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種病毒
」 新冠肺炎 疫情 防疫 Omicron 確診專家示警!狂掃歐洲病毒在台灣現蹤 境外移入新冠組合病毒XEC
「XEC變種病毒」由新冠病毒變異株KS.1.1和KP.3.3組成,已在全球超過15個國家出現確診病例,其中以歐洲疫情最嚴峻;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台灣目前僅發現1例境外移入XEC病例,但隨著冬季來臨,仍有疫情升溫的可能。陳秀熙說明,XEC變種病毒由KS.1.1和KP.3.3兩種突變病毒株組成,目前在歐洲和美國的流行趨勢明顯加快,8月以來已經在全球15~23個國家出現XEC病例,包括德國、荷蘭、丹麥、法國、美國、加拿大等。陳秀熙表示,歐洲XEC疫情情況最嚴重,隨著冬季即將到來,更要嚴防病例激增風險;英國近期也發出XEC疫情警示,顯示出31.5%的病例增長,與前一週相比增加了530例。台灣目前僅發現一例境外移入的XEC病例,尚未出現本土病例,但仍需持續監測以確認情況。陳秀熙強調,隨著冬季來臨,國際貿易和人員交流增加,東南亞國家包括台灣,可能面臨疫情上升的威脅。陳秀熙呼籲,脆弱族群務必接種疫苗,並在公共場所遵守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的規定。此外,家庭內的通風設備也需加強,以降低感染風險和減少傷亡,提醒民眾提高警覺,做好防疫措施。
剛宣布PHEIC!瑞典驚見更致命「M痘變種病例」 非洲以外首見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才剛在美東時間14日,於2年內2度宣布,剛果民主共和國(DRC)和越來越多非洲國家的M痘(Mpox,舊稱猴痘)案例激增,構成了「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沒想到,瑞典衛生部長弗斯梅德(Jakob Forssmed)15日就指出,該國出現了首例傳染性更強的Mpox變種病例,且是首次在非洲以外的地區發現該變種病毒。綜合衛報、NBC、Newsx的報導,剛果民主共和國衛生部長15日發聲明指出,自今年年初以來,該國爆發的Mpox疫情已導致548人死亡,且影響到所有地區,今年通報的病例數更超過15600例,已打破去年整年的總數。截至目前,超過96%的Mpox病例和死亡案例都發生在該國。對此,譚德塞也在美東時間14日宣布,根據《國際衛生條例》(IHR),剛果民主共和國和越來越多非洲國家的Mpox案例激增,有可能在非洲各國甚至非洲大陸以外的國家進一步傳播,因此構成了PHEIC。據悉,本次的決定是2年內第2次因為Mpox宣布PHEIC。禍不單行的是,瑞典衛生和社會事務部長弗斯梅德15日又在記者會上宣布:「我們現在也在下午確認瑞典出現了首例更嚴重的Mpox病例,即I型分支病例。」瑞典國家健康福利委員會首長威澤爾(Olivia Wigzell)也在記者會上表示,首起病例是在非洲Mpox疫情大規模爆發的部分地區遭到感染的。」今年早些時候,科學家報告稱,剛果某個小鎮出現了1種更致命的新型Mpox變種病毒,可殺死多達10%的感染者。另根據瑞典教授兼首席流行病學家吉斯倫(Magnus Per Gisslén)的說法,目前該病例是I型分支的1個版本,「可能與更嚴重的病症和更高的死亡率有關」。瑞典衛生部則在新聞稿中補充,該名患者在非洲待過一段時間,近日才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就診。Mpox由正痘病毒引起,於1970年的剛果首次在人類中檢測到,該疾病幾十年來始終被認為是中非和西非國家的區域性疾病。直到2022年7月,非洲以外的多國才因為該病毒的性接觸傳染特性,在一系列以前從未出現病例的國家迅速蔓延開來,因此被宣布為PHEIC。所幸在全球病例持續下降後,針對Mpox的PHEIC於2023年5月宣布結束,直至今年才又宣布PHEIC。
新冠疫情 專家:10月JN.1疫苗視為追加劑接種
新冠肺炎夏季流行趨緩,主要反映JN.1、KP.2疫情,但新冠病毒不斷變異,未來仍可能受LB.1、KP.3.1.1變種病毒影響而出現新一波疫情。公衛學者提醒,如今的病毒已不同於Alpha、Delta時代,感染後的保護力無法維持半年~1年之久,2~3個月就會衰退,今年7、8月雖有大量民眾染疫,但到了9、10月,恐有再感染的風險,民眾應將10月開打的JN.1疫苗視為追加劑接種,而脆弱族群在等待新疫苗的同時,應先接種XBB疫苗,提高自身保護力。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國際間受KP、LB.1變種病毒影響,各大洲夏季疫情持續嚴峻,然而美國近期變種病毒分布顯示,除KP.2、KP.3、LB.1,更出現KP.3.1.1新型變種病毒,其占比迅速上升至17.7%,整體KP.3 (包含KP.3 &KP.3.1.1)已超過50%,成為主要流行株,未來是否造成新一波流行值得關注。陳秀熙分析,國內JN.1的佔比雖有下降,但JN.1仍是主流病毒株,占39%,而KP.2/KP.3的比例和6月相比,卻有上升,目前達到30%,LB.1則達到20%。未來LB.1、KP.3.1.1會不會上升,仍需要高度注意。最新研究推論指出,KP.3.1.1具高傳播力,其有效再生數約為3.8,與LB.1同屬近期新型變種病毒中傳播力最高者,原因在於,這兩種變異株都皆有未曾出現在JN.1及KP.3的變異點S:S31del。陳秀熙表示,KP.3.1.1具免疫逃脫的優勢,使過去的病毒株中和抗體反應降低,促使突破性感染機率增加。過去曾在社區感染者所產生的血清也有相同情況,這表示保護力隨著時間、新的變種病毒株產生而衰弱。今年這波夏季流行在5月開始,並在7、8月達到高峰,產生群體免疫的保護力。然而陳秀熙提醒,如今的病毒已不同於Alpha、Delta時代,染疫後的保護力無法維持半年~1年之久,2~3個月就會衰退。10月開始,社區的族群免疫保護力也逐漸下降,民眾應施打JN.1疫苗,作為免疫追加劑,強化族群免疫保護力,預防下一次的大流行。在等待期間,脆弱族群應接種XBB疫苗,減少重症死亡風險。出入人多的場所時,務必配戴口罩。
