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值
」 疫情 陳時中 確診 疫苗 陳秀熙新冠疫情發威!疾管署估2周後達高峰 LB.1下月來襲夏季恐150萬人染疫
新冠疫情發威,疾管署預計2周後達高峰,單周確診數恐上看6萬人。公衛學者示警,這波疫情過了高峰不一定會趨緩,需密切觀察LB.1變異株。LB.1有效再生數(Rt值)為3.7,不容忽視,若持續傳入台灣,恐在8月造成另波大流行。近一周資料顯示,65歲以上新冠感染者,死亡比率已是50到64歲族群的20倍,機構住民、免疫力差的脆弱族群應小心,還是要打疫苗,預防中重症。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台灣KP.2、KP.3逐漸上升,已占整體的26%,類似今年5月的美國。目前美國LB.1正在流行,傳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並不亞於KP.3。陳秀熙說,近期各年齡層的感染趨勢都上升,如以0~49歲年齡層為參考組,JN.1對65歲以上者的影響約為年輕人的23倍。而在KP.2和KP.3流行下,65歲以上年齡層的感染風險已增至年輕人的30倍,這表明KP.2、KP.3在這波夏季流行已超越了年初的JN.1,若加上無症狀、輕症感染者,這波夏季流行的感染數將上看150萬人。公衛學者林庭瑀利用國外經驗、多篇研究換算,KP.2、KP.3的Rt值為3.2,LB.1則高達3.7。LB.1這分支不容忽視,若未做好防護,從海外傳回國,可能在8月造成另一波大流行。因應疫情所需,食藥署表示,國內已核准4件家用快篩試劑許可證,包括飛確RV2、研準、台塑生醫、亞培,產能無虞。針對有醫師反映,兒童口服抗生素Curam糖漿缺貨,食藥署說,Amoxicillin複方口服兒童製劑,過去健保月用量約2.4萬劑,目前庫存約10萬劑。除GSK、Sandoz尚有輸入,國內亦有永信藥品生產,可供臨床替代使用。
「室內免戴口罩」何時宣布? 專家建議家戶、工作場所優先解封
繼去年12月取消室外口罩政策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日表示,1月底將宣布第二階段口罩鬆綁,預計解除室內場所口罩令。公衛學者認為,可先針對接觸密度低的室內場所鬆綁,如家戶、工作場所等,可望於2月底免戴口罩,至於大眾運輸、大型集會等場合還要再等等。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認為,針對接觸密度不同的室內場所,應有不同的口罩解封思考。(圖取自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新冠疫情蔓延三年多,戴口罩已經成為許多人的習慣,近來韓國宣布1月底解除室內口罩令,但交通運輸工具及出入醫療院所仍須戴口罩,而日本也正在討論解除室內口罩令,預計今年4月實施。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在「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中指出,韓國歷經Omicron BA.2和BA.5流行後形成自然保護力,目前疫情越來越小波,而日本BA.2流行沒有那麼高峰,到了BA.5形成大流行,現在是第二波BA.5流行,也漸漸形成自然保護力;台灣則是歷經BA.2和BA.5兩波感染後,疫情逐漸往小波流行,可見已有群體保護力。陳秀熙指出,當一個族群的免疫保護力極低時,可以忍受的有效再生流行指數(Rt值)大多是以「大於1」和「小於1」判斷,但當群體保護力越高時,可以容忍的rt值就越高;目前台灣的群體保護力約54%,並且持續往上增長,換算可容忍的Rt值為2.17,而以目前國內疫情來看,Rt值比2.17低,因此已經達到可以解除口罩令的條件。另一方面,如以中重症指數評估,陳秀熙指出,考慮Rt值和醫療量能之下,若解封指數低於0.5應可解除室內口罩政策;目前推估台灣到2月中旬前,解封指數都會低於0.5,甚至會往下降,更有利於口罩解封。陳秀熙認為,對於接觸密度不同的室內場所,應有不同的口罩解封思考。針對接觸密度低的室內場所,如家戶、工作場所,可望在2月底解除口罩令;對於公共集會、大型集會、大眾運輸等接觸密度高的室內場所,預計可在4月底免戴口罩;最後則是容易接觸脆弱族群的場所,如醫療機構、長照機構,應等到6月底再取消口罩政策。
醫師憂0+7恐釀疫情暴衝…這天將達確診高峰 陳時中揭「全台檢驗量能極限」
