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熱島效應
」 高溫 氣象路樹傾倒上百件賠償案件 近5年共計2757萬餘元
監察院今(21)日表示,近來頻繁發生市區道路路樹於風雨過後無預警傾倒,108年迄至112年10月31日期間,各縣市路樹傾倒通報之賠償案件共計112件,造成3人死亡,23人受傷,124件車損,賠償金額共計新臺幣2,757萬餘元。監察院通過王幼玲委員提出的調查報告,函請行政院督促農業部、內政部及各縣市政府檢討改進。監察院指出,本案調查期間之113年4月26日,連日大雨,彰化縣郵務士於投遞途中遭倒塌路樹砸中身故,同日於高雄市澄清湖園,亦有樹木倒塌砸中在園區散步的66歲李姓男子不治死亡;7月颱風天高雄鳳山區路樹連根拔起,當場砸死路過上班的女騎士。路樹傾倒造成民眾傷亡或財損等憾事,不僅衍生國家賠償爭議,亦重創政府形象。在極端氣候下,強化都市綠基盤韌性之重要性,方能保障我國民生命財產安全。監察院通過王幼玲委員提出的調查報告,函請行政院督促農業部、內政部及各縣市政府檢討改進。根據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觀測資料分析顯示,臺灣年平均氣溫近30年增溫呈現加速趨勢。在四季分布方面,21世紀初夏季長度已增加至約120至150天,冬季長度則縮短約70天,且近年來冬季甚至縮短至約20至40天。此高溫現象在都市中,復因都市熱島效應而加劇,凸顯有助降溫、冷卻且提供生物多樣性之公園綠地與路樹重要性。監委王幼玲調查臺北市中山北路1段發生路樹無預警倒塌,砸死機車騎士事件時發現,全國只有11個縣市政府建立例行性巡檢作業標準程序,8個縣市政府有要求執行人員須具備專業能力,7個縣市政府有防治及巡檢褐根病措施,顯示仍有過半縣市政府尚待建立相關機制。調查報告指出,路樹巡檢標準化作業程序與執行人員具備相當類科技師證書或專業能力,為路樹養護品質之關鍵,於現行極端氣候下,形同預防路樹傾倒、危及公安之風險控制措施。監察院表示,行政院允宜督促中央相關業管部會,協同並適時支持各縣市政府持續鍊結科技智慧,以精準預防、妥善巡檢與生物防治法,分進合擊,強化都市綠基盤之韌性,以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監委王幼玲表示,內政部「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及其設計規範,雖明定喬木植穴尺寸與存活所需最小土壤厚度,但相關規定僅適用於新建道路,既有道路路樹仍多因人行道寬度不足、地下構造物或管線等配置限制,而無足夠生長空間,導致長久以來樹勢虛弱,易遭病蟲害而生傾倒風險。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允應持續督促各市區道路主管機關參照相關原則因地制宜,俾利營造人本空間及提升生活品質。監察院說明,另外,褐根病為我國樹木病害之首,因樹體結構弱化,易導致樹木連根拔起而傾倒;白蟻蛀蝕、基部及樹幹傷口中空,則為路樹根基及樹幹折斷常見原因,均可能造成路樹於外觀健康下無預警斷裂倒伏,不利大樹成蔭,更損及民眾生命財產。農業部允應策進所屬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業試驗所,積極鍊結中央專業技術資源與地方主管機關執行人力,落實森林法樹木保護專章意旨,共同朝城市里山方向努力。
停電大魔王!去年落雷29萬次創新高 雷神最愛下凡「這縣市」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日前警示,「氣候變遷已成為供電新挑戰」。而根據台電全台落雷(雲對地)監測,2023年全年落雷數29萬多次創新高,比前一年高出8.7倍。今年才上半年,也已12萬次,有機會連兩年破20萬次。為了預防落雷變多導致設施故障停電,台電表示,會在高風險區、備援系統較少地區,加強提升避雷系統、電塔塔基改善。近幾年台電落雷監測統計。曾文生在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報告電力挑戰,警示落雷已對台電輸配電系統造成壓力。