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能量
」 新冠肺炎 疫情 確診 醫療量能 陳時中女子診所電波拉皮亡 律師曝醫美前「2關鍵」要確認:生命問題
桃園市一名49歲女子7日去中山區光澤醫美診所進行電波拉皮,麻醉後血氧濃度不穩,送醫後宣告不治,醫美麻醉相關話題也引發討論。律師林智群指出,醫美前有2個關鍵要確認,「麻醉手術失敗,是生命問題。」林智群在臉書發文,「麻醉手術,看起來很簡單,一般人都覺得,麻醉只是讓你睡一覺『起來』而已,其實很複雜、風險很高。睡一覺,很簡單,能不能醒過來,才是重點。如果沒辦法醒來,那就危險了。」林智群表示,全台專科麻醉醫師才1000多人,大多都在大醫院,醫美診所很少有專職麻醉醫師,通常是大醫院的麻醉醫師下班兼差,也不會沒有配合的麻醉醫師,由操刀醫師或護理師進行麻醉,還有診所用「舒眠」名義做麻醉的事。林智群指出,「在這樣的情況下,麻醉如果順利就算了,萬一不順利,就慘了!病患血氧下降,醒不來,診所醫療能量跟設備不足,急救只能往大醫院送,就會發生上面的事情。」林智群表示,據《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如如果進行以下7種醫美手術,「全身麻醉、非全身麻醉+重度鎮定劑」要麻醉專科醫師在場,「非全身麻醉+中輕度鎮定劑」可由其他受麻醉相關訓練醫師執行,而麻醉不能讓護理師進行,有麻醉專科也不行。一、削骨。二、中臉部、全臉部拉皮(full face lift)。三、單次脂肪抽出量達一千五百毫升或單次脂肪及體液總抽出量達五千毫升。四、腹部整形(abdominoplasty)。五、鼻整形。六、義乳植入之乳房整形。七、全身拉皮手術。林智群指出,「病患進行的是『電波拉皮手術』,那是否符合第25條第2、7款規定?如果是的話,就再進一步看是否全身麻醉、非全身麻醉+重度鎮定劑?如果是的話,有麻醉專科醫師在場?如果沒有,操刀醫師是否有麻醉專業訓練?如果都沒有,那該醫美診所麻煩就大了。」林智群提醒,「要去醫美的人,如果有麻醉手術要做,就要確認一下,是否屬於下面的手術?該診所執行麻醉的人是誰?醫美手術是否成功,當然重要,但麻醉手術更重要!醫美手術失敗,頂多美不美的問題,麻醉手術失敗,是生命問題。」
總統府憲兵自戕…名嘴質疑送醫捨近求遠 消防局、憲指部說話了
總統府1日發生憾事震驚外界,一名看守「天下第一營」的221營古姓憲兵,晚間疑因情緒不穩開槍自戕。而有名嘴質疑,為何不送台大醫院,要捨近求遠送馬偕?對此,北市消防局跟憲指部都回應了。黃暐瀚在《TVBS戰情室》說,台大醫院離總統府只有幾百公尺,為什麼要把憲兵送馬偕,「這個可能後續還要再問一下發生什麼事」。北市消防局說,當天收到通知,勤務中心在將憲兵送醫前,也有通報台大醫院,而院內有一名OHCA和1名低血氧患者,所以院方要求分流,才改送馬偕。據《中時新聞網》報導,一名消防員透露,如果醫院滿床,或是院方在處理重症患者,就會送其他醫院,這是全國消防的處理流程,「原則上,就近送,這蠻常發生的。」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憲指部也說,接獲通報後,救護車會先聯繫附近醫院,哪裡的急救醫療能量充足,就會將病患或傷者送去。憲指部2日說,針對憲兵211營古姓士兵自我傷害案,單位已依「財務、家庭、健康、勤務、心理」等面向,針對肇因深入查證,網路謠傳古兵「被殺」等錯假訊息均非事實。憲兵指揮部強調,全案現已進入司法調查階段,將全力配合檢方釐清肇因。憲指部呼籲,民眾勿傳散不實臆測,避免影響司法調查,造成家屬二次傷害。◎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
吳欣盈提減漲健保費解方 建立「主權基金」政府自己賺錢
民眾黨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今(22日)出席「副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並在最後一輪發表高喊醫療改革與設立主權基金,讓台灣民眾在獲得完善醫療同時,獲得更多工作機會。不過,吳欣盈這輪除了卡詞,還比前2輪更頻繁讀稿。吳欣盈強調,數位醫療是基本人權,數位醫療能讓醫療能量走出醫院並覆蓋整個社區,進而釋放出更多工作機會、減少醫療資源浪費、減少健保費,更能避免醫事人員過勞,以及讓全台超過700萬患者透過遠距醫療獲得應有照顧。吳欣盈表示,醫療是投資不是支出,而數位醫療的關鍵就在主權基金,一旦成立主權基金,政府就能靠自己賺錢與照顧人民,且主權基金不只能顧醫療,還能用於勞保、長照。她指出,女性經常被當成照護的角色,使台灣女性經濟參與率比日本低,而要達成數位醫療的願景,就全看政府有沒有決心。吳欣盈續指,新加坡過去只花8個月就成立主權基金,如今民眾在各領域都獲得吳欣盈的庇蔭。除了主權基金,她也主張積極接軌國際,透過分別與不同國家簽署協議,與主權基金一同解決外匯存底永遠不夠問題。
藍憂疫情再起 籲薛瑞元別只顧高端應超前部署
季節慢慢進入秋冬,國內流感疫情持續燒,新冠疫情也出現反彈跡象,醫界憂心流感、新冠,還有呼吸道融合病毒,可能會合併流行,病毒傳播力也將隨著天氣變化增強,國民黨立院黨團也呼籲衛福部長薛瑞元,別只關心高端流感疫苗沒人要打,也要關心醫療能量是否準備好面對秋冬疫情再起趨勢,才能讓國人安心。國民黨團指出,目前正值大選期間,但衛福部長薛瑞元並沒有要選舉,應把重點放在疫情防範工作上,盤點現有國內醫療量能,在從源頭發現疫情,阻斷疫情傳播,著手改善醫護人員待遇,降低護病比,防範疫情再爆發。黨團副書記長吳怡玎表示,秋冬流感與新冠(COVID-19)疫情已開始蠢蠢欲動,預估12月底到明年1月中可能到達高峰,台灣醫療量能到底是否足夠應付?有沒有開始結合第一線醫療院所守住源頭?若大批中重症病患進入醫療院所,會不會排擠現有醫療量能?衛福部應該清楚告訴民眾。她也建議衛福部,應該要獎勵、補助醫療院所進行先期篩檢、先期投藥,以及補助輕症通報、照護追蹤,提供居家照護,讓高風險病人能夠在家中接受治療,不用進入醫療院所,減輕中重症醫療需求,避免排擠醫療資源。吳怡玎也提醒衛福部,上一波新冠疫情讓許多醫護人員離職,到今年8月,統計護理師執業率62.82%,遠遠低於美國84.8%和加拿大的94%,就是因為台灣護理師錢少事多非常辛苦,如何讓領有證照的護理師願意回到職場,遠比關切國人要不要打高端,更重要。立委林為洲強調,現在各縣市陸續出現流感或新冠疫情,且感染人數有增多趨勢,是否因氣候有關而逐漸進入高峰期,國人應提高警惕。林為洲指出,過去三年因應新冠疫情,授權EUA的快篩試劑,早在今年6月都已經過期,國內只有一家有快篩試劑藥證,衛福部必須要重新盤點國內快篩試劑是否足夠?