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報定義
」 新冠肺炎 確診 指揮中心 武漢肺炎 肺炎流感疫情活躍!中市每周逾萬人感染 8人重症7人仍住院救治
近日天氣轉涼,各類病毒開始活躍,其中流感疫情沒有停歇,台中市衛生局統計10月1日起至10月14日累計8例流感併發肺炎,目前仍有7人住院治療中,幸未傳出重症死亡病例;基層院所也零星傳出民眾接種流感疫苗後立即出現感冒症狀,醫師推測,應為原本就有輕微感染,與打疫苗無關。公費流感疫苗1日開打,台中市統計至18日已有29萬6243人接種流感疫苗;雖然今年鼓勵「左流右新」流感與新冠2種疫苗同時接種,但至18日止,台中市新冠肺炎疫苗接種量只有6萬8457人。衛生局長曾梓展表示,從疾管署傳染病通報統計資訊顯示,台中市近2周(9月29日至10月12日)類流感門診就診人次分別為1萬662人次及1萬人次,而急診就診人次則為958人次及900人次。另,今年9月起疾管署新冠併發重症通報定義調整為因感染新冠病毒致須入住加護病房或死亡者,始符合通報定義,台中市自9月1日起至10月17日為止,累計通報45例新冠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台中市衛生局也統計,今年10月開始流感季已來,已有8例流感併發重症,其中7人仍住院治療中,8人皆無接種流感疫苗,年齡集中在60多歲到80多歲,皆具有慢性病史,患者10月初至10月中出現呼吸困難、發燒、咳嗽、喉嚨痛等症狀,經就醫後因X光顯示肺炎,住院治療;曾梓展強調,接種流感疫苗可預防感染後併發重症,符合公費流感接種對象應趕快接種。
M痘成「國際關注公衛緊急事件」 疾管署急發醫界通函示警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各國監測資料顯示,今年全球M痘疫情緩升,其中非洲區自5月起疫情明顯上升。鑑於此波疫情已出現跨國傳播且致死率高達3%以上,疾管署決議宣告此次疫情成立「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同時急發醫界通函提醒醫師提高警覺。WHO於8月14日針對此波疫情召開緊急委員會,並於會後表示,非洲疫情以剛果民主共和國為主,今年報告病例數已逾15,600例,537例死亡,主因為開始流行能快速傳播之Ib型病毒,並陸續透過人際接觸擴散至周邊國家,目前已知Ib型病毒可能主要透過性行為和家庭接觸傳播,感染者多為年輕成人和兒童。疾管署已於8月15日提升非洲7國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將剛果民主共和國之旅遊疫情建議等級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並將該國鄰近已有疫情、或已出現Ib型病毒之國家,包括:中非共和國、剛果、蒲隆地、肯亞、盧安達、烏干達等六國,提升至「第一級:注意(Watch)」。我國自2022年6月23日將M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年8月14日累計確診399例病例(377例本土及22例境外移入),目前國內雖尚未有感染M痘Ib型病毒個案,惟須留意境外移入Ib型個案造成國內傳染風險,且國內本土IIb型M痘疫情仍持續。疾管署提醒醫界朋友診療病人時若發現符合「M痘」通報定義,如皮膚病灶(如皮疹、斑疹、斑丘疹、水泡、膿疱等),及病人出現有發燒(≥38°C)、畏寒/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症狀,臨床醫師無法以其他已知病因解釋,請於24小時內至「傳染病通報系統(NIDRS)」進行通報,並採集檢體(如:水疱液、膿疱內容物及咽喉擦拭液等)送驗。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已儲備足夠M痘疫苗與口服抗病毒藥物,疫苗庫存約2萬瓶,年底將再進貨1萬瓶,約可提供7-8萬人次M痘疫苗接種,口服抗病毒藥物尚有約440人份;另接種疫苗為目前預防M痘最有效的方式,接種第1劑M痘疫苗14天後,對疾病的保護力僅有約4成至8成,而完成接種2劑疫苗後,則可高達9成保護力,呼籲醫界朋友於診療時遇有符合疫苗接種條件民眾,包括近1年有風險性行為者(例如:與不特定對象發生性行為、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過去曾罹患性病,或性接觸對象有前述任一情形者等,請協助或轉介前揭民眾及早完成2劑M痘疫苗接種,僅接種1劑者,亦請儘速完成第2劑,以獲得完整保護力。
