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險性行為
」 猴痘 疫苗 疾管署 確診 本土約到愛滋患者!21歲男「賭一把」不吃事後藥 篩檢後哭到崩潰
愛滋病是由愛滋病毒所引起的疾病,愛滋病毒會破壞人體原本的免疫系統,使病患的身體抵抗力降低,當免疫系統遭到破壞後,原本不會造成生病的病菌,變得有機會感染患者,甚至嚴重時會導致病患死亡。近期泌尿科醫師陳昭安就分享一個案例,一名21歲男子與網路上認識的男大生發生關係,事後對方聲稱自己患有愛滋病,沒想到男子選擇賭一把,不想掏錢吃事後藥,不料真的中鏢。根據《中時新聞網》的報導,泌尿科醫師陳昭安分享該案例,表示一名21歲男子向自己透露,約1個月前透過網路認識一名自稱男大生的網友,兩人相約碰面並發生性行為。事後對方坦承自己是愛滋病毒攜帶者,提醒男子進行檢測。然而男子因覺得花費一萬多元自費服用PEP藥物成本過高,加上認為感染機率低,選擇忽視該建議。一個月後,男子透過匿名篩檢,發現結果呈現陽性,隨後至醫院進一步檢查,確診感染愛滋病毒。在診間接到消息後,男子情緒崩潰,哭得全身顫抖,不斷質疑,「怎麼會這樣?」陳昭安指出,PEP藥物在高風險性行為後的72小時內服用,可大幅降低感染愛滋病毒的風險,但男子因心存僥倖未採取行動,終究不幸染病。事實上,疾管署也曾呼籲,民眾應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性行為時應全程使用保險套及水性潤滑液,除可預防愛滋病毒感染外,亦可預防淋病、梅毒等其他性傳染病;而對於有不安全性行為者或是另一半為愛滋感染者,進行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exposure prophylaxis, PrEP)亦是預防愛滋病毒感染的方式之一,透過穩定持續使用預防藥物,讓體內有足夠的藥物濃度可預防被愛滋病毒感染。疾管署也建議,有性行為者應至少進行1次愛滋篩檢,若有不安全性行為應每年篩檢,民眾可至醫療院所、匿名篩檢服務點或購買愛滋自我篩檢試劑(https://hiva.cdc.gov.tw/selftest/)進行篩檢,才能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
7/5起猴痘疫苗正式擴大接種 1外籍看護確診感染源有待調查
國內本土猴痘疫情仍在持續當中,日前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將依ACIP專家會議建議調整猴痘疫苗接種3條件,不過確切日期還有待討論會另行公布。而7月4日疾管署便宣布,將自7月5日起正式調整猴痘疫苗接種對象。新增21例本土猴痘 1確診者為外籍看護疾管署7月4日公布,國內新增23例猴痘(Mpox)確定病例,其中21例為本土、2例為境外移入個案(分別來自菲律賓及越南),居住縣市以北部最多為15例,其次為中部5例、南部3例,年齡介於10多歲至4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19日至6月30日,分別於6月27至7月3日確診。其中1例為北部30多歲外國籍女性,該名個案因6月21日身體出現水泡等症狀就醫,6月30日因症狀未緩解再度就醫,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並於7月2日研判為確定病例。疾管署表示,因該案職業為外籍看護,衛生局已緊急聯繫並匡列高風險接觸者共6人進行相關防治措施,經初步疫調結果,目前接觸者均無出現相關症狀,衛生局將持續進行可能感染源調查。猴痘疫情仍處高原期 7/5起疫苗正式擴大接種根據疾管署統計,國內目前已累計221例確定病例,分別為本土206例、15例境外移入,其中155例已康復,6例仍住院治療中、60例於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中。而依趨勢圖來看,目前國內猴痘疫情仍處於高原期。疾管署表示,將依據6月28日召開之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會議決議,擴大猴痘疫苗接種對象,將自7月5日起正式調整Mpox疫苗暴露前預防(PrEP)接種對象。原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者,例如: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性病患者等」,放寬為「近1年有風險性行為者(例如: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過去曾罹患性病;或性接觸對象有前述任一情形者」。疾管署也提醒,經統計確診個案中約9成無接種疫苗,而可接種第2劑疫苗之民眾,應儘速完成第2劑接種,以達9成保護力,此外,接種疫苗後,身體需約需14天時間才會產生抗體,因此提醒在14天內或僅接種1劑的民眾仍要適當保護自己,減少暴露的風險。
新增23例!「30多歲女性外籍看護出水泡」 7/5起猴痘疫苗擴大接種
疾管署今(4)日公布國內新增23例猴痘確定病例,其中21例為本土、2例為境外移入個案(菲律賓及越南),居住縣市為北部15例、中部5例、南部3例,年齡介於10多歲至4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19日至6月30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6月27至7月3日確診。經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45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7月3日累計確診221例病例(206例本土及15例境外移入),其中155例已康復,6例仍住院治療中、60例於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中。疾管署指出,本次公布之本土個案中,其中1例為北部30多歲外國籍女性。該名個案因6月21日身體出現水泡等症狀就醫,6月30日因症狀未緩解再度就醫,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並於7月2日研判為確定病例。因該案職業為外籍看護,衛生局已緊急聯繫並匡列高風險接觸者共6人進行相關防治措施,經初步疫調結果,目前接觸者均無出現相關症狀,衛生局持續進行可能感染源調查。疾管署表示,擴大猴痘疫苗接種對象,將自7月5日起正式調整Mpox疫苗暴露前預防(PrEP)接種對象,由原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者,例如: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性病患者等」,放寬為「近1年有風險性行為者(例如: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過去曾罹患性病;或性接觸對象有前述任一情形者」。疾管署統計,截至7月3日共計完成62,468人次Mpox疫苗接種服務,已接種1劑者44,025人,已完成2劑疫苗接種者為18,443人,約為滿4週應接種第2劑的5成,也提醒可接種第2劑疫苗之民眾,請儘速完成第2劑接種,以達9成保護力。經統計確診個案中約9成無接種疫苗,且接種疫苗後,身體需要時間約需14天產生抗體,以達保護力,因此提醒在14天內或僅接種1劑的民眾仍要適當保護自己,減少暴露的風險。