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評估預測,每日確診人數2萬人到2.35萬人,中重症預估每日200人,累計每周人數恐高達4400人。林為洲說,若按衛福部疾管署預估,國內醫療量能是否足夠應付?當疫情到達高峰期時,還是會有一定比例中重症佔床,吃掉醫療量能,勢必會排擠其他疾病醫療權利。衛福部疾管署既然預判高峰期會落在明年1月,國內又正逢選舉期間,衛福部也沒有參與選戰,是否應該全力投入預防準備工作,即刻盤點快篩試劑是否足夠?他還說,流感與新冠可能會同時流行,初期症狀很相似,但新冠重症比高於流感,例如到了第39週時,新冠重症比是流感的6.2倍、40週時8倍、42週時11.5倍,顯見如何分辨流感與新冠病徵,也是非常重要,衛福部有責任提醒國人及醫療院所重視,而且美國針對新冠疫情上升趨勢,已經研發出二合一快篩試劑,可以分辨出感染流感或是新冠,呼籲衛福部不要再跟著選戰腳步,趕緊著手超前部署,在源頭就掌握疫情,最新二合一快篩試劑應進行EUA,才能防範未然。
夏威夷野火肆虐已知至少6死 居民驚傳被迫「跳海躲火」求保命
美國夏威夷的知名觀光地點、夏威夷第二大島毛伊(Maui)島,昨天(9日)驚傳大規模的山林野火。綜合外媒報導,毛伊島這場大火因為強勁風勢助長,野火蔓延迅速,已知至少造成6人不幸死亡,數千戶斷電,許多房屋因此受損。甚至傳出有多達2千名遊客被困在當地機場無法離開,還有消息傳出,有人為了躲避大火,甚至靠「跳海求生」的方式躲避火勢。夏威夷毛伊島當地時間9日凌晨發布消息,指在毛依島西岸的一處「拉海納(Lahaina)」小鎮,與毛依島內陸地區發生大火,消防單位獲報後,馬上通知當地居民疏散。夏威夷茂宜島海濱小鎮拉海納(Lahaina),受到野火肆虐,天空被遮住一大片。(圖/路透社)綜合《CNN》等美國媒體報導,這場野火造成毛伊島被大面積破壞,且目前在夏威夷南方有颶風正在靠近,被認為該颶風所帶來的強勁風勢,可能是助長野火的原因之一。但詳細的火災原因,仍待相關單位做進一步的調查。不過這場毛伊島山林大火,火勢相當猛烈嚴峻,當地政府聲稱,有些人甚至不堪大火的襲擊,被迫跳海逃生。1名擁有超過50年經驗的直升機駕駛員,從高空查看毛伊島因野火造成的破壞情況,發現當地包括港口、知名的歷史建築,都被大火吞噬,直言現況慘不忍睹,跟戰爭時期被轟炸的慘況差不多。當局也出面呼籲,希望美國海岸警衛隊盡快伸出援手,讓這場大火能早日獲得控制。毛伊島野火蔓延,島上的哈萊亞卡拉火山(Haleakala)附近也是濃煙密布。(圖/美聯社)夏威夷副州長席薇亞盧克(Sylvia Luke)更對媒體表示,毛伊島這場山林大火,讓夏威夷當地遭受史無前例考驗,且火災目前還未獲得有效控制,目前島上的醫院,到處擠滿了燒傷、吸入濃煙不適的患者,醫療能量快崩盤,但眼下也難以將患者送到其他地方。而由於擔心火勢還會持續蔓延,現在毛伊島南部的多所學校將暫時關閉,部分提供給撤離的民眾,當做暫時避難所使用。
林百里的第一步2/三總AIoT 將升級輝達H100 小琉球義診靠AI判讀「上醫醫未病」
「這個能夠快速運算找出病因模型的推手,是國防部軍醫局長蔡建松,他時任三軍總醫院院長時、2019年成立『人工智慧暨物聯網(AIoT)發展中心』,他同時是一位心臟外科名醫,更構思5G智慧醫院的大願景,與林百里兩人一拍即合,促成心電圖AI判讀平台合作。」知情人士向CTWANT記者透露,AIoT中心裡有搭載輝達A100高階運算主機,將再進一步升級為最新的H100。「用X光、核磁共振等照胸、肺、眼底等,只要有影像、數據都能夠訓練出AI判讀模型。」三總AIoT中心技術長林嶔表示,目前國內致力心電圖AI判讀技術的,除了國防醫院及三軍總醫院,還有中國醫藥大學、長庚等,三組隊伍中又以前者跑在前頭,搶先訓練出可分辨高達50種心臟病的AI模型。「演算法優勢只能領先2、3年,有了臨床案例能累積真正實力。」林嶔解釋。三總在心臟外科的研究與醫療能量頗負盛名,在2010年升級心電圖儀器、建立資料庫,目前已累計超過150萬張心電圖、是全球第二大的資料量、僅次於美國醫學中心MayoClinic,這也是林百里看重之處。「心電圖AI判讀平台使用到現在,第一線醫護人員反應都很不錯。」在AI幫助下可判斷出有沒有急性心肌梗塞、肺栓塞等50種心臟疾病,回傳讓醫師確定病因後立即進行施救,讓心臟損害程度盡量縮小、後續康復可能性提升。「在處理急診病患能減少10分鐘的等待,就等於是進一步增加10分鐘黃金搶救時間。」2022年一位突然心臟痛的澎湖民眾,讀取心電圖後傳到台北三總機房由AI協助判讀為急性心肌梗塞,聯絡快艇後送三總澎湖分院,成功打通阻塞血管並放置血管內支架。廣達電腦與各醫療院所合作,如為台大雲林分院合作建置軟體「遠距醫療居家照護包」,針對「高危出院監測」設計,可遠端監測重症病患出院後的體溫、心跳、血氧、血壓、心電圖、肺功能、生活品質等,減少住院時間並降低再返院率。(圖/台大雲林分院提供)心電圖AI判讀平台更可以做到早期就篩檢、提前預防,三軍總醫院院長洪乙仁表示,「今年5月起和廣達合作在小琉球義診,給620位在地民眾使用,居然篩出幾個無症狀的病人,他們到大醫院檢查後得到很好治療,以往都是哪一天心律不整、中風就算了。已能達到真正的「上醫醫未病」(醫治還沒有生的病)。國防醫學院校長查岱龍進一步提到,AI智慧與醫療順利結合,才能夠讓醫學不只停留在研究、能夠順利落地臨床應用,「ICT與醫療與醫學教育結合,病人未來能更快速獲得精準醫療服務。尤其國軍在高壓場域、經常面臨突如其來的任務,有AI幫助部隊訓練,甚至加入氣候變化等考量,學生也能提早進入研究智慧醫療。」AI出現掀起人被取代的論戰,在高貴的醫界亦無法避免。洪乙仁表示,AI判讀後仍由醫師做最後決定,「AI是人訓練出來的,可以幫助人醫做更好地發揮」,他提到自己一個內向同學因腦部腫瘤的醫療糾紛,結束生命的悲傷故事,珍貴的醫療人才因此消逝,未來有AI輔助、給予第一線醫護更充分訊息,可以促進醫療產業發展、還有更融洽的醫病關係。三總AIoT中心執行長方文輝表示,心電圖AI判讀平台放上救護車、走出國門都是努力的方向。
北士科熱賣 上市建商看好 文林北路將成新名宅大道
