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
」 寒流 低溫 保暖 醫師 猝死![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6/395656/sm-b89bbc0dcbc9f9826962893e84018a27.jpg)
花甲樂通過經濟部「投資台灣三大方案」以智慧科技打造高齡友善社會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照護需求越來越迫切。在政府推動長照2.0政策與公私協力的支持下,「花甲樂日照中心」成為全國首家申請通過經濟部「投資台灣三大方案」的社福企業。花甲樂計畫在全國拓展服務量能,並與醫事科技大學合作,招募百位專業人才,為未來的高齡照護打造堅實基礎。花甲樂近期引入全台最快的人臉辨識技術與智能服務機器人,攜手領先科技公司共同打造智慧化照護環境。透過結合創新科技與溫暖的人性化服務,為長者提供更安全、便利且貼心的生活環境,讓家屬安心無憂。花甲樂董事陳玲淇展示智慧化照護設備(圖/花甲樂提供)。智慧科技監控健康 8秒就完成生理數據量測花甲樂採用先進的「動態人臉偵測計算即時心跳技術」,僅需 8 秒即可量測長者的心跳、血壓、血氧、體溫及乳酸等關鍵生理數據。該技術透過影像分析皮膚下的血管變化,並經臨床測試達到醫療器材標準,為長者健康提供高精度且可靠的數據支持。同時,透過雲端數據同步,家屬能即時掌握長者的健康狀況,實現照護的透明化與即時性。花甲樂採用先進的健康監控技術,快速掌握長者的生理數據(圖/花甲樂提供)。此外,花甲樂引進智能服務機器人,為長者提供專業導覽及貼心陪伴。智能機器人能協助介紹環境設施、提醒活動時間、分享健康知識,甚至播放音樂,為長者的日常生活增添趣味與便利。這些智慧系統的應用,不僅提升了照護效率,減輕人工測量與監控的負擔,也有效緩解照護人力壓力。同時,透過機器人的互動功能,增強了長者的幸福感與歸屬感,充分展現花甲樂在智慧照護領域的創新實踐。持續創新迎接未來智慧照護願景面對即將來臨的超高齡社會挑戰,花甲樂日照中心持續引入智慧創新元素,為長者及照護團隊營造友善且溫暖的環境。未來,花甲樂將積極響應政府推動的公私協力政策,全面擴展日間照護服務的量能。以「高齡友善社會」為願景,花甲樂將持續注入創新動能,致力於為長者打造安心、幸福的生活環境,成為高齡照護的標竿典範。花甲樂為長者及照護團隊營造友善且溫暖的環境(圖/花甲樂提供)。花甲樂日照中心持續引入智慧創新元素,打造高齡友善社會(圖/花甲樂提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6/395596/sm-4be0f55d2c2a80eb461c5122cc751132.jpg)
寒流來襲光穿厚外套沒用!醫搖頭:避免棉質 3層漸層式穿法曝
不少人疑惑,寒流來了,為何一定要穿三層衣服,難道光穿厚外套,不行嗎?對此,黃軒解答,除了三層衣服,這三層也要穿對順序。黃軒在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表示,為什麼要穿「漸層式」保暖衣物,這個是有科學根據的,漸層式保暖法(Layering System)是以多層穿搭來提高保暖效果,透過調整「不同材質與不同層次」,在身體周圍創造保暖空氣層,以減少熱量流失並應對不同環境變化。黃軒提到,主要分為三層,基礎層、中間層以及外層,衣服三層要穿對順序,順序不對,容易失溫的。一、基礎層(Base Layer)—— 吸濕排汗作用:負責吸濕排汗,保持皮膚乾爽,避免汗水降低體溫。選擇:合身、快乾的材質(如排汗衣、羊毛、聚酯纖維),避免棉質(吸水但不易乾)。二、中間層(Mid Layer)—— 保暖隔熱作用:提供保暖效果,將身體產生的熱量鎖住。選擇:抓絨(Fleece)、羽絨(Down)、羊毛(Wool),這些材質可以有效形成保暖空氣層。三、外層(Outer Layer)—— 防風防水作用:阻擋冷風、雨水,防止外部環境影響內部保暖。選擇:防風防水材質(如Gore-Tex、防潑水夾克),確保透氣性,避免內層濕氣累積。黃軒指出,漸層式保暖的原理,保暖空氣層,衣服與身體之間的空氣層可作為熱絕緣體,減少熱量流失;防止汗水降低體溫,基礎層負責排汗,避免汗水蒸發時帶走大量熱能(汗水蒸發會使體溫下降);適應環境變化,多層穿搭讓你能夠依天氣調整衣物,靈活適應不同溫度。黃軒說,「透過漸層式穿搭方法,我們可以有效提升身體的保溫效率,讓你在寒冷環境中保持溫暖,你的身體才不會失溫,因為失溫就會容易猝死。」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5/395295/sm-20891b65d345e76dbe344c36b6eee193.jpg)
全台到院前OHCA人數突破5百人 專業醫示警「快樂低血氧」並非新冠獨有
近期台灣遭遇入冬以來最嚴峻寒流襲擊,長時間的低溫,也讓全台OHCA(到院前失去呼吸心跳)的人數突破500人。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近期就強調,「快樂低血氧」其實並非是新冠才有的現象,民眾真的不可不防。蘇一峰醫師在FB發文分享一起個案,該名個案是一名失智老人,日常居住在安養院中,生活尚可自理。但有一日,該名老人突然出現嗜睡、呼吸微弱等症狀,工作人員於是急忙將老人送醫急救。送醫後,醫師發現,該名老人的肺部已經變成「大白肺」,血氧濃度只有70%,體溫更只有32度。面臨到如此緊急情況,醫師隨即幫老人插管。而沒想到插管後,老人隨即停止心跳,這又讓醫師們轉去幫老人做CPR急救。蘇一峰醫師表示,這種情況其實就是「沉默低血氧」,而且後續該名老人經過檢查後,確認並沒有罹患新冠或是流感。蘇一峰醫師也強調,沉默低血氧(快樂低血氧)其實並非是新冠才獨有的現象,在一般的大白肺也可以看到沉默低血氧。而且失智中風的老人家也容易沉默低血氧,因為這類型的老人腦部有受傷,再加上神經退化,所以會出現明明缺氧卻又不會表現出的血氧的症狀。蘇一峰醫師也提到,血氧濃度只有80%,但是呼吸卻不會喘的案例其實很多,如果是大白肺的話,更是常用昏睡來表現症狀。除此之外,蘇一峰醫師還提到,低溫不只會加重心肺衰竭,還會讓沉默低血氧加重,因為過低的溫度讓血色素不容易釋放氧氣,所以導致身體組織更容易缺氧。而在缺氧傷害一段時間後,心臟就會停止跳動。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2/395162/sm-e2af526c5773aa6ea470749ddaf4c6e9.jpg)
