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治
」 颱風 高雄 類鼻疽 癌症 腫瘤11歲童突腹瀉、血便! 就醫檢查竟罹患罕見「克隆氏症」
跨年聚會多,容易因飲食不當引發腸胃不適。近日一名11歲男童出現持續腹瀉、腹痛及血便症狀,原以為是單純的腸胃炎,經診所就醫服藥後仍未見改善。後轉診至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小兒腸胃科檢查,才確診為罕見的發炎性腸道疾病「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克隆氏症診斷關鍵 在於完整檢查小兒腸胃科鄭弘彥醫師表示,男童就醫時已持續數周的腹瀉、腹痛及血便,消化道異常出血不止是重要警訊。經由上消化道內視鏡發現十二指腸有線性潰瘍,下消化道內視鏡則見大腸局部發炎,為完整檢視小腸病灶,進一步安排膠囊內視鏡檢查,發現遠端迴腸有明顯潰瘍伴隨出血,糞便檢體也顯示腸道發炎指數中的糞便鈣衛蛋白明顯上升,這種消化道發炎的跳躍式病灶正是克隆氏症的特徵。在接受藥物治療並配合「克隆氏症排除飲食」後,男童症狀已獲得改善,目前僅需定期追蹤。及早就醫治療 避免併發症鄭弘彥醫師指出,克隆氏症是一種會影響從口腔到肛門之間任何部位的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具有跳躍性病灶的特徵。雖然確切病因未明,但可能與遺傳基因、飲食習慣及環境因素有關。若未及時診治,可能引發貧血、腸道穿孔、膿瘍、營養不良或生長遲緩等併發症。由於初期症狀易與一般腸胃炎混淆,鄭弘彥醫師建議,兒童及青少年若出現慢性腹瀉合併長期腹痛或血便等症狀,應儘速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德國柏林跨年夜驚傳隨機傷人 兇嫌偷刀襲擊2人遭當場制伏
德國柏林夏洛滕堡區於跨年夜發生一起隨機傷人事件,一名擁有瑞典居留權的敘利亞公民自超市偷竊一把刀之後,就使用刀具隨機攻擊2名男子,其中一人傷勢嚴重。而行兇男子當場遭其他民眾制伏。根據外媒報導指出,整起事件發生於奎德林堡大街(Quedlinburger Straße)附近的Rewe超市及周邊人行道。初步調查顯示,嫌疑人疑似患有心理疾病,並無明顯恐怖主義動機。根據警方調查,兇嫌於2024年12月31日上午11點50分左右從超市內偷取一把刀後,後續便使用刀具接連刺傷2名路人。事發之後,數名路人合力將嫌疑人制服,直至警方趕到現場將其拘捕。柏林警方表示,目前整起事件還在調查中,將持續釐清案情細節。但目前警方已將將此案定性為「企圖謀殺」。而遭到傷害的2名受害者,其中一人在接受門診治療後出院,但另一人傷勢較重,需留院觀察。據了解,夏洛滕堡是一個以安靜著稱的地方,所以此次隨機事件的爆發讓當地居民十分訝異。報導中也提到,德國東部馬格德堡聖誕市場近期剛剛經歷致命襲擊,該事件已造成五人死亡、超過200人受傷。除此之外,德國西南部格倫斯費爾德(Grünsfeld)也發生衝突事件,一名38歲德國籍男子駕駛一台挖掘機衝入一家五金店,後續甚至開著挖掘機與警方展開追逐,整起事件導致3名警官受傷,而該名男子遭到德國警方當場擊斃。
郭雪芙《吹吹風》淚崩說出恐懼:很怕幸福會突然不見
《不如海邊吹吹風》中,陳柏霖和郭雪芙粉紅泡泡一波接一波,雙方卸下心防說出內心最脆弱的一面, 郭雪芙忍不住淚崩終於道出自己的恐懼:「看奶奶笑得那麼開心,我真的很怕這樣幸福的日子會突然不見。」陳柏霖雖然溫柔說出,「不要哭了。」但自己在郭雪芙情緒的感染下也忍不住拭淚,粉絲看完也都跟著心疼和心動,「這段治癒之旅又甜又有洋蔥!」而最新劇情中,陳柏霖決心要撕掉身為大明星而被逐一貼上的標籤:「我既然討厭,就把它撕掉,自己再貼一個!」這句話彷彿是他對自己心結的解答。當陳柏霖談及角色的內心掙扎,是否和字幾身為演員被貼標籤的經歷有些類似?出道多年的他已經對「貼標籤」這件事看開:「有沒有都可以,因為都不錯。」《不如海邊吹吹風》林柏叡飾演返鄉做醫療服務的家醫科醫師。(圖/大川大立)此外,林柏叡飾演的家醫科醫師陳大浯,從小到大肩負著父親給予的壓力和期許,這次終於決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期盼有天能駕駛著自家的醫療巡迴車,為村民診治,這是林柏叡首次飾演醫師,他特別學習把脈、聽診、人工呼吸等醫療技能。他笑說:「第一次演醫師,壓力很大,但也覺得很有成就感。」《不如海邊吹吹風》蔡思韵飾演個性女畫家。(圖/大川大立)蔡思韵飾演的許曼是個不斷追尋自我的藝術家,她受到林柏叡的啟發,將過去迎合他人喜好的畫作付之一炬,重新拿起畫筆,展現最真實的自我。燒毀畫作的那一刻,她的眼神透露出釋然與決心,蔡思韵說:「這場戲象徵忠於自己,放下過去的束縛。」這樣的心境也反映在她的表演中,「我慢慢懂得不再刻意追求完美,而是順著靈感與對手的反應,自由流動,讓表演更加自然生動!」
肚子微痛20年沒在意!她突嚴重腹痛嘔吐 竟發現膽囊有400多顆結石
