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低
」 心肌梗塞 黃軒 醫師 症狀 保暖![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2/396512/sm-d16ce44656d4f80c21224bdbc2cd6276.jpg)
韓星瘦身法2/IU、舒華靠它瘦!蘋果減肥法再翻紅 專家提醒「連皮吃搭配蛋白質」
過去蘋果減肥法曾風行一時,近來隨著多位韓星如IU、舒華、朴敏英採用蘋果減肥,讓這個方法又再度暴紅。專家建議蘋果要連皮吃,不但保有營養素、又能增加飽足感,同時提醒要另外搭配蛋白質食物,才不會讓肌肉量流失。南韓人氣女團 (G)I-DLE中來自台灣的成員「葉舒華」,原本屬於西洋梨身材,再加上臉型比較圓潤,所以曾被譏諷「不適合女團」,後來舒華靠著皮拉提斯、飲食控制成功瘦身,仔細查看她的減肥菜單,早餐:蘋果1顆、低脂乳酪1份。午餐:糙米雜糧飯1份、泡菜、豆子、小菜。晚餐:清蒸番薯1個、雞胸肉1人份。而且晚上6點後便禁食。營養師程涵宇表示,舒華的三餐均衡分配,包括高纖維的全穀雜糧、高蛋白,有飽足感又能維持肌肉量,沒有長時間空腹,比較不容易造成暴食風險。「不過,這份菜單的總熱量約800-1000大卡,對於一般成年人來說過低,長期可能影響新陳代謝。」另外,建議食物可以更多元,例如早餐加一些堅果、1顆雞蛋;晚餐再搭配一些蔬菜讓營養更全面。早餐菜單中的蘋果,正是近來許多韓星減肥時的熱門食材,這種減肥方法的理論基礎是蘋果低熱量、一顆僅有52卡、高纖維的特性,可以幫助控制熱量攝入,提供飽足感,同時促進消化系統的健康運作。韓星朴敏英、IU曾分享自己靠蘋果減肥成功甩肉,像是朴敏英為了拍攝,需要緊急瘦身時,就會連續三天三餐只吃蘋果,透過豐富膳食纖維來提升飽足感,促進腸胃蠕動,不過這個方法只建議短時間內應急,如果長期只吃蘋果還是會營養不均衡的。另外IU則是透過早餐吃一顆蘋果的方式,就成功在一個月瘦下5公斤。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曾受訪表示,蘋果本身是非常好的水果,同時具有兩種膳食纖維,像是果皮屬於不可溶性纖維,果膠則是水溶性纖維。不可溶性纖維就像掃把一樣,可以清腸、排毒素。果膠的功效則像是海綿,當乾海綿吸水後就會變得柔軟、膨脹,在胃部及腸道的時間就會變久,讓人有飽足感,不會容易肚子餓。蘋果減肥法近來討論度很高,專家表示可用於取代高熱量食物,但不要長期只吃蘋果。(示意圖/黃威彬攝)人體脂肪細胞分為棕色脂肪細胞、白色脂肪細胞,黃淑惠說,棕色脂肪細胞當中的粒線體較多,脂肪燃燒速度較快,而蘋果的熊果酸含量偏高,可以啟動人體的棕色脂肪細胞,開啟燃燒脂肪效果,所以建議蘋果一定要連皮一起吃,減重效果才會好。程涵宇提醒,因為蘋果屬於水果類,所以幾乎不含蛋白質及油脂,所以整天只吃蘋果營養並不均衡,若長期營養攝取不足,容易在結束減肥後反彈,甚至暴飲暴食。「而且一定要搭配足夠的蛋白質,否則肌肉流失會讓基礎代謝下降,長期下反而更難減肥。」程涵宇說,像IU就在晚餐喝高蛋白飲,或是同時要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避免肌肉流失,比較好的方式是用蘋果取代高熱量食物,例如零食、甜點,而不要長期當作主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0/395790/sm-f1e2e19afecd2742ca3fdb07a57d9ee8.jpg)
企業該如何發年終獎金? 避免成為員工離職潮的導火線!
年終獎金,企業的雙面刃每年到了年終,企業與員工都在關注一個關鍵議題——年終獎金的發放。它不僅是員工最期待的年終紅包,也是一種能夠影響企業文化、士氣與留才的管理工具。一份發放得宜的年終獎金,可以提升員工忠誠度與績效;但如果發放不當,則可能讓員工心寒或覺得受了委屈,成為年後離職潮的導火線。根據台灣人力銀行調查,超過六成的員工會因年終獎金不理想而考慮轉職。這不僅讓HR與企業主頭痛,也影響企業的營運穩定性。在這一期的《生活講堂》,主持人高葳 Stacey與HR女神 郁婷深入探討年終獎金的影響、企業如何制定合理的發放策略,以及共享人資長在這個問題上的角色。本專欄將從員工視角、企業主決策、人資管理等角度,提供完整解析,幫助企業透過獎金發放,建立更具競爭力的組織文化。年終獎金不只是「錢」,更是「被肯定感」年終獎金對員工的心理影響對多數員工來說,年終獎金不只是薪資的一部分,而是企業對個人努力的認可。當獎金發放不如預期時,員工會有以下心理反應:「我明明這麼努力,為什麼拿得比某某同事少?」「這家公司真的有前景嗎?該不該換個環境?」「主管沒有公平評估我的績效,我的努力根本沒被看見!」這些情緒一旦發酵,可能會影響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甚至導致員工開始尋找新機會。年終獎金影響員工離職率的數據根據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影響員工決定是否留職的前三大因素為:薪資與獎金是否合理(78%)職涯發展機會(62%)主管是否公平對待員工(57%)這顯示,年終獎金發放方式將直接影響員工的留任意願,尤其是高績效人才,如果獎金未能與表現掛勾,可能會選擇另尋發展機會。共享人資長王郁婷強調:妥善規劃年終獎金制度,不僅可以提升員工滿意度,也能強化組織文化。(圖/王郁婷提供)解決方案:如何讓年終獎金發揮正向激勵效果?1、透明化獎金制度 企業應該制定明確的獎金計算標準,如績效表現、公司業績、團隊貢獻等,讓員工知道自己的獎金來自何處,而不是「高層隨意決定」。2、 與績效掛鉤,確保公平性 年終獎金應該與個人績效、團隊表現、公司業績相連,確保貢獻度高的員工能獲得合理回報。3、提供非金錢獎勵 如額外的彈性假期、培訓補助、內部晉升機會,讓員工感受到企業的長期投資。發年終獎金,財務該怎麼規劃?企業發獎金的常見痛點對企業主來說,年終獎金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但同時也是影響人才流動的重要因素。企業在決定獎金金額與分配方式時,常會面臨:「公司今年業績不好,還需要發年終獎金嗎?」 「如何在合理的預算內,讓員工感受到獎勵?」 「該均分還是根據績效差異化發放?」錯誤的年終獎金策略,可能帶來哪些後果?1、 錯誤分配資源:如果所有人都拿相同比例的年終獎金,會讓優秀員工感到不公平,降低績效動力。 2、影響企業財務:如果沒有做好資金規劃,過高的獎金可能影響企業的下一年度預算。 3、 人才流失風險提高:發放不公或過低的獎金,可能導致核心人才跳槽,影響企業穩定性。解決方案:企業該如何發年終獎金?1、 確保獎金與公司盈餘掛鉤 公司可以設計「盈餘共享計畫」,確保年終獎金發放不影響企業財務健康。2、績效差異化發放 績效優異的員工應該獲得更高獎金,而不是「一刀切」的均分模式。3、 年終獎金分段發放 有些企業會選擇「部分年終獎金當年度發放,部分轉為長期獎勵」,讓員工在公司待得更久。如何幫助中小企業處理年終獎金管理?對於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來說,HR部門往往人手不足,難以建立完整的獎酬管理制度,這時候,「共享人資長」(Fractional CHRO)成為企業的最佳選擇。共享人資長如何幫助企業?🔹 建立適合企業的薪酬與獎酬策略 共享人資長能夠根據企業的策略方向、組織文化,設計最適合的績效管理機制及獎金分配方式。🔹 導入數據化績效管理系統 幫助企業設計績效管理制度,讓獎金分配有數據支持,降低員工的不滿與爭議。🔹 提供外部顧問視角,避免內部偏見 許多公司在內部討論獎金時,容易受到主管主觀意識影響,共享人資長作為第三方顧問,以制度面及執行結果較能確保公平性。企業應如何用好年終獎金?企業若能妥善規劃年終獎金制度,不僅可以提升員工滿意度,也能強化組織文化,讓公司在人才競爭市場中更具吸引力。而共享人資長的專業協助,能幫助企業設計更科學、合理的獎勵制度,確保企業與員工雙贏。企業主們,今年的年終獎金,你準備好怎麼發了嗎?*轉載不得修改內文及必須標明出處來源於《生活講堂》作者介紹 /共享人資長 王郁婷資深人資顧問,專精於人才管理、績效獎酬設計、跨世代溝通,致力於幫助企業提升管理效能,打造高效 HR 架構。作為共享人資長推廣者,她透過靈活且專業的顧問服務,協助企業建立透明、公平的人才發展策略,降低流失率、提升組織競爭力。在《生活講堂》中,郁婷以專業見解與實務案例,幫助企業與 HR 找到最適合的管理解方,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企業經營理念。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8/395738/sm-e4512dfbdfeab166d2ebd40d684646c2.jpg)