天冷喝酒想暖身? 醫示警「危險誤區」:恐猝死
氣溫驟降,不少人習慣在寒冷的天氣裡喝上一杯酒,希望能藉此暖身,驅散寒意。然而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警告,這種做法不僅無法真正保暖,反而可能增加失溫與猝死的風險。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表示,許多人在飲酒後會感覺身體變暖,甚至臉頰泛紅,這其實是因為酒精使血管擴張,讓更多血液流向皮膚表面。然而這種「暖意」只是短暫的錯覺,事實上,當血液集中在體表時,體內的核心溫度反而會加速流失,導致身體更快失溫。此外,酒精還會影響人體的溫度調節機制,使下視丘無法準確感知環境溫度,進而干擾身體的自然保暖功能。人在飲酒後對寒冷的感知力也會下降,容易忽視低溫的威脅,導致穿著不足或待在寒冷環境太久,進一步增加失溫風險。黃軒說明,失溫是一種嚴重的健康威脅,當人體核心溫度降至 35°C 以下時,器官功能將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在寒冷天氣中飲酒,不僅會加速體熱流失,還可能對心血管系統造成極大負擔,特別是對於本身患有慢性疾病或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風險更高。黃軒指出,酒精會導致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進一步增加心肌梗塞或中風的風險。而醉酒後若發生嘔吐,可能造成窒息,進一步提高猝死的可能性。這些潛在風險使得「喝酒禦寒」成為寒冬裡最危險的誤區之一。與其依賴酒精帶來短暫的「假性溫暖」,不如採取科學的方式來禦寒。黃軒舉例說明,例如穿著多層衣物能有效鎖住體溫,內層選擇排汗材質,中層負責保暖,外層則以防風為主。此外,攝取足夠的熱量,例如熱湯、辛辣食物等,也能幫助身體維持適當的溫度。在室內可以使用暖氣設備來保持環境溫暖,並減少長時間暴露在低溫環境中的機會,特別是在清晨或深夜等氣溫最低的時段,應盡量避免在戶外逗留太久,以降低失溫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395143/sm-791a0f2700e12521aa3d0a6266512d58.jpg)
寒流重症住院率激增43%! 醫教「保暖穿法」:提升37%保溫效率
今天(9日)仍受寒流影響,台灣本島各縣市平地的最低氣溫皆在10度以下。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就指出,氣溫驟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代謝異常、神經系統問題,甚至失溫症的發生率大幅提高,而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寒流期間重症住院率更會激增43%,因此建議民眾採取「漸層式保暖法」,能有效提升37%的保溫效率。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撰文道,低溫,已經不只是增加一般感冒的風險,更會觸發一連串生理變化,尤其當氣溫跌破10°C,重症致病機轉遠超一般的著涼感冒。黃軒舉例,氣溫每降1°C,急性心肌梗塞風險就會上升2.6%,清晨6至10時更為最危險時段,低溫會使血管收縮度達日間峰值1.8倍,而收縮壓在5°C環境下每小時上升5mmHg,腦出血風險增加37%;冷空氣刺激使支氣管收縮阻力增加47%,急性發作住院率提升3.2倍;鼻黏膜溫度降低1.5°C,流感病毒複製速度加快300%,像是COVID-19病毒在低溫環境下,產生細胞激素風暴的發生率增加58%。黃軒表示,低溫也會讓糖尿病併發症加重,包含促使皮質醇分泌量增加41%,血糖值波動幅度擴大2.7倍;末梢神經病變患者的足部潰瘍感染率在冬季上升63%。低溫同樣會引起偏頭痛連鎖反應,因為顱內血管在5°C環境下異常擴張頻率增加1.6倍,三叉神經痛覺敏感度,提升至常溫的2.3倍。黃軒也補充說明,80歲以上長者的體溫調節效率僅年輕人的17%;酗酒者因血管異常擴張,失溫進程加速3.2倍;甲狀腺機能低下者,低體溫昏迷的死亡率達42%。為了減低這些重症風險,黃軒也以下給出7的要點:1、漸層式保暖法:內層排汗+中層抓絨+外層防風,較單件厚衣提升37%保溫效率。2、溫控飲食策略:每日補充5公克的Omega-3,以降低血液黏稠度19%;飲用40°C薑茶,可促進末梢循環28%。3、動態熱身原則:起床前先做「被窩踝泵運動」,每小時60次,預防血栓形成。4、環境濕度監控:維持室內50~60%濕度,可減少呼吸道刺激源83%。5、藥物安全檢查:服用β受體阻斷劑患者,需監測晨間血壓,波動幅度可能達30mmHg。6、時段風險管控:避免上午6時到9時外出,該時段為心血管事件發生率高峰。7、一些關鍵警示:出現「非典型胸痛」,例如牙痛、背痛、上腹痛,合併冒冷汗情況,應在30分鐘內就醫;使用電暖器須保持1公尺以上距離,以預防低溫燙傷。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台北急凍6度以下…網直擊「男童穿夏季服裝」傻了 真相曝光:很常見
