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內感染
」 確診 護理師 院內感染 疫情 新冠肺炎燒錢徒勞2/管控超級細菌事倍功半 政府橫向整合應提升指揮位階
號稱是國家級的抗生素抗藥性管理5年計畫明年即將上路,但除立委葉元之踢爆衛福部未強制要求醫療機構通報院內超級細菌感染病例,統計結果恐嚴重失真外,專家也提醒國內感染科人力不足、抗生素抗藥性根源複雜等棘手難題,必須由衛福部、農業部、環境部通力合作才能控制,建議該國家計畫的主管層級應提高到政院,各部會齊心協力才能事半功倍。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醫師指出,感染科醫師主責病患生死的緊急狀況,例如高燒不退、術後感染陷入昏迷,不像慢性病可以長期找醫師拿藥看病,在「業績」掛帥在現實環境中,感染科醫師的健保點值難與其他科醫生相提並論,薪資也受到衝擊,感染科醫學生人數少,醫師人力自然吃緊。王任賢表示,台灣濫用抗生素問題嚴重原因複雜,包括病患迷信抗生素效果、醫生怕病患病情惡化超前給藥,以及環境性的抗藥性因素(例如動物飼料摻雜抗生素或醫院含排放抗生素廢水,進入人體食物鏈)等。但對照目前法定傳染病都要通報衛福部,感染超級細菌卻不用,對病患威脅就可能被低估,更可能對醫院制訂政策、分配預算有不利影響,衛福部應要求醫院,將超級細菌視同法定傳染病強制通報,不僅能提醒醫院重視防範控制,亦可提升感染科醫師在醫療機構中必要性。感染科醫生特別提醒民眾,有病要看醫生,不要自行到藥局買抗生素,以免體內累積過多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危害健康。(圖/趙世勳攝)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王政太醫師則表示,該學會已向健保署爭取試辦感染科醫師「審核」醫院內部抗生素使用狀況時,也能比照醫師開藥獲得健保點數給付,但更期待未來「試辦」可以長期實施,讓感染科醫師付出與回報成正比,鼓勵更多醫學生投入感染科領域。王政太指出,免疫不全性病患,包括癌症病人因接受治療而免疫不全,及侵入性治療(例如開心手術)術後病患,都是感染超級細菌的可能高風險族群,感染科醫生責任就是全力降低術後感染機率。高風險(染病)族群除應按醫囑做好健康管理(飲食睡眠等)、接種疫苗強化免疫力,也要避免自己與親人濫用抗生素。至於民眾抱怨親人住院感染後,抗藥性檢驗太慢錯失換後線抗生素時機,王政太也說,最新尖端快速檢驗感染設備(例如使用聚合酶連鎖反應PCR偵測),就算醫院願意添購採用,檢驗費也不斐,常需患者自費(千元到五萬元不等),即使家屬接受,要全面落實到地方型醫院或診所也仍有困難,現階段降低醫療機構內部感染比例,仍是防治超級細菌的關鍵。「抗生素抗藥性根源複雜,之前食藥署原本計畫針對優酪乳、乳酸菌飲料調查菌種抗藥性,也與此有關。」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說,雖然後來衛福部對該研究態度保留,但其實隨著醫藥、食品科技進步,連胃酸抑制藥都有研究顯示可能會增加病人發生院內感染肺炎的風險,優酪乳菌種既可能與抗藥性有關,自然也應研究釐清。她表示,要預防抗藥性出現,除了病患要有不直接買藥、或逕行要求醫師開藥的衛教警覺,避免在不知情的狀況下,累積抗藥性風險外,由於目前抗生素使用紀錄,並未強制登載健保卡的就醫紀錄中,若民眾仍自行買抗生素使用,一旦緊急就醫,醫生未必能精確掌握抗生素使用史,就可能錯失及時投入後線抗生素控制病情,衛福部除應強制要求醫院通報院內感染超級細菌病例,也應要求診所、藥局若開抗生素藥品,應登載在病人健保卡上,才能完整紀錄病患使用抗生素史,作為就醫參考。不少學術研究都指向業者在家禽飼料中未依規定添加抗生素,可能導致食用者體內抗生素超高,成為產生抗藥性的高風險群,對健康恐造成危害。圖為業者養殖家禽畫面,非新聞當事人。(圖/黃耀徵攝)「若真要控制抗藥性,應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統籌衛福部、農業部、環境部等相關單位通力合作」沈采穎認為,嚴格管制食用家禽濫用抗生素(農業部主管)、嚴格控制醫療機構排放含過量抗生素廢水(環境部主管),都屬於抑制抗藥性工作的一環,若僅由衛福部逕行要求其他部會配合,欠缺橫向合作,將如同植物生病不找出病源,卻只是修剪染病樹葉,最終恐淪於紙上談兵。
燒錢徒勞1/衛福部花19億反擊超級細菌 遭疑醫院回報制度出師未捷
因應世界各國向「超級細菌」宣戰,衛福部明年起將啟動為期5年的「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劃」,總經費19億元,目標是減少成人使用抗生素用量5%,降低超級細菌「碳青黴烯類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簡稱CRAB)」感染率10%。所謂「超級細菌」在醫學上就是指「抗藥性細菌」,因為現有細菌已經對諸多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因此患者感染了超絕細菌後,可能無藥能醫,而非指新發現某種特定細菌。衛福部跟進世界潮流,以防範抗生素濫用、預防抗藥性為起點,欲防堵超級細菌肆虐。但立委葉元之卻踢爆,衛福部疾管署雖建置「台灣醫院感染管制與抗藥性監測管理系統(簡稱THAS)」,監控醫院超級細菌感染狀況,但卻僅要求各醫院「自願」通報。換言之,醫院若為了省事,不通報院內感染案例也行。立委葉元之質疑,政府推動對抗超級細菌感染五年計畫,但衛福部卻未強制醫院通報院內感染事件,恐使相關統計數據失真,不利實際控制。(圖/黃耀徵攝)據了解,葉元之質詢院內感染超級細菌的通報機制,就是因為收到民眾陳情,抱怨院方對防範超級細菌掉以輕心,明知加護病房內已有疑似感染病例,卻因沒有負壓隔離病房,醫護人員只能用簡易拉簾隔離疑似已感染病患,重症患者家屬只能聽天由命,他懷疑這樣做根本難以避免擴大感染。歷經疑似超級細菌事件的E先生(化名)告訴本刊記者說,今年春節前他的九旬父親呼吸急促,緊急送往台北某大型醫院呼吸加護病房急救,之後院方告知病情趨穩後應可出院,然而接下來家屬卻發現其父連續幾天白晝昏睡、晚上難眠伴隨臆語。院方懷疑可能是院內感染,告知檢驗超級細菌約需一週時間,結果老父病情急轉直下,沒等到檢驗結果就已過世。因為醫院負壓隔離病房及醫護人力不足,即使加護病房內出現疑似院內感染超級細菌病例,也難被隔離,加護病房病患感染超級細菌機率升。