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隔後
」 確診 解隔 指揮中心 陳時中 MIS-C中年婦確診新冠後咳嗽不止!以為「長新冠」 就醫檢查竟罹肺癌
51歲陳女士去年底確診新冠肺炎,解隔離後原本的咳嗽經藥物治療,不但未緩解還咳的更嚴重。今年初前往臺中醫院經過一連串檢查,竟發現右胸有顆早期肺癌,經緊急會診胸腔外科醫師手術切除惡性腫瘤,術後久咳症狀明顯改善,目前門診持續追蹤中。誤認「長新冠」 主婦不菸酒罹肺癌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陳信如指出,患者是家庭主婦,不菸不酒也沒有肺癌家族病史,她到院時抱怨,去年底確診新冠肺炎時僅輕微咳嗽,但解隔離出關後卻持續咳不停,她以為是大家口中的染疫後遺症「長新冠」,沒想到吃藥都不見改善還越咳越嚴重,只好到醫院求助醫師。醫療團隊幫她進行胸腔聽診等檢查正常,經開立解咳藥物後症狀也有緩解,原本以為只是單純「長新冠」,卻在進行胸部X光檢查後,意外發現右肺疑有一個約1.5公分之不規則狀結節,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攝影與切片檢查,確診為肺腺癌。持續咳嗽治療未改善 超過兩周應至胸腔內科檢查 陳信如表示,新冠疫情雖已解封,但染疫後卻仍有部分患者久咳不癒,臨床上統計,約有15%~20%民眾,染疫解隔後一個月仍會出現疲憊、久咳不癒、呼吸困難等症狀;染疫後一年仍有2.5%仍持續出現久咳不癒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由於久咳不癒原因很多,陳信如主任提醒,確診新冠肺炎後,若持續有咳嗽症狀經藥物治療超過兩周仍未改善,建議立即至胸腔內科就醫進一步檢查,找出病因,才能及時對症下藥,避免延誤治療。精準醫療技術治療 早期治療預後較佳臺中醫院院長黃元德表示,這幾年肺癌已成為台灣男女性癌症死亡率第一名,為了全方位照顧患者,該院已導入精準醫療技術,肺癌患者可選擇微創手術、標靶、免疫藥物治療,大幅提高治療效果,尤其國健署已提供一等親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該院近年因此發現多名早期肺癌患者,呼籲符合資格民眾前往醫院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遺憾。
妹子確診「私密處出問題」內褲狂濕崩潰:1天換3條 過來人曝解方
新冠疫情仍流行中,許多人染疫後,發現身體出現奇怪的反應。一名女網友就訴苦,確診之後私密處變得怪怪的,光是一天就要換3件內褲,讓她相當無奈。沒想到,貼文意外釣出不少苦主回應。原PO在《Dcard》論壇提到,最近確診在家隔離,要等到解隔後才能出門看醫生,但是這段日子超痛苦,私密處一直流水,「有點月經來的感覺,突然下面一陣熱」,結果發現內褲濕掉,一天都要換至少3件。因此,她想知道是什麼原因,以及是否有藥膏可以擦。貼文曝光後,引發一番討論,網友紛紛留言,「我也有這樣過…褲子好幾件都濕的,抵抗力很差、熬夜的時候就會復發」、「我之前確診的時候也是!沒管他因為沒有不舒服(錯誤示範),大約解隔一週後就好了」、「我確診那幾天私密處感染也比平常嚴重,後來有看醫生,就好一點了」、「我還以為只有我」。另外,也有不少人建議,「建議解隔直接去看婦產科,不要隨便自行用藥,應該是確診免疫力下降導致輕微感染之類的」、「多喝水、不要憋尿、作息請正常,醫生開的藥要乖乖的吃完,藥膏、塞劑該抹的就要乖乖抹,剛洗完澡不要馬上穿內褲,要通風,盡量穿裙子或是寬褲」。
「接種新冠疫苗、確診」隔多久才能打流感疫苗? 急診醫解答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示警,由於疫情使人減少接觸,讓體內抗流感病毒的免疫力普遍下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表示,過去兩年高度防疫造成的免疫負債,今年流感很有可能爆發大流行,建議大家接種流感疫苗,降低感染流感發生嚴重併發症的機率。而被問到確診新冠肺炎後及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需要相隔多久才能接種流感疫苗,他解惑稱前者任何時候都可以,後者則需解隔後經醫生評估。謝宗學1日在臉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提及流感疫苗可公費接種後,常被詢問的2個問題。對於「孩子接種完新冠肺炎疫苗多久可以接種流感疫苗?」