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氧下降
」 新冠肺炎 確診 重症腸病毒2重症!新生兒「併發腦膜炎」險死 40歲女染流感呼吸衰竭亡
疾病管制署今(31日)表示,國內新增2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分別為北部未滿1個月新生兒及南部10多歲男童。新增病例中未滿1個月新生兒,於今年12月18日出現新生兒黃疸、發燒、發紺及血氧下降情形,經檢驗發現白血球及血小板偏低,肝指數升高,疑似腸病毒併發腦膜炎,隨即收治新生兒中重度病房並通報,住院期間發生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病變,轉收治兒童加護病房,檢驗後確認為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疾管署表示,另名10多歲男童於今年12月5日出現發燒、咳嗽及流鼻水等症狀就醫,12月11日出現肢體無力症狀,12月14日再度就醫並收治住院,經通報檢驗確認為感染腸病毒D68型併發重症。2名個案目前皆已出院。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52週(12月22日至12月28日)門急診就診計14,434人次,較前一週(16,137人次)下降10.6%,疫情呈下降趨勢,惟仍處流行期;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腸病毒D68型,社區仍持續具其他腸病毒型別活動。今年累計10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克沙奇A16型、克沙奇B3型、克沙奇B4型、伊科病毒11型及腸病毒D68型各1例,其中年齡未滿1歲幼童計7例,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疾管署提醒,腸病毒D68型症狀以發燒、流鼻水、咳嗽為主,與典型腸病毒常見的疱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病等症狀較為不同,少數病患可能會發生肺炎、腦炎、肢體麻痺等併發症,目前尚無疫苗或藥物可供預防及治療,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為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減少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落實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降低腸病毒傳播風險。流感疫情方面,第52週(12/22-12/28)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0萬9千人次,近期呈上升趨勢,且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達11.2%,超過流行閾值)11.0%),進入流行期。近四週合約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流行流感病毒以A型H1N1為主。國內上週(12/24-12/30)新增19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本流感季自今年10月1日起截至12月30日累計369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8%),另死亡病例累積85例,死亡數為近十個流感季最高;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均有9成以上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死亡個案中,最年輕為40多歲北部女性,未接種流感疫苗,感染H1N1型流感後病情迅速惡化,12月上旬再度赴急診時,已出現右側肺炎、敗血性休克等,收治加護病房後又併發細菌感染,住院3週不幸病逝,死因為流感併發肺炎、呼吸衰竭。