指揮中心今(17日)公布新增65,833例本土個案,另有38人染疫身亡,有醫師認為,今天起正式實施的「打3劑快篩陰可0+7免隔離」恐釀疫情暴衝並嚴重威脅到醫療量能,以及確診數可能在本月28日達到高峰、來到約10萬多人。對此,指揮官陳時中指出0+7「政策裡要再改變可能性不高」,並對醫師的確診數預估作出回應。對於有醫師擔心0+7可能導致疫情擴散、衝擊本已緊繃的醫療量能,以及外界把政策統一改回3+4的呼籲,陳時中直言:「我想政策裡要再改變可能性不高。」並表示每當政策有新變化,不管是像以前加嚴或現在放鬆,「都會隨時緊盯,有必要當然會做些滾動式調整,不過目前並沒有準備對這些政策進行修訂,但我們隨時都會注意」。此外,精神科醫師沈政男根據疫情曲線指出,台灣已連續5天都是6萬多例,且輕症可以不去確診、中重症比例沒變也就代表黑數比例沒變,以及現在全台Rt值約1.3等情況判斷,他認為確診數將在5月28日達到高峰,「但數目降到10多萬」。對此,陳時中表示「有個概念是好的」,但要「預估這麼準確也不太容易」,指出疫情一直在變化中,相關數據都可以參考。陳時中進一步指出,國內檢驗量能為22萬,目前每天檢驗數為8至10萬,也就是「還沒到飽和狀態」,沒有外界擔心的「檢驗量能達到瓶頸」問題,且未來的疫情以及可能的頂峰,還需要多觀察幾天才會比較清楚。而依據指揮中心0+7規劃,「今天開始」確診個案同住家人只要完成3劑疫苗接種,就可免除居家隔離,改為進行7天自主防疫,但需配合7天自主防疫,於期間遵守自主防疫規範,如需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需有2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證明。
公衛專家提4大關鍵「6月中旬疫情下降」 陳時中:專家推估會參考
本土疫情近期持續升高,單日確診數連日破萬,令許多民眾心慌,不過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指出,台灣這波大流行可望在6月中旬結束,不過他也提醒輕症、無症狀患者不要佔據醫療資源,並且做好「增加疫苗保護力」、「早期快篩」、「精準用藥」以及「維持醫療量能」。對此,指揮官陳時中回應,專家推定的資料和模型,都有參考價值,「這些都是我們重視的訊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公布57188例本土確診個案,本土疫情持續攀升,民眾關心疫情高點何時會出現?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今日開啟防疫科學直播,指出台灣自年初至今中重症案例為825例,其中2週內存活率排名,依序為有打追加劑得患者、有打基礎劑,最後則是沒有打疫苗的患者。陳秀熙進一步指出,追加劑可以預防55%中重症和後續死亡率,推估如果825例中重症患者都接種追加劑,死亡人數可以減少88人。台大公衛專家陳秀熙在Youtube進行防疫科學直播。(圖/翻攝自Youtube頻道)陳秀熙也提到輕重症分流重要性,他指出自4月1日至5月8日,國內共有約38人因為沒有適當實行分流,導致輕症變成中症,由於目前國內量能逐漸吃緊,他提醒醫院必須要嚴格落實輕重症分流。此外,陳秀熙提醒接下來疫情防疫4大關鍵,分別為接種追加劑,增強疫苗保護力;及早透過快篩偵測,找出可能演變成中重症的患者;讓醫師、藥師精準用藥;維持醫療品質量能。外界關心疫情何時趨緩?陳秀熙鑒提到台灣可借鑑紐西蘭的防疫曲線,由於該國在疫情爆發前,疫苗覆蓋率、政策與台灣類似,因此可藉此推估台灣疫情走向,可望在6月中旬,台灣可以結束大流行狀態,與世界接軌,讓疫情成為地方性流感。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各專家的意見都會參考。(圖/翻攝自衛福部直播)而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則在臉書發文指出,考慮到疫情黑數與Rt值,由於「民眾自發升級」,讓他原本預估全台高峰出現時間延後10天,預估5月28日會出現疫情高峰。對於專家預估,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防疫記者會時回應,紐西蘭、新加坡、韓國等國的疫情,都是可以參考和關心的,而專家做出的相關推測,都有參考價值,也都是中心重視的訊息。
5/11單日確診恐衝破7.5萬 莊人祥表示中重症可能會再增加