謝宗學表示,由於兩種疫苗皆是不活化疫苗,基本上可同時接種,亦可選擇相隔任何時間再接種。而在學理方面,不管是疫苗效果或安全性,都是可以接受的,分開接種只是為了更好的釐清兩種疫苗的副作用。謝宗學表示,倘若感到擔心,可接種完新冠肺炎疫苗後,間隔7天以上再接種,最保守則可選擇間隔14天以上接種。謝宗學說明,因新冠肺炎mRNA疫苗所產生的心肌炎副作用,大多發生於接種後14天內。對於另個問題「新冠肺炎確診後,多久可以接種流感疫苗?」謝宗學表示,在確診後7天解除隔離,並且病症明顯得到緩解,再經過醫師看診評估後,醫師同意便可接種流感疫苗。「免疫負債」(Immunity debt)指的是,國民接觸變少導致抵抗各種病毒的免疫力普遍下降。
又見染疫+中暑死亡 40歲男有心血管病史「解隔後才發燒」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國內新增21,50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1,273例本土個案及228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60例死亡。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60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37例男性、23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57例具慢性病史、42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死亡案例中最年輕者為40多歲男性,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該名男子打過2劑疫苗,有冠狀心臟疾病、慢性心臟衰竭、慢性阻塞肺病等病史,7/12時確診,7/19解除隔離後返回職場上班,但7/21反覆高燒到40.9度且意識改變,緊急送醫後住院,醫師診斷為熱中暑,最終於7/24過世,死因為熱中暑和新冠肺炎確診,也是第二例中暑又染疫的死亡個案。此外,今天也新增一起MIS-C病例,是一名9歲男童,無慢性病史,也未接種過疫苗。莊人祥說,這名9歲男童於5/16確診,7/24開始發燒、腹瀉、頸部疼痛、噁心、嘔吐、食慾、活力下降,7/26就醫後發現有結膜炎、頸部淋巴結腫,發炎指數升高、心臟收縮力下降,醫師診斷為MIS-C,收治於兒童加護病房,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療和類固醇等藥物治療,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指揮中心統計,國內目前累計兒童重症137例,包括71例MIS-C、腦炎25例、肺炎20例、哮吼8例、交通死亡6例、敗血症3例、共病3例、心肌炎1例;兒童死亡則維持25例。
朱俐靜罹癌驟逝 「她是我表妹」唐綺陽淚崩喊後悔…哽咽吐最大遺憾
過去從選秀節目《超偶》奪冠而出道的女歌手朱俐靜,2020年被確診罹患乳癌,抗癌兩年的她,昨(4日)家人宣布,她已於本月3日平靜的離開人世,消息傳開後,引來外界一陣震驚與遺憾,演藝圈眾多藝人,都同表不捨。昨晚星座專家唐綺陽,在新冠確診解隔後,首度開直播時,一開頭沒多久就哽咽,詢問網友們:「大家知道她(朱俐靜)是我表妹吧?」原來唐綺陽是朱俐靜的表姊,她對於表妹的離世痛心又震驚,並感傷的說,身為射手座的朱俐靜,天性就是喜歡把快樂帶給別人,回到家時「悲傷留給自己」,言談中盡是對表妹朱俐靜的滿滿不捨。唐綺陽去年10月曾在臉書發文提到有關自己的冷知識,當時她曾經提到:「朱俐靜是我表妹喔~(她媽媽姓唐,是我堂姑姑,外公我得叫堂叔公,教過我書法)」,隨後引來朱俐靜本人發文回應:「喔耶,我是姊姊永遠的忠實粉絲,就說~我們家的聲音跟才華都是很不錯的」。而昨天朱俐靜的家人,在朱臉書粉絲團突然發出聲明:「總是開懷大笑,用音樂帶給大家滿滿正能量的朱俐靜MIU,己經在7月3日平靜地離開了我們。對於工作,對於生活,她始終非常努力,她的離開,家人們都還在悲傷的情緒中,也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懇求媒體記者能給家人們再多一點空間和時間」,讓喜歡朱俐靜的粉絲與其演藝圈的好友們,全部陷入哀傷,而身為表姊的星座專家唐綺陽,昨天在開直播談星座時,更數度哽咽,心疼朱俐靜的堅強。唐綺陽昨晚提到,她也是跟大眾一樣,剛剛才看到朱俐靜離開人世的新聞,「我剛剛看到這個新聞,我就告訴我自己,我還是要把情緒Hold住」。她也希望大家能把對朱俐靜離開的悲痛,轉換成對她的祝福;她並坦言,身為表姊的她,沒有趁表妹還在世時,給對方更多關心,「就是應該要知道她笑臉的背後有很多擔心跟害怕,只是她沒有說出來」。唐綺陽並從星座分析角度提到,身為射手座的朱俐靜,就是典型只把悲傷留給自己的人,外表看起來很堅強、好好的,反而會讓人忽略要多關心她。她並提醒大家,很多生病的人,並不會主動對外討關心或安慰,「有的人就會把他掩藏起來,有時間就多關心身邊的人,生病如此的短暫,珍惜每一天。」