女子診所電波拉皮亡 律師曝醫美前「2關鍵」要確認:生命問題
桃園市一名49歲女子7日去中山區光澤醫美診所進行電波拉皮,麻醉後血氧濃度不穩,送醫後宣告不治,醫美麻醉相關話題也引發討論。律師林智群指出,醫美前有2個關鍵要確認,「麻醉手術失敗,是生命問題。」林智群在臉書發文,「麻醉手術,看起來很簡單,一般人都覺得,麻醉只是讓你睡一覺『起來』而已,其實很複雜、風險很高。睡一覺,很簡單,能不能醒過來,才是重點。如果沒辦法醒來,那就危險了。」林智群表示,全台專科麻醉醫師才1000多人,大多都在大醫院,醫美診所很少有專職麻醉醫師,通常是大醫院的麻醉醫師下班兼差,也不會沒有配合的麻醉醫師,由操刀醫師或護理師進行麻醉,還有診所用「舒眠」名義做麻醉的事。林智群指出,「在這樣的情況下,麻醉如果順利就算了,萬一不順利,就慘了!病患血氧下降,醒不來,診所醫療能量跟設備不足,急救只能往大醫院送,就會發生上面的事情。」林智群表示,據《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如如果進行以下7種醫美手術,「全身麻醉、非全身麻醉+重度鎮定劑」要麻醉專科醫師在場,「非全身麻醉+中輕度鎮定劑」可由其他受麻醉相關訓練醫師執行,而麻醉不能讓護理師進行,有麻醉專科也不行。一、削骨。二、中臉部、全臉部拉皮(full face lift)。三、單次脂肪抽出量達一千五百毫升或單次脂肪及體液總抽出量達五千毫升。四、腹部整形(abdominoplasty)。五、鼻整形。六、義乳植入之乳房整形。七、全身拉皮手術。林智群指出,「病患進行的是『電波拉皮手術』,那是否符合第25條第2、7款規定?如果是的話,就再進一步看是否全身麻醉、非全身麻醉+重度鎮定劑?如果是的話,有麻醉專科醫師在場?如果沒有,操刀醫師是否有麻醉專業訓練?如果都沒有,那該醫美診所麻煩就大了。」林智群提醒,「要去醫美的人,如果有麻醉手術要做,就要確認一下,是否屬於下面的手術?該診所執行麻醉的人是誰?醫美手術是否成功,當然重要,但麻醉手術更重要!醫美手術失敗,頂多美不美的問題,麻醉手術失敗,是生命問題。」
拜登「二次確診新冠」住家隔離中 感染醫示警:長者要小心2症狀
美國總統拜登於17日確認二度確診新冠肺炎,目前症狀輕微。近期台灣疫情升溫,對此,感染科醫師黃高彬就指出,長者確診要特別注意對方的呼吸和活動力,年紀愈大,長新冠的機率也會愈高。拜登於當地時間17日,在拉斯維加斯首場造勢活動結束後的檢測出Covid-19陽性,白宮新聞秘書尚皮耶(Karine Jean-Pierre)根據白宮醫師的說明,拜登有上呼吸道症狀,包括流鼻涕和乾咳,還出現一般性的身體不適,「他在首場競選活動上狀態良好,但考量到他的症狀沒有好轉,我們對他進行了COVID-19的檢測,結果呈現陽性。」白宮醫師表示,拜登已服用了輝瑞新冠口服藥「Paxlovid」,並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指導,在德拉瓦州(State of Delaware)里霍博斯比奇(Rehoboth Beach)的住家中進行自我隔離。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也表示,年長者若有潛在疾病,確診後應特別注意呼吸情況和活動力。他解釋,新冠感染有時會導致血氧下降,出現反應較差的情況。一般正常人在血氧下降時會以「呼吸急促」來補償,吸入更多氧氣,但年長者需特別留意「精神不濟」和「昏睡」等症狀,這可能是血氧問題,建議就醫。黃高彬指出,這波疫情是「夏季新冠」,不僅在台灣,歐美和亞洲各地都有流行,而拜登並非首次確診,他說明,新冠病毒會再感染,不會因為先前確診過,後續感染的症狀就減輕,現在症狀較輕微是因為病毒弱化。他表示,年紀愈大長新冠的機率愈大,新冠病毒對免疫系統影響仍然很大,尤其長新冠最常發生在65歲以上的女性,需特別注意,因此建議一般長者可以施打疫苗,雖然無法完全預防,但可以避免重症和死亡。疾管署也提醒,目前疫情仍處流行期,民眾務必落實勤洗手、出入人多擁擠或空氣不流通場所佩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可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呼籲感染後易併發重症或死亡之65歲以上長者,如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再接種第2劑,提高保護力,抵抗疾病威脅。
