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
」 醫師 健康 心肌梗塞 冬天 猝死路過也會中標!診所示警「病毒界葉問」:恐1傳10人
疾病管制署18日公布新增4名麻疹確定病例,包括3例國內感染及1例境外移入,初步研判為同起群聚事件,而且皆是日前越南境外移入個案40多歲男性,就醫時陪病的家屬、急診就醫接觸之護理人員及環境清潔人員,以及同班機的另一名40多歲男性。對此,有診所也發文示警,麻疹走過路過就可能被傳染,甚至1人傳染10人!根本是「病毒界的葉問」。疾管署18日公布新增4名麻疹確定病例,包括3例國內感染及1例境外移入,國內感染者為30多歲男性(案1)、30多歲女性(案2)及30多歲女性(案3),分別為12月10日公布之越南境外移入個案(中部40多歲男性)就醫接觸者之陪病家屬、急診就醫接觸之護理人員及環境清潔人員;境外移入之40多歲男性(案4),為指標個案同班機旅客,先前已由衛生單位匡列為接觸者進行衛教及追蹤,並於出現疑似症狀後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研判係因搭機過程接觸該名確診個案感染。對此,「新莊波力親子診所」昨(23日)晚間也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經由空氣、飛沫、鼻咽分泌物傳染,麻疹病毒能在空氣中維持2小時的感染力,且傳染力強大,走過路過就可能被傳染,甚至1人傳染10人!根本是病毒界的葉問。至於麻疹症狀有哪些?診所說明,麻疹感染初期症狀如同感冒,會有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等症狀;發燒3至4天後,口腔黏膜上會出現柯氏斑點;感染7至18天後,從耳朵開始發疹,並擴散至臉和全身,持續4至7天,而且「嬰幼兒罹患麻疹可能併發耳炎、肺炎與腦炎,致死率高達5%至10%!」診所續稱,麻疹患者應 隔離,避免傳染給家人。除了按時服用抗病毒藥物,也可以多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B,增強抵抗力。雖然得過麻疹的人具有終身免疫力,「但接種MMR疫苗是最好的預防!」疾管署也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民眾非必要應減少前往醫療院所等容易傳播場所,病患及病患家屬進出醫院或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等,應做好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並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疾管署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攜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並建議1981年(含)以後出生者,如獲悉前往東南亞國家等流行地區,可經醫師評估接種疫苗後再出國,以降低感染風險。出國時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暴露史。
少吃這6個越吃越醜的食物!便利商店買便當一定要注意這成分含量,吃多皮膚容易乾燥、長皺紋
飲食跟皮膚有很大的關係,英文有句俗諺「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許多女明星也曾這樣提到,這篇就來告訴大家是哪5種越吃越醜的食物,真的要少吃點呀!越吃越醜的食物:高升糖食物像是精緻澱粉就屬於高升糖食物,吃進這些食物會使血糖急速升高後刺激皮脂腺分泌,皮膚容易大量出油,就會冒出許多痘痘,也會連帶使皮膚容易鬆弛、暗黃無彈性。如果真的避不開這些食物,可以多喝水、多吃蔬菜、多運動來平衡。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越吃越醜的食物:炸雞、炸薯條、鹹酥雞吃太多速食、鹹酥雞、炸雞排...等會容易長痘痘,長期食用容易引發皮膚發炎,對皮膚造成嚴重傷害。而且攝入過量高脂肪油炸食物可能會降低血液中的HDL(好膽固醇),同時增加三酸甘油酯和LDL(壞膽固醇),導致心血管疾病。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越吃越醜的食物:洋芋片大量吃洋芋片不僅容易肥胖,還容易長痘痘、粉刺,而且洋芋片使用的油份通常是不好的油,會使皮膚比較容易產生發炎反應,增加自由基進而影響到皮膚健康與保水度。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越吃越醜的食物:蛋糕、馬卡龍、糖果、麵包美國皮膚科醫師Patricia Farris 曾表示吃太多糖分會破壞膠原蛋白,使得皮膚的彈性變差,甚至出現皺紋和斑點,讓皮膚失去彈性及柔軟。這些加工食物缺乏膳食纖維,會影響腸道健康,導致便秘情況,便秘會使人的氣色不佳、臉色黯淡無光。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越吃越醜的食物:高鹽食物很多女明星都會說要吃得清淡,因為清淡飲食比較不容易讓人水腫,鹽分攝取過多會使組織之間水分滯留,長期造成細胞缺少水分,臉部肌膚就容易乾燥、老化、皺紋增多、黯淡無光澤。也會加重腎臟的代謝負擔,鈉過多會使排水功能緩慢、造成臉部、眼皮浮腫等情況。下次吃東西之前記得看「鈉含量」,尤其便利商店很多微波食品其實鈉都很高一定要注意整天攝取比例,很多便當鈉含量都破千。(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寒風中飆罵老公 30歲女下秒「嘴歪、語無倫次」竟是腦中風
