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肥胖
」 肥胖 減肥 減重 體重乳房脹痛竟與咖啡有關? 專業醫:過量攝取恐會加重疼痛
在如今的社會,相信不少人都習慣咖啡不離手的日子。但現在有醫師提醒,有良性乳房腫瘤的女性要額外注意咖啡的攝取,過量的咖啡因恐會降低肝臟第一階段解毒酵素的活性,恐會加重乳腺腫脹與疼痛,要特別注意。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部分女性在乳房中出現良性腫瘤並非罕見,其中常見的包括纖維腺瘤(Fibroadenoma),這類約佔五至七成的病例,多出現在20至40歲女性間,質地較硬且通常無痛,形成原因多與雌激素波動有關。另一類則是乳腺囊腫(Breast Cyst),占約兩成至四分之一左右,內含液體且易受到月經周期影響,30至50歲的患者為主。劉博仁醫師也提醒,纖維囊性病變(Fibrocystic Changes)並非真正的腫瘤,但有高比例的女性一生中可能出現這種顆粒狀觸感的變化,常伴隨疼痛或腫脹,與雌激素過多相關。還有其他相對較少見的類型,如乳管內乳頭狀瘤(Intraductal Papilloma)、脂肪瘤(Lipoma)、葉狀腫瘤(Phyllodes Tumor)等。劉博仁醫師也提到,有著良性腫瘤的女性並非只要定期追蹤就好,還需留意個人生活習慣的調整。飲食方面建議多攝取富含抗氧化成分的深色蔬菜(綠花椰菜、菠菜、地瓜葉等)及水果(莓果類、柑橘類),適度選擇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鮭魚、鯖魚)、亞麻籽或核桃,並減少高脂肪、高糖與過度加工的食品。除此之外,日常咖啡飲用部分也要特別注意,需適度控制咖啡因,因為攝取過多可能影響雌激素代謝,加重腫塊腫脹與不適,故建議適量飲用為宜。另外就是保持良好的體重控制,若過度肥胖或超重,可能干擾雌激素水平,增加乳腺問題風險。劉博仁醫師建議,適度的運動,如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例如快走或瑜伽),有助於荷爾蒙調節。此外,日常生活中也需減少接觸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減少殺蟲劑及塑膠容器中雙酚A或定香劑DEHP的使用,以免進一步影響荷爾蒙平衡。劉博仁醫師也提到壓力管理,壓力過大會影響內分泌,建議透過冥想、深呼吸或其他放鬆練習紓解情緒。建議依個人體質,適度補充維生素D等營養素,有助於維持身體機能穩定。
流感重症死亡創10年同期新高 重症死亡率飆5倍
今年台灣流感疫情嚴峻,自10月以來已累積250例流感重症病例及41例死亡病例,創下近十年同期新高。疾管署指出,隨著冷氣團接連來襲,疫情恐在12月進一步升溫進入流行期。微創手術重症醫師黃軒警告,流感一旦變成重症,其死亡率是一般人的4到5倍以上。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發文指出,許多看似健康的年輕人,由於抽菸、熬夜、飲酒及失眠等不良生活習慣,健康狀況惡化,更容易感染肺炎鏈球菌,導致流感病情加重。他感嘆「大家都認為季節性流感不會致命,但每年都有那些看似健康的年輕人,卻提早結束了生命」。黃軒還提醒,社區型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是患者在社區中感染的肺炎,約5%至10%的患者病情會惡化,ICU患者死亡率更高達20%至50%。他指出,加護病房的肺炎重症個案,通常具以下共同特徵,包括未注射疫苗、慢性病、過度肥胖、孕婦、小於5歲的兒童以及大於65歲的老人。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顯示,肺炎鏈球菌能引起多種侵襲性疾病,主要包括敗血症、肺炎、腦膜炎、關節炎、骨髓炎、心包膜炎、溶血性尿毒症、腹膜炎等。黃軒表示,肥胖年輕人及患有慢性病(如糖尿病、慢性腎病、氣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成人(19至64歲),罹患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風險可能是一般人的3到17倍,且感染肺炎鏈球菌後,這些患者原有的慢性病也可能因併發症加重。隨著流感疫情不斷升溫,黃軒強調「肺炎是一種可預防、可治的致命疾病」,免於重症和死亡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種肺炎鏈球菌與流感這兩種疫苗。他呼籲高風險族群,包括幼童、慢性病患者及老年人,應及早接種疫苗,減少感染風險。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也提醒,感染者是以「沒有打疫苗」為主,特別呼籲盡速接種流感疫苗,以免有更多的重症跟死亡的發生。
男星公開破百公斤肥胖黑歷史 瘦身成功自嘲「減掉一個蔡依林」
男歌手盧學叡過去從歌唱選秀節目出道,溫柔嗓音深受粉絲喜愛,近期公佈肥胖黑歷史,坦言疫情前常聚餐吃美食、胃口變大日漸發福,體重一度飆破127公斤,直至健康拉警報才開始積極減肥,近日盧學叡登上《聚焦2.0》分享甩肉心路歷程。盧學叡透露當時檢驗出高血壓及高膽固醇,被醫師警告「若不減肥恐一輩子吃慢性病藥物」才讓他有所警覺。他花1年半時間減下42公斤恢復正常體態,瘦身成功讓他開玩笑直呼:「我減掉一個蔡依林。」盧學叡花1年半時間減下42公斤恢復正常體態。(圖/年代提供)盧學叡過去為吃美食完全不忌口,自曝每天需要吃7餐,且每餐至少要吃2碗飯才有飽足感,體重一度標到127公斤,當時完全沒自覺過度肥胖,反而自嘲很像吉祥物相當可愛,直到蹲下綁鞋帶都開始喘,才驚覺健康已經亮紅燈,檢測發現血壓破200、膽固醇破230,醫師警告再不減肥恐一輩子吃降血壓藥。他靠多吃蔬菜及肉類、減少白飯份量,健康方式瘦身後,血壓也回歸到正常指數。