5個月大嬰確診「咳嗽像狗吠」 專業醫提醒「2症狀」千萬別忽略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有明顯復甦的跡象,不僅有不少醫師出面示警,疾管署也表示目前疫情進入流行期,呼籲民眾不得不注意。而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也表示,近期就曾遭遇一名5個月大嬰兒個案,確診後出現宛如狗吠聲的咳嗽,送醫檢查後發現血氧濃度降到90%,最後收至兒童加護病房。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日前在FB粉絲專頁發文,內容中表示,最近一週新冠病毒疫情有增溫趨勢,再加上嬰幼兒免疫較脆弱又沒有施打疫苗,很容易被交互傳染,建議家人彼此施打新冠病毒疫苗,產生群體免疫,減少嬰幼兒被傳染的風險。除此之外,黃士倫醫師也提醒,疾管局臆測新冠病毒捲土重來8、9月將達此波高峰。黃士倫醫師也提到自己近期遭遇的案例,一個5個月大的嬰兒新冠病毒確診,引發哮吼出現了咳嗽嘶吼聲、聲音沙啞一天。媽媽帶來醫院時,血氧量測降到90%。後來與媽媽討論後,建議收至PICU兒童加護病房,但由於黃士倫醫師所在的院所沒有床位,黃士倫醫師還親自將小嬰兒轉院至彰濱秀傳。黃士倫醫師表示,兒童哮吼(croup)好發於6個月到3歲大之間,典型症狀包括接著有像狗吠聲的咳嗽 (barking cough)、吸氣性喘鳴(inspiratory stridor)、聲音沙啞(hoarse voice)及呼吸困難(mild to moderate respiratory distress)。兒童哮吼以往常見的病原體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於2020年新冠病毒爆發以來,國外已有不少案例是由於COVID-19導致兒童哮吼之發生。黃士倫醫師也提醒,最近新冠病毒似乎又蠢蠢欲動,提醒各位爸媽家中若有學齡前兒童,一定要隨時留意他進食的狀況,是不是容易嗆到溢奶,或者哭聲有所改變,並且隨時監測小孩的血氧。呼吸喘伴隨血氧下降,或者小孩的活動力胃口有變差的情形,則需要立即就醫。若延誤就醫時機,很容易造成嚴重的呼吸窘迫,甚至需要緊急插入氣管內管,因此不得不當心。
這2類人注意!流感、新冠雙夾擊 急診醫曝「6重症前兆」:快就醫
秋冬時期是病毒的流行季,不僅季節性流感盛行,新冠肺炎疫情也不斷升溫,對此,急診部主治醫師指出,近1個月來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患明顯增多,症狀包括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醫師特別提醒,如果本身是65歲以上或有慢性病的患者,要留意是否有出現「6症狀」,因為這可能是重症前兆。醫學中心急診部主治醫師日前在臉書粉專「急診男爸one」發文指出,近1個月來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患明顯變多,除了可能是流感所致,也有可能是新冠快篩陽性的患者,「所幸大多都還是輕症,頂多因為發燒或是肌肉酸痛與喉嚨痛,導致不太舒服的感覺,多半沒有嚴重的併發症」。醫師進一步提醒,如果本身是65歲以上的長者,或是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像是腎臟病、糖尿病、癌症、肥胖、慢性肝病、慢性肺病、氣喘等,都屬於高風險患者,記得要就醫讓醫師評估,是否要開立公費口服抗病毒藥物。此外,高風險患者還要注意是否有以下6點重症前兆,分別為「血氧下降、呼吸困難、持續胸悶胸痛、心跳過快、血壓降低、意識不清」,醫師提醒若出現上述症狀,務必儘速就醫檢查,讓醫師評估是否有併發嚴重肺炎,以利後續治療。最後醫師也呼籲,前往戶外人潮較多的地方,或是相對擁擠的室內空間,仍建議民眾要戴口罩以避免感染,保護自身健康。
余苑綺命危血氧下降 曝遺言希望「走時他在身邊」