近期台灣天氣寒冷,醫師也提醒,低溫容易誘發血管收縮,再加上情緒激動,恐怕會成為腦中風的導火線。義大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睿生分享一則案例,一名30出頭的健康女子在寒風中與丈夫爭吵,激烈爭執到一半,她突然嘴歪、語無倫次,甚至失去平衡,送醫後確診為梗塞型腦中風。根據《中時新聞網》的報導,陳睿生表示,患者的先生提到,當時他們在寒風中吵架,妻子本來罵得很大聲,但突然語無倫次,接著嘴巴歪斜,身體明顯失去平衡。緊急送醫後,發現患者為梗塞型腦中風,所幸及時送醫成功保住性命,但未來仍需面對復健挑戰。「她的腦中風範圍不小,未來可能會有左側肢體無力的後遺症,需要長期復健。」陳睿生也指出,該女子並無三高、抽菸或心血管疾病史,身形也不肥胖,原本是一名健康的女性,然而寒冷的天氣加上激烈情緒起伏,成為引發腦中風的誘因。陳睿生提醒,寒冷氣候容易引起血管收縮,進一步升高血壓,而情緒激動也可能成為觸發危機的關鍵因素。腦中風的高危險族群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以及有抽菸習慣者,但即使是年輕健康的人,在極端環境和情緒壓力下也可能中風。事實上,衛福部也曾指出,當溫度降低或溫差過大時,血管也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因此長者及高風險民眾在溫差大時,仍應注意三高控制、健康飲食、保暖措施及避免菸害,如果出現下列心臟病及中風徵兆,請立即就醫,爭取黃金搶救期。此外,研究發現低溫引發的腦中風,最容易發生在曝露於低溫環境中的前2至3小時,因此提醒民眾外出或居家均應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善用圍巾、帽子、口罩、手套、防滑鞋襪等。日夜或室內、室外溫差大時採洋蔥式穿法,內層可穿排汗功能良好的衣物,中層衣物保暖,最外層防水防風,視場合與溫度穿脫,並適時補充溫開水,暖身之餘亦可避免血液過度黏稠而增加腦中風機率。
為何醫護「都戴Apple Watch」? 過來人曝:多功能超好用
蘋果公司開發的智慧型手錶Apple Watch,有運動追蹤、健康監測和無線通訊等強大功能,是許多果粉的標配。然而,最近有女網友觀察到,無論是在小診所或大醫院看診,大部分醫護人員手上都會戴Apple Watch,也讓她好奇原因?貼文曝光後隨即掀起熱議。有女網友日前在Threads發文驚呼,「怎麼感覺所有的醫護人員,手上都有Apple Watch啊,不管診所、小醫院、大醫院都是欸。」貼文曝光後也引發網友熱議,「我上一個單位也是,人手一支,我還以為是醫院發的」、「為了更清楚計算自己勞碌命剩多久時間」、「大夜班可以開手電筒超方便」、「因為上班可以偷看訊息」、「我都是拿來找我的手機在哪,很方便。」也有醫護過來人分享,「遇到暴力、恐龍家屬或奧客的時候,可以一秒啟動錄音不被發現」、「有很多醫師會運動,他們用來觀測自己心跳計步;護理師是為了計時、隨時看到手機訊息」、「其實護理人員是需要手錶的,可以讀秒、觀察病人呼吸等」、「當計時器超級好用,又不會很吵」、「為了看訊息,雙手都操作感染性檢體不能拿手機」、「因為我們忙起來的時候真的很忙,我的Apple watch還會告訴我現在心跳多少,提醒我深呼吸」、「只有專業的人員才懂得Apple Watch功能強大可以救命,當然是要戴這種電子手錶,還可以告訴你,心臟科醫師也很愛,人人手上1支。」也有醫護人員曝關鍵,「大家應該不是臨床線上的工作人員,很多醫院都禁止護理人員上班時間用手機,因為有太多的投訴,都是說護理人員忙著滑手機,不馬上處理病患的事情,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所以Apple Watch就出現了。」除醫護人員外,空服員、餐飲業、美髮業網友也透露,「空服員也很多戴Apple Watch」、「餐飲人員也愛用喔,防水、通話、語音回訊、刷信用卡都很好用,另外主要是上班不能用手機,連休息時間都不能用,只好仰賴智慧手錶嘍」、「美髮業也很多人用,1至2萬的東西,自己跌倒真的會幫忙報警,或是可以語音說要打給誰。」還有許多人會買其它牌的智慧手錶,「就算不是醫療業也很多人用Apple耶,我是用Garmin,因為我討厭Apple」、「我是用三星手錶,也可以傳訊息,打電話」、「可是我是Garmin」、「因為你認得Apple Watch的樣子,其他三星、Garmin都是圓的,你沒認出來而已」。
蝸牛小米粽案簽結「無人為故意」 家屬盼「繼續度日最實際」:自己阿嬤怎索賠?
今年9月18日,台東金峰鄉賓茂及壢坵部落發生了「蝸牛小米粽」食物中毒案,導致12人送醫,其中4人不幸身亡,還有1名楊姓女子仍在加護病房。台東地檢署在12月20日偵結,經查並無人為故意或過失。對此,由於這一大家族關係緊密,包括曾阿嬤等人都是充滿愛心之人,家屬也坦言,阿嬤人都走了,「要向誰索賠?而且又是自己阿嬤」,繼續過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回顧案情,一位83歲曾姓阿嬤在9月17日下午3時許自製小米粽,當晚食用後送醫後不治,數十位親友前往守靈,卻也陸續出現不適,共12人送醫,之後36歲徐姓女子、76歲劉姓老婦、59歲楊姓女子搶救不治身亡,此案共4人喪生。後續經解剖鑑定,死者均檢出托福松中毒之成分,堪認4位死者同因「托福松」中毒而死亡。台東地檢署在12月20日指出,無任何證據顯示是故意將托福松加入食物中,也沒有發現故意或過失行為,因此最終認定本案為意外事故,17日簽結案件。另據《自由時報》報導,在案發後不久,家屬們就無法靜候調查、自行尋找真相,最後果真與檢調結果相差無幾,差別在於必經司法流程。對整個家族來說,快點與這段過去和解、繼續度日才是最實際的。據悉,這一大家族間,曾姓阿嬤在部落德高望重,家族內也領養了小孩,甚至最後宣告死亡的楊家大姊,生前與其夫婿在部落間也以樂於行善出名,其夫則是南迴知名醫師,在當地十分令人敬重。當時部落族人就說到,楊大姊的死亡對自己來說「不是蝸牛小米粽的被害者,而是一個善良的人離世」。報導指出,曾姓阿嬤離世後,許多人聽聞此噩耗,便聚集協助一同守靈,但也因眾人聚集,加上對曾姓阿嬤的信任,才會直接將曾姓阿嬤生前留下的毒阿粨吃下肚。家屬表示,曾姓阿嬤也非故意,即使死傷多人,又需要不少開銷,但畢竟製作者也離開了,又是自己的阿嬤,賠償之事就不要再提,盼望逝者能夠安息。
七旬嬤肺結節無不適拖延回診 2年長大一倍成「肺腺癌」!