受到寒流影響,全台冷颼颼,民眾出門都包緊緊,不過卻有孩童不怕冷,在不到10度的台北街頭,只穿短褲和短袖。貼文引發熱烈討論,結果意外發現,這並不罕見,甚至有人不穿上衣,令人大開眼界。根據中央氣象署,今(8日)至下周一清晨受寒流影響,各地天氣非常寒冷,其中北部多個縣市皆亮「橙色燈號」,代表平地最低氣溫攝氏6度以下,或平地最低氣溫攝氏10度以下,且連續24小時平地氣溫攝氏12度以下。20縣市低溫特報。(圖/中央氣象署)沒想到有人不怕冷,原PO在臉書「爆廢公社」發文提到,今天氣溫只有8~10度,走在台北街頭,正在等紅綠燈過馬路,卻看到前面的弟弟穿著很夏天,黑色短袖搭配黑色短褲,似乎一點也不怕冷,與前方的路人相比,完全是兩個季節,不禁好奇:「這位弟弟是何方神聖?」男童在不到10度的街頭穿夏天服裝。(圖/翻攝自爆費公社)照片曝光後,掀起一番議論,網友紛紛留言:「每個人體感溫度不同」、「年輕人是真的很抗寒」、「不要懷疑,很多國小生都這樣」、「有人就是天生不怕冷」、「小孩體溫比較高,看樣子應該去打球回來」。另外,也有人分享經歷,「路上不只他,我已經看好多了,光看我都從腳底冷到頭頂」、「我們公司司機也是穿這樣,他真的不怕冷」、「果菜市場很多這樣的人…還有不穿上衣的」、「我在樹林夜市看到整條路男學生都穿這樣」。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5/394985/sm-87fbd3ef0d14a5bd05e405e6876ad3e3.jpg)
寒冬猝死風險增!醫師示警:10大危險行為千萬別犯
隨著氣溫驟降,猝死風險也隨之上升。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出,心肌梗塞引發的心律不整是冬季猝死的常見原因之一。研究顯示,「氣溫每下降10度,2周內因寒流效應引發心肌梗塞的相關死亡率將上升36%」。洪永祥特別提醒,民眾應避免10大可能引發寒冬猝死的危險行為,以降低風險。據TVBS的報導,洪永祥根據統計表示,約70%的猝死事件發生在家中,尤其是臥室和浴室;另有18%發生在寒冷的公共場所,如街道、公園或交通工具內。此外,從事戶外工作或需長時間暴露在寒冷環境中的行業,如建築工人或物流配送人員,也屬於高風險族群。十大寒冬猝死危險行為第十名:寒冬戶外吸菸增心臟負擔菸草中含有超過7,000種化學物質,其中數百種為有毒物質,如一氧化碳、尼古丁和焦油。一氧化碳會降低血液攜氧能力,尼古丁則使血管收縮、心跳加速,增加心臟負擔。在寒冷環境下吸菸,更易引發氣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發作,甚至導致呼吸衰竭。第九名:酒醉後入睡易低溫猝死酒精會擴張血管,加速體熱散失,並降低體溫感知力。在寒冷環境中,酒醉後入睡可能導致低體溫,增加猝死風險。第八名:棉被蓋頭恐窒息猝死雖然蓋頭睡覺有助眠效果,但嬰兒或失智長者可能因呼吸道被壓迫而窒息。建議睡覺時避免將棉被蓋過鼻子以上。第七名:寒夜露宿戶外易低溫喪命入睡後代謝減慢,體溫下降。遊民或無家可歸者在寒流來襲時,若缺乏足夠保暖設備,容易因低溫猝死。第六名:單薄衣著戶外久坐長時間穿著單薄衣物從事戶外靜態活動,如釣魚或觀看表演,可能因身體產熱不足而導致低體溫猝死。建議寒冬減少長時間戶外活動。第五名:晚餐高油、高鹽、高糖冬季攝取過多高油鹽糖食物,易使慢性病失控,加重心臟負擔。夜間頻尿起床時,溫差過大可能引發危險,建議長者穿著保暖衣物,並在房間增設暖氣設備。第四名:密閉空間使用瓦斯易中毒冬季門窗緊閉,若熱水器安裝在室內或密閉陽台,瓦斯燃燒不完全可能導致一氧化碳中毒。建議熱水器應安裝在通風良好的地方。第三名:清晨寒流中運動風險高長者在寒冷清晨運動或爬山,可能因溫度過低導致血壓上升,增加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風險。建議改在室內運動。第二名:胸痛呼吸困難別輕忽就寢冬季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可能是高血壓、心律不整或心臟缺氧的警訊。應立即告知家人並就醫,切勿輕忽。第一名:洗澡前後溫差超5度最危險研究發現,溫差超過5度會大幅增加心因性猝死及腦中風風險。洪永祥建議,洗澡前可先開啟暖氣5分鐘,或安裝頂式保暖設備,避免溫差過大。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5/394575/sm-95c215a581b6d59f22a4cd21e305e7cd.jpg)
大S流感泡溫泉加重病情? 醫:熱療等同抗生素
女星大S過年去日本旅遊,因流感併肺炎過世,而有旅遊業者表示,她們去箱根泡溫泉,也有人說,得流感泡溫泉會加重身體負擔。對此,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熱療已被證明可刺激免疫系統,大S可能是泡不夠或是根本沒泡。江守山在臉書發文,「老一輩的人都知道如果有感冒就會教病人去喝1杯熱薑湯,然後躲在被窩裡面讓他出一身汗。很多人在出一身汗之後整個感冒就好了。事實上從爬蟲類開始多細胞生物就會使用提高體溫來對抗感染,所以蠑螈感染之后也會發燒。這是因為提高體溫可以抑制病原的複製跟提升免疫細胞的活性。」江守山指出,研究證實高溫水浴對抗感染,效果等同抗生素,至於大S狀況,她或許泡不夠久,或是因生病根本沒泡。為什麼溫泉浴、芬蘭浴等熱療可以增加免疫力?江守山說,熱療誘導休克蛋白表達,熱休克蛋白可增強腫特異性免疫反應;中度熱療改變細胞因數譜,增促炎細胞因數,減少抗炎細胞因數,讓免疫反應轉向腫瘤排斥。此外,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也在臉書發文,「如果感冒是因為鼻病毒等感染,通常沒有『全身性』的反應,只局限在流鼻水、打噴嚏等單純的上呼吸道症狀,如果也沒有心血管等相關慢性病,適度的洗熱水澡或泡溫泉,並非絕對禁忌。」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2/394092/sm-bf7afbb99c97a64bafd1ade84305b76e.jpg)
