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脹
」 治療 大陸可以同步生活在陸地與水中的新品種老鼠 秘魯發現27種全新物種
秘魯西北部阿爾托馬約(Alto Mayo)地區近期成為科學界矚目的焦點。一支由「保護國際」(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主導的探險隊從2022年起便在當地進行調查。後續在調查約190萬英畝的森林與農業區域後,意外發現27個全新物種,包括擁有奇特頭部的「腦袋腫脹魚」和一種可以同時在水陸兩棲、腳上長有蹼足的老鼠。根據《CNN》報導指出,研究團隊調查記錄的2000個物種中,其中有4種哺乳動物、8種魚類、3種兩棲動物及10種蝴蝶被認定為新物種。據了解,這些物種雖生活在人類活動深刻影響的環境中,但此前從未經過正式命名。其中一種半水生老鼠因其蹼狀腳趾而備受關注,但這種老鼠僅出現在一片受農業威脅的沼澤森林中,也因為這種水生老鼠的出現,該片沼澤森林成為優先保護地區。另一個引起關注的新物種是「腦袋腫脹魚」。該款魚類以其巨大的腫塊狀頭部,目前科學家對這部位的用途仍不甚了解。負責此次調查的拉森(Trond Larsen)推測,這個腫塊可能與魚類覓食行為有關。拉森也提到,這種獨特的特徵,在此之前從未出現過。而研究人員的報告也指出,當地有49個物種已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面臨滅絕風險。研究人員認為,森林砍伐與農業擴張是當前最大的威脅,呼籲進一步採取行動保護當地生態。調查團隊強調,這些新發現不僅填補了學術空白,也為制定保護策略提供了必要的科學基礎。研究人員希望,透過與原住民社區的合作,能在不破壞自然的前提下,尋求平衡發展的解決方案。
IU自爆罹罕見疾病! 自曝身上部分皮膚已壞死:連針刺都不會痛
南韓人氣女星IU(李知恩)近年戲劇、歌唱2開花,從貧窮逆境翻身的經歷更是讓人嘖稱奇,出道後累積大批死忠粉絲。她近日才獲得美國《告示牌》雜誌評為「南韓第一藝人」,卻在此時傳出罹患罕見疾病「斯基特症候群」(Skeeter syndrome),對蚊子叮咬會出現異常的嚴重反應,甚至IU也坦言身上「已經有一部分皮膚壞死」。據韓媒報導,IU近日登上好友劉寅娜主持的廣播節目,兩人話題聊到「殘酷二選一」,在「整晚聽到蚊子在耳邊嗡嗡叫但沒有被叮」,與「沒被蚊子干擾但隔天起來發現被叮咬」中間,會選擇哪個選項時,IU罕見露出困擾的表情,沉重表示:「兩個都不喜歡。」IU透露,她從小罹患罕見疾病「斯基特症候群」,若遭蚊子叮咬,就會出現異於常人的大面積腫塊,甚至發炎、流膿,嚴重的時候甚至需要吃抗生素。而且小時候被叮咬的部位,一直到現在都留有疤痕,甚至該部分的皮膚已經壞死,「就算用針刺都不會痛」,所以她坦言:「我比起蟑螂,其實更討厭蚊子。」根據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資料,斯基特症候群」是蚊子叮咬後出現大面積局部炎症反應,並伴隨低燒,特別容易在2至4歲兒童發生,易被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此症在蚊子叮咬後數小時內發生,而蜂窩性組織炎的發生則需2到3天。可由蚊子叮咬數月之後,患者血清可測得對蚊蟲唾液腺抗原之特異性抗體IgE及IgG增加,來確診「斯基特症候群」。林口長庚指出,雖然此疾大致預後良好,但該院曾收治一名7歲男孩,只要夏天一到,蚊子叮咬後局部便出現嚴重潰爛,水泡,腫脹,甚至發燒,全身淋巴結及肝脾腫大。抗生素治療無效。經檢查發現病患有慢性EB病毒感染,血液中的白血球有一半是大型顆粒性淋巴球(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s),即所謂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s)。故確診為「蚊蟲叮咬過敏症」(Hypersensitivity to mosquito bite, 簡稱HMB)。根據日本學者研究:HMB乃因蚊蟲唾液腺抗原引發患者CD4+T淋巴球活化,進一步誘導慢性EB病毒感染之自然殺手細胞大量增殖,長此以往,甚至可能轉化為淋巴腫瘤,不可不慎。
全球近萬例死亡!3年來首例「萊姆病」境外移入 法國男遭蜱蟲咬「腿冒紅疹」確診
睽違3年再爆「萊姆病」境外移入!疾管署今(20)日公布1起「萊姆病」境外移入病例,一名60多歲法國籍男性,在今年5月至10月至法國,自述9月中旬在法國被蜱蟲叮咬後,腿部出現紅疹,來台後因大腿紅疹情形未改善,於12月上旬就醫,經醫師通報採檢驗確認感染「萊姆病」。疾管署提醒,「萊姆病」是由被感染的蜱蟲叮咬而傳播,不會人傳人,但如果沒有妥適治療,後期可能會出現心臟或神經系統異常。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該名法國籍男性為在台外籍配偶,今年5月至10月返回法國,自述9月中旬在法國被蜱蟲叮咬後,腿部出現紅疹,返台後因大腿紅疹情形未改善,於12月上旬就醫,經醫師通報採檢驗,確認感染「萊姆病」。個案潛伏期間具法國旅遊史,且於自述從法國來台前遭蜱蟲咬傷,研判感染地為法國,個案目前正服用抗生素治療中。疾管署說明,「萊姆病」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藉由被感染的蜱(俗稱壁蝨,tick)叮咬而傳播,不會人傳人;多發生於哺乳類動物,包括人類、鼠類、狗、貓、牛、馬及鹿等。萊姆病潛伏期為3至30 天(平均約7天),70%至80%感染者會出現遊走性紅斑,感染初期會有頭痛、發燒、寒顫、噁心、嘔吐、肌肉疼痛及淋巴腺腫脹等類似感冒的症狀,若無妥適治療,後期可能會出現心臟或神經系統異常。疾管署統計,台灣自2015年至2024年迄今,累計了12例確定病例(每年介於0-3例),均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以美國7例(占58.3%)為多,其餘為瑞典、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另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全球今(2024)年截至10月,累計報告超過1331萬例病例,近1萬例死亡病例,為有記錄以來疫情最嚴重之一年。