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病者
」 確診 醫院 新冠肺炎 指揮中心 探病電影頻道/癌症是人生中的「大禮」? 《交換禮物》曾寶儀花4年的生命探索之旅
曾寶儀跟導演男友林明謙愛情長跑19年,情侶檔首次合作紀錄片《交換禮物》由曾寶儀擔任旁白,關注癌症病患在宣告罹癌時,如何面對生命中突如其來的「禮物」。電影歷經4年拍攝,除了有曾寶儀擅長的感性、溫情訪談,也記錄下她花了4年的「醫學探索」之旅,走遍西雅圖、洛杉磯等地,採訪30位身心靈醫學、博士、癌症病友的紀錄。曾寶儀跟導演男友林明謙愛情長跑19年,情侶檔首次合作紀錄片《交換禮物》。(圖/趙文彬攝)癌症所有人避之唯恐不及,當確診罹癌那刻,許多患者第一時間湧上的是面對疾病的恐懼,以及何時走到生命盡頭的未知,忍不住自問:「為什麼是我?」就如同片中所說的「衰仔」一般,癌細胞有如瘟神過境,彷彿宣告誰遇上誰就等著倒大楣。片中走訪多位病友、專家、學者,試圖找出消除癌細胞,讓身體康復的線索。前半段跟著曾寶儀的腳步探訪多位病友,試圖去理解罹癌後的生活是否有所改變;另一方面則是藉由中、西醫、身心靈、脈輪檢測、把脈穴位等療法,試著探究「癌細胞」生成的原因及可能康復的治癒方式。然而介紹多種療法,一不小心就可能變成推廣非正規醫療,但該片採取的敘事模式相當聰明且旁觀,讓各種醫療方式更像是曾寶儀的個人體驗,讓觀眾感受:「原來還有除了化療、手術以外還可以這樣治療。」至於是否有療效或者值得嘗試,一切交還給觀眾做判斷。後半段敘事則轉向陪病者的角度,曾寶儀堂弟、監製曾國駿女友小琦向來熱愛運動、身體健康,沒想到年僅30多歲就發現罹患子宮頸癌,第一時間選擇切除治療,認為積極面對、切除腫瘤就沒事。沒想到不到一年便復發,之後病情急速惡化,成為了癌症末期患者。《交換禮物》紀錄小琦抗癌的過程,令人揪心。(圖/台北双喜提供)曾寶儀跟堂弟以及導演,面對至親飽受病魔折磨,即便心疼也束手無策,只能盡全力陪伴。片中紀錄小琦復發後,決定再跟癌細胞拼一把,同時接受化療、標靶藥物治療,病情依舊持續惡化,奇蹟仍未發生,癌細胞不斷瀰漫,改變的只有日漸虛弱的體力與心靈。片中拍下曾國駿與女友小琦在病房內完婚的畫面,小琦因病重無法到戶政事務所簽名登記,最後是由公務人員通融,到病房內完成登記手續,在完成遺願後,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從對癌症奮力一戰到最後不得不接受生命有其終點,畫面令人揪心,更多的是對世事無常的感慨。另一位癌友Olga罹患乳癌末期,積極治療的同時,也選擇放下以往的罣礙,培養健康生活習慣,人生、想法、態度都有了大轉變。家人、伴侶陪著對抗病魔的同時,也看見Olga的變化。即便抗癌辛苦,Olga時不時就以黑色幽默自嘲,包括在全片尾聲一句:「沒想到我可以活到殺青的時候。」過去不少研究指出,樂觀可以延緩癌症的惡化;悲觀憂鬱則會加速癌症惡化。樂觀的Olga戰勝了癌症,沒想到癌細胞又來了一記回馬槍,康復後再復發、復發後又再康復,如今的她已經健康活到電影上映。癌友Olga(左)罹患乳癌末期,挺過復發後再次康復。(圖/台北双喜提供)就現今科學來看,癌症仍未能有藥到病除的特效藥,對於癌症病患及病患家屬來說,癌細胞依舊可怕且未知,又怎麼會是一份「禮物」?然而《交換禮物》改以不同切點來紀錄,包括病患的抗癌經歷、陪病者的想法、癌症的治療方式,理性的醫學及感性的人生經歷兼具,看著至親努力抗癌,想幫上一把卻無能為力的心情,曾寶儀跟導演林明謙同樣身為陪病者,更能同理家屬的掙扎心情。癌症研究中有一說是癌細胞是基因遺傳,抑或是心理毒素的具象化,壓力、負面情緒、重大打擊皆有可能埋下病變因子。全片既是紀錄癌友的抗癌歷程,也陪著病患家屬療癒對摯愛的心疼與不捨。對於健康的觀眾來看,則像是另一場生命的探索之旅,並非要等到健康出問題才回頭省思,透過紀錄片以不同角度理解癌細胞為何存在,也許也是人生必學的一課。《交換禮物》將於12月25日全台上映。
納豆求婚前問「我有資格娶你嗎」 依依認:沒有這場病應該不會結婚
王偉忠3日在中廣《欸?我說到哪裡了!》專訪納豆與依依,納豆日前向女友依依求婚成功,小倆口娓娓道來從8年前相戀、經歷納豆突然腦出血的意外後、決定終身相依的心路歷程。王偉忠特別提醒納豆、之前跟他借的錢,現在該還了。納豆秒回,「這不可能!」王偉忠大笑認證,納豆真的快好了!依依表示,其實納豆病後始終很堅強,再苦都沒掉過眼淚,但在求婚前一周,納豆忽然問依依,「我真的會好嗎?我有這個資格可以娶你嗎?」2人頓時百感交集,忍不住抱在一起痛哭。11月下旬2人到沖繩出外景時,依依說她心裡有數,覺得納豆很可能要求婚了,因為納豆整個人很不安,一直很緊張。可是當她真的看到納豆在沙灘上雙膝下跪,對她深情求婚,還是感動淚崩,哭到不可抑遏。依依覺得如果沒有這場病,納豆與她應該不會結婚;2人歷經劫難還能慢慢走到這一步,彼此好像一起長大了。回顧這條康復之路,當納豆腦出血,依依覺得他不對勁,果斷送醫,等開完刀、離開加護病房回到普通病房,依依本來預備打開門很帥氣的對納豆說,「Baby你看,我就說我會把你救活吧!」沒想到場景和她想像的完全不同。儘管如此,依依還是親自照顧納豆,她說每天早上起來,看到納豆能健健康康的在她身邊,就覺得很感恩。納豆從第一天交往就對她非常好,連生病之後,心心念念也是希望趕緊康復、才能繼續照顧依依。她以前喜歡納豆的才華,現在很喜歡他的纖細與溫柔,而且納豆對事業很有企圖心,希望能抱回第二座金馬獎。依依很感謝這段期間包括王偉忠在內的很多人關心納豆,也經常分享這段時間的照顧心得,依依覺得照顧病人,也要好好照顧自己的心情,因為陪病者往往比生病的人還要更辛苦,更鼓勵跟納豆一樣生病的人千萬不要放棄自己,努力真的會有回報,就像納豆現在康復的程度,真的是奇跡!小倆口希望婚後能生3個孩子,王偉忠問到未來有男人追女兒怎麼辦?納豆不加思索地回答,「好啊追啊!反正追不到,因為我會阻止!」儼然已經是個霸氣的爸爸了!
