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C
」 MIS-C 兒童 確診 新冠肺炎 羅一鈞3病毒肆虐兒童!急診醫示警:2歲以下「這些症狀」要就醫
近日呼吸道傳染疾病肆虐,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表示,目前兒童遭到腺病毒、流感和新冠肺炎3種病毒肆虐,高燒病童以腺病毒、流感居多,新冠明顯升溫。流感服藥或打針治療通常2、3天退燒;腺病毒沒有特效藥,只能支持型療法撐過5至7天高燒期;兒童感染新冠中、重症才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更重要的是,2歲以下幼童若出現聲音沙啞、狗吠咳嗽聲及呼吸急促等哮吼症狀,一定要看醫生。謝宗學11日在臉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指出,現在兒童被3種呼吸道病毒肆虐:腺病毒、流感和新冠肺炎,「這幾天小兒急診室來診人次雖然不像 9、10 月爆量,但高燒病童佔了很大一部分,其中以腺病毒、流感居多。此外,新冠肺炎明顯升溫,特別針對過去2年沒有染疫的兒童和剛出生的嬰兒。」謝宗學續稱,流感和腺病毒沒有治療通常會高燒5至7天;針對流感的抗病毒藥物,口服克流感大約使用2至3天後退燒;抗流感單劑靜脈注射藥物,使用後大約1至2天退燒。但是「腺病毒沒有特效藥,只能支持型療法,撐過5至7天的高燒期,比較特殊的是以前認為5歲以下兒童感染腺病毒後才容易高燒,這次發現有國中生感染腺病毒一樣高燒多日。」至於兒童感染新冠肺炎,輕症只需要支持型療法,中、重症才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幸好這波新冠疫情比較少出現中重症和MIS-C,但引發嚴重哮吼的病例仍不時出現,「若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特別是2歲以下幼童出現聲音沙啞、狗吠咳嗽聲和呼吸急促等哮吼症狀時,一定要帶孩子給小兒科醫師看診。」謝宗學也在文末提醒,近期是總統大選造勢集會密集時期,「全台各地將有多場超大型造勢晚會,加上寒流來襲病毒活性增加,多場密集群聚活動可能讓腺病毒、流感、和新冠肺炎病毒更為肆虐,大家一定要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措施,保護自身和孩子的健康。」
6旬男接種AZ疫苗有副作用 受害救濟結果出爐
最新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結果出爐,本次共有21案獲救濟。雲林縣一名60多歲男性接種AZ疫苗後下肢無力、雙手麻木,診斷為多發性神經病變,經審議核予20萬元救濟金,為本次案件中獲救濟金額最高。另有兩名國中生接種BNT疫苗後分別出現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和心肌酵素上升,分別核予救濟金6萬及2萬元。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近日公布第203次會議紀錄,本次共審議170案,其中21案核予救濟金,有20案皆與新冠疫苗相關,分別為13案AZ、5案BNT 、1案高端、1案莫德納,另有1案與卡介苗相關。本次獲救濟的21案當中,金額最高的是雲林縣60多歲胡姓男子,接種AZ疫苗後32日因雙手麻木與步態緩慢等情形就醫,接種後約4個月再次因步態不穩及下肢無力症狀就醫,其神經傳導檢查結果符合多發性神經病變,依據病程及臨床表現研判,無法確定其症狀與接種新冠疫苗的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的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20萬元。本次有2名國中生施打BNT疫苗後不適,經審議後獲救濟。一名台北市鍾姓少女接種BNT疫苗後13日起陸續出現發燒、皮膚紅疹等情形,就醫後診斷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由於個案接種疫苗前並無相關疾病史,研判其症狀與接種疫苗相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6萬元。另一名為宜蘭縣陳姓少年,接種BNT疫苗後第3日出現間歇性頭痛與胸悶症狀就醫,血液檢驗顯示心肌酵素微幅上升,研判個案症狀與接種疫苗相關,且經住院治療,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2萬元。
