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值
」 確診 快篩 新冠肺炎 隔離 無敵星星中國北方地區爆發非洲豬瘟 四川擬禁止省外逾30公斤生豬調入
近日中國北方地區爆發非洲豬瘟,病毒傳染範圍不斷擴大,疫情迅速蔓延。15日1份《關於近期非洲豬瘟疫情發生情況匯報及建議》在養殖戶的群組內流傳,四川省畜牧業協會相關人員向陸媒證實確有此文件,不過目前農業農村廳正在研判,尚未批覆。15日時1份四川省畜牧業協會《關於近期非洲豬瘟疫情發生情況匯報及建議》(川畜協「2023」10號)在中國豬隻養殖戶的群組內流傳。該文件指出,當前中國北方部分地區非洲豬瘟疫情頻發,病毒影響範圍逐漸擴散,疫情蔓延迅速,對四川生豬養殖造成極大威脅。四川省畜牧業協會相關人員告訴陸媒「這份文件確實存在,我們已經向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提交該文件,不過農業農村廳仍在研判,尚未批覆。」該文件也點出目前疫情狀況,此次疫情有病毒株變異、重組複雜,臨床症狀不明顯,異常豬CT值低,隱藏排毒時間長、拔牙難度高等特點。病毒靠著人員、空氣、水源、運載工具、物流、肉品等途徑傳播,再加上冬天氣溫降低,因此疫情發展情勢極為嚴峻。該文件還提出了關於「優化生豬跨省調運管理措施的請示」,請求從2023年12月15日至2024年2月29日,除種豬、無疫小區生豬外,四川省外超過30公斤的生豬禁止調入四川育肥。據悉,四川是養豬大省,與外省的豬隻調運頻繁,若不即時對疫情採取措施,恐會對四川生豬養殖業產生極大影響。
陸防疫優化10條 輕症無症狀居家隔離
大陸對新冠防疫措施持續鬆綁,中共總書記習近平6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2023年經濟工作,提到防疫,新華社通稿對「清零」隻字未提。與此同時,大陸國務院昨再推防疫優化10條措施(新10條),最大的變化是除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等場所外,至餐廳、搭火車等公共場所與大眾運輸工具,不用再查驗核酸證明與健康碼;輕症與無症狀居家隔離,並且開始採用快篩。新10條主要內容,規定除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查驗健康碼。感染者要科學分類收治,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採取居家隔離,也可自願選擇集中隔離收治。居家隔離期間加強健康監測,隔離第6、7天連續2次核酸檢測Ct值大於或等於35解除隔離;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抵達外省市時要先驗核酸(落地檢)。新10條發布後,各省市跟進,上海昨日晚間宣布進一步優化調整疫情防控的相關措施,對於密切接觸者,由「5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3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調整為「5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可自願選擇集中隔離。至於台商最關心何時能放寬入境隔離管制措施,大陸國家衛健委發言人米鋒昨日表示,會依法依規逐步推進、加快推進。據了解,入境隔離可望近期內從原本5(集中)+3(居家),縮短成5天。衛健委昨也首度證實,黨和國家現職領導人都接種大陸國產疫苗。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6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3年經濟工作;針對明年的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在提到疫情時,並未再強調「清零」。此外,中華中醫藥學會感染分會5日召開專家共識會。據《北京日報》報導,大陸國務院新冠肺炎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專家谷曉紅表示,這次會議上,她和十幾名副主任委員達成共識:「經過這3年,新冠病毒已經變異成了另一種病,很少造成肺部感染,主要感染上呼吸道,但同時傳染性極強,我們就稱之為新冠病毒傳染病。」
陸國務院公布防疫優化10條 特殊場所不需陰性證明、不查健康碼
據大陸國家衛健委網站今天(7日)公布「大陸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內容一共10條。在「防疫優化10條」規定中,根據防疫工作需要,可開展抗原檢測。除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查驗健康碼。重要機關、大型企業及一些特定場所可由屬地自行確定防控措施。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防疫優化10條」內容如下:一、科學精準劃分風險區域:按樓棟、單元、樓層、住戶畫定高風險區,不得隨意擴大到小區、社區和街道(鄉鎮)等區域。不得採取各種形式的臨時封控。二、進一步優化核酸檢測: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進一步縮小核酸檢測範圍、減少頻次。根據防疫工作需要,可開展抗原檢測。對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和高風險區人員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核酸檢測,其他人員願檢盡檢。