事實上,今年6月大溪福安變電站被雷擊打到,造成2萬多戶停電,就引起注意。台電每年都會進行全台縣市落雷監測,主要是為了保護輸配電系統,以1KA(1000安培)以上電流雷擊統計為主。但根據監測,2023年全年落雷高達29萬3390次,是前一年3萬3077次的8.7倍,高出非常多。今年才上半年,次數累積也逾12萬次,全年破20萬次機率高。根據監測,去年雷公最愛地區是台南市,出現多達4.5萬次,其次是南投的4.3萬次,過去山區密集、落雷最多的嘉義縣,以4.2萬次落居第三。其他高、屏都有1、2萬次,台北、東部宜花東每年數千次相對少,新北市因山區多,也有1.6萬次。落雷形成跟午後熱對流、地形、都市熱島效應都有關係。台電綜合研究所高壓研究室主任曹朝陽說明,從2016年監測到現在,落雷趨勢的確往上增加,這跟極端氣候變化有關。但去年大量增加到29萬多次,推測有一部分原因是去年多增加5座新測站(共13座)後,監測密度提升。曾文生表示,這幾年落雷頻率確實增加,更麻煩的是,落雷能量增加很多,1000安培以上電流增加顯著,已超過避雷設備承受量。「氣候變遷是近在眼前的事,供電增加新挑戰。」曹朝陽表示,落雷能量確實在上升,通常5KA就會對69KV輸電線路造成危害,20KA連345KV超高壓線路都被影響,而這些出現次數都在變多。至於台南成為雷公最愛縣市,曹朝陽解釋,一部分是前面說的南部增加測站關係,但也可能是雲雨比較多在南部。對於落雷危害,台電表示,對輸配電系統有輕有重,輕的熔絲燒掉更換,5分鐘轉供用電,重的連變壓器、變電所都起火燒掉,得停電更換,時間較久。公司對極端氣候造成供電系統衝擊已積極研究,未來會考慮先在落雷高風險區、備援系統較少地區,提升避雷系統、電塔塔基改善。
11縣市亮高溫燈號!台北恐飆破40度高溫 專家:很快就會有答案
近期台灣天氣炎熱,氣象署指出,今(5)日由於太平洋高壓仍強,各地大多為晴到多雲、高溫炎熱的天氣,氣象專家林得恩發文指出,「今年熱得特別早,6月初以來,每日續飆高溫。大家來預測一下,台北測站今年有機會再刷新歷史高溫紀錄嗎?」氣象署說明,今日環境風場為東南風,台東及恆春半島偶有零星短暫陣雨,清晨至上午中南部也有零星降雨,午後各地山區及嘉義以南平地出現短暫雷陣雨的機率高,南高屏降雨範圍廣,南部地區及中部以北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午後外出請留意天氣變化,若行經山區路段應提高警覺,留意土石鬆軟、地滑、崩坍及落石,並留意自身安全;各地高溫普遍約32到35度,桃園以北及中南部有局部36、37度高溫發生的機率,中午前後紫外線強,戶外活動請多補充水分並做好防曬措施。氣象署也對11縣市發布高溫燈號,表示今日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民眾須加強注意;桃園市、嘉義市為黃色燈號,提醒民眾避免非必要的戶外活動、勞動及運動,注意防曬、多補充水份、慎防熱傷害。室內保持通風及涼爽,建議採取人體或環境降溫的方法,如搧風或利用冰袋降溫等。關懷老人、小孩、慢性病人、肥胖、服用藥物者、弱勢族群、戶外工作或運動者,遠離高溫環境。氣象署也對11縣市發布高溫燈號。(圖/翻攝自氣象署)氣象署表示,週六因為太平洋高壓偏強,各地晴到多雲、高溫炎熱,環境風場為東南風,台東及恆春半島偶有零星短暫陣雨,清晨至上午因海陸風輻合,中南部地區也有零星降雨,午後熱力作用下,嘉義以南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南部地區及中部以北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氣象署指出,週日至下週二太平洋高壓減弱,午後雷陣雨範圍擴大,週日、週一午後西半部地區及東半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大氣環境有利對流發展,中南部地區及北部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雨勢有可能持續到晚上,週二除上述地區外,東北部平地也有局部短暫雷陣雨;隨著風向由東南風轉為偏南風,這三天除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陣雨外,週日清晨至上午中部以北沿海地區也有零星降雨,週二清晨至上午中南部沿海地區亦有零星降雨。