗氧化能力,促進代謝並緩解疲勞。此外,客製化點滴也針對慢性疲勞、代謝機能失調、經前症候群等提供輔助改善,對於長期缺乏特定營養素或用藥後營養素流失的個案,能有效中斷惡性循環,恢復身體活力。針對三酸甘油脂過高的患者,在天冷的季節更應該注意,醫師建議飲食需注意選擇優質油脂,少攝取精緻糖類與澱粉,並避免重口味下酒菜如炸物或高脂肪補品。同時,增加蔬菜攝取可幫助腸胃蠕動及代謝,還要搭配規律運動與充足睡眠,才能真正改善健康狀況。王德生醫師特別提醒,疾病的進展往往緩慢,若能及早採取適當的醫療介入,搭配健康生活習慣,有機會恢復身體健康,提升生活品質。◎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今年檢查都正常!56歲男急性腎損傷 竟是每天3餐吃「1食物」害的
大陸浙江省寧波市一名56歲的廖姓男子近日因突然腰部疼痛,並伴有頻尿、尿急、尿色發黃、尿量減少等症狀,來到醫院的腎臟內科就診。醫生檢查後發現,患者的肌酐異常增高,達到216.6umol/l(正常值是57-97umol/l),被診斷為急性腎損傷。綜合陸媒報導,醫生查閱病史發現,廖男今年2月的腎功能檢查結果正常,如今腎功能突然出現異常,病理結果顯示,他患有急性腎小管損傷合併局竈間質性腎炎,部分腎小管內可見圓盤狀結晶,考慮是草酸鹽腎病。在醫生詢問下,患者這才回想起前段時間家中辣椒成熟,無辣不歡的他每天3頓都吃辣椒。醫生判斷,頻繁吃辣是導致患者發生草酸鹽腎病的主要原因。由於辣椒的草酸含量豐富,若經常大量食用,草酸在腎臟中沉積,當濃度過高時就會對腎臟組織造成損害,甚至增加急性腎功能衰竭的風險。因此對於特定人群,尤其是腎病患者,應盡量避免大量食用辣椒,一旦確診為草酸鹽腎病,需立即治療。醫生進一步說明,除了吃辣以外,長期喝濃茶易傷腎,因為茶葉中含有咖啡因,且含有較多鞣酸,容易與體內的鐵結合變成一種難溶性物質,引發腎結石。另外,老湯經過長時間燉煮,嘌呤含量非常高,常喝易導致高尿酸血症的發生,除了會引發痛風急性發作外,還可能導致腎臟以及心血管的損害。醫生提到,如果出現水腫,包括眼瞼、面部、下肢等部位;疲乏無力,精力不充沛;夜尿增多,尿中有泡沫、血尿;高血壓,尤其是年輕人高血壓;噁心、嘔吐,食慾降低;臉色、眼瞼及甲床蒼白、呼氣有氨味等症狀,應盡早進行腎臟相關檢查,以免耽誤病情。

石英過世/石英老化病逝很平靜! 醫揭4徵兆即為壽終正寢
資深藝人石英10月27日因自然老化病逝於台大癌醫中心,享壽82歲,石英的一對子女稍早發出聲明表示,父親在10月27日下午3點45分自然離世,「相信家父已經到另一個世界繼續散播快樂、散播愛了」,並感謝醫護人員的照顧。對此,醫師指出,自然衰老離去者,一般有4種情況,首先是食慾下降,接著是睡得多跟尿量變少,最後則是血壓、血氧濃度下降,當上述階段漸近出現,也代表這個人快要進入臨終,也就是壽終正寢的階段。《中時新聞網》引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張舜欽說法,所謂自然衰老離世者並沒有嚴重的器官疾病,例如癌症、慢性肺病、腎功能衰竭、末期失智,頂多有點高血壓,宛如電腦關機般,一個地方、一個地方,慢慢休息,走完生命旅程。