感染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 香港3醫急求診「1人入院後離世」
香港瑪嘉烈醫院近日爆發集體感染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的案例,院方於11日對外公布,旗下3名腫瘤科醫生先後在4日、6日及 10日出現發燒、腹瀉等病徵,其中一名30多歲的醫生於6日入急症室求醫後,不到24小時的時間不治身亡,另外2名醫生病徵較輕。院方也表示,目前尚未確認3人之間的關聯。根據香港媒體報導指出,該名離世的醫生在4日出現病徵,前往急症室時已神智不清、缺氧且血壓過低,需立即插喉急救,並接受兩種抗生素治療及輸氧,最終仍在24小時內不治。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成年人因感染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而致死的情況極為罕見,該名醫生生前健康狀況良好,亦無慢性疾病,突然因感染該細菌而喪命,從腹瀉發作到離世的時間極短,情況極不尋常,不排除任何可能性,甚至認為需要進行解剖以確定病因。後續院方在其中一名症狀較輕的醫生糞便樣本中,驗出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但離世醫生的樣本則呈陰性,推測可能因其已接受抗生素治療,影響檢測結果。袁國勇解釋,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通常在感染後2至5天內發病,兒童患者可能會出現嚴重腹瀉,約7天後病情可能加重。但該名離世醫生病情進展異常迅速,與一般臨床表現不符,因此仍需進一步分析。袁國勇表示,抗生素治療通常需48至72小時才會發揮效果,而該醫生在入院僅24小時內便離世,顯示其病況極為嚴重。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表示,中心已聯同醫院管理局與港大微生物學系展開全面調查,除了傳統微生物學測試,也將運用最新的高通量基因排序技術,以期更準確找出死因。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5/395295/sm-20891b65d345e76dbe344c36b6eee193.jpg)
全台到院前OHCA人數突破5百人 專業醫示警「快樂低血氧」並非新冠獨有
近期台灣遭遇入冬以來最嚴峻寒流襲擊,長時間的低溫,也讓全台OHCA(到院前失去呼吸心跳)的人數突破500人。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近期就強調,「快樂低血氧」其實並非是新冠才有的現象,民眾真的不可不防。蘇一峰醫師在FB發文分享一起個案,該名個案是一名失智老人,日常居住在安養院中,生活尚可自理。但有一日,該名老人突然出現嗜睡、呼吸微弱等症狀,工作人員於是急忙將老人送醫急救。送醫後,醫師發現,該名老人的肺部已經變成「大白肺」,血氧濃度只有70%,體溫更只有32度。面臨到如此緊急情況,醫師隨即幫老人插管。而沒想到插管後,老人隨即停止心跳,這又讓醫師們轉去幫老人做CPR急救。蘇一峰醫師表示,這種情況其實就是「沉默低血氧」,而且後續該名老人經過檢查後,確認並沒有罹患新冠或是流感。蘇一峰醫師也強調,沉默低血氧(快樂低血氧)其實並非是新冠才獨有的現象,在一般的大白肺也可以看到沉默低血氧。而且失智中風的老人家也容易沉默低血氧,因為這類型的老人腦部有受傷,再加上神經退化,所以會出現明明缺氧卻又不會表現出的血氧的症狀。蘇一峰醫師也提到,血氧濃度只有80%,但是呼吸卻不會喘的案例其實很多,如果是大白肺的話,更是常用昏睡來表現症狀。除此之外,蘇一峰醫師還提到,低溫不只會加重心肺衰竭,還會讓沉默低血氧加重,因為過低的溫度讓血色素不容易釋放氧氣,所以導致身體組織更容易缺氧。而在缺氧傷害一段時間後,心臟就會停止跳動。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3/394333/sm-c2fdc7c98ba1112df8433cc7b8e882ca.jpg)
星收藏/Cindy愛Stray Kids熬過視網膜剝離 追星吸好運曝感情新變化
人氣美妝Youtuber Cindy以自然不做作風格,吸引超過26萬粉絲訂閱,從來不曾當過迷妹的她,意外愛上韓國人氣男團Stray Kids成為STAY (Stray Kids官方粉絲名),最喜歡擁有低沉嗓音的澳洲籍成員Felix。日前她帶收藏的粉絲周邊,接受時報周刊CTWANT專訪,透露追星陪伴她走過視網膜剝離、分手等,還因此多了幾位知心好友,甚至還有STAY在演唱會現場見到她就噴淚,讓她又驚又喜,感動直呼:「追星到現在真的很幸運。」Cindy分享入坑契機,一開始純粹因為朋友分享認識Stray Kids,被成員Felix低沉嗓音吸引,笑喊:「那時候覺得怎麼可能有人聲音那麼低,一定是AI,我就去找他的其他影片,發現他聲音真的這麼低不是裝的,個性又滿可愛的,就入坑了!」Felix外表中性酷帥、行為卻十分可愛,反差感讓她垂直入坑成為鐵粉,「在娛樂圈壓力那麼大,但Felix還是有很純真的感覺,現實生活中很難看到這樣的人,會覺得他是發自內心的開心,你看到他也會跟著很開心,那種渲染力是很強的,很吸引我。」Cindy喜歡韓國人氣男團Stray Kids 約1年半時間,最喜歡成員Felix(前排左二)的真誠性格。(圖/翻攝自Stray Kids官方X、LV官方X)Cindy去年下半年為了看Stray Kids世界巡迴演唱會,走遍首爾、新加坡、高雄、曼谷、雅加達、墨爾本、雪梨等地看了10場演唱會,幽默自嘲:「就跟著他們一起巡迴啊!」受訪時也帶來許多粉絲收藏周邊,包括代表Felix的小雞玩偶BbokAri、裝扇子的扇套、毛毯、手燈套、小夜燈、絕版難入手的BbokAri抱枕等,一片黃澄澄十分可愛。Cindy最喜歡Stray Kids成員Felix,周邊收藏幾乎都是代表Felix的小雞BbokAri商品,包括抱枕、夜燈、手燈套、毛毯、娃娃等。(圖/焦正德攝)她最先入手的周邊,就是飛行員造型的BbokAri娃娃,現在已經成為STAY心中夢幻逸品,原價漲了3倍以上都不見得收得到,她打趣喊:「買娃就像買股票一樣。」家中還有專門收藏櫃拿來放周邊娃,其他類型的周邊就放在櫃子裡。被問到有沒有因此喜歡黃色?她笑說:「真的太黃了,我黃色的東西就是小雞而已,衣服還是喜歡黑色,但因為Felix也開始喜歡藍色。」她感性表示追星一路都很幸運,一開始買10張專輯就中視訊簽售、搭機去澳洲看演唱會,巧遇Stray Kids成員Felix跟鉉辰在台灣轉機,追星運氣爆棚。她還因為追星認識2位STAY好友,不只追星,平時也會相約吃飯,讓性格內向的她,十分珍惜得來不易的友情,「其實她們原本就有在看我的頻道,發現我追星以後才私訊我才變成朋友。