第3波高峰已結束!疫情將轉為「雙主流病毒」 王必勝:口罩年後有望再鬆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15,632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5,409例本土個案及22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0例死亡,確診數比上星期一下降約9%。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2023年第二週確診數較第一週減少15.7%,目前看起來第三波疫情已經過了高峰。而王必勝也鬆口,若疫情穩定,口罩第二階段鬆綁預計春節過後實施。本土+15,409 1青少年打3劑確診還MIS-C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5,409例本土病例,為7,318例男性、8,076例女性、15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新增40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1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指揮中心公布,自1月12日到16日,新增7例MIS-C個案,2例為青少年、5例為兒童,目前有6例病況好轉出院,1例仍在加護病房持續治療中。其中較特別的是1位14歲青少年個案,本身沒有慢性病史,接種過3劑疫苗,在11月10日曾確診COVID-19,1月4日開始出現頭暈、頭痛、喉嚨痛等症狀,隔天又出現胸悶、胸痛、呼吸不順症狀,前往急診檢查診斷為MIS-C、心肌炎、心包膜炎,在1月6日收住加護病房治療,經過治療之後病況好轉,1月13日已順利出院。境外+223例 春節預計「雙主流病毒」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2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63例男性、6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入境日期介於去年12月16日至今年1月15日。指揮中心也公布上週境外移入及本土Omicron變異株監測結果,新增221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分別為69例本土個案(31例BA.5、28例BA.2.75、4例BQ.1、3例BF.7、2例XBB、1例BA.2)及152例境外移入(82例BA.5、48例BF.7、9例BA.2.75、8例BQ.1、4例XBB、1例BA.2)。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不管是本土還是境外,BA.5的主流優勢都慢慢被BA.2.75趕上,目前兩種病毒株都算是台灣主流病毒株,預期在春節連假期間仍然會是「雙主流病毒」的情況。民眾較關心的BQ.1、XBB在本土佔比都沒有超過10%,而XBB.1.5不論是境外或本土也尚未有第一例檢出,羅一鈞指出,目前國內擔心的還是BA.5、BA.2.75,不過目前這兩種主流病毒株免疫逃脫的優勢,不如其他新興變異株高,所以目前這兩種主流病毒株對疫情影響還是有限,後續指揮中心會持續監測。第三波高峰已過 口罩第二段鬆綁?根據指揮中心資料顯示,2023年第二週確診數是15萬1838,跟第一週18萬0134相比,減少了15.7%。指揮官王必勝指出,下降幅度蠻大的,目前看起來第三波疫情已經過了高峰,正逐漸往下降,但確診數目前每日還是有1萬到2萬人,所以民眾還是不能掉以輕心。目前國內疫情再次呈現下降趨勢,民眾相當關心什麼時候口罩令可以進行第二階段鬆綁?王必勝回應,關於第二階段口罩開放措施,指揮中心都有在積極討論,如果春節後台灣、國際疫情都穩定的話,就有可能會在春節後公布第二階段口罩令的鬆綁措施。
疫情稍降MIS-C增7例 17歲男發病釀心肌炎送加護病房搶救
國內疫情連七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國內新增15409例本土病例,另增223例境外移入、40例死亡個案,與上周一相比疫情下降8.8%,不過仍新增7例MIS-C個案。指揮中心表示,今新增中重症個案共52例,其中有19例中症、33例重症,而上周也新增7例兒童青少年MIS-C個案,目前共有6人出院,年齡介於3至17歲,5名兒童共有4男1女,只有1人接種3劑疫苗,其餘都未接種疫苗。青少年部分,有一名14歲男生曾接種3劑疫苗,11月10日曾確診,無慢性病史,1月4日出現頭痛、頭暈、喉嚨痛等症狀,1月5日開始胸悶胸痛,躺下時呼吸不順,被送至急診,抽血檢查後發現心臟指數偏高,診斷為MIS-C合併心肌炎與心包膜炎,但在經藥物治療後,目前已出院。另一名17歲少年,則未接種疫苗,1月1日發病,1月2日至急診,檢查有心肌炎,合併急性心衰竭,且新冠N抗體陽性,懷疑是MIS-C引起心肌炎,目前仍收治在加護病房救治中。截至目前,國內兒童重症共302例,其中MIS-C累計200例,死亡則有41例,13至18歲青少年則有31例重症,MIS-C累計10例、肺炎14例、共病6例、心肌炎1例,死亡共8例,其中包含7例肺炎、1例心肌炎。
連3天病例略增!疫情目前處高原期 30多歲男「確診未通報」猝死
今天新增本土48,421例、境外移入192例,另增死亡個案38起。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今日新增本土病例較上周三略增3.7%,屬平穩上升;針對目前疫情走勢,指揮官王必勝分析,本周已連3天較上周病例數略升,不過增幅比上上周少,研判目前國內疫情處於高峰後的高原期。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新增死亡個案當中,有一名30多歲男子是最年輕的死亡案例,本身沒有慢性病史,也未接種疫苗,9月19日因為咳嗽、發燒,自行快篩陽性,卻未通報、也未看診,9月23日在家中突然意識不清,被家人發現送醫時已無心跳、呼吸,檢查發現喉嚨痰多,懷疑呼吸道阻塞,急診採檢PCR陽性確診,急救無效不幸過世,經法醫相驗,死因診斷為新冠病毒感染併呼吸衰竭。另外,今日中重症患者新增147例,分別為中症患者新增96例,重症患者新增51例。羅一鈞說,中重症患者中有一例16歲少男,本身有慢性神經系統病史,4月曾接種一劑疫苗,9月20日發燒、咳嗽快篩陽,診所通報確診,採居家照護,隔天9月21日因呼吸喘、血氧偏低至急診,住院因呼吸窘迫插管使用呼吸器、住加護病房,使用瑞德西韋、類固醇等藥物治療,診斷為肺炎併呼吸窘迫,目前狀況穩定,仍住加護病房。國內13歲到18歲青少年重症,目前則累計有17例,分別為9例肺炎、4例MIS-C、3例共病、1例心肌炎;另青少年重症已有5例死亡個案(4例肺炎、1例心肌炎)。