71歲張阿嬤兩年前安排「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檢查肺部,發現一顆0.8公分肺結節,當時建議要定期追蹤,沒想到阿嬤自認「沒有不舒服」,拖到今年才回診,結果肺結節長大一倍、已增大至1.5公分。考量到結節位置適合手術處理,醫師建議進行微創肺段切除術,並在術中接受病理檢驗,冷凍切片結果確認為早期肺腺癌(第一期)。肺腺癌二期以後存活率即下降 高危險族群應定期LDCT檢查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劉柏毅指出,根據研究,零期或第一期肺腺癌的五年存活率接近90%,但到了第二期存活率可能下降至60%-70%,因此,早期發現與治療,對於肺癌患者的生命質量至關重要。目前健保局已針對特定高風險族群補助LDCT費用,包括50至74歲重度吸菸者、50至74歲男性/45-74歲女性,具肺癌家族史等,都可提供兩年一次LDCT。肺結節大於0.8公分 早期手術減輕病人負擔 劉柏毅說明,若肺結節大於0.8公分且呈實心狀,患者可以跟醫師討論是否採用手術切除。以目前微創手術的技術,傷口僅約3至4公分,減少患者術後疼痛和肺功能損失,且住院時間只需三至五天,恢復速度快,大幅減輕患者心理與生理負擔。此外,藉由手術切除肺腺癌,也能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肺組織,對於老年患者尤其重要。肺癌也可能發生在健康無症狀族群 這樣做降低風險劉柏毅表示,阿嬤本身沒有吸菸,也沒有其他慢性疾病或家族病史,完全屬於健康無症狀族群,然而如果沒有透過LDCT檢查發現,這類小結節極難被傳統X光發現,且結節恐短期內迅速增長,一旦進入第二期或更高期別,術後可能需輔助性化療等較為積極的治療方式,並且預後效果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劉柏毅提醒,若要預防肺癌上身,務必戒菸或減少二手菸暴露,同時定期安排健康檢查,特別是有家族病史或肺部問題的族群,應考慮定期接受LDCT。也要避免長時間暴露在空氣污染、工業排放和車輛廢氣等有害物質環境,平時也得注意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及良好睡眠,以提升免疫力,降低罹癌風險。
今審《就業服務法》 80歲以上免巴氏量表成焦點!勞動部回應了
超高齡化來臨,長照需求日益增加,藍營立委今年6月提出《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法,主張開放80歲以上長者,不用巴氏量表就可以申請外籍看護,預計今(24日)於立法院院會進行討論表決。國民黨立委蘇清泉強調,若通過可以減輕病人、家屬與醫生的壓力;雇主則期盼可以開放,因為「要80歲長者去醫院開巴氏量表實在太折騰了。」國民黨多位立委今年6月提出《就業服務法》第46條條文修正草案,主張80歲以上長者得以免經醫師評估病症暨失能診斷證明書,也就是不需要巴氏量表評估,即可直接聘雇外籍看護,以減輕家庭照顧者壓力與負擔,草案將於今日立法院院會討論表決。蘇清泉表示,他身為臨床醫師,最大困擾就是開巴氏量表,要成功開立是難上加難,甚至有家屬跟醫生發生衝突,而該政策是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與新北市長侯友宜在2024年總統大選時提出的政見,也是很好的措施,此舉更能減輕病人、家屬與醫生的壓力,若擔憂浮濫、挪作他用的話,也可以稽核檢查。民眾黨立委張啓楷表示,2024選舉,藍綠白總統候選人一致認為巴氏量表需要改革,有些個案已經非常嚴重,連下樓都有問題,一直要去檢查巴氏量表,對很多家庭非常折騰,這沒有絕對的好壞,大家可以繼續討論。台灣失能者家庭暨看護雇主國際協會理事長張姮燕表示,樂見所有開放的措施,因為高齡80歲的長者還要再去醫院開巴氏量表非常折騰,且也浪費醫院人力不斷的再開這個量表,且我國平均餘命僅79歲,真正80歲以上的長者並不多。她認為,我國針對長者也有長照設施,如果只是簡單需要陪伴「不會額外花2、3萬元聘請外籍看護工在家裡」,若是擔心會引發缺工潮,勞動部也應提前確保印尼、印度等外籍人力可以引入,及時補上缺口。張姮燕說,未來開放外籍看護一定是必然,台灣少子化以及高齡化的雙重壓力下,勢必要更多的看護來陪伴老人,「因為自己的子女都不夠人可以照顧」。勞動部表示,今年再度諮詢專科醫學會意見,多認為「免評巴氏量表」宜依據被看護者失能情況及照顧需求,不宜單以年齡畫分,且今年7月3日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公聽會中,亦有家總、障盟、居服聯盟等與會民間團體及學者認為,未失能者允聘看護將成變相幫傭,不利長輩維持健康自主,反而「加速失能」外,恐使外籍看護照顧上棄重擇輕,中重症家庭加劇面臨移工轉出或怠工等勞資爭議及轉換不成後失聯等情形。
冬天不找死2/熱呼呼火鍋恐釀劇烈溫差 「2動作」降心血管風險