50歲女解隔後「失眠心悸又多痰」 中藥針灸雙管齊下才改善
50歲施女士過去無任何慢性疾病,新冠肺炎確診後,雖然已解隔離,但卻感到容易疲倦,說話活動時易喘,且會有心悸胸悶感,心悸一日約發作3到4次,也有口乾舌燥及乾咳無痰的症狀。這些症狀影響施女士睡眠品質,導致次日上班更加疲倦,因而求診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王怡婷醫師,經中藥與針灸兩周,症狀都已改善。王怡婷醫師表示,經中醫辨證分析,施女士的心悸胸悶、易倦怠症狀屬於氣陰兩虛,故選用生脈飲為主方,加上枳殼、桔梗等藥開胸利膈,緩解胸悶的症狀。針對口乾舌燥及乾咳無痰的症狀選用清燥救肺湯;另問診發現,施女士雖大部分時間乾咳無痰,但晨起時偶而會有痰難以咳出,因此加上栝樓、貝母潤肺消痰,與桔梗幫助化痰。 此外,搭配針灸治療,選用內關穴緩和胸悶心悸,「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故選用氣海、關元、中脘、足三里等穴培補正氣,恢復元氣。施女士因「長新冠」後遺症影響睡眠,故加上合谷穴、太衝穴疏通全身氣機,改善胸悶,放鬆心情。經過兩周治療,施女士的胸悶心悸緩解許多,乾咳的症狀頻率亦下降。王怡婷醫師提醒,除了心臟病、肺部疾病、氣喘…等病史,確診康復後會殘留不適症狀外,平常無慢性病史的人,也不少有「長新冠」後遺症,絕對勿輕忽這些症狀,且需經由專業醫師判斷,是否為慢性病惡化或是「長新冠」後遺症,才能對症下藥,盡早康復。
陳時中強勢回歸防疫記者會 曝早解隔但「今上午才見清晰一條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爆發多人感染,指揮官陳時中也因為確診,缺席每日防疫記者會長達12天;雖然他在20日即解隔離回到署裡辦公,不過因為快篩維持4天都是兩條線,所以解隔後除了一天是在居家辦公外,其他時間都是在署裡辦公,並且避免需要面對面開會的場合,直到今日上午快篩終於出現清楚的一條線,只要戴好口罩,即使和其他人面對面也不會造成威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下午強勢回歸防疫記者會,首先就表示雖然自己2週未主持防疫記者會,但相信署長與副署長都有將疫情報告清楚,整體社會對疫情也能夠充分了解,因此自己並不擔心,接著表示自己身體已經都好了,並透露先前解隔離後有一天是居家辦公,其他幾天都是在署裡辦公,不過為了避免大家擔憂,因此自己每天都會快篩,終於在今天上午檢驗出「清清楚楚的一條線」,所以大致上即使是和他人面對面,只要把口罩戴好,就不會對大家造成任何威脅。陳時中是在本月12日因身體不適,經過快篩而確診,在經過7天的居家照護後,於20日解隔。雖然解隔後,陳時中有回指揮中心辦公,但他因為還驗出「淡淡第二條線」,快篩依舊呈現陽性,因此從20日至23日,連續4天都沒有出席主持記者會。其實除了陳時中,指揮中心的重要成員,先前也陸續爆出有人染疫,如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與石崇良。而最晚被確診的石崇良,也在23日解隔,目前已回歸工作崗位。
染疫消失12天 「陳時中強勢回歸」下午記者會要現身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本月12日快篩陽確診,經過7天的居家照護,已在20日解隔。解隔後的陳時中,雖然有回到指揮中心辦公,但因為連續4天快篩仍維持「兩條線」陽性,因此算算時間,陳時中已經長達12天沒有主持防疫記者會。剛剛指揮中心發出採訪通知,今天下午的例行記者會,陳時中將會露面主持,今天也是他染疫之後,首次「強勢回歸」,預期將公布與說明多項防疫政策。陳時中是在本月12日因身體不適,經過快篩而確診,在經過7天的居家照護後,於20日解隔。雖然解隔後,陳時中有回指揮中心辦公,但他因為還驗出「淡淡第二條線」,快篩依舊呈現陽性,因此從20日至23日,連續4天都沒有出席主持記者會。其實除了陳時中,前一波指揮中心的重要成員,陸續爆出有人染疫,除了陳時中,像是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與石崇良也陸續中鏢。而最晚被確診的石崇良,也在昨日解隔,目前已回歸工作崗位。