(圖/報系資料照)E先生後來在離院前意外得知,院方早已「懷疑」他父親感染「碳青黴烯類耐藥肺炎克雷伯菌」CRKP,若即時投藥後抗生素也許有治癒機會,但因醫院沒有快速檢驗設備,只能等驗結果、不敢貿然換藥;更令他驚訝的是,院方人士私下透露,他父親入院時,因醫院負壓隔離病房全滿,而且不只呼吸加護病房中有病患疑似感染CRKP,內科加護病房也有,無法移轉,醫護人員才用隔簾簡單隔離疑似病例,然而加護病房內以重症老人為多,抵抗力通常都不好,感染與否就全憑老天爺決定。此外,若病患死亡後確認感染,為避免醫療糾紛,院方也不會在死亡證明書上登載院內感染,統計失真,衛福部與醫院只能「盡力」控制,讓死者家屬埋怨「制度殺人」。也因此,若真有心控制超級細菌,強制回報、精確統計感染人數,恐怕是衛福部難以逃避的第一步。葉元之所擔憂的不只是19億元的公幣平白浪費,而是國家又浪費了5年的抗菌備戰時間,他以新冠疫情期間傳出院內感染,死亡率高達5成的超級細菌之一的CRKP「碳青黴烯類耐藥肺炎克雷伯菌」為例指出,衛福部統計,111年全國CRKP感染人次是1723人,112年1961人次,113年到9月底止已高達831人次,醫院CRKP感染人數確實逐年增加,每年可能至少有數千病患死於CRKP,然而卻沒有實際死亡案例統計,就是因為醫院採自願通報,感染存在「黑數」。
憂「熱原反應」害命 羅廷瑋疾呼進口食鹽水別便宜行事
台灣生理食鹽水大缺貨,衛福部緊急從越南、馬來西亞採購食鹽水進口,宣稱進口食鹽水都符合國際藥品品質PIC/S標準,但是立委羅廷瑋在立院質詢時卻踢爆,衛福部日前進口一批非PIC/S標準會員國的越南食鹽水,照理說食藥署專案進口前應該要先查廠,才能確保品質安全,但衛福部迄今無法提出查廠證明。據指出,由於羅廷瑋的質詢當場「考倒」行政院長卓榮泰、衛福部長邱泰源,引發政院高度關切。食藥署次長林靜儀昨晚在臉書發文回應,指越南雖非PIC/S組織會員國,但該批食鹽水是委託「在台日商」進口、該越南藥廠也通過日本醫藥品醫療機器綜合機構(PMDA)認證,PMDA也是PIC/S組織會員。對此,羅廷瑋今天再開記者會,直指生理食鹽水要打入人體、過去國內也有食鹽水品質出問題、引發病患感染前例,衛福部應該要照規定辦理,不應便宜行事。羅廷瑋指出,衛福部堅持認為,日本醫藥品醫療機器綜合機構(PMDA)曾對該越南廠進行查核,而且也看到書面文件,就替品質掛保證,因為日本極東製藥也是日本PMDA查核認定的GMP藥廠,但日本極東製藥卻數據造假,欺騙日本政府長達30年。何況,日本查核與衛福部查廠有何關係?如果日本查核過關、書審就能進口,那麼其他50幾個PIC/S組織會員國的藥廠產品,是否也可以比照「不需衛福部查廠就可直接進口」?羅廷瑋所指的日本製藥公司「極東」,是國人耳熟能詳的胃腸藥「正露丸」製造藥廠,日本富山縣政府今年初查獲,極東製造的「正露丸」在所需必要成分不足下,提出造假的藥品試驗結果後出貨,而且長達多年,讓向來自豪藥品品質的日本輿論高度震驚。此外,針對林靜儀坦承專案進口食鹽水因缺乏藥證,如果患者注射後出問題「不適用藥害救濟」,食藥署長莊聲宏下午也緊急出面說明,即使不適用要害救濟,進口食鹽水應該可以引用「消保法」向進口藥廠求償。不過,羅廷瑋質疑,專案進口的生理食鹽水,未經我國政府查廠、未取得我國藥品許可證,食藥署長居然還說可用「消保法」去求償,衛福部確定這樣的作法可行嗎?他痛批人民恐無法接受。2015年北榮曾爆發院內不明感染事件,讓北榮醫護倍感壓力,院方反覆清查後,才發現是使用到被污染的永豐生理食鹽水注射液,圖為北榮當時大動作召開記者會自清並說明調查過程。(圖/報系資料照)羅廷瑋也提醒衛福部,食鹽水雖是很常見的藥品,但只要滅菌不完全,產品內有熱原(pyrogen),患者恐產生熱原反應,嚴重者可能危及病患生命安全,否則,衛福部為何要求國內合法認證GMP藥廠全程無菌操作製造?永豐為何又被勒令停廠?衛福部絕對不能便宜行事,將責任推給進口藥廠、以及要求醫護「加強監控」。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沈采穎表示,他曾多次疾呼,衛福部應立即提供醫療院所「出現問題的永豐生理食鹽水批號」,醫療院所醫護人員才能加強監控,在第一時間查獲可能有疑慮的食鹽水、不要危及病患健康。她說,2015年,台北榮總爆發院內感染事件,當時外界懷疑榮總內部控管失當,但榮總自認內控絕無問題,榮總只好將醫院上下「全翻過一遍」,最後才發現是使用永豐遭污染生理食鹽水注射液,導致病患感染皮氏羅爾斯頓氏菌(ralstonia pickettii),立即停用該批食鹽水。沈采穎指出,榮總幸運的是,因為院內有感染科,有能力查明院內不明感染原因,但未必每一家台灣的大小醫療院所都有此能力,衛福部若不提供有問題的食鹽水批號,現在又逕自放行非PIC/S會員國藥廠的產品進口,萬一出問題,患者還不能申請要害救濟,也難怪衛福部官員雖然不斷口頭「保證」,但應該要提出更具體的說明及因應方案,才能讓患者家屬、醫護人員放心。
新冠疫情再起...南部急診塞爆最嚴重 疾管署分析給原因
大醫院急診壅塞,但疫情將在7月中迎來最高峰,讓住院床位更吃緊。疾管署統計,全國各區新冠併發症需要住院的周發生率,此波疫情以南區每十萬人口5.05人最高,其次為高屏區4.54人、台北區4.44人等,南部較為嚴重。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去年冬天是暖冬,加上南部縣市疫情相較其他區域不算嚴重,許多民眾未曾感染,致這波疫情再起,才造成南部確診人數增加。擔心這波新冠疫情會因急診塞爆雪上加霜,衛福部次長林靜儀日前緊急邀集全國醫學中心等24家醫院進行視訊會議,了解急診負荷現況。林靜儀表示,初步觀察發現,南部確診個案成長明顯,衛福部會協助確保新冠快篩、抗病毒藥物等,本周五前都能充足供應。「和6月以前相比,約增加3倍!」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指出,院內最近新冠併發症病人數量逐漸增加,有些醫院會採取集中管理措施,但這樣會影響到病床調度,影響其他非新冠病人的權益,所以醫院會強烈要求病房內的病人戴口罩,降低院內感染風險。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表示,如果需要住院的病人,大部分醫院採集中照護,或新冠陽性病人會集中在一區,例如新光醫院原本大概設置5個床位,6月感染人數比較多,增加到10個,7月發現10個還是不太夠用,大概擴增到15個,但沒有滿,床位方面慢慢比較吃緊,北部醫院大概都是如此,聽說南部更多。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則表示,現在來急診的,不是只有這一波COVID-19的病人,其實這一波疫情威脅比較大的是老弱病殘四大族群,但急診需要住院的,一直都有這個問題,急診壅塞不是單一因素,但是大家就是瞎子摸象,找到自己認為的問題,把複雜問題用簡單的答案處理,其實複雜問題應該要慢慢去研討,不能簡化。
