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
」 地震 餘震 氣象署 花蓮 中央氣象署![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6/395996/sm-b9b302468a22d59b14cde0c63e56bfbc.jpg)
嘉義地震頻率激增!專家警告:今年次數恐破2024年紀錄
嘉義地區近期地震頻傳,自1月21日大埔鄉發生規模6.4強震後,嘉南一帶地牛頻頻翻身,引發居民憂心。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分析指出,嘉義縣的地震活動正以驚人速度增加,去年全年有感地震達76次,是前年的4倍之多;而今年才剛進入2月,地震次數已飆升至30次,幾乎逼近去年的一半。他警告,這種趨勢顯示地震活動可能進入「爆發期」,今年嘉義地區的地震總數恐將刷新歷史紀錄。根據郭鎧紋的研究,自2011年以來,嘉義縣已累計發生351次有感地震,其中包括61次顯著有感地震及290次小區域地震。若以鄉鎮區分,中埔鄉以63次地震居冠,大埔鄉緊隨其後,記錄到44次;梅山鄉與阿里山鄉則以41次並列第三,義竹鄉也有34次地震紀錄。這些數據顯示,嘉義地區的地殼活動正處於高度活躍狀態。郭鎧紋進一步解釋,過去普遍認為地震是地殼能量釋放的過程,但從近期數據來看,情況可能更為複雜。他推測,地震活動可能進入「連鎖反應」階段,一次地震觸發另一次地震,導致頻率不斷攀升。尤其大埔鄉的餘震至今仍未停歇,更讓這種可能性大增。他預估,若此趨勢持續,今年嘉義地區的地震總數可能超越去年的76次,甚至創下歷史新高。面對地震活動的異常增加,郭鎧紋呼籲民眾提高警覺,加強防災準備。他提醒,地震頻率的上升不僅意味著小規模地震的增加,也可能伴隨更大規模地震的風險。相關單位應密切監測地殼活動,並加強宣導防震知識,以應對可能的地震威脅。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8/392578/sm-be36a5b6209ea54f03334a44099a408f.jpg)
與潮州斷層無關!屏東5.3地震「不是餘震」 氣象署:獨立地震
南台灣昨(25日)地震頻仍,讓許多民眾在深夜驚醒,難以入眠。根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資料,今(26日)凌晨0時7分,台南市楠西區發生芮氏規模4.2地震,3分鐘後,屏東縣三地門又發生芮氏規模5.3地震,國家級警報響徹多地。氣象署表示,台南楠西地震發生於0時7分,震源深度9.9公里,屬極淺層地震。此次地震最大震度出現在嘉義縣及台南市,達到3級;高雄市2級;彰化縣、雲林縣、嘉義市及花蓮縣則測得1級震度。氣象署技正林昭儀指出,這起地震為1月21日嘉義大埔6.4地震的餘震,與昨(25日)晚間7時49分台南東山規模5.7地震同屬大埔地震後續餘震活動。緊接著在0時10分,屏東縣三地門發生規模5.3地震,震源深度10.9公里,同樣為極淺層地震。此次地震最大震度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及屏東縣皆達4級,雲林縣、彰化縣、嘉義市3級,台中市、南投縣、花蓮縣及台東縣2級,澎湖縣1級。林昭儀指出,屏東地震與嘉義大埔地震無關,而是獨立地震,主因為菲律賓板塊與歐亞板塊的擠壓作用所引發。至於是否與潮州斷層有關,他表示震央距離潮州斷層尚有一段距離,仍需進一步研究確認。南台灣接連發生有感地震,讓當地居民憂心不已,不少人在深夜接連被國家級警報驚醒,擔憂後續是否仍有餘震發生。氣象署提醒,未來一週仍有可能發生規模較小的餘震,民眾應提高警覺,做好防震準備,以策安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南台灣強震驚魂!嘉義女兒牆坍塌壓毀車輛 女屋主受困險象環生
台南市東山區25日晚間7時49分發生規模5.7地震,震源深度僅7.7公里,嘉義縣市震度達4級,強烈搖晃讓不少民眾驚慌不已,地震發生後不久,嘉義縣水上鄉鴿溪寮一處民宅驚傳災情,3樓女兒牆突然倒塌,重壓鐵皮雨遮,並砸毀停放在下方的汽車與機車,導致50歲的女屋主受困屋內,無法自行脫困。嘉義縣消防局於晚間8時53分接獲報案後,立即派遣救援人員趕赴現場,抵達後發現,倒塌的女兒牆使房屋出口受阻,女屋主因而受困,所幸消防人員迅速展開救援,最終順利協助女屋主脫困,並確認其未受傷,無需送醫,此次事故僅造成財物損失,未造成人員傷亡。消防局提醒,25日晚至26日凌晨,南台灣地震頻繁,民眾應提高警覺,做好防震措施,避免類似意外發生,消防局特別呼籲,地震來襲時務必記住「趴下、掩護、穩住」的保命三步驟,並於地震過後檢查家中建物結構,如發現裂痕或疑似不穩情況,應立即撤離至安全地點,以確保生命安全。相關單位持續監測後續餘震情況,並呼籲民眾隨時留意官方防災訊息,確保自身安全,避免因建物損壞導致二次災害。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8/392528/sm-999eb1586642d9cfdf582ebfba7cc64a.png)