去年新生兒死亡率創15年來新高 專家建議應進行深入死因回顧分析
2021年OECD國家與台灣新生兒死亡率比較我國生育率全世界墊底,新生兒死亡率卻高得嚇人,超越日、韓,去年平均每千名新生兒有4.4人死亡,是15年的新高,在經合組織(OECD)國家中排名末段班;尤其,死亡的新生兒中,有近3分之1是在出生後1天之內死亡,顯示國內生育照護系統有待改善。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中華民國兒童健康聯盟、長庚醫院2日召開降低新生兒死亡率研討會。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小兒部主任周弘傑表示,「新生兒死亡率」是依每千名活產寶寶在28天內死亡數計算,我國新生兒出生數自2015年後逐年下滑,新生兒死亡率最近3年卻逐步攀升,去年新生兒死亡率是千分之4.4,是日本的2.7倍、韓國的1.6倍,而去年嬰兒死亡率,即每千名活產嬰兒未滿1歲即死亡者,是千分之2.8,2項數據皆在OECD國家中排末段班,可說是一大警訊。周弘傑特別指出,我國新生兒死亡率最高發生在出生後1天內,約占整體死亡群體的3分之1,依統計結果顯示,新生兒快速死亡與「源於周產期的呼吸性疾患」、「與妊娠長短及胎兒生長有關的疾患」、「先天性畸形或染色體異常」等三大主因有關。近年來台灣女性晚婚、晚生,也是造成新生兒不易存活的關鍵因素。周弘傑說,早產是新生兒在1天內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這與近年來45歲以上婦女生產數大幅上升有一定程度關聯,據統計,2021年45歲以上婦女共生514名寶寶,50歲以上女性也產下53名胎兒,2項數據皆寫下歷年新高。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國內新生兒死亡率偏高主要受三大因素影響,分別是「遺傳」、「早產」及「意外」;至於出生後1天內死亡率較高,可能與各縣市的補助政策有關,有通報定義上的問題。國健署也曾分析新生兒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包含「城鄉差距,兒科醫師人力分布不均」,以及「偏遠地區孕婦產前照護不足且追蹤不易」、「緊急醫療救護系統未針對兒童及重症轉送設有專門團隊或系統負責」等三大項。周弘傑建議,政府若重視新生兒死亡現象,應進行深入的死因回顧分析,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20起新冠輕症「不算法定傳染病」 薛瑞元:抗病毒藥物暫維持公費給付
台灣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也已經宣布,從3月20日起,輕症實施免通報免隔離,並會同步調整「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疾病通報定義,到時只有「中重症」,臨床條件符合「出現肺炎需要氧氣治療或者其他併發症,因而住院(含急診待床)或者死亡者」,才會被通報是新冠確診。現在外界也關心,在新冠輕症的醫療上,是否會回歸健保支出?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今表示,原則上是回歸健保,但抗病毒藥物在短時間內,仍是以公費給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3月20日起,新冠肺炎輕症確診者免除隔離,之後感染新冠病毒且有呼吸道症狀,出現肺炎、需要氧氣治療或其他併發症,因此被收治住院或死亡的患者,才會被認定是第五類法定傳染病。產險公會也宣布,本月20日起,只有符合「肺炎併發症」且「住院或死亡」兩要件的新冠重症患者,才可獲防疫險理賠。但法界人士憂心,未來新冠肺炎輕症免隔離通報,但中重症仍是法定傳染病,等於將一個疾病分成兩種標準判定,似乎會有爭議。對此問題,部長薛瑞元在今天出席立法院社福衛環委員會前表示,其實流感就是只有中重症才會需要通報;如民眾自費PCR檢驗陽性,確診就像現在一般疾病診斷一樣,不需要被通報為法定傳染病。而未來新冠的輕症患者,在醫療費用是否可全數回歸健保支出?薛瑞元回應表示,醫療費用的部分,目前還在討論當中,輕症因為不列入法定傳染病,原則上跟其他疾病應該是要一樣回歸健保,但是抗病毒藥物,可能短時間內還會有一段時間是給予公費給付。
