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率
」 新冠肺炎 陳時中 BA.5 確診 羅一鈞M痘病毒再進化!今年國內新增8例 疾管署提醒應盡速完成疫苗接種
M痘病毒(猴痘)再進化!剛果民主共和國出現新的Ib分支病毒株,人際傳播風險更高,而國內M痘疫情持續,今年新增8例,北中南東部皆有本土病例,顯示社區仍有傳播風險。衛福部疾管署提醒,民眾仍不可掉以輕心,符合疫苗接種條件者,應盡速完成2劑疫苗接種,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我國自2022年6月23日將M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年5月15日累計確診367例病例。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今年共新增8例,分別為6例本土及2例境外。曾淑慧說明,M痘病毒可分為第一分支(I)病毒和第二分支(II)病毒,其中第二分支(II)病毒包括IIa和IIb兩子分支,原流行於西非,症狀較緩和,其中IIb自2022年起為全球疫情主要流行株,也是目前國內個案檢出的病毒株。而第一分支(I)病毒流行於中非,重症率及死亡率較高,剛果為既有疫區。另外,該國自2023年9月出現新的Ib分支病毒株,人際傳播風險較原本流行的Ia分支更高。疾管署呼籲,雖然目前國內未檢出M痘第一分支(I)病毒株,但國際間旅遊頻繁,不可掉以輕心。疾管署提醒,M痘疫苗接種條件包括,近1年有風險性行為者(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過去曾罹患性病,或性接觸對象有前述任一情形者等,應盡速完成2劑接種,可獲高達9成保護力。目前全國共167家合作醫療院所可提供接種服務。
流感就診人次10年同期第3高!病人確診驚「我打疫苗了」 醫生揭真相
近期適逢入冬最強寒流肆虐,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增多,流感、新冠疫情也再度流行,不管門診、急診或住院都人滿為患。耳鼻喉科醫師張弘表示,近日流感、新冠患者持續增加,許多有類流感症狀患者反映發燒、全身酸痛,然而在他進行快篩前,不少人都會問「可是我打疫苗了欸!」結果還是驗出A型或B型流感陽性。張弘29日在臉書粉專「耳鼻喉科 張弘醫師」發文,近日流感、新冠患者持續增加,不少有類流感症狀患者反映發燒、全身酸痛,然而在他進行快篩前,許多人都會問「可是我打疫苗了欸!」結果還是驗出A型或B型流感陽性,因為即便接種了流感疫苗,並不代表能完全免疫。雖然打了疫苗還是可能感染流感,但接種疫苗還是有很多好處。醫師說明,研究顯示流感疫苗平均可降低40至60%的感染率,同時可降低感染流感後的重症率、住院率,「打了流感疫苗,不代表就免疫喔!(新冠疫苗也是)所以出入人多公共場所,還是建議戴口罩、勤洗手,特別是高風險患者!」疾管署表示,今年第4週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114,754人次,較前一週下降,惟仍高於過去3年同期,且為10年同期第3高。目前處高原期,須持續觀察寒流後疫情變化趨勢;多項監測系統顯示近期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及腺病毒等多種呼吸道病原體持續於社區活動,其中流感病毒以A型H3N2為主。疾管署指出,截至29日止,國內公費流感疫苗已接種646萬餘劑,其中65歲以上長者(含機構對象)共222.3萬人已接種,接種率53.1%,尚未達目標值(55.0%)。目前全國公費流感疫苗剩餘11萬餘劑,請符合條件民眾把握機會儘速接種,以獲得足夠保護力。
「行走的肺炎」黴漿菌侵襲! 醫急勸「日常這樣做」自我保護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近期好發的黴漿菌肺炎感染,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由名為肺炎黴漿菌的病原體引起,主要透過飛沫傳播,與新冠病毒相似。跟一般肺炎不同的是,許多病人即使發燒仍然保有活動力,因此常延誤治療。三至五歲幼兒易感染 咳痰呈黃色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新生兒科主任吳宗儒表示,黴漿菌主要在幼兒族群中傳播,近距離談話、咳嗽、打噴嚏容易感染,高峰年齡大約在三到五歲,在青少年中也不算少見,是一種全年齡層都可能感染的疾病。黴漿菌感染臨床特徵與一般細菌性肺炎不同,被稱為非典型肺炎,即使X光感覺嚴重,有些患者仍能行動自如,也被形容為「行走的肺炎」,這使得預防傳染變得困難。因此基本的防護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和使用酒精消毒仍然很重要。此外,黴漿菌可以是厲害的乾咳,如果到有痰的話通常呈現黃色,與大多數病毒不同。對於有咳嗽症狀的患者,特別要注意痰的顏色,如果有呼吸道疾病,建議待在家休息,減少傳染風險。目前無疫苗 仰賴自身免疫力與抗生素治療臨床上,黴漿菌治療藥物包括第一線藥物巨環類抗生素(如紅黴素)和第二線藥物四環黴素或氟喹諾酮(Fluoroquinolone),皆為抗生素。對於幼兒及孩童,用藥上需要更謹慎考慮,因為部分藥物可能帶來有關牙齒染色、軟骨發育、肌肉骨骼的副作用影響。若治療三天後效果不佳,可進一步檢測是否存在對第一線抗生素的抗藥性。吳宗儒指出,治療效果因免疫力而異,有些人休息和多喝水即可自行康復,也有一些病例需要使用到抗生素。對於黴漿菌,目前尚無相應疫苗,而在抗生素的濫用及使用頻繁下,造成抗藥性黴漿菌比例增加。臺灣在疫情前流行的黴漿菌已有一定程度的抗藥性,疫情期間因防護措施,感染的病例數下降。疫情結束後,黴漿菌再度流行,部份病例對紅黴素的有效性仍存在,但有些病例已產生抗藥性,影響治療效果。老年人免疫力低下 建議戴口罩降低感染風險吳宗儒提醒,雖然幼兒至年輕成年人中罹患黴漿菌的比例較高,但老年人因免疫力下降和共病情況多,重症率和死亡率相對較高。黴漿菌感染雖然在成人中表現較輕微,甚至與感冒相似,但仍有傳染給他人、造成嚴重疾病的可能。黴漿菌是很厲害的魔術師,身體很多地方都可能有症狀,有些是黴漿菌本身的感染、有些是後續免疫反應造成的病變。少數人會因黴漿菌感染引發全身性疾病,包括自體免疫反應和腦炎等嚴重症狀,因此建議有流行及傳染風險時仍須戴口罩,以減少傳播及感染風險。