關於自然衰老者,張舜欽指出,最常見開始衰竭的系統是腸胃系統,老人家會吃的越來越少,食慾變差,就是不想吃;接下是神經系統,睡覺時間越來越長,因為神經系統要休息了,再來就是泌尿系統,自然衰老的年長者,小便量會越來越少,甚至變得一天只有一點點,照超音波膀胱都都沒有漲,也不是因腎衰竭所導致的少尿。張舜欽表示,最後一個要衰竭的為心肺系統,這像電腦主機板要壞掉般,心、肺漸近衰竭,若是有量血壓與血氧濃度,會發現出現往下降的趨勢。若發現家中的長輩有上述4個階段,並漸近出現了,經檢查也查不出原因,則意謂將進入自然衰老臨終階段,也就是壽終正寢時間快到了。另外,張舜欽還表示,很多來門診的年長者都會詢問,自己大限是什麼時候?他會以颱風來比喻,當有出現上述徵兆就可以預測,家屬也可以預做好心理準備,但沒有辦法準確說出颱風何時登陸?有些長輩可能在睡夢中就離世,劃下人生句點。

31歲男急性中毒…嘴唇發紫吐到送醫 元凶竟是「1盤炒鹹菜」
又到了冬天醃鹹菜的季節,鹹菜配上時鮮冬筍,是很多人餐桌上少不了的美味,但愛吃這道家常美味的人要當心了,這盤看似平平無奇的家常菜,其實暗藏殺機,每年都有人因為它進了醫院。大陸江蘇省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日前接診了一位病人,就被一盤鹹菜直接「放倒」。綜合陸媒報導,31歲的黃先生體向來不錯,日前突然感到噁心、嘔吐還不停冒冷汗,手指和嘴唇也開始發紫。家人眼看不太對勁,連忙把他送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發現患者口唇和肢端紫紺,氧飽和度也很低,高度懷疑是中毒。經過一系列檢查,黃男高鐵血紅蛋白含量為正常值的20多倍,確診為急性亞硝酸鹽中毒,馬上留院搶救。詢問病史後才得知,黃先生4個小時前吃了一盤炒鹹菜,醫生立即注射解毒藥物,並予以補液等對症治療後,患者亞硝酸鹽中毒狀況逐漸緩解,2天後康復出院。市一醫院急診科副主任趙雪說明,像黃男這樣的亞硝酸鹽中毒病例並非個例,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類中毒,往往和不當進食有關。醫生解釋,亞硝酸鹽多存在於醃製的鹹菜、肉類和變質腐敗蔬菜等地方,雖然本身不是一種毒藥,同時能夠使食物具有獨特的風味,但它最大的問題在於過量攝入後,會把體內正常的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不能攜帶氧氣的高鐵血紅蛋白,使組織缺氧,進而導致一系列惡果。「一旦發生亞硝酸鹽中毒,就會出現乏力、噁心、紫紺等典型中毒症狀。」趙雪說,嚴重的甚至會出現意識模糊、煩躁不安、昏迷、肝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醫生提醒,很多人為了追求泡菜的鮮嫩口感,喜歡提前拿出來吃,但新醃泡的蔬菜在3至7天亞硝酸鹽含量達到最大量,如果大量食用極易引起中毒。

除了運動!阿基里斯腱斷裂與「這些」因素皆有關 如何治療、復健一次看?