地震頻繁震央「向西移動」 專家示警:恐有更大規模地震發生
台南市東山區昨(25日)晚間7點49分發生規模5.7地震,震源深度僅7.7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導致當地民眾明顯感受到劇烈震動。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專任教授溫怡瑛表示,自1月21日凌晨發生6.4地震後,近期地震活動頻繁,且有向西移動的趨勢,顯示能量釋放仍在進行中,提醒曾文水庫及周邊地區需特別提高警覺。根據《中時新聞網》的報導,溫怡瑛指出,近期地震的主要機制為擠壓型逆衝斷層,顯示該區域仍處於活躍狀態。前天晚上規模5.3地震以及昨日上午6點1分發生的5.1地震均發生在相同區域,而昨晚的5.7地震震央更向西移動,這樣的變化令人擔憂是否會導致更大規模地震發生。此外,今日上午7點38分再度發生規模5.7地震,震央位於台南市楠西區,震源深度8.1公里,亦屬極淺層地震。中央氣象署表示,這起地震的國家級警報發送範圍涵蓋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屏東縣、嘉義市、高雄市及台南市。溫怡瑛表示,台南東山地區周圍存在多條活動斷層,南側為口宵里斷層,北側則有觸口斷層,西邊則有潛勢極高的木屐寮斷層及六甲斷層。由於目前該區域地震頻繁,仍難以判斷是否與這些斷層活動有關聯,但密集的地震活動顯示,未來可能仍有更大規模地震發生的風險。對於近日頻繁的地震活動,專家呼籲民眾提高警覺,確保家中防震措施完善,並隨時關注氣象署與地震專家的最新資訊,以應對可能的強震風險。尤其是曾文水庫周邊地區,更應加強戒備,確保水庫結構安全及防災準備,以減少可能的災害影響。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92501/sm-9e72bad7cdcb781cd3856f8a6bc5d4ac.jpg)
台南連7震!皆屬0121餘震 氣象署:有減少趨勢
台南市東山區今晚19時49分發生規模5.7地震,中南部有感,中央氣象署表示,此為0121嘉義大埔地震的餘震,針對7縣市有發布國家級警報,統計主震加餘震已破百起,雖今餘震較前幾天多,但整體仍有減少趨勢。中央氣象署技正林昭儀今晚說明,台南東山今晚發生規模5.7地震,地震深度僅7.7公里,最大震度4級出現在台南市、嘉義縣、高雄市、嘉義市、雲林縣及彰化縣。隨後在19時50分、20時4分、20時17分、20時28分、20時46分、21時接連發生規模4.8、3.5、3.4、3.3、3.7、4.5地震。林昭儀表示,這次地震成因,菲律賓海板塊每年會向西北碰撞歐亞大陸板塊,導致台灣東部很多地震,能量會傳到西部,造成一些斷層有地震,0121嘉義大埔地震就是受到這些應力影響。林昭儀提到,國家級警報發布情形,19時49分的地震,向7縣市發布,發布時效9秒,19時50分的地震則發布4縣市,時效10秒,讓民眾提早做好防震準備。中央氣象署統計,0121嘉義大埔地震後,截至今晚20時51分,主震加餘震已發生28起顯著有感地震、74起小區域地震,共102起,餘震大多發生在主震周遭。林昭儀說,今天的餘震比前幾天多,但整體趨勢有減少狀況。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7/392097/sm-226f5736bfffab3e7643f015b5e168c7.jpg)
比0403地震還慘!南科廠損失嚴重 台積電回應了
0121嘉義大埔地震,天搖地動,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位在南科的18、14廠傳出設備位移災情,供應鏈透露可能比去年0403地震嚴重,台積電表示,23日大致復原,少數生產線還在校正;至於台積電與日月光成立的矽光子聯盟,將全力發展矽光子技術,台積電預計首代產品約1至1.5年可量產,分析師透露第1個客戶可能是AMD非輝達。台積電位在南科的晶圓廠在0121嘉義大埔地震後,傳出部分機台設備位移,晶圓破片數量約6萬片左右,綜合災損可能上看去年0403大地震的金額。供應鏈指出,主要生產先進製程3、5奈米的18廠是防震係數高的新建廠房,但震度5級衝擊下,部分設備仍有位移的情況,破片估近3萬片;成熟製程的14廠,因廠齡較高,設備位移的比例也更高,破片數可能超過3萬片。台積電表示,基於公司在地震應變以及災害預防有豐富經驗、能力,目前除位於震度較大地區的少數生產線,還在調整校正,以恢復自動化大量生產外,台灣晶圓廠區在23日皆可大致復原;並強調與客戶保持密切聯繫並適時溝通相關影響;以目前預期,相關事件對公司的影響可控。