台灣醫院口罩令逾千日「全面解除」? 疾管署:月底討論是否全面鬆綁
新冠疫情爆發4年了,民眾在公共場合已可以免戴口罩,但對不少人而言口罩已成為日常必需品,不過醫院、診所、一般護理之家及老人福利機構持續列為應佩戴口罩場所至今已逾千天。對此,衛福部疾管署19日表示,醫療院所鬆綁口罩令與否,本月底會送專家會議討論評估。新冠疫情仍嚴峻時,台灣於2020年12月1日起規定,出入8大類場所應佩戴口罩,勸導不聽者依法開罰3千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而近期一次口罩令調整則為2023年8月15日,如今僅剩醫院、診所、一般護理之家及老人福利機構須佩戴口罩。對此,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說明,3月14日召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防治組」會議,會中也針對「廢除為防治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進入醫療(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應佩戴口罩公告」進行討論。會中決議將研議廢除為防治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之口罩令後,如何建立民眾進入醫療(事)與老人福利等機構的佩戴口罩新常態,並檢視現行醫療機構感染管制措施指引的佩戴口罩規範,在未來適當時機再行討論廢除此公告之提案。曾淑慧表示,疾管署於4月底預計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口罩令是否廢除,而檢視醫院佩戴口罩現行感管查核及指引說明主要有以下3項:1、2024年醫院感染管制查核基準:醫院之急診、門診就醫病人分流機制及就診動線規劃適當,且張貼明顯告示,提醒就醫民眾與陪病者,出入醫療院所應佩戴口罩,並有協助未佩戴口罩就診病人佩戴口罩之措施。2、標準防護措施:涵蓋呼吸道衛生/咳嗽禮節,而當健康照護人員於檢查或照護具有呼吸道感染症狀之病人時,建議需遵行飛沫傳染防護措施(如戴口罩)和手部衛生;本身受呼吸道感染之健康照護人員應避免直接接觸病人,特別是高危險群的病人,若無法避免時則需佩戴口罩。3、飛沫傳染防護措施:健康照護人員密切接觸採取飛沫傳染防護措施的病人時,應在進入病房時即戴上口罩。採取飛沫傳染防護措施的病人轉出病房時,如病人的狀況允許,應戴上口罩並遵守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
小夫妻多分家產 託親戚顧孩1晚竟出事…右手「整齊斷裂」醫揭驚悚原因
剴剴案引發全台關注,讓兒虐議題再度浮上檯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醫師蔡鎧隆回憶,自己擔任住院醫師時,曾遇過1名嬰兒被送到急診,經檢查發現右前臂尺骨跟橈骨斷裂,「還都斷在正中央…整整齊齊的」,眾人當下直覺不對勁,便偷偷通報警方,後來得知是爸媽分到比較多家產,疑似引起親戚不滿,才拿孩子出氣。蔡鎧隆在臉書粉專透露,「記得那是一個週間的半夜,操了一天的我呈現半癱瘓狀態守著急診外科,一對年輕夫妻抱著一個小baby,印象中幾個月大吧!?來院主訴是小朋友持續哭鬧不停,但在哭鬧的時候右手不動,而且右手一碰就痛。遇到這樣無法自我表達的小baby評估是最困難的,我們也只能依照陪病者的敘述來做初步的思考」。醫師表示,根據初步檢查,相較於身體其他部分,只要一碰到嬰兒的右前臂就會換來淒厲哭聲,於是他便讓孩子先接受X光檢查,「片子照完,我還在等待片子上傳的空檔,就看到放射技術師偷偷地跟我擠眉弄眼,點開片子一看…右前臂的尺骨跟橈骨都斷了,還都斷在正中央…整整齊齊的」。蔡鎧隆提到,這種骨折發生在小小孩身上,心中警鈴大響,換自己跟護理師偷偷使眼色,「不愧是優秀的資深急診護理師,瞄了一眼我在看的片子、再看我那個擠眉弄眼到像中風的臉色,就偷偷的去聯絡管區了」。醫師說明,類似骨折通常是瞬間極大的應力直接作用在前臂正中央引起,發生在小孩身上,不是意外就可能是兒虐。警方到場後,現場護理師、社工和醫生一起向家長了解狀況,「言談中得知,他們是個大家族,剛分家產,聽起來這對夫妻是明顯較受長輩喜愛,分得比較多一點…今天晚上,小夫妻有事出門,只能暫時將小孩托給其他同住親戚照顧,回來接到小孩子後就發現這種瘋狂哭鬧的現象」,至於後來的細節便不得而知。蔡鎧隆感嘆,這起事件過了幾天,急診護理長突然跑來找他,說管區警局發來表揚,感謝醫護人員對於兒虐的警覺性與通報,但自己絲毫感覺不到喜悅,「真的!這是我這輩子最不想接到的表揚」。《CTWANT》提醒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寒流發威」呼吸道感染恐升溫 新冠疫情預估1月中再起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2)日表示,近期寒流來襲,加以年末聖誕跨年等活動頻繁,呼吸道感染疫情恐再升溫,尤其國內COVID-19併發症疫情已呈現略升趨勢,推估最快一月中下旬可能進入流行高峰,且自今(2023)年9月26日新冠XBB疫苗開打以來,本土確定併發症病例中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者占99%,依最新荷蘭研究顯示新冠XBB疫苗預防長者新冠重症效果高達7成以上,請民眾儘速接種才能儘早獲得保護力。疾管署進一步說明,依據荷蘭最新研究顯示,現有新冠XBB.1.5疫苗對於60歲以上接種後預防感染後住院保護力可達70.7%,在預防重症保護力可達73.3%,另WHO亦於12月13日公布最新疫苗建議,以及美國何大一博士團隊最新研究,現有XBB疫苗對於目前流行之XBB系列(如EG.5等)及新興變異株如JN.1皆有保護力。而國內新冠XBB疫苗已累計接種73.3萬人次,本週前三日(12/18-12/20)接種人次皆破萬,12月20日接種數11,749更創7週以來單日新高,顯示民眾防疫警覺及接種意願持續升高。