藍委大讚立院表現可圈可點 支持鄭正鈐參選新竹市長
民進黨將徵召新竹市副市長沈慧虹角逐年底新竹市長選戰,傳民眾黨立委高虹安出馬競選意願也大增,而國民黨方面則有新竹市議員林耕仁和立委鄭正鈐表達參選意願;對此,有不具名國民黨立委今(20)日呼籲,鄭正鈐應該要勇於承擔,爭取國民黨徵召,為藍營贏回新竹市長寶座。到底誰代表國民黨角逐新竹市長,國民黨高層一直沒做決定。而之前都不願表態的鄭正鈐日前已首度鬆口,表示「只要球來了,一定會穩穩地接住。」由於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赴美返台後正隔離中,預計解隔後,將會在近日決定新竹市長參選人。有藍委直言,應該讓在地立委鄭正鈐直球對決,其中關鍵原因是民進黨將正式徵召林智堅競選桃園市長,並同步徵召沈慧虹競選新竹市長,但林智堅曾信誓旦旦心繫新竹,如今為了一個直轄市長,讓「智堅變成意志不堅」,處理新竹市政必然三心二意,辜負選民所託,這對國民黨選情是一大利多。該藍委也分析,沈慧虹雖是現任副市長,但為了競選,一周前才正式申請加入民進黨,這讓原本要想參選的人情何以堪,相信在民進黨內部所引發的震盪絕對不容小覷。他說,正因為民進黨的徵召引起爭議,國民黨的提名也就需要更加謹慎。藍委認為,在產官學界都有好名聲的鄭正鈐,不僅當初幫國民黨搶回新竹一席立委,在立法院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如今又有支持者刊登半版廣告勸進。他呼籲,鄭正鈐應該要勇於承擔,爭取國民黨徵召,贏回新竹市長寶座。
國內疑出現首例30多歲男「MIS-A」 醫曝成人解隔後2症狀要小心
近期國內陸續出現確診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案例,近日更傳出北部醫院收治疑似首例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病患,為一30多歲男性,確診新冠肺炎後,出現多重器官發炎、高燒、休克、腸胃道併結膜炎症狀;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16日)說明,MIS-A較為罕見,也容易和慢性病急性發作、長新冠混淆,目前該個案被列為重症名單內,還需要加以檢視才能判定是否為MIS-A。感染科醫師則提醒,確診民眾進入恢復期,如果突然發燒、開始喘,就要小心。前國健署長邱淑媞昨日(15日)懷疑,日前有一名40多歲男性確診後死亡個案,可能就是出現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引起外界擔憂;近日新光醫院收治一名30多歲病人,在6月確診新冠肺炎後,則出現多重器官發炎,入院時還有高燒、休克、腸胃道和結膜炎症狀,疑似MIS-A,不過沒有皮疹類皮膚症狀,因此目前還無法判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圖/翻攝自衛福部直播)對此,羅一鈞於記者會說明,MIS-A相比MIS-C較為罕見,而且常和成人本身慢性病發、長新冠搞混,加上致病方式詳細通報確診等都有困難,因此指揮中心會就媒體報導進行求證,再加以解釋。羅一鈞也補充指出,去年美國團隊分析221位確診個案後發現,MIS-A個案年齡介於19致34歲,平均為21歲,平均發病時間多在確診後28天,也就是3週後較有機會出現症狀,常見發燒、低血壓、心臟功能低下、喘。而根據《蘋果新聞》報導,台中榮總內科部副主任陳怡行則指出,MIS-A相較兒童MIS-C,出現心肌炎、新功能障礙機率多出1倍,血栓更比兒童比率多5倍,不過相對成人出現皮膚、黏膜症狀病例較少,因此診斷較為困難。而台大醫院感染科主任陳宜君則表示,目前醫界還無法掌握MIS-A致病原因,不過一般認為是免疫失調的結果,她也推測是因為患者體質較為特殊,像是免疫基因多型性等。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則說明,該院日前收治一30多歲男病患,疑似有MIS-A症狀,入院時出現高燒、休克、腸胃道和結膜炎症狀,不過因為沒有皮膚症狀,因此診斷困難;總體而言,他提醒成人如果確診後,解隔進入恢復期,卻突然發燒、開始喘起來,就必須注意MIS-A可能性。
醫護確診後復工「心得只有XXX」 秒釣出一整排苦主