9歲童確診3周後「突發高燒5天」…紅眼睛、紅斑狀皮膚疹 血壓一量嚇壞醫
新冠肺炎對兒童的威脅不容小覷,至今已有多起孩童確診後,引發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一名9歲女童日前確診後康復,不料之後突然發高燒5天,陸續出現紅斑狀皮膚疹,到了急診量血壓,血壓為75/39 mmHg,把眾人嚇傻,所幸在進行MIS-C併發休克的治療後,已順利康復出院。吳昌騰在粉專《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分享,前一段時間,兒科急診來了一名9歲女童小玲,小玲3個星期前曾確診,當時沒有太嚴重的狀況,康復後也沒有任何不舒服,但在到急診的前5天,開始發高燒,前3天開始出現皮膚疹,是紅斑狀,不會癢的,最初出現在胸部和軀幹,但進展到全身,而到了急診當天,出現紅眼睛。吳昌騰表示,當下跟小玲媽媽提及MIS-C,媽媽也覺得女兒越來越像是MIS-C,「驚險的在後頭,因為MIS-C的診斷需要實驗室的檢驗數據,當小玲在兒科急診室抽血時,沒多久,我們發現她出現心跳過快,脈搏微弱,當下我們馬上幫她量血壓,血壓為75/39 mmHg,媽媽看了也嚇一跳。」吳昌騰指出,一發現立即開始做MIS-C併發休克的治療,包括即刻輸液的灌注等,並且安排轉入加護病房做後續治療;經過診斷,確認是MIS-C,不過還好,治療後小玲順利康復出院。吳昌騰直言,「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一直都在大家身邊,MIS-C通常在SARS-CoV-2感染後2-6周出現,當然也有超過6周才出現的,其臨床特徵與川崎氏症(Kawasaki disease)及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有些相似。他也提及,MIS-C患者會出現發熱(3天以上)、腹痛、腹瀉、嘔吐、凝血功能異常、皮膚黏膜病變、結膜炎、低血壓甚至休克;MIS-C主要是因為病童感染新冠病毒後,導致病毒攻擊人體,這會讓體內產生很強的免疫反應,形成免疫風暴,也會使體內的中、小血管發炎,進而表現出全身多系統發炎,例如心臟、呼吸系統、腎臟、神經、凝血功能、腸胃道、皮膚等都可能發炎受傷。吳昌騰說,所以MIS-C是一個影響到多系統的疾病,因此支持性的療法,穩定生命徵象最重要,目前針對MIS-C的治療主要以「免疫球蛋白」注射為主,再根據病人病情是否改善,醫師再搭配其他後線藥物的治療。經過這次經歷,吳昌騰直呼,「兒科急診真的是很有挑戰性的工作。」
專家:再不打滿2劑 9月底每周死亡將破百
次世代疫苗要來了,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提醒,打完基礎劑的人,才能打次世代疫苗,而全國還有320萬人未完成基礎劑,分別是65歲以上長者、50到64歲、未滿12歲兒童三大族群,若無完整接種感染BA.5,較容易發生重症、死亡、長新冠、兒童MIS-C,且九月底疫情高峰,每周死亡數將破百例。BA.5來勢洶洶,台大公衛學院今天舉辦線上防疫記者會,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截至9月10日,全國重症率上升2%,中症率和死亡率上升14%。其中50到64歲的重症率上升13%、65歲以上上升3%;50到64歲死亡率更上升28%,65歲以上上升13%。上述現象與自然感染和疫苗的保護力失效有關,沒打過疫苗的風險也有重大差別,0到19歲中症率上升了70%,65歲以上上升11%,50-64歲上升7%,也值得留意。陳秀熙表示,接種疫苗是減少重症死亡最重要的策略,但根據最新統計,台灣目前還有320萬人沒完成基礎劑,以三大族群為多,分別是65歲以上長者(62萬人),50到64歲(60萬人),未滿12歲兒童(163.6萬人)。另外有260萬人則只打完基礎劑,50到64歲有49萬人、65歲以上有近35萬人九月底疫情高峰將至,陳秀熙預估屆時每天約落在4萬~5萬人間確診,疫苗沒打滿的族群,每周將新增51至125人死亡,但若符合資格的人都接種基礎劑、第3劑或追加劑,每周死亡人數則可分別降低到19至53人之間。若已感染過的人,還需要繼續打疫苗嗎?陳秀熙指出,不論什麼年齡層,感染過都還可以再打疫苗,如此即便之後再次感染BA.5,絕大多數都是輕症,發生長新冠、MIS-C的機會也很低,且接種追加劑發生心肌炎等副作用的機會也低於基礎劑,可以放心接種。
