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
」 腫瘤 醫師 癌症 睡眠 運動高爾宣苗栗音樂會變大型KTV 驚喜預告正準備明年新作
中台灣最盛大的耶誕活動《2024苗栗音樂佳餚耶誕城》在竹南運動公園舉辦,其中星光雲集的主題音樂會接連4天融入國、台、客、原住民語,希望能透過多元的音樂交流,讓苗栗成為音樂愛好者的聚集地。二度到苗栗開唱的歌手高爾宣OSN,對苗栗鄉親印象深刻:「上次《庄神搖滾晚會》我記得好像是在2021年的時候,那時候我就覺得苗栗的歌迷很熱情,3年後再次接到苗栗的邀請,心情上很期待,這也是我第一次在苗栗過耶誕節,期待再次見到苗栗的粉絲,一起共度佳節。」被封為「創作男神」的高爾宣,今年10月喜迎女兒誕生,升格「奶爸男神」,即使演出行程滿檔,高爾宣一回家就自動切換奶爸模式:「當爸爸之後,作息變得很規律,下班回家一起吃飯、餵奶,很幸福,女兒也很天使,所以目前一切都很順利,而且給她餵奶拍嗝的時候,只要她打出一個大嗝,我就會很有成就感!」高爾宣還分享自己的哄娃妙招:「前幾天演出時,主持人問我女兒哭了怎麼辦,我說我會哼歌給她聽,她就不哭了,這時候台下有一位男粉絲給我放假哭聲,我當下有笑出來,覺得那位歌迷很可愛。」高爾宣預告新的一年會發更溫暖的歌曲。(圖/中天電視提供)才剛結束巡迴演唱會的高爾宣,也馬不停蹄地為《2024苗栗音樂佳餚耶誕城》做準備:「演出會帶來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歌,讓現場變成大型KTV!這次還有其他很厲害的藝人也會一起演出,是很值得共襄盛舉的一場耶誕晚會。」他也向歌迷預告:「近期陸續也有在準備明年的新作品,新的一年會發一些更溫暖的歌給大家聽。」《2024苗栗音樂佳餚耶誕城》聖誕音樂盛會,也在中天電視YT頻道、中時新聞網YT頻道全程同步Live直播,中天綜合台也會在12月24日晚間7點全程轉播《共下耶誕YA!》,並於12月22日、23日、25日晚間6點精彩重播《哈客耶誕慶》、《台嗨!耶誕夜》、《原音樂翻耶誕城》音樂會。
張惠妹演唱會「瘦出新高度」!網友翻出她的「超強鏟肉秘訣」2招必學!
有去參加昨天阿妹演唱會的粉絲,大家都說張惠妹穿上華美戰服,真的每套都美出新高度!難許多怪網友又再度翻出阿妹的運動飲食減肥菜單,尤其想從大象腿瘦出鉛筆腿的女孩必學!低碳飲食結合進食前喝溫開水張惠妹的飲食習慣以高蛋白和高纖維食材為主,例如青菜、海鮮和牛肉,同時嚴格限制澱粉攝取。此外,她每次用餐前都會喝一杯溫開水,這不僅能幫助促進代謝,還能減少進食量。她還將每天的用餐時間限制在下午3點之前,以確保熱量攝取在可控範圍內,幫助身體更快進入燃脂狀態。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運動、練唱與規律作息為了提升體能和舞台表現力,張惠妹在跑步機上進行歌唱訓練,結合運動與練習,不僅增強心肺功能,還能模擬演唱會時需要邊唱邊動的情況,讓她的表現更加穩定。此外,她保持早睡早起的良好作息習慣,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息,有助於體力恢復和新陳代謝的提升,進一步達到瘦身效果。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一週3次鹹酥雞改成一年吃3次!43歲王宇婕全身皮膚都在發光靠7個保養秘訣
養膚有成的童顏女星王宇婕今年43歲但皮膚依舊彈潤,即使長時間熬夜拍戲也沒有什麼歲月痕跡!這篇就要來看看王宇婕的保養、凍齡秘訣有哪些?想要維持漂亮皮膚就趕快做好筆記囉!王宇婕保養方法:愛喝水、吃原型食物王宇婕透露以前一週大概會吃三次鹹酥雞,但現在改成一年吃兩三次而已,感覺身體容易疲累就開始改變飲食習慣,慢慢調整身體大概維持了兩年多,現在身體的狀況越來越好,她也會提醒自己多喝水,只要做到保持乾淨飲食+多喝水就會很有感,除此外她起床會「空腹」喝膠原蛋白來保養。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王宇婕保養方法:一天吃兩餐,早午餐11點吃、晚餐盡量6點前吃完採訪王宇婕的時候她說自己一天吃兩餐,然後會吃飽避免感覺饑餓會想吃零食,早午餐在11點吃,晚餐大概就是6點,晚餐後盡量維持到隔天早上11點再吃。飲食內容幾乎都是在家裡煮,最喜歡煮大鍋菜那種比較方便,早午餐比如香菇、雞蛋炒一起,晚餐可能就烤牛排旁邊再放一些青菜,如果不是為了工作要刻意節食的話就會搭配「五穀飯」,或者更懶惰的方法就是煮一鍋味增湯然後把想吃的「原型食物」丟進去就可以了。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王宇婕保養方法:保養最重視保濕,因為保濕做好皮膚就好肌膚的最好狀態都是從保濕開始做起,擁有水潤的肌膚能讓妝容更服貼,也能有效調理細紋和乾燥問題,尤其在季節轉換時更是關鍵。因為皮膚沒有做好保濕就容易乾、過敏、容易有細紋,保濕只要做好就會讓皮膚澎潤、亮亮的感覺。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王宇婕保養方法:挑保養品一定要看成分,越溫和越好王宇婕膚質屬於容易敏感的類型,特別在秋冬很容易因乾燥而泛紅、脫皮,甚至會暗沉和粗糙的她,在換季時挑選保養品時格外講究,會先看成分是否溫和無負擔比如無添加酒精、色素,同時也追求效率,最好是多效、一瓶搞定的保養品!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王宇婕保養方法:厚敷保養品當晚安面膜連脖子都不放過儘管工作很忙碌,也會特別在意睡美容覺的王宇婕,盡量讓自己保持規律的作息,讓肌膚有足夠時間修復,更大方分享私心愛用的小妙招~在晚上厚敷一層「OZIO蜂王乳凝露EX」當作晚安面膜,運用夜間的黃金保養時刻發揮功效,美容成分浸潤吸收一整晚,隔天早晨臉感覺超滑嫩,妝容也特別服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王宇婕保養方法:冬天利用泡澡來幫助身體循環代謝她還加碼透露最近天冷常泡澡,除了泡澡完會幫全身擦乳液,還會敷厚厚一層連脖子都會敷,利用蒸氣幫助吸收,泡完澡再一起沖洗掉,彷彿像做完SPA般肌膚感覺特別水嫩有彈性,王宇婕笑說真的皮膚會發亮,而且她分享密集使用兩週後眼周細紋就有感覺變淡一點!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王宇婕保養方法:泡澡後全身使用身體油、乳液因為天氣變冷,王宇婕就分享自己就常常泡澡,除了可以幫助身體循環外也可以順便做保養,尤其泡澡後趁毛細孔比較張開時,再幫身體皮膚擦身體油、乳液,這樣皮膚就會非常滑嫩,現場看王宇婕的身體肌膚真的嫩到發亮。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京都堂嚴選【五型藥膳即飲包】全新上市!中醫師教你用漢方食補-吃對了才能輕鬆享受!