除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查驗健康碼。重要機關、大型企業及一些特定場所可由屬地自行確定防控措施。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三、優化調整隔離方式:感染者要科學分類收治,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採取居家隔離,也可自願選擇集中隔離收治。居家隔離期間加強健康監測,隔離第6、7天連續2次核酸檢測Ct值≥35解除隔離,病情加重的及時轉定點醫院治療。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密切接觸者採取5天居家隔離,也可自願選擇集中隔離,第5天核酸檢測陰性後解除隔離。四、落實高風險區「快封快解」:連續5天沒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風險區,要及時解封。五、保障群眾基本購藥需求:各地藥店要正常運營,不得隨意關停。不得限制群眾線上線下購買退熱、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處方藥物。六、加快推進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各地要堅持應接盡接原則,聚焦提高60-79歲人群接種率、加快提升80歲及以上人群接種率,作出專項安排。通過設立老年人綠色通道、臨時接種點、流動接種車等措施,優化接種服務。要逐級開展接種禁忌判定的培訓,指導醫務人員科學判定接種禁忌。細化科普宣傳,發動全社會力量參與動員老年人接種,各地可採取激勵措施,調動老年人接種疫苗的積極性。七、加強重點人群健康情況摸底及分類管理: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網底」和家庭醫生健康「守門人」的作用,摸清轄區內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腎病、腫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推進實施分級分類管理。八、保障社會正常運轉和基本醫療服務:非高風險區不得限制人員流動,不得停工、停產、停業。將醫務人員、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電氣暖等保障基本醫療服務和社會正常運轉人員納入「白名單」管理,相關人員做好個人防護、疫苗接種和健康監測,保障正常醫療服務和基本生活物資、水電氣暖等供給,盡力維護正常生產工作秩序,及時解決群眾提出的急難愁盼問題,切實滿足疫情處置期間群眾基本生活需求。九、強化涉疫安全保障:嚴禁以各種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單元門、小區門,確保群眾看病就醫、緊急避險等外出管道通暢。推動建立社區與專門醫療機構的對接機制,為獨居老人、未成年人、孕產婦、殘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醫便利。強化對封控人員、患者和一線工作人員等的關心關愛和心理疏導。十、進一步優化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各地各校要堅決落實科學精準防控要求,沒有疫情的學校要開展正常的線下教學活動,校園內超市、食堂、體育場館、圖書館等要正常開放。有疫情的學校要精准劃定風險區域,風險區域外仍要保證正常的教學、生活等秩序。通知要求,大陸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共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實二十條優化措施、執行本通知要求,堅決糾正簡單化、「一刀切」、層層加碼等做法,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抓嚴抓實抓細各項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台大醫組「星光幫」8人上陣 搶救90歲確診阿公
指揮中心日前公布,12月1日起,室外空間、室外場所,取消應全程佩戴口罩之規定。然而雖然疫情趨緩,但有許多病人因為感染新冠,仍在與病魔奮鬥中。台大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李正喆透露,一名90歲阿公確診,雖然他的CT值非常低,但為了病患著想,大家仍決定為他進行氣切,因此找來在2個月內剛確診完的醫護組成「確診團隊」。他說,「滿天星星,就是為了想幫助病人,我們都是星光幫。」李正喆在臉書表示,90歲阿公因為感染新冠肺炎,導致呼吸衰竭,因此插管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由於阿公的病情仍未穩定,但是經口氣管插管一般不建議留置太長時間,以免產生副作用,因此加護病房照會他們幫忙病人做氣管切開術,而阿公雖然在加護病房治療了兩個多星期,但PCR檢測仍呈現陽性,CT值非常低,但為了患者著想,大家仍決定幫病人做這個手術。李正喆透露,整個負壓手術室,大家全副武裝,包括手術醫師、麻醉科醫師、麻醉科護理師、巡迴護理師、刷手護理師,總共8位人力上陣;而為了降低手術醫師的感染風險,包括他、總住院醫師、住院醫師、實習醫師,都是找在2個月內才剛感染過新冠的人手來幫忙,其中2位也才剛感染過2、3個星期而已。李正喆說,「頓時整個開刀房滿天無敵星星,星光耀眼,手術也非常順利!感謝同事大家的幫忙,台灣所有的醫護人員在防疫的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守護全民健康最堅實的後盾,這也是台灣的疫情能順利度過,走到今天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大陸放寬防疫措施 入境7+3改5+3!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