UFC終極格鬥冠軍賽輕重量級選手及冠軍-賈馬哈爾.希爾(Jamahal Hill),身為美國職業綜合格鬥運動員的他,前陣子卻因為打籃球導致阿基里斯腱斷裂,必須放棄近期比賽。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暨復健科診所院長林杏青醫師表示,阿基里斯腱(跟腱)斷裂是下肢最常見的肌腱斷裂,除了運動意外傷害以外,某些全身體質因素、足部因素可能也與阿基里斯腱斷裂有關。阿基里斯腱斷裂有哪些原因? 如何治療?阿基里斯腱若急性斷裂,通常會突然劇痛,並伴隨「啪啪」聲。林杏青醫師指出,阿基里斯腱斷裂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包含運動不小心全身體質因素: 慢性腎功能衰竭膠原蛋白缺乏糖尿病痛風感染紅斑性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甲狀腺與副甲狀腺疾病 慢性腎功能衰竭膠原蛋白缺乏糖尿病痛風感染紅斑性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甲狀腺與副甲狀腺疾病足部因素:高弓足O型腿(脛骨內翻)功能性過度旋前(如:扁平足引起)腓腸肌延展性和力量不足踝關節背屈受限阿基里斯腱斷裂後可採手術、非手術治療方式。林杏青醫師表示,阿基里斯腱如果不開刀,只用石膏或是副木固定,和手術相比最後的癒合率並沒有顯著差異,而且無需住院、無傷口、無麻醉風險,但是能重返工作的時間通常較久,墊腳的力量較差,也會有較高的再斷裂比例。手術後復健3運動 切記固定期勿過度延展患者可以依個別情況與醫師討論最適當的治療方式。不過,無論是否經過手術,患者都需要針對活動度、力量去做復健訓練,才能回復較好的功能。非手術治療者適合開始進行負重阻力訓練的時間較因人而異。至於手術治療者,復健科診所物理治療師黃彥魁表示,通常可以在術後2-4週進行踝關節活動度的訓練、漸進性強化的阻力訓練、肌肉等長收縮負荷的練習、訓練平衡感以及心肺功能。黃彥魁物理治療師提到,手術後依可分為最大保護期(約0-6週)、中度保護期(約6-12週)、最小保護期(約12週以上),在最大保護期時可以做以下3類運動:肌力維持: 動態直膝抬腿蚌殼運動膝伸直運動仰躺腳踏車 動態直膝抬腿蚌殼運動膝伸直運動仰躺腳踏車柔軟度維持:翹腳動作膝蓋抱至胸前直膝抬腿伸展腳踝活動: 0-2週:不可背屈3-6週:練習腳踝內翻、外翻 0-2週:不可背屈3-6週:練習腳踝內翻、外翻黃彥魁物理治療師特別提醒,阿基里斯腱斷裂後根據手術、非手術治療方式不同,需要固定時間從3至4週或3至9週不等,在固定期間都不應過度延展阿基里斯腱(勾腳背的動作)。

爸爸要保重2/「吃宵夜少喝水」老北10大壞習慣曝光 這項最要命!恐致9疾病
健檢機構根據檢查數據歸納,整理出「爸爸十大危險生活型態」,包括愛吃宵夜、少喝水、抽菸、喝酒、愛吃肉、重口味飲食、常熬夜應酬、喝咖啡加奶精、常加班壓力大、不愛運動,而這些惡習也會導致許多疾病,其中又以重口味飲食引發的疾病最多,足足有9項!專家表示,雖然許多壞習慣已經積習已久,但只要循序漸進調整,相信一定能重拾健康。10大惡習,你家爸爸中了幾項?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觀察男性健檢數據,進而整理出爸爸可能有的10大危險生活型態,其中以重口味飲食最傷身體,健檢機構列出9種可能引發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高血壓、腸瘜肉、大腸癌、胃炎、胃潰瘍、胃食道逆流、脂肪肝。營養師程涵宇表示,重口味飲食最大的問題就是攝取過多的鈉,會直接導致高血壓,進而導致心肌梗塞、腎衰竭或腦病變,都具有致命風險。相較女性,男性似乎更少喝白開水,大多喜歡喝茶或咖啡、酒,很容易引發腎臟相關疾病。(示意圖/非當事人,黃威彬攝)而宵夜除了會造成肥胖,由於會影響生理時鐘,因此會引發一連串的惡性循環,包括睡眠時間縮短、新陳代謝失調,如果再加上熬夜應酬,就會直接影響肝臟健康。