大陸湖北一名66歲的陳姓婆婆,從20年前開始就偶爾會有腹痛狀況,由於沒有明顯症狀,一直沒有特別在意。而在日前,她因為嚴重腹痛、嘔吐、無法進食,無奈之下送醫治療,沒想到的是,醫生竟從她的膽囊內取出的400多顆結石。根據陸媒《湖北日報》報導,陳姓婆婆自20年前起,就時常有肚子痛的輕微症狀,因次數不多且不嚴重,她一直沒有到醫院處理。直到去(2023)年某天,她吃完東西後,腹部卻突然出現強烈疼痛,就醫後發現是膽囊結石,雖然當地醫院建議做手術,她認為沒什麼大礙,就繼續將其擱置。怎料,到了今年12月,陳姓婆婆只要微按壓腹部,就會疼痛難耐,甚至會嘔吐、難以進食,而她被緊急送往醫院接受詳細的檢查後,發現病症已經相當嚴重,加上陳姓婆婆有多種心血管基礎疾病,當地醫院也建議她轉診治療。後來,她在丈夫的陪伴下,轉往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肝膽胰外科。入院後,陳姓婆婆進行超音波檢查,卻發現她的膽囊被大量的結石填滿,變得異常堅硬,部分結石更已掉落至膽總管,引發嚴重炎症,必須即刻接受手術。主攻膽囊結石、膽管結石手術已有18年的肝膽胰外科副主任醫師唐勝利聯合心血管內科、麻醉科進行了多次會診,最後在本月16日進入手術室。手術過程中,醫生切開陳姓婆婆的膽囊,粗估發現結石數量超過400顆,每一顆均呈黑色,直徑有2到3毫米。醫生從陳姓婆婆的膽囊中取出超過400顆結石。(圖/翻攝自湖北日報)幸運的是,經過手術治療,陳姓婆婆的疼痛完全消失,身體狀況也迅速恢復,可正常進食,並在本月18日平安出院。對此,唐勝利醫師提醒,膽囊結石不是越大越危險,往往越細碎、微小的結石越容易掉落到膽管內,進而引起膽管炎、胰臟炎,嚴重還可能危及生命。他也建議,由於膽囊結石早期症狀不明顯,一般人自己不易察覺,所以體檢十分重要,一旦發現有結石,應積極應對、定期複查,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就是切除膽囊。
免費領養陷「貓貸」糾紛 喵星人養7天病死…她還得月付近2千買貓糧
大陸近日又出現一個新名詞「貓貸」。河南省鄭州市一名孟姓女子因為喜歡貓,看到商家推出一項活動,內容是飼主可以免費領養貓咪,但每個月需要支付人民幣389元(約新台幣1736元),當時她沒想太多,決定領養小貓。沒想到,貓咪帶回家7天就因病死亡,孟女每個月卻得繼續支付費用,讓她感覺相當不合理。《江南都市報》報導,孟女表示,自己很喜歡貓,「在商家推出的一項活動中,那就是如果你喜歡貓,那麽你可以免費把貓領回家,但是需要每個月支付給商家一筆費用,每個月389元」,該筆費用包括貓砂、貓罐頭,還有貓糧等。沒想到,孟女剛把貓咪領回家,小貓便出現了貓瘟症狀,第一天就開始拉肚子,她立即聯絡商家客服,對方要求按他們的方法治療,還阻攔飼主去獸醫院診治,結果越治越嚴重,最終貓咪在7天後死亡。如今貓病死了,孟女每個月還要支付389元,讓她氣炸直呼「感覺免費領養就是噱頭,跟愛心沒有半毛錢關係!」此事引發討論,有過來人透露「我當時蠢,也是背貓貸了,還是3年,一個月398」、「我朋友也簽了這個貓貸,第二個月就不買貓糧了,你愛咋咋滴,他們也沒辦法」;也有人說,「我家貓一個月貓糧加驅蟲加貓砂也就100左右」。另外,有網友直言,這就是妥妥的捆綁銷售,利用獻愛心的活動,去購買他們的產品。
男陪妻檢查「垂體瘤」醫一眼認出:你才是! 外貌有這些改變要注意
大陸上海市一名38歲的林姓女子(化名)1個多月前出現間歇性頭痛,視力也開始下降,懷疑是垂體瘤,於是在丈夫朱先生陪伴下,來到上海瑞金醫院垂體泌乳素腺瘤診治中心看診。一番問診後,主任醫師卻轉頭問朱先生,「這幾年有沒有感覺自己相貌變化很大?可能你才是患有垂體瘤的人。」夫妻倆頓時面面相覷。《新民晚報》報導,林女6年前出現月經紊亂的症狀,在當地醫院檢查後發現泌乳素水平升高,頭顱MR提示垂體瘤。遵照醫囑定期服藥後,患者的月經逐漸規律,並順利生下寶寶。此後幾年都風平浪靜,直到今年複查懷疑垂體瘤伴出血可能,並出現了頭痛、視力下降等症狀,這才來到瑞金醫院主任醫師吳哲褒的門診。醫師詳細了解林女病史並閱片後,判定她患的拉克氏囊腫,而非垂體瘤。「拉克氏囊腫是一種先天性良性垂體病變,大多數囊腫很小並不引起症狀,但症狀明顯或囊腫較大的患者,需要手術切除,通常採用經鼻微創的方式,患者恢復快,併發症也少。」在吳主任的解釋下,夫妻倆總算鬆了一口氣。「你有沒有感覺這幾年相貌變化很大?」誰知,吳哲褒轉頭對朱先生說,「可能你才是患有垂體瘤的人。」一番追問下,朱先生坦言,近年來他一直深受疲倦、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等困擾,前後跑了5、6個科室,用了睡眠呼吸機,也做了頸椎、心臟等檢查,卻沒查出毛病,治療也沒效果。」然而,朱先生自己包括家人,都沒意識到他近年來面容變醜、眉弓突出,嘴唇肥厚,兩側鼻翼較寬、手指變粗、鞋碼變大等細微變化。其實,從朱先生一進診室,醫師就注意到他肢端肥大症的特徵,建議對方進行激素和垂體增強磁共振檢查。結果真如醫師所說,朱先生腦部長了一顆直徑約7mm的垂體微腺瘤,且生長激素和胰島素的水平都高於正常值上限,考慮為垂體生長激素腺瘤。最後,夫妻倆先後接受了神經內鏡下經鼻鞍區腫瘤切除術。吳哲褒團隊通過微創手術的方式,囊腫和腫瘤被乾淨俐落地剝離。術後病理證實,林女士所患確為拉克氏囊腫,術後泌乳素水平、朱先生的生長激素均降至正常數值,不僅達到腫瘤全切目的,也達到生化緩解治癒標準,夫妻倆開開心心出院回家了。醫生說明,肢端肥大症病人絕大多數是由於垂體上長了一個小瘤子,導致生長激素過度分泌,使身體出現一系列的變化。由於成年人已生長發育完全,骨骺閉合,過量分泌的生長激素可導致患者「豎著不長橫著長」,誘導全身組織器官病理性肥厚,最明顯的就是外貌改變,比如前額斜長、眉弓外突、下頜前突、齒疏和咬合錯位、鼻翼增厚肥大、嘴厚舌大等。