大陸官方11日放寬防疫措施,發布優化防控20條措施,入境隔離天數從7+3縮短成5+3,登機前48小時2次核酸減少為1次,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需要經常往返兩岸的台商對此樂觀其成,預期提高返台意願。對於境內防疫,不再判定次密接。大陸副總理孫春蘭對此強調,這是近三年防控經驗的總結,是穩中求進,「不是放鬆、更不是躺平」。大陸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宣布〈關於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對密切接觸者防控管理措施、國際航班、國際入境人員、次密接判定、風險區判定、重點人員隔離時間、核酸檢測等20個方面做了全新部署。針對入境人員,大陸將7+3(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5+3,期間賦碼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員在第一入境點完成隔離後,目的地不得重複隔離。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第1、2、3、5天各展開1次核酸檢測,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第1、3天各展開1次核酸檢測。此外,原本登機前48小時內2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減少為1次,入境人員陽性判定標準為核酸檢測Ct值<35,對解除集中隔離時核酸檢測Ct值35-40的人員進行風險評估,如為既往感染,居家隔離期間「三天兩檢」、賦碼管理、不得外出。對於入境重要商務人員、體育團體等,「點對點」轉運至免隔離閉環管理區(「閉環泡泡」),展開商務、比賽等活動,期間賦碼管理,不可離開管理區。雖然集中隔離只縮短2天,但終於邁出這一步,北京台商協會副會長陳哲彬表示樂觀其成,希望能再開放更多航點和航班。而登機前核酸只要做1次,可省下新台幣3、4000元,長期擔任赴陸隔離解答義工的畢依帆舉例,一個4口之家赴陸,光是核酸檢測就可省下新台幣1萬元,不無小補。新規同時修改大陸境內的防疫措施。對密切接觸者,也從7+3(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5+3,及時準確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將風險區由「高、中、低」3類調整為「高、低」2類,最大限度減少管控人員。新規並加大對「一刀切」、層層加碼問題的整治力度,嚴禁隨意封校停課、停工停產、未經批准阻斷交通、隨意採取「靜默」管理、隨意封控、長時間不解封、隨意停診等各類層層加碼行為,實施加大通報,對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依規嚴肅追責。此通知同時強調,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的重要意義,充分認識進一步優化防控措施是為了防控更加科學精準,決不能造成放鬆疫情防控,甚至放開、「躺平」的誤讀。這份通知洋洋灑灑逾5千字,但還是看得許多人一頭霧水。大陸網友留言:「有執行標準嗎?」「什麼時候開始執行?我們快挺不住了!」
女星8歲兒發燒「淋巴腫到兵乓球大」 嚴立婷轉送大醫院才知真相:傻眼了
藝人嚴立婷的大兒子Willson曾兩度確診新冠肺炎,她近日在節中中回想起發現過程,直言超驚悚,因為兒子一開始是淋巴腫到像乒乓球一樣大,卻未見好轉,直到發高燒到大醫院檢查時,她才被告知是PCR陽性,也因此她7天內再也沒看到老公和兒子!嚴立婷透露兒子一開始只是淋巴腫大。嚴立婷透露兒子一開始只是淋巴腫大。根據嚴立婷在《醫師好辣》表示,原先將Willson送到一般診時,醫生只開了抗生素,結果「第一個禮拜開、第二個禮拜開,越開越重」,不久後還出現高燒,這才決定將兒子轉往大醫院檢查。嚴立婷兒子就醫後才發現確診了。嚴立婷當下沒有想太多,於是交待老公陪兒子一起等,她先到樓下超商買午餐。沒想到,嚴立婷途中就收到「張XX先生確診」的簡訊,這才想到Willson發燒可能是染疫的症狀,而她7天內就沒見到老公和兒子,「他們兩個火速就被關到隔離病房」,這也讓嚴立婷相當傻眼。嚴立婷兒子就醫後才發現確診了。護士向嚴立婷解釋原因。不過嚴立婷也表示,由於Willson上學前快篩都陰性,因此始終沒發現兒子確診,對於這樣的情況,醫院護士曾表示,「因為他的CT值已經到35了,所以快篩是完全驗不出來」,也就是病毒量相當低且沒有傳染力,但PCR驗得到,因此,兒子雖然二度確診,但她和老公以及小女兒都沒有被傳染。
3月大愛女爆「新冠確診」住進加護病房 趙小僑曝住院照「全身都管子」自責淚崩