0+7最後上路 預計10月可開放邊境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超過2年半,不少國家都已開放邊境,台灣邊境何時解封?國人都在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昨透露,邊境預計10月就會開放,且首度說明解封規畫,將從9月「3+4」全改為1人1室開始,後續將提高入境人數、開放旅行團,最後才考慮推動「0+7」。王必勝表示,邊境開放的腳步沒有停下來過,只是目前的措施看起來幅度比較小。指揮中心於6月15日將入境檢疫從「7+7」改為「3+4」,入境總量也在8月22日由4萬人放寬至單周5萬人次,另自9月起,「3+4」的後4天自主防疫檢疫處所改為1人1室。對於接下來的放寬邊境管制,王必勝表示,要先觀察這波疫情狀況,待疫情到達高點,確定趨勢往下後才來開放,高點預期將落在9月中下旬,若連續2、3周,疫情都下降,就可確認趨勢往下,估計10月就會開放邊境。對於邊境開放的步驟,王必勝透露,會從「3+4」改為全部1人1室開始,再提高每周入境人數、開放旅行團,往後才是考慮推動「0+7」。推動「0+7」時,要考慮入境要不要篩檢、醫療量能夠不夠、要不要總量限制,以及是否恢復免簽等。對於國人最關心的開放旅行團部分,交通部觀光局指出,考量國內醫療量能,內部定調「先入再出」,但最終執行是先入再出或同步開放,要到行政院一起討論。根據觀光局規畫,入境旅客必須團進團出、完整接種疫苗,旅行社接待人員也要打滿3劑疫苗。不過,想開放旅行團入境,需要外交部配合開放簽證,而未來的入境0+7是針對所有人,還是只開放給團體旅客,都有待疫情指揮中心決定。王必勝也透露,自己有信心把疫情弄好,不是為了前指揮官陳時中,而是為了所有國民,希望自己「越早下台越好」,疫情早日平復、穩定,他就可卸下指揮官工作。昨天國內新增2萬6409例本土,案例較上周上升17%,同時新增77例中症、39例重症個案,包含3例孩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個案,及新增45人死亡,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疫情逐步增加中,預期會持續一段時間。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14萬2279例確診、9728例死亡。
病毒再起2/確診後「4天到2個月」都可能喪命 家長膽戰心驚!但解方只有這一帖
兒童染疫格外令人揪心,有1歲女童發病短短4天就猝逝,卻也有3歲男童確診2個多月後才發生MIS-C,同樣有性命危險。專家表示,面對難以預料的病毒攻擊與免疫反應,研究顯示接種疫苗的確能降低9成以上重症風險,建議開學前趕緊接種疫苗,較能確保孩子健康。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截至8/22,12歲以下兒童重症已累計184例,包含112例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27例腦炎、22例肺炎、10例哮吼、敗血症與共病各3例、1例心肌炎,其中28例死亡。8/22更有一位1歲女童從出現感冒症狀到昏迷猝死,僅短短4天,檢驗後才發現陽性確診,而更多的重症案例是MIS-C,曾有一名3歲男童5月中確診,8月初才發生MIS-C,間隔時間長達80天!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醫師顏培如表示,目前推測MIS-C是一種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會造成身體多個器官的損傷,嚴重時可能造成心肌功能受損,包括心包膜炎、瓣膜炎或冠狀動脈異常,甚至會導致低血壓或休克,最常發生在感染後2~6周,但也有時間拉得相當長的例子,就如同上述男童。顏培如提醒,如果孩子曾經確診,又再度發燒3天以上,且有出疹、眼睛紅、腹瀉、嘔吐、腹痛、頭暈症狀,一定要盡速就醫評估,以釐清是否發生MIS-C。MIS-C幾乎無法預防,但研究顯示打過疫苗的孩童發生率明顯較低,因此不少專家都呼籲家長盡快帶孩子接種疫苗。(示意圖/非當事人,黃耀徵攝)根據指揮中心資料,112名發生MIS-C的孩童,不到半數有接種疫苗,因此呼籲家長盡快帶孩子接種疫苗。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感染科醫師邱政洵表示,根據丹麥研究顯示,接種疫苗可降低9成以上MIS-C的發生率。邱政洵說,丹麥的一份報告顯示,在Delta變異株疫情期間,有接種疫苗的孩童染疫後,每1萬人僅1人併發MIS-C,沒接種疫苗者則是每3400人就有1人。Omicron變異株期間,丹麥再次調查,每100萬名確診兒童中,有打疫苗者僅3.7人併發MIS-C、沒打疫苗者多達35人,證實疫苗保護力高達90%。截至8/20,我國滿6個月至4歲幼兒第1劑莫德納疫苗接種率為18.9%,第2劑莫德納疫苗接種率為0.2%。5-11歲兒童第1劑疫苗接種率為77.7%,第2劑疫苗為76.6%。
兒童重症0至5歲佔67% 近9成未接種疫苗