新冠重症男性患者高於女性! 把握治療切勿錯過黃金期
歷經第四波疫情,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在近期趨緩,疾管署指出重症患者仍以高齡長者或慢性病患為主,提醒高風險族群仍不可輕忽確診風險!除了這幾類族群,國外研究也指出男性新冠患者相較女性更容易併發嚴重症狀、住進加護病房,更被視為高風險因子之一。新冠重症患者 男性比女多4成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王復德理事長指出,國外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男性確診者的重症率高達女性的3倍多,顯示男性相較女性更容易併發出重症,甚至死亡;國內醫師也觀察到類似現象。性別差異推測的原因包括有:男女賀爾蒙差異、男生社交活動多與男性就醫意願較低等因素有關。陳主任表示,男性確診者往往會拖到症狀嚴重才願意就醫;高風險族群,一旦延誤就醫錯過黃金治療期,病情容易快速惡化。提醒具高風險因子的男性更應格外小心防疫。氣喘確診不就醫 併發重症誤婚期中榮民總醫院感染管制中心陳伯彥主任分享,診間曾有一位氣喘病史患者,雖然年紀輕輕才20多歲,平常沒有規律追蹤控制,屬於新冠重症的高風險族群;感染新冠後沒有立即就醫治療,因此病情迅速惡化,需要加護治療(持續發燒、呼吸窘迫、昏迷等,需要插管、氧氣與特別治療),最後連原先的結婚計畫都耽誤了,婚禮不得不延後舉行。王復德理事長提醒,大多民眾都知道高齡長者應特別小心防疫,但年輕人若有慢性病史,其實也是重症高風險族群,一旦確診要於黃金5日治療期內就醫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才能降低重症機率。
2寶染腸病毒「卻堅持全家出遊」 雙標同事讓他刷新三觀
國內腸病毒邁入流行期,今年多型別齊發,包括腸病毒D68型、71型、克沙奇A6型、伊科病毒21型等。對此,一名網友近日也發文抱怨,「平常同事只要看到別人小孩腸病毒帶去公園就罵的要死」,結果同事2個小孩陸續染上腸病毒後,卻堅持一大家子出遊,這種雙標態度也讓他直呼「刷新三觀」。網友昨(6日)在《爆料公社》發文指出,同事有兩個小孩,一個前幾天確診是腸病毒,第二個今天也發燒了,「平常同事只要看到別人小孩得腸病毒,仍帶去公園就會罵得要死,結果他自己小孩染腸病毒,這週居然還要全家一行人出門玩」。他也搖頭直呼自己被刷新三觀,「腸病毒停課不就是要你好好待在家?家人也好可憐有苦說不出……小孩還可能被傳染……腸病毒不好好在家,還想去人擠人,出門害別人」。貼文一出也引發網友熱議,「這就是別人孩子死不完的觀念」、「很多人就是這樣自私,別人的病毒才是毒,自己家的病毒是乾淨無毒的」、「正常發揮,這種雙標仔大概佔至少5成」、「就跟疫情一樣阿,別人出去就破口,自己出去就是有事情一定要處理」、「別把人性想得太美好,這就是台灣最美的風景」。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日前也表示,腸病毒正在社區流行,且D68型、71型、克沙奇A6型、伊科病毒21型等各型別都有,評估這波流行已經進入高峰,約持續到6月,放暑假後因減少聚集,疫情會下降,但按照過去經驗,9月開學後又會有一波流行。小兒科醫師陳木榮表示,最近門診確實收到許多腸病毒、新冠肺炎、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等病例,尤其腸病毒進入流行期,確診年齡集中在托嬰中心、幼兒園等這樣的年紀,偶而會有小學一、二年級的小朋友,不過多以輕症表現為主。陳木榮也提醒,如果發現嬰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全身肌肉突然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這些重症的前兆,一定要盡快送醫,以避免進展至重症。確診後也應避免至人潮多的地方。台大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立民則建議,6歲以下幼童感染腸病毒的重症率風險非常高,口罩鬆綁後,即使有接種疫苗,若家有年紀較小高風險嬰幼兒族群,仍建議戴口罩、以肥皂勤洗手,維持用漂白水消毒環境、玩具的習慣,才能有效阻絕腸病毒傳播。
家長注意!腸病毒邁入流行期 估高峰到6月…9月開學後恐再一波
國內腸病毒邁入流行期,今年多型別齊發,包括腸病毒D68型、71型、克沙奇A6型、伊科病毒21型等,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這波流行預計持續到6月上旬暑假之前,且9月開學後勢必將再有一波,提醒若孩子出現嗜睡、意識不清等重症的危險徵兆,應儘速送醫。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最近一周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人次高達1萬2263人,比前一周再增1.4%,今年腸病毒就診人次創下2017年同期新高。今年截至目前,腸病毒71型輕症病例累計11例、D68型輕症病例累計19例;另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累計3例,分別為感染腸病毒D68型、克沙奇A6型、伊科病毒21型,均為5歲以下幼童。曾淑慧表示,目前腸病毒正在社區流行,且包括腸病毒D68型、71型、克沙奇A6型、伊科病毒21型等各型別都有,評估這波流行已經進入高峰,約持續到6月,放暑假後因減少聚集,疫情會下降,但按照過去經驗,九月開學後又會有一波流行。