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醫師人力不足 衛福部會議擬定3大未來方向因應
衛福部、提案立委及麻醉醫師代表,今日(6)召開會議討論麻醉人力問題。(圖/中國時報李念庭攝)
日前立委指出,我國麻醉醫師人力不足,應開放重症醫師接受訓練後執行麻醉,引發麻醉醫師強烈反彈。衛福部、提案立委及麻醉醫師代表,今日(6)召開會議討論,會議中雖無明確表示是否撤案,但對於「麻醉人力足夠」達成共識,並擬定3大未來方向,包括加強各科醫師麻醉知識、落實醫美管理及研議強化牛奶針管理。
立法院日前通過國民黨立委蘇清泉提案,要求衛福部研議辦理心臟外科、移植外科、重症等醫師,接受麻醉科一定期間的專業訓練後,可以執行麻醉專業,以解決麻醉人力不足問題。
今日參與會議的台灣麻醉醫學會前理事長余黃平受訪表示,蘇清泉原指出,麻醉醫學會每年只招個位數麻醉醫師,導致診所麻醉人力短缺,增加患者麻醉風險。但事實上,自2019年起麻醉醫學會每年至少招收63名,代表每年畢業的麻醉專科醫師,可替台灣增加10萬台麻醉手術量。
據統計,台灣麻醉醫師總數自2000年的634人,成長到2024年1666位,足足增加250%,且自2019年至2023年,麻醉專科醫師成長17%,遠超過健保給付手術成長6.6%。余黃平補充,與日本每10萬人有3.66名麻醉醫師相比,台灣每10萬人有高達6.84名麻醉醫師,並沒有麻醉人力不足問題,會議中各方也對此達成共識。
余黃平說,以實際數據澄清麻醉醫師人力並無不足後,後續要做的就是「妥善運用」人力及管理醫美市場,醫事司在會議中承諾,會進行相關規劃,如做好區域聯防。至於醫美診所究竟需要多少麻醉人力,不應以診所數量來看,而是以實際需要多少台麻醉手術來計算,應先盤點診所真正需要的量。
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表示,今天會議中有3大共識,第一是落實醫美管理,第二是增加誘因,提升麻醉醫師執業環境待遇,替麻醉科爭取資源及更多健保給付,第三是針對與麻醉安全事故脫不了關係的「牛奶針」,繼續研議加強嚴格管理。
此外,劉越萍也認為,應加強各科醫師麻醉知識,風險高的麻醉如全身麻醉,當然得由受過專業訓練的麻醉醫師執行,但風險低的麻醉,醫師有受過訓練自己做也可以,例如小兒科很多項目也都是由醫師自行麻醉。
余黃平表示,今日會議中沒有聽到「撤案」2字,但既然大家一致同意麻醉人力充足,僅需妥善運用,應該就沒有必要繼續後續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