今年42歲的女星趙小僑,和藝人劉亮佐在婚後積極求子,兩人歷經艱辛的人工受孕過程後,終於順利迎接女兒「典典寶寶」的誕生,夫妻倆更時常透過照片、影片,分享有女萬事足的幸福生活。但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未歇,出生才3個月大的典典寶寶,也沒逃過新冠確診命運。日前趙小僑在臉書透露全家確診,並證實典寶寶還因為確診,住進加護病房4天,讓夫妻倆都自責淚崩。趙小僑在影片中透露,典典寶寶因確診,一度連一口奶也喝不下,還出現脫水症狀,一被帶到大醫院掛急診後,孩子馬上就被抱入「中重症急救室」,最後被轉到加護病房,她還曝光典典寶寶全身布滿管子的照片,還只是新生兒的她就受到這麼多治療,畫面看了讓人揪心。趙小僑與劉亮佐的愛女「典典寶寶」,才出生3個月大就新冠確診,住進加護病房。(圖/翻攝自YouTube 趙小僑女人說)劉亮佐與趙小僑在影片中表示,新生兒染疫後病程很快,目前才3個月大的典典,因為她並未出現任何發燒、咳嗽或流鼻水症狀,突然一口奶都不喝,一下子很難分辨到底是遇到「厭奶期」,還是染疫後「食慾下降」。劉亮佐提到,典典當時使用唾液快篩,驗了兩次皆為陰性。不料隔天快篩卻出現「兩條槓」;趙曉喬也說,典典送去醫院時,出現了脫水、嗜睡症狀,痛心喊「一切就這樣發生了」。趙小僑並表示,典典寶寶當時CT值是16.8,病毒量非常大,需要觀察是否有腦炎、腦膜炎的可能,因此住進加護病房4天,讓夫妻倆忍不住在鏡頭前淚崩;且典典寶寶出現加護病房症候群,容易受驚嚇,接下來還要觀察典典寶寶是否有出現多重器官發炎狀況,還是不能鬆懈。影片曝光後,粉絲紛紛留言加油,「還好一切平安渡過難關,斗哥不要太自責了,看了影片我都不自覺的也哭了,平安平安」、「斗哥、小喬辛苦了!典典一定會平安健康的,也祝福全家平安健康」。
他自費驗PCR「沒有Ct值」氣炸投訴:3500元白花了 醫院一查「6字揭真相」
一位民眾花了3500元到醫院自費驗PCR,但收到報告後卻發現上面沒有Ct值結果,讓他氣炸怒轟「我3500元白花了!」並表示已向民代投訴,不過醫院粉專小編詢問相關單位後也得知原因,並無奈透露6個字解釋。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小編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收到一位民眾私訊,劈頭就問「為什麼PCR報告上沒有Ct值?我3500元白花了!」且這段訊息連傳了2次,甚至還表示已向民代申訴。小編看到訊息後,立刻向相關單位聯繫,並詢問「我們醫院的PCR會提供Ct值嗎?」負責單位表示「會啊!」小編再問「那這位民眾為什麼說他沒有拿到?」負責單位則回覆「因為他是陰性」。小編也附上檢驗醫學科技術長王智鴻的科普,受檢者必須是陽性感染者才會驗得出Ct值,「現行的儀器是針對檢體內病毒含量做偵測,若儀器在偵測時有達到最低偵測極限時,就會出現陽性反應,反之則為陰性。」而PCR報告呈現陰性原因可能有2種,「第一種狀況是受採檢人本身已經沒有病毒了,第二種是受採檢人的『檢體』上的病毒量非常低也會斷定為陰性。」總結就是檢驗出陽性才會有Ct值,陰性自然不會有Ct值。
指揮中心再調整!重複感染認定標準放寬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表示,為因應國內疫情變化及防治實務之需,經諮詢專家,修訂「COVID-19重複感染(reinfection)定義及個案處置原則」如下:一、COVID-19重複感染定義及處置:(一)距前一次發病日或採檢日14天起至3個月內,如原慢性症狀惡化、或出現發燒或有新呼吸道症狀,且SARS-CoV-2 RT-PCR檢驗陽性且Ct值<27或抗原/核酸快篩陽性,並經臨床醫師診斷為「重複感染」者。此對象經通報後即依現行確診病例處理原則,啟動相關防疫措施及醫療處置。(二)距前一次發病日或採檢日3個月以上,SARS-CoV-2 RT-PCR檢驗陽性或抗原/核酸快篩陽性者,原則視為新感染個案,依現行確診病例處理原則,啟動相關防疫措施及醫療處置。惟此類對像如經醫師綜合評估(例如目前有無疑似症狀、接觸史、旅遊史、快篩檢驗結果、SARS-CoV-2 RT-PCR 檢驗結果陽性惟Ct值≥30等)非屬新感染個案,則排除確診。二、距前一次發病日起14天內,SARS-CoV-2 RT-PCR檢驗陽性或抗原/核酸快篩陽性者,原則視為同一病程。三、重複感染個案如有採集PCR陽性檢體,衛生單位或臨床醫師可評估送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檢驗及疫苗研製中心進行基因定序,以持續國內監測SARS-CoV-2變異株流行現況。四、為促進用藥時效,重複感染個案於研判確定後,可由診斷之臨床醫師逕行依專業用藥,惟若臨床醫師、衛生機關或各區傳染病防治網區之正、副指揮官對於用藥時機有疑義時,可依網區指揮官指示修正。指揮中心表示,前述事項及醫療院所通報流程等已於今(2022)年9月30日函知各地方政府衛生局轉轄區醫療院所辦理,相關防治措施亦將視國內疫情變化適時調整,確保國內防疫安全。
台中確診嬰併發心肌炎靠葉克膜搶回一命 才剛出院20天竟二度確診
台中一名9個月男嬰今年7月染疫併發心肌炎一度以葉克膜搶救十多天,經中西醫團隊救治近3個月,9月1日才出院,未料9月20日疑似二度確診,出現咳嗽症狀就醫,PCR呈陽性、CT值1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9月22日公布全國新增4萬2212例本土個案,其中台中市新增5464例;而根據台中市衛生局統計資料截至9月21日,台中市111年新冠肺炎確診人數達71萬7466,其中重複感染達1752人,該名男嬰高度懷疑也是重複感染。衛生局指出,這名男嬰7月10日出現躁動曾到診所就醫,7月11日突然嘔吐及嘴唇發黑,合併呼吸喘、活動力差到醫學中心掛急診,採檢確診且在急診室即出現休克,經心肺復甦術救回,診斷為新冠確診併發心肌炎,之後立即收治到新生兒加護病房並從7月12日到7月23日共11天以葉克膜搶救,之後透過中西醫雙管治療,直至9月1日才出院。