小兒科醫師陳木榮表示,最近門診確實收到許多腸病毒、新冠肺炎、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等病例,尤其腸病毒進入流行期,確診年齡集中在托嬰中心、幼兒園等這樣的年紀,偶而會有小學一、二年級的小朋友,不過多以輕症表現為主。陳木榮表示,如果發現嬰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全身肌肉突然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這些重症的前兆,一定要盡快送醫,以避免進展至重症。確診後也應避免至人潮多的地方。台大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立民也建議,6歲以下幼童感染腸病毒的重症率風險非常高,口罩鬆綁後,即使有接種疫苗,若家有年紀較小高風險嬰幼兒族群,仍建議戴口罩、以肥皂勤洗手,維持用漂白水消毒環境、玩具的習慣,才能有效阻絕腸病毒傳播。
Omicron亞變種「大角星」肆虐印度 新疫情一觸即發
就在世界各國民眾,慢慢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限制,逐漸回歸正常生活之際,印度近日因變異病毒株XBB.1.16、又稱為「大角星」(Arcturus)病毒肆虐,又掀起新一波確診浪潮。根據《印度時報》(TOI)報導,從當地衛生部所公布的數據,該國已連續5天新增確診數破萬例;新德里當局再度宣布強制佩戴口罩的命令。據悉這款病毒傳染速度更快,且症狀與眼睛有關,患者易發生結膜炎,專家呼籲民眾應留意,並提醒特別族群,應該再次接種疫苗。最近印度又新發現Omicron家族的新變種病毒株「大角星」(Arcturus),這種新變種的最大特色,就是傳染速度比之前的病毒更快,且會讓患者發生結膜炎的狀況。雖然重症率不高,但專家還是呼籲民眾要留意。根據印度衛生部統計,光是過去24小時,印度就新增破萬例的確診病例。當地政府也列出了8個邦與中央直轄區,包含德里、北方邦、哈里亞納邦、拉賈斯坦邦、卡納塔卡邦、馬哈拉什特拉邦、喀拉拉邦與泰米爾納德邦等,示警上述幾區都有高確診病例,要求地方政府加強監控和管理,全力防堵疫情蔓延。而除了印度,中國大陸過去一星期,也新增了至少42起有關大角星的相關確診案例;美國近期感染Arcturus的病例,也增加了一倍,光是4月9日到15日的新冠病毒病例中,就大約有7.2%的患者是感染到Arcturus這款病毒,顯見病毒傳染速度跟效率有多驚人。專家並警告,感染了Arcturus的患者,除了會有一般的發燒、咳嗽與腹瀉等症狀之外,還要當心會出現結膜炎、眼睛紅腫發癢等情況,所以如果有類似症狀的患者們,可能要有警覺,自己是不是感染Arcturus。
Omicron亞變種「大角星」驚現首例死亡個案! 專家:注意「這些症狀」
新冠肺炎Omicron亞變種病毒株XBB.1.16「大角星」(Arcturus)近期再度肆虐印度。對此,新德里當局為了阻止疫情大規模爆發,除了下令恢復疫苗生產外,還再度宣布強制佩戴口罩的命令。而據稱「大角星」目前已在全球29國出現相關病例,並在泰國出現全球首宗死亡個案。據悉這款病毒傳染速度更快,且與眼睛疾病有關,患者易發生結膜炎,專家呼籲民眾應留意。綜合《泰國公共電視》、英國《鏡報》的報導,泰國公共衛生部醫藥科學署署長蘇帕吉(Supakit Sirilak)20日通報,截至4月17日止,泰國共記錄到27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變異毒株「大角星」病例,包括1例病殁。蘇帕吉指出該名死者是「年長的外國人,有潛在的健康問題」,因此死亡原因未必確切反應出這款變異株的嚴重性,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影響。然而,曼谷朱拉隆功大學臨床病毒學研究中心主任永(Yong Poovorawan)示警,「大角星」可能已無可避免的將成為泰國的主流變異株。報導稱,在4月9日至15日期間,因感染該病毒而住院的患者人數,比前一周增加了兩倍半。俄羅斯衛生監督機構Rospotrebnadzor在18日則表示「大角星」可能具有「更強的傳染性,但不具有高致命性的特徵。」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13日的流行病學報告中指出,目前XBB.1.16已在全球29個國家出現相關病例,其中包含美國、英國、新加坡、印度、尼泊爾、澳洲等國家。但絕大部分的病例都是出現在印度與尼泊爾。WHO自3月22日以來也持續對其進行監控。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在20日證實,國內上周檢出11例,主要來自日本、泰國。而國內累計迄今已檢出14例。不過羅一鈞強調,雖然XBB.1.16傳播力較強,但世界衛生組織並未觀察到重症率、住院率有增加情形,目前暫列為觀察病毒。另有專家指出,這款Arcturus變異株傳播力較強,有個案顯示年輕患者會出現結膜炎或眼睛發炎、紅癢的症狀,但目前未見其可引起大量重症及死亡個案。
印度疫情再爆發「口罩禁令回歸」 Omicron變異株Arcturus全球29國現蹤跡
由於新冠肺炎Omicron亞變種病毒株XBB.1.16(Arcturus)肆虐的關係,印度當地再次爆發疫情,14日確診案例高達1萬1109例。印度為了阻止疫情再度大規模爆發,目前已經下令恢復疫苗生產,以及宣布強制佩戴口罩的命令再次回歸。而現在也有消息指出,XBB.1.16目前已經在全球29國出現相關病例。根據《鏡報》報導指出,由於近期印度疫情再次爆發,世界各國開始又監控起新冠肺炎病毒。據了解,這次在印度爆發的病毒株是Omicron的亞變異株XBB.1.16,他是在1月首次被發現,世界衛生組織於3月22日進行監測。根據專家的分析,XBB.1.16是Omicron的亞變異株BA.2.10.1與BA.2.75重新組合下的產物,與XBB.1.5高度相似。而根據東京大學的研究顯示,XBB.1.16的傳播率是XBB.1與XBB.1.5的1.17倍至1.27倍。雖然XBB.1.16有較高的傳播力,但目前尚無直接證據顯示XBB.1.16擁有較高的重症率或死亡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13日的流行病學報告中指出,目前XBB.1.16已在全球29個國家出現相關病例,其中包含美國、英國、新加坡、印度、尼泊爾、澳洲等國家。但絕大部分的病例都是出現在印度與尼泊爾,印度當地12日通報病例還在7千多例,但13日就通報10158例、14日通報11109例,顯示感染人數不斷的上升。也因為疫情重新歸來,印度政府目前已經針對疫情推出新政策,包含恢復疫苗的生產,以及疫情重災區喀拉拉邦重新回歸高齡、孕婦、潛在疾病者強制配戴口罩等措施。