大S猝逝/她赴日旅遊第2天癱軟喘不過氣「想泡溫泉舒緩」 醫:恐惡化病情
大S(徐熙媛)春節期間赴日旅遊,卻因流感併發肺炎不幸離世。一名網友看到新聞後,分享自己2018年在北海道旅遊時,媽媽也曾遭遇幾乎相同的經歷,當時媽媽命懸一線,最終花費近200萬才順利返台救治。一名網友日前在Threads發文表示,2018年11月他與媽媽前往北海道旅遊,出發前1週媽媽身體不適,就醫後被醫生診斷為小感冒,但症狀遲遲未見好轉。出發當天,媽媽雖然仍感到疲倦、嗜睡,但考量到已經付了萬元旅費,決定硬撐出發。沒想到,抵達當地第1天晚上,媽媽開始出現呼吸困難,原PO想帶媽媽去泡溫泉舒緩,但媽媽已無力行走,只能待在飯店休息。第2天一早,媽媽整天昏睡,同行團員見狀還貼心讓出後座,好讓她能躺著休息。原PO表示「結果一到晚上,整個人癱軟叫說喘不過氣,只好快點叫救護車送醫」,醫生診斷原PO媽媽罹患肺炎併發敗血症,當場插管送進加護病房搶救。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原PO展開長達10幾天的「返台大作戰」,還好當時在免稅店遇到一位熱心大叔,「他預估可能也不會太快治療好」,大叔立即連絡自己在台灣的親戚協助原PO媽媽返台。原PO透露「最後醫療費高達380萬日幣,加上聯絡International SOS派人前來北海道並協助聯繫華航拆8個機位,才順利返回台灣雙和醫院,一趟日本驚魂下來噴了快200萬台幣」,媽媽回台後,仍在ICU住了1個月才轉入普通病房,情況才逐漸穩定。原PO事後回想「當時醫生有說還好沒有硬拉媽媽去泡溫泉,不然會加速惡化」。對此,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曾示警,很多人以為熱氣可以排毒,但其實「流感患者,是不適合泡溫泉的」。流感患者不宜泡溫泉,以免加重病情或增加傳染風險。(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黃軒指出,流感患者可能已有發燒症狀,泡溫泉會提高體溫,導致「中暑或脫水」,且身體正在對抗病毒,額外的熱刺激可能加速新陳代謝,使人更加疲憊。黃軒進一步提到,溫泉的高濕度環境可能使流感患者氣道分泌物增加,導致「呼吸困難或痰液堆積」。若患者有氣喘或慢性支氣管炎,泡溫泉甚至可能誘發「支氣管痙攣」,造成喘息或胸悶不適。黃軒表示「生病是不宜泡溫泉的,那些熱氣蒸騰不是排毒,當下是造成身體系統中毒」,並建議感冒或流感患者先好好休養,以免病情惡化或傳染他人。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7/394047/sm-0c84df689a3151d91c7a6c1181c7053a.jpg)
大S猝逝/流感泡溫泉「毒上加毒」? 醫師兩派看法不同「難有研究證實」
大S在日本因流感併發肺炎病逝,令大眾震驚,而大S在日本的行程也被討論,由於她疑似在身體不適時泡溫泉,許多人認為這可能與之後的病情惡化有關。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PO文表示,流感患者泡溫泉可能抑制身體免疫反應,加速病情惡化,「這不是在排毒,是讓身體系統中毒。」黃軒說,很多人認為溫泉的熱氣可排毒,事實上得了流感就不建議泡溫泉,理由包括身體負擔增加、加重呼吸道症狀、傳染風險高與抑制免疫系統。黃軒指出,流感患者本身可能已經有發燒,泡溫泉會進一步提高體溫,導致身體負擔增加,甚至引發中暑或脫水,且感染流感期間,身體正在對抗病毒,泡溫泉可能加速代謝與心率,導致更加疲累。黃軒表示,流感可能引起喉嚨痛、咳嗽、鼻塞,而溫泉的高濕度環境,可能使增加呼吸道分泌物,導致呼吸困難或痰液堆積,可能引發支氣管痙攣:對有氣喘或慢性支氣管炎的流感患者,泡溫泉還可能誘發支氣管收縮,導致喘或呼吸不順。流感患者泡溫泉也可能抑制免疫反應,當身體處於高溫環境,免疫系統的反應可能被抑制,導致康復時間延長,甚至使病情惡化,患者可能因免疫力下降,導致細菌感染,出現例如肺炎、鼻竇炎併發症。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也表示,流感發病全身系統性發炎時,應該早點點滴藥物治療補充水分,如果泡溫泉流汗脫水反會加重病情。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則PO文表示,「泡湯對流感病人的影響」是否有科學依據,至今尚無定論,主要原因在於:目前尚無大型臨床試驗證實「泡湯」(熱水浸浴)對感染(例如流感)的治療效果。」由於進行標準臨床試驗往往耗費可觀經費,而且在研究設計上通常也希望能得出明顯且正面的療效,方具備學術價值。然而,與新藥開發不同,泡湯缺乏藥廠或其他大規模贊助者的投入,因此過去沒有相關研究,未來也不太可能出現,除非溫泉產業有意支持,才有可能推動這類研究。王介立強調,這並不代表「泡湯對流感病情完全沒有任何影響」。實際上,泡湯對流感病情的效益與風險,可能因人而異;甚至對同一個人,在不同階段也可能產生不同影響。換言之,在尚無科學實證的情況下,泡湯對流感的作用無法一概而論,也難以作出預測。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5/393675/sm-b96bcf78ccc388bf63d42ebda222c545.jpeg)
國泰金控邀民眾「共創美好永續」2025台北燈節閃耀西門