去年台積電與日月光領軍成立矽光子聯盟,此次輝達創辦人黃仁勳來台積電也與董事長魏哲家討論到相關技術,台積電在法說會上透露,矽光子技術的相關產品預計在1至1.5年可實現量產,不過黃仁勳則透露,矽光子的合作可能要數年才有成果,市場認為雙方說法有矛盾。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指出,台積電高度重視的矽光子技術為COUPE(緊湊型通用光學引擎)首代規格正在進行量產驗證,預計在2026年第2季量產,第2代規格則會在明年第1季開始量產驗證。郭明錤強調,台積電與黃仁勳的說法並不衝突,反而是對COUPE趨勢的肯定,預期在台積電的主要客戶中,首個採用COUPE技術的會是AMD,因為AMD非常積極地採用台積電的新技術,並預計輝達會在Rubin後的Rubin Ultra產品才會採用COUPE技術,並認為電腦若要明顯提升運算等級或與量子電腦緊密整合,勢必採用矽光子、COUPE技術。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嘉義地震狂搖56次…3天內注意規模5以上餘震 氣象署揭「詭異白光」真相
嘉義大埔今(21日)凌晨0時17分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截至上午11點已發生56起地震,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監視器更拍到,地震當下出現不明白光,被民眾認為是「地震光」。對此,氣象署解釋原因,並提醒這次的地震屬中大型地震,能量不會透過單一事件釋放,不排除3天內還有規模5以上餘震發生。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說明,嘉義大埔地震附近有「口宵里斷層」、「六甲斷層」、「觸口斷層」,地震成因按目前資料無法歸類是哪個斷層,但斷層多顯示地震活躍的趨勢,統計到今天上午9點半,餘震數量偵測到15個顯著有感地震,小區域地震有40個,總共55個地震,而震央分布偏震央南邊,在台南楠西、南化和嘉義大埔等跳來跳去。由於今天早上11點又有一起規模3.9餘震,迄今已累計56起地震,吳健富指出,後續地震數量降下來,上午8點後已經慢慢平靜。不過,嘉義大埔地震屬中大型地震,能量不會透過單一事件釋放,今天凌晨地震為前震機率不高,不排除3天內仍有規模5以上餘震發生,頂多為規模5.5到6的餘震,提醒做好防震準備。嘉義今天凌晨0時17分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圖/氣象署)另外,地震發生當下,「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監視器拍攝到太平雲梯、二延平步道、牛埔仔大草原、里佳資訊站等地區,多次出現不明白光,引來網友猜測:「有地震光」、「地震前造成附近磁場異常?」、「地震前20秒發出藍光。地震前幾秒發出白光」。對此,吳健富解釋,該影片是從山上往都會區拍攝,有很多燈光和燈火,都會區晚間夜貓子多,因為嘉義大埔震央發生在曾文水庫旁邊,離影片拍攝都會區有一段距離,所謂地震光應該跟地震發生沒有太大關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1/391351/sm-24befe18e2591d9fdd987c7fd1bbe41a.jpg)
專家示警「梅山斷層週期快到了」 中央氣象署:地震真的無法預測
嘉義縣大埔鄉21日凌晨0點17分發生規模6.4的極淺層地震,震源深度僅9.7公里,最大震度6。而有專家認為,這次地震也代表著「梅山斷層百年週期」即將到來,民眾必須慎防。而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對專家說法表示尊重,但以目前技術而言,真的無法預測地震。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這次地震波及範圍廣泛,台南市感受到5弱震度,而震度4級的地區包括雲林縣、台東縣、南投縣、屏東縣、花蓮縣、彰化縣、台中市和澎湖縣;震度3級的地區為苗栗縣、宜蘭縣及新竹縣;震度2級的地區則延伸至新竹市、桃園市、新北市和台北市,甚至基隆市與連江縣也有1級震度。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這次地震是由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引發的。未來3天內可能還會發生規模5.0以上的地震,提醒民眾做好防震準備。針對外界關於梅山斷層活動周期的討論,吳健富表示,部分學者認為梅山斷層的活動周期約為110至115年。若以1906年的梅山地震為參考,當前確實接近其周期性活動的時間點。然而,地震的具體時間與地點難以準確預測,目前的地震學研究尚無法支持精確的作業性預測。吳健富解釋,其實類似的提醒並非首次出現,921地震後就曾有人提出梅山斷層可能是下一個活動斷層,但至今已過25年,仍無法確認何時會再次發生地震。吳健富強調,台灣地震頻繁且地質活躍,大規模地震隨時可能對民眾生活造成影響,因此更應重視平日的防震準備工作。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0/390420/sm-2eef5e853993cd1c223d1d18072830fa.jpg)