「睡眠時間6小時的人,24%的機率肝功異常及33%的機率有脂肪肝。如果睡眠小於5小時,肝功異常機率更增加為35%,脂肪肝機率也增加為45%。」程涵宇說,再加上許多爸爸們都愛吃肉、缺少運動,更大大增加脂肪肝風險。爸爸們同時也不愛喝水,扣除掉咖啡、茶、飲料等,健檢機構發現許多男性一天喝不到2000c.c.。程涵宇表示,如果體內水分過少,不只肌肉質量會下降、身體脂肪比例增加,腎功能也會相對退化,除了可能造成腎功能衰竭,也可能引發尿路感染、意識混亂、傷口癒合較慢等問題,建議每天至少要喝1500~2000c.c.的水。程涵宇說,「生活習慣很難一下子就改變,但可以試著循序漸進。」以重口味飲食為例,可以先從醬汁著手,例如漢堡不要加美乃滋,或要求店家醬汁與餐點分開提供,例如生菜沙拉的醬另外放,燴飯醬汁與飯分開放。沒辦法天天運動,就空出一兩天時間多活動一些,只要一周運動達150分鐘即可。其他如宵夜、菸、酒則是盡量避免,只要持之以恆,一定能找回健康,才能陪伴家人長長久久。

查出進口生蠔「重金屬鎘超標」 長期吃恐增加腎衰、痛痛病、罹癌風險
食藥署於1日公布的邊境檢驗不合格名單中,有312公斤來自加拿大的生蠔,因被檢驗出含重金屬鎘超標,需依照規定退運或銷毀。而關於重金屬之於人體的危害,腎臟科教授級主治醫師且為毒物中心主任的顏宗海表示,重金屬鎘有6%會直接被人體腸道吸收,沒有解毒方法,半衰期至少20年以上,並會造成腎臟、骨頭病變,更可能增加罹癌風險。根據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的資料顯示,重金屬鎘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告的第一級致癌物,該物質可經由呼吸及腸胃系統進入人體,並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肺癌、前列腺癌等風險。鎘中毒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容易發生在焊接工人身上,因在製造含鎘產品(如電池、染料等)時,工作環境中可能含有鎘蒸氣,易導致毒性肺水腫、呼吸困難、急性腎臟衰竭等等,慢性中毒則是因長期食用含重金屬鎘的蔬菜、稻米或地下水,導致關節疼痛、腎小管傷害、軟骨症及痛痛病(又稱骨痛症,是由鎘中毒引起骨骼軟化和腎功能衰竭)。此前被公布重金屬含量超標的加拿大生蠔,是由河馬生鮮公司所進口,驗出的數據為重金屬鎘每公斤2毫克(2mg/kg),但依照「食品中汙染物質及毒素生標準」,鎘在貝類(不含殼)限量為每公斤1毫克(1mg/kg),因此312公斤生蠔均需全數退運或銷毀。由於鎘中毒目前還沒有相應的解毒劑,僅能從避免暴露著手,因此醫師專家也建議,尤其是免疫力較為低下的老人、嬰幼兒、慢性病患者,應該避免抽菸或食用可能含有重金屬鎘汙染的食物。

狠母「毆打重摔」未滿月兒害腦傷!竟是不爽婆婆怒發洩
新北一名邱姓人妻長期與婆婆相處不睦,竟將怒氣發洩在未滿月的兒子身上,不僅出手毆打男嬰頭部,甚至將孩子狠摔在床上,導致男嬰因腦傷發展遲緩。經新北地院審理認為,邱女犯行不足證明家暴之事實,故依成年人故意對兒童犯傷害罪,判處監禁2年10個月。據判決書指出,邱女是一名全職家庭主婦,去年4月間毆打未滿月兒子的頭部、臉部2次,甚至將孩子抓起狠摔在床,導致男嬰頭骨骨折、急慢性多次硬腦膜下出血等創傷,經醫師診斷,男嬰恐出現永久性後遺症,但由於男嬰還未滿足歲,生理機能尚未發展完全,後續病況仍待觀察,而男嬰回診時也被發現腦傷引起腎功能衰竭、癲癇等症狀,且近周歲仍不會翻身,爬行或坐立也不太穩定。對此,邱女供稱,絕非惡意虐待孩子,只是因為與婆婆發生衝突一時氣憤,才出手毆打兒子消氣。經法官審理認為,邱女涉嫌毆打兒子洩憤,導致男嬰腦傷、影響生長發育,雖然犯行不足以證明家暴,但構成普通傷害之犯意,故依成年人故意對兒童犯傷害罪,判處監禁2年10個月,可上訴。