新冠新變種病毒「LB.1」傳播力更強 醫示警:恐會有波更大疫情
近期新冠疫情再度升溫,國內上周新增987例中重症,其中死亡新增99例、暴增55%,感染權威、台大醫師黃立民表示,目前新冠併發重症與死亡比流感嚴重10多倍外,傳播力更強的新變種病毒「LB.1」佔比也迅速上升中、加上年底冬季時疫情本就升溫,國內恐會有一波更大疫情。疾管署於9日表示,上週(7/2-7/8)新增987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較前一週(6/25-7/1)新增931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99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64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說明,國內新冠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評估疫情將於7月中旬前達高峰。另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38%及39%,惟近期呈下降趨勢;KP.2占比為23%及24%,LB.1占比為18%及7%,及KP.3占比為14%及20%,占比上升;另XDV.1占比則為5%及7%,將持續監測疫情變化及變異株流行趨勢。台大醫師黃立民於14日出席一場研討會時指出,國內近期面臨新冠、流感和腸病毒等多種病毒的夾攻,但民眾似乎缺乏警覺。根據疾管署的統計,每星期的死亡人數約在20至90人之間,大部分為老年人。他強調,現行的新冠疫苗經研究證實仍具保護力,若民眾及早施打,可以降低重症的風險。黃立民表示,民眾對抗新冠病毒的保護力主要來自之前的感染或接種疫苗,但由於病毒演化迅速,保護力逐漸減弱。台灣在第四季度將開始接種「JN.1」疫苗,雖然不如北美的「KP.2」疫苗先進,但仍具有一定的保護效果。黃立民也提到,目前新冠病毒引發的重症及死亡率比流感高出逾10倍,而變種病毒「LB.1」的傳播力更強,預計年底可能爆發更大的疫情。疾管署也說明,目前全球主要流行變異株JN.1、KP.2及KP.3及近期快速增加的LB.1,JN.1為需留意變異株(VOI),餘均為監測中變異株(VUM),皆具免疫逃脫性,傳播力較佳等特性,惟疾病嚴重度尚未增加;目前資料顯示,現有快篩與PCR等檢測方法仍能有效偵測,已核准抗病毒藥物仍有效。WHO建議高風險族群倘經評估,抗體保護力已遞減、或已滿劑次接種間隔,建議即刻接種現有XBB疫苗,無須等待新疫苗,以避免重症/死亡風險。疾管署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可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呼籲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及免疫低下民眾等高風險族群,如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則可再接種第2劑以增進保護力,不僅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之健康。
野生動物肉品產業鍊猖獗 動保團體籲彈劾林業保育署長
「搶救野生動物聯盟」18日上午前往監察院,舉發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署長林華慶未落實管理《野生動物保育法》,未管控依法應繳回的被吊捕動物、任不肖商人私宰販售,放任山豬吊等非人道獵具,讓野生動物肉品產業鍊猖獗,也造成人畜共通疾病傳染的風險,呼籲監察院彈劾林華慶。搶救野生動物聯盟指出,《野保法》修法草案條文多版本禁用俗稱山豬吊的金屬彈簧續壓套索殘忍陷阱,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審查時,會前多位立委也連署提案同意禁用山豬吊條文在《野保法》19條入法,卻因農業部林保署反對,最後爭議過大而擱置交付協商。動保人士表示,林保署對於非法狩獵、非人道獵具、私宰販售野生動物肉品等相關法規與政策缺乏完整管理,多年來並未完整通盤檢討、落實配套管理措施,取而代之的是浪費人民納稅錢,發送同樣殘忍的改良式獵具、給予通報給獎金,不但不追究施放陷阱人責任還對誤傷動物發放獎金。搶救野生動物聯盟表示,現行《野保法》規定,動物造成農損或因原民狩獵文化可例外捕捉動物,但依法還是必須洽地方主管機關申請許可始得使用陷阱,且捕獲野生動物後、農損危害解除須繳回處理,否則私宰及販售未經檢疫野生動物肉品不僅違法、更有傳染人畜共通疾病、甚至高風險變種病毒,但如今假借利用農損或原民例外使用的狩獵族群,早已形成獵具及完整的野生肉品市場經濟產業鍊,山豬、山羌、果子狸等肉品販賣隨處可見。動保人士說,不肖業者獵殺野生動物販售,萬一傳染人畜共通疾病、甚至像SARS、MERS、COVID-19等高風險變種病毒,或是鼬獾及白鼻心的狂犬病保毒,風險不是台灣能承受的,指控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控管不力,呼籲監察院彈劾署長林華慶。