京都堂中醫係為現代科學中醫享譽盛名的中醫權威,以五型體質為核心,專注客製化【體型管理、體質調理】療程。2024年京都堂嚴選重磅推出以漢方食補養身之【五型藥膳即飲包】,延襲《中醫五型減重》書中的精要學理,更首次與金鐘主廚詹姆士攜手,共同幫助有著肥胖問題困擾的朋友們,透過京都堂嚴選【五型藥膳即飲包】都可以輕鬆實現「醫食同源」的食療健康。(圖/品牌提供。)京都堂中醫林朝暉院長表示,中醫對食療早有記載,如《黃帝內經‧太素》提到:「用之充饑謂之食,以其療病謂之藥」指的就是「藥食同源」;明代李時珍更指出「飲食者,人之命脈也。」,食品與藥物能互相轉換,且都能透過符合個人體質的調配與攝取,達到養生保健、防治疾病的目地。行醫數十年更為臨床觀察者,秉持「未病先防」因而問世【五型藥膳即飲包】,讓真正的藥食同源從日常生活做起,透過五型檢測了解自己的體質,針對體質預防勝於治療,以食藥雙補進行體質調養,才有助健康維持。」(圖/品牌提供。)京都堂林巧薇中醫師則進一步說明,隨著大環境的改變,包括工作忙碌、外食族、應酬多,「亞健康」的比例也在逐漸上升,亞健康係指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臨界狀態,又稱「第三狀態」或「灰色狀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球高達八成的人是處於亞健康族群,若能透過飲食、運動以及規律生活,不僅能幫助身體增加基礎、降低負擔,也可防止各種疾病發生。但身為中醫師,在現實中工作忙碌,也無法做到自己熬煮,因此【五型藥膳即飲包】就是因應現代人的需求,除了方便即飲,在口味上的調配也能讓年輕族群一同實踐藥食同源,希望這款五型藥膳飲能幫助更多民眾在繁忙的生活中,輕鬆實現「藥食同源」的食療健康目標。(圖/品牌提供。)【五型藥膳即飲包】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體質,挑選適合的配方,來進行調整生理機能、促進新陳代謝、滋補強身、增強體力和健康維持。遵循古法濃煮熬煉、慢火精心燉烹完整保留藥材原味與精華,不僅能夠常溫即飲,還可以隔水加熱、微波加熱、亦可搭配其他美味食材享用產品更通過SGS檢驗,無添加色素、甜味劑、防腐劑,守護您的健康、喝得安心。官方通路【京都堂嚴選】推出五型藥膳體驗組,專屬優惠$750元/ (五款各一)贈中醫五型減重書乙本。希望這款【五型藥膳即飲包】幫助民眾們在繁忙的生活中,輕鬆實現「藥食同源」的食療健康目標。★京都堂嚴選-官方指定商城:https://www.dontbee.com/v2/activity/35293★京都堂嚴選-官方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kyoto.selected★京都堂嚴選-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kyoto.selected★林朝暉中醫師簡介:https://www.kyoto.com.tw/doctor/lin-chaohui★林巧薇中醫師簡介:https://www.kyoto.com.tw/doctor/lin-qiaowei★蔡雯欣中醫師簡介:https://www.kyoto.com.tw/doctor/cai-wenxin★吳明倉中醫師簡介:https://www.kyoto.com.tw/doctor/wu-mingcang
斷崖式冷凍天氣易猝死!醫示警5族群 衛福部分享保暖5招
近期大陸冷氣團來襲,全台氣溫不斷降低,導致心肌梗塞、猝死案例頻傳。衛生福利部昨(19)日分享「低溫保健5要點」,包括環境安全、起床關鍵步驟、安全泡湯、監控自身三高狀況與規律服藥、有異狀立即就醫,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等高風險族群,需特別注意。衛福部在臉書粉專上宣導「低溫保健5要點」,提醒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三高偏高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夜班工作者等高風險族群,更要注意保暖。第一點環境安全:居家臥室、衛浴與客廳使用電暖設備須注意用電安全,及使用瓦斯爐與瓦斯熱水器需維持通風,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第二點起床關鍵步驟:尤其是長輩和幼兒,起床前應提前把保暖衣物放在容易取得的位置,「起床後,動一動!」讓身體暖和後再慢慢坐起、穩步行走。「記住『慢、熱、起、穿、行』的口訣」,避免動作過於急促以免身體不適。第三點安全泡湯:避免飯後或喝酒後立即泡湯,建議至少間隔2小時,並確保水溫不超過40度、隨時關注自身狀況並結伴同行。第四點監控自身三高狀況、規律服藥:定期量測及記錄自己的血糖、血壓等數據,並遵照醫囑按時用藥。最後,衛福部提醒民眾有異狀需立即就醫:若遇到心臟病症狀,呼吸困難、頭暈等症狀;及中風徵兆,出現「微笑、舉手、說你好」做不到任一個動作,應立即打「119」就醫,搶救黃金治療時間。衛福部分享保暖5招。(圖/衛福部臉書)此外,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也提醒民眾斷崖式冷天氣來了,猝死也增加了,黃軒說明斷崖式冷凍天氣為一種極端天氣現象,特點是在極短的時間內,氣溫迅速下降至極低的溫度,導致極端寒冷的環境。且同常伴隨「溫差驟變」,氣溫可能在數小時內急降10°C以上,對人體適應能力構成嚴峻挑戰;再者可能有「強烈寒流」冷空氣南下突然湧入,形成快速降溫,造成「持續性影響」,寒冷持續數天至數週,加劇影響健康。黃軒指出,5大疾病患者容易在斷崖式的冷凍天氣發生猝死,包含心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疾病、腸胃疾病、新陳代謝疾病。同時他也提醒民眾需多注意保暖,穿著多層衣物,保護身體核心部位,如頭部、頸部及四肢,並減少進出寒冷環境的頻率,減少進出寒冷環境的頻率。黃軒列出冷凍斷崖容易發生猝死的4原因:太冷了:在又冷,又乾的季節,個人身體沒有保暖,房間沒有持續保暖,冷空氣使身體內血栓形成風險增加,往頭塞住腦血管,就是中風、往心臟塞住,就是心肌梗塞。冷熱溫差變化,反覆發生:當溫差愈大,死亡率愈高,且從溫差大於5°C以上開始,愈來愈危險。更何況斷崖式冷凍溫差驟變,氣溫會在數小時內急降10°C以上,更對身體構成嚴峻挑戰。容易群聚感染:太冷了,大家都不出門!這段時間,家人聚在一起,不會再戴口罩,不能保持安全距離,就容易透過飛沫傳播感染。延誤就醫:外面太冷了,就會硬撐在家裡,延誤疾病治療的黃金時間!待到心跳停止,叫不起床或忽然昏迷在地,才叫救護車,已經延誤就醫的時機了!