力信建築30周年砸3.1億蓋總部 引進日本免制震技術推動產業升級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是地震頻繁的高風險地區,地震對建築物安全的威脅尤為顯著。深耕宜蘭的力信建築集團今年迎來30週年,日前盛大揭幕位於宜蘭的全新企業總部。董事長吳松源表示,總投資金額高達3.1億元,這座總部將成為推動建築產業升級的重要基地。力信建築集團創立於1995年,致力於提升居住安全、推動建築品質的提升以及滿足消費者需求,30年來開發超過數十個建案,領域擴及住宅、商廠辦、教育機構、公共建設等,累積開發面積達30萬平方米。 力信新企業總部佔地約1,000坪,總投資金額高達3.1億元,包括1.9億元的建造成本與1.2億元的內部研發設備投入。該建築採用世界領先的免震結構設計,能有效降低地震帶來的衝擊,確保建築安全性與住戶安心。吳松源回憶起日本311大地震時,他正在日本東京,憶起此事,仍心有餘悸。吳松源致詞表示,提升台灣建築安全是他肩負的使命,希望藉由提高消費者對建築安全的意識,進一步推動全台建築水準的提升,為社會帶來更多安全與信任的建築作品。總部內設有多功能會議廳、數位樣品屋、工學館及未來館,為智慧建築與防震技術的展示及研發提供平台。尤其是未來館,聚焦於耐震、制震與免震技術,並展示多種創新建材,如免震管線、防水隔音材料及輕量隔間設計。其中,多功能會議廳包含了地震體驗設施,參觀者可以透過模擬地震場景,感受一般結構物在地震中的晃動,以及免震建築物在地震來臨時所提供的穩定與保護,透過身歷其境體驗建築技術的差異與價值;數位樣品屋則利用先進的投影技術,將建築物的平面配置圖直接投影於地面,讓參觀者能清楚感受不同格局的空間設計效果,除大幅提升展示效率,還有效減少了傳統實體樣品屋的搭建需求,進一步降低碳排放。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5/389055/sm-4c2e07d4ff57422ac4e1eb5b41512565.jpg)
小米迎戰中階手機市場 Redmi Note 14 5G系列8千有找
為迎戰台灣中階手機市場,小米今(10)日在台正式推出 Redmi Note 14 系列,Redmi Note 14 Pro+ 5G 與 Redmi Note 14 Pro 5G 搭載業界領先 2 億畫素三鏡頭相機,結合旗艦級 AI 技術,售價11,999元起、9,999元起。此外,全新升級的金剛骨架設計,具備防水、防刮、防震功能,更提升耐用性;Redmi Note 14 5G 和 Redmi Note 14則配備1.08億畫素超高解析相機與超長續航力,售價分別為7,999元起、5,999元。不僅如此,小米也公開Redmi Buds 6 Pro、Redmi Buds 6、Redmi Watch 5、Xiaomi自帶線行動電源10000 165W、Xiaomi自帶線行動電源10000 33W與Xiaomi路由器BE3600等6款AIoT 新產品。Redmi Note 14 Pro+ 5G搭載台積電4nm製程Qualcomm Snapdragon® 7s Gen 3處理器,Redmi Note 14 Pro 5G則搭載MediaTek Dimensity 7300-Ultra處理器,雙機皆配備領先業界的2億畫素AI相機系統與OIS 光學防手震三鏡頭相機。Redmi Note 14系列售價、價格一次看。(表/小米提供)針對喜愛創意自拍的GenZ 世代,雙機均配備20MP前置鏡頭,提供1倍與0.8倍變焦選項,同時提供「AI 美肌」功能讓人像修飾更加自然即時,並新增至11項細節調整,甚至能智慧辨識性別調整修飾效果;「AI 魔法消除 Pro」和「AI 智慧擴圖」則讓使用者能移除不需要的物體,或延展畫面邊界,一鍵即可輕鬆完成影像編輯。在影片創作方面,Redmi Note 14 Pro+ 5G和Redmi Note 14 Pro 5G提供的「前後雙景」功能,可同時使用前置與主鏡頭錄製影片。除了AI影像技術,Redmi Note 14 Pro+ 5G與Redmi Note 14 Pro 5G同時整合Google Gemini AI助理及畫圈搜尋的實用AI功能,Redmi Note 14 Pro+ 5G更有AI同聲傳譯、AI筆記、AI錄音、AI字幕、AI智慧成片等旗艦級功能。至於Redmi Note 14 5G則升級1.08億畫素主鏡頭和AI美肌、AI魔法換天等強大AI功能,並搭載 MediaTek Dimensity 7025-Ultra處理器與5110mAh大容量電池,支持45W快充。時尚又耐用的機身設計通過IP64防水防塵認證,並採用Corning® Gorilla® Glass 5提供額外保護。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飛機失事「黑盒子」為何不會壞?公開飛行記錄器的真相