流感攀十年高峰! 專家示警:禽畜病毒「跨物種傳播」勿輕忽
台灣流行性感冒疫情大幅升溫,可謂近十年來最高峰!流感引發肺炎與死亡的整體人數有回升跡象,被視為2024年一大挑戰。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率領團隊於《健康智慧生活圈》直播節目列出全球大流行人畜共通傳染歷史疫情,並指出病毒基因重組成新變種病毒,傳給人類再大量散播病毒,即所謂「外溢效益」,風險不可輕忽。流感引發肺炎與死亡人數回升人類於1918年發現流感不斷變異。COVID-19興起後,流感疫情也上升。目前台灣流感疫情以A型(65.7%)為主,B型(27.1%)其次。流感高風險族群如年長者、有慢性病史、孕婦、癌症病患、具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等。流感高風險患者與COVID-19相同,因此疫苗的施打策略也相同,除醫護人員外,以高風險族群為優先施打對象,避免感染流行性感冒後轉為重症的風險。年長者有慢性病史孕婦癌症病患具神經系統疾病患者許辰陽醫師表示,大多數感染流感的病患都屬於輕症,如發燒、倦怠、頭痛、咳嗽,甚至噁心嘔吐、骨骼肌肉痠痛等一般症狀,少數患者會出現重症或併發症如熱痙攣、腦膜炎、心肌炎等症狀;孕婦可能會有早產風險等。▲大多數感染流感的病患屬於輕症,如少數患者會出現重症或併發症。(台大公衛團隊提供)流感引發肺炎與死亡的整體人數有回升跡象,代表台灣的流感疫苗的接種率仍不足。民眾務必在生活中要提高防疫的警覺,除了要施打XBB.1.5疫苗以及流感疫苗,在出入公共場合與醫療場所應配戴口罩。專家提醒,從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DC)通報紀錄顯示台灣2023年流感接種率,65歲以上長者只佔5成,學齡前幼兒佔6成,須持續注意流感疫苗中脆弱族群(如:年長者、孕婦、兒童、慢性病患者)施打情況,此外,克流感藥物使用、臨床照護也皆須提高警覺。流感病毒容易變異 每年都需接種過去流感包含三價、四價疫苗,現今台灣在可負擔情況下實施四價疫苗施打。然而,人畜共通傳染、流感病毒變異,使得流感疫苗不斷重組。人類流感疫苗發展呼應COVID-19疫苗快速演進,與病毒快速變異、人類生態環境破壞、氣候變遷有關。流行性感冒一直受到科學界與醫界的關注,並投入許多資源研究流感疫苗,主要仍是流感病毒容易造成世界流行,也會出現地方流行。造成流行的原因在於流感病毒中抗原基因轉移(antigenic shift)與抗原基因漂移(antigenic drift)2種機轉影響,當2株不同的病毒在適合的宿主內,就可能使得2株病毒的抗原基因出現變異產生新病毒株,造成大流行,例如1957年亞洲流感與1968香港流感便是如此。新病毒株可能在人類族群內或不同動物群體內經過馴化後,表面抗原出現些微變異,引發季節性的流行,也因此每年都需要接種流感疫苗。由於季節性流感已在人類族群內存在一段時間,通常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因此通常不會出現重症案例,流行趨勢會較抗原轉移造成之流行來的小型。2023至2024年流感季分離病毒株有H1N1、H3N2、B Victoria等病毒株,這與每年接種得流感疫苗能否提供保護有重要的關聯,如今年所施打的流感疫苗為四價流感疫苗,也就包含針對前述幾種病毒的抗體。進一步證實WHO今年對於流感病毒株的預測正確性,目前施打的疫苗可有效提供對現行流感病毒株保護力,專家呼籲尚未施打流感疫苗的民眾,應盡速接種疫苗。流行性感冒跨物種傳播風險全球大流行人畜共通傳染病毒包含:H1N1、茲卡、伊波拉、MERS等,因生態環境問題,病毒傳播至不同物種之間,基因重組機率越來越高。研究發現,蝙蝠身上帶有多種病毒,通常不會直接傳染給人類,而是先感染中間宿主如:穿山甲、水貂、紅狐等,產生病毒基因重組,利用新變種病毒傳給人類,由人類大量散播這些病毒,即所謂外溢效益(Spillover)。根據《刺胳針》(Lancet)發表一項研究指出,人類經過全球變遷、氣候變遷、土地利用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森林砍伐,人類與動物接觸生態環境改變,原本人類與動物生長在兩個平行世界,因上述人為破壞,使病毒在人類與動物之間有機會產生基因重組,而出現新變異株,這些新變異株經過全球人類傳播而擴散,最後可能逆傳染給動物。若不重視人畜共通傳染外溢、反外溢風險,將不斷出現新變異株,研發新疫苗對抗病毒變化將會變得相當困難。流感病毒跨物種傳播十分需要關注,目前常見禽流感如H5N2、H5N1、H7N9、H10N8等、豬流感H1N1、馬流感H3N8、H7N7。其中禽流感主要在候鳥與家禽中流行;豬流感源於家禽與豬隻間傳播,由於豬隻與人類生活環境關係密切,當豬隻感染禽流感,同時又帶有哺乳類的流感抗原時,就有可能產生新病毒,進而傳染給人類造成大流行;馬流感於馬群間傳播,多數為呼吸道輕症,H3N8致病性較強,感染馬隻併發細菌感染風險較高,偶有獸醫或飼主因高濃度接觸受感染報告。▲流感病毒跨物種傳播需要關注,常見如禽流感、豬流感、馬流感。(台大公衛團隊提供)杜絕病毒 三段防治達到宇宙健康以流感為例,很多中間宿主可能成為傳染病流行的源頭。因此,需面對不同的傳播途徑,包括水或空氣傳播。為了杜絕傳染病的發生,必須構建一個三段防治的架構。在傳染病發生之前,努力避免接觸和避免病毒與共同動物混合,從而防止基因的重新組合;在次段預防中,基因監測變得至關重要;第三段預防則是指希望在傳染病爆發之後,能夠採取有效手段預防進一步擴散和傷害的發生。【影片這裡看】健康智慧生活圈線上直播–宇宙健康防治傳染病大流行-新冠肺炎EG.5/JN.1疫情盛行