本土疫情不斷升溫,短短一周,台灣本土疫情,單日確診個案就從萬例,衝破3萬例。台灣本土疫情從4月28日首度破萬例1萬1353例以來,對於今天一口氣新增3萬35例,中症增加66例、重症7例,死亡個案新增5例。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成長率5.7%,指揮官陳時中說「算還好」。而衛福部根據模型推算5月11日單日確診數將會衝破7萬5千多人,對此,發言人莊人祥表示,5月11日是根據數理模式預測,當Rt值為2時,最高上限會有7萬5244人,不過由於模型還是會跟民眾有沒有防治以及後續防治作為都會影響數字正確性,因此下限為5萬4人。至於中重度會不會也因此增加?莊人祥表示,目前沒有推估,但可以用比例評估,台灣中重症目前0.25%,但隨著疫情上升,重症可能會再增加。
單日確診恐破萬例? 陳時中鬆口曝:很有可能「發展會很迅速」
本土疫情再起,連入創下本土確診破百例的狀況,12日更來到單日確診新高點551例,日前衛福部長陳時中曾表示,這只是開始將會再1到2週後達顛峰,是否可能單日破千或破萬例,他也在今(13)日做出回應,認為有這個可能性,並依舊認為如今疫情仍處於初期階段。陳時中鬆口認為,單日確診破萬例相當有可能,如今本土疫情再起也只是剛開始。(圖/指揮中心提供)陳時中昨(12)日就曾表示,4月底前依定會本土單日破千例,如今被問到是否可能單日達萬例,陳時中認為「這是有可能,要看疫情發展,現在還是初期發展,整體曲線還沒有很清楚。目前Rt值2.0,發展還是會很迅速」。而教育部昨日新公布的停課標準,「全校停課標準將放寬為全校3分之1以上班級確診,或全校10班以上班級暫停實體課程10天」,引發家長與學生不滿反彈,認為太過寬鬆,陳時中也表示有將相關意見反應給教育部,教育部長潘文忠面對延燒一日的不滿,今日也做出回應,他表示教育部會集結對學校防疫運作熟悉的人員,共同組成應變小組,若地方或學校要採行特殊性的防疫措施,也可以透過應變小組反應。教育部長針對停課標準被批太過寬鬆,回應在蒐集資料可成立共同應變小組。(圖/CTWANT資料庫)潘文忠指出,之前的防疫標準有許多的學生並沒有任何症狀,卻可能很快就被要求暫停實體課程,這樣對學生的受教權及家長負擔其實很大,因此教育部在這次的防疫標準跟調整考量,也是鑑於過去在疫情發展過程中,有些地方政府或學校,因有不同疫情掌握,與不同的停課規範,而教育部在了解並蒐集資料後,會找來對學校防疫運作熟悉人員,共同組成應變小組。
居家檢疫放寬! 「14天縮短為10天」1人1戶為原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表示,依據春節前後本土疫情趨勢、有效再生數(Effective reproductive number, Rt值)、檢驗陽性率及不同Omicron基因序列之傳播鏈等疫情狀況統計,顯示春節期間國內本土疫情穩定可控;另經審慎考量Omicron有縮短潛伏期跡象,暴露病毒後7天及10天內發病者比率分別達95%及99%以上,且感染Omicron之住院率及死亡率較其他變異株低,在國內持續提升COVID-19疫苗之基礎劑及追加劑接種率下,未來感染個案仍將以無症狀或輕症居多,並參考鄰近之日本、韓國、香港及新加坡陸續縮短檢疫措施等因素,研擬未來入境居家檢疫政策方向為「縮短居家檢疫天數為10天,並於檢疫期滿後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指揮中心說明,在評估兼顧維持國內防疫量能、社會經濟活動及有效控管風險下,初步規劃調整方向如下:一、居家檢疫天數及檢疫場所:(一) 縮短居家檢疫天數為10天,並於檢疫期滿後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二) 以自宅或親友住所1人1戶為原則。如家戶無法符合1人1戶檢疫條件者,須入住防疫旅館完成10天檢疫。二、入境人員之檢測措施:(一) 放寬商務人士入境許可條件,並比照縮短檢疫。(二) PCR檢測:入境時及檢疫期滿前(第10天)各1次,計2次。(三) 家用快篩試劑快篩:檢疫第3天 、第5天、第7天以及自主健康管理第6-7天,各執行1次快篩,計4次。指揮中心強調,因應檢疫措施調整規劃,已研擬提升1-3劑疫苗覆蓋率及長者接種率、持續整備醫療及加強版檢疫所量能、增加檢疫期間和期滿後快篩頻率、落實一人一戶和防疫旅館之嚴格防疫管理、強化企業自主防疫應變管理計畫、商務入境專案管理等防疫配套管理措施,並將持續監測國內外疫情趨勢及社區傳播風險,適時公布實施時間及執行細節。
7傳播鏈恐讓10萬人染疫 鄭文燦喊話:非圍堵不可