猴痘疫情燒進南台灣!南投2男長水泡、淋巴腺腫大 就醫才驚覺確診
南投難敵猴痘疫情!南投縣衛生局指出,截至12日止,本縣累計2例本土病例,分別為35歲、51歲男性,發病日介於上月27日至28日,因身體長水泡、淋巴腺腫大等症狀就醫採檢通報確診,2人均無國外旅遊史,皆有高風險親密性接觸行為,匡列高風險接觸者7人。南投縣衛生局建議,接種猴痘疫苗預防。南投縣衛生局局長陳南松指出,猴痘(Mpox)以性接觸傳播為主,須長時間密切接觸或親密接觸才有較高傳播風險,常見感染症狀,包括臉部、手腳與生殖器出現不同型態的皮膚病灶,淋巴結腫大、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小便時疼痛或排尿困難等。衛生局表示,截至12日止,南投縣累計2例猴痘本土病例,分別為35歲、51歲的男性,發病日介於5月27日至5月28日,因身體出現水泡、淋巴腺腫大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並通報確診;經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同住家人共7人,因猴痘病毒潛伏期為5天至21天,因此已對相關人員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疫調人員指出,確診的2名男子均無國外旅遊史,不過都有高風險親密性接觸行為,1人完整接種2劑猴痘疫苗染疫,另1人無接種疫苗;目前2人已結束第1階段自主健康管理,進入第2階段居家自主健康管理。陳南松呼籲,接種猴痘疫苗,是預防猴痘病毒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接種1劑有4成至8成保護力,而完整接種2劑猴痘疫苗,其保護力可趨近9成,2劑疫苗至少間隔4週(28天)以上才可接種;建議性病患者、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等近半年有高風險性行為者,可至醫院接種猴痘疫苗;若出現疑似症狀儘速就醫並告知接觸史,保護自己與他人。
猴痘疫情延燒!花蓮出現首例 單周狂加18例創新高
本土猴痘病例再創新高,東部也首度淪陷!疾管署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18例猴痘(Mpox)本土病例,均為本國籍男性,再寫下單周新高紀錄。其中花蓮也首度出現個案。新增本土猴痘個案縣市分布分別為:新北市4例,高雄市、南投縣、桃園市、台中市各2例,彰化縣、雲林縣、花蓮縣、台北市、宜蘭縣以及新竹縣各1例。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18例猴痘(Mpox)本土病例,均為本國籍男性,居住縣市為北部9例、中部5例、南部3例、東部1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5日至6月1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5月30日至6月4日確診。經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23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確診146例病例(134例本土及12例境外移入),其中83例已康復,9例仍住院治療中、54例於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中。疾管署表示,為提供符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接種條件之民眾,以及接種第1劑疫苗已間隔至少4週以上應完成第2劑的民眾,更具方便性及可近性之接種服務,統計截至6月5日止,全國共96家合作醫療院所可提供接種服務,且為增加民眾接種時間安排之彈性,其中10縣市、19家合作醫療院所有提供夜間或假日門診服務。符合前揭條件之民眾,可至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或疾管署全球資訊網/猴痘專區/猴痘疫苗/第三階段猴痘疫苗接種合作醫院項下( https://gov.tw/3SG ),查詢合作醫院名單及預約掛號等資訊,並逕至合作醫療院所預約接種。疾管署統計,截至6月5日共計完成44,680人次Mpox疫苗接種服務,其中暴露後預防(PEP)接種267人次及暴露前預防(PrEP)接種44,413人次;而符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者」計接種42,217人次。另,已接種1劑者35,269人,已完成2劑疫苗接種者為9,411人(約為滿4週應接種第2劑的37%)。完整接種2劑猴痘疫苗的保護力趨近9成,接種1劑則有約4-8成的保護力。此外,確診個案中9成無接種疫苗,有16人曾接種過猴痘疫苗,但大多(11人,約7成)是在接種第1劑疫苗前或接種後14天內暴露。該署提醒,有關暴露後預防接種,需於無症狀時接種,方可具保護效果,民眾如已出現猴痘症狀,如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皰等症狀,則不建議接種。另,接種疫苗後,身體需要時間(約需14天)產生抗體,以具保護效果,因此提醒在14天內或僅接種1劑的民眾仍要適當保護自己,減少暴露的風險。疾管署呼籲,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此波疫情以親密接觸之人際傳播為主,提醒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國內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猴痘疫情延燒!累計確診破百例 疾管署:今新增20例創新高