防疫再鬆綁! 輕症3/20起免隔離 中重症仍需通報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表示,基於國內外疫情趨緩,宣布如疫情穩定,自今(2023)年3月20日(個案採檢日)起,調整「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疾病通報定義,改為:符合COVID-19併發症(中重症)條件之民眾需通報並隔離治療,輕症或無症狀民眾如檢驗陽性,不需通報也不需隔離,但建議進行「0+n自主健康管理」,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快篩陰性,或至距離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已達10天無需採檢,即可解除。相關配套措施將配合修訂及實施。(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說明,考量COVID-19疾病嚴重度下降,感染者多數為輕症或無症狀個案,且本土疫情穩定、2月起防疫鬆綁未明顯影響疫情,為減少確診對民眾影響、減輕醫療端逐案通報負擔,並與國際防疫調整方向一致,邁向疫後新生活,故調整現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疾病通報定義,由「確診均通報」改為「併發症(中重症)才須通報」,即如為新冠檢驗陽性,且出現肺炎需氧氣治療或其他新冠相關併發症,因而住院(含急診待床)或死亡,醫事人員才須通報。(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疾病通報定義調整後,其他因自行使用家用快篩檢測陽性、或因配合醫療院所相關感染管制等相關措施篩檢陽性的輕症或無症狀之輕症民眾,不需通報也不需強制隔離,亦不會收到隔離通知書及簡訊,此類對象建議進行「0+n自主健康管理」至快篩檢測結果為陰性,或距離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已達10天。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建議有症狀時在家休息,避免不必要外出,無症狀或症狀緩解(退燒至少1天)後可安心外出;外出時請全程佩戴口罩;同時提醒,為降低感染後引發併發症之風險,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具慢性病或免疫不全/免疫低下病史者等具「COVID-19重症高風險因子」之民眾於快篩陽性後,請儘速就醫,以利醫師及早診治並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另0+n自主健康管理屬於指引建議性質,由民眾自主進行,無相關罰則。(圖/指揮中心提供)(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指出,配合本次防治政策調整,同步修訂相關配套措施於3月20日實施,包括取消健保卡資料上傳COVID-19檢驗結果自動通報「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方式,請醫療院所改至傳染病通報系統網站或運用醫院電子病歷自動通報(EMR)等方式通報「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併發症)」、取消確診者自主疫調回報機制、取消居家照護遠距諮詢服務、取消確診者同住家人及入境民眾自主防疫措施、停止更新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系統(DVC)及健康存摺中確診及檢驗資料、調整因應COVID-19疫情之視訊診療措施、調整確診死亡個案遺體處理感染管制指引、調整醫療機構因應COVID-19個人防護裝備建議等。指揮中心表示,為利政策調整推動順利,規劃3月20日至26日為7天緩衝期,供採檢日於本年3月19日(含)以前之民眾及相關單位在緩衝期時可進行通報等相關防治作為及行政作業。例如,民眾於3月20日持3月19日家用快篩陽性證明至醫療院所就診,如醫病雙方均同意3月19日快篩結果且醫師評估為確診個案,仍適用舊版病例定義及相關防治措施。此外,上述防疫鬆綁新制相關資訊,將置於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輕症免隔離,邁向疫後新生活」 專區 (資料陸續建置中),歡迎各界參閱。指揮中心特別感謝疫情期間民眾的配合,以及醫事人員與投入防疫工作同仁的辛勞,請民眾持續配合相關防治措施,同時呼籲「疫苗加一,解封安心」運動已開始;接種院所時間、地點等相關資訊,可透過疾管署官網「疫苗加一,解封安心」專區查詢,也請民眾儘速接種COVID-19疫苗,提升自身及群體免疫保護力,共同邁向疫後新生活。