桃園疫情不斷延燒擴大,市長鄭文燦、衛生局長王文彥今主持疫情說明記者會,談及Omicron病毒傳播力驚人,現行有效病例再生數Rt值從2.2升至近期的5.2,鄭文燦說,若放任疫情傳播,以現在7個傳播鏈來算恐約有10萬人染疫,但桃園自3月累計至今僅134人染疫,「已經用盡全力圍堵疫情!」。鄭文燦表示,7個傳播鏈、RT值5.2來估算,若政府放任疫情延燒、不介入強力圍堵,約可讓10萬人染疫,這數字相當驚人,不過桃園從3月至今累計134人確診,「可見圍堵疫情還是必要的手段!」。王文彥說,指揮中心、市府用了很大的力量防堵疫情延燒,從3月疫情爆發後,已經居隔近3000人、採檢約5萬次,總計有30個學校或工廠受影響而停業、停課,由於居隔人數過多,若將人居隔在家中還要去防範民眾是否有偷跑,人力成本龐大、風險過高,桃園在無法負荷居隔人數眾多的情況下,只能將人送往南部集中檢疫所。「Omicron病毒真的可怕,做了這麼多還是沒辦法完全抑制住疫情」王文彥再次呼籲民眾,出門一定要戴口罩,更鼓勵民眾接種疫苗提高防護力,年關將至一定會是個考驗,希望大家能夠守住。鄭文燦也補充,15日到集中檢疫所隔離的民眾無法回家吃年夜飯,相當感謝民眾的支持與體諒,但這是保護家人的必要做法。
指揮中心統一公布!「2級警戒最新指引」最快今宣布 餐飲可望開放內用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國內昨新增25例確診者,為16例本土及9例境外移入,其中含6偷渡者,死亡個案則新增5人,指揮官陳時中昨再鬆口降級有望。據悉,指揮中心最快今天下午宣布2級警戒最新指引,目前室內5人、室外10人的限制將放寬,餐飲業可望開放內用,預計將維持先前訂定的採梅花座、設隔板、人流管制等防疫指引,且由指揮中心統一公布,不再授權地方自行訂定。全國3級警戒至7月26日,陳時中日前在行政院擴大防疫會議提到,隨著近期疫情趨緩,已非常接近降至2級警戒,但考量國際疫情依然嚴峻,我國邊境管制仍應嚴防,不可鬆懈;國內警戒縱使降級,也需配合嚴謹的管制措施,緩步實施。陳時中昨再鬆口,台灣是有可能降級的,除非疫情有很大的變化;至於降級的管理措施、相關指引要不要修改,這兩天就會公布。據悉,行政院今早院會後,可望進一步說明,指揮中心最快今天下午宣布最新指引。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說,台灣已經6周以上Rt值小於1、解封指數0.22,而1-8類公費對象已有8成以上打疫苗。估算最近一周(7月20日至26日)約有101人確診,每日平均小於20人,而下周(7月27日至8月2日)則下降至一周約82人。陳秀熙認為,7月26日是可降級的,由於印度變異株(Delta)在全球侵襲的比例過半,為降低對社區的影響,除入境者遵守3採規定外,建議降至2.3級,即在2級警戒下,維持口罩、社交距離及搭配精準檢測的措施,可維持非藥物公衛措施(NPI)的場域需對員工做檢測,而無法落實的場域,如批發市場、大眾運輸等,則考慮讓員工及消費者都做檢測。依據往例,指揮中心會提前約一周宣布防疫警戒是否調整。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昨說,是否降級由指揮中心決定後宣布,但就算降級也不能掉以輕心,行政院長蘇貞昌已指示各部會提前準備,研擬3級警戒措施調整鬆綁相關規畫,政院祕書長李孟諺正在盤整,屆時若指揮中心宣布降級,將一併對外說明配套措施。據悉,指揮中心考量在「緩坡式降級」的情況下,從三級警戒降至二級警戒。先前微解封,指揮中心雖有條件開放內用,但各縣市政府擔憂成為防疫破口,陸續宣布維持禁止內用。若指揮中心宣布7月26日後警戒調降,餐飲業可望開放內用,預計將維持先前訂定的指引,採取梅花座、設置隔板、人流管制等規定,指揮中心將統一公布防疫指引。
726降級有望? 陳時中:這兩天公布管理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期多次暗示7月26日降級有望。今日指揮官陳時中再度鬆口說有可能降級,並預告這兩天就會公布管理措施。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今日指出,台灣已經6周以上Rt值小於1、解封指數達0.22,預估本周每日平均增加20例以下,一周增加約101例,而下一周則會更低,7月26日可降至2.3級,即在2級警戒的標準下,同時搭配戴口罩、社交距離及精準檢測的措施。對此,陳時中表示,我們現在的方向是,觀察疫情的控制,事實上是有可能降級,除非疫情有很大的變化。至於降級的管理措施如何,相關的指引要不要修改,這兩天就會公布。若降級,室內5人、室外10人的規定就會放寬,若沒有降級就不會放寬。
微解封變沒解封!專家籲可適度放寬:1劑疫苗+口罩=2劑防疫效果