腸病毒大流行2/該來的擋不住!10年循環期已到 上波重症患者仍插管「這種家庭最危險」
今年3月中旬,腸病毒71型睽違一年半再度在台灣現蹤,感染科醫師表示,腸病毒本來就是每5~10年一次循環,前一次大流行已是10多年前,雖然因疫情拖延2~3年,但「該來的擋不住」,也提醒要勤洗手,上一波許多重症患者至今仍有後遺症,部分甚至臥床插管,尤其是同時有學齡前、學齡後孩童的家庭要特別小心,避免腸病毒「大傳小」鑽入家中。而腸病毒71型疫苗也可望於今年7~8月開打,將為2個月~6歲嬰幼童提供更多保護力。 腸病毒疫情創3年新高紀錄,且一連3、4月,台灣總計已出現4例腸病毒71型,台安醫院小兒科醫師陳萬德表示,疫情這2~3年,一年中的腸病毒案例大概只有個位數,但目前是每周都有案例。感染科醫師黃立民預測,如果持續出現腸病毒71型案例,今年6~7月將出現腸病毒流行高峰,且腸病毒71型就會比較嚴重,可能會引發重症、甚至死亡案例。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則表示,國內已經有一年半沒有偵測到腸病毒71型,回顧過去,腸病毒71型最後一次大流行是2008年,而上一次中度流行已經是2019年,當時有69例腸病毒重症,71型占52例,4例死亡個案中有3人是感染71型。「腸病毒原本就大約每5~10年會有一次大流行!」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表示,上一波腸病毒71型大流行發生在10多年前,由於疫情的緣故,所以這幾年腸病毒案例較少,但如今隨著防疫鬆綁,腸病毒案例也逐漸增加,若真的發生大流行也很正常,「因為循環是必然的」。但做好預防工作是必要的,張凱音說,腸病毒71型的神經傷害性高,除了會造成急性下肢無力、影響自律神經,還會導致腦炎。「若是引發成重症,由於肌肉無力也會影響呼吸,就可能導致終生必須配戴呼吸器,上一波大流行的許多重症患者至今仍插管躺在照護中心。」針對最致命的腸病毒71型,台灣終於即將有疫苗誕生,預計今年7~8月開打,讓許多家長相當期待。國光生技提供(圖/國光生技提供)腸病毒感染並不分年齡層,成人或青少年一樣也會中鏢,只是多半沒有症狀,但一樣的病毒若傳染給5歲以下的孩童就不同了,不僅症狀明顯,重症率也大為提升。「所以如果家中同時有學齡孩童、嬰幼兒最危險,因為腸病毒非常容易在校園傳布,但大孩子不一定有症狀,如果不小心將病毒帶回家中,再傳染給嬰幼兒,那就會變得危險。」過去家長們最害怕腸病毒,因為不像流感有疫苗可接種、也有抗病毒藥物治療,一旦孩子感染腸病毒,輕則忍受嘴破、咽峽炎的疼痛,重則可能造成神經系統傷害、甚至致命,且家長們往往時時緊繃神經注意是否有重症症狀,身心壓力之大難以言喻。如今除了勤洗手、做好環境衛生,腸病毒71型疫苗也終於誕生,目前預計7~8月開打,每一劑自費價格落在3,600~4,000元,需完整施打2劑,目標族群為2個月到6歲的幼兒高危險群,希望能盡量減少腸病毒大流行所帶來的傷害。
防疫保單理賠上看3000億 恐得花30年才能打平
3月20日後,新冠肺炎確診輕症不列為法定傳染病,防疫保單之亂終於畫下句點;產險業主管表示,保險理賠有延宕特性,現在正處理今年1、2月的確診理賠案件,理賠新制推出後,估防疫保單總理賠金額可控制在3000億元以內;根據過去經驗來看,產險業簽單保費收入逾2100億元,合理利潤僅4至5%,近3000億元龐大理賠的損失,恐怕要花30年才能彌平。產險業主管表示,防疫保單讓產險公司陷入史無前例理賠風暴,除了理賠天文數字外,短短一年內也驚爆千億元的增資潮,有產險公司董事長甚至下台負責了;面對近3000億元的理賠天文數字,主管坦言,花30年彌平損失,對年紀較長的高階主管來說,「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根據金管會統計,防疫保單自去年元月至今年2月底止,累計理賠金額已超過2530億元,產險業主管表示,防疫保單自3月20日起,理賠新增案件與金額幾乎可以定義「解脫了」。主管分析,現行有效保單幾乎在今年5、6月將陸續到期退場,假設接下來還有一波疫情高峰,從3月20日至6月底為止,全台有100萬人確診,由於新冠肺炎重症率僅0.5%,換算下來,最多有5000人符合重症或死亡,即防疫保單理賠標準,相對於去年疫情高峰,有產險公司單日就收到逾1萬件理賠案件,兩者相比是小巫見大巫。防疫保單仍以處理先前確診理賠為重心;富邦產險昨公告,2月稅後虧損仍達23.39億元,主要是防疫政策陸續解禁,加上春節連假效應,今年1、2月實際確診率波動較大,理賠申請件數自2月也因長假後有所回升。國泰產險也指出,今年累計前2月賠款達66.6億元,幸好去年12月已提存相關準備金93.8億元,因此,今年賠款由已提存之相關準備金沖抵,對損益影響程度縮小,期望獲利表現能回歸正常。保險局長施瓊華表示,產險業110年投資、核保利潤都不錯,該年度合計獲利近200億元,若未來能恢復110年的獲利水準,應該能加速彌平損失,回到正軌。
BA.2.75取代BA.5成主流 CH.1.1獲國際關注!台灣已出現11例