慢性病患用藥不能停!慢箋拿藥卡到過年怎麼辦? 符1條件可提前10天領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過年假期即將到來,在期待放假的同時,慢性病患者也要提前做好準備,由於醫療院所在過年期間多會減診或停止門診、藥品調劑服務,健保署提醒,春節期間持有慢性處方箋的民眾應提前領藥安心過好年。而健保署也援例放寬規定,今年民眾可提前於春節前10天,領取下個月處方用藥。另外,由於呼吸道傳染病疫情持續升溫,為兼顧春節期間就醫需求,疾管署也祭出獎勵方案,鼓勵醫療機構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分流病人避免急診壅塞。健保署放寬領藥規定 慢箋領藥卡過年可提前10天領「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指的是醫師開立給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之長期用藥處方箋,根據《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辦法》規定,「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效期是依醫師實際處方給藥日數計算,最多90天,並分次調劑,每次給30天以內的用藥量。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原本持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領藥的民眾,必須於上次給藥期間屆滿前10天內,才可憑原處方箋再次領取下一個月的用藥,不過為避免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民眾於過年期間用藥中斷,因此健保署放寬規定。若民眾上次(上個月)給藥天數的最後一天(藥吃完的日期),落在春節期間113年2月8日至113年2月14日者,可提前於春節前10天即113年1月29日(含)起,回診由醫師開立處方箋,或持慢箋領取下個月藥品。因應呼吸道傳染病疫情 鼓勵設置呼吸道特別門診另外,由於初一至初三(2月10至12日)醫療機構開診率低,又為呼吸道傳染病急診就診人次高峰,為兼顧呼吸道傳染病病人就醫需求及急重症醫療品質,疾管署公布,若急救責任醫院於初一至初三期間,每日開設至少2診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含兒科特別門診),非兒科每診次可獲1萬元,兒科則可獲1.5萬元,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強調,此計畫並非強迫,如果醫院決定以醫院人力休息為優先疾管署也尊重,基本上是希望初一到初三診所最容易休息的時候,能做分流,避免呼吸道症狀病人都湧往急診導致醫療壅塞,甚至使急診有院內感染的情形發生。目前,疾管署已函文給各縣市衛生局及醫療院所,由衛生局陸續收集願意加入獎勵方案的醫院名單,預計1月29日會統計完畢,各縣市衛生局將於1/29前回報配合開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醫院家數,並公布相關就醫資訊於衛生局外網。
暑假來臨新冠面臨高峰期 醫師曝3種人應注意重症可能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新冠降級、口罩解禁之後,五月起確診人數又逐漸攀升,正式進入第四波疫情高峰。根據疾管署六月最新統計指出,光是有通報的中重症個案,每天平均至少超過200例,是五月初的2倍,每天更有逾20例死亡個案。而七月將迎來解封後的第一個暑假,不只出遊人潮增加,接觸和感染病毒的機率也將大幅上升。為保護中重症高風險民眾,台灣感染症醫學會打造新冠肺炎衛教巡迴展,首站於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展出,盼高風險族群積極維持防疫習慣,掌握防疫正確要領,遠離重症與死亡威脅。76歲男及時就醫躲過重症,30歲男靠葉克膜及呼吸器撿回一條命!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成人感染科莊涵琄主任表示,光六月份,每天最多高達半數門診患者都是新冠快篩陽性的民眾,相較上個月至少成長2至3倍,中重症的住院病患也增加至少6成,其中約9成6都是高齡長者或慢性病患。莊主任提醒,雖然新冠肺炎已降級,但對於年長及有慢性病病史者,仍存有相當大的健康風險,一旦感染導致中重症症狀發生,插管、造成永久性肺部損傷等後遺症甚至死亡都在所難免,推估七、八月暑假疫情仍會維持在高峰期,高風險民眾千萬不可鬆懈。莊主任分享,自己兩個月前於診間遇過一位76歲先生,因為年紀大又有患有心血管疾病,同時也有第二型糖尿病、呼吸中止症、高血脂等共病,屬於新冠重症的高風險族群,確診時積極就醫取得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把握五日的治療關鍵期後,幸運的沒有發生嚴重併發症,至今也沒有甚麼後遺症。然而,另一個案例就沒有如此幸運了!一位30多歲男性BMI過高,屬於高風險族群,雖然接種過3劑疫苗,但因為沒有馬上就醫治療,因昏迷而送醫急救,到院後一度出現休克、多重器官衰竭,必須裝上葉克膜和呼吸器,歷經醫療團隊奮力搶救才得以脫離險境。莊主任提醒,若具有重症高風險因子,一旦確診新冠,不論症狀輕重,都應立即就醫治療,才能避免後續併發嚴重症狀危及生命。新冠病毒變異、感染社區化,北醫附醫為民眾堅強後盾!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施俊明院長分享,近期病毒發展以XBB變異株為主流,具「免疫逃脫」特性,傳染力更高,且容易重複感染,為能提升院內感染控制成效,已將防疫措施制度化,藉由機動性採檢,隨時掌握住院病患健康狀況。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王復德理事長則說,新冠疫情已三年多,病毒仍持續威脅民眾健康,就目前看來防疫這條路沒有盡頭。然而七月暑假開跑,期間出遊民眾增加,民眾接觸、感染病毒機會將大幅提高,預估接下來更可能有機會出現新一波確診高峰,因此趕在這波疫情前,學會將防疫與衛教重點放在保護高風險族群的民眾,特別規劃醫院衛教巡迴展,針對高風險族群群聚的場域,直接做面對面的衛教工作,積極提升民眾防疫知能,正面迎擊新冠病毒。王復德理事長指出,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免疫力低下族群一旦感染新冠肺炎,都更容易出現嚴重併發症,若民眾符合上述條件或家中有這類族群,接下來更應特別小心防疫。除了應接種至少三劑疫苗,若不幸確診,應立即至診所就醫領取口服抗病毒藥物,預防重症及死亡。北醫展覽至7月8日 邀請就醫民眾積極參與北醫附醫7月3日敲響「新冠衛教巡迴展」,預定展至7月8日;王宇婕擔任大使,特別邀請民眾停留北醫大廳,駐足了解認識這新一波新冠防疫,更歡迎您的家人共襄盛舉,防疫一起來。學會也將在8月和10月,分別前往至台中榮民總醫院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歡迎中南部的朋友一起來看展,屆時王宇婕也會出席與民眾互動,一起守護家人遠離新冠!台灣感染症醫學會也邀請民眾透過學會打造的新冠肺炎衛教網站,掌握最新防疫資訊 Fight Covid-19衛教網站:https://reurl.cc/2LW5oa,或查詢口服抗病毒藥物領取地圖:https://reurl.cc/3xK1oV