22歲酒駕男「9分鐘連撞9車」!釀1死3傷 台中地院裁定聲押獲准
台中市東區1名22歲的林姓男子,在12日上午10時許酒駕連撞9車,導致1死3傷,事後林男酒測值高達0.98毫克,車上還搜出毒品及瓦斯槍,被上銬時更呼呼大睡,之後也被送醫開刀診治,直到昨(13日)才前往派出所作筆錄,台中地院後續也裁定林男聲押獲准。回顧案發經過,林男12日清晨前往公園路的KTV歡唱,並瘋狂飲酒到上午10點多才離開,酩酊大醉的林男先是駕車要跨越馬路,結果方向盤卻打成右邊,10點41分擦撞到停在前方的特斯拉,隨後在路口迴轉行進,10點44分又於公園路及市府路口,撞上另一輛路邊停靠車輛。林男緊接著一路狂飆,於10點50分行經自由路三段路口時,高速追撞前方1輛賓士車,然後再撞上騎車路過的75歲杜姓老翁,這也導致機車彈飛後撞上騎自行車的58歲宋男。(圖/翻攝自三立新聞網)最終林男在短短9分鐘內,連撞5輛汽車、3輛機車和1輛自行車,釀1死3傷,包括75歲杜男傷重不治、騎自行車的58歲宋男顱內出血、賓士車女駕駛輕傷,而林男自己也右膝開放性骨折。林男事後被上銬時還呼呼大睡,開刀住院直到昨天才前往派出所作筆錄。雖然車輛的車主為林男友人,但目前車主仍然聯絡不上。此外警方也在車內搜出K他命及一把無殺傷力的瓦斯槍,不過由於林男尿液檢測無毒品反應,因此是否毒駕還有待血液檢測釐清。全案最後也依酒駕、過失致死罪嫌移送偵辦。據悉,經檢察官訊問後已向法院聲請羈押,台中地院對此也火速裁定羈押獲准。(圖/翻攝自三立新聞網)
影帝傑米福克斯自曝「腦出血中風」一度失憶20天 他哽咽:活著的感覺真好
56歲奧斯卡影帝傑米福克斯(Jamie Foxx),曾獲得葛萊美獎、金球獎等多項大獎,但他在2023年4月突然因「不明併發症」送醫,更傳出了病危消息。直到最近,他才公開透露當時是「腦出血中風」,術後20天完全失去記憶,如今能健康回歸事業,傑米福克斯也哽咽直呼「這感覺多麼美好!」根據《CNN》報導,傑米福克斯近日在脫口秀《傑米福克斯:當時發生了什麼》(Jamie Foxx:What Had Happened Was)說到,「(去年)4月11日,我頭痛得很厲害,我向兒子要了一片阿斯匹靈,但我很快意識到,當你遇到醫療緊急情況時,你的孩子們不知道該做什麼……在我拿到阿斯匹靈之前,我就昏倒了,我不記得接下來20天的任何事」。事發當時,他的姊姊急忙開著帶他在亞特蘭大尋找醫院,成功到院診治後,傑米福克斯被醫生診斷出「腦出血導致中風」,如果不進行手術就會死亡。在接受手術過後,醫生卻告訴他「雖然有可能完全康復,但這將是你一生中最糟糕的一年」。傑米福克斯表示,由於頭暈症狀嚴重,家人不讓他出現在公眾視線中,他的女兒更擔心人們在看到他的狀況後,可能將其製作成網路迷因。此外,傑米福克斯提到,5月4日,他在輪椅上醒來,無法正常行走,這他感到相當震驚。據悉,他先前曾說過「傑米福克斯不會中風」等話,因此在他被送往芝加哥進行康復治療時,傑米福克斯才感嘆「如果想完全康復,就必須放棄『傲慢』的行為」。後來,傑米福克斯成功康復過後,他激動到淚流滿面,並向觀眾大喊「你們不知道這感覺有多美好!」但他也接著坦承,醫生並沒有找出導致腦出血的原因,而他也仍然不清楚自己的身體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為保險延誤新生兒篩檢 27天大嬰兒險喪命
近一、二年來,約有2~3成新生兒父母,為了購買新生兒終生保險,在寶寶剛出生後只先接受法定的新生兒篩檢,約一至三個月左右核保通過後,再進行較全面的自費篩檢,這個觀念錯誤的情況,近幾年廣為流傳於家長社群中,但如無法即時篩檢出如龐貝氏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等罕見疾病,可能錯失黃金治療時機,導致終生不可逆的傷害,甚至危及生命。台中一名出生27天的嬰兒王小弟,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緊急就醫後發現心臟異常肥大,肌張力低,肌肉酵素增高,高度懷疑為龐貝氏症,需插管治療。臺北榮總兒童醫學部楊佳鳳主任接獲通知後,立即派出醫療團隊,將病童接至臺北榮總,啟動緊急處置。雖到院當日立即完成診斷及給藥,但王小弟的病情仍然不樂觀。出現急性氣道壓迫,緊急進行「軟式支氣管鏡檢查」,立刻換置氣管內管,避免下端氣道完全壓迫無法進氣。在新生兒加護病房內,又頻繁出現心律不整,小小的胸腔被異常肥大的心臟塞滿,導致血液無法回流,合併全身水腫,心跳更降至每分鐘30下,情況十分危急,必須立即進行心臟按摩急救,新生兒葉克膜小組已在旁待命,經醫療團隊通力合作,成功挽救生命,住院治療40天,目前已康復出院多,未來僅需要每2周回來門診治療即可。