根據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的境外移入及本土變異株監測結果,上週國內新增125例Omicron確定病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本土BA.2.75佔比已超過50%,大於BA.5所佔比例,BA.2.75目前已成為本土主流病毒株。此外,近日又有Omicron變異株「CH.1.1」,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入監測名單,受到全球關注。羅一鈞表示,過去本土就陸續有零星檢出,但目前在國內並沒有引起流行,不過還需持續監測觀察CH.1.1後續的威脅。BA.2.75佔比超過一半 取代BA.5成主流上週國內新增125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分別為40例本土個案(21例BA.2.75、14例BA.5、5例BQ.1)及85例境外移入(46例BA.5、28例BF.7、8例BA.2.75、3例BQ.1)。目前,台灣本土仍未檢驗出國際關注的XBB.1.5,但本土變異株佔比出現了變化。羅一鈞表示,先前指揮中心曾提醒,BA.2.75有可能會超過BA.5成為主流病毒株,而在上週BA.2.75佔比來到53%,超過BA.5所佔的比例,已確定成為目前本土主流病毒株,其次是BA.5,再其次是BQ.1。而在85例境外移入中,共檢出46例BA.5個案分別自中國(43例),日本(3例)移入;28例BF.7個案自中國移入;8例BA.2.75個案分別自日本(3例),韓國(2例),中國、泰國及澳洲(各1例)移入;3例BQ.1個案分別自日本(2例),美國(1例)移入。台灣11例CH.1.1屬輕症 威脅性需再監測近日,全球相當關注的CH.1.1變異株,羅一鈞提到,台灣最早在2022年11月20日就已有檢測出相關病例,目前共偵測到11例CH.1.1病例,其中4例為本土病例,7例為境外移入個案,分別來自日本(2例)、韓國(2例)、紐西蘭(1例)、新加坡(1例)、泰國(1例)。CH.1.1變異株屬於BA.2.75的分支,澳洲病毒學家哈尼將它命名為Orthrus,俗稱為「雙頭犬」。羅一鈞指出,目前對於CH.1.1的資料相當有限,去年11-12月CH.1.1在澳洲、紐西蘭曾引起流行,從當地資料看起來住院率、重症率等並沒有明顯的增加。而國內偵測到的CH.1.1確定病例,不論本土或境外移入個案都屬於輕症個案。羅一鈞表示,CH.1.1有免疫逃脫的情形,不過目前在國內並沒有引起流行、重症發生,僅有零星檢出,但指揮中心還是會持續監測、收集國際資料,觀察CH.1.1病毒株後續的威脅。
中國解封邊境 醫師:提高全體免疫覆蓋就無礙!
COVID-19疫情已持續三年,而中國為了防堵疫情,進行嚴格的邊境管制將近3年之久,如今在12月26日宣布,2023年1月8日起將正式解封國境,這也代表中國將轉向「與病毒共存」。然而目前中國確診數持續創新高,突然宣布解除邊境管制,許多人便擔心會加重疫情,而台灣鄰近中國,春節又有許多台商、國人返台,相較其他國家更受其影響。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醫師姜冠宇表示,只要將該做的「免疫覆蓋」做好,其實對台灣影響不大,並提醒民眾「且戰且走,做好自己的事」。1月8日起入境中國不須隔離 入境核酸檢測也取消中國在26日宣布,明年1月8日COVID-19將降為「乙類乙管」,取消入境核酸檢測,出示入境前48小時核酸檢測結果,陰性者就可入境中國,也無須向中國駐外使領館申請健康碼。此外,入境中國也不再需要強制集中隔離,健康申報正常且海關常規檢疫無異常者就可入境。而對於新冠確診者,也同樣不再需要隔離,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也不用劃定高低風險區,中國形同正式進入「與病毒共存」的新階段,也準備開放中國民眾出境旅遊,嚴格的邊境防疫,即將要走入歷史。民眾憂心疫情影響台灣 醫師籲做好「免疫覆蓋」然而面對明年1月8日中國解封,許多民眾相當憂心,在中國每日確診數逐漸攀升之際解封,可能會使未來疫情更趨嚴重,甚至影響周邊鄰近國家,其中台灣更是首當其衝。對於民眾的擔心,姜冠宇醫師表示,且戰且走做好自己的事,該做的都做了,自然就不用擔心了,套用新加坡疫情模式,本來就預估明年1月6日會有新一波疫情高峰,民眾1月起本來就應該要開始有戒心。姜冠宇也指出,根據新加坡的情形來看,新一波疫情的住院率只有上一波疫情的三分之一,所以只要有接種二價次世代疫苗,將該做的「免疫覆蓋」做好,其實對台灣影響不大。中國更名「新冠感染」 醫師:對脆弱族群威脅不變此外,中國國家衛健委也公告,「新冠肺炎」4個字將從此消失,往後一律稱為「新冠感染」。對於中國更名一事,姜冠宇醫師表示沒有意見,不過他指出,無論怎麼命名,對脆弱族群的危險都不會改變。姜冠宇提到,雖然現在新冠重症率的確下降,但對於許多身體較為脆弱的年長者,其上呼吸道黏膜防禦較弱、T細胞反應較差,一般感冒都有可能致命,就算急性期當下沒有重症,後續在後遺症上也會進入相當麻煩的狀況。他提醒,這類族群不只需要接種疫苗預防,還需要抗病毒藥物雙重保護,更是要減少其遭感染的機會,應該做好境外移入階段性觀察,控制好社區感染母數,保護脆弱族群。資料來源:姜冠宇醫師 Pro'spect
戶外口罩令鬆綁不等於疫情結束!李秉穎:重症率必須低於流感
指揮中心研擬11月鬆綁戶外口罩限制,對此台大兒科醫師李秉穎在節目中表示,此舉並不等於疫情已完全結束,「新冠病毒引起的重症發生率,必須低於流感」才算告一段落,目前只是到了一個階段而已。李秉穎也不忘吹捧高端,「高端80至90%的保護力是世界級的。」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於10日接受媒體人周玉蔻《新聞放鞭炮》的專訪,詢問若戶外可以不戴口罩,是否就代表疫情已經結束?李秉穎則表示,這只是一個階段而已,但疫情還沒完全結束。目前新冠死亡數仍遠多於流感,因此新冠的嚴重性還是很高,要小心一點。此外,李秉穎還直言中國最後一定會解封,周玉蔻也擔心地追問,「可是中國一解封,會不會又擴散到14億人?萬一搞到全世界再來一波(疫情)怎麼辦?」李秉穎則回應,所以中國必須要有一個有效的疫苗,「我們的高端疫苗去支援他們也可以。」周玉蔻則回應「叫蔣萬安去做這件事!」李秉穎也點頭表示「對對對,做一個,算事後的大規模臨床試驗,看疫苗效益。」雖然周玉蔻表示,中國自己不是就有科興、國藥等國產疫苗了嗎,不過李秉穎卻表示「他們疫苗保護力的臨床試驗都比我們其他疫苗低,高端80~90%的保護力是世界級的。」不過目前科興、國藥都已通過聯合國的國際認可,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入境疫苗認可名單中也包括科興、國藥,卻仍未見台灣的高端疫苗,似乎狠狠打臉李秉穎的說法。