台灣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落在高原期,每日確診數依舊維持在至少5萬以上,離自由脫口罩生活的日子,不知道還要多久。而感染新冠肺炎雖有約有99.7%為輕症,但留下像是咳嗽、腦霧、喘等後遺症,卻讓人覺得比染疫還痛苦。急診科醫師白永嘉最近就在臉書發文提到,他關心確診回歸的護理師,解隔後身體狀況還好嗎?結果對方「秒回3個字」,居然與自己內心的想法一模一樣,白永嘉公開他內心「XXX」的答案後,底下馬上釣出一票苦主,狂喊+1。白永嘉今(15日)在粉專發文分享,「確診回歸一起上班的同事,我問她『你現在還好嗎?』她轉過身,給我3個字『XXX』;她也問我『那你現在呢?』我看了她一眼,也轉過身回她:『XXX』,我們這三個字,居然完全一樣。」白永嘉在文末也公布了,他與確診醫護共同的3字感想,就是「咳咳咳」。已經確診過的他,還在留言處分享,他自己測試在睡前服用小兒抗過敏藥水cyproheptadine,不咳又好睡,感覺服用效果最好。而白永嘉的此番確診後感想,瞬間釣出一票與他一樣,確診後飽受咳嗽咳不停的網友認同,有人就回應:「簽到,現在隨身要帶喉糖」、「咳到不行」;還有人提到,自己在確診解隔後,「簽,而且還會喘」。面對咳不停的後遺症,發文底下也有不少網友互相交流止咳秘方,有人就分享,「之前我媽也是咳的很嚴重;後來叫她用生薑片(三片)放保溫瓶沖熱開水喝(也可以加紅糖),之後就沒再咳了…」、「檸檬片搭配溫水我覺得改善很多,而且吃東西比較有味道了」。
確診破300萬例! 40歲男無慢性病「間隔14天」解隔後死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66,18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6,119例本土個案及70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23例死亡,中重症新增285例。染疫個案縣市中,最高台中市有10210例,其次依序高雄9625、新北7857、台南6288、彰化5239、桃園4898、台北4195例。累計染疫人數破300萬例。死亡案例中,較年輕的個案為6位40多歲的患者,其中有2位完全沒有慢性病史。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第一位40多歲男子接種過3劑疫苗,確診後已在5/30解隔離,卻在隔天突然昏迷,緊急送醫後仍然不治身亡,經過司法行政相驗後發現是心肺衰竭導致死亡。第二位40多歲男子接種過1劑疫苗,解隔離後才在6/4出現發燒、呼吸、喘的症狀,因而就醫,卻在轉院途中就不幸身亡。羅一鈞說,這兩例除了皆無慢性病史,而且特別的是,發病日到死亡都間隔非常多天,一位是距離9天,另一位甚至隔了14天之久,兩位都有透過司法行政相驗解剖,死亡的確切原因還要再釐清,但因為兩人都感染新冠肺炎,所以目前歸為新冠肺炎死亡案例。
染疫兒童突破50萬人 醫:MIS-C將陸續出現
今天新增中重症553起,包含中症344、重症209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重症中有1位高雄6歲女童MIS-C(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無慢性病史,5/5採檢PCR確診,解隔後僅輕微咳嗽,但5/30再度發燒至38.5度,至6/2已連續發燒3天、嘔吐3次,送急診收住院治療,發現發炎指數上升。女童住院後持續發燒,直到6/6已發燒超過5天,腹痛、腹瀉、噁心、嘔吐,頭暈,結膜紅、草莓舌,四肢末端浮腫,脖子出紅疹、血壓偏低。該童後轉入兒科加護病房,使用免疫球蛋白和類固醇治療後,當天迅速退燒,血壓也轉穩定,超音波顯示冠狀動脈輕微擴大,目前恢復良好,仍在加護病房中。另一位新竹男童也罹患MIS-C,出現休克合併視覺幻覺,閉眼後甚至會看到招財貓。根據指揮中心資料,目前兒童重症累計44起,包括腦炎18位(7位出院)、肺炎9位、敗血症3位、哮吼4位(3位出院)、家中死亡5位,共病2位(腦腫瘤、癲癇重積),而MIS-C截至目前有3例。小兒感染科醫師陳文發表示,近2年在國外已陸續報導兒童MIS-C重症個案,在10萬名確診孩童約有3.8人的發病率,台灣目前染疫孩童個案數量已突破50萬人,相關個案近期應會持續發生,請家長要多加留意可能的症狀,染疫孩童如有不明原因持續發燒超過3日,都需提高警覺。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說,截至2022年2月,日本MIS-C有報告的僅有8例。前七位9~16歲,第八位4歲,沒有一例MIS-C後死亡。而美國截至今年5/31,MIS-C總確診人數8,525例。美國兒童確診分母抓13,366,135人,發生率是萬分之6.4。