國泰金控在跨年之際為全台民眾獻上光雕祝福,主題為「Better Together共創更好」,透過永續、科技、健康多元生動光影,讓參與民眾驚呼連連,吸引超過22萬人現場觀看;此外,整場光雕祝福設計中,一句句鼓舞人心的溫暖對話,更成為拍照打卡熱點,民眾自發性製成跨年貼圖,透過社群傳送彼此謝年、謝謝夥伴、更謝謝一年來努力的自己,讓國泰想跟民眾一起更好的信念溫馨展開。國泰「共創美好永續」主燈透過燈光顏色設計呈現春櫻、夏花、秋煌,以及冬雪;賞燈民眾只要將手掌貼於感應樁,透過體溫感應,即會投射不同的燈光、顏色變化。(圖/國泰金控提供)國泰承襲這份心意,再度延續「Better Together共創更好」信念,適逢元宵佳節,在2025台北燈節期間,要與民眾「年」在一起,從中山堂到西門町、再到北門廣場一路熱鬧滾滾。國泰金控以「共創美好永續」主題設計,用森林氛圍創作多邊形環景燈組,希望喚醒民眾對於生物多樣性的重視;透過光影及動畫輪動,呈現溫暖絢爛的春櫻、夏花、秋煌,及冬雪等四季景色,並將台灣黑熊、石虎、台灣獼猴等台灣特色動物圖騰也放入燈座,更在燈裡設置感應樁,賞燈民眾只要雙手貼於感應樁,就會出現水流燈光特效,讓燈座更加燦爛迷人,象徵國泰持續與賞燈民眾一起「Better Together共創更好」。為讓民眾更能體會大自然豐富的四季流轉,國泰「共創美好永續」主燈也透過燈光設計呈現粉紅色的春櫻、綠色的夏花、黃色的秋煌,以及白色的冬雪,在固定時間內四季輪流轉換;透過不同的顏色、燈光特效設定,以及蟲鳴鳥叫,讓每個踏進燈座的民眾彷彿置身一座有四時變化的森林。而國泰最想與民眾分享的,就是一起「Better Together共創更好」的心意。因此在主燈中設置兩支感應樁,賞燈民眾只要將手掌貼於感應樁,透過體溫感應,即會投射不同的燈光、顏色變化,絢爛的流水燈效果就像在森林中出現了一座絕景瀑布,代表與國泰一起努力,就能為地球呈現更美麗的景色,共創更幸福美好的未來。歡迎民眾在2025台北燈節期間,與親朋好友一起到場觀賞國泰「共創美好永續」環景燈組,還能參與國泰舉辦的線上抽獎活動,只要在國泰主燈旁掃描QR CODE,完成FB官方粉絲團「國泰永續識務所」任務,就有機會抽到藥妝店百元禮券,快揪親朋好友動起來。詳情請見活動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cathay.esg.insights國泰金控年節期間金融服務不打烊,更希望與全台民眾分享賞燈樂趣。除台北燈節外,國泰人壽亦冠名贊助於台南市鹽水區舉辦的2025鹽水蜂炮(2/11-2/12)、於台中中央公園舉辦的2025中臺灣元宵燈會「蛇線幸福」(展期2/8-2/23)、以及於桃園高鐵站外廣場舉行的2025臺灣燈會「光聚千塘串桃園」(展期2/7-2/23),從台北、桃園、台中到台南,國泰金控點亮全台,與民眾一起歡慶元宵佳節。【2025台北燈節活動資訊】●時間:即日起至2月16日(隨時歡迎參觀,每天17:00-22:00點燈)●交通方式:西門捷運站6號出口,步行約1分鐘●國泰金控主燈「共創美好永續」,位於中華路燈區B11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5/393065/sm-a7c68ecbc016f92ffe060f4d4384399f.jpg)
寒流來襲氣溫直線下降 除夕、初一全台84人OHCA
近期由於寒流來襲的關係,氣溫直線下降,這也讓全台OHCA的人數直線上升,單是在除夕(28日)至初一(29),全台OHCA人數已經累積84人,平均下來每小時就有超過3人被送醫搶救。根據《三立新聞》報導指出,據消防局統計,從除夕(28日)至初一(30日)上午8點,全台因內科疾病導致到院前心跳停止(OHCA)的患者已累積84人,當中2日各有42例OHCA個案,平均每小時超過3人因心血管問題送醫搶救。而先前《TVBS》也曾報導指出,新北市消防局自27日凌晨起至28日上午8點,共計送醫13名OHCA案例,當中2人死亡。報導中也提到,雖然這些案例尚無法直接判定與天候因素的關聯,但消防局仍提醒,近期日夜溫差大,家中如有長輩應注意保暖,同時如有使用瓦斯爐、暖爐等器具,應注意通風,避免一氧化碳中毒。除此之外,三軍總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祝年豐也提醒民眾,低溫期間應特別注意保暖,室內溫度應保持在 18 至 20 度之間,避免過大的溫差刺激心血管系統。即使在室內,也建議穿著足夠的保暖衣物,或蓋上毛毯,以維持體溫穩定。此外,早晨起床或夜間如廁時,應先披上衣物,避免因溫差劇烈變化而增加心臟負擔。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5/392975/sm-e96b877729d30bb57e34c3ca7fb5b3d7.jpg)
極地寒流襲美!美國東岸大雪 女子在後院遛狗被凍斃
極地渦流南襲,為美國帶來2025年第一個巨大冬季風暴系統的威脅。往年都會面對強烈冰風暴的東岸地區,今年同樣有數千萬民眾面對劇烈的降雪與低溫襲擊。美國東北部俄亥俄州(Ohio)便有一名婦女,僅僅在自家後院遛狗,就因為難敵酷寒天氣而不幸死亡。據《紐約郵報》報導,休倫縣治安官辦公室稱,1月19日上午,43歲的尤金妮亞‧蜜雪兒‧沃德曼(Eugenia Michele Wadman)被發現凍斃在自家後院。當局表示,這位寵愛狗狗的女士在前一天晚上,穿著睡衣便牽著她的狗狗到後院遛狗,疑似因為摔倒在冰冷的地面後受傷,又因酷寒無法動彈,在僅有華氏20度(約攝氏零下6.67度)的院子中待了一晚,最終死於體溫過低。這起事件的調查工作仍在進行中,並在等待完整的屍檢結果,但目前沒有懷疑是謀殺。另一方面,據悉,尤金妮亞的愛犬目前下落不明。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3/392723/sm-9e14e931afb682cd151cb49d08c8d55b.jpg)