我有點社恐,工作也不太會認識新朋友,沒想過會因為追星,多了每天聊天的朋友,很像多了兩個妹妹的感覺。」Cindy表示追星過程一路都很幸運,陪伴她走過低潮。(圖/焦正德攝)去年11月Stray Kids來台開唱,Cindy去高雄場朝聖演唱會的同時,也自主做應援手帕分送給STAY,「有粉絲看到我就哭了,她們說看到我影片,覺得自己follow很久的Youtuber也在追星,好像被理解的感覺,看到她們這樣會覺得蠻感動的,沒想過會有人看到我就哭了。」個性有些社恐的Cindy,從沒想過會因為追星,多了能每天聊天的朋友。(圖/焦正德攝)聊起最被偶像感動的時刻,她透露去年年初視網膜剝離,手術隔天就是視訊簽售,她只能戴著防感染的眼罩參加視訊,當時Felix暖心安慰她,讓她至今難忘,「他說自己也有腰傷,可以理解受傷的的心情,說我們同樣都是受過傷的人,會努力讓我好過一點,希望我可以快點好起來,覺得(他這樣說)很感動。」她去年分手恢復單身,坦言追星一定程度上幫助她走出情傷,「就覺得生活多一個重心,比較沒有那麼不好受,不太會去想原本的事。」單身快一年時間,Cindy已調整好心情,也不排斥再談感情。(圖/焦正德攝)距離她恢復單身快一年時間,她顯然已走出情傷,也大方為前任獻上祝福,希望對方一切都好。被問到是否準備好接受新戀情?她笑說不排斥,但Felix人太好,某種程度也提高她的標準,打趣喊:「Felix那麼好,幹嘛另外找?再看自己生命中遇到的一些人,就覺得好像也不用。就一切open mind,真的有遇到(合適的)再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5/394985/sm-87fbd3ef0d14a5bd05e405e6876ad3e3.jpg)
寒冬猝死風險增!醫師示警:10大危險行為千萬別犯
隨著氣溫驟降,猝死風險也隨之上升。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出,心肌梗塞引發的心律不整是冬季猝死的常見原因之一。研究顯示,「氣溫每下降10度,2周內因寒流效應引發心肌梗塞的相關死亡率將上升36%」。洪永祥特別提醒,民眾應避免10大可能引發寒冬猝死的危險行為,以降低風險。據TVBS的報導,洪永祥根據統計表示,約70%的猝死事件發生在家中,尤其是臥室和浴室;另有18%發生在寒冷的公共場所,如街道、公園或交通工具內。此外,從事戶外工作或需長時間暴露在寒冷環境中的行業,如建築工人或物流配送人員,也屬於高風險族群。十大寒冬猝死危險行為第十名:寒冬戶外吸菸增心臟負擔菸草中含有超過7,000種化學物質,其中數百種為有毒物質,如一氧化碳、尼古丁和焦油。一氧化碳會降低血液攜氧能力,尼古丁則使血管收縮、心跳加速,增加心臟負擔。在寒冷環境下吸菸,更易引發氣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發作,甚至導致呼吸衰竭。第九名:酒醉後入睡易低溫猝死酒精會擴張血管,加速體熱散失,並降低體溫感知力。在寒冷環境中,酒醉後入睡可能導致低體溫,增加猝死風險。第八名:棉被蓋頭恐窒息猝死雖然蓋頭睡覺有助眠效果,但嬰兒或失智長者可能因呼吸道被壓迫而窒息。建議睡覺時避免將棉被蓋過鼻子以上。第七名:寒夜露宿戶外易低溫喪命入睡後代謝減慢,體溫下降。遊民或無家可歸者在寒流來襲時,若缺乏足夠保暖設備,容易因低溫猝死。第六名:單薄衣著戶外久坐長時間穿著單薄衣物從事戶外靜態活動,如釣魚或觀看表演,可能因身體產熱不足而導致低體溫猝死。建議寒冬減少長時間戶外活動。第五名:晚餐高油、高鹽、高糖冬季攝取過多高油鹽糖食物,易使慢性病失控,加重心臟負擔。夜間頻尿起床時,溫差過大可能引發危險,建議長者穿著保暖衣物,並在房間增設暖氣設備。第四名:密閉空間使用瓦斯易中毒冬季門窗緊閉,若熱水器安裝在室內或密閉陽台,瓦斯燃燒不完全可能導致一氧化碳中毒。建議熱水器應安裝在通風良好的地方。第三名:清晨寒流中運動風險高長者在寒冷清晨運動或爬山,可能因溫度過低導致血壓上升,增加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風險。建議改在室內運動。第二名:胸痛呼吸困難別輕忽就寢冬季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可能是高血壓、心律不整或心臟缺氧的警訊。應立即告知家人並就醫,切勿輕忽。第一名:洗澡前後溫差超5度最危險研究發現,溫差超過5度會大幅增加心因性猝死及腦中風風險。洪永祥建議,洗澡前可先開啟暖氣5分鐘,或安裝頂式保暖設備,避免溫差過大。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394043/sm-bd25b34aa3952de88f21df68c62069c1.jpg)
「這時間」喝咖啡最健康! 研究: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不少人都有每天來杯咖啡提神醒腦的習慣,而咖啡也已被許多研究證實對健康有多項益處。不過,過去的研究多數集中在探討「咖啡攝取量」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死亡風險的關係,卻沒有進一步分析「一天之中喝咖啡的時間」不同,對健康是否也會帶來不同的效果。腎臟科王介立醫師分享,近期一項研究指出,只在早晨喝咖啡的人,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風險皆較低,而從早到晚都喝咖啡,對健康的益處則較不明顯。「早晨」喝咖啡助護心!分散全天喝效果不顯著王介立醫師在fb粉絲團分享,這項研究由美國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團隊帶領,探討「咖啡飲用時間」對死亡風險的影響,以及「飲用時間」是否會修飾(modify)咖啡總攝取量與死亡之間的關係。研究採用美國大型健康與營養調查NHANES的資料,在排除懷孕、熱量回報過高或過低,以及診斷過心血管疾病或癌症者後,共分析了40,725位18歲以上成人的資料,並從1999年開始進行了10年的追蹤紀錄分析,觀察參與者的死亡狀況。研究人員根據一天24小時,將咖啡攝取時間分成:早晨(凌晨4時至早上11時59分)、下午(中午12時至下午4時59分)及晚上(下午5時至隔日凌晨3時59分)。參與者中有36%是幾乎只在早晨喝咖啡的「早晨型」、16% 為從早到晚都有喝咖啡習慣「全天型」,「不喝咖啡」的則有48%。研究結果顯示,相較於不喝咖啡的人,早晨型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皆明顯較低,但在全天都喝咖啡的人身上,風險降低程度在統計上並不顯著,無法確認咖啡的保護效果。另外研究也將「咖啡飲用量」和「早晨型/全天型」進行交互作用分析,結果發現早晨型即使是喝3杯以上的咖啡,依然和較低的全因死亡與心血管死亡風險有關,而全天型喝各種杯數,都沒有顯著的保護效果。咖啡助抗發炎或適合早上喝!太晚喝影響睡眠 可能削弱益處王介立醫師也指出,該研究推測,上述研究結果可能與以下三點有關:生理節律(circadian rhythm)與睡眠:咖啡含咖啡因,在下午或晚上喝咖啡可能引起睡眠中斷、作息混亂,進而削弱咖啡本身可能帶來的益處。早晨喝咖啡則與自然睡醒作息較吻合,或許就較不會干擾夜間的褪黑激素(melatonin)分泌。抗發炎、代謝效應:咖啡富含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發炎效果。早晨本身是一些發炎標記物自然較高的時段,此時咖啡成分的抗發炎作用,可能對心血管代謝更有幫助。生活習慣的標記(marker effect):不排除早晨型咖啡使用者整體生活型態較健康,例如早起運動、均衡飲食、晚間規律就寢等。