沒想到近日男嬰因家人確診,9月20日又出現咳嗽症狀,經採驗PCR呈陽性CT值15,雖然院方未判定為二度確診,台中市衛生局高度懷疑就是重覆感染,已要求院方重新研判。兒科醫學會建議,要預防兒童染疫後併發重症,完整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方式。(圖/馮惠宜攝)小兒心臟科權威、台中榮總副院長傅雲慶指出,兒童感染新冠肺炎併發心肌炎的機率不到萬分之一,但臨床的確收治少數確診兒童併發心肌炎需動用葉克膜搶救案例,呼籲家長,只要小朋友出現呼吸喘、心跳快或活動力變差,甚至意識不清,一定要有警覺趕快帶到醫院急診搶救;而要預防兒童染疫後併發重症,兒科醫學會建議,完整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方式。台中市衛生局統計,截至9月22日,中市6個月至4歲兒童共有4萬7757人接種新冠疫苗第一劑,疫苗涵蓋率43.2%;而第二劑共施打1萬2265人,第二劑疫苗涵蓋率11.1%。另,5至11歲兒童共有16萬5739人完成第一劑疫苗接種,苗涵蓋率84.6%,11萬3240人完成第二劑接種,第二劑疫苗涵蓋率57.8%。台中市政府也將在10月8、9日針對6個月大到4歲幼兒加開46歲幼兒快打站,提供莫德納第二劑及BNT第二劑接種,衛生局呼籲,家長請依通知單日期、時間、地點帶自家寶貝前往接種,可降低確診併發重症的機會。兒科醫學會建議,要預防兒童染疫後併發重症,完整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方式。(圖/馮惠宜攝)
新冠威力UP?2名20多歲女染疫亡 打3劑、無慢性病
國內今增33875例本土,另有36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中較年輕的2例都是20多歲的女子,兩人都沒有慢性病史,也都打過3劑疫苗,但都在發病7天左右死亡。發病死亡的過程猛爆的,可能與免疫風暴有關。羅一鈞表示,今增36例死亡,比較年輕的案例為2名20多歲女子。第1例在8月22日出現頭暈、畏寒、噁心和頭痛症狀,隔天(8月23日)開始發燒,同時也快篩陽性,服用一般藥物後症狀好轉。但到了8月27日卻再度發燒、嗜睡且呼吸改變,當天至急診住院,體溫40.1度,抽血檢驗有血小板低下,頭部電腦斷層顯示有腦下垂體中風合併出血(腦內出血),經積極治療,仍在8月28日過世,主要死因爲新冠肺炎併敗血性休克及血小板低下、腦下垂體中風合併出血。羅一鈞指出,另1例20多歲的女子則是8月21日出現噁心、嘔吐、冒冷汗、全身無力及咳嗽症狀,至急診抽血檢查發現心肌酵素升高,當日住院。住院後出現心因性休克、心臟收縮力弱,疑似心肌炎,經檢驗發現確診,Ct值18,使用瑞德西韋、免疫球蛋白治療後,症狀仍惡化,於8月27日過世,死因爲心肌炎、休克及新冠肺炎,可能是新冠病毒引起的猛爆式心肌炎。針對2例死亡個案都無慢性病,也曾接種疫苗。羅一鈞表示,應該和病症本身最主要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比較沒有關係。第1例個案在住院中意外發現腦下垂體中風,合併出血,可能是獨立事件。第2例則是感染後引起心肌炎,過程猛爆的原因可能與免疫風暴有關,住院中也有針對免疫系統過度活躍給予治療,不過仍然無法改變病程惡化。
中西醫治療「新冠死亡率降至15%」 關鍵是抑制病毒複製
一名65歲女性,去年6月到基隆長庚急診,當時發燒至38度,X光顯示雙側肺浸潤,血氧濃度為92%,COVID-19快速檢測結果呈陽性,因此被接受隔離和進一步評估。入院後,給予類固醇、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瑞德西韋以及單株抗體,但因為呼吸困難的進展,發生心搏過速和低氧血症,轉到重症加護病房,使用高流量濕化氧氣經鼻導管系統(HFNC),同時也開始進行中醫介入治療,之後總體情況明顯好轉,4天後血氧濃度改善,生命體徵穩定,轉出加護病房繼續治療,持續搭配中醫治療,肺部X光顯示浸潤消退。7月初的核酸檢測CT值為33,順利解隔離出院。另一名62歲男性,去年5月因全身不適到基隆長庚急診,有發熱伴乾咳,隨後病情惡化,出現呼吸困難,血氧濃度為90%,快篩檢測呈現陽性。由於懷疑是COVID-19肺炎合併缺氧性呼吸衰竭,送至加護病房進一步治療。因血氧濃度未改善,使用高流量濕化氧氣經鼻導管系統,同步使用抗生素。但持續發燒和食慾不振,開始添加瑞德西韋,此時也開始進行中西整合治療模式。病患右大腿腫脹,不能排除深靜脈血栓形成,開始使用抗凝血劑。數日後肺部X光顯示肺炎改善,但卻導致肺纖維化,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疾(COPD),持續搭配中醫治療。6月下旬核酸檢測陰性,轉普通病房繼續治療,並安排心肺復健計劃。因懷疑有深靜脈血栓形成,安排都普勒超音波顯示右腿有深靜脈血栓形成,因此,安排了肺栓塞的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結果為陰性,仍然繼續中醫治療,最後病況穩定於7月中旬出院。基隆長庚醫院中醫科黃澤宏醫師表示,自2019年底全球各地遭受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導致患者肺部功能受損和免疫系統失調,嚴重者甚至引發劇烈的發炎反應,也就是醫學上所說的「細胞激素風暴」,導致致命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是屬於較嚴重的肺部傷害,可能在感染後72小時內出現急性肺水腫症狀,並在隨後的2~5天出現瀰漫性肺泡損傷,造成呼吸急促、全身無力、低血壓、發紺、乾咳、發燒、神智錯亂等嚴重後遺症導致危及生命。