上市建商推波助瀾,北士科住宅建案2022年首賣即成房市熱區北士科歷經多年規劃重劃,打造台北市新興科技廊道,接棒逐漸飽和的內科及南港園區。全區面積94.38公頃,住宅用地僅占約14%,產業先行引發未來居住需求,吸引包括國泰、華固、潤泰、達麗、宏普…等重量級建商紛紛在此插旗,推案行情已站穩百萬,直逼天母、超越士林,成為台北市北區最受矚目與期待的菁英生活圈。五大醫療院所,二大醫學院校…,生醫科技優勢吸引醫療產業與醫師族群北士科周邊擁有密集的生醫資源,包含榮民總醫院、振興醫院、臺北護理學院、新光醫學中心、和信醫院、陽明醫院、陽明交通大學與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等,龐大醫療能量為北士科引進生技、數位醫療產業奠定最大優勢,同時也提供最佳養生醫護環境,造就北士科不只是以生醫科技產業領航,更是擁有豐沛醫療資源的優質居家條件,獲得有遠見的置產族群、退休族群青睞。據了解;有不少醫療產業及醫師族群擇定北士科定居。北士科周邊密集生醫資源,包含榮總、振興、新光、和信、陽明醫院與臺北護理學院、陽明交通大學、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圖/達麗建設提供)達麗、國泰、潤泰、華固…上市指標建商鎖定文林北路第一排推案買股票跟著巴菲特的眼光,購屋置產跟著指標建商佈局準沒錯。達麗、國泰、潤泰、華固…上市指標建商插旗北士科鎖定文林北路第一排,主要著眼於稀有性和大道首席的價值,根據分析;北士科住宅面積約13.02公頃,其中文林北路首排住宅約4.66公頃,在全區佔比中僅4.9%,可謂相當稀有。目前文林北路第一排住宅個案已經釋出超過6成,稀有性與時俱增,出現建商惜售、自住與置產客鎖定文林北路的狀況。而文林北路因各大建商青睞,未來將形成名宅大道已經指日可待。文林北路園道首排,上市建商達麗建設(6177)「達麗天蒔」全新公開文林北路近期最新推案「達麗天蒔」由股票上市公司達麗建設(6177)投資興建,達麗建設是國內少數跨國界跨領域的地產開發商,集團產業從台灣到美國西雅圖,繼士林「陽明大苑」大受好評,2023年在北士科全新推出「達麗天蒔」個案吸引業界及購屋人關注。「達麗天蒔」位於文林北路綠樹園道第一排,雙面臨路黃金角地,正面退縮棟距達到50米,立地條件在北士科本已極度稀有的住宅區中更是可貴。距離文林國小散步約1分鐘,美國學校、日僑學校、歐洲學校三座國際學府,奎山中學、薇閣中學優質名校車程距離都不遠,教育資源優渥,距離捷運明德站僅600米,25-43坪2-4房宜居規劃。貴賓專線:02-2823-5888 建案網址:https://dali-tianshi.tw/文林北路綠樹園道第一排,達麗建設「達麗天蒔」,正面退縮棟距達50米,立地條件優越。(圖/達麗建設提供)
新冠肺炎中重症不再強制隔離!盼減輕醫療負擔
新冠肺炎中重症個案,即日起不再強制隔離!今年5月1日降級改類以來,通報流程回歸紙本作業,讓感染管控師工作量大增,衛福部疾管署昨天二度鬆綁相關規定,即起取消開立隔離單流程,新冠中重症個案不再強制隔離,回歸一般醫院感控措施,包括優先收治單人病室或集中照護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自5月1日解編,新冠肺炎也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改為第四類,但收治住院的併發症(中重症)個案須在24小時內以紙本流程通報,流程繁瑣,引發第一線感管師抱怨,甚至傳出離職潮。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原先通報流程是24小時內採紙本作業,已於5月31日適度放寬,通報時限調整為72小時;現在再度鬆綁,6月6日經專家會議決議,在不影響醫療照護的前提下,原則不須開立隔離治療單。疾管署已於6月17日函知地方政府衛生局以及相關醫學會,新冠併發症個案可解除強制隔離措施。羅一鈞指出,如有極少數個案拒絕配合醫院感染管控措施,經醫師評估有強制隔離治療必要時,仍可開立隔離治療通知書。羅一鈞說明,新冠併發症個案取消強制隔離後,回歸一般醫院感控措施,根據「醫療機構因應COVID-19感染管制措施指引」,應優先收治單人病室、單人隔間之加護病床、隔離病室,若無或不敷使用,則建議採集中照護。
AI結合「精準醫療」 成為醫學新變革
近年來,人工智慧的發展引起了全球範圍的廣泛關注。尤其在醫療領域,利用AI技術輔助醫師進行精準診斷和治療已經成為發展趨勢。大型AI語言模型技術在社群當中投下震撼彈,CHATGPT、Midjourney等應用AI不斷創新,與科技最密不可分的「醫療領域」也正在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COVID-19 疫情加速數位科技應用發展,AI已列為各國競爭力重點發展項目。根據2022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表示,政府積極推動AI發展,有大數據運算平臺、創新研究中心的機構來完善基礎研發環境;硬體面則是規劃晶片設計與半導體科技,強化AI發展的心臟。作為民主國家的一員,臺灣主張「以人為本的 AI」價值理念,尊重自由與基本人權,AI將做為增進人類福祉的角色登台,後續臺灣的AI政策將依循這個理念持續培育AI領域人才、發展相關技術;特別重視資料治理及落實AI倫理法制,避免AI之便反成混亂之源,因此科技倫理的初衷必須「以終為始」,發展技術前必須基於真實議題出發,才能從長計議建構AI的發展環境,讓更多民眾受益於AI。要達到精準醫療的共同遠景,大型AI技術必不可少,一起關注AI新興技術如何影響臨床醫療、以及在醫療領域實際的應用案例吧!何謂「大型AI語言模型」?大型AI語言模型是指基於「深度學習演算法」(deep learning),利用大規模的資料庫做為訓練AI自然語言的處理模型,根據學習資源本身的準確性、真實性、實用性,大幅度影響AI學習的結果,這種新興技術可以有效地理解和生成人類語言,並在實現問答、對話等任務時更具有優勢,也更具參考價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CHATGPT(Conversational Heterogeneous Aggregation Transformer),它結合了多種不同領域的知識,同時能夠進行多輪對話和情感分析,許多人都表示,在對話的過程中備受啟發,雖然常常獲得的回答準確性堪憂,但作為搜索、邏輯統整、程式語言的輔助工具,效果驚艷許多民眾。此外,還有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等其他類型的大型AI語言模型也被廣泛應用於自然語音處理中。雖然目前該技術仍存在一些挑戰,例如計算量巨大、訓練時間長等問題,但隨著硬體設備及軟體工具不斷升級,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AI技術在醫療有哪些應用?1、診療的應用:最為常見的應用包括問診、輔助診斷、預後評估,AI技術可以通過對大量數據的深度分析來提供個性化的健康建議,從而幫助人們快速掌握自己身體的狀況,並提供即時的醫療建議。