國內三級警戒雖然延長,但可以「微解封」,不過,大部分縣市不敢放手,變成「沒解封」;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昨日表示,台灣目前屬低傳播風險,加上多數民眾目前只接種第一劑疫苗,一劑疫苗加上口罩、社交距離,相當於兩劑疫苗的防疫效果,「禁止人群移動」並非首要防疫措施,可適度放寬。不敢放 微解封變沒解封台大公衛昨日舉行「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陳秀熙表示,國內雖然維持三級警戒,但Rt值小於1已逾1個月,代表疫情已穩定控制。隨著疫苗施打和持續篩檢,可以預期隱性感染源會逐漸減少,逐漸回到安心的生活,但百密仍有一疏,口罩與社交距離仍需要做到。公衛學者范僑芯進一步分析3種常見的防疫措施,包括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和禁止人群移動。在高風險情境下,「禁止人群移動」的防疫效果最佳;如果在低風險環境中,禁止人群移動的防疫效果並不顯著。陳秀熙表示,台灣三級警戒和二級警戒最大的不同就是「禁止人群移動」,包括停班停課、異地辦公等等;目前台灣處於低風險,這方面的措施可以放鬆一些,只要維持社交距離和佩戴口罩等措施,就能降低傳播風險。低風險 停班停課可放鬆對於國內微解封,宣布開放國內9人以下旅遊團,卻禁止室內5人以上聚會,引發民眾議論。陳秀熙分析,不同的活動會有不同的傳染風險,從過去茶藝館等室內群聚事件中可以發現,聚會中最難遵守佩戴口罩及維持社交距離。另外,學校停課也是控制疫情的關鍵,陳秀熙分析,因為學校內小組聚會多,在聊天過程中容易忽略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等,容易造成防疫措施失效。
Delta侵台 7/1後若疫苗施打仍緩慢!台大學者:恐面臨疫情反撲
Delta印度變種病毒來勢洶洶,號稱「四大天王變異株之首」,台大公衛學者指出,英國原本疫情已趨緩,在受到Delta侵襲下,疫情又反撲,好在疫苗接種率提升後受到控制,學者呼籲,台灣本土疫情連續3周Rt值都在1以下,符合科學解封,但疫苗接種一定要加速,才能避免疫情反撲,假若七月一日開打後,仍像現在每天不到4萬,那要打到11月才得完目前約600萬劑的疫苗,若每天可以接種20萬人,那在7月中旬時,就可比現在降低六成七的感染數,可避免包含因為隱形傳播鍊發生群聚發生導致社區又再度反撲。目前遍及全球的新冠肺炎四大天王變異株,包括英國Alpha變種病毒、印度Delta變種病毒、巴西Gamma變種病毒與南非Beta變種病毒,其中Delta號稱四大天王之首。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Delta病毒有「瑞士小刀」之稱,有多重功用,因為棘蛋白位置會不斷變化,人體免疫系統難以對付,即使是曾經感染者,自然產生的抗體會無法辨識,細胞會遭Delta再度侵犯,也會減弱疫苗產生的中和抗體結合,影響人類對抗免疫反應機轉,一旦出現隱性感染(無症狀或是輕微症狀者),就會像英國,導致疫情反撲。陳秀熙表示,目前北美洲、歐洲疫苗接種都突破四成,疫情降溫中,不過南美洲施打率雖然以近三成,卻沒受到控制,包含疫苗接種品牌的選擇以及公衛措施不夠落實有關。但從亞洲國家可以發現,尤其是大陸,即使受到Delta攻擊,但因疫苗接種夠快,因此曲線仍是下降中。而各國為了因應Delta在邊境上也各拿出嚴管措施。公衛學者范僑芯表示,英國除了要求所有入境者出示陰性證明外,自中、低風險國家都要篩檢兩次,分別是入境1次,隔離滿8天後再一次,無論有無接種疫苗都一樣。同樣遭受Delta攻擊的日本原本也一度疫情拉警報,但透過大量的篩檢,立刻獲得控制。范僑芯表示,日本5月開始每天維持5~10萬人次的PCR採檢,民間自行採檢達到59%,醫療機關21%。入境管制部分,只要抵達機場就要採檢,從有Delta高風險國入境,共要採檢3次。公衛學者林庭瑀則根據英國研究發現指出,Delta變種病毒的可能典型症狀改變,Delta變異株相較英國變異株具有較低Ct值,對5~12歲,以及18~24歲感染比率,相較60歲以上民眾增加5倍。5~49歲年齡層增加2.5倍。雖然Delta變種病毒的傳播力更強,但施打兩劑疫苗仍能有效降低住院風險。而台灣七月一日開始將大規模接種,陳秀熙並以疫苗接種模型推算,台灣目前包含自購與捐贈,約有600萬劑疫苗可用,若維持目前每天約4萬人次接種,那遲到11月才打得完。但若每天打10萬或20萬人次,則可提早到八月中旬或七月中旬就能打完,可以現在減少五成到六成七的感染人數,指揮中心一定要不斷宣導,督促民眾加快打完。至於本土疫情,陳秀熙表示,個案數逐漸下降,甚至近日可降到快50以下,這是很好的消息,且Rt值已經連續三周都小於1,表示三級警戒發揮很大功效。但不能掉以輕心,社區中若有隱藏個案潛伏,在疫苗接種不足下,只要發生群聚或是口罩沒帶好,都可能再度引發群聚感染,尤其Delta病毒侵襲更可能從小群聚變成社區大流行。