氣象專家林得恩在臉書「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中央氣象署所屬台北測站的歷史高溫紀錄,是發生在2020年7月24日,當天所量測到的攝氏39.7度高溫。林得恩也說明,當時台灣飆高溫的4個主要原因,第1是太平洋高壓比較強,加上有沉降影響,累積熱量;第2是華南一帶有暖空氣往台灣方向吹,大範圍的暖平流支援;第3是因大台北盆地地形特徵,較不容易散熱;最後則是都市熱島效應加起來導致。林得嗯也表示,今年熱得特別早,6月初以來,每日續飆高溫,「大家來預測一下,台北測站今年有機會再刷新歷史高溫紀錄嗎?會不會衝破攝氏40度?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很快就會有答案!」
14縣市「高溫警戒」一早就熱斃! 專家曝5可能原因:狀況將更加惡化
一早就熱斃!中央氣象署指出,今(25日)雲林縣為紅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8度極端高溫的機率。屏東縣為橙色燈號,有38度極端高溫出現的機率;另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嘉義市、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花蓮縣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對此,氣象專家林得恩也指出,一早就這麼熱可能有5個原因。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今稍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本週天氣仍在熱爐強勢的影響下,高溫炙熱。而且,熱的時間提早,幾乎一早的氣溫就上到攝氏30度或以上;熱的範圍也變大,全臺1/2到2/3以上縣市日最高溫都在攝氏35度或以上。林得恩認為,從氣象學的角度來看,一早就這麼熱的可能原因:太平洋高壓軸線西伸或壟罩:由於高壓本身是下沉氣流,它不但不利於雲系發展,且有如鍋蓋一般,穩定將熱悶住在所影響的區域範圍內。當清晨的太陽輻射到達地面,甚至還會有下沉增溫的效益。夜間輻射冷卻不足:夜間大氣層和地面散發的熱量不足,導致地表溫度在夜間降溫相當有限。當清晨太陽輻射一出現,在熱量堆存的作用下,更快使得地面氣溫增高。都市熱島效應加成:在城市地區,建築物、道路等人工結構吸收並儲存大量白天的熱量,夜間釋放出來,使得城市溫度較高。這就是所謂的都市熱島效應,尤其在夜晚和清晨的增溫效果顯著。季風和風向的影響:季風和風向也會影響溫度變化。如果清晨吹來的風是來自於較溫暖的海洋或其它高溫地區(諸如:南風或西南風),則易導致早晨氣溫偏高。氣流太過穩定:當受太平洋高壓西伸或壟罩時,環境大氣層相對穩定,空氣的對流活動減弱,近地面混合層沒有顯著作用,熱量就難以從地表散發出去,這也會使得清晨的溫度較高。林得恩也示警,綜合以上因素,一早氣溫就很熱的現象,是一種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面對現今全球暖化日益加劇下,狀況將會更加惡化,「我們必須謹慎認真來面對,並思考有效具體的因應對策。」本周天氣預報方面,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分析師歐宗學指出,今天太平洋高壓勢力還是稍弱一些,但環境風向稍微改變,轉為偏南至東南風,迎風面南部及東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午後依然有旺盛的熱對流雲系發展影響,預估降雨熱區會比較偏向中北部地區,要留意有局部大雷雨帶來短時強降雨的機會,在戶外空曠地區聽聞雷聲時要盡快進入室內躲避。