男子服感冒藥全身搔癢、冒皮疹 醫揭「1原因」惹禍:還可能致命
40歲張先生因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就醫服藥後症狀逐漸緩解;但卻發現身上開始長疹子,而且越來越癢,範圍不停擴散,由於皮疹進展快速,讓他趕緊就醫,所幸經詳細檢查為藥物過敏,醫師建議除暫停服藥外,同時搭配低劑量類固醇治療,一周內大幅改善。藥物皮疹進程快速 嚴重恐皮膚潰爛、死亡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醫師王羽安指出,皮膚是藥物不良反應最常表現的器官且千變萬化,可以長得像蕁麻疹、血管炎,也可以形成許多水泡或膿皰,以上症狀統稱為藥物疹。藥物疹常常由軀幹開始出現,往四肢擴散,大小不一的紅色斑塊會逐漸聚集成一整片,合併局部搔癢或疼痛。若皮疹的進程快速,僅在兩三天內就擴散至全身,就屬於較為嚴重的藥物疹,尤其是產生水泡或膿皰、合併黏膜部位(如眼睛、口腔、生殖器)腫脹破皮、發燒、倦怠等系統性症狀者,可能會影響到皮膚以外的器官,產生許多後遺症。史蒂芬強森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是臨床上最為嚴重的藥物疹,皮膚呈現如燒燙傷大面積的水泡及壞死脫皮,黏膜嚴重潰爛,常合併敗血性休克及肝腎功能衰竭,最甚者可造成死亡。常見消炎止痛藥過敏 「立即性過敏」通常數小時內出現根據一篇2022年的文獻統計,近18年來在臺灣最常產生嚴重藥物不良反應的藥物包含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抗癲癇藥(carbamazepine, phenytoin, lamotrigine)、磺胺類藥物、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抗病毒藥物、抗尿酸用藥(allopurinol)等。立即性的藥物過敏在服藥後幾個小時內就會出現,如蕁麻疹或過敏性休克;延遲性的藥物疹則在服藥後3至14天後才產生,臨床表現更為多樣化。健保註記為藥物過敏把關 切勿亂服成藥王羽安表示,藥物安全首要的步驟就是遵從醫師指示服藥,不要擅自停藥或改變劑量,也不要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服藥後,需仔細觀察身體是否出現任何不適,並參考藥袋、外盒、仿單的說明,若皮膚出現大面積紅疹、黏膜疼痛、水泡、膿皰以及破皮等症狀,應立刻停藥並儘速就醫。預防勝於治療,醫師會將過敏的藥物註記在醫院系統及健保卡上,病人在不同醫療場所就診時,也應主動告知醫療人員曾有藥物過敏的紀錄,另外可隨身攜帶近期內使用的藥品或藥單,讓臨床醫師可更快速及完善的評估。

人夫驗DNA臉綠掉…17歲兒竟是「別人的種」 他霸氣養到底!換來悲慘下場
大陸四川省重慶市一名王姓男子與妻子離婚後,獨自撫養兒子。不過直到兒子17歲時,他才知道兒子竟然不是他的親生孩子,但考量已有深厚感情,還是將其視如己出,怎料到兒子居然在大學畢業後就人間蒸發,無奈之下只好對前妻提告。法院審理後認為,林女應賠償19.9萬人民幣(約新台幣86.2萬元)給王男。根據陸媒《澎湃新聞》報導,王姓男子1991年與林姓女子登記結婚,婚後育有一子,不過雙方於2002年離婚,兒子由王男撫養。然而離婚之後,王男與林女因兒子的教育問題,屢次發生爭吵,期間林女坦承,兒子並非王男的親生孩子。2008年,林女再次提起這件事,王男氣不過便帶兒子去做親子鑑定,沒想到鑑定結果2人真的非父子關係。王男得知鑑定結果後相當憤怒、傷心,但畢竟撫養了17年,早已有深厚的感情,加上兒子還在讀書,沒有經濟來源,因此還是將兒子視如己出,繼續提供兒子的生活、教育費用,直到其大學畢業。怎料到,兒子在找到工作後竟選擇不告而別,切斷與王男、林女的一切聯繫。之後王男因患尿毒症,腎移植術後腎功能衰竭等重病,已無法工作,無奈之下對林女提告,要求前妻賠償兒子的撫養費、教育費、醫藥費及精神損害賠償等,共計19.9萬人民幣(約新台幣86.2萬元)。重慶市南岸區人民法院審理後認為,林女不僅違背夫妻間的忠誠義務,還隱瞞兒子非王男親生子女的事實,在離婚後將本應由其自行承擔的費用及撫育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均轉嫁至與孩子沒有血緣關係且不知情的王男身上,其行為侵害了王男的人格權利和財產權利,判須支付合理費用、精神損害賠償共計19.9萬人民幣(約新台幣86.2萬元)。