雖然研究已試著校正多種混雜因子(年齡、BMI、抽菸、飲食分數、睡眠時數等),但仍可能有殘餘混雜(例如是否輪班、起床時間等)。掌握喝咖啡時機 享受美味又能有益健康不過,王介立醫師也強調,上述研究是觀察性研究,無法得出「早上喝咖啡導致壽命更長」的直接因果結論,只能說存在關聯性和統計上的顯著結果。然而,咖啡確實已被證實具有保護作用,且對身體安全性良好,因此這項研究還是能夠提醒民眾,若想獲得咖啡的健康效益,最好在早晨時段飲用完畢,下午或晚上盡量少喝或不喝。若在下午或晚上工作、需要靠咖啡提神,也要留意個人對咖啡因的敏感度,以及是否導致失眠。長期睡眠品質不佳,可能不利於心臟及全身健康。此外,民眾也不需過度擔心每天喝2至3杯,甚至 3 杯以上的咖啡會帶來負面影響,但建議要在中午前喝,同時也要考量個人身體狀況與敏感度,並持續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延伸閱讀】不只提神醒腦!研究:每天喝茶、咖啡罹「頭頸癌」風險降 無咖啡因也行喝咖啡六大好處 據研究可預防失智、心血管疾病 更能減緩頭痛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202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7/393827/sm-d38716cd483e5180db64a49d634ff16f.jpg)
減醣飲食怎麼吃? 營養師揭:碳水化合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好
近年來隨著健康意識提升,運動、減重和控制飲食的風潮興起,也陸續出現了生酮飲食、低醣飲食等各種新型飲食法,共同點都是強調要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此外,社會普遍將肥胖、各種慢性病,甚至阿茲海默症等健康問題歸咎於碳水化合物,加上社群媒體大量充斥著減少碳水化合物可快速瘦身的內容,使得民眾開始對碳水化合物產生疑慮。要維持健康,就一定要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嗎?臺安醫院營養課張凱馨營養師來解答。研究:碳水化合物攝取量過低、過高 皆與較高死亡率有關張凱馨營養師分享,一篇探討碳水化合物攝取量與心血管健康的研究發現,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與死亡率之間呈現U型關係,碳水化合物攝取量低於40%和高於70%,都與較高的死亡率有關;適度攝取碳水化合物(佔總熱量的40-70% )則能降低死亡率。張凱馨營養師表示,衛福部在「每日飲食指南」中也建議碳水化合物應佔總熱量的50至60%,上述研究結果與之相符。研究也顯示,實施低碳飲食時,若主要蛋白質來源為動物性蛋白質,死亡率較高;相對地,以植物性蛋白質為主則死亡率較低。這是因為動物性蛋白質來源往往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另外,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也可能導致蔬果的攝取量隨之減少,造成膳食纖維、植化素、礦物質及維生素不足,進而增加多項健康風險。營養師推「健康減醣」3招 減少添加糖、精緻澱粉是重點那想要「健康減醣」,應該怎麼做呢?對此,張凱馨營養師提出三大建議:1. 減少攝取「添加糖」「添加糖」是指為了增加甜味而加入食品中的糖類,也屬於碳水化合物的一種。透過減少攝取添加糖,可以更有效管理碳水化合物的總攝取量,建議避免食用糖果、蛋糕、餅乾、甜麵包、甜點及含糖飲料等食品。如果想要吃甜食,可以選擇把水果當作點心,每日攝取2到4份水果(每份約為拳頭大小),還能同時補充膳食纖維和多種維生素。2. 掌握碳水化合物攝取比例,打造均衡飲食根據「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人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應占總攝取熱量的50% 至60%。以成年女性每日至少需攝取1500大卡計算,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應為750至900大卡,約等於187.5至225公克。一碗白飯約有60公克的碳水化合物,代表每天至少要攝取三碗飯。除了飯之外,也可以從其他全穀雜糧類食材攝取,例如全麥吐司、玉米、薏仁、紫米、麵、地瓜、馬鈴薯、南瓜、芋頭等。3. 以全榖雜糧取代精緻澱粉全榖雜糧類食物不僅能增強飽足感,還能攝取更多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在有限的澱粉選擇中,可以先減少食用白米飯、白吐司、白麵條、麵包、餅乾、蛋糕等精緻澱粉類食物,再進一步以全榖雜糧類食物取代。例如,早餐可以選擇全麥吐司三明治取代白吐司三明治,午餐或晚餐時可用糙米飯替代白米飯,或用地瓜、馬鈴薯等根莖類食物替換米飯或麵條。此外,全麥麵包、全麥餅乾也可以作為精緻澱粉的替代選擇。張凱馨營養師表示,透過上述策略,可以有效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同時減少「精緻糖」的攝入,幫助民眾達到健康減醣的目標,讓民眾在享受吃的同時也能保持身體健康。資料來源:臺安醫訊第322期 - 全民瘋減醣,我該跟上嗎?【延伸閱讀】堅持低GI值飲食仍瘦不下來?必知的升糖指數盲區有這些!爆紅的劉亦菲減肥法效果超神?醫警示:極端飲食法風險高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141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5/392975/sm-e96b877729d30bb57e34c3ca7fb5b3d7.jpg)
極地寒流襲美!美國東岸大雪 女子在後院遛狗被凍斃
極地渦流南襲,為美國帶來2025年第一個巨大冬季風暴系統的威脅。往年都會面對強烈冰風暴的東岸地區,今年同樣有數千萬民眾面對劇烈的降雪與低溫襲擊。美國東北部俄亥俄州(Ohio)便有一名婦女,僅僅在自家後院遛狗,就因為難敵酷寒天氣而不幸死亡。據《紐約郵報》報導,休倫縣治安官辦公室稱,1月19日上午,43歲的尤金妮亞‧蜜雪兒‧沃德曼(Eugenia Michele Wadman)被發現凍斃在自家後院。當局表示,這位寵愛狗狗的女士在前一天晚上,穿著睡衣便牽著她的狗狗到後院遛狗,疑似因為摔倒在冰冷的地面後受傷,又因酷寒無法動彈,在僅有華氏20度(約攝氏零下6.67度)的院子中待了一晚,最終死於體溫過低。這起事件的調查工作仍在進行中,並在等待完整的屍檢結果,但目前沒有懷疑是謀殺。另一方面,據悉,尤金妮亞的愛犬目前下落不明。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392807/sm-23ca0f9b4da53f47735e3fccd760ce7b.jpg)
李洋挺過低潮登除夕舞台 驚呼「壓力堪比上場比賽」