不接種次世代疫苗將產生1.6萬中重症病例 專家呼籲:縮短疫苗施打間隔
丹麥針對7595個具病毒型再感染樣本的研究指出,Omicron較其他非Omicron病毒株,再感染周期更短,感染BA.2約有26%再感染BA.5,BA.2感染者最快10周就會再度感染BA.5。(圖取自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新冠肺炎次世代疫苗本月11日起開放18歲以上民眾全面接種,截至24日,已有117萬9790人施打。公衛專家表示,國內大部分民眾已施打3劑疫苗,隨著保護力失效,將對中重症防治形成挑戰,預估若未接種次世代疫苗,明年1月將產生1萬914名中症、5014名重症個案。另丹麥研究顯示,Omicron的再感染周期更短,BA.2感染者最快10周就會再度感染BA.5,建議將康復者再打疫苗的間隔縮短為2個月,甚至是1個月。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本周死亡率有上升趨勢,以年齡分層來看,小於50歲的族群死亡率雖增7%,但以每百萬人的比例來看,只從0.14成長至0.15,而50~64歲族群則增加5%,其中上升最多的為65歲以上的族群,總共增加了22%,單日平均每百萬人比例從10.4升至12.7。中症率方面,各年齡層都有上升趨勢。陳秀熙表示,50~64歲的年齡層,中症的增加率為18%,單日平均每百萬人比例由3.0上升到3.5;重症率方面,整體以65歲以上的年齡層增加最多,共增加18%,這也是65歲以上死亡率高的其中一個原因。而重症率整體合計總共增加了15%。陳秀熙表示,台灣18歲以上族群中,以完成接種第3劑占大多數。沒有打疫苗的人有60%已受到感染,施打1劑的有30%被感染、施打2劑有19%、施打3劑則有18%。國內大部分人都已經施打第3劑疫苗,如果第3劑也已漸漸失效,對於中重症的防治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在沒有接種次世代疫苗的狀況下,至明年1月,中症將會產生大約1萬914人,而重症則會有5014人。他提醒,過去施打疫苗及追加劑失效的,需加強施打追加劑及次世代疫苗。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立昇引述丹麥針對7595個具病毒型再感染樣本的研究指出,Omicron較其他非Omicron病毒株,再感染周期更短,感染BA.2約有26%再感染BA.5,BA.2感染者最快10周就會再度感染BA.5。陳秀熙表示,台灣約有23%的人受到BA.2感染,若不施打次世代疫苗,仍可能會感染BA.5,目前所提供的BA.1次世代疫苗對於BA.5的中重症預防是具效益的,對於BA.2的感染康復者,也可預防BA.5的再感染,因此BA.2的康復者仍需再施打次世代疫苗,而接種的時間,建議從3個月縮短為2個月,甚至是1個月。
免疫負債2/流感季提早到「即將大擴散」 國門開放最關鍵!400萬人恐感染
疫情持續已3年,隨著全民齊心做防疫,許多病毒在這段期間幾乎銷聲匿跡,以流感為例,過去2年竟無重症死亡案例!但隨著防疫逐漸鬆綁,流感病毒也捲土重來,且來勢洶洶,專家預估今年將是流感大爆發的一年,將有400萬人感染病毒。根據疾管署監測系統顯示,9月第二週已出現50起流感病例,較以往的11月流感季提前兩個月,甚至在10/10出現首例重症死亡案例,死者是一名住在長照機構的90多歲婦人,確認感染H3N2流感病毒,屬於A型流感的一種。而先前公布的50例中,就有46例屬A型流感,以H3N2流感病毒為主。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流感主要分為四種類型,包括A型的H1N1、H3N2,以及B型的山形株、維多利亞株。一般來說,A型流感傳播速度較快、範圍也較廣,一旦快速出現,恐怕會是大流行前兆。「這是強烈暗示,今年台灣流感疫情不會太小,要非常小心。」黃立民警告。依過去經驗,台灣流感小年,大約會感染10%左右人口;流感大年,則可能感染多達20%人口。若今年迎來流感大年,換算感染比率,恐怕會有超過400萬人被感染。黃立民也預估,新冠疫情10月中開始會走下坡,接下來就是A型流感的流行期。黃立民坦言,今年台灣不利因素有四項,「病毒早到、流行病毒株為H3N2、國門開放、防疫疲乏」,其中國門開放是最大不利因素,因為流感潛伏期短,通常邊境封鎖7天後,病毒就進不來,但現在國門已開放;H3N2致病力強、變異率高,重症率恐是H1N1、B型流感的1.5倍至2倍。面對反撲的流感病毒,民眾除了接種疫苗之外,也要做好個人公衛如戴口罩、勤洗手等。(示意圖/黃耀徵攝)流感病毒將如何大規模反撲?或許可以先參考其他國家的例子,澳洲、南非、智利這些南半球國家在防疫鬆綁後,迎來了睽違3年的流感大流行,以澳洲為例,這波已累積 21 萬人確診流感,人數超越過去5年的平均值。澳洲醫學專家分析發現,今年澳洲流感來的時間比較早之外,疫情上升很快速、流行幅度高、病人數較多,推測同樣情況也會發生在亞洲。目前台灣、新加坡、韓國的流感疫情持續加溫中,且都以H3N2為主。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沈仲敏表示,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本年公費流感疫苗已經開打,第一階段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以及高風險慢性病人及孕婦等流感高風險群,截至10/13接種數約184萬劑,較去年同期121萬劑為高,顯見民眾也已提高警覺,及早做好準備。沈仲敏說,今年流感疫苗無論是自費或公費,都屬於四價疫苗,保護力更好,選擇何種疫苗並沒有太大差異,若有過敏疑慮,則可選擇細胞培養疫苗。