疾管署今公布本土猴痘新增20例個案,其中17例為本土、3例為境外移入個案,分別自泰國2例及日本1例移入,均為本國籍男性,居住縣市為北部16例、中部1例、南部3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發病日介於4月15日至5月19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5月16日至5月21日確診。經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25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疾管署指出,此波猴痘疫情自去年5月中於英國爆發以來,全球累計至少110國報告逾8.7萬例病例,分布以美洲及歐洲最多,近期全球疫情趨緩,惟亞太國家略升,其中韓國自4月起疫情上升明顯,迄今新增達80例且多為本土病例,基於當地具感染風險,該署已自5月15日起提升韓國猴痘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一級:注意(Watch)。目前全球共計38國列為第一級。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確診111例病例(98例本土及13例境外移入),其中53例已康復,10例仍住院治療中、48例於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中。疾管署統計,截至5月22日共計完成32,608人次猴痘疫苗接種服務,其中暴露後預防(PEP)接種198人次及暴露前預防(PrEP)接種32,410人次;而符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者」計接種31,047人次。另,已接種1劑者29,942人,已完成2劑疫苗接種者為2,666人。疾管署表示,為提供符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接種條件之民眾,包括接種第1劑疫苗已間隔至少4週以上應完成第2劑的民眾,更具方便性及可近性之接種服務,統計截至5月22日止,全國共82家合作醫療院所可提供接種服務。符合前揭條件之民眾,可至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或疾管署全球資訊網/猴痘專區/猴痘疫苗/第三階段猴痘疫苗接種合作醫院項下,查詢合作醫院名單及預約掛號等資訊,並逕至合作醫療院所預約接種,或於性病就診時轉介接種。疾管署提醒,根據文獻顯示,完整接種2劑猴痘疫苗的保護力趨近9成,接種1劑則有約4-8成的保護力。此外,也提醒接種疫苗後,身體需要時間(約需14天)產生抗體,以達保護力,因此提醒在14天內或僅接種1劑的民眾仍要適當保護自己,減少暴露的風險。
單周新增20例猴痘「創新高」 疾管署提醒「打疫苗14天後才具保護力」
疾管署今日公布國內新增20例猴痘病例,其中17例為本土、3例為境外移入個案,分別自泰國(2例)及日本(1例)移入,均為本國籍男性,居住縣市為北部16例、中部1例、南部3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發病日介於4月15日至5月19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5月16日至5月21日確診。經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25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疾管署指出,此波猴痘疫情自去年5月中於英國爆發以來,全球累計至少110國報告逾8.7萬例病例,分布以美洲及歐洲最多,近期全球疫情趨緩,惟亞太國家略升,其中韓國自4月起疫情上升明顯,迄今新增達80例且多為本土病例,基於當地具感染風險,該署已自5月15日起提升韓國猴痘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一級:注意(Watch)。目前全球共計38國列為第一級。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確診111例病例(98例本土及13例境外移入),其中53例已康復,10例仍住院治療中、48例於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中。疾管署統計,截至5月22日共計完成32,608人次Mpox疫苗接種服務,其中暴露後預防(PEP)接種198人次及暴露前預防(PrEP)接種32,410人次;而符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者」計接種31,047人次。另,已接種1劑者29,942人,已完成2劑疫苗接種者為2,666人。疾管署表示,為提供符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接種條件之民眾,包括接種第1劑疫苗已間隔至少4週以上應完成第2劑的民眾,更具方便性及可近性之接種服務,統計截至5月22日止,全國共82家合作醫療院所可提供接種服務。符合前揭條件之民眾,可至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或疾管署全球資訊網/猴痘專區/猴痘疫苗/第三階段猴痘疫苗接種合作醫院項下( https://gov.tw/3SG ),查詢合作醫院名單及預約掛號等資訊,並逕至合作醫療院所預約接種,或於性病就診時轉介接種。疾管署提醒,根據文獻顯示,完整接種2劑猴痘疫苗的保護力趨近9成,接種1劑則有約4-8成的保護力。此外,也提醒接種疫苗後,身體需要時間(約需14天)產生抗體,以達保護力,因此提醒在14天內或僅接種1劑的民眾仍要適當保護自己,減少暴露的風險。疾管署呼籲,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此波疫情以親密接觸之人際傳播為主,提醒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國內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猴痘又增12例!均為本國籍男性 韓國案例也激增「旅遊有風險」
疾管署公布國內新增12例猴痘(Mpox)本土病例,均為本國籍男性,居住縣市為北部10例、中部2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3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3)年4月15日至5月12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5月9日至5月14日確診。經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10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疾管署指出,此波猴痘疫情自去(2022)年5月中於英國爆發以來,全球累計至少110國報告逾8.7萬例病例,分布以美洲及歐洲最多,近期全球疫情趨緩,惟亞太國家略升,其中韓國自4月起疫情上升明顯,迄今新增達65例且多為本土病例,基於當地具感染風險,疾管署已自5月15日起提升韓國猴痘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一級:注意(Watch)。