示警「室溫降1度、大腦老2歲」 日本專家分享4招屋宅保暖秘招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理工學部教授伊香賀俊治先前曾做過實驗,其透過MRI觀測後,發現室內溫度過低,不僅會導致民眾血壓升高,更可能加速大腦老化,差不多就是「室溫降1度、大腦老2歲」的程度,癡呆風險明顯增加,讓健康壽命大幅縮短。為此,伊香賀俊治也分享了4招快速讓屋宅保暖的秘招。根據《女性自身》報導指出,伊香賀俊治教授先前曾對日本高知縣檮原町與山口縣長門市40至80歲居民進行MRI掃描,發現客廳室溫與大腦老化呈現明顯相關性。當室溫每下降1度時,大腦的老化程度相當於年齡增加2歲。這意味著室溫過低會顯著加速大腦退化,進一步提升患癡呆症的風險。伊香賀俊治教授解釋,寒冷的環境會使人體為維持體溫而收縮血管,進而引發血壓上升。血壓過高會損傷腦內血管,增加血栓形成與微小血管破裂的風險,導致大腦受損,進一步影響運動、記憶等功能。隨著損害累積,大腦退化的速度加快,最終可能演變成癡呆。而研究中也指出,對於65歲以上的高齡者來說,每日運動40分鐘即可降低癡呆風險21%,而寒冷的住宅無疑減少了高齡者進行運動的機會,進一步提升健康隱患。除了對腦部的影響外,研究中也發現,在室溫僅13度居住的居民,比起居住於15度環境中的人,其健康壽命平均縮短4年,即使僅2度的溫差,也對健康產生顯著影響。為此,伊香賀俊治教授也分享了4招讓屋宅保暖的方式。伊香賀俊治教授解釋,窗戶是室內熱能流失的主要來源,因此建議使用厚實且長度及地的窗簾,阻擋冷空氣進入,避免室溫下降。如果想進一步提升窗戶的隔熱效果,可以在玻璃上貼氣泡紙,利用其隔熱緩衝層來減少50%的熱能流失。這樣不僅能維持室內溫度,還能縮短暖氣使用時間,進一步降低電費。睡前暖身也是保持溫暖的關鍵,他建議用40度的溫水泡腳15分鐘,促進血液循環,使體溫上升。如果不喜歡泡腳,也可以用圍巾保暖頸部,同樣達到提升身體溫度的效果。至於電暖器的使用,伊香賀俊治教授建議將移動式電暖器擺放在窗戶邊,透過加熱窗邊的冷空氣,促進室內熱氣循環,提升整體暖房效果。然而,他特別提醒,電暖器不宜靠近窗簾,應保持適當距離以確保使用安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2/392162/sm-90bc10569ba9205d272d299eb92b78d4.jpg)
入冬以來最強寒流!小年夜濕冷「下探8°C」 收假再一波冷空氣
今(24日)東北季風逐漸增強,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較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桃園以北及台灣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新竹以南山區亦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為多雲到晴。氣象署預報,今(24日)東北季風逐漸增強,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較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夜晚清晨各地低溫普遍是13至18度,白天高溫在北部及東半部地區約20至22度,中南部25至26度;天氣方面,迎風面的桃園以北及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新竹以南的山區亦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氣象署指出,小年夜(27日)至大年初一(29日)清晨寒流影響,各地天氣非常寒冷,小年夜白天起寒流減弱,各地氣溫逐漸回升,早晚天氣仍偏冷,日夜溫差大;小年夜仍有些水氣影響,北部、東半部地區及中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除夕、大年初一環境明顯轉乾,台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為晴到多雲,僅花東地區有零星短暫雨。《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則在Threads表示,今年過年連吃兩波冷空氣,幾乎確定,而且以現在的預報看起來,第一波是堂堂正正的寒流等級,當然又是入冬以來最強,尤其是北部宜蘭,小年夜那晚不僅濕冷,還會直接下殺8至10度,平常你說台北的天氣好冷,冷冷的剛好降低你的體溫,但這種10度濕冷,可能是連你的魂都要去了。《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除夕開始,全台就全面轉為乾冷好天氣,一天一天極慢的回溫,直到收假附近,另一波冷空氣再來,一樣是先濕後乾,不過這個收假冷空氣有多冷,就再說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8/391638/sm-79ec39c0f7f9ef5ef76189d52b18d7a9.jpg)
前國手陳清波敗血症辭世!享耆壽93歲 醫曝8徵象:病情恐快速惡化