感冒還是確診分不清? 醫師一圖揭「最大差異」授5招預防
新冠肺炎全球肆虐超過3年,雖然如今疫情警戒已經下降許多,但病毒仍存活且不斷地變化中,加上近期天氣變化感冒的人數增加,讓許多民眾分不清楚自己究竟是確診新冠肺炎還是感冒?對此,台灣中醫預防保健協會創會理事長樓中亮就分享圖表,列出新冠病毒、Omicron變種病毒、一般流感及感冒的症狀特徵,並提醒民眾5大自我保護守則。樓中亮醫師分享感冒和確診等症狀大解析。(圖/翻攝自樓中亮中醫博士臉書)樓中亮醫師在臉書粉專「樓中亮中醫博士」發文表示,新冠病毒的症狀常與一般感冒、流感有眾多相似之處,但透過症狀特徵,還是可以分辨出不同,像感冒會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以及1-2個全身性症狀;新冠肺炎則是發熱、乾咳、乏力為主要表現,少數有鼻塞或流鼻涕,失去味覺嗅覺、肌肉痠痛、腹瀉等症狀。樓中亮醫師利用圖解,分析不同症狀會由不同方式找上門。(圖/翻攝自樓中亮中醫博士臉書)另外,樓中亮醫師也指出,感冒原因通常是著涼、淋雨、過度疲勞、免疫力下降等造成;流感則一般發生在交換季節時,病毒透過飛沫傳染,往往是一群人同時感染;至於新冠Omicron的感染途徑,分為空氣傳播和接觸傳播,前者是咳嗽和打噴嚏,後者是觸碰帶有病毒的物體、表面或握手等親密接觸後,再觸碰口鼻或眼睛。最後樓中亮也列出5大守則,提醒民眾做好自我保護,包括「減少出遊」、「避免前往人多的地方」、「戴上口罩」「正確洗手」、「提高免疫力」,樓中亮指出,若有患者在你附近咳嗽,戴口罩能預防感染的機率,且要經常更換口罩。此外,洗手建議洗約20秒鐘,尤其進食前、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及電梯後,都要再洗手;最後,保持健康的食習慣和規律運動,平時可以補充維他命C,都有助於加強免疫系統。
變種病毒多!天選之人別得意 快篩越來越不準
家人染疫,自己卻遲遲沒有快篩陽,不一定是「天選之人」,也有可能是快篩不準!隨著新冠病毒變異,過去敏感度達7成的快篩,已越來越難反映感染,專家擔憂患者恐無法及時用藥,提醒有疑慮的高危險族群,即便快篩陰,也應進一步接受PCR檢測,避免淪為重症個案。食藥署也將要求業者調查,1個月內提供評估報告。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哈佛公衛博士李建璋指出,快篩本來的敏感度就只有7成,意思是染疫者當中,只有7成可以用快篩測出,但近期已有越來越不準的現象。快篩試劑的設計偵測的是N蛋白,而多數病毒變異都發生在S蛋白,因此不需像疫苗,經歷變異就要重新設計。然而,隨著病毒變異了好幾輪,N蛋白也已累積了足夠的變異,導致快篩認不太出,現在的感染,已不能完全仰賴快篩認定。李建璋說,如今常見的情況是,一些民眾家人確診,全家都有相同的暴露,也有類似症狀,自己卻一直快篩陰,恐影響高危險族群的用藥。若為65歲以上、有慢性病、BMI高等問題的高危險族群,因有暴露史而懷疑自己染疫,即便快篩陰,也應到醫院接受公費PCR檢測,才能及早給藥。若不是高危險族群,快篩陰不必太擔心,只需接受症狀治療即可。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回應,快篩靈敏度不如PCR,建議應搭配臨床症狀綜合判斷。經搜尋國外衛生主管機關,都未有快篩受變異株影響而失準的資訊,國內也未接獲相關通報。為了解是否有失準情形,食藥署將請業者1個月內提出評估報告。另經統計有205款快篩緊急使用授權(EUA)將在月底到期,目前有15家藥廠申請正式藥證,已有2家通過。
非新冠超額死亡 半數栽在這3種慢性病
新冠肺炎去年出現超額死亡現象,在整體13%的超額死亡中,直接死於新冠者占8%、非直接死於新冠則有5%。公衛學者分析非新冠超額死亡死因別,發現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貢獻」最大,分別占19%、15%、15%,不容小覷。因疫情仍在持續、醫療量能尚未恢復,推估6月國內的超額死亡可能會達到25%以上。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說,世界在新冠流行、後疫情時代持續面臨超額死亡問題,包含直接染疫而死亡,以及慢性疾病、癌症病患因醫療量能不足或醫療可近性降低所造成的非新冠超額死亡。台灣2020年到2022年,超額死亡從負3%逐步增加至2%、13%。原預期在疫情趨緩之後,超額死亡情況將減少,但從今年5月數據來看,超額死亡有所上升。陳秀熙團隊日前估計,因疫情仍在持續、醫療量能尚未恢復,6月的超額死亡可能會達到25%以上。陳秀熙認為,2022年13%超額死亡中,非新冠的相關死亡占了5%。經團隊分析,在十大死因中,心血管疾病的超額死亡占15%,糖尿病占15%,高血壓占19%,肺炎占5%,腎炎和惡性腫瘤分別占2%,其他非十大死因則占了41%,這反映出在醫療資源的調配中,需要對不同疾病進行合理配置。為因應當前問題,陳秀熙認為,應將慢性病風險分為高、中、低。高風險包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中風險包含代謝症候群異常患者,低風險則是健康檢查無異常者。風險分層後,未來面臨XBB等新變種病毒時,就能提供個人化健康照護,減少憾事發生。