台灣出現首例MIS-C 孩童解隔後出現「5大症狀」需警覺
台灣出現首例「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臺大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林銘泰近日發文表示,一名10歲男童在4月底確診輕症,康復後卻在端午連假前出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送加護病房緊急救治才撿回一命。2020年4月開始,世界各國專家發現,有一些兒童在感染新冠病毒後,發生侵犯身體多系統的發炎性疾病,之後並將此病通稱為「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其致病機轉至今仍然不明,主要症狀包括出疹、低血壓、心肌功能受損等。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統計,截至2021年7月底,累積有4,404位個案,其中有37位死亡(死亡率0.8%)。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表示,「MIS-C」主要是病患感染後的免疫反應在病毒清除掉後也沒有停止,並造成體內多處器官產生發炎反應,發生時間以感染後2到6周間最常見,至於發生率還沒有明確數字,但已知亞洲人的發生率比黑人、拉丁裔人種低一半以下。黃瑽寧說,雖然外國已經有統計數字,最糟的推估發生率是「萬分之一」,即一萬個孩子裡面,會有一個發生MIS-C。黃瑽寧說,MIS-C最常見年齡是6-12歲,國外研究發現打過一劑疫苗後,MIS-C的發生率可以降低97%,兩劑者在該研究中則沒有發現MIS-C,因此家長不用過度擔心。針對確診孩童,黃瑽寧說,若康復後2~6周間發現孩子發燒3天,並伴隨皮疹、結膜發紅,或是嘔吐、腹痛或拉肚子等5大症狀,一定要跟醫師詳細報告,多數兒科醫師都會想到這個疾病,並給予積極處理,且多發性炎症有不同器官同時發炎,每個人都不一樣,但讓醫師知道,早期介入可以降低死亡率。
首例青少年染疫死亡…編劇姪子「解隔後昏倒不治」 8月大女嬰併敗血症病逝
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新增52,992例本土確診,另有151人死亡,創疫情以來次高,其中一例15歲少年個案,於解隔離隔天突然在學校昏倒,送醫後宣告不治,目前研判為新冠病毒導致「病毒性心肌炎併急性肺水腫」及「心因性休克」;另名8個月大女嬰,確診僅3天就因感染併敗血症身亡。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證實,該名15歲少年為先前新聞報導中的知名編劇岳清清的姪子,也是首例青少年死亡個案,羅一鈞指出,當事人曾接種1劑疫苗,於5月20日出現發燒、5月22日採檢陽性,並在居家照護結束後的隔日5月30日,突然在學校昏倒、送醫搶救後不治。司法相驗研判,當事人因新冠病毒感染「病毒性心肌炎併急性肺水腫」及「心因性休克」身亡,列為心肌炎死亡案例。而編劇岳清清於6月2日的發文中提到,姪子因確診死亡,須在24小時內火化。(圖/指揮中心提供)另名染疫死亡的8個月大女嬰,原有先天性泌尿系統疾病而多次手術,5月31日出現發燒症狀、手術造口滲漏疑似感染,採檢後確診,並於6月1日進入加護病房,並出現心跳、血壓、氧氣濃度下降,隔日6月2日宣布死亡,死因診斷為「細菌及新冠病毒感染併敗血症」。羅一鈞表示,目前兒童確診敗血症累積3例2死,且都有先天疾病,另重症兒童累積36例16死。(圖/指揮中心提供)而目前包含今日宣布死亡的15歲少年在內,全國已有2例青少年重症,另一例為4月27日公布的15歲少女,其有慢性神經系統疾病,並一度需要使用呼吸器,不過該案已於5月中解隔,住進一般病房。此外,今日確診個案中有中症124例、重症119例,合計243例;今天宣布死亡151例中有146人有慢性病史,其中有110人未打滿3劑、64人未打疫苗,還有87位超過80歲。
腦霧忘很大1/解隔後連付錢都不會 整個人當機「到底該拿幾張鈔票!」