飛機發生事故時,新聞報導中常稱尋找「黑盒子」藉以判讀事故發生原因,其實黑盒子一點也不黑,至於為何在飛機爆炸後也不會壞掉,主要原因在於其材質為鈦鋼金屬,必須能忍受在1090°C的火焰中燃燒30分鐘。一般飛機上都會有兩個黑盒子,一個為飛航記錄器(Flight Data Recorder,縮寫FDR),另一個為座艙通話紀錄器(Cockpit Voice Recorder,縮寫CVR)。飛行記錄器俗稱黑盒子,近代大多為鮮明的橘色,是安裝在航空器上用於航空事故調查、維修、飛行試驗用途的設備,安裝位置在空難時最常被完整保留下來的機尾上。黑盒子長50公分、寬20公分,高15公分,外觀橘色有利於搜救人員尋找,其外部的材質為鈦鋼金屬。為了能在強力撞擊下保存下來,飛行記錄器必須通過防火防震的考驗,根據美國民航局的規定,黑盒子必須能忍受在1090°C的火焰中燃燒30分鐘,並能承受3公尺重達230公斤之鐵塊擊中,相當於100G重力之撞擊達11秒,也必須能承受2萬英尺的水壓。為了防止記錄器內磁性記憶遭到電流或磁場破壞,飛航記錄器也要具備抗外界電流、磁場的防護能力。至於「黑盒子」名稱由來,駕駛座機艙內裝設聲音記錄器的構想在1954年提出,當時飛機內所有的電子儀器都是放置在大小、形狀都統一的黑色方盒裡。美國民航局1957年規定,凡是重量超過9.09公噸以上的飛機都必須裝設這些加強保護的飛行記錄器。8年後,航空局決定將這「黑盒子」漆成亮紅色或橘色,這樣在飛機失事的時候,外觀醒目的「黑盒子」就會比較容易被找到。此次韓國空難,雖然CVR完好無缺,因撞擊猛烈毀損,導致FDR部分受損,將送至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ational Trasportation Safety Board,縮寫NTSB)解讀,預估至少需要半年時間。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1/386421/sm-e6c345da68ea3156bde1e41a6dc14e61.jpg)
嘉義凌晨5.1強震「與梅山斷層無關」 氣象署示警1情況:恐達規模7.3
嘉義縣梅山鄉今(30日)凌晨3時51分發生規模5.1強震,嘉義、雲林、南投震度4級,不禁令人想起1906年規模7.1的梅山地震,造成1258人死亡。對此,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作出說明,更示警若梅山斷層再引發地震,規模可能接近921大地震的規模7.3地震。吳健富指出,今天凌晨嘉義規模5.1地震的震央在梅山鄉,距離1906年梅山地震的梅山斷層,距離相差10多公里,研判與梅山斷層無關,且與1941年中埔地震的中埔斷層也有一定距離,主要是大尖山斷層附近的破碎帶錯動。事實上,自去年8月起嘉義民雄、新港就很多地震,今年中南部地震更是增加,可區分為5個群震,包括嘉義中埔17起地震、嘉義布袋30起、嘉義朴子5起、嘉義義竹10起、台南佳里24起,而今天凌晨嘉義梅山5.1地震則是獨立於這些群震。今年中南部地震有變多的趨勢。(圖/氣象署提供)吳健富表示,今年中南部的地震都不是因斷層活動,而是透過地層的破碎帶釋放能量,所以都沒有主震,而是以群震的方式出現,大約4、5個,規模介於4.5到5.1。氣象署從前年開始在梅山斷層附近加密地震測站的設置,觀測地殼形變位置是否縮短或抬高,判斷能量累積的情形,但目前沒看到明顯的能量累積。吳健富說,地震規模和斷層長度有關,1906年梅山斷層造成地震規模7.1,假如又引發地震,規模可能接近921地震規模7.3,災情程度要視建物相關設施耐震程度,人為構造是否保護室內的安全等,因此提醒民眾平時做好防震準備。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嘉義梅山凌晨3:51規模5.1地震 最大震度為4級