歐宗學提醒,跟昨天一樣,部分地區的雨勢也可能持續到夜間才逐漸停止。還沒有下雨的時候仍然要注意高溫,氣象署持續對全臺大多數地區發布高溫警示,有連續出現36度以上高溫或是達到38度極端高溫的機會,戶外長時間活動務必記得防曬及多喝水,以免遭受熱傷害。至於週三到週四(26日至27日)方面,歐宗學表示,太平洋高壓勢力增強,依然是高溫及午後雷陣雨的天氣型態,但熱對流雲系發展影響的範圍有縮小趨勢,主要的降雨熱區轉移到山區附近,仍然要留意可能有局部較大雨勢影響,尤其是在山區或溪谷河床遊玩要特別注意下午時段的天氣變化。歐宗學續稱,週五到週末(28至30日)期間,太平洋高壓勢力再度減弱,逐漸轉為西南風環境,迎風面中南部地區可能有海上對流雲系發展移入帶來零星短暫陣雨,尤其是早晚時段發生的機率會比較高。午後在臺灣本島仍然會有熱對流雷雨,各地山區及中部以北、東半部地區都有降雨機會。由於西北太平洋地區暫時都還沒有熱帶擾動發展,大氣環境也沒有顯著變化,臺灣附近大致都是處在太平洋高壓勢力邊緣的環境中,風向以偏南風為主,有時會轉為西南或東南風,因此歐宗學指出,未來1週這種高溫及午後雷陣雨的天氣型態還要持續下去。
都市熱島效應加劇…高溫區「基隆延伸至桃園」 專家示警了
近幾年全球高溫不斷破紀錄,台灣也一片熱爆,許多縣市都超過36度,體感溫度更是飆破40度。專家觀察,這現象和東京都熱島蔓延60公里的狀況類似,更坦言已後要降溫會更加困難,因此每年的夏天,就將是「餘生最涼」的夏天。BCLab結合中央氣象署測站和研究團隊的測點數據,繪製6月22日中午12點的氣溫分布,台北盆地中央的萬華區為攝氏36.9度、士林區37.3度,最低溫為大安森林公園的34.9度,敦南林蔭道附近的氣溫也較低;都市由於熱島強度,高溫區和低溫區的溫差為2.4度。台北萬華測得36.9度。(圖/翻攝自都市退燒臉書)據《中央社》報導,成功大學建築系特聘教授暨規劃與設計學院副院長林子平指出,台灣和桃園可能蓄熱的原因不盡相同,但這些熱源聚在一起,就很難再散熱。例如北市萬華區是地屬地窪、信義區則是過度開發,桃園熱區主要出現在河谷地形。研究發現,世紀末極端高溫的情況可能出現在大台北盆地,但就增溫幅度,桃園河谷是最高的地方,包括桃園區、中壢區都是高溫潛勢的區域。林子平提到,台北盆地普遍高、低溫區的溫差在2.5度左右,過去也曾出現3.5度的溫差,目前的高溫區域已從基隆、汐止、萬華等一路延伸到桃園。林子平分析,散熱困難可能導致降溫時間更短,夜間溫度降不下去,隔天高溫又再累積,變成熱的循環。而對照往年的研究時間,今年熱的情況也提早,過去大約7月才出現類似現象,但今年已經往前到6月。因此,每年的夏天,都將是餘生最涼的夏天,居住在都會區中,將同時承受氣候變遷及都市熱島的雙重熱壓力。
氣候變遷報告出爐!全球暖化嚴重「台灣夏天恐達7個月」 3縣市被淹
集結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及調適科研諸多學者戮力完成之新版氣候變遷科學報告,於今(8)日假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國際會議廳舉辦《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公開說明會,也是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後,由國科會和環境部首度聯合公開發布之科學報告。會中由國科會副主委林敏聰、環境部次長施文真以及氣象署署長程家平開幕致詞。本次說明會計有國家調適行動業務相關部會、各縣市政府以及關心氣候變遷調適議題各界共約680人參與。《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由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以及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研究所教授李明旭擔任主編。