2024年因為有著各運動賽事中台灣英雄們的努力,成為了全體國民「幸福感」滿滿的一年,春節特別節目《2025 WE ARE 我們的除夕夜》特別安排了「致!台灣英雄(WE ARE CHAMPIONS)」,並邀請金牌雙打選手李洋登台夢幻共演,希望能在除夕夜裡,藉由重溫過往一年的感動,延長這份幸福與喜悅。李洋感性表示,經歷巴黎奧運前的低潮後,是全台球迷的支持讓他們重返榮耀,除了希望能藉由這段表演鼓舞大家外,更打趣地說,人生中第一次登上除夕節目的舞台,心裡的壓力堪比上場比賽。至於被問到搭檔王齊麟近期求婚成功一事,李洋強調每個人在感情路上都有屬於自己的節奏,並真誠祝福王齊麟。曾成功舉辦棒球英雄大遊行的文總,此次更於《WE ARE》邀請了於2024世界棒球12強賽一舉奪得冠軍的台灣隊成員,林立、陳柏清、曾頌恩、陳冠宇及總教練曾豪駒到現場共襄盛舉。搭配著樂團芒果醬的熱血演出,全場以應援神曲〈台灣尚勇〉,一同熱烈歡迎台灣英雄們的登場。12強冠軍隊選手與教練到場共襄盛舉。(圖/文總提供)平常習慣了戶外場地的台灣隊成員們,第一次在室內的場館與如此多支持者們見面同歡,大家都相當緊張但也非常興奮。被問到過年想做的事時,團員們異口同聲表示,由於平常的賽事及訓練眾多,能趁著年節期間好好與家人團聚就是他們最大的心願,回顧過往一年,總教練曾豪駒再三感謝球迷們的支持,並將這份榮耀與所有台灣人共享。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3/392723/sm-9e14e931afb682cd151cb49d08c8d55b.jpg)
示警「室溫降1度、大腦老2歲」 日本專家分享4招屋宅保暖秘招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理工學部教授伊香賀俊治先前曾做過實驗,其透過MRI觀測後,發現室內溫度過低,不僅會導致民眾血壓升高,更可能加速大腦老化,差不多就是「室溫降1度、大腦老2歲」的程度,癡呆風險明顯增加,讓健康壽命大幅縮短。為此,伊香賀俊治也分享了4招快速讓屋宅保暖的秘招。根據《女性自身》報導指出,伊香賀俊治教授先前曾對日本高知縣檮原町與山口縣長門市40至80歲居民進行MRI掃描,發現客廳室溫與大腦老化呈現明顯相關性。當室溫每下降1度時,大腦的老化程度相當於年齡增加2歲。這意味著室溫過低會顯著加速大腦退化,進一步提升患癡呆症的風險。伊香賀俊治教授解釋,寒冷的環境會使人體為維持體溫而收縮血管,進而引發血壓上升。血壓過高會損傷腦內血管,增加血栓形成與微小血管破裂的風險,導致大腦受損,進一步影響運動、記憶等功能。隨著損害累積,大腦退化的速度加快,最終可能演變成癡呆。而研究中也指出,對於65歲以上的高齡者來說,每日運動40分鐘即可降低癡呆風險21%,而寒冷的住宅無疑減少了高齡者進行運動的機會,進一步提升健康隱患。除了對腦部的影響外,研究中也發現,在室溫僅13度居住的居民,比起居住於15度環境中的人,其健康壽命平均縮短4年,即使僅2度的溫差,也對健康產生顯著影響。為此,伊香賀俊治教授也分享了4招讓屋宅保暖的方式。伊香賀俊治教授解釋,窗戶是室內熱能流失的主要來源,因此建議使用厚實且長度及地的窗簾,阻擋冷空氣進入,避免室溫下降。如果想進一步提升窗戶的隔熱效果,可以在玻璃上貼氣泡紙,利用其隔熱緩衝層來減少50%的熱能流失。這樣不僅能維持室內溫度,還能縮短暖氣使用時間,進一步降低電費。睡前暖身也是保持溫暖的關鍵,他建議用40度的溫水泡腳15分鐘,促進血液循環,使體溫上升。如果不喜歡泡腳,也可以用圍巾保暖頸部,同樣達到提升身體溫度的效果。至於電暖器的使用,伊香賀俊治教授建議將移動式電暖器擺放在窗戶邊,透過加熱窗邊的冷空氣,促進室內熱氣循環,提升整體暖房效果。然而,他特別提醒,電暖器不宜靠近窗簾,應保持適當距離以確保使用安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6/392326/sm-6ab4b0b8f0f914970327acea6e965571.jpg)
10大健康駭事3/「原廠藥退場潮」民眾還有選擇權? 掛號費取消上限「沒錢不能生病!」
衛福部在2024年3月4日取消醫療院所掛號費上限,民間監督健保聯盟批評「無能又無為」,民眾憂未來「沒錢不能生病!」而40年老藥百憂解則在2024年11月退出台灣,揭露近年原廠藥出走的窘境。專家告訴CTWANT,受到藥價影響,近10年來已有13款原廠藥陸續選擇放棄台灣市場,將讓缺藥問題更惡化。衛福部取消上限隔天,台中榮總立即公告3月13日調漲急診掛號費,從270元漲為300元,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也宣布在4月1日調漲急診掛號費,同樣也從270元漲為300元。其實新冠疫情過後,掛號費就已漲一波。據六都衛生局資料,2023年六都高達475家醫療院所掛號費調漲,家數為歷年最多;2024年至2月中旬,六都又有322家調漲,其中9成以上都是診所,調整後平均費用落在170元至500元間。其中掛號費最高的是禾馨的特約門診掛號費2500元,除了可指定醫師、協助預約、還有專屬停車位。一名不願具名的自行開業小兒科醫師透露,疫情趨緩後各醫療院所人滿為患, 「診所每天患者多出2~3成,但受限健保總額支付制度,看診人數愈多,反而會稀釋健保點值,診所收入反而變少,現在人事成本、物價都上漲,診所2023年起就在虧本營運,所以今年初就決定調高掛號費來補貼。」醫師沈政男指出,醫界不少人士受不了健保給付太低,而掛號費正好是一個彌補收入的方法,於是才拿掉上限。這樣一來,掛號費就跟藥價差一樣,成了醫界彌補健保給付不足的額外收入了。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認為,若掛號費金額過低,不符合現今成本,可適度調整,而非全盤廢除;若認為地方主管機的備查程序過當,應令其改善調整,而非取消備查制度,形同犧牲民眾權益。藥價不斷被砍,讓許多原廠藥紛紛選擇退出台灣市場,未來民眾恐怕要習慣使用學名藥的日子。(示意圖/趙世勳攝)健保藥價一砍再砍也讓原廠藥路續出走,「近10年來陸續退出台灣市場的原廠藥將近達13款!」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台北予志藥局執業藥師王明媛說,包括必克喘乾粉吸入劑、可滅喘都保定量粉狀吸入劑、恩特來、普心寧、捷賜瑞、百憂解、及通安、安普諾維、貝特舒眼用懸浮液、愛敏定點眼液、立敏停點眼液、利視即樂點眼液、諾億亞膜衣錠,都已陸續停止供貨。其中「Aprovel安普諾維膜衣錠150毫克」台灣一年使用2000萬顆、「捷賜瑞錠10公絲」及「普心寧持續性藥效錠10公絲」一年用量也達430萬顆。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參議戴雪詠表示,隨著藥品專利到期,學名藥逐漸取而代之成為主流,這是國際市場的常態做法。以百憂解為例,目前市面上已經有相當多同品質的國內學名藥,且其市占率達到85%,說明臨床醫師與患者對學名藥的接受度相當高。王明媛也認同,她表示美國、日本等國的學名藥涵蓋率皆達7~9成以上;發展學名藥可強化藥品供應的韌性,使藥品供應不間斷。而根據食藥署資料,目前台灣學名藥涵蓋率約84.14%,由此也可見政府推廣學名藥的決心。「原廠藥」指的是藥廠經過長期研發與臨床實驗、取得專利之藥品,在專利保護期內,只有該藥廠可以生產。「學名藥」則是指待專利期過後,其他藥廠透過證明品質與療效相當下所生產的同成分、同劑量及同劑型之藥品,即常聽到的「三同藥品」,同成分、同劑量、同劑型。家醫科醫師簡志龍則不認同學名藥,「如果將原廠藥換成最便宜的學名藥,那醫院或藥局就有暴利,倒楣的則是患者。」一位不願具名的內科醫師表示,政府發展學名藥的決心有目共睹,與其消極抱怨藥價,不如轉而研究各家學名藥的療效,如此才能幫助患者控制好疾病,不受原廠藥出走的影響。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5/392285/sm-8d8cb0c8d97b0b894dbd2ff6cb896b20.jpg)
新北4月大男嬰受虐「多處骨折」身亡 父母推給姐姐與寵物臘腸狗