今(30日)凌晨3時51分,嘉義縣梅山鄉發生芮氏規模5.1地震,震央在嘉義縣政府東北東方41.8公里處,深度12.3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氣象署指出,該起地震觀測到最大震度為4級,出現在嘉義縣阿里山、雲林縣古坑、南投縣信義鄉、雲林縣斗六市、嘉義市;另外震度3級地區為台南市、台中市、彰化縣;震度2級地區有高雄市、台東縣、花蓮縣、苗栗縣、澎湖縣;震度1級地區為屏東縣、宜蘭縣、新竹縣。今年嘉南地震頻頻,數量為去年4倍,學者石瑞銓曾提醒是大地震前兆。1906年發生於嘉義縣規模7.1的梅山大地震至今,自台灣有文獻記載以來,這場地震的死亡總人數為史上第四慘重,至少有1258人遇難,在嘉義地區的鐵路也嚴重扭曲變形。這起地震爆發的主因是為兩個斷層錯動所造成,影響最嚴重的是梅山斷層,氣象署先前就發文提醒民眾,謹慎面對每次地震,做好各項預防措施才是王道。除了住宅結構耐震能力的評估,也要留心傢俱擺放是否安全、定期檢查家中牆壁有無裂縫。至於「梅山斷層是否會再次引發大地震」,氣象署回覆,雖然傳說「百年一次大地震」,但畢竟是個統計數字,很難說明什麼,不過梅山斷層的確累積百年能量,民眾還是要隨時關注地震動態,做好防震措施。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5/385265/sm-5fbf15ebbb4cddb8416dce60f6ced143.jpg)
今年地震「共計511次」為均值3.5倍 專家示警:突沒動靜恐醞釀強震
今年台灣地震活動顯著增強,尤其403強震導致全台18人罹難、1155人受傷。地震專家也提醒,今年已記錄到511個顯著有感地震,然而自12月14日至24日已連續11天未發生顯著有感地震,示警這段異常平靜期可能意味著大地震正在醞釀,呼籲民眾提高警覺。地震專家郭鎧紋說明,今年地震活動頻繁,規模5.5以上地震次數更創下14年來新高。截至12月23日,顯著有感地震次數達511次,相較於過去平均值的130.783次,增幅達3.5倍。郭鎧紋指出,403花蓮地震是今年地震活動異常活躍的代表事件。然而12月14日至24日的11天平靜期顯得格外罕見,因台灣平均每3天就會發生一次有感地震。今年曾有其他長時間平靜期,如1月1日至19日的19天,以及6月25日至7月10日的16天,然而這些平靜期之後均伴隨著大規模地震活動。郭鎧紋進一步提到,2022年7月29日起的34天平靜期後,台灣便於9月17日發生規模6.8的關山地震。他引用地震學者李錫堤的觀點,指出在大地震發生前可能出現短暫平靜期,這樣的現象需引起重視。今年台灣地震活動頻繁,現階段的異常平靜更值得警惕,民眾應隨時做好防震準備,留意可能發生的大地震。事實上,11月7日凌晨台灣東部海域接連發生三起地震,其中以1時19分的芮氏規模5.5地震最為強烈,全台多處有感,當時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這些地震屬於今年4月3日花蓮強震的餘震,並提醒未來仍可能發生規模5以上的地震。吳健富說明,雖然主震已過去半年多,但能量仍在逐漸釋放,餘震活動尚未完全結束。他以1999年921大地震為例,強震後的半年到一年內仍會陸續發生較大的餘震,提醒民眾不可掉以輕心。氣象署也將持續密切觀察,評估何時能恢復至正常的背景地震活動。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3/384763/sm-71f8dc8c77cbc588ba83947b1bf8221b.jpg)
張惠妹演唱會震撼大巨蛋居民崩潰 許淑華籲訂定跳動規範
台北市議員許淑華23日表示,張惠妹大巨蛋演唱會已經吵到周邊居民,呼籲市府以科學方法提出對策,避免擾亂居民生活。歌手張惠妹假日在台北大巨蛋舉行演唱會吸引大批歌迷熱烈參與,但也讓周邊居民抱怨,隨音樂集體跳動引起的大樓震動與噪音,對生活起居苦不堪言,部分激動居民甚至直言,該禁止一切「唱跳活動」,否則「真的快瘋了」。對此,許淑華指出,活動當晚便已收到多處居民陳情,市府應迅速正視此問題,研擬解決方案,確保大巨蛋演唱會能在不影響居民生活的情況下順利舉辦。她直言,大型活動的舉辦對城市形象和經濟發展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略周邊居民的權益,應儘快找到平衡點,避免矛盾擴大。許淑華指出,類似問題並非首次出現,過去松山區小巨蛋在辦理演唱會期間,也有觀眾集體跳動造成附近居民抗議,甚至建築結構震動的情況,後來小巨蛋演唱會行為便有被明文規範,包含所有活動均禁止集體跳動,2樓和3樓觀眾不得有站立、跺腳,以利透過振源管制,避免活動引發振動,回頭看大巨蛋在演唱會的設計和管理上,也該有更進一步的檢討。台北市體育局則表示,已督促大巨蛋營運廠商遠雄公司依約協同專業單位進行監測,並與演唱會主辦單位研議,在確保安全及避免擾鄰的前提下,對活動進行妥適安排。體育局官員說,比起小巨蛋,大巨蛋已針對防震、防噪優化,也派員在張惠妹大巨蛋演唱會現場周邊實測,確實有感受到輕微震動,但是否會對建築物有影響,還是要經完整科學分析才能定論,在此之前,不會比照小巨蛋下「禁止跳動」的政令。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1/383321/sm-9ec75ddb9948a3de0e667b112650fe23.jpg)
嘉南地震數暴增「是去年4倍」! 專家曝1情況:恐是強震前兆