媽媽常打屁股 9歲男童竟患「急性腎衰竭」
儘管現在提倡愛的教育,但還是有家長會動手打小孩。大陸一位男童因為無法正常尿尿,被母親帶往醫院檢查,才發現罹患急性腎衰竭,醫師一問才知,媽媽常常打小孩屁股。據《共婦財金》報導,浙江9歲男孩小武(化名)因為無法正常小便,就醫檢查發現他患有急性腎衰竭,如果再拖下去可能會有生命危險,所幸小武被送往血液透析中心治療,最後脫離險境。據了解,小武媽媽為了教訓小孩,常常打他的屁股,而小武被打後也沒哀號,媽媽以為他在賭氣,本來用手打,之後變成拿掃把。醫生表示,很多家長覺得打屁股沒事,其實這是錯誤的,如果常打屁股,皮膚有瘀血,會影響腎臟排泄功能,嚴重就會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如果一些力量較大的家長,打屁股還會間接傷害到小孩的大腦。《鉛醫薔薇》也在微博發文說,小孩會急性腎衰竭,可能是家長打太嚴重了,「造成了大量的肌肉組織壞死,壞死以後產生的肌紅蛋白,鉀離子等一些物質大量入血後,引起的急性腎損傷。類似於橫紋肌溶解,也和擠壓傷綜合徵差不多。」

世界第2毒蛇窩竟在自己家「有110顆蛇蛋孵化 」 專家:被咬可能腎功能衰竭
澳洲近日受到洪水影響,許多動物都逃離原本的棲息地,就有一戶人家,最近發現住家後院有蛇出沒,仔細一查後竟發現8個號稱「世界第2毒蛇」、也就是「東部擬眼鏡蛇」(Eastern brown snake)的窩,裡面有多達110顆左右已孵化的蛇蛋,嚇得住戶趕緊找專家協助。澳洲夫妻於後院發現「東部擬眼鏡蛇」的窩,裡面有多達110顆左右已孵化的蛇蛋。(圖/翻攝自Wild Conservation臉書粉專)從照片可見到不少已孵化的蛇蛋,根據多家澳洲媒體報導,居住在雪梨郊區布林蓋利(Bringelly)的瑞秋(Rachael)表示,當時年僅2歲的兒子在家後院玩耍,沒想到兒子抬起一塊石板竟發現一條小毒蛇,當下瑞秋趕緊抱起孩子,和老公連忙檢查後院。兒子抬起一塊石板竟發現一條小毒蛇。(圖/翻攝自Wild Conservation臉書粉專)沒想這一查可不得了,兩人在晾衣繩附近發現「東部擬眼鏡蛇」的窩,這是世上第2毒的陸棲蛇類,若是被咬可能出現腹部疼痛、吞嚥困難、痙攣、呼吸障礙、溶血反應、心肌緊縮與及腎功能衰竭等症狀。這對夫妻倆於是找來捕蛇專家杜蘭特(Kane Durrant)協助,杜蘭特搜索過後,在瑞秋的住家後院發現8個毒蛇窩、110顆已孵化的蛇蛋,杜蘭特還抓到兩條蛇,其中一條是劇毒的「赤腹伊澳蛇」(Red-bellied black snake)。「東部擬眼鏡蛇」是世上第2毒的陸棲蛇類。(圖/翻攝自Wild Conservation臉書粉專)根據杜蘭特指出,瑞秋家的後院環境非常適合蛇類築巢,這些蛇平均每窩產15至16顆蛋,且母蛇每年會回到後院產卵「因為這裡不只安全,附近也有豐沛的食物讓母蛇補充體力」。「東部擬眼鏡蛇」是世上第2毒的陸棲蛇類。(圖/翻攝自推特)據《每日星報》報導,由於澳洲近日受到洪水影響,許多動物都逃離原本的棲息地,13 日也傳出南澳阿德萊德(Adelaide)民眾,發現自家車庫居然也有一東部擬眼鏡蛇闖入。根據當局指出,因為墨累河(MurrayRiver)周圍發生嚴重洪患,許多動物包含毒蛇因此逃離原本居住的區域,呼籲居民要隨時保持警惕。「東部擬眼鏡蛇」是世上第2毒的陸棲蛇類。(圖/翻攝自Wild Conservation臉書粉專)

50歲養生女狂嗑蔬果…突「急性腎衰竭」全身水腫 醫揭原因:補過頭
