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罕默症
」 阿茲罕默症 失智小券商翻身傳奇1/元大馬家兄弟接手家業 去年超車中信金打入前三大還與辜仲諒做朋友
元大集團創辦人馬志玲18日病逝,享壽82歲,罹患阿茲罕默症8年多,深受失智之苦的金融強人,寫下小券商經營成金控王國的傳奇。馬志玲白手起家的元大金控(2885),在兩個兒子馬維建、馬維辰兄弟倆打理下,去年交出漂亮的成績單,以每股稅後盈餘2.87元超車中信金(2891),躋身金控獲利前三大。CTWANT記者調查,元大金控目前穩坐證券一哥,元大投信又以國民ETF基金0050的2170.75億元規模,無人能敵。目前二代馬家分別擔任金控、證券、銀行等子公司董事分工;今年5月,兩人還同時進入元大人壽董事會,顯見兄弟倆經營新重心,正投入更多心力在擴展壽險保費收入市占版圖。馬志玲白手起家,初期收購威京集團沈慶京京華證券,開始元大金控開創時期。(圖/報系資料照)「馬家兄弟這十幾年來的生活重心,念茲在茲都是在父母親身上,兩人很少遠行。」金融圈資深主管說。2014年馬志玲罹患阿茲罕默症後,馬維建、馬維辰幾乎未再出席自家金控公開活動,但2015年仍砸下565億元併大眾銀行,躋身前五大金控。去年,馬家兄弟還交出金控獲利第三強的成績單,今年在美國聯準會激烈升息,股債匯震盪、景氣下行,及股市交易價量大縮、防疫險保單理賠虧損等,金控同業獲利年減二至五成,元大金前三季獲利則是年減三成,以每股稅後盈餘1.57元緊跟在中信金1.85元後,排名第四。一名金融界人士觀察說,「近幾年,元大金獲利緊追中信金,馬維辰和辜仲諒兩人有私交情誼,投資眼光有些類似,且在今年金融五大公會選舉中,像是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拿下投信公會理事長,陳慧遊順利當選壽險公會理事長等,可窺出馬辜兩家合作痕跡。」話說馬家兄弟三十多年前從美國學成歸國,和父親一塊拼事業,當時台灣金融業為「吳辜蔡」時代,以新光台新吳家、中信辜家、國泰富邦蔡家等本土財團為主,外省掛的元大馬家還算不上數,在中信辜家大少辜仲諒組成的企業二代「午餐會」中,也不見馬家成員。馬維建(左)、馬維辰很早即進入金融建築事業體系,跟隨父親馬志玲經營理念。(圖/聶世傑提供)如今不可同日而語,小券商翻身為金控王國,台灣金融家族才多了一門,馬家二代也與其他金融家族成員有往來。在業界人士眼裡,「馬維建、馬維辰兩人個性,一較為內斂鍾情藝術鑑賞,一為熱情交友廣闊,兄友弟恭未分家,類似富邦蔡家蔡明忠、蔡明興共同經營模式。」馬維建過去著墨證券領域深,從復華、元大京華證券到元大證券,長期為元大與外資溝通窗口,擔任過元大金總座,2022年起並擔任元大證券、元大人壽等董事;馬維辰曾擔任營運長,現為元大金控、元大銀行、元大人壽等董事。「Victor(馬維建)重回金控最核心獲利引擎的元大證券,應是要帶領元大團隊開創更多台股基金期貨商品。」金融圈人士進一步觀察說,元大近期常舉辦期貨等理財活動,著墨減碳、永續發展、培育延攬人才、高薪福利等經營政策,像是元大金控總經理翁建暢談ESG,元大投顧副董事長胡睿涵參與講座,可感受到元大金維護品牌用心與旺盛鬥志。金融史上馬志玲一頁傳奇,始於他的父親馬繼良,出身京劇界,早年來台從事建材行生意,再做到煉鐵建築業,1974年將閒錢借給元大證券,原經營者虧空,馬家被迫接手。中信金多年前傳出「引辜」經營權之爭時,曾傳出當時辜仲諒尋求元大馬維辰幫忙徵求委託書。圖為辜仲諒2021年接下棒協理事長交接典禮畫面。(圖/張文玠攝)馬志玲自建國中學及台灣大學畢業後,即進入元大證券,在業界以強悍、霸氣出名。