病患「院內交叉感染」確診病危!蘇一峰爆:門診、病房都沒分流
疾管署觀察近一周疫情發現「新冠進入第4波」,並預估持續升溫到6月底,讓不少民眾擔心去診所或醫院看診,可能遭到感染。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就透露「院內交叉感染COVID的病人病危了」。蘇一峰在臉書指出,疫情期間許多醫護人員過勞,大爆發時還出現被雨天收傘,取消專責照顧津貼狀況,如今確診與沒確診病患混住、門診也不分流一起看,導致院內交叉感染的病人更容易重症!可能因此死亡,因為這些住院病人身體本身就差,或慢性病也多才會住院。蘇一峰直言,「說穿了都是健保的歷史共業,健保制度下台灣的醫療韌性太差」,當額外資源沒有挹注到位,又遇到重大公衛問題時,「台灣的醫療網就脆弱不堪」,怒嗆:「健保署開會本來還要砍150億!」等遇到強烈反彈才退縮。文章一出讓網友們感概,「累死醫護人員了」、「健保資源越來越乾涸」、「各位不要以為150億補回來就沒事了」。還有網友疑惑發問:「醫院預防院內感染應該也可以執行分流,控制感染區塊,常規就應該進行不是嗎?」蘇一峰則回應,「分流了,但是沒有專責病房制度」。
男團偶像驚喜出演電視劇!唱跳昔日主打歌…回家痠痛2天
前「B.A.D」團員Danny黃柏文參與《和平歸來》演出,第一場戲就是要開口唱20多年前的主打歌〈Oh! I〉,他笑說,如果有任何凸槌的話,再請前團員們Ben跟Alex見諒。在開拍前Danny坦言心情相當緊張,唱跳拍完挺熟練,他事後苦笑說:「在劇中看起來都OK,但後來回去後全身痠痛了1、2天…。」Danny黃柏文在劇中演一位靠爸族空降醫師王明偉,劇中他擅長社交關係,在院內與長官關係良好、也很會拉攏與護理師們的關係,和女主角鍾瑶同為內科醫師,兩者為競爭關係。Danny這次也是睽違18年再度出演電視劇,戲外他正是秀傳醫院小開,對醫院環境非常熟悉。Danny黃柏文劇中爬窗逃離病毒擴散的醫院。(圖/公視)睽違18年演出電視劇,Danny在詮釋這個角色時坦言相當不容易,他表示:「雖然王明偉表面看起來很有自信,其實他內心是有些許的自卑,在詮釋這方面的演出時真的不太容易,但還是希望演出來時能讓大家有這種感覺。」而這個角色在爆發院內感染、實施封院之際,就算爬窗也要選擇逃跑,成為眾人口中的落跑醫師。對此Danny認為屬「人之常情」,有很多人想當第一線戰士,也能理解有人想做避險的選擇。《和平歸來》本週將播出第3集,隨著博愛醫院出現首例疑似SARS病例,在北市衛生局主導下,將病患轉給醫學中心,以為沒有病患就沒事。沒想到病患在轉院之前,隨手將污衣丟棄於博愛醫院垃圾桶中,醫院的清潔工隨手撿起,不知不覺中,便將病毒擴散到整間醫院…。《國際橋牌社》外傳《和平歸來》每周六晚間8點於公視頻道首播、公視影音平台「公視+」限時7天線上免費收看。
無法觸診恐產生糾紛 專家促擬法配套
衛福部擬將視訊診療適用對象擴大至慢性病患、災難受害者、安寧病人等,最快2月上路。專家對此表示肯定,不過目前的人工智慧(AI)仍有限制,無法遠距觸診,至少還需4、5年的發展。亦有專家提醒,視訊診療對象擴大後,恐會衍生醫療糾紛,需由法律專家擬定相關配套因應。「阿伯,今天傷口恢復得很好唷!」近90歲的朱伯伯,有糖尿病、腎臟病,疫情嚴峻時,糖尿病足傷口潰爛到無法走路,出門只能叫救護車,因傷口長期無法癒合,送醫後截指。原需住院1個月的他沒打疫苗,又怕院內感染,住院2周後傷口未痊癒就返家,所幸透過「傷口中心」遠端做傷口照護,由家人每天上傳傷口照片,醫療人員給予正確的傷口照護指導,3個月後再回到醫院,傷口已小了許多。新光整型外科主任林育賢直言,外科因要求身體觸診等條件,未符合視訊診療類別,但朱伯伯屬慢性傷口,透過遠端由醫療人員指導家屬,並搭配居家照護護理師協助,就能獲得最好的照顧,他建議應給予一定彈性,才能造福無法長期往返醫院的病患。人工智慧能讓醫護了解病人的情況,不過,台灣健康智能醫療科技發展學會理事長張文瀚表示,至少還要再發展4、5年才能達到要求。現行視訊診療無從了解病人疼痛程度、活動範圍等,急性疾病難以使用,不過卻能做到即時諮詢,如了解病人眼睛對不對稱、能不能做到醫師的指令等。若有需要,仍需到醫院,原因是無法完整做到望聞問切,光用看的,無法確實知道病人狀況,還需加上觸診和聽診。台灣醫療科技整合學會祕書長陳泰呈說,如只是單純發燒、感冒,視訊診療有助減少醫療資源浪費,不過若為盲腸炎,單純畫面診斷,可能會出現誤診,嚴重一點恐致死,這樣誰要負責?陳泰呈強調,面對面的診療都會有糾紛,視訊診療也難保不會有這類情形,政府開放病情穩定者使用,可將糾紛風險壓到最低,但仍需產業界、醫療單位、法律相關專家討論出對應的配套。
高端之亂1/抗SARS英雄救死扶傷竟挨告 王任賢:「我是憑良心說話」
「高端告我違反《傳染病防治法》還說我散播疫情謠言或不實訊息」,其實「《傳染病防治法》是我參與制定的,沒想到現在卻被濫用」,提到被高端控告多項罪名,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醫師笑著說,當了一輩子醫師,從來沒有醫療糾紛、也沒被任何人告過,現在快退休了才被告,「歷練一下也很好」。高端公司不滿王任賢多次在媒體投書及受訪,質疑高端療效、涉貪和違規取得EUA(緊急使用授權),因此指控王任賢多項罪名並到台北地檢署提告,還要求司法機關「盡速偵辦、以正視聽」。由於王任賢在SARS疫情期間曾任「中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創下「中部零起院內感染」傳奇事蹟,這個在台灣傳染病領域的超狂背景,使得他和高端的官司引發社會極大關注。總統蔡英文公開接種高端疫苗,不過高端疫苗受到不少醫師和專家質疑。