童星出身的演員楊小黎日前確診,出關後不到一周便沒日沒夜的拍戲,結果竟在片場昏倒緊急送醫,原來她雖然已經解隔離,卻依舊胸悶、喘不過氣,似乎出現後遺症。世界衛生組織將這樣的情況稱為「新冠肺炎綜合症候群」,俗稱「長新冠」,並且依「3、2、1」的原則來定義它,也就是「感染後3個月內發生,症狀持續超過2個月,而且沒有其他疾病可以解釋這些症狀,持續時間可能長達1年」。長新冠的情況,個別患者可能不同,醫界所彙整的資料,至少包括「全身倦怠」、「呼吸易喘」、「肌肉酸痛」、「胸痛、胸悶」,以及「思維遲鈍不清」,也就是一般人通稱的「腦霧」。「最近確診患者逐漸解隔,所以門診也出現許多新冠後遺症的病人,最驚悚的莫過於一位斷片腦霧者!」中醫師鄒瑋倫說,這位病人是高級精品業務,她解隔後遇到2周前才見過面的客戶,竟然彷彿不認識,同事都被她嚇到!「因為她不是看著客戶、叫不出名字那種,而是完全不記得對方,這令人太害怕了!」不是只有一位患者如此,鄒瑋倫說,最近還有一位女病人結帳時整個人彷彿當機,櫃台小姐說明了3次金額,但女病人就是沒有動作,後來才說:「我聽到金額了,但腦子很亂,不知道該拿幾張鈔票出來付!」鄒瑋倫中醫師表示,許多輕症患者因為輕忽病毒的威力,反而在康復之後才出現不適症狀。(圖/CTWANT資料照)鄒瑋倫說,別以為重症才會有所謂的「腦霧」後遺症,事實上許多輕症患者以為Omicron就像流感或感冒一樣,順其自然恢復就好,所以染疫的時候並沒有積極治療,例如服用抗病毒藥物或清冠一號,結果讓病毒攻進身體各器官。「有太多患者一開始恢復健康,但隔1~2周後,身體竟然慢慢出現頭暈、胸悶、記憶力變差等症狀,這就是出現後遺症了!」鄒瑋倫說,如果能趕緊在1~3個月內調養身體,就能避免病況惡化成慢性疾病。確診後會傷及體內的津液,建議可吃愛玉、仙草等,以解體內的燥熱之氣。(圖/CTWANT資料照)配合時序進入夏天,鄒瑋倫建議從3點做起,第一是補正氣,因為病毒感染會讓身體虛弱,可以多喝雞湯、四君子湯、排骨湯、牛肉湯等,藉由健脾胃來補正氣。第二是滋陰生津,由於發燒會傷及體內的津液,因此導致體內變得非常乾燥,表現在症狀上就是喉嚨非常容易乾,鄒瑋倫說,國外甚至有人因此罹患乾眼症,若想讓體內變得滋潤,除了利用生地、麥門冬、玉竹之外,也可以吃愛玉、仙草、石花凍等。第三是補氣血,新冠後遺症中最常見的就是疲倦無力,鄒瑋倫說,這是因為氣血俱虛,這時可用十全大補或補中益氣湯,但調配上要注意,例如人蔘要搭配玉竹、西洋蔘要加枸杞,或是詢問中醫師意見,只要在1~3個月內,感到症狀愈來愈好轉,就有機會戰勝長新冠。
Omicron一年內仍會N次感染? 醫示警:免疫力不佳依然有風險
台灣疫情升溫每日確診個案不斷暴增,但也有不少民眾染疫後康復,更有人認為感染過一次後便如取得「無敵星星」,不用再擔心確診。對此,北市聯合醫院醫師姜冠宇昨(4日)在臉書PO文示警,「短時間感染第2次、一年N次感染會不會發生?答案是:會!」姜冠宇日前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Omicron比Delta更容易重複感染,也可能會短時間內二次感染打三劑的人,「可能是因為序列變化多端所導致。但真的導致你重症、長新冠的機會,會越來越小,除非你是一張白紙才會受威脅。」姜冠宇解釋,得過抗體的人頭1個月很活躍,有2至3個月續航力,但二次感染的病毒序列差異較多,若免疫力不好,抗體效果不夠,依然有感染風險;他也舉例說明,「短時間會不會兩次流感、兩次感冒、兩次肺炎住院?免疫力差,當然會啊!容不容易而已啦!」姜冠宇接著也提醒,「不過有些專責病房病人陰性解隔後,到一般病房,呼吸症狀再次變嚴重、衰竭,那是急性後期的後遺症,不是再感染喔!」他隨後指出病毒特性,「OMC贏在序列變化多端,就算感染大致相同的OMC序列,血清抗體效價還明顯比對付原始株低,似乎有潛在打折。」姜冠宇認為,OMC之後的時代,對乖乖接種疫苗的人而言應會逐漸成為流感化的模式,但對未施打疫苗的族群來說則恐會成為如世紀瘟疫般的威脅,「所以幼兒接種可能要趕快評估了!」姜冠宇醫師在臉書發文提醒,Omicron比Delta更容易重複感染。(圖/翻攝自姜冠宇醫師Pro'spect臉書)
Omicron比Delta更容易「重複感染」? 醫揭這族群要小心
昨日北市有議員重複確診,對此,北市聯合醫院醫師姜冠宇4日在臉書上指出,短時間感染第2次、一年內n次感染會不會發生,答案是會,且OMC比Delta更容易,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也有相關報導討論這個議題。姜冠宇表示,OMC也會短時間二次感染打三劑的人,可能是因序列變化多端,就算感染大致相同的OMC序列,血清抗體效價還明顯比對付原始株低,似乎有潛在打折效果,但真的導致重症、長新冠的機會,會越來越小,除非你是一張白紙才會受威脅。姜冠宇指出,有些專責病房病人陰性解隔後,到一般病房,呼吸症狀再次變嚴重、衰竭,那是急性後期的後遺症,不是再感染。他也呼籲,OMC之後的時代,對按政策接種的人是流感化,對於白紙的人就是世紀瘟疫威脅,所以幼兒接種可能要趕快評估。姜冠宇指出,染疫後獲得的抗體都是第一個月很活躍、有二到三個月續航力,如果第二次感染,病毒序列差異有點多,免疫力也不好的人,抗體效價不夠抵抗病毒入侵,還是會中。此外,二次感染的人是否應再被隔離,再吃抗病毒藥物,姜冠宇表示,理論上應該要,尤其ct值重新小於25的人,因為藥物就是阻止病毒複製,不過是不是再次感染,要交給臨床醫師就病人個別狀況評估。