一名50歲女性沒有內科病史,非常重視養生,某天突然出現頭暈、全身水腫現象,急忙就醫。醫師經過詳細檢查,初步判定患者為急性腎衰竭合併高血鈣,經大量輸液及利尿劑治療後轉入病房。經詢問生活習慣,醫生發現患者每天大量補充保健食品,造成鈣質攝取過量,才會引發高血鈣和代謝性鹼中毒。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腎臟科醫師林旻皞表示,該名婦人就醫時血壓高達170/104(mmHg),血中肌酸酐5.47(mg/dl),比正常人約1(mg/dl)高出許多,血鈣指數則高達15.1(mg/dl),正常值約8至10.5(mg/dl),初步判定為急性腎衰竭合併高血鈣,經大量輸液及利尿劑治療後轉入病房。醫師提到,該患者非常自律,每天吃不到2餐,飲食內容以大量蔬果為主,不太吃肉,再加上額外補充鈣和鎂及維生素D,造成鈣質攝取過量,引發腎鈣化及產生腎結石。住院過程中除了持續降低血鈣的治療,也密集追蹤腎功能及鈣離子,並安排腎臟超音波檢查,排除其他引發腎臟衰竭的病因,最後診斷為乳鹼症候群(Milk-Akali Syndrome),就是攝取過多的鈣和可吸收的鹼,引發高血鈣和代謝性鹼中毒,如果不治療,最嚴重可能導致腎功能衰竭及死亡。一名50歲女性沒有內科病史,非常重視養生,卻突發急性腎衰竭。(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提供)林旻皞表示,補充鈣質可先從飲食著手,根據衛福部資料,日常飲食例如黃豆製品,白菜、空心菜,花椰菜等都有一定含量的鈣,吸收率也高,其中白花椰菜吸收率是乳製品的2倍,健康民眾如果真的要從保健食品補充鈣質,建議攝取量為每日1000毫克,大約每天2-3片鈣片(400毫克/片),更重要的是切勿超過每日上限2500毫克,以免補過頭反而對身體造成危害。

透析病友應注意心衰 定期心超檢查及早發現
一名年約20歲的年輕男子,沒有抽菸、喝酒等不良習慣,也沒有國人常見的三高,卻因為長期泡泡尿發現腎臟出問題,之後便過著規律洗腎的生活。透析期間從未觀察到有任何心臟功能異常的跡象,他自恃年輕,認為自己的心臟功能很好,而忽略定期做心臟超音波,一直到換腎的機會來了,在進行術前風險評估時,醫師發現他的心臟收縮力僅剩20%,趕緊轉介至心臟內科治療,在心腎團隊的共同照護下,心臟功能改善,並定期門診追蹤治療。「傳統」與「非傳統」因子都可能導致心衰 透析病友應注意花蓮慈濟醫院腎臟內科徐邦治醫師指出,除了三高、抽菸、肥胖等傳統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外,透析病友也需注意「非傳統」的危險因子,包括:貧血:腎臟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製造紅血球生成素」,用來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因此當腎臟功能衰退時,容易導致腎因性貧血現象,使心臟需要更用力收縮,將血打到其他器官、組織,進而引發心臟衰竭的發生;高血磷症:磷離子主要靠腎臟代謝,一旦腎功能衰竭就無法正常代謝磷離子,過量的磷堆積在血液中就會造成高血磷,進而引起副甲狀腺機能亢進。另外,體內磷濃度如果太高,會與血液中鈣結合並沉積在體內,造成血管鈣化,血管鈣化會使得血管變硬,造成心臟冠狀動脈血流量變少,週邊組織血液灌流減少、增加心臟衰竭風險。其他還有營養不良、發炎反應、內皮功能失調、左心室肥大等危險因子,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可能性,這也是透析病友發生心臟衰竭的比率非常高的原因,因此,透析病友顧腎的同時,更應該注意自己的心臟健康。累、喘、腫症狀易混淆 建立定期心超檢查 及早發現心衰蹤影然而,大多數的透析病友對心臟衰竭的病識感較低,往往都是症狀變得嚴重,醫師查房或是被推進急診時,才被診斷出有心臟衰竭。