今天新增本土21761例、境外移入228例,另增死亡個案31起,中重症89例,中症62例、重症27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重症中有3件MIS-C(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其中一位1歲男童,6/27確診,8/4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嘔吐、腹瀉、四肢出疹,8/7到急診,診斷為MIS-C住院,使用類固醇治療,目前在一般病房住院。另一例為2歲女童,6/18確診,8/6發燒、皮疹、右頸腫痛、嘔吐、胃口變差,8/8住院檢查有頸部淋巴結腫、結膜炎、草莓舌、發炎指數升高,診斷MIS-C,使用類固醇、免疫球蛋白治療,目前在一般病房住院。另一名5歲男童,打過一劑新冠疫苗,6/23確診,8/4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痠痛、頭痛,8/6到急診,懷疑細支氣管炎住院,住院後持續高燒、頭痛,又出現腹痛、結膜炎、全身紅疹、血壓偏低,診斷MIS-C,使用類固醇和免疫球蛋白治療,目前在一般病房住院。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近來每日新增兒童確診案例約5000人,一半以上是10歲以下孩子,也是較容易出現併發症的族群,包括哮吼、肺炎、腦炎等,其中以MIS-C最多,多發生在確診後2到6周,可能在復原一陣子後才出現腸胃道症狀、皮膚疹等情況,腦部也可能受影響,產生頭暈或暫時性意識改變。邱政洵說,研究證實,疫苗可減少MIS-C發生率,具有9成以上保護力,根據丹麥研究,Delta時期接種疫苗者,9900人中只有一例MIS-C,但沒打疫苗者則是3400人中有一例MIS-C;Omicron疫情下,有打疫苗的孩子,每100萬人只有3.7例MIS-C,未打疫苗則是每100萬人中有35例。此外,10歲以上間隔中位數為34天、5-10為26天,5歲以下為29天,且有些個案的症狀會更久後才出現MIS-C,甚至長達50幾天到2個月。指揮中心統計,國內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162例,包括27例腦炎、21例肺炎、3例敗血症、8例哮吼、93例MIS-C、1例心肌炎、3例共病(腦腫瘤、癲癇)及6例到院前死亡;兒童病逝則已有27人,其中10例腦炎、5例肺炎、1例心肌炎、2例敗血症、2例共病、1例哮吼及6例到院前死亡。羅一鈞說明,目前162例兒童重症,其中67%、108位為0~5歲,是最近才剛開始打疫苗的年齡層,反觀6~12歲年齡層,佔重症比例僅3分之1。162例兒童重症中,87%、141人沒打過新冠疫苗,而重症中最多是MIS-C,93例MIS-C有76人、超過8成沒打疫苗,所以還是建議儘快接種疫苗。
美國BA.5兒童住院率「完全沒降」 醫籲:小朋友快來打疫苗
台灣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才稍見鬆綁曙光,但BA.5病毒來勢洶洶,昨天一口氣就增加9起病例,確定進入台灣本土社區,有醫師提出美國的現況警告,兒童BA.5感染率大量增加,住院率也完全沒降,呼籲家長快打小孩接種新冠疫苗,因應後續可能再掀一波的社區感染疫情。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到,最近在北部看到的,是不同源的BA.5病毒,這顯示社區感染病毒已經開始蔓延了;他並提到,美國的小朋友,在BA.5病毒肆虐社區下,病例大量增加,尤其小朋友住院率,完全沒有下降過,推判是因為美國在校學生,已經沒有強制戴囗罩,還有一個原因,是小朋友的疫苗接種率,尤其是加強劑,接種率非常低所造成的。黃軒並表示,台灣目前已累計84例兒童MIS-C個案,5歲以下兒童的MIS-C感染者亦超過60%,他強調:「小朋友,沒有接種疫苗,容易有MIS-C發生的」。他並推估,近期會進入MIS-C高峰期,呼籲家長注意孩子身體健康症狀。黃軒指出,台灣小朋友疫苗接種覆蓋率偏低,指揮中心也提到,要等嬰幼兒新冠疫苗覆蓋率達一定程度,才會進一步鬆綁邊境管制;他呼籲,家長應趕快帶小孩子接種新冠疫苗,因為沒有接種疫苗的小朋友,確診後容易引發MIS-C併發重症;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接種2劑疫苗,「可避免掉8到9成的MIS-C」。
兒童MIS-C暴增5名 累計84例「0至5歲佔6成」
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2萬1577例新冠本土個案、54例死亡,死亡最年輕者為2名40多歲男子,有心血管、神經系統等疾病;中重症則增98例,不過MIS-C個案暴增5例,皆為10歲以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5例MIS-C如下,1歲女童於7/2確診,7/29陸續出現發燒等疑似症狀,8/2急診檢查有結膜炎、草莓舌,診斷為MIS-C,目前住在一般病房。第二位是一名3歲女童,有過敏性鼻炎病史,6/19確診,7/30陸續出現發燒等疑似症狀,8/1急診檢查顯示冠狀動脈擴大,診斷MIS-C,目前在一般病房。第三位是5歲男童,7/4確診,7/30陸續有發燒等疑似症狀,8/2急診檢查血壓偏低,發炎指數升高,疑似MIS-C而住院,隔日低血壓休克轉加護病房,使用免疫球蛋白及升壓劑治療,目前仍在加護病房但病況穩定。第四位是7歲女童,5/28打過一劑BNT疫苗,6/8確診新冠肺炎,7/13發燒、頸部淋巴結腫,7/15急診,疑似MIS-C而住院,住院後檢查冠狀動脈擴大,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療,7/20出院。第五位是9歲女童,5/23確診,7/29陸續出現發燒、腹瀉、腹痛等症狀,8/2就醫疑似腸胃炎脫水住院,住院後症狀持續且出現紅疹,懷疑MIS-C,目前住一般病房。羅一鈞表示,目前國內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有151例,分別為MIS-C有84例、腦炎26例、肺炎20例、哮吼症8例、家中死亡6例、敗血症3例、共病3例及心肌炎1例,其中有25人死亡;84例MIS-C中,0-5歲有50例(60%),6-12歲有34例(40%)。