龐貝氏症(Pompe disease)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屬於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致病主要原因是溶小體一種酸性葡萄糖苷酵素(GAA)基因發生突變,導致GAA酵素無法分解肝醣,堆積的肝醣逐漸使肌肉受損,最後影響心臟和呼吸道肌肉。龐貝氏症疾病分成兩種類型,其中嬰兒型的患者若不及時治療,會在1歲前死於心臟衰竭或呼吸衰竭。在臺灣平均每2萬5千名新生兒就有1位是龐貝氏症患者。目前治療方式為每2周,施打病人體內所缺乏的葡萄糖苷酵素,越早治療預後越好。目前接受國內新生兒篩檢確診接受治療的約有100位病人。國民健康署補助21項新生兒篩檢,包括葡萄糖六磷酸鹽脫氫酶缺乏症G6PD(俗稱蠶豆症)…等等,詳如附表,惟不包含龐貝氏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等重大罕見疾病。王小弟的媽媽表示,「我們沒有做新生兒採檢,是因為剛出生的時候,我想要先為小孩規劃保險的部分,那等投保成功之後再去做自費篩檢,我沒想到會剛好,寶寶罹患龐貝氏症。」王媽媽表示,寶寶住院時甚至一度接到病危通知,幸好最後他挺過來了,真心呼籲大家「小朋友出生後盡早為小朋友做新生兒自費篩檢,這樣子小朋友跟爸爸媽媽,就比較不會需要承受驚慌和這麼煎熬的過程。」臺北榮總兒童醫學部牛道明主任呼籲每一位新生兒的家長,所有新生兒公費與自費篩檢項目,均經由專家學者反覆討論後制定,都是非常重要的疾病,尤其是龐貝氏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兩種罕見疾病,有著必須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急迫性。請各位家長務必依照正常程序篩檢,勿存僥倖心態,才不會延誤寶寶的治療,對長期預後造成重大影響。
教師壓力大、責任重!身心醫嘆「患者診間掉淚」:遭學生恐嚇攻擊、對校方失望
台中某國小今年3月發生一起師生衝突案,小六生持樂樂棒球棒打傷老師,學生隔日道歉態度不佳,老師事後報警處理,直至6月老師與家長達成和解,7月家長又申請「教師不當管教」校事調查,引起各界譁然。對此,衛福部桃園醫院精神部主任王紹丞醫師就指出,他曾診治過多名教師,十分感慨現在老師需承擔龐大的責任及壓力。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王紹丞提到,他曾遇到一名國中老師,對方在診間中聲淚俱下,無助地表示班上學生不僅未遵守課室規則、不認真上課,更對他進行恐嚇、攻擊,這讓他感到極度恐懼和焦慮,加上學校的相關處置讓他失望,使他接連出現做惡夢、情緒失控、緊張到心神不寧等身心症狀,導致他忍不住開始思考是否要放棄教職。王紹丞接著說明,當人們經歷或目擊或知曉親友遭遇死亡、重傷或性暴力等創傷事件時,可能會出現如不自主反覆回想創傷、睡眠問題、過度警覺、易怒、迴避特定人物和場景、以及持續感到恐懼、憤怒或罪惡感等創傷反應,此時稱為「急性壓力反應」。值得注意的是,若這些困擾持續超過1個月,則可能發展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王紹丞感嘆,在這件事情中,雖然老師承擔了相當大的壓力,然而事件總有多種面向,而在當前教育現場的複雜背景下,親師生間的理解、關係和行為調整也格外困難,「如果我們不能有效地將注意力重新聚焦於家庭、教育和兒童成長,相似的問題可能會不斷重演」。王紹丞強調,台灣近來每年僅有12至13萬人出生,未來各行各業都將面臨缺工危機,「口頭講不體罰、要正向教養、把責任歸給老師很簡單,但究竟這整個社會家庭願意投注多少資源做這件事情,包括父母超時工作,孩子缺乏父母陪伴而導致的童年教養品質不佳」。「這應該不會是師生衝突的最後1次」王紹丞直言,但如果每次衝突都反映出系統性的挑戰和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讓更多的人願意關注這個議題,「那也許我們遲早能找到終止這種事情的方法」。另外,從2023年的「台灣中小學教師工作快樂情形大調查」數據來看,全台灣中小學老師有30.1%的快樂指數僅在4分以下(滿分10分),並有超過一半的教師壓力指數在7以上(滿分10分),而台灣教師平均的工時是10.2小時,也就是說,教師下班回家後,仍要繼續處理學校事務。針對造成老師不快樂的原因進行深入調查,在國小教育階段中,其前5名為:學生家庭功能不彰,常有家長與學生無法溝通,卻盼望老師能管教;給老師的期待太多,但專業支持太少;教育政策太多,老師無法負荷;各部會政策要求太多(如性平、霸凌等);下班後仍需處理學生事務,無法兼顧家庭生活。
8旬翁血尿持續兩個月!就醫檢查竟是侵犯性膀胱癌 「三模式治療」保住膀胱