日本職業高爾夫協會證實,出生於台灣淡水、旅居日本的高爾夫名將陳清波因敗血症14日辭世,享耆壽93歲。馬偕醫院重症科醫師李昭賢指出,病人會有發燒、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白血球上升、尿少、發紺、斑駁樣皮膚、意識變化等8種生命不穩定徵象,病情可能在數小時至數日內快速惡化。李昭賢日前在馬偕醫院官網撰文說明,敗血症是微生物(細菌、黴菌、病毒)侵入人體在血液內繁殖並且產生毒素引起的全身性的發炎反應,嚴重時會引起血壓下降、組織灌流不足,凝血功能的異常甚至全身各種器官衰竭以致死亡,其死亡率約30-50%。李昭賢表示,敗血症是極為複雜的疾病,較常發生於抵抗力不足的病人身上,如老年人、癌症病患、器官功能不全或免疫不全之病患。他指出,感染伴隨以下4個症狀中的2個或2個以上的症狀,即是敗血症,包括一體溫大於38.5度或小於35度;二每分鐘心跳大於90下,每分鐘呼吸速度大於20次;三動脈血中的二氧化碳分壓小於32毫米汞柱;四血液中的白血球數在每立方毫米的體積中大於12000顆或小於4000顆。整合醫學醫師姜冠宇過去也曾在臉書提及,現代有抗生素,敗血症能死亡(所謂敗血性休克)比例已經很低了,通常還會發生敗血症,情況有3種,第一,抗生素來不及給到位,太慢了;第二,產毒性病原體事先有毒素,迅雷不及掩耳;第三,病毒複製自己控制不住,戰場開太大。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391506/sm-5a3f60c7a03860a17a2674b66ce4e4a3.jpg)
婆婆發燒故意裝暈全身放軟 媳婦看破手腳「丟這句」她瞬間會走路了
媳婦分享,婆婆常常會放大自己的病情給大家看,近期婆婆又說身體不舒服,量了一下體溫,真的有發燒,她和老公就帶婆婆掛急診,豈料婆婆到了醫院急診室外下車越走越無力,媳婦知道婆婆比較疼小叔,就直接搬出殺手鐧,直接跟她說「如果你不堅強一點,我會直接叫你小兒子請假回來顧你,他不請假再試試看」,婆婆立刻不需要人家扶,讓她相當無奈。該名網友於日前在臉書社團「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發文指,前車之鑑太多了,婆婆常會放大自己的病情,如果10分來講,婆婆表現出來6分,到醫院就變8分,看到醫護人員再變10分,但經過醫師檢查病情只有3分。她分享,近日婆婆說自己身體不舒服,幫忙量了一下體溫,真的有燒到37.9,她和老公就帶婆婆掛急診,到了醫院急診室外下車,她看婆婆越走越無力,知道婆婆比較疼小叔,於是她直接跟婆婆說「如果你不堅強一點,不好好走路,要全身放軟倒下去,我會直接叫你小兒子請假回來顧你,他不請假再試試看」,下秒婆婆立馬踩著穩穩的步伐走進去,不需要人家扶,但是她還是稍微扶著,「反正她比較疼我小叔,拿她威脅剛好而已啦」。她最後還跟醫師說,假如不需要住院,婆婆又想住院,麻煩醫師跟婆婆說「你的病情不需要住院,如果你要住院,就要自費」,醫師則說「好的,我了解這種情況」。此文一出,網友看了也不禁大讚「妳真聰明」、「幹得好」、「其實台灣很多婆婆都有拿奧斯卡獎的實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9/391189/sm-d17202d608d2a15ac1f35eef4debc7ce.jpg)
主人因病過世 小狗堅守店門口不願離去
泰國那空叻差是瑪省(Nakhon Ratchasima)的Yamo市場外,一隻名為Moo Dang的流浪狗,近幾個月來一直堅守在當地一間7-Eleven門口不願離去。旁人都知道,Moo Dang在等待的是牠的主人,牠的主人生前每天都帶著Moo Dang在市場兜售商品,但是在2024年11月因病離世,從此再也沒有回來。根據《太陽報》報導指出,當地的小吃攤販索姆尼克·威塞特諾克(Somneuk Wisetnok)表示,這四年來,Moo Dang始終與主人形影不離,直到2024年主人去世後,Moo Dang依舊不願離去,所以一直駐留在這家7-Eleven的門口。也因為Moo Dang的忠心,市場的小販和便利店員工對Moo Dang可以說是照顧有加,不僅提供食物和水,甚至帶牠去看獸醫。甚至稱呼牠為「呵叻的八公」,與日本秋田犬八公對主人不離不棄的故事遙相呼應。類似的故事也發生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Istanbul)。一隻失去大部分幼崽的狗媽媽,冒雨將唯一倖存的小狗送到獸醫診所尋求救助。這隻筋疲力盡的狗媽媽將病重的小狗輕輕放在診所門口時,成功引起當班獸醫奧漢(Baturalp Oghan)的注意。奧漢醫師注意到,小狗因低體溫已經進入病危狀態,便隨即將小狗送進重症監護室。報導中提到,在小狗開始治療的過程中,狗媽媽一直守候在小狗身邊,甚至多次查看牠的情況。奧漢醫師表示,這窩小狗其餘的兄弟姐妹已經不幸離世,而倖存的小狗正在接受持續治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9/390259/sm-9b7e9753115189021acc032d00b6b959.jpg)
9縣市低溫特報! 氣象粉專:把握「這3天」年前大掃除
中央氣象署今(16日)早10時29分針對9縣市發布低溫特報並提醒,今日至明日大陸冷氣團影響,北部、東北部氣偏冷,其他地區早晚亦冷。今日新北市局部地區有持續10度左右或以下氣溫(橙色燈號)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防範。氣象粉專「天氣風險WeatherRisk」則發文指出,週六(18日)白天冷空氣減弱,各地持續為多雲或晴的天氣,下週二到週四(21至23日)水氣仍少,各地大致仍將維持多雲或有陽光的天氣型態,沒有明顯的降雨訊號,似乎很適合年前的大掃除安排。中央氣象署今早10時29分針對9縣市發布低溫特報,並提醒加強保暖,使用瓦斯熱水器及電暖器具應注意室內通風及用電安全;預防低溫導致之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避免長時間逗留在寒冷環境,確保兒童之頭、頸、手和腳部溫暖,關懷老人、遊民及弱勢族群避寒措施;冬季為流感好發季節,請注意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生病在家休息;農作物及水產養殖業注意寒害。