「3大工作場所」易誘發氣喘 4症狀超過2個月須留意
根據2022成人氣喘照護指引,台灣成人氣喘盛行率將近12%,兒童氣喘盛行率則為15%,換算全台約有200萬人患有氣喘,且其中約有8萬人屬於嚴重氣喘。台中榮民總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傅彬貴提醒,氣喘為氣管的慢性發炎,因此民眾若有「痰」、「悶」、「咳」、「喘」等四大症狀且持續超過兩個月,應盡速就醫進行過敏原、肺功能等相關檢測,進一步評估是否屬嚴重型氣喘並對症治療。常見的環境過敏原包含塵蟎、動物毛髮、花粉等,但研究顯示,環境中潛藏在高度活性化學品、工業清潔劑和金屬致敏劑中化學物質如二氧化硫、礦物粉塵、釩、鎘、二氧化矽、煤、肉毒素等,也恐是引發氣喘反應的過敏因子。亞東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醫師提醒,部分職業長期接觸此類物質,恐在氣道累積發炎反應,增加氣喘誘發的風險。因此民眾若本身有過敏性氣喘且經常身處在以下幾種過敏原高風險環境中,建議應盡速就醫,透過免疫球蛋白E(IgE)檢測揪出過敏原,對症治療。高風險環境1:美容美髮工作場域美髮師經常接觸的染髮劑、漂白劑、護髮產品等,部分含有工業清潔劑等化學成分,長期接觸這些高活性化學品恐刺激呼吸道,增加氣管發炎反應。高風險環境2:中央廚房等油煙密閉空間廚師經常身處的高溫、油煙和煤煙環境中,恐含有二氧化硫和肉毒素等微量有害物質,長期吸入可能持續刺激呼吸道黏膜、加劇發炎及氣喘誘發的可能。此外,廚房通常為密閉空間,排煙不良更容易提高有害物質濃度。高風險環境3:水泥工地或室內裝潢等施工環境建築工人在施工過程中經常接觸水泥、石灰、石膏和鋼材等建材,其釋放的二氧化矽和礦物粉塵也是常見的環境刺激因子;某些建築材料和塗料甚至含有鎘和釩等金屬顆粒,加重呼吸道發炎或過敏性氣喘反應。傅彬貴醫師說明,臨床觀察患者多僅將流鼻水與咳嗽當作過敏或感冒表現,然而醫師提醒若慢性咳痰超過兩個月,即應懷疑是氣管問題並盡快就醫檢查。若持續暴露在過敏原中拖延治療,恐加劇痰增生、進而黏著於氣管壁上阻礙氣體交換,引發氣喘急性發作。若氣喘未積極治療、使氣道長期處於發炎情況,更會導致上皮增厚、上皮纖維化、氣道變小,最終演變成嚴重氣喘,更恐連帶出現肺功能衰退、氣道重塑等不可逆的傷害。對此,鄭世隆醫師提到,若免疫球蛋白E(IgE) 濃度大於>30 IU/ml且任一個過敏原之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IgE) 數值異常,即屬過敏性氣喘。因此透過IgE檢測可找出過敏源頭、進一步對症下藥抑制過敏發炎途徑,遠離致命的急性發作威脅。目前氣喘治療方式臨床建議採以「階梯式治療原則」,目標是控制氣道慢性發炎情形,一旦病情控制穩定,即可降階減少藥物種類與藥量。醫師提醒民眾,若仍及早發現就能及早治療,避免症狀控制不佳演變成重度氣喘的風險。鄭世隆醫師也建議,嚴重型過敏性氣喘患者應遵循醫囑,規律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支氣管擴張劑控制病情。而隨著醫療進步,若經過前述治療方式仍未見症狀好轉,現今也有更積極的治療方式。包括抗IgE、抗IL-5或抗 IL-5受體以及抗IL-4α受體等生物製劑。傅彬貴醫師也分享,曾有一名約40歲的裝潢木工師傅老陳,只要在密閉的大樓施工,急性氣喘就會發作,且狀況長達半年。老陳就醫後首先使用高劑量的吸入式類固醇治療,但症狀仍會反覆發生。在經過生活狀況與工作環境問診後,發現老陳長期處於高風險過敏原環境,因此透過過敏原檢測後,推斷氣喘反應與工作環境高度相關,在更積極治療後,也順利下降氣喘急性發作的頻率。鄭世隆醫師也補充,上述過敏高風險工作環境應從日常保健開始留意,並增加個人防護措施,如工作時佩戴活性碳口罩、保持工作環境通風,皆可降低過敏因子濃度、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若民眾出現痰悶咳喘等四大症狀超過兩個月,也建議盡速至氣喘專科進行IgE檢測,目前已有多元的治療方式,建議民眾勿放任不管,遵從醫囑才能帶來更好的工作與健康生活品質。
江蕙宣布明年7月將開20場演唱會!盤點二姐出道30年來的不老秘訣,愛打「泰拳」活動筋骨!
今年10月才擔任國慶晚會嘉賓、接著又出現周杰倫演唱會獻唱的台語天后-江蕙,封麥10年後,終於於昨日為粉絲們帶來驚喜好消息!二姐除了確定要於2025年舉辦她的《2025江蕙演唱會》,不但將先後於高雄巨蛋、台北小巨蛋陸續開唱,為了怕粉絲們會有買不到票無法進場的遺憾,這次演唱會更多達20場,且採取「實名登記抽選制」,就是要杜絕黃牛一次搶多張票的討厭行為!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而即將重拾麥克風、回到熟悉舞台的江蕙,當然之前很多人都說看到二姐露面氣色狀態都很好,想敲碗她63歲依舊凍齡的秘訣,以下帶妳一窺她的兩大養身方式。1.愛打泰拳,打造靈活筋骨與健康體態江蕙熱愛運動,其中「泰拳」是她保持健康的重要方式。這項運動結合力量與柔韌,不僅能提升肌肉的強度,還能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讓她的筋骨更加靈活,身體狀態年輕,而且泰拳訓練還能釋放壓力,對於身心健康大有助益;正是這樣的規律運動,讓她在保持美麗的同時,擁有充沛的活力與好心情。(圖/取自杰威爾音樂fb)2.清淡飲食與簡單保養,內外兼修除了運動,江蕙也非常注重飲食與保養。她平時飲食偏向「清淡自然」,選擇少油少鹽的健康菜色,並搭配足夠的水分補充,幫助身體排毒與代謝;此外,因為二姐肌膚較為敏感,她喜歡用一些溫和的天然保養品,重視基礎清潔與滋潤,讓肌膚狀態始終保持水嫩光滑。(圖/翻攝自江蕙fb)
突破舊框架!新一代生物製劑健保給付,嚴重氣喘控制再升級
【健康醫療網/呂佳恆報導】氣喘的臨床表現多樣化,為治療帶來諸多挑戰。然而,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現代醫學已成功開發出精準治療的生物製劑。由於不同患者的體質與誘發因子差異顯著,加上環境變遷的影響,氣喘的臨床表現變得愈加複雜。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彥甫指出,過去的生物製劑治療主要針對第二型發炎(Type 2 inflammation)患者,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對於非第二型氣喘(Non-type 2 inflammation)患者的效果相對有限。隨著新一代生物製劑的問世,不僅能有效控制第二型及非第二型氣喘,甚至對於具有複雜混合型氣喘的患者,也展現出卓越的治療效果,為患者帶來更多希望。治療合併肥胖、鼻瘜肉及混合型複雜的氣喘患者 新一代生物製劑展現療效目前臨床上,透過生物標記已能為嚴重氣喘(Severe asthma)患者選擇合適的生物製劑治療方案。然而,由於氣喘的複雜性,例如患者抽菸、合併肥胖、鼻瘜肉、皮膚過敏或黏液栓塞(mucus plugging)等因素,生物製劑的治療效果在某些情況下仍然面臨挑戰。陳彥甫醫師指出,有些嚴重氣喘患者的生物標記指數並非每項都特別高,甚至可能所有指數都不顯著升高。然而,新一代生物製劑的問世,為非第二型氣喘及混合型氣喘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療選擇。陳醫師進一步說明,特別是合併肥胖的嚴重型氣喘患者,其病情難以控制通常與嗜中性球發炎密切相關。新一代生物製劑能有效控制非第二型氣喘,對於合併肥胖的氣喘患者也能展現療效,為這類患者帶來全新的治療希望。年輕媽因氣喘發作常跑急診 新一代生物製劑助控制氣喘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彥甫分享,臨床上曾遇到一名30多歲的年輕媽媽,體重約90公斤,屬於第二型嚴重氣喘患者。她幾乎每個月都因氣喘急性惡化頻繁前往急診室,主要症狀包括不斷咳嗽、痰多、喘息以及嚴重胸悶。特別是在生完孩子後,因孩子經常感染感冒,她也經常被傳染,進一步加重了氣喘症狀。治療過程中,她甚至一度需要依賴全身性類固醇來控制病情。