莊人祥:國內疫情預期在往後1個月內緩步上升 籲符合資格民眾踴躍接種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新增2萬2959例新冠病例,包含2萬2707例本土及252例境外移入,死亡個案增加56例、中重症新增152例,包含1例6個月大男嬰確診MIS-C,為國內監測到最年幼案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國內疫情預期在往後1個月內緩步上升,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踴躍接種疫苗預防BA.5疫情。新增本土病例中,以新北市增加4326例最多、其他依序為台中2807例、台北2388例、桃園2352例、高雄2159例、台南1744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新增死亡個案年齡介於40至90多歲,其中3例年約40多歲,其中一名40多歲女性,沒打過疫苗,有癌症病史,7月31日出現發燒、咳嗽、呼吸困難至急診,PCR陽性,隔天因敗血症休克在醫院死亡,死因為肺炎併敗血性休克。另名40多歲男曾接種2劑疫苗,有癌症病史,7月31日出現口腔大量流血,合併呼吸困難就醫,檢驗出陽性,出院後隔天就因癌症出血併呼吸衰竭過世。另名40多歲男有高血壓病史,7月15日因全身抽搐、意識改變送入急診緊急插管,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為自發性腦幹出血,同時PCR陽性,收治加護病房後於7月27日死亡,死因為腦幹出血及染疫。中重症方面,新增2例兒童MIS-C個案,其中年僅6個月大男嬰,是國內年紀最小的個案;另一名5歲女童,6月8日接種1劑BNT疫苗,目前2人都已好轉。目前共累積146例兒童重症,包含79例為MIS-C。另外,近期新竹出現一名1歲兒童二度感染,且病毒量極高,症狀較前一次嚴重。羅一鈞說明,從國外的研究統計來看,重複感染的重症、死亡率不會增加,甚至有可能降低,新竹這起為較特殊的案例。
又見染疫+中暑死亡 40歲男有心血管病史「解隔後才發燒」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國內新增21,50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1,273例本土個案及228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60例死亡。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60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37例男性、23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57例具慢性病史、42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死亡案例中最年輕者為40多歲男性,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該名男子打過2劑疫苗,有冠狀心臟疾病、慢性心臟衰竭、慢性阻塞肺病等病史,7/12時確診,7/19解除隔離後返回職場上班,但7/21反覆高燒到40.9度且意識改變,緊急送醫後住院,醫師診斷為熱中暑,最終於7/24過世,死因為熱中暑和新冠肺炎確診,也是第二例中暑又染疫的死亡個案。此外,今天也新增一起MIS-C病例,是一名9歲男童,無慢性病史,也未接種過疫苗。莊人祥說,這名9歲男童於5/16確診,7/24開始發燒、腹瀉、頸部疼痛、噁心、嘔吐、食慾、活力下降,7/26就醫後發現有結膜炎、頸部淋巴結腫,發炎指數升高、心臟收縮力下降,醫師診斷為MIS-C,收治於兒童加護病房,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療和類固醇等藥物治療,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指揮中心統計,國內目前累計兒童重症137例,包括71例MIS-C、腦炎25例、肺炎20例、哮吼8例、交通死亡6例、敗血症3例、共病3例、心肌炎1例;兒童死亡則維持25例。
次世代疫苗「最快8月通過EUA」?王必勝回應了…親曝目前進度
全球疫情又因為Omicorn變異株BA.4、BA.5而升溫,民眾也相當擔心會再掀起國內另一波疫情,因此對於次世代疫苗相當關注。對此,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8月次世代疫苗有望通過,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則表示,8月是否能通過審核,會盡力去做,不過這不是操之在我們。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指出,台灣的疫情恐怖期已過,而BA.4、BA.5可能只會造成小波疫情,民眾無需太擔心,不過秋冬後的疫情傳播仍要注意;此外,李秉穎也表示台灣有收到次世代疫苗的相關文件,最快8月會通過EUA。對此,指揮官王必勝表示,食藥署回報週一有收到次世代疫苗莫德納「部分」臨床資料,目前很積極在接洽,等到臨床資料完整才能進行EUA審核,至於8月能否通過EUA審核,這不是操之在我們,但我們會盡力去做。另外,指揮中心27日也透露兒童BNT疫苗採購進度,目前已到最後簽約階段,希望盡快完成程序。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也指出,國外資料顯示,幼童接種一劑以上疫苗,對於腦炎、MIS-C等兒童重症有9成以上防護效果,呼籲家長盡快帶孩子去接種。