直到兩千年,政府推動金融改革,開放申設金融控股公司,鼓勵整併下,給了小券商機會。馬志玲先是收購威京集團沈慶京的元大京華證券,接著以150億購入復華金控,擊退中信,取得金控門票,2011年再以489億元擠下開發金迎娶寶來證券,登上證券業龍頭寶座;2年後1億元買入美商紐約人壽更名為元大人壽,正式跨足壽險業。然金融改革的機會,也伴隨著風險,各大金融家族擴張成長過程,也吃足了苦頭,有的捲入官司有的遭主管機關懲處。這使得才嶄露頭角的馬家兄弟轉而沉潛。如鴨子划水般,今日的元大金控不但營收獲利躋入前四大,這波壽險淨值風暴中,馬家兄弟回防壽險業,成績如何拭目以待。
小券商翻身傳奇2/唐可珊熱淚盈眶:「隱約看到爸比起身拉著馬維欣的手接受掌聲歡呼」
「好想聽到你罵我…」,白石集團董事長馬維欣一句話,不但追憶她父親元大金(2885)大家長馬志玲寵愛女兒點滴,也傳達身為失智患者家屬最哀痛心情。馬志玲82歲人生謝幕,他在2014年診斷罹患阿茲罕默症後,元大馬家成員行事更形低調,外界多從女兒談及照顧現況得知。過去長期有經營粉專的元大證券董事馬維建妻子唐可珊,2020年10月停止更新後,直到今年1月22日有了迄今僅此一篇的最新貼文,即是觀賞公益紀錄片《沒有人該成為孤島》心情。「妳(馬維欣)做的很多事情,其實是在想念父親,向父親致敬。」唐可珊說,「隱約中,我似乎在電影結束時,看到爸比(馬爸爸仍臥病在床)在燈亮後、全場被Jason(唐可珊弟弟唐志中) 鼓舞得熱烈掌聲歡騰中,一邊眉毛高起,驕傲但是感性的拉著妳的手,走到大螢幕前接受全場的掌聲。」馬維欣擔任製片的公益紀錄片《沒有人該成為孤島》,今年1月上映,讓外界更了解她將全心瀚寓酒店做為防疫旅館的心路歷程。(圖/翻攝唐可珊粉專)馬維欣以彩晶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身分擔任製片,由導演陳鈺杰耗時10個月在瀚寓酒店所拍攝的《沒有人該成為孤島》,於今年初上映,唐可珊和家人公開力挺,也讓外界從以上話語窺探親人深情記憶中的馬志玲。馬維欣是馬志玲、杜麗莊的長女,哥哥馬維建與弟弟馬維辰,夫婿為華新麗華焦廷標四子焦佑麒,她卸下元大投信董事長職務後,轉戰到科技斜槓到觀光業,耗資70億於北市信義區闢建瀚寓酒店,2019年底準備開張,迎接的卻是新冠肺炎疫情挑戰。馬志玲生病後,馬維欣扮演長照陪伴角色,時常呵護著父親飲食起居。當她決定要把全新的酒店參加台北市府防疫旅館,並且是第一間公開旅館名稱的業者,讓外界觀察到她帶著一種「能力愈大,責任愈強」信念。這當中,還有馬志玲澆灌子女的教誨,如同唐可珊所說,她從《沒有人該成為孤島》一片中,看到馬維欣投入防疫工作,帶領全新的瀚寓酒店成為台灣防疫飯店的心路歷程,「做好的事,有時候是一條辛苦的遠路,高興妳一路以來的堅持是對的」。民視前主播唐可珊嫁入元大馬家,夫婿為馬志玲長子馬維建。右起唐威、韓湘琴、馬維建、唐可珊、馬志玲。(圖/報系資料照)瀚寓酒店員工就如此評價馬維欣,「我覺得她具有一種傳統女性具有的韌性」,她在這段期間展現的耐力與精力令人驚羨,「他們對於防疫的堅持謹慎,對家人的不捨與愧疚,讓我們看到了馬董的柔軟」,旅館業者看了影片後有感而發地說。當然,「我們也看到了她的鐵腕管理,她的剛強」疫情最嚴峻時,她認為有些同仁要與同批隔離者一起隔離,不能外出也不能回家,盡力做到防疫旅館零差錯;她善待客人,同樣地,對於做出過分要求的房客,她有時候還真想衝上去罵客人說「你憑什麼這樣罵我員工?」「馬維欣有事業心,是馬志玲掌上明珠,她展現出來的個性,讓許多人覺得最得馬志玲真傳」金融圈資深主管說。馬維欣過去接受媒體採訪時也透露過,父親生命遭到最危急時刻,她人在美國,還不到十四歲,當時的她就告訴自己「要學習更堅強,更獨立」。如今隨著行政院宣布10月13日居家檢疫改為0+7的同時,防疫旅館退場,瀚寓酒店官網寫著「900多個日子,7000多位旅客,感謝來自世界各地的貴賓,陪我們一同走過」「卸下防疫國家隊的任務,11月起,以全新風貌回歸,歡迎回家」,字裡行間,如同馬維欣給人母親般溫暖與勇氣。
