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共存3/校園防疫太寬鬆?專家認「要習慣」 停止歧視才能回歸日常
教育部12日公布最新停課標準,許多家長認為過於寬鬆,對無法接種疫苗的小學生來說較有風險。(示意圖/非當事人,張文玠攝)
隨著國內本土確診持續飆高,幾乎天天都創下確診新高紀錄,也讓疫情燒進校園。根據教育部截至4/11統計,已有237所園校(幼兒園38所、國小92校、國中30校、高中37校、大專校院40校),累積2085名學生確診。
教育部長潘文忠12日公布新的停課標準,以班級為原則,全國各高中職、國中小、幼兒園及補習班,全校有3分之1以上班級,或全校達10班以上班級暫停實體課程10天,需全校停課;大專校院的全校停課標準則是,有3分之1以上科或系或所的班組暫停實體課程10天,全校須停課,且學校教職員工及學生應進行「自我健康監測」。
部分家長認為標準過於寬鬆,尤其小學生尚未接種疫苗,令人憂心,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則認為,「大家應該要習慣,只要進出公共場合一定會遇到確診者!」她認為全民都要接受這樣的「常態」,或許可以比照腸病毒的標準,以班級為範圍,一班出現2例就停課,但其他班級不受影響。張凱音說,「相較之下,腸病毒還無法用酒精消滅呢!大家不要過度害怕新冠病毒。」
除此之外,也要調整對確診者的看法與歧視。「這樣的情況在校園最容易出現,因為大家都還在想『清零』,就會出現一些過度嚴苛的防疫規定。」張凱音舉例,曾經有一位學童因家人而居家隔離,一開始採檢結果為陰性,後來在隔離期間再次採檢才轉為陽性。
「照理說小朋友在學校應該幾乎沒有傳染力,但卻依舊匡列大批師生採檢,我認為實在沒有必要。」張凱音說,目前本土確診案例7~8成都屬於家戶傳染,除非是餐廳、八大行業等場所,否則一般配戴口罩的情況下,幾乎不太可能傳染。
此外,張凱音也認為校園針對確診者解隔離的標準仍過於嚴格,「目前指揮中心規定CT值大於30以上就沒有傳染力,就能解隔離,但許多學校、安親班卻執著於確診者一定要驗到陰性才能回去上課,孩子無法上學,家長就不能正常上班。」
張凱音說,這樣過度嚴格的標準,彷彿是害怕沾染到確診者殘存的病毒,但事實上這些確診者才是最安全的人,外界實在不必要過分恐懼他們。「唯有調整對確診者的心態與看法,才能真正習慣與病毒一起生活,社會也才能恢復常態。」
張凱音舉例,2009年美國爆發新型流感,一年內席捲全球,當時爆發不到2周,台灣就出現案例,當時也經歷過隔離、負壓病房、院內感染等過程,但最後隨著死亡率逐漸下降,最後已經與一般流感死亡率相同時,大家就不再恐懼,目前台灣正處於過渡期,相信再過一陣子生活就會步入常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