資深藝人余天與李亞萍的二女兒余苑綺傳出病危消息,她自2014年確診直腸癌第三期後,不斷發現癌細胞擴散,8年來經歷超過70次化療和各式治療,如今她的狀況危急,也傳出交代遺言的說法,並表示希望臨終時先生可以在旁邊。余苑綺早已準備好身後事,如今面對家人她希望能繼續加油,但也交代遺言希望臨終時先生在就好。(圖/報系資料照)據《三立新聞網》報導,消息人士透露余苑綺狀況,如今的她極度疲倦、嗜睡、疼痛,已經不太能張嘴進食,加上癌細胞的擴散,榮總醫療團隊經過醫病討論後,也決定不再使用任何化療藥物,改將專注力轉向減痛照護。如今簽屬放棄急救同意書的余苑綺,早已處理後身後事,並希望自己臨終之際留先生在場就好,父親余天今日得知此事也情緒一度激動。而余天今日也帶余苑綺的一雙兒女到醫院探望,希望藉由小孩激起余苑綺母愛,繼續努力對抗病魔,余苑綺看見小孩後,也回過頭來安慰余天,表示自己不會那麼容易死掉,余天也表示「一起再努力看看好不好?」,余苑綺則回答父親:「好!」,余天也希望大眾可以繼續努力幫余苑綺集氣加油。
N95口罩隔病毒也隔空氣 專家提醒:久戴會血氧下降
疫情仍在肆虐,許多人明明做足防疫措施卻還是確診。日前專家就在臉書發文分享,N95口罩雖然能阻擋99.9%以上的病毒,但是防護效果太好、太悶普通人根本戴不住,在口罩不密合的情況下保護效果甚至會比一般的醫療口罩來的差。招名威專攻毒物醫學,目前擔任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他7月12號在臉書粉絲專頁「招名威教授毒理威廉」上發文分享,許多人都認為N95口罩防護效果很好,但他不太理解這個好或不好到底是什麼意思?是所謂的阻隔效率還是呼吸效率?答案是兩者皆是,都很好,而且是好過頭了!招名威在臉書分享,N95口罩不見得比一般一醫療口罩來的好。(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他表示,N95阻隔飛沫病毒的效率確實很好,可以阻擋99.9%以上病毒進入我們的呼吸道,但這只是數據,有一好就沒有兩好,因為同時我們吸的空氣自然也會被阻隔,「雖然沒有到99.9%以上,但太密合只要擋個20%~30%,我們其實就已經很難吸氣了,久戴也會有血氧下降問題,更何況99.9%。」所以,在吸不到空氣和天氣炎熱的情況下,一般人根本很難長時間一直配戴,在挪來挪去口罩的情況下,反而口罩不易密合,有縫隙當然病毒很容易長驅直入。在文末他也提醒,配戴一般醫療口罩就已經可阻隔95%病毒,也不易有太過密合吸不到氣而戴不太住的問題,在非特殊情況下使用反而效率比N95更好一點。
美女醫曝確診14症狀趕快就醫 這樣吃有效恢復體力縮短病程
台灣疫情持續發燒,美女營養師高敏敏與家醫科美女好友許書華醫師,一起教導民眾該如何判斷病情輕重與處置的方法,讓民眾可以縮短病程並更快速對症下藥。許書華醫師表示,若確診輕症建議居家隔離、多休息,通常會有喉嚨痛、癢乾咳、鼻塞流鼻水、肌肉痠痛、頭痛、食慾不振、發燒等症狀。但若發生以下的症狀,記得就要趕快就醫或呼叫救護車。許書華與高敏敏分享確診後該如何自處,若遇到嚴重症狀就必須就醫。(圖/高敏敏提供)若確診後有呼吸急促困難、持續很喘與胸痛、心跳加速、血壓低、血氧下降、嘴唇、指甲床發紫意識模糊昏倒、少尿、無尿、脫水、高燒不退、劇烈頭痛、意識模糊昏倒等中重症症狀,就要趕快就醫。高敏敏也分享,若確診想縮短病程恢復體力可以怎麼吃,她表示要多補充維他命C,多吃新鮮蔬果有利縮短病程,像是芭樂、奇異果、小番茄等都是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保健品則可以補充維他命C片或是發泡錠。可多吃水果補充維他命C,有利縮短病程。(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另外,維他命B群在壓力大易流失,補充可加強身體各機能代謝力,食物可以選非精緻全穀類為主像是糙米飯、南瓜、玉米、地瓜、馬鈴薯等。也要多補充水分,每日喝水量要達到2000ml以上,也可以多補充電解質,避免身體缺水讓症狀加劇、電解質失衡如果有必要,也可以購買藥局的專用電解質補充液。選擇天然優質蛋白質也是關鍵,幫助修補免疫組織、降發炎像是雞蛋、豆腐、魚肉、肉等,想多攝取蛋白質,則可以購買高蛋白飲品。Omega3好油也可以降低身體發炎,魚油、堅果、亞麻仁油,若想補充更完整的魚油,也可以購買綜合魚油、純EPA魚油。她也提醒,若確診陽性也不用慌張,採取正確應對方式並搭配多休息,才能加速痊癒、減少後遺症幫助更快恢復健康生活。
疫情3年醫護堅守崗位 她前線奮鬥惹兒心疼問:媽媽什麼時候回家?