誰護失智財1/父中風母失智上億財產遭弟妹瓜分 長兄無法進家門才知事情大條
「我的母親罹患阿茲罕默症,逐漸失智,很怕她的錢被我的弟弟妹妹亂用,本想透過法院爭取做監護人、將父母名下近億元財產信託,卻都沒被採納,媽媽還被洗腦聲請家暴令說不想見我。」五十歲的安迪(化名)聯繫CTWANT記者,希望分享自家故事,喚起大眾關注,並呼籲政府為失智者財產信託立法。近年來,類似安迪家族紛爭與失智者遭陌生人詐騙案件頻傳,據全國各地方法院統計,2020年有近千件,較六年前的數量增加17倍;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立法院、衛福部等單位催生「失智症」專法,希望透過法律為有失智傾向民眾的財產可設下一層基本防護網。日前,安迪拿著厚厚一疊法院資料,向CTWANT記者娓娓述說自家遭遇。安迪身為家中長子,有一個弟弟、妹妹。「我在外地工作,回到台灣就住家裡,和妹妹感情也不錯,之前也資助她留學的生活費等。」安迪說,原本家庭和睦,直到年邁雙親健康出狀況。2016年,快80歲父親突然倒下、中風,有失語症,四肢與行動能力受影響需仰賴他人照護;70多歲母親也診斷出罹患阿茲罕默症,即有迷路、不知道吃過飯、洗過澡等失智徵狀。「母親雖然記憶性變差,但沒有其他病痛,還可以與朋友爬山、打牌。」「我妹妹因為沒有結婚、也沒有工作,長期住家裡,就由妹妹與外籍佣人照顧父母,所需開銷費用來源也是父母親的存款、股票、房屋租金收入等,財產近億元。」安迪說但沒想到先是家裡的門鎖被妹妹更換,不讓他進家門,「之後,又聽媽媽說弟弟帶她去簽一些授權書,是跟父母名下一棟出租公寓大樓有關的,但不記得是甚麼文件。」安迪就約母親出門,一同到銀行、找房客了解,「才知道弟弟變更租賃合約,把房東爸媽名字改為弟弟,還通知房客把房租匯到弟弟帳戶。」另外還發現,「妹妹有偽造媽媽的支票。」「母親知道當下在銀行大哭,只是為了求家和萬事興,她說不跟孩子計較。」安迪陪同母親重新變更租約、匯款到母親名下帳號,並請銀行註記若有異動要通知安迪。為讓父母晚年生活保障,安迪還請來叔叔、阿姨等長輩當調解人,希望他和弟弟、妹妹三人可以簽一份同意書。安迪希望弟弟、妹妹能共同就父母晚年生活,簽立一份保障同意書,但未獲接受。(圖/李蕙璇攝)同意書載明,照護父母的看護薪水、生活費支出等,成立三人共同帳戶共同支付;動用父母資產的明細要公開透明,未經兄弟妹三人同意不得擅自挪用、變賣或設定貸款等;三人可隨時聯繫父母、會見父母,任何一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礙或拒絕其他二人上述行為等。「弟弟、妹妹要求在同意書上,就之前偽造支票、擅改租約、匯款帳號等行為,需加註『一切既往不究』;但我沒有同意,因為那是爸媽的權利,調解也就破局。」安迪說。沒想到,接下來情況更糟。「媽媽說妹妹常嚷著要搬出去住,讓她很害怕,還把住了40幾年、位在北市蛋黃區老家房子以2千多萬元(市價6千多萬元)賣給了妹妹,就連屋款也是從母親的銀行帳號轉出去的。」沒想到安迪後來竟接到銀行通知,母親又被妹妹帶去更改這一棟出租公寓大樓的相關文件。