氣溫驟降時,最幸福的莫過於大嗑熱呼呼的火鍋,專家提醒,除了飲食習慣也會影響心血管疾病風險,尤其是火鍋這類的熱食,若是吃完立刻到寒冷的戶外、或泡澡,劇烈的溫差變化會使得血壓劇烈震盪,建議「吃完先休息」、「做好保暖措施」,再到戶外活動,同時建議1~2小時後再泡澡。「三高患者最須當心!」營養師程涵宇表示,冬天時氣溫較低會使得血管收縮,進而導致血壓升高,對已有心血管疾病或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患者特別危險,如果大啖火鍋後貿然到戶外活動,更會增加心臟病、中風機率。「因為吃火鍋會讓身體非常暖活,如果突然吹到冷風,溫度快速變化會導致血管快速收縮或擴張,造成血壓劇烈波動,增加心臟負擔。」程涵宇說,建議修稍作休息,讓身體稍微調節一下體溫,接著戴帽子、穿外套後再走到戶外,避免溫差劇烈變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副院長、心臟內科醫師劉俊廷表示,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患者至少比夏天增加5成以上。「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按時服藥,同時記錄血壓、心跳變化,戶外活動時要注意保暖,建議採洋蔥式穿法;室內溫度也要控制好,一旦寒流來襲就避免外出,減少血壓劇烈波動的風險。溫差變化會使得血管突然收縮或擴張,進而引發血壓升降,造成心血管風險。(圖/報系資料照)程涵宇建議飲食也要多加注意。「針對三高患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建議採地中海飲食及得舒飲食,這兩種飲食都是鼓勵多食用植物性食物、魚、低脂乳品、適量堅果、使用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減少飽和脂肪酸攝取、少吃紅肉及加工肉品,藉此促進血管健康,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另外,血壓震盪是冬天猝死的主因之一,程涵宇建議採4方式預防血壓劇烈變化。「首先要減少鈉攝取量,以孩童來說要少吃加工食品,19歲以上成人要控制外食時少沾醬,也要少吃炸雞、雞排等炸物;老人家則要注意醃漬蔬菜,適量即可。」第二,多補充鉀離子。程涵宇表示,鉀有助於降低鈉對血壓的影響,並且有助於緩解血管壁的緊張,這也有助於降低血壓。富含鉀的食物包括香蕉、菠菜、鱷梨、馬鈴薯等。另外,需注意烹調對鉀的影響,因鉀離子可溶於水中,建議盡量先洗再切,避免熱水燙青菜,以無水料理、快炒等方式烹調盡量減少鉀的流失。第三,多補充水分。在寒冷或高溫環境下常常補充水分,以避免因脫水而導致血液濃稠,進一步增加血管負擔。第四,多攝取抗氧化食物。程涵宇說,富含維生素 C 和多酚的水果(柑橘類、莓果類)與蔬菜可保護血管壁、減少血管收縮。程涵宇也呼籲冬天喝酒要小心。「冬季飲酒後,因酒精的血管擴張作用使皮膚感覺暖和,但實際上身體核心溫度正在下降,這可能掩蓋寒冷對心血管的影響,增加意外風險,建議喝酒適量即可,而且酒後不要突然吹冷風、泡澡,否則恐增加血管壓力。程涵宇營養師提醒,冬天吃火鍋時要選擇清湯鍋底,或是少喝或不喝湯,同時不使用高鈉醬料,以減少鹽的攝取。(圖/程涵宇提供)
冬天不找死1/熱休克死亡率破6成 醫示警「5大狀態」千萬別泡澡
日本女星中山美穗12/6疑似因「熱休克」死於東京澀谷家中浴室,享年54歲。專家告訴CTWANT記者,熱休克猝不及防十分難預防,死亡率高達63%,尤其飲酒、吃飽、服藥、空腹、身體不適5種狀態下千萬別泡澡,因為當血液集中於末梢時,心臟血管功能就會大受影響,很容易導致猝死!曾以電影《情書》紅遍亞州的中山美穗,被發現猝逝於家中的浴缸,當時裡面還有滿滿的熱水,也因此被懷疑是被「熱休克」索命。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表示,熱休克是因為天氣寒冷、水溫太高,過大的溫差導致周邊血管放鬆,血液難以回流心臟,因而爆發心肌梗塞。泡澡引發的熱休克並不罕見,日本醫學博士、SAKAI診所院長堺浩之曾受訪表示,根據日本人口動態統計,每年因洗澡時引起的熱休克死亡人數高達1萬7000人,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4倍!尤以60歲以上的老年人為熱休克高危險群。「統計顯示,熱休克的死亡率高達63%,就是因為難以預防!」鄒瑋倫中醫師對CTWANT記者說,多數人「以為」泡澡有助於身體健康,所以反而常常在身體不適時泡澡,例如頭痛、疲累、酒醉,結果一不小心就陷於熱休克的危險之中。「古中醫認為,大飽、大飢、大熱、大虛勞時,盡量不要做有風險的事,例如泡澡,因為熱水會讓血液流向身體末梢,所以會影響心臟功能,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鄒瑋倫說。所以剛吃飽、喝酒或空腹時不可泡澡,還有吃重油重鹹、或慢性病藥物之後也都要避免。鄒瑋倫說,「重口味食物或慢性病藥物可能都會利尿,此時若泡澡會更容易脫水,建議1~2小時後再泡澡較好,而且要記得多補充水分。」許多人喜愛在泡澡時划手機,醫師提醒長時間保持同姿勢恐影響血液循環,增加昏倒的風險。(圖/123RF)鄒瑋倫也提醒,泡澡時千萬不要長時間低頭滑手機,因為會影響血液循環。「我曾有一位患者就是這樣,結果一抬頭立刻眩暈,最後竟休克昏倒在浴室哩,幸好被家人發現及時送醫。」由於日本在浴室發生熱休克的人數眾多,日本政府也呼籲4大對策。一,入浴前在脫衣處和浴室開暖氣。就算沒有暖氣,盡量讓浴室暖和起來以減少溫差,例如打開浴缸蓋子讓水蒸氣充滿浴室。二,熱水控制在41度以下,不要泡超過10分鐘。如果泡42度的熱水超過10分鐘,體溫可能會接近38度,比較容易影響健康。三,泡澡前應該先用溫熱水淋浴,從離心臟最遠的腳開始,讓身體逐漸變得暖和,減少血壓劇烈變動增加心臟的負擔。四,不要從浴缸一下站起來。要慢慢起身,因為有可能有姿勢性低血壓發生。鄒瑋倫則建議盡量避免獨自泡澡,或是泡澡時可以開門,一方面讓浴室溫度不過高,也方便家人隨時觀察情況,若有狀況才能及時就醫。
韓在野黨議員揭第一夫人戒嚴當晚忙醫美 「維修3小時」趕回官邸疑早知情