確診0+N、輕症免通報 上路時間點曝光
昨本土疫情新增1萬6477例個案,連續13天下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告,若國內疫情穩定,將在3月調整確診者隔離措施,從「5+N」改為「0+N」,同時會修正通報條件,輕症將不需通報;另外,疫情記者會將改為每周1次。根據指揮中心統計,國內昨新增本土個案,以新北市3117例居多,其次依序為桃園市2059例、高雄市1987例等,另增270例境外移入個案,61例死亡。疫情監測組長周志浩表示,昨日本土新增個案數較上周四下降19.9%,這是連續第13天下降,預期會以此趨勢持續發展。目前國內累計987萬8848例確診,其中1萬7319例死亡。指揮官王必勝表示,由於疫情持續下降,指揮中心記者會的時間將調整朝向於1周1次,細節預計下周一對外宣布。外界關切新冠肺炎何時會從第5類改到第4類?他表示,在這之前要先處理確診者隔離的方式調整、改變通報定義,目前指揮中心正積極擬訂計畫,和專家討論後盡快實施,應是3月才有可能上路。對於確診者隔離的方式調整,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屆時確診者的隔離將從「5+N」改為「0+N」,另也會只通報重症,輕症個案不再需要通報。由於疫情明顯下降,目前全國各醫療區專責及負壓病床共5878床,空床率為54.2%,各區空床率介於50.3%到61.7%。羅一鈞表示,過去專責病房設置都是只有「地板」,但沒有「天花板」,因此有部分醫院開設比例較高,達到9%到10%,因此決定設置專責病床上限,以便其他非新冠的病人入住。羅一鈞指出,台北區及北區非應變醫院,專責病床開設比率由「至少4%」調整為「4-8%」;中區非應變醫院開設比率由「至少4%」調整為「3-7%」;高屏區非應變醫院開設比率由「至少5%」調整為「5-8%」;南區和東區因原本開設的病床數較少,目前尚有調度需求,因此本次未調整。
擬確診免隔離 王必勝透漏未來3大工作重點
國內COVID-19疫情趨緩,防疫政策也陸續鬆綁,指揮中心在宣布室內口罩鬆綁政策後,2月13日記者會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進一步報告未來指揮中心的3大工作重點。其中,王必勝提到,將調整輕症確診者隔離方式,未來確診隔離天數有望從5+N改為0+N。不過,目前指揮中心並未規劃實施的確切時間點,後續會依疫情走向於適當時機公布、實施。口罩鬆綁下一步曝 工作朝3重點進行日前,指揮中心正式宣布口罩第二階段鬆綁,確定2月20日起,室內僅有指定場所需依規定配戴口罩。而接下來指揮中心又會進行哪些鬆綁措施?未來工作又會朝哪些方向進行呢?王必勝於2月13日記者會上表示,口罩第二階段鬆綁後,接下來指揮中心的工作有3大重點,包含「加強次世代疫苗接種」、「調整輕症確診者隔離方式」、「修正確診者通報定義」。關於「加強次世代疫苗接種」的部分,王必勝提到,目前指揮中心持續計畫加強次世代疫苗的接種,也到各縣市參訪,聽聽地方意見,相信很快就能歸納出今(2023)年度的疫苗接種計畫。確診隔離擬改為0+N 預計何時會實施?而第二部分「調整輕症確診者隔離方式」,王必勝表示,輕症隔離措施目前傾向於從5+N進一步調整至0+N,之後會請專家開會討論,在適當時機就會推行相關政策。未來確診者有望免隔離,此話一出引起許多人好奇,所謂的「適當時機」是否有確切時間呢?王必勝指出,目前未規劃確切時間點,若疫情下降或處於較低度流行的階段,就是較適當的時機。王必勝進一步說明,若由5+N改為0+N,假設沒有強制隔離,而是用建議隔離的方式進行,對疫情的散佈可能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會在疫情穩定時推行相關措施,造成的衝擊也會比較小。確診者通報定義也將改 未來僅通報重症?另外,未來也將修正確診者的通報定義,王必勝表示,這部分應該會改為只通報重症病患,輕症確診者將不進行通報。而目前有些國家已漸漸將COVID-19視為一般流行病,新加坡也在2月13日解編疫情指揮中心,並宣布相關措施進入常態化。王必勝透漏,未來視國內外疫情趨勢也會做這方面的調整。