再者,透析病友因為腎功能不好,無法順利排出水份,當水分堆積在腸胃道時,胃口就會不佳,長期下來營養不夠,另外,因透析過程脱除身上多餘水分,就會感到疲「累」;而水分堆積在下肢則會出現水「腫」,若是堆積到肺部產生肺積水或本身有貧血,則會有「喘」的現象,因此即便病友出現「累、喘、腫」症狀時,除了體內多餘的水分沒有順利排出外,也需考慮心臟疾病如心臟衰竭的可能。因此,徐邦治醫師呼籲,透析病友除了醫師透析門診評估、定期抽血、常規胸部X光片檢查外,對易有心血管疾病的透析病友,宜將心臟超音波檢查納入透析病友的檢查項目中,才能及早發現無症狀或非典型症狀的合併心衰的透析病友。本衛教文章由台灣諾華協助刊登 (TW2301044777)

女子發燒「快篩全都陰」 醫見她這裡「狂冒紫斑」憂:恐得致死率極高疾病
身體莫名出現許多紫斑,小心可能是罹病徵兆。一名有發燒、頭痛與身體痠以及腹痛、腹瀉,但快篩都陰性的女患者,就診時被醫師發現「大腿內側冒出紫斑」,且有刷牙牙齦出血情形,懷疑她可能得到致死率極高的血栓性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小兒科醫師黎博彥在臉書粉專表示,該名女患者雖有發燒、嚴重腹絞痛及輕微腹瀉症狀,但因沒有呼吸道感染情形,以及快篩呈陰性而排除感染新冠肺炎。但他發現患者大腿有許多紫色斑塊,且對方表示刷牙時牙齦容易出血,懷疑女子有凝血功能異常。然而,抽血報告顯示女患者除肝功能指數異常外,其餘數值皆無異狀,這讓黎博彥立即聯想到小孩子常見的醫學問題「溶血性尿毒症候群」,懷疑女子罹患出現在大人身上的類似同等級疾病「血栓性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黎博彥指出,血栓性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除同樣會引發頭痛、腹痛症狀外,還會造成腎功能衰竭與長出紫斑,屬於相當難纏又致死率極高的血液疾病和免疫功能問題。黎博彥考量患者已非自己能醫治等級,趕緊安排她到醫學中心就診。他也有感而發表示:「也許我多慮了,畢竟她的血小板數量正常,也許只是個單純的病毒性腸胃炎,但以她反覆的紫斑症來看,至少得排除一些風濕免疫系統的問題,絕對沒那麼單純……」祝福對方一切安好。

金孫視力下降…奶奶急餵「明目消炎」偏方慘了 10歲弟肝腎衰竭險送命
大陸湖北省羅田縣10歲男童小豪(化名),近日感覺眼睛腫痛,視力下降。聽說魚膽可以「明目消炎」,小豪的奶奶遂買回一條大青魚,將魚膽(大約10毫升)取出給孫子服用,不料孩子隨即出現嘔吐、腹瀉和精神萎靡等症狀,嚇得父母將他送到當地醫院進行洗胃治療,但病情並未改善,遂轉診至武漢救治。《中新網》報導,今年8月19日淩晨4時,1輛救護車抵達湖北省婦幼保健院,該院兒童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夏治接診發現,患者小豪已出現神志不清、呼吸急促、無尿等嚴重中毒症狀,經過檢查確診為魚膽中毒伴肝腎功能衰竭。報導指出,急性魚膽中毒是嚴重的臨床危急重症,且小豪服用魚膽已達9個多小時,情況極為危重。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兒童重症醫學科團隊緊密配合,給予血液灌流治療和血液透析治療,並加強護肝、促排泄、對症支持等治療。經多日救治,小豪精神反應明顯好轉,肝功能轉氨酶降至正常值,腎功能由24小時無尿恢復至正常排尿,並恢復自主進食。對此,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兒童重症醫學科主任許慧表示,魚膽中含有劇毒的膽汁毒素,即使將魚膽蒸熟或用酒將鮮魚膽沖服,仍會發生中毒。一旦誤服魚膽,應立即就近送醫洗胃,如發生肝腎中毒症狀,應轉診至有條件的醫療單位進行更專業的支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