分區解封? 衛福部:未來10幾天疫情變化是研判基礎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近期趨緩,外界關注全國三級警戒是否會在6月28日後有所調整,衛福部疾管署長周志浩今日在行政院會報告時明確指出,國內社區傳播風險仍存在,「三級警戒仍宜持續」。至於是否考慮分區解封,未來10幾天疫情變化是研判基礎,只要國人落實三級防疫警戒,以至於有效控制疫情,相關管制措施鬆綁不是沒機會。周志浩今於行政院會後記者會報告表示,目前國內整個篩檢數量大幅提升,確診病例數有趨緩現象,確診案例致死比例也有下降趨勢,整體國內疫情有好轉趨勢,但疫情瞬息萬變,仍不可鬆懈。外界關注全國三級警戒何時可以解除,是否有分區解封可能性,衛福部次長薛瑞元今表示,未來10天疫情變化是關鍵。(圖/行政院提供)周志浩以RT值為例,RT值越高,代表可能傳染越多人,大於一代表疫情越來越嚴重,小於一則是病例數會逐漸減少,高峰期RT值為2.8,近期已經降到0.76,這是好的現象。不過,周志浩提到,全球疫情仍險峻,國內雖疫情持續緩降,惟仍需擴大社區篩檢,及早發現個案,降低家戶傳播,嚴防疫情反彈或爆發新流行。同時,國內社區傳播風險仍存,近期北部交通人流出現回升跡象,三級警戒仍宜持續。對於全國三級警戒何時有望解除,是否有分區解封的可能性,薛瑞元表示,雖然目前疫情有趨緩,但絲毫不能鬆懈,未來10幾天疫情變化是研判基礎,只要國人可以把三級警戒措施做好,相關管制不是沒有放鬆的機會,仍要視疫情變化做出決定。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強調,現階段無法排除任何選項跟可能,由疫情指揮中心及專家意見做決定。
三級警戒即將滿1個月!陳時中坦言「沒有放鬆本錢」:病毒非常頑強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日公布國內新增25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50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6例死亡。而全國防疫三級警戒也即將滿一個月,對此,指揮官陳時中指出目前仍沒有放鬆的本錢。近一週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每日幾乎維持在200多例,疫情仍呈現持穩狀態,陳時中也表示雖然社區感染的Rt值有降低,但目前還沒有放鬆的本錢,最重要的還是先穩住,把該做的事一步步做好,控制住疫情。陳時中也指出「病毒真的非常頑強」,家戶內的傳染也相當厲害,,目前就是採取4大策略,包括廣設社區篩檢站、協助企業自主快篩、導入診所自費快篩、鼓勵廠商引進在家快篩,希望能由此將病人找出,避免繼續造成親密接觸者或社區感染。指揮中心統計,累計845,11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821,956例排除),其中12,746例確診,分別為1,154例境外移入,11,53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新增5例空號(案9332、10323、10337、10353、12078),累計92例移除為空號。確診個案中411例死亡。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今天確診數會再降!想在6月14日回到二級 醫曝要做好一件事
台灣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大噴發,連續18天破百,全國升起三級警戒,而就在三級警戒實施兩周後,近日本土確診人數已逐步下降中。對此,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醫師沈政男指出,今天(2日)確診案例,預料會再次下降,而如果想要在6月14日降到二級警戒,就必須把每一新增案例做好疫調與隔離,才能有效防堵疫情擴散。醫師沈政男昨天(1日)在臉書說,他苦思了一天,都在想何以中南部的小群聚一直東爆西爆,好像壓不下來?如果以台灣目前做到這樣幾乎滴水不漏的社區圍堵,病毒還有辦法一個傳下一個,讓Rt值維持在1左右,太令人不解與訝異了。