指揮中心何時解編? 王必勝今天給答案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趨緩,指揮中心何時解編?以及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降為第四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接下來仍有三大工作方向,分別為加強次世代疫苗催種、調整輕症確診者隔離方式、以及修正通報定義改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考慮不少國家已經完全把新冠肺炎視為一般的流行病,以新加坡為例,本月23日,新加坡指揮中心已經解編,並宣佈防疫措施常態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會看國內外疫情,也朝這個方向調整。是否接下來就會確診者隔離,從現行的「5+N」調整為「0+N」?王必勝表示,適當的時機就會推行。他也表示,確診者通報定義,未來將只通報重症,尤其是住院病患,輕症不必再通報,會持續加緊進行。至於輕症0+N 最快何時上路?王必勝表示,要看國內外疫情,我們照模型估計推估看起來疫情會漸漸居趨向穩定,「這時候是很好的時機」。另外,隨著各國防役逐步解封後,新冠疫苗和快篩傳出都會商業化因此價格變貴,指揮中心是否以後會比照流感,疫苗必須自費接種?王必勝強調,疫苗今年看起來應該都是公費負擔,「至少今年都是公費,還不會有自費。」所謂0+N要等到「疫情趨於穩定」,是否有適當上路的時間點?王必勝不願透露時間,僅模糊表示,相對來說不穩定就是疫情升溫,且幅度很大,在高峰,上升速度快,穩定則是疫情下降,維持低度流行,就是比較好的時機,考量不必隔離後,疫情可能會加快散步,因此目前沒有特別規畫時間點,但會和專家討論,且給予適應期後再上路。
口罩解禁後確診有望不強制隔離 往在家自主休息方向邁進
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發布室內口罩放寬時間,20日起除特地場所外,民眾可以自主決定戴口罩的場所,未來也將往確診不再強制隔離方向邁進,改採在家休息等模式,但目前還沒有確定時間,若確診依舊必須通報並隔離。疫情指揮官王必勝日前公布未來疫情的管控方向,包含口罩解禁、邊境檢疫調整、確診隔離政策改變、確診通報定義、傳染病降級等,如今已公告邊境與口罩政策。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就表示,目前將朝隔離政策調整邁進,如今依舊維持強制5日+N隔離並通報的狀況,但未來可以改為建議性隔離,可在家休息與隔離就好,但還沒有明確的時間點。張上淳也表示,未來隔離政策改變的原因,由於國際趨勢與疫情變化都開放中,因此一步步解封也是趨勢。王必勝則認為,後續其他措施調整,相關專家意見都會納入重要參考,下周也會把指揮中心接下來工作重點向外界報告。
何時降級?指揮中心提2大條件 王必勝:非常期待
本土確診數連續7周下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祭出多項鬆綁措施,包括室外免戴口罩等,是否代表指揮中心降級不遠了?指揮官王必勝表示,須滿足疫情流感化、工作常態化2項條件,達成後再由行政院決定,並樂觀表示「我個人非常期待這一天到來」。王必勝指出,本土疫情已進入「社區低度流行」,將持續宣布鬆綁措施,有幾個方向,首先是「病例通報定義」,是否參考國外做法,高風險或中重症以上個案才通報,這涉及到作業程序改變,將優先討論。新冠肺炎何時可望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改為第四類?王必勝表示,需視國外疫情和國內趨勢,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仍持續列為緊急公衛事件,需要再觀察一下。指揮中心目前仍維持一級開設,何時降級或解散?王必勝說明2大條件,第一是疫情流感化,第二是工作常態化,至於是否達到條件,將由行政院聽取報告後決定。他強調,自己非常期待這一天的到來,表示疫情已經流感化、可以常態地應對。至於指揮中心降級及傳染病降類的時間點,王必勝表示「這些要看趨勢、沒辦法提前預估。」國外狀況也是一樣,要邊走邊看,所以現在沒辦法給大家一個時間,條件到了就會去做。外傳防疫工作告一段落後,王必勝將在年底接任部立桃園醫院院長。對此他並未證實或否認,而是引用新北市長侯友宜的金句,巧妙回應「把握當下好好做事!」另外,王必勝宣布,本周起如無特殊疫情變化,指揮中心不再每天直播,改為每周一、四舉辦例行記者會,其餘天數以新聞稿發布疫情相關資訊。
猴痘正式列入「第2類傳染病」 購買防疫保單可申請理賠