南韓總統尹錫悅於本月3日宣布實施「緊急戒嚴」,引發全國恐慌。尹錫悅本人已為此在14日遭國會彈劾停職,而他的妻子金建希也因此前爆出一系列醜聞,國民好感度跌穿谷底。南韓在野黨「共同民主黨」議員張慶泰(音譯)於今(23)日表示,金建希在戒嚴當天晚上,反常的主動前往首爾江南區一處醫美診所疑似「進廠維修」,又在宣布戒嚴前1小時匆匆趕回官邸,懷疑她身為平民,卻對戒嚴事件「早已知情」。據《韓聯社》報導,張慶泰今日在國會記者會上向媒體表示,他在約10天前接獲目擊者爆料,後經調查後認定消息可靠性,對方指出在3日宣布戒嚴當晚,曾見到金建希乘坐禮車前往首爾地鐵新沙站4號出口附近的某整形外科診所大樓,並直上5樓醫美診所,在裡面從晚間6時25分待到9時30分。之後,還有警護處的5名職員前來取走醫院出入車輛名單。張慶泰指出,該醫美診所院長從2022年7月起就受雇為尹錫悅的顧問醫師,與總統夫婦關係良好。尹錫悅夫婦2023年11月前往法國巴黎為釜山爭取2030年世博會主辦權時,該院長還陪同金建希造訪路易威登藝術基金會。張慶泰提到,過去金建希其實不會親自前往該診所,由院長親自出門為她進行治療。因此質疑當日有什麼理由,讓金建希不能像往常一般將院長招致官邸?此外,金建希在宣布戒嚴前1小時離開診所,是否是因為事先已得知將宣布戒嚴的消息?張慶泰主張,金建希雖具有第一夫人身分,但仍屬於平民,對於與國家安全有關的戒嚴相關消息,不該、且應主動避免她知情。但她當晚異常的行蹤,一定有某種原因。調查單位應該要查明尹錫悅與前國防部長金龍顯等人在秘密討論戒嚴事宜時,金建希是否在場。而她在醫美診所逗留的3小時中,又做了什麼。對此,韓國總統府及金建希方面並未作出任何回應。
天冷猝死「10大NG行為大揭密」 洗澡溫差超過1數值…恐召喚死神
近來天氣寒冷,許多地區甚至不到10度,也傳出不少猝死案例。醫師便提醒,有10大行為超級危險,一不小心就可能召喚死神,家中有老人或慢性病患者更要注意,一定要避開,千萬不要去做。腎臟專科醫師洪永祥在臉書專頁指出,國外研究數據發現,在溫度24度的基準下,每下降1度,台北居民因心肌梗塞而住院的比率會上升2.6%,而地處更南緯度、對氣溫變化更敏感的高雄居民,心肌梗塞住院率會上升4%。洪永祥說明,心肌梗塞引發的心律不整,是冬天猝死的常見原因之一,「只要氣溫下降10度,2星期內因寒流效應引發心肌梗塞的相關死亡率就會上升36度」,有10大在寒冬中常見的行為,其實相當容易猝死。TOP.10 寒冬中戶外吸菸菸草中含有超過7000種化學物質和化合物,其中數百種是有毒的,配合寒冷的雙重作用,增加心臟負擔和猝死可能。另外,吸入忽冷忽熱的溫差與有毒刺激氣體,更容易造成支氣管的不正常收縮,導致氣喘與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急性發作,還來不急送醫就呼吸衰竭死亡,不可不慎,唯一解方還是戒菸吧。TOP.9 冬天喝酒酒醉後入睡酒精會擴張血管,加速體熱散失,加上酒精麻醉了感覺,降低體溫感知力,特別是在寒冷環境下,容易因低體溫猝死。另外,冬天若是喝到斷片,更是猝死的高風險,建議冬天飲酒適量即可,切莫到喝到酒醉斷片。TOP.8 棉被蓋滿頭入睡許多人在寒冷的冬天,喜歡棉被蓋頭睡來抵抗臉龐的寒冷,但若是家中有小嬰兒或臥床無法表達、不能自由翻身踢被的長者,可能壓迫到呼吸道導致窒息,建議蓋被還是要留呼吸的空間,不要蓋到鼻子以上。TOP.7 寒夜露宿或睡在戶外入睡後人體沒了活動、代謝減慢,體溫會降低,容易因低體溫喪命,建議若不得不夜宿在外,務必帶足保暖設備,若寒冬發現居家附近有需要幫助的街友,務必多注意與關懷。TOP.6 穿著單薄在戶外長時間進行靜態活動人體是恆溫動物,短時間處在低溫環境,會經由神經與內分泌系統,增加代謝產熱,並且收縮表皮血管減少熱量的流失,但是若長時間穿著單薄從事戶外活動,身體產熱不足,不知不覺中可能導致低體溫引發猝死的風險。TOP.5 晚餐高熱量飲食夜半頻尿起床溫差大晚餐攝取過多高油鹽糖的食物,不但容易造成慢性病長者的血糖血壓飆高失控,心臟負荷加大,一到半夜更會頻繁上廁所,長者半夜離開溫暖被窩瞬間進入寒冷室溫,溫差過大,若沒做足保暖的功夫,往往就被發現猝死在廁所。,因此寒冬還是要健康適量飲食,長者房間可多增加暖氣設備或是穿保暖長褲入睡,減少半夜起床入廁的溫差。TOP.4 熱水器放在對外窗戶緊閉的後陽台若是把瓦斯熱水器安裝在室內或後陽台,但後陽台有裝對外密閉窗,一但瓦斯然收不完全,就可能產生一氧化碳中毒的悲劇,建議熱水器不要裝室內,若裝後陽台務必要保持後陽台對外通風。TOP.3 寒流清晨戶外登山工作或是劇烈運動冬天清晨是溫度最低的時候,血壓容易上升,加上寒冷刺激和運動負荷,增加了交感神經的興奮,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風險也會提高。TOP2. 將胸痛或呼吸困難等徵兆視而不見就早早去睡覺在冬天,很多猝死還是有徵兆,像是胸痛、胸悶呼吸困難,但許多人歸因於天氣過冷或疲勞,往往因為不舒服就早早睡覺,結果就猝死一覺不醒。TOP1. 浴室脫光衣服洗澡前後溫差超過5度溫差愈大,死亡率愈高,研究發現大於5度以上,就愈來愈危險,即使是健康沒有病史的人,也有4倍風險罹患急性腦中風,建議洗澡可將室內暖氣打開,或浴室可裝置保暖設備,從脫光衣服到洗澡、洗完再穿上的這段時間,務必不能有過高的溫差。
天冷心肌梗塞風險大增! 12月2週內OHCA猝死高達535例
近期寒流來勢洶洶,全台非創傷院外心跳停止(OHCA)案例激增。根據消防署統計,自12月9日至12月22日,每天平均有26到55例非創傷OHCA病例,短短14天內累計高達535例。根據消防署數據顯示,OHCA病例最高峰出現在12月15日,共有55人因非創傷OHCA送醫,最少的一天也有26例(12月12日)。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因寒流造成的OHCA案例明顯上升,特別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成為高風險族群。腎臟專科醫師洪永祥指出,心肌梗塞引發的心律不整,是冬天猝死的常見原因之一,只要氣溫下降10度,2星期內因寒流效應引發心肌梗塞的相關死亡率就會上升36%。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醒,寒冷天氣和早晚溫差過大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發作的風險,呼籲民眾在氣溫驟降時務必做好保暖,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門窗緊閉,並適當補充水分。衛福部也強調,當氣溫驟降或氣候變化反覆時,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徵兆,務必盡速撥打119儘速送醫,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孩子發燒咳嗽別小看! 恐是「感染1病」需住院治療