沈政男提到,這病毒最新名稱叫alpha變種,即使傳染力再強,終究是飛沫傳染,頂多是帶著一雙短翅、飛不了多遠的氣溶膠;只要大家都戴上口罩,「就會左碰右碰,找不到口鼻入口,然後叮叮咚咚跌落地面了。」沈政男說,如果把中南部的傳染曲線拉出來,還是可以看出整體Rt值正在下降中,而且這兩天已經降破了1;中南部的三級警戒在5月19日才施行,全面圍堵的效應會比雙北慢一點浮現,但他認為,效益還是會浮現。沈政男分析,雙北現在的Rt值已降到0.7了,說現在雙北超過1,或者全國超過1是外行話;試問:至今為止,已經隔離了多少案例?有可能每一個案例都傳給一個新案例嗎?他認為,「現在的雙北比起兩周前,乾淨與安全太多了。」沈政男指出,雙北的每日新增,以發病人數來說,其實已經降到兩位數了,尤其是台北,疫情並不是陷入僵局,Rt值也正在持續下降中;現在各地的小群聚感染,還是可以看到萬華群聚的關聯性,等於是地震的餘波依然在擴散,但效應已越來越低了,且在三級警戒之下,很難再開發新的感染鏈。他並斷言,今確診案例會再次下降!「因為,注意了,前一天的採檢人數又降低了。」沈政男認為,基隆與中南部的疫調都做得非常確實,不曉得雙北如何?如果新增案例已經下降,一定要確實隔離所有接觸者;他並強調,如果要在6月14日降到警戒二級,就必須把每一新增案例做好疫調與隔離。沈政男最後表示,誰都知道打疫苗是終極武器,問題是什麼時候可以達成,是一個大問號,不如做好非疫苗防護;他試問,如果到了6月14日,每日新增案例降到了兩位數,「你就敢到餐廳裡頭吃飯嗎?吵疫苗根本沒什麼用啦,先想想怎麼把小群聚壓下去,比較實際。」
「現在很多人沒疫苗打,焦急開罵」 疫苗一批批進來!醫預言:觀望的人一定更多
國內疫情嚴峻,疫苗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施景中透露,近日分享疫苗訊息,卻被很多人罵是護航政府,「我相信疫情一旦稍緩,或疫苗一批一批進來了,到時挑三揀四、或繼續觀望的人一定更多了。」施景中昨(1日)深夜發文指出,指揮中心說,因為預測傳播的Rt值到30日已降到1.02,代表本波本土疫情已經快要過去了;即使這次疫情來的如此兇猛,這批疫苗送抵台灣後,施打效率(或比率)一樣不如預期,截至前天(30日)為止,台北分配到手的疫苗,居然只打了一半,有的縣市還不到3成。去打疫苗當天,也有人問他「你不等莫德納嗎」;對此,他認為,許多人還在觀望吧,難怪施打率不如預期,不過看有些醫師朋友親身分享,還有一部份是行政效率問題,很多施打現場沒有很好規劃,一大清早去排隊,不能先預約,結果到場又說你不能打。施景中提及,美國朋友透露,當初疫苗量不足時,民眾根本無法選擇要打什麼疫苗,都是到了注射站才會知道自己會打什麼;而每年醫護人員施打流感,「我們也是政府提供什麼就打什麼,以前打賽諾菲疫苗比較多,近幾年都是打國產的國光疫苗。」施景中說,「現在很多人沒得打疫苗,都很焦急在開罵,但我相信疫情一旦稍緩,或疫苗一批一批進來了,到時挑三揀四、或繼續觀望的人一定更多了。」不過1日政府說了,如果有自費疫苗時,可以開放選擇。施景中喊話,將來如果有得打,趕緊去打吧,保護自己外,也保護家中長輩,如果想趕緊達到群體免疫,早日恢復正常生活,不是去挑疫苗,而是政府有進什麼就快去打。他最後也無奈地說,「不要再來我版面罵說現在沒得打,試問4月開放一般民眾施打時,你們這些罵我的人有去打了嗎?現在對我咆哮有什麼用呢?難道我要為你們的決定負責?」
「Rt值」下降!陳時中稱「疫情已趨緩」 專家:建議再觀察幾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國內新增347例本土案例,包括73例校正回歸,新增15例死亡,自去年初以來,本土確診累計7321人、124人死亡。指揮官陳時中說,這波本土疫情Rt值(防疫措施下傳染多少人)已從最高的15,降至昨日的1.02,顯示疫情已趨緩,民眾只要持續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就能降到1以下,讓疫情翻轉。不過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表示,他不確定指揮中心昨天公布的Rt值是全國、或是某些區域?但他認為某些社區潛在確診病例尚未被抓出來,數值恐有被低估之嫌。昨天新增確診數以新北市171例最多,其次台北市122例。澎湖確定淪陷,1名插管病患昨天確診,這是澎湖首例確診個案。這波本土疫情5月11日以來,已累積7225人確診,112人死亡。昨天新增4例境外移入,皆是本國籍,3位自印度、1位從南非返台,皆持登機前3天檢測陰性證明。