85歲陳伯伯今年初因出現血尿近2個月,到醫院求治,診查無小便疼痛、腰及腹部疼痛,診斷為無痛性血尿。經由尿路顯影斷層掃描發現陳伯伯右側膀胱壁有一個超過6公分大型腫瘤,內視鏡切片檢查發現腫瘤充滿右側膀胱憩室,因體積巨大而無法以內視鏡完全刮除乾淨,腫瘤切片病理報告顯示為「高度惡性尿路上皮癌」,且已侵犯到膀胱肌肉層。評估年紀與體能狀況 目標改善血尿症狀、控制腫瘤由於腫瘤表現高度惡性,有極易侵犯及轉移之風險,臨床上標準治療應安排膀胱全切除手術,但考量陳伯伯有許多內科疾病,接受大型手術發生併發症機率極高。經泌尿科、放射腫瘤科和血液腫瘤科團隊研究討論後,安排接受三模式治療,希望能改善血尿症狀及控制腫瘤。醫師團隊評估陳伯伯的年紀與體能狀況,以膀胱腫瘤為放射治療的主要重點,輔以適合其體況的化學治療配方,順利完成同步化學放射治療的完整療程,治療效果評估也達成團隊原先設立的目標,後續並未再發現血尿症狀或殘留顯著副作用。三模式治療需審慎評估 安全治療並提升生活品質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黃文冠指出,對高齡膀胱癌病人而言,根除性膀胱切除術雖然是標準治療方式,但可能對生活品質造成顯著影響,三模式治療(TMT, Trimodality Treatment)是值得考慮的替代選擇。TMT結合了經尿道腫瘤切除術(TURBT)、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目的是保留膀胱功能並有效控制腫瘤,選擇TMT需要謹慎評估,並與多學科診治團隊進行深入討論,確定對特定病人的適用性,在治療後必須接受長期定期追蹤,以及時發現可能的復發或進展。這種平衡療效和生活品質的治療方式,為許多不適合接受根除性手術的老年膀胱癌病人提供新的希望。放射腫瘤科主任盧皓維強調,膀胱癌的三模式治療需仰賴泌尿腫瘤團隊多專科醫師的合作。先經泌尿科醫師執行最大限度且安全的經尿道腫瘤切除術,再經放射腫瘤科醫師標示膀胱內殘餘腫瘤、膀胱全體積和區域淋巴結等區域,依序給予適當的放射線劑量,期間還需腫瘤科醫師輔以同步化學治療。如此才能達到安全治療膀胱腫瘤,同時仍保有生活品質的目標。中老年人為膀胱癌高危險群 有相關症狀應謹慎就醫泌尿科劉緯陽主任表示,中老年人都屬於罹患膀胱癌的高危險群,如果解尿時發現有無痛性血尿,甚至解血塊,不分男女都應儘快到泌尿科就診,接受詳細完整的尿路系統檢查,例如:電腦斷層尿路顯影及膀胱鏡等。另外,老年病人如果罹患侵犯性膀胱癌,當身體狀況已無法承受手術風險時,可考慮同時接受低劑量化療及放射治療,以達到控制和縮小腫瘤的目標,進一步改善生活品質。
吃完火鍋4個月!顧客控「健康問題」要求賠償 接警方電話秒改口
高雄市一家火鍋店近日接獲一通聲稱是顧客的電話,對方指控4個月前在店內用餐後出現健康問題,要求店家賠償,並威脅若不處理將「對其不利」。老闆也對此感到不可思議,認為是碰瓷行為或詐騙伎倆。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該名「消費者」於1日致電店家,強調自己因火鍋店的食品導致健康狀況出現問題,要求賠償。唐姓老闆隨即表態,若對方能提供當日的消費證明與診斷報告,將無條件全額退款。然而對方卻不願配合,並在雙方溝通未果後直接掛斷電話。唐姓老闆越想越覺得可疑,立即向當地派出所報案。所長接到報案後,親自回撥對方電話詢問情況。不過對方得知警方介入後,竟立刻改口稱「身體已經完全恢復,這是一場誤會」,並匆忙結束通話。唐老闆事後無奈表示,開店經營本已不易,除了日常應對挑剔顧客,現在還要防範類似的碰瓷詐騙,感嘆當老闆真的不簡單。事實上,發生食物中毒案件,應先將患者送醫急救,並保留患者剩餘的食品及嘔吐物;保留時,應該放置在冷藏庫中保存,以提供衛生單位查驗;隨後中毒患者的家屬或診治中毒病患的醫院診所,應向當地的衛生局通報,再向業者請求賠償。此外,若是吃到有問題的餐飲、食品,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7條及第8條規定,從事經銷的企業經營者,對於商品或服務所產生的損害,與設計、生產、製造商品或提供服務的企業經營者應負連帶賠償責任。消費者若是吃到有問題的餐飲或食品時,可當場向廠商要求換貨或退錢;若無法當場獲得賠償,應保留食品以及購買的收據,可作為日後請求賠償的憑證,並向當地衛生局舉發(全國食安專線「1919」,即手機或市內電話直撥1919)。
女大生經期喝2碗四物雞湯送急診 醫呼籲「補冬三對」否則傷身
近日氣溫驟降,民眾會透過進補暖活身心,但並非隨時都適合進補!最近台中一名20歲女大生經期第一天喝了2碗四物雞湯,臉色蒼白又呼吸喘被家人送急診,檢查發現因補湯活血,她出血量暴增引發貧血。醫師呼籲,冬季進補有三對,補對時間、補對體質和核對使用中藥物再進補,否則進補不成還傷身。台中醫院藥劑科藥師陳德鉦表示,月初急診有一名20歲年輕女病患,因為病患母親幫她燉四物雞湯補身體,剛好碰到病患月經週期第一天,她沒多想連吃2碗暖身,隔天竟然出血量暴增,連出門上學走路時還會喘,臉色又發白,病患母親才緊急將她送急診治療。病患經抽血檢查後,發現她的血紅素掉到8,明顯貧血,經過輸血並會診婦產科門診追蹤。對此藥師陳德鉦說明,女性朋友在經期想進補應少用當歸類藥物,活血藥材容易造成出血量暴增,而引發貧血等副作用。陳德鉦提到,近日氣溫驟降,正式進入冬天,越來越多民眾開始吃藥膳進補,但他呼籲補冬有三項要注意,分別是補對時間、補對體質和核對使用中藥物再進補,要注意進補時才與自身服用藥物是否會有交互作用,避免藥物重複引起的併發症。針對持續服用西藥的患者,必須注意使用中藥藥膳可能與西藥產生交互作用,像是有糖尿病患者平日吃高麗人參保養,人參有降血糖的功效,和他平時在吃的藥物交替作用下恐造成他低血壓的風險;或是失智合併心血管疾病老婦固定服用抗凝血藥物,平時又吃銀杏補腦,但身體出現不識,詢問下才知道兩種東西同時服用會造成微血管出血。此外,中藥師鄭惟仁解釋,女性常使用的四物藥膳有活血功能,應該在經期後調理使用比較好,經期間不建議使用。而鄭惟仁特別提醒,只要有固定用藥的民眾,進補前最好先請教專業醫師,避免沒補到還傷身。