台南市學甲區、嘉義縣新港鄉昨(16日)晚間分別在7時及8時17分,發生芮氏規模3.8及3.9有感地震,同屬極淺層地震。對此,地震專家指出,2024年台灣嘉南地區因為有4個區域群震太頻繁,導致地震數量已達117個,是去年的4倍之多。還有專家示警,彰化到嘉義一帶上個月的地殼移動速度明顯加快,有可能是「致災性強震」的前兆。前中央氣象局地震預報主任郭鎧紋表示,昨晚台南學甲的地震震央,正好位於嘉義義竹布袋群震與台南麻豆佳里群震之間,目前雖然僅發生單次地震,但是否發展成群震仍需要持續關注。此外,郭鎧紋分析數據後也發現,今年截至昨日,嘉南地區合計顯著有感地震25個,小區域地震92個,合計117個;但2023年嘉南合計顯著有感地震為3個,小區域地震25個,合計僅有28個,擺在一起看就會發現,今年還沒過完,嘉南地區的地震數已經是去年的4倍多。郭鎧紋也指出,有上述現象主要是因為嘉義縣朴子太保群震、義竹布袋群震、中埔群震,以及台南麻豆佳里群震太頻繁,造成今年嘉南地區的地震數量暴增。地震專家石瑞銓則說明,根據監測資料顯示,嘉義、台南地區近2個月地震頻頻,而且都屬於極淺層地震,不過因為愈接近地面破壞力相對較輕,所以並未傳出太大的災情。然而,值得關注的是中央氣象署11月份觀測到中台灣的彰化經雲林到嘉義,上個月的地殼移動速度有明顯加快的趨勢,石瑞銓認為有2個可能原因,首先是該區域因近期的多次地震導致地殼移動,此種狀況的威脅性較低;而第二個則是持續移動,這就有可能會引發致災性強震。對此,中央氣象署也提醒民眾加強防震意識,尤其是位於地震頻繁區域的居民,做好地震防災準備。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7/382557/sm-a502a816f4a67cc0ed702ac741255dfb.jpg)
星生意/許乃涵回收200件舊衣 花一下午DIY
藝人許乃涵拍戲之餘,還在網路上經營「古著」副業。她對古著的熱愛,源於她的家庭環境,因為身在演藝圈,經常需要大量的服裝搭配,媽媽和外婆的舊衣服就成了她衣櫃中的「寶藏」。6年前,許乃涵幫朋友整理老房子,在因緣際會下走上古著販售之路,甚至還有來自日本、美國的訂單,讓她越做越有成就感。接觸裁縫後,許乃涵愛上DIY,黑色裙子的愛心圖騰正是她的作品之一。(圖/林士傑攝)當時許乃涵在朋友家整理出大量古著,光衣服就多達200件,惜物的她捨不得丟棄,還自告奮勇幫忙整理。於是許乃涵拍照詢問親友們是否有興趣認領、把部分物品捐獻給軍裝用品店、劇組,年末乾脆在友人的老宅舉辦聖誕派對,「他們家還有舊的黑膠唱片,我們就放黑膠,穿他媽媽的衣服,在那裡辦了一個周末市集,如果沒錢就用酒或食物來換,錢嘛沒賺多少,但大家很開心」。最後賣剩2大箱舊衣服,許乃涵開始古著販售,還為此去上裁縫課,甚至學會把舊外套上的墊肩做成包包。受訪時,許乃涵開心秀出親做的手工包介紹:「因為軟軟的放電腦還可以防震,裡面還有車內裡,比較不會刮到,扣子也是從老衣服拆下來的。」她感嘆做一個手工包需要耗費整個下午,外面修改衣物卻只收100元,「有人要跟我買一定不會賣,因為手工錢太貴」。許乃涵拆下舊外套墊肩,花一個下午才製作好一個包包。(圖/林士傑攝)許乃涵也分享,身上穿的黑色裙子有愛心圖騰,布料來自於另一件舊裙子,「那件裙子已經被我挖好幾個洞,我的功力沒厲害到做出新衣服,但手動做出只有自己才有的東西很有成就感」。對許乃涵來說,古著不僅僅是物品的買賣,更多是情感的傳遞和延續,「有時我會把衣服拍照寄給原物主,做驚喜對照,以前他媽媽穿是這樣,30年後現在穿又是這樣的感覺。」雖然古著是做興趣的副業,但許乃涵非常認真看待這事業,也投入很大的心力。(圖/林士傑攝)許乃涵回憶,她售出第一筆上萬塊大訂單時,買家事後特別寫信感謝她「他媽媽看到很開心,很久沒看到那個年代的東西,謝謝我把老東西整理這麼好」,有了買家的回饋,許乃涵越做越有心得,「那封信讓我覺得很有意義,也因為這樣我更投入」。雖然是做興趣的副業,但許乃涵對待古著事業絲毫不馬虎,除了精進手藝,她還在家裡弄出一間專屬的工作房,添購電子衣櫥、縫紉機,高成本的付出,和收益幾乎是打平,但她仍樂此不疲,也不願抬高物品單價,「我不希望比平價時尚貴、難入門,這東西市場價差很多」。整理好衣物,許乃涵會拍攝驚喜對比圖給原物主。(圖/翻攝自歪娜古著IG)場地提供:波麗路餐廳-創始本店(大同區民生西路314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381006/sm-3b77c3e1b4a572e739f64301adc75647.jpg)
加州7.0大地震「約16顆原子彈威力」 專家示警:不排除發生更大地震