考量到這名患者合併肥胖、鼻瘜肉,以及影像學檢查顯示多處黏液栓塞(mucus plugging)的情況,陳醫師為她申請了新一代生物製劑的健保給付。在接受治療一個多月後,患者的類固醇使用量逐漸減少,氣喘症狀也得到了顯著控制,不僅緩解了不適,還大幅提升了生活品質。陳醫師進一步指出,目前市場上的嚴重氣喘生物製劑均已通過嚴格的臨床試驗,證實其療效與安全性,並經由政府機構審核取得藥品許可證。然而,患者在接受治療時仍需留意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例如注射部位的腫脹或疼痛。若發生疑似藥物副作用,應儘速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新一代生物製劑擴增給付條件 嚴重型氣喘患者新福音目前健保對於嚴重氣喘生物製劑治療的給付條件仍存在一些限制,在臨床運用上可能帶來挑戰。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彥甫指出,有些生物製劑其健保給付規定要求患者必須使用半年以上的口服類固醇才能申請。然而,類固醇治療對部分患者可能引發不適的副作用,例如肥胖、水腫、血糖難以控制、骨質疏鬆,甚至增加感染風險,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響。為了幫助更多嚴重型氣喘患者,健保今年進一步擴增了對新一代生物製劑的給付條件,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療選擇。陳醫師強調,透過早期使用生物製劑來有效控制氣喘症狀,不僅能減少口服類固醇副作用的累積,也能顯著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這樣的治療策略更加貼近臨床需求,為患者帶來更大的希望。控制氣喘不二法門 遵循醫師指示規律用藥「近幾年隨著更多新型生物製劑的問世,醫師在臨床治療上多了強有力的武器,能更有效地控制嚴重型氣喘。」陳彥甫醫師表示,生物製劑的進步,確實為不同嚴重型氣喘患者的治療帶來了顯著突破。然而,想要真正有效控制氣喘,關鍵仍在於患者是否能遵循醫師指示規律用藥,並結合戒菸、適當減重、規律運動,以及減少暴露於過敏原的環境,才能有效預防不可逆的肺部損傷。陳醫師進一步指出,生物製劑作為過去10年來嚴重氣喘的新型治療選擇,已有大量研究證實其對疾病控制的效果。然而,若患者中斷治療,氣喘相關的生物標記指數可能逐漸回升,並增加症狀惡化的風險。因此,他建議尚未完全控制氣喘的患者,應每3~6個月由醫師評估治療反應,根據病情調整氣喘藥物及生物製劑的使用方案,以確保疾病穩定。「氣喘雖然無法完全痊癒,但只要規律用藥,就有機會達到臨床緩解,並有效避免疾病進一步惡化。」陳彥甫醫師強調,規律用藥與持續治療是氣喘管理的核心,患者應積極配合醫師的治療建議,進而改善症狀,提升生活品質,重回正常生活。
6旬婦每晚皮膚癢到醒來! 醫曝「慢性搔癢」成因與治療
60歲張女士是一位家庭主婦,過去三個月持續感到身體多處皮膚搔癢,特別是在夜晚症狀加重。儘管多次使用抗過敏藥物和潤膚乳,癢感卻沒有明顯改善,晚上常被癢醒,多次抓破皮膚,甚至導致皮膚感染。每五人就可能有一人曾發生慢性搔癢 其病因多樣複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皮膚科主任柯玫如指出,這種情況稱為「慢性搔癢」,是指持續六週以上的搔癢,並可能影響生活品質、睡眠和心理健康。根據研究,慢性搔癢的終身盛行率約為22%,也就是每五人中就可能有一人在其生命中的某個階段遭受這種困擾,並且年齡越大盛行率越高。慢性搔癢的病因多樣且複雜,可分為 皮膚性搔癢(如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等皮膚病引起)、神經性搔癢(與神經系統疾病有關)、系統性疾病搔癢(見於肝臟疾病、腎臟疾病或甲狀腺疾病等患者)、心因性搔癢(可能與焦慮或抑鬱等心理因素相關)、找不到明確病因的特發性搔癢。因應病因多樣 慢性搔癢治療首重個人化柯玫如建議,尋找專業皮膚科醫師,透過臨床經驗與專業知識,準確區分不同類型的搔癢,方能對症下藥。慢性搔癢針對病因的個人化治療是關鍵,常見以下幾種方式治療:局部治療:潤膚乳液或乳霜,有效減少皮膚乾燥引起的癢感。局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針對發炎性皮膚病效果顯著。全身治療:抗組織胺藥物,常用於蕁麻疹或過敏性搔癢,但對某些搔癢疾病效果有限。神經調控藥物:對神經性癢感有明顯效果。新型生物製劑或小分子藥物:如IL-31拮抗劑、IL-4/IL-13拮抗劑或JAK抑制劑,為難治性搔癢提供新的治療選擇。紫 外光光線治療:是慢性搔癢患者的重要治療選擇,特別是針對某些對藥物反應不佳或藥物使用受限的患者。日常保養更不可少 搔癢持續發生應盡快就醫柯玫如也提醒,選擇適合的潤膚乳液或乳霜,每日塗抹,保持皮膚潤澤,避免過熱的水溫洗澡、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潔劑或穿著粗糙衣物,另外盡量避免搔抓皮膚,維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飲食、規律作息,並減少過度緊張或壓力,才能達到最好效果。若癢感無法緩解,應及時找皮膚科醫師就醫,接受專業評估與治療。
男陪妻檢查「垂體瘤」醫一眼認出:你才是! 外貌有這些改變要注意
大陸上海市一名38歲的林姓女子(化名)1個多月前出現間歇性頭痛,視力也開始下降,懷疑是垂體瘤,於是在丈夫朱先生陪伴下,來到上海瑞金醫院垂體泌乳素腺瘤診治中心看診。一番問診後,主任醫師卻轉頭問朱先生,「這幾年有沒有感覺自己相貌變化很大?可能你才是患有垂體瘤的人。」夫妻倆頓時面面相覷。《新民晚報》報導,林女6年前出現月經紊亂的症狀,在當地醫院檢查後發現泌乳素水平升高,頭顱MR提示垂體瘤。遵照醫囑定期服藥後,患者的月經逐漸規律,並順利生下寶寶。此後幾年都風平浪靜,直到今年複查懷疑垂體瘤伴出血可能,並出現了頭痛、視力下降等症狀,這才來到瑞金醫院主任醫師吳哲褒的門診。醫師詳細了解林女病史並閱片後,判定她患的拉克氏囊腫,而非垂體瘤。「拉克氏囊腫是一種先天性良性垂體病變,大多數囊腫很小並不引起症狀,但症狀明顯或囊腫較大的患者,需要手術切除,通常採用經鼻微創的方式,患者恢復快,併發症也少。」在吳主任的解釋下,夫妻倆總算鬆了一口氣。「你有沒有感覺這幾年相貌變化很大?」誰知,吳哲褒轉頭對朱先生說,「可能你才是患有垂體瘤的人。」一番追問下,朱先生坦言,近年來他一直深受疲倦、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等困擾,前後跑了5、6個科室,用了睡眠呼吸機,也做了頸椎、心臟等檢查,卻沒查出毛病,治療也沒效果。」然而,朱先生自己包括家人,都沒意識到他近年來面容變醜、眉弓突出,嘴唇肥厚,兩側鼻翼較寬、手指變粗、鞋碼變大等細微變化。其實,從朱先生一進診室,醫師就注意到他肢端肥大症的特徵,建議對方進行激素和垂體增強磁共振檢查。結果真如醫師所說,朱先生腦部長了一顆直徑約7mm的垂體微腺瘤,且生長激素和胰島素的水平都高於正常值上限,考慮為垂體生長激素腺瘤。最後,夫妻倆先後接受了神經內鏡下經鼻鞍區腫瘤切除術。吳哲褒團隊通過微創手術的方式,囊腫和腫瘤被乾淨俐落地剝離。術後病理證實,林女士所患確為拉克氏囊腫,術後泌乳素水平、朱先生的生長激素均降至正常數值,不僅達到腫瘤全切目的,也達到生化緩解治癒標準,夫妻倆開開心心出院回家了。醫生說明,肢端肥大症病人絕大多數是由於垂體上長了一個小瘤子,導致生長激素過度分泌,使身體出現一系列的變化。由於成年人已生長發育完全,骨骺閉合,過量分泌的生長激素可導致患者「豎著不長橫著長」,誘導全身組織器官病理性肥厚,最明顯的就是外貌改變,比如前額斜長、眉弓外突、下頜前突、齒疏和咬合錯位、鼻翼增厚肥大、嘴厚舌大等。
這週六就是冬至!吃湯圓怕不消化?專業藥師建議可搭配「這3種水果」來補充酵素、加強消化力