安迪不忍見父母財產一點一滴被自己弟弟妹妹「挪為私用」,便委託律師向台北地院聲請當父母親單獨、共同或輔助監護人宣告,並主張父母財產信託,暫時處分父母財產(即凍結父母名下銀行帳號、不動產)。豈知,安迪的妹妹也聲請當父母的監護宣告人。法院審理期間,「母親寫很多封信給法官,說她很怕我對她說話的口氣,還說她人好好的,不需要有人管她,並說我想做她的監護人是為了早點拿到爸媽的財產……」安迪說,「我拜託法官,請母親的主治醫生或其他醫院幫她做精神、認知等鑑定,法官卻說,詢問過母親意願被拒絕,認為母親有表達能力、意識良好,毋需進一步鑑定。」「其實,家中外籍看護有聯絡我,說是看到母親的信,是照著妹妹提供的內容抄寫的。而且母親常跟法官說『我老了,記憶不好,不記得』這些說詞,卻能寫很長的信,母親根本就是被洗腦!」令安迪最傻眼的是,「母親竟透過妹妹的律師對我提出聲請家暴令,不可進入家中,法官還准許。」如今,「法官准許妹妹當爸爸的監護人,叔叔當財產清冊管理人;採納我母親說的話,沒有裁定我和妹妹當她的監護人;保護父母財產部分,法官雖有核准凍結,但妹妹已提出抗告。」安迪很無奈公開自家對簿公堂的歷程,只求法官將父母名下財產准予信託,保護他們。
誰護失智財2/親屬糾紛難判失智患者財產難信託 只能靠法官「心軟」
由於國內尚無專法保護失智者財產,法院審理失智症者和解的案件又不公開,使得失智者財產能否受到保護,讓民眾存疑。曾為失智者打贏官司找回財產的林李達律師告訴CTWANT記者,「有沒有醫師幫忙做鑑定很重要。」曾任基隆地院法官的林李達律師,同住的父親也是失智症者,因此他非常了解陪同照顧失智者立場與遭遇。他和許書瀚律師2014年共同負責一樁失智症者吳運生的官司,最後翻盤勝訴,現為法界與台灣失智症協會的重要判例。該案中,吳運生診斷為失智症者前後期間,因誤信他人誘惑而將名下近億元現金、房屋變賣、轉贈給陌生十餘人,「吳運生的主治醫生有出來鑑定確實會有錯誤認知等有失判斷力情況,因此有些案件判定對方須退還財物」,林李達律師直言,「有沒有醫師幫忙做鑑定,對非有醫療專業的法官,會是很重要的審理依據來源。」林李達律師曾任基隆地方法院法官,因為是失智症者父親的主要照顧者,很清楚了解該疾病症狀。(圖/李蕙璇攝)CTWANT記者也採訪到吳運生妻子劉慧芳,「先生原本是個脾氣好又顧家的人,後來會常無故生氣,離家出走,甚至還將名下房屋過戶給陌生人,我才開始注意他的情況,並帶去看醫生,那時才關心到財產情況,有點錯過黃金時刻。」「因此能夠愈早預防,可以透過信託專款專用,還可以告知銀行、地政事務所等,註記財產有異動時須通知家屬等,都是一種對失智症者財產的保護。」劉慧芳提醒。現為台灣失智症協會志工諮詢律師許書瀚,多年來走訪全國各地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失智症家屬團體、協會等演講逾百場,幫助失智症醫事專業人員、患者本人與家屬,了解失智者會面臨的相關法律議題。許書瀚律師說,「像安迪等身為子女,對失智症母親財物使用意見分歧的親屬紛爭案,法官要面臨不同立場子女提出的說法與證據,其實不一定很容易辨別真偽與釐清真相。」「有的法官確實會採信失智症者的『我很好;我的財產不需要別人管……』等說詞,而未做進一步醫學鑑定,因此就看過多起失智長輩被子女帶來帶去簽名移轉財產文件,脫產後,就會面臨老無所終、無法受到良好安養照護品質的疑慮與困境。」許書瀚律師說。許書瀚律師常接受各地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的邀請,主講關於失智者會面臨的相關法律議題。