黃澤宏醫師說,基隆長庚醫院運用中西醫整合治療模式並進行研究,研究團隊針對2021年5月至2021年7月共93位COVID-19住院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其中29位施以中西醫整合治療,對照64位病人以西醫常規治療。研究結果顯示,同時接受中西醫整合治療的病人,死亡率為15.4%、痊癒率為84.6%,而對照組則分別為40%和60%,顯示中西醫整合治療模式是相當有潛力的治療方向。黃澤宏醫師解釋,為了降低新型肺炎染疫造成重症之機率,便開始探討導致患者肺部功能受損和免疫系統失調的機制。研究人員在基礎研究及動物實驗發現,傳統中藥配方可以逆轉新型肺炎感染特徵,降低發炎反應並阻止細胞因素風暴的發生,進而抑制ARDS的產生。他說,很多研究證實,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s)的表現跟病毒的感染有關。研究顯示,中藥黃耆複方YQ1可藉由調控小分子核糖核酸來抑制病毒複製,促進巨噬細胞的抗病毒作用,並同時控制細胞內氧化壓力,調節細胞激素風暴。在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大鼠肺損傷模型中也展現出其有效性,實驗大鼠的動脈血氧濃度、呼吸頻率、肺部形態得到顯著改善,並且提高抗病毒的能力。這項研究的部分成果也獲得第18屆國家新創獎的肯定。國內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從2021年5月爆發主因是Omicron,傳播力較強、突破性感染機會高,傳染力又更高。但隨著病毒的不斷變異,BA4、BA5已經開始出現,可能造成另一波住院病患,黃澤宏醫師希望能運用中西醫整合治療,以有效減少重症之死亡率。隨著疫情逐漸趨緩及民眾疫苗接種普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患減少,但卻有不少感染新冠病毒病患在確診一年後,仍出現疲勞感、呼吸困難、睡眠障礙等長新冠症狀(Long-Covid)。黃澤宏醫師表示,目前對於感染後造成長新冠症狀的機轉仍不明確,有研究亦懷疑與細胞激素暴所導致的肺部傷害有關,中西醫整合治療模式將成為今後重要的治療手段,提供病患改善的希望。
8月底BA.5估單日確診數增逾3萬人 王必勝:暫不考慮開放團、觀光簽證
Omicron變異株BA.5威脅越來越大,有醫師預估,最快8月底國內本土病例BA.5亞變種病毒株就會超越BA.2,且每日會新增3萬人確診,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坦言,預期8月中就會面臨一波BA.5疫情,因此暫時不考慮開放觀光旅遊團,以及觀光簽證。並再度提醒,民眾做好打疫苗等四大措施應對。王必勝今天表示,預期8月中到8月底會有一波感染,且專家認為BA.5亞變種病毒株就會超越BA.2,甚至單日確診數會再度超過3萬人,都有可能發生,但確切時間沒辦法詳細精確估計。王必勝直言,由於已經預期國內會面臨一波BA.5疫情,因此暫時不會考慮開放團、觀光簽證,必須會看疫情發展如何再決定。另外,日前國內新增9例BA.5本土個案,均屬感染源不明,昨則新增一例個案BA.5,為新北家庭群聚事件中的另名家人,而且前天針對9例個案匡列相關接觸者20人,是否還有個案定序出陽性,羅一鈞表示接觸者有兩例仍在定序中,其他都是陰性或是陽性,但是Ct值很高病毒量太低,無法進行定序。
猴痘病毒「在精液中持續時間最長」 義最新研究:可由性傳播感染
除了新冠肺炎,猴痘疫情也在全球持續蔓延。林口長庚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引述國外最新研究示警,猴痘可由性傳播感染,且病毒在精液持續時間最長,一直到發病第7天仍持續複製、具有傳染性。他也提醒,所有年齡段的人都有可能感染上該病毒。吳昌騰在粉專《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指出,雖然調查顯示,美國猴痘患者的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但近期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也已報告了5例兒童猴痘確診病例,所有年齡段的人都有可能感染上該病毒,而歐美國家在面對猴痘疫情方面正面臨著壓力,目前,應對猴痘疫情,除了公共衛生衛教防治外,還是需要的是疫苗與藥物的供應。世衛組織(WHO)表示,猴痘目前主要通過男性與男性的性接觸傳播,建議男男性行為者應該減少性伴侶的數量,並在猴痘疫情爆發期間提高警覺;另外,義大利最新研究也確認了「2022年的猴痘可由性傳播感染」。吳昌騰表示,今年8月2日,義大利國家傳染病研究所在Lancet ID報導了一例猴痘病例;研究人員對一名39歲猴痘患者血漿、尿液和精液檢體連續進行猴痘病毒DNA(MPXV DNA)PCR檢測,發現患者從出現症狀(發病)開始,在第8天的血漿中檢測出猴痘MPXV DNA陽性。至於精液持續時間最長,從發病開始第5、6、7天,精液中具有高MPXV DNA含量(Ct 27-29),提示其病毒持續複製即其傳染性;一直到發病後14天,患者精液中MPXV DNA的PCR Ct值依然在34.3,19天後小於40。吳昌騰直言,這點可以說明目前的2022 MPXV是可以通過性傳播的,2022 MPXV與之前流行的MPXV特徵不太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人都可能通過多種形式的密切接觸感染猴痘,包括皮膚與皮膚的接觸,如觸摸或性行為、近距離談話中的呼吸道飛沫,甚至接觸受污染的衣服或床上用品等。吳昌騰強調,面對猴痘疫情,需要結合各種方式及措施一起來進行,這包括公共衛生的衛教預防、早期診斷和隔離治療,否則單靠接種疫苗,是無法控制疫情。