2024年冬至時間為12月21日星期六,這時節大家都會來碗湯圓,也有不少人開始進補以增強體力和抵禦嚴寒。屈臣氏專業藥師提醒冬令進補固然重要,但若方法不當可能適得其反,也特別針對「冬至養生」提出三大法則,幫助民眾在寒冬中維持健康。吃湯圓前後不妨多攝取鳳梨、木瓜或奇異果等含「酵素」類的水果嚴冬來臨,許多人會趁著冬至時節進補,補充養分應根據個人體質和健康狀況調整,為了補身子就狂吃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吃下高油脂、高熱量的食物,導致越補越上火、消化不良或體重上升。以中醫的觀點來說,冬至適合「平補」、「清補」,可以食用如蘿蔔、山藥、薑片、大棗、枸杞、杜仲等溫補食材,並多吃蔬果,攝取膳食纖維,促進身體正常循環。此外,冬至難免跟著習俗應景來碗熱呼呼的湯圓,但湯圓由糯米製作而成,不容易消化,尤其對於家中長者與孩童來說更需注意,專業藥師建議吃湯圓前後不妨多攝取鳳梨、木瓜或奇異果等含「酵素」類的水果,也可藉由補充益生菌,維持消化道機能健康。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和緩運動減少身體劇烈溫差避免「耗陽氣」冬天氣溫較低容易讓人發懶,但仍應規律運動才能維持身體機能與促進循環,冬天運動需要更有技巧,建議減少進行揮汗如雨的運動,改以緩和的運動為主,例如散步、健走,或室內的瑜珈或伸展操等,避免「耗陽氣」也減少身體劇烈溫差。而天冷時運動務必注意做好活動前的暖身與關鍵保健以防受傷。屈臣氏專業藥師建議可將暖身時間拉長比夏天時多5-10分鐘之外,也可透過日常補充關鍵保健品,如軟骨素、葡萄糖胺、非變形二型膠原蛋白等,此外,更可以藉由攝取高濃度EPA的魚油產品,加強運動後恢復,讓冬天的運動事半功倍!活沛多 超悅EPA魚油軟膠囊60粒/屈臣氏特價899元(圖/品牌提供)冬天養身可遵循《內經》主張的「早臥晚起」除了食補和保持運動之外,日常作息也是冬至養生的一大重點。冬至是一整年裡黑夜最長、日照最短的日子,中醫認為此時應順應自然,起居可遵循《內經》主張的「早臥晚起」,確保擁有充足睡眠時間、少熬夜。此外,冬季氣候濕冷加上日照不足,不僅身體循環容易受影響,也容易較沒精神、情緒低弱,甚至容易失眠,因此除了確保有充足睡眠,也建議多到戶外曬太陽、洗熱水澡,或透過攝取GABA或芝麻素等營養,也是不錯的選擇。比例學院 好好入眠膠囊30顆/屈臣氏特價980元、活沛多 GABA好享睡膠囊60粒/屈臣氏特價699元(圖/品牌提供)養生講究的是適度與平衡,除了適當的食補、進補之外,更要注重日常的作息與運動,才能在冬至時節真正滋養身心,迎接健康的來年。
40歲職場媽媽乳癌點滴打到怕 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助重拾笑容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一名40多歲居住在高雄的媽媽,平日忙於事業,也要兼顧年幼的孩子,生活安排非常緊湊,有天驚覺乳房出現硬塊,經醫院檢查後確診為第三期HER2陽性乳癌。在化療和HER2標靶治療的點滴注射過程中,她深感治療非常耗時,難以兼顧家人與工作;經醫師建議下,她改為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療法,兼顧療效的同時又能大幅縮短治療時間,讓她的生活能回歸正常。近期,健保局已宣布自113年12月1日起,將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納入健保給付的好消息,不論是早期或轉移的患者,只要符合給付條件都有機會申請。HER2雙標靶藥物治療:大幅延長乳癌病患存活期!成大醫院外科部乳房外科主任李國鼎醫師表示,HER2 陽性乳癌屬於高度侵襲性的癌症。在過去缺乏標靶治療的時代,病患僅能依賴化療藥物,存活期普遍偏低,治療成效也相對有限。隨著乳癌治療成績的不斷進步,若HER2陽性乳癌病患接受化療搭配HER2標靶治療,存活期可大幅提升。第一期與第二期病患的5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第三期病患存活率亦可達到7成,而第四期轉移性乳癌病患在HER2雙標靶治療下,平均存活期也有望達5成以上。李國鼎醫師指出,對於HER2陽性乳癌病患,可以先進行化療與HER2標靶治療以縮小腫瘤,然後再進行手術,如果可以達到病理完全反應(pCR),即腫瘤完全消失,可以提升預後。與單純化療藥物相比,HER2單標靶藥物治療達到pCR的病患可提高至4至5成,而若使用HER2雙標靶藥物,更可提高至7至8成。至於第四期病患,則主要以標靶藥物來穩定病情、控制癌細胞,延長壽命並改善生活品質。施打傳統HER2標靶藥耗時 皮下注射劑型5-8分鐘就能完成治療!李國鼎醫師指出,HER2陽性乳癌病患手術後仍需每3周施打標靶藥物以降低復發風險,但傳統靜脈注射或人工血管給藥治療需耗時3至4小時,常讓病患在醫療、工作、照顧小孩上,時間安排上感到困擾。且人工血管則要手術放置,定期清潔內部,這增加病患感染風險與負擔。相較之下,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劑型如同接種疫苗,能快速完成給藥時間,首劑施藥僅需8分鐘,後續每次療程僅需5分鐘,大幅縮短治療時間,讓病患可以輕鬆完成治療後回家或返回工作,大大提升生活便利性。李國鼎醫師進一步說明,無論化療藥物或標靶藥物都會對血管造成損傷,且每條靜脈一般僅能用於一次注射。手術前後病患可能需接受18個標靶藥物療程,在治療中後期,常常面臨難以找到可用靜脈,病患也因此可能對治療產生排斥感。而皮下注射劑型不僅療效與靜脈注射劑型相同,且避免了對血管的損傷,大幅降低病患治療過程中的身心壓力。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12月起納健保!規律篩檢、及早治療提升生存機會李國鼎醫師呼籲,癌症治療越早越好,具有家族遺傳等高風險因子,一定要規律接受檢查。確診乳癌也不要害怕,在雙標靶藥物協助下,不論存活率與存活期都大幅提升,加上皮下注射劑型自12月1日也已納入健保,讓治療便利性顯著增加,切勿猶豫延遲就醫,有任何需求和想法都可以與醫生討論,找到最適合治療方式。
空汙大爆炸!台北馬拉松今晨開跑 醫曝:紅紫爆出門跑步像輕生
2024台北馬拉松15日清晨開跑,儘管低溫探10度,不少跑者仍不畏寒風奔跑。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表示,「馬拉松競賽中跑者的猝死機率大約是10萬分之一」,最容易發生於40歲以上男性,在比賽的最後階段發生。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也說,如果在低溫和空氣品質不佳的環境進行激烈運動,其實跟輕生無異。劉中平在臉書發文,跑步應該是一件身心健康的事,但從2021到2023年,台北馬拉松都有跑者失去心跳送醫,「那今年2024年會如何呢?馬拉松從西元前的希臘競技活動,變成人人參與的全民運動,當然很好,不過每年都要發生的猝死事件,也是我們該重視的。」劉中平表示,「特別是從嚴謹的學術報導中顯示,馬拉松競賽中跑者的猝死機率大約是10萬分之一,而台北馬拉松每次參加者不超過3萬人,卻幾乎每年都發生猝死事件,是否危險性稍高了點? 」劉中平指出,「馬拉松算是比較激烈的運動,本來就可能提升心臟病發的風險,目前認為造成猝死的危險因素包括有冠狀動脈阻塞、心律不整、肥厚性心臟病變; 特別容易發生在40歲以上的男性,在比賽的最後四分之一階段發生。 因此醫師建議所有參加馬拉松的選手都應該要有完善的心臟評估,參賽前應該持續服用心血管疾病藥物,運動中間要確實補充水分和規律休息。 跑步中有任何的不適,都要立刻休息請求協助。 」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也發文,「北部空氣污染大爆炸是平常的四五倍,明天台北路跑參加者自己要小心,激烈運動時的呼吸量是平常的二十倍,四小時空氣污染路跑,恐等於連續吸入80小時的高度空氣污染!」蘇一峰曾說,在空汙環境下運動,血管會緊張硬化導致猝死,「很多人不看空氣品質,紅紫爆時仍出門跑步,這樣子其實跟輕生差不多。」◎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