約2歲確診過世男童爸見面遭拒? 新北衛生局:家屬有其他考量取消
中和男童恩恩確診事件,新北市長侯友宜今日表示,他昨日已經指派衛生局長與消防局長與恩恩家屬見面交付資料與說明;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昨本來與恩恩父親約好在今日上午見面交付資料並說明,但家屬臨時有其他考量取消,市府會再持續與家屬聯繫。侯友宜今日受訪表示,他昨天講得非常清楚,市府第一個時間知道恩恩爸爸需求後,相關資料都已經整理好,昨在總質詢以後,他也特別開會,責成衛生局、消防局兩位局長親自把整理好資料跟恩恩家屬報告讓他充分了解相關資訊內容。陳潤秋表示,恩恩送醫後,大家非常關心,除原來雙和醫院重症團隊,還邀請台大團隊,市長也有跟恩恩爸爸視訊,中間衛生局、社會局社工持續幫忙,解隔後也有持續關心幫助,有任何需求都會提供。陳潤秋說,這次家屬提出需求,市長指定她跟黃局長整理好完整資料,本來昨晚跟爸爸約在今天早上見面,但昨晚經過幾小時後,家屬有另外考量暫時取消,衛生局會繼續聯絡,全力協助。
明起不分年齡族群快篩陽性即確診 公布五大民眾配合事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表示,鑒於COVID-19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且考量全臺已進入大規模流行階段,為保全公衛防疫及PCR採檢量能,並利感染後易產生嚴重併發症或死亡之高風險族群,儘速給予抗病毒藥物,降低病情惡化之風險,諮詢專家修訂「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病例定義,民眾使用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檢測結果陽性,不分年齡及族群,經醫事人員確認,或由醫事人員執行抗原快篩結果陽性者,即可研判為確定病例,並自今(2022)年5月26日起實施。指揮中心提醒,民眾預約視訊診療或前往社區篩檢站、醫療院所(含衛生所)請醫師現場評估確認快篩陽性結果時,請配合下列事項:一、自行快篩陽性後,於判讀陽性之檢測卡匣/檢測片,寫上檢測者姓名及檢測日期。二、將檢測判讀後之檢測卡匣/檢測片及健保卡放在一起拍照。三、如至診所請醫師確認,應以夾鏈袋或塑膠袋密封包好攜帶至診所。四、配合於醫師視訊或現場評估時出示判讀陽性之檢測卡匣/檢測片。五、外出時務必佩戴口罩,請勿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可自行開車、騎車、步行或家人親友接送(雙方應全程佩戴口罩)。(圖/指揮中心提供)(圖/指揮中心提供)(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進一步提醒,屬於住家居家照護對象,以1人1室(單獨房間含衛浴)為原則,同為確診者得多人1室並進行7天隔離。每次浴廁使用後均適當清消,可於無獨立衛浴房間隔離。解隔後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指揮中心說明,有關確診個案於隔離期間請參照「COVID-19確診個案注意事項」,並特別注意下列事項:一、填寫「COVID-19確診個案自填版疫調單」,自主回報症狀、風險因子、密切接觸者。二、務必觀察自身症狀變化,若出現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症狀,立即通知所在地政府衛生局或撥打119就醫,以119救護車為原則或指示之防疫計程車、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 (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為輔。三、有其他症狀或醫療諮詢需求,請以手機APP或電話專線聯繫遠距醫療或居家照護醫療團隊評估。(圖/指揮中心提供)(圖/指揮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