目前全球共計38國列為第一級。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確診91例病例(81例本土及10例境外移入),其中46例已康復,6例仍住院治療中、38例於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中。疾管署統計,截至5月15日,共計完成27,550人次Mpox疫苗接種服務,其中暴露後預防(PEP)接種158人次及暴露前預防(PrEP)接種27,392人次;而符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者」計接種26,540人次。疾管署表示,第三階段猴痘疫苗接種服務之2萬瓶猴痘疫苗(約可提供6萬人次接種)已完成封緘審查及驗收等作業,供各縣市衛生局擴大疫苗接種服務使用。為因應符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接種條件民眾接種需求及提升服務的方便性與可近性,統計截至5月15日止全國共79家合作醫療院所可提供接種服務。符合接種條件之民眾,包括接種第1劑疫苗已間隔至少4週以上應完成第2劑的民眾,可直接至合作醫療院所預約接種,或於性病就診時轉介接種。欲進行接種之民眾,可至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或疾管署全球資訊網/猴痘專區/猴痘疫苗/猴痘疫苗接種服務合作醫療院所資訊項下( https://gov.tw/3SG ),查詢合作醫院名單及預約掛號等資訊。另為加速提升疫苗接種涵蓋率,縣市衛生局亦將針對轄內資源、服務量能及優先接種族群接種可近性等,進行綜合評估,視需要協調合作醫院加開夜間或假日門診,或設置社區外展接種站,提供猴痘疫苗接種服務,詳細資訊可洽各縣市衛生局。疾管署提醒,根據文獻顯示,完整接種2劑猴痘疫苗的保護力趨近9成,接種1劑則有約4-8成的保護力。此外,也提醒已接種第1劑Mpox疫苗的民眾,接種疫苗後,身體需要時間(約需14天)產生抗體,方開始產生保護力,對於疾病之防護才會有效,因此提醒在14天內仍要適當保護自己,減少暴露的風險。疾管署呼籲,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此波疫情以親密接觸之人際傳播為主,提醒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國內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猴痘再增15例! 疾管署緊急增購疫苗已抵台「下周開始接種」
疾管署今(9)日公布國內新增15例猴痘確定病例,為14例本土、1例境外移入個案,其中14例為本國籍男性、1例為外國籍男性,居住縣市為北部9例、中部5例、南部1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發病日介於4月15日至5月3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5月2日至5月7日確診。經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15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確診79例病例(69例本土及10例境外移入),其中37例已康復,8例仍住院治療中、34例於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中。疾管署統計,截至5月8日共計完成25,255人Mpox疫苗接種服務,其中暴露後預防(PEP)接種122人及暴露前預防(PrEP)接種25,133人;而符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者」計接種24,528人。第二階段疫苗(1萬瓶疫苗)預計於5月中旬完成接種服務。疾管署表示,因應猴痘防治需求緊急增購之20,000瓶疫苗(約可提供6萬人次接種),已於5月8日晚間運抵台灣,待完成通關封緘審查及驗收等作業程序後,於本週撥配至各縣市衛生局擴大疫苗接種服務使用。有關第三階段疫苗接種作業,疫苗可供應量較多,醫療院所也已累積疫苗接種服務經驗,為提升服務的可近性與民眾預約接種的方便性與彈性,同時考量民眾數位落差或語言隔閡,以及需檢核符合接種第2劑條件等作業,經綜合評估且與衛生局研商後,由縣市衛生局因地制宜針對符合接種對象需求安排多元接種服務。其中符合近6個月曾有高風險性行為的民眾,可依各縣市衛生局的接種規劃,直接至合作醫療院所預約接種,或於性病就診時轉介接種;衛生局亦將視需要設置社區外展接種站提供接種服務。第三階段接種服務預計下週開始,詳細可預約接種醫療院所服務資訊等,將於下週二記者會說明。疾管署提醒,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此波疫情以親密接觸之人際傳播為主,提醒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國內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
想去東南亞旅遊 當心這些疾病!
各國邊境開放、防疫措施鬆綁,長時間未出國旅遊的民眾也紛紛趁現在「報復性出國」。台灣自去(2022)年10月13日起實施入境0+7免隔離政策後,出國旅遊人數也逐漸上升。根據交通部觀光局資料顯示,去年11月起國人出國人數便逐漸上升,12月出國人數近40萬人,1月更是超過60萬人。其中,國人出國旅遊地前10名一半都是東南亞國家,泰國更排行第二,僅次於日本。但民眾前往東南亞旅遊可要注意了!雖然COVID-19疫情趨緩,但當地仍有許多傳染病疫情。疾管署提醒,國人赴東南亞旅遊應注意防疫,讓出遊更安心。而當地各個傳染病疫情如何預防呢?《健康醫療網》為民眾整理了相關資訊。傳染病一:麻疹 出國前接種疫苗疾管署4月11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麻疹病例,為北部30多歲男性,今(2023)年3月17日至22日至泰國旅遊,4月3日發燒,4月5日出現紅疹等症狀,於4月5日就醫並住院隔離治療,經通報檢驗於4月11日確診。目前,個案已出院返家,其密切接觸者均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已初步掌握個案接觸者共36人(含醫療院所接觸者32人),將監測至4月23日。麻疹是傳染力很強的病毒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可經由空氣、飛沫或接觸病人鼻咽分泌物感染,常見症狀包含發燒、出疹、鼻炎、結膜炎、咳嗽,以及發燒3-4天後口腔內出現柯式斑點。