疾管署指出,國際萊姆病近年疫情上升,且分布區域有擴散趨勢,台灣鄰近及東南亞國家疫情持續,其中菲律賓、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病例數高於近年同期,大陸廣東省近1週新增180例病例;美洲地區疫情持續,今年迄今累計報告逾1,270萬例,以南美洲巴西逾1,002萬例為多,另墨西哥、哥倫比亞、巴拉圭及秘魯等國疫情亦為嚴峻。疾管署也提醒,民眾若到野外踏青或前往流行地區時,應加強防護措施,包括著淺色長袖衣褲、手套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將褲管紮入襪內等,並於皮膚裸露處塗抹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蟲藥劑;返家前應檢查是否遭蜱叮咬或附著,並儘快沐浴及換洗衣物。疾管署強調,如發現遭硬蜱叮咬,應用鑷子夾住蜱的口器,小心將蜱摘除,避免口器斷裂殘留於體內,並立刻用肥皂沖洗叮咬處,降低感染風險。如出現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接觸史以利醫師診斷治療。
突破舊框架!新一代生物製劑健保給付,嚴重氣喘控制再升級
【健康醫療網/呂佳恆報導】氣喘的臨床表現多樣化,為治療帶來諸多挑戰。然而,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現代醫學已成功開發出精準治療的生物製劑。由於不同患者的體質與誘發因子差異顯著,加上環境變遷的影響,氣喘的臨床表現變得愈加複雜。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彥甫指出,過去的生物製劑治療主要針對第二型發炎(Type 2 inflammation)患者,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對於非第二型氣喘(Non-type 2 inflammation)患者的效果相對有限。隨著新一代生物製劑的問世,不僅能有效控制第二型及非第二型氣喘,甚至對於具有複雜混合型氣喘的患者,也展現出卓越的治療效果,為患者帶來更多希望。治療合併肥胖、鼻瘜肉及混合型複雜的氣喘患者 新一代生物製劑展現療效目前臨床上,透過生物標記已能為嚴重氣喘(Severe asthma)患者選擇合適的生物製劑治療方案。然而,由於氣喘的複雜性,例如患者抽菸、合併肥胖、鼻瘜肉、皮膚過敏或黏液栓塞(mucus plugging)等因素,生物製劑的治療效果在某些情況下仍然面臨挑戰。陳彥甫醫師指出,有些嚴重氣喘患者的生物標記指數並非每項都特別高,甚至可能所有指數都不顯著升高。然而,新一代生物製劑的問世,為非第二型氣喘及混合型氣喘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療選擇。陳醫師進一步說明,特別是合併肥胖的嚴重型氣喘患者,其病情難以控制通常與嗜中性球發炎密切相關。新一代生物製劑能有效控制非第二型氣喘,對於合併肥胖的氣喘患者也能展現療效,為這類患者帶來全新的治療希望。年輕媽因氣喘發作常跑急診 新一代生物製劑助控制氣喘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彥甫分享,臨床上曾遇到一名30多歲的年輕媽媽,體重約90公斤,屬於第二型嚴重氣喘患者。她幾乎每個月都因氣喘急性惡化頻繁前往急診室,主要症狀包括不斷咳嗽、痰多、喘息以及嚴重胸悶。特別是在生完孩子後,因孩子經常感染感冒,她也經常被傳染,進一步加重了氣喘症狀。治療過程中,她甚至一度需要依賴全身性類固醇來控制病情。考量到這名患者合併肥胖、鼻瘜肉,以及影像學檢查顯示多處黏液栓塞(mucus plugging)的情況,陳醫師為她申請了新一代生物製劑的健保給付。在接受治療一個多月後,患者的類固醇使用量逐漸減少,氣喘症狀也得到了顯著控制,不僅緩解了不適,還大幅提升了生活品質。陳醫師進一步指出,目前市場上的嚴重氣喘生物製劑均已通過嚴格的臨床試驗,證實其療效與安全性,並經由政府機構審核取得藥品許可證。然而,患者在接受治療時仍需留意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例如注射部位的腫脹或疼痛。若發生疑似藥物副作用,應儘速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新一代生物製劑擴增給付條件 嚴重型氣喘患者新福音目前健保對於嚴重氣喘生物製劑治療的給付條件仍存在一些限制,在臨床運用上可能帶來挑戰。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彥甫指出,有些生物製劑其健保給付規定要求患者必須使用半年以上的口服類固醇才能申請。然而,類固醇治療對部分患者可能引發不適的副作用,例如肥胖、水腫、血糖難以控制、骨質疏鬆,甚至增加感染風險,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響。為了幫助更多嚴重型氣喘患者,健保今年進一步擴增了對新一代生物製劑的給付條件,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療選擇。陳醫師強調,透過早期使用生物製劑來有效控制氣喘症狀,不僅能減少口服類固醇副作用的累積,也能顯著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這樣的治療策略更加貼近臨床需求,為患者帶來更大的希望。控制氣喘不二法門 遵循醫師指示規律用藥「近幾年隨著更多新型生物製劑的問世,醫師在臨床治療上多了強有力的武器,能更有效地控制嚴重型氣喘。」陳彥甫醫師表示,生物製劑的進步,確實為不同嚴重型氣喘患者的治療帶來了顯著突破。然而,想要真正有效控制氣喘,關鍵仍在於患者是否能遵循醫師指示規律用藥,並結合戒菸、適當減重、規律運動,以及減少暴露於過敏原的環境,才能有效預防不可逆的肺部損傷。陳醫師進一步指出,生物製劑作為過去10年來嚴重氣喘的新型治療選擇,已有大量研究證實其對疾病控制的效果。然而,若患者中斷治療,氣喘相關的生物標記指數可能逐漸回升,並增加症狀惡化的風險。因此,他建議尚未完全控制氣喘的患者,應每3~6個月由醫師評估治療反應,根據病情調整氣喘藥物及生物製劑的使用方案,以確保疾病穩定。「氣喘雖然無法完全痊癒,但只要規律用藥,就有機會達到臨床緩解,並有效避免疾病進一步惡化。」陳彥甫醫師強調,規律用藥與持續治療是氣喘管理的核心,患者應積極配合醫師的治療建議,進而改善症狀,提升生活品質,重回正常生活。