烈日下曝曬工作 花蓮男突發癲癇送醫不治
時序入秋季,炎熱暑氣仍未退,花蓮1名39歲男子在豔陽下工作,突發癲癇症,到醫院時體溫已飆升超過攝氏40度,經搶救仍因多重器官衰竭離世。面對高溫的「秋老虎」,花蓮門諾醫院心臟外科醫師楊凱迪13日說,此一時刻更容易熱感冒、中暑,提醒在外工作一定要補充水分,避免熱傷害意外。8月下旬,花蓮1名39歲男子在戶外烈日下長時間工作,因耐不住高溫,突然癲癇發作,患者到院時體溫已飆升達到攝氏40度,情況危急,院方雖立即降溫處理,但心律不穩,生命徵象低,一度裝設葉克膜搶救生命,仍因多重器官受損及腸胃道大量出血不治。院方說,男子年紀還是壯年,但過度肥胖,對於體重過重或平時缺乏運動的人來說,豔陽下工作或突然劇烈活動,會增加熱中暑,導致器官衰竭等風險。楊凱迪表示,花蓮地區白天溫差大,尤其「秋老虎」威力仍不可小覷,在烈日曝曬下,氣溫升高速度快,在戶外從事體力勞動,未即時補充水分,人體水分很容易快速流失,務必定期補充水分,並保持警覺,隨時注意身體狀況;若出現不適應立刻休息,並且最好與人同行,以便在突發情況時及時求助。楊凱迪也提醒,身體狀況特殊或有慢性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高危險族群,因為這些疾病會降低身體對溫度變化的調節能力,體重過重或肥胖者,也可能因代謝負擔較重,同樣要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
熱危害恐造成腎臟受傷! 醫曝「三多三少」預防方法
全球暖化日益嚴重,天氣一年比一年更熱,很難想像原來氣溫跟內臟健康也有關係,炎熱氣候所導致的熱危害可能對戶外工作者,甚至中年糖尿病患者、慢性腎臟病患者造成危險。這些人都是熱危害高危險族群 應特別留意熱危害泛指大家熟悉的一些狀況,包括像是熱衰竭、熱中暑等因外界溫度上升,導致身體調節失衡的狀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腎臟內科主任謝至同指出,一般而言長時間暴露在戶外的工作類別,例如:軍人、戶外勞動者、農林漁牧、建築工程等或一些密閉空間者、運動選手等都是危險族群,其他像是過度肥胖、年長者、孕婦甚至嬰幼兒也都具有風險,面對炎熱高溫,身體調節能力較慢都要特別注意。另外,有一些慢性病患者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患者或罹患呼吸道疾病: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以及慢性腎臟病都屬於高風險族群。高溫誘發全身性發炎反應 嚴重恐造成腎損傷謝至同說,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主要是透過皮膚、毛細孔、血管和呼吸的傳導、對流、輻射和蒸發來進行調節,因此無論哪個族群一但出現熱傷害,症狀大多相似,例如:全身無力、頭痛頭暈、口乾想吐甚至肌肉抽筋等,嚴重的還可能出現中樞神經異常,甚至意識不清或昏迷,這就比較危險了。謝至同補充,炎熱高溫可能誘發全身性發炎反應,若再加上水分補充不足(缺水、脫水)是兩大造成腎臟損傷的主因。日常「三多三少」 降低熱傷害對健康危害因此,為能降低熱危害帶來對身體的負擔與影響,溫度、濕度以及暴露的時間都是關鍵,高溫悶熱或烈日曝曬的環境,容易導致體溫調節失衡,而溼度太高的環境,也會讓人體代謝蒸發的效率變差,都儘量不要待太久,另外適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也助於舒緩。謝至同提醒,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之外,透過平日的飲食管理「三多三少: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少鹽、少油、少糖」也可降低對腎臟的負擔,提升對抗環境變化的能力。
8月熱傷害716人送醫「比去年多6成」 醫示警:恐致急性腎衰竭
天氣炎熱,高溫頻頻破紀錄,8月份因為熱傷害送醫就有716人,比去年同期8月增加超過6成。對此,醫師警告,腎臟對極端高溫特別敏感,熱傷害可能產生橫紋肌溶解,若沒有即時治療,會傷害腎臟功能,甚至演變成嚴重的急性腎衰竭。衛福部統計,今年8月總共有716人因熱傷害送醫,比去年8月的442人,增加了61%,其中包括中暑、熱暈厥、熱痙攣、缺水性中熱衰竭、鹽份缺乏所致的中熱衰竭、中熱衰竭、暫時性熱疲勞、熱水腫、其他特定之熱影響、熱及光的影響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腎臟內科主任謝至同說明,面對高溫時,除了全身性發炎反應,人體也會因大量流汗、蒸發等導致水份快速流失,若水分補充不及或不足導致脫水,恐造成腎臟損傷。謝至同指出,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主要是透過皮膚、毛細孔、血管和呼吸的傳導、對流、輻射和蒸發來進行調節,因此熱傷害症狀大多類似,像是全身無力、頭痛頭暈、口乾想吐甚至肌肉抽筋等,嚴重還可能出現中樞神經異常,甚至意識不清昏迷。至於哪些是熱傷害的高危險群?包括長時間暴露在戶外的工作,軍人、戶外勞動者、農林漁牧、建築工程等,或一些密閉空間者、運動選手等,而過度肥胖、年長者、孕婦、嬰幼兒也有風險,面對高溫時,身體調節能力較慢都要注意。謝至同提醒,炎熱天氣下,除了應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外,也可以透過平日的飲食管理「三多三少: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少鹽、少油、少糖」,降低對腎臟的負擔,提升對抗環境變化的能力。
專家曝「超慢跑」7大好處! 不過「4族群不適合」多加留意