高雄造船廠群聚4人檢出BA.2 羅一鈞曝:恐有社區不明傳染鏈
高雄造船廠群聚案至今累計17人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定序結果,工作人員中有4人檢出BA.2,與指標個案的BA.5家庭群聚不同。指揮中心研判,職場來源的可能性已大幅降低,BA.5可能源自未發現的社區接觸,需為8月中下旬可能再起的BA.5疫情做風險評估,持續進行監測。民眾關注,面對8月中下旬可能的疫情,需不需要在次世代疫苗進來前,開放全民接種第4劑?對此,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所有的政策都是根據證據來進行,研究指出,年輕族群接種第4劑,雖然抗體效價會升至比剛接種完第3劑高一點點,但對於後續的傳染、重症的減少都沒有顯著效果。世界各國都沒全面開放,台灣其實已經很寬鬆,50歲以上願意打都可以施打,因此沒有所謂要全面接種的議題。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昨指揮中心說明,2名指標個案的同住家人檢出BA.5,為同一起事件。至於職場接觸者,第1批採檢共10人陽性,衛生單位針對其中病毒量較高的7人進行定序,有4人檢出BA.2,另外3人因病毒量低,無法定序。羅一鈞表示,職場4案的Ct值介於23~29之間,都檢出BA.2,和家庭群聚不是同一病毒株。另有2人為第2次採檢檢出,仍在定序中。初步研判,BA.5職場來源的可能性已大幅降低,比較可能是與家庭群聚本身未發現的社區接觸有關。高雄造船廠、家庭群聚屬於2起事件,羅一鈞表示,其中的家庭群聚看來是社區一般性的接觸導致,為目前隨著國際疫情升溫,邊境檢疫措施調整後,BA.5進入社區所引起,目前比較擔心社區有BA.5傳染鏈發生,可能透過社區傳播,會慢慢取代BA.2成為主流,需要為可能在8月中或下旬再起的疫情做風險評估。羅一鈞表示,指揮中心會持續監測,針對全國各區域做抽樣,瞭解不同區域BA.5的佔比,或是在重複感染、重症個案中有沒有BA.5,來做瞭解和預判。另每周一也會報告國內、境外檢出的BA.5情形。瞭解傳播鏈,是為了掌握不同區域演變的傳播狀況,以及是否透過特殊、大規模的途徑快速傳播。目前BA.5的個案看起來都是無症狀或輕症,和國外的情況相符,羅一鈞表示,會維持既有的防疫措施,沒有打算加嚴,若發生新一波疫情,多數專家也預估規模不會像先前那麼多。
馬偕動員17名醫護「為確診患者換肝」 全套防護衣「拚搏8小時」順利完成
因酒精性肝硬化而等待換肝的64歲潘姓男子,過去2年多來曾經3次與肝移植手術失之交臂,今年5月底接到有肝移植的機會說什麼都不願放棄,無奈於手術當天獲知COVID-19確診,一度以為又是空歡喜一場,所幸經淡水馬偕紀念醫院肝臟移植團隊評估,病人已接種三劑疫苗且症狀輕微,決定全力以赴,終讓病人重獲彩色人生,順利出院返家。收治個案的淡水馬偕紀念醫院肝臟醫學中心主任林俊昌表示,病人多年來深受酒精性肝硬化及併發症之苦,4年前評估肝功能已達肝硬化最嚴重的C級,唯一積極性治療的方式只有接受肝臟移植,但在等待換肝的過程中好事多磨,今年3月還曾一度病危,所幸經團隊及時搶救,才能度過難關。5月下旬正逢COVID-19疫情最嚴峻的時候,淡水馬偕紀念醫院肝臟醫學中心接獲善心人士捐贈肝臟,符合受贈條件的潘姓男子,接到電話通知後喜出望外,不過就在手術當天的PCR報告呈現陽性,差點以為又要再度失去肝臟移植的機會。林俊昌醫師表示,國人肝臟移植平均等待時間約687天,若這次又再錯過,真的不知道要等到何時,由於病人已接種3劑疫苗,Ct值超過30,當時也只有輕微咳嗽並無其他不適且態度積極,經與病人及家屬再次討論後,決定在顧及捐贈器官的移植時效性與團隊防疫的多重考量下,仍為病人如期在淡水馬偕樓獨立手術區域執行肝臟移植手術。這次手術共動員團隊17人,全員穿著全套防護衣與遵守所有防疫規範,歷時8小時順利完成,病人轉至負壓隔離加護病房給予抗排斥藥物,治療期間並會同感染科醫師搭配抗病毒藥物治療,手術後第7天恢復良好且符合自主管理期滿,後續轉至一般單人病房,肝功能及其他抽血數值均正常,腹水及黃疸也消失,並在一般病房住院一周後出院返家。林俊昌醫師表示,手術順利是集所有團隊成員的力量,肝臟移植團隊過去有非常多的合作經驗,與麻醉部、手術室等單位也有很好的默契,首次在疫情下進行的移植手術,全員「戒慎但不恐懼」,彼此都很清楚知道要在有限的時間內,順利且安全的完成這項艱難的任務,過程中,夥伴互相支持,最後看到病人健康順利平安出院重回家人懷抱,對團隊來說就是莫大的鼓勵,一切的辛苦都值得。病人返家後仍由社工師進行追蹤關懷,了解病人於家中的自主復健活動與練習進度與可行性評估,同時給予正向的心理支持;日前,病人於術後一個半月的回診時,精神狀態良好,面帶微笑的走進診間,目前各項檢查報告也正常。一直陪伴父親手術的潘小姐充滿感謝地說:「這段路,過程很辛苦,又碰上疫情攪局,一度真的快要放棄,幸好家人互相支持且有良好的醫療團隊,才讓父親勇於接受治療。」林俊昌醫師提醒,接受肝臟移植的病人需遵從醫囑按時服用抗排斥藥物,為降低感染風險,應避免出入人多場合、勿生食、勿養寵物、注意睡眠、保持正常生活作息,並定期返院門診追蹤,才能與「新肝寶貝」長久相伴。