台灣新冠確診數日漸趨緩,不過仍有許多醫護堅守前線崗位,正在台北市劍潭檢疫所服務的護理師徐培雅就是其中一員,身為單親媽媽的她獨自扶養2名分別為13、11歲的孩子,雖然在前線抗疫,讓他長時間看不到小孩,尤其先前疫情嚴峻,孩子也會鬧脾氣問她「媽媽什麼時候休假?」但有了家人做後盾,讓她更加堅定防疫信念。根據《蘋果新聞》報導,2005年到林口長庚醫院服務10年,而後從事居家護理7年,接著轉為居家護理師的徐培雅,於疫情期間加入北市健康關懷天使的行列,除了支援採檢工作,也參與過校園疫苗接種、萬華社區血清抗體檢測等工作,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初期,出現「快樂缺氧」個案,由於患者血氧下降初期多未能被察覺,讓她覺得無力透露,當時她能做的,只有持續給予氧氣,並穿著隔離衣陪伴等救護車。談到家庭支持,身為單親媽媽的她育有13和11歲的小孩,雖然孩子們很懂事,清楚她對醫護工作的熱情,因此一直很支持她,但在先前疫情嚴峻,孩子們平日都與她見不到面,還曾哭著問道「媽媽什麼時候回家?」讓她心酸。不過徐培雅也表示,雖然自己的母親也曾因為工作風險,卻她辭職,但經過溝通,家人已經成為她最大的後盾,讓徐培雅更堅定醫護信念,也讓她從未想過離開前線,立志要做到疫情整個結束。
現在確診到底該怎麼辦? CTWANT手把手教你最詳細步驟
新冠肺炎在台灣正式進入大爆發時期,根據衛福部5日最新預估,最快將於5月10日本土確診人數即突破10萬大關,為了避免醫療能量崩盤,確診相關流程與政策天天都在調整,搞得民眾一頭霧水,CTWANT為讀者將確診流程更新至5月5日,一步一步的教大家確診後,該如何處理。不論身邊是否有人確診,自己是不是密切接觸者,或是已在居家隔離中,若有任何不舒服、懷疑自己的時候,請「務必先快篩」,若是快篩陽性:●已被匡列人員(也就是正在進行3+4的人)居家隔離第4天(含)之後,或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先行自我快篩,若呈現快篩陽性即為確診,須自行通報衛生單位,5月12日起可使用「健康益友」APP進行視訊會診通報,一旦確診後,即進入確診流程(詳見以下)。健康益友APP:安卓下載 iOS下載●非被匡列人員將呈現陽性的快篩試劑裝在乾淨夾鏈袋內,上各縣市衛生局網站查詢可採檢PCR的醫療院所或採檢站,並按照指示網路掛號或電話預約,準時攜帶呈現陽性的快篩試劑去採檢。雙北民眾除PCR採檢站外,還可選擇掛號PCR、看診、領藥一條龍的COVID-19急門診,門診相關資訊請上雙北衛生局網站查詢。PCR陰性→請務必注意健康、加強抵抗力、避免出入擁擠人多的地方。PCR陽性→即為新冠肺炎確診,會有衛生單位聯絡你,按照症狀病情分流收治(見下圖)。若是輕症或無症狀被判定為在家居隔者,可自行登入「健保快譯通」APP填寫「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或是等簡訊寄發來的自主回報網址給你,衛生單位也會安排配送防疫包,防疫包內會含快篩試劑,確診當天算第0天,前4天自行快篩2次、5~9天內快篩一次。→無症狀者3次快篩都陰性的話,「第11天」可以出門。→有症狀者,退燒至少1天,且症狀緩解、快篩陰性,「第11天」可以出門。→快篩陽性就要回報聯絡你的衛生單位,5月12日起也可使用「健康益友」APP進行視訊會診。健康益友APP:安卓下載 iOS下載不論是在居家隔離(3+4)或是確診隔離期間,中研院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提醒,一旦有任何「極度不適」,或是出現以下症狀,請立即就醫或是打119送醫。中症症狀(需自行就醫)•呼吸急促(肺炎徵兆、也可以是脫水)、血氧下降(有肺炎徵兆 )•嚴重脫水(口乾舌燥、少尿、暈眩) 小兒長者要注意脫水的問題•劇烈頭痛重症症狀(請立刻叫救護車)•呼吸困難、嘴唇發紫、皮膚冰冷•昏迷不醒、昏倒•胸痛以上流程,為5月5日公布資訊內容為主,由於政策改變快速,詳細內容仍以衛福部疾管署為主:https://www.cdc.gov.tw/Category/MPage/oPqZIy6o3kJVDL4DNGpqMw