(圖/趙文彬攝、本刊資料照)目前是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的王任賢,畢業自台大醫學系,專長是發燒疾病、性病、愛滋病及感染相關疾病,他在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立大學接受感染科性病訓練,返台後碰到愛滋病逐漸流行,因此推動愛滋病防治,進而與衛生署(現為衛福部)有所接觸,並擔任疾管局(現為疾管署)顧問,後來在局長蘇益仁支持下,與副局長施文儀合作制定《傳染病防治法》,不料高端竟拿他擬出的法律告他。王任賢指出,高端說他指高端疫苗是「無效疫苗」,其實他從來沒這樣講,他是指高端未曾向民眾證實疫苗有效。他認為高端應該控告誹謗的對象是日本政府與台灣的指揮中心,真正誹謗高端疫苗無效的是日本政府,因為日本開放接種國際認證疫苗旅客入境自由行,但高端疫苗不在認證名單,形同禁止高端戰士入境,而台灣的指揮中心主張重打3劑疫苗來補強高端,等於是官宣高端的效果。 至於高端疫苗涉貪的部分,王任賢解釋,這是監察院審計長陳瑞敏在立法院報告時,立委李貴敏披露每劑成本是100多元,但是政府的買價卻是700多元,高端疫苗採購雖然合法,但不是合法就可以不用對外解釋,中間價差是用公款買的,政府又沒有好好說明差價的來龍去脈,一開始還說要把採購合約封存30年,所以貪瀆當然是老百姓心中合理的懷疑。對於高端取得EUA(緊急使用授權)是否違規,王任賢指出,高端雖然是EUA特許上市,依然要遵守政府的規範,應該要有第3期臨床試驗,可是當初政府縱容高端疫苗只有1.5期臨床試驗就核准EUA,被舉發後,政府要求高端補足資料。可是已上市的高端根本不理會,等衛福部長說重話後,高端就央求政府幫忙把資料補齊,然後拿其他資料湊數,當成是第4期的資料,跟疫苗保護力完全沒關係,只是為了選舉或圓謊。高端股價暴起暴落,引起極大爭議。(圖/張文玠攝)王任賢強調,當初中研院的陳培哲院士就是因為不同意高端疫苗在未取得3期人體實驗數據前就取得EUA,於是退出專家會議。但高端疫苗就像一個壞孩子,這孩子一開始就不好,竟能謊稱是「莫德納的孿生兄弟」,其實高端只是使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公布在網上的序列,眾人皆可用,就被吹成「嘴角全沫」,還被爆料只是一間炒股公司,完全沒有疫苗製造的經驗,但卻能在政府放棄監管的情況下,產製得不到國際認可的疫苗。王任賢不滿指出,高端說他涉嫌干預股市,違反《證券交易法》散布流言或不實資料操縱價格罪,可是他根本不玩股票,多年來只有年輕時當醫師第一年買過台泥和亞泥股票各一張,對於高端疫苗的相關問題,都是基於公衛醫師的良心寫成文章並公開發表,而高端提告其實只是壓制了醫者的良心。
高端之亂2/台灣新冠死亡率超高 王任賢批陳時中設醫療障礙害人
近來發表200多篇文章質疑高端疫苗效力的王任賢醫師,遭高端提告多項罪名而聲名大噪,其實王任賢在醫界早已赫赫有名,他曾在SARS期間擔任衛生署疾管局(現為衛福部疾管署)「中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帶領團隊創下「中部零起院內感染」佳績而轟動一時,當時王任賢被封為「抗煞英雄」、獲得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頒佈的「醫療品質金獎」,然而台灣在新冠肺炎爆發以來的防疫亂象,造成不少病患枉死,讓他覺得有必要說實話。走過SARS黑暗幽谷,王任賢認為台灣在新冠肺炎期間最大的問題是「就醫障礙」,台灣的醫療品質很好,但新冠肺炎死亡率卻超高,主要因為陳時中當衛福部長所設下的就醫障礙,讓很多病人到院前就已死亡,連沒得新冠肺炎的病人也因而死亡。他強調不該以醫療政策來保全醫院,上戰場把病人照顧好才是醫師的天職王任賢指出,依照國際間Omicron死亡率約萬分之3推算,單日死亡人數頂多10多位,但台灣死亡率卻高達千分之5,以今年7月11日統計為例,仍有96人染疫死亡,不料衛福部長陳時中跑去選舉了,這樣相當不負責任。1958年在台中出生的王任賢醫師是眷村子弟,爸爸是18歲就從大陸來台的年輕軍官,媽媽則是台中梧棲人,他說當初本省人和外省人不通婚,爸爸幾乎是以入贅方式才勉強娶到媽媽,他家4個兄弟姊妹成了標準的「芋頭番薯」。2歲時全家搬到台北,住在萬華的眷村「梅園一村」,籍貫是廣東梅縣的爸爸非常重視教育,全家只有父親微薄的軍餉收入,仍勒緊腰帶讓他念私立光仁小學和初中,而他也不負父母的期待考上建國中學,畢業後順利錄取台大醫學院。王任賢醫師(第一排左一)小時候與父母,外婆,2位妹妹合照,弟弟還沒出生。(圖/王任賢提供)王任賢說,當初因為家裡窮才想當醫師,自己的興趣其實在理工方面,可是爸爸要他念醫,他想想自己是眷村子弟,當醫師不用靠背景就能養家活口,因此走上醫學之路,可是進了醫學院後,發現學費也不便宜,一學期要好幾千元,還好申請到清寒獎學金,剛好足以支付學費,所以他等於是「被公費支持的學生」,因此下定決心有機會要進公部門貢獻所學。服完兵役後要申請醫院當住院醫師,王任賢的爸爸告訴他:「你看我要到哪裡看病?」身為榮民的爸爸當然生病要去榮民總醫院,因此王任賢選擇榮總。他認為外科是靠手藝的科,他自認手藝不好、但內科要用腦筋,他腦筋好因此選內科,可是當時榮總醫師以國防醫學院畢業生為主,比較熱門的科別輪不到他這個台大畢業的外校生,後來他只好選了感染科,次專科選了「沒人要」的性病,爸爸還虧他說:「長得這麼體面,怎麼選了這麼猥褻的科。」不過也是因為性病和公共衛生的影響面很大,讓他踏上了公衛的道路。 王任賢待過台北和高雄的榮總、及台中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他從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立大學接受感染科性病訓練後回台,當時愛滋病案例陸續發生,他因為愛滋病防治和衛生署接觸,認識了當時的疾管局長涂醒哲,42歲就擔任疾管局顧問,成為歷年來最年輕的顧問,後來設計了「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建立醫療橫向溝通制度,還和時任副局長施文儀合作研究制訂《傳染病防治法》,這是他在公衛方面最大貢獻,還因此得到金獎,不料高端現在竟告他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讓他感到啼笑皆非。SARS疫情期間全台草木皆兵,那時45歲的王任賢被繼任的疾管局長蘇益仁指派為中區防疫指揮官,中部地區的衛生局、各醫院都要聽他指揮,雖然當時中部有30幾位病人,但他帶領團隊抗SARS戰爭4個月內,體重掉了5公斤,創下醫院院內零感染,且只有1個死亡案例,完成北部和南部都做不到的事。王任賢雖常大聲批評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但看診結束後,又常脫下白袍、深入偏鄉進行「基層防疫」演講,與民眾、防疫人員對話,還自掏腰包成立中華民國防疫學會,並曾到對岸醫界擔任顧問培訓感染科醫師,因此當新冠疫情爆發,他馬上透過防疫學會與對岸窗口取得第一批新冠患者電腦斷層等資料,並在第一時間交給疾管署長周志浩,後續許多傳染病資訊,對岸也有提供相關資料給他,是政府的重要防疫作為參考。疫情高峰時期許多民眾施打高端疫苗,目前面臨出國受限等問題。(圖/黃耀徵攝)