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自4月20日起確診的7080例中,依照嚴重度區分,有1055人屬於嚴重及呼吸窘迫,占14.9%;年齡在60歲以上者,重症率27.5%,「罹病民眾中,很多長期有慢性病,年長者偏高。」昨天新增15例死亡個案都在60歲以上,12人有慢性病、2人有癌症,有1人是確診當天身亡,另有4人死後確診;接觸史部分,5人有萬華接觸史、5人曾接觸其他確診者,其餘仍在調查中。連續多日都有死後確診個案,外界質疑是台灣篩檢量能塞車,或是不足所造成?陳時中回應表示,死亡數不能隨意講,確定有死亡且指揮中心已知,並確認過的,才會向民眾報告。指揮中心曾以「R0值」(基本再生數)做為疫情觀察指標,陳時中昨天則以「Rt值」降至1.02,表示疫情趨緩。R0值與Rt值差別何在?疾管署發言人莊人祥說,R0值是指不戴口罩、不做人流管控等防疫措施,每1人平均傳染人數的估計值。Rt值則以R0為基礎,在防疫措施下的傳染數,Rt值若持續小於1,疫情即可得到控制。李秉穎說,雖然連2天確診數下降,但還不代表穩定,建議繼續再觀察4~5天,如果個案數持續下降,至三級警戒屆期日6月14日之前,個案數變成2位數,才表示疫情趨緩。
「校正回歸」下降了!今僅73例 陳時中:三級警戒的效果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1日)公布新增274例本土個案、73例校正回歸本土個案;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校正回歸數字已經下降,是比較好的情況。陳時中表示,目前朝朝向可控的方向努力,感謝地方政府配合三級警戒,也看到了效果。(圖/指揮中心提供)陳時中表示,在校正回歸的數字方面5月21日是最高峰,「經過這段時間的努力,這個案件數已經慢慢的縮小下來。」他坦言在前一天數字還多一點,其他的就已經是非常零星,現在已經漸次的清出來,「換句話說,隔離就會變高。」(圖/指揮中心提供)根據報告,陳時中指出昨(30日)為止的RT值是1.02,5月13至15日最高時RT值高達15,「經過5月15日雙北三級、5月19日全國提升到三級警戒,可以說目前的疫情,我們是應該到了1.0,基本上朝向可控的範圍在前進。」(圖/指揮中心提供)
本土疫情有望6月中旬受控?專家曝條件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嚴峻,指揮中心昨宣布全國3級警戒繼續實施至6月14日。專家分析,此次本土疫情的平均病例再生數(R0值)為5.78,必須實施嚴格的非藥物公衛措施(NPI)措施。以台灣的情況而言,現行NPI措施的落實程度僅75%,傳統市場、遊民仍有群聚,特種行業的傳染也在持續,雖然疫情會趨緩,但個案還是會不斷爆出,恐衝擊醫療量能。若能做到9成,這波本土疫情就有望在6月中旬受控。台大公衛學院今舉辦新冠肺炎科學防疫線上直播,由教授陳秀熙、校友任小萱、范僑芸、古玫生一同分析各國實施的NPI措施。任小萱引述全球40幾個國家的NPI措施資料指出,若採取限制1000人以下聚會的措施,降低有效再生數(Rt值)的效果有23%、限制100人聚會有34%、限制10人聚會則有42%。另外,部分公司停班降低Rt值的效果有18%,多數公司停班效果有27%;學校停課有38%;待在家的效果則是13%。由此可見,限制10人以下聚會與學校停課,是最能有效控制疫情的NPI措施。而另一項針對226國的NPI措施評估,也顯示取消小型聚會、關閉教育機構、邊境管制是最有效的前3名介入措施。對於台灣這波本土疫情,陳秀熙表示,4、5月時,本土疫情以家戶感染為主,接著再進入社區。初期的情況看來,這波疫情的R0值為5.5,經校正回歸,重建流行曲線,得出的R0值仍高,為5.78,必須實施嚴格的NPI措施。根據確診個案流行曲線評估,在沒有NPI措施,或NPI措施落實30%、34%、46%、60%的情況下,疫情將無法控制。陳秀熙表示,萬華茶藝館事件延伸出社區感染時,當時全國NPI措施的落實程度研判只有46%,這也導致隱性傳播不斷發生。隨著疫情警戒升級,陳秀熙表示,國人NPI的落實程度已有所提升,從46%加強至75%,但目前仍有傳統市場、遊民群聚,特種行業的傳染也還在持續。雖然當前75%的落實程度,可讓流行有所趨緩,可換取等待疫苗的時間,但確診個案還是會微微上升,不斷有個案出現,醫療量能將受到很大的挑戰。陳秀熙表示,最好的情況是加強NPI措施的落實,確實做到3級警戒的要求,避免外出群聚,傳統市場和特種行業也要做好管制,讓NPI措施的落實程度達到90%。如此一來,推估到了6月中旬,疫情就能受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