泰國網紅來台旅遊「慘被車撞斷腿」 交通局:該區為出入口
新北市新店區裕隆城附近先前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來台旅遊的泰國網美茱麗葉不慎遭機車撞擊,導致右腳骨折、四肢擦挫傷及肺部受傷。儘管搶救後脫險,但這場意外令她的台灣行程戛然而止。對此,新北市政府交通局也回應了。據了解,茱麗葉在IG上擁有4.6萬粉絲,而這起事件發生在新北市新店區上月27日晚間10時許,事發當晚深夜,她提著大大小小的行李箱,遊走於裕隆城周圍。由於天色昏暗,且茱麗葉對路況不熟,她在確認四周無車後試圖快速橫越馬路,不料遭到20歲張姓男子駕駛的機車撞上,並被拖行數公尺。撞擊力道之強,使茱麗葉倒地不起,現場血跡斑斑,場面相當驚悚。警方接獲報案後立即趕赴現場,並將茱麗葉送醫急救。經診治後,茱麗葉雖保住性命,但傷勢嚴重,心情難以平復。茱麗葉坦言,這是她人生中首次發生車禍,沒想到竟然在台灣遇到。她對旅遊期間的不幸經歷深感遺憾,卻也感謝當地警消與醫護人員的即時協助。針對事故發生地點是否存在設計缺陷,根據《三立新聞網》的報導,新北市政府交通局表示,該區域為停車場出入口,並非正式交叉路口。距離北側50公尺處已有行人穿越道供人安全通行,籲請行人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自身安全。交通局也強調,將持續檢討當地交通設計,避免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45歲女患憂鬱症! 口服C肝新藥12週意外緩解症狀
今年45歲的黃女士是一名單親媽媽,長期在衛生所治療憂鬱症,五年前驗出C肝,每次回診醫護人員都會建議她盡快治療C肝,以避免肝硬化或肝癌的發生。經過多次溝通後轉介至雙和醫院診治,沒想到在服用12週C肝口服藥後,不僅成功治癒C肝,就連困擾多年的憂鬱症也獲得明顯改善!不只肝硬化、肝癌,逾半數C肝患者合併肝外症狀負責收治黃女士的雙和醫院胃腸肝膽科胡炳任醫師解釋,研究指出,在完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約兩成的C肝患者在三十年後轉變成肝硬化,而肝硬化者每年又有3~5%會惡化成肝癌。但也有少部分人沒有經過肝硬化的過程就直接從肝炎變成肝癌,整體來說,平均每年都有1~4%的C肝患者會演變肝癌。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逾半數的慢性C肝者會在病程發展中合併肝外症候群,可能導致糖尿病、慢性腎病變、淋巴癌、甲狀腺功能異常、憂鬱焦慮等情感性疾患出現。三個月就能成功治癒!口服新藥全額給付免擔心胡炳任醫師補充,儘管目前醫界仍不清楚C肝病毒引起憂鬱症的作用機轉,但C肝病人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明顯高出許多,對於本來就患有情緒疾患的人來說,感染C肝病毒也會加重病情,好在C肝只要接受治療就能成功治癒。目前健保給付C肝全口服新藥,每天服用一顆,治療時間只要12週,成功率高達99%,不僅可取代傳統干擾素治療可能出現的副作用,且治療期間約18萬元的藥費全由政府買單,大幅減情民眾負擔。超前部署打造社區防護網,不讓肝癌潛伏由於早期C肝通常無明顯症狀,等到患者身體不適時,病情往往已相當嚴重。胡炳任醫師提到,台灣C肝盛行率約2~3%,為鼓勵潛在患者及早診治,以降低未來發生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健保署自2020年開始,提供45~79歲(原住民40歲起)國人終生一次免費B、C肝篩檢服務。雙和醫院配合政府政策,除了針對院內抽血站中符合資格者主動進行篩檢外,也會利用走入社區辦理四癌篩檢的機會,向民眾宣導B、C肝篩檢,至今每年辦理百餘場,成功揪出不少潛在患者並成功治癒。善用健保篩檢補助,共創彩色新人生!胡炳任醫師強調,C肝治癒率非常高,幾乎百分之百,呼籲有C肝的民眾儘速接受治療,同時也提醒正在治療C肝的患者務必配合醫囑,如果用藥過程中出現不舒服的症狀,應盡快回診跟醫師討論,千萬不要自行停藥,否則就無法再申請用藥補助。至於還不知道有無感染的民眾,可利用政府免費補助的成人預防保健B、C肝篩檢服務,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遠離日後出現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
35歲女想減重!「亂吃1物」送急診 癲癇發作嚴重恐喪命