近年來非常流行「超慢跑」,你跟上了嗎?超慢跑是一種低強度、步伐小、速度非常慢的跑步運動。在這種運動中,你可以保持微笑、輕鬆聊天,甚至唱歌,所以也被稱為「微笑慢跑」,是能夠輕鬆上手的健康活動,但到底該怎麼跑,你知道嗎?此外,超慢跑真的有這麼好嗎?來聽聽專家怎麼說。超慢跑的好處台灣健身運動醫學推廣協會理事長陳俊忠教授表示,超慢跑是一種受歡迎的有氧運動,特點在於高效能、低強度,適合各種年齡層,甚至連膝蓋不好的人也可以進行。以下是超慢跑的好處:有氧運動提升全身健康:強化心肺功能與呼吸、改善血糖問題、保持肌肉量、促進循環和代謝。鍛練全身各部位肌肉:特別訓練慢肌纖維,能有效提高身體的耐力和健康狀況。輕鬆減肥燃脂:超慢跑雖然速度慢,但能有效消耗能量,能量消耗比走路多了2.5倍,達到燃燒脂肪的效果,但不容易疲勞或造成運動傷害。不傷膝蓋:超慢跑步幅小、動作輕,避免了足底筋膜炎等問題,不會對膝蓋造成過度壓力,適合各年齡層。穩定血糖:特別適合飯後20分鐘的運動,有助於穩定血糖。改善肝功能:適度運動有助於改善肝臟血液循環。不用出門、不用器材、不受時間與地點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運動,最適合長輩或時間有限制的人。你可以在室內(不管是在家還是辦公室)原地跑,也可以到室外跑,甚至邊跑步邊聊天,增進情感交流。不需要特別的裝備,入門門檻低,只要一雙運動鞋與計時器,就可開始超慢跑。超慢跑的建議速度超慢跑的速度比一般的慢跑還要慢,陳俊忠指出,建議的速度是每小時4~6公里,相當於用10~15分鐘跑完1公里,或是每分鐘踏180步的頻率,比健走的速度稍快一些,可以保持自然呼吸,是輕鬆而有效的運動方式。超慢跑一次要跑多久?依據美國心臟醫學會建議,超慢跑的運動效果最好的時間是30~50分鐘,但因人而異,可以根據個人狀況調整:初學者:建議每天跑10~15分鐘,然後逐漸增加運動時間。有運動習慣者:每次跑30分鐘,甚至可以增加到60分鐘,目標是每週至少達到180分鐘的運動時間。想要瘦身:建議每天至少超慢跑30分鐘,隨著功力增加,時速可以逐漸加快到7公里。超慢跑講求持續度,記得先從輕鬆的節奏開始,逐漸增加距離和時間,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隨著體力的增加,慢慢提高運動強度,以獲得更好的健康益處。正確的跑姿與訣竅陳俊忠強調,超慢跑的正確跑姿是成功的關鍵,以下是正確姿勢建議與訣竅:保持背部挺直:避免含胸駝背。稍微抬起下巴:眼睛看著水平前方,保持自然呼吸。手臂自然擺動:雙手手臂稍微彎曲,大約維持在髂骨上方,隨身體自然擺動。前腳掌先著地,腳跟再落地:重心放在前腳掌,而不是後跟,有助於減輕對關節及膝蓋的壓力。不可以只讓前足著地,變成墊腳跑,因為這樣會造成腳踝和小腿緊繃、痠痛,甚至產生足底筋膜炎的狀況。避免用力踏地:超慢跑的目的是讓心率處於最大心率的60%左右,有燃燒脂肪的效果,同時不會超出心臟的負荷。保持膝蓋微彎:如注音符號ㄍ字型,有助於增加膝蓋的緩衝力、減輕膝蓋負擔。步伐要小,步頻要快:保持每分鐘180步的節奏,可以搭配節拍器的韻律感,使用手機下載節拍器App,調整為180 bpm,選擇2拍,跟著節拍器跑,就很容易掌握節奏。記住「不痠、不痛、不硬(肌肉不會僵硬)、不喘」的原則,超慢跑時保持自然呼吸、微笑的步調,避免過快的速度造成肌肉疲勞和不適感。超慢跑的注意事項超慢跑對關節相對較安全,因為它是一種低強度的運動,以下是一些關於超慢跑對關節的注意事項:低衝擊性:超慢跑的步伐較小,不像高速跑步或激烈運動,會對關節造成過大的衝擊。肌肉支持:超慢跑有助於增強肌肉,特別是腿部和核心肌肉,這有助於支持關節。適度運動:保持適度的運動量,不要過度,以免對關節造成壓力。選擇適合的地面:選擇較軟的地面,例如草地或跑步機,在室內也可以舖瑜伽墊原地超慢跑,以減少對關節的壓力。適當的鞋子:穿著適合的運動鞋,提供足夠的緩衝和支持。哪些人適合超慢跑?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指引,超慢跑適合以下人群:運動能力低下的民眾:即使是肥胖族群,也可將超慢跑作為初階有氧運動。久坐少動的民眾:超慢跑是初階入門的有氧運動,相對簡單且方便,降低了開始運動的阻力。高齡族群:超慢跑不特別追求速度,負擔較小,適合長輩輕鬆上手。超慢跑不需要任何器材輔助,適合運動初學者、沒有太多時間運動的人,或是患有三高和退化性關節炎的族群。哪些人不適合超慢跑?雖然超慢跑適合各個年齡層,但有些人不適合進行這種運動,不適合超慢跑的族群包括:嚴重關節問題的人:如果你有嚴重的膝關節或踝關節等問題,超慢跑可能不適合你。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你有心臟病、高血壓或其他心血管問題,應該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運動。代謝性疾病患者: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要謹慎選擇運動方式,以避免低血糖。過度肥胖者:體重過重會增加關節負擔,需謹慎選擇運動方式。超慢跑真的有這麼好嗎?超慢跑讓許多人趨之若鶩,不過陳俊忠提醒,超慢跑也有其缺點,包括:強度太低,不適合一般人:從來沒有運動的人,能以超慢跑開始養成運動習慣,這是很好的,不過它應該只是一個開始,而不是一個終點或目標,因為它的運動強度太低了,如果沒有重大疾病或是身體特別虛弱,花費時間透過超慢跑增加活動量,對身體的益處沒有想像中來得大。比較單調無趣:雖然超慢跑不受地點限制,反覆原地慢跑就能進行,這是它的優點,但也是缺點,如果沒有配合看電視或聽音樂,容易覺得枯躁乏味,不容易養成持續運動的習慣,最後甚至因為覺得無聊而放棄了。建議根據個人喜好來嘗試多元運動,有助於養成運動習慣,像是騎車、游泳、瑜伽、太極拳或氣功,或是登山健行等。專家的建議陳俊忠認為,只要是能夠持之以恆的運動,對於身體健康都有好處,不一定要跟隨流行,每天只侷限於超慢跑。建議除了超慢跑之外,再多找些自己喜歡的其他運動,搭配各種情境選擇適合的運動,讓運動多元化與兼容性,既有足夠的運動強度與時間,達到提升心肺功能與肌力的目的,同時將運動巧妙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成功養成運動習慣,才能活得快活、健康又長久。(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芬蘭航空要求乘客量體重措施 部分旅客擔憂引發「肥胖羞辱」