猴痘疫情持續向外擴散,入侵歐美與亞洲國家,近鄰新加坡與韓國通報各1例確診病例,台灣12日也爆出1例境外移入疑似確診個案,經檢驗後排除。因應猴痘疫情,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於23日正式將「猴痘」列為第2類法定傳染病。衛福部疾病管制署23日表示,鑑於猴痘國際億情上升,疾管署即日起將「猴痘」列為第2類法定傳染病,以強化猴痘的疾病監測及防治,阻斷疫情傳播,降低國人感染的風險,維護國人健康,為減少感染風險,建議民眾避免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地區。猴痘Q&A。(圖/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疾管署說明,猴痘為第2類傳染病,必要時須於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隔離治療,醫生診治時,如發現符合通報定義之疑似個案,務必於24小時內通報衛生主管機關,衛生單位將針對疑似病例進行隔離治療、疫情調查及接觸者健康監測等措施。保險業者指出,「防疫保單」所保障的法定傳染病,大多是「傳染病防治法」第3條所規定的各類傳染病,並非只保障Covid-19,如今猴痘正式列為第2類法定傳染病,往後如購買防疫保單者,不幸感染猴痘,保險業者必須給予理賠。
杜絕疫情破口…指揮中心擴大採檢條件! 前線人員皆入列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近期菲律賓、印尼及印度等東南亞國家疫情亦趨嚴峻;鄰近台灣的日本、香港、澳洲等國疫情也持續升溫,使得境外移入及社區傳播風險升高。為防止國內疫情失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9日發布醫界通函,將擴大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採檢條件。根據通函,為有效掌握可能的感染個案、阻斷社區傳播,指揮中心將「不明原因腹瀉」及「發病前14日內曾與來自國外無發燒、呼吸道症狀人士密切接觸,或本身為具較高職業暴露風險者」納入採檢條件,並列舉較高職業暴露風險族群如下:包括交通站場、運輸工具、商場、百貨公司、餐廳、娛樂場所、外送員、防疫旅館等第一線人員;另外,進出高風險場所如醫護人員、承攬商、派遣勞工、清潔員、傳送人員等。另外,為加強肺炎等具有相關臨床症狀疑似個案篩檢,新的通報定義實施後,採檢條件更新為:一、「具肺炎或嗅覺、味覺異常症狀,但不符合通報定義的個案」二、具發燒、呼吸道症狀、不明原因腹瀉等症狀,但不符合通報定義的個案,醫師認為有進行檢驗必要者。例如(但不限於)發病前14天內曾與來自國外無發燒、呼吸道症狀人士密切接觸,或本身為具較高職業暴露風險者。此外,指揮中心也強調,個案在採檢後返家時,應全程佩戴口罩,並禁止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
台灣將爆發第二波疫情? 張上淳「不排除」…漏篩無症狀者恐存在
新冠肺炎在台趨緩,國內確診病例467例,其中超過8成幾乎是境外移入,相對其他國家而言,台灣染疫人數相對較低,至於會不會有疫情爆發第二波疫情,昨(3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不排除」,國內可能有漏篩檢的無症狀者;下半年疫苗擔任重要角色,預計8月會有疫苗進入第一期臨床實驗,若萬一爆發第二波疫情,會採取「圍堵」和「減災」措施。張上淳昨日參加「新冠病毒政策對應研討會」指出,國內截至30日為止,確診病例467例,超過8成是境外移入,死亡率1.5%,對於全球167萬確診病例、死亡人數65萬人,台灣染疫人數相對較低。張上淳表示,台灣很早就建立通報定義及病患收治流程、實驗室檢驗方法、強化疫情監測系統及邊境檢疫等措施,才能將疫情快速控制。張上淳表示,台灣未來將面臨5大挑戰,包含全球疫情嚴峻、如何解除邊境管制與世界各國來往、如何在防疫與恢復各種活動之間取得平衡、避免第二波疫情發生,及如何有效取得治療藥物。對於疫苗,張上淳指出,目前國際疫苗有不錯進展,預估8月會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未來若能接種疫苗,就能有效減緩疫情,如果台灣真的發生第二波疫情,將會採取組阻絕境外的圍堵政策,同時採取減災的雙向策略。另外,張上存提到許多人對於會不會漏篩無症狀者的疑慮,他表示是可能存在的,但從防疫方面來看,若無症狀感染者將病毒傳染出去,被感染者也不可能都是無症狀,一定會有警訊;帶有病毒患者7天內傳染力最高,若是進行14天隔離後傳染力變得很低。
連假過後通報疑似病例變2倍! 單日數量突破1800例