Omicron亞變種「大角星」肆虐印度 新疫情一觸即發
就在世界各國民眾,慢慢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限制,逐漸回歸正常生活之際,印度近日因變異病毒株XBB.1.16、又稱為「大角星」(Arcturus)病毒肆虐,又掀起新一波確診浪潮。根據《印度時報》(TOI)報導,從當地衛生部所公布的數據,該國已連續5天新增確診數破萬例;新德里當局再度宣布強制佩戴口罩的命令。據悉這款病毒傳染速度更快,且症狀與眼睛有關,患者易發生結膜炎,專家呼籲民眾應留意,並提醒特別族群,應該再次接種疫苗。最近印度又新發現Omicron家族的新變種病毒株「大角星」(Arcturus),這種新變種的最大特色,就是傳染速度比之前的病毒更快,且會讓患者發生結膜炎的狀況。雖然重症率不高,但專家還是呼籲民眾要留意。根據印度衛生部統計,光是過去24小時,印度就新增破萬例的確診病例。當地政府也列出了8個邦與中央直轄區,包含德里、北方邦、哈里亞納邦、拉賈斯坦邦、卡納塔卡邦、馬哈拉什特拉邦、喀拉拉邦與泰米爾納德邦等,示警上述幾區都有高確診病例,要求地方政府加強監控和管理,全力防堵疫情蔓延。而除了印度,中國大陸過去一星期,也新增了至少42起有關大角星的相關確診案例;美國近期感染Arcturus的病例,也增加了一倍,光是4月9日到15日的新冠病毒病例中,就大約有7.2%的患者是感染到Arcturus這款病毒,顯見病毒傳染速度跟效率有多驚人。專家並警告,感染了Arcturus的患者,除了會有一般的發燒、咳嗽與腹瀉等症狀之外,還要當心會出現結膜炎、眼睛紅腫發癢等情況,所以如果有類似症狀的患者們,可能要有警覺,自己是不是感染Arcturus。
Omicron亞變種「大角星」驚現首例死亡個案! 專家:注意「這些症狀」
新冠肺炎Omicron亞變種病毒株XBB.1.16「大角星」(Arcturus)近期再度肆虐印度。對此,新德里當局為了阻止疫情大規模爆發,除了下令恢復疫苗生產外,還再度宣布強制佩戴口罩的命令。而據稱「大角星」目前已在全球29國出現相關病例,並在泰國出現全球首宗死亡個案。據悉這款病毒傳染速度更快,且與眼睛疾病有關,患者易發生結膜炎,專家呼籲民眾應留意。綜合《泰國公共電視》、英國《鏡報》的報導,泰國公共衛生部醫藥科學署署長蘇帕吉(Supakit Sirilak)20日通報,截至4月17日止,泰國共記錄到27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變異毒株「大角星」病例,包括1例病殁。蘇帕吉指出該名死者是「年長的外國人,有潛在的健康問題」,因此死亡原因未必確切反應出這款變異株的嚴重性,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影響。然而,曼谷朱拉隆功大學臨床病毒學研究中心主任永(Yong Poovorawan)示警,「大角星」可能已無可避免的將成為泰國的主流變異株。報導稱,在4月9日至15日期間,因感染該病毒而住院的患者人數,比前一周增加了兩倍半。俄羅斯衛生監督機構Rospotrebnadzor在18日則表示「大角星」可能具有「更強的傳染性,但不具有高致命性的特徵。」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13日的流行病學報告中指出,目前XBB.1.16已在全球29個國家出現相關病例,其中包含美國、英國、新加坡、印度、尼泊爾、澳洲等國家。但絕大部分的病例都是出現在印度與尼泊爾。WHO自3月22日以來也持續對其進行監控。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在20日證實,國內上周檢出11例,主要來自日本、泰國。而國內累計迄今已檢出14例。不過羅一鈞強調,雖然XBB.1.16傳播力較強,但世界衛生組織並未觀察到重症率、住院率有增加情形,目前暫列為觀察病毒。另有專家指出,這款Arcturus變異株傳播力較強,有個案顯示年輕患者會出現結膜炎或眼睛發炎、紅癢的症狀,但目前未見其可引起大量重症及死亡個案。
印度疫情再爆發「口罩禁令回歸」 Omicron變異株Arcturus全球29國現蹤跡