2022年,新北市一名僅4個月大的男嬰在家中被發現身體冰冷,經送醫搶救仍宣告不治。法院開庭時,男嬰父母竟推託「可能是家中臘腸狗咬傷」。經查,王父因情緒失控,多次對兒施暴,最終導致男嬰頭部重創致死。士林地院今(24)日依成年人故意對兒童犯傷害致人於死罪,判處王父有期徒刑10年;盧母則依過失致死罪,處有期徒刑2年。判決指出,王父與盧女婚後育有2名子女,全家居住在新北市某處小套房內。案發期間,身為雞肉攤商的王父因疫情影響收入,經濟壓力巨大,在男嬰哭鬧時常感煩躁不悅,故從2022年4月至6月間,數次以物品或不同方式對男嬰施暴,造成男嬰身上多處傷勢。2022年6月6日,王父再次因情緒失控,以平面硬物用力敲擊男嬰頭部,導致男嬰顱骨骨折及硬腦膜下腔出血。盧姓母親目睹孩子受傷,卻未即時送醫。事後當王父發現男嬰身體冰冷,與妻通知救護車並送醫急救,但男嬰到院前已心跳停止。法醫檢查發現,男嬰身上有多處陳舊傷,包括肋骨及股骨骨折、皮膚擦傷等,且體重僅3.5公斤,顯示營養不良,疑遭長期虐待與疏忽。庭審期間,男嬰父母矢口否認施暴,聲稱兒子傷勢可能是家中11歲臘腸狗咬傷或1歲多的姊姊共睡嬰兒床時壓傷所致。王父還情緒激動地表示:「我們真的很愛孩子,怎麼可能傷害自己的孩子?」盧女也聲稱已盡力照顧。兩人還辯稱希望男嬰將來繼承家業,是故不會傷害小孩。然而資深法醫蕭開平作證指出,男嬰的顱骨骨折及致命傷並非意外所致,而是平面硬物撞擊頭部所為,如地板或木板。蕭醫強調,男嬰身上傷勢與虐待「高度吻合」,狗咬或姊姊壓傷可能性極低。法院指出,男嬰年僅4個月,仍需高度依賴父母照顧,但王父卻因情緒失控,對男嬰多次施暴,造成其頭部挫傷、顱骨骨折及硬腦膜下腔出血等致命傷害。盧母作為主要照護者,對於男嬰受傷卻未採取積極措施送醫,最終導致男嬰因中樞神經衰竭死亡。法官痛批2人未盡監護人應有的保護、扶養和教養義務,嚴重違反親職責任。此外,男嬰死亡時身體呈現全身營養不良、嚴重消瘦、體重明顯過低與脫水等情況,顯示生前長期遭受虐待與忽視,父母卻辯稱「狗咬傷」或「姊姊壓傷」等說法。法院考量王父為主要施暴者,其行為直接導致男嬰死亡,情節嚴重,應予嚴懲,因此判處有期徒刑10年;盧母則雖未直接施暴,但未及時送醫,對男嬰的死亡負有過失責任,因此判處有期徒刑2年。◎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8/391258/sm-280a2f05b880fee1ead7932834bba1af.jpg)
節氣已到「大寒」!專家教這樣禦寒 每天最好多睡1小時
2025年1月20日04點01分,節氣來到「大寒」,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有農諺「大寒三白定豐年」、「大寒見三白,農人衣食足」,三白意指下三場大雪,可見,農家忌諱在大寒節氣天晴無雪。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指出,2025年「大寒」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牛、馬、羊、雞,容易過度勞累而引起神經緊張,失眠多夢的毛病,但只要多些時間放鬆休息,終究問題不大。一些病痛,在所難免,會有神經緊張的傾向,必須盡量多休息,多做適量運動以放鬆身心!「大寒」宜養腎!《黃帝內經》上說寒冷冬天的養生首重「去寒就溫」,如何做到「去寒就溫」防體寒、維護身心健康呢?人體陽氣源於腎,數九寒冬,禦寒保暖,首當養腎。腎被古人稱「命門」,常言道「男怕傷肝,女怕傷腎」,過去腎虛虧多常見於更年期的女性,但如今,20~30歲的女性患上腎虧的病例卻漸多,年紀輕輕就腰痠背痛腿軟,渾身無力、怕冷、沒胃口,不化妝的時候,更是一臉憔悴、暗黃無光,天氣寒冷,補腎,對於女人來說至關重要!以下提供食、衣、住、行、育、樂的「大寒」開運養生與禁忌:一、食的開運大法:人們可以根據不同體質進行飲食調補。偏於陽虛的人食補以溫熱食物為宜,羊肉、雞肉等都屬於溫熱食物,偏於陰虛者以滋陰食物為宜,可以多食用鴨肉、鵝肉、木耳等。忌吃生冷瓜果、霜淇淋、冰凍飲料等,以免內外皆寒傷脾胃,如梨,西瓜,生菜,綠豆等寒性之物,少吃海鮮和冷飲,吃吃黏硬之物,如奶油,油炸食物等,以免加重腸胃負擔,造成消化不良。冬天宜養腎陽,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等黑色食物及杏仁、核桃、大蒜、栗子、桂圓等食物,均有補腎益腎作用。二、衣的開運大法:增添衣物防寒防風,俗云:「大寒大寒,防風禦寒」,外出之時要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和圍巾。防寒保暖,及時添衣,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鬆,不宜穿得過緊,以利於血液的流暢。「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人的頭部是平衡整個身體熱量的最主要部位,若頭部受寒,極易引起感冒。三、住的開運大法:室內溫度保持在15~20℃為宜,不宜過高或過低;要減少去公共場所的次數。應每天開窗數次,以便空氣流通,將室內濁氣加速散去,讓陽光充盈室內,可保持乾燥。四、行的開運大法:大寒養生要順應冬季「藏」的原則,要早睡晚起,每天多睡1小時。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晚起可以養陰氣,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從而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對於上班族特別提倡早睡1小時。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不宜過早起牀,晨練要推遲一些,最好待日出後再出門。在冬天,熬夜對身體的傷害比在其他季節更大。現在不少年輕人習慣熬夜,一到週末就長時間補覺,久而久之對健康相當不利。冬季夜長日短,人們也應適當調整作息時間,最好等到太陽升起後再起牀。有些人因爲工作原因,不得不天沒亮就起牀,那更應儘量早睡。在冬季,最好能在晚上23點(子時)之前上床休息。五、育的開運大法:切忌運動過量,出汗太多,避免陽氣隨汗液而出,受到損傷。鍛煉應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快走、慢跑、廣場舞等。運動強度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而定,以微微出汗最好,下雪天或室外溫度低於攝氏12度,最好暫停戶外鍛煉。冬季靜養還要格外重視養心、靜心,靜養並不意味著不動或少動。冬季進行適當運動還是有益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冬季要避免劇烈運動,因爲大汗淋漓時,寒氣容易通過張開的毛孔侵入體內,容易使人生病。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不少人因為冬天天冷,就不願運動,其實冬天運動對身體有益,有助於增加免疫力,能夠預防感冒、肺炎、支氣管炎等疾病。六、樂的開運大法:不過度勞累,情緒穩定,保持良好的心境,切忌急躁和精神抑鬱。所謂「暖身先暖心,心暖則身溫」。意思是說心神旺盛,氣機通暢,血脈順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溫暖,方可抵禦嚴冬酷寒的侵襲。因此在大寒時節,我們應安心養性,怡神斂氣,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後適逢春節,兒孫滿堂,此時精神調養還應注意避免過喜或傷心,減少心腦疾病的發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使體內的氣血和順,不擾亂機體內閉藏的陽氣,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90508/sm-d3aa51279d6f33cf5ea2bc76e5c42a68.jpg)
宋慧喬走過低潮再出發!43歲的她,用8個暖心金句寫下人生最美的答案!