現代許多人為了保持身材,有時候會選擇比較極端的方式減肥,醫師陳威龍就分享,自己曾遇到一名35歲女子,因為減重停滯服用一款不明的減重藥物。結果,1週後竟出現重嘔吐、腹瀉、精神恍惚,且全身無力,被家人緊急送往急診,發現她發生代謝性鹼中毒併發癲癇,住院治療2個多星期才痊癒。陳威龍醫師近日在自己的Facebook粉絲專頁「陳威龍醫師|從急診到減重,走過慢病的體能大叔」中發文,表示他曾遇到一名35歲女性患者,在減重期間因為體重停滯,之後便服用一款號稱1個月可以瘦10公斤,來路不明的減肥藥物。結果女患者服用藥物1週後,出現嚴重嘔吐、腹瀉和食欲不振,接著頭暈、精神恍惚,且全身無力。後來被家人發現意識不清,全身抽搐、肌肉僵硬倒在臥室內,緊急送到急診治療。經過血液檢查,發現女患者的電解質多項異常,低血鉀(2.6 mmol/L,正常3.5-5.0 mmol/L)、低血鈉(128 mmol/L)、低血氯,並出現代謝性鹼中毒,心電圖檢查也顯示異常,疑似因嚴重低血鉀所引起。陳威龍透露,根據症狀及血液檢查推測,女患者吃的減重藥物可能含有大量的「利尿劑」和「瀉藥」,這些藥物會過度排泄體內的水分和電解質。電解質失調導致嘔吐,更進一步惡化電解質的平衡合併嚴重脫水,因而造成代謝性鹼中毒併發癲癇,最終住院兩個多星期才順利出院。陳威龍最後也分享3個正確減重的觀念,包括「選擇正確的食物種類和比例」、「充足睡眠與減壓」以及「合理的減重速度才能持久」。鼓勵民眾「減重的過程就像登山,有時坡度陡峭、有時平緩,千萬別灰心沮喪,健康的減重之路,可能需要多一點時間,只要目標明確,一定會到達目的地。」
耳鳴竟與胃食道逆流有關 中醫對症治療改善雙症
62歲的王先生左耳受耳鳴困擾已2年多,常常聽到一個沙沙沙的低頻聲音,甚至會耳脹並有回音的感覺,曾服用西藥但症狀絲毫沒有改善,故尋求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趙念廷醫師診治。 經詳細的病史詢問結合其舌脈後發現,王先生平時壓力大且偶爾會發脾氣,常常覺得喉嚨卡卡的,並且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王先生仔細回想,自己三餐不定時,在吃完飯後有時會胃酸上逆,耳鳴好像也會比較大聲,懷疑王先生的耳鳴跟胃食道逆流有關,趙醫師給予中藥處方疏肝和胃、制酸降逆,服藥2週後不僅耳鳴症狀大幅緩解,胃食道逆流也獲得了改善。 趙念廷中醫師指出,根據相關的期刊研究,俗稱「火燒心」的胃食道逆流也可能造成慢性耳咽管功能障礙和聽力學症狀,因為胃酸逆流到鼻腔和耳咽管後,可能會使耳咽管受損而導致耳鳴,因此在診療耳鳴患者時需要十分全面,若是耳鳴伴隨有胸口灼熱感、喉嚨卡卡的異物感、咳嗽、口中有酸味或口臭等症狀時,就要多加留意是不是胃食道逆流引發的耳鳴。 而在治療方面,中藥處方如半夏瀉心湯、烏貝散等都有不錯的效果,此外,患者平常也可多按摩內關穴,十總穴中提到「內關心胸胃」,該穴對於治療胃酸上逆、胃脹嘈雜等都有不錯的效果,而通常在胃食道逆流改善後,耳鳴的問題也有機會獲得緩解。 趙念廷中醫師提醒,胃食道逆流患者平常應盡量少量多餐,減少油炸、辛辣、甜食等的攝取,戒除宵夜同時避免餐後2小時內就平躺入睡,平時適當紓解壓力並維持心情平靜,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治標又治本。
健保12/23起「全面廢止停復保」 新制、影響「6大QA」一次看
衛福部昨(22)日預告,《健保法》施行細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現行停復保制度將在自12月23日起失效。根據《中央社》報導,關於停復保制度為何、預估影響人數、旅外國人健保資格問題、在海外是否能使用健保等等,以下QA一次看。Q:現行健保停復保規定為何?A:根據現行規定,健保保險對象若失蹤未滿6個月,或預定出國6個月以上者,可以辦理停保,暫停繳納保險費,停保期間其眷屬應改以其他身分投保。而曾辦理出國停保者,應於返國復保後屆滿3個月,始得再次辦理停保。出國6個月以上停保者,以返國之日為復保日;如短期需再出國,應自返國復保屆滿3個月,始得再次辦理停保。而出國未滿6個月即返國者,應該註銷停保,並補繳停保期間的保險費。Q:為什麼會要修施行細則?A:在台灣有戶籍的李女,自民國91年間即長期居留國外,每年農曆春節才返國,陪伴父親過節後即出境,健保署通知李女依規定辦理復保,李女未處理後,健保署於民國104年核定李女復保、停保日期,並要求李女繳交復保至停保期間的保險費。李女不服,認為修正是為了處理出國停保民眾短暫返國復保就醫的爭議,增加復保後屆滿3個月才能停保的限制,但沒有考量到她這種長期居留國外,每次返國僅短暫停留者的權益,希望大法官宣告相關規定違憲。而經審議、訴願、行政訴訟駁回,向大法官聲請釋憲。憲法法庭2022年12月23日判決,健保停復保制違反法律保留原則違憲,若仍認有維持此制度必要性,應該以法律或法律明確授權的命令訂定,並給予相關機關檢討期,否則應於2年後失效。Q:施行細則修訂後規定?A:衛生福利部22日預告修正「全民健康保險法施行細則」部分條文草案,預告期為2周,預告期若無異議,將在12月23日起廢止停復保制度。