下一個魔王1/瑯琊病毒致死率估40% 感染醫:一定會突變「恐人傳人」
新冠疫情尚未停歇,卻已有許多新病毒蠢蠢欲動!中國大陸再度出現名為「瑯琊」的新病毒,致死率推估為40%,目前已有35位感染者,感染科專家警告,如果瑯琊病毒未來適應人體的免疫系統,一旦發展成人傳人的疾病,恐怕會如同現在流行的新冠疫情一樣,在全球大規模擴散。根據國際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8/4發表的文章,中國山東、河南發現新病毒,出現動物傳人的案例,命名為瑯琊病毒(Langyavirus、LayV),已有35例急性症狀的感染者,主要症狀為發燒、乏力、咳嗽、厭食、肌痛、噁心、頭痛、嘔吐,並伴有血小板減少、白血球減少異常,及肝腎功能受損。胸腔外科醫師杜承哲表示,瑯琊病毒屬於副黏液病毒科(family Paramyxoviridae),在針對25種動物檢驗,其中鼩鼱(俗稱錢鼠)的血清陽性比例最高,推測可能是該病毒的天然宿主。瑯琊病毒的近親是立百病毒(Nipah virus),在孟加拉、迦納和印度都曾爆發疫情,甚至在印度醫院曾爆發過院內感染,被認為有人傳人的能力,而立百病毒的死亡率約為40%。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目前瑯琊病毒尚未出現人傳人的證據,但由於感染人數還不夠多,所以研究人員還無法下結論。感染權威黃立民醫師表示,瑯琊病毒容易突變,未來可能造成人與人的傳播,現階段要趕緊做好圍堵工作。(圖/報系資料庫)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表示,動物病毒可傳給人類並不罕見,但瑯琊病毒為RNA病毒,複製速度快、又容易突變,若RNA病毒主要宿主為哺乳類動物如錢鼠,會比宿主是鳥禽類更有機會突變,也更有可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黃立民警告,中國山東、河南兩省已有35例感染者,需要提高警覺,因為瑯琊病毒未來突變後,若更適應人體的免疫系統,就可能造成大規模擴散,初期一定要做好圍堵,他認為中國大陸需需做出完整疫調,才能判斷風險高低,當地民眾也要盡量避免可能的感染源。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則認為,雖然瑯琊病毒的近親立百病毒致死率高達40%,但並不代表就是瑯琊病毒真正的致死率,而且致死率高的病毒傳染力通常不會太強,無需過度恐懼。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也表示,瑯琊病毒目前尚無人傳人證據,但國內已著手建立實驗室核酸檢測方式,預計1周內建立檢測方法,若有需要也會納入監測重點項目。
NEJM曝大陸新病毒 「瑯琊病毒」動物傳人⋯可誘發致死性疾病
新冠疫情尚未結束,大陸又發現新的可感染人類的動物源性病毒。權威醫療期刊NEJM於4日刊文指出,此病毒被命名為「瑯琊病毒(Langya virus,LayV)」,由北京、青島的微生物學者發現。醫師杜承哲在臉書指出,權威醫療期刊NEJM於4日刊出一篇新文章,由北京、青島的微生物學者發現,病毒被命名為Langya virus(LayV)。而杜承哲引述的貼文進一步指出,在山東、河南發現一種新的可感染人類的動物源性病毒,命名為「瑯琊病毒」,可誘發致死性疾病,目前共發現35例急性感染者,症狀為發熱、乏力、咳嗽等。杜承哲解釋,這和目前流行疫情不是同一類的病毒,而是副黏液病毒科(family Paramyxoviridae),在人工飼養的動物中,狗(5%)和山羊(2%)有發現血清陽性,針對25種動物檢驗,其中鼩鼱(shrew)的血清陽性比例最高 (71 of 262 [27%]),推測可能是該病毒的天然宿主。他提及,這種病毒的近親是同屬於Henipavirus的立百病毒(Nipah virus),在孟加拉、迦納和印度都曾爆發疫情,也曾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的醫院發生院內感染,這個病毒株被認為有人傳人的能力,死亡率為40%。杜承哲表示,研究人員密切追蹤其中9例的家人和密切接觸者,並未出現人傳人的證據,但研究人員認為還無法下結論,目前只要密切注意後續的研究結果,尤其是是否發展成人傳人,暫時應該就足夠了,「希望病毒不要獲得新能力,謝謝。」
電價調漲「醫療機構雪上加霜」 恐年增逾20億電費
經濟部日前召開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針對用電大戶調漲電價。醫界人士指出,醫療業屬於高用電對象,漲幅15%以上,粗估全國2萬多家醫療機構,包含400多家醫院、20家醫學中心,1年增加電費將超過20億,這對於整體醫療機構經營無非是雪上加霜,也是非常沉重的打擊。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常務理事、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表示,這幾年醫療機構經營上,從前2年一例一休到周40工時、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醫療作業人事成本已大幅增加。洪子仁表示,此次若將醫療機構電價列在調漲範圍內,尤其醫療業屬於高用電對象,漲幅15%以上,粗估全國2萬多家醫療機構,包含400多家醫院、20家醫學中心,1年增加電費將超過20億,這對於整體醫療機構經營無非是雪上加霜,也是非常沉重的打擊。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常務理事、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與來賓交換意見。(圖/中國時報范揚光攝)醫療機構10年前就開始推動綠能環保等節電作為,洪子仁說,眾所皆知醫療機構本身是24小時不斷電場所,包含手術室、ICU等都必須保持24小時不能斷電,同時必須保有備援系統,以確保病患手術安全及醫療品質,在此次疫情期間,各大醫院為保持防疫感控要求必須加大電力在空調及24小時不斷電系統上的投入,要節省電力有相當極限,醫療機構本身屬於民生基礎設施場所,漲價可能造成醫療品質疑慮,呼籲經濟部慎重考量。