疾管署提醒,國內外COVID-19疫情已開始升溫,預估疫情於年底至明(2024)年1月中下旬達高峰,且接種疫苗後約需2週後才會產生保護力,因此提醒年齡在6個月以上之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尤其是65歲以上民眾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趕快接種及早獲得保護力,另民眾及其陪病者就醫時可併同接種,降低感染COVID-19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目前全臺約有3,000家院所可接種新冠XBB疫苗,其中約1,670家提供隨到隨打服務,各縣市獎勵民眾接種活動(詳情依各縣市實際規劃為主)及接種院所可至疾管署官網「秋冬疫苗專區」查詢。
口罩、陪病規範再鬆綁! 「一次看懂新措施」指揮中心曝上路日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宣布「口罩規範再鬆綁」,表示如疫情穩定,4月17日起,要求全程戴口罩場所僅剩「醫療照顧機構」及「救護車」,其餘人潮聚集、公共運輸等場所則改為「建議」戴口罩。另有關住院病人及陪病者的篩檢規範,也將自4月10日起放寬。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新制上路後除醫療照護機構、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一定要戴口罩外,其餘則改建議或恢復民眾自主。而須全程戴口罩場域如下:醫療照護機構醫療、醫事、老人福利、長期照顧服務、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身心礙福利機構;運輸工具則有救護車仍在規範中。但飲食、拍照、不適合或無法戴口罩之檢查、治療或活動,則納入例外情形。(圖/指揮中心提供)此外,如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場合、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尤其是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密切接觸、搭乘公共運輸交通工具及特定運時,仍建議民眾戴上口罩。其餘場所及室內空間,改由自主決定。(圖/指揮中心提供)另住院病人及陪病者篩檢規定,則於4月10日放寬,屆時以下措施全部取消:新住院病人及陪病者,於入院當天篩檢急診留觀達24小時及以上之病人與陪病者,得進行1次篩檢住院病人於住院期間,醫院得依社區傳播風險及實務要求,於病人住院3至5天、定期每週、需執行侵入性處置或手術前、其他經醫師評估有需要等情形進行篩檢(圖/指揮中心提供)同時篩檢方針將調整為有發燒、呼吸道症狀、肺炎、嗅味覺異常、不明原因腹瀉等症狀者,由醫師評估進行採檢。其餘如醫院住院病人之陪病人數以1人為限,但病人為12歲以下兒童、65歲以上老人、身心障礙或經醫療機構評估有照護需求者,陪病人數上限為2人;訪客探病每日固定1時段,每名住院病人每次至多2名訪客為限,但因應病人病情說明或病危探視等例外情形的陪探病措施維持不變。
進急診室等待是好事?重症醫揭現實面「真正VIP是這些人」
自節目《我愛黑澀會》出道的藝人Apple(黃暐婷)25日凌晨陪牙醫男友趙國翔到急診室就醫,透露空床很多卻不能躺,感慨「醫院內比室外還冷」、「規矩是死的」、「沒有人情味」,儘管事後已緊急道歉,仍引來外界批評。對此,重症醫師陳志金直言,在急診室等待其實是好事,「不要老是想著要在醫院當VIP」。Apple於25日凌晨陪身體不適的男友到急診室就醫,並於限時動態曬出急診室照片,抱怨「病床不就是給有需要的病患用的嗎?凌晨5點多,一堆空的病床卻不能躺」,並認為規矩是死的,但醫院若沒有辦法變通,就顯得很沒有人情味,她還特別附上室外只有14度的標示,感慨「怎麼覺得裡面比室外的空氣還要冷」。貼文曝光後引來外界撻伐,Apple緊急發文澄清,強調自己只是陪病者,當時男友疑似罹患腸胃炎身體不適,上吐下瀉又發燒畏寒,連站著都有困難,加上PCR顯示是陰性,還要等待檢驗血報告2小時,只能在戶外的等待區苦候,讓她非常心疼,才會詢問能否借躺一下病床,「我也是在配合醫院的規範下提出我的需求,陪病的我真的很心疼又著急」。Apple補充,「新聞出來後,我本來不想多做回覆,但是誤會的留言越來越多~也非常感謝醫院方有私下和我聯絡想了解當天的狀況,我有詳細的說出當下遇到的問題和不能理解的地方~也謝謝醫院方耐心聽完。」對此,陳志金表示,「不要老是想著要在醫院當VIP。其實,在醫療裡,只要是病情夠嚴重,任何人不必拜託,就會被『自動升級』為VIP!就是那些一到急診,都不必等待,馬上躺在床上,被推進去治療的人!所以,真正的 VIP 是 very ill patient (病得很嚴重的病人)在急診要耐心等待~等待是好事!等待代表你的病情沒有很嚴重,你不是需要馬上被推進去治療的VIP」。(圖/翻攝自Icu醫生陳志金臉書)
怨「醫院空床不能躺」沒人情味…女星挨轟道歉 護理師嘆:提供醫療更重要