以下為低溫區域:橙色燈號(非常寒冷):新北市有持續10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防範。黃色燈號(寒冷):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宜蘭縣、金門縣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請注意。天氣風險公司氣象部經理吳聖宇今也在「天氣風險WeatherRisk」發文指出,隨著南方水氣逐漸向東遠離,配合大陸冷氣團冷空氣南下,今日清晨在台南以北到宜蘭一帶的空曠地區如先前預期普遍有10度或以下的低溫出現,最低溫仍是在苗栗三灣的大河站只有7.5度,新北石碇則是7.8度,新北五股也只有8.8度低溫,台北站清晨的最低溫也來到12.6度,相當接近強烈大陸冷氣團的門檻值(12.4度)。吳聖宇續稱,水氣離開後,今天到明天(17日)持續受到乾冷空氣的影響,除了東北季風迎風面的大台北、東半部地區雲量仍較多,局部偶有零星小雨或飄雨機會外,西半部地區普遍都將是晴到多雲的天氣。週六(18日)白天冷空氣減弱,各地持續為多雲或晴的天氣,晚間起到週日(19日)白天有微弱鋒面掠過,週日晚間起到下週一(20日)東北季風稍增強,但是水氣並不多,各地雲量增加,不過降雨不明顯,預估只有在東半部地區以及各地山區有局部小雨機會,天氣稍有變化但是影響有限。下週二到週四(21至23日)仍持續為東北風到偏東風的環境,水氣仍少,各地大致仍將維持多雲或有陽光的天氣型態,沒有明顯的降雨訊號,似乎很適合年前的大掃除安排。吳聖宇說明,再下一次明顯的東北季風增強或是大陸冷氣團南下可能要等到下週五(24日)才會出現,同時水氣也將增多,一直到過年前這段期間有機會再轉為偏冷而且有下雨機會的天氣型態,尤其迎風面的北部、東半部一帶看起來降雨的機會高,整體影響程度仍有待觀察。溫度方面,吳聖宇補充,今日溫度較偏低,北部、東北部白天高溫只有15至16度左右,中部及花東地區白天高溫也只在17-20度之間,南部稍微好一些,白天高溫仍有21至23度,明日白天各地溫度將較為回升,北部、東北部及花蓮地區白天高溫16至18度,中部及台東地區高溫可以來到20至22度,南部地區高溫約22至24度左右。轉為乾冷後,吳聖宇提醒,夜晚清晨要留意輻射冷卻低溫發生的機會,預估一直到週六清晨為止,台南以北到宜蘭一帶空曠地區在夜晚到清晨這段時間配合輻射冷卻作用,可能有7至9度低溫發生的機會,高屏、花東一帶空曠地區也將有11至13度低溫,市區的溫度相對較高,台北市的低溫預估仍將落在12至14度,中北部、東北部市區的低溫也大致會落在11至14度之間,南部及花東的市區低溫則是在13至15度左右。吳聖宇文末指出,週六白天開始溫度將有所回升,後續因為東北季風強度有限,加上天氣較好,不少地方有陽光出現機會,預估各地白天的高溫將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但是因為大環境風向大致都還是東北風或偏東風,因此不會一下子就明顯回暖,只是跟這幾天冷空氣影響的時候相比,整體溫度會緩和舒適許多,陽光底下可能會感覺比較溫暖,不過夜晚清晨仍要留意輻射冷卻造成的局部低溫現象,部分空曠地區仍不排除有接近10度上下的低溫發生機會,日夜溫差的變化會比較大,要提醒大家特別注意穿著以及身體健康。下一波明顯降溫的時間點可能要等到下週五(24日)才會開始,有機會又是大陸冷氣團等級的冷空氣要影響台灣,不過降溫的幅度還有待觀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6/389846/sm-44a50a1c828f2da05a5876c046f34cce.jpg)
染流感發高燒…他「2天吞8顆止痛藥」腰痛爆 醫一查驚:腎嚴重受損
近期不管國內外,流感疫情都持續升溫。大陸一名男子感染流感後未就醫,發燒後自行胡亂服藥,2天內連吃8顆退燒藥,雖然體溫成功下降,卻出現腰痛、噁心等症狀,被查出急性腎臟受損。對此,武漢市第三醫院腎內科醫生提醒,近期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發,自行加大退燒藥劑量易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極目新聞》報導,劉先生(化姓)今年33歲,最近因流感出現發燒,憑藉以往感冒經驗,他選擇自行在家中服用感冒藥和鎮痛解熱藥物,第一天吃了4粒布洛芬,狀況並未改善。第二天,劉男為了不影響上班,白天又吞下2顆布洛芬,體溫開始逐漸下降,但他為了維持體溫,晚上又吃了2顆布洛芬。大量服用退燒藥後,患者體溫下降到了37度,可隨之而來的,卻是腰痛、乏力、噁心等症狀,這才驚覺不妙,趕緊前往武漢市第三醫院首義院區就診。該院腎內科醫生陳銘接診後,為劉先生進行了相關檢查,發現他的肌酐高達660微摩爾每升,遠超出正常數值,顯示患者的腎臟功能已嚴重受損。醫師說明,布洛芬作為常用的解熱鎮痛藥,必須嚴格按照醫囑服用,每天最好服用1到2次,1次1顆,自行加大劑量不僅無法有效緩解症狀,還會極大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且大量出汗後若不及時補液,會導致身體脫水,進一步加重腎臟負擔。陳銘表示,劉男肌酐值飆升極有可能是不當用藥和未及時補充水分共同導致的急性腎損傷。所幸,經過相關對症治療,患者恢復狀態良好,即將出院。醫生提醒,流感仍處於高發期,務必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內通風等;用藥方面一定要嚴格遵循醫囑,一旦出現不適症狀,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造成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