洪子仁表示,醫療機構配合防疫政策投入高額防疫費用,諸如開設疫病門診、設立篩檢與疫苗接種站、醫療營運降載加開專責病房及分流收治確診患者外,醫護人力投入防疫第一線,醫院配合調度防疫物資如N95口罩衛耗材成本等經營成本大幅增加同受疫情嚴峻衝擊。因防疫作為、院內感染管制,醫療成本支出攀升,醫院面臨不利疫情所生因素,卻受限於《醫療法》、《全民健康保險法》等高度醫療服務費用監理,難以將成本外部化,僅能獨力承受損失與生存壓力,持續打擊醫療防疫體系韌性。他強調,醫療機構本身屬於24小時運作場域,包含院內貴重醫療設備,如MRI、CT、PET需長年維持低溫不斷電狀態,維持醫療埸域舒適空調及照明設備穩定並符合感控原則,就此次而言若電費調漲將造成全國醫療機構增加支出高達20億以上,無非是沉重打擊。大家都說疫情期間醫院是防疫的第一守,但在電價調漲的過程中卻遺忘了醫院,這是所有醫療機構非常遺憾的一件事。
出生僅6天! 高雄男嬰快篩陽
最小確診者案例出現在高雄!高雄市1名孕婦4日住進聖功醫院待產,當時快篩是陰性,並在6日剖腹產下一名男嬰;沒想到直到6月11日要轉往月子中心時,男嬰竟檢驗出陽性。由於男嬰父母都是篩檢陰性,男嬰出生後都未離開嬰兒室,感染源目前仍不明,不排除是院內感染。高雄市1名孕婦本月4日住進聖功醫院待產,6日剖腹產下一名男嬰,沒想到11日要轉往月子中心時,男嬰竟檢驗出陽性,感染源目前仍不明,不排除是院內感染。(圖/讀者提供)聖功醫院感染科主任賴炳彰表示,醫院依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住院前2日即進行篩檢,該名產婦於6月4日篩檢陰性,6日剖腹產後嬰兒送至嬰兒室,至6月11日出院前皆未離開。賴炳彰表示,11日男嬰家屬辦理出院,準備轉至其他產後護理機構,卻接到回報新生兒快篩陽性,院方立即召回相關人員進行快篩皆為陰性,並回報衛生局。12日召回相關人員加做PCR採檢,12日晚間10點多報告結果出爐全為陰性,目前男嬰感染源仍不明。高雄市衛生局長黃志中,12日在市府防疫記者會中表示,該名男嬰出生後轉到產後護理之家,進入前做檢查發現感染,男嬰目前已轉到醫學中心加護病房做做後續診治。
醫療量能未崩潰?護理師打臉陳時中 醫兩張圖揭48%空床率真相
本土疫情升溫,確診個案每日不斷暴增,外界質疑台灣醫療量能是否能撐下去。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台灣絕對沒有到醫療崩潰,若說醫療崩潰就有點「危言聳聽」。但日前卻有護理師在臉書社團「靠北護理師」PO文指出,「今年的專責護病比是去年的2-3倍,不少醫護人員早已精疲力盡」;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也在粉專曬出兩張照片發文諷刺,「空床率的數字也只是被拿來自爽的數字」。一名網友近日在臉書社團「靠北護理師」透露,面對嚴峻疫情,前線醫療人員人力吃緊,根本無法顧及照護品質,「專責護病比是去年2-3倍,護理師要發餐倒水餵飯翻身換尿布收垃圾發藥抽血,說真的超沒照護品質。」該名網友透露,對於會偷跑下床的老人患者一律都會綁起來,不然就是讓他們跌,只要能維持病人活著就好,「但還是有一堆智障家屬,天天打來要病解,要求幫病人洗澡,這麼多臥床病人,如果我們有足夠人力足夠時間難道不想嗎?現況就是人根本不夠,大家都連5連5的上,進去一趟都是3.4個小時,根本沒辦法吃飯喝水上廁所,政府還一直喊醫療量能夠,跟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有什麼差別?」有護理師抱怨現在根本無法維持照護品質。(圖/翻攝自「靠北護理師」臉書)另外,還有一名疑似護理師的網友,昨(19日)也在「靠北護理師」發文指出,「確診病人超收,急診一堆待床,院內感染也在等床轉入,護病比1:13,內外產兒精神科都有,我們是專責病房護理師,我們好累,拜託救救我們…。」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日前基隆曾發生一名9旬確診老婦在急診室外等候逾10個多小時的事件,但指揮官陳時中依舊強調台灣醫療量能並未崩潰,這讓蘇一峰在粉專不滿發文表示,「醫療崩壞是造謠?至少醫療人員累壞是真的!」隨後附上4/4和5/18兩張醫療資源統計表指出,「隔離病房的總床數從3646增設到12389,只為了讓『空床率』數字好看,當病床變成三倍多,醫護人員有增加成三倍嗎?」接著更嘲諷,「空床率的數字也只是被拿來自爽的數字,用這個數字來否認醫療崩壞也是只能苦笑了!」蘇一峰發文指空床率數字只能拿來自爽。(圖/翻攝自蘇一峰臉書)蘇一峰發文指空床率數字只能拿來自爽。(圖/翻攝自蘇一峰臉書)
陳時中駁「快篩陽性全面視同確診」 蔣萬安痛批他雙重標準
新冠疫情死亡人數創新高,中、重症人數也持續攀升,雙北首長提議以「快篩陽性全面視同確診」應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不以為然,稱「若對偽陽性者投藥治療,出現副作用誰要負責」;對此,立委蔣萬安今(14)日痛批,目前3類人快篩陽只要經過醫師視訊確認,不需做PCR,就視同確診可以給藥,此時沒有偽陽性的問題,但一般民眾快篩陽,指揮中心就認為有偽陽性和藥物交互作用的問題,必須先做PCR等結果出來才能給藥,這是什麼雙重標準! 「醫療人員浪費時間在重複確認是否確診,我們真的在超前部署?」蔣萬安表示,PCR在現階段「超快速」傳播的疫情之下,功能不是用來做為「給藥的判準」,而是留給「住院者」的鑑別,以避免「院內感染」及做為「出院標準」的參考。他認為,此時此刻要珍惜醫護人力資源,做「重複確認」的PCR採檢工作,不僅對抗疫實益性過低,還會加速耗損醫護人力!蔣萬安也說,快篩偽陽比例不高,但因PCR量能有限,耗時費力,可能讓大多數人喪失3-5天的投藥黃金期,指揮中心要負責嗎?他呼籲,指揮中心不該為了快篩偽陽性問題,讓絕大多數比例的確診者沒有機會在3至5天內用藥,從而增加89%的中重症住院率。此外,蔣萬安指出,藥品交互作用本就可以透過各級醫療院所醫師把關的制度,風險已是大幅降低,而對照因加作PCR而延誤給藥的後果,很可能就是「死亡」,交互作用的藉口就顯得微不足道了,這正是歐美權衡利弊後,採取以快篩陽就給藥的決策關鍵。「快篩不足已是事實,別讓藥品不足,不能及時投藥變成全民遺憾!」蔣萬安也強調,這兩天民眾反映口服特效藥很難拿到,是不是政府根本沒準備足夠藥品?他質疑,這段期間快篩不足造成的確診黑數問題,至今還沒獲得解決,難道現在民眾又將面臨沒有足夠藥品、無法阻止輕症轉中、重症的危機?他痛斥指揮中心根本沒有超前部署,事後補救也做的零零落落!