由於新冠肺炎Omicron亞變種病毒株XBB.1.16(Arcturus)肆虐的關係,印度當地再次爆發疫情,14日確診案例高達1萬1109例。印度為了阻止疫情再度大規模爆發,目前已經下令恢復疫苗生產,以及宣布強制佩戴口罩的命令再次回歸。而現在也有消息指出,XBB.1.16目前已經在全球29國出現相關病例。根據《鏡報》報導指出,由於近期印度疫情再次爆發,世界各國開始又監控起新冠肺炎病毒。據了解,這次在印度爆發的病毒株是Omicron的亞變異株XBB.1.16,他是在1月首次被發現,世界衛生組織於3月22日進行監測。根據專家的分析,XBB.1.16是Omicron的亞變異株BA.2.10.1與BA.2.75重新組合下的產物,與XBB.1.5高度相似。而根據東京大學的研究顯示,XBB.1.16的傳播率是XBB.1與XBB.1.5的1.17倍至1.27倍。雖然XBB.1.16有較高的傳播力,但目前尚無直接證據顯示XBB.1.16擁有較高的重症率或死亡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13日的流行病學報告中指出,目前XBB.1.16已在全球29個國家出現相關病例,其中包含美國、英國、新加坡、印度、尼泊爾、澳洲等國家。但絕大部分的病例都是出現在印度與尼泊爾,印度當地12日通報病例還在7千多例,但13日就通報10158例、14日通報11109例,顯示感染人數不斷的上升。也因為疫情重新歸來,印度政府目前已經針對疫情推出新政策,包含恢復疫苗的生產,以及疫情重災區喀拉拉邦重新回歸高齡、孕婦、潛在疾病者強制配戴口罩等措施。
陸疾病專家:新冠病例正在減少 但恐出現新一波疫情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前主任高福認為,世界應該冷靜看待新冠病變種病毒可能在中國傳播的情況。據路透社,目前是中國科學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的高福,透過電郵表示:「世界應該徹底冷靜下來,不應擔心新變種或特殊變種病毒可能(在中國)傳播。」高福說,在中國發現的變種病毒為BA.5.2和BF.7兩個Omicrom變異株亞分支,與世界其他地方發現的相同。高福等研究人員2月8日在《柳葉刀》醫學期刊發表報告,強調中國在清零政策結束後出現新一波疫情時,最初幾週沒有出現新變種。研究人員分析從2022年11月14日至12月20日北京市新增的413起冠病病例後發現,所有病例都可能與現有毒株有關。這些病例大多數為本土個案,其中90%與BA.5.2和BF.7有關。調查結果具有全國代表性。高福稱,中國正繼續展開大規模病毒基因組測序,如果中國出現新變種病毒,將能識別出。他認為新冠病例正在減少,但未來可能會出現新一波疫情。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周一新增102起死亡病例,較峰值下降近98%。
疫情降級…各國已鬆綁防疫措施 專家:可開始解除室內口罩令
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第3年,各國已開始鬆綁口罩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預計在明日公布最新措施。公衛學者指出,台灣已有自然感染產生54%免疫保護力,部分人群也受到雙價疫苗保護,已可開始解除室內口罩令,但醫療及長照機構等特定場所仍應繼續維持。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提出新的健康照護解封指數,取代過去的流行疫情解封指數,考慮了兩個重要因素,1是使中重症降低,住院病人人數減少,存活率也就跟著升高,2是鬆綁防疫措施,讓自然感染保護形成。健康照護解封應低於一定標準,台灣曾在去年9月、10月達標,但隨後又出現新變異株、BA.5兩波流行,導致後來的健康解封指數再度升高,目前尚未達到標準,因此還無法解封。陳秀熙指出,聖誕節、元旦群聚後,部分醫療能量產生負擔,都會讓健康解封指數往上升,因此台灣尚未低於標準。為了要低於標準,我們必須要鬆綁一些措施,第一措施就是口罩以及隔離檢疫調整。韓國已於1月30日解除室內口罩令,但對於確診者仍需要隔離;日本也考慮在5月解除室內口罩令以及解除確診者隔離。香港則是從1月30日起取消確診者隔離措施,但仍需要配戴口罩。陳秀熙表示,雖然不同國家針對防疫措施鬆綁有不同的思維,但不管是在口罩或者是隔離方面,隔離措施的解除能解決人力短缺問題,特別是醫療業,可減少因健康照護能量不足所造成的損失。至於解除口罩,則代表了警戒措施的解除,口罩令從硬性變成軟性,對於大家具有很大的象徵意義。台灣因有自然感染產生54%的免疫保護力,以及部分人群受到雙價疫苗保護,陳秀熙認為,已可開始逐漸解除室內口罩令,但某些特定場所以及特定族群除外,例如醫療及長照機構仍要繼續維持。台灣從受到BA.5感染慢慢轉變成受到BA.2.75影響以及未來BQ.1的入侵,陳秀熙團隊也預測,台灣的流行將會變成小波的類地方流行,這對中重症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若不鬆綁防疫措施,未來健康照護指標的解封指數可能無法到達應有的標準,這部分仍需繼續思考。面對新型Omicron亞變種病毒,陳秀熙表示,我們要有新思維,對於強制防疫的3個重要措施,確診通報、室內口罩令、隔離政策,應考慮鬆綁。除口罩的接觸外,未來確診者可不需要再做輕症通報,使健康照護能量回到正常標準、連同衛生體系也可以一併恢復正常。另外,陳秀熙表示,當免疫防火牆所產生的安全保護,尤其是在台灣疫苗覆蓋力高的情況下,確診個案也可從原本的5+N 改成0+N自主防疫,就如同監測感冒,視身體情況進行自主防疫。如此一來才能讓醫療人力、各行各業的人力恢復正常。
指揮中心曝2個飛機上最易感染時機 民眾應做好防疫措施