OMICRON高傳染力 專家示警「10大症狀」:請立刻就醫
台灣本土確診數已經連續多天破萬,足見Omicron變種病毒的的傳染力。儘管Omicron染疫者多數是輕症,但中研院兼任研究員何美鄉透過臉書發文提醒,當出現10個症狀,就是有中重症的前兆,最好趕快就醫,以免延誤治療。何美鄉在臉書發文提到,網路上有很多反對疫苗的人,聲音都很大。當然每人可以選擇不打疫苗,「但我們都無法選擇被OMICRON感染,或不被OMICRON感染。」她並提醒,感染OMICRON的輕症、中症跟重症的徵兆,尤其當出現中、重症的症狀時,記得要馬上就醫。輕症• 流鼻水、打噴嚏• 喉嚨痛/癢、乾咳、聲音啞• 頭痛• 全身肌肉酸痛、疲憊• 食慾不振、噁心、拉肚子(年長的要注意、攝取水量不足,導致脫水對老年人是很致命,注意若有口乾舌燥、少尿、暈眩)只有50%的人會發燒(發燒加攝取水量不足,也更易導致脫水)中症(需就醫)•呼吸急促(肺炎徵兆、也可以是脫水)、血氧下降(有肺炎徵兆 )• 嚴重脫水– (口乾舌燥、少尿、暈眩) 小兒長者要注意脫水的問題• 劇烈頭痛進入重症:(救護車)• 呼吸困難、嘴唇發紫、皮膚冰冷• 昏迷不醒、昏倒• 胸痛
血氧穿戴防猝死2/最快20秒出數據 3千元級距進階功能更便利
隨著無症狀新冠確診者猝死案例增加,「隱形缺氧」(俗稱沉默缺氧、快樂缺氧)成了這波疫情中最駭人的關鍵字。為了解自己有無缺氧問題,檢測血氧濃度的血氧機成了熱搜防疫產品。在兩千至三千元兩個價格級距的智慧型穿戴裝置中,本刊挑選出包括華米Amazfit GTS 2 mini、realme Watch 2 Pro、華為Band 6等3款來介紹。華米Amazfit GTS 2 mini-輕盈時尚好搭訴求輕薄、時尚、電池續航力持久的華米Amazfit GTS 2 mini,重量僅19.5公克,加上8.95公釐的超薄機身,輕盈小巧宛如一只手環。功能方面,可監測心率、睡眠、壓力程度及血氧飽和度,並追蹤女性生理期,還有50款錶面、70種運動模式,可說是一應俱全。去年下半年血氧偵測成為行動穿戴的特色功能,Amazfit GTS 2 mini採用第二代PPG光學感測器,可以偵測記錄血氧濃度、心率等生理數值,並在數值不正常時發出警示。本刊記者實測,約30秒左右就能獲知血氧數據結果。除了運動管理功能,華米Amazfit GTS 2 mini可自由更換錶面樣式,增加個人風格。(翻攝自華米官網)realme Watch 2 Pro-易讀方便操作有別於realme Watch 2,realme Watch 2 Pro的1.75吋大螢幕,足足大了25%,加上600nits螢幕亮度,操作及觀看都更清楚。另一項較大的差異是內建了GPS及Glonass衛星定位感應器,可以直接記錄路線資訊及軌跡。而隨著機身變大,內部電池容量也提升至390mAh,使用時間拉長至14天。realme Watch 2 Pro同樣具備PPG光學感測器,可偵測血氧濃度與心率,保存運動即時數據或 24小時全天候記錄,做好個人的健康管理。本刊記者測試,約30秒內就能獲得血氧偵測的資料。realme Watch 2 Pro藉由背面的光學感測器,偵測心律及血氧。(realme提供)華為Band 6-健康管理幫手華為Band 6採用超窄邊框設計,螢幕占比達64%。具備96種運動模式,可以記錄追蹤心率、卡路里等數據。透過「TruSleep 2.0睡眠偵測」,可以自動偵測深度睡眠、淺睡眠、快速眼動和午睡4種狀態,為使用者找出6個主要的睡眠問題,並提供超過200個改善建議。除了健康與運動功能,內建的血氧偵測功能可全天候監控血氧飽和度,如果血氧下降得太低,手環就會發出警示提醒,並結合「TruRelax壓力偵測」,全天追蹤壓力水平,壓力太大時同樣發出警訊,引導使用者深呼吸,恢復血氧與壓力狀態。本刊記者實測,約20秒就能獲得血氧偵測的數據。