搭飛機check-in時,眾所皆知要確定行李沒有超重,但有越多越多航空公司要求乘客在登機閘前量度體重,目前至少包括紐西蘭航空、大韓航空、曼谷航空、夏威夷航空、亞航和獅航,包括北歐芬蘭航空(Finnair)也在本周實施乘客「自願秤重」計畫,目的在於取得合乎現狀的飛機起飛前重量估算數字「確保飛安」,不過此舉卻引發乘客關心隱私遭外洩,對此,航空公司表示,只有登機口的員工看得見體重數字,而且會以不記名形式處理,自實施以來已有逾8百人響應。芬蘭航空本月5日起再度於赫爾辛基機場實施旅客登機前自願測量體重的措施。(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每日郵報》等外媒報導,芬蘭航空在樞紐航點赫爾辛基機場登機門設置磅秤,標示「自願性質乘客體重調查」,歡迎旅客出於自願匿名測量體重,報導引述發言人說法,體重數據需要收集冬夏兩個版本,冬季寒冷,旅客衣著厚重,2月份執行冬季數據收集,目標1200人;4月與5月會再次執行,以收集夏季數據,目標人數會比冬季更多。根據報導,航空公司會收集體重數據,主要是考量飛行安全,即使未實行乘客秤重前,機師在班機啟程前都要知道行李、機上載運水量、食物等重量,讓機師能藉此調節來提升飛航安全;每一架飛機均有預設的安全起飛最大重量,超過這個上限飛行就不安全,而芬蘭航空公司收集匿名數據後,會交給芬蘭的航空交通部門(Traficom),用以計算2025年至2023年的航機乘客重量。多間航空公司要求乘客量體重,為安全定賺錢?(圖/達志/美聯社)芬蘭航空強調,此舉目的在於提升飛安,不會用來懲罰乘客,秤重完全出於自願性質而且全程匿名,也不會記錄乘客的訂位代碼,只有測量地點的客服人員看得到體重加總數字;會與體重數字一併送入資料分析的乘客相關訊息包括隨身行李重量、乘客的年齡性別與艙等,請旅客放心量測。為何多間航空公司不約而同在最近一兩年要秤重?根據CNBC引述美國佛羅里達理工航空學院教師曼魁斯特(Shem Malmquist)的說法,現代人的肥胖問題可能是原因之一,據曼魁斯特表示,「如果有3百位乘客體重高於平均,會讓班機超出負荷,而且影響所有航班運作的計算,跑括長度、爬升幅度、閃避障礙物、著陸距離和離地面高度,這些都是要都視乎重量等其他因素」。按照歐盟航空安全局標準,男性平均體重為82.2公斤,女性為67.5公斤;據美國政府統計,2020年有42%的20歲以上男性過度肥胖,肥胖問問題如今也促使美國航空業者要求無法坐在單一坐位的乘客購買兩張機票,當中包括聯合航空、美國航空及夏威夷航空等。不過針對航空業者的作法,部分旅客擔憂這種措施會引發「肥胖羞辱」(fat-shaming)、擔憂會否出現與體重有關的罰款規定。另外,有維護「大尺碼」(Plus-size)的組織則是大力抨擊,認為航空公司是故意讓坐位縮水,以求容納更多乘客,包括「科學新聞」(Science News)網站旅遊消費記者桑德斯(Laura Sanders)也表示,這種作法執行時機太晚,而且體重超重或獨自旅行的旅客特別容易受到歧視,她建議航空業者可以在旅客預訂航班時就輸入個人體重數字,比較不尷尬,業者也能提前因應飛安管控。芬蘭航空本月5日起再度於赫爾辛基機場實施旅客登機前自願測量體重的措施。(圖/翻攝自X)
華爾街投行:這兩家減肥神藥有助擴大市場 美醫師指手術量約降11%
2023年的醫藥領域中,最耀眼的明星莫過於以諾和諾德(Novo Nordisk)旗下司美格魯肽和禮來(Eli Lilly)旗下替爾泊肽為代表的GLP-1類減肥藥物。華爾街投行Bernstein近期發佈研報稱,這兩家製藥公司開發的GLP-1類減肥藥物越來越受歡迎,被認為是減肥手術數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從長遠來看可以擴大減肥手術的市場。Bernstein分析師引用對美國50名減肥外科醫生的調查指出,自從GLP-1藥物開始大肆宣傳以來,減肥手術的平均數量下降了約11%。包括直覺手術公司(Intuitive Surgical)、美敦力(Medtronic)、嬌生(Johnson & Johnson)在內的領先運營商也表達了大致相似的看法。Bernstein的報告中還提及,GLP-1藥物可以幫助更多的患者達到更安全的BMI指數,從而使他們有資格接受減肥手術。分析師表示,「GLP-1藥物透過幫助過度肥胖的患者減輕體重,讓他們有資格接受減肥手術,還降低了手術風險。」儘管短期內手術量會面臨一些壓力,但Bernstein分析師認為,減肥藥的增加將以減肥手術為代價的結論可能有些操之過急,因為人們對GLP-1藥物的可負擔性、保險覆蓋範圍、副作用和長期藥物依從性、未來需求存在疑慮,但分析師認為減肥手術正變得更安全、更快速有效、成本更低,所以對其長期影響的程度仍未達成共識。不過另一方面,最近關於GLP-1藥物的炒作,可以提高大眾對肥胖作為一種慢性疾病的認識,並告知患者包括手術在內的所有治療選擇。市場預計,減肥藥市場規模有望在2030年左右達到千億美元。更多製藥商將進入這一市場,各種各樣的新款減肥藥也將讓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從長遠來看,諾和諾德和禮來等減肥藥概念股有望因該市場的廣闊前景而取得良好表現。分析人士指出,醫療保險對減肥藥的覆蓋、以及這些藥物適應症的擴大都可能給減肥藥概念股帶來上漲動力。截至上周五(19日)收盤,諾和諾德股價小幅上漲0.10丹麥克朗或0.014%,收在732.4丹麥克朗(約107美元);禮來上漲5.23美元或0.84%,收盤價為628.58美元。