實習生爆部北醫隱匿醫護染疫數 科室成病毒溫床⋯嘆:根本是惡夢
台灣本土疫情升溫,專家提醒醫院內做好防疫以及輕重症分流是防疫關鍵,不過一名在部立台北醫院實習的醫護實習生爆料,其實習單位並未做好病患分流,導致院內多名醫護確診,且院內感染醫護名單不透明,科室感染比例基層也不知曉,讓他傻眼指出,院內醫護自己都無從評估染疫情況,難怪院內疫情擴散會這麼快,也讓他感嘆「這場實習根本就是一場惡夢」。根據「ETtoday」報導,一名從今年1月份到部立台北醫院復健科實習的醫護實習生爆料,內院有很多醫護確診隔離,不過基層醫護根本無從得知院內感染情況,也不知道感染源在哪,院方高層僅叫低層每天快篩,並且透過雲端表單統計院內感染人數;他稱自己服務的復健科原本確診數較少,高層會直接打電話,進行統計,不過4月下旬該科染疫人數增加,已經改用EXCEL表單進行統計。實習生也投訴該院復健科業務很好,但現行防疫措施只要量體溫和刷健保卡,僅能限制發燒、遭隔離患者入院,無法限制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不僅增加醫護人員染疫風險,也讓部分沒打疫苗,且必須入院進行復健的民眾陷於有染疫風險的環境。他稱,到院復健的民眾多為患有腦血管疾病、慢性病或銀髮族群,復健時需要有陪病者、家屬陪同,加上復健科醫護人員、實習生必須在旁執導,恐怕會讓復健科變成高風險染疫溫床。爆料實習生無奈,院內染疫情況不透明,染疫科室比例基層也無法得知,但不少醫療行為是跨科室進行,如果醫護無法評估同仁的染疫情況,也難怪疫情會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傳播。對此,部立台北醫院發言人表示,醫院防疫控管相當嚴格,每天各科室主管都會召開全院防疫會議,確實掌握院內確診醫護人數,並且做好分流管制,也會向院內各科公開相關必要數據;針對入院民眾管制方面,部立台北醫院也表示,防疫措施均遵守指揮中心政策,民眾進入醫院都需刷健保卡,也會量體溫,住院或陪同住院的民眾則要經快篩、PCR陰性才會放行。
高雄爆「防疫獎金拖2年沒發」 前線人員崩潰:這叫挺醫護?
新冠肺炎疫情再升溫,高雄一線醫護也爆確診潮,有醫護不堪壓力爆料,工作環境險惡就算,醫院「防疫獎金」卻遲發近2年,高雄榮總甚至表明不發。醫護人員痛批,他們犧牲自由,配合銷假、加班,快篩還得自己買,卻換不到基本權益,「要問醫師市長,這樣就叫挺醫護?」高市衛生局表示,經查證,高市各大醫院已遵循相關機制發放,說沒領到的人,可能是個案,衛生局會再深入了解。衛福部2020年5月公告,發給醫院、診所、藥局及衛生所團體績效獎勵金。其中,醫院方依據防疫、績效、檢疫、隔離、採檢等工作項目可分別請領獎金,最高一共可領2000萬元。衛福部還強調,獎金60%以上應分配予相關工作人員,以慰其辛勞。去年7月,陳其邁表示依據中央補助方案,發給醫師每班每人5000元、護理師每班每人2500元、行政人員每日每人1500元,市府再加碼醫護及行政人員,每施打線6人不分職類,每節每人補助1000元。若不幸遭居家隔離或確診感染,還有慰問金。但有基層醫護人員爆料,「防疫獎金」醫院早就申請領到,但拖了快2年仍未發給。某大醫院醫護人員表示,去年以三個月為一期、領過數百元至數千元不等的防疫獎金後,就再也沒領過。「去年死守台灣的疫情,我們很累但很驕傲!」醫護人員痛批,現在根本不知為何而戰,全台到處爆確診,民眾自由「吃喝嫖賭」,但醫護人員卻被要求不可以出遊、聚餐,早早排定的長假隨時會被取消、回院上班,院方還揚言損失的假不能補。「我們要的不是錢,是尊重!」醫護人員強調,他們也有家庭和人生。面對疫情威脅,先前不少一線醫護為了自保,不惜周周自費300元作快篩,保護家人。礙於職場壓力,不想害到同事,沒有明顯症狀根本不敢主動通報採檢。現在,連微薄的防疫獎金都拿不到,失去熱情、假期、休閒、金錢的他們,到底還剩下什麼?全國醫師醫療工會理事長吳欣岱表示,她曾打電話到高雄榮總詢問防疫獎金發放現況,院方竟然回覆「沒有發放的打算」,有醫院甚至以「尚未領取足額」為由延遲發放,不少醫院都有延遲1至2年發放的狀況。她也在自己的臉書粉專上向衛生局開酸,「發公文要求醫護不得聚餐,那再發個公文要求醫院領到防疫獎金、三個月內要發給員工,應該也不過分吧?」吳欣岱表示,醫護不只權益遭漠視,不少醫護人員染疫,有些可請公假,有些則被迫請自假。院方還要求證明在院內感染才算職災,否則不予通報。依據今年度醫療人員通報職災資料顯示,迄今才100多名醫護染疫,吳欣岱認為明顯低報,國外做法是醫院「主動舉證」醫護不是在院內感染,若無法舉證,就該認定是職災,以台灣現況來看此作法較適合。高市衛生局表示,經查證,高市各大醫院均回覆、已遵循相關機制發放,說沒領到的人,可能是個案,衛生局會再深入了解。針對醫護安全,衛生局強調,對醫院等高風險場域的工作人員,都是使用PCR採檢,非快篩,也尊重各醫院的防疫作為。陳其邁強調,PCR是「黃金標準」,在醫院等高風險場域內仍會優先採用,速度也相當快,半小時內就可得知結果。
PCR篩檢地圖增190家社區診所 快篩陽可前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表示,為避免輕症疑似個案集中於大醫院急診篩檢,造成急診壅塞、影響急重症醫療量能及引發院內感染,指揮中心自2020年建置COVID-19採檢網絡,指定199家社區採檢院所,提供有採檢需求之社區民眾前往。由於國內疫情進入社區流行階段,確診個案遽增,為擴大基層醫療防疫量能,強化COVID-19採檢分流,指揮中心開放診所提供PCR核酸檢驗採檢服務,並與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及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共同合作,公私協力,擴充採檢量能,以提高民眾採檢可近性。(圖/指揮中心提供)經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及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提報有意願提供採檢服務,且完成診所採檢點、感染管制及傳染病通報自我查檢整備作業之診所家數,共計437家,其中190家完成合作檢驗機構規劃,已納入COVID-19指定社區採檢院所,可提供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陽性民眾,或有COVID-19相關症狀經醫師評估懷疑等符合公費檢驗者進行PCR核酸檢驗採檢服務。診所名單已公布於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COVID-19防疫專區」/臺灣社交距離App及採檢地圖/COVID-19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地圖(網址:https://reurl.cc/QjM9bM ),以利民眾查詢。請民眾前往上述診所之前,先以電話預約聯繫,確認服務時段及預約狀況再前往。其餘有意願且已提出申請之診所,刻正由聯合會及學會協助媒合檢驗機構,將於完成整備作業後,納入下一波公布名單。(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提醒,民眾如自覺有風險且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嗅味覺異常、不明原因腹瀉等相關症狀,或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陽性時,請佩戴醫用口罩,就近前往指定社區採檢院所,由醫師評估進行PCR核酸檢驗。當出現COVID-19警示症狀,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心跳超過100次/分鐘(無發燒時)、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等嚴重症狀時,建議儘速前往醫院急診就醫。指揮中心將持續擴充採檢量能,強化採檢分流,以兼顧民眾檢驗需求及保全醫療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