2位主編於會中說明科學報告費時1年半的編撰流程以及科學關鍵重點。科學報告提到,如果全球暖化無法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臺灣的夏天可能長達7個月,高溫超過36°C的天數將增加75天,除了增加人體健康威脅與都市熱島效應外,水稻、玉米重要糧食作物與畜牧產量皆因高溫影響而減少,海水的升溫也會影響漁獲與養殖漁業;在生態影響上,天然森林面積適合生長的海拔高度將提高173公尺,面積將大幅減少。科學報告也顯示,全臺用水相對敏感的春季,其連續不降雨日數越來越多,豐枯水期的差距增加,乾旱事件的強度及頻率會提高;極端暴雨將成為新常態,現在50年才發生的極端降雨事件,未來可能每10年就發生一次;未來侵臺颱風個數受暖化影響,數量將變少,但颱風的風速與降雨會有增加趨勢,對臺灣的水資源管理與災害風險都會造成影響。海平面上升幅度相較於臺灣既有堤防之防護,影響相對不直接,但加上颱風暴潮影響,仍會造成部分沿岸低窪地區排水困難與淹沒面積增加。此外,在暖化2°C的情境下,海平面上升將導致海岸溢淹面積增加,其中以雲林縣(4.3%)、台南市(3.29%)、基隆市(2.26%)為前3,新北市則居第4,淹沒面積達1.5%。2位主編強調,此報告內容為收錄與參考國內外科研成果,為科學研究階段性成果之彙編,然而氣候變遷科研正快速發展中,建議各界仍須持續關注相關國內外科研成果之更新與發展。同時,此科學報告也反應了科學社群對於現階段國家推動調適工作的期許,期許國家在氣候治理上,除了政府部門現積極推動淨零減碳工作,也應加強重視因應水資源、農漁業、生態系統國土規劃、人體健康在未來降雨不均、熱浪、海平面上升等衝擊下之調適工作,也期待科學資訊的彙整對調適政策的研擬與推動有所助益。
都市熱島效應加劇 北市夏季均溫破30度
台灣高溫不下,都市熱島效應已對人的健康產生嚴重危害,在外頭高溫和室內冷氣的交互影響下,越來越多人發作氣喘、頭暈、血壓不穩定等,造成許多人的不適。專家表示,台灣地處於高溫高濕的副熱帶地區,因此增加遮蔭與通風都是很重要的降溫措施,而都市中增設水景、噴泉、噴霧也能透過蒸發作用來達成局部降溫的效果。根據氣象局統計,以熱島效應最嚴峻的台北市為例,台北市最熱的6月、7月歷史均溫為29.2度,而近3年即2020年至2022年,6月、7月平均溫度為30.7度、29.8度及29.48度,均超過歷史平均值。「都市熱島效應」為城市區域相較於周邊地區溫度明顯升高的現象,導致城市內部溫度上升,對人們的生活和環境造成不利影響。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謝英士表示,都市熱島效應、氣候變遷等都加劇了社會的不平等,以未來電價調漲為例,有經濟壓力的民眾為了省電費而不吹冷氣,但忽略高溫帶來的熱傷害,嚴重者甚至喪命,也因此關乎基本人權的「健康環境的權利」必須被重視。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陳憲政表示,談到氣候變遷都會談到氣候難民,例如看天吃飯的農民,其他還包含移工、中低收入戶等。這也是為何有專家主張應該收碳稅,如果是碳稅,就可以用這些錢補貼中低階層民眾在氣候危機下的損失,這也是在極端氣候下改善社會不平等的方式之一。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副教授石婉瑜表示,為減少熱傷害,可整備社區型的「納涼所」公共空間,這些場所可以是社區活動中心、圖書館、車站、捷運地下道、有意願的超市與便利商店等,為民眾提供降溫場所。
10萬年最熱1/台灣高溫紀錄「這6城市包辦」 最危險時間出爐!加倍「燒」恐致命