近期,韓國女神宋慧喬在《劉Quiz on the Block》中敞開心扉,分享了自己經歷離婚低潮後的心情歷程,並以滿滿的正能量治癒觀眾,節目播出後,不僅創下自身最高收視紀錄,宋慧喬的「金句哲學」更是在網上引發熱議。今天,我們將一一盤點她的8大金句,帶你一起感受這位「智慧女神」如何面對挫折、重新愛自己。宋慧喬暖心金句1-「是我的就會是我的。」宋慧喬坦言,曾經對一些想追求的東西執著不已,但後來學會順其自然,讓屬於自己的幸福自然而然到來。(圖/取自宋慧喬IG)宋慧喬暖心金句2-「把自己放在第一順位,才能給他人更多愛。」她提到,過去一直為他人付出,但忽略了愛自己,如今,她將愛自己放在首位,才能有更大的能力去愛他人。(圖/取自宋慧喬IG)宋慧喬暖心金句3-「只要為了未來能更上一層樓,就必須熬過這段修煉。」面對離婚低潮,她把痛苦視為一種成長的過程,認為每一次磨練都是為了迎接更好的未來。(圖/取自宋慧喬IG)宋慧喬暖心金句4-「我已經捨棄了太多累贅,現在已經沒關係了。」她勇敢放下過去的包袱,輕裝上陣迎接新生活。(圖/取自宋慧喬IG)宋慧喬暖心金句5-「現在已經不是靠外表的年紀了。」面對外界對她年齡的評論,她自信表示,現在更注重內在價值,而非外在的美貌。(圖/取自宋慧喬IG)宋慧喬暖心金句6-「五年以來,我每天都會寫下10件感恩的事。」她透過感恩日記找回內心的平靜,認為感恩是治癒自己的最佳方式。(圖/取自宋慧喬IG)宋慧喬暖心金句7-「時間到了,我會自然消失。」她對未來的態度是從容且淡然,認為人生就是隨心而活,並不執著於外界的眼光。(圖/取自宋慧喬IG)宋慧喬暖心金句8-「現在不要再減重了,隨便吃啊!」對於退後一步的生活,她希望可以更加自在,享受當下的每一刻。(圖/取自宋慧喬IG)宋慧喬在節目中以沉穩淡雅的態度分享了這些金句,讓觀眾深刻感受到她的成熟與智慧,不少網友對此紛紛留言:「經歷風霜後展現出的高雅氣質,才是女人最美的樣子」、「真的很佩服她,從不口出惡言,總是那麼大方得體」、「宋慧喬的EQ真的太高了,這些話讓人聽了很感動!」更有人感嘆:「這才是最佳的反擊,用自己的努力活出最美好的狀態。」無論過去她經歷了什麼,宋慧喬如今用真誠和智慧寫下了屬於自己的人生答案,讓人不得不為她喝采。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3/390493/sm-9d20451df321987f04b8a16a3b5b721e.jpg)
每年萬人死於交通事故 越南祭「新制罰單」最重罰到年均收入一半
自2024年1月1日起,越南政府推行新一輪交通罰則,針對違規行為祭出嚴厲處罰,以期改善長期混亂的交通狀況。新規定涵蓋從闖紅燈等輕微違規行為,到更嚴重的交通違法行為,罰款金額最高可達5000萬越南盾(約3184美元,10萬4761新台幣)。此次改革包括對闖紅燈、逆行及在人行道行駛的機車騎士處以400至600萬越南盾(約254至381美元)的罰款;汽車駕駛若因開門導致事故,將面臨2000至2200萬越南盾(約1273至1400美元)的罰款。政府還鼓勵民眾舉報交通違規行為,最高可獲500萬越南盾(約318美元)的獎金,這對於平均月收入約800萬越南盾(約500美元)的國民來說是一筆可觀獎勵。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越南每年約有1萬1500人死於交通事故,平均每天30人喪生。為降低死亡率,政府對酒後駕駛及街頭飆車祭出嚴厲罰則。醉酒駕駛或拒絕接受酒測者,最高可被處以4000萬越南盾(約2500美元)的罰款,而參與非法賽車或魯莽駕駛者則可能被罰5000萬越南盾。此外,越南還導入與澳洲類似的扣分制度,駕駛人若屢次違規,將面臨吊銷駕照的懲罰。然而部分民眾對於新罰則的「天文數字」金額表示擔憂。澳洲國立大學博士生ThanhTamTran指出,越南人均年收入約6000美元,這些罰款對低收入通勤族影響尤為嚴重。她批評新制度鼓勵舉報而非互助,可能削弱社會凝聚力。對此,WHO駐河內代表安吉拉普拉特博士則表示,儘管需關注罰款對社會的影響,但加重罰則能有效促進行為改變。她強調,「若罰款過低,人們並不會真正重視違規成本。」普拉特博士認為,僅憑罰款無法解決問題,改善道路安全需綜合考量法律、執法、基礎設施與車輛安全標準等多方面因素。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9/390289/sm-f90a918aa55be8b337d1f721c1109e4c.jpg)
帶華航挺過疫情低潮「像個桶箍」 董座謝世謙寫下史上最高獲利
中華航空董事長謝世謙驚傳辭世,各界扼腕!謝世謙在華航一待超過40年,是華航基層員工一路做到頂的傳奇人物,他在2016年升任總座,2019年春節華航發生機師罷工時臨危授命接下董座,更在新冠疫情來臨時,帶領華航走過低谷,並在2024年交出華航成立以來最好的經營成績,拚命三郎的個性,說「把一生奉獻給華航」絕不為過。謝世謙在華航服務年資長達45年,從基層會計工作做起,再轉任營業行銷工作,曾擔任先啟資訊、華儲公司等關係企業董座,也曾派駐印尼、澳洲等地分公司,再一路當到總經理、董事長,要說有誰比謝世謙更懂華航,還真的找不到第二人選。謝世謙在2019年機師罷工期間,接下董座與工會談判,更能看得出他基層出身、知道基層的苦,也因為太懂華航,能夠「感同身受」談判,拉近雙方歧見。與謝世謙同事多年的華航主管就說,謝世謙當了一輩子的華航人,就因為「什麼都做過」,也就跟個拚命三郎一樣,凡事親力親為,某種程度更像個「桶箍」,緊緊拴住華航各部門。尤其是疫情期間,就當全球主要航空公司陷於低潮,甚至財務危機,謝世謙善用他在華航長期累積的經營經驗,善用18架貨機衝刺載貨,一舉扭轉航空業百年大禍,曾有人問他為何不把客運員工調去貨運幫忙,他笑說「把自己熟悉的事情做好,以後(疫後)就換他們上工了」,把員工放在對的位置,也讓華航員工相當感恩。謝世謙的精準判斷,除了一路走來的歷練,更因其扎實財會背景,對於成本掌控佳,加上豐富的輪調經驗,對華航各部門問題掌握清楚,大到購機、小至座椅設計,都能透過財會分析找出最佳方案,也因為他「太熟航空業了」,總能揪出藏在細節的魔鬼,除在疫情期間扭轉華航體質,更在疫情後交出驚人成績,獲利創下華航成立以來新高。秉持審慎態度戰戰兢兢,相信天底下沒有天天有好運眷顧,「務實」成為謝世謙一路走來不變的經營信念,甚至前一天都還與工會簽署團協,要為疫情後華航的脫胎換骨奠定最佳基礎,未料世事難料,如今撒手辭世,將留給所有華航人永遠的懷念。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2/389662/sm-4062af642cb2757532515048c16cedde.jpg)
人妻怨尪不愛啪啪!婚前故意無套讓她受孕 網:別人妻不會讓人失望