天冷吃薑母鴨!82歲翁「1習慣」竟致急性肺水腫險死 醫師揭露原因
寒流來襲冷颼颼!不少人天一冷就喜歡吃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這類料理「冬令進補」,不僅食材美味,熱呼呼的熱湯更是讓人暖意上心頭!。不過腎臟科醫師林軒任提醒,「1類人」在喝湯時須節制,要特別注意「喝湯的總量」,否則可能造成腎臟功能損壞,甚至罹患急性肺水腫。腎臟科醫師林軒任在臉書粉絲頁「引人入腎・林軒任醫師」分享案例,一位82歲劉伯伯長期規律洗腎,平時也有控制飲食,但最近因為氣溫驟降,他和家人吃薑母鴨祛寒時一直狂喝熱湯取暖,結果當晚就發生呼吸困難送急診,檢查發現是急性肺水腫,經緊急洗腎後才撿回一命。因此,林軒任醫師提醒,洗腎患者冬天喝熱湯「一定要節制」,否則容易因無法排出體內多餘水分,而產生致命性風險。林軒任醫師解釋,對於洗腎患者來說,腎臟功能受損會導致排尿量減少,因此攝取越多水分,體內水分越容易累積滯留,而肺部就是容易聚積水分的器官。當肺部水分積累過多時,就會引起肺水腫,進而阻礙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循環,對呼吸功能產生嚴重影響,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呼吸喘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必須端坐呼吸,才能舒緩不適。一旦沒有及時處理,可能導致缺氧性昏迷,有致命的風險。林軒任醫師指出,雖然肺水腫狀況危險,但只要找到源頭,通常都能獲得控制。以腎臟病友為例,因腎臟功能損壞導致肺水腫,只需利用緊急透析快速將患者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就能減輕肺部液體負擔,幫助患者恢復正常呼吸功能。林軒任醫師表示,為避免劉伯伯再次遇到類似緊急情況,他特別在出院前叮囑劉伯伯,需要嚴格控制每日的飲水量,建議使用磅秤或有刻度的杯子、水壺,藉此精確量化水分攝取。而除了喝水、喝湯之外,這類患者也要控制含水食物的攝入,如水果、麵條、布丁、果凍、冰淇淋等。此外,過鹹、過辣或過甜的食物會提高身體滲透壓,引發口渴感,導致過量飲水,如同高滲透壓的飲料或湯,就會容易越喝越渴。林軒任提醒,雖然在寒冷的冬天喝熱湯相當舒服,但對於腎友來說,過量飲水會導致嚴重的健康風險,患者應該嚴格控制每日飲水量,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健康度過寒冬。
「這樣一直吃,癌就來了」 專業醫點名「6大飲食惡習」
許多人都知道,身體的健康維持,其實與日常飲食有很大的關係。重症醫師黃軒日前就發文表示,有6種飲食惡習如果不多加改善的話「你這樣一直吃,癌就來了」。黃軒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許多民眾喜歡吃加工食品,這類食品含有大量鹽分、糖分及人工添加劑,長期食用會引發體內發炎反應,並增加自由基,進而提高癌症風險。特別是加工肉類,像是香腸、培根等,與大腸癌的關聯已被多項研究證實。根據研究,每日攝取超過50克加工肉類,大腸癌風險會增加18%。黃軒醫師也提到,過量食用紅肉也需注意。世界衛生組織將加工肉類列為致癌物,未加工的紅肉被列為可能致癌物,每天攝取紅肉超過100克,會使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提高17%。黃軒醫師解釋,紅肉在高溫烹調時,容易產生多環芳烴(PAHs),這類物質會損害DNA,引發基因突變。此外,紅肉中常含有亞硝酸鹽,經胃酸或高溫烹調後,可能轉化為致癌物亞硝胺(Nitrosamines)。纖維攝取不足也是一大隱憂。長期缺乏蔬菜、水果及全穀類的飲食模式,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衡,降低腸道防禦功能,增加大腸癌的風險。一項韓國研究發現,男性若每日攝取大量植物性食物,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可降低23%。而美國癌症研究所則指出,每天攝取80克全穀類食物,大腸癌風險可減少17%。高糖飲食習慣也是危險因子。長期食用高糖食品容易導致肥胖及胰島素抵抗,這與乳癌及胰臟癌的發病密切相關。研究顯示,乳癌患者若攝取過多糖分,死亡風險也會增加。除此之外,黃軒醫師也提醒,不規律的飲食模式和暴飲暴食,也會引發代謝紊亂和肥胖,進而提高罹患乳癌、大腸癌和胰臟癌的機率。飲酒過量的風險也不容忽視。根據2019年數據,美國有5.4%的癌症病例與飲酒相關,尤其是頭頸癌、肝癌和胃癌。若成年早期就大量飲酒,50歲前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會提高150%。因此,黃軒醫師建議,女性每日飲酒量應不超過1杯,男性不超過2杯。為了降低罹癌風險,黃軒醫師表示,根據多項研究,健康的飲食習慣可以有效降低罹癌風險。1. 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類a. 高纖維飲食:蔬果和全穀類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腸道健康,促進有益菌群的生長,降低大腸癌風險。• 建議:每天至少攝取5份不同種類的蔬菜和水果,並選擇全穀類如糙米、燕麥等。b. 抗氧化劑和植化素:蔬果中的維生素C、維生素E、多酚類和胡蘿蔔素等抗氧化物質,有助於中和自由基,減少細胞損傷。• 推薦食物:西蘭花、菠菜、莓果類、番茄等。2. 減少加工肉類與紅肉的攝取a. 針對 加工肉類: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加工肉類(如香腸、培根)列為致癌物,特別是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 建議:每周加工肉類攝入量應低於50克。b. 針對 紅肉:過量攝取紅肉可能增加大腸癌風險,烹調方式(如燒烤)也會產生致癌物如多環芳烴(PAHs)。•建議:每周紅肉攝入量不超過500克,並以蒸、煮方式取代燒烤和煎炸。3. 限制糖和高熱量食品a. 高糖飲食:長期攝取高糖食品會導致肥胖和胰島素抵抗,這是乳癌、胰臟癌等癌症的風險因素。• 建議:避免含糖飲料和甜點,選擇低升糖指數(GI)的食物,如全穀類和豆類。b. 高熱量食物:過量攝取高熱量食品,會增加肥胖風險,而肥胖是多種癌症的高危因素。• 建議:控制份量,注意總熱量攝入。4. 增加健康脂肪的攝取a. 健康脂肪: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有助於降低某些癌症風險。• 推薦食物:深海魚(如鮭魚)、亞麻籽、核桃。b. 避免反式脂肪:反式脂肪與慢性炎症和癌症相關。• 建議:避免油炸食品和含人造奶油的產品。5. 控制飲食時間與規律性a. 規律飲食:生理時鐘的紊亂可能影響代謝,增加癌症風險。• 建議:定時進餐,避免夜間進食。6. 避免過量飲酒a. 酒精的致癌性:酒精被列為1類致癌物,與口腔癌、食道癌、乳癌等多種癌症相關。• 建議:女性每日酒精攝入量不超過1杯,男性不超過2杯。7. 多喝水,減少含糖飲料a. 水的作用:多喝水有助於促進代謝,降低尿路癌症的風險。• 建議:每日飲用2-3升水,避免含糖飲料。8. 增加益生菌和發酵食品的攝取a. 腸道健康:優質的腸道菌群有助於提高免疫力,減少癌症風險。• 推薦食物:優酪乳、味噌、泡菜等發酵食品。9. 減少高鹽食品的攝取a. 高鹽飲食與胃癌:高鹽飲食會損害胃黏膜,增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和胃癌風險。• 建議:每日鹽攝入量控制在5克以內。10. 維持健康體重a. 肥胖與癌症:肥胖與乳腺癌、結腸癌、腎癌等多種癌症密切相關。• 建議:透過健康飲食和規律運動,將BMI維持在18.5-24之間。黃軒醫師最後也提醒,健康飲食,仍是降低罹癌風險的重要策略。選擇天然、未加工的食品,控制熱量和鹽分的攝取,同時保持飲食規律和均衡,能顯著改善身體健康並降低癌症風險。你們做好嗎?