清明連假期間許多人出外散心,不過人潮過多恐怕會導致危險,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4日,對一共11處熱門景點發布國家級警報,希望曾去過這些地方的民眾希望能夠盡量待在家,避免上班、上學。而剛過完連假,許多醫院傳出有大量民眾掛急診,表示出現呼吸道、發燒等相關症狀,希望能夠進行採檢,根據中心統計,以往每日的國內通報疑似病例約為800-900例,不過本次連假過完,6日時通報疑似病例卻高達1,835例。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對此表示,雖然採檢數量是平時的2倍之多,但不一定跟連假有關,有可能是上周時將腹瀉等症狀納入通報定義,因此想要進行採檢的人才會變多。民眾也不用擔心,陳時中強調,目前全國指定的檢驗機構共有34家,每日最大的檢驗數量能到達3,800件,以目前的1,800多例來說能量足夠,並且醫院整備也來到第3階段,床位、呼吸器都還足夠。
新增確診個案2例出現「腹瀉症狀」 莊人祥:決議納入通報定義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確診病患除了發燒、呼吸道症狀外,日前還有嗅覺、味覺喪失的症狀出現,而近日還有患者陸續出現腹瀉症狀。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4日表示,不明原因的腹瀉會納入通報定義。指揮中心4日公布國內新增7例新冠肺炎病例,分別為6例境外移入及1例本土,而其中有2例個案出現腹瀉症狀。對於腹瀉症狀是否會納入通報定義,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已和專家在會議中針對此事進一步討論,決議將不明原因的腹瀉納入通報定義的臨床條件,但是不會列入擴大採檢,目前也還在進行行政流程,之後會再公布。截至目前,國內累計確診病例為355例,其中5人死亡,50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而有關日前搭乘專案航班,從湖北返台的民眾,有3人出現發燒症狀送就醫,其中2人一採結果為陰性、1人檢驗中;其餘健康情形良好,持續密切健康監測。
外界害怕無症狀患者籲全面普篩 陳時中:花精神做普篩不如好好居家檢疫!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其中有病患屬於無症狀患者,也讓許多人非常擔心,因此也有人開始呼籲,要進行全面普篩,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花精神做普篩,不如好好做居家檢疫!」近日國內的新冠肺炎案例不斷增加,大多是境外移入的例子,目前確診病例總數已經高達329名,當中有幾名屬於無症狀患者,因此外界開始出現希望能夠進行普篩的聲音。而陳時中對此則回應,如果社區個案、感染源不明的確診者,如「雨後春筍」般不停地冒出來才會考慮要做普篩,「若是針對無症狀者做普篩,能夠篩出多少人?可能上萬人才會出現1名確診者,花精神做普篩,不如好好做居家檢疫!」此外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也決定,修改通報定義及擴大篩檢,其中只要有發燒≧38℃、急性呼吸道感染、嗅、味覺異常、臨床、放射線診斷或病理學上有肺炎症狀及無明確旅遊史,醫師高度懷疑社區型肺炎,就可以通報進行採檢。
國內確診不斷攀升 張上淳:擴大篩檢所有肺炎患者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數不斷攀升,目前為止已累計322例。為免有漏網之魚形成防疫破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將對肺炎患者進行全面篩檢。張上淳表示,將擴大至所有肺炎患者都進行篩檢,希望別再有漏網之魚,另外,因為有24個案例出現嗅覺、味覺異常,因此上週就將此症狀列為通報定義。截至昨日為止,確診人數當中有24例出現嗅覺、味覺異常的症狀,因此張上淳表示,經過專家小組討論,決定將嗅覺、味覺異常列為通報條件,另外也將擴大採檢,所有肺炎個案都能通報送驗,以避免任何可能的漏網之魚。
防疫避免漏網之魚 張上淳:對肺炎患者全面檢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31日公布國內新增16例確診新冠肺炎,目前累計達322例,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將對肺炎患者全面篩檢。張上淳表示,擴大所有肺炎患者都進行篩檢,希望不要再有漏網之魚的情形發生,另外,因越來越多案例都出現嗅覺和味覺喪失的症狀,在上周已將此症狀列為通報定義。張上淳指出,截至31日,國內確診人數已有322例,死亡人數5人,也有39人已解除隔離,目前確診患者中有24人出現嗅覺及味覺異常的症狀,經由專家小組討論,決定將嗅覺、味覺異常列為通報條件,另外也擴大篩檢,所有肺炎患者都可以通報檢驗。