近年來,幼童感染肺炎鏈球菌的案例逐漸增加,尤其是進入幼兒園後的感染風險更高。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每年約有數百名5歲以下幼童因肺炎住院,其中肺炎鏈球菌感染佔據重要比例。從咳嗽到住院 注意感染警訊2歲半的呂小弟因反覆發燒、持續咳嗽而就醫,情況嚴重到夜間咳到嘔吐,嚴重影響睡眠與生活。經診斷確診為肺炎,所幸經過5天住院治療後逐漸康復。呂小弟的媽媽回憶,孩子一開始只是發燒咳嗽,我們以為是普通感冒,沒想到症狀越來越嚴重,甚至晚上咳到吐,真的讓我們擔心又心疼。這樣的經歷不僅讓全家陷入恐慌,也為日常生活帶來極大困擾。門諾醫院小兒科鄭永隆醫師表示,類似案例在門診並不罕見,特別是在季節交替時節更需警惕。肺炎鏈球菌 施打疫苗降感染風險鄭永隆醫師指出,「肺炎鏈球菌」是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傳染力極高,可透過飛沫或空氣傳播。嬰幼兒和免疫力低下者是高風險族群,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演變為大葉性肺炎。當前疫苗接種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我國已將其納入幼兒常規疫苗,建議分別在2個月、4個月和12個月接種三劑基礎劑。4歲時接種追加疫苗 強化免疫保護力鄭永隆醫師強調,疫苗保護力會隨時間遞減,加上幼童入園後接觸人群增多,感染風險大幅提升,建議在4歲時接種追加疫苗,以強化免疫防護。研究顯示,完整接種疫苗的幼童,不僅可降低感染風險,即使不幸感染,症狀也較輕微。為了孩子的健康,請在適當的年齡帶他們完成疫苗追加,一起守護孩子健康成長的未來。
七旬翁胸骨疼痛!就醫檢查意外發現肺腺癌四期 「細胞治療」順利控制病情
70多歲的賴先生,退休後積極參與社區里內的公益及登山健行活動,身體健康硬朗,半年前因胸骨疼痛前往就醫,經胸部X光及切片檢查確診為肺腺癌四期,身體也因腫瘤快速變化壓迫到肺部而出現胸悶、嚴重氣喘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在醫療團隊的評估與建議下,賴先生先進行肺部腫瘤切除手術,同時安排基因檢測找出適合的標靶藥物,並規劃為期三個月的DC-CIK細胞治療,透過合併療程終於讓腫瘤在短時間內縮小,如今已不須使用止痛藥及專人照護,每天早晚能夠健走及簡易運動。細胞治療應用 癌症治療與再生醫學細胞治療可分為兩大類,第一種應用為癌症治療,是將自體免疫細胞,從體內分離出來並在實驗室大量培養,再輸回病人體內來達到對抗癌細胞的目的;第二種應用則為再生醫學,是利用幹細胞分化的特性,誘導幹細胞分化出想要治療的細胞種類,達到器官修復或組織再生的結果,其應用包含退化性關節炎或軟骨細胞再生,或是燒燙傷時表皮或皮下組織的修補,以及阿茲罕默症及帕金森氏症神經細胞再生。賴先生的案例就屬於第一種應用,是目前癌症治療的新契機。DC-CIK細胞治療攻擊癌細胞並活化免疫系統 是癌症治療新選擇雙和醫院細胞治療中心主任莊博雅醫師表示,DC-CIK細胞治療原理是結合具有辨識抗原及呈現的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DC)與毒殺能力的細胞激素誘導殺手細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在體外共同培養並大量擴增後,將活化的免疫細胞回輸到患者體內進行癌細胞毒殺作用。DC-CIK不僅能攻擊癌細胞,同時也會活化自身的免疫系統,對於長期接受癌症治療的癌友是一個可嘗試的新選擇。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謝燿宇醫師指出,從治療前的影像檢查中可明顯看到賴先生肺部腫瘤持續擴大,除透過基因篩檢找出合適的標靶藥物外,合併搭配每劑間隔兩周,共六劑的DC-CIK細胞回輸治療也是關鍵,後續透過電腦斷層檢查可明顯看到腫瘤縮小,部分腫瘤甚至消失。除療效顯著外,更重要的是幾乎無副作用產生,精神與體力並無影響,未來只需按照醫囑定期回診即可。
高雄租屋驚見「要求出示結紮證明」 房東親揭背後原因
許多人出門在外求學、工作會選擇租屋,不過日前高雄某大學附近一則租屋廣告條件引起外界關注,內容提到雖不限性別,但特別備註「男性須結紮,並提供醫師證明無生殖能力」才能租房,引起網友熱議。從租屋貼文中可以看到這間位於學區旁的套房配有基本家具,包括雙人床、書桌、衣櫃和冰箱,交通便利且租金相對便宜,一間分租套房月租只要4200元。然而廣告中提到的特殊條件讓許多人感到不解。雖不限性別,但特別備註「男性須結紮,並提供醫師證明無生殖能力」才能租房,這樣的條件讓許多網友驚訝,認為過於嚴苛,甚至質疑其合理性。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表示,「收租收到生病了嗎」、「如果是兩個男的,還需要無生殖能力證明嗎?」、「很多有殼族是被房東逼出來的」、「是怕房東女兒受驚嗎」、「是房東太太?」、「不能懷孕的概念」。對此,根據《三立新聞網》的報導,房東林姓男子也出面說明初衷。他表示,這項條件其實是為了諷刺部分租屋廣告中常見的性別限制。他坦言,自己在找房時多次遇到「僅限女性」的條件,感到不公平,才在自己的廣告中加入這樣的設計,「我知道這樣的條件根本租不出去,但希望藉此引發討論」,目前也已經將廣告中的相關文字刪除。