高燒多日卻屢篩陰性 醫師提醒:恐是這3種病毒
冬天流感盛行,林智葳醫師坦言,最近門診爆量,除了新冠確診病人,也觀察到許多其他病毒都伺機而動,發燒不退,新冠卻屢篩陰性,提醒有可能是下列幾種病毒。1.燒很多天的腺病毒腺病毒(Adenovirus),由於最早於人類扁桃腺被發現而得名,但除了造成典型的扁桃腺炎之外,依據不同型別,腺病毒還可能造成腸胃症狀:腹瀉、嘔吐、腹痛;眼睛症狀:雙眼發紅、結膜炎;呼吸道症狀:咳嗽、鼻水、喉嚨不舒服。腺病毒是一種大人跟小孩都會得到的常見病毒,最經典的表現是高燒多日,有些病人甚至會燒超過一個禮拜,反覆發燒對病人和醫生來說都是個不小的挑戰。2.嬰幼兒肺炎魔王RSV最近火紅的呼吸道融合病毒,其實大人小孩都會被感染,只是成人因為氣管已經比較粗大,病毒感染造成的黏液與痰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但對於2歲以下小孩來說,其末端支氣管都還未發育完全,所以分泌物容易造成嚴重的堵塞,讓小孩有以下症狀「高燒2~3天、嚴重咳嗽、咳嗽到吐、痰液極多、食欲不佳」。RSV感染大人後就像一般感冒,但如果感染到2歲以下小孩,極有可能會發展成幼兒的肺炎,且通常需要住院治療;研究也同時發現感染過RSV的小孩以後有較高機率發展為氣喘。3.H3N2季節性A型流感截至目前為止,疾管局公布的流感病毒株主要為H3N2。H3N2是流感病毒中比較兇的一支,其變異較快、致死率也較其他病毒株要高,流感的症狀為 高燒、肌肉痠痛、咳嗽鼻水等,若有類似症狀可跟醫師討論進行快篩,並盡快投予抗病毒藥物縮短病程。至於要如何判定自己是哪種病毒,醫師提到,目前一般診所都可提供相關病毒快篩,但目前因為各病毒檢驗試劑用量都很大,常發生缺貨狀況。目前也僅流感有抗病毒藥物可服用,腺病毒與RSV則沒有相關病毒藥物(除了腺病毒引發的嚴重角膜併發症可能需要使用外)。冬天流感盛行,發燒不退,新冠卻屢篩陰性,醫師提醒有可能是這幾種病毒。(圖/翻攝自林智葳醫師臉書)冬天流感盛行,發燒不退,新冠卻屢篩陰性,醫師提醒有可能是這幾種病毒。(圖/翻攝自林智葳醫師臉書)林智葳醫師也提醒,流感與RSV都屬於較不穩定的RNA病毒,其變異性很高,因此會有重複感染的可能,而腺病毒本身擁有幾十種亞型,不同亞型都會有交叉感染的可能。雖然病毒百花齊放,但幸運的是無論大人小孩,得了腺病毒、RSV、甚至A型流感後,其致死率與重症率都是偏低的,病程一旦走完後,大部分都可以回覆到原本的健康狀態,醫師強調,若是本身屬於慢性疾病、免疫不全 、BMI過高、小於33周的早產兒等族群就要特別留意,呼籲這些高危險群要盡快施打流感疫苗。
放生中藥1/孕婦幼童能否吃清冠一號 衛福部與中醫界不同調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如火如荼開放國門,台灣正式迎接後疫情時代,然而疾管署公佈112年度防疫預算高達845億元,反而比今年成長暴增4.5倍,而先前曾「小兵立大功」的清冠一號,卻無法再回到「全面公費給付」,引發在野立委痛批,衛福部買高端疫苗可容許銷毀170萬劑、10多億元放水流,與疫苗報廢金額花費差不多的公費清冠一號,部分染疫民眾卻得自費買藥。衛福部在九月初宣布限縮原本「全公費」的清冠一號公費適用對象,引發輿論及中醫師界反彈後,後來又小幅放寬,還研議陸續放寬4項高風險因子,包括「控制不良」的高血壓、出血性與消化性潰瘍、精神疾病患者與產婦,至於中醫界一直疾呼開放12歲以下兒童及孕婦也應給予公費清冠一號,衛福部仍堅決拒絕。參選彰化市長的民進黨立委黃秀芳因接獲民眾陳情,從忙碌競選行程中趕回立院質詢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質疑為何過去一年都是公費給付清冠,現在卻連兒童家長想要自費都不行。薛瑞元回答頗耐人尋味,他說「過去不知道清冠一號會被開到這上面去(指孕婦及幼童),清冠一號通過EUA也沒有孕婦、幼童數據,所以要限制」。衛福部限縮清冠一號的公費領藥對象,引發國民黨團書記長李德維質疑限縮政策的形成過程與動機。(圖/報系資料庫)黃秀芳進一步追問,過去一年清冠一號是否曾有副作用病例?因很多家長反映,擔心西藥對幼童有副作用,希望幼兒確診也能吃清冠一號。薛瑞元回答「目前還沒有嚴格蒐集相關數據」,指清冠一號不是沒副作用,是還沒遇到。薛瑞元指清冠一號是有副作用,「只是沒人要提出來講,萬一有小孩吃清冠一號過兩天氣喘發作,民眾會抗議,不能太放鬆」,令許多曾在疫情期間吃過清冠一號的孕婦及幼童的家長聽來頗心驚,而該說法也明顯與支持「應恢復全公費給付清冠一號」的中醫師大相逕庭。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林展弘曾在立院發表正式聲明,指國家中醫藥研究院已制定兒童使用劑量,希望將12歲以下孩童納入使用範圍,避免新冠後遺症(長新冠)發生。至於懷孕用藥安全,他說,清冠一號配方中藥沒細胞毒性作用,且在最近三年(指清冠一號面世後)的文獻,也沒有任何對姙娠階段(對母體與胎兒)或哺乳階段(對母體與嬰兒)記載有藥物禁忌,實為最安全用藥之一,希望能將孕婦納入使用範圍。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表示,清冠一號抵抗變異株仍有其效力,對中重症的預防及改善也有效果。(圖/防疫指揮中心提供)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則在今年4月指揮中心記者會中表示,清冠一號可用於輕症到中症,只要不需要用氧氣(急救)都可使用,尤其對輕中症(預防)轉危重症率部分,效果更明顯。當天主持記者會的防疫指揮官陳時中更盛讚「清冠一號是台灣之光,希望讓想要用的人都可以用得到」。但陳時中卸任指揮官參選後,清冠全公費給付就「人走茶涼」,中醫界疾呼放寬給兒童使用、薛瑞元則直接打臉「有副作用」,也再度引發民眾好奇,抗新冠用藥攸關民眾生命健康,究竟要相信官員說的,還是要相信國家中醫研究所及第一線中醫師所言?