非必要赴3級警告國家地區!指揮中心:不得領防疫補償 明知故犯就「公布姓名」
鑒於近日國內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均為境外移入,且多與國外旅遊相關,為避免民眾赴國外旅遊不幸染病,造成國內社區防疫壓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6日宣布,自3月17日起,國人於指揮中心發布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第3級國家或地區後,非必要前往該等國家或地區,返國後接受隔離或檢疫者,不得領取每日千元的防疫補償金,並加徵必要之費用,費用將另外公布。此外,民眾入境填寫檢疫通知書資料若不確實(包括提供不實聯絡資料或漏填),除不得領取防疫補償金,另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58條規定及第69條第1項最高處15萬元罰鍰,另針對違反相關檢疫規定者,依法罰10至100萬,並將公布其姓名。為鼓勵民眾配合整體防疫措施,衛福部於3月10日發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隔離及檢疫期間防疫補償辦法」,針對民眾因居家隔離、檢疫及家屬請假照顧,最多14天可領新台幣1.4萬元防疫補償金。本辦法發布後,各界反映少數民眾為了申領防疫補償而刻意出國,且有部分民眾於檢疫通知書記載不實或疏漏,增加負責追蹤的地方政府民政、警政及衛政人員負擔,恐成為防疫破口。為避免民眾心存僥倖,浪費防疫醫療資源,故再訂定此規定以降低疫情危害。另外,考量因旅遊、商務、訪友等目的來台短期停留而無納保義務的外籍人士,於國內發病後必須經由檢驗才能排除感染,為避免增加國內防疫成本負擔,指揮中心宣布,自3月17日起,自旅遊疫情建議第3級以外國家、地區來台短期停留之外來人士無健保卡者,於入境後發病,除需自付門急診醫療費用外,也需自付檢驗費用。指揮中心進一步指出,來台短期停留之外籍人士於入境後出現症狀時,如為實施居家檢疫,或為確定病例接觸者實施居家隔離者,皆符合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通報定義,須接受隔離治療及採檢,隔離治療及檢驗費用由政府負擔,其餘醫療費用則依「全民健康保險法」第9條及第43條規定,屬健保保險對象者需支付部分負擔,未加保健保者須自付全額。
小病別去急診!新冠肺炎第24例「重大指標」 醫:旅遊史已非決戰點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19日)深夜,突然宣布北部新增1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為國內第24例確診個案。由於該病例從上月22出現發燒、咳嗽以來,接觸者多達360人,且近2年無出國史,平時生活單純,完全不符合目前所訂定的通報定義範圍內,急診室醫師白永嘉在臉書寫出6點叮嚀,提醒「旅遊史已不是決戰點」。據疫情指揮中心資料,國內第24例確診患者,是北部60多歲女性,近2年無出國史,生活環境單純。她上月22日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曾於上月22日至29日,四度到診所就醫。後來29日當晚,轉往醫院急診,經檢查診斷為肺炎,上月30日收住院,本月10日轉入加護病房,並於17日,因該院配合指揮中心的流感併發重症檢體檢驗結果為陰性者,進行通報採檢,故轉收至負壓隔離病房,後來於昨天(19日)確診。指揮中心表示,與第24例確診患者密切接觸者有360人,目前正安排接觸者採檢。而急診室醫師白永嘉,在臉書專頁發文指出,提到這位最新的確診者,因為毫無旅遊史、接觸史,不符合先前通報的定義卻還染病,「是指標性的一例」,因此他提出以下6點提醒:1、進醫院一定要戴口罩,並且在醫院門口,就要利用醫院在大門口設置的酒精洗手才進入醫院。進醫院前洗手是幫助國家。(避免汙染醫院環境)出醫院後洗手是幫助自己。2、建議醫院門口人力調度:在病人或訪客進入醫院大門時,主動以酒精噴消訪客雙手。3、旅遊史已不是決戰點,執著旅遊史反而更危險,要轉進疫調病房模式。4、醫護人員及民眾這段期間能不出國盡量不要出國!5、這段期間剛從國外回來的民眾,盡可能勤洗手,在家裡觀察自己的狀況,避免聚會,避免去人多的地方!6、今天開始再三呼籲強調「小病千萬不要來急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