自節目《我愛黑澀會》出道的藝人Apple(黃暐婷)25日凌晨陪牙醫男友趙國翔到急診室就醫,透露空床很多卻不能躺,感慨「醫院內比室外還冷」、「規矩是死的」、「沒有人情味」,引來外界批評,逼得她緊急道歉,並解釋來龍去脈。不過,曾對此事發表言論的護理師謝佳真再度發文,直言「醫院提供醫療比提供人情味更重要」。Apple於25日凌晨陪身體不適的男友到急診室就醫,並於限時動態曬出急診室照片,抱怨「病床不就是給有需要的病患用的嗎?凌晨5點多,一堆空的病床卻不能躺」,並認為規矩是死的,但醫院若沒有辦法變通,就顯得很沒有人情味,她還特別附上室外只有14度的標示,感慨「怎麼覺得裡面比室外的空氣還要冷」。貼文曝光後引來外界撻伐,Apple緊急發文澄清,強調自己只是陪病者,當時男友疑似罹患腸胃炎身體不適,上吐下瀉又發燒畏寒,連站著都有困難,加上PCR顯示是陰性,還要等待檢驗血報告2小時,只能在戶外的等待區苦候,讓她非常心疼,才會詢問能否借躺一下病床,「我也是在配合醫院的規範下提出我的需求,陪病的我真的很心疼又著急」。Apple在Instagram的限時動態發出一張病房的照片,抱怨醫院沒人情味。(圖/翻攝自Instagram/@appleweiting)Apple補充,「新聞出來後,我本來不想多做回覆,但是誤會的留言越來越多~也非常感謝醫院方有私下和我聯絡想了解當天的狀況,我有詳細的說出當下遇到的問題和不能理解的地方~也謝謝醫院方耐心聽完。」針對女星說法,護理師謝佳真再度發文說明,「第一、急診檢傷分類應該就會判定病人的狀況。第二、也可能是急診有收到『急診大量傷患通知』,或空床有可能是確診、傳染疾病(如:疥瘡)病患躺過的病床,可能是使用過還沒清理的,沒問清楚之前如果是我,我也不會貿然使用。」護理師提到,「如果身體虛弱、四肢無力,急診都有輪椅可以使用。因為當時我不在現場,我非常明白去急診一定是身體相當不適,但是急診室的目的是搶先救治緊急危重的患者,免去門診排隊,我認為『醫院提供醫療比提供人情味更重要』。Apple當時的發文沒有清楚描述事件經過,我無法妄自斷言,若要求證事實,可能還是要詢問醫院急診的工作人員。」(圖/翻攝自謝佳真臉書)
Apple抱怨「醫院空床不能躺」挨轟 深夜急道歉仍挨罵
自節目《我愛黑澀會》出道的藝人Apple(黃暐婷)25日凌晨陪牙醫男友趙國翔到急診室就醫,並透露空床很多卻不能躺,感慨「醫院內比室外還冷」、「規矩是死的」、「沒有人情味」,言論引來不少網友批評。爭議延燒一日後,Apple於26日深夜緊急道歉,強調都是一場誤會!此前,Apple於25日凌晨5點陪身體不適的男友到急診室就醫,她於限時動態曬出急診室內的照片,透露說:「病床不就是給有需要的病患用的嗎?凌晨5點多,一堆空的病床卻不能躺……」她認為規矩是死的,但醫院若沒有辦法變通,就顯得很沒有人情味,她也特別附上室外只有14度的標示,感慨道:「怎麼覺得裡面比室外的空氣還要冷……」Apple發限時抱怨。(圖/翻攝自Instagram)Apple因批急診室空床引發爭議後,26日下午默默在社群平台發出一張圖,上頭寫道「228連假第二天」,並未對於爭議做出回應。直到26日深夜,Apple才在臉書發文澄清自己只是陪病者,當時男友疑似罹患腸胃炎身體不適,上吐下瀉又發燒畏寒,且按壓右下腹時會疼痛,連站著都有困難,有可能是盲腸炎,加上PCR顯示是陰性,還要等待檢驗血報告2小時,只能在戶外的等待區苦候,頂著凌晨室外10幾度低溫,讓她非常心疼男友處境,才會詢問能否借躺一下病床,「醫院有醫院的規定,但我也是在配合醫院的規範下提出我的需求,陪病的我真的很心疼又著急」。Apple補充,「新聞出來後,我本來不想多做回覆,但是誤會的留言越來越多~也非常感謝醫院方有私下和我聯絡想了解當天的狀況,我有詳細的說出當下遇到的問題和不能理解的地方~也謝謝醫院方耐心聽完。」她表示自己和院方有了解彼此的立場,院方也有對防疫期間分流造成的不便向他們道歉,也很有誠意試著解決當時遇到的問題,「因為疫情醫院訂了許多規範規矩,也因為疫情醫護人手不足,讓一些病患無法即時獲得百分百的照顧~」貼文一出再度引來網友熱議,「醫院只是客氣好嗎」、「228連假愉快?!本來已經提油救火了,結果最後又丟了一顆炸彈」、「醫院好慘…公關根本把醫護人員尊嚴按在地上摩擦」、「我姐姐半夜出車禍,急診室腦出血在等清醒要留院觀察,我們也是在很冷的戶外等啊」、「發燒有症狀就只能在戶外,這是每一家醫院的規定!說了那麼多就是不道歉?請問誰去急診是舒服的?最近急診室也都大爆滿,有人甚至在輪椅上等了快一天才有推床,你看到的空床不見得真的是空床,有沒有可能是還沒有時間消毒的空床?身為公眾人物隨意發言,到底要扼殺多少醫療人員背後的辛苦?」
入境0+7明上路 自主防疫期間「4例外」可探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表示,因應即將實施邊境0+7入境管理新制,入境人員免除居家檢疫,改採「7天自主防疫」,經綜合評估國內疫情、醫療量能狀況,及醫療機構防疫安全與民眾探病等需求,自10月13日起,調整自主防疫期間相關醫療防疫措施,說明如下:一、探病管制:自主防疫期間勿至醫院探病。但符合以下例外情形時,得經醫療機構評估同意,出具探視當日採檢之自費家用快篩陰性證明後前往探病:(1)病人實施手術、侵入性檢查或治療等,須由家屬陪同,或依法規須家屬親自簽署同意書或文件;(2)急診、加護病房或安寧病房等特殊單位,因應病人病情說明之需要;(3)病人病情惡化或病危探視;(4)其他特殊原因,經評估有探病必要且經醫療機構同意。二、陪病管制:自主防疫期間勿至醫院陪病。但符合「病人有特殊照顧需求(如:須有照顧者陪同之幼童或生活無法自理等),且經醫療機構同意」之例外情形時,得經醫療機構評估同意,於入院陪病當日執行家用快篩陰性後陪病;陪病期間每日執行家用快篩至自主防疫期滿,並提供每名住院病人之陪病者1名公費篩檢。三、醫療照護感染管制:自主防疫期間之醫療或檢查,建議由醫師依病人治療之急迫性及必要性等,綜合考量延遲該等醫療或檢查及疾病傳播風險後決定;非急迫性、必要性之醫療或檢查,建議以延後為原則。四、醫療照護工作人員返回工作建議:於自主防疫期間返回工作者,建議於返回工作前進行1次公費家用快篩,且於自主防疫期間,每1至2日於上班前進行1次公費家用快篩;醫療機構得依傳播風險及工作性質等評估調整篩檢頻率。指揮中心籲請民眾務必遵守自主防疫期間各項防疫措施,並請地方政府及醫療機構落實執行,以降低疾病傳播風險。指揮中心將視疫情發展滾動式修正醫院相關管理規定。(圖/指揮中心提供)
9月新制一次看 醫院探病快篩替代PCR、高中以下防疫新制