在疫苗尚未使用前,超過99%的人都會被感染,而接種疫苗也是目前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因此,疾管署呼籲,應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疫苗的幼兒至流行地區。傳染病二:登革熱、屈公病、茲卡 預防蚊蟲叮咬根據疾管署疫情統計,泰國、緬甸等多數東南亞國家均有登革熱、屈公病及茲卡病毒感染症等病媒蚊傳染病疫情,截至4月10日,累計23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高於去年、前年同期,感染地均為東南亞及南亞國家。登革熱會發燒、出疹,嚴重會肝臟腫大、嚴重出血等。屈公病的症狀與登革熱類似,但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並持續數個月。而茲卡病毒型症狀為發燒合併紅疹、關節疼痛或結膜炎等,婦女若於懷孕期間感染茲卡病毒,可能會產下神經異常的新生兒。由於3種傳染病都是由蚊子叮咬傳播,新南向人員健康服務中心執行長彭仁奎呼籲,國人赴東南亞國家旅遊期間,於戶外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包鞋及長襪,儘量減少裸露部位,並正確使用含敵避(DEET)成分的防蚊蟲藥劑,預防病媒蚊叮咬。傳染病三:A型肝炎 注意飲食、衛生此外,A型肝炎雖然在國內發生率已大幅下降,但卻是東南亞國家相當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也是旅遊者在東南亞地區常見的感染症之一。30歲以下民眾大部分沒有抗體,目前有A肝疫苗,民眾也可經由醫師評估進行施打以預防感染。而A型肝炎主要經由糞口傳染,疾管署呼籲,國人前往衛生條件較不佳的地區,應留意飲水食物及環境衛生,避免生飲、生食,尤其生蠔或水產貝類,應澈底煮熟再食用,並常以肥皂、乾洗手液洗手,以免感染A型肝炎或其他腸道傳染病。傳染病四:猴痘 避免高風險場域、密切接觸近日,泰國也出現猴痘(Mpox)確診案例。目前,猴痘疫情以密切接觸之人際傳播為主,疾管署建議,民眾出國旅遊應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高風險場域,旅遊期間也應避免接觸野生動物,減少人畜共通傳播風險。若有出現發燒、皮疹、水泡或膿疱等疑似症狀,務必於入境時主動洽疾管署檢疫站協助評估,入境後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另外,民眾自我風險評估「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可至疾管署「猴痘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平台」進行接種暴露前預防(PrEP)疫苗意願登記,及選擇欲前往接種之醫院。前往東南亞旅遊前 尋求旅遊醫療諮詢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慶典也即將到來,在東南亞眾多國家,潑水節等同於新年節日,隨著各國國境開放,今年預計也將吸引大批旅客湧入泰國及鄰近國家,共同歡慶。最後,彭仁奎執行長提醒,國人如欲前往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可於出發前2至4週向新南向人員健康服務中心進行聯繫,或至旅遊醫學門診合約醫院尋求專業旅遊醫療諮詢、疫苗接種及預防用藥等評估,以增加自身保護力。
猴痘疫苗首次登記秒殺! 今下午2點開放預約「名額增至3萬人」
國內本土猴痘疫情持續延燒,全台北中南各地散發,至今累計23例確診病例。衛福部疾管署4月10日下午2點將開放第二階段疫苗預約登記,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猴痘疫苗接種合作醫院已增加為50家,其中也包括離島澎湖縣,考量接種量能提升,因此總登記名額從原本的2.5萬人,增加至3萬人。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猴痘(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確診23例病例,其中包括16例本土及7例境外移入,目前仍有3例住院隔離治療中,其餘20例已康復出院。疾管署統計,截至4月5日共計完成1416人Mpox疫苗接種服務,其中暴露後預防(PEP)接種25人及暴露前預防(PrEP)接種1391人;而符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行為者」計接種1343人。由於本土疫情目前仍是散發,日前第一階段猴痘疫苗登記平台一上線,就秒殺,因此疾管署再推出第二階段登記。羅一鈞說,針對民眾自我風險評估「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在4月10日下午2時起,可至疾管署「猴痘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平台」進行接種暴露前預防(PrEP)疫苗意願登記。羅一鈞表示,經持續協調更新,目前已有50家醫院投入接種量能,意願登記平台名額上限也提高為3萬人,縣市除本島各縣市外,澎湖縣也加入提供接種醫院(三總澎湖分院),因此目前共計20縣市提供接種服務。預約開放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時至下午5時(週末及例假日不開放),考量提升群體免疫力及疫苗涵蓋率等因素,現階段PrEP接種對象仍先以「皮內」注射方式接種1劑為原則。
流感、腸病毒、猴痘3病毒社區傳播! 民眾如何防範?疾管署這樣說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COVID-19疫情趨緩,但台灣社區仍有許多病毒正在伺機而動。近日,流感病毒再新增3例重症案例,腸病毒疫情也在持續上升中,此外,猴痘病毒又傳出本土案例。疾管署提醒民眾應落實自我防護,降低感染機會。流感季未過 做好手部衛生、咳嗽禮節疾管署4月6日表示,上週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超過4萬5千人,近4週合約實驗室分離出呼吸道病毒以流感病毒為多,其次為腺病毒,其中流感病毒分離以A型H3N2為主,顯示流感等呼吸道病毒持續於社區活動,尚未趨緩。上週更新增了3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其中2例為A型H3N2,1例為A型H1N1。本流感季自去(2022)年10月1日起至今(2023)年4月4日,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累計70例,死亡累計14例,以A型H3N2為多,均具慢病史且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疾管署呼籲,目前仍為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好發季節,民眾務必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尤其若自身及親友為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高風險慢性病人及孕婦等流感高危險群,應特別留意健康狀況。