不知名生物啃食臉部「面目全非」 美國女星花費2百萬治療整年不出門「仍找嘸病因」
自2022年參加《真實主婦終極女孩之旅》(Real Housewives Ultimate Girls Trip)其中摩洛哥的行程後,美國52歲女星布蘭迪格蘭維爾開始出現臉部腫脹及異常症狀。目前他懷疑是在當地食用放置太久的肉品後,結果導致自己感染到寄生蟲。六個月後,布蘭迪格蘭維爾出現說話困難及臉部浮腫的情況,至今未能痊癒。根據外媒報導指出,為了讓身體恢復健康,布蘭迪格蘭維爾已花費高達7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227萬元)治療,並進行了各種檢查和藥物治療。布蘭迪格蘭維爾在接受訪問時表示,自己光是實驗室檢測就花了1萬美元,醫生們幾乎進行了所有可能的測試,卻只能推測可能是某種新型、未知的寄生蟲所致。布蘭迪格蘭維爾形容臉上的皮膚有「小泡泡爆裂」的感覺,好像有東西在「排泄」,而且每當他觸碰那些泡泡,症狀就會加劇。由於這些奇怪的症狀,布蘭迪格蘭維爾幾乎足不出戶,整年都在服藥,也放棄了社交生活,全部精力和金錢都投入在尋找病因上。這段期間,布蘭迪格蘭維爾的健康問題不僅影響到臉部外觀,也導致牙齒嚴重受損。布蘭迪格蘭維爾表示自己至今已掉了五顆牙齒,臉部因此顯得異常消瘦。自己的牙齒移位與臉部腫脹,被診斷為「壓力引起的血管性水腫」(stress-induced angioedema)。後續布蘭迪格蘭維爾在7日於社群網站X上發表一張自己的素顏照,並發文表示「受夠了」,希望平息外界謠傳她整形失敗的謠言。布蘭迪格蘭維爾表示,網路上不斷有人指責她頻繁整形,讓他感到非常無奈,他也強調自己根本無法負擔整形手術。整起事件曝光後,杜布羅醫生(Dr. Terry Dubrow)也公開表示願意提供協助。杜布羅醫生解釋,布蘭迪格蘭維爾的症狀並非寄生蟲,而可能是侵入進血液系統的微生物感染。布蘭迪格蘭維爾強調,若不及時治療,微生物可能持續對身體造成損害,並留下疤痕和結節,讓治療變得更加困難。他建議布蘭迪儘早尋求專業診斷,並表示隨時樂意幫助她找回健康。布蘭迪格蘭維爾坦言,目前自己希望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找到病因,結束這場長期的折磨。但截至目前為止,到底布蘭迪格蘭維爾的病因為何,仍然無人知曉。
每天只睡6小時「7壞處大揭密」 專家模擬25年後長相超恐怖
睡眠不足不但會無法集中注意力,還可能影響身體健康。英國寢具零售商和睡眠專家透過多份學術研究,推出虛擬角色漢娜(Hannah),模擬民眾若每天只睡6小時,到了2050年的模樣,以及身體會有什麼變化。「漢娜」由「Bensons for Beds」及睡眠專家索菲(Sophie Bostock)博士創作,是基於自2010年來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的19篇研究論文,展示當人們每晚只睡6個小時,身體會產生的變化。據了解,「漢娜」是一名來自未來的45歲英國人,從20歲開始,過上長達25年睡眠不足的日子,結果發生嚴重的後果,包括頭髮稀疏、皮膚鬆弛、雙腿腫脹、眼睛紅腫、慢性背痛、肌肉變薄,而且因為免疫系統較差,很常生病得流感。正常來說,專家建議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時間為7至9小時,若少於7小時則容易出現健康問題。不過根據今年的一項調查,英國人平均每晚只睡6小時20分鐘,明顯不夠。「漢娜」展示了2050年睡眠不足的人們的模樣。(圖/翻攝自每日郵報)索菲博士指出,「漢娜」發人深省,說明了睡眠對維持健康的整體影響,「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隨便的日常生活和睡眠不足,會干擾晝夜規律,也就是控制生理機能的24小時周期」。「Bensons for Beds」行銷總監麗莎(Lisa Richards)表示,「漢娜」是預測最壞的情況,假如睡眠習慣不好,可能會發生這些問題,不過並不代表所有人。創建這個模型的原因,是讓人們仔細思考整體睡眠體驗,更可以辨認問題和跡象。
糖尿病患者足部泡完熱水後潰瘍 緊急截肢保住一命
53歲的阿全在泡熱水浴後,腳部出現燙傷水泡,便自行擦藥包紮,過幾天傷口越來越痛,且發黑流膿,緊急前往醫院就診。醫師發現阿全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但長期忽視血糖控管,導致足部神經周邊的小血管破壞嚴重,已出現神經、腎臟及視網膜病變,這次被熱水燙傷的小傷口形成嚴重潰瘍,情況危急,醫師立刻將阿全收治住院,清創並採取抗生素治療,後續阿全因足部壞疽造成四根腳趾壞死,進行截肢手術保住一命。導致足部潰瘍 常見這些危險因子台灣約有150萬名第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每年約2%的患者因糖尿病足相關病變接受治療,住院率高達6成,更是國人非創傷性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臺中榮總灣橋分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張育睿醫師表示,形成足部潰瘍的風險因子包括周邊血管疾病、神經病變、皮膚保護喪失或視力不佳增加跌倒碰撞機會,而糖尿病的高血糖容易損傷血管,引發神經及視網膜病變,大幅提高足部潰瘍及惡化風險,因此要十分重視血糖控制及皮膚保護,定期檢查以早期治療。足部潰瘍大於2公分 需手術介入避免致命張育睿說到,醫院通常會安排初診斷為糖尿病足部感染的病人做患部X光,檢查鑑定骨骼是否有變形或被破壞等異常情形,經評估傷口有感染會以抗生素治療。當足部潰瘍大於2公分之蜂窩性組織炎,或發生腫脹疼痛、惡臭、分泌物等跡象,屬於中度以上足部感染,臨床上通常需儘早會診外科醫師評估是否有手術介入治療的必要,避免併發症或傷口感染導致重症,危及生命。 每年一次末端神經病變篩檢 日常這樣做有助預防張育睿表示,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末端神經病變篩檢,透過足踝與手臂收縮壓比值(ABI)檢測及節段性血壓檢查,評估是否有周邊血管疾病,以早期接受治療。另外,體重、血壓管理及血糖控制相當重要,保持糖化血色素不超過8.5%,有效降低併發症發生,也能增進生活品質。張育睿補充,許多糖尿病患者因神經功能病變,對疼痛感受度不足,不易察覺足部受傷,患者應避免赤腳或穿著薄底拖鞋,建議使用包覆性鞋具,必要時選用治療鞋、客製化鞋墊或足趾輔具,預防足部潰瘍或復發。