醫警告秋冬3病1菌恐爆多重感染 羅一鈞:國外新冠5變異株恐陸續入台
今年秋冬恐怕面臨「多種病毒夾殺」!台大小兒科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昨(13日)警告,今年秋冬除了新冠肺炎威脅,重症率較高的A型流感也提早報到;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疫情正在升溫,肺炎鏈球菌也正伺機而動。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坦言,上述幾種疾病本來就是秋冬常見,未來3個月出現多重感染案例確實可能。此外指揮中心還表示,隨著邊境開放之後,目前在國外流竄的5種新冠變異株恐怕會被陸續帶回台灣。黃立民13日警告,今年秋冬恐怕會有許多病毒大流行,除了新冠肺炎仍肆虐,重病率、傳播力較高的「A流H3N2」流感病毒也提早報到,還有呼吸道融合病毒、肺炎鏈球菌也準備伺機而動。黃立民指出,今年台灣由於「病毒提早報到」、「流感病毒株為H3N2」、「國門開放」、「防疫疲乏」4大不利因素,至少未來3個月將面臨重大威脅。對此,指揮官王必勝今日坦言秋冬本來就是上述幾種疾病流行時節,加上新冠肺炎威脅,確實可能出現多重感染情況,他也提醒民眾戴好口罩、防疫不鬆懈,才是對抗疾病的最佳方法。此外,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全球範圍共有5種新種新冠變異病毒株流竄,分別為BF.7、BA.2.75、BQ、XBB、BA.3.20,預計隨著台灣開放邊境,這些變異株都可能陸續進入台灣。他補充說明,從目前入境台灣個案來看,還是以BA.5為最大宗,不過也有BA.2.75、BA.4.6,還有零星BF.7個案,這些病異株主要症狀仍是咳嗽、喉嚨痛、流鼻水和鼻塞、發燒,少數個案會有嗅、味覺異常,重症死亡比率也沒有增加。羅一鈞也指出,英國目前流行BA.5變異株,但國內也有3種新型變異株,包括BQ占比18%、BA.2.75占比5%以及BF.7占比7%;新加坡資料則顯示,XBB變異株較具優勢,由此可見不同地區的主流變異株可能。
今首開國門 王必勝:盼機場恢復疫前防疫
隨著疫情趨緩,政院宣布在今(13)日邊境鬆綁,採取「0+7」政策,疫情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出席行政院會後記者會就疫情現況報告指出,歷經939天迎來國境解封,盼機場恢復疫前防疫;另根據機場回報,從13日凌晨至今早6點,航班入境人數雖然不少,但狀況都非常順利,流程都很通暢。王必勝表示,目前全球疫情平穩,但歐洲部分又有些上揚,目前國內也還是處於高原期、波動當中,致死率部分些微下降,重症率持平,疫情目前還是穩定可控。王必勝說,從2020年3月19日邊境嚴管到現在一共939天的時間,台灣終於迎來國境解封。王必勝強調,雖然入境不會在機場做唾液PCR篩檢,但如果旅客有症狀,還是會在機場做檢驗,他指出,有症狀者陽性率會比較高,還是會做相關處理。針對10月13日政策上路,王必勝表示,主要是免居隔、取消禁團令,人數目前暫定每週入境是15萬人次,入境無症狀者可以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王必勝指出,根據機場回報,從凌晨到今早6點,航班入境人數雖然不少,但狀況都非常順利,流程都很通暢,「希望恢復到疫情前狀態。」王必勝提醒,邊境解封不是疫情結束,還是要遵守現行防疫規定,還是要積極接種疫苗,讓醫療量能能夠保存,邊境開放之後可以維持正常生活。有媒體提問,在美國目前的指南分類中,台灣目前還是第三級,有邊境嚴管,這樣的限制是否會影響?王必勝表示,美國CDC對台已經沒有做旅遊警示了,國務院網站上主要不是因為疫情,是因為管制措施,今天開始已經免除隔離,已經通過外交部與外館向美國反映,會持續追蹤級別改變狀況。針對呼吸道疾病可能會有爆發的狀況,王必勝表示,呼吸道疾病最好的方法還是戴上口罩,口罩政策目前還未有打算要有調整。流感部分,流感疫苗10月1號之後也開打了,打氣也還不錯,請大家在疫苗上都去施打,多增加保護力,能戴口罩就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