根據《CNN》日前報導,今年恐是地球10萬年來最熱的一年。台灣自7月以來連日高溫,約在攝氏34~36度之間,高溫紀錄由台北、新北、台東、台中、新竹、金門6個城市包辦,專家直言「8月更熱!」「一天24小時都有中暑風險」,尤其要注意下午1~2點,此時「太陽熱」加上「輻射熱」更具致命性。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龍世俊也分析近20年健保數據,指數達「注意」時,熱傷害急診人數成長8成,「警戒」人數增加1倍。全球飽受熱浪折磨,日本東京一日破百人中暑急救,希臘雅典竄出野火,美國加州死亡谷更出現飆破攝氏56度的可怕高溫,打破90年來氣象觀測史上最高紀錄。7月17日,台灣一名78歲男子前往富基漁港海邊採草藥,採到一半時中暑昏倒,送醫前就已死亡。據《CNN》報導,7月以來全球日平均氣溫已3度打破紀錄,根據伍德威爾氣候研究中心(Woodwell ClimateResearch Center)資深科學家佛朗西斯(Jennifer Francis)表示,從樹木年輪、珊瑚礁等狀態推測出數千年的氣候數據,估算現在恐怕是地球10萬年以來最熱的時候,主要原因是氣候變遷、再加上聖嬰現象所致。台灣也無法倖免,觀察氣象局資料,過去平均2~3年才會有一個夏天飆破38度,但近10年縮短為每隔1到2年,就會出現一個飆破38度的夏天,且「更早開始熱」,5月4日台南市北寮就創下今年第一個高溫紀錄38.8度。進入7月後,台灣每天都有10多個縣市發出高溫警報(36度以上),氣象局指出,台灣已進入夏天以來最大規模的高溫天氣,持續時間長、且影響範圍大。觀察氣象局資料,可以發現近年來的夏天愈來愈常飆破38度,而且更早開始出現高溫,今年甚至在5月初就測得38.8度。(示意圖/周志龍攝)查閱氣象局自1971年以來的高溫紀錄,2020年7月25日大武站、2004年5月9日臺東站觀測到40.2度,是有氣象紀錄以來的最高溫紀錄,其他還包括2020年7月26日大武站的40度、2004年7月1日的台中站39.9度、2023年5月6日大武站的39.7度。綜觀近52年的高溫紀錄,前30名全由台東、台中、台北、新北、新竹、金門所包辦,其中台東不僅囊括前三名,還佔了17個名次,主要原因是焚風現象所致。而台北、新北也佔7個名次,除了人為排放熱源多的都市熱島效應之外,也因為盆地地形難以散熱通風。中國附醫健康醫學中心副院長林文元表示,「以前都認為早上10點到下午2點比較熱,但現在溫度實在太高了,我認為只要有陽光就要小心!」中醫大新竹附醫中醫師王禎佑則提醒,對老人、嬰幼童等危險族群來說,其實24小時都需要預防中暑,隨時都要注意補充水分與散熱,但最危險的時間點就是下午1~2點左右,因為此時太陽熱與輻射熱同時存在,兩種熱源相加之後更加可怕,一不小心恐怕會更快速的導致熱中暑、橫紋肌溶解等疾病,可能危及性命,最好避免外出。
夏日高溫體內水分易蒸發 心臟醫:血液像稀飯變稠粥、栓塞機率增
受到太平洋高壓籠罩影響,台北連日高溫破紀錄,24日台北高溫飆到39.7度,打破台北測站124年來高溫紀錄。醫師對此提醒,高溫對心血管有所危害,恐怕會增加猝死機率,高溫讓體內水分蒸發,血液變的濃稠,像稀飯變成稠粥,會增加栓塞的機率。全台各地近日頻頻出現極端高溫,台北測站24日也測得39.7度高溫,為全台測站歷史上的第3高溫;此外,受到焚風影響,25日台東大武氣象站也測出40.2度高溫,為該站1939年設站以來最高溫,同時打平全台人工氣象站史上最高溫紀錄。研究顯示當氣溫小於攝氏15度或高於32度時,猝死機率相對會提高。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血液腫瘤科醫師戴承正表示「溫度提高其實就像是煎蛋一樣,我們身體就是一個蛋白質,所以溫度太高的時候,其實蛋白質被煮熟的機會就會變大,身體的功能都會受影響。對於高溫所造成血液黏稠的最大問題就是心臟功能會受影響,以及腎臟接下來也會受影響。」心臟科醫師也說,身體大量流汗,血液中缺乏水分,恐怕造成末端血液量供應不足,人體水分大量蒸發,血液變濃稠,醫師形容就像稀飯變稠粥,血管更易阻塞。由於台北地區盆地地形不易散熱,加上都市熱島效應,導致氣溫不斷飆升,醫師提醒,除了要適時補充水分,也盡量別在上午10時到下午3時的高溫區間待在戶外。
整個7月將無颱風? 專家曝高機率能破紀錄