不只老人!兒童也會得關節炎 醫警示「4大徵兆」提醒家長
不只是老人,兒童也會得關節炎!關節炎指的是發生在身體上各關節的發炎疾病,關節疼痛、僵直、腫脹等,都是關節炎的症狀。在台灣,不少老人飽受退化性關節炎折磨之外,肥胖者、更年期後女性、關節有舊傷、以及過度使用關節者也都是關節炎的好發族群。然而,知名復健診所復健科王竣平醫師就指出,兒童也有罹患關節炎的可能,且因為症狀不容易被察覺,籲請家長要多留意孩子的情況。王竣平醫師在fb粉絲團《復健科 王竣平 醫師 板橋 骨科復健 疼痛控制》發文指出,發生在兒童身上的關節炎通常被稱為「兒童特發性關節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JIA),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影響16歲以下的孩子,會導致關節發炎、腫脹、疼痛,甚至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成長。這種疾病會讓免疫系統誤攻擊身體的健康細胞,進而引發關節發炎。另外,這是一種「特發性」疾病,也意味著目前仍未能了解明確的病因。小孩難表達身體狀況 4大常見徵兆要多留意王竣平醫師指出,小孩子可能無法明確表達身體哪些部位出現不舒服的狀況,因此家長們要特別留意孩子的行為和身體變化,醫師也列出一些兒童特發性關節炎常見的徵兆:1. 關節疼痛:孩子可能會抱怨關節疼痛,這些疼痛可能隨著白天的活動而有所緩解,但若有反覆發作的情況,就需要重視。2. 關節腫脹和僵硬:某些關節(如膝蓋、手指、腳踝等),可能會有腫脹、僵硬的症狀,在長時間靜止或休息後會特別明顯。3. 運動能力下降:由於關節疼痛和僵硬,孩子可能變得不願意運動,甚至不再參加原本喜歡的體育活動或遊戲。4. 發燒與疲勞 :有些孩子會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燒、疲勞,這些症狀有時會與其他感染性疾病混淆,需進行進一步檢查。藥物治療、伸展運動、心理支持 攜手小小病童對抗病情儘管兒童特發性關節炎目前無法完全治癒,但王竣平醫師表示,適當的治療能夠有效控制病情、減少關節損傷,讓孩子維持正常的生活品質。如使用抗炎藥、免疫抑制劑,及生物製劑等藥物治療,可以幫助減輕發炎反應、控制疼痛,並防止關節進一步損傷。王醫師也指出,專業的物理治療師可幫助孩子透過伸展運動,保持關節的靈活性,並強化肌肉、減少僵硬和疼痛。此外,健康均衡的飲食也對增強免疫系統有所幫助,因此家長要確保孩子攝取足夠的營養,尤其富含鈣質和維生素D的食物有助於維持骨骼健康。還有,面對長期的疼痛和治療,孩子可能會感到焦慮、沮喪,心理輔導和家人的支持能幫助孩子應對病情帶來的心理壓力,讓孩子建立積極的心態。
台版柬埔寨案害3命!不法獲利4億 詐團首腦S姊、茶董無期徒刑定讞
震驚全台的「台版柬埔寨」囚禁61人,造成3人死亡、不法獲利4億元。主嫌「S姊」傅榆藺、「茶董」陳樺韋一、二審均遭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其餘27名被告則分別處29年6月到1年2月不等徒刑。其中19人提出上訴,最高法院今(11日)駁回上訴,維持傅榆藺、陳樺韋無期徒刑定讞。判決指出,傅榆藺等人加入以綽號「藍道」(杜承哲)為首所組成之詐欺犯罪集團,在新北市承租旅館房間設立A點據點,接應人頭帳戶提供者(俗稱車主),偕同車主完成網路銀行綁定轉帳帳戶及查驗車主提供之金融帳戶可否使用後,假借領取報酬等由誘騙車主搭乘指派之白牌計程車至B點據點(包括桃園及淡水據點),由負責管理現場之成員(俗稱控員)及幹部分持電擊棒、鋁棒、甩棍等兇器令車主配合,另以毛巾塞口、勒住頸部、上手銬、腳鐐或使用束帶捆綁四肢等方式剝奪車主行動自由,並搜身強取車主之身分證件、金融卡、手機及現金等財物後,將車主拘禁在房間內控管(俗稱強控)。另為便於看管,欺瞞不知情之車主食用摻入第三級毒品氟硝西泮(FM2)之泡麵,使車主陷入昏睡狀態,無力反抗或逃脫。而於車主遭拘禁期間,將車主提供之金融帳戶資料交予境外詐騙機房作為詐欺款項之收款帳戶,再提領、轉匯至第二層帳戶或其他虛擬貨幣帳戶,製造金流斷點,總計詐得新台幣3億9,342萬5,424元。黃女、黃男、林男依序自111年9月26日、同年10月7日、同年10月13日起遭上銬拘禁在桃園據點強控房內,其中黃男屢遭毆打、電擊、凌虐,而強控房內架有多台監視器監控,房外有多名控員及幹部嚴密看管,無法循正常通道離開或對外呼救,浴室窗戶係唯一逃離出口。黃男不堪長期遭拘禁、毆打、電擊、凌虐,在身心受創、極度恐懼下,於同年10月18日冒險攀爬浴室窗戶逃生而自高樓摔落。現場控員發現黃男墜樓後,為免據點遭人發現,僅在群組內通報,未將其送醫,終致被害人因墜樓造成之骨折及器官損傷而死亡。黃女因遭拘禁及電擊,出現腹部鼓脹及大小便失禁,被移置浴室內繼續拘禁。嗣於111年10月27日因肝硬化,腹部腫大數倍,且持續吐血。現場控員回報群組討論後,只對黃女施以急救,未送醫,致被害人終因大量出血及低血溶性休克而死亡。林男遭拘禁、毆打,身體多處出血、瘀傷,又因在浴室跌倒導致小腿受傷,兩側小腿皮膚壞死且發炎細胞浸潤,致不良於行且大小便失禁。嗣於111年10月22日林男右腳腫脹,且流膿、發黑,同年10月25日表示胸悶、呼吸困難,迄於同年10月28日因身體不適,敲打牆壁、捶打地板,不斷喊叫「快受不了」。現場控員回報群組後,接續於3小時內餵食林男共3顆FM2,讓其昏睡,未送醫。林男因患有高血壓、心臟疾病、慢性腎炎、身體多處受傷、腿部傷勢惡化、遭餵食FM2及壓力刺激等原因交乘下,發生胃內壓力性出血、橫紋肌溶解及冠狀動脈嚴重粥狀硬化併有血栓形成,導致心肌梗塞而心因性休克死亡。