華為Band 6透過App將全天候血氧資料完整記錄下來,還能引導引導使用者深呼吸,恢復血氧與壓力狀態。(華為提供)同場加映 小撇步測血氧血氧濃度是指血液中氧氣的濃度,一般情況下正常人血氧濃度約為95至100%,94%以下則為供氧不足,低於90%為明顯缺氧,需盡速就醫檢查及治療。新冠肺炎造成的「隱形缺氧」,正是血氧掉很多卻沒有察覺。常見的「指壓式血氧機」(手指型血氧機,如上圖),體積小且攜帶方便,主要是透過手指甲床底部紅血球對紅外線及紅光吸收差異來計算血氧濃度,也可以連續性偵測血氧。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擦指甲油或指甲病變增厚等,可能會影響偵測到的數值,因此最好不要擦指甲油,選擇適當的手指偵測。若手邊沒有血氧機或血氧穿戴裝置,台灣急救加護醫學會建議,可以進行「6分鐘步行測試」(6 Minutes Walk Test),以平時的步行速度連續走6分鐘,若臉色發黑務必就醫;在沒有運動的狀況下,每分鐘平均呼吸12至20次,若超過3次建議就醫。血氧機。(翻攝自雃博官網)
苗栗確診死亡首例 京元電感染鏈67歲高血壓婦人不治
苗栗縣零確診進入第3天,不過,縣府指出,1名住在後龍的67歲婦人(案13247)有高血壓病史,為京元電感染鏈相關接觸者,她發病後約2週血氧下降、呼吸困難,插管急救不治。苗栗縣政府表示,確診婦人(案13247)獨居在後龍鎮,有高血壓病史, 6月13日出現咳嗽、發燒症狀,6月15日確診收治縣內負壓隔離病房,26日呼吸急促、肺炎加劇,同日轉院至縣內急重症責任醫院,27日血氧下降出現呼吸困難、插管急救無效後,宣布死亡。據了解,(案13247)之房東(案11485)因姪女為京元電子確診員工,曾來找過2人因而接連染疫,從疫調判斷屬京元電相關傳播鏈;至於婦人當時匡列接觸者共11人均已解除隔離。。苗栗縣長徐耀昌表示,目前疫苗施打部分,7月1日起,中央將撥入莫德納疫苗14,000劑,本次開放第1到6類、第8類(優先75歲以上長者及孕婦施打)及已接種莫德納第一劑之民眾,呼籲如接獲通知、踴躍接種,進而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
25日新增76例本土確診、5例死亡! 70多歲女低血氧確診1天即病逝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新增確診個案76例,均為本土案例,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例死亡個案。新增確診個案中有34例是於居家隔離、檢疫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陳時中表示,這代表這些個案都在掌握中,隨著疫情有緩降趨勢,還是呼籲民眾做好防疫措施,同時也希望各地方衛生局做好疫調,以阻斷隱形傳播鏈。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76例本土病例,包含39例男性、3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8日至6月24日。個案分佈以新北市32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20例、桃園市10例、新竹縣4例、苗栗縣3例、彰化縣及高雄市各2例,宜蘭縣、基隆市及台中市各1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24例中,13例為已知感染源、2例關聯不明、9例疫調中。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5例死亡個案中,為3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7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6日至6月19日,確診日介於5月29日至6月20日,死亡日介於6月21日至6月23日。