她半夜癢醒1年多就醫驚見是無聲殺手 醫生診斷:壽命只剩8~11個月
許多癌症初期都難以察覺,容易錯過黃金治療期,美國一名婦人經常在半夜間驚醒,全身癢得難以忍受,長期不堪困擾下選擇求診,竟被診斷出第四期的胰臟癌,且癌細胞已轉移至胃部,醫生更研判,恐怕只剩下8-11個月壽命。79歲的芭芭拉·格林 (Barbara Green) 2022 年 7 月開始出現瘙癢症狀,當時她仍不以為意,一直在環遊世界,每天練瑜伽、鍛鍊身體。沒想到持續了1年多仍未好轉,還發現她的尿液變深、糞便顏色變淺,她才尋求醫生幫助,卻沒想到被診斷出第四期的胰臟癌。胰臟癌也有無聲殺手的稱號,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統計,胰臟癌患者5年後存活率僅12.5%,若有癌細胞轉移的狀況,存活率更會直接將低至3%,這是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也不容易檢測。不過NCI也指出,雖然胰臟癌難以診斷,但也不是真的毫無症狀,許多患者經常伴隨胃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黃疸、尿色深、糞便顏色較淺或漂浮、疲倦和搔癢等現象,若有上述症狀長期纏身,就可以考慮至醫院安排檢查,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時間。不只美國,胰臟癌在台灣也是癌症死亡率榜上有名,醫師就提醒,保持良好運動習慣,避免抽菸飲酒,以及不要經常大魚大肉以及過度攝取加工醃製肉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不只胰臟癌,許多疾病也不容易找上門。醫師解釋,過度肥胖族群罹患胰臟癌風險相較於平常人大幅增加7~10倍,具有煙、酒癮族群,也容易導致慢性胰臟炎進一步惡化成胰臟癌,經常大量攝取加工醃製肉品也是胰臟癌患者通病,都需要多加注意。
七成民眾罹高血壓 遠離「沉默殺手」6關鍵
高血壓既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也是造成心臟病、中風和腎臟病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安南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張益華表示,由於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壓力不斷增加,連帶高血壓的盛行率不斷攀升,進而對公共健康帶來巨大挑戰。為提高大眾對高血壓的認識,他簡要介紹了高血壓的病因、症狀,以及現階段的診斷方法及預防措施。導致高血壓 飲食要小心張益華醫師說明,高血壓往往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包括基因遺傳、年齡、不良飲食習慣(高鹽、高脂肪、高糖)、缺乏運動、肥胖、吸菸、喝酒過量、長期壓力、睡眠呼吸中止症或特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腎臟疾病)等。根據調查,有高達7成的民眾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張益華醫師以我國統計為例,資料顯示18歲以上成年人罹患高血壓的比率高達25%,意即全台灣約近四分之一的民眾正面臨高血壓的威脅。張益華醫師進一步解釋,高血壓在前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因此被稱為「沉默殺手」;一旦演變成長期高血壓,會對身體各個器官造成損害,如頭痛、頭暈、目眩、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失眠、焦慮和疲倦等,也容易併發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等嚴重後果。張益華醫師表示,醫生一般會透過量血壓的方法來檢測高血壓,包括測量臂膀上的血壓(收縮壓和舒張壓)及心率等。預防管控高血壓 共有六大重點張益華醫師羅列出六大重點:一、調整飲食習慣:多嘗試地中海飲食,意即多食用富含膳食纖維、豆類、低脂乳品、全穀類、家禽肉、魚肉、堅果和新鮮蔬果的飲食;少吃高脂肪、高糖分和高鹽分的食物、含糖飲料及紅肉。二、保持適度運動: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步行、游泳、騎自行車等。三、減少壓力:學會正確的壓力管理技巧,如運動、冥想、深度呼吸放鬆等。四、戒菸限酒:避免吸菸和過量飲酒,這兩種不良習慣會對血壓產生負面影響。五、管理體重:適當控制體重,減少過度肥胖對血壓的影響。六、遵從醫生指示:如已被診斷出高血壓,按照醫生的建議定期服藥、量血壓,以及進行相關檢查。張益華醫師強調,預防和控制高血壓需要從日常生活種種細節入手,此舉不僅是對個人身體健康負責,也是對社會公共衛生的一種貢獻。
大腦每5分鐘「自動關機」 119公斤男患「呼吸中止症」眼睛睜不開