腸病毒疫情上升 環境消毒用「它」別用酒精此外,近幾週腸病毒疫情呈上升趨勢,整體疫情傳播風險也上升。國內近日新增2例腸病毒71型輕症病例,今年已累計4例腸病毒71型輕症個案。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較前一週上升29.5%,且高於2020-2022年同期。根據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以克沙奇A型為多,同時有腸病毒71型及D68型病毒活動。疾管署提醒,目前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民眾應做好個人衛生,以肥皂正確勤洗手。疾管署也提到,民眾近期習慣用酒精進行環境消毒,但酒精對於腸病毒的毒殺效果有限,建議使用含氯漂白水進行消毒,調配時應穿戴防水手套、口罩及圍裙,並注意環境通風。若是一般的環境消毒,應使用濃度為500 ppm的消毒水,民眾可用8瓶1,250 c.c.寶特瓶清水加入100 c.c.漂白水。而處理腸病毒患者分泌物或排泄物汙染的消毒水濃度則為1,000 ppm,即8瓶1,250 c.c.保特瓶清水加入200 c.c.漂白水。疾管署提醒,消毒水擦拭環境、器具後,應靜待10分鐘再用清水擦拭一次,才算完成消毒步驟。猴痘再增2本土 避免親密接觸、接種疫苗而猴痘疫情也是民眾需要特別注意的,疾管署4月6日公布,國內又新增2例猴痘本土病例,目前均於醫院隔離治療中,經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共7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另27名低風險接觸者已給予一般性衛教注意自身症狀。截至今日猴痘累計確診數為23例,分別為16例本土、7例境外移入,其中3例仍住院隔離治療中,其餘20例已康復出院。疾管署呼籲,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此波疫情以親密接觸傳播為主,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國內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若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等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另外,民眾若自我風險評估「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4月10日下午2時起可至疾管署「猴痘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平臺 」進行接種暴露前預防(PrEP)疫苗意願登記,及選擇欲前往接種之醫院。本階段意願登記平臺自4月10日下午2時開放後,開放時間為每週一至週五,上午9時至下午5時(週末及例假日不開放),預計提供約2.5萬個名額,且接種服務醫院擴大至全國各縣市(離島縣市除外)共48家合作醫院。
猴痘疫苗系統傳災情 羅一鈞認「有BUG」保證:登記成功都打得到
本土猴痘疫情持續升溫,目前已累積10例,分布全台8縣市。衛福部疾管署日前開放「猴痘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平台」,3000個名額不到10分鐘就額滿,如今卻傳出不少民眾登記成功,卻遲遲未收到預約掛號連結,或是收到錯誤編號。對此,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坦承系統有BUG,但保證「登記成功都會打得到」。疾管署21日下午3點開放第一階段「猴痘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平台」,民眾可自我評估「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如性病患者、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結果3000個名額短短9分鐘就額滿,目前表單暫時關閉填寫功能,必須等後續可供疫苗量,才會再開放登記。猴痘疫苗登記意願平台目前額滿關閉。(圖/翻攝自猴痘疫苗接種登記意願平台)不料,現在傳出許多民眾登記成功無法掛號,或收到錯誤編號的掛號信,擔心會打不到疫苗。針對疑問,羅一鈞證實系統出現異常,並做出3點說明:1、因意願登記平台系統資料解密轉檔異常,部分登記接種民眾所收到之預約掛號信件的登記編號,與完成意願登記時收到之登記編號不同,疾管署署已陸續與民眾核對相關資料,並將正確之預約掛號信件回復民眾,請民眾耐心等待與檢查信箱確保信件收件順暢。2、有關民眾所選擇之接種醫院部分,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之等候接種疫苗人數眾多,已與該院協調,增加可供民眾預約掛號門診之人數,以提供登記民眾猴痘疫苗接種服務。3、目前6家合作醫院均會視民眾登記與預約接種狀況,調整門診可服務人數,提供接種服務至4月15日。故,第一階段完成意願登記的民眾,均可提供接種服務。
猴痘累積10例本土!名醫:已達流行標準 硬幹「這事」打疫苗也無用
國內猴痘21日又新增4例,累積至今已有10例本土。對此,感染科名醫黃立民直言,這已達流行標準,所幸台灣性行為不像歐美那麼開放和活躍,沒看到一人傳給多人情況,再加上猴痘疫苗已經開打,台灣不太會像去年歐美爆發大流行,但他提醒,打過疫苗或曾確診的也別輕忽,因為高病毒量仍可能衝破免疫防線。猴痘自2022年5月起在多國爆發,截至2023年3月10日,全球累計109國和地區報告86405例確診,佔比以美國35.0%最多,共累計124例死亡。截至3月21日止,台灣也有累積10例猴痘本土病例,患者均為男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間,感染途徑以性接觸感染為主。個案分布於台北市、新北市各2例,宜蘭縣、苗栗縣、新竹縣、新竹市、雲林縣、高雄市各1例。對此,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醫師直言,國內21日又新增4例,增幅不小,已達到流行的標準, 10例本土病例也算多,但台灣不會像歐美那般嚴重,東方同志族群的活躍度沒有西方那麼高,開始接種猴痘疫苗後也有助於控制疫情。黃立民表示,若疫苗打完仍持續出現猴痘病例,代表網子撒得不夠大,就要再多買一點疫苗來擴大網子,不過猴痘主要透過親密接觸傳染,所以沒有那麼急,對一般人的威脅比較小。