陳樺韋等人為掩飾上開犯行,將3人屍體分別丟棄在南投縣水里鄉山區邊坡下、桃園市龜山區山坡。最高院認為,關於涂世泓、謝承佑、呂政儀就私行拘禁致人於死,陳樺韋、蔡博臣、涂世泓、鄭育賢、謝承佑、吳秉恩就加重強盜,鄭育賢就非法使人施用第三級毒品,陳樺韋就遺棄屍體罪刑上訴部分,其等上訴意旨,均係就原審採證、認事之職權行使、原判決已說明及於判決無影響之事項,以自己之說詞或持不同之評價,為事實上之爭辯,俱非適法上訴第三審之理由。關於蔡博臣私行拘禁致人於死、謝承佑非法使人施用第三級毒品、吳郁群加重詐欺及張家豪加重強盜部分,檢察官及其等於原審明示僅就第一審判決之刑上訴,除關於刑之部分外,第一審判決之其餘部分,並不在原審之審判範圍。其等就論罪事項再為爭執,顯非上訴第三審之適法理由。最高院審酌,原審及第一審之量刑及定應執行刑,並無檢察官及傅榆藺、陳樺韋、蔡博臣、鄭育賢、謝承佑、呂政儀、鄭建宏、吳郁群、郭宏明、鄭文誠、張家豪、劉宏翊、邱柏倫、李佳文、吳政龍、周長鴻、陳義方等人上訴意旨所指量刑、定刑不當,或未依法酌減其刑之情形。此部分上訴意旨,核係就原審得為裁量之職權行使、原判決已斟酌說明及於量刑結果無影響之事項,依憑己意而為指摘,均非適法上訴第三審之理由。檢察官及傅榆藺等19人之上訴均違背法律上之程式,皆應駁回。
乳房脹痛竟與咖啡有關? 專業醫:過量攝取恐會加重疼痛
在如今的社會,相信不少人都習慣咖啡不離手的日子。但現在有醫師提醒,有良性乳房腫瘤的女性要額外注意咖啡的攝取,過量的咖啡因恐會降低肝臟第一階段解毒酵素的活性,恐會加重乳腺腫脹與疼痛,要特別注意。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部分女性在乳房中出現良性腫瘤並非罕見,其中常見的包括纖維腺瘤(Fibroadenoma),這類約佔五至七成的病例,多出現在20至40歲女性間,質地較硬且通常無痛,形成原因多與雌激素波動有關。另一類則是乳腺囊腫(Breast Cyst),占約兩成至四分之一左右,內含液體且易受到月經周期影響,30至50歲的患者為主。劉博仁醫師也提醒,纖維囊性病變(Fibrocystic Changes)並非真正的腫瘤,但有高比例的女性一生中可能出現這種顆粒狀觸感的變化,常伴隨疼痛或腫脹,與雌激素過多相關。還有其他相對較少見的類型,如乳管內乳頭狀瘤(Intraductal Papilloma)、脂肪瘤(Lipoma)、葉狀腫瘤(Phyllodes Tumor)等。劉博仁醫師也提到,有著良性腫瘤的女性並非只要定期追蹤就好,還需留意個人生活習慣的調整。飲食方面建議多攝取富含抗氧化成分的深色蔬菜(綠花椰菜、菠菜、地瓜葉等)及水果(莓果類、柑橘類),適度選擇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鮭魚、鯖魚)、亞麻籽或核桃,並減少高脂肪、高糖與過度加工的食品。除此之外,日常咖啡飲用部分也要特別注意,需適度控制咖啡因,因為攝取過多可能影響雌激素代謝,加重腫塊腫脹與不適,故建議適量飲用為宜。另外就是保持良好的體重控制,若過度肥胖或超重,可能干擾雌激素水平,增加乳腺問題風險。劉博仁醫師建議,適度的運動,如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例如快走或瑜伽),有助於荷爾蒙調節。此外,日常生活中也需減少接觸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減少殺蟲劑及塑膠容器中雙酚A或定香劑DEHP的使用,以免進一步影響荷爾蒙平衡。劉博仁醫師也提到壓力管理,壓力過大會影響內分泌,建議透過冥想、深呼吸或其他放鬆練習紓解情緒。建議依個人體質,適度補充維生素D等營養素,有助於維持身體機能穩定。
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防出血 血友病患職場不卡「關」
【健康醫療網/林宗憲報導】「血友病」是一種因X染色體基因突變,導致體內無法正常製造凝血因子,常在肌肉或關節處出現自發性或週期性出血的罕見疾病,因為屬於性聯遺傳疾病,因此主要影響男性,女性則通常為帶因者,但少數女性可能有輕微症狀。三軍總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賴學緯醫師表示,許多老年族群或是需久站的病友,因關節處受力較大或是退化,容易出血導致腫脹疼痛,若未接受預防性注射治療,恐造成關節受損,嚴重甚至需置換人工關節,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先天性血液凝血異常 體內自發性出血賴學緯醫師說明,因患者體內缺乏第八凝血因子(A型)或第九凝血因子(B型),必須終身注射凝血因子來維持自身的健康與活動力。最常見的是A型血友病,目前盛行率約為每十萬人中有15至20人,這意味著在台灣約有400-500患者。症狀包括肌肉、肘關節、膝關節等部位出血、腫脹疼痛,以及自發性的黏膜出血、血尿、牙齦、外傷及腸胃道出血等,若長期未接受治療,反覆出血恐造成關節損傷,嚴重者需置換人工關節,影響日常生活。久站關節易出血 預防性注射保護關節在過去預防醫學觀念不完善的情況下,曾有病友因為職業需久站,關節受力較大造成容易出血,出現腫脹痠痛影響到日常工作的情形。另外,老年族群可能因髖關節出血疼痛而不良於行,排斥外出運動,影響到日常生活與社交能力,加上可能同時發生骨質疏鬆,等到要接受治療時,關節可能已損壞至需要換人工關節。賴學緯醫師強調,接受預防性注射治療能維持病友體內凝血因子在下一次注射前的低點濃度維持在3-5%,可有效降低自發性出血現象,減少關節壞損的機率,因此,及早接受注射控制疾病的預防性治療相當重要。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只需每周注射一次傳統凝血因子可分為短效型與長效型,但是因為活性衰退速度快且容易被人體代謝掉,約2至3天就必須再次注射,對於上班族或老年族群來說,每週前往醫院兩次以上注射其實是有一定難度的。最新研究顯示,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透過藥物結構做構型的改良,比較不容易被人體代謝掉。因此,在接受注射後三至四天內,凝血因子有機會維持在40%以上,而在進入五至七天的半衰期後,凝血因子濃度仍可維持在18至20%,讓病友一樣能外出工作,維持日常活動,因此每週只需注射一次,減輕治療負擔。