其中一個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就是「智慧問診系統」,這種系統可以利用大型語言模型來幫助基層醫護人員快速判斷患者的情況,甚至給予初步的即時診斷,對於改善基層診所床位使用率、減輕門診壓力等方面都有極大助益。2、協助診斷:在臨床上AI能夠協助醫生進行各種不同類型的資料比對、蒐集、方案建議,例如癌症、心臟病、心血管疾病等等方面AI都已經有實際的診斷應用。「智慧化」使醫生們可以更容易地掌握診斷進度,鎖定特定類型的腫瘤,並根據每位患者個體差異,與使用者互動蒐集回饋,分析使用者喜好,根據使用者調整模型,量身打造治療方案,利用AI工具更好的追蹤病人狀態。這將從「以治癒為導向」到「預防至上」達到醫療照護普及的型態轉變,智慧化管理的應用有望降低醫療人力成本。 3、藥物設計和製造:製藥由於過程複雜,受高昂成本和人力所限制,過去藥品的研發是相當漫長的過程,需要設想多種用藥情境、排除干擾因素、測試安全性與功效,審核過關後才能進入人體,但仍無法捕捉大部分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或安全風險,但是 AI 可以藉由處理海量數據,快速模擬用藥情境,大大加速藥品開發流程。實際上AI已經在許多藥物設計上做出貢獻,美國波士頓生技公司經過海量的數據分析後,成功成為全球第一個由AI設計研發,並成功進入臨床階段的抗癌抗體,仰賴的是AI能夠「模擬人體」內的免疫系統運作,這項技術在生物工程學界掀起革命,更立下AI製藥重要的里程碑。AI趨勢對於精準醫療有何助益?1、醫療能量重新分配:醫療專業人員稀缺,醫療人員需要多年的專業培養,況且醫療單位一人分飾多角已是常態,在前線的醫療人員常背負龐大壓力,急診室常見醫護人員與焦急的病患家屬發生衝突,醫療能量不足造成的不僅是病患就醫效率慢、更造成醫護人員身心疲憊。許多病症其實早期治療都能康復,但有些民眾諱疾忌醫,直到病症變得危及才願意走進醫院,就很難達成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甚至可能產生併發症,最後只能採取消極的治療。若有AI智能輔助初期症狀就快速引導民眾就醫,就可以更快速的進入就診環節,幫助醫院制定優化治療策略,調度人力、物資、設備等資源,使醫院運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醫護人員更能專注於對於病患身心的安撫與診斷。2、應對流程系統化在醫院內部東奔西跑的庶務能夠簡化,甚至AI技術有望可以針對個人治療方案個性化,突破口是AI準確性達到可考醫療標準,能即時給予民眾準確醫療建議,甚至對民眾緊急情況的感知、處理、應對,以期實現更完善的智能化管理。3、政商民合作推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政府對精準醫療的推動力度增強,相信未來AI技術在醫療領域中仍會有很多值得探索和挖掘的空間,精準醫療將成為一個更加普及和完善的領域。值得注意的是,要利用AI技術實現精準醫療,法律規定以及落實質量管理,網路無國界,慎防虛擬犯罪。綜上所述,AI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關注,醫療用AI模型也有MONAI、BioNeMo等AI技術在製藥研發、資訊整合和醫療影像應用方面。AI趨勢時代來臨,健康你我有關吸取新冠肺炎的經驗,後疫情時代國內醫療需要未雨綢繆,面對短時間內的醫療需求暴增,科技的進步勢必要補位基礎能量的消耗,協助專家學者能夠通過統整AI的方式不斷與時俱進。然而,民眾需要注意甚麼呢?輔助參考用首先我們需要瞭解,這些AI工具背後所使用的演算法方式和其可信度目前都還在「參考」階段,但隨著AI模型深度學習、調整,未來可期成為合用的輔助工具。共同監督使用這些AI技術時可以透過國家相關法令共同監督,但使用資訊前必須查考資料真實性,並且確定使用資訊是否符合相關法律規定,免得方便不成還落入法網。隱私權問題AI在各個領域不斷推陳出新,大部分民眾最為擔心的部分是隱私資料的外流,建議個人重要資訊、信用卡等等都不要存放、展示於設備上,也不要下載來路不明的程式、APP,使用AI工具時建議先了解相關背景,前日就有民眾下載到山寨版ChatGPT APP(目前並無APP版本),信用卡遭盜刷1200 $,因此建議透過查考再使用,註冊帳號時需要特別注意外流,以免遭有心人士盜取。
疫情降級…各國已鬆綁防疫措施 專家:可開始解除室內口罩令
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第3年,各國已開始鬆綁口罩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預計在明日公布最新措施。公衛學者指出,台灣已有自然感染產生54%免疫保護力,部分人群也受到雙價疫苗保護,已可開始解除室內口罩令,但醫療及長照機構等特定場所仍應繼續維持。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提出新的健康照護解封指數,取代過去的流行疫情解封指數,考慮了兩個重要因素,1是使中重症降低,住院病人人數減少,存活率也就跟著升高,2是鬆綁防疫措施,讓自然感染保護形成。健康照護解封應低於一定標準,台灣曾在去年9月、10月達標,但隨後又出現新變異株、BA.5兩波流行,導致後來的健康解封指數再度升高,目前尚未達到標準,因此還無法解封。陳秀熙指出,聖誕節、元旦群聚後,部分醫療能量產生負擔,都會讓健康解封指數往上升,因此台灣尚未低於標準。為了要低於標準,我們必須要鬆綁一些措施,第一措施就是口罩以及隔離檢疫調整。韓國已於1月30日解除室內口罩令,但對於確診者仍需要隔離;日本也考慮在5月解除室內口罩令以及解除確診者隔離。香港則是從1月30日起取消確診者隔離措施,但仍需要配戴口罩。陳秀熙表示,雖然不同國家針對防疫措施鬆綁有不同的思維,但不管是在口罩或者是隔離方面,隔離措施的解除能解決人力短缺問題,特別是醫療業,可減少因健康照護能量不足所造成的損失。至於解除口罩,則代表了警戒措施的解除,口罩令從硬性變成軟性,對於大家具有很大的象徵意義。台灣因有自然感染產生54%的免疫保護力,以及部分人群受到雙價疫苗保護,陳秀熙認為,已可開始逐漸解除室內口罩令,但某些特定場所以及特定族群除外,例如醫療及長照機構仍要繼續維持。台灣從受到BA.5感染慢慢轉變成受到BA.2.75影響以及未來BQ.1的入侵,陳秀熙團隊也預測,台灣的流行將會變成小波的類地方流行,這對中重症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若不鬆綁防疫措施,未來健康照護指標的解封指數可能無法到達應有的標準,這部分仍需繼續思考。面對新型Omicron亞變種病毒,陳秀熙表示,我們要有新思維,對於強制防疫的3個重要措施,確診通報、室內口罩令、隔離政策,應考慮鬆綁。除口罩的接觸外,未來確診者可不需要再做輕症通報,使健康照護能量回到正常標準、連同衛生體系也可以一併恢復正常。另外,陳秀熙表示,當免疫防火牆所產生的安全保護,尤其是在台灣疫苗覆蓋力高的情況下,確診個案也可從原本的5+N 改成0+N自主防疫,就如同監測感冒,視身體情況進行自主防疫。如此一來才能讓醫療人力、各行各業的人力恢復正常。