過度肥胖不僅罹患慢性病的機率高,包括心臟病、糖尿病等,連死亡率也會較一般人高。大陸廣東深圳就有一名男子,體重達119公斤,因過度肥胖引起睡眠呼吸中止症,經常每隔5分鐘就自動閉上眼睛,且無法自主睜開。最終,經醫師建議減掉24公斤後,這個詭異的症狀也消失了。根據陸媒《山海視頻》的報導,深圳南方科技醫學大學有位患有嚴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是因過度肥胖導致,經常每5分鐘自動閉眼且無法自主睜開,就連駕車時也會突然閉上,相當危險。醫師診治後發現,患者黃男體重達119公斤,還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由於肥胖至使他的腦血管血脂增高,降低大腦的血液供應量,因而造成腦部缺氧,才會每5分鐘就「自動關機」。最終,黃男按照醫師開的處方和飲食建議,堅持8個月減重,瘦到了95公斤,當時「每5分鐘關機」的症狀也沒有了。對此,醫師也提醒,肥胖會帶來各種疾病,建議可以及時就醫,尋求科學的方法來減重。另外,根據台灣馬偕紀念醫院的資料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症以男性、肥胖、酗酒及服用安眠藥、鎮定劑的人較容易得到,且老年患者比例較青壯年高,並會導致睡眠斷斷續續進行,而常見的病徵包刮嚴重打鼾並有呼吸中止、早上感覺頭暈頭痛、白天嗜睡、記憶力減退等等,若懷疑自己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應正確就診尋求協助。
胖到壞掉了?過度肥胖壞處又一樁 最新研究「減損大腦功能」影響還不可逆轉
人們都清楚,肥胖所帶來的後遺症可以說是多到不勝枚舉,但現在有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肥胖可能會破壞大腦對「識別飽足感」與攝取糖、脂肪後「產生滿足感」的能力,而且這個影響是完全不可逆轉的。根據《CNN》報導指出,這項研究目前於12日刊登在《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期刊中,實驗中針對30名醫學上認定的肥胖者(BMI超過30),與30名普通體重(BMI介於18至25)的人,實驗中透過餵食管將醣類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脂肪(脂質)或水直接餵食到實驗對象的胃部。這項研究主要是想要跳過嘴部,直接關注腸道與大腦之間的連結,透過MRI的掃描,觀察這些營養物質對人體的大腦與身體的反應。同時也會監測實驗人員在進食後,大腦分泌多巴胺的情況。實驗的過程中,研究人員也發現,當這些營養物質被送入實驗人員的胃部後,正常體重的人員大腦的紋狀體(Striatum)的信號速度就會減緩,這也代表大腦已經判斷出身體被餵飽了,而且正常體重的人員體內的多巴胺分泌也會提高,這表示大腦的獎勵模式也因為進食被啟動了。但是將相同的模式用在肥胖組的人員身上時,不僅肥胖組成員的大腦紋狀體的訊號沒有減慢,體內多巴胺的水平也沒有明顯升高。之後實驗人員又要求肥胖組成員在未來3個月內減重10%,以此來調整血糖、重置新陳代謝。但即便在肥胖組成員甩肉成功後,再次進行同樣的實驗,實驗人員發現,這些已經瘦下來的肥胖組成員,其大腦紋狀體的訊號還是沒有減慢,體內多巴胺的水瓶也是沒有明顯升高。這也代表著,人體肥胖時,對於飽足感與進時候的滿足感會明顯降低,就算人們甩肉成功,在瘦下來之後依舊還是會持續這樣的影響,這樣的情況也解釋了,為何有許多人會在減重成功後又重新復胖。哈佛醫學院醫學教授兼聯合主任阿波維安(Caroline Apovian)表示,肥胖者的大腦會減少、甚至到缺乏傳送「你已經吃飽」的訊息給身體,而且研究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發現任何跡象證明這個缺陷的功能有恢復的機會。根據阿波維安這項研究,基本上可以認定肥胖屬於疾病的一種,因為它真的對大腦造成實質性的改變。研究人員也表示,目前這項研究還需要進行長期的觀察,目前還有太多未知數仍然等待解開。像是實驗人員很想摸清楚,到底是在哪個過程中,讓大腦喪失了對飽足感與滿足感的控制能力。
無法一覺到天亮? 美國研究揭「6原因」:睡眠疾病、肥胖上榜
你能一覺到天亮嗎?重症醫學專科醫師黃軒近日在臉書上分享美國一項研究,有35%的人每週會在半夜起床3次,可能是患有睡眠疾病、過度肥胖、精神、身體疾病等6種原因。黃軒表示,美國研究指出,在半夜起床有這6種原因:1.睡眠疾病:這是最常在半夜起床的原因,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會讓人呼吸急促,在睡覺時吸不到氧氣,醒來吸一大口;患肢體不安症候群,會讓人在睡覺時腿不自覺的抽動,除了影響睡眠,也可能會有憂鬱症。2.過度肥胖:BMI超過30的肥胖者,在睡覺時容易呼吸道阻塞,導致在半夜醒來,而長期睡眠不足,更會讓減肥失敗。3.精神疾病:27%在半夜醒來的人,都是因為焦慮症發作,而另外27%是因為患憂鬱症。4.身體疾病:有14%的人位因為胃食道逆流,在半夜醒來;11%的人可能是因為乾癬或濕疹皮膚癢;有16%的人是有慢性病,造成身體局部疼痛。5.起床尿尿:如果睡前喝太多水和酒精飲料,容易在半夜起床尿尿,而攝護腺腫大或孕婦,也是容易起來的族群。6.周邊環境:房間太冷、太熱或太亮,都是半夜起來的原因,如果枕邊人打呼或小孩哭鬧,會影響睡眠。黃軒強調,「你們大家都看到了,包括了你個人周邊環境。其實很多個人的疾病,可以提早去看醫生,也可以解決你半夜一直起來的問題。只是很多人『「不以為半夜一直起床,也許是一種可能需要治療疾病的前兆』,而常常錯過了黃金診治時間,真的太可惜了!」
除生病沒一天缺席 慈母為捐腎救兒「每天跑8公里」
大陸一位母親為了救患有尿毒症的寶貝兒子,決定捐自己的腎臟,但因為太肥胖要減重,她立下了每天跑8公里的目標,除了春節前幾天生病外,她沒有一天缺席,最後順利減重。兒子表示,康復後未來他想成為一名醫師。據《瀟瀟晨報》報導,田超總是一名湖南醫藥學院的27歲學生,一家人住在張家界的大清村,父母靠賣菜過生活。2020年9月,田超總發現自己罹患尿毒症,需要進行腎臟移植。田超總說,他沒想過自己會得這種病,如果不是看手上密密麻麻的針孔,他以為是一場夢。2年來,田超總都在醫院度過,而他的身體引起了多項併發症,到了去年11月,母親向金濃的腎跟他高度吻合,但因為她的體重75公斤過度肥胖,要減到65才能達移植標準。向金濃說,她一定要救兒子。之後,她每天都跑8公里瘦身,除了生病,她沒有一天缺席過,每天早上她6點起來,去公園和河濱跑步,晚上還會給自己加強訓練。田超總表示,在不用去醫院的時候,他也會陪媽媽跑,如果沒力救在後面走。向金濃經過日復一日的努力,她在20日表示,她很確定自己達到了標準。田超總強調,之前的治療費,已經花光了家裡的積蓄,還因此欠錢,現在正在籌腎臟移植的手術費,如果康復了,他想完成學業成為一名醫師。