預防性注射減少出血現象賴學緯醫師表示,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除了減少關節出血與耗損之外,更重要的是減少難以察覺的微型出血,甚至達到零出血。另外,針對上班族或有高度活動需求的病友,就能減少治療的時間與注射頻率,不論對於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學業上來講,都會方便很多。讓患者都能夠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過去,病友常擔心體內凝血因子濃度過低,除了要隨時注射以外,更因為害怕受傷、出血等情形發生而不願外出。賴學緯醫師指出,對於血友病的治療最終目標在於能讓血友病患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無論是工作或是外出運動等日常生活,不再因疾病而受限。另外,選擇注射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後,病友也能進行碰撞強度低或風險較低的運動,例如:游泳、健走、騎單車、瑜伽等。也能向復健科醫師或專業的教練諮詢肌肉訓練及抗阻力運動,有助於改善體態及控制體重。A型血友病可依個人考量施打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根據國外使用經驗,施打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目前未增加抗體產生或嚴重併發症等問題。賴學緯醫師建議,目前治療上有因子補充及非因子治療, 選擇上可能取決於個別因素,例如血友病的嚴重程度、是否存在抗體、對先前治療的反應以及整體健康狀況。與專門從事血友病的醫療提供者諮詢,可以幫助患者根據具體情況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而高度持續性凝血因子研發無疑是在因子補充方法的一大進步,不僅可讓體內長時間保有高濃度凝血因子,降低出血現象,且能有效降低病友心理焦慮並提升運動意願及習慣的養成。在目前健保的條件給付下,相信未來可解決許多病友及家屬長期的困擾與負擔。
廣東伯剪指甲破皮「發黑腫脹」慘截肢 醫揭惡化2原因
指甲變長就要修剪,但要小心剪到手指,嚴重可能要切除。中國廣東佛山有一名55歲老伯,前陣子在家中剪指甲,豈料竟將手指剪破,沒有看醫生而是自行敷藥,但手指不但沒好轉,反而惡化,最後不得不截肢。據《星視頻》報導,老伯是糖尿病患者,幾個月前在家剪指甲,不慎剪破了手指,傷口慢慢滲水、腫脹,他認為沒什麼大礙,就自行敷草藥,但情況卻愈來愈嚴重,只好到醫院就診。老伯透露,他去本地的醫院檢查,醫生看完搖頭,建議要把截肢,切掉整個手掌,但他沒有同意,「截肢就沒辦法掙錢了」。為了保住自己的手,輾轉來到佛山的醫院尋求治療,但結果依舊相同。老伯本身有糖尿病,因為傷口沒辦法修復。(圖/翻攝自微博)醫生表示,老伯來就診的時候,整隻手指的中遠端全是黑的,手背和前臂都是腫脹的,之所以這樣主因是糖尿病,長期血糖控制不好,加上剪破手指遭細菌感染,血糖持續性飆高,老伯體內的蛋白和免疫其實量都很低,傷口沒辦法修復,這種情況一定要找專科醫生處理。經過手術保住手掌,不過感染的手指還是切除了。據了解,糖尿病患者若沒控制好血糖,就可能導致神經病變,特別是腳趾和手指,也容易產生潰瘍,當潰瘍愈深,細菌感染深入到骨頭,就會變成「骨髓炎」,骨頭壞死就連抗生素也救不回,最後只能動手術移除。因此一定要特別注意,別讓小水泡、小擦傷,演變成需要截肢的程度。
7旬婦「血糖忽飆升」半年後查出胰臟癌末 醫師:小心「2前期徵兆」
一名70多歲婦人罹患糖尿病超過20年,病情一直控制得很穩定,然而她半年前血糖突然異常飆升,原以為是飲食問題,豈料後來情況迅速惡化,虛弱到無法下床,就醫檢查才知自己已是胰臟癌末期。醫師指出,一旦發現血糖無預警升高,以及體溫增加時,務必要特別警覺,可能是罹癌的前兆,應盡速就醫檢查。近日,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表示,一位年約70多歲的老婦人,已有20多年的糖尿病史,但她過去都有透過藥物妥善控制病前。但約在半年前,她的血糖值卻突然上升。當時醫師懷疑是飲食控制過於放縱,於是建議她要注意飲食、避免吃甜食。結果3個月後回診,其糖化血色素竟從原本的7%以下升至8%以上。醫師認為可能是飲食控制效果不佳,或是藥物產生耐受性,於是決定加藥觀察。1個月過去,婦人食慾驟降至原本的一半,身體甚至虛弱到無法下床,還出現越來越明顯的腹部腫脹。家人們將她送醫,經過斷層掃描才發現婦人腹腔內有嚴重腹水,且胰臟內有一顆6公分大腫瘤,已擴散至肝臟、淋巴等器官,最終診斷為胰臟癌第4期,讓家屬感到震驚不已。但事後回顧,婦人半年前血糖無預警升高,其實就是胰臟癌發生的警訊。錢政弘指出,根據數據統計,在診斷出胰臟癌的18至30個月前,血糖上升往往是首要症狀,另一項症狀是體溫增加,原因是在癌細胞要出現時,它會燃燒體內皮下脂肪,導致患者產生發熱的感覺。當進入罹癌前約6至18個月,血糖會持續上升,而血脂肪(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則會下降,體重和皮下脂肪也會減少;最後在罹癌前半年,絕大多數人都有高血糖,並伴隨血脂肪、皮下脂肪、內臟脂肪及肌肉量皆減少,整體體態明顯消瘦。錢政弘指出,若在這位婦人最初血糖上升時,醫師能考慮到胰臟癌的可能性並進一步檢查,或許能早一步發現癌細胞,進而爭取治療的時機。
「韓國第一美腿」李聖經逆天長腿養成術!尤其「這個動作」做完,小腿立馬少一吋!