台解封指數已達標 學者籲推「過渡期」政策放寬口罩規定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公衛學者指出,台灣7月初的解封指數已降至0.5以下,達0.4,預估到了月底將進一步降至0.3。目前歐、美、亞洲各國都已陸續推動「過渡期」政策,鬆綁口罩令,多數都僅要求公共場所、人口密集處、大眾運輸上戴口罩。學者認為,台灣的口罩防疫文明仍須維持,無法完全放掉,但可要求在高傳播地點、老年人或慢性病患維持戴口罩措施,這也是台灣走入地方流行的原則。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台灣截至7月1日,各區流行已逐漸收斂至地方流行指標,介於0.1~0.2%之間,這說明了已能和地方流行做接軌。若進一步區分不同年齡族群,0~19歲及20~49歲每日感染率收斂至0.2%,50~69歲及70歲以上收斂至0.10~0.15%,各區疫情皆受控,年輕族群的防火牆已築起,這是也是中重症個案減少的基礎。陳秀熙表示,以台灣目前情形推估,台灣7月初的解封指數為0.4,已達到低於0.5的標準,而在7月底,接解封指數更將下降至0.3,這顯示台灣目前符合解封條件,有助於走向地方流行。若能採取大流行到地方流行的「過渡期」監視政策,就能讓疫情受控,避免超額死亡。依模型推估,在未考慮「過渡期」監視政策之下,台灣在走入地方流行後7月底每日感染人數為2萬7126例,8月底降至2萬3469例,然而若能採取「過渡期」監視政策,7月底每日感染人數將為1萬2738例,8月底降至6426例。若僅靠疫苗保護力、抗病毒藥物,未改善醫療能量緊縮問題,台灣將無法回到新常態生活,7~8月超額死亡仍可能達10~15%。在大流行到地方流行的「過渡期」,台灣應採取流感化監視政策。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立昇表示,相關做法包含使用定點監視,透過門診、實驗室、公衛部門來監視新病例是否有新變種病毒,另以抽樣方式進行抗原檢測以監視感染盛行、利用血清抗體調查評估族群免疫情形。口罩過渡期政策方面,講師黃聖雯以歐洲為例,多數國家的口罩政策從「硬性」規定轉變為「軟性」建議,僅有德國、西班牙規定在醫療機構、大眾運輸上配戴口罩,葡萄牙則要求在大眾運輸上戴口罩。而瑞典、芬蘭、冰島、丹麥、英國、法國、希臘都已取消口罩,其中英國建議在擁擠封閉的公共場所戴口罩,法國、希臘則建議在大眾運輸上戴口罩。至於美洲,美國、加拿大也已取消口罩令,僅有南美少數國家要求公共場合戴口罩。美國政府建議在搭乘大眾運輸時戴口罩,加拿大則建議在公共室內環境配戴口罩。亞洲方面,則採條件式放寬,紐西蘭、澳洲、馬來西亞等,建議在公共場所、封閉環境及大眾運輸上仍需戴口罩;日、韓則建議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需要配戴口罩。泰國政府取消口罩政策,但建議在擁擠的地方患有慢性病及健康狀況不佳者仍須戴口罩。新加坡取消安全距離,僅室內環境戴口罩,戶外環境可自行決定,但鼓勵配戴。陳秀熙表示,由此可見,單日感染較低的國家,口罩措施放得比較鬆,而單日感染率比較高的國家,如新加坡、紐西蘭、澳洲等,都還是維持一定的口罩規範。亞洲國家比較保守,因疫苗施打條件不如經濟發展高的國家,多數要求公共場所、人口密集、大眾運輸上配戴。台灣的口罩防疫文明要繼續維持,還無法完全放掉,主要原因是台灣還在地方流行適應的期間,因此在過渡期,可限制高傳播地點、老年人、慢性病族群戴口罩,這也是台灣走入地方流行的原則。
6月底解封指數降至0.5↓ 學者預測:將轉成地方流行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各國近期雖受Omicron亞變異株BA.4、BA.5不同程度的影響,但發生率、死亡率都未像過去BA.1、BA.2時代那麼高。公衛學者預估,台灣的情況類似紐西蘭、新加坡,屬於高峰流行感染率低、地方流行感染率較高的國家,若接下來未出現新一波大流行,6月26日以後,解封指數會降至0.5以下,地方流行時代已來臨。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今年初開始,全球出現BA.1、BA.2的「雙胞胎」大流行,各國流行的高點不一,隨著疫情下降,BA.4、BA.5出現後,大家也關心是否會出現「第3胞胎」的流行,這取決於追加劑施打的效力是否足夠避免產生流行高峰、減少對中重症的影響。陳秀熙表示,全球六大洲受亞變異株的影響不一樣,產生的高峰型態也不一樣,但共同點在於,在BA.4、BA.5出現後,發生率、死亡率都沒有像BA.1、BA.2的時代那麼高,確診數僅微微增加、重症死亡也沒有增加,這都支持了地方流行時代的來臨。面對疫情從大流行走入地方流行,陳秀熙表示有5大關鍵,包含「社區免疫保護」 防火牆、「追加劑及次世代疫苗」防疫、「新型變種病毒交叉免疫保護」 防疫及監測,如BA.4、BA.5防疫及監測、「抗病毒藥物及醫療照護」治療及照護、「中重症監視」社區流感化監測。目前台灣20~49歲年輕族群的免疫防火牆已達75%,是免疫保護的火車頭,其次是50~69歲54%、0~19歲46%,而70歲以上只有45%,需靠年輕族群的防火牆保護。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首批50多萬劑Novavax疫苗預計本月底抵台,有望在7月7日開打。陳秀熙說,該疫苗可作為基礎劑、加強劑、追加劑,特別針對未施打疫苗者及高危險群進行施打。各國依Omicron流行高峰每日感染率、地方流行每日感染率,可分為3類,其中台灣與新加坡、澳洲、紐西蘭都屬於高峰流行感染低、地方流行感染率較高的國家,預估進入地方流行後每日感染率約為0.10~0.12%,台灣為0.12%,6月底地方流行開始後,北北基桃單日新增個案為0.11%、竹竹苗宜花東為0.10%、中南高彰為0.12%、投雲嘉屏0.09%。6月26日後,如沒有新一波的大流行,解封指數預測會降至0.5,地方流行時代來臨,可維持新常態生活,讓醫療能量恢復正常,避免太多超額死亡出現。陳秀熙認為,台灣可考慮將新冠肺炎由第5類法定傳染病轉為第4類,即較為軟性的、以流感監測為基礎的防疫。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立昇表示,「流感化」監測可依疾病嚴重程度來設計監測方式,在輕症監測方面可以基層或定點醫師門診個案,利用系統抽樣方式做檢測,對於嚴重急性呼吸道個案,則可針對住院個案進行監測。