疫情解封,再加上今年農曆春節十天連假即將來臨,許多人計畫搭機出國旅遊,也有民眾搭乘飛機返鄉過節,然而最近COVID-19疫情升溫,又有許多新興變異株正在各國流行,現在搭機染疫風險是否大幅提升?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搭乘飛機染疫風險高,主因是空間狹小、時間長、共用盥洗室,在飛機上有2個時間點最容易感染,建議民眾做好2防疫措施。境外移入確診數增加 搭機染疫風險提升?近日疫情升溫,新變種病毒株XBB.1.5在美國和歐洲各國現蹤,而鄰近國家中國疫情爆發又解除出境管制,過年將近,境外移入確診新增人數都有近3、4百人,中國入境來台旅客,不論是金馬春節專案或直航點唾液PCR都有近20%的陽性率。雖然,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指出,境外移入確診人數明顯增加,與開放入境、入境篩檢政策有關。但許多民眾就擔心現在搭乘飛機,染疫風險是不是也跟著提升?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搭乘飛機的染疫風險與其他場域比起來,確實是比較高一點,但主要是因為飛機上空間比較狹小,人與人的距離很近,待的時間也比較長,還會共用盥洗室,這些都比較容易產生感染風險。機上用餐、上廁所最容易染疫 應做好2防疫措施搭乘飛機什麼時候最容易被感染?過去多數人認為起飛、降落時最容易染疫。不過,王必勝提到,最容易被感染的時候,應該是在飛機上拿掉口罩用餐,以及使用洗手間的時候。針對這兩個最容易染疫的時間點,王必勝提出2點建議,第一,除了飲食之外的時間,民眾應該把口罩戴好;第二,在使用完洗手間之後,民眾應洗手或使用酒精消毒手部。不過,王必勝強調,民眾不需要過度擔心,飛機上的循環系統有滅菌裝置,所以如果把口罩戴好、做好手部消毒,感染風險就會下降很多。此外,他也提醒民眾應盡快施打次世代疫苗,增強自身保護力,尤其過年期間,許多民眾都會出遊、出國,過年團聚在一起,活動也特別多,趁著過年前醫療院所還有在服務的時候,民眾應趕快預約施打疫苗,先把疫苗打好,注意自己的免疫力,才能好好保護自己。
北市警局長交接!張榮興走馬上任 蔣萬安勉:給市民一個安全城市
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今(16)日上午舉行卸、新任局長交接典禮,原台北市警察局長楊源明陞任警大校長,職缺由原警政署督察室主任張榮興接任,交接典禮由市長蔣萬安主持,警政署長黃明昭監交。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前局長楊源明任內全力維護治安,功績卓著,未來期望在張榮興局長領導下,許市民一個安全的城市。台北市長蔣萬安出席北市警察局長交接典禮致詞時指出,楊前局長任內全力維護治安,讓台北市竊盜、詐欺、暴力犯罪及全案等均呈現發生數降低,破獲數上升的趨勢,其中暴力犯罪均全數偵破,此外,2021年8月間偵破警察機關近3年於境內查獲數量最多之非法槍械案、2022 年2月間偵破北市警察局歷年最大宗的走私毒品案、2023年1月間更循線溯源查獲毒品約1.4公噸、市值約10數億元。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在楊前局長的領導下,在掃黑、肅槍、肅毒屢創佳績。另外,治安與交通一直是本府警察局的首要工作,近年來警察局在楊前局長的領導與全體同仁不遺餘力地投入下,臺北市的治安、交通表現值得肯定,蔣萬安感謝警察同仁與各義警、義交、民防團隊和志工朋友的付出與犧牲奉獻。另自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警察同仁盡心盡力執行各項防疫工作,蔣萬安也代表市民表達感謝,雖然現階段疫情有漸緩的趨勢,但變種病毒來勢洶洶,仍不容小覷,提醒員警們在兼顧治安維護的任務外,務必做好自身防護、確保健康,打擊犯罪的同時,也要好好陪伴家人。最後,蔣萬安表示,感謝楊前局長任內對於治安、交通工作的貢獻,也希望警察局全體同仁能在新任局長領導下,繼續為警政工作的推展來全力以赴,給予市民一個安全、幸福的城市!
台商返鄉疫情恐升溫 專家籲「密切接觸者」應盡速打疫苗
年節將近,受到中國嚴峻疫情影響,台商返台恐為台灣疫情添變數。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4日在「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直播表示,過年期間台商返台、民眾出國旅遊,屆時將有小波流行,呼籲台商在台家人、密切接觸者把握本週黃金週,盡快接種BA.5次世代疫苗,「變種病毒流行,最好出國或回台灣前都要施打疫苗!」境外解封+變種病毒 疫情攀升陳秀熙解析目前台灣疫情,從去年12月底感染趨勢來看,隨著境外解封加上新變種病毒增加,各年齡層感染人數皆微幅上升,尤其5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感染率攀升較快,年長族群也需嚴防合併慢性病導致死亡率提高。同時,先前曾感染過也有可能再被感染,但台灣受到第三劑疫苗、BA.2/BA.5感染保護,估計不至於造成更大波流行。估3萬人次台商返鄉 衝擊不大 面對台商過年返鄉,陳秀熙說明,若以3萬人數、50%高陽性率來推估,將產生75名中症和44名重症病人,約占台灣ICU(加護病房)量能0.8%;如果是25%的低陽性率,則會產生38名中症和22名重症病人,占ICU量能0.4%。雖然台灣醫療量能受衝擊不大,但他仍建議台商在台家人、密切接觸者,以及曾確診但超過3個月的民眾,把握過年前1到2週的「黃金週」,即1月2日到8日,施打疫苗提升保護力,「最重要的黃金週,可以施打疫苗,施打疫苗之後,如果家人、台商返台,如果萬一真的是確診,那我們施打了現在的BA.4、BA.5疫苗,至少對於中國大陸的BA.5、BF.7可能會有很好的防止作用。」年假出國旅遊 應盡速施打疫苗除了台商返台,民眾若想出國旅遊,陳秀熙也建議出國前1到2週施打疫苗,提前部署提升免疫保護力,預防感染COVID-19或加重為中重症。陳秀熙表示,雖然台灣已有社區保護力,但隨著境外解封、新變種病毒增加,加上新春團聚即將到來,仍會有小波流行。想要抵禦變種病毒,堅實的自然感染社區防火牆與高覆蓋的疫苗接種率,都相當重要。