美國加州北部海岸12月5日上午10時44分(台灣時間2時44分)發生規模7.0的極淺層地震,震央位於洪堡郡外海,震源深度僅10公里,一度發布海嘯警報。對此,地震專家、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這起地震相當於16顆原子彈釋放量,該地區地震活躍,未來不排除發生更大地震。據了解,這起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5日上午10時44分,規模為7.0、震源深度10公里,震央位在加州洪堡郡外海,屬於極淺層地震。據悉,該地區有50萬人透過手機收到警報,這些警報的發送範圍,最北到奧勒岡州班德(Bend),最南則至加州薩利納斯(Salinas)。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當天也發布了海嘯警報,但警報已在當地時間中午之前被撤銷,因為該地區目前不存在海嘯危害風險。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則告訴記者,地震損害仍在評估當中。為此,他也簽署了緊急狀態聲明,以便根據需求,為應對救災工作提供更多資源。對此,地震專家、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此次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6顆原子彈,破裂面積約900平方公里,相當於台灣彰化縣的大小。地震發生在北美板塊、太平洋板塊與戈爾達板塊交界處,該地區地質活動頻繁,未來不排除有發生更大地震的可能,但機率較低。郭鎧紋指出,截至今年12月5日,全球已發生9起規模7.0以上的地震,仍低於平均每年15起的標準。其中包含台灣花蓮4月發生的規模7.2地震。她也提醒,今年台灣地震活動明顯增多,尤其南嘉地區近期頻繁出現群震,南部地區民眾需特別留意,持續關注地震動態,做好防震準備,減少災害可能帶來的損失。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9/380899/sm-ff57abd5c4aa804778bc3f08a60d3749.jpg)
花蓮人2024年收64次地震國家級警報 氣象署公開各縣市排名
台灣今(2024)年4月3日發生繼921大地震後,規模最大的地震,能量釋放量超過年平均5倍,近日中央氣象署公布統計數據,今年各縣市收到地震國家級警報排行,花蓮縣不意外以收到64次獲得第一名;氣象屬以此提醒民眾,隨時保持防震意識,並做好防災準備。氣象署臉書粉絲專頁「報地震-中央氣象署」今(5)日公開一項數據,針對各縣市收到地震國家級警報次數統計,時間從2023年11月14日至2024年11月13日,前三名分別是,花蓮縣共計64次,宜蘭縣共計23次,彰化縣有9次。另外第四名至第十名,依序是雲林縣和嘉義縣各7次,台中市、南投縣、嘉義市、台南市及台東縣各6次,新竹縣共計5次,台北市4次,新北市及苗栗縣各3次,新竹市2次、桃園市1次。其餘縣市則沒有發布地震國家級警報。2024年地震國家級警報排行榜。(圖/翻攝自報地震-中央氣象屬臉書)氣象署也提到,今年的0403地震是台灣繼921大地震後規模最大的地震,而今年規模5.5以上的地震至今已超過35起,創下近14年的新高。近期還有嘉義和台南的斷層不安分,頻頻傳出地震,對此氣象署表示,這些數據都是提醒民眾隨時保持防災意識,且做好防災準備,無論哪個地區都不能掉以輕心。目前地震國家級警報發布的條件,有預估地震規模5.0以上且縣市預估震度達4級以上,不過自今年9月1日起,新增條件為預估地震規模6.5以上且縣市預估震度達3級以上。以上條件是為了讓民眾在重要時刻收到警示,也避免過多警報造成困擾。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2/380712/sm-195e82a8a21353fee5e56e8fd4c38aba.jpg)
嘉義群震現象引發在地人擔憂! 學者示警:還會再搖一陣子
嘉義最近地震頻繁,專家透過監測數據研判應是群震現象,中正大學地震學者溫士忠也說明,這些群震屬於0403花蓮大地震後應力調整,有助釋放地底積存應力。但他也提醒,有鑑於嘉義中埔曾在1941年發生規模7.1的大地震,因此民眾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嘉義縣水上鄉3日發生芮氏規模3.9淺層地震,雖未傳出災情,但有不少民眾表示,地震時被劇烈搖晃與巨大地鳴聲嚇壞。此外,回顧10月下旬、11月底,與水上鄉相鄰的中埔鄉也發生十幾起有感淺層地震,最大震度達4.9,引發當地居民擔憂。對此,據《中央社》報導,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副教授溫士忠指出,最近監測到的地震有很多是無感地震,而且不排除還會再搖一陣子,尤其過去嘉義地區的群震現象大概都會持續1、2個月。溫士忠認為,群震現象有助於釋放地底應力,再加上嘉義地區斷層帶比較破碎,斷層長度都不是很長,因此地震規模不會太大。然而,考慮到1941年中埔規模7.1的大地震,破壞性強震的風險仍然存在。他也提醒,民眾平時應具備防震觀念,在災難來臨時才能降低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