提到「逆天長腿」,韓國女星李聖經絕對是不容忽視的代表之一。她的完美比例和修長雙腿讓人羨慕不已,那麼李聖經究竟是如何養成這雙人人稱羨的美腿呢?今天就來揭開她養成「韓國第一美腿」的秘密,尤其是她非常重視的按摩步驟,在家也能簡單做到!1.每日腿部按摩,消除水腫與疲勞李聖經擁有修長雙腿的秘訣之一就是按摩。她每天都會花時間進行腿部按摩,尤其是在長時間拍攝或運動後,按摩能幫助加速血液循環、消除水腫,減少疲勞感!建議可在沐浴後進行腿部按摩,因為此時的肌肉是最放鬆的,效果最好,並搭配使用具有舒緩效果的按摩油,從腳踝開始向上按摩到大腿,以打圈的方式慢慢揉壓,這樣能有效減少腿部浮腫,幫助塑造纖細的線條。小編大推Dunay這瓶緩解雙腿腫脹感效果一級棒的「Exoso-Metic絲絨水光美足霜」,不只能消水腫,因為添加有滿滿修護保濕成分,還可以厚敷在後腳跟部位,對於龜裂問題也能有效解決。(圖/吳雅鈴攝)其實按摩沒有想像中的難,最簡單的方式只要雙手握拳利用「手指滾輪」在小腿肚的地方出點力道上下滾個20下,不誇張浮腫的小腿立馬小一吋!(圖/吳雅鈴攝)PAUL&JOE新登場的凡爾賽植粹緊緻彈潤美體油,使用了多款珍貴保濕植物精華油如馬尾草油、亞麻籽油、摩洛哥堅果油和玄米胚芽油,能滋潤活化肌膚,加速循環與排除水份滯留,搭配手技按摩讓身體線條更為緊緻有光澤、輕盈無負擔。(圖/品牌提供、取自yk_0728x IG)不過如果妳是懶人一族,或是有時候也想解放雙手?就交給FUJI的美腿按摩神器-小姿足美腿機!尤其這次它們還跟Hello Kitty聯名,以三段高頻䟴動黑科技結合Hello Kitty的萌趣元素,搭配上溫感熱敷揉捏技術與輕巧易收納翻蓋等貼心功能設計,為居家腿部放鬆帶來視覺與體感雙重療癒的迷人體驗。Hello Kitty聯名款-FUJI小姿足美腿機/新品優惠價15,800元 全台僅限量500台,要買要快!(圖/品牌提供)2.高抬腿運動,打造修長曲線除了按摩,李聖經還非常注重腿部的運動,她最常做的就是「高抬腿」運動。這個動作對於改善腿型和增加腿部力量非常有幫助,讓雙腿看起來更加纖長修長。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3.保持低鹽飲食,減少水腫李聖經表示,想要擁有纖細的美腿,飲食控制也是關鍵之一。她平時會刻意減少鹽分的攝取,因為高鹽飲食容易導致身體水腫,而減少鹽分攝取後,身體自然就不會容易囤積多餘的水分,也可以多攝取蔬菜和富含鉀的食物(如香蕉、番茄),能幫助身體代謝多餘的水分。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4.瑜伽和拉伸,讓腿部線條更優美李聖經也經常做瑜伽和腿部拉伸運動,這些運動能幫助增加身體的柔軟度,讓腿部線條變得更修長且流暢。尤其瑜伽中的一些動作,像是下犬式和戰士式,都對腿部的伸展和強化有很大的幫助,能讓腿部肌肉不僅有力量,還能保持柔軟。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張棋惠突「持續性耳鳴36小時」!她連看5醫生親揭最新現況 坦言對人生無望
女星張棋惠最初從《4 in love》女子演唱團體出道,2002年解散後,她仍活躍於不少綜藝節目,先前還推出個人單曲,不過她近日飽受耳鳴困擾,長達36小時,讓她崩潰表示,「什麼事情都無法做,對吃完全不感興趣,覺得人生幾乎無望」,糟糕的情況讓她感到非常不適。張棋惠透露自己遭受耳鳴困擾36小時。(圖/翻攝自張棋惠臉書) 張棋惠今(2日)在臉書發文提到近期困擾她36小時且持續性耳鳴終於消除了,回顧這段時間,她任何事都無法做,甚至感到人生幾乎無望,連吃都提不起興趣,不過她在半夜醒來之後,意外發現耳鳴的狀況不見了,她透露,起初是錄影時聽力變差,立刻去看了第一位醫生,診斷出耳咽管堵塞,並用機器幫她打開耳咽管,隔天狀況變糟,一連換了多家診所就醫,直到第3位醫生才發現耳咽管積水,鼻腔某部位發炎腫脹,後來轉到大醫院改用洗鼻器和藥物治療,但隔天仍舊未轉好,左耳開始出現持續低頻的飛機聲,讓她徹底崩潰。張棋惠臉書全文。(圖/翻攝自張棋惠練書)張棋惠表示因為實在太難忍受,找到第5位醫生就診,緊急抽出耳內積水才稍稍減緩狀況,「至少左耳洞悶感舒服很多,完全沒想到會突然這樣的事情發生,真的很慌很害怕,但還是交給時間,也告訴自己一定會慢慢復原」!她也透露,這段病程彷彿過了半個世紀之久,在耳鳴最嚴重的夜晚,她還到兒子房間睡覺,還開了白噪音,並將空氣清淨機調到較大聲,以幫助掩蓋耳鳴的聲音,直到第7天驚喜發現耳鳴聲消失了,讓她總算鬆了一口氣。不少網友得知狀況後,紛紛希望她保重,對此,張棋惠感謝大家的關心,並透露會持續觀察以及吃藥,據了解,張棋惠去年發現肺部有20顆結節,目前會在固定時間到醫院追蹤,提到如果沒有太大變化,未來只要一年回診一次就好。張棋惠臉書全文。(圖/翻攝自張棋惠練書)
三重街頭爆亂鬥!分手情侶「持球棒鎖頭」互毆 他頭部血腫慘送醫
新北市三重區29日上午11時許發生打架鬥毆,47歲鄭姓男子載31歲李姓前女友駕車前往友人住處途中,2人突爆發口角爭執因而臨停路旁,未料卻演變成肢體衝突,雙方各持球棒與鎖頭互毆受傷,警方獲報到場迅速將2人依法逮捕,後續鄭男憤而對李女提出傷害、恐嚇及毀損等告訴。據了解,鄭男與李女為1對已分手的情侶,當時2人正駕車將李女載往友人住處,行經自強路二段時,雙方突在車內爆發激烈爭執,因而將車停在路旁,她隨即要求下車但被他阻止,2人一言不合便互相拉扯,李女為了擺脫控制憤而拿車上的球棒猛砸車窗下車脫身。鄭男見愛車受損立即上前搶下李女手中的球棒遏止,未料李女仍未善罷甘休,竟再拾起地上的鎖頭後,朝鄭男頭部一頓猛砸,造成他的頭部慘遭連續擊中,出現腫脹滲血等情況。警方表示,29日上午11時獲報,自強路二段發生街頭鬥毆,警方火速趕抵現場,到場後發現是1對男女爆發肢體衝突,造成鄭男頭部受傷,警方立即將他送醫治療後,隨即將2人帶回警局製作筆錄,經調查竟發現雙方均曾向法院聲請保護令,但此次行為已違反《家庭暴力防治法》,事後鄭男另對李女提出傷害、恐嚇及毀損的告訴,全案訊後2人將移送新北地檢署偵辦。
汪小菲公開補辦婚宴日期地點 突比眼睛認整形!妻急喊:有人叫你講嗎
大陸名人汪小菲與明星前妻大S(徐熙媛)離婚後,今年3月向台灣女友Mandy(馬筱梅)求婚成功,5月27日領證梅開二度,婚後兩人經常透過社群放閃,近日更公開預計明(2025)年5月在北京補辦婚宴。汪小菲在直播中還比了自己腫起來的眼睛,認了去做眼袋手術,讓Mandy在一旁笑出來,虧他「有人叫你講了嗎?」汪小菲與Mandy今年領證再度成為台灣女婿,夫妻倆婚後在網上相當活躍,經常一起現身直播帶貨,兩人也都大方回應網友提問。最近汪小菲公開與Mandy已經討論過,將於明年5月在自己家鄉北京補辦婚宴,另外也回應Mandy懷孕傳聞,他們確實在婚後努力「做人」,正積極備孕中。汪小菲與妻子Mandy計畫明年5月在北京補辦婚宴,汪小菲本人還透露自己做了眼袋手術「整形」,讓Mandy忍不住笑著調侃他幹嘛講出來。(圖/翻攝自微博)有趣的是,汪小菲在直播中比了比自己腫起來的眼睛,自爆做醫美微整形,到台灣的時候有去小禎前夫、整形名醫李進良的診所,接受專業的眼袋手術;他身旁的Mandy看到汪小菲此舉都笑了出來,急忙笑說,「有人叫你講了嗎?」汪小菲則苦笑,因為有網友詢問他的眼睛為何腫脹,沒什麼好隱瞞,還不改幽默口吻說,「成功的話感謝他,不成功的話只能說我底子不好」。據悉,汪小菲與第二任妻子Mandy是透過李進良認識的,兩人戀情曝光後,愛得十分高調,但Mandy也因此受到不少網友攻擊,像是質疑她的美貌是整出來的,但汪小菲第一時間護愛,拿出Mandy兒時照片證明她從小美到大,不需要整形。