冬季血壓變化大! 心臟科醫列「注意事項」:不可大意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冬季氣溫變化大,常讓許多人措手不及,尤其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和長者來說更是一大考驗。隨著氣溫驟降,血管收縮導致血壓上升,若不懂得預防和保暖,可能引發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冬季血壓變化大 保暖非常重要台灣冬季常有冷氣團來襲,氣溫驟降可達十度以上,導致心血管及腦中風病例增加。人體血管在寒冷時會迅速收縮,不僅使血壓上升,心跳也會出現波動,容易引發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等急症。由於台灣氣候溫暖,民眾對低溫的耐受度較溫帶國家居民為低,因此更需要注意保暖,給予血管適應的時間。潮濕環境會加速體溫流失 年輕族群不可輕忽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陳冠群表示,年長者因感官退化,對體溫變化的感知較遲鈍,往往等到身體出現狀況才察覺。建議外出時戴毛帽保護耳朵,睡眠時穿襪子並用棉被蓋住雙腳。而北台灣冬季多濕冷,潮濕環境會加速體溫流失,因此更要注意保暖,如遇淋濕,應立即擦乾或更換衣物,即使是健康的年輕人也不可大意。高風險族群要有所預防 避免不可逆憾事陳冠群醫師提醒,若家族有高血壓病史,或是工作壓力大、有抽菸熬夜習慣者,屬於高血壓高風險族群,應養成定期量測血壓的習慣,隨時掌握身體狀況。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幫助控制血壓,包括規律運動、健康飲食及戒菸戒酒。若血壓持續偏高,應考慮藥物治療。有些患者擔心降血壓藥物會傷腎,但未經控制的高血壓反而更易損害腎臟。由於腎功能狀況會影響用藥選擇,建議諮詢專科醫師,依據個人情況開立適當藥物,以確保既能控制血壓,又不會對器官造成負擔。
燒燙傷口怕留疤 醫:持續使用矽膠照護產品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呂佳恆報導】天氣轉冷,民眾使用電器的頻率也增加,若稍不留意,可能發生燒燙傷意外,除了得依據嚴重程度判斷是否需緊急送醫,後續傷口照護更是關鍵,尤其燒燙傷後想淡化疤痕,就得把握黃金恢復期處理疤痕;台北榮總燒傷中心主任吳思賢醫師指出,臨床上針對不同型態的疤痕各有因應的治療方式,最重要是傷口一癒合就得開始使用疤痕照護相關產品,才不會造成疤痕組織過度增生,衍生肥厚性疤痕或蟹足腫等問題。燒燙傷程度分4度 淺二度燒燙傷易形成水泡「當燒燙傷進展到三度程度,就得透過清創手術治療。」燒燙傷程度分成一至四度,若僅表面紅、腫且沒有明顯傷口,則屬於一度燒燙傷,只要離開熱源就能緩解;吳思賢醫師解釋,二度燒燙傷則分為淺二度及深二度,前者因表層真皮遭燙傷形成水泡,後者已傷及真皮層的深層,這時得特別留意傷口照護,小心發炎或感染,否則一旦進展到三度燒燙傷,就得接受手術治療,也容易留下難以消除的疤痕。淺二度燒燙傷疼痛度最高 醫:外力刺激傷口就會疼痛臨床上,以淺二度燙傷的疼痛度最高,尤其若演變開放性傷口,因神經末梢裸露,一受到外力刺激就會導致疼痛感;吳思賢醫師說明,相較三度燒燙傷的神經已壞死,疼痛指數不高,因此臨床區分二度及三度燒燙傷,也會以傷口疼痛度來決定,但三度燒燙傷,因全層皮膚都已壞死,得透過植皮手術進行傷口重建,至於四度燒燙傷,燒傷深度最深可達到骨頭,必須透過特殊治療,甚至也有截肢風險。55歲男氣爆導致三度燒燙傷 疤痕攣縮影響日常生活一名55歲男性,因氣爆意外造成三度燒燙傷,包括雙手、背部等全身近60%燙傷,後續傷口因照護不當,導致疤痕攣縮,不僅無法握拳,也無法正常拿東西,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吳思賢醫師提及,患者經建議採以疤痕切除手術,補上人工真皮及自體表皮以重建疤痕切除之後的傷口,術後認真復健下,目前已可自理日常,恢復正常生活。燒燙傷水泡不戳破 醫:最好的保護層「燒燙傷所形成的水泡,不要刻意將它弄破。」事實上,淺二度的燒燙傷就可能有疤痕生成,因此在照護上更應特別小心;吳思賢醫師表示,當燒燙傷導致表皮層與真皮層脫離,就會形成水泡,研究顯示,在未感染狀態下,讓組織液保留原本部位,外在的皮膚對傷口而言就是保護層。換言之,水泡沒有破掉等於沒有開放性傷口,因此即便水泡不慎破掉,也要保留水泡上的皮膚,避免傷口暴露在感染風險中,但若水泡上皮膚掉了,在傷口照護上就得特別謹慎。避免燒燙傷口留疤痕 照護產品至少使用6個月此外,照護燒燙傷的開放性傷口,會以無菌生理食鹽水作清潔,再以燒燙傷藥膏合併口服抗生素治療,不過最關鍵還是傷口癒合後的疤痕問題;吳思賢醫師提及,為了預防肥厚性疤痕增生,一般而言,只要觀察到傷口癒合且已無開放性傷口以及滲液,皮膚狀況也穩定無發炎狀況,就建議開始使用疤痕照護相關的矽膠類產品,且需使用六個月至一年以上,以確保疤痕組織穩定,並可搭配乳液等滋潤燒燙傷後容易乾燥的肌膚。矽膠照護產品怎麼挑?醫:擁有衛福部認證根據2002年的《國際疤痕指南》以及2013年出版的《亞洲疤痕的臨床指南》,均建議將矽膠類產品做為疤痕處理的首選,矽膠能夠幫助保持角質層保水度,促使膠原蛋白正常生成與排列,以達到預防疤痕的增生,不過市面上各種矽膠照護相關產品,又該如何挑選?吳思賢醫師表示,在挑選除疤產品時,建議可挑選具有臨床實證或在其他國家同屬醫療器材等級的產品,也要特別留意是否有標示衛福部核可的許可證字號、輸入品與購買來源,並自醫療院所或是正規實體藥局通路購買,以確保健康安全。另外要注意,若發現疤痕已嚴重影響日常,則應尋求醫師協助,評估是否需進一步治療,避免影響日後正常功能。