9月許多新制上路,《CTWANT》為大家整理探病可用快篩替代PCR、蘇花改開放重機通行、高中以下從12日起實施停課新制等9項新制,讓民眾一次掌握。醫院探病快篩替代PCR自本年9月1日起由核酸檢驗或抗原快篩等方式,調整為家用快篩;住院病人及陪病者除入院篩檢外,增加定期每週執行2次篩檢措施。考量疫情及醫療量能,為使醫療照護相關篩檢措施之調整予以適當緩衝時間以順利推行,自本年9月1日起調整「住院病人」、「陪(探)病者」及「長照機構住民/矯正機關收容人出院篩檢」,以核酸檢驗或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方式併行;醫療照護人員到職及定期篩檢,維持以家用快篩方式進行。居檢3+4放寬 自主防疫調整為1人1室指揮中心表示,為持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及兼顧民眾生活需求,經綜合評估入境檢疫措施實施情形、國內疫情、防疫與醫療量能,自9月1日起,入境檢疫措施維持3天居家檢疫及4天自主防疫,後4天自主防疫檢疫處所調整為「1人1室」65歲以上長者 可拿5劑免費快篩自年9月1日起,民眾可持65歲以上長者健保卡,至各快篩實名制販售據點免費領取一份5劑家用快篩試劑,以提供長者更足量的家用抗原快篩試劑,保障長者健康。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 排除新冠、猴痘9月1日起新版「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附約示範條款」、「旅遊不便險參考條款」,把法定傳染病排除在外,所以出國確診或感染猴痘等都不再理賠。高中以下12日起校園防疫新制確診或快篩陽性:7天居家照護,期滿無症狀可入校上課。確診者的同班同學和老師,學校提供一劑快篩試劑,快篩陰性可上課,不須停課。船東責任險新制上路為維護我國海域港口環境安全及秩序,交通部航港局自9月1日上午9時起實施強化船舶P&I(船東責任保險)審查新制,將P&I保險人依國際信評等級分類,針對風險較高之P&I保單加強審查,落實船舶保險之有效性,期能提升進出我國港口船舶素質。蘇花改開放大型重機通行蘇花改自9月1日起,開放大型重型機車行駛,駕駛須與前車保持50公尺安全距離,遇塞車或事故須報保持20公尺車距。至於白牌普通重型機車何時能上蘇花改,待交通部評估。澎湖縣收費停車格 前30分鐘免費澎湖縣長賴峰偉日前宣布,澎湖縣9月1日起收費停車格,前30分鐘免費。估此措施一年有12萬人受惠。新北、苗栗擴大科技執法新北市板橋文化路與民生路口,車禍發生率為新北第一,9月1日起,警方將在路口啟用科技執法。苗栗縣警察局也在頭份市5處,苗栗市2處,竹南、公館、苑裡各1處實施科技執法,取締違規車輛。
李妍瑾捲小三風波 重量級大哥指博版面她「直球對決」回應了
藝人李妍瑾(李妍憬)29日突發聲,「我不是黑道大哥保哥的小三,我是寶哥的債主,很多人看不懂,顧及本人身命安全,目前每天會報平安」,李妍瑾透露自己無奈躺槍,甚至擔心害怕有黑道找麻煩,原因是重量級大哥「太保」曾盈進,日前疑似被妻子抓包外遇,在臉書發懺悔文,甚至用「妓女、北港香爐」等不雅字眼出言辱罵;而如今,「太保」曾盈進澄清,兩人根本不認識,希望對方不要藉他知名度博版面。 李妍瑾認為自己無辜捲入黑道大哥的小三風波。(圖/翻攝自李妍瑾臉書) 重量級大哥「太保」曾盈進,也就是天道盟主「鐵霸」曾盈富的弟弟,接連在個人臉書發表3篇文章全都與李妍瑾有關,第一篇是在今年1月20日,內容提到「對不起老婆,整整傷害她13年」,因為從生完孩子後,兩人就沒有性生活,後「來在外面包養李狠緊,一個月給她30萬的包養費用,而我老婆在懷第三胎時,我還在跟他有曖昧,害我老婆這13年來只有藉由賭博來發洩,老婆大人,對不起,我真的做錯了!」等字句。「太保」發表完懺悔文後,同日又發表第2篇文章,內容提到「李妍瑾是妓女,X過她的男人,真的很衰」等字句,直接點名上一篇的對象就是李妍瑾;不僅如此,8月20日,「太保」三度發文,這次怒嗆「李妍瑾,X你娘,你他X的在Po文嘰嘰歪歪的,什麼人比鬼還可怕,X你娘!他X的咧!搞不清楚妳是什麼貨色,破麻一個,妳是北港香爐,你只是我花錢買的妓女,X你媽的B!」等字句。「太保」曾盈進的回應,他和藝人李妍瑾素不相識,甚至聽都沒聽過,對方太小咖。(圖/翻攝自李妍瑾臉書) 對此,李妍瑾透露完全不認識對方,看到曾先生的發文感到傻眼,因爲她認識的寶哥,是前四海幫海罡堂堂主,目前還欠她人民幣100多萬元;對於另一位保哥發表這樣的文章,讓她深感無奈躺槍,很擔心害怕有黑道找麻煩李妍瑾目前正在尋求律師諮商,畢竟方先生與她還有債務糾紛要處理,亦懇請現任董事長、副董事長幫忙小女子,她只是一個跟大家一樣靠自己認真經營工作的人,這件事她真的很委屈。不過根據《三立新聞網》引述「太保」曾盈進的回應,他和藝人李妍瑾素不相識,甚至聽都沒聽過,對方太小咖,他已淡出江湖多年,可向所有江湖人士詢問,為何李小姐要指名帶姓,還公布他和老婆的照片,他所涉及的案件,法院均已判處無罪,他還有高齡77歲老母親、老婆及3名小孩,為何李小姐把我愈描愈黑?「太保」曾盈進還表示,老婆罹患嚴重憂鬱症,今年1月驗出乳癌二期,現已切除化療中,他平時足不出戶,寸步不離陪伴愛妻多年,許多江湖人士都能證明。「太保」曾盈進還表示,這幾年有見過他出現嗎?難道李妍瑾是她專用的嗎?昨天他旁邊坐的酒店小姐就叫李妍瑾,他在自己臉書發文,給他老婆高興不行嗎?他加的人都是認識的好友,最後「太保」曾盈進還詢問,「我有得罪妳嗎?妳把我連名帶姓和照片公布出來,是何居心?不要拉我知名度博妳版面,懇請社會大眾能體諒一位非常愛老婆及全心全意陪病者的心情,謝謝」。針對「太保」曾盈進的說法,李妍瑾也在剛剛於臉書再次發聲。(圖/翻攝自李妍瑾臉書)針對「太保」曾盈進的說法,李妍瑾也在剛剛於臉書再次發聲,內容提到,「這位大哥!曾盈進大哥您發了這澄清文,是您一直發我連結直接怒罵我,連名帶姓甚至我的連結照片,我早已表明與你不認識,現在您也說跟我不認識,但是發文也是從你那邊開始我才知道⋯我是被您的發文嚇到,話說您說您身邊的酒店妹叫李妍瑾,跟我說ㄧ下是哪一間,我帶圤導去光顧一下點那位李妍璟!還有那為何你不放「您說的李妍璟或是李很緊的照片」?李妍瑾接著表示,「您老婆有嚴重憂鬱症年初1月驗出乳癌二期,現己切除正在化療中(有醫院証明)你您說己足不出門,片刻不離的陪伴您那嚴重憂鬱症的老婆多年。那昨天你怎麼又去酒店找李妍瑾?請問哪一間酒店?我們也想看看另一位李妍瑾」?李妍瑾又氣憤表示,「你說難道李妍瑾專門給我用的嗎?我就叫李妍瑾啊,您連名帶相片跟連結都在公開版,是大哥您發文媒體才發我才回答,那就請您撤下所有連結以及相關我的發文,以及您老婆也要撤文喔,如果這禮拜您還沒撤我只能走司法程序」!