而今日公布之死亡個案皆有慢性病史,案14094為70多歲女性,於5月6日因為其他原因住院,是因接觸其他確診者而染疫,6月19日後出現低血氧症狀,經採檢後20日確診並在同日病逝,從發病至去世僅間隔2天。除此案例外,其餘個案從確診到死亡皆間隔1週以上,其中僅1案例有萬華接觸史。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補充,該名快速死亡的70多歲女性本身有慢性腎臟病、心臟衰竭、糖尿病及高血壓,5月6日因為泌尿道感染合併敗血症住院,可能是在住院期間遭到其他確診個案感染,因確診時已出現血氧下降狀況,經家屬討論決定不急救,6月21日因為多重器官衰竭而過世。(圖/指揮中心提供)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213,71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197,732例排除),其中14,465例確診,分別為1,167例境外移入,13,24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02例移除為空號。自2020年起累計610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60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306例、台北市238例、基隆市19例、桃園市16例、彰化縣9例、台中市4例、新竹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台東縣、雲林縣及高雄市各1例;另8例為境外移入。
才確診住院又出院!川普認「免疫了」 台大醫斷言:他就是個新冠重症患者
高齡已經74歲的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日前被確診新冠肺炎,本月2日入住馬里蘭州的華特里德國家軍事醫療中心( Walter Reed National Military Medical Center )。稍早川普已被證實出院返回白宮,而他在回到白宮的第一件事,就是脫口罩宣稱自己「免疫了」。但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卻斷言,川普就是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認為至少要觀察到本月7、8日,都沒有再惡化,才能確定往康復的方向走。川普稍早出院回到白宮,第一件事情,就是當著大家面前脫掉口罩,把口罩收進口袋,並認為自己已經「免疫了」,企圖讓美國國人安心。但川普因新冠肺炎住院到出院,才經過短短幾天時間,醫師李秉穎昨晚在《年代向前看》節目中分析認為,從目前的消息判斷,他斷言「川普確實是一個重症患者」。李並提到,川普最晚得觀察到10月8日,病情沒有出現惡化,才能樂觀看待後續變化。(圖/翻攝YouTube)李秉穎表示,雖然川普目前看起來「活跳跳」,但他認為,以川普的病情,「絕對不會沒事就去住院」。從川普醫療團隊釋出的訊息來研判,川普至少有兩次血氧下降到93%,對比正常人血氧飽和度通常在98%、99%,會掉到95%以下,就代表川普應該是有嚴重的肺炎。而對於川普所接受的新冠肺炎療法,有瑞德西韋、地塞米松類固醇與單株抗體等,李秉穎表示,川普團隊會一口氣用這麼多療法,應該是把可以用的方法,不管有沒有獲得驗證,全部拿來嘗試。但他提醒,地塞米松類固醇這項療法是「雙面刃」,因為使用類固醇的患者,初期乍看會有病情好轉的現象,但類固醇除了對抗病毒,也會抑制一般免疫力,如果其他治療沒有發揮效果,反而會讓新冠病毒更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