猴痘疫苗、藥物 最慢8月底前就會抵台
猴痘疫苗及藥物買到了!猴痘已被世衛組織(WHO)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衛福部疾管署昨天宣布,已買到疫苗(第3代天花疫苗)及抗病毒藥物,最慢8月底前就會抵台,醫師若發現疑似病例,24小時內一定要通報。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國內累計通報已有10例猴痘,其中2例確診,均是境外移入,感染國家是德國及美國,2位確診者中,1例已出院,1例仍住院治療。全球74國/地區 通報16836例確診莊人祥透露,猴痘藥物Tecovirimat已完成簽約,正在安排飛機,預計8月可抵台,數量不便透露。據疾管署資料,該款藥物作用機制是干擾正痘病毒屬表面蛋白質(VP37),以抑制病毒正常繁殖、減慢感染傳播,適用於成人及體重至少13公斤以上的孩童,成人劑量600毫克,每12小時1次,共使用14天。截至7月22日,全球累計有74國或地區通報有1萬6836例確診猴痘。疾管署對有本土或不明感染源猴痘個案的49國,將其旅遊疫情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疾管署提醒醫療院所,如發現符合猴痘病例定義疑似個案,須於24小時內通報衛生主管機關,民眾如出現疑似症狀,應盡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猴痘屬接觸傳染 不必人人打疫苗是否比照新冠肺炎,開設指揮中心?莊人祥表示,已將猴痘列為第2類法定傳染病,臨床端已做出指引和建議處置方式,社區很安全。換句話說,目前還不需要。感染科醫師、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世衛將猴痘列為緊急事件,是提醒各國要「認真處理」,須做到診斷、通報及隔離,才能避免傳染,過去伊波拉也曾被列緊急事件。至於防疫強度,黃立民說,不必像新冠這麼嚴格,猴痘傳染途徑以接觸為主,不會突然有猛爆性傳染,不必人人都打疫苗。但對於藥物治療效果,黃立民認為「恐怕不會太好」,民眾若要去疫區國家,或自我評估是高風險者,最好接種疫苗。新冠確診昨增21460例 65例死亡在新冠肺炎部分,昨天本土確診新增2萬1460例,境外移入277例,新增65例死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整體疫情比前一天下降4%。新增136例中重症,兒少新增2例MIS-C個案,均無慢性病史。羅一鈞表示,2歲男童5月22日確診,7月13日發燒嘔吐、腹瀉、結膜炎,7月17日急診就醫疑似MIS-C收治住院,治療後病況好轉出院,是國內第52個MIS-C個案。另1名MIS-C個案是16歲少女,去年打過2劑疫苗,5月30日曾確診,最早於5月17日發燒、腹痛、食慾和活力下降,7月21日急診診斷急性腸胃炎,醫師懷疑是MIS-C安排住院,22日轉醫學中心。醫師根據症狀只有腹痛,暫列疑似個案,未來若確定符合,將是本土年紀最大MIS-C。
台中5月大男嬰「確診康復2個月後猝死」 母痛哭:無法接受
台中一名5個月大男嬰5月中確診,康復後卻在7月13日猝死,傷心的媽媽到茂盛醫院請領孩子的就醫紀錄透露寶寶疑為新冠病毒所引起的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致死;該院兒科副院長簡佳裕表示,嬰幼兒長新冠案例因目前並無治療用藥,台中嬰幼兒新冠疫苗22日開打,家長儘速帶小小孩接種疫苗才是王道。茂盛醫院兒科門診近日遇到幾位患有長新冠的嬰幼兒來就診,有的寶寶發生語言及情緒障礙,另有5個月大的男嬰在確診康復2個月後猝死。但對於該疑似MIS-C死亡個案,台中市衛生局解釋,MIS-C非中央訂定1到5類法定傳染病應通報疾病,目前也未接獲家長或院方通報。院方轉述,日前一名媽媽突然來醫院請領二寶就醫紀錄,經了解她原育有兩個可愛的兒子,2歲半的哥哥在5月中旬確診,接著傳染給媽媽和5個月大的弟弟,不過哥哥痊癒後並無不適。弟弟也只發燒發燒1天即恢復正常,但卻在7月13日清晨卻猝死,經相驗發現男嬰肺部有白點,疑為新冠病毒所引起的MIS-C。媽媽還在診間傷心表示,二寶從出生至今健康情形良好,也都按寶寶手冊的時間表準時接種各類疫苗,這次卻因新冠病毒而猝死,讓她無法接受。但對院方此說法,台中市衛生局表示,迄未獲相關個案通報。另一名1歲3個月大的女童被媽媽帶到茂盛醫院接種預防針,媽媽說,女童在新冠確診之前未曾生病,在確診時連續3天維持39度高燒,痊癒後,原來很愛說話的寶寶,變得一句話都不會說,甚至還會亂生氣、大聲尖叫,從溫馴的乖寶寶變成爆燥的小怪獸,讓她一度懷疑女兒是不是燒壞腦袋,同時也很自責將新冠病毒傳給女兒。茂盛醫院兒科副院長簡佳裕醫師說明,目前台灣出現不同典型的嬰幼兒長新冠案例。因目前並無治療用藥,只能給予症狀治療,提醒家長給寶寶均衡的營養、讓孩子多休息,可適度補充綜合維他命。他也呼籲,台灣首度開放給嬰幼兒接種新冠疫苗,建議儘早點打、早安心。