9月住院、陪探病規定放寬 4大常見問題一次看
繼社區篩檢站8月11日退場後,新冠疫情(COVID-19)防疫新措施將於9月上路,原本規定住院和陪病病人入院前2天需PCR或使用抗原快篩,9月1日起改為入院當日再使用家用快篩篩檢即可。若住院病人的陪病者未完成疫苗接種,仍須維持每週定期的自費篩檢,以下4大QA供民眾參考。Q1:若要住院,篩檢新規定為何?緊急住院者,在入住病房當天需進行公費核酸檢測或抗原快篩(包含家用快篩)。如為急診留院觀察24小時(含)以上的病患,須執行1次公費核酸檢驗或抗原快篩(包含家用快篩)。但若非緊急住院病人,則應在入院前兩日內進行公費核酸檢驗或抗原快篩,或於入院當日進行公費家用快篩。Q2:家人要住院,請問陪病者如何篩檢?住院病人的陪病者,須不具COVID-19相關症狀及TOCC(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群聚史)等。緊急住院病人的陪病者,於入院陪病當天進行公費核酸檢驗或抗原快篩(幫含家用快篩);非緊急住院病人的陪病者,於入院陪病前2天內進行核酸檢驗或抗原快篩,或於入院陪病當日進行家用快篩;急診留院觀察達24小時(含)以上病人的陪病者,須執行1次公費核酸檢驗或抗原快篩 (包含家用快篩)。另外 「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或「完成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至3個月內」陪病者,每次住院限陪病者1名公費;未完成疫苗接種的陪病者,入院陪病以自費篩檢,且應每週定期進行自費篩檢。Q3:住院、陪探病者的免篩檢條件為何?住院病人若為「經醫師評估無COVID-19相關症狀且無TOCC風險的新生兒或早產兒」,則無須篩檢。住院病人及陪病者若為「確定病例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15天(含)以 上至3個月內」,可免除篩檢。 探病者若為「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達14天(含)以上」或「確定病例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達15天(含)以上至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Q4:若住院病人使用家用快篩執行入院篩檢,經醫師評估檢驗結果為陽性,該怎麼辦?在醫院內如使用家用快篩執行入院篩檢,檢測結果經醫師評估後為陽性,建議再進行PCR檢驗確認,以利後續處置及通報評估。
陪病強制PCR 蔡壁如批:衛福部放任醫院賺國難財
新冠疫情期間,醫院多要求陪病者需做PCR及快篩才能進入醫院,讓家屬承受極大經濟壓力。民眾黨立委蔡壁如昨表示,目前衛福部已經開放快篩取代PCR,為何醫院還要強制規定陪病者必須做PCR,令人質疑衛福部是放任醫院賺國難財。根據衛福部桃園醫院網站公告,陪病者以1人為原則,陪病者未施打疫苗兩劑滿14天需每周自費篩檢,收費1200元;且無論是否已完成疫苗,如有離院情形者皆須每周PCR篩檢。蔡壁如說,若遇到夜間(每日4點後)、假日,還會被多收費;另有交替照顧病人的狀況,每個人也都須做PCR檢測才能入院。蔡壁如表示,有人向她陳情,父親因罹癌住院,但為了到桃園醫院陪病,快篩、PCR採檢費用讓他花了上萬元;而醫院也規定只能有1位陪病人,進出病房一定要現場做快篩及PCR,一次1500元到2200元不等。蔡壁如質疑,衛福部目前已開放快篩取代PCR,為什麼醫院還要強制規定必須做PCR?除了陪病要花大錢,若不能進醫院探病,就只能請看護,但現在醫院看護1天至少3千元起跳,外籍看護還會坐地起價。蔡壁如也指出,陪病的經濟壓力太高,狀況好一點的家屬,能請人把病人推出醫院見面,但這樣有達到防疫效果嗎?蔡壁如批評,陳時中說要和病毒共存,但什麼配套措施都沒有,一心只想選舉,防疫不能只是嘴巴講一講,該負的責任也不能只用嘴巴扛,一心要選舉的政務官不但扛不了責任,也只會讓人民陷於苦難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根據指揮中心指引,打過追加劑或完整接種的陪病者,1人可公費接受篩檢,公費篩檢方式為抗原快篩或PCR核酸檢驗二擇一,或同時執行,但若未完成疫苗接種,則需自費篩檢,可使用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或PCR核酸檢測。莊人祥表示,陪病可使用家用抗原快篩檢測,指揮中心的要求是醫院的作法不能比指引鬆。對於部分醫院強制PCR採檢,可能是有自己的考量,必須和病人、家屬做好溝通。
全國即日起有條件放寬醫院探病措施 每名病人至多2位訪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表示,因應國內COVID-19疫情趨緩,民眾的疫苗接種率提升,衡酌民眾陪(探)病需求及醫院防疫安全,將放寬原中央規定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高雄市、花蓮縣等6縣市醫院除例外情形外,暫停探病之限制,自即日(6月24日)起有條件放寬全國醫院陪(探)病管理措施,並調整住院病人經醫療機構評估有照護需求者之陪病人數、及陪病公費篩檢之疫苗劑次條件。相關說明如下:一、探病管理措施:(一)全國醫院之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呼吸照護病房(包含RCC)、精神科病房、慢性病房及兒童病房等區域,及有身心障礙、病況危急或例外情形者,得開放探病。探病時段為每日固定1時段,每名住院病人每次至多2名訪客為原則。(二)探病者應出具探視當日採檢之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自費篩檢陰性證明。