兩個人在一起久了,到底是「越想要還是越不想要」?一名人妻抱怨,和丈夫交往時,認為啪啪次數不夠多,結果丈夫卯起來求歡,甚至故意不戴套,導致原PO懷孕,當時對方承諾婚後會增加次數,殊不知生完孩子後,丈夫1個月只給1至3次,讓原PO哀怨人生好悲哀,未料有網友就表示「很多次了」。這名30歲人妻在臉書《靠北婚姻》表示,「怎麼草食男這麼少...偏偏被我遇到」,原PO表示,婚後丈夫每月僅給1至3次性生活,且持續3年,一度讓她氣到「再這樣下去...我真的會偷吃」!原PO還懷疑,是不適丈夫睪固酮太過低導致性慾低,但對方堅稱只是太累,拒絕看醫生或接受婚姻諮商,讓她感到相當失落,漸漸不再那麼愛對方,「雖然房事不是婚姻的一切,但覺得這件事是感情的潤滑劑,還有被愛被需要的感覺,現在只有悲哀的感覺...我們才30歲」。這名人妻還回想起交往期間,前3個月性愛次都很正常,之後逐漸遞減,原PO曾向對方坦言彼此不適合,結果丈夫竟卯起來求婚,那陣子次數也增加,甚至還故意無套讓她受孕。老公當時還強調,婚後會調整性愛次數,原PO對於這段婚姻也感到十分猶豫,糾結到懷孕7個月才登記結婚,沒想到卸貨後,「生完一個月一次」,痛批丈夫騙很大。原PO甚至崩潰喊,當初老公故意讓她懷孕,如今孩子出生卻不願照顧,而且說好的房事也不履行,令她大罵,「真煩...要守活寡一輩子想到就覺得人生好淒慘」、「這種婚姻到底有什麼意義?要怎麼繼續走下去,身心靈都沒有得到滿足」,而貼文曝光後,網友則認為很正常吧,「我比妳更慘,結婚後一年三次,清明、中秋、過年」、「一個月1至3次,蠻多的欸!一年1至3次才要哭吧」。不過也有網友笑說,「羨慕...果然別人的老婆不會讓人失望」,還有人表示,「高度懷疑妳丈夫是同性戀,很多男同志會迫於社會壓力,跟異性結婚」、「通常都是女生婚後性冷感比較多,很少男生的」,甚至有人直指,「他只是要一個傳宗接代的子宮,簡單來說,妳不是他心中愛的那個人而已」。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4/389474/sm-d1a69a403921dc0ee9c63cbcedd981d5.jpg)
稽查50萬件違法吸食電子菸 僅開罰1247件「成案率0.25%」
煙,稽查到相關案例後可依罰開罰。但國民黨立委萬美玲近日質詢指出,實際上非法吸食電子菸一事執法成效不彰,稽查50萬件案件中,僅有1247件被開罰,成案率僅0.25%。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根據國健署統計,自法案通過後,全國稽查吸食電子煙案件中,違法販售電子煙案件251件、加熱煙619件,違規吸食404件,且全國約有近8萬名青少年正在使用電子煙。除此之外,2024年7月至9月這段期間,全國警方查獲含有麻醉藥物「依托咪酯」的「喪屍煙彈」案件達681件,平均每月高達227件。針對成案率過低一事,萬美玲批評,政府對新興菸品的查緝不力,並對青少年吸食電子煙及「喪屍煙彈」的危害表示擔憂。行政院則表示,已透過跨部門合作,積極推動查緝與防制措施。萬美玲也另外指出,電子煙含有尼古丁,會造成成癮,對青少年的大腦發展及肺部健康構成威脅,更可能引發癌症。「喪屍煙彈」則更為危險,內有二級毒品麻醉藥物「依托咪酯」,不僅成癮性高,還會造成腎上腺機能不全、注意力渙散等問題,可能引發交通事故。而行政院則回應,先前已於2024年11月、12月由法務部台高檢署聯合衛福部、財政部及內政部等單位召開電子煙管制相關會議研究防制措施。針對摻入毒品的電子煙使用者,將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強力查緝,追溯毒品來源並打擊黑市流通。同時,國健署也多次與網路平台及電商業者溝通,針對違法販售電子煙行為進行查處,並與數發部合作,阻斷違法網站的資訊解析。金管會也配合追查違法賣家的個資與金流來源。◎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吸菸害人害己。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4/389374/sm-df62b44b1fb63825371b79a6e297c1d2.jpg)
大掃除藏毒2/婦人漂白水洗廁所「竟出動葉克膜救命」 混用清潔劑恐爆毒氣
大掃除時少不了各式清潔劑,一名婦人使用漂白水洗廁所,未稀釋又在密閉空間長達1小時,最後竟導致肺水腫送進加護病房,還出動葉克膜治療。醫師對CTWANT記者說,打掃時一定要注意通風,同時不要混用清潔劑,以免一不小心反而製造出毒氣。專家建議也可使用過碳酸鈉代替漂白水,相較之下更加安全。60多歲的婦人因為看見廁所磁磚有霉斑,為了加強效果,因此未稀釋漂白水直接使用,沒戴口罩的她一聞到刺鼻氣味就開始猛咳,卻硬撐著繼續刷洗地板,時間長達1小時,後來因持續咳嗽、喘才緊急就醫,結果發現肺部白了一大塊,血氧濃度過低,緊急以葉克膜治療才撿回一命。「使用漂白水時,第一件事就是要開窗或增加通風!」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漂白水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 (Sodium hypochlorite),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變質,有效殺滅細菌、真菌及病毒,但它對黏膜、皮膚及呼吸道具刺激性,所以濃度如果過高,就會危害健康。除了通風,也要以水稀釋降低漂白水的濃度。顏宗海說,一般建議居家使用漂白水的比例是「1:100」,也就是漂白水要用100倍的水稀釋,即使在醫院幫病人的糞便等物品消毒,比例是「1:50」已非常強效,千萬不要再混用其他清潔劑。「例如漂白水混用鹽酸就會產生毒氣!」顏宗海說,漂白水是強鹼溶液,如果加入酸性清潔劑,就會產生「氯氣」,這是非常危險的氣體,就算是低濃度,吸入後鼻子、喉嚨、眼睛會感覺很刺激;而高濃度則會破壞肺部,感到呼吸困難。過碳酸鈉是一種氧系漂白水,又稱固體雙氧水,遇水會分解成碳酸鈉和過氧化氫,氧化的效果能清潔物品。(圖/翻攝自蛙家waja臉書)家事達人陳映如坦言,浴廁的確是她最可能會使用清潔劑的區域。「但我還是盡量減少接觸的時間與機會,我通常會先在發霉處噴上適量的除霉劑,先讓它靜置一下,過會兒再來處理。」陳映如提醒,雖然掃乾淨很重要,但方便、安全也同樣重要,使用清潔劑之前一定要先看清楚說明,同時戴好手套與口罩,才能掃得健康。也可以使用過碳酸鈉代替漂白水,過碳酸鈉又稱活氧漂白粉,可在超市、網路、化工行購買,將2大匙過碳酸鈉粉末加入1公升溫水,放入噴霧罐中,噴灑在磁磚或馬桶,靜置10~15分鐘再用抹布擦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