(圖/許書瀚律師提供)不過,也有法官「心很軟」,審理這類案件會以「幫助失智症者做最好的財產保障」為重,邀集所有子女到場共同做調解,建議並勸導為失智症者做財產信託,每月定期撥款定額為照護相關支出的專款專用,「一切都是為了給與失智症最好的照護,子女與家屬是不敢拒絕的!」許書瀚律師強調。他舉例說,有一名失智患者名下的土地被地方政府徵收後,可收取逾千萬元費用,「患者的女兒擔心媽媽的錢被哥哥無故挪用,因此建議女兒先告知市府母親現況,市府遂同意,需全部子女同意後才會匯款,搶到一些時間,趕緊向法院取得法官核准,經過調解後為患者做財產信託,最後保護母親財產安全。」可惜的是,類似成功調解案例,因為司法院官網不會上傳和解書內容而未公開,難讓其他民眾與法官參考。「失智症者家屬調解案成立很多,只因司法院官網不會上傳和解書內容,很多民眾與法官也不會知道其他案件做法,相當可惜。」許書瀚律師說。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政策委員會主委鄭嘉欣律師則提到,由於這類的司法案件頻增,這幾年協會也多次公開呼籲政府訂定失智症者的專法,仿效少年法庭設立調查官,給與社工、醫療等專業資源挹注,透過具體法律給予失智症者的財務保障。目前金管會與衛福部展開「失智者經濟安全保障推動計畫」中,正透過「安養信託、以房養老」宣導民眾提早做財產管理,並加強就高齡化商品以及銀行等金融機構行員的宣導,防止失智者遭詐騙、剝削等措施。信託公會則表示,安養信託案以高齡者(逾65歲、身心障礙者)為主,件數逐年增加,其中有些是法院調解案,公會也一再宣導鼓勵民眾可藉由銀行、證券等信託業者,透過信託契約,將財產用作照顧自己或特定人(父母、子女等),契約須載明信託目的、財產管理方式、受益人、財產歸屬及交付方式等,由信託業者依約管理其信託財產,直到信託關係結束為止。
【促進健康情報】iMirror AI智能兩分鐘測心肺耐力 助長輩居家運動防失智
重訓夯,只練肌肉小心外強內虛,心肺耐力沒跟上!年輕人進行體適能抽測,竟有三分之一不如健康銀髮族!老中青運動皆不能偏廢訓練心肺耐力,不但是預測心血管疾病致死的獨立因子,心肺耐力高者更可延緩5年的失智症發生,有氧運動能降低28%失智風險,對於長者尤其重要。有鑑於此,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台塑企業暨信託創辦人:王永在)與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共推「科技導入及人工智慧應用於國人常見疾病之預防與健康促進計畫」,研發全球唯一專屬銀髮族AI體適能魔鏡(iMirror),可及時辨識動作是否正確、計算長者心肺功能等體適能分數。醫院中常見的運動心肺耐力檢測主要透過跑步機、踏步機進行測試,但其檢測過程強度大、時間長,並不推薦長者做此檢測。一般僅透過靜態心電圖、肺量計來檢查基礎功能,故iMirror其中一項測驗:2分鐘踏步來評估銀髮族心肺耐力功能,建議 65歲以上男性若踏步低於70下,女性低於57下,即為較差的心肺耐力程度,要注意心血管疾病之控制,與失智、肌少、骨鬆等相關共病風險。可透過特製的【強心健肺4招】運動介入菜單,日常加強訓練、促進健康。疫情期全台共關4500間社區據點 長者心肺耐力恐退化 小心失智症風險!今年五月進入全國第三級防疫警戒到八月底為止,除了住宿型的長照機構之外,日照中心、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全數關閉,三個月影響共4512間社區據點,若以經營良善之據點平均服務100位長者來計算,恐影響45萬名長者!子計畫四之一共同主持人成功大學生理學研究所蔡美玲副教授說明,銀髮族居家防疫時無法至據點運動,缺乏結構性的身體活動量,恐連帶引發心肺功能衰退。