若為「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達14天(含)以上」或「確定病例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15天(含)以上至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二、陪病管理措施:(一)全國醫院住院病人之陪病人數以1人為限,但病人為兒童(12歲以下)、老人(65歲以上)、身心障礙或經醫療機構評估有照護需求者(如行動不便、生活無法自理等),陪病人數上限為2人。(二)預定(非緊急)住院病人之陪病者,於入院陪病前2日內篩檢;緊急需入院陪病者,於入院陪病前篩檢。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達14天(含)以上之陪病者,每名住院病人之陪病者公費篩檢限1名;未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達14天(含)以上之陪病者,應進行入院及每週定期自費篩檢。陪病者若為「確定病例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15天(含)以上至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指揮中心提醒,由於醫院屬於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疫情期間儘量避免不必要的陪(探)病,建議以視訊或電話方式替代實地探視,陪(探)病人員進入醫院務必佩戴口罩及遵循感染管制措施。指揮中心籲請民眾儘速完成完整疫苗接種,未來也將視疫情發展滾動式修正醫院相關管理規定。+
醫院因應新冠醫療應變措施調整 解隔病患得免除篩檢條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表示,鑒於近期本土疫情持續嚴峻,為兼顧防疫量能與有效風險控管,並配合「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確診個案處置及解除隔離治療條件」修訂,指揮中心調整「醫院因應COVID-19醫療應變措施」之已解除隔離確定病例得免除篩檢條件,並已於6月6日發文各縣市衛生局轉知醫療院所,實施日期依各醫院公告辦理。調整內容說明如下:一、由「確定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修正為「確定病例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15天(含)以上至3個月內者,得免除篩檢」。二、醫院得衡酌社區傳播風險,依上開原則執行住院病人、陪病者、探病者、急診留觀24小時以上之病人及其陪病者、醫療照護人員、採檢人員等篩檢措施,若本身為確診者已解隔,且符合「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15天(含)以上至3個月內」,得免除相關之入院篩檢及定期篩檢。(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指出,各項醫療應變策略將持續視疫情狀況滾動修正,相關醫院因應COVID-19醫療應變措施已置於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專區/醫療照護機構感染管制相關指引/醫院因應COVID-19醫療應變措施項下,供各界下載運用。另呼籲醫療機構務必落實執行醫療應變措施,強化感染管制,以確保人員健康安全,共同嚴守醫療防線。
醫院微解封 進入院區可免插健保卡
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迄今已有1212人重複感染新冠肺炎,顯示仍有再次感染風險,但對疫情以來,各大醫療院所祭出門禁管制,民眾進入醫院須插健保卡,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已發文授權各醫院斟酌辦理,可改以詢問TOCC取代「入院插健保卡」。台大和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明(8)日起將調整現行門禁措施。近期有部分民眾經歷二次感染,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從2020年至今,系統有2次確診紀錄者共1212人;但根據文獻,第二次感染可能症狀較輕微,目前還沒有定論,只知道二次感染較常見症狀是發燒,第一次感染最常見的則是咳嗽,至於嚴重程度差異,還需要後續研究評估。由於指揮中心擬鬆綁確診者解隔3個月內陪探病可免篩檢,另近來陸續也有醫院取消「入院插健保卡」門禁管制,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昨證實,日前已發文授權各醫院斟酌辦理,可改以詢問TOCC(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方式取代,也有部分醫院維持原有作法,指揮中心並未明令取消或禁止。他表示,雖然社區疫情還在流行,健保卡註記可以直接阻攔確診者等對象進入醫療院所,但同時須權衡民眾就醫權益。台大醫院表示,8日起將調整現行門禁措施,民眾持門診掛號證明可免插卡入院,住院或陪病者則照舊,仍需插健保卡並詢問TOCC。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也將在8日起取消大門健保卡查詢作業,TOCC作業改由門診、檢查單位及病房單位執行。台北榮民總醫院目前尚未確定是否調整相關措施,預計今日開會討論。振興醫院已在上周五率先取消大門插卡管控,且恢復開放各出入口進出。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認為,入院插卡做法已經名存實亡,不可能完全阻擋有感染風險的民眾;隨著國內取消實聯制,醫院也沒有必要限制民眾留下資料或足跡,不僅沒效益也浪費人力。但李明政提醒,門禁鬆綁須建立在2個前提下,首先是陪探病規定維持不變,陪病以1人為限、特殊情況外原則上禁止探病;其次是各醫院需加強公告宣導,避免快篩陽性民眾進入醫院,請依各醫院規定直接前往防疫急門診或篩檢站,以免造成其他院內民眾感染。北市聯合醫院副總院長蕭勝煌表示,這幾天都在研議,會朝中央制定的方向,可能就不插健保卡入院,但他坦言,還是會呼籲快篩陽性的朋友,不可進到醫院就醫,避免感染風險,宣導方式仍在討論中。據了解,目前進入聯醫仍會插健保卡和量體溫,因確診者從發病或陽性日算起第15天才能進入醫院,聯醫會再討論於近日定案。