此外,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也預估,台灣猴痘疫情不會像歐美大爆發,首先,我國對於確診者和密切接觸者的管制較歐美嚴格,確診者須隔離治療至全身皮膚病灶結痂完全脫落為止,密切接觸者須健康監測 21天,減少出疹、水泡、膿疱還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經由皮膚接觸傳染的機率。第二,台灣性行為沒有西方國家那麼開放,因此目前沒有看到同一人傳染給很多人的複雜情況,本土病例幾乎都找得到被某個境外移入病例傳染。倘若國內很多本土個案沒被找出來隔離,又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人潮擁擠就容易經由皮膚接觸傳染給他人,導致本土病例增加。至於疾管署「猴痘疫苗意願登記平台」21日開放第一階段,3000個名額不到10分鐘就搶光的問題,黃建賢也建議,應該開放候補填寫表單,疾管署除了方便掌握多少人想接種,未來新增採購疫苗到貨,也能優先通知登記者來接種。最後,黃建賢特別強調,打過猴痘疫苗或曾經確診過的人,雖然體內會產生抗體,但別以為就此可以不再預防,因高病毒量還是可能衝破免疫防線,所以還是要避免高風險性行為。
猴痘疫苗下午3時開放登記 第一階段3000名額「9分鐘搶光」
國內本土猴痘確診個案頻傳,疾管署今(21日)下午3時開放民眾自我風險評估「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進行接種暴露前預防(PrEP)疫苗意願登記,第一階段提供3000個名額,開放不到10分鐘就全數預約額滿。因登記接種疫苗意願人數已超過目前可提供之服務量,登記平台表單將暫時關閉填寫功能。疾管署今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猴痘確定病例,為3例本土、1例日本境外移入個案,均為北部本國籍男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4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3月3日至3月5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鼻塞、頭痛、疲倦、口腔潰瘍、腹瀉、紅疹、淋巴結腫大、水泡、膿皰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3月14日及3月15日確診陽性。4例個案目前均於醫院隔離治療中,經疫調匡列相關中高風險接觸者共14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另52名低風險接觸者已給予一般性衛教注意自身症狀。截至今日,台灣已累計16例猴痘確診病例(10例本土及6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均為男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間,中位數約30多歲,以性接觸感染為主。疾管署說明,該署已完成猴痘疫苗接種規劃,對象除確診個案的高風險接觸者及正痘病毒屬實驗室操作人員等由衛生單位安排提供接種服務之外,針對民眾自我風險評估「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自今日下午3時起可至疾管署「猴痘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平台(https://mpox.cdc.gov.tw/)」進行接種暴露前預防(PrEP)疫苗意願登記,及選擇欲前往接種之醫院。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明,猴痘疫苗意願登記第一階段開放3000個名額,平台於下午3時開放後,已於3時9分登記額滿,系統同時上線最多人數為6048人。因登記接種猴痘疫苗意願的人數已超過目前可提供之疫苗服務量,平台表單暫時關閉填寫功能。待後續可供疫苗量,將再開放登記。疾管署強調,為有利於後續安排登記民眾的接種服務,請民眾填寫意願登記時務必如實填寫正確資訊,如未至「猴痘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平台」登記,恕無法提供接種服務。完成意願登記後,疾管署將依據民眾登記順序與所選擇醫院可提供接種名額,依序寄送電子郵件通知民眾可以至選擇的接種醫院進行門診預約掛號。請民眾於收到可預約掛號通知後,儘早至所提供的醫院網站連結,完成預約掛號,並依掛號時間前往醫院接種疫苗。
再添4例猴痘「3本土、1境外」!疾管署:今下午開放疫苗登記
疾管署今公布國內新增4例猴痘確定病例,為3例本土、1例日本境外移入個案,均為北部本國籍男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4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3月3日至3月5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鼻塞、頭痛、疲倦、口腔潰瘍、腹瀉、紅疹、淋巴結腫大、水泡、膿皰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3月14日及3月15日確診陽性。疾管署表示,4例個案目前均於醫院隔離治療中,經疫調匡列相關中高風險接觸者共14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另52名低風險接觸者已給予一般性衛教注意自身症狀。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確診16例病例(10例本土及6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均為男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間,中位數約30多歲,以性接觸感染為主。疾管署說明,該署已完成猴痘疫苗接種規劃,對象除確診個案的高風險接觸者及正痘病毒屬實驗室操作人員等由衛生單位安排提供接種服務之外,針對民眾自我風險評估「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如:性病患者、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自今日下午3時起可至疾管署「猴痘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平台」進行疫苗意願登記。疾管署表示,考量現階段疫苗量有限及疫苗特性等因素,接種作業採事前登記預約、集中接種、並以「皮內」注射為主方式辦理,以達疫苗最大效益。已先設置6家合作醫院提供接種服務,分別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亞東紀念醫院、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奇美醫院、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疾管署呼籲,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此波疫情以親密接觸傳播為主,提醒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國內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的社交活動,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