最新的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四大死因(30%)都與心肺功能相關,而其中65歲以上的老人死亡占比更超七成。蔡美玲副教授說明,心肺功能低落除了造成直接死亡外,還會提升共病風險,如罹患失智症之風險便與心肺功能密不可分。除了大眾較熟悉的退化性失智症—阿茲罕默症外,心肺功能差者易因腦部血液循環不良而引起血管性失智。研究顯示,較高的心肺耐力健康可將失智症發病時間延遲5年,有氧運動能降低28%失智風險。蔡美玲副教授提醒,除了失智症外,肌少、骨鬆、憂鬱也都是與心肺功能息息相關的共病,任何一環失能都會加速整體老化速度,大幅降低晚年的生活品質。撕心裂肺的城鄉差距 心血管死亡率、失智症比例鄉村較高 台灣本土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發生率鄉村明顯高於城市,其中臺東縣、花蓮縣、嘉義縣為全台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前三名,而美國研究追溯1999年至2017年間,鄉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較都市來得高,並指出受地理隔離、社經地位、獲得醫療資源機會及就業機會影響,嚴重加劇城鄉間的健康不平等,顯示國內外在偏鄉的醫療可近性仍有許多改進與進步的空間。另,台灣非五都地區的65歲以上失智症盛行率(14%)也高於大城市五都地區(6.57%),蔡美玲副教授補充,比起大城市有密集的專業醫療院所網絡,偏鄉地區的長者健康照護則多仰賴社區據點的服務,當前台灣少子化嚴重,台灣人平均壽命81.3歲,但健康餘命只有72.4歲,代表年長者平均失能8.9年。因此推動預防醫學、延長健康餘命,降低年輕人負擔成為現代台灣公衛重要課題。蔡美玲副教授表示,在老年人口不斷增長、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的背景下,預防醫學最好的策略乃是結合現今人工智慧與行動醫療,善用以人為本的人道關懷、發展偏鄉科技與系統產業的橘色科技(Orange Technology),本計畫即運用智慧聯網(ArtificialIntelligence over Internet of Things,簡稱 AIoT)邊緣計算之技術與現有之體適能檢測,研發 AI 體適能魔鏡(以下簡稱:iMirror)來實現預防醫學之推動。透過iMirror機器進駐偏鄉,可以更有效地提升社區據點的功能,促進長者健康。全球唯一AI體適能魔鏡 專為長者設計 即時反饋心肺耐力分數蔡美玲副教授解釋,心肺耐力檢測可做為預測心血管疾病致死之獨立因子,心肺耐力為體適能檢測中不可或缺之項目,醫院中常見的運動心肺耐力檢測主要由受測者透過跑步機、踏步機進行分段測驗,並記錄受測者之血壓、心跳速率及心電圖,然而並不推薦70歲以上、心肌梗塞史、骨鬆、慢性阻塞性肺病者做此運動檢測,一般僅透過靜態心電圖、肺量計來檢查基礎功能,但追蹤銀髮族運動中的心肺耐力才能真正降低共病風險。子計畫四之二共同主持人南臺科技大學電子工程暨AIoT智慧聯網應用技術研發中心主任張萬榮教授表示,iMirror根據教育部體育署規定之銀髮族體適能項目,設計出六大銀髮AI體適能檢測菜單包含2分鐘踏步、手臂曲舉、30秒坐姿站立等等,並以2分鐘踏步為重點評估銀髮族心肺耐力之AI檢測項目。