驗出首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75境外病例 30歲打滿3劑男子確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2)日公布,我國境外移入檢驗出1例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7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該病例為北部30多歲男性,已接種3劑疫苗,今(2022)年7月10日自印度與1名家人及1名友人入境,持有搭機前2日內PCR陰性報告,並採居家檢疫。3人於機場採檢結果均為陽性(3人CT值均為20),後續於原住所進行居家照護,7月21日定序結果為Omicron BA.2.75,同行家人及友人定序結果則為Omicron BA.4。其中個案於7月10日曾出現發燒、頭暈及咳嗽等症狀,經視訊診療確診,目前已無不適;其家人與友人亦於同日出現發燒等症狀。3人目前均已解除隔離,因隔離期間無接觸他人,故無匡列接觸者。
驗出首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75境外病例 30歲打滿3劑男子確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2)日公布,我國境外移入檢驗出1例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7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該病例為北部30多歲男性,已接種3劑疫苗,今(2022)年7月10日自印度與1名家人及1名友人入境,持有搭機前2日內PCR陰性報告,並採居家檢疫。3人於機場採檢結果均為陽性(3人CT值均為20),後續於原住所進行居家照護,7月21日定序結果為Omicron BA.2.75,同行家人及友人定序結果則為Omicron BA.4。其中個案於7月10日曾出現發燒、頭暈及咳嗽等症狀,經視訊診療確診,目前已無不適;其家人與友人亦於同日出現發燒等症狀。3人目前均已解除隔離,因隔離期間無接觸他人,故無匡列接觸者。(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指出,BA.2.75變異株最早於今年5月發現,已於印度快速傳播並成為該國主流株,目前全球已有英國、德國、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日本、印尼、泰國等至少15國報告病例,惟因多國檢測量下降,實際傳播情形可能低估。WHO表示尚須研究證實 BA.2.75傳染力及致重症機率,因病毒突變處可能影響其抗原特性,須密切關注對疫情影響。指揮中心提醒,接種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指揮中心籲請民眾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圖/指揮中心提供)
打3劑疫苗25天內再次確診 醫師問:無敵星星存在嗎?
兒科急診室醫師吳昌騰於臉書分享,他的朋友已施打三劑疫苗(AZ+AZ+Moderna),卻在25天內確診了兩次,且第二次的症狀比第一次還要嚴重,令他驚嘆「哇!什麼?怎麼會這樣快呢?」吳昌騰聽朋友說第二次確診的CT值是18,病毒量是算多的,但朋友是個喜歡戶外活動,沒有慢性疾病,也無免疫缺陷疾病,沒有吸菸,只有偶而會喝酒的人,怎麼會在這麼短的間隔內確診了兩次,讓人不禁懷疑無敵星星到底存不存在。吳昌騰也提到,朋友第二次確診時有無法點開「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的困擾,雖然健保快易通上顯示是確診的狀態,卻無法回報狀況,經過吳昌騰的努力才解決問題。吳昌騰表示,當再度確診可能會遇到兩種問題,首先是COVID-19重複感染之定義及個案處置原則是否需要滾動式調整?第二是對於二次確診個案,新冠一號是否可以第二次公費治療呢?最後吳昌騰也提醒大家,隨著時間過去,疫苗產生的免疫力會下降,所以「突破性感染」和「再次感染」是有可能會發生的,但目前接種原始病毒株疫苗所產生的免疫力,在面對BA.4、BA.5時,依然能夠對重症、住院和死亡提供有效保護。
西安關閉公共場所、禁餐廳內用7天 官方重申:臨時管控非「封城」
中國多處地區疫情零星散發,大陸衛健委今(6)日通報,新增本土112例確診、241例無症狀感染,合計共353例,遍及11個省市。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傳出首例本土Omicron變異株BA.5.2,宣布自今(6)日起實施7天「臨時性管控」措施,官方5日深夜發文重申,強調這次管控不是「封城」。此外,安徽省確診連日來猛增,上海爆發KTV群聚感染,多區已經開始實施全員核酸檢測。西安宣布自6日起實施臨時性管控一週,暫停開放公共娛樂場所及宗教場所、中小學幼兒園提前放假、餐飲業停止內用。然而,西安官方5日發聲明表示,7天臨時性管控措施,是為了減少人員流動,以便快速找出潛在風險源,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官方也強調,這次管控不是「封城」,許多地方均正常營業,且住宅社區商場、超市等場所都可以自由進出。西安市防疫指揮中心表示,這波疫情的溯源工作目前仍在全力進行中,此次流行的Omicron變異株BA.5.2的感染病例CT值低,但傳染性較強。因此,西安市當前疫情形勢仍嚴峻復雜,不排除後續會出現新的傳播鏈,引起社區大規模感染。才剛解封不久的上海又爆出KTV群聚感染,足跡蔓延至少5個行政區,上海官方宣布,5日至7日起展開大規模核酸檢測,12個行政區將進行「三天兩檢」措施,篩查期間,相關區域人員須持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或24小時內核酸採樣證明才能出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