男病患狂流「黃綠色鼻涕」 醫曝警訊:恐失明得腦膜炎
天氣一變冷,許多人就會流鼻涕,不過有時候可能是其他問題。一名26歲男子因為流黃綠色鼻涕,嚇得趕緊就醫,結果診斷為「嚴重鼻竇炎」,原來是因為過去蛀牙接受根管治療,研判是口腔內細菌入侵到鼻竇導致。阮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劉嘉鈞在《健康2.0》網站指出,男子因左側上排牙齒疼痛,延誤好幾周才就醫,檢查已是嚴重蛀牙,治療後疼痛有緩解,但鼻子卻出問題,包括鼻塞、嗅覺下降,還流出黃綠色鼻涕,才發現是感染鼻竇炎。鼻竇炎是細菌跑到鼻竇孳生膿和分泌物,因引流不順暢,導致細菌蓄積在鼻內,容易反覆發生,急性發作時若沒有立刻就醫,拖到3個月會變成慢性鼻竇炎,主要症狀包括鼻塞、流膿鼻涕、鼻涕倒流、顏面部疼痛腫脹或壓力感及嗅覺減退等;次要症狀包括咳嗽、頭痛、口臭、牙痛、耳痛或腫脹感等。若還是不治療,不但可能影響視力,甚至會造成腦膜炎。除了單純鼻竇炎,蛀牙也可能引發鼻竇炎,也就是牙齒或牙齦病變的細菌,入侵鼻竇而引起發炎反應,稱為「齒源性鼻竇炎」,約占單側上顎竇鼻竇炎3成,且近年來與牙科相關的鼻竇炎比例有增加的趨勢,因此患者被診斷為單側鼻竇炎就要提高警覺。劉嘉鈞解釋,急性鼻竇炎多為病毒感染引起,約5成患者可以自行痊癒,但若症狀持續超過10天,急性細菌性鼻竇炎機率就很高,可以考慮用抗生素治療。雖然齒源性鼻竇炎不是罕見問題,只是一旦延誤就診,病情就會惡化,也會拉長治療時間,不可輕忽。
人妻遭長期家暴…「連續挨打2小時」崩潰弒夫 法院輕判5年徒刑
大陸1名趙姓女子長期遭劉姓丈夫家暴,不僅常年渾身帶傷,甚至多次臥床不起。劉男除了以趙女家人生命為威脅,不許女方提出離婚,甚至謾罵、毆打自己的父母及子女,讓趙女忍無可忍,最終遭妻子殺害。大陸最高法院考量,被告長期遭受家庭暴力,身心嚴重受損,不堪忍受憤而傷害施暴者,最終輕判5年徒刑。相關判決指出,被告人趙女與被害人劉男(歿年39歲)結婚10餘年,婚後育有2名子女,均未成年。近年來,劉男經常酒後無故對趙女進行謾罵、毆打,致女方常年渾身帶傷,並多次臥床不起;劉男還以趙女家人生命相威脅,不許對方提出離婚,亦時常謾罵、毆打自己的父母、子女。去年3月20日深夜,劉男酒後又無端用拳腳毆打趙女,並拽住妻子頭髮將其頭部撞在炕沿、櫃角、暖氣等處,致其面部腫脹、耳部流血。持續毆打近2個小時後,劉男上床睡覺,並要求趙女為其按摩腿腳;女方回想起自己常年遭受劉男家暴,丈夫還毆打老人、子女,遂產生殺人想法。次日零時許,趙女趁劉男熟睡,持家中1把尖刀捅刺對方胸部,隨後跑到姨婆家中躲藏。凌晨2時許,趙女返家發現劉男已死亡,主動撥打110報警電話投案,到案後如實供述犯罪。經鑑定,劉男因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趙女面部外傷評定為輕傷二級。死者父母、子女均對趙女表示諒解。法院認為,被告剝奪他人生命,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考量被害人在婚姻生活中長期對女方實施家暴,案發當晚又無故毆打被告長達近2小時,作為長期施暴人在案件起因上具有明顯過錯。法官審酌,趙女因不堪忍受長期家暴,在激憤、恐懼狀態下,採取極端手段將劉男殺害,且僅捅刺1刀,犯罪情節並非特別惡劣,結合趙女作案後主動投案,如實供述全部犯罪事實,系自首,並認罪認罰,取得被害人親屬的諒解等情節,依法從輕處罰,最終依故意殺人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陸瘋迷你廚具!主打「真煮可吃」3姊弟慘遭火吻 10歲妹三度灼傷
大陸最近流行起一陣兒童迷你廚房玩具的熱潮,類似商品不僅是扮家家酒的玩具,而是真的能開火做飯的兒童廚具,除了尺寸更迷你、造型更卡通,功能和正常廚具沒有區別。不過,湖北省武漢市1名女童近日和2名弟弟一起玩迷你廚具,用打火機點燃灶台時,不慎引發了火災,導致3人全身多處灼傷。綜合陸媒報導,小萌(化名)今年10歲,上月過生日時收到了1套仿真迷你廚房玩具,外包裝上標註著「真煮真吃」,強調「可以使用明火點火,刀可以切菜,灶台可以加熱,鍋具可以煮飯,做的飯可以食用。」當晚,小萌就與2個弟弟一起體驗,卻不慎引發火災,導致姊弟3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燒傷。幸運的是,家長及時發現,迅速撲滅火勢,並將3人送往武漢市第三醫院急救。經醫生檢查發現,小萌的頭、面、頸、軀、雙上肢均被燒傷,達三度灼傷,頭面部腫脹明顯,需入院接受治療;2個弟弟則分別有面積5%和2%的燒傷,需定期在門診換藥治療。所幸經過手術及多次換藥治療,小萌已順利出院。據了解,目前市面上的高仿真迷你廚房玩具主要分為種,1種是直接使用明火加熱,第2種則是透過電磁爐加熱。不管哪種加熱方式,在使用過程中都存在很大的燒燙傷安全隱患,包括點火時引發火災、接觸正在加熱的鍋具被燙傷、接觸電磁爐的餘溫被燙傷、不慎打翻鍋或煮熟的食物被燙傷等。武漢市第三醫院燒傷科小兒燒傷病區護士長王璇介紹,近年來,武漢市第三醫院燒傷科已接診多例因迷你廚房玩具被燒燙傷的患兒。除了燒燙傷風險,這類玩具還存在被切菜刀割傷等風險。王璇呼籲各界共同關注兒童玩具安全問題,加強對兒童的安全教育和監管,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安全、快樂的成長環境。購買此類高仿真玩具時,應在正規渠道選擇正規廠家生產,且符合相關安全標準和質量要求的玩具。使用明火及電器時,需在家長的監護下進行,提醒兒童注意安全,小心燙傷,切不可讓孩子獨自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