社會保險司長劉玉娟表示,屆時擁有中華民國戶籍者,即使出國超過6個月,一樣要繳納健保費用,讓全體國人履行義務恢復一致,符合健保法「強制性社會保險」精神。修正草案除了刪除停復保的相關制度,還加上過渡條文,在今年12月22日前已辦理停保者,維持停保,但應於「返國當日」依規定辦理復保,且復保後不再可停保。政府駐外人員及其隨行之配偶、子女,亦應於返國之日辦理復保,復保後不再辦理停保。Q:這次修法影響多少人?A:全民健康保險署長石崇良評估,目前停保有效者共約有21萬人,多數是旅外僑胞、另有一部分是出國念書的民眾;在廢止停復保制度後,換算下來,若這些人沒有停保,健保保費每年收入約新台幣23億元,但這些民眾就醫所使用的醫療資源等支出則無法估算。Q:如果長年旅居國外,會無限期持續繳健保費嗎?A:依「戶籍法」第16條第3項規定,國人出境2年以上,應為遷出登記。出境逾2年戶籍被遷出國外者,若欲辦理遷入(恢復戶籍)登記,只要持中華民國護照或入國證明文件入境,並備齊國民身分證、遷入地戶口名簿及前開護照等資料,由本人、戶長或委託他人至遷入地戶政事務所辦理,當日即可完成登記。未來旅外者健保資格就會隨戶籍遷入遷出調整,自戶籍遷出國外、在台灣沒有戶籍當天開始,自健保「退保」。至於恢復健保身分時間,則因返國時間有不同。石崇良解釋,若國人在退保當天起算2年內恢復戶籍,登記戶籍當天開始,即為健保強制保險對象;但若從遷出退保當天起算超過2年(即出國超過4年),才回來設戶籍,就要從登記戶籍開始起算6個月,才能再投保。Q:人在國外就完全用不到健保嗎?A:依據健保規定,保險對象如到國外、中國大陸地區旅遊或處理事務,臨時發生不可預期的緊急傷病或緊急生育情事,必須在當地醫療院所立即就醫時,必須在急診、門診治療當日或出院日起算6個月內,檢具書據,向健保申請核退醫療費用。
剩最後2次化療!作家小彤突冒「最嚴重副作用」 吐抗癌心聲:願用2億換5年
百萬暢銷兩性作家小彤老師今年3月因罹患「癌王」胰臟癌,緊急入院開刀切除腫瘤,術後還需接受12次的預防性化療,如今只剩下最後2次化療,她竟出現「最嚴重的副作用」,若繼續惡化恐將落下終生殘疾。面對病魔纏身,個性堅毅的她,也向自己信心喊話,「沒事,我挺得過去的!」持續努力抗癌的小彤,透露剛開始化療時,主治醫師就曾提醒她,若出現手腳麻木的副作用症狀,一定要立馬反應病況,沒想到上個月進行完第9次化療後,果然指尖、手指開始有觸電般的刺痛感,不久發麻不適便蔓延至整個手掌。醫師診治後告知她,像是落髮禿頭、腸胃攪痛、噁心反胃、疲勞嗜睡等暫時性副作用,在化療結束後就會獲得改善,但只有「手腳發麻」症狀無法被復原,最壞狀況恐將終生留下3至4成麻木感覺,落下殘疾。從得知罹癌起,她一直以樂觀態度積極面對病魔,因化療大量落髮、手掌發麻無力,加上右側裝有人工血管,讓她忍不住幽默自嘲,自己現在看起來就像是「獨臂神尼」,即將迎來2025展新的一年,小彤也坦言,若能「拿錢換命」她會不假思索地去做,「如果可以用2億換5年,我會毫不考慮拿錢去換,換算下來一天是10萬,我現在每天醒來都覺得自己賺了10萬。」無論未來會有多辛苦,她都不會放棄拚存活率。
每10人就有1人偏頭痛 40歲女還爆腸躁症「新藥+肉毒桿菌」緩解
40歲的林小姐從青春期開始就有偶發性頭痛症狀,近幾個月天天頭痛,思考不順暢,甚至伴隨腸躁症,嚴重影響工作表現。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科龔瑋翎醫師診治,使用新型藥物並配合肉毒桿菌注射雙管齊下,經住院三天治療後,頭痛顯著改善,患者情緒穩定,腸胃問題緩解,連思考也變得更順暢,生活品質大幅提升。神經科龔瑋翎醫師表示,偏頭痛和交感神經亢奮有關,許多患者對頭痛認識不足,往往長期忍痛,因為頭痛一直吃止痛藥,伴隨憂鬱、失眠,導致腸胃不好,引發腸躁症,甚至胃潰瘍吐血。長期吃止痛藥,對頭痛恐會造成不良影響,影響腎臟功能,建議用正確藥物減少頭痛發作頻率,不須吃到止痛藥。偏頭痛為全球盛行的疾病,在台灣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受偏頭痛困擾,許多患者處於經濟主力年齡,若未妥善治療,不僅影響工作成效,甚至影響家庭生活及人際關係。龔瑋翎醫師表示,偏頭痛治療近十年來全球發展迅速,幾乎每兩三年都有新藥問世,帶給患者更多選擇。除了已知的肉毒桿菌素注射及針劑抗CGRP生物製劑外,今年更推出口服專一CGRP通道拮抗劑,惟部分藥物仍需自費使用,不過仍讓許多過去治療失敗的患者重獲「頭腦輕盈」的感受。龔瑋翎醫師指出,偏頭痛跟過敏一樣,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在跟偏頭痛共處,有睡眠問題或長期處在高壓環境,或是長期使用咖啡因,容易造成頭痛頻率增加。透過藥物和打針治療緩解後,需要搭配生活習慣調整,例如運動,降低生活壓力等。神經科陳睿正主任強調,每位患者的病況不同,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需經神經科醫師審慎評估,單一治療或”偏頭痛雞尾酒複合療法”都需因人而異。本院設立偏頭痛特別門診,透過與神經專科醫師的雙向溝通,患者及家人能在治療後,對工作、生活有積極影響。