「台灣最自豪的健保被疫情打回原形」 醫揭關鍵3原因嘆:已變部署落後
台灣本土確診飆破2百萬例,令前線醫護疲於奔命,也讓聯合醫院胸腔重症內科醫師蘇一峰直言「一場疫情把台灣自豪的健保打出原形」,並列舉3大原因,分析健保制度、血汗和省錢思維等因素,是如何讓台灣的醫療體系處於高壓且量能不足的窘境,甚至感嘆台灣已處在部署落後的境地。指揮中心今(1日)公布國內新增88,293例本土個案,另有122人染疫死亡,疫情仍在高原期。面對確診病例與日遽增所帶來的醫療壓力,蘇一峰今天在臉書坦言,一場疫情已經把台灣自豪的健保醫療打出原形,指出在當前的「健保制度」下,醫療人員已長期維持高檔運作,剩餘的醫療量能已經不足。而「醫療血汗壓榨思維」,又讓快篩、抗病毒等藥物在第一時間不敢大量購買,同時TAG「醫療省錢思維使得部署落後」。蘇一峰先前也指出,當醫護幾乎傾全力治療佔3到4分之一住院病床的新冠患者同時,已有許多慢性病患者難以得到妥善處理,且「確診住院優先,陰性報告住院有限」也造成排擠效應,更讓醫療能量與病患權益受到影響。此外,蘇一峰也在留言串回覆網友,表示「醫療人員不斷壓榨,支出佔比逐年下降!人才流失,量能不足」,台灣去年的診療費、診察費,相比健保開辦隔年的1996年,已分別從42.3%下降至35.1%和23.8%下降至16.8%;而藥費和檢查(驗)費則分別從26.1%和3.4%,上漲至28.9%與12.7%。
兒童發燒衝急診「不一定好」 醫:唯獨「這年齡」要迅速就醫
台灣近來爆發幾例確診個案引發腦炎死亡案例,造成父母親相當緊張。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兒科主任陳思融表示,發現小孩發高燒,建議父母親可以先觀察,首先,先觀察小孩的精神活力,如果3個月以上小孩發燒沒有超過41度,但是活動力不錯,父母親不用太擔心。第二,可以吃退燒藥搭配溫水擦澡降溫,如果小孩漸漸降溫,恢復精神活力,先居家照護,不需要直接到院就診,可以找就近醫療診所採視訊看診。第三,幫小孩快篩,可以透過視訊請醫師診斷是不是陽性,不用到急診來做pcr。第四,透過視訊看診,讓醫師評估小孩的精神狀態,和父母親討論用藥,醫師就會開症狀治療的藥物,並且討論何時該就醫。陳思融表示,依醫院目前的醫療能量,發燒只能急診戶外看診風吹日曬雨淋,不但可能會跟確診者持續接觸,加上急診人潮流量多,候診時間相對長,其實,第一時間衝到急診,對小孩並非最好的醫療治療選擇。陳思融指出,台灣今年到5月中旬大約累計10萬個確診兒童個案,約30個中重度主因哮喉、細支氣管炎或肺炎導致呼吸窘迫,約5個以內腦炎併發症死亡,致死率其實很低,案例數少,因此,家長真的不要太擔心。百分之99.9的機率,確診小朋友是可以在燒燒退退2~3天後就逐漸痊癒,就像流感、腸病毒或玫瑰疹這些病毒感染一樣。陳思融也提醒,3個月以下的小寶寶如果發燒超過38度,都建議就醫評估。任何年齡發燒高過41度,意識不佳,持續昏睡,持續頭痛,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抽搐發作,步態異常、對答跟平常不太一樣等症狀,顯示腦部功能有狀況、可能是腦炎的前兆,一定要盡速就醫。另外食慾少一半以上持續一天則可能有脫水風險、高燒39度超過3天則可能合併肺炎等細菌感染、退燒時呼吸仍急促費力也建議就醫。
離島抗疫大不易1/綠島3成人口被隔離 蘭嶼部分觀光活動先喊卡
中央面對新冠疫情決定與病毒共存,離島地區的綠島、蘭嶼新增確診、居隔案例也持續升溫,大部分均與觀光客或民宿餐廳幫手群聚有關。綠島鄉總人口數4千1百餘人,目前已累計147人確診、被隔離人數占全島人口近3成;蘭嶼則已累計198例確診,更曾發生8個月大嬰兒併發肺炎,由空勤直升機以隔離艙送回台東就診,顯見2離島疫情嚴峻。「很多店家都沒開,難以想像目前正是旅遊旺季。」來自桃園市的林先生,本周剛到蘭嶼進行熱愛的深潛活動。他表示,第一天登島時騎機車環島一圈,發現幾乎一半的店家都沒開,連用餐都要特別繞遠路。值得讚許的是,島上有營業的店家防疫觀念確實到近乎嚴謹,入內、離開都一定用酒精消毒、量體溫,餐廳內部使用隔板,而且人人都戴好口罩。「可能是之前外地遊客造成離島確診大爆發,現在大家都會怕!」林先生笑著說,當地居民與外地遊客相當容易分辨,自己走在人潮較密集的地方,都會被投以「異樣眼光」,排隊結帳時也會被警告「不要靠那麼近」,讓他自己也深深警覺防疫的重要性。蘭嶼鄉公所指出,台灣本土疫情爆發時,公所就常召集鄉民、觀光旅宿業者召開大會,希望提出最貼近事實、最有效的做法,4月26日即率全國之先宣布,因應島上醫療量能不足,至7月20日前遊客入住島上民宿,必須簽署防疫切結書,證明打滿3劑疫苗,若未打滿3劑則持PCR陰性或3日內快篩證明,同時必須是非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或自主健康管理者。若遊客在蘭嶼觀光期間被通知須居家隔離,得就地居隔,在當地民宿1人1室處所隔離,但隔離期間相關費用由遊客全額負擔。台東2離島,5月至今已發生3起確診病患使用負壓隔離艙由空勤後送本島就醫,其中包括1名8個月大嬰兒。(圖/空勤總隊提供)綠島鄉公所也指出,島上僅有的5間隔離室目前幾乎天天客滿,部分店家、餐廳業者或因家人確診,早已自主歇業,防疫作戰如臨大敵,如果病情嚴重仍需後送本島治療。5月17日綠島鄉林姓確診男子就因胸痛難耐,經衛生所醫師評估,向空勤總隊申請使用負壓隔離艙空轉就醫獲准,空總出動黑鷹直升機機組員才順利將林男後送就醫。「事先與遊客溝通,對方退訂就全額退費。」在蘭嶼經營民宿的黃小姐說,疫情爆發以來退訂、詢問電話讓她接到手軟;另一位經營餐廳的業者則說:「我的餐廳不營業是因為疫情關係,不是因為確診,希望大家不要再獵巫造成家人的困擾!」眼看疫情在蘭嶼大爆發,他為了家人健康選擇先歇業,沒想到卻被謠傳成「家人確診」,導致不少人投以異樣眼光,已嚴重影響家人生活。本刊調查,蘭嶼島上部分餐廳都改成外帶或暫停營業,著名的景點野銀部落也決議將傳統導覽、永興農場夜觀、野銀冷泉等地區及活動暫時封鎖。往年從228連假一直到雙十連假都是島上的旅遊旺季,就連所謂的淡季都還有歐美等國家自由行背包客Longstay,不過這樣的榮景在疫情蔓延的近幾年已不復見。「很多遊客總認為自己沒那麼衰,一旦確診卻又求助無門。」不具名的衛生所護理人員表示,有些民眾登島後身體不適,跑到當地衛生所求助,經過調查才發現,原來早在出發前就已經有症狀,一旦快篩確診又無法離開,連住的地方都沒著落。呼籲民眾若在本島就有狀況,就不應該到處走動,一旦變成「移動感染源」,不只成了離島醫療負擔,也是整個台灣的醫療負擔與風險。離島的醫療資源仰賴當地衛生所,隨著確診個案增多,醫療負荷量也隨著加大。圖為綠島衛生所幫民眾進行快篩。(圖/台東縣衛生局提供)本刊調查,蘭嶼衛生所有14名醫護人員要照顧5千多位居民,綠島衛生所13位醫護人員要照顧4千位居民,以及來自台灣本島及國外的遊客,平常就顯得人力吃緊,再遇到疫情爆發,醫療能量幾乎被耗盡。對此,台東縣政府衛生局長黃明恩表示,台東兩個離島綠島及蘭嶼每天依中央規定只有78劑的快篩劑,正在向中央爭取增加數量,目前離島確診者都是輕症或無症狀居多,以家庭接觸為主,如果有高齡長者,會請衛生所主動關懷評估用藥,如果有中重症則會啟動空勤和海巡單位協助後送。面對疫情持續嚴峻,縣府設有防疫專線、居家照護專線等供民眾諮詢,盡全力協助民眾一同度過這波疫情。