每天只睡6小時「7壞處大揭密」 專家模擬25年後長相超恐怖
睡眠不足不但會無法集中注意力,還可能影響身體健康。英國寢具零售商和睡眠專家透過多份學術研究,推出虛擬角色漢娜(Hannah),模擬民眾若每天只睡6小時,到了2050年的模樣,以及身體會有什麼變化。「漢娜」由「Bensons for Beds」及睡眠專家索菲(Sophie Bostock)博士創作,是基於自2010年來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的19篇研究論文,展示當人們每晚只睡6個小時,身體會產生的變化。據了解,「漢娜」是一名來自未來的45歲英國人,從20歲開始,過上長達25年睡眠不足的日子,結果發生嚴重的後果,包括頭髮稀疏、皮膚鬆弛、雙腿腫脹、眼睛紅腫、慢性背痛、肌肉變薄,而且因為免疫系統較差,很常生病得流感。正常來說,專家建議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時間為7至9小時,若少於7小時則容易出現健康問題。不過根據今年的一項調查,英國人平均每晚只睡6小時20分鐘,明顯不夠。「漢娜」展示了2050年睡眠不足的人們的模樣。(圖/翻攝自每日郵報)索菲博士指出,「漢娜」發人深省,說明了睡眠對維持健康的整體影響,「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隨便的日常生活和睡眠不足,會干擾晝夜規律,也就是控制生理機能的24小時周期」。「Bensons for Beds」行銷總監麗莎(Lisa Richards)表示,「漢娜」是預測最壞的情況,假如睡眠習慣不好,可能會發生這些問題,不過並不代表所有人。創建這個模型的原因,是讓人們仔細思考整體睡眠體驗,更可以辨認問題和跡象。
班班喝鮮乳變「防空警報」 全教產提2建議:執政者應檢討
農業部推動「班班喝鮮乳」政策,因為各種原因,衍生不少爭議,老師更抱怨每日送來的時間不固定,擾亂生活秩序,變成「防空警報」。對此,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要求政府應與地方教師工會協議,主張發放「鮮奶領用券」,或以健保卡刷卡領取,解決亂象。「班班喝鮮乳」政策匆忙上路,爆出不少問題,包括學校無冷鏈設備可保存鮮乳、老師和學生變鮮乳搬運工、學生改領保久乳致放學書包沉重等,讓原本立意良善的政策,演變成擾民。高雄岡山國小老師林晉如在臉書分享,日前原本在辦公室討論運動會事宜,突然「防空警報」,所有人「中斷」手邊工作迅速出動,原來是「鮮奶車」到了,但每天來的時間不一定,最早是7點50分、最晚是11點多,這樣的「不確定性」影響到師生的作息。老師辦公被迫中斷分裝鮮奶,學生下課不敢輕舉妄動,全體都要認真聽「有無廣播」,也曾下課到一半,鮮奶送來了,趕緊請學生找回已經出去玩的學生回來喝鮮奶,也讓學生反彈不想再喝鮮奶,主要原因就是下課時間被佔用。林晉如指出,每日「不固定時間」送來,不斷變動又更改,天天「不同時間」,除了擾亂生活秩序,更是「耗弱心神」。她不解為何鮮奶送來一直「沒有規律」,除了影響師生情緒,又佔用原本辦公時間,引起得焦慮和不安。(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對此,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提出2點要求與建議:1、工作條件變更要協商「班班有鮮奶」政策要在校園執行,第一線教育人員的工作量勢必會增加,也就是教育人員的工作條件會有所變動:而學校教師已改為聘任制多年,教師又可組織工會,涉及教師工作條件的變更,依法本應與工會先行協議。所以,「班班有鮮奶」政策要實施,其所可能涉及教師勞務的變動,地方政府應先與地方教師工會進行協議。2、建議發「國產鮮奶領用券」或健保卡刷卡用這樣的方式,至各地超商、全國連鎖量販等通路商店,領取本土鮮乳製品:用這樣領取的方式,可解決學校冷藏設備不足、及額外增加勞力等困窘的現況。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認為,從「班班吃石斑魚」到「班班有鮮奶」的政策,都是在未事先聽取利害關係人(學生、學生家長、學校教育人員、營養午餐供應商等)意見,未有完善可行的配套措施下倉促上路,即便是再好的美意,也都會大打折扣,反問:「執政者難道不應深自檢討嗎?」
上海60歲「摩登奶奶」好身材引熱議 曝16+8及運動是關鍵
許多人25歲過後代謝變差,身材便開始逐漸圓潤,想要維持好的體態,除了健康飲食,適度運動也很重要。近日中國上海,有1名奶奶的好身材引起熱議,60歲的她卻擁有20歲般的體態,這名奶奶受訪時也大方分享,飲食方面以16+8為主,加上規律的運動,是她保持好身材的祕訣。隨著年齡增加,想要維持身材變得越來越難,不過近日在中國上海,卻有1名60歲的奶奶因好身材受到關注。這名奶奶被網友稱為「摩登奶奶」,9日她接受當地媒體訪問時表示「我愛美一輩子了,改不掉」,並透露自己從34歲開始注重身材管理,她也大方分享自己健康的秘訣「飲食方面我以16+8為主,就吃自己種的菜;運動則是1天運動1天休息」。至於何謂「16+8」飲食法呢?其實指的是1天當中只進食8小時,剩下的16小時不能吃有熱量的食物,但是可以喝水、無糖茶、咖啡等0熱量的東西。可以進食的8小時,能依照個人需求調整,例如上班族從早上10點到晚上6點是可以進食的時段;若是中午才起床的人,可以從中午12點開始進食,直到晚上8點。「摩登奶奶」的好身材引起網友熱議,就有人幽默表示「我現在20歲,也沒這種身材」也有人悟出道理「大家都知道運動很重要,但其實『吃』這一塊更重要」。
睡眠時間不規律睡滿8小時也沒用 恐增罹患中風、心臟病機率
長期熬夜、睡眠不足會給身體帶來諸多傷害,除了疲累、精神難以集中外,也會造成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下降,更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充足的睡眠會增進身體健康,然而國外最新研究卻指出,即便睡滿八小時,如果入睡和起床時間不規律,中風、心臟病發作和心臟衰竭的風險仍會增加。睡眠時間不規律 中風、心臟病風險增26%綜合外媒報導,這篇研究發表在英國知名期刊《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期刊》(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Community Health),以便攜式追蹤器連續7天追蹤72,269名年齡介於40歲至79歲之間、未經歷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受試者,評估其睡眠模式,並計算睡眠規律性指數(Sleep Regularity Index,SRI),再依照分數將受試者分為睡眠不規律組、規律睡眠組和中度睡眠不規律組。隨後研究團隊對受試者進行了長達八年的追蹤,研究結果發現,與睡眠規律者相比,睡眠不規律者罹患中風、心臟衰竭或心臟病的風險高出26%,中度睡眠不規律者則是高出8%。專家建議,18至64歲的人每晚應睡7至9小時,65歲以上則每晚應睡7至8小時,研究人員也指出,有61%規律睡眠者能達到建議睡眠時間,高於不規律睡眠者的48%。