歷史上的今天!一條肥胖的小狗 逼美國總統發公告「禁止餵牠吃東西」
近日有美國網友貼出一則訊息,指稱美國前總統老布希曾為了自家愛犬,在1992年2月6日當天發布一項重要通告給白宮官邸內的全體職員,認真地要求他們「不可以偷偷餵我的狗」。而根據「總統寵物博物館」的資料顯示,這項通告是真實存在的。推特網友Ashley Miller日前在自己的推特上張貼一篇帶有美國前總統老布希簽名的備忘錄,內容是老布希提醒白宮內全體職員的,而原因則是老布希所飼養的愛犬「遊騎兵(Ranger )」。但雖然這篇備忘錄是有關於老布希的愛犬,但是級別卻是「重要通告」。老布希為了自己的愛犬,發通告給白宮全體工作人員。(圖/翻攝自推特)從備忘錄的內容中可以看到,老布希非常擔心他的愛犬遊騎兵,因為遊騎兵已經過度肥胖了,所以他認為必須要幫遊騎兵進行減肥計畫「如果減肥失敗,我們就要以上等肉類的名義幫牠報名牲口展覽」。也因為要幫遊騎兵進行減肥計畫,因此老布希要求白宮全體員工發誓,表示自己絕對能做到以下內容「不餵養遊騎兵、不給牠吃餅乾、不給牠吃任何形式的食物」。除此之外,老布希還頒佈了遊騎兵的「區域限制移動令」,指稱牠不能再沒人陪同的情況下在走廊上閒晃。雖然遊騎兵還是能隨著老布希的腳步前往大衛營(美國總統專用的山間休息區)。但老布希已經特別指示大衛營的工作人員、海軍、海陸士官兵,全部都不准餵食遊騎兵,如果看到有人偷偷餵食遊騎兵的話「一定要跟我打小報告」。老布希也在這篇備忘錄中表示,為了加強大家對命令的執行力度,遊騎兵會配戴一個「別餵我」的胸章。老布希也表示,之後也會跟各位職員匯報遊騎兵的減肥進度。老布希也在文末強調「我需要所有人的幫忙,請大家伸出援手幫助牠」。這看似完全胡鬧的備忘錄內容,但真實性似乎很高。根據「總統寵物博物館」的資料顯示,遊騎兵是個非常親人的小狗,許多白宮的工作人員都會偷偷的給遊騎兵零食吃。當時老布希的妻子芭芭拉就曾提到,由於遊騎兵變得實在太胖了,老布希不得不為了遊騎兵發布備忘錄給全體白宮的職員,要求他們不得偷偷餵食遊騎兵。
改善發炎體質! 婦科名中醫授4招提升受孕機率
35歲a小姐為了懷孕十分苦惱,曾接受婦產科試管嬰兒的療程,前後2次都失敗,心灰意冷的她聽從友人建議先以中醫調養,經過半年的針灸與中藥調理,終於喜獲麟兒。周宗翰中醫師表示,不孕症通常會建議先至婦產科檢查有無器質性的病變,若發現輸卵管阻塞、子宮息肉或子宮肌瘤太大等器質問題導致不孕,建議先由評估手術處理的必要性。若器官構造正常,但都無法懷孕,則建議以中醫調整體質,功能性的問題是中醫強項,改善卵子品質,調整子宮環境,試管嬰兒成功機率才會提高,中藥與針灸可以有效地調整適孕環境,提高受精卵著床的成功機會。過度肥胖者易發炎惡性循環 降體脂提高受孕機率周宗翰中醫師表示懷孕是機運問題,不管是中醫調理或是西醫的人工生殖,都只是提高生育的機會,無法百分百成功,但是在臨床上發現,很多婦女不孕是身體容易發炎導致。特別是過度肥胖的婦女,脂肪細胞會製造及分泌促進發炎的脂肪激素,造成胰島素阻抗增加、各種代謝異常,導致痰濕型的體質;產生過多胰島素也會促進發炎,發炎又導致肥胖,溼濁久易化熱,進而影響到子宮與卵巢的功能,使著床失敗率提高,所以過重婦女一定要降低體脂,改善發炎體質就能提高受孕機會。反覆性的陰道感染、骨盆腔炎常常代表子宮濕熱,也是不孕的高危險群。周宗翰中醫師解釋,反覆發炎導致子宮內部沾黏,這種體質不建議吃補藥,一吃補就上火讓感染更加嚴重,可使用龍膽草、貫眾、白頭翁等中藥改善子宮濕熱的環境,一般而言,在中藥與針灸的調整下通常會希望高溫期持續12~14天,低溫期則是可長可短,而通常子宮內膜修補需要10天以上,因此月經週期最好不要短於25天,創造出適合受精卵著床的環境。有幾次在調理的過程中,原本準備要做試管嬰兒的婦女自然就受孕了。日常四招改善發炎體質 好孕自然上門而飲食也是改善發炎體質的關鍵,周宗翰中醫師強調,有四個關鍵必須做到:1. 減少攝取加工食品、精緻澱粉2. 避免燒烤食物3. 保持心平氣和4. 作息正常、睡眠充足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劑、色素和糖等,都是促炎的罪魁禍首,如添加糖的飲料和甜食,香料過重的麵包糕餅,當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下,體內分泌的發炎細胞因子都可能干擾受孕與胚胎的著床。平時可以透過選擇原型食物和低限度的加工食品有助降低發炎反應。避免煙燻燒烤食物,食物經過高溫燒烤會產生致癌的自由基,不但會讓身體發炎,也容易使感染更嚴重。「腸道功能失衡」是導致不孕症的原因,中醫常以調理腸胃的中藥治療不孕,身體本身處於發炎、壓力狀態,就會導致腸道功能不好、營養素吸收不佳,建議正在備孕的女性要以蒸煮位主要的烹調方式飲食上搭配辛香料:像是咖哩的薑黃、生薑、大蒜、洋蔥、青蔥等,都含有抗發炎效果或抗氧化的植化素。外界壓力、情緒刺激等心情上的變化,都會導致免疫系統失調,字體免疫系統失常容易導致炎症反應,因此隨時保持心情平和、有暢通的宣洩紓壓管道,才能避免發炎上身。晚睡熬夜、久坐不動又愛吃消夜,容易導致代謝性肥胖、當脂肪的瘦素以及腦部血清素分泌降低,就會造成發炎反應引起肥胖,充足的睡眠是抵禦發炎最好的武器。正常作息、充足睡眠是最佳免疫處方,周宗翰中醫師建議晚間11點前入眠最好,早睡早起去運動是備孕不可或缺的一環,又以「有氧運動」的效果較佳像是跑步、游泳、拳擊或有氧舞蹈等,可選擇多樣化的運動模式刺激身體,有氧運動以外,不妨穿插每週安排兩天的肌力訓練,能減少發炎、促進骨盆腔的循環,改善氣滯血瘀增強卵子的品質,將有助於提高受孕的機率。
女網紅因「身材太胖」被拒登機 她沒錢買頭等艙被滯留…氣罵:胖錯了嗎?