人倫悲劇!母不忍子罹癌持菜刀砍兒 被判殺人未遂要關2年7月
3年前桃園邱姓婦人因罹癌的兒子長時間臥病在床,她拿菜刀朝兒子脖子揮砍,所幸警消獲報將兒子送醫後撿回一命,台灣高等法院維持一審判決,依殺人未遂罪將她判刑2年7月,但因不符合緩刑的規定,未來一旦上訴駁回、判決定讞,她恐仍須入獄服刑。邱姓男子因罹患疾病長期臥病在床,74歲的邱母認為他為疾病所苦,欲使邱永久解脫疾病折磨,竟基於殺人之犯意,2019年8月3日下午1時許,她在桃園市大溪區其等居處,持菜刀1把朝邱的頸部接續揮砍數次。邱男受有頸部刀傷之傷害,邱母再持菜刀割腕欲自殺,因邱男在失去意識前以手機傳送Line訊息向其兄、姑姑求救,邱的哥哥接到求救訊息隨即到場查看,立即報警求救,經警消人員到場處理,迅速將2人送醫救治,2人始均倖免於難(邱另在於2020年6月12日因病去世)。一審桃園地方法院將邱婦依殺人未遂罪判刑2年7月,她不服提上訴,二審高院考量她長期患有重鬱症,易生負面想法,犯罪之動機、目的係欲結束被害人之生命避免其繼續受苦,惡性相對較輕,且犯後坦承犯行,態度良好,仍判處有期徒刑2年7月。至於邱的律師請求緩刑之宣告部分,高院表示,受限於刑法第74條第1項所定之「受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之宣告」要件,縱使宣告刑3年以下且已無再犯高度風險性,仍必須進行機構內處遇。高院指出,對比日本刑法將緩刑之適用從宣告刑2年提高至3年,復為達犯罪者之再犯防止與改善更生目的,增訂刑之一部緩刑制度,台灣緩刑制度未與時俱進。高院表示,台灣現行規定導致被告雖鑑定評估家庭社會系統支持程度尚佳、工作或對應社會角色之維持程度良好,並無明顯風險因子,但囿於宣告刑逾2年,而無從給予緩刑之宣告。合議庭也提醒,本案邱婦因罹患憂鬱症是否適宜入監執行,則係牽涉受刑能力之問題,檢察官對於被告是否有受刑能力之爭議,在尚未開始執行前,宜送精神鑑定以究明。
實習生爆部北醫隱匿醫護染疫數 科室成病毒溫床⋯嘆:根本是惡夢
台灣本土疫情升溫,專家提醒醫院內做好防疫以及輕重症分流是防疫關鍵,不過一名在部立台北醫院實習的醫護實習生爆料,其實習單位並未做好病患分流,導致院內多名醫護確診,且院內感染醫護名單不透明,科室感染比例基層也不知曉,讓他傻眼指出,院內醫護自己都無從評估染疫情況,難怪院內疫情擴散會這麼快,也讓他感嘆「這場實習根本就是一場惡夢」。根據「ETtoday」報導,一名從今年1月份到部立台北醫院復健科實習的醫護實習生爆料,內院有很多醫護確診隔離,不過基層醫護根本無從得知院內感染情況,也不知道感染源在哪,院方高層僅叫低層每天快篩,並且透過雲端表單統計院內感染人數;他稱自己服務的復健科原本確診數較少,高層會直接打電話,進行統計,不過4月下旬該科染疫人數增加,已經改用EXCEL表單進行統計。實習生也投訴該院復健科業務很好,但現行防疫措施只要量體溫和刷健保卡,僅能限制發燒、遭隔離患者入院,無法限制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不僅增加醫護人員染疫風險,也讓部分沒打疫苗,且必須入院進行復健的民眾陷於有染疫風險的環境。他稱,到院復健的民眾多為患有腦血管疾病、慢性病或銀髮族群,復健時需要有陪病者、家屬陪同,加上復健科醫護人員、實習生必須在旁執導,恐怕會讓復健科變成高風險染疫溫床。爆料實習生無奈,院內染疫情況不透明,染疫科室比例基層也無法得知,但不少醫療行為是跨科室進行,如果醫護無法評估同仁的染疫情況,也難怪疫情會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傳播。對此,部立台北醫院發言人表示,醫院防疫控管相當嚴格,每天各科室主管都會召開全院防疫會議,確實掌握院內確診醫護人數,並且做好分流管制,也會向院內各科公開相關必要數據;針對入院民眾管制方面,部立台北醫院也表示,防疫措施均遵守指揮中心政策,民眾進入醫院都需刷健保卡,也會量體溫,住院或陪同住院的民眾則要經快篩、PCR陰性才會放行。
抱不動骨折母親就醫又發現確診 基隆女崩潰憂斷炊竟吞藥警即時救援阻憾事
隆市劉姓母女平時相依為命,但劉母日前骨折而腳部疼痛,就醫採檢時發現確診,劉女隨後也得知自己染疫,她情緒崩潰,擔心居家照護期間沒有經濟收入,竟向醫護人員揚言輕生,並跑回家中吞藥,所幸基隆市第二警分局東光派出所員警機警,透過手機定未找到已吞下百顆藥丸的劉女,並立刻協助她送醫,成功阻止悲劇發生。據了解,劉母6日腿部疼痛,在女兒的陪同下就醫,採檢時發現染疫,院方表示要先隔離10天才能開刀,劉女擔心陪病10天將沒有收入,於是簽同意書決定自行返家隔離。而在回家路上,劉母腿部還是疼痛難耐,於是想到診所打針止痛,但劉母不良於行,劉女又抱不動骨折的母親,母女倆到診所門口時已精疲力盡,最終癱坐在路邊,民眾見狀以為2人路倒,立刻通知警消。警方到場後立刻請診所醫生協助查看,但醫生判定劉母為骨折,應盡速就醫而非打針止痛,但醫護人員要將2人送醫時,劉女突然情緒失控、拒絕前往,在警方多次詢問下,劉女才大喊母親「得SARS啦」,警方聽後不敢大意,請來親友勸說,並承諾會幫忙爭取補助,母女倆才同意前往醫院。到醫院後,劉女為陪病者也需進行採檢,這才發現劉女同樣確診,劉女因此情緒崩潰,更擔心此後生計斷炊,一時大受打擊,向醫護人員聲稱要輕生後奪門而去。東光派出所員警接獲醫院通報後立刻開始找人,大半夜仍積極查訪劉女親友,並通報勤務指揮中心協助手機定位,所幸7日凌晨在劉女住處發現其身影,而劉女則聲稱已吞食百餘顆止痛藥,警方則會同救護人員將她送醫,成功阻止憾事發生。警方後續將協同當地里長以及相關社政單位,加強關懷該對母女的生活狀況,並提供必要幫助;同時也呼籲民眾,生命沒有過不了的難關,請撥打24小時生命線專線「1995」,如有發現有民眾發現危急狀況,並請撥打110報案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