離島抗疫大不易2/綠島蘭嶼居民搶打疫苗 觀光業者降接客量自保
台東縣蘭嶼鄉12日單日曾暴增51例新冠染疫確診數創新高,確診者都是之前民宿小幫手和潛水遊客的密切接觸者,還有部分確診案例是「出門前就有狀況」,在離島原本就已醫療資源及人力不足的情況下,進一步造成離島醫療負擔,隨著疫情升溫,綠島及蘭嶼衛生所不斷追加疫苗數量,觀光業者也自主降低接客量以確保安全。台東蘭嶼、綠島新冠肺炎確診數居高不下,衛生所醫護工作量大增,根據台東縣政府資料,從4月累計至本月19日,蘭嶼已累計198例確診、綠島累計147例確診,除了本地鄉民在家收治隔離,島上防疫旅館幾乎天天客滿,住的都是來島上遊玩確診的台灣本島遊客。本刊調查,蘭嶼衛生所有14名醫護人員要照顧5千多位居民,綠島衛生所13位醫護人員要照顧4千位居民,以及來自台灣本島及國外的遊客,平常就顯得人力吃緊,再遇到疫情爆發,醫療能量幾乎被耗盡。台東縣衛生局長黃明恩指出,依規定離島遊客若確診或被通知隔離,遊客應在島上原地隔離,住進原本預定的旅店,縣府交通及觀光發展處也協助向民間徵求防疫房間。如果遊客確診就由相對應的旅宿業者協助,旅宿業者無能為力才可去向公所接洽,包含民生物資、代購、三餐等基本需求。20日綠島鄉1名高齡82歲的洪姓婦人確診,因呼吸衰竭情況危急,申請空中醫療後送,這已是5月至今第3起確診病患使用負壓隔離艙由空勤後送本島就醫案例。(圖/空勤總隊提供)「蘭嶼衛生所醫護人員超給力,幾乎不眠不休照顧大家!」蘭嶼鄉民李小姐一家13人、7確診,便依照醫囑1人1室居家隔離,目前已痊癒。她表示島上醫護人員真的很辛苦,除了接種疫苗外甚至每天都會巡迴送藥,甚至半夜遇到緊急狀況,醫生也會穿著防護衣到府協助。月初島上疫情大爆發時,檢驗量太大,也間接導致全島唯一的檢驗師,自己也不幸確診,但仍堅守工作岡位,令人感佩又心疼。「現在登島的遊客,已經比往年減少很多了!」蘭嶼衛生所護理人員小莉說,目前島上的觀光旅宿業者自動減少接客的數量,交通航班同樣減少班次,衛生所的藥品與相關醫療物資,都是準備6個月的分量,有發生特殊狀況的話,只要往來交通沒有中斷,都是可以供應無虞的;即使交通中斷,仍會申請軍方等相關單位進行協助,旅遊旺季該有的增加備品,也都早有預先規畫準備。「真正缺少的,永遠是醫護人力與急救設備。」蘭嶼衛生所護理人員小莉說,台灣本土疫情大爆發後,鄉民接種疫苗的意識跟著提升許多,連日來都有加開接種站,前來施打的民眾天天爆量,單日接種疫苗超過200人次,是以往的一倍有餘,每天都覺得時間不夠用。「人力真的很吃緊!」小莉說,一旦島上居民或外來遊客確診,首選是由方便的家人協助代為領藥,若真的不方便行動,衛生所每天下午2點過後送居隔單時,也會順便送藥;此外,衛生所成立官方Line群組,確診民眾可以把需求藥物具體填報在上面,同時也包含視訊協助衛教、簡單關懷、問診等服務,業務量暴增。台東2離島疫情升溫,富岡漁港交通船登船處嚴格執行旅客量測體溫、消毒等措施,防止疫情擴大蔓延。(圖/報系資料照)台東縣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科長吳曉慧表示,離島的醫療資源仰賴當地衛生所,隨著確診個案增多,醫療負荷量也隨著加大,過往本島案例未暴增前,他們還曾向中央建議將離島確診個案後送至本島治療,現在全國情況都一樣,因此只要居家環境許可,基本上都就地居隔。她說,在離島疫苗覆蓋率方面,綠島的追加劑施打率將近7成,蘭嶼則是約4成5,會造成這樣的差距,主要是因為蘭嶼居民在疫情還沒爆發時,擔心施打疫苗反而造成副作用,對施打疫苗接受度就不太高。吳曉慧指出,綠島的遊客量本來就比較多,所以包括觀光旅宿業者、居民對於打疫苗很能接受,目前的詢問度、施打率都很高,蘭嶼和綠島2地的衛生所都不斷追加疫苗數量,也都有增設疫苗接種站幫民眾施打。但目前離島衛生所除了要處理疫情,疫苗接種、送居隔單、送藥等工作都很繁忙,呼籲遊客如果想要出門遊玩,在自己居住地就應該做好篩檢、自我健康管理等防疫措施,才不會造成離島的醫療負擔。
重症個案破2000、死亡達382人 專家批防疫措施「放太快」
國內昨新增136例中症、55例重症、59例死亡個案,今年中、重症個案正式突破2000人,其中382人死亡。專家指出,台灣中、重症個案多的原因在於防疫措施「放太快」,確診病例增加太多所致。由於死亡黑數已遠比帳面上的數字嚴重太多,政府也應公布「超額死亡」的數據。陽交大公衛研究所兼任教授、前國健署長邱淑媞表示,台灣中重症個案多,原因在防疫措施「放太快」。共存策略應是把流行曲線壓平,而不是採「躺平」做法。紐西蘭雖鬆綁防疫策略,但仍有在擋疫情,在特定場所仍要求檢附快篩結果。台灣在藥物、試劑不足之下放太快,病例數增加太多,而孕婦、幼兒又無法使用抗病毒藥物,才釀成中重症、死亡憾事。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近期指,依致死率估算,截至6月底,全球會產生逾116萬例死亡,但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的直接、間接的死亡數估計達1490萬,有超額死亡現象。而台灣4月28日~5月15日間,70歲以上通報死亡為萬分之52,已高於萬分之23.9的背景值,出現超額死亡,其一原因在於醫療能量的緊縮。不過,指揮官陳時中昨回應,長者死亡率比背景值要高是一定的,不然這個疾病就沒威脅性了。邱淑媞說,死亡個案會有3種黑數,1是感染者不一定被認定為新冠致死,屬認定黑數;2是真正的黑數,即感染但排不到檢驗,未確診就死亡;3是醫療排擠效應造成的「陪葬者」,例如醫院空出床位後無法收治的對象、因其他疾病等半天未及時被治療的病人等,這3類死亡數遠比帳面上的數字嚴重太多。以南韓為例,今年3月多的死亡較2015~2019年超額3成,邱淑媞認為,指揮中心有必要公布國內相關數據。當前第一要緊是減災,疫情升溫、資源不及北部的中南部,該停課就停課、該限制大型活動就限制。另地方要盡可能快篩試劑發給高風險對象,及時檢出、投藥。為避免過度消耗資源,快篩陽視同確診的對象,也應擴及所有民眾。