一名本身從事大尺碼模特兒的巴西38歲女網紅朱莉安娜(Juliana Nehme),最近她本來想從黎巴嫩買機票飛回家鄉,但她人到了機場,準備登機時,竟然因為「身材太胖」,被航空公司的人拒絕登機,要求她若想如願登機,就必須購買頭等艙機票,導致朱莉安娜最後錯過班機,事後在網路上狂批這間拒絕她登機的航空公司。朱莉安娜表示,她11月22日本來計畫從黎巴嫩貝魯特機場(Beirut Airport),要搭乘卡達航空航班,飛到卡達首都多哈(Doha)轉機回家鄉,但她卻因為過度肥胖的體型,被航空公司拒絕登機,航空公司要她,除非願意另花費英鎊2,480元(約台幣9.2萬元)購買頭等艙機票,否則無法上飛機。朱莉安娜控訴航空公司,認為被剝奪了旅行的權利,並痛心的表示,此刻她的內心感到非常絕望,且由於她沒有多餘的錢可以購買頭等艙機票,導致她只能與母親滯留在黎巴嫩,而同行的姊姊和姪子,已先登機返鄉。對此卡達航空公司則回應,朱莉安娜之所以被拒絕登機,是因為與她同行的一名親戚,都沒有提供核酸檢測文件,且朱莉安娜也對機組人員態度不佳。航工公司強調,任何乘客如果妨礙到其他乘客的座位空間,本來就有可能會被要求購買額外座位,
超重肥胖拖累人類發展? 研究:2060年過胖問題釀全球GDP損失3.3%
過度肥胖已經是現代人頭號文明病,近期一項研究還指出,不斷攀升的肥胖率還會使世界經濟蒙受損失,研究表示若全球過度肥胖水平以現在的趨勢持續攀升,到2060年,將會造成全球3.3%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損失,從而減緩低收入國家的發展。根據「法新社」報導,這篇新研究於9月20日刊登於期刊《英國醫學期刊全球健康》(BMJ Global Health)。由於肥胖是癌症、糖尿病和心臟病等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團隊透過分析疾病治療成本,研究過度肥胖將對全球當前與未來的經濟影響。研究估算自2019年至2060年間,因為過度肥胖造成的直接(醫療費用)與間接成本(如早逝、生產力損失),以2019年而言,過度肥胖已經造成全球GDP約2.19%損失。研究主要作者紐金特(Rachel Nugent)在聯合國期間於簡報會議上表示「在全球範圍內,現在有近2/3成年人超重和過胖。我們預計,到2060年,此數據將是3/4」。研究指出,如果照目前的肥胖趨勢繼續下去,到2060年,過度肥胖造成的經濟影響預計將會上升到約3.3%,資源匱乏的國家預計會最受影響,預料高收入國家應付過度肥胖的成本會增加4倍、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則會增長12至15倍。其中,中國大陸、美國和印度預計是受到影響最大的國家,過度肥胖將分別使大陸損失10兆美元(約新台幣314兆)、美國2.5兆美元(新台幣78兆),以及印度8500億美元(約新台幣27兆)。肥胖影響GDP程度,則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最受影響,預料該國GDP損失將達到11%,加勒比海國家千里達和托巴哥共和國則會達到10.2%。鈕金特表示「過度肥胖造成的潛在成本拖累了發展,如果我們沒有經歷這種較低的生產力,和早期死亡率,人類可以更快的發展和增長,更快地改善人們的生活」。
老公餵食12年「從不讓她幹活」 人妻從65公斤胖到178公斤「睡覺床板都壓塌」
浙江台州一名31歲人妻跟老公結婚12年,因為老公對她太好了,什麼活都不讓她做,想吃什麼想買什麼都給她,結果這名人妻的體重,被老公一路從初相識的65公斤,一路胖到178公斤,儘管老公不介意,依舊疼愛有加,但人妻卻因過胖問題,導致生活不便,曾經還睡覺壓垮床板、坐車把輪胎壓到爆胎,最後連小孩都生不出來,讓她痛下決心,到醫院以手術方式減肥。綜合陸媒報導,這名肉肉人妻表示,因為自己從小家境貧困,都沒吃過什麼好東西,後來長大念書出社會後,體重還算正常,只是因為比較愛吃,體重比同體型者再稍胖一點,但認識現在的老公後,因為老公對她超級好,滿足了她幼時無法得到那些物質要求的渴望,導致她體重從65公斤,在這11、12年間,一路胖到最顛峰178公斤。面對破百的體重,這名人妻坦言,她不是沒有思考過、努力過減肥,過去多年來,她把市面上想得到的減肥法,都嘗試過一輪,無奈全都失敗收場。而她也因為過度肥胖,只能趴睡連睡覺都無法側身,只能趴睡,還把床板睡到垮;且因為太胖的關係,她始終與懷孕生子無緣,不然就是懷孕沒多久就流產,算算前後已流產兩次,後來她跟老公到廣州求醫,希望透過專業的醫療方式減重,目前心中最大的願望,就是瘦下來養好身體後,可以順利懷孕生子。醫師表示,這名人妻已經達到極重度肥胖,同時經過檢查,發現她已經有了二型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血脂異常等一系列疾病;且這樣的肥胖已經嚴重影響生活,必須靠專業外科醫療介入處理。所幸經過手術後,這名人妻的體重已大幅下降,目前降到約100公斤左右,後續還將配合醫院給她的運動與飲食管理,希望能幫助她體重降下來,回到與老公初相識時的體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