但即使睡眠充足,不規律睡眠者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仍然較高;相較之下,中度睡眠不規律的人如果獲得充足睡眠,風險就會降低。晚睡一小時就是不規律!專家:週末補眠也沒用不過,研究人員也強調,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因此無法確定因果關係,但研究結果仍表明,無論是否達到建議睡眠時間,不規律的睡眠與成年人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密切相關。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渥太華大學兒科教授Jean-Philippe Chaput表示,每天晚上的入睡時間和每天早上的起床時間,相差超過一個小時代表睡眠不規律,應控制在30分鐘之內。Chaput也提醒民眾不要依賴週末補眠,雖然週末額外的睡眠可以暫時改善情緒和認知功能,但無法完全消除平日睡眠不足的傷害,不規律的睡眠模式會打亂生理時鐘節奏,並導致肥胖、糖尿病和心臟病等長期健康風險。睡好睡滿最重要 專家授「8招」助維持規律睡眠根據國外醫藥媒體《Healthline》的報導,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睡眠醫學部臨床副教授Scott Kutscher提供了維持規律睡眠的方法:設定鬧鐘提醒睡覺時間每天在睡前做相同的事情,打造一套例行睡前放鬆程序避免過多攝取咖啡因避免睡前吃重口味的食物限制睡前使用電子產品減少噪音讓臥室保持黑暗、安靜和涼爽Kutscher也提醒,即使如輪班工作者無法保持規律的睡眠,也要盡可能讓睡眠時間表重疊;如果發現自己可能有睡眠障礙,應及時尋求醫療協助。
生物老化非恆定 研究曝44歲、60歲會「斷崖式衰老」
我們都知道人的老化是從25歲左右開始,剛開始不會有太明顯的問題出現,但隨著年齡的增加,就會開始感覺到自己一天不如一天,這種感覺可以體現在很多方面。從內在來說,肌力不如從前、視力不如從前、恢復力不如從前、酒量不如從前、皮膚不如從前;從外在來說,身材不如從前,出現下垂臃腫感,臉部膠原蛋白流失,出現各種紋路、蘋果肌下垂,以及臉部不再有幼態感等的老化問題。本篇我們就來談談老化這個問題…生物老化絕非恆定老化主觀性的感受都是發生在30,40,50和60歲,一般來說,我們可能下意識的認為老化程度是固定的,也就是隨著時間規律地變化,但實際上,生物體的衰老卻不是恒定的。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在20歲的時候,幹細胞的數量是10億,到了50歲,就變成只有3億,從比例上來說我們會以為每年大約少了2,300萬的幹細胞,但實際上每個年齡階段的變化是不確定的,除了幹細胞的變化,體內的狀況也有不同的改變。研究發現44歲和60歲會「斷崖式衰老」一篇描述這些發現的論文是由斯坦福醫學團隊發表在今年8月14日的《自然衰老》雜誌上,發現我們體內許多分子和微生物的數量在40多歲和60多歲時急劇增加或減少。研究人員評估了25∼75歲人群體內的數千種不同分子,以及他們的微生物群,生活在我們體內和皮膚上的細菌、病毒和真菌,並發現大多數分子和微生物的豐度不會以漸進、按時間順序的方式發生變化。相反,我們一生中會經歷兩個快速變化的時期,平均年齡在44歲和60歲左右。這項研究的作者沈曉濤博士和邁克爾.斯奈德博士說:「人並不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改變的;有一些變化真的很劇烈。事實證明,40多歲是一個劇烈變化的時期,60歲初期也是如此。無論你觀察哪一類分子,情況都是如此。這些巨大的變化可能會影響我們的健康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分子數量在兩個時間點都發生了顯著變化,而與免疫功能相關的分子數量在60歲出頭的人群中發生了變化。」數量的突然變化研究中觀察到,許多與年齡有關的疾病的患病風險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例如老年癡呆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在年老時急劇上升,而60歲以下人群的風險則逐漸增加。研究人員使用了他們追蹤的108人的資料,以更好地瞭解衰老的生物學原理。受試者們的追蹤期中位數為1.7年,最長為6.8年,並對樣本進行了多組學分析。年齡從25∼75歲不等(中位數為55.7歲)。參與者的體重指數(BMI)範圍為19.1kgm2至40.8kgm2(中位數為28.2kgm2)。參與者中,51.9%為女性(圖1a和擴展資料圖1a-d)。在每次隨訪,研究團隊都會收集血液、糞便、皮膚拭子、口腔拭子和鼻拭子樣本。結果顯示,大多數分子和微生物在人類衰老過程中都會發生非線性變化,包括四種不同的「衰老類型」,表明不同人的腎臟、肝臟、新陳代謝和免疫系統衰老的速度不同。這項新研究分析了幾年內每隔幾個月捐獻血液和其他的生物樣本,追蹤了包括RNA、蛋白質和代謝物,以及參與者微生物群的變化。研究人員追蹤了超過135,000種不同分子和微生物的與年齡相關的變化,總共有近2,500億個不同的資料點。研究人員發現,數以千計的分子和微生物的數量發生了變化,要麼增加、要麼減少。研究的所有分子中,約有81%的數量表現出非線性波動,這意味著它們在某些年齡段的變化比其他時候更大。當研究尋找數量變化最大的分子簇時,他們發現這些轉變在兩個時間段發生得最多是「當人們40多歲和60歲出頭時」。衰老發生非線性變化因為眾所周知,許多與年齡有關的疾病風險和其他與年齡有關的現象在人生的這個階段都會增加,40多歲女性身上發生的大量變化,讓科學家們有些吃驚。起初,研究人員認為,更年期或絕經期是研究中女性身上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從而導致整個群體出現偏差。但當研究人員按性別對研究物件進行分組時,他們發現這種變化也發生在40多歲的男性身上。這表明,雖然更年期或絕經期可能導致40多歲女性出現這些變化,但可能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影響著男性和女性的這些變化。生活方式和身體的變化可能會影響健康和疾病風險在40多歲的人群中,與酒精、咖啡因和脂質代謝、心血管疾病以及皮膚和肌肉相關的分子數量發生了顯著變化。在60多歲的人群中,變化與碳水化合物和咖啡因代謝、免疫調節、腎功能、心血管疾病以及皮膚和肌肉有關。其中一些變化可能與這些年齡段的生活方式或行為因素有關,而不是由生物因素驅動。例如,酒精代謝功能障礙可能是由於40多歲人群飲酒量增加所致,而40多歲通常是人生中壓力最大的時期。雖然本實驗的年齡偏大,但並不妨礙我們重新認知衰老並不是線形的狀態,對於我們從事大健康的醫生來說,我們要知道身體並不是在斷崖式衰老才會有問題,更不代表其他的時間我們是健康的,很多時候,功能性的障礙並不會有明顯數位上的異常,「防微杜漸、治欲病之病」才是我們大健康產業需要關注的,興大家共勉之。(文章授權提供/醫美時尚)更多有關《醫美時尚》:www.dr-beaut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