返台爽用健保走向歷史 停復保制度廢止「旅外繼續繳費」
先前健保有著「停復保制度」,方便一些旅外的國人返國後,只需辦理復保就可以繼續使用健保,但卻也因此引發不少爭議。而如今「停復保制度」正式廢除,旅外國人想要使用健保,就是必須持續繳納保費。健保保費也預估每年能因此增加23億元。據了解,先前衛福部就曾宣布,健保的停復保制度於23日正式廢除。根據衛福部統統計,過去5年平均每年約有13.6萬人辦理停保,2023年更高達23.1萬人。廢止停復保制度後,預估每年可增加保費收入23.6億元,其中政府補助8.5億元,不過自墊醫療費用核退也可能增加約4.7億元。ICU名醫陳志金也在FB發文表示,過去國人出國6個月以上,就可申請健保「停保」,不用再繳健保費,再入境後「復保」(繳保費)即可就醫使用健保資源。因此,一些長年居住在國外的國人,平日不用繳健保費,等到有一天需要使用到健保時(開刀、看牙醫、住院等等),再回來台灣繳「健保費」(不必回溯繳費)就可以馬上使用健保。又因為國外醫療費用昂貴,因此,既使是買機票回台就醫,都還是非常的划算,因此,一直以來,有不少的爭議。陳志金醫師提到,先前曾有一名李姓女子,因為長年旅居海外,拒繳1498元的健保費,結果就和健保署打官司,結果後續歷經敗訴、行政訴訟駁回。最後李女向大法官聲請釋憲,後續憲法法庭也判決「停復保」制度違憲,要求修法,結果健保署決定不修法,乾脆把原本的「停復保制度」廢掉。而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健保署統計,目前約有21萬人正處於停保狀態,這些人身份多為旅外僑民、出國工作者、留學生、政府駐外人員及遠洋漁船船員等。在停復保制度廢除掉之後,22日前已辦理停保者,其停保可持續有效至返國當日,屆時將自動復保,之後也不再允許停保。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過去使用停復保制度的對象包含失蹤者及長期出國超過六個月的國人。取消該制度後,失蹤者需繳納保費滿六個月才可退保,而出國者不論身份,皆須持續繳納健保費,不得再申請停保。
天氣太冷了!新北2日17人OHCA急送醫 7人不幸身亡
近期由於強烈冷氣團襲擊的關係,台灣各地都出現低溫情形,在新北市當地也在短短2日內發生17起OHCA(無呼吸心跳)送醫的案例,當中僅有10人成功救回,有7人就這樣不幸過世。根據媒體報導指出,中央氣象署資料顯示,在22日清晨,北部與東北部氣溫普遍只有12至13度,苗栗以北及宜蘭局部地區甚至出現跌破10度的低溫。氣象署預測,23日冷氣團仍將持續影響台灣,北部與東北部氣溫僅在13至18度之間,中南部及東部地區夜間氣溫也將降至13至16度,金門則是10至17度,馬祖則是9至13度。同時又因為南方水氣北移影響,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與宜蘭山區將有短暫降雨,其他地區亦有局部短暫雨。也因為連日低溫的關係,消防局表示,單是在21日當天,就出現13例OHCA病例,當中成功救活9人;截至22日中午為止,又新增4例,其中僅1人恢復生命跡象。等於說短短2日內,就有7人因低溫不幸離世。消防局也提醒民眾,寒流來襲時應注意保暖,特別是老年人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需避免清晨外出及勞累過度,以降低健康風險。此外,家中若有人出現胸痛、呼吸困難或突然昏厥等症狀,應立即撥打119並進行心肺復甦術(CPR),以爭取寶貴救治時間。重症醫師黃軒曾提醒,冬季是心肌梗塞高發季節,尤其低溫時血管收縮加劇,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上升。他強調,心肌梗塞的黃金治療時間為發病後90分鐘,並呼籲民眾遇到類似症狀時,千萬不要忍耐疼痛、胡亂拍打身體、亂服藥或延誤就醫。
歐陽妮妮2親妹陪產檢 醫看超音波判斷遺傳優良基因:聰明、大長腿
星二代歐陽妮妮與男星張書豪交往4年,今年7月宣布結婚喜訊,9月喜上加喜公開懷孕好消息,11月揭曉腹中胎兒是個男寶。懷孕期間歐陽妮妮經常分享生活點滴,近日她透露2個妹妹第一次陪她去產檢,還公開兒子的超音波模樣,更被醫師判斷應該是個聰明又有大長腿的男寶,繼承爸媽的優良基因。歐陽妮妮日前在抖音上傳2個妹妹歐陽娜娜和歐陽娣娣,第一次陪她去產檢的影片,感到幸福之外,還形容她們看起來「異常興奮」。三姊妹到醫院後,護理師先幫歐陽妮妮確認寶寶的胎動狀況,她表示寶寶「最近踢得很兇」,足見腹中胎兒是個健康的小男孩,充滿活力。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在照超音波的環節,歐陽娜娜和歐陽娣娣迫不及待拿著手機,在旁邊準備拍寶寶的樣子,歐陽妮妮忍不住笑說,「看他給不給面子,如果他全程都遮著臉,妳們就看不到。」所幸腹中寶寶給面子,電腦螢幕能看到寶寶圓圓的頭和長長的腿,醫師也判斷,歐陽妮妮的寶寶應該很聰明又有大長腿,還說男女生要弄臉怎樣都可以做,但只有腿不行,「腿長的話就立於不敗之地」。歐陽妮妮照超音波後,醫師判斷她腹中胎兒應該是個聰明又有大長腿的男寶,繼承爸媽的優良基因。(圖/翻攝自歐陽妮妮抖音)最後醫師稱讚歐陽妮妮的寶寶很配合,也暗示胎兒有健康地穩定生長中,讓歐陽妮妮很放心,她也滿滿母愛地說,「每次想到一個身體有兩個心跳,都無比期待與這位小天使的見面,你會在一個非常有愛的家庭長大,歡迎你,我的寶貝」,由此可見,她有多期待兒子到來。在歐陽妮妮公布懷孕喜訊後,演藝圈親友都紛紛送上祝福,親妹妹歐陽娜娜很開心跟歐陽娣娣要當阿姨。其實早在今年7月時,歐陽妮妮就有被本刊CTWANT時報周刊拍到疑似懷孕2、3個月的孕肚。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