猴痘疫苗「增購1萬劑」 疾管署擴大接種對象:這族群能優先打
疾病管制署1日公布,國內首度出現猴痘本土個案,分別為新竹縣40多歲男性和高雄市20多歲男性。疾管署昨天(2)下午召開猴痘專家會議,決議擴大提供「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者」接種1劑;目前國內已取得1100劑疫苗,可供3300到5000人接種,並將追加購1萬劑。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說明,為擴大社區防疫防火牆,專家決議擴大猴痘疫苗適用對象,共有3類。首先是實驗室人員,原本僅限操作猴痘病毒的人員,本次擴大為「正痘病毒屬」的實驗室操作人員;第二是和確診者有性接觸者,如尚未接種猴痘疫苗,可於健康監測期滿後接種;第三是「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者」,例如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性病患者等,是本次重點新增對象。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說明,猴痘專家會議決議擴大提供「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者」接種1劑疫苗。(疾管署提供)羅一鈞指出,為了將疫苗做更有效運用,針對18歲以上族群可採「皮內注射」方式,所需劑量為「皮下注射」的5分之1;目前我國已取得1100劑猴痘疫苗,估算可供3300到5000人接種。但若有嚴重免疫不全者或蟹足腫病史者,不適用皮內注射,仍應採取皮下注射。疾管署表示,考量猴痘疫苗供應情形,高風險性行為者先打1劑疫苗,提高涵蓋率為優先考量,第二劑疫苗會視供應情形提供。羅一鈞指出,另針對與指標個案有高暴露風險密切接觸者,以「皮下注射」接種作為暴露後預防,本次專家會議也決議放寬天數,從原本建議的「4天內」延長為「14天內」,但仍建議在4天內儘速接種,預防效果較好。抗病毒藥物方面,羅一鈞說明,本次專家會議決議新增使用對象,除重症患者外,增列嚴重免疫不全者(包含感染愛滋病毒且CD4<200 cells /mm3,白血病、淋巴瘤、全身性惡性腫瘤、器官移植等)、兒童族群(特別是1歲以下的嬰兒)、懷孕及哺乳婦女,如罹患猴痘,皆可使用抗病毒藥物。
病毒之戰3/鞋子別踩進家門!做好5件事預防猴痘 專家:不要只靠疫苗
台灣已於6月23日將猴痘列入第二類法定傳染病,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表示,猴痘與天花病毒同屬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所以若有接種天花疫苗(牛痘),就具有一定的預防能力,由此推算年齡小於43歲以上的民眾,都沒有保護力,因為台灣在1979年就停止天花疫苗的注射,原因是當時天花已經幾乎絕跡。由於台灣已經出現第一例猴痘境外移入案例,外界也開始關心疫苗問題,疾管署長周志浩6月24日表示,我國已有第一代天花疫苗,但屬於活性疫苗,所以接種後的副作用較嚴重,目前規劃作為戰備使用,現在正在進行第三代天花疫苗及抗病毒藥物的採購事宜,改良後的第三代疫苗副作用比較小,目前具體的採購數量在洽談中,最晚一定會在年底前買到。周志浩透露,第三代天花疫苗初步規畫提供給照顧猴痘患者的醫護人員、患者密切接觸者以及實驗室人員等3類對象施打。由於猴痘在短短約1個月的時間,就在全球各國家擴散,紐約市因此宣布開打天花疫苗,不過目前只針對高風險族群接種,以目前案例來看,男同志似乎佔比較高,許多同志族群因此擔心被貼上標籤。張凱音說,其實只要是性接觸都有可能傳染。至於未來哪些人需要接種天花疫苗?張凱音說,目前尚未可知,需要再觀察一陣子,才會知道哪些人是高風險則群,不過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一般民眾應該不需要接種天花疫苗。台大急診醫師李建璋則認為,想要預防猴痘進入社區,啟動邊境檢疫最要緊,從疫區歸國的民眾若是發燒,或是身上出現紅疹都要主動通報與檢驗隔離,並且疫調。另外,除了醫護人員,李建璋建議前往疫區旅行的民眾、或有高風險性行為者,都要接種天花疫苗。他提醒,有了新冠經驗,這一次猴痘一定要超前部屬。疾管署6月25日也公布猴痘隔離處理、疫調及接觸者追蹤指引,未來依據情境,把接觸者匡列處置分成高、中、低風險,也呼籲民眾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皮膚病灶如紅疹、丘疹、水泡或膿疱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猴痘病毒與天花病毒同屬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根據葡萄牙研究顯示,目前已有多達50種遺傳變異,突變速率是先前的6至12倍之多。(圖/WHO提供)至於一般民眾,張凱音表示,只要維持現在防範新冠肺炎的方式,例如戴口罩、勤洗手等,就可以預防猴痘傳染了。毒理專家招名威也認為,一昧期待猴痘疫苗與藥物是錯誤的,因為猴痘是接觸性為主的疾病,他建議戴好口罩、勤洗手、減少不必要的身體接觸,同時區分室內外鞋,回家就洗澡換衣服,不要把外面病毒踩回家中,做好上述5件事就能預防猴痘。張凱音說,台灣出現首例猴痘之後,許多民眾紛紛前來詢問能否接種水痘疫苗,事實上猴痘、水痘根本不是同一種疾病,無論是疫苗或抗病毒藥物都不一樣,所以無法替代使用,呼籲民眾千萬不要「病急亂投醫」。如果不幸感染猴痘,目前以輸液治療與維持營養等症狀治療為主,多數患者都是輕症,身體會慢慢恢復健康,若屬於重症者則須使用抗病毒藥物Tecovirimat、Cidofovir、Brincidofovir或是注射針對天花病毒的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VIGIV)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