累計38例!7月女嬰罹MIS-C併發水腦 「死亡數再度破百」最年輕僅40歲
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新增25223例本土個案及87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114例死亡,在連續數日低於百例以下後,又再度破百。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114例死亡個案當中,最年輕是3例40多歲,均有慢性病史,曾接種二或三劑疫苗,死因為肺炎致心肺衰竭或呼吸衰竭。此外,中重症增加203例,包括中症99例、重症104例;重症個案中,有4起兒童併發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病例,年齡介於7個月大至10歲,其中1人出院、2人住院治療中,1人仍在加護病房觀察,目前已累計38例MIS-C。羅一鈞表示,4例兒童重症中,有一名7個月大女嬰是最嚴重的案例,6月9日確診,6月20日出現發燒、喉嚨紅腫等症狀,24日嘔吐至醫院住院,X光檢查發現肺炎,持續發燒、嘔吐、腹部皮疹等症狀,懷疑是MIS-C,7月1日使用免疫球蛋白,7月3日退燒,後因頭部電腦斷層發現水腦,7月9日轉院進行腦室引流手術,目前仍在加護病房觀察。另3例則已出院或轉到一般病房,其中3歲女童5月31日確診,6月21日出現發燒、頸部腫痛等症狀,6月23日至急診,因相關症狀懷疑MIS-C住院,檢查發現有冠狀動脈擴大及心包膜積水,心因性休克及呼吸窘迫轉入加護病房,治療後7月3日出院。此外,有一名8歲女童6月8日確診,7月1日出現MIS-C相關症狀,7月3日住院,7月12日轉出加護病房至一般專責病房。另有10歲男童,5月27日確診,7月7日出現MIS-C相關症狀,7月11日因呼吸困難至急診,血壓偏低、轉院住加護病房治療,7月14日轉至一般病房。目前兒童重症累計98例,包括MIS-C 38、腦炎23、肺炎17、敗血症3、哮吼8、到院前死亡6、共病3例,其中死亡維持22例。
好猶豫!5歲以下孩童打疫苗? 「美國7000位幼兒」接種後結果曝光
45萬劑莫德納兒童疫苗抵台,該不該讓6個月到5歲之間的小小孩施打?會不會產生副作用?許多父母都陷入天人交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兒科主任陳思融表示,以國外目前的臨床試驗來看,可以降低重症率、死亡率,長新冠肺炎和MIS-C的副作用,因此,還是建議家長讓小小孩施打。陳思融表示,莫德納目前在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報告,臨床試驗作了超過7000個嬰幼童,並沒有嚴重的副作用,也沒有併發心肌炎的報告。只是小小孩打完疫苗可能會出現低燒,比較疲倦、哭鬧等症狀,但是跟常規施打疫苗的狀況差不多,一兩天就緩解,並沒有因為施打莫德納疫苗出現比較嚴重的副作用。陳思融也說,6個月寶寶施打疫苗後,如果出現不適,可能也不太會表達,建議父母親可以觀察寶寶的食慾、活力,如果是小小孩有心肌炎,可能的表現會出現6大症狀,包含嘔吐,嗜睡,呼吸喘,冒冷汗,或是膚色比較慘白,小朋友活力很明顯下降,一定要儘速帶小孩來就醫。陳思融指出,如果6個月到5歲寶寶曾經確診,3個月內體內的covid-19 抗體是高的,因此,建議確診後,從發病日期3個月後,再去施打疫苗即可。跟其他常規疫苗目前國內與國際專家都建議可以同時施打、不同部位即可,到時再看CDC更新的指引。至於6個月以下的寶寶,目前還沒有任何核可的疫苗可以施打,建議懷孕媽咪在寶寶出生以前,完整接種三劑,因為研究發現,孕婦施打mRNA COVID疫苗在寶寶出生後6個月內,可以降低寶寶6成因為covid-19必須住院的比例,抗體通過胎盤的機率是高的,對6個月以下的寶寶來說,是有效的保護力。
臺大數據!兒童重症「5成有腦血管病變」 8歲與12歲男童併發中風
臺大醫院兒童醫療團隊今天上午召開「小朋友確診怎麼辦,兒童疫苗該如何施打」認識兒童疫苗記者會,會中提醒感染新冠病毒可能會導致中風與腦血管病變,臺大醫院近期就收治了8歲及12歲男童確診併發中風個案,其中12歲男童發燒併右側麻木無力,MRI顯示腦部有多處病變,屬於輕微中風,沒有接受特別治療,已經出院,輕微右肢體麻木無力逐漸恢復。8歲男孩染疫後出現發燒和局部抽搐,肝腎功能異常,磁振造影顯示發炎反應並局部缺血、明顯血管病變,不過給予瑞德西韋、免疫球蛋白等藥物治療後,已經出院、恢復良好。臺大醫院小兒部主任李旺祚表示,兒童重症有許多會出現神經系統的異常,腦炎與疑似腦炎的個案明顯比原始武漢病毒株高10倍;腦血管病變比例高,臨床上有做磁振照影的兒童,約4、5成發現有腦血管病變問題,須特別留意;中風與腦血管病變也是感染新冠兒童的常見併發症。小兒部副主任張鑾英指出,兒童確診病例從今年3月底越來越多,截至目前,5月中可視為高峰,但在5月分別開打了兒童莫德納、兒童BNT後,個案就慢慢下降了。小兒感染科主任呂俊毅表示,研究顯示疫苗針對變異株的保護效果雖然有下降趨勢,但針對重症仍保有大約7至9成的保護力,注射兩劑疫苗對於預防MIS-C可達到8至9成。至於家長所擔心的心肌炎,國內外數據顯示,目前疫苗導致的心肌炎發生機率約十萬分之一,且多為輕症,建議家長們盡速讓兒童施打疫苗,提升保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