近年來天氣越來越炎熱,6月時台北甚至出現38.9度高溫,根據以往經驗,台灣在這時期已經是颱風季,不過今年卻相當「安靜」,至今都還沒有颱風襲台,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博士就表示,此波高壓非常穩定,可能會創下7月沒有颱風發展的紀錄。彭啟明今(16)日在臉書上發文表示,「這波的高壓非常的鞏固也穩定,將可能持續到七月底八月初,當中可能有些東風波動,有些擾動發展,但發展成為颱風的機會較低,是否會創下七月沒有颱風發展的新紀錄,就要看這兩周的變化,的確有很高的機會。」而近日天氣部分,彭啟明表示,「周五開始水氣減少,會由過去這兩天偏濕熱,顯著的轉乾,主要是太平洋高壓又再度增強,台灣附近天氣回到典型的夏季型態,中午的高溫會持續攀升,台北部會有機會到36-38度間,預期午後陣雨也會轉為較為零星,以山區為主,過去幾天西南風和海陸風環流的降雨也會減少一些。」最後彭啟明也提到,六月份台北創下新高溫紀錄,是史上最熱的六月,他認為都市熱島效應的確造成更容易高溫及破紀錄,如果有綠化做得好或都市微氣候調節,會有更好的緩衝、減少不必要高溫飆升。
台北爆熱破歷史記錄!今日全台熱爆 一張圖看連假天氣
天天都好熱!天氣風險公司總監賈新興表示,本月台北市截至22日均溫高達30.4度,創下史上新高,更已連續10天超過36度;全台13個平地測站的平均溫度更可說是「坐二望一」!中央氣象局表示,端午連假前2天、後2天的天氣型態不同,但4天都很熱、紫外線很強,提醒民眾多加注意。(圖/臉書)賈新興表示近日天氣「熱到受不了」,尤其台北如果未來8天的均溫若大於28.9度,則整個6月均溫將創下1897年以來的最高記錄,比氣候平均溫27.1度高出了將近3度!至於超過36度高溫截止昨(23日)為止已連續10日,在太平洋高壓、都市熱島效應的雙重影響下,讓人感到相當難受;歷史上連續高溫大於36度的天數最多的,是2017年8月5日至20日的連續16天,不知本月高溫是否會打破記錄。(圖/中央氣象局)氣象局指出,端午節4天連假全台都還是很熱,紫外線也非常強,但可以分為前2天、後2天來預測。前2天太平洋高壓勢力稍減,環境為西南風,迎風面的中南部天氣稍微不穩定,白天多雲偶見陽光,但海面上水氣移入,會不定時有一些降雨情況;東北部地區及其他山區午後會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氣象局今(24日)發布高溫特報,其中花蓮縣縱谷、台北盆地可能出現38度極端高溫;台東縣、新北市、基隆市、南投縣、雲林縣、宜蘭縣近山區或河谷地區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提醒民眾一定要多加留意。(圖/中央氣象局)
炭坑.溼地.情人樹 台北信義區桃花源
從日據時期的舊坑道「和興炭坑」,到重現百年埤塘生態的「永春陂溼地公園」,位於台北市最精華地段的信義區,也能讓我們感受歷史風情及自然風貌。和興炭坑 憶礦史鮮少人知道,寸土寸金的台北市信義區,早期曾是礦車頻繁出沒的重工業產煤區。日據時代晚期,日本人在四獸山周邊開採煤礦,北麓有松山1、2、3坑,南麓則有德興、和興兩處炭坑,其中和興炭坑經過整治後,如今已開放為景點。原木搭成的拱型隧道,引領遊人進入「和興炭坑」,感受早年的礦工生活。(圖/于魯光攝)和興炭坑園區有軌道及礦坑兩大部分,沿著軌道走,可以欣賞記述了煤炭從生成、開採到加工的燒陶壁畫《煤的一生》;再往前走,有一座迴旋天梯,登梯而上,就來到礦坑區。坑道兩側的坑壁,貼著介紹礦場設施及礦工生活的圖文,道盡採礦人生的辛苦與無奈。「和興炭坑」園區有一面陶板彩繪壁畫《煤的一生》,不但具有教育意義,遊客也能在此拍出逗趣照片。(圖/于魯光攝)和興炭坑地址: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150巷471弄底老榕樹下 祈良緣想要「脫單」的遊人,建議可到距離和興炭坑不遠的「拇指山情人樹」走走,這裡有座被老榕樹茂密樹根纏繞包覆的紅磚樹屋,非常特別。在此擔任志工的師姐表示,這棵樹是「鳳凰聖樹」,單身者只要在樹根綁上紅線,就有助於遇見良緣。「有個男生今年2月來綁紅線,3月就交到女朋友,來還願了呢!」「拇指山情人樹」下方有個「金龜洞」,不少單身男女來此祈求良緣。