張萬榮教授補充,iMirror以「電子透鏡」及「AI嵌入式邊緣運算平台」所組成,電子透鏡結合雙面透鏡與攝影機,能即時拍攝年長者進行體適能活動時之影像,再將影像透過WIFI傳送至二維AI人體姿態影像辨識模組進行人體姿態辨識計算體適能運動分數,以鏡面增進年長者互動體驗,再導入運動教練評分機制產生運動履歷,未來民眾也可透過APP在居家及社區使用。以iMirror中的2分鐘踏步為例,雖然醫院老年科透過6分鐘步行來檢測長者心肺耐力,但是自2016年後之相關文獻指出,2分鐘踏步更接近老人日常爬樓梯、小空間移動的生活習慣,也與肌耐力有較高的關聯性,故本次iMirror特施作2分鐘踏步測驗,長者可在社區或居家有限的室內環境中透過iMirror AI智能辨識二維人體肢幹座標,來及時辨識動作是否正確、計算施作之次數,並即時根據正確的次數給到相對應的分數,來評估心肺耐力功能,張萬榮教授說明,根據統計,65歲以上男性若得分低於70分,女性低於57分,即為不好的心肺耐力程度,要注意心血管疾病、失智、骨鬆、肌少等風險。強心健肺四招介入 iMirror增銀髮族同儕互動張萬榮教授說明,本團隊於計畫前期也特抽測18名20-30歲之間年輕人,其中有三分之一未達80分,平均落在銀髮族標準的橘燈區(表一),令人擔憂!而目前iMirror已進入台南大左鎮的社區據點,共進行 180人次銀髮族體適能測試,持續追蹤60位長者體適能狀況,特別在後疫情期間,AI體適能魔鏡進入社區,減少協助長者進行體適能檢測之人力,並有效、精準地判斷姿勢正確度與評分。每日iMirror進行前測完畢後,據點進一步帶領長者可根據自己的體適能分數,來進行不同強度的【強心健肺4招】運動介入,並於運動後再次進行iMirror檢測,本計畫成果顯示,心肺耐力在規律體適能檢測與三個月運動介入後明顯提升兩成(20%)。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台塑企業暨信託創辦人:王永在)與iMirror研究團隊再次呼籲,後疫情時代的來臨使偏鄉年長者的日常健康受到嚴重影響,AI科技除了有助於遠端照護、減少人力的介入外,透過科技智能互動工具能有效提高長者之同儕學習,彼此鼓勵與持續練習之動力,以期有效降低疾病發生率、拉近城鄉差距,促進國人健康,同時減少社會醫療資源負擔。
超商見短褲辣妹伸手摸下面 渣男當場被逮還裝酒醉
台北市1名鄧姓男子,去年8月間前往超商購物,見迎面而來的短褲辣妹身材姣好,竟一時「凍未條」伸手摸她的下體,剛好短褲妹的爸爸就在旁邊,當場逮人,雖然鄧男辯稱喝醉酒不小心碰觸,但經酒測數值為零,台北地院法官認其辯詞不可採,依違反性騷擾防治法判刑3月,得易科罰金9萬元。去年8月間,鄧男要走出便利商店大門時,見短褲妹迎面而來,竟然起了色心,趁兩人交會之際伸出手掌撫弄她的胯下,然後沿著左大腿內側順勢而過,短褲妹遭到突襲立刻尖叫,旁邊的父親立刻用擒拿術抓住鄧男並報警。鄧男辯稱,自己酒後站不穩又老眼昏花,意識不清才會撞到短褲妹,絕非性騷擾,而且自己有阿茲罕默症,身心不佳等問題,請求對方原諒。「不能因為我穿短褲就摸我,大色狼!」短褲妹說,自己要走進超商時,發現鄧男走路不太正常,似硬要朝她那邊走過去,她嚇到往後退一步,沒想到鄧男還是趁交會瞬間伸出鹹豬手,因而認定他是故意、而非不小心;其父也表示,女兒已經讓了一條路給鄧男走,但對方還是靠過去,顯然是故意性騷擾。法官調閱筆錄,發現警方當場就對鄧男施以酒測,數值為零,可見鄧男辯詞不可採信;法官認為,鄧男罹患阿茲海默症,身心狀況不佳,如果再給予過度刑罰並無助益,考量他已退休、獨居、無人需撫養,認判刑3月合理,可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