台灣防疫重陸放美 學者:小心調虎離山
本土疫情持續在第三波升溫中,面對大陸開放邊境、小三通重啟陽性率居高不下,專家表示,由於自大陸入境台灣人數有限,且已採取最高強度的PCR檢疫,對岸疫情對台灣暫無影響,現在更應關注在美國快速成為流行變異株的XBB.1,但台灣卻沒有對美國回來的旅客做任何邊境管制,民進黨政府對疫情監測不能被調虎離山。大陸自1月8日起全境開放,各國紛紛提高大陸入境旅客的防疫措施,台灣自1月1日起針對大陸入境直飛4航點旅客執行唾液PCR篩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最新1月9日大陸來台旅客落地採檢結果,數據顯示,整體陽性率略降,為12.6%。不過,金馬小三通入境採檢結果,仍高達18.9%的陽性率。新光醫院副院長、陽明交通大學醫管所兼任副教授洪子仁指出,台灣目前沒有開放本國人以外對象入境台灣,僅限4個航點、小三通,人數有限,再加上已對大陸入境旅客採取最高強度的PCR檢疫,因此對岸疫情對台灣暫無影響,「我們只需要擔心一件事,就是大陸境內是否有產生新的變異株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洪子仁認為,現在更應關注在美國快速成為流行變異株的XBB.1、XBB.1.5,因XBB.1.5在短時間內成為美國流行主流,但台灣卻沒有對美國回來的旅客做任何邊境管制,且從從日本、韓國、其他國家入境來台的也都沒有,世界各國不管是XBB、BQ系列,在進入台灣後是否會成為台灣下一波主流,需繼續關注。前國健署長邱淑媞昨在國民黨智庫座談會上警示,XBB.1.5具高度免疫逃脫,傳染性強,美國近1個月染疫人口高達4成是這類新病毒株,歐亞、紐澳也已有病毒足跡,這才是未來應加強防疫重點。邱淑媞強調,目前民進黨政府對境外移入都採自主檢驗,已無系統監測,陽性通報者才基因定序,很多官方資料還在參考大陸,甚至一直在看對岸舊變種病毒延燒疫情,最後可能讓台灣被XBB.1.5木馬屠城都不知道。
XBB.1.5肆虐美國 紐約12月死亡人數飆升30%「每天30人過世」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中,美國紐約自從2022年10月發現新變種病毒XBB.1.5後,疫情就持續升高。目前資料顯示,紐約12月因為疫情而死亡的人數飆升30%之多,接近千人的死亡人數平均每天有30人併是,打破2022年2月以來的最高紀錄。根據《紐約郵報》報導指出,美國紐約11月因為疫情死亡的病例有664人,但是在12月時卻暴增3成來到915人,每天平均有30人因為疫情的關係而過世。報導中也指出,造成紐約當地疫情升溫的原因,是因為新變種病毒XBB.1.5的肆虐。而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資料顯示,自2020年以來,紐約當地就有7.7萬人因為新冠肺炎而過世,全美有110萬人死於相關的疾病,尤其是那些罹患慢性病或未接種疫苗的老年人。紐約州的資料也顯示,有87%因為罹患新冠肺炎而病逝的患者是60歲以上的老人,而他們大多都有罹患心血管或血液相關的疾病。紐約市立大學公共衛生研究生院院長莫漢德斯(Ayman El-Mohandes)表示,目前的人們對於新冠肺炎的關注其實有所下降,這也讓他們放鬆了警惕,但最近其實看到罹患新冠肺炎變種病毒株的人數持續上升。莫漢德斯強調「疫情尚未結束,人們不應該輕忽疫情所帶來的風險」。
台商返台3天驗出確診…X光驚見「大白肺」 醫嘆:再晚恐死路一條
全球新冠疫情未歇,變種病毒又來勢洶洶,但世界各國解封腳步不斷,連中國也放棄清零,把國門打開,果不其然又再掀新一波疫情浪潮。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最近表示,醫院收治一名剛從中國大陸返台的60歲台商,該名台商返台第三天自行驗出確診,但卻沒有第一時間通報就醫,拖延的結果就是,胸部X光照出了嚴重肺炎的大白肺,他直言,這名台商如果沒有及時趕回來,繼續留在中國大陸,應該是死路一條。台灣從今年1月1日起,針對中國大陸入境航班乘客,執行唾液PCR篩檢。但北市聯合醫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昨天(6日)在臉書發文表示,一名自中國大陸返台的60歲台商,明明在返台第三天就自行驗出確診,但他卻沒有第一時間通報就醫,整整拖了4、5天,發現病況未見好轉,才到醫院求診拿藥,但X光一照,已成「大白肺(嚴重肺炎)」,後續要再給抗病毒藥物,時間點已經晚了,仍擋不住惡化速度,目前處於插管急救的病危狀態。蘇一峰看到這名台商的片子坦言,「如果沒有趕回來留在中國應該是死路一條」,但現在這名台商的病情並不樂觀,「現在努力拼看看能不能救他的命!」他也建議指揮中心,應該驗看看這一位的病毒株,看看是哪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