衛福部人員「好想回家」每天買高鐵票返鄉 周志浩忙到凌晨…防疫團隊辛酸曝
自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守在第一線的防疫人員承受巨大壓力,甚至忙到沒時間睡覺。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談到疫情以來的防疫工作,每個人都相當辛苦,疾管署長周志浩常忙到凌晨1、2點還在回傳進度資料,甚至有同仁,因為太想回家,每個過年期間,每天都會買高鐵票,只要有空就回南部看爸媽,讓人感到心疼。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張惇涵提到,整個防疫團隊在這2年多來非常辛苦,去年10月9日凌晨2點半左右,他收到周志浩的訊息,對方告知莫德納抵達台灣。最近一次是蔡英文要求醫療院所、基層醫療能量投入大型篩檢站,總統一直在追進度和人力物資等問題,他就會詢問周志浩進度,「我知道他很忙,他把相關資料傳給我的時候,時間是凌晨1點半」。疾管署長周志浩。(圖/翻攝自衛福部直播)另外,張惇涵還分享一個故事,今年過年前台灣出現一些病例,當時他陪同蔡英文去指揮中心聽取簡報,衛福部一名同仁詢問:「總統今年過年還會來視察嗎?」他直覺反問:「會不會影響到你們?」結果該名衛福部同仁坦言,「我好想回家喔!」張惇涵進一步追問才知道,該名衛福部同仁自疫情以來至今,每一次過年就會買每天的高鐵套票,看哪一天有空,就回南部看爸媽,至於其他用不到的票就拿去退。張惇涵表示,防疫團隊真的很辛苦,不敢說100分,但前半場守得還不錯,喊話後半場也要守住,可以就過去經驗跟成果,相信跟支持防疫團隊,更應該相信自己的人民,人民配合指引,大家一起守下來。
呂玉玲喊話陳時中 要求先發北北基桃全民1劑快篩
新冠疫情升溫,快篩之亂持續上演,立委呂玉玲今(11)日呼籲,蔡英文政府應放下身段、彎下腰,不要再用意識形態防疫,充分與在野黨、人民團體和企業溝通,集思廣益研議當前及下一階段的防疫政策,才是對人民之福;她也喊話中央,1億支快篩試劑5月到貨後,應優先發給疫情風險高的北北基桃民眾1份,減少現今大排長龍亂象。呂玉玲痛批,新冠疫情2年多,國人從排隊買口罩、打疫苗,再到現在大排長龍購買家用快篩試劑,民進黨政府面對人民的恐慌與不安,衛福部長陳時中竟還在怪罪病毒、要民眾「自主應變」。她說,台灣人民何其無辜,基層醫療能量緊繃,防疫醫護人員日夜辛勞在第一線抗疫,正是蔡政府「將帥無能、累死三軍」的照妖鏡!「陳時中部長,你累了嗎?」呂玉玲表示,人民感受到政府面對民怨是如此冰冷、毫無溫度,無法苦民所苦,也提不出對策,真的令人失望。她也說,防疫專家、前副總統陳建仁在接受英國衛報訪問時,終於坦承「政府在快篩試劑上準備不足」,這也讓陳時中每天向國人宣稱「快篩試劑足夠」的說法,形同謊言一場,也讓社會再次看到政府防疫「超前部署」攏係假。呂玉玲認為,現在問題不在於家用快篩試劑不足,而是蔡政府已經出現治理危機、信心危機,蔡總統、蘇貞昌院長、陳時中部長,不要再拿「政府防疫已經做得夠好了」的說法,來麻痺民眾、欺騙國人。她說,政府不要再拿「台灣價值」叫網軍、側翼、1450護駕政府的失策,請蔡英文和蘇貞昌認真檢討指揮中心還有哪些不足?針對5月將有1億支快篩試劑進到台灣,呂玉玲呼籲,政府要苦民所苦,讓目前北北基桃等高危險城市,先分發每人一份快篩試劑,減少民眾在藥局、超商排隊購買,以及在醫療院所等待檢測的人龍,全力避免群聚染疫風險。她也建議,政府可以用過去5倍券配送模式,透過物流通路分流領取,別再讓民眾陷入快篩之亂的恐慌。
現在確診到底該怎麼辦? CTWANT手把手教你最詳細步驟
新冠肺炎在台灣正式進入大爆發時期,根據衛福部5日最新預估,最快將於5月10日本土確診人數即突破10萬大關,為了避免醫療能量崩盤,確診相關流程與政策天天都在調整,搞得民眾一頭霧水,CTWANT為讀者將確診流程更新至5月5日,一步一步的教大家確診後,該如何處理。不論身邊是否有人確診,自己是不是密切接觸者,或是已在居家隔離中,若有任何不舒服、懷疑自己的時候,請「務必先快篩」,若是快篩陽性:●已被匡列人員(也就是正在進行3+4的人)居家隔離第4天(含)之後,或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先行自我快篩,若呈現快篩陽性即為確診,須自行通報衛生單位,5月12日起可使用「健康益友」APP進行視訊會診通報,一旦確診後,即進入確診流程(詳見以下)。健康益友APP:安卓下載 iOS下載●非被匡列人員將呈現陽性的快篩試劑裝在乾淨夾鏈袋內,上各縣市衛生局網站查詢可採檢PCR的醫療院所或採檢站,並按照指示網路掛號或電話預約,準時攜帶呈現陽性的快篩試劑去採檢。雙北民眾除PCR採檢站外,還可選擇掛號PCR、看診、領藥一條龍的COVID-19急門診,門診相關資訊請上雙北衛生局網站查詢。PCR陰性→請務必注意健康、加強抵抗力、避免出入擁擠人多的地方。PCR陽性→即為新冠肺炎確診,會有衛生單位聯絡你,按照症狀病情分流收治(見下圖)。若是輕症或無症狀被判定為在家居隔者,可自行登入「健保快譯通」APP填寫「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或是等簡訊寄發來的自主回報網址給你,衛生單位也會安排配送防疫包,防疫包內會含快篩試劑,確診當天算第0天,前4天自行快篩2次、5~9天內快篩一次。→無症狀者3次快篩都陰性的話,「第11天」可以出門。→有症狀者,退燒至少1天,且症狀緩解、快篩陰性,「第11天」可以出門。→快篩陽性就要回報聯絡你的衛生單位,5月12日起也可使用「健康益友」APP進行視訊會診。健康益友APP:安卓下載 iOS下載不論是在居家隔離(3+4)或是確診隔離期間,中研院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提醒,一旦有任何「極度不適」,或是出現以下症狀,請立即就醫或是打119送醫。中症症狀(需自行就醫)•呼吸急促(肺炎徵兆、也可以是脫水)、血氧下降(有肺炎徵兆 )•嚴重脫水(口乾舌燥、少尿、暈眩) 小兒長者要注意脫水的問題•劇烈頭痛重症症狀(請立刻叫救護車)•呼吸困難、嘴唇發紫、皮膚冰冷•昏迷不醒、昏倒•胸痛以上流程,為5月5日公布資訊內容為主,由於政策改變快速,詳細內容仍以衛福部疾管署為主:https://www.cdc.gov.tw/Category/MPage/oPqZIy6o3kJVDL4DNGpq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