(圖/于魯光攝)拇指山情人樹地址: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150巷110號溼地公園 賞湖光甫於今年3月啟用的永春陂溼地公園,也是歷史景點。清代乾隆年間,漢人為了開墾耕作,在四獸山下依地形興築「永春陂」,用以儲水灌溉,也成為光緒年間,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常與好友一同泛舟、欣賞波光嵐影的好地方。日據時期的詩人賴和,更曾在遊覽永春陂後,寫下七言絕句〈永春坡(錫口大湖山)〉兩首,描繪此地的山明水秀。「永春陂溼地公園」重現百年前的埤塘樣貌,還可以遠眺台北101大樓。(圖/焦正德攝)如今,歷時4年打造而成的永春陂溼地公園,規劃了供遊客行走的環形步道、高架棧道與石頭小徑,以及種植多種喬木與蕨類植物的「雨水花園」、「蕨園」和「林園溼地」等區域,與湖光美景相映,令人心曠神怡。埤塘中的小山丘,步道設計成螺旋狀,非常可愛。(圖/焦正德攝)永春陂溼地公園地址:台北市信義區松山路657號傳統麵食 滋味鮮遊畢永春陂溼地公園,步行10幾分鐘就可到在地人推薦、營業已23年的「台灣媳婦切仔麵」用餐。這裡的「切仔麵」,湯頭用大骨及蔬菜熬製,搭配「白切肉」(白煮豬里肌肉片),再放入增加香氣與口感的油蔥、豆芽菜,簡單卻有滋有味,若是點選「全套」,還能比「半套」多吃到一顆濃郁入味的滷鴨蛋。「台灣媳婦切仔麵」的全套「切仔麵」,含白切肉及滷鴨蛋,吃起來有媽媽的味道。(70元/碗)(圖/于魯光攝)店裡的小菜也是一絕,「酸筍虱目魚」先將虱目魚香煎備用,客人點菜後,再放上自醃3個月的酸筍稍微加熱,酸香中帶著微甘;「五味蚵」則選用從嘉義縣東石鄉直送的蚵仔,佐上自製五味醬,多層次的風味超級開胃。「酸筍虱目魚」是獨特的台式吃法,酸中帶甘的爽脆酸筍,為虱目魚增添豐富口感。(時價)(圖/于魯光攝)台灣媳婦切仔麵地址:台北市信義區松德路215號電話:(02)2759-8202酸甜冰品 透心涼天氣漸熱,飯後如果能來碗清涼爽口的冰就太棒了。1977年就在林口街開業的老店「紅心甜品」,第三代老闆雖將店面裝修得較為年輕化,但甜品仍堅持傳統作法。招牌「黑糖雪片冰」搭配黑糖粉粿、芋頭、布丁、鳳梨與包心粉圓等豐富配料,甜蜜又消暑;「檸檬雪片冰」散發清新的檸檬香氣,頗受女性客人青睞。「紅心甜品」的招牌「黑糖雪片冰」,口感兼具香醇與清爽。(搭配4種配料,65元/碗)(圖/于魯光攝)紅心甜品地址:台北市信義區林口街42號電話:(02)2727-2813手工披薩 口感棒去年9月從台北市東區搬到現址的「薩朵拿坡里披薩餐廳」,老闆曾遠赴義大利學習手工披薩作法,並取得職人合格認證。店內的披薩餅皮,復刻了南義的單純風味,原料僅麵粉、酵母、海鹽與水,全程手工揉製,口感鬆軟Q彈。招牌「粉紅熱情披薩」的餅皮上,鋪著新鮮無花果、開心果火腿與紫地瓜,加上莫札瑞拉、瑞可達兩種起司,入口的豐富香氣令人驚豔。老闆還推薦一道人氣麵食「青花筍香腸貓耳朵」,鹹香有嚼感,愈吃愈涮嘴。「粉紅熱情披薩」以新鮮無花果為主要配料,讓整體口感顯得香甜清雅。(340元/8吋,380元/10吋)(圖/于魯光攝)「薩朵拿坡里披薩餐廳」的店面設計吸引許多網美,料理也毫不馬虎。(圖/焦正德攝)薩朵拿坡里披薩餐廳地址: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五段524巷26號電話:(02)2721-8994放風好去處 新新公園鄰近台北捷運昆陽站的「新新公園」,和永春陂溼地公園一樣在今年3月啟用,園中除了溼地生態景觀,還設有枕木步道、鐵道意象廊道、U型滑梯、迷你攀岩牆與縮小版三索吊橋,很適合帶小孩來此「放電」。「新新公園」的溼地水池,有滯洪及減少都市熱島效應等功能。(圖/于魯光攝)新新公園地址:台北市南港區市民大道七段162號信義區桃花源這樣去捷運:搭乘信義線至「象山站」,或板南線至「永春站」下車可達。公車:搭乘299、20、33、286或186副線,於「永春高中站」